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合集下载

“十四五”汽车产业发展之路浅析

“十四五”汽车产业发展之路浅析

“十四五”汽车产业发展之路浅析作者:雷滨来源:《汽车纵横》2021年第04期2021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其中在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里面明确提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从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的角度对此也给予了鲜明的表述: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继续完成“三去一降一补”重要任务。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和中小微企业协作配套作用。

可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是推动汽车产业“十四五”期间全面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不仅给国际民生带来严重危机,同时对于我国汽车行业供应链、产业链安全也造成了较大的冲击。

为此,汽车工业不仅要做好强链、补链,更要对于“卡脖子”关键技术给予重点突破。

今年部分“两会”代表委员不约而同对于车规级芯片的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而且都强调了要积极联合行业力量大力开发自主芯片。

比如陈虹在建议中从“加大消费级芯片企业的扶持政策力度”、“制定车规级芯片‘两步走’的顶层设计路线”、“针对具体高技术门槛芯片推动联合攻关”等三个维度对于快速提高车规级芯片国产化率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实践方案;朱华荣则从“设立汽车产业核心芯片及生产设备国产化重大专项”、“强化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引导建立良性、有活力的产业环境”、“加强标准制定,设立准入门槛”等四个方面重点在保证产业链、稳定供应基础上,维护汽车供应链安全,促进国产芯片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曾庆洪则主要针对国内芯片投资不积极、汽车芯片产能被挤占,以及标准和验证体系缺乏等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尹同躍在建议中提出通过制定国产车载芯片技术路线发展纲要、成立芯片创新发展平台,以及强化产业生态融合等方面重点突破车载芯片“卡脖子”难题。

其实对于自主芯片开发薄弱问题,国家层面已经给予了足够的重视,目前工信部已经汇聚行业力量,成立了专项领导小组,未来将利用举国体制优势重点解决车规级芯片等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

十四五规划看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十四五规划看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十四五规划看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近年来,汽车行业面临百年之未有大变局,电动化和智能化浪潮风起云涌,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得到高度关注。

在这两个前沿赛道发力,有助于中国汽车工业甩开历史包袱,在新的赛道竞争。

最终将汽车行业打造为新的支柱产业,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

在2021年两会期间,无论是《政府工作报告》,还是《“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均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篇幅,围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这两大焦点进行了专门阐述,笔者对这些内容进行梳理后,提炼出四个关键词:续航、回收、自主、新基建,并进行解读分析,以飨读者。

新能源汽车:续航、回收在经过几年的扶持之后,政策对新能源汽车前端的引导和扶持基本上已经达到目标——数据显示,在油电价差下,新能源运营车辆全生命周期经济性已经与燃油车持平,甚至实现超越。

新能源汽车在消费者间的口碑已经建立,接受程度不断提高,预计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将在2~3年后完全退出。

因此,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关注重心从供给端转入了车辆的消费端。

具体来看,有两个关键词:续航、回收。

1、续航:充电与换电技术或将双线并进“稳定增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取消对二手车交易不合理限制,增加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先看第1个关键词“续航”。

众所周知,中国的充电桩常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381万辆,而充电桩数量为122万台,车桩比达到3:1,虽然已经是近年来的低值,但仍然远远无法满足用户要求,可以说,充电桩数量的不足,已经成为了遏制产业发展的最大阻力之一,从这点来看,加大充电设施的建设,是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问题在于,目前充电设施领域发展最短的那块板在哪?答案是充电利用率。

根据2019年发布的《充电服务报告》,2018年全国公共充电设施利用率不足10%。

很多电桩持续亏损,削弱运营商建桩积极性。

浙江省氢能装备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

浙江省氢能装备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

浙江省氢能装备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氢能装备是新能源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贯彻落实国家氢能发展中长期规划以及《浙江省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十四五"规划》《浙江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浙江省加快培育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促进产业发展培育,加大示范应用,推进我省氢能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为〃两个先行”提供支撑,特制订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系统谋划、创新引领、市场主导、适度超前原则,持续加大示范带动和政策支持力度,以技术突破和产业发展为主攻方向,聚焦整机牵引和关键零部件突破,有序有效推广氢能应用,带动氢能装备产业链提升,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强化产业上下游和整零协同,持续提升氢能装备产业规模和竞争力,力争进入全国第一梯队,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两个先行"。

(二)总体目标:到2025年,全省氢能装备产业规模持续做大,产值力争突破100亿元,基本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装备产业链,综合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

——产业育强培特成效显著。

产业生态基本形成,产业链上具有一批竞争力强的优势龙头企业,初步建成国内前列的氢能装备产业体系,培育产业链规上企业50家以上,其中营收超亿元企业10家,专精特新企业10家。

——创新发展动力快速提升。

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基本形成,搭建省级氢能装备协同创新平台3个,制定氢能装备关键性领域的相关标准10项以上。

企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在车载储氢瓶、高效低成本制绿氢装备、储运装备、膜电极组件等领域取得突破;氢燃料电池相关基础材料、关键零部件等核心技术攻关取得积极进展,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示范应用推广加快推进。

氢气供应能力突破100万吨/年,重点区域产业化应用取得明显成果,在公交、港口、城际物流等领域推广应用氢燃料电池汽车接近5000辆,建成加氢站接近50座。

中国及部分省市动力电池封装行业相关政策持续实施新能源货车运营激励政策

中国及部分省市动力电池封装行业相关政策持续实施新能源货车运营激励政策

中国及部分省市动力电池封装行业相关政策持续实施新能源货车运营激励政策
动力电池即为工具提供动力来源的电源,多指为电动汽车、电动列车、电动自行车、高尔夫球车提供动力的蓄电池。

其主要区别于用于汽车发动机启动的启动电池。

多采用阀口密封式铅酸蓄电池、敞口式管式铅酸蓄电池以及磷酸铁锂蓄电池。

国家层面动力电池封装行业相关政策
近些年来,为了促进动力电池封装行业发展,中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国务院发布的绿色出行行动计划(2019—2022年)中提出:推进绿色车辆规模化应用,在城市公共交通,出租汽车等领域进一步加大节能和新能源车辆推广应用力度;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充电基础设施的补贴力度,推广落实各种形式的充电优惠政策。

地方层面动力电池封装行业相关政策
显示,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动力电池封装行业发展,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推进产业发展,如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加速新能源汽车整车发展,提升混合动力系统、纯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研发水平,重点加大电机、电池和电控系统的研发力度,加快新能源汽车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十四五”规划建议

“十四五”规划建议

“十四五”规划建议
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推动汽车产业向智能、绿色、高端转型。

2、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推动智能制造、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3、加强新材料产业发展,推动新型高性能材料的研发和应用。

4、加快推进新能源发电产业发展,推动可再生能源发电、核能发电、海洋能源发电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二、深化市场体制改革,推动市场机制更加完善。

1、完善产权制度,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改进市场准入制度,放宽市场准入门槛,促进市场开放。

2、完善定价机制,改革定价机制,改善价格形成机制,促进价格市场化。

3、完善竞争机制,建立健全竞争法规制度,制止垄断行为,推动市场竞争的公平有序。

4、完善信息公开机制,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加强市场信息透明度,推动市场资源配置的合理有序。

三、深化政府职能转变,推动政府职能优化改革。

1、落实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改善政府职能,推动政府职能优化改革。

2、推进政府投资改革,改善政府投资管理机制,推动政府投资优化配置。

3、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善财政支出管理机制,推动财政资源优化配置。

4、完善行政审批制度,改善审批管理机制,推动行政审批机制优化改革。

新能源汽车2030年目标

新能源汽车2030年目标

新能源汽车2030年目标新能源汽车2030年目标随着全球气温持续上升和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工业的必然趋势。

中国政府提出了“十四五”规划,力争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占比达到25%以上,到2035年实现全民乘坐新能源汽车,到2050年实现全民使用清洁能源,而国外一些国家也提出具体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

作为新兴行业,新能源汽车的规划和目标至关重要,下面将从技术、市场、环境三个方面分别阐述新能源汽车2030年的发展目标。

技术目标1. 确立可持续发展技术路线,建立完善的新能源车制造系统,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制造成本。

2. 继续提高电池技术,扩大单次充电里程,使其达到500公里以上,使新能源车的续航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3. 加速新能源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和轻量化,提高车辆整体性能和驾驶安全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网联化。

市场目标1. 2030年新能源汽车占整个汽车市场的比例达到50%以上,实现新能源汽车销量从万辆级别到百万辆级别的跨越式增长。

2. 吸引更多的资本投入,鼓励创新和创业,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

2000家以上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将涌现,行业内新增的数量将达到20家以上。

3. 拓展新能源汽车的应用场景,推动出租车、物流车队、公共交通等领域的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

环境目标1. 优化新能源汽车废旧蓄电池回收利用机制,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废旧蓄电池回收网络,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循环利用。

2. 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推广新能源汽车,减少环境污染物排放,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3. 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加快建设智慧型光伏电站和风电场,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更加丰富的能源保障和技术支持。

综上所述,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

2030年,新能源汽车将实现可持续发展,普及率明显提高,废旧蓄电池回收利用机制得到优化完善,更加环保节能、内部性能卓越,为国民的生活和经济的发展都带来新的契机。

希望政府、企业、学术机构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能源十四五发展规划

能源十四五发展规划

能源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于2020年4月19日正式发布了《能源十四五发展规划》,旨在确保能源可持续发展,不断优化能源结构,充分发挥能源供给效率,加快实现能源互联互通、绿色发展和可再生能源结构调整发展目标,为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双一流”建设、加快构建绿色生态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

《能源十四五发展规划》指出,我国将深化能源体制改革,坚持依法治理,完善能源配置机制,推进能源供给侧改革,加大政策投入,促进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并且,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将推动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加快建设智能电网、国家成品油库存和贮罐系统,建设低碳基础设施网络。

《能源十四五发展规划》还提出了积极推进能源技术进步的目标任务。

将实施能源技术创新和集成创新体系,改进创新激励机制,开展可再生能源和低碳技术研究,建立国家能源标准体系,推动能源新型装备和服务业的发展,支持节能减排技术及产品的示范应用。

此外,《能源十四五发展规划》还提出了一系列重点任务,如提高能源生产能力和供给能力,完善电网和管网建设,深化新能源运行和发电管理改革,完善新能源电力市场管理制度,实施海洋能源开发规划,加快建设节能技术标准体系和技术开发,支持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示范应用等等。

《能源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出台,是构建能源结构的行动计划,将为把握我国能源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决策参考。

实施这一规划,有利于推进“绿色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建设低碳型社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重要性不言而喻,《能源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实施,将成为推进能源发展战略改革的重要举措,关系到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大计,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因此,各级政府应该加强对能源政策的实施和监督,积极推动《能源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以保证我国能源发展的可持续性。

只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该规划,加快推动能源革命和可持续发展,就可以大幅度提高“绿色发展”的水平,实现新能源的发展,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大力发展绿色技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能源的共同发展。

十四五新能源产业五年高质量发展规划

十四五新能源产业五年高质量发展规划

十四五新能源产业五年高质量发展规划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十四五新能源产业五年高质量发展规划,以推动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过去五年中,我国新能源产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因此,本规划将确定重点领域和目标,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以确保新能源产业在未来五年内继续保持高质量的发展。

2. 目标与重点领域(1)目标:本规划旨在在十四五期间实现新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升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推动绿色低碳转型进程,加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2)重点领域:- 可再生能源发电:积极发展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提高发电效率和稳定性。

- 新能源汽车: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电池技术和续航里程。

- 能源存储技术:推进能源存储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供需平衡。

- 智能电网:加强智能电网建设,提高电网稳定性和智能化水平。

- 新能源材料:加大新能源材料研发力度,提高材料性能和可持续性。

3. 政策措施(1)政策支持:加大财政和税收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增加投资,提供政策红利和优惠政策。

(2)科研创新:加强科研创新能力建设,促进技术创新和转化,提高新能源产业核心竞争力。

(3)人才培养:加大对新能源领域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培养高素质人才。

(4)市场开拓:拓宽市场渠道,促进新能源产品的消费和推广,加强国内外市场合作。

(5)环境保护: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强化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友好度。

4. 实施与监督(1)实施机制:建立有效的实施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和任务分工,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2)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规划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

5. 总结本规划旨在在十四五期间实现新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推动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制定重点领域和目标,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我们有信心在未来五年内取得显著的成果。

十四五汽车产业发展建议

十四五汽车产业发展建议

十四五汽车产业发展建议咱来唠唠十四五期间汽车产业咋发展哈。

一、技术创新方面。

1. 新能源汽车的深耕。

电池技术可得再加把劲。

现在的续航里程虽说有进步,但还是不够看。

就像人出门,总担心走到一半没电了,多闹心。

得研究出充电更快、续航更长、还更安全的电池。

可以多投入些资金给那些科研小团队,说不定他们能搞出个大惊喜呢。

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程度也得提高。

不能光会跑,还得聪明地跑。

比如说自动规划最佳路线,根据路况自动调整车速和驾驶模式,就像有个老司机在脑袋里一样。

2. 自动驾驶技术的推进。

法规得跟上技术的脚步。

现在自动驾驶技术有点像个调皮的孩子,想跑又被规矩拉着。

相关部门得赶紧制定完善的法规,让自动驾驶汽车能合法地在路上测试和运营。

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

咱可不能让自动驾驶汽车变成马路上的“定时炸弹”。

要建立超级严格的安全测试标准,从软件到硬件,每个环节都得查得死死的。

二、市场拓展方面。

1. 农村市场的挖掘。

农村现在发展得可好了,路也宽了,大家也都有点小钱了。

汽车企业得把目光放过去,生产一些适合农村需求的车型。

比如说,既能拉货又能载人的皮卡,或者是底盘高、通过性好的SUV,价格还得实惠。

再在农村多搞些促销活动,像以旧换新啥的,让农民朋友也能轻松开上车。

2. 共享汽车的发展。

共享汽车现在有点不温不火的,得想办法盘活。

可以在城市里多设一些取车还车点,最好是像共享单车一样方便,让大家出门就能看到车。

而且,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推出不同的套餐,比如上班族可以有按月租的套餐,游客可以有按日租的套餐。

三、产业协同方面。

1. 零部件企业与整车企业的合作。

这俩就像鱼和水,谁也离不开谁。

零部件企业要多和整车企业沟通,提前了解整车企业的需求,然后研发出更符合要求的零部件。

整车企业也不能老是压价,得给零部件企业一些合理的利润空间,这样大家才能一起把汽车造得更好。

2. 跨行业合作。

汽车产业可以和科技企业、能源企业合作。

和科技企业合作,能让汽车的智能系统更强大,像语音控制、智能互联啥的。

6部委如何定调“十四五”汽车电动化

6部委如何定调“十四五”汽车电动化

视点View6部委如何定调“十四五”汽车电动化“十四五”开局之年,汽车产业如何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何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产业如何应对新挑战与新格局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当前各方关注的焦点。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和交通运输部等汽车行业主管部门领导近期公开发表讲话,介绍下一步工作思路及重点任务。

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充分发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作用,与相关部门一道,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强统筹,综合施策,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技术强、产业强、设施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进程,重点做好5方面工作:1. 实施强链补链行动围绕补短板、锻长板编制行动方案,从供需两端发力,贯通技术攻关、平台支撑、示范应用三个环节,优化使用环境,推动品牌向上,全面提升产业链竞争力。

2. 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围绕降低成本、提高安全及全气候适用等问题,发挥动力电池、智能网联汽车等制造业创新中心作用,支持开展技术攻关,加快车用芯片、操作系统等研发和产业应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 肖亚庆3. 加大推广应用力度推动提升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水平,开展新一轮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不断提升用户体验,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互联互通水平,鼓励换电模式等创新发展。

4. 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要求,研究制定汽车产业实施技术路线图,深化放管服改革,有序开放代工生产,也要用好市场规则,推动提升产业集中度。

同时要坚决遏制盲目投资现象,避免低效重复建设。

5. 深化高水平开放合作全球汽车供应链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攸关的格局,要加强与各国和各方的开放合作,加快标准国际化,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形成开放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5项工作关于“十四五”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科学技术部将重点做好3方面工作:1.加强新能源汽车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创新把实现从0到1的突破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前瞻探索全固态动力电池、基于新材料和新器件的电驱动系统等下一代动力电池、驱动电机核心关键技术,布局高安全自动驾驶类脑决策与人机共驾技术、车路云分层决策与网联控制技术等智能驾驶技术,坚持需求导向和场景驱动,重点攻关全气候动力电池技术,布局整车一体化智能高效热管理技术;针对大众普遍关心的新能源汽车安全性问题,重点攻关高安全动力电池技术和安全预警技术;针对当前氢成本偏高和重载燃料电池商用车商业化难的问题,一方面推进大功率长寿命燃料电池系统、高密度车载储氢与供氢技术攻关,另一方面强化氢的制-储-输-用全链条技术研究,组织实施“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带动氢能供应体系建设,为加氢站等配套设施建设和氢能关联产业发展打下基础。

中国车企新战略攻坚“十四五”

中国车企新战略攻坚“十四五”

中国车企新战略攻坚“十四五”作者:郑雪芹来源:《汽车纵横》2021年第07期汽车产业的“十四五”,在“双碳”背景下,正在被电动化、智能化等多重因素重新定义。

車企也将在产业政策、产品结构和企业收益中寻找新的平衡点。

在6月18日举办的2021中国汽车论坛“主流企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战略”主题论坛上,一汽、上汽、北汽、广汽、长安、奇瑞、比亚迪、江淮等主流车企分享了各自的“十四五”战略思路,新能源、智能网联、产业链、品牌向上等成为各大车企关注的焦点。

车企“双碳”目标下的新能源战略“双碳”目标指引下的汽车行业,正在被电动、软件、智能等多种要素重心定义,企业转型已势在必行。

其中,电动化已成为“新四化”的基础和关键。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战略管理部总经理柳长庆认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提出,加快了企业绿色转型的步伐。

在一汽集团的“十四五”战略目标中,新能源汽车销量要超过100万辆。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十四五”期间,一汽计划推出50款以上的新能源车型,其中,红旗品牌推出13款以上,解放品牌推出15款以上,奔腾品牌推出5款以上。

上述新能源车型销量占比要达到20%以上。

秉持同样观点的还有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夕勇。

他认为,“碳达峰、碳中和”不仅已经成为国家中长期重大发展战略,也是“十四五”及以后,中国汽车行业必须坚定不移推进的核心主线。

在北汽集团的“十四五”规划中,明确了积极推进全面新能源化的战略目标,并采取“纯电、混动、氢燃料”多线并举的技术路线。

其中,在纯电方面,以新能源高端品牌——极狐打头阵,并以此为基础,在未来5年向大众化车型、差异化场景进行渗透;在氢燃料方面,北汽福田力争到2025年累计推广氢燃料商用车1.5万辆,到2030年累计推广20万辆,全面实现氢燃料商用车的多品类、多场景应用。

毫无疑问,“碳达峰、碳中和”将倒逼汽车产业生态加速绿色发展。

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战略规划部总经理余成龙进一步解读认为,这本质上是一场能源大战,是新能源和旧能源的决战,是升级版的大国博弈,未来国际间的竞争焦点将向绿色低碳产业链转移,并将引领新一轮规则的建立。

十四五新能源发展规划

十四五新能源发展规划

十四五新能源发展规划“十四五”新能源发展规划是中国国家发改委制定的一份《关于促进节能环保新能源发展的规划(十四五)》,旨在推动我国实施低碳循环发展,提高能源质量和能源使用效率,改善空气质量,促进节能减排。

该规划涵盖了2025年到2035年期间可再生能源、氢能、核能、天然气的发展规划,以及能源技术、能源市场、能源政策和法规等方面的措施。

一是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

到203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将达3.6亿千瓦,其中风电和光伏发电合计超过2.5亿千瓦,核发电将保持在1亿千瓦左右。

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将达2.5亿千瓦,其中风电和光伏发电合计超过1.5亿千瓦,核发电将保持在0.8亿千瓦左右。

同时,要完善可再生能源配套市场,推动可再生能源电价下行,降低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改善产业发展环境。

二是大力发展氢能。

到2035年,氢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7000万千瓦,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工业热电联产、海洋能、燃料电池发电等。

到2025年,氢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4000万千瓦,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工业热电联产、海洋能、燃料电池发电等。

同时,要完善氢能基础设施,推动氢能价格下行,推动氢能发展应用,改善氢能产业发展环境。

三是大力发展核能。

到2035年,核能装机容量将达11000万千瓦,并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活性煤炭发电技术试点。

到2025年,核能装机容量将达7000万千瓦,并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活性煤炭发电技术试点。

同时,要完善核能基础设施,推动核能价格下行,推动核能发展应用,改善核能产业发展环境。

四是大力发展天然气。

到2035年,天然气发电装机容量将达3.2亿千瓦,其中洁净燃气发电装机容量将达1.4亿千瓦,非洁净燃气发电装机容量将达1.8亿千瓦。

到2025年,天然气发电装机容量将达2.2亿千瓦,其中洁净燃气发电装机容量将达1.0亿千瓦,非洁净燃气发电装机容量将达1.2亿千瓦。

同时,要完善天然气市场,推动天然气价格合理上行,推动洁净燃气发电发展,改善天然气产业发展环境。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期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主要围绕以下目标:
首先,要推动可再生能源增加现代能源混合比例,并实施煤电发展转型升级的“双零战略”,即零污染、零排放;同时,要实现2025年可再生能源供给总量将超过国情所允许的比例,推动改变能源混合比例,探索结合现代能源发展方向,进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混合比例,实现“双赢”。

其次,要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平衡项目建设,优先支持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水电和地热等基础性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重点鼓励新兴可再生能源、超低碳技术和能源互联网的发展。

第三,要全面完善可再生能源政策体系,制定政策,建立可再生能源发展责任制,规范可再生能源投资和发电行为,以及确保可再生能源质量、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第四,还要加强可再生能源调度,积极建立多源可再生能源弹性分配机制,推进可再生能源智能运行网络建设,研究地区和垂直紧密网格电网体系,实现可再生能源边际成本通用和资源共享,改善可再生能源的集约、有效和可靠供电的能力。

最后,要建立可再生能源市场和交易,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定价机制,成立可再生能源电力应急保证基金,推动发电企业集中化、市场化运行,增强电力供应安全性,提高服务质量。

此外,未来还需要继续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推行能源转型性政策、发展环境友好型电力行业,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供支持。

“十四五”期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将在完善发展规划、出台政策、实施政策、强化监管、推进技术研发、建立市场机制等多个环节发挥积极作用,为建设清洁现代化能源体系、实现国家绿色新发展方式作出积极贡献。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重大建设项目“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重大建设项目“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重大建设项目“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5.06•【字号】浙政办发〔2021〕26号•【施行日期】2021.05.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重大建设项目“十四五”规划的通知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浙江省重大建设项目“十四五”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浙江省重大建设项目“十四五”规划项目表(实施类)》和《浙江省重大建设项目“十四五”规划项目表(谋划类)》由省发展改革委另行公布。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5月6日浙江省重大建设项目“十四五”规划根据《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精神,为更好发挥重大建设项目对有效投资可持续增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作用,特编制本规划。

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

一、总体要求(一)“十三五”重大建设项目回顾。

“十三五”时期,我省全面实施投资新政,着力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全力推进省“4+1”重大建设项目、“六个千亿”产业投资工程、省市县长项目工程等,重大建设项目成效显著,为我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浙江省重大建设项目“十三五”规划》安排的599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9万亿元;投资结构持续优化,产业转型投资占比达29.1%,交通设施投资占比达25.0%,公共服务投资占比达18.7%;重点领域补短板力度加大,一批创新发展、产业转型和交通设施、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领域重大建设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高铁总里程超1500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5000公里。

同时,“十三五”期间我省重大建设项目推进中也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受土地、能耗、资金和征地拆迁等因素影响,部分项目前期推进困难;二是受宏观经济发展环境变化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冲击,部分产业项目暂缓实施;三是政府刚性支出增加,投融资渠道收窄,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仍存在障碍,导致基础设施项目资金缺口较大。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十四五” 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十四五” 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十四五” 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8.15•【字号】浙政发〔2022〕21号•【施行日期】2022.08.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浙政发〔2022〕21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现将《浙江省“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1.“十四五”各设区市能耗强度降低目标2.“十四五”主要行业节能指标3.“十四五”各设区市主要污染物重点工程减排量目标浙江省人民政府2022年8月15日浙江省“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为切实做好我省“十四五”节能减排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21〕33号)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以下称“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以下称能耗双控)制度,落实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组织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确保完成“十四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阶段性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目标节能减排政策机制更加健全。

到2025年,全省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4.5%,能源消费总量得到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比2020年下降5%左右、控制在1.24亿吨左右,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化学需氧量、氨氮重点工程减排量分别达到5.50万吨、4.76万吨、5.43万吨、0.36万吨。

三、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一)工业节能降碳工程。

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

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

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一、引言十四五规划是中国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规划,旨在指导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本文将详细介绍十四五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生态环境、社会民生等方面的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

二、经济发展1. 经济增长目标:在十四五期间,中国将继续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力争年均经济增长率保持在6%以上。

2. 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3. 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实现东中西部地区协同发展。

三、科技创新1. 创新驱动发展: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实际生产力。

2. 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政策,建立更加开放和灵活的人才引进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华创新创业。

3. 重点领域发展:推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的研发和应用,提升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

四、生态环境1. 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 水资源保护: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推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 生态修复和保护:加大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力度,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保护生物多样性。

五、社会民生1. 教育事业发展: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2. 医疗卫生体系:完善医疗卫生体系,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3. 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水平,保障人民基本生活需求。

六、总结十四五规划的主要内容涵盖了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生态环境、社会民生等多个领域。

通过制定和实施这些政策措施,中国将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主线,将重点发展“芯”“惠”“绿”三大领域,实施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开拓产业发展新空间:一是智能制造,在机器人技术、自动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方面大力推进,促进工业信息化转型,构建智能制造新格局;
二是移动互联网,推进数字家庭、物联网、农村互联网、5G等技术研发,开发智慧社区、智慧城市、移动支付等应用;
三是新能源汽车,加快新能源汽车车型的研发,建立新型移动能源产业链,发展新型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交通运输;
四是生物医药,加大投入,加强新药、生物医学工程、放射治疗、诊断检测、医疗器械等研发,智能化管理,安全治疗,促进国家健康可持续发展;
五是新材料,大力发展超导材料、磁性材料、柔性材料、纳米材料等研发,发展新型能源和核材料,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形成新空间;
六是节能环保,推进新能源发电、节能减排、生态环境保护等研究,加强新型建材,新型农业、新型技术的研发,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永续发展生态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我国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我省加快培育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和《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相关精神,明确“十四五”时期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导向和目标任务,特制定《浙江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一、现实基础与发展形势(一)现实基础产业链竞争力不断增强。

新能源乘用车持续增产、专用车特色鲜明,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零部件制造能力不断提升,部分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2020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达7.7万辆,占全省汽车产量的6.1%、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的5.3%;全省共有12家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已批复产能65.4万辆,吉利集团连续九年入选世界五百强,威马、合众、零跑、天际等一批新势力造车项目相继投产;三花集团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球领先,华友钴业成为全球核心车企的电池材料供应商,旭升股份稳居新能源轻量化系统全国龙头地位。

技术创新水平持续提升。

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已建成19个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11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9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7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等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载体,开发出一批标志性产品和战略性成果。

吉利集团PMA整车平台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零跑汽车成功研发一体化电驱总成Heracles,均胜电子已具备ADAS、被动安全技术整合能力。

智能网联技术应用进程加速。

数字经济优势凸显,在智能驾驶、人工智能、大数据、智慧交通等领域涌现出一批领军企业和领先产品。

海康威视、舜宇光学的高清摄像头等关键传感器制造水平国内领先;均胜智行全球首个5G-V2X平台项目即将量产,可输出L3级以上自动驾驶基础技术;阿里AliOS车载操作系统成功应用于近200万辆智能汽车。

智慧交通建设全国领先,杭州、宁波等地依托“城市大脑”利用大数据优化城市交通,杭绍甬智慧高速公路建设不断推进,德清加快打造全省首个全域城市级自动驾驶与智慧出行示范区。

氢燃料电池汽车加快布局。

产业基础加快构建,爱德曼成功开发了七种金属板燃料电池产品并全部实现量产;峰源氢能研发的100-150kW金属双极板电堆,体积比功率密度达到4.5kW/L;巨化集团自主研发生产的98MPa高压储氢罐技术全球领先,质子交换膜全氟磺酸树脂技术打破国际垄断。

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稳步推进,嘉善县开通全省第一条氢燃料电池公交车路线,建成加氢站2座,逐批投入运营氢燃料电池公交车100辆。

推广应用走在全国前列。

“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推广应用超过42万辆,其中,杭州推广应用成效全国领先,累计推广应用近21万辆,主城区公交车实现100%清洁能源化。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累计建成公共充电桩超4万根;高速城际快充网络基本成型,建成高速公路城际快充站180座;综合供能服务站规模和能力持续提升,具备电动汽车充电功能的服务站比例超过50%。

总体上看,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起步较早,形成了基础扎实、优势突出、协同融合的链式发展态势,但仍存在部分短板和问题,主要体现在:新能源汽车产能利用率不足,亟需加快释放;新能源乘用车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商用车发展基础薄弱,亟需提档增质;先进动力电池、燃料电池等关键核心零部件仍待突破,高附加值的电子化、智能化产品省内配套不足,亟需强化技术攻关;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还有差距,应用环境和配套体系有待提升。

(二)发展形势全球汽车产业发展格局加快重塑,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和推动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世界主要汽车大国纷纷加强战略谋划、强化政策支持。

我国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上升为国家战略,碳达峰、碳中和主攻目标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新机遇,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一是产业进入加速发展新阶段。

经过多年持续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建立一定的先发优势和规模优势,新能源产销量、保有量连续五年居世界首位。

随着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基本成熟,动力电池成本持续下探,新能源汽车在汽车销量中占比不断提升,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突破500万辆,将迎来快速增长期。

二是智能网联化成为新特征。

随着现代传感、人工智能及自动控制等技术的不断进步,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有关技术加速融合,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演变为多领域多主体参与的“网状生态”,通过相互赋能、协同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增强产业发展动力,形成互融共生、合作共赢的产业发展新形势。

三是产业重塑竞争新格局。

国内外传统车企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车市场,造车新势力依托先发优势和技术特点不断抢占市场份额,互联网、半导体等科技型企业跨界进入,氢燃料电池汽车等新技术路线持续渗透,产业竞争将进入格局重塑、价值链重构新阶段。

二、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主题主线,深入贯彻实施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顺应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发展趋势,突出创新驱动发展,增强核心技术创新动力,强化关键零部件基础配套能力,提升整车综合竞争实力,把市场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打造自主可控、高效协同的现代化产业链,构建新能源汽车与新型基础设施、智慧交通、数字技术、绿色能源深度融合的产业生态,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我省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支撑,加快建设汽车强省。

(二)基本原则创新引领。

以创新为第一动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聚力突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完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推动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产品向中高端转型。

系统谋划。

坚持运用系统观念、系统方法,统筹发展和安全,充分抢占产业链制高点,增强产业链自主可控、安全性和稳定性,推动新能源汽车全链融合发展。

市场主导。

发挥民营经济优势,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生产服务等方面的主体地位,更好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质量监管、基础设施等方面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构建充满活力的发展环境。

开放合作。

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合作,拓展自主品牌全球市场,共建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世界级制造业集群。

(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持续做大,推广应用进一步扩大,综合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

新能源汽车产量力争达到60万辆,规上工业产值力争达到1500亿元;动力电池与管理、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等关键零部件实现突破,热管理系统、车身轻量化材料等优势零部件领域持续做强,形成关键零部件自主配套能力;培育生态主导型企业10家,“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家。

技术创新实现突破。

整车和零部件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和检验检测等方面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优于12千瓦时/百公里;创新平台体系进一步完善,实现省级各类创新平台数量倍增,实施一批重大技术攻关专项。

智能网联发展水平全国领先。

车载操作系统、感知与控制、车联网云控平台等智能汽车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L2级别1以上智能汽车技术新车渗透率达到60%以上;建成一批5G车联网示范城市和智能汽车应用先行区,更高级别智能汽车实现特定场景规模化商业应用。

氢燃料电池汽车加快突破。

氢燃料电池电堆、关键材料、动力系统集成核心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整车实现产业化;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公交、港口、城际物流等领域实现量化推广。

1 L2级别智能汽车技术:即2级驾驶自动化(组合驾驶辅助),表示驾驶自动化系统在其设计运行条件内持续地执行动态驾驶任务中的车辆横向和纵向运动控制,且具备与所执行的车辆横向和纵向运动控制相适应的部分目标和事件探测与响应的能力。

(四)总体布局坚持产业集群发展,围绕整车制造优化布局产业链和创新链,着力打造环杭州湾汽车产业集群,积极建设温台沿海汽车产业带,特色推进各地方汽车产业协同发展,逐步形成“一湾一带多基地”的专业化、协作化、联动化的新能源汽车空间发展格局。

一湾:环杭州湾汽车产业集群。

以杭州湾经济区为重点,瞄准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制造和关键技术领域,集聚国际化的先进制造基地、创新平台、测试中心和高端人才,大力发展中高端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提升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和智能汽车关键零部件配套能力,打造规模效益显著、创新能力突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一带:温台沿海汽车产业带。

以温州、台州等为重点,优化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布局,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完善配套支撑体系,建设有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高地。

多基地:多个新能源汽车特色基地。

以全省具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优势的开发区(园区)、“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特色小镇等为重点,发展纯电动、混合动力整车以及驱动电机电控系统、动力电池材料、氢燃料电池等零部件,培育形成各具特色竞争优势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三、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新生态(一)提升整车制造综合竞争力大力发展乘用车。

支持吉利集团布局中高端乘用车市场,打造全球新能源汽车知名品牌。

推动威马、合众、零跑、天际等造车新势力提升正向开发能力和品牌营销能力,加快差异化发展和模式创新,充分释放产能。

推动传统汽车企业加快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提升市场占有率和行业影响力。

着力引育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整车企业。

支持省内低效整车产能兼并整合,提高行业集中度,提升产能利用率。

着力提高整车智能制造水平,开展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应用示范,提升集约化、柔性化、定制化生产能力。

特色发展商用车及专用车。

补齐省内商用车产业链短板,夯实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发展基础,加快盘活商用车产能,积极发展基于高效混动和换电技术的大型客车、重型货车等中高端商用车。

大力推动专用车产业特色化发展,重点开发冷链物流车、市政用车、工程机械车、港口牵引车和叉车等新能源专用车,打造新增长点。

(二)突破关键零部件产业短板重点突破动力电池。

巩固正负极材料产业优势,全力突破隔膜材料、电解质产业化瓶颈。

加快补齐电池电芯短板,支持万向一二三、瑞浦能源、微宏动力等电池企业做大做优,积极引育一批电池企业,提高电池研发和生产能力。

提升动力电池模组封装和系统集成能力,做优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实现硬件开发和软件匹配自主可控。

支持电池材料、电池电芯、整车制造企业开展上下游协同创新和技术攻关,提升电池产业链国内竞争力。

补强驱动电机电控。

发挥省内稀土永磁材料、电机制造等产业优势,加快发展车用大功率驱动电机,探索培育轮毂电机等新一代驱动电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