第7课 共同创造科学成就(教案)-《中华民族大团结》(初中)优质教学课件和教案

合集下载

《中华民族大团结》精细教案(完备版)

《中华民族大团结》精细教案(完备版)

《中华民族大团结》精细教案(完备版)【标题】中华民族大团结精细教案(完备版)一、教案背景和目标本教案旨在通过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大团结的认同感和责任意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中华民族的多样性和共同性- 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瑰宝- 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 中华民族大团结的重要意义2.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多媒体展示: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中华民族的多样性和共同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瑰宝,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增强他们的情感认同。

- 互动游戏:设计互动游戏,让学生在娱乐中研究,提高他们对中华民族大团结的理解和认同。

三、教学步骤1. 导入导入- 利用多媒体资料展示中华民族的多样性和共同性,引发学生对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思考和兴趣。

2. 核心教学核心教学- 通过小组讨论,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瑰宝,引导学生思考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观和团结意义。

- 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扮演中华民族不同角色的过程中,体验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

- 设计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中华民族大团结的重要意义,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总结总结- 综合学生的讨论和游戏体验,总结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内涵和价值,强调每个人都应为中华民族的团结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教学评估1. 观察评估观察评估-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他们对中华民族大团结的理解和认同。

2. 作品评估作品评估- 要求学生提交一份关于中华民族大团结的作品,如绘画、写作、摄影等,评估他们对中华民族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扩展1. 参观活动参观活动- 组织学生参观与中华民族相关的博物馆、纪念馆等,加深他们对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了解。

《中国民族大团结》优秀教案(完整版)1

《中国民族大团结》优秀教案(完整版)1

《中国民族大团结》优秀教案(完整版)1中国民族大团结优秀教案(完整版)一、教案背景这个教案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民族大团结的重要性和意义而设计的。

通过本课,学生将了解民族大团结的内涵和历史背景,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和民族团结意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民族大团结的概念和内涵;2. 掌握中国民族大团结的历史背景和实践意义;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团结意识;4. 发展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课时:了解民族大团结1. 引入: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民族大团结的概念和内涵,以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和现实情况,让学生理解民族大团结的必要性和意义。

4. 总结与提问: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开展互动问答环节,巩固学生的理解。

第二课时:探索历史背景1. 回顾:通过复上节课研究的内容,提醒学生民族大团结的重要性。

2. 研究资料分析: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历史文献和资料,了解民族大团结在中国历史上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3. 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索民族大团结在历史中的具体表现和作用。

4. 分享与反思:鼓励学生归纳总结小组讨论的结果,并进行分享和反思。

第三课时:培养爱国情感和民族团结意识1. 情感引导:通过视频、音乐等多媒体形式,引导学生产生对祖国和民族的深厚情感。

2. 认识多元文化:通过展示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尊重和欣赏多元文化的态度。

3. 体验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民族文化传统活动,增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和合作能力。

4. 总结与反思:对活动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民族团结意识。

第四课时:发展合作与沟通能力1. 合作游戏: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游戏,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协作能力。

2. 角色扮演: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关于民族团结的情景模拟演练,锻炼他们的表达和理解能力。

3. 讨论与分享: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在角色扮演中的感受和体会。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中华一家亲:促进民族团结》优质课教学课件_1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中华一家亲:促进民族团结》优质课教学课件_1
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 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有多大差异,都是社会主 义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 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享有平等的权
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
阅教学读目感标 悟 3.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 P91③
读教材,答问题:结合P92“相关链接” 我国新型的民族 关系是什么?
教总学目结标
民族大家庭
7.1 促进民族团结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平等
团结 民族制度与新型的民族关 制度+原则 系
加强民族团结的原因
课教学堂目总标 结
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一个公民的神 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同心掬得满庭芳”, 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 我们携手,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 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 才能繁荣发展。
第七课第一框 促进民族团结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形成了怎样的民族关系? 2、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 3、民族地区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4、我国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的原因是什么?
• 小组展示搜集的资料
1.我国人口最多和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分别是? (分别介绍一下)
2.在我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是?(说说这个 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
壮族
珞巴族
回族
1. 彝 2. 白 3. 藏 4. 傣 5. 佤 6. 侗 7. 哈 8. 苗 9.拉祜 10.纳





族 尼族 族
族 西族
11.景 12.水 13.怒 14.僳 15.独 16.布 17.基 18.羌 19.门 20.德
颇族 族
族 僳族 龙族 朗族 诺族 族 巴族 昂族
21.阿 22.普 23. 布 24.珞 25.仡 26.回 27.东 28.撒 29.保 30.维 昌族 米族 依族 巴族 佬族 族 乡族 拉族 安族 吾尔族

研修成果-教学设计-第七课 第1框 -促进民族团结

研修成果-教学设计-第七课  第1框 -促进民族团结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七课中华一家亲第1课时促进民族团结【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政治认同:了解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掌握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学习党和国家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的各项举措。

2、道德修养: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学会与各民族同胞平等相处,加强交流,促进共同发展,坚决同民族分裂行为作斗争。

3、责任意识:加深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促进民族团结的责任意识和行为自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教学难点:民族团结的意义;党和政府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措施。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欣赏歌曲:《中华民族唱起来》。

试一试,你能从这首歌中找到哪些民族?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五十六个民族宛如璀璨的明珠点缀着祖国的壮丽河山,组成了一个其乐融融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需要各族人民团结齐心,同呼吸、共命运。

现在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促进民族团结”。

二、新课讲授(一)出示提纲,学生自学1、我国各民族的人口分布有何特点?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基本政治制度和新型民族关系分别是什么?3、为什么要维护民族团结?4、我国从哪些方面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5、为维护民族团结,我们青少年能够做些什么?(二)目标导学一:民族大家庭1、我国各民族的人口分布的特点:多媒体展示我国民族分布地图及民族分布介绍的材料,请学生总结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师生共同总结:我国各民族的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的特点。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基本政治制度和新型民族关系:(1)基本原则:材料呈现:材料一:《教育法》第九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材料二: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各族人民共赴国难,团结御侮,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壮歌。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中华一家亲:促进民族团结》优质课ppt课件_3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中华一家亲:促进民族团结》优质课ppt课件_3
第七课 中华民族一家亲
第一课时 促进民族团结
学习目标
1、让学生树立民族团结的意识,培养学生祖国兴亡我 有责的胸怀,形成家和万事兴的独有情怀
2、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 系;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发展民族地 的意义;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3.我国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形成了伟大的民族精
神。
(对)
4.没有各民族的文化发展,就没有中华文化的繁荣。 (对)
发展民族关系的 必由之路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逐步缩小发展差距
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
探究分享
在祖国的西南有一个彝族山村,过去村民的温饱都成问题, 几乎家家住茅草屋。现在危房改造、生态家园建设全覆盖,一栋栋 崭新的房屋拔地而起。该村依靠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扶持政策,依托 草场优势,靠畜牧业,旅游业走上致富奔小康的道路。百草坪成为 民族风情旅游的好去处。
2.下列对我国民族国情理解不正确的是( B ) A.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我国有56个民族 C.形成了一汉族为主体大散居、小聚居的民 族分布特点 D.各民族间在法律上和社会生活中地位一律 平等
判断题
1、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形成了处理民族关系的
基本原则。
(错)
2.只要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就会实现共同繁荣。 (错 )
复习本节课
6、维护民族团结,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1)尊重各 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2)宣传党 的民族政策(3)关心、爱护少数民族同学;(4)与破坏 民族团结的言行做斗争
随堂练习
1、下列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 A ) A.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B.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C.互助依存、手足相亲 D.实施西部大开发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中华一家亲:促进民族团结》优质课教学课件_4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中华一家亲:促进民族团结》优质课教学课件_4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注意:是共同繁荣,不是同步繁荣、同时繁荣、 同等繁荣!
环节二:民族原则我探究
1.民族平等的表现?
相关链接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 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 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课教学堂目小标 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1、“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支花,五十六 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这句歌词生动地表
A 达了( )
A、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 汉族 C、祖国分裂,民族离间,是各民族之祸 D、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各民 族相互交融的深度和广度日益加深
据统计,目前我国 共建立了155个民族 自治地方,其中包 括5个自治区、30个 自治州、120个自治 县(旗)。
2、我国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注意:不是根本政治制度。
3.新型民族关系及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新型民族关系: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图表反映了什么信息?
数据说话:
我国各省经济发展存在着明
显的发展差距,我国西部少数民
...
族地区发展比较落后是一客观存
...
在。
为了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 会发展,党和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提示:从经济社会方面、民生方面、文 化方面思考小组讨论、分享。(请同学 们小组讨论)
财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物力
55个
我国是统一的 多民族国家。
自主学习
1.我国各民族的人口分布特点?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基 本政治制度、新型民族关系?(重点) 3.民族平等的表现?(重点) 4.为什么要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5.我国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采取 的措施主要有哪些?(重点)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中华一家亲:促进民族团结》优质课ppt课件_0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中华一家亲:促进民族团结》优质课ppt课件_0

二、一国两制
1.“一国两制”的含义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
“一个国家”,指中国是统一的国家,主权和领土不 容分割
一国两制
“两种制度”,指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 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 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实行高度 自治。
相关链接
1982年,邓小平创造性地将解决台湾、香港问题的构想概括 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判教断学题目标
1.我国已经完全实现了祖国的统一。
(× )
2.两岸同胞多走动、多交流、多沟通,增进理解、信任,有助于
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 )
两岸同胞多走动、多交流、多沟通,增进理解、信 任,有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完全和平 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解决台湾问题
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最佳方式)
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 共识”、反对“台独”。
解决台湾问题 的基本方针
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拓展空间
传说妈祖姓林名默,她一生扶危济困,行善济世,去世后被 奉为“妈祖”。随着海上贸易和渔业的发展,妈祖信仰越传越广, 目前世界上有妈祖庙5000多座,遍布五个大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信奉者有2亿多人。2009年,“妈祖信俗”被列为“人类非物质遗 产代表作名录”。妈祖文化成为凝聚海内外华人的重要精神纽带。
1982年12月,宪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 别行政区。这为实行“一国两制”提供了宪法依据。
全国人大于1990年和1993年分别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 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 法》,“一国两制”方针具有了法律效力。

《中华民族大团结》精细教案(完备版)

《中华民族大团结》精细教案(完备版)

《中华民族大团结》精细教案(完备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及各个民族的风俗惯,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3. 提高学生对我国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识。

教学重点:1. 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及各个民族的风俗惯。

2. 我国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理解并体会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如何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教案、教材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研究用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俗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不同民族文化的了解和感受。

二、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让学生了解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

2. 教师讲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呈现一些关于民族团结的正面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优秀品质。

2. 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民族团结的方法和途径。

四、小组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民族,了解该民族的风俗惯、传统文化等。

2. 各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其他组学生进行评价、交流。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研究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研究心得。

二、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我国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 学生了解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和实施情况。

三、情景剧表演(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编写一个关于民族团结的情景剧。

2. 各组进行表演,其他组学生进行评价、交流。

四、课后作业(10分钟)1.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民族团结的作文。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中华一家亲:促进民族团结》优质课教案_1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中华一家亲:促进民族团结》优质课教案_1
以导游介绍为背景设问,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展示云南省各民族分布示意图
观察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从民族组成自然过渡到人口组成特点。
导游介绍在白族自治州的州长必须由本族人担任。
思考:为什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了解我国基本的民族政策、基本的政治制度。
第一站:昆明
过渡语:大家知道昆明享有什么样的美誉?“春城”“花城”到了昆明大家不禁感叹昆明宜人的气候,还特别注意了这几个地方:昆明信息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看课本
通过导游介绍她家自身的收入变化、家乡教育的发展,感受党在少数民族的惠民政策。
第三站:丽江
过渡:到了丽江已是傍晚时分,导游安排大家看了一场演出。
1.观看《丽水金沙》表演
2.谈感受
通过观看演出感受少数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
引导学生介绍少数民族有哪些特色的民族文化?引导学生看书知道国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态度。
2.初步树立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以情境教学为主,以活动为主线,让学生的轻松的状态下完成本课学习,整节课通过小组活动,学生展示,观看视频等多种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1.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的举措。
分组讨论交流游客观点后,在全班发表自己看法。
1.进一步了解我国对少数民族经济上的扶持。2.能够辩证的看问题,以国家小主人的身份为少数民族的发展献计献策。
第二站:大理
过渡语:第二站我们来到金庸笔下大理。
1.导游介绍
2.指导学生看课本,了解党在少数民族的惠民措施。
1.身临其境的思考:增加收入、解决上学问题,是国家在扶持少数民族哪方面?

《中华民族大团结》优秀教案(完整版)1

《中华民族大团结》优秀教案(完整版)1

《中华民族大团结》优秀教案(完整版)1中华民族大团结优秀教案(完整版)引言本教案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传统,促进国家的繁荣与发展。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包括课堂讨论、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大团结的重要性和内涵,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教学目标- 了解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含义和历史背景- 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化的文化传统和宝贵财富-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培养学生的宽容和接纳不同文化的能力- 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教学内容1. 团结的意义和重要性- 通过展示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团结事迹,向学生传递团结的力量和意义-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团结经历和感受2. 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 介绍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传统,如民间艺术、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等-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所属文化的特色,并与其他学生交流分享3. 团队合作活动- 安排小组活动,引导学生协作完成任务,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发挥个人特长,为团队作出贡献4. 角色扮演- 设计角色扮演情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在团结中发挥各自优势的重要性5. 社会实践- 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结意识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介绍中华民族的团结精神和多元文化。

2. 讲授:向学生介绍团结的意义和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传统。

3. 小组活动:安排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完成任务,并分享自己的团结经历。

4. 角色扮演:设计角色扮演情景,让学生体验在团结中发挥各自优势的重要性。

5. 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团结的重要性和多元文化的宝贵财富。

6.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结意识。

7. 总结: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并展望团结对中华民族的未来意义。

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协作情况和表现- 收集学生对团结意义和多元文化的理解及思考- 评估学生在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拓展阅读- 《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发展》- 《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传统》以上为《中华民族大团结》优秀教案(完整版)的内容安排,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团结意识,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传统,为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做出贡献。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中华一家亲:促进民族团结》优质课ppt课件_0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中华一家亲:促进民族团结》优质课ppt课件_0

青藏铁路
少数民族中小学校
探究四: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旧中国的民族关系: 民族压迫和民族剥削 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一、巩固记忆,认识民族团结
1、我国各民族的人口分布特点?
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2、将__民_族__区__域_自__治__制__度__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你身边有没有少数民族同学?你怎样和 他们相处?
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
关心帮助少数民族同学
(2)为维护民族团结,我们中学生能做些什么?
(1)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2)宣传党的民族政策 (3)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
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 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 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手足相亲、守望相 助、齐心奋斗,伟 大的祖国才能繁荣 发展
三、情感升华,维护民族团结
(1)你身边有没有少数民族同学?你怎 样和他们相处? (2)为维护民族团结,我们中学生能做 些什么?
当堂检测 试题优化:P37 单项选择1—6
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关怀和支援下,一个美丽的 新玉树在青藏高原重新屹立
处理民族关系的民族原则:民族团结
思考:1、在大灾面前,各族群众为什么会积极主动参与玉树抗震救灾? 2、体现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处理民族关系的民族原则: 各民族共同繁荣
200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重大决策──建设穿 越“世界屋脊”的青藏铁路!西藏结束不通铁路的历史
二、小组交流,理解民族团结
结合教材P94-P95
(2)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 业政策,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二、小组交流,理解民族团结
结合教材P94-P95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中华一家亲:促进民族团结》优质课教学设计_5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中华一家亲:促进民族团结》优质课教学设计_5
解决难点办法:通过视频,文字材料,小组合作探究形式突破
教具准备:课本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学情分析:学生平时口号喊的多,行动却很少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化设计
一、目标解读,以标导航
二、预习检测,以测促学
三、小组合作,互学解疑
歌曲导入,场景激趣
教师多媒体播放歌曲《中华民族唱起来》
1.你能从这首歌中找到哪些民族?
通过学习,能够把维护民族团结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增强对我国民族制度的认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
教学重点:理解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性,了解国家在经济、民生、文化等领域采取的措施。
教学难点: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同学们的对话给你带来了什么感受?
为了维护民族团结,我们应该怎么做?
【知识拓展】国家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做了哪些事
1.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家鼓励少数民族地区从本地的实际出发,积极开展外引内联,发展边境贸易,支持少数民族地区通过积极稳妥的改革,推动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4.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优惠的财政政策。
5.扶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摆脱贫困。
6.支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科技教育
5、有效检测,以练达标
六、师生互动,总结拓展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树立民族平等观念和意识,共同维护民族团结。
学生明确目标
学生自由说
说明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载入宪法和法律,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中华民族大团结》(初中) 全册教案

《中华民族大团结》(初中) 全册教案

《中华民族大团结》高中全册教案编写与评价一、引言《中华民族大团结》是一部关于我国历史的教科书,旨在通过全面深入地介绍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展示中华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让学生全面了解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和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和历史观念。

本文将对《中华民族大团结》全册教案进行全面评价,为教师们提供一些指导性意见。

二、教案结构和内容1. 教案整体结构《中华民族大团结》全册教案分为上下两册,共18个单元。

每个单元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评价方式等内容,教案结构清晰,条理分明,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2. 教案内容教案内容充实丰富,包括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实用的教学方法。

教案既注重学生知识的传授,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实践。

三、教案设计与评价1. 教学目标《中华民族大团结》全册教案的教学目标既包括了知识的传授,也包括了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升,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和历史观念,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2.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合理,教学方法多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 教学反思教案中设置了教学反思环节,有利于教师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中华民族大团结》全册教案整体设计合理,内容丰富,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能力培养,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和历史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

但在教学方法上,也可适当引入一些新颖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五、总结回顾通过对《中华民族大团结》全册教案的评价,我们不难发现,这套教案秉承了“全面、深入、灵活”的教学理念,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和历史观念,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和实践意义。

中华民族大团结教案七年级

中华民族大团结教案七年级

中华民族大团结教案七年级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的历史、地理、文化等多方面都体现出多元一体的特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提高其国家意识和民族团结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其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激发其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点。

我国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维护民族团结。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我国多元一体的特点,以及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重点:我国的民族构成和多元一体的特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投影仪和PPT课件,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特色。

视频资料,展示各民族的生活场景和文化特色。

图片资料,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特色。

五、教学方法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方式,了解学生对我国民族构成和多元一体特点的认知情况。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民族团结的理解和看法。

六、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播放《我爱你,中国》歌曲,引导学生进入本课主题。

讲授新课:介绍我国的历史、地理、文化等多方面都体现出多元一体的特点,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巩固练习: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民族团结的理解和看法,并鼓励学生提出日常生活中维护民族团结的具体做法。

中华民族大团结(供初中使用)教案

中华民族大团结(供初中使用)教案

中华民族大团结(供初中使用)教案《中华民族大团结》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中华民族的构成和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掌握各民族的独特文化和风俗习惯。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资料收集、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树立民族团结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各民族的文化特色和贡献。

2. 教学难点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及如何促进民族团结。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 分钟)播放一段展示各民族风采的视频,如《爱我中华》MV,提问学生视频中展示了哪些民族,引导学生思考中华民族的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中华民族大团结。

(二)讲授新课(30 分钟)1. 中华民族的构成(8 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各民族的人口数量和分布地图,介绍56 个民族的名称和主要分布地区。

讲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即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

2. 各民族的文化特色(12 分钟)分组展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民族,通过图片、文字、实物等形式展示该民族的服饰、饮食、建筑、节日等文化特色。

小组汇报:各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展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3.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10 分钟)案例分析:展示一些因民族矛盾引发的社会问题的案例,如民族冲突、地区不稳定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讨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促进民族团结。

(三)课堂小结(5 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中华民族的构成、各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强调中华民族大团结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民族团结的理念。

市级优质课一等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民族大团结》公开课课件

市级优质课一等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民族大团结》公开课课件

权限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1949年 1954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
198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经历了制度化、法律化的过程。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情况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分为哪几级?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 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这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 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 富裕奠定了基础。
二、共同繁荣发展
(一)背景
我国少数民族在民主改革前有四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存在,封建地 主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有30多个民族,当时有3 000多万人口;处于封建农奴 制的约400万人口;处于奴隶制的,当时约有100万人口;保留原始公社制 残余的,当时约有60万人口。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 程中,各民族之间交往频 繁,联系密切,形成了大 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的民族分布格局,形成了 各民族相互依存、不可分 离的关系。
◎中国民族的分布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前提
地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
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
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 化的发展。
各少数民根族据聚材居料的及地教方材实,行找区出域“自四治个,全设面立”自战治略机布关局,的行意使义自治?权。各
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根据材料及教材,说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意义。

中华民族大团结共同创造科学成就教案

中华民族大团结共同创造科学成就教案

中华民族大团结共同创造科学成就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面对中国“一穷二白”的艰难局面,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十分重视科技工作,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

特别是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在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下,使祖国的科技事业获得了迅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本课通过对“两弹一星”、“神舟”系列飞船、籼型杂交水稻等有代表性的科技成就的介绍和取得成就的原因分析,让学生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精辟论断的正确性,坚定为报效祖国而努力学习的信心和决心。

本课教学内容收录了科技领域的最新成果,但也比较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学生理解、接受和探究,同时为下一课学习“8 63”计划作好了铺垫。

其次,新中国取得的科技成就离不开科技人才的努力,教育又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知道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才能更好理解“科教兴国”的深刻涵义。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华民族大团结共同创造科学成就和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及其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2、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成就的讲述与原因的分析,
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几位杰出科学家的突出事迹,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以培养学生探究、例证、分析和归纳等综合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共同创造科学成就(教案)-《中华民族大团结》
(初中)优质教学课件和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科学家在世界科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2.通过学习实例,感受合作、共同探索的重要性。

3.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了解中国科学家在世界科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2.感受合作、共同探索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2.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以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引入话题:请学生们回想一下自己曾经做过的团队活动,分享在这个团队中的感受。

2.导入目的:通过了解学生们的团队活动经历,引导学生知晓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并关联本次课程。

二、讲授(30分钟)
1.借助课件,介绍中国科学家在世界科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重点介绍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发明都是一个人完成的还是团队完成的?为什么需要团队合作?
3.让学生们分成小组,共同探讨并回答上述问题。

同时,了解
中国科学家们的学术信息,并与其他国家的科学家们比较。

4.让学生们展示团队成果,并和其他小组一起讨论,了解不同
小组的观点和发现。

三、活动(15分钟)
1.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小小的“发明”任务,由小组成员合作完
成任务。

2.让学生们使用自身的经验、技能和知识以及与他人协作的技巧,共同创造一个最好的发明。

3.让他们在课后做汇报,展示他们的发明和获得的收获。

四、总结(10分钟)
1.总结本课程内容,奖励那些在课堂中积极参与的学生。

2.展望下一个课程,让学生们回馈自己的感受,并提出自己想
要学的知识点和感兴趣的领域。

教学反思:
1.在课堂中,学生们积极参与,对科学家的贡献、团队合作等
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思考,展示出了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2.本课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方法,大大增加了学生们对内容的感
兴趣,并提高了课堂效率。

3.下一次课程需要注意调整,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问
题和相应思路,并提供更多啤酒的参考材料,以使课堂更加充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