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中陈白露形象赏析
论《日出》中陈白露的悲剧形象-最新文档资料
![论《日出》中陈白露的悲剧形象-最新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cba267ffe4733687e21aad3.png)
论《日出》中陈白露的悲剧形象曹禺剧作在中国戏剧史上地位举足轻重,他剧中的女性人物个个丰满、立体、动态。
散发着独特的人格魅力。
曹禺肯定、欣赏的是这样的主动追求爱情的尽管没有名分的女性,倡导女性解放不能等待“她救”,必须依靠“自救”。
关于陈白露其人,作者曹禺曾做过这样的解释:“方达生、陈白露是所谓的“有心人”,一个傻气,一个聪明,他们痛心疾首的厌恶那腐恶的环境,都想有所反抗。
然而,白露气馁了,她是一个久经风尘的女人,断然的跟着黑夜走了。
”一、清醒的沉沦者鲁迅先生曾说:“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
”陈白露就经历着这种痛苦。
文章的一开始就是她的昔日情人方达生的来访,他的到来突然唤醒了陈白露那早已经麻木了的神经,使她重新认识自己,审视自己,同时也开始厌恶自己。
因为此时的她发现了自己的真正地位---“舞女不像舞女,娼妓不像娼妓,姨太太不像姨太太”,对自己的地位和处境每清醒一分就增加一分痛苦,越清醒就越痛苦,越回忆过去的纯真和美好,就越产生对现在那种醉生梦死生活的厌倦。
然而她拒绝了方达生的请求,陈白露知道即使她和方达生走,也逃不脱黑暗势力的笼罩,外在的环境已经将陈白露同化,她已经习惯了大都市的生活,金钱也刺激着她的享受欲望,她也只想用物质来麻木自己的神经。
“习惯,自己所习惯的一种生活方式,是最狠心的桎梏,使你即使怎样的羡慕自由,怎样憧憬在情爱里伟大的牺牲,也难以飞出自己的狭之笼”。
“狭之笼”显然是曹禺先生对人的生存困境的直接的比喻。
人类犹如被关在笼子里的鸟儿,任你如何挣脱,都无法飞出其间而到广阔的天地里去自由自在的翱翔。
陈白露真真切切的处于“狭之笼”中,梦醒之后选择了堕落,选择了沉沦。
仍然继续过着奢侈糜烂的生活,过着今日不知明日事的生活。
二、顺从的挣扎者陈白露是一个顺从者,从她生存的环境来看。
陈白露生活在上世纪30年代中国的大都市,貌似灯红酒绿,实则污秽黑暗。
在这样一个金钱统治的社会,到处充斥着腐朽和罪恶,对于女性人物更是残酷,陈白露掉进金钱社会的大陷阱之中,刚开始的她却浑然不知。
浅析话剧《日出》中陈白露和小东西的人物角色比较研究
![浅析话剧《日出》中陈白露和小东西的人物角色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9d23cc7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24.png)
025[摘 要] 通过比较分析话剧《日出》中两位女主人公陈白露和小东西的人物形象,深入剖析她们的外在形象、性格特征以及在剧中所承担的意义。
陈白露外在形象高傲却内心善良,小东西外在形象屈辱却内心向上,两人都展现出自强不息的品格。
她们的形象对比折射出剧作家曹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思考关怀,同时也丰富了话剧的意境与内涵。
通过比较分析,深入挖掘戏剧人物的社会意义和人生价值,使人们更加理解剧作家的创作原意。
[关 键 词] 话剧《日出》;陈白露;小东西;形象对比浅析话剧《日出》中陈白露和小东西的人物角色比较研究尹梓伊 杨 欢一、引言《日出》是近代剧作家曹禺创作的戏剧,该剧于1936年6月在《文学季刊》第一期开始连载,同年10月首次出版。
该剧以抗战前的天津社会为背景,以交际花陈白露为中心人物,以陈白露住的某大旅馆(惠中饭店)华丽的休息室和三等妓院(宝和下处翠喜的房间)为活动地点,描写了黎明、黄昏、午夜、日出四幕,展示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受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恐慌影响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都市里,日出之前,代表腐朽势力的上层社会在黑暗中“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种种活动,和下层社会的悲惨生活。
基于此,本文拟通过对比分析《日出》中陈白露和小东西的人物角色,希望能进一步明确该话剧里的人物特色。
二、陈白露的人物角色(一)陈白露的外在舞台形象1.傲慢虚荣的交际花形象在话剧《日出》中,陈白露是一个复杂且引人注目的角色。
她的外在舞台形象和她的性格特征紧密相连,尤其是她傲慢虚荣的交际花形象。
陈白露出身书香门第,却因家庭的变故,独自一个人离开家乡。
她借助男人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陈白露的傲慢和虚荣主要体现在她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上。
她享受着上流社会的生活,喜欢被人追捧,喜欢享乐的生活。
然而,这种生活方式并没有给她带来真正的幸福和满足,反而使她感到空虚和痛苦。
尽管陈白露在外表上看起来傲慢和虚荣,但她内心深处却充满了矛盾和挣扎。
她渴望爱情和自由,却又无法摆脱物质生活的束缚。
《日出》中陈白露人物形象分析
![《日出》中陈白露人物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47496921eb91a37f0115c31.png)
《日出》中陈白露人物形象分析一、陈白露是一个掉进资产阶级泥淖而无力自拔、从生活到灵魂都被资产阶级思想腐蚀浸透了的青年女性。
陈白露出身于书香门第,受过良好的教青,年轻漂亮、聪明伶俐、骄傲任性、愤世嫉俗。
父亲去世后家庭破产,她进入社交界。
她凭着个人力量去闯荡,结果陷入泥潭成为交际花,过着奢侈豪华的生活,在热闹中解脱寂寞,在享乐中消磨时光。
她鄙视厌恶周围的环境,但又贪恋舒适的生活享受。
为了支付昂贵的生活费用,她不得不和她讨厌的好些人物鬼混,出卖自己的肉体和灵魂。
她越陷越深而不能自拔了。
二、她既是受害者,又是被腐蚀的堕落者,这种双重的地位造成了她复杂而深刻的精神矛盾。
她的性格交织着错综复杂的矛盾。
作为一个交际花,腐化的生活给她的性格打下了烙印。
她抽烟、喝酒、打牌,依附和嘲弄着男人。
她玩世不恭,又不甘堕落,她聪明而又糊涂,骄傲自负而又软弱。
她嘴角总挂着嘲笑,内心却充满矛盾和痛苦。
当方达生这个和她从小有着青梅竹马的情谊的人来到她豪华的旅馆客厅时,她灵魂深处的矛盾和斗争激烈动荡起来,美好的回忆、纯真的梦境和现实屈辱的处境深深刺痛了她的心。
她觉得应该和这种堕落的生活诀别,但又无法摆脱这种早已习惯了的生活环境。
三、陈白露有个性解放、个性自由的要求,她身陷泥淖,仍然热爱生活,渴望自由。
她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被侮辱被损害的地位,意识到自己的放纵堕落,这更加深了她内心的痛苦和悲哀。
在援救小东西这一事件上,最能体现她精神的悲剧性,促使她的反抗精神再一次喷发。
她对社会绝望了,对自己也绝望了。
精神的完全崩溃导致了她的死亡。
她悄然泪下,哀叹着自己“这么年轻,这么美”。
就在太阳升起的时候,她终于服了过量的安眠药而长睡不醒了。
陈白露的离去,控诉了那个腐朽罪恶的旧社会制度,深刻地揭示那弱肉强食的社会已经是不可救药的了。
陈白露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也是她追求个性解放、个人奋斗的悲剧。
《日出》陈白露交际花背后的辛酸与无奈
![《日出》陈白露交际花背后的辛酸与无奈](https://img.taocdn.com/s3/m/93d26eb5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03.png)
《日出》陈白露交际花背后的辛酸与无奈在曹禺先生的经典话剧《日出》中,陈白露这个角色令人难以忘怀。
她是繁华都市中的交际花,穿梭于灯红酒绿之间,看似风光无限,实则背后隐藏着无尽的辛酸与无奈。
陈白露原本有着纯洁的心灵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她出身于书香门第,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曾经也是一个充满理想和热情的少女。
然而,命运的捉弄让她离开了原本的生活轨道。
为了追求所谓的自由和独立,她踏入了社会,却未曾料到等待她的是一个充满陷阱和诱惑的世界。
在那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陈白露逐渐迷失了自我。
她凭借着自己的美貌和聪明,成为了社交场上的宠儿。
她周旋于各种达官贵人之间,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表面上,她穿着华丽的衣裳,佩戴着璀璨的珠宝,出入于高级的场所,享受着众人的追捧和羡慕。
但这一切的背后,却是她内心的空虚和寂寞。
陈白露的交际花生活并非她真正想要的。
她每天都要强颜欢笑,迎合那些虚伪的人。
她深知这些人的真面目,却又不得不与他们打交道。
她的笑容背后是无尽的疲惫和厌恶。
她在这个虚伪的世界中,失去了真实的情感交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剩下利益和利用。
经济上的压力也是陈白露无法摆脱的困境。
她虽然过着看似奢华的生活,但实际上却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
她依赖着那些有钱男人的施舍和馈赠,时刻担心着失去这些经济支持。
为了维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她不得不不断地出卖自己的灵魂和尊严。
这种经济上的不独立让她陷入了深深的无奈之中。
爱情对于陈白露来说,更是一种奢望。
她曾经也有过真挚的感情,但在现实的残酷面前,爱情变得脆弱不堪。
她所接触的男人,大多只是把她当作玩物,没有人真正关心她的内心世界。
她渴望真爱,却又不敢轻易相信爱情,害怕再次受到伤害。
在这种矛盾的心理中,她的爱情之花渐渐枯萎。
陈白露的内心深处始终保留着一丝良知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她看到了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对那些被压迫和剥削的人们充满了同情。
但她却无力改变这一切,只能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独自挣扎。
她试图用酒精和麻醉自己,逃避现实的痛苦,但清醒之后,一切依然如故。
曹禺的《日出》中陈白露悲剧命运的解读
![曹禺的《日出》中陈白露悲剧命运的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b5e637ab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33.png)
曹禺的《日出》中陈白露悲剧命运的解读陈白露是曹禺戏剧《日出》中的一个重要人物,是个充满悲剧命运的女性形象。
她是一个善良、勇敢、积极向上的女性,但是却因为与命运不幸的交手而最终走向了悲剧的命运。
陈白露的悲剧命运主要体现在她面对家庭的悲剧经历和爱情的痛苦折磨。
陈白露的丈夫秦淮是个早逝的船老大,留下了她一个人独立抚养女儿。
她努力工作,尽力改善生活,但是却没有办法改变自己命运的悲哀。
而当她遇到了赵络海,两人相爱并筹划着美好的未来。
赵络海却突然离开了她,悄悄消失在她的生活中。
陈白露陷入了巨大的痛苦和绝望中,一度想要自杀。
她通过想念赵络海,吟诗作画来寻找内心的寄托,但是无法摆脱痛苦的困扰。
陈白露的悲剧命运也体现在她作为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困境。
陈白露生活在一个男权社会中,她被父亲卖给了秦淮,成了他的妻子。
而秦淮是个粗暴的人,对陈白露进行身体和精神上的虐待。
陈白露并没有选择忍气吞声,而是选择反抗。
她在秦淮死后,经过努力终于脱离了贫困的生活,成为了船老大。
即使她实现了从妇女到自主经济人的转变,但她仍然无法摆脱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限制。
她虽然有自己的事业和权力,但她的女儿依然被迫接受了传统的婚姻安排。
陈白露为了保护女儿的幸福,选择了用自己的身体来换取女儿的自由。
这种无奈和无力感使陈白露的命运更加悲惨。
陈白露的悲剧命运也体现在她对生命的追寻和自我认知的困惑。
在《日出》中,陈白露一直在寻找自己的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她喜欢吟诗作画,寻找内心的力量,希望通过艺术来触摸到生命的真谛,但是她却陷入了虚无和孤独中。
她找不到对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确信,这种困惑和迷茫使她的命运更加悲剧。
陈白露的悲剧命运在曹禺的《日出》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她面对家庭的悲剧经历和爱情的痛苦折磨,无法改变命运的悲哀;她作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地位和困境,无法摆脱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限制;她对生命的追寻和自我认知的困惑,使她的命运更加悲剧。
陈白露的悲剧命运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感慨,引发了对社会制度和人类命运的思考。
论《日出》中陈白露的人物塑造
![论《日出》中陈白露的人物塑造](https://img.taocdn.com/s3/m/1ec68b07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a2.png)
论《日出》中陈白露的人物塑造
《日出》是一首现实主义的戏剧诗,记录了一位叫陈白露的农妇在一个清晨的拾穗使用情形。
这首诗充分揭示了陈白露这个人物的生活和性格。
首先,陈白露是一位勤劳勇敢的农村女性,她乐于早起拾穗,不畏艰辛,勇敢挑战重重困难,可以看出她拼搏精神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她喜欢沉浸在大自然中,欣赏大自然般的美,边发呆边拾起穗子,这既有助于她从世俗苦役中抽离出来,也让她体会到大自然的温暖,追求人生的真谛。
其次,陈白露的性格朴实、谦虚,在大自然的面前,她把自己看得比谷子还低,她不仅没有任性,而且保持着一种信仰和尊重自然的态度。
她甘于欣赏与服从自然的法则,这也表明了她没有把自己看得太高,而是把自己当作一个虔诚的敬畏者。
综上所述,陈白露是一位勤劳勇敢、朴实谦虚的农村女性,她能够把自己看得比谷子还低,敬畏大自然,把自己当作一个虔诚的敬畏者,可以看出她勇敢、拼搏的精神以及信仰和尊重的态度。
;。
曹禺的《日出》中陈白露悲剧命运的解读
![曹禺的《日出》中陈白露悲剧命运的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14c11545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ec.png)
曹禺的《日出》中陈白露悲剧命运的解读曹禺的《日出》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批判意义的话剧作品,通过对陈白露这一角色的塑造,揭示了悲剧命运下的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挣扎。
陈白露是一个令人遗憾和同情的悲剧人物,在她个人命运的背后,可以看到社会环境的无情和人性的困境。
陈白露从小失去父亲,母亲再嫁给了秦老头,原本幸福的家庭被破坏了。
陈白露与母亲不合,离家出走,成为了“妓女”。
她拒绝了当地的卖淫行为,希望寻找一个真正爱自己的男人,但最终仍然沦为娼妓。
在这个过程中,陈白露时刻面临着无法抉择的困境,她渴望得到爱,但社会的冷漠和残酷却让她陷入了无法自拔的深渊。
陈白露的悲剧命运揭示了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漠视和霸凌,也揭示了人性的脆弱和对美好的追求。
陈白露的悲剧命运还反映了封建社会下的女性地位和命运。
曹禺在剧中通过陈白露这一角色展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悲惨遭遇。
陈白露的一生被男性的欲望所左右和摧残,她成为了男性玩弄的工具,甚至被自己所爱的人,宋子文杀死。
在封建社会中,女性被视为男性的财产,缺乏独立地位和选择权,他们的命运往往受制于男性的决定。
通过陈白露的悲剧命运,曹禺力图唤起社会的关注,呼吁改变这种封建思想下的社会结构,争取女性的平等权利和尊严。
陈白露的悲剧命运也反映了现代社会的困境和挣扎。
陈白露所经历的困境和挣扎不仅是封建社会中的女性问题,也具有普遍的现代社会问题的代表性。
陈白露的悲剧命运是无数弱势群体的写照,在当代社会,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
社会的不公正分配、道德沦丧、人性的扭曲等问题使得很多人在追求幸福和真爱的道路上陷入苦境。
陈白露的悲剧命运警示我们应当关注社会上的不公和不义,关注那些弱势群体,努力改变社会现实,争取每个人的尊严和幸福。
曹禺的《日出》通过塑造陈白露这一悲剧人物,展示了社会环境的无情和人性的挣扎。
陈白露的个人命运揭示了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冷漠和残酷,也表现了封建社会下女性的地位和命运,更反映了现代社会的困境和挣扎。
这部戏剧作品通过揭示社会问题和人性困境,试图唤起人们对社会和人性的关注,并呼吁改变现实,争取每个人的尊严和幸福。
《日出》陈白露形象分析
![《日出》陈白露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617eab9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d0.png)
《日出》陈白露形象分析在曹禺笔下的反叛女性中,坚决地冲出家门的是陈白露。
陈白露形象的正面意义就在于她彻底地打破了旧的乡村情结,而她的悲剧意义则在于冲出家门之后的无路可走,这又一次说明了中国女性打造自己现代精神品质的艰难。
曹禺创作《日出》是在1935年,三十年代中期的中国早就打破了二十年代初期乡土文明对于现代城市文明的迷信,城市已经不再是进步、自由的象征,人们从十里洋场所看到的是物欲横流、人性堕落的种种丑恶现象,现代都市反而成了藏垢纳污的代名词。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乡土气息的温馨召唤,就成为一种无法抵挡的人情诱惑,田园牧歌式的浪漫情调再一次虚幻成探索者的精神家园,京派的,湘西的,相与唱和,无不对探寻现代精神家园的漂泊者挥出宾至如归的手势。
《日出》中的方达生就是这种乡土温情的召唤者,而方达生所做的唯一的一件事就是营救小东西,但很遗憾,曹禺给定的结局是小东西最后还是死了。
诚然,乡土文明批判现代都市畸形人际关系的道德底气很足,但其力度则显然不够,这是由其自身的历史本质所决定的,许多批评者常常把方达生当作陈白露的新生方向,以为跟着方达生走就能走出死亡,这跟把一个将死者的生的希望寄托在另一个必死者的身上没有什么区别,一样的荒唐和虚幻。
尽管方达生不停地劝着陈白露:“你跟我走!还是跟我走吧。
”,“只要你跟我走,你现在还是孩子,过真正的自由的生活”,“竹均,你为什么不跟我走?” “竹均,你听我一句,你这么下去,一定是一条死路,你听我一句,要你还是跟我走”,但陈白露最后还是拒绝了方达生的温情召唤。
曹禺在描写陈白露迈出她年轻生命的最后一步的场景时,他把方达生拉近到跟陈白露仅仅是一门之隔。
一个年轻的生命在非自然状态下的最后时刻,能独自清醒地面对死亡,细细地品味死亡,是一种多么决绝的意志?纵观现代文学中的诸多女性,有几个能在生命的极地中清醒地挺立着而不退回的呢?更不用说能战胜自己的理性极致而跨过这一步的。
在这里死亡反而成了一种刻骨铭心的真实,它烛照出陈白露一尘不染的内在本质,而把她的寄生生活反而虚幻成了一幅无足轻重的苍白背景。
曹禺的《日出》中陈白露悲剧命运的解读
![曹禺的《日出》中陈白露悲剧命运的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4ae2627c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a0.png)
曹禺的《日出》中陈白露悲剧命运的解读《日出》是20世纪中国现代戏剧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由著名剧作家曹禺创作。
作品以中国社会现实为背景,刻画了当时中国社会中的悲惨命运和道德沦丧。
而其中的女主角陈白露更是被视为悲剧命运的象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读《日出》中陈白露的命运,带领读者了解这位角色的悲剧人生。
陈白露的命运与封建礼教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日出》中,陈白露作为女主角,陷入了家庭和社会的角力之中。
她生活在一个封建礼教严苛的时代,女性的地位和权利受到了很大的局限。
陈白露的命运就像是一个被封建礼教绑架的代表,她没有选择自己的生活,而是受到了父亲和丈夫的支配。
在戏剧中,陈白露的父亲一手安排她嫁给了李寿,而李寿又因为权力和金钱而迫使她成为自己的妻子。
陈白露的一生都困在了封建礼教的桎梏中,她没有自由,没有选择权,最终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陈白露的命运受到了男性的控制和剥削。
在《日出》中,陈白露的父亲和丈夫都是典型的封建社会中的男权代表。
他们以权力和金钱作为手段,控制和剥削着陈白露的命运。
陈白露的父亲为了自己和家族的利益,不顾她的感受将她嫁给了李寿,而李寿则是以权力和金钱来对待妻子。
他不顾陈白露的生死,只顾自己的政治前途和经济利益。
陈白露在这样的环境中,失去了自己的尊严和尊重,最终沦为了他们的牺牲品。
她的命运受到了男性的牵制和操控,最终走向了悲惨的结局。
而更重要的是,陈白露的命运也是社会道德的沦丧和伦理观念的缺失。
在《日出》中,曹禺通过描写陈白露的命运,揭示了当时社会中的道德沦丧和伦理观念的缺失。
陈白露的悲惨遭遇不仅是个人的命运,更是社会道德和伦理观念的缺席所导致的。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尊重和尊严变得荡然无存,道德和伦理被人们无视,只有权力和金钱才成为了最重要的社会价值。
陈白露的命运也正是这种社会道德沦丧和伦理观念的缺失的一个缩影,她的悲剧命运不仅是个人的不幸,更是整个社会的悲哀。
陈白露在曹禺的笔下成为了社会的受害者和悲剧的化身。
浅析话剧《日出》中女主人公陈白露的人物形象
![浅析话剧《日出》中女主人公陈白露的人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f2dcfbc7e2bd960591c6771e.png)
浅析话剧《日出》中女主人公陈白露的人物形象一、《日出》的剧情简介剧情以陈白露为线索展开。
陈白露曾经是学生出身,后因为家道中落,无奈之下不得不去社会上打拼。
渐渐地变成了住在大旅馆,依附着银行家潘月亭为生的交际花。
她学生时代的好友方达生听闻她已经堕落了,千辛万苦从家乡跑过来,想着说服陈白露,跟自己回去结婚。
但是,此时的陈白露已不是当年那个“竹筠”了,社会的丑陋和生活的不堪,使陈白露拒绝了方达生。
正巧遇到跟自己同般境遇的“小东西”,为了躲避坏人而闯入了她的房间,她看到小东西想到了当年的自己,于是,拼命救助,但最终没有逃脱黑帮头子金八的魔掌,小东西被卖到了妓院,最终不堪凌辱而死。
银行家潘月亭被金八暗算,宣布破产。
陈白露瞬间没有了靠山,又看不到未来的路,在日出之前,服安眠药自杀了。
整个剧情以悲剧告终。
二、《日出》女主人公陈白露的人物形象(一)学生时代的“竹筠”:纯真、善良。
陈白露学生时代的名字叫“竹筠”,她有着跟其他女孩一樣的善良、纯真,会为一点的小事感动,会有自己的梦想,会有自己喜欢看的书,会有自己的向往,还会有自己喜欢的人。
她曾经是一个诗一般的女孩子,那么美丽,纯洁无瑕。
她追求着诗一样的爱情,后来嫁了个诗人,过着美好而又平静的生活。
这段日子,对陈白露来说,应该是最值得怀念的时候了吧。
还有了属于他们的孩子,这一切的一切,似乎是最好的结局了。
可谁曾想到后来孩子没了,也切断了她与诗人最后的关系,爱情最后的希望没有了。
又碰上家道中落,使得她不得不打破之前那美好的梦,来到那复杂的社会上。
如果,只停留在学生时代,或者是美好的婚姻时,那该多好啊!(二)灯红酒绿的“陈白露”:低迷、堕落。
时间真的是一个可怕的东西,它会让原本的美好变得面目全非。
当“陈白露”这个名字出现时,就是眼前这个常年住在旅馆,靠着纸醉金迷,陪酒卖笑来换取自己生活的交际花——陈白露。
在她的身上,处处透露着玩世不恭、自甘堕落。
用自己的身体来换取奢华的生活,她觉得值得。
曹禺的《日出》中陈白露悲剧命运的解读
![曹禺的《日出》中陈白露悲剧命运的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52fdae46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76.png)
曹禺的《日出》中陈白露悲剧命运的解读《日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话剧作品,由曹禺创作而成。
这部作品以1920年代上海滩为背景,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种种荒诞和人性的扭曲。
曹禺描绘了一个悲惨的女性形象——陈白露,她的悲剧命运成为了剧中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读《日出》中陈白露的悲剧命运,并探讨其所代表的意义。
陈白露的悲剧命运还源于她自身的性格与选择。
在剧中,陈白露是一个极端自私、计较的女性,追逐物欲和权势。
她为了逃避贫困,嫁给了不爱的人,同时也抛弃了自己真正爱着的人——许仲琳。
她在曹禺的笔下成了一个道德堕落、自私自利的女性形象。
她的这种性格和选择,导致了她的人生走向不幸,无法摆脱家庭和社会的束缚,最终也无法得到内心的平静和幸福。
陈白露的悲剧命运也映射出了当时女性的整体境况。
在《日出》中,女性形象往往是受到男性权力和家庭环境的双重压迫。
陈白露只是其中一个典型,她所遭受的苦难在当时的社会中并不罕见。
在这个男权社会里,女性的自由和权利常常被剥夺,她们只能依附于男性,或者被当作工具、玩物。
陈白露的悲剧命运不仅是个人悲剧,更是当时女性整体遭遇的写照。
即便陈白露遭遇了如此多的悲剧,仍有值得玩味的地方。
她的命运虽然悲惨,但在悲剧中依然有着坚定的品格和无畏的态度。
她在面对家庭和社会的压力时并没有选择卑躬屈膝,她时刻保持着一种逆来顺受、卑不失志的态度。
当她最终得知丈夫的出轨时,她没有选择忍气吞声或者自暴自弃,而是蓦然决然地逃离了这个虚伪的世界,选择了自己的自由和尊严。
这种坚韧、勇敢的品格正是她悲剧命运中最值得赞美的地方。
《日出》中陈白露的悲剧命运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她所经历的悲惨与压迫代表了当时社会底层妇女的真实处境。
她所展现出的坚韧与勇敢也为当时的女性形象增光添彩。
曹禺通过这一女性形象,呼吁社会对于妇女权益的重视,同时也为女性在悲剧中的人性体现增添了一份温暖和力量。
希望这种力量能够激发当下社会对妇女权益的尊重和关注,也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到悲剧中的希望与光明。
《日出》中陈白露艺术形象及表演探析
![《日出》中陈白露艺术形象及表演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b2cef4bc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e7.png)
《日出》中陈白露艺术形象及表演探析我们都知道,著名影片《日出》是由著名导演和编剧张艺谋执导的。
这部影片曾经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可以说是张艺谋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日出》中有一位出演者特别突出,就是陈白露。
她演绎了一位舞蹈家在舞台上精彩的表演,让观众们被震撼到声嘶力竭。
本文将从艺术形象和表演两个方面,详细分析和探究陈白露在《日出》中的艺术形象及表演,从而让我们从中体会到更深层的内容。
首先,在艺术形象方面,陈白露在《日出》中的表现非常出色,令人形象深刻。
首先,她佩戴着红色背心和白色热裤,这给她带来了一种自然、大胆、性感和浪漫的形象,使她看起来更加时尚和优雅,此外,她非常擅长使用身体语言来表达情感,轻柔而优雅的动作让人看得恍惚不已,使观众被她深深地吸引。
接下来我们谈谈陈白露在《日出》中的表演。
陈白露在《日出》中展示了她在舞台表演技巧上非常出色的表现。
首先,她巧妙地运用芭蕾舞的技术,将它们与现代舞融合在一起,并且能够轻松跳过非常复杂的动作,使她的舞蹈更加优美、流畅、优雅。
此外,她在舞台上的表演也非常生动有趣,将芭蕾舞表演融入自然、真实的情感,使她的表演更加丰富和精彩,让观众看到的是一场充满感情的舞蹈表演。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陈白露在《日出》中的艺术形象和表演都非常出色。
她凭借出色的表演技巧,将技术和情感结合,让舞蹈跳跃出来了更多的情感。
此外,她的表演还能够吸引观众的情感,令观众赞叹不已,感受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心灵感受。
因此,这说明陈白露在《日出》表演中的形象和表演都得到了观众的高度认可,堪称一代宗师的表现。
综上所述,可以说,从艺术形象及表演两个方面,陈白露在《日出》中取得了惊人的成绩。
她凭借出色的表演技巧,将技术和情感完美结合,赢得了观众的高度认可,令人难以置信的心灵感受。
可以说,在《日出》中,陈白露是一位具有可望之典范的表演家,并且拥有艺术上的高度造诣和完美的表演,堪称一代宗师。
曹禺《日出》舞台剧的人物形象
![曹禺《日出》舞台剧的人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5aa9d390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3b.png)
曹禺《日出》舞台剧的人物形象
1、陈白露
陈白露二十出头,她从书香家庭走出,本来是要寻找自由的生活,却跌入了金钱的陷阱,不能自拔。
一颗向善向美的纯洁灵魂陷入了黑暗的深渊后痛苦挣扎而不能自拔,最终在希望与绝望的心灵分裂中与这丑恶的世界诀别。
2、潘月亭
潘月亭是大丰银行的经理,他会耍权术、善投机,心狠毒。
他的破产厄运是挽救不了的,公债投机失败,他被更大的黑暗势力(如未出场的金八们)吞噬。
3、金八
金八是社会恶势力的代表,无时无地不使人感到他在操纵着那个金融社会的一切,但作者有意不让他出场。
这无影无踪的金八,却张开命运之网,使很多人不能摆脱他的控制。
这个没有出场的人物形象,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反面典型,是恐怖的黑暗势力的缔造者。
4、方达生
方达生是一个正直、善良但又与现实社会隔绝、缺乏社会经验的知识分子。
方达生最后迎着上升的太阳,向着工人歌声响起的方向走去,有一种暗示作用,给人以希望和鼓舞。
方达生热情正直、诚实善良,充满同情心,是一个正
面人物。
5、顾八奶奶
顾八奶奶的着墨不多,却很有舞台“光彩”。
她用钱维系着和胡四的“爱情”纽带。
6、李石清
卑琐而野心勃勃的李石清狠心丢下生病的儿子,又典当大衣让妻子赔阔佬打牌;他偷看潘月亭的房地产押契,要挟他当了三天半的襄理,一转脸便凶狠无情地对付向他讨情的黄省三。
7、小东西
年仅13岁、孤苦无告的的“小东西”。
她不堪金八的蹂躏和流氓黑三的毒打,结环自尽。
8、翠喜
受尽侮辱与损害的中年妓女翠喜仍挣扎着多做生意,养家糊口,她身为下贱,心地善良,给了“小东西”不少安慰和照顾。
《日出》陈白露的形象分析
![《日出》陈白露的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f16a592b8f67c1cfbd6b87d.png)
晦暗世界中的沉沦----分析陈白露的艺术形象“生的不算太难看,人也不算太老吧,这么年轻,这么美”。
这是《日出》中陈白露对自己的自述,可这自述中是充满了那么多的无奈与不知所为。
二十多岁的少女,正是花季般的年龄,可在那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在那个充满黑暗的时代,就连鲜花也会枯萎。
曾经的陈白露也是那样的天真,她也曾渴望爱情,也曾经历过美好的爱情。
她与一位年轻的诗人相恋,跟着他来到了乡下,每天看日出,过着平淡的日子,可是曾经的激情终会逝去,到最后换来的只是相互的制约与无奈。
或许生在这样的时代,爱情本就是奢侈的,最终陈白露也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她不愿听从方达生的救赎,所以她要人养活,要花钱,要坐汽车,要玩,要穿漂亮的衣服。
她早已不在是那个天真的少女了,她的心是空虚的,是落寞的,她成了高级的交际花,她已经把自己卖给了金钱,她不愿奋斗,不愿用自己的努力养活自己,她变得虚荣、虚伪。
“我对男子尽过女子最可怜的义务,我去享着女人应该享的权利,我难道不应该吗?”,是啊,她在逃避,她在堕落,但这字字句句中透着的荒凉与无奈更是令人心颤。
或许是因为本性使然吧,纵使这个社会对她不公,纵使她早已坠入地狱,但在她的骨子里仍是善良、富有同情心的。
当看到那可怜的小东西时,她仿佛看到了她自己,同情她,想要救她,可是终归她是那个社会的弱者,她无法救自己,更没有办法救小东西,小东西死了,小东西的结局让她明白她终归逃不开悲惨的命运。
我们能看到,《日出》中的陈白露性格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她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那个年代,她曾受到五四新思潮的影响,她也想要自由,想要独立,她善良,有知识,但为了生存,为了金钱和内心的虚荣,为了所谓的出人头地,她成为了一个被人玩弄也玩弄别人的交际花,她抽烟、打牌、喝酒、嘲弄男人,自甘堕落。
可她的内心确是厌倦这样的生活的,她在夜晚总是失眠,她睡不着,是啊,在这样的社会,过着这样的生活,她如何能睡得着呢?她也想要光明幸福的未来,可是她深知这是不可能的。
曹禺剧作《日出》中陈白露是个怎么样的角色?陈白露简介
![曹禺剧作《日出》中陈白露是个怎么样的角色?陈白露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d75cf76e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0a.png)
曹禺剧作《日出》中陈白露是个怎么样的角色?陈白露简介陈白露是曹禺剧作《日出》的灵魂。
这个热情美丽、富于幻想的书香门第小姐,在“五四”春风启迪下,为追求个性解放,婚姻自由、人格尊严,只身闯进了光怪陆离的大都市,表现了现代女性的独立意识、胆识和勇气。
然而,天违人愿,她却走上了社交明星、电影明星、红*** 的道路,成为受人供养又供人娱乐的玩偶,最终以自杀结束了这出人生悲剧。
陈白露陈白露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她聪明、爱美、骄傲、任性。
她曾经是爱华女校的高才生,当时便显示了她的才能,她当过社交的明星,还做过几个慈善机关游艺会的主办委员。
她的美丽、聪明、才能都给她以自信。
突然,她的父亲去世了,家庭的经济来源断绝了,这个突然的变化,成为她人生道路上的转折点。
他当了电影明星,还当了红*** 。
尽管她在影坛上,在舞场上曾经风流一时,但她还没有失去一个少女对爱情的天真幻想,她同诗人的结合和分手,是她人生道路上又一次重大事件。
诗人对希望的追求,对她曾有过感染和影响,多少年后,她仍把诗人的“日出”诗记在心间。
但是,他们终于分道扬镳了,他们分手的原因之一是孩子死了,维系他们之间关系的绳子断了。
但根本原因,仍在于陈白露对诗人的思想,性格乃至爱情观有着分歧。
在那个金钱统治的社会,生活是严峻的。
她既然没有同诗人出走去追求希望的道路,她自然以为凭她的聪明美丽还是能“闯”出来。
但她终因抵挡不住金钱和物质的诱惑而堕落为一名交际花。
当她少女时代的情人方达生表示要带他走时,她的回答充满了嘲讽意味:“我问你养得活我吗?我要人养活我,我要舒服,我出门要坐汽车,应酬要穿好衣服,我要玩,我要跳舞,你难道听不明白?” 作为一个交际花她周旋于上流社会,过着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的生活。
表面上看,交际花是自由的、得意的,陈白露似乎也很骄傲自负。
其实,她并不自由,她与别的*** 一样被迫捆绑在金钱的屈辱柱上。
她终日和那些“鬼”似的人们厮混在一起,可在那些人们的眼里,她不过是一个被捉弄的对象,一个专供有钱的男人享乐的*** 而已,没有一丁点的社会地位。
曹禺《日出》中陈白露的形象特征
![曹禺《日出》中陈白露的形象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804dc0ae312b3169a551a488.png)
《日出》中的陈白露看过《日出》的人,无一不对剧中交际花陈白露留下了深刻印象。
本文主要从陈白露的人生经历、交往对象、悲剧色彩等方面来分析其人物形象。
在《日出》中,陈白露既是全剧结构的中心人物,也是震撼人心的悲剧形象。
她是矛盾的,她的思想性格无不处于复杂的矛盾之中。
“太阳升起来了,黑暗后面;但是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这句话在剧中时常出现,陈白露多次吟咏它,和潘月亭,对方达生或是自言自语。
然则,当她向他们吐露时,前两者皆不懂.细细揣摩此句,有几层含义,从中我们不难看出,陈白露身上所具有的某些性格特点。
第一,从字面上看,太阳战胜了黑夜,送来了光明,是希望;但这光明与她并没有关系,在第一缕曙光即将照入她的生活之际,她已快要沉睡了,这是无奈.这实际上是陈白露性格中的矛盾复杂之处,这与她的人生经历有关,她出身书香门第,受过“五四”新思潮的洗礼,是名进步的“五四”知识女性,她追求自由、解放,勇敢地挣脱家庭的束缚,只是闯入社会,此时的她还是那个天真,大胆的竹筠,对着人世间的美好爱情充满了向往,这是她身上的“光明";另一方面,她是资产阶级知识女性,有着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普遍特点,在“五四"退潮之后,一旦生活的热情过去之后剩下的即是失望与无奈.他们原先生活在“锦衣玉食"的生活,一旦离家一切都要自理,这是需要一个长期坚持习惯的过程;再之,以往对爱情对生活的梦做得太完美,然而生活是现实的,总喜欢把幻想破灭,久之,便是裂痕,好比鲁迅笔下的涓生、子君。
在曹禺的《日出》里,我们所看到的是交际花陈白露及围绕在她身边的人在豪华旅馆及一个下等妓院所发生的故事.而这些人我认为大致可分为三种:第一,即潘月亭、顾八奶奶、张乔治等构成的金八党;第二,即小东西、翠喜等弱者一族;第三,即方达生所代表的活在心中的呆子。
金八党是上层社会的有钱人,他们颠倒白天黑夜,大肆挥霍,过得是纸醉金迷的夜生活,而陈白露作为一名出色的交际花,她过得是资产阶级的寄生生活,然则对供养她的金主又加以玩弄。
曹禺的《日出》中陈白露悲剧命运的解读
![曹禺的《日出》中陈白露悲剧命运的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2d6aae71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8d.png)
曹禺的《日出》中陈白露悲剧命运的解读《日出》是中国现代戏剧家曹禺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主人公陈白露的悲剧命运,展现了人性的扭曲和社会的残酷。
本文将对陈白露悲剧命运的解读进行分析。
陈白露是一个受压迫的女性形象。
整个剧中,陈白露受尽了家庭和社会的压迫。
在家庭中,她被刻意安排嫁给了自己不爱的男人,并被家庭成员强迫服从。
在社会中,陈白露所处的环境是封建保守的,对女性权益的重视程度很低。
她的主人-雷道一则对她进行性骚扰,而且还以职务压迫她。
陈白露的命运在一开始就注定了悲剧。
正因为受到了如此多的压迫,陈白露渴望摆脱束缚,追求自由和自我实现。
她对自由的渴望在剧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
她常常站在屋顶上俯视着整个城市,渴望远离这个狭小的生活空间,向往更广阔的世界。
她的内心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希望通过摄影艺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她的这种追求却被世俗和社会所扼杀。
最终,她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痛苦的生活。
《日出》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主题是对爱情的追求。
陈白露对爱情的追求是她生命中存在的动力和希望。
她爱上了雷道一,以为他能够给予她一种真正的爱。
雷道一却是一个虚伪的人,他把陈白露当成了自己的玩物,对她进行人身侵犯。
雷道一不仅没有给予陈白露真爱,还剥夺了她的尊严和自由。
在陷入绝望之际,陈白露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以摆脱这种痛苦。
通过对陈白露悲剧命运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曹禺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思考。
他通过描绘一个被压迫的女性形象,揭示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残酷压迫和性别歧视。
他同时也关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现实对个体命运的影响。
陈白露的悲剧命运既是一个个体的悲剧,也是整个社会体制的悲剧。
《日出》中陈白露艺术形象及表演探析
![《日出》中陈白露艺术形象及表演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d148b202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10.png)
《日出》中陈白露艺术形象及表演探析陈白露是《日出》中一个主要人物,也是作者着墨最多的人物。
《日出》以陈白露这一女性形象为主线,以李石清和刘东甫两个男性形象为副线,他们之间既相互冲突,又密切配合,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而复杂的社会生活图景。
而作为情节的推动者、揭示主题的关键人物——陈白露的艺术形象更值得探讨。
本文拟从剧中人物的塑造方法,演员的表演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女性艺术形象的表演魅力对于男性来说,传统意义上的“伟大”女性就是贤妻良母,对外在世界有种天然的恐惧感和抗拒感,缺乏“追求自我”的积极精神。
《日出》的创作者对此进行了反叛:把女性作为追求自我、与男性分庭抗礼的主体,以主观的态度、饱满的热情、积极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投身于爱情和革命事业,并取得了光辉的成就。
而剧中女性的独立自强,却不只是一种抽象的意识,而是实实在在地具体到了每个鲜活的生命里。
如果说觉慧代表着上海新青年的普遍愿望,那么陈白露则是上海女性独立自强的典型代表,她对真正自由爱情的渴求,也就使她能够在经历了这样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情后,仍旧保持着一份超脱和豁达的精神状态,使她的灵魂不至于因过度受伤而被摧毁。
《日出》中陈白露不是完美的化身,但却是充满魅力的现代女性形象。
首先,她个性鲜明,才华横溢。
剧本开篇陈白露回忆起自己写下的小诗:“陈白露她在笑!”她所要表达的内涵很丰富,令人思索,很快抓住读者的眼球,吸引了读者继续往下读。
其次,她执着追求,敢爱敢恨。
当遇到真爱时,她敢于不顾一切去追求,尽管自己已被卖给有钱人做妾,却依旧执着地守护爱情。
这正是现代青年追求真爱的最好写照。
再次,她敢于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敢于去追求自己的爱情。
即便是被无情抛弃,她仍旧以坚强的信念、独立的精神向自己和别人证明:没有什么能将她压垮。
最后,她充满乐观、善于调整心态。
当面对失败和绝望时,她仍旧满怀希望,面对即将逝去的爱情,她选择放弃,把一切交给时间,自己回到教堂里默默祈祷。
日出中陈白露形象分析
![日出中陈白露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d0f404e011ca300a6c39061.png)
日出中陈白露形象分析【篇一:陈白露形象分析】伟大的文学家鲁迅说过:人生最大的苦痛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
在曹禺先生的经典之作《日出》中陈白露的人生悲剧,无不诠释着这样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
陈白露是半殖民地大都市中的交际花,一方面追求奢华的物质生活,另一方面她在精神上又厌恶这种生活。
《日出》的悲剧意义在于揭露了金钱物欲世界对人性的扭曲和异化,使一个美丽聪明的年轻女性走上了自我毁灭之路,激起人们对金钱社会的憎恶。
陈白露受到过新思潮的洗礼,有着自己活泼、纯真的“竹均”时代,渴望有一个意中人和幸福的家庭,她独自到社会上闯荡,原以为凭借自己的年轻美貌和聪明才能,能在身会上闯出一条路来,但却不幸落入黑暗社会的陷阱,论为一名交际花,过着寄生的生活。
按理,她如果自甘堕落,一直麻木下去,凭她的美貌,她的聪明,即使是潘月亭破产了,也许会有李月亭、王月亭及金八爷之类的有钱、有权的人来赖以委身,直到灯枯油尽。
可她偏偏是清醒的,每当奢华过后,夜深人静时她就感到一片空虚,找不到自己的归宿。
“她爱生活,又厌恶生活”。
她厌倦上流社会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醉生梦死的糜烂生活,但又无法抵御这种生活对她的腐蚀;她知道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对自己残酷的折磨,但又无法自拔;她不想这样生活下去,但又离不开这个丑恶的地方;她虽然不能自拔,却还想救人,当她亲眼目睹“小东西”等社会底层的人们被摧残、被蹂虐,痛苦地在生活中挣扎,而想有所反抗,尤其是当她知道小东西打过金八,便连声自语:“打的好!打的好!打的痛快”。
陈白露从这个女孩身上看到了许多自己所缺乏也希望有的东西。
她承认太阳要出来了,但太阳不属于她,她只能沉没在黑暗中,所以,当她赖以寄生的银行家潘月亭破产,巨额债款无法偿还时,她只得在日出前服毒自杀。
曹禺〈日出〉的写作背景剧作选取了一个豪华大饭店和一个三等妓院作为强烈对比的场景,前者围绕一个交际花陈白露以及糜集在她周围的银行经理、富婆、面首、洋教授,展开了上层社会纸醉金迷的生活;而后者,则环绕着妓女翠喜以及一个被卖到宝和下处的女孩“小东西”的命运,揭示了人间地狱般的黑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__梦醒了却无路可走_____任课教师
姓名
学号
上课时间
作业完成时间_
梦醒了却无路可以走
——从陈白露的人生选择看一个成功的舞台形象摘要:戏剧里,一个成功的舞台形象应该要深入观众心中,得到观众的认可,他们应该有着鲜明丰满的个性,能够让观众通过他们产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深深的记在脑海里。
本文通过《日出》里陈白露的形象来说明怎么样的舞台形象才是成功的。
关键词:舞台形象,深入人心,陈白露,人生之路
在现当代舞台戏剧作品中,什么样的舞台形象是让观众过目不忘的?作为戏剧,舞台形象的成功无非就是得到观众的认可。
一个成功的舞台形象有着鲜明的个性,他们的所作所为、言谈举止都能够让观众深思,甚至引起观众的共鸣。
他们的背后就是代表着那么一个时代,通过他们我们能够看到作者内心的呼喊,看到那个时代多具有的特征。
我所看戏剧不多,但每一部都堪称经典,其中《日出》这一戏剧更是让我强烈感受到了作者对那个时代的控诉,里面的形象陈白露的人生经历深深的引起了我的深思。
一、陈白露的人生出路
23岁,花一样的年龄,花一样的青春,可就是在这样的带着花一样的梦,陈白露选择了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短暂的一生。
作为一个高级交际花,似乎过着让人“羡慕”的生活,摆在面前的人生之路也很宽广,为何却走向了极端?
陈白露的第一条路,与向她求婚的方达生结婚,但她拒绝了。
“在任何情形之下,我都是不会嫁给你的。
”这让方达生愕然,也让观众意外,过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她宣称:“我要人养活我”,“我要舒服”,“我出门要坐汽车,应酬要穿些好衣服,我要玩,要花钱。
”
陈白露拒绝了方达生,并不是不知道他的为人,而是他能给的未来是她早已厌倦的过去。
几年前,她跟着一位年轻诗人离开了都市,离开了表面繁华的生活,但是“后来,新鲜的逐渐不新鲜了。
两个人相处久了,渐渐就觉得平淡了,无聊了。
”最终,两人甚至成了彼此的制约,你不让我舒服,我不让你活得痛快。
经
历这么一段可怕的婚姻生活,陈白露对于与方达生可能开始的生活不抱任何幻想,所以她就干脆堵死了这条路,拒绝了方达生。
第二条路是与潘月亭继续保持暧昧关系,继续苟且过着经济上还说得过去的生活。
其实这一条路我们一看就不太可能,陈白露有着自己的智慧和尊严,她与潘月亭的交往只不过是生活上的一种权宜之计,所以她不刻意去讨好潘月亭。
至始至终,陈始终占据着主动权,在他面前我行我素,从不在意。
一个星期后,潘月亭受金八在公债市场的操纵破产了,陈白露知道他们的关系也就结束了。
陈白露的第三条路是与想她求婚的张乔治结婚。
张是一个海归博士,有钱有地位,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正常人家都愿意嫁的人。
可实际上他是一个什么样的货色?张乔治被陈白露讽刺“他是此地的高等产出”,却毫不留情的抛弃了为他生了三个孩子的太太,他以为用钱就可以摆平一切,以为一个吃了点洋饭的人就可以有了高傲的资本。
他说话总是带着点洋文,方显得自己不一般:“我简直不习惯说中国话,说外国话总觉得稍稍方便一些。
”对于张乔治,他这一身的洋奴气息,他对太太的始乱终弃让陈白露打心眼里鄙视,更不可能去嫁给这样一个人。
陈白露的第四条路是继续做她的交际花,所托之人一个不如一个,最后到年老色衰时,变成翠喜那样下等妓院的下等妓女。
在第三幕里,在宝和下处,实际上是作者在用翠喜的和小东西的命运暗示陈白露如果苟活下去的最终结局。
二、陈白露的舞台形象及意义
《日出》这一戏剧讲述的只有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这个星期里,陈白露走完了尚存童心——以为自己生活还有价值——以为自己能救小东西这样的弱者,到最后面对这个世界对周遭人的完全失望,明白了“不是我们允不允许金八他们活着的问题,而是金八他们允不允许我们活着的问题。
”她终于知道,她以为自己靠自己的能力、美貌和智慧在那个社会混出一条路来的想法是多么幼稚,这个社会不是为她那样的人准备的,而是为金八、张乔治那样的无耻之徒准备的,她其实是根本无路可走的。
鲁迅说过:人生最大的苦痛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
陈白露就是这样一个悲惨的人,看清了世事却摆脱不了命运的无奈,她的路看起来很多,可实际上却是无路可走,而这里面很多东西也很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深思。
对于第一条路,观众不一定会想到她过往的婚姻,但不管是在过去社会还是
现在,大家肯定对陈白露拒绝方达生表示赞同。
试想,今天如果有人放弃那荣华富贵而去跟了这么一个穷小子以追求所谓的浪漫,相信肯定会被社会很多人所嘲笑,因为这就是社会的功利,这功利匆忙了我们行走的脚步,也蒙蔽了我们的眼睛。
而对于其他几条路,观众也很容易看出她内心的矛盾。
作为一个交际花,我们看到腐朽的生活给她的性格打上的烙印。
她抽烟、打牌、喝酒、嘲弄着男人,以至于有人说她是“玩世不恭,自甘堕落的女人”;但是,她的确厌倦了那“发疯了的生活”,嘴角上总挂着嘲讽,她聪明但又糊涂;她骄傲自负但又软弱,有时看来她对生活的态度就是那么一回事;但有时做起事来又格外认真。
她虽然陷入了“生活的桎梏”,但仍然眷念着青春,心中仍有不熄的诗情……她陷入重重的矛盾之中。
在欣赏这部戏剧之时,观众的心也被陈白露的矛盾心理牢牢的抓住,为她牵挂,但到最后看清了陈的死是一种必然,观众不禁进行惋惜,随后又很容易联想到背后那个社会的桎梏,随着作者在戏剧中的指引,看到社会的不公,去批判那个社会,也看到了作者自己对生存、对社会、对生命的焦虑的思考。
三、结语
陈白露死了,在日出前安静的死去,但她短暂的一生引起了观众的认可,她的死让观众感觉到她的自我救赎,对已被物质社会侵蚀了的现在的自我的否定,只有死才能真正是过去那个有理想有追求、纯真纯洁的心灵的“过去的我”的复生。
她用她的死赢得了观众的同情和对那个社会的控诉,所以她成功了!
这就是一个成功的舞台形象,一个让观众过目不忘的形象,丰满却不累赘,凄美却寓意深远,用本身所特有的魅力和内涵去感动每一名观众,去引发观众的思考,而不是如简单的喜剧一般,笑过之后确毫无感受,这样就很容易让人遗忘。
真正成功的形象就应走到了观众的心里,深深的存在于每一个的脑海之中。
参考文献:
【1】钱理群著《大小舞台之间——曹禺戏剧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2】郭涤主编《中国戏剧经典作品赏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3】黄顺文《探讨陈白露之死与日出的蕴意》读与写杂志,2010年11月第7卷第1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