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常见体内寄生虫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羊常见体内寄生虫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
寄生虫病是危害羊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这是由于寄生虫一般以隐蔽的方式来慢性消耗动物,在养殖过程中往往不会受到养殖户的重视,但却能够对羊只健康生长造成极大影响,直接导致其身体机能下降,最终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收入。
羊常见的体内寄生虫主要为肝片吸虫、绦虫、血吸虫、焦虫等。
为确保羊只健康生长,减少因体内寄生虫病所造成的损失,需对羊体内寄生虫病加强重视,做好防治工作。
1 肝片吸虫病
1.1 病原
肝片吸虫病的病原包括肝片吸虫与大片吸虫,属于片形属。
其中,肝片吸虫长20 ~40 mm、宽10 ~13 mm,虫体呈棕红色,有口吸盘
与腹吸盘2 个,锥形前部为口吸盘,腹吸盘在腹面中线的水平位置处。
大片吸虫体积相对略大,长30 ~75 mm,宽5 ~ 12 mm,虫体
外观呈两侧平行状,后端呈钝圆状。
1.2 流行病学
研究发现,肝片吸虫必须借助中间宿主来实现发育成熟,其中间宿主是椎实螺,大多在潮湿低洼地带生存,具有较强的抗低温能力。
在放牧过程中,羊群接触椎实螺后,肝片吸虫病病原便会进入羊只体内并大量繁殖,最终导致羊只染病。
肝片吸虫病在炎热、多雨季节发生率较高。
1.3 临床症状
肝片吸虫病的临床症状与动物年龄和体质、感染程度等关系密切。
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可将肝片吸虫病划分为急性型及慢性型2 种。
羊感染急性型肝片吸虫病的主要症状为高热、精神萎靡、离群落后、贫血及黏膜苍白,病情严重的仅几日病羊便死亡;羊感染慢性型肝片吸虫病的主要症状为食欲不佳、消瘦、贫血、黏膜苍白、被毛杂乱,眼睑、胸部、腹部等多个部位发生水肿,交替出现便秘及下痢症状,若病情恶化,病羊最终因衰竭而死亡。
1.4 治疗方法
针对肝片吸虫病的治疗手段主要是药物驱虫,驱虫药物主要有硫溴酚和硫氯酚等,用量分别为 30 mg/(kg·BW)和100 mg/(kg·BW)。
驱虫时注意要将上述药物配制成悬液对病羊进行灌服。
2 绦虫病
2.1 病原
绦虫病的病原有莫尼茨绦虫、曲子宫绦虫、无卵黄腺绦虫。
在兽医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莫尼茨绦虫有贝式莫尼茨绦虫和扩展莫尼茨绦虫2 种类型。
两种莫尼茨绦虫的外形非常相似,头节近似球形、较小,体节扁宽、较短,体节两侧卵黄腺及卵巢为花环状,体内可见网状子宫及大量睾丸,体节后缘存在节间隙;但贝氏莫尼茨绦虫具备带状节间隙,而扩展莫尼茨绦虫由一列小圆囊状物构成节间隙。
曲子宫绦虫一般寄生在羊小肠内。
成虫乳白色,虫卵椭圆形;有4 个吸盘,无顶突;节间较短,各节片均具备1 套生殖器官;在节片侧缘分布有生殖孔,同时两侧排列不规则;子宫呈管状横行排列,并弯曲;排泄管外侧分布有圆点状睾丸。
无卵黄腺绦虫虫体长且窄,体长2 ~3 m,甚至更长,宽度仅2 ~3 mm;节片极短,无明显分节;各个节片内仅具备1 套生殖器官,左右排列不规则;排泄管两侧分布有睾丸,无卵黄腺,各孕节子宫均互相靠近且前后连续,排列于节片的中央。
2.2 流行病学
2.2.1 易感群体。
通常,莫尼茨绦虫主要感染1.5 ~7.0 月龄羔羊,曲子宫绦虫主要感染幼羊及成年羊,无卵黄腺绦虫主要感染成年羊。
2.2.2 感染途径。
羊群放牧采食时往往会吞食中间宿主地螨。
如地螨带有似囊尾蚴,即可感染绦虫病。
绦虫病对羊只产生的危害主要有夺取营养、释放毒素和机械作用。
莫尼茨绦虫属于大型寄生虫,其大量寄生在肠道的情况下往往会造成肠腔狭窄,导致羊只消化机能紊乱,羊只过量进食时易出现肠套叠、肠梗阻等病症。
此外,由于虫体从肠道中汲取营养物质,因此,其生长速度极快,成年羊感染后逐渐消瘦,体质也会逐渐衰弱;仔羊感染后发育缓慢,严重时死亡。
另外,绦虫在宿主体内会产生毒素和代谢产物,可导致宿主的组织器官出现病变和炎症,抵抗力下降,对宿主的肠道组织和神经系统造成破坏。
2.2.3 发病特点。
羊绦虫病的发生具备明显的地方性流行特点,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是春季较易感染,夏季为发病高峰期,秋季后发病率逐渐降低。
2.3 临床症状
羊只感染莫尼茨绦虫后,主要表现出消瘦明显、精神萎靡、腹泻
症状,粪便中含有孕节和黏液。
如果不及时进行驱虫治疗,病羊症状逐渐加剧,还会出现神经症状,如肌肉震颤、共济失调。
病死羊因消瘦呈干瘪状,可视黏膜呈苍白色,胸腹腔有较多的渗出液;肠黏膜有出血现象,肠系膜与淋巴结明显肿大,肠道内有虫体。
羊只感染曲子宫绦虫后,通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严重感染时,病羊会出现贫血、腹泻、逐渐消瘦等症状。
羊只感染无卵黄腺绦虫后,通常体温升高,视力下降,并经常向脑部感染一侧转圈运动,后退时倒地不起,还可能出现磨牙、步态蹒跚、流涎、痉挛等症状。
对急性死亡病羊进行剖检,可发现有脑炎及脑膜炎症状。
2.4 治疗方法
预防和治疗绦虫病时主要采用药物驱虫方式,常用药物有硫氯酚(按每千克体质量用药100 mg 剂量标准一次性对病羊灌服)、氯硝柳胺(按每千克体质量用药80 mg 剂量调配成10%的水悬液对病羊灌服)、吡喹酮(按每千克体质量用药15 mg 剂量标准对病羊灌服)。
另外,还可采用中药疗法,一般可选用以下方剂:①15 g 南瓜子、10 g 槟榔、10 g 贯众、8 g苏木研磨成粉后开水冲服;②15 g 川椒、10 g 皂角、8 g 使君子、6 g 马鞭草研磨成细粉,开水冲开候温灌服。
3 血吸虫病
3.1 病原
在我国,血吸虫是一种分布极为广泛的羊体内寄生虫,主要包括
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和埃及血吸虫3 种。
以日本血吸虫最为常见,包括分体属血吸虫、东毕属血吸虫2 种。
分体属血吸虫成虫细长,多数雄性虫体为白色,虫体前端存在口吸盘,同时虫体具备较大的腹吸盘。
较为常见的东毕属血吸虫为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其虫体为线形,雄性虫体为白色,虫体光滑;而雌性虫体为暗褐色,在其肠管合并的位置附着有类似螺旋状的卵巢,卵巢前方可以看到卵黄,子宫内大多只有1 个虫卵。
虫卵长72 ~77 μm、宽18 ~26 μm,无卵盖。
3.2 流行病学
羊血吸虫的中间宿主为钉螺,因而该病具有一定的地方流行性特点。
该病多发于夏季及秋季,主要通过血吸虫尾蚴钻入羊只皮肤而感染,也可通过羊只吞噬携带血吸虫尾蚴的水草而感染。
3.3 临床症状
多数病羊的临床症状与流行性感冒相似:病羊食欲下降甚至无食欲,精神状况不佳,呼吸频率过快,鼻腔内分泌出大量的浆液性黏液,粪便稀薄,随着病情发展,粪便将转变为水样。
急性感染病例发病后可转为慢性,病情较轻的羊只通常不会有急性症状表现。
慢性病例多表现为黏膜苍白,颈腹部水肿,腰腹部变粗,消化不良,粪便内夹杂有饲料。
妊娠母羊患病后,常面临流产甚至流产后出现不孕不育问题。
羔羊患病后生长发育受阻,甚至停止生长,病情严重的羔羊将死亡。
病死羊尸体消瘦、贫血,腹腔内含有大量的积液;肠系膜及大网膜有明显的胶样浸润,病情严重的病羊胃肠壁浆膜层可见胶样浸润;
病羊小肠黏膜存在出血点及坏死灶,肠系膜淋巴结水肿严重;肝脏质地硬脆,表面不光滑,可见灰白色条纹,一些病羊肝脏为灰白色,有多处坏死性结节。
3.4 治疗方法
给病羊灌服吡喹酮1 次/d,每次每千克体质量用药40 ~60 mg,连用5 d;按照每千克体质量用药 3 ~5 mg/kg 的标准,将硝硫氰胺制成3%的水悬液,对病羊进行颈静脉注射;灌服敌百虫,绵羊用量为90 mg/kg,山羊用量为每千克体质量用药60 ~80 mg;使用六氯对二甲苯灌服,用量为每千克体质量用药250 ~350 mg。
4 焦虫病
4.1 病原
焦虫病病原为巴贝斯科莫氏巴贝斯虫、泰勒科山羊泰勒虫。
4.1.1 莫氏巴贝斯虫。
莫氏巴贝斯虫主要寄生于羊只红细胞内,呈梨形、椭圆形或者不规则形。
梨形虫虫体长度通常超过红细胞半径。
双梨子形为虫体最典型的形态,主要通过尖端相连。
4.1.2 山羊泰勒虫。
山羊泰勒虫在红细胞中寄生,其形状各异,包括卵圆形、圆形等。
红细胞内寄生的虫体数量一般为1 ~4 个。
对病羊淋巴结和脾脏的涂片进行观察,可发现裂殖体存在于淋巴结内或游离。
在裂殖体中有紫红色、直径1 ~2 μm、数量1 ~90 个的染色质颗粒。
4.2 流行病学
牛蜱和扇头蜱等是莫氏巴贝斯虫病最主要的传播者,而山羊泰勒
虫主要通过血蜱属、璃眼蜱属蜱虫传播。
羊焦虫病具备明显的季节性特点,主要发生在蜱虫出没时期。
我国每年4—10 月为该病的多发期。
该病流行区发病率较高的是1 ~2 岁羊只,病羊耐过后成为带虫体,随后不再轻易发病,但当并发其他疾病或养殖环境变化时,常因羊只抵抗力受到影响而导致复发问题出现,复发后病情更为严重。
4.3 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病羊精神疲倦,食欲减退,眼结膜潮红,低头耷耳,不时发出呻吟声,肌肉颤抖,迅速消瘦,步行强硬,呆立不稳,吃土,磨牙,喜吃干草,卧地不起,呼吸加快,心跳加快,心音扩散,体温约41 ℃,呈稽留热型。
病羊体表淋巴结肿大,其中以肩前淋巴结肿大现象最为明显,发病初期形状类似蚕豆,接着逐渐转变为核桃形,并且质地坚硬。
发病后期,因红细胞被焦虫吞食,病羊表现出结膜苍白、皮肤发黄等贫血症状。
另外,发病初期病羊粪便干硬,接着病羊出现拉稀症状,其粪便内夹杂有血液或者黏液,部分病羊患病后甚至存在血尿现象,最终因机体衰竭而导致死亡。
羊只感染巴贝斯科莫氏巴贝斯虫、泰勒科山羊泰勒虫后发病症状也有一定的区别。
感染莫氏巴贝斯虫的病羊精神涣散、食欲不振、喘气不止,可视黏膜存在严重的充血现象,有血红蛋白尿出现,红细胞300 万~400 万个/mm;发病初期病羊表现为下痢,随着病情发展转变为便秘,病羊粪便内可见黏液及血液,部分病羊异常兴奋,常突然倒地而死亡。
感染山羊泰勒虫的病羊淋巴结有明显痛感,肿大最明显的是肩前淋巴结;病羊精神沉郁,呼吸急促,脉搏加快,肺泡音粗历,
喜卧,贫血,先便秘,随后开始腹泻;病情严重的病羊皮肤较薄位置可见出血点。
4.4 治疗方法
在养殖过程中对病羊做到早发现、早确诊和早治疗。
治疗时,可按照每千克体质量用药7 mg 剂量标准,将贝尼尔配制成7%水溶液,进行分点深部肌内注射,每天1 次,连用3 d。
一般用药后病羊有轻微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嗜睡,但恢复较快,对羊只健康无明显影响。
也可使用锥黄素治疗,按照每千克体质量用药3 ~4 mg 标准将其配制成0.5%~1.0%的水溶液,对病羊进行静脉注射,注射后应避免病羊受到强光照射而造成灼伤;严重病例在24 ~48 h 后再次注射1 次。
另外,可按照每千克体质量用药0.08 ~ 0.16 mL 标准对病羊肌注或静脉滴注复方盐酸吖啶黄注射液,每天1 次,连用3 d。
除了使用高效杀虫药治疗外,还要加强护理,同时使用强心、健胃、补液药物进行辅助治疗。
例如,使用安钠咖和10%葡萄糖注射液进行强心补液;针对贫血症状可采取输血和补充维生素予以改善,每次输50 ~200 mL 的健康羊血,同时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维生素B;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出现继发感染;适当使用健胃散和人工盐。
此外,养殖人员要给病羊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促进病羊尽早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