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常见体内寄生虫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
羊疥癣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

羊疥癣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羊疥癣病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主要由疥螨引起,可以引起羊的皮肤瘙痒、脱毛和炎症,严重时还可能导致羊的死亡。
在全球范围内,羊疥癣病都是一种重要的动物传染病,给养殖业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本文将对羊疥癣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养殖者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这种疾病。
一、流行病学羊疥癣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生,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更为常见。
这与当地的养殖方式、环境条件等因素有关。
疥螨是引起羊疥癣病的病原体,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
感染的羊在潜伏期后会出现皮肤瘙痒、脱毛等症状,这些症状会诱发搔抓行为,进而促进疥螨的传播。
羊疥癣病还可以通过污染的环境等间接途径传播,密集饲养条件下的群体性感染也是一种常见的流行方式。
二、临床特点1. 皮肤瘙痒感染羊疥癣病的羊会出现皮肤瘙痒的症状,导致他们不断搔抓。
2. 皮肤脱毛疥螨的寄生会导致羊的皮肤出现脱毛的情况,严重影响羊的外观与整体健康。
3. 皮肤炎症羊疥癣病也可能引起羊的皮肤炎症,甚至引起溃烂感染。
4. 行为异常受到疥螨感染的羊可能会出现行为异常,如不愿进食、精神萎靡等情况。
5. 生长发育迟缓严重的羊疥癣病感染会导致羊的生长发育受阻,影响其生产性能。
以上临床特点是羊疥癣病常见的表现,但在不同的感染程度下可能表现出不同的症状。
三、防治措施1. 环境管理定期对养殖环境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工作,减少疥螨在环境中的存活,有助于控制疾病的传播。
2. 饲养管理加强羊舍通风、排水,保持舒适的饲养环境,有助于减少疥螨寄生。
3. 防治药物对于已经感染的羊群,应及时进行药物防治。
可以选择外用杀疥螨的药剂,如乳酸戊酸乳脂膏、草酸硫黄软膏等。
4. 预防接种羊疥癣病也可以通过疫苗接种来进行预防,可有效减少疾病的发生。
5. 个体隔离对于已经感染的个体,应及时隔离,以防止病情向其他羊传播。
对于羊疥癣病的防治,关键是要加强对养殖环境的管理和药物防治,并且定期对羊群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患病个体。
羊肺丝虫病的流行病学鉴别诊断与防治措施

羊肺丝虫病的流行病学鉴别诊断与防治措施羊肺丝虫病是一种由羊肺丝虫寄生在羊肺部引起的寄生虫病。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分布,特别是在东亚、东南亚和非洲国家较为常见。
下面将介绍羊肺丝虫病的流行病学鉴别诊断与防治措施。
流行病学鉴别诊断:1. 临床症状:羊肺丝虫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2年,临床症状包括慢性咳嗽、咳痰、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严重时可导致肺功能减退、肺部感染和肺部出血等并发症。
2. 影像学检查:通过胸部X线片或CT扫描可以观察到肺部异常阴影,如肺部实变、结节、囊肿等。
3. 血液检查:检测患者血液中的丝虫抗原及相应抗体,以确认感染情况。
4. 镜检:通过肺组织切片的镜检可以观察到成虫或幼虫,从而确诊。
防治措施:1. 疫苗接种:对于高风险地区的人群,可以进行羊肺丝虫疫苗接种,以预防感染。
疫苗接种可以有效提高人体对羊肺丝虫的抵抗能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2. 预防感染源:羊肺丝虫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食用被感染的绵羊肺部组织而引起的。
预防感染源措施包括避免食用未经治疗的绵羊肺部组织和充分煮熟食用绵羊肉。
对于养殖场的绵羊,要做好定期检查和治疗,避免绵羊被感染。
3. 药物治疗: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可以通过使用抗丝虫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的抗丝虫药物包括伊维菌素和阿苯达唑等,这些药物可以杀灭体内的成虫和幼虫,减轻症状。
4. 健康教育:通过加强公众对羊肺丝虫病的认识,宣传相关的防治知识,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
尤其是对于居住在高风险地区的人群,要加强健康教育,教育他们如何预防感染,避免食用未经处理的绵羊肺部组织。
羊肺丝虫病的流行病学鉴别诊断与防治措施包括临床症状观察、影像学检查、血液检查和镜检等方法,通过综合分析这些结果可以确定是否感染。
防治措施包括疫苗接种、预防感染源、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等,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羊肺丝虫病。
羊常见寄生虫病诊断试验及相应有效防控措施

羊常见寄生虫病包含类型较多而且比较复杂,这不仅对羊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产生不良影响,还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因此,加强对羊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不过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一些地区或养殖场的羊群感染了寄生虫病而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给养羊业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
本文以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回族自治县为例,对羊常见寄生虫病展开诊断,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措施。
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材料①调查对象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的养殖状况,我们在2018年1月到2019年12月期间,对一年内没有接受过驱虫治疗的30只羊,以及其他60只羊,分别进行了编号标记。
此外,我们还在每月的10日到15日期间,通过直肠釆粪和静脉采血的方法,对虫卵的数量进行了动态监测,并对其进行了血清抗体检测。
②试验器材这些工具包括:玻璃容器、滤纸、滴管、离心机、恒温培养箱、显微镜、烧杯、培养皿、小木棍、铜筛或多层纱布、虫卵计数仪、解剖刀、搪瓷盘、镊子、手术剪、平皿和挑虫针。
2、调查方法①粪便检查在每个月的早晨,我们会收集羊的新鲜粪便,并将其标记在纸上,然后运送到实验室。
我们会使用沉淀法、饱和盐水漂浮法、毛蚴孵化法和贝尔曼氏法来评估它们的健康状况,并根据这些结果来决定评估标准。
将10g的粪便样本放入一个容器,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将容器的水加到10~20倍,在室温下静置20min,然后将上层的清液倾掉,重复这一步骤,直到上层的清液变得透明,最后将一定数量的沉淀物滴在显微镜下,以检测比重超过水的虫卵。
将10g的粪便样本放入烧杯中,加入10~20倍的饱和盐水,混合均匀,然后把混合液过滤到漂浮瓶中,使其略微超出瓶口,然后把载玻片放在瓶口,确保没有任何气泡,在室温下静置20min,最后快速把载玻片拿起来,翻转,以此来检测比重超过饱和盐水的虫卵。
从粪便样本中取出10g,放入烧杯中,按照上述沉淀方式,将其混合,然后倒入孵化瓶,再用30℃的温水加到瓶颈处,放置在25~28℃的环境中,让其受到充足的光照,每隔1h、3h、5h,对孵化过程的结果进行观察,为了更好地观察,应当使用黑色背景,并朝着光源,检查1cm水域内是否存在快速直线移动的小白点(如针尖大小、菱形、乳白色或半透明)。
羊焦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 - 养羊技术

羊焦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养羊技术1致病作用毒素作用:由于机体红细胞内寄生有虫体,其在生长与繁殖过程中,会分泌形成很多的代谢产物,这些物质会在一定程度上毒害红细胞,造成机体中枢神经以及各个器官出现病变,破坏系统之间的正常运转,引起整个机体发生病症,导致病羊临床上表现出体温升高,同时会引起精神、造血、呼吸、脉搏以及胃肠等方面发生异常现象,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且淋巴结会出现明显的肿大,最终导致机体的全部功能丧失,从而发生死亡。
机械性破坏:机体血液红细胞内寄生的虫体会不断进行增殖,从而导致红细胞被破坏,使其发生裂解,进而引发溶血性贫血。
另外,由于红细胞被破坏,会导致血红蛋白流入肝脏,并生成胆红素而流入血流,造成黄疸症状;红细胞被破坏后,导致血红蛋白经由肾脏排m,形成血红蛋白尿,还会损伤造血器官,导致严重的贫血症状。
2.流行病学该病通常呈散发或者地方性流行,任何品种、年龄的羊只都能够感染该病,其中羔羊和幼龄羊只相对比较容易感染,青壮年羊只则较少感染发病;与本地羊只相比,引起的外地羊只更容易感染该病;与常年舍饲羊相比,放牧饲养的羊只比较容易感染该病。
该病的发生和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发病高峰期是每年的6~9月份,这可能与该阶段传播该病的媒介(即蜱)的生活密切相关,也就是蜱在高温潮湿环境下频繁活动,从而传播病原体,造成大量羊只死亡。
3临床症状病羊通常呈急性症状,体温明显升高,可达到42℃左右,呈典型的稽留热,精神严重沉郁,食欲不振或者彻底废绝,呼吸困难,少数会发出鼾声;眼睑发生水肿,眼结膜先是明显潮红,接着呈苍白色,并伴有轻度的黄疸,从口腔和鼻腔会流出铁锈色的脓性黏液,胃肠和反刍蠕动缓慢或者完全停止,开始会排出比较干燥的粪便,之后发生腹泻,且有血样黏液混杂在其中,还会散发腥臭味;排出呈黄色或者浓茶色的尿液,少数甚至会排出血尿。
随着症状的不断加重,病羊体质快速消瘦,体表淋巴结明显肿大,尤其是肩前淋巴结非常明显,严重贫血.其血液变得稀薄,可视黏膜呈苍白色或者发生黄染。
羊常见疾病及治疗

羊快疫羊快疫是由腐败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不同品种的羊均可感染,以一岁以内,膘情好的多发。
发病季节多在初春和秋末。
其特征是死快,真胃和十二支肠出血水肿和坏死。
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
(一)、临床症状突然发生,往往不出现临床症状,急性死亡。
病程稍长的病羊离群独处,卧地,不愿走动,强迫行走时,运动失调。
腹部膨胀,有疼痛感,排出黑色稀粪,磨牙。
体温一般正常,饮食欲废绝。
发病后通常数分钟至数小时痉挛而死,很少延长一天以上的病例。
(二)、病理变化尸体迅速腐败,膨胀,剖开有恶臭,天然孔流出血样液体,可视粘膜充血呈兰紫色。
胸腹腔及心包积液,心内外膜有出血点。
肝肿大,呈土黄色。
真胃和指肠出血水肿和坏死。
(三)、诊断要点羊快疫由于病程短,缺乏特征病状,要结合流行病学和病理解剖变化综合判定。
(四)、预防与治疗1、由于病程短,来不及治疗,所以应注射羊快疫—猝疽—肠毒血症三联苗进行预防。
对病死羊应深埋,对用具,圈舍用20%漂白粉或3%烧碱液消毒。
2、0.5%高锰酸钾溶液250毫升,灌服,每天一次。
3、非常粉针和注射用硫酸链霉素,每公斤0.2—0.5万单位,败血康10—20毫升,分别肌肉注射,每天2次。
3、来一针注射液,每头每次2—20毫升,肌肉注射,每天2次。
羔羊痢疾羔羊痢疾主要是B型产气荚膜杆菌引起初生羔羊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本病发生于7天以内,以2-3天发病最多。
病羔是主要传染源,病源随粪便排除,污染羊圈,用具母羊体表和乳头,健康羔羊经消化道,脐带或伤口传染。
其特征是剧烈腹泻和神精症状,死亡率很高,给羊业带来严重的危害。
(一)临床症状潜伏期1-2天。
病初羔羊精神萎顿,垂头弓背,不吮乳。
腹胀腹痛,腹泻,粪便呈粥样或水样,颜色呈灰白色,黄色或黄绿色,恶臭。
病羔虚弱脱水,眼球下陷,皮毛粗乱,卧地不起而发生死亡。
(二)病理变化真胃内有未消化的凝乳块,小肠充血,发红,溃疡,肠子膜淋巴结肿大,充血。
心包积液,心内膜有出血点,肺充血或瘀血。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防治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防治羊捻转血矛线虫病是一种由线虫寄生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侵害羊只,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文将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防治等方面对羊捻转血矛线虫病进行详细介绍。
一、流行病学羊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是由于此种线虫的寄生引起的疾病。
它主要寄生在羊的第四胃和第五胃,特别是幼虫。
羊只通过食用被寄生线虫卵的草料,或者在放牧区或饮用水源中摄入含有线虫幼虫的土地,就可能感染该病。
放牧区域的卫生水平、草料和饮水的清洁情况是感染该病的关键因素。
二、临床表现羊捻转血矛线虫病通常表现为贫血、营养不良和消瘦。
患病的羊只会出现食欲不振、粪便干燥、腹泻、腹部膨胀、呼吸急促、体温升高、脱水等情况。
严重的病例还会伴有黑便和黄疸,而且出现后期症状时,患病的羊可能会突然死亡。
三、实验室检查对于羊患上疑似捻转线虫病的情况,通过实验室检查是一种明确诊断的方法。
可以采集羊只的粪便样本进行检测,不仅可以发现成虫的卵,还可以对幼虫的检测做出快速准确的判断。
血液检查也是一种评估羊只贫血程度的方法。
利用血常规检查,可以明确羊只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等指标的异常情况。
四、防治1. 饲养管理良好的饲养管理是预防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关键措施之一。
在饲养管理方面,首先要保持圈舍的清洁卫生,对粪便、过渡物进行及时清理。
要做好圈舍的消毒工作,避免线虫幼虫的传播。
在饲料的供给上要注重质量,不用被线虫卵污染的饲料,并及时更换新鲜的草料。
在圈舍内进行适量的消毒操作也是很有必要的,以预防线虫的传播。
2. 药物预防羊只患上捻转线虫病后,可以采用药物预防的方法进行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多种抗寄生虫的药物,如多孔原虫素、氨苄青霉素、硫丙咪唑等。
使用这些药物不仅可以驱除已经寄生的线虫,还可以预防线虫的再次寄生。
3. 疫苗预防疫苗预防是一种主动预防的措施,可以对羊只进行定期的疫苗接种,从而提高其免疫力,减少感染线虫病的风险。
羊常见寄生虫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羊常见寄生虫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王华/陕西省佳县王家砭镇农牧技术推广站 719208摘 要:随着羊产业不断改革与发展,人们对羊产品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大,但羊群疫病依然是阻碍羊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羊寄生虫病对羊的危害较为严重且往往呈隐形感染不易发现,基于此种情况,本文列举了几种在生产养殖中常见的羊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及治疗手段并具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预防羊寄生虫的综合措施,以期为今后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关键词:羊;寄生虫病;防治措施羊寄生虫病是一种隐形感染性疾病。
但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对寄生虫进行治疗,不仅会降低羊只的抗病能力,也会诱发羊只的免疫系统发生紊乱,免疫力降低,进而诱发其他疾病。
为此,在开展羊养殖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当地的流行病学与养常见的寄生虫病来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并全面落实到日常的饲养工作当中,为羊群的健康生长保驾护航。
1 常见寄生虫病1.1 多头蚴病1.1.1 流行病学 在羊养殖过程中,绦虫病最为常见,多头蚴就是绦虫的一种,主要寄生于羊的脑内,又称脑包虫病。
该病在我国牧区多有发生,2岁以下的羔羊最易感染。
1.1.2 临床症状 患病羊精神沉郁,食欲、饮欲减退甚至消失,身体消瘦;最明显的症状就是转圈运动,还有的病羊忽热离群前冲或后退,甚至卧地不起,肌肉痉挛;病羊出现视力减退或失明;患部头骨变软,皮肤隆起。
1.1.3 防治 本病的发生与犬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在平常要对牧羊犬等犬类要做好驱虫工作,减少传染源。
病死羊的脊髓和脑要进行销毁,以防止犬吞食后而感染。
治疗药物可选用吡喹酮,剂量按50~70mg/kg,口服,连用3d,兽医临床上一般采用手术疗法进行积极治疗。
1.2 羊肺丝线虫病1.2.1 流行病学 羊肺丝线虫虫体呈细线状,乳白色,寄生于羊的支气管内。
该病多发生于潮湿地区,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当羊在吃草或饮水时食入网尾线虫的幼虫即可感染,本病呈地方流行性,对羔羊危害较为严重,常常可引起大批量死亡。
羊常见寄生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1 . 3 线 虫病 ( 1 )线虫 中的食 道 口线虫在羊体 的寄生部
位 { 要 是 大 肠 ,羊 体 感 染 后 巾 r肠 消 化 I 败收 等 功 能 严 霞
2 . 3 加 强养羊 业管理 加强对养 羊业的管理 工作能有效
降低羊 常 见寄牛虫病 发病 率。( 1 )饮水 管理 :羊 发牛寄 牛虫病 感染的 要 原凶是饮 用 了被污 染的水源( 污染的水 常常存在 大最寄牛 虫的 中间宿主) ,囚此给羊的饮水尽量 取 自具有流动 性 的河水或 者经常 使用 的井水 。( 2 )疫
受损 , 有 明显 的精 神不振 和牛 长发 育迟缓现 象 ,严 重的
可导致 羊后肢瘫痪 。而毛 尾线 虫丰 要寄牛 部位 是大 肠与
盲肠 ,羊体感染 后无 明显症状 ,但 病情加 重会 出现 严重 的腹泻现象 。( 2 )使用 丙硫咪唑( 剂蛾 为彬 据羊体重给 予 1 5 m g / k g 的剂景) ,也可 选择左旋 咪唑( 剂最 为根 据羊体重 给] r , 8 mg / k g 的剂量) ,具有 良好 的服用 效果。 1 . 4 原 虫病 附红细胞体 是常见 的羊原虫之 一 ,寄生部 位 主要是红细 胞 。( 1 )诊 断方法 :羊在 发病初 期主要表
晕逐渐 减轻 ,墒情 发腱后 可 出现黄疗 ,最后体温 下降 , 羊呻吟 死 。( 2 )治疗方 法:选择 药物 为m虫净( 现用
现配) ( 剂量 为根据羊 体霞 给予 5 mg , k g 的剂 量 ) , 岜可 以 选 用 敌西虫 ,每次给 药1 支( 剂 量为 5 ml 左 右) ,1 次, d ,连 续 治疗3 d 。
2 羊常见寄生 虫病 的防控
2 . 1 掌握 羊常见寄 生 虫病 的流行病 学特 点 羊常 见寄牛
羊寄生虫病流行病学调查、诊断及防控措施试验讨论

西滩乡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县西北部,是青藏高原上的一个典型牧区。
由于当地海拔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草原植被茂盛、草原草种质量好,适宜羊养殖。
因此,羊养殖业是当地的重要产业之一。
目前,西滩乡的羊养殖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养殖户普遍采用户外饲养的方式。
养殖羊种以藏系细毛羊为主,个体体重在35~50公斤之间。
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户主要靠天然草场提供饲料,少量补充草料以及玉米麸等饲料作为辅助饲料。
羊寄生虫病长期以来一直是门源县西滩乡羊养殖的主要疾病之一。
寄生虫病会影响羊的生长发育、肉质品质,甚至危及羊的生命。
门源县西滩乡的羊寄生虫病主要有肺线虫病、肠道寄生虫病等,其中以肺线虫病为主,尤其是在羔羊中发病率较高。
此外,有些养殖户在饲喂草料时不注意清洁,或者水源不卫生,也可能导致羊感染寄生虫病。
为了解决羊寄生虫病问题,门源县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在农村开展驱虫知识宣传和技术培训,发放驱虫药物,提高养殖户自我防治能力。
同时,当地兽医部门也定期进行检查和治疗,以加强对羊寄生虫病的治疗和预防工作。
为了进一步掌握西滩乡羊寄生虫病的发生流行现状,开展了寄生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并在明确寄生虫种类的基础上构建了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希望对更好的控制该种疾病的发生流行有一定帮助。
一、实验材料与方法1、样本采集(1)粪便样本采集羊粪便样本的采集是进行羊养殖疾病检测和诊断的重要步骤之一。
以下是一般的羊粪便样本采集方法:首先,选择要采集样品的羊只,最好是在粪便一次排出的时候进行采集,以保证样品的准确性。
其次,用清水和肥皂彻底清洗采集羊的臀部、肛门和周围的毛发,并用清水彻底冲洗干净,以避免样品被污染。
再次,拿一次性手套,将干净的样品容器打开,用勺子或者刮刀将样品采集到容器中。
采样量应控制在2~3g左右,越新鲜的样品越好。
第四,将容器盖好,标注好样品的相关信息,比如采集日期、采集的羊只编号等。
最后,要注意采集样品的卫生和安全,避免传染疾病。
羊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羊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羊是重要的家畜之一,但由于环境、饲养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容易患上一些常见疾病。
下面就羊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进行介绍。
一、盲肠虫病盲肠虫病是由盲肠虫引起的寄生虫病。
主要症状有懒散、食欲不振、消瘦、毛发粗乱等。
诊断可通过粪便检查,观察盲肠内是否有虫卵。
防治措施为定期给羊驱虫,保持环境清洁卫生,防止感染。
二、口蹄疫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疾病,主要症状为口腔溃疡、乳房坏死、蹄受损等。
诊断可通过病理学检查、病毒检测等方法。
防治措施为加强疫苗接种,定期检查羊群健康状况,隔离疑似病羊,注意防蚊虫叮咬。
三、肺病肺病是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症状为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
诊断可通过临床症状和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如X线、B超等。
防治措施为保持饲养环境的通风干净,定期开展消毒工作,加强营养,增强羊抵抗力。
五、肠道疾病肠道疾病是指羊消化系统的疾病,常见症状有腹泻、食欲不振、消瘦等。
诊断可通过粪便检查、血常规等方法。
防治措施为饲养管理规范,加强饲料的质量检测,定期除虫,避免饲料变质。
对于羊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除了以上所述的针对具体病症的防治手段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饲养管理规范保持羊圈的干净整洁,定期清理粪便,及时更换饲料和饮水,并保持饲料的新鲜和干燥。
2.加强羊群营养合理搭配饲料,补充足够的营养,增强羊的抵抗力,提高免疫力。
3.定期防治定期给羊进行疫苗接种,同时进行定期的驱虫措施,防止寄生虫的滋生。
4.隔离病羊发现疑似病羊时,及时将其隔离,避免病毒、细菌的传播。
5.增强羊的免疫力注重饲养管理,提高羊的免疫力,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了解羊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对于羊的健康养殖至关重要。
饲养者要加强学习,定期进行羊群健康检查,及时发现病情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羊的健康成长。
羊鼻蝇蛆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防治措施

羊鼻蝇蛆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防治措施羊鼻蝇蛆病是一种由鼻蝇幼虫寄生在羊体内所引起的寄生虫病。
本病的疫情主要流行于全球各地,特别是在温暖潮湿的气候下更为常见。
长期以来,羊鼻蝇蛆病对畜牧业和养殖业都造成了严重影响,对经济和社会造成了很多损失。
因此,了解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对于农业养殖业的发展和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1.流行病学该病主要在春季到夏季间流行。
鼻蝇在蛆期极短,每季能产蝇数极多,一只雌蝇可产卵400多粒。
它们的产卵本身并不会造成疾病,但是孵化后,在羊的鼻子里变成幼虫,这种寄生虫的严重损害羊的健康,尤其是在暖湿的环境中,散养的羊、野生的羊患病的风险更大。
2.临床症状羊鼻蝇蛆病的病状严重,以致畜牧业和捕猎业都受到很大的威胁。
公羊和绵羊较易受感染。
病变的早期症状是羊在食物、水分和气温条件正常的情况下可以明显地减小活动量。
严重感染时,羊的情况会更恶劣,它们会变得很虚弱、食欲减退、利尿减少、强烈地眩晕、头晕心悸,甚至能掉入昏迷状态。
3.实验室检查无论是何种暴露类型的羊鼻蝇蛆病,诊断问题始终是致命的关键。
当羊表现出不寻常的疲劳和食欲不振时,就需要找一个资深兽医帮助鉴别是否患有该病。
兽医必须收集羊和绿蝇的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以明确该病的确诊情况。
4.防治措施为了避免羊患上鼻蝇蛆病,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1) 对于感染鼻蝇幼虫的羊,可以使用抗菌药物或其它药物来防止它们扩散和生长。
(2) 鼓励羊的睡眠和休息,保持羊圈的清洁和卫生,及时清理羊圈内的杂物和粪便等污物。
(3) 清洗水池、水槽等水源,以确保羊的饮水安全。
(4) 使用羊用杀虫药或其他杀蝇措施,以防止蝇虫滋生感染病毒。
羊绦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及其防治

doi:10.19369/ki.2095—9737.2021.02.069羊绦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及其防治孙鹏(黑龙江省安达市奶牛服务中心,黑龙江安达151400)摘要:羊绦虫病是羊的主要寄生虫病,是寄生于羊小肠内的莫尼茨绦虫、曲子官绦虫和无卵黄腺绦虫等数种绦虫引起的,尤其对羔羊危害严重,甚至造成成批死亡&近年来,作为羊的重要寄生虫病的羊绦虫病有发生趋重的态势。
该病在我国分布很广,许多地方呈地方性流行,在潮湿季节最易感染发病,严重影响着羊的生长发育,尤其对羔羊危害严重,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养羊业的发展。
关键词:羊;绦虫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方法;治疗;饲养管理;驱虫中图分类号:S85&26文献标识码:B1流行病学1.1病原1.1.1绦莫尼茨绦虫是裸头科、莫尼茨属,我国常见的是贝氏莫尼茨绦虫和扩展莫尼茨绦虫两种&二者的外观形态非常相似,生有近似球形的小头节,上面存在四个吸盘,没有小钩和顶突;体节短且宽,成熟的体节具有两套生殖器官,每侧各有一套,生殖孔开口分布于体节的两侧。
体节两侧的卵黄腺和卵巢呈花环状,体节内还存在网状的子宫和几百个睾丸。
体节后缘分布有节间隙,其中贝氏莫尼茨绦虫有带状节间隙,而扩展莫尼茨绦虫由一列小圆囊状物构成节间隙。
另外,贝氏莫尼茨绦虫的虫体呈黄白色,长度为4m,宽度为2.6cm,虫卵接近四角形;扩展莫尼茨绦虫的虫体呈乳白色,长度为10m,宽度为1.6cm,虫卵接近三角形,且卵内具有特殊的梨形器,并存在六钩W&1.1.2子绦曲子宫绦虫是裸头科、曲子宫属,其中以盖氏曲子宫绦虫常见&成虫虫体呈乳白色带状,长度为4.3m,宽度为&7mm,生有直径在1mm以内的小头节,上面生有四个吸盘,不存在顶突;节片较短,且每个节片内都具有一套生殖器官&生殖孔分布于节片侧缘,且两侧呈不规则排列。
子宫横行排列成管状,并有波状弯曲,基本上横贯节文章编号:2095—9737(2021)02—0131—02片;睾丸在排泄管的外侧分布,呈圆点状。
羊常见寄生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羊常见寄生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羊是常见的家畜动物,但它们往往受到各种寄生虫病的困扰。
寄生虫病严重影响了羊的健康和生产力,给养殖户带来了经济损失。
及早对羊的寄生虫病进行诊断和防治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就羊常见的寄生虫病进行诊断与防治措施做一详细介绍。
一、肺囊虫病肺囊虫病是由囊尾蚴寄生在羊肺部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原因是羊食用了感染囊尾蚴的草料。
该病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咳嗽、食欲不振等症状。
诊断肺囊虫病主要通过检查病死的羊体或者抽取血液进行血清学检测。
预防肺囊虫病的关键是做好草料的消毒处理,同时要严格控制羊只食用干净的草料,定期进行环境清洁和卫生,避免让羊吃到被感染的草料。
二、弓形体病弓形体病是由弓形体寄生在羊体内引起的一种疾病,其主要传播途径是由犬、狼等宿主通过排泄物将弓形体传播给羊只。
感染弓形体病的羊只会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如无力、抽搐等。
诊断弓形体病主要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学检查和血清学检测。
预防弓形体病的重点是控制宿主动物的数量,及时清理动物排泄物,保持羊棚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三、绦虫病绦虫病是由绦虫寄生在羊的肠道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其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羊只摄入受感染的饮水或饲料。
感染绦虫病的羊只会出现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症状。
诊断绦虫病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检查羊只的粪便,寻找绦虫的卵囊。
预防绦虫病的关键是要加强对饮水和饲料的卫生管理,避免让羊只摄入受感染的水和饲料,同时还要定期给羊只做驱虫处理,保持羊只的肠道卫生。
四、疥螨病疥螨病是由疥螨寄生在羊只的皮肤上引起的一种皮肤疾病,其传播途径是通过接触感染的羊只或者使用感染的设备。
感染疥螨病的羊只会出现皮肤瘙痒、脱毛、皮肤粗糙等症状。
诊断疥螨病主要通过皮肤刮片检查。
预防疥螨病的关键是要加强对羊棚和设备的卫生管理,定期进行消毒处理,避免让羊只接触感染的物品或者通过感染的羊只传播疥螨。
五、回肠蠕虫病羊常见的寄生虫病给羊只的生产和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及早进行诊断和防治是至关重要的。
山羊常见寄生虫病诊疗与防治

Veterinary clinical science | 兽医临床科学96 ·2020.020 引言羊肺丝虫病是由丝状肺虫寄生在支气管内引起的一种体内寄生虫病,该种疾病的发生流行具有典型季节性,常发生于每年夏初季节,绵羊和山羊均可以感染该种疾病。
发病初期患病羊会出现干咳,随后逐渐变成湿咳,流出粘液性的鼻液,体温正常,危害严重时体温可升到40℃以上,采食欲望下降,身体逐渐消瘦。
该种寄生虫病对羊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发病初期由于临床症状较轻,常错过最佳防治时期,等到出现临床症状时危害已经十分严重,整个羊群已经普遍发病。
1 发病经过2018年9月13日,某养殖户养殖的细毛羊群中出现发病情况,该养殖场共养殖细毛绵羊79只,其中成年羊36只,羔羊43只。
养殖场的羔羊群中先后出现了几头咳嗽的患病羊,发病初期临床症状较轻,没有引起养殖户重视,随后病情快速传播蔓延。
发病1周后,整个羊群表现为普遍发病。
该养殖场一个显著的饲养管理问题是没有对羊群进行妥善的驱虫处理。
另外养殖场周围存在很多粪便堆积现象,很容易加重某些寄生虫的传播感染。
养殖场内部整体的饲养密度较大,卫生环境较差通风不良、潮湿不堪。
通过对养殖场的发病情况进一步调查,可以发现成年羊的发病率要显著高于幼龄羊。
2 流行病学羊肺丝虫病的致病原为丝状网尾线虫,该种寄生虫主要寄生在羊的支气管中,具有很强危害性,对羊群健康生产极易造成不利影响。
该种寄生虫虫皮很细,外观呈乳白色,黑色的肠管贯穿到羊体内,虫卵成椭圆形,内部含有大量幼虫,成虫产卵在支气管和气管中,卵在肺脏内发育成含有幼虫的虫卵后,随着咳嗽、痰液到达口腔,然后再吞咽到消化道中,一部分的虫卵会随着痰液直接排出体外,发育成具有感染能力的幼虫。
滞留在消化道中的部分幼虫虫卵可以发育成幼虫,随粪便排出体外。
幼虫在适宜的环境下,经过6~7 d 能发育成具有侵袭性的幼虫,幼虫污染牧草。
当羊群采食了牧草和饮用水后,很容易受到感染。
羊莫尼茨绦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检验及防治

羊莫尼茨绦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检验及防治1 流行病学莫尼茨绦虫呈乳白色,虫体长度为1-6 m,宽度大约为1 cm,呈扁平带状。
虫体由头节、颈节以及不同数量的节片构成,可通过整个体表吸收宿主营养物质。
虫体可形成非常发达的生殖系统,每个成熟的节片都具有1组或者2组雌雄生殖器官。
脱落的节片可在宿主体内或者体外发生破裂,从而逸出虫卵。
该病在我国广泛分布,往往呈地方性流行。
发病季节同地螨数量及其活动季节紧密相关。
地螨生命周期长,习惯生活于潮湿环境,惧怕强光,这些与该虫虫卵最适宜生存的外界条件相同,有利于地螨食入动物性食物(节片和虫卵),进而提高羊感染该病的可能。
一般来说,羊在每年春季4~5月感染发病,在6~7月达到发病高峰,10月至冬季发病率降低。
地螨食入虫卵后,在2~5个月之后就会发育成具有感染性的似囊尾蚴。
羊采食牧草时就容易吞人寄生有似囊尾蚴的地螨,在消化道内就会逸出似囊尾蚴,并在小肠黏膜上吸附,大约40天之后就会发育为成虫。
成虫在病羊体内能够存活2~6个月,之后就可自行排出。
任何品种、日龄的羊都可感染该病,通常小于1岁的幼羊容易发生,青年羊也能够发病或者死亡,大于2岁的羊较少发病,这是由于其已经具有较强的免疫力。
羊感染幼虫或者成虫都能够出现发病,其中幼虫主要在肌肉、肝脏、心脏、肺脏、脑等重要器官中寄生,成虫主要在消化道内寄生,因此幼虫致病性要比成虫严重,会造成更大的损害。
如果肠道内寄生大量虫体会阻碍食物通过,导致肠管扩张,且会发生肠卡他气,甚至会发生肠扭转、肠套叠和肠破裂等,从而造成死亡。
虫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的产物会使病羊表现出神经症状,且淋巴结、肠、肠系膜以及肾脏等组织会发生严重病变,影响机体发育,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容易继发感染其他寄生虫病和传染病。
另外,虫体通过夺取宿主营养来快速生长,如果寄生大量虫体会导致机体缺乏营养,明显贫血,造成机体衰竭,加重病情。
2 临床症状病羊主要表现出精神萎靡,消化功能紊乱,机体消瘦,独自离群,排出稀软的糊状粪便,之后会出现腹胀、腹痛、便秘或者腹泻等,有时在粪便中存在黏液和孕节片,机体衰弱,贫血,有时会表现出明显的神经症状,走动摇晃,往往作盲目的回旋运动,有时出现震颤、抽搐。
羊常见寄生虫病诊断与综合防治

羊常见寄生虫病诊断与综合防治杜建国/内蒙古商都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013450摘 要:本文列举了羊生产中常见的寄生虫病及药物治疗方法,并具有针对性地结合当前最新研究进展论述了羊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希望为今后羊寄生虫病的诊疗与防治提供相关借鉴。
关键词:羊;寄生虫;防治措施羊寄生虫病是目前养羊业中较为多见的一类传染性疾病,对幼龄羊、成年羊都可造成一定的影响。
体内寄生虫可严重影响羊的生长和发育,导致羊发生生长发育受阻,上膘率较低等情况发生;体外寄生虫对于羊的羊绒、羊毛、羊皮会造成严重的影响,羊绒、羊皮质量下降,羊毛产量降低。
我国养殖业虽已经在集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养殖模式取得一定性进展,但对于羊群疫病的防控仍是重中之重。
近几年的研究表明,羊寄生虫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这主要是因为羊感染寄生虫后潜伏期较长,相对于其他传染病来说寄生虫发病比较隐蔽、迟缓,羊在感染寄生虫较长的一段时间后才会有明显的症状,如食欲不振,发育迟缓等。
1 羊常见感染的寄生虫及治疗1.1 肝片吸虫病 肝片吸虫是寄生于羊胆管内的一种寄生虫,本病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肝炎和胆管炎或肝硬化并伴发有全是性的中毒现象和营养障碍。
成虫产出的虫卵随胆汁进入肠腔,再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的生存条件下孵出毛蚴,遇到中间宿主椎实螺钻入其体内发育,经过一系列的发育过程最后发育为尾蚴,成熟的尾蚴离开螺体。
在水生植物或水面上脱尾后形成囊蚴。
羊在吃草或饮水时,可将囊蚴吞入而遭受感染。
羊肝片吸虫的传染源为发病羊和带虫羊,夏秋多雨潮湿季节为本病的多发季节,呈地方流行性。
羊轻度感染时在临床上表现的症状不甚明显,当感染数量达到50条以上时会出现临床症状。
病羊会表现为精神沉郁、萎靡不振,食欲饮欲不振,体型消瘦,孕羊流产,贫血、水肿,严重时会因脱水而死。
病理解剖急性病例可见肝脏肿大,包膜有纤维素沉积,慢性病例解剖可见肝脏实质性萎缩,褪色,变硬。
常用的药物可选用氯硝柳胺,剂量为7.5mg/kg,灌服,或选用三氯苯唑10mg/kg,灌服。
羊肺丝虫病的流行病学鉴别诊断与防治措施

羊肺丝虫病的流行病学鉴别诊断与防治措施羊肺丝虫病是由细线虫属的肺丝虫寄生在羊体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这种病症除了严重威胁羊的生命健康,同时也会对人类造成一定的危害。
因此,对于羊肺丝虫病的流行病学鉴别诊断与防治措施需引起养殖户的关注。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内容。
一、流行病学鉴别诊断1. 病原学:羊肺丝虫是丝虫科中的一种肺寄生丝虫。
成虫雌虫约长15-20厘米,雄虫为6-8厘米。
寄生于羊的肺部,导致呼吸困难和体重下降。
蛇、沼泽鼩、百灵鸟等也是其寄主。
幼虫在寄主的肝和肺细小的血管内成长。
成虫通过寄主的血液进入到细小的肺动脉中,寄生在肺泡和细支气管上,成虫和幼虫一起经呼吸道排泄到羊的外部环境,从而感染到其他羊或人。
2. 临床症状:病症早期羊体内出现深色血痰和咳嗽症状,同时出现反复发热和食欲下降等症状。
此外,羊的体重开始下降,发育不良。
随着病情恶化,它的呼吸变得急促,口唇发紫色,体温升高,以及晃头、站不直等症状。
并且会持续排泄污染环境。
3. 病原学检测:可利用抗原和抗体检测方法,先提取出病原体的抗原或抗体,然后检测样品中是否存在,以进行病原学的鉴别诊断。
4. 影像学检测:通过X线检查等非侵入性检查方法检查病变部位和程度、病变特征等,从而对病情进行评估和鉴别诊断。
5. 病理学检测:对病死动物进行病理解剖学检查,通过切除肉眼可见的寄生虫和组织,进一步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从而确认病因和病理学特征。
二、防治措施1. 预防措施:在养羊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并定期打扫场地和饮水设施,给羊做好消毒。
养羊的场所也是很重要的,最好不要与其他的动物混养、不因为节省成本而过度饲养、控制正常的肺丝虫寄生源,避免羊接触感染源。
2. 病害治疗:一旦发现羊患上了肺丝虫病,就要及时进行治疗,可以用驱虫药物进行治疗,如甲苯咪唑或泼尼松龙等,通过清除寄生虫来缓解症状。
治疗之前也要先进行诊断,明确病因和症状,从而确定治疗方案。
3. 疾病控制:对于患病的羊,不宜混群饲养或与正常羊混在一起,以免病毒扩散。
羊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措施

羊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措施羊附红细胞体病(Piroplasmosis)是由转啊贾虫属(Babesia)寄生原虫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患病的羊一般表现出黄疸、发热、贫血和血尿等症状。
以下是关于羊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措施的详细介绍。
一、流行病学羊附红细胞体病主要分布在全球温带和热带地区,特别是地中海沿岸地区和非洲。
该病主要通过叮咬传播,媒介包括蜱和跳蚤等。
羊附红细胞体病也可以通过输血、使用共用针头等途径传播。
患病的羊也可以将病原体传播给其他羊只。
该病在春秋季节发病率较高。
二、临床症状1. 黄疸:患病的羊出现黄疸是羊附红细胞体病的主要症状之一。
病程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患羊的黏膜和体表会出现黄色,尤其是眼球和口腔黏膜明显。
黄疸是由于病原体寄生在红细胞内引起的红细胞破裂释放的胆红素造成的。
2. 发热:患病的羊会出现持续性发热,体温通常超过40摄氏度。
3. 贫血:由于病原体寄生在红细胞内,会导致红细胞破裂,使红细胞数量减少,从而引起贫血。
患羊的粘膜和眼球会呈现出苍白的颜色。
4. 血尿:患病的羊会出现血尿的症状,尿液呈红色或棕色,有时也会出现蛋白尿。
5. 其他症状:患羊还可能出现食欲减退、体重减轻、乏力、呼吸困难、心脏功能减退等症状。
三、诊断1. 临床表现:通过观察患羊的临床症状,如黄疸、发热、贫血、血尿等,可以初步判断是否患有羊附红细胞体病。
2. 血液学检查:可以进行血液学检查,观察患羊的血片镜检发现滋养体形态、大小、密度以及负荷情况,可以进一步确定是否患有羊附红细胞体病。
3. 分子生物学检测:可以采用PCR技术检测患羊的血液中是否存在羊附红细胞体DNA,以确认诊断。
四、防治措施1. 杀虫消毒:定期对羊圈、饲料槽、饮水设备等进行清洗和消毒,减少媒介虫的数量。
2. 隔离患羊:发现患羊后,要及时隔离,并密切观察其病情,以避免病原体传播给其他羊只。
3. 草料加工:通过草料加工处理,如切碎、晒干等方式,可以减少媒介虫的数量,从而降低患病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羊常见体内寄生虫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寄生虫病是危害羊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这是由于寄生虫一般以隐蔽的方式来慢性消耗动物,在养殖过程中往往不会受到养殖户的重视,但却能够对羊只健康生长造成极大影响,直接导致其身体机能下降,最终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收入。
羊常见的体内寄生虫主要为肝片吸虫、绦虫、血吸虫、焦虫等。
为确保羊只健康生长,减少因体内寄生虫病所造成的损失,需对羊体内寄生虫病加强重视,做好防治工作。
1 肝片吸虫病1.1 病原肝片吸虫病的病原包括肝片吸虫与大片吸虫,属于片形属。
其中,肝片吸虫长20 ~40 mm、宽10 ~13 mm,虫体呈棕红色,有口吸盘与腹吸盘2 个,锥形前部为口吸盘,腹吸盘在腹面中线的水平位置处。
大片吸虫体积相对略大,长30 ~75 mm,宽5 ~ 12 mm,虫体外观呈两侧平行状,后端呈钝圆状。
1.2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肝片吸虫必须借助中间宿主来实现发育成熟,其中间宿主是椎实螺,大多在潮湿低洼地带生存,具有较强的抗低温能力。
在放牧过程中,羊群接触椎实螺后,肝片吸虫病病原便会进入羊只体内并大量繁殖,最终导致羊只染病。
肝片吸虫病在炎热、多雨季节发生率较高。
1.3 临床症状肝片吸虫病的临床症状与动物年龄和体质、感染程度等关系密切。
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可将肝片吸虫病划分为急性型及慢性型2 种。
羊感染急性型肝片吸虫病的主要症状为高热、精神萎靡、离群落后、贫血及黏膜苍白,病情严重的仅几日病羊便死亡;羊感染慢性型肝片吸虫病的主要症状为食欲不佳、消瘦、贫血、黏膜苍白、被毛杂乱,眼睑、胸部、腹部等多个部位发生水肿,交替出现便秘及下痢症状,若病情恶化,病羊最终因衰竭而死亡。
1.4 治疗方法针对肝片吸虫病的治疗手段主要是药物驱虫,驱虫药物主要有硫溴酚和硫氯酚等,用量分别为 30 mg/(kg·BW)和100 mg/(kg·BW)。
驱虫时注意要将上述药物配制成悬液对病羊进行灌服。
2 绦虫病2.1 病原绦虫病的病原有莫尼茨绦虫、曲子宫绦虫、无卵黄腺绦虫。
在兽医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莫尼茨绦虫有贝式莫尼茨绦虫和扩展莫尼茨绦虫2 种类型。
两种莫尼茨绦虫的外形非常相似,头节近似球形、较小,体节扁宽、较短,体节两侧卵黄腺及卵巢为花环状,体内可见网状子宫及大量睾丸,体节后缘存在节间隙;但贝氏莫尼茨绦虫具备带状节间隙,而扩展莫尼茨绦虫由一列小圆囊状物构成节间隙。
曲子宫绦虫一般寄生在羊小肠内。
成虫乳白色,虫卵椭圆形;有4 个吸盘,无顶突;节间较短,各节片均具备1 套生殖器官;在节片侧缘分布有生殖孔,同时两侧排列不规则;子宫呈管状横行排列,并弯曲;排泄管外侧分布有圆点状睾丸。
无卵黄腺绦虫虫体长且窄,体长2 ~3 m,甚至更长,宽度仅2 ~3 mm;节片极短,无明显分节;各个节片内仅具备1 套生殖器官,左右排列不规则;排泄管两侧分布有睾丸,无卵黄腺,各孕节子宫均互相靠近且前后连续,排列于节片的中央。
2.2 流行病学2.2.1 易感群体。
通常,莫尼茨绦虫主要感染1.5 ~7.0 月龄羔羊,曲子宫绦虫主要感染幼羊及成年羊,无卵黄腺绦虫主要感染成年羊。
2.2.2 感染途径。
羊群放牧采食时往往会吞食中间宿主地螨。
如地螨带有似囊尾蚴,即可感染绦虫病。
绦虫病对羊只产生的危害主要有夺取营养、释放毒素和机械作用。
莫尼茨绦虫属于大型寄生虫,其大量寄生在肠道的情况下往往会造成肠腔狭窄,导致羊只消化机能紊乱,羊只过量进食时易出现肠套叠、肠梗阻等病症。
此外,由于虫体从肠道中汲取营养物质,因此,其生长速度极快,成年羊感染后逐渐消瘦,体质也会逐渐衰弱;仔羊感染后发育缓慢,严重时死亡。
另外,绦虫在宿主体内会产生毒素和代谢产物,可导致宿主的组织器官出现病变和炎症,抵抗力下降,对宿主的肠道组织和神经系统造成破坏。
2.2.3 发病特点。
羊绦虫病的发生具备明显的地方性流行特点,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是春季较易感染,夏季为发病高峰期,秋季后发病率逐渐降低。
2.3 临床症状羊只感染莫尼茨绦虫后,主要表现出消瘦明显、精神萎靡、腹泻症状,粪便中含有孕节和黏液。
如果不及时进行驱虫治疗,病羊症状逐渐加剧,还会出现神经症状,如肌肉震颤、共济失调。
病死羊因消瘦呈干瘪状,可视黏膜呈苍白色,胸腹腔有较多的渗出液;肠黏膜有出血现象,肠系膜与淋巴结明显肿大,肠道内有虫体。
羊只感染曲子宫绦虫后,通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严重感染时,病羊会出现贫血、腹泻、逐渐消瘦等症状。
羊只感染无卵黄腺绦虫后,通常体温升高,视力下降,并经常向脑部感染一侧转圈运动,后退时倒地不起,还可能出现磨牙、步态蹒跚、流涎、痉挛等症状。
对急性死亡病羊进行剖检,可发现有脑炎及脑膜炎症状。
2.4 治疗方法预防和治疗绦虫病时主要采用药物驱虫方式,常用药物有硫氯酚(按每千克体质量用药100 mg 剂量标准一次性对病羊灌服)、氯硝柳胺(按每千克体质量用药80 mg 剂量调配成10%的水悬液对病羊灌服)、吡喹酮(按每千克体质量用药15 mg 剂量标准对病羊灌服)。
另外,还可采用中药疗法,一般可选用以下方剂:①15 g 南瓜子、10 g 槟榔、10 g 贯众、8 g苏木研磨成粉后开水冲服;②15 g 川椒、10 g 皂角、8 g 使君子、6 g 马鞭草研磨成细粉,开水冲开候温灌服。
3 血吸虫病3.1 病原在我国,血吸虫是一种分布极为广泛的羊体内寄生虫,主要包括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和埃及血吸虫3 种。
以日本血吸虫最为常见,包括分体属血吸虫、东毕属血吸虫2 种。
分体属血吸虫成虫细长,多数雄性虫体为白色,虫体前端存在口吸盘,同时虫体具备较大的腹吸盘。
较为常见的东毕属血吸虫为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其虫体为线形,雄性虫体为白色,虫体光滑;而雌性虫体为暗褐色,在其肠管合并的位置附着有类似螺旋状的卵巢,卵巢前方可以看到卵黄,子宫内大多只有1 个虫卵。
虫卵长72 ~77 μm、宽18 ~26 μm,无卵盖。
3.2 流行病学羊血吸虫的中间宿主为钉螺,因而该病具有一定的地方流行性特点。
该病多发于夏季及秋季,主要通过血吸虫尾蚴钻入羊只皮肤而感染,也可通过羊只吞噬携带血吸虫尾蚴的水草而感染。
3.3 临床症状多数病羊的临床症状与流行性感冒相似:病羊食欲下降甚至无食欲,精神状况不佳,呼吸频率过快,鼻腔内分泌出大量的浆液性黏液,粪便稀薄,随着病情发展,粪便将转变为水样。
急性感染病例发病后可转为慢性,病情较轻的羊只通常不会有急性症状表现。
慢性病例多表现为黏膜苍白,颈腹部水肿,腰腹部变粗,消化不良,粪便内夹杂有饲料。
妊娠母羊患病后,常面临流产甚至流产后出现不孕不育问题。
羔羊患病后生长发育受阻,甚至停止生长,病情严重的羔羊将死亡。
病死羊尸体消瘦、贫血,腹腔内含有大量的积液;肠系膜及大网膜有明显的胶样浸润,病情严重的病羊胃肠壁浆膜层可见胶样浸润;病羊小肠黏膜存在出血点及坏死灶,肠系膜淋巴结水肿严重;肝脏质地硬脆,表面不光滑,可见灰白色条纹,一些病羊肝脏为灰白色,有多处坏死性结节。
3.4 治疗方法给病羊灌服吡喹酮1 次/d,每次每千克体质量用药40 ~60 mg,连用5 d;按照每千克体质量用药 3 ~5 mg/kg 的标准,将硝硫氰胺制成3%的水悬液,对病羊进行颈静脉注射;灌服敌百虫,绵羊用量为90 mg/kg,山羊用量为每千克体质量用药60 ~80 mg;使用六氯对二甲苯灌服,用量为每千克体质量用药250 ~350 mg。
4 焦虫病4.1 病原焦虫病病原为巴贝斯科莫氏巴贝斯虫、泰勒科山羊泰勒虫。
4.1.1 莫氏巴贝斯虫。
莫氏巴贝斯虫主要寄生于羊只红细胞内,呈梨形、椭圆形或者不规则形。
梨形虫虫体长度通常超过红细胞半径。
双梨子形为虫体最典型的形态,主要通过尖端相连。
4.1.2 山羊泰勒虫。
山羊泰勒虫在红细胞中寄生,其形状各异,包括卵圆形、圆形等。
红细胞内寄生的虫体数量一般为1 ~4 个。
对病羊淋巴结和脾脏的涂片进行观察,可发现裂殖体存在于淋巴结内或游离。
在裂殖体中有紫红色、直径1 ~2 μm、数量1 ~90 个的染色质颗粒。
4.2 流行病学牛蜱和扇头蜱等是莫氏巴贝斯虫病最主要的传播者,而山羊泰勒虫主要通过血蜱属、璃眼蜱属蜱虫传播。
羊焦虫病具备明显的季节性特点,主要发生在蜱虫出没时期。
我国每年4—10 月为该病的多发期。
该病流行区发病率较高的是1 ~2 岁羊只,病羊耐过后成为带虫体,随后不再轻易发病,但当并发其他疾病或养殖环境变化时,常因羊只抵抗力受到影响而导致复发问题出现,复发后病情更为严重。
4.3 临床症状发病初期,病羊精神疲倦,食欲减退,眼结膜潮红,低头耷耳,不时发出呻吟声,肌肉颤抖,迅速消瘦,步行强硬,呆立不稳,吃土,磨牙,喜吃干草,卧地不起,呼吸加快,心跳加快,心音扩散,体温约41 ℃,呈稽留热型。
病羊体表淋巴结肿大,其中以肩前淋巴结肿大现象最为明显,发病初期形状类似蚕豆,接着逐渐转变为核桃形,并且质地坚硬。
发病后期,因红细胞被焦虫吞食,病羊表现出结膜苍白、皮肤发黄等贫血症状。
另外,发病初期病羊粪便干硬,接着病羊出现拉稀症状,其粪便内夹杂有血液或者黏液,部分病羊患病后甚至存在血尿现象,最终因机体衰竭而导致死亡。
羊只感染巴贝斯科莫氏巴贝斯虫、泰勒科山羊泰勒虫后发病症状也有一定的区别。
感染莫氏巴贝斯虫的病羊精神涣散、食欲不振、喘气不止,可视黏膜存在严重的充血现象,有血红蛋白尿出现,红细胞300 万~400 万个/mm;发病初期病羊表现为下痢,随着病情发展转变为便秘,病羊粪便内可见黏液及血液,部分病羊异常兴奋,常突然倒地而死亡。
感染山羊泰勒虫的病羊淋巴结有明显痛感,肿大最明显的是肩前淋巴结;病羊精神沉郁,呼吸急促,脉搏加快,肺泡音粗历,喜卧,贫血,先便秘,随后开始腹泻;病情严重的病羊皮肤较薄位置可见出血点。
4.4 治疗方法在养殖过程中对病羊做到早发现、早确诊和早治疗。
治疗时,可按照每千克体质量用药7 mg 剂量标准,将贝尼尔配制成7%水溶液,进行分点深部肌内注射,每天1 次,连用3 d。
一般用药后病羊有轻微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嗜睡,但恢复较快,对羊只健康无明显影响。
也可使用锥黄素治疗,按照每千克体质量用药3 ~4 mg 标准将其配制成0.5%~1.0%的水溶液,对病羊进行静脉注射,注射后应避免病羊受到强光照射而造成灼伤;严重病例在24 ~48 h 后再次注射1 次。
另外,可按照每千克体质量用药0.08 ~ 0.16 mL 标准对病羊肌注或静脉滴注复方盐酸吖啶黄注射液,每天1 次,连用3 d。
除了使用高效杀虫药治疗外,还要加强护理,同时使用强心、健胃、补液药物进行辅助治疗。
例如,使用安钠咖和10%葡萄糖注射液进行强心补液;针对贫血症状可采取输血和补充维生素予以改善,每次输50 ~200 mL 的健康羊血,同时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维生素B;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出现继发感染;适当使用健胃散和人工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