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白露人物形象
自由的“弃世者”——《日出》陈白露人物形象解读
![自由的“弃世者”——《日出》陈白露人物形象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cdb0203e453610661ed9f4a6.png)
过了, 不枉此生 ! 李泽 厚这 个心灵鸡汤式的“ 知命 ” 的说辞 , 听 的人们 。也就是说 , 根据 陈 白露参 与者 和观察者的双重身份 ,
上去怎么都像 自我安慰的借 口。陈 白露 正是 看透 了这种活着 《 日出》 非常巧妙地设 置了两个世 界 、 两种关系 。~ 个世界是 的虚假 , 才放弃 了生 。 的作品是一件 “ 活生生 ” 的事物 , 也就是 说它具有 艺术 的活 力 陈 白露 、 方达生与小东西的 。一个 世界是陈 白露与那个“ 漫画 在 第一个 世界 中 , 陈 白露是 “ 参与者 ” , 她跟 方达 生和 小 曹禺的戏剧形式 , 直 到今天 , 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 。他 式 ” 的群体的 。这两个世 界相互作 用, 却没有纠葛缠绕 。 或展现出一种“ 生命 的形式” 。曹禺的四大名剧除 了技巧上公 东西的关系是非 常具 体的 ,相应 的 ,她 的行 动也是具 体的 , 认最成熟 的 《 北京 人》 ,其他三部无一 不存在 着遭人诟病 的 “ 拒绝方达生的 ‘ 拯救 ” ’ 及“ 拯救小东西 ” 。方达生也通过具 体
欢庆 生的荒谬” , 像从 山上滚落的石 头 , 被粗 糙的 生活磨得面 八 、 潘 月亭 、 李石 清 、 黄省三、 顾八 奶 奶 、 胡四、 张 乔治 、 王福
目全非 , 伤痕 累 累 , 还 在为 自己“ 精彩 的” 生命感 喟 : 啊, 我 活 升 、 黑三、 翠喜等 , 在 那个浑 噩的环 境里厮 杀 , 或得 意或 沦落
李泽厚 曾喊 出“ 人类万 岁 , 情 感万 岁” 的 口号 , 他说, 你的 机器 , 不是动物 , “ 无” 在 这里便生成为“ 有” 。( 李泽厚《 世 纪新 经历 、 遭遇 、 希望 、 忧伤、 焦虑 、 失望 、 欢愉 、 恐怖 ……不也就 是 梦》 之《 哲学探 寻录) ) p 3 1 - 3 2 , 安 徽文 艺出版社 , 1 9 9 8 年 1 0 月
浅析话剧《日出》中陈白露和小东西的人物角色比较研究
![浅析话剧《日出》中陈白露和小东西的人物角色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9d23cc7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24.png)
025[摘 要] 通过比较分析话剧《日出》中两位女主人公陈白露和小东西的人物形象,深入剖析她们的外在形象、性格特征以及在剧中所承担的意义。
陈白露外在形象高傲却内心善良,小东西外在形象屈辱却内心向上,两人都展现出自强不息的品格。
她们的形象对比折射出剧作家曹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思考关怀,同时也丰富了话剧的意境与内涵。
通过比较分析,深入挖掘戏剧人物的社会意义和人生价值,使人们更加理解剧作家的创作原意。
[关 键 词] 话剧《日出》;陈白露;小东西;形象对比浅析话剧《日出》中陈白露和小东西的人物角色比较研究尹梓伊 杨 欢一、引言《日出》是近代剧作家曹禺创作的戏剧,该剧于1936年6月在《文学季刊》第一期开始连载,同年10月首次出版。
该剧以抗战前的天津社会为背景,以交际花陈白露为中心人物,以陈白露住的某大旅馆(惠中饭店)华丽的休息室和三等妓院(宝和下处翠喜的房间)为活动地点,描写了黎明、黄昏、午夜、日出四幕,展示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受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恐慌影响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都市里,日出之前,代表腐朽势力的上层社会在黑暗中“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种种活动,和下层社会的悲惨生活。
基于此,本文拟通过对比分析《日出》中陈白露和小东西的人物角色,希望能进一步明确该话剧里的人物特色。
二、陈白露的人物角色(一)陈白露的外在舞台形象1.傲慢虚荣的交际花形象在话剧《日出》中,陈白露是一个复杂且引人注目的角色。
她的外在舞台形象和她的性格特征紧密相连,尤其是她傲慢虚荣的交际花形象。
陈白露出身书香门第,却因家庭的变故,独自一个人离开家乡。
她借助男人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陈白露的傲慢和虚荣主要体现在她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上。
她享受着上流社会的生活,喜欢被人追捧,喜欢享乐的生活。
然而,这种生活方式并没有给她带来真正的幸福和满足,反而使她感到空虚和痛苦。
尽管陈白露在外表上看起来傲慢和虚荣,但她内心深处却充满了矛盾和挣扎。
她渴望爱情和自由,却又无法摆脱物质生活的束缚。
《日出》中陈白露人物形象分析
![《日出》中陈白露人物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47496921eb91a37f0115c31.png)
《日出》中陈白露人物形象分析一、陈白露是一个掉进资产阶级泥淖而无力自拔、从生活到灵魂都被资产阶级思想腐蚀浸透了的青年女性。
陈白露出身于书香门第,受过良好的教青,年轻漂亮、聪明伶俐、骄傲任性、愤世嫉俗。
父亲去世后家庭破产,她进入社交界。
她凭着个人力量去闯荡,结果陷入泥潭成为交际花,过着奢侈豪华的生活,在热闹中解脱寂寞,在享乐中消磨时光。
她鄙视厌恶周围的环境,但又贪恋舒适的生活享受。
为了支付昂贵的生活费用,她不得不和她讨厌的好些人物鬼混,出卖自己的肉体和灵魂。
她越陷越深而不能自拔了。
二、她既是受害者,又是被腐蚀的堕落者,这种双重的地位造成了她复杂而深刻的精神矛盾。
她的性格交织着错综复杂的矛盾。
作为一个交际花,腐化的生活给她的性格打下了烙印。
她抽烟、喝酒、打牌,依附和嘲弄着男人。
她玩世不恭,又不甘堕落,她聪明而又糊涂,骄傲自负而又软弱。
她嘴角总挂着嘲笑,内心却充满矛盾和痛苦。
当方达生这个和她从小有着青梅竹马的情谊的人来到她豪华的旅馆客厅时,她灵魂深处的矛盾和斗争激烈动荡起来,美好的回忆、纯真的梦境和现实屈辱的处境深深刺痛了她的心。
她觉得应该和这种堕落的生活诀别,但又无法摆脱这种早已习惯了的生活环境。
三、陈白露有个性解放、个性自由的要求,她身陷泥淖,仍然热爱生活,渴望自由。
她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被侮辱被损害的地位,意识到自己的放纵堕落,这更加深了她内心的痛苦和悲哀。
在援救小东西这一事件上,最能体现她精神的悲剧性,促使她的反抗精神再一次喷发。
她对社会绝望了,对自己也绝望了。
精神的完全崩溃导致了她的死亡。
她悄然泪下,哀叹着自己“这么年轻,这么美”。
就在太阳升起的时候,她终于服了过量的安眠药而长睡不醒了。
陈白露的离去,控诉了那个腐朽罪恶的旧社会制度,深刻地揭示那弱肉强食的社会已经是不可救药的了。
陈白露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也是她追求个性解放、个人奋斗的悲剧。
陈白露悲剧性格
![陈白露悲剧性格](https://img.taocdn.com/s3/m/c72b20c8f8c75fbfc77db25b.png)
陈白露悲剧性格【篇一:陈白露人物形象】在曹禺的戏剧《日出》中,陈白露的悲剧实质是:她作为一个交际花,缺乏独立的经济基础,所以当一直给她钱供她享受的银行经理潘月亭被全剧幕后最可怕的人——金八爷在股票和地产市场上欺骗,导致破产后,她就失去了金钱来源,也无法支出租住豪华大旅店的房钱和日常开销。
她又是个有着相当虚荣心的女性,这使她不愿意和方达生离开城市,也就脱离了民众,无法摆脱上层社会人物对她的玩弄。
所以等待她的命运必然是提前死亡,事实上,陈白露就是服安眠药终结自己一生的.这一人物形象可以作如下评价:曹禺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目的在于通过陈白露的视角,揭示当时社会“损不足以奉有余”的黑暗。
陈白露,作为一个交际花,这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不多见的人物形象,传统的观点总认为这些人是腐朽生活的象征,但在曹禺笔下却得到了辩证的分析。
陈白露不只是攀龙附凤,出卖肉体的虚荣女性,她身上还残留了母性的爱与关怀,例如她对人物“小东西”的保护态度。
她嘲笑男人为名为利的短浅行为,但她却不得不依靠有名有利的男人支持日常生活开销,所以她的生存基础具有矛盾性。
这样的矛盾恰恰暴露了当时社会的动荡。
这一切,都是曹禺辩证描写戏剧人物的体现,也是陈白露这一人物形象存在的重要意义。
故事简介陈白露是一个纯洁的少女,因生活所迫,只身走进大上海十里洋场,成了名噪一时的高级交际花。
她终日周旋于潘月亭、张乔治等巨商富贾身旁,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旧时恋人方达生的到来,唤起陈白露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新生活的憧憬,她虽厌恶和鄙视周围的一切,但已无力摆脱奢侈的生活。
然而,方达生的劝说,对陈白露毕竟还是有所触动。
一日,陈白露从流氓黑三手中救下一个小女孩——小东西,并认她做了干女儿。
她竭尽全力保护小东西,但小东西仍未逃出黑三的魔爪,被卖入妓院。
在那里,虽有好心的妓女翠喜照应,但小东西终因不堪凌辱,上吊自尽。
陈白露和方达生闻讯赶到,见到的只是破席裹着的尸体。
面对号啕痛哭的翠喜,陈白露感到恍惚和凄凉。
曹禺的《日出》中陈白露悲剧命运的解读
![曹禺的《日出》中陈白露悲剧命运的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b5e637ab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33.png)
曹禺的《日出》中陈白露悲剧命运的解读陈白露是曹禺戏剧《日出》中的一个重要人物,是个充满悲剧命运的女性形象。
她是一个善良、勇敢、积极向上的女性,但是却因为与命运不幸的交手而最终走向了悲剧的命运。
陈白露的悲剧命运主要体现在她面对家庭的悲剧经历和爱情的痛苦折磨。
陈白露的丈夫秦淮是个早逝的船老大,留下了她一个人独立抚养女儿。
她努力工作,尽力改善生活,但是却没有办法改变自己命运的悲哀。
而当她遇到了赵络海,两人相爱并筹划着美好的未来。
赵络海却突然离开了她,悄悄消失在她的生活中。
陈白露陷入了巨大的痛苦和绝望中,一度想要自杀。
她通过想念赵络海,吟诗作画来寻找内心的寄托,但是无法摆脱痛苦的困扰。
陈白露的悲剧命运也体现在她作为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困境。
陈白露生活在一个男权社会中,她被父亲卖给了秦淮,成了他的妻子。
而秦淮是个粗暴的人,对陈白露进行身体和精神上的虐待。
陈白露并没有选择忍气吞声,而是选择反抗。
她在秦淮死后,经过努力终于脱离了贫困的生活,成为了船老大。
即使她实现了从妇女到自主经济人的转变,但她仍然无法摆脱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限制。
她虽然有自己的事业和权力,但她的女儿依然被迫接受了传统的婚姻安排。
陈白露为了保护女儿的幸福,选择了用自己的身体来换取女儿的自由。
这种无奈和无力感使陈白露的命运更加悲惨。
陈白露的悲剧命运也体现在她对生命的追寻和自我认知的困惑。
在《日出》中,陈白露一直在寻找自己的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她喜欢吟诗作画,寻找内心的力量,希望通过艺术来触摸到生命的真谛,但是她却陷入了虚无和孤独中。
她找不到对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确信,这种困惑和迷茫使她的命运更加悲剧。
陈白露的悲剧命运在曹禺的《日出》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她面对家庭的悲剧经历和爱情的痛苦折磨,无法改变命运的悲哀;她作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地位和困境,无法摆脱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限制;她对生命的追寻和自我认知的困惑,使她的命运更加悲剧。
陈白露的悲剧命运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感慨,引发了对社会制度和人类命运的思考。
日出陈白露人物分析
![日出陈白露人物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44aaa7cbe23482fb4da4cbd.png)
日出陈白露人物分析【篇一:《日出》中陈白露形象赏析】题目__梦醒了却无路可走_____任课教师姓名学号上课时间作业完成时间_梦醒了却无路可以走——从陈白露的人生选择看一个成功的舞台形象摘要:戏剧里,一个成功的舞台形象应该要深入观众心中,得到观众的认可,他们应该有着鲜明丰满的个性,能够让观众通过他们产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深深的记在脑海里。
本文通过《日出》里陈白露的形象来说明怎么样的舞台形象才是成功的。
关键词:舞台形象,深入人心,陈白露,人生之路在现当代舞台戏剧作品中,什么样的舞台形象是让观众过目不忘的?作为戏剧,舞台形象的成功无非就是得到观众的认可。
一个成功的舞台形象有着鲜明的个性,他们的所作所为、言谈举止都能够让观众深思,甚至引起观众的共鸣。
他们的背后就是代表着那么一个时代,通过他们我们能够看到作者内心的呼喊,看到那个时代多具有的特征。
我所看戏剧不多,但每一部都堪称经典,其中《日出》这一戏剧更是让我强烈感受到了作者对那个时代的控诉,里面的形象陈白露的人生经历深深的引起了我的深思。
一、陈白露的人生出路23岁,花一样的年龄,花一样的青春,可就是在这样的带着花一样的梦,陈白露选择了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短暂的一生。
作为一个高级交际花,似乎过着让人“羡慕”的生活,摆在面前的人生之路也很宽广,为何却走向了极端?陈白露的第一条路,与向她求婚的方达生结婚,但她拒绝了。
“在任何情形之下,我都是不会嫁给你的。
”这让方达生愕然,也让观众意外,过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她宣称:“我要人养活我”,“我要舒服”,“我出门要坐汽车,应酬要穿些好衣服,我要玩,要花钱。
”陈白露拒绝了方达生,并不是不知道他的为人,而是他能给的未来是她早已厌倦的过去。
几年前,她跟着一位年轻诗人离开了都市,离开了表面繁华的生活,但是“后来,新鲜的逐渐不新鲜了。
两个人相处久了,渐渐就觉得平淡了,无聊了。
”最终,两人甚至成了彼此的制约,你不让我舒服,我不让你活得痛快。
曹禺《日出》中陈白露的形象特征
![曹禺《日出》中陈白露的形象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804dc0ae312b3169a551a488.png)
《日出》中的陈白露看过《日出》的人,无一不对剧中交际花陈白露留下了深刻印象。
本文主要从陈白露的人生经历、交往对象、悲剧色彩等方面来分析其人物形象。
在《日出》中,陈白露既是全剧结构的中心人物,也是震撼人心的悲剧形象。
她是矛盾的,她的思想性格无不处于复杂的矛盾之中。
“太阳升起来了,黑暗后面;但是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这句话在剧中时常出现,陈白露多次吟咏它,和潘月亭,对方达生或是自言自语。
然则,当她向他们吐露时,前两者皆不懂.细细揣摩此句,有几层含义,从中我们不难看出,陈白露身上所具有的某些性格特点。
第一,从字面上看,太阳战胜了黑夜,送来了光明,是希望;但这光明与她并没有关系,在第一缕曙光即将照入她的生活之际,她已快要沉睡了,这是无奈.这实际上是陈白露性格中的矛盾复杂之处,这与她的人生经历有关,她出身书香门第,受过“五四”新思潮的洗礼,是名进步的“五四”知识女性,她追求自由、解放,勇敢地挣脱家庭的束缚,只是闯入社会,此时的她还是那个天真,大胆的竹筠,对着人世间的美好爱情充满了向往,这是她身上的“光明";另一方面,她是资产阶级知识女性,有着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普遍特点,在“五四"退潮之后,一旦生活的热情过去之后剩下的即是失望与无奈.他们原先生活在“锦衣玉食"的生活,一旦离家一切都要自理,这是需要一个长期坚持习惯的过程;再之,以往对爱情对生活的梦做得太完美,然而生活是现实的,总喜欢把幻想破灭,久之,便是裂痕,好比鲁迅笔下的涓生、子君。
在曹禺的《日出》里,我们所看到的是交际花陈白露及围绕在她身边的人在豪华旅馆及一个下等妓院所发生的故事.而这些人我认为大致可分为三种:第一,即潘月亭、顾八奶奶、张乔治等构成的金八党;第二,即小东西、翠喜等弱者一族;第三,即方达生所代表的活在心中的呆子。
金八党是上层社会的有钱人,他们颠倒白天黑夜,大肆挥霍,过得是纸醉金迷的夜生活,而陈白露作为一名出色的交际花,她过得是资产阶级的寄生生活,然则对供养她的金主又加以玩弄。
一代交际花的命运沉浮——浅析《日出》中陈白露的人物形象
![一代交际花的命运沉浮——浅析《日出》中陈白露的人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96d220df647d27284a73514b.png)
24图书档案与影视文体1.她发际插一朵红花乌黑的头发烫成小姑娘似的鬈髻,垂在耳际,她的眼睛明媚动人,举动机警,一种嘲讽的笑总是挂在嘴角,她就是陈白露——一个落入扰攘俗世的风尘女子,一个生活在十里洋场的交际花。
她聪明,漂亮,机谨,凭着自己的聪慧才智被潘四爷包养,有着“舞女不是舞女,娼妓不是娼妓,姨太太不是姨太太”的尴尬地位,常年住在一家豪华的酒店中,靠着银行家潘月婷的宠爱和供养,过着几近奢靡的生活,这是我们在剧本中对陈白露的一个大致印象。
那么她的日常生活、她的圈子、她的思想、处境到底又有什么不同,又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来看看。
陈白露本出自书香门第之家,又是爱华女校的高材生,受过良好的教育,并受到新思想的熏陶,本是渴望自由,拥有属于自己的权利的,但是呢,由于一系列的因素,家里变穷,迫于生活,开始做电影明星,甚至沦为舞女,凭着自己的姿色和才智,被银行家潘四爷包养,她真的就是一个普通的交际花 ,是一个全然被世俗收买的堕落妇人吗?不,不是这样的。
白露虽然爱逢场作戏,有手段,有城府,有心机;虽然她左右逢源,阿谀奉承,但是她始终保持着一颗天真烂漫和善良的心。
从她室内的陈设,她的妆容,不经意的话语和小动作都能展示她的烂漫未泯,纯真未泯。
她房间的小几上有洋娃娃和米老鼠之类的玩具,她小姑娘似的卷发,看见阳光的雀跃,调皮的叫潘四爷为爸爸,都是其孩子气,天真烂漫童心未泯的表现。
而为了保护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姑娘“小东西”,她不听旅馆茶房王福升的劝告,全然不顾厉害关系,讲“小东西”藏在家中,为了保护小东西,她第一次对潘月亭说了谢谢,当流氓打手逼上门来时她也毫无惧色,许下“出了事由我承担”的承诺,且认小东西作干女儿,竭尽全力去保护这样一个弱小的女孩。
陈白露她在黑暗势力的阴影下勇敢地主持着正义,表现出不同于旁人面对恶势力的苟且萎缩,在压抑的环境中能够独树一帜的决绝反叛,将其善良的心灵,强烈的正义感和过人的胆识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浅析话剧《日出》中女主人公陈白露的人物形象
![浅析话剧《日出》中女主人公陈白露的人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f2dcfbc7e2bd960591c6771e.png)
浅析话剧《日出》中女主人公陈白露的人物形象一、《日出》的剧情简介剧情以陈白露为线索展开。
陈白露曾经是学生出身,后因为家道中落,无奈之下不得不去社会上打拼。
渐渐地变成了住在大旅馆,依附着银行家潘月亭为生的交际花。
她学生时代的好友方达生听闻她已经堕落了,千辛万苦从家乡跑过来,想着说服陈白露,跟自己回去结婚。
但是,此时的陈白露已不是当年那个“竹筠”了,社会的丑陋和生活的不堪,使陈白露拒绝了方达生。
正巧遇到跟自己同般境遇的“小东西”,为了躲避坏人而闯入了她的房间,她看到小东西想到了当年的自己,于是,拼命救助,但最终没有逃脱黑帮头子金八的魔掌,小东西被卖到了妓院,最终不堪凌辱而死。
银行家潘月亭被金八暗算,宣布破产。
陈白露瞬间没有了靠山,又看不到未来的路,在日出之前,服安眠药自杀了。
整个剧情以悲剧告终。
二、《日出》女主人公陈白露的人物形象(一)学生时代的“竹筠”:纯真、善良。
陈白露学生时代的名字叫“竹筠”,她有着跟其他女孩一樣的善良、纯真,会为一点的小事感动,会有自己的梦想,会有自己喜欢看的书,会有自己的向往,还会有自己喜欢的人。
她曾经是一个诗一般的女孩子,那么美丽,纯洁无瑕。
她追求着诗一样的爱情,后来嫁了个诗人,过着美好而又平静的生活。
这段日子,对陈白露来说,应该是最值得怀念的时候了吧。
还有了属于他们的孩子,这一切的一切,似乎是最好的结局了。
可谁曾想到后来孩子没了,也切断了她与诗人最后的关系,爱情最后的希望没有了。
又碰上家道中落,使得她不得不打破之前那美好的梦,来到那复杂的社会上。
如果,只停留在学生时代,或者是美好的婚姻时,那该多好啊!(二)灯红酒绿的“陈白露”:低迷、堕落。
时间真的是一个可怕的东西,它会让原本的美好变得面目全非。
当“陈白露”这个名字出现时,就是眼前这个常年住在旅馆,靠着纸醉金迷,陪酒卖笑来换取自己生活的交际花——陈白露。
在她的身上,处处透露着玩世不恭、自甘堕落。
用自己的身体来换取奢华的生活,她觉得值得。
《日出》中陈白露形象分析
![《日出》中陈白露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5b81617a8114431b90dd8c7.png)
《日出》中陈白露形象分析学生姓名:牛宏丽指导老师:孙强[内容摘要] 曹禺先生的《日出》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力作,陈白露是这部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她是一位资产阶级知识女性,一方面努力地追求太阳、光明、自由,另一方面又沉迷于物质的享乐,不断堕落。
在“新我”与“旧我”之间挣扎,在爱情婚姻之间周旋,最终在痛苦的矛盾中,走向了死亡。
本文通过重读文本,试以陈白露的新旧转变和爱情婚姻为切入点来分析其形象,近距离观看这位五四新女性的悲剧一生。
[关键词] 日出;陈白露;矛盾;悲剧中国的现代话剧兴起于20世纪初,是五四以来历史新时代的产物,又是中华民族戏剧史上的杰出继承与崭新创造。
新的时代发出新的呼唤,戏剧界的呼唤也十分深沉,中国传统戏剧美学原则要经受新时代的考验,旧的戏剧观、戏剧美学观一统天下的场面将被打破,新的戏剧美学原则正在崛起,高度现代化、世界化的中国戏剧舞台正在倔强地破土而出。
剧坛热切地盼望新手来拉开这崭新的帷幕,全面刷新戏剧领域。
曹禺就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为时代呼唤而诞生的“集体性人物”中的一位杰出艺术家。
自1934年发表了《雷雨》以来,曹禺先后创作了《日出》、《原野》、《北京人》、《家》等剧作,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现代戏剧史上的重要地位。
“他的戏剧强烈集中地表达了五四新文学主题,呼唤出被压迫者的心声,以个性解放的民主主义精神力量有力地冲击了中国封建主义与黑暗社会,并以《雷雨》、《日出》、《北京人》为代表,在现代文学史上树起了一座丰碑。
”。
①曹禺先生的《日出》是一部社会问题剧,从《雷雨》到《日出》,作品的主题在不断地深化,这与作家创作个性有密切关系,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感受,对人与社会关系的独特看法,表现为作家的创作概括所具有的独特性。
《雷雨》激起曹禺创作个性的是对人的深切关注,这在《日出》中有了新的发展。
《雷雨》写的是旧家庭生活中人的命运,劳动妇女与个性解放的女性的不幸遭遇,侧重揭露封建主义,着力写封建主义与人的压抑与虐杀,《日出》进一步把人的考察放到都市社会广阔的社会面上来,写了在旧制度下挣扎的下等妓女和高级交际花这两类妇女,将主题的核心“人”放到金钱统治的社会上来考察,揭示人在金钱统治下的社会的毒化、吞噬与虐杀。
比较评析樊一和陈白露两个人物各自的性格内涵
![比较评析樊一和陈白露两个人物各自的性格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a0a5513a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fa.png)
比较评析樊一和陈白露两个人物各自的性格内涵曹禺笔下的女性形象不论樊一还是陈白露都个性鲜明,樊一用她勇敢的叛逆的“野性”成为了一个棱角分明的反传统的女性形象,她轰轰烈烈的追求个性解放的斗争代表了当时社会的最强音。
但她的悲剧也让我们看到她是一个让人怜悯的封建女性。
这两方面的结合,才使这一形象避免了单薄而走向丰满。
她接受过一点西式教育,所以这使她有着对自由与民主的认识,她比其他同样境况的女子,多了几分勇气与果敢,少了几分忍耐与顾忌。
她爱的热烈,恨的强烈,最具“雷雨”的性格。
作为交际明星的陈白露辗转各个舞台与聚会,不可一世的她骄傲的接受无数的掌声与鲜花。
现实的生活环境使她和当时的知识女性一样陷入生存困境,逼迫她走向堕落、沉沦,但她的灵魂是向往太阳的,不甘堕落的,她既向往自由又无法割断堕落的生活,这使她如困兽之斗般在夹缝中痛苦的活着。
她是在黑暗力量给予的利益下生存的,但却敢于反抗金八、黑三这类恶势力,在难以自保的情况下却竭尽全力保护小东西。
陈白露和樊一都是个性鲜明的,她们有着不同于一般人的思想,她们敢于反抗,不甘沉沦,即便生活在痛苦中,仍然不忘追求自由和太阳。
樊一和陈白露对于封建黑暗的斗争显示出女性人物的精神力量,虽然社会的黑暗、环境的腐败注定了追求个性解放的女性的悲剧结局,她们成为黑暗的殉葬品,但她们对于自由与幸福的追求却
开启了社会进步的新篇章。
在曹禺的笔下,这两个人物形象性格鲜明,矛盾冲突激烈,所蕴含的精神力量震撼人心,女性人物形象的悲剧美学让我们在欣赏悲时,也感受到这种飞蛾扑火式的追求光明直至毁灭的崇高与壮美。
曹禺的《日出》中陈白露悲剧命运的解读
![曹禺的《日出》中陈白露悲剧命运的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d338a797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7c.png)
曹禺的《日出》中陈白露悲剧命运的解读《日出》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一部杰作,由著名剧作家曹禺创作。
这部戏剧以20世纪初的上海为背景,描绘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悲惨。
主要人物之一的陈白露的悲剧命运是该剧的核心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日出》中陈白露的悲剧命运进行解读,探讨其背后的社会现实和人性冲突。
陈白露可以被视为一个典型的现代都市女性形象。
她出身于一个家境优越的家庭,受到良好的教育,有着优雅的外表和娴熟的社交技巧。
在当时的上海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和自由受到严重限制,她们往往只能在婚姻中获得尊严和地位。
陈白露的悲剧命运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女性的困境和无奈。
她被父母逼迫与自己并不喜欢的男子结婚,丈夫又是一个庸俗、无耻的人,对她的爱和尊重只是表面的假象。
在这样的婚姻中,她失去了尊严和自由,被迫忍受丈夫的不忠和虐待。
陈白露的命运几乎被完全控制在男性的手中,她的内心充满了挣扎和绝望。
陈白露的悲剧命运也反映了当时社会阶级和道德观念的扭曲。
在《日出》中,上海的社会风气充满了欺骗、谎言和道德沦丧。
富家女陈白露与市井小民许明华的悲剧爱情,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展开。
陈白露因为自己的婚姻不幸和丈夫的背叛,寻求安慰和解脱,最终陷入了与许明华的禁忌的爱情中。
这样的爱情不仅受到家庭和社会的谴责,更加剧了陈白露的痛苦和无奈。
在这个道德沦丧的社会中,陈白露的命运注定要受到各种谩骂和伤害,她的悲剧命运就如同这个社会的一个缩影,道德沦丧和人性扭曲在这里折射出最丑陋的一面。
陈白露的悲剧命运也反映了曹禺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在《日出》中,陈白露的悲剧命运并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的悲剧,还承载着对整个社会人性的深刻反思。
在人性的冲突面前,人们往往会迷失自己,忘记了自己的本性和尊严。
陈白露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她的命运中,我们看到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
她在丈夫的虐待下默默忍受,寻求解脱却只能落得道德和社会的谴责。
她在与许明华的禁忌爱情中找到了一丝温暖,却最终以身殉情。
论陈白露的人物形象及其悲剧意义
![论陈白露的人物形象及其悲剧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98d1340976c66137ee06192d.png)
论陈白露的人物形象及其悲剧意义摘要:陈白露是曹禺在话剧《日出》中刻画的一个女性人物形象,受到过新潮文化的影响,最终却沦为上流社会的交际花。
在追求享乐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又在思想、精神上又痛恨这种腐朽的生活。
经历过种种生活变化后,对人生心灰意冷,最终在日出之前选择以死亡告别让她堕落腐化的生活,以死亡向当时黑暗、冷血的金钱社会和人性良知发出最后的控诉。
《日出》通过人物间冲突来展现社会与人性的复杂,“损不足而奉有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陈白露“不想死而不得不死”的无奈挣扎,是人的悲剧,更是当时社会的悲剧。
关键词:日出、陈白露、社会、悲剧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善良、年轻、漂亮,受过新潮文化影响的陈白露,思想丰富、对人性有着美好的追求,并深深爱恋着心中的诗人,追求个性解放。
在与诗人的恋爱结束后,她开始一个人孤独的为生存拼搏,艰辛、无奈的生活开始渐渐的动摇陈白露的纯真本质,现实的残酷无情,社会的冷漠和黑暗,大都市的浮华以及物质生活的诱惑迫使她终于开始走向堕落。
陈白露曾经在纸醉金迷的生活状态下放任自己,不愿去面对现实。
梦总会醒来,清醒以后随之而来的就是痛苦和无奈。
“人最大的痛苦就是梦醒来以后无路可走”,鲁迅先生的话形象的诠释了陈白露的精神轨迹。
在用牺牲自己的灵魂来追求物质生活的梦里,陈白露没有痛苦,也没有无奈。
梦总是会醒的,梦醒之后的无路可走的悲哀有力的印证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残忍和黑暗,正是在这一系列的因果关系下最终酿成了陈白露的人生悲剧。
《日出》让我们看到了当时社会环境下各业人们命运的一个缩影,潘月亭、李石清、黄省三、王福生、方达生、小东西、翠喜、张乔治、胡四、顾八奶奶等人在命运漩涡里的麻木的挣扎与沉浮。
而做为《日出》中灵魂人物,陈白露的人生轨迹的悲剧实质更深刻反映出当时金钱社会的冷血、残酷。
没有独立的经济基础,又要求奢侈的物质享受,每当浮华过后,夜深人静时的空虚是陈白露看不到自己的归宿。
“她爱生活,又厌恶生活”,为了虚荣的内心,所以只能依靠被银行经理潘月亭包养来维持浮华的生活状态,当银行经理潘月亭在市场中被金八爷欺骗而导致破产后,陈白露就是去了金钱来源,而在虚荣心使陈白露不愿意和方达生离开那座城市,人生的悲剧也就此走向终点。
《陈白露》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
![《陈白露》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4b2d2a7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ac.png)
《陈白露》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陈白露》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导语】:剧作家曹禺继《雷雨》之后,一九三六年又推出四幕剧《日出》,出场人物比《雷雨》多,情节也复杂得多,而陈白露,作为全剧的最重要人物,世无异词。
曹禺《日出》中的陈白露悲剧成因【范本模板】
![曹禺《日出》中的陈白露悲剧成因【范本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8ace332108a1284ac9504305.png)
曹禺《日出》中的陈白露悲剧成因内容摘要:《日出》是曹禺的代表作品,陈白露是剧中的主要人物,本文从主观原因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对陈白露的悲剧成因进行了探讨.关键词:曹禺陈白露悲剧《日出》中主要人物陈白露是个悲剧人物,在我看来,只有发掘出陈白露形象身上所蕴含的悲剧原因,我们才能把批判的矛头指向造成她悲剧发生的真正凶手。
一、主观原因――性格使然在我看来,陈白露之所以走上不归路,首先是她的性格使然。
陈白露的性格很复杂,她性格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性格的矛盾上。
作品告诉我们,陈白露是矛盾的,她的思想性格无不处于复杂的矛盾之中:“太阳升起来了,黑暗在后面;但是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这句话在剧中时常出现,陈白露多次吟咏它,她经常是这样的自言自语。
这句话表明:太阳战胜了黑夜,送来了光明,它代表的是希望,是苦日子已经到头的征兆。
这个时候,按一般的常理来说应该是深处黑暗中的陈白露们应该看到反抗压迫、获得自由、得到新生的结局了.可是,曹禺在这里,让一切都变了个样子,陈白露接下来说的是“但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在这里,作品既告诉了我们陈白露所处社会背景黑暗的力量无比强大,不是一两天太阳的升起所能驱除的.但同时却也向我们揭示了陈白露个性的软弱性,这种个性的缺陷必然导致他反抗的不彻底性.在《日出里》,这种因个性软弱造成陈白露的迟疑、无奈和不彻底,是无处不在的。
下面我以她的几次经历为例加以说明.跟旧中国很多的悲惨女性大都出身寒门布衣之家不同的是,陈白露出身书香门第,还接受过“五四”新思潮的洗礼,是一名进步的“五四”知识女性。
在年轻的时候,她甚至不乏追求自由、解放的勇气和行动,她曾经勇敢地挣脱旧家庭的束缚,大胆地闯入社会,那时的她还是那个天真,大胆的竹筠,对着人世间的美好爱情充满了向往,这是她身上的“光明”;但是,在“五四”退潮之后,一旦生活的热情过去之后剩下的却是失望与无奈.原先生活在“锦衣玉食"的生活里,过的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一旦离开那个被她曾经视为樊笼的旧家,一切都要自理之后,她就开始适应不了,感觉生存的艰难了.到了后来,她甚至为了物质的享受和追求,放弃了年轻时候的那种反抗勇气,与物欲横流的金钱世界妥协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曹禺的戏剧《日出》中,陈白露的悲剧实质是:
她作为一个交际花,缺乏独立的经济基础,所以当一直给她钱供她享受的银行经理潘月亭被全剧幕后最可怕的人——金八爷在股票和地产市场上欺骗,导致破产后,她就失去了金钱来源,也无法支出租住豪华大旅店的房钱和日常开销。
她又是个有着相当虚荣心的女性,这使她不愿意和方达生离开城市,也就脱离了民众,无法摆脱上层社会人物对她的玩弄。
所以等待她的命运必然是提前死亡,事实上,陈白露就是服安眠药终结自己一生的.
这一人物形象可以作如下评价:
曹禺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目的在于通过陈白露的视角,揭示当时社会“损不足以奉有余”的黑暗。
陈白露,作为一个交际花,这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不多见的人物形象,传统的观点总认为这些人是腐朽生活的象征,但在曹禺笔下却得到了辩证的分析。
陈白露不只是攀龙附凤,出卖肉体的虚荣女性,她身上还残留了母性的爱与关怀,例如她对人物“小东西”的保护态度。
她嘲笑男人为名为利的短浅行为,但她却不得不依靠有名有利的男人支持日常生活开销,所以她的生存基础具有矛盾性。
这样的矛盾恰恰暴露了当时社会的动荡。
这一切,都是曹禺辩证描写戏剧人物的体现,也是陈白露这一人物形象存在的重要意义。
故事简介
陈白露是一个纯洁的少女,因生活所迫,只身走进大上海十里洋场,成了名噪一时的高级交际花。
她终日周旋于潘月亭、张乔治等巨商富贾身旁,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旧时恋人方达生的到来,唤起陈白露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新生活的憧憬,她虽厌恶和鄙视周围的一切,但已无力摆脱奢侈的生活。
然而,方达生的劝说,对陈白露毕竟还是有所触动。
一日,陈白露从流氓黑三手中救下一个小女孩——小东西,并认她做了干女儿。
她竭尽全力保护小东西,但小东西仍未逃出黑三的魔爪,被卖入妓院。
在那里,虽有好心的妓女翠喜照应,但小东西终因不堪凌辱,上吊自尽。
陈白露和方达生闻讯赶到,见到的只是破席裹着的尸体。
面对号啕痛哭的翠喜,陈白露感到恍惚和凄凉。
潘月亭做投机生意,栽倒在黑社会头目金八爷手里破了产,陈白露的欠帐单也越积越厚。
当她得知金八爷已为她付清了一切债务,她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已换了主人。
从小东西和翠喜身上,陈白露看到自己的影子,她麻痹痛苦的心灵在复苏。
她不愿再做上流社会的玩物,在茫茫的黑夜中,陈白露静静地吞下安眠药,悄然离开了人世。
简析人物
陈白露受到过新思潮的洗礼,有着自己活泼、纯真的“竹均”时代,渴望有一个意中人和幸福的家庭,她独自到社会上闯荡,原以为凭借自己的年轻美貌和聪明才能,能在身会上闯出一条路来,但却不幸落入黑暗社会的陷阱,论为一名交际花,过着寄生的生活。
按理,她如果自甘堕落,一直麻木下去,凭她的美貌,她的聪明,即使是潘月亭破产了,也许会有李月亭及金八爷之类的有钱、有权的人来赖以委身,直到灯枯油尽。
可她偏偏是清醒的,每当奢华过后,夜深人静时她就感到一片空虚,找不到自己
的归宿。
“她爱生活,又厌恶生活”。
她厌倦上流社会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醉生梦死的糜烂生活,但又无法抵御这种生活对她的腐蚀;她知道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对自己残酷的折磨,但又无法自拔;她不想这样生活下去,但又离不开这个丑恶的地方;她虽然不能自拔,却还想救人,当她亲眼目睹“小东西”等社会底层的人们被摧残、被蹂虐,痛苦地在生活中挣扎,而想有所反抗,尤其是当她知道小东西打过金八,便连声自语:“打的好!打的好!打的痛快”。
陈白露从这个女孩身上看到了许多自己所缺乏也希望有的东西。
她承认太阳要出来了,但太阳不属于她,她只能沉没在黑暗中,所以,当她赖以寄生的银行家潘月亭破产,巨额债款无法偿还时,她只得在日出前服毒自杀。
陈白露的性格交织着错综复杂的矛盾。
各种因素,各个侧面,有机地连在一起,使他的性格呈现着丰富的内容。
这是多么矛盾的性格啊!作为一个交际花,我们看到腐朽的生活给她的性格打上的烙印。
她抽烟、打牌、喝酒、嘲弄着男人,以至于有人说她是“玩世不恭,自甘堕落的女人”;但是,她的确厌倦了那“发疯了的生活”,嘴角上总挂着嘲讽,她聪明但又糊涂;她骄傲自负但又软弱,有时看来她对生活的态度就是那么一回事;但有时做起事来又格外认真。
她虽然陷入了“生活的桎梏”,但仍然眷念着青春,心中仍有不熄的诗情……她陷入重重的矛盾之中。
这种复杂的性格是搅得人眼花缭乱,有人干脆骂她是“灵魂完全堕落的交际花”,也有人说她是“折断了翅膀的鹰”,各种说法,都有各自的根据。
但我们认为,她是“美丽的堕落”、“堕落的美丽”,她的复杂性格的形成是因为有它复杂的现实因素,同时也有它形成的过程。
悲剧意义
陈白露,过去叫竹均。
出身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她从小和方达生有过青梅竹马的情谊,并且有着一个女孩子的纯洁的心灵。
她爱霜的洁癖,很能说明她那时纯真而清高的性格。
她聪明、爱美、骄傲、任性。
她曾经是爱华女校的高材生,还当过社交的明星,当过几个慈善机关游艺会的主办委员。
她的美丽、聪明、才能都给了她以自信。
突然,她的父亲死去了,
家庭的经济来源断绝了,这个挫折,无疑在她人生道路上划出了一个阶段。
如她说的:“我一个人闯出来,自从离开了家乡,不用亲戚朋友的一点帮忙,走了就走,走了不死。
”这样单枪匹马地一个人闯出来了,获得了成功,无疑使她自负,也使她相信了个人奋斗的力量。
恰好在这里,使她产生了误解。
当她相信个人奋斗的力量时,实际上是别人利用了她的美丽和聪明。
因此,在她的骄傲中,她有对自己聪明才干的自我欣赏。
她有一句格言:“我喜欢春天,我喜欢青年,我喜欢我自己”这三者结合起来,是这位自由的女性心灵的自然流露。
是一位小资产阶级女性自我陶醉的诗。
她崇拜她自己了,这里正潜伏着悲剧的危机。
尽管她在影坛上在舞场上曾经风流一时,但她还没有失去一个少女对爱情的天真的幻想。
她在追求一个幸福的家庭和一位意中的情人。
她同诗人结合了,不久她又与诗人分手了。
分手的根本原因在于她同诗人的思想、性格乃至爱情观有着分歧。
在陈白露看来,“她是个最忠心的朋友,可是个最不体贴的情人”。
她对婚后生活觉得“渐渐不新鲜了”,“结婚最可怕的事情不是穷,不是妒忌,不是打架而是平淡、无聊、厌烦。
”为什么陈白露产生这样一种精神状态?这是因为她追求的就是一种“盲目的爱情”。
是她爱情的幻想破灭造成了他们的分离,这与子君是不同的。
所以陈白露的悲剧具有精神悲剧的特点。
但是,在那个金钱统治的社会,生活道路是严峻的。
她既然没有同诗人去走追求希望的道路,她自以为凭她的聪明美丽还能“闯”出路来。
但摆在她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当我们在看到她时,她已经不是顶红顶红的交际花了。
就其出身、教育、性格和追求来说,她是不愿意走这条路的;但是实际上她又不得不走上这条道路。
这正是造成她性格复杂性的现实根据。
一但在这条路走下去,她就会越陷越深。
成为她“习惯的桎梏”,同时也就使她越来越深地陷入内心的痛苦之中。
在方达生没来之前,她用玩世不恭的态度来掩盖她内心的痛苦,“活着就是那么一回事”。
在热闹中解脱寂寞,在享乐中消磨时光。
方达生到来,对陈白露来说,是她陷入堕落生涯中的一件大事,激起她内心的激荡,使她的精神矛盾突出起来,加剧了她灵魂深处的斗争。
他对这个竹均时代的情人流露出不可掩饰的娇态和柔情。
她对霜、对春天的赞美,显现着竹均时代的稚气和天真,这是在特定条件下激起的一时的诗意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