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中的人物性格特点
浅析话剧《日出》中陈白露和小东西的人物角色比较研究
![浅析话剧《日出》中陈白露和小东西的人物角色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9d23cc7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24.png)
025[摘 要] 通过比较分析话剧《日出》中两位女主人公陈白露和小东西的人物形象,深入剖析她们的外在形象、性格特征以及在剧中所承担的意义。
陈白露外在形象高傲却内心善良,小东西外在形象屈辱却内心向上,两人都展现出自强不息的品格。
她们的形象对比折射出剧作家曹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思考关怀,同时也丰富了话剧的意境与内涵。
通过比较分析,深入挖掘戏剧人物的社会意义和人生价值,使人们更加理解剧作家的创作原意。
[关 键 词] 话剧《日出》;陈白露;小东西;形象对比浅析话剧《日出》中陈白露和小东西的人物角色比较研究尹梓伊 杨 欢一、引言《日出》是近代剧作家曹禺创作的戏剧,该剧于1936年6月在《文学季刊》第一期开始连载,同年10月首次出版。
该剧以抗战前的天津社会为背景,以交际花陈白露为中心人物,以陈白露住的某大旅馆(惠中饭店)华丽的休息室和三等妓院(宝和下处翠喜的房间)为活动地点,描写了黎明、黄昏、午夜、日出四幕,展示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受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恐慌影响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都市里,日出之前,代表腐朽势力的上层社会在黑暗中“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种种活动,和下层社会的悲惨生活。
基于此,本文拟通过对比分析《日出》中陈白露和小东西的人物角色,希望能进一步明确该话剧里的人物特色。
二、陈白露的人物角色(一)陈白露的外在舞台形象1.傲慢虚荣的交际花形象在话剧《日出》中,陈白露是一个复杂且引人注目的角色。
她的外在舞台形象和她的性格特征紧密相连,尤其是她傲慢虚荣的交际花形象。
陈白露出身书香门第,却因家庭的变故,独自一个人离开家乡。
她借助男人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陈白露的傲慢和虚荣主要体现在她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上。
她享受着上流社会的生活,喜欢被人追捧,喜欢享乐的生活。
然而,这种生活方式并没有给她带来真正的幸福和满足,反而使她感到空虚和痛苦。
尽管陈白露在外表上看起来傲慢和虚荣,但她内心深处却充满了矛盾和挣扎。
她渴望爱情和自由,却又无法摆脱物质生活的束缚。
《日出》中陈白露人物形象分析
![《日出》中陈白露人物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47496921eb91a37f0115c31.png)
《日出》中陈白露人物形象分析一、陈白露是一个掉进资产阶级泥淖而无力自拔、从生活到灵魂都被资产阶级思想腐蚀浸透了的青年女性。
陈白露出身于书香门第,受过良好的教青,年轻漂亮、聪明伶俐、骄傲任性、愤世嫉俗。
父亲去世后家庭破产,她进入社交界。
她凭着个人力量去闯荡,结果陷入泥潭成为交际花,过着奢侈豪华的生活,在热闹中解脱寂寞,在享乐中消磨时光。
她鄙视厌恶周围的环境,但又贪恋舒适的生活享受。
为了支付昂贵的生活费用,她不得不和她讨厌的好些人物鬼混,出卖自己的肉体和灵魂。
她越陷越深而不能自拔了。
二、她既是受害者,又是被腐蚀的堕落者,这种双重的地位造成了她复杂而深刻的精神矛盾。
她的性格交织着错综复杂的矛盾。
作为一个交际花,腐化的生活给她的性格打下了烙印。
她抽烟、喝酒、打牌,依附和嘲弄着男人。
她玩世不恭,又不甘堕落,她聪明而又糊涂,骄傲自负而又软弱。
她嘴角总挂着嘲笑,内心却充满矛盾和痛苦。
当方达生这个和她从小有着青梅竹马的情谊的人来到她豪华的旅馆客厅时,她灵魂深处的矛盾和斗争激烈动荡起来,美好的回忆、纯真的梦境和现实屈辱的处境深深刺痛了她的心。
她觉得应该和这种堕落的生活诀别,但又无法摆脱这种早已习惯了的生活环境。
三、陈白露有个性解放、个性自由的要求,她身陷泥淖,仍然热爱生活,渴望自由。
她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被侮辱被损害的地位,意识到自己的放纵堕落,这更加深了她内心的痛苦和悲哀。
在援救小东西这一事件上,最能体现她精神的悲剧性,促使她的反抗精神再一次喷发。
她对社会绝望了,对自己也绝望了。
精神的完全崩溃导致了她的死亡。
她悄然泪下,哀叹着自己“这么年轻,这么美”。
就在太阳升起的时候,她终于服了过量的安眠药而长睡不醒了。
陈白露的离去,控诉了那个腐朽罪恶的旧社会制度,深刻地揭示那弱肉强食的社会已经是不可救药的了。
陈白露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也是她追求个性解放、个人奋斗的悲剧。
黑暗世界里被扭曲的人性——曹禺《日出》剧情及人物分析
![黑暗世界里被扭曲的人性——曹禺《日出》剧情及人物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d5d87ca89eb172ded63b780.png)
潘月亭是大丰银行的经理 , 他会耍权术 、 善投机 , 心狠毒。 从他 的活动中 ,可以看到 当时都市经济恐慌 的面貌 :工厂停
丁, 银行倒闭 , 地皮跌价 , 公债投机盛行。他为了挽救 自己的厄
运, 在与李石清针锋相对的搏斗中 , 他笼络了对 自己造成威胁
《 日出》 作者肯定的正面人 物 , 但不是理想人物 。作者 向往 的
用 红糖掺鸦 片烟给孩 子喝 , 亲手毒死 三个孩子 。当他要 去跳 河 自杀 时 , 人们却说他是神经有毛病 , 不许他死 , 国家法律也
不制裁他 , 反 而将他开释 , 不让他死 。这就是生活在 “ 不足 ” 世
界里求生不能 求死不得 的黄省三 。他们或死 了或腐朽 或疯
了, 他们 的挣扎反抗全无结果。因为社会黑 暗如蜘蛛张网 , 专
~
…
~
堂
黑 暗世界 里 被扭 曲 的人性
曹 禺《 E l 出》 剧情及人 物分析
。毕 静 枝
(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 学校 文学院 , 河南 焦作 4 5 4 1 O 0 )
[ 摘 要】 本 文对曹 禺的名 剧《日出》 的剧情和 主 要人物做 了比较深入 的分 析 , 有 助于更好 地理解 剧作
3 7
【 作者 简介] 毕静枝 ,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学 院副教授 , 研究方向: 中国文学 。
龌
皇
理
知恩 图报 , 对照人类的行 为, 反思人类 的道德。
五、 结 语
经典《 圣 经》 《 创世 纪》 中对蛇的描写蛇是魔 鬼撒旦的化身 , 欺
骗 了人 的始祖 亚 当和夏娃 ,引诱他们偷 吃 了智 慧树上 的禁 果, 违背了上帝 的意志 , 蛇都为狡猾的引诱者有相似的地方。
论《日出》中陈白露的人物塑造
![论《日出》中陈白露的人物塑造](https://img.taocdn.com/s3/m/1ec68b07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a2.png)
论《日出》中陈白露的人物塑造
《日出》是一首现实主义的戏剧诗,记录了一位叫陈白露的农妇在一个清晨的拾穗使用情形。
这首诗充分揭示了陈白露这个人物的生活和性格。
首先,陈白露是一位勤劳勇敢的农村女性,她乐于早起拾穗,不畏艰辛,勇敢挑战重重困难,可以看出她拼搏精神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她喜欢沉浸在大自然中,欣赏大自然般的美,边发呆边拾起穗子,这既有助于她从世俗苦役中抽离出来,也让她体会到大自然的温暖,追求人生的真谛。
其次,陈白露的性格朴实、谦虚,在大自然的面前,她把自己看得比谷子还低,她不仅没有任性,而且保持着一种信仰和尊重自然的态度。
她甘于欣赏与服从自然的法则,这也表明了她没有把自己看得太高,而是把自己当作一个虔诚的敬畏者。
综上所述,陈白露是一位勤劳勇敢、朴实谦虚的农村女性,她能够把自己看得比谷子还低,敬畏大自然,把自己当作一个虔诚的敬畏者,可以看出她勇敢、拼搏的精神以及信仰和尊重的态度。
;。
日出陈白露人物分析
![日出陈白露人物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44aaa7cbe23482fb4da4cbd.png)
日出陈白露人物分析【篇一:《日出》中陈白露形象赏析】题目__梦醒了却无路可走_____任课教师姓名学号上课时间作业完成时间_梦醒了却无路可以走——从陈白露的人生选择看一个成功的舞台形象摘要:戏剧里,一个成功的舞台形象应该要深入观众心中,得到观众的认可,他们应该有着鲜明丰满的个性,能够让观众通过他们产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深深的记在脑海里。
本文通过《日出》里陈白露的形象来说明怎么样的舞台形象才是成功的。
关键词:舞台形象,深入人心,陈白露,人生之路在现当代舞台戏剧作品中,什么样的舞台形象是让观众过目不忘的?作为戏剧,舞台形象的成功无非就是得到观众的认可。
一个成功的舞台形象有着鲜明的个性,他们的所作所为、言谈举止都能够让观众深思,甚至引起观众的共鸣。
他们的背后就是代表着那么一个时代,通过他们我们能够看到作者内心的呼喊,看到那个时代多具有的特征。
我所看戏剧不多,但每一部都堪称经典,其中《日出》这一戏剧更是让我强烈感受到了作者对那个时代的控诉,里面的形象陈白露的人生经历深深的引起了我的深思。
一、陈白露的人生出路23岁,花一样的年龄,花一样的青春,可就是在这样的带着花一样的梦,陈白露选择了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短暂的一生。
作为一个高级交际花,似乎过着让人“羡慕”的生活,摆在面前的人生之路也很宽广,为何却走向了极端?陈白露的第一条路,与向她求婚的方达生结婚,但她拒绝了。
“在任何情形之下,我都是不会嫁给你的。
”这让方达生愕然,也让观众意外,过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她宣称:“我要人养活我”,“我要舒服”,“我出门要坐汽车,应酬要穿些好衣服,我要玩,要花钱。
”陈白露拒绝了方达生,并不是不知道他的为人,而是他能给的未来是她早已厌倦的过去。
几年前,她跟着一位年轻诗人离开了都市,离开了表面繁华的生活,但是“后来,新鲜的逐渐不新鲜了。
两个人相处久了,渐渐就觉得平淡了,无聊了。
”最终,两人甚至成了彼此的制约,你不让我舒服,我不让你活得痛快。
《日出》人物分析
![《日出》人物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90f8e63b4daa58da0114a7c.png)
我喜欢李石清这个人物就是因为她身上体现出得在那个年代人性得复杂性。
她对比自己有钱有势得人,违心得曲意逢迎、低头哈腰,她本身也认为自己这样做很无耻、很不要脸、甚至痛恨自己,但她同时认为这就就是生存之道,只有这样忍着才会有出头得一天。
所以她在自以为抓住潘月亭得把柄时,态度大转变,连说话得语气口吻都变了。
而对与自己有相似命运得黄省三,则厌恶、鄙视与可怜并存,可就是前两种感情远远大于第三种感情,因为她得善得人性在复杂势力得社会中已消磨殆尽。
黄省三与李石清一样拿着微薄得工资,深受银行家得剥削,家庭一贫如洗,可就是黄省三就是个老实本分得人,李石清却虚伪狡诈、诡计多端,所以在同样得贫穷下,李石清为了面子可以让自己得老婆与那一堆富人们打牌,表面毫不在乎地挥霍者她们仅存得一些钱,尽管内心痛苦得担忧着、挣扎着,而黄省三到处苦苦求人,绝望无助,最终亲手杀死自己得孩子,被逼得疯疯傻傻,“人不能这样对人啊!”她得呼声撕心裂肺,就是对那个社会绝望得控诉。
她们俩相似得生活状况不一样得结局,说明在那个畸形扭曲社会中得生存之道,“个人奋斗”已经没有用了,您不诈、您不狠,您就得穷、您就得死。
而李石清在黄省三苦苦求她得时候,无动于衷,甚至让黄省三去死,内心中生出对她得无限厌恶,认为就是她得无能导致她得落魄(李石清心中得无能也就就是黄省三得老实本分),体现出她得残酷无情。
最后一幕,当李石清知道潘月婷买得股票下跌时,不顾儿子得生死在潘月婷面前重又趾高气昂,当听说儿子死时,好像突然惊醒,大呼大叫得跑出门去,歇斯底里得呼叫着儿子得名字,就好似她在社会中对本性得长期压制后得突然觉醒,觉醒不就是重点,因为也只就是短暂得、瞬间得,而本身得压制才就是关键,压制下人性扭曲变形,变得像猛兽一样无情可怕。
中国得旧社会,让人难以想象;人性得复杂,更让人感叹而又害怕。
就是社会扭曲了人性,还就是人本身上潜伏着可怕得因子,在某种情况下就会慢慢苏醒,而通过人智慧得“润色”,比猛兽得兽性大发要可怕百倍,惊悸震颤善良得心灵《日出》中得李石清就是一个性格复杂,善恶混合得悲剧角色,她与银行小职员黄省三之流都就是潘月亭得雇员,都就是被侮辱与被损害得社会底层人,都挣扎在死亡线上.她们都爱自己得家人与孩子,恨人妖颠倒,人人相食得丑恶社会.但唯一不同得就是黄认命,而李石清则不甘于屈从命运得安排,有强烈得向上爬得野心与发财欲望正就是野心与发财得欲望使她失去了对同类得同情心,变成了良心泯灭,不择手段得无耻之徒李太太:较为典型得中国三四十年代得妇女代表,温良、贤淑,非常听命于丈夫,不管错与对,缺乏反抗精神,受传统观念颇深,夫权思想严重,顾家守业,应当就是许多男人们希望拥有得妻子类型,如今这一类得很少,甚至绝迹,妇女翻身做主,不会老实巴交地服帖老公,不在大庭广众之下与您唇枪舌战就算就是一件幸事,李太太估计可以成为现代社会中得一个品牌形象。
话剧《日出》人物分析 从胆小到勇敢
![话剧《日出》人物分析 从胆小到勇敢](https://img.taocdn.com/s3/m/29a638f7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9f.png)
话剧《日出》人物分析从胆小到勇敢话剧《日出》人物分析从胆小到勇敢,对我来说更多的是在感情色彩上。
似乎方达生每次回头看他,眼神里总有深邃的东西。
方达生身边的三个男人:吴妈、金八和黑皮之间的关系充满着浓郁的人情味道。
当然还包括外形酷似她丈夫(方达生)的福子和带给她无限温暖与关怀的周伯伯。
可惜正如最初写下的一样—这些所谓美好的事物在生活的车轮碾压下已经永远消失。
如今要想找寻它们也只有在脑海中。
金八:黑皮以前是个穷孩子,自从认识了老方他就没有一天踏实过;他做了许多坏事都不愿承认,但随着年龄增长懂得了什么叫“羞耻”时却又毫不犹豫地把它承担起来;他欺负弱者,甚至连别人女儿的心也敢动,但在得知一切的原由后却决定改变……方达生的一切不幸都源于那位“过世”了的父亲!难怪福子会喊他“老爹”,仿佛已经见惯了这种场面。
如果他像大多数农民工那样默默地守候在城市的角落,可能结局将会很完美。
但是上帝又给他安排了另一个任务—寻找那丢失的记忆,因此便有了十年后的邂逅,虽然目标太模糊让人摸不清楚头绪,但当时并未冲动行事是因为老友吴伯伯告诉他一切都是徒劳,方达生心中早已放弃希望。
金八:他在与小福子结婚后因为其懒惰、粗俗而常遭岳母的斥责;终于被赶走时仍然顽固的抱怨“不能再继续干了”,令人愤怒的是金八竟将怨气发泄在街坊邻居身上。
四凤和五宝这对夫妻在方达生死后就成了家庭中唯一能指望得上的两根柱梁,虽然在众多善良百姓的帮助下,即使整天苦累也依旧维持艰辛度日的生活,可现实生活并非总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五宝意外丧命,剩下四凤一人独自支撑;新寡的四凤不久又被流氓强暴,真可谓悲惨至极。
直到遇到解放军救援才算摆脱困境。
纵观全剧,可以明显看出金八已经彻底转变了性格,正如片尾所唱“谁还有不曾犯错误,不要紧,重新来过”。
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份童真的美丽,渴望平凡简单的生活。
或许金八并非恶贯满盈,而仅仅是缺少磨砺。
十年后的一次相逢,当方达生质问福子:你嫁的那个人他到底是怎样的?金八也笑着向方达生点头,似乎觉察到曾经迷惘的他如今已释怀了。
曹禺《日出》中陈白露的形象特征
![曹禺《日出》中陈白露的形象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70c246ff0740be1e640e9ac5.png)
《日出》中的陈白露看过《日出》的人,无一不对剧中交际花陈白露留下了深刻印象。
本文主要从陈白露的人生经历、交往对象、悲剧色彩等方面来分析其人物形象。
在《日出》中,陈白露既是全剧结构的中心人物,也是震撼人心的悲剧形象。
她是矛盾的,她的思想性格无不处于复杂的矛盾之中.“太阳升起来了,黑暗后面;但是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这句话在剧中时常出现,陈白露多次吟咏它,和潘月亭,对方达生或是自言自语。
然则,当她向他们吐露时,前两者皆不懂。
细细揣摩此句,有几层含义,从中我们不难看出,陈白露身上所具有的某些性格特点.第一,从字面上看,太阳战胜了黑夜,送来了光明,是希望;但这光明与她并没有关系,在第一缕曙光即将照入她的生活之际,她已快要沉睡了,这是无奈。
这实际上是陈白露性格中的矛盾复杂之处,这与她的人生经历有关,她出身书香门第,受过“五四”新思潮的洗礼,是名进步的“五四”知识女性,她追求自由、解放,勇敢地挣脱家庭的束缚,只是闯入社会,此时的她还是那个天真,大胆的竹筠,对着人世间的美好爱情充满了向往,这是她身上的“光明”;另一方面,她是资产阶级知识女性,有着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普遍特点,在“五四”退潮之后,一旦生活的热情过去之后剩下的即是失望与无奈.他们原先生活在“锦衣玉食"的生活,一旦离家一切都要自理,这是需要一个长期坚持习惯的过程;再之,以往对爱情对生活的梦做得太完美,然而生活是现实的,总喜欢把幻想破灭,久之,便是裂痕,好比鲁迅笔下的涓生、子君.在曹禺的《日出》里,我们所看到的是交际花陈白露及围绕在她身边的人在豪华旅馆及一个下等妓院所发生的故事。
而这些人我认为大致可分为三种:第一,即潘月亭、顾八奶奶、张乔治等构成的金八党;第二,即小东西、翠喜等弱者一族;第三,即方达生所代表的活在心中的呆子。
金八党是上层社会的有钱人,他们颠倒白天黑夜,大肆挥霍,过得是纸醉金迷的夜生活,而陈白露作为一名出色的交际花,她过得是资产阶级的寄生生活,然则对供养她的金主又加以玩弄。
曹禺的《日出》中陈白露悲剧命运的解读
![曹禺的《日出》中陈白露悲剧命运的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b3661336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df.png)
曹禺的《日出》中陈白露悲剧命运的解读曹禺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一位伟大戏剧家,他的代表作品《日出》被誉为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而曹禺在这部作品中刻画了一位悲剧命运的女性角色——陈白露。
陈白露的悲剧命运,体现了作者对中国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和对人性悲剧的深刻探讨。
本文将就《日出》中陈白露的悲剧命运进行解读,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和意义。
陈白露的悲剧命运源于她身处的社会环境。
陈白露出生在一个封建家庭,她的命运因家庭而起,也因家庭而毁。
她的父亲陈小梦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家长,而母亲则早早去世,她从小就过着备受虐待的生活。
在这样的环境下,陈白露的性格逐渐变得软弱和依赖,她习惯了忍耐和委屈。
在父亲去世后,她嫁给了一个无能的丈夫,家庭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使得她的心灵受到了严重的摧残,最终走上了自杀的道路。
陈白露的悲剧命运是社会环境对她的伤害所致。
陈白露的悲剧命运还源于她自身的性格和选择。
在《日出》中,陈白露的性格一直被作者放大和深刻地刻画。
她是一个软弱无能的女性,在丈夫的家暴和家庭矛盾中,她一直选择忍耐和委屈,甚至忍受着丈夫的嫌弃和欺凌。
而当她遇到了姚生这个有着相同遭遇的男人时,她选择了陷入情感的泥淖中,最终无法自拔,最终走上了自杀之路。
由此可见,陈白露的悲剧命运也源于她个人的性格和选择。
《日出》中陈白露的悲剧命运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她所处的社会环境、个人性格和选择以及作者对人性悲剧的探讨,都导致了她命运的悲剧性。
通过这一悲剧命运的塑造,曹禺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中普通女性的悲惨命运和人性的悲剧,呼吁社会对女性和人性的关注和关怀。
也提醒人们应当重视社会环境和个人选择对个体命运的影响,对人性的探究和关怀。
这是《日出》中陈白露悲剧命运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所在。
殊途同归的可怜人——《日出》中李石清与黄省三人物形象分析
![殊途同归的可怜人——《日出》中李石清与黄省三人物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4f54913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b0.png)
殊途同归的可怜人——《日出》中李石清与黄省三人物形象分析摘要:曹禺在《日出》中创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李石清和黄省三是曹禺《日出》中的两个特殊角色,同样是社会下层“不足者”,对于命运的压迫,两人却选择了不同的道路。
虽然两人在性格等等方面是截然不同的人,但最终他们都落得了悲惨的结局。
在黑暗社会中为了生存苦苦挣扎,却最终逃不过悲剧的命运,是以他们为代表的社会下层人民的真实写照。
关键词:日出;李石清;黄省三;人物分析《日出》的题记中引用了《道德经》中的一句话,“天之道损有余而奉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①“损不足以奉有余”是当时的旧中国黑暗社会环境的真实写照,上流社会的“零余者”操纵着金钱与权势,努力榨干普通民众的最后一滴血,而下层社会的“不足者”挣扎于悲惨的命运中,为了生存出卖尊严,卑躬屈膝地受尽屈辱。
李石清和黄省三都是处于社会下层中的“不足者”,都是在腐朽的黑暗的社会受尽折磨痛苦的人,他们看起来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但最终都没逃过命运的捉弄,落得一个可怜又可悲的结局。
一、李石清的人物形象李石清是一个可怜可悲却也可恨的复杂人物。
他虽身处于社会的中下层,却有一颗不甘现状、想要出人头地的心和不屈服于命运的韧劲。
他想要获得更好的生存条件,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甚至于想要同自己的老板一样,跻身成为上层社会的一份子,让别人都瞧得起他,他发誓说:“我要起来,我要翻过身来。
我要硬的成一块石头。
”②但他卑微的出身,让他的成功之路困难重重。
为此,他只能违背内心地去谄媚讨好他的老板,一边忍气吞声地在潘月亭的手下做事,一边恨得在心里盘算着怎样才能扳倒他,为自己的上位铺路。
自恃聪明又不择手段的他,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偷看了潘月亭的文件,因此紧紧地把潘经理的把柄攥在了手中。
确实,因为这个把柄,他如愿地坐上了襄理的位子,却也在最后把他送进了悲剧的深渊。
李石清的确有过人的胆识,他想爬进上层人等的渴望也无可厚非,但他为了自己的目的所做出的所有努力都会落空。
《日出》中三位女主人公的矛盾
![《日出》中三位女主人公的矛盾](https://img.taocdn.com/s3/m/a29b47a7b0717fd5360cdc69.png)
身在复杂活的卑微——《日出》中三位女主人公的矛盾[摘要]《日出》中那些人物,在上的横暴荒淫,在下的受尽压榨,残酷的现实烘托出一个“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
在这个黑暗又复杂的社会中有一个重要的人物链:陈白露—小东西—翠喜,她们是这个复杂社会中卑微生存者。
她们同外部世界、同她自身处于矛盾、对立的状态,最终只得一步步坠落,走向死亡。
[关键词]陈白露翠喜小东西复杂卑微[Abstract] with the characters,those in upper class tyrannous and shameless,those in lower were cruelly oppressed,The Sunrise revealed a society in which the rich were offered sacrifices in the interest of the poor.There is an important chain of characters——Chen Bailu——The Little Thing——Cui Xi,who survived humbly in the complicated society.They were contradictory to the outside world and themselves,and they finally degenerated and went to death.[Key words] Chen Bailu Cui Xi The Little Thing complex humble关于《日出》中的人物,曹禺先生在《<日出>跋》中说的很清楚:“我说到《日出》里没有绝对的主要动作,也没有绝对主要的人物。
顾八奶奶、胡四与张乔治之流是陪衬,陈白露与潘月亭又何尝不是陪衬呢?这些人物并没有什么主宾的关系,只是萍水相逢,凑在一处。
《日出》艺术结构
![《日出》艺术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7ab90760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7d.png)
《日出》艺术结构《日出》是曹禺先生的一部经典戏剧作品,其艺术结构精湛,塑造了丰富的角色形象,情节设置扣人心弦,场景设计独特,语言表现力强。
下面我们将从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1.人物塑造《日出》中的人物塑造非常成功,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命运。
主人公陈白露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她既是剥削阶级的受害者,又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剥削。
陈白露的矛盾心理和最后的悲剧结局,深刻地揭示了剥削阶级的残酷和无情。
此外,小东西、潘月亭、李石清等角色也各具特色,他们的命运相互交织,构成了戏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2.情节设置《日出》的情节设置非常巧妙,环环相扣,充满了戏剧性。
剧本以陈白露和潘月亭的矛盾为主线,以陈白露和小东西的命运为主线,两条线索相互交织,形成了戏剧的冲突和情节的发展。
此外,曹禺先生在情节中埋下了一些伏笔和暗示,使得剧情的发展更加扣人心弦。
3.场景设计《日出》的场景设计非常独特,曹禺先生通过对日出、大丰银行、舞厅等场景的描写,营造出了不同的氛围和情境。
这些场景不仅为剧情的发展提供了背景,也为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提供了表现的空间。
此外,曹禺先生还通过对光影、色彩、声音等元素的描写,增强了场景的视觉效果和情感表达。
4.语言表现《日出》的语言表现非常出色,曹禺先生的剧本语言简洁明快、生动有力。
他的台词既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又能够准确地表达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此外,曹禺先生的对白设计也非常精彩,通过对话表现了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
整个剧本的语言表现力强,能够让观众深刻地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和命运的悲剧性。
总之,《日出》的艺术结构非常成功,它通过生动的人物塑造、巧妙的情节设置、独特的场景设计和出色的语言表现力,呈现了一幅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
这部戏剧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试论话剧《日出》中翠喜的表演特点与技巧分析
![试论话剧《日出》中翠喜的表演特点与技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a97a06c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e1.png)
022《名家名作》·评论[摘 要] 通过对话剧《日出》中翠喜热爱生命、坚韧不屈、处境艰难、心存善念、渴求为“人”、向往尊严的形象塑造,以及演员注重声乐技巧应用、台词的语调变化、形体语言运用、表演的内外部动作的把握等方面的探讨,揭示了翠喜这一人物形象的重要性和话剧《日出》的故事主题。
[关 键 词] 《日出》;翠喜;人物形象;表演技巧试论话剧《日出》中翠喜的表演特点与技巧分析王紫璇 杨 欢一、引言《日出》是著名剧作家曹禺先生继《雷雨》之后的又一部成功的剧作,最初发表在1936年《文学月刊》1卷第1—4期,同年11月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翠喜作为《日出》中描写笔墨不多的女性角色,却以她浮萍般漂荡的命运和坚韧的性格打动了不少观众。
曹禺通过矛盾冲突着力刻画翠喜这一人物,翠喜身上的矛盾是隐而不显的,她是黑暗动荡的社会产物,作为备受侮辱和迫害的一个妓女,她在人世间不断挣扎,想尽办法养家糊口,处于生活最底层的她,却有一颗美好的心。
因此,本文拟以翠喜为研究对象,对话剧《日出》中翠喜的表演特点与技巧进行分析,希望能更好地理解及表演该人物,体验与感悟曹禺先生所创作的艺术风格带来的精神享受。
本研究旨在探究话剧《日出》中翠喜的表演特点与技巧,重点是分析翠喜在话剧中的人物形象、艺术特点及表演技巧,以加深对话剧表演艺术的理解。
二、话剧《日出》中翠喜的人物形象分析(一)话剧《日出》的故事主题话剧《日出》是中国著名剧作家曹禺的代表作之一,其故事主题丰富多样,涵盖了社会现实、人性探索和哲学思考等多个层面。
以下是对话剧《日出》故事主题的深入分析。
《日出》以天津为主要背景,通过描述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状态,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
剧中的主要人物,如妓女陈白露、贫苦青年方达生等,他们在面对生活的压迫和无尽的剥削时,无奈和悲惨的命运得以凸显。
这些人物形象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阶级压迫和不公平现象,同时也呈现了人性的善良与悲哀。
《日出》中翠喜的悲剧形象分析
![《日出》中翠喜的悲剧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e65dff6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f5.png)
《日出》中翠喜的悲剧形象分析孙悦玲摘要:翠喜是曹禺剧作《日出》中一个笔墨不多的底层女性角色。
她处于陈白露—小东西—翠喜这样一条人物链上。
翠喜悲剧形象产生的根源有黑暗糜烂、残酷腐朽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有夫瘸子瞎婆婆病卧在床经济压力巨大的个人命运因素,并且她在性格生成上有对生命执着的追求、对善良罕见的坚持、对生活热烈的渴望。
因此,翠喜悲剧形象的审美价值体现出:(一)宿命与希望;(二)挣扎与解脱;(三)展现女性悲剧美学。
通过探讨翠喜自我探寻到自我迷失的悲剧性,我们看到了潜藏在女性生存表象下的社会创痕。
关键词:戏剧;曹禺;翠喜;悲剧形象中图分类号:I2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916(2021)04-0142-03翠喜作为《日出》中描写笔墨不多的女性角色,却以她浮萍般漂荡的命运和坚韧的性格打动了不少观众。
翠喜在《日出》中处在这样一条人物链上:陈白露—小东西—翠喜。
《日出》中关于翠喜的矛盾冲突也基本围绕这样一条人物链展开,曹禺通过矛盾冲突着力刻画翠喜这一人物,翠喜身上的矛盾是隐而不显的,她是黑暗动荡的社会产物,作为备受侮辱和迫害的一个妓女,她在人世间不断挣扎,想尽办法养家糊口,处于生活最底层的她,却有一颗美好的心。
一、翠喜悲剧形象产生的根源(一)悲剧产生的社会原因社会环境是翠喜悲剧产生的根源。
曹禺剧作《日出》再现了20世纪30年代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的中国社会景象,翠喜便在这样一种黑暗糜烂、残酷腐朽的社会环境中野蛮生长。
那时的中国是残缺的、灰暗的,工于心计的资本家绞尽脑汁盘剥无数劳动人民,人世间尔虞我诈,被金钱控制的男男女女一步一步走向深渊,他们为了逃避现实,寻欢作乐,暗自消沉。
社会矛盾激烈,底层人民生活困顿。
像被卖进妓院的“小东西”、走投无路投毒结束孩子生命后发疯自杀的黄省三一般,翠喜也是一个被这个社会不断挤压、不断摧残的悲剧人物。
《日出》通过描写都市群丑和下层受尽侮辱者的生活面貌来折射当时的社会现实。
《日出》人物分析
![《日出》人物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b40883a55270722192ef776.png)
我喜欢李石清这个人物是因为他身上体现出地在那个年代人性地复杂性.他对比自己有钱有势地人,违心地曲意逢迎、低头哈腰,他本身也认为自己这样做很无耻、很不要脸、甚至痛恨自己,但他同时认为这就是生存之道,只有这样忍着才会有出头地一天.所以他在自以为抓住潘月亭地把柄时,态度大转变,连说话地语气口吻都变了.而对和自己有相似命运地黄省三,则厌恶、鄙视与可怜并存,可是前两种感情远远大于第三种感情,因为他地善地人性在复杂势力地社会中已消磨殆尽.黄省三和李石清一样拿着微薄地工资,深受银行家地剥削,家庭一贫如洗,可是黄省三是个老实本分地人,李石清却虚伪狡诈、诡计多端,所以在同样地贫穷下,李石清为了面子可以让自己地老婆和那一堆富人们打牌,表面毫不在乎地挥霍者他们仅存地一些钱,尽管内心痛苦地担忧着、挣扎着,而黄省三到处苦苦求人,绝望无助,最终亲手杀死自己地孩子,被逼地疯疯傻傻,“人不能这样对人啊!”他地呼声撕心裂肺,是对那个社会绝望地控诉.他们俩相似地生活状况不一样地结局,说明在那个畸形扭曲社会中地生存之道,“个人奋斗”已经没有用了,你不诈、你不狠,你就得穷、你就得死.而李石清在黄省三苦苦求他地时候,无动于衷,甚至让黄省三去死,内心中生出对他地无限厌恶,认为是他地无能导致他地落魄(李石清心中地无能也就是黄省三地老实本分),体现出他地残酷无情.最后一幕,当李石清知道潘月婷买地股票下跌时,不顾儿子地生死在潘月婷面前重又趾高气昂,当听说儿子死时,好像突然惊醒,大呼大叫地跑出门去,歇斯底里地呼叫着儿子地名字,就好似他在社会中对本性地长期压制后地突然觉醒,觉醒不是重点,因为也只是短暂地、瞬间地,而本身地压制才是关键,压制下人性扭曲变形,变得像猛兽一样无情可怕.中国地旧社会,让人难以想象;人性地复杂,更让人感叹而又害怕.是社会扭曲了人性,还是人本身上潜伏着可怕地因子,在某种情况下就会慢慢苏醒,而通过人智慧地“润色”,比猛兽地兽性大发要可怕百倍,惊悸震颤善良地心灵《日出》中地李石清是一个性格复杂,善恶混合地悲剧角色,他和银行小职员黄省三之流都是潘月亭地雇员,都是被侮辱与被损害地社会底层人,都挣扎在死亡线上.他们都爱自己地家人和孩子,恨人妖颠倒,人人相食地丑恶社会.但唯一不同地是黄认命,而李石清则不甘于屈从命运地安排,有强烈地向上爬地野心和发财欲望正是野心和发财地欲望使他失去了对同类地同情心,变成了良心泯灭,不择手段地无耻之徒李太太:较为典型地中国三四十年代地妇女代表,温良、贤淑,非常听命于丈夫,不管错与对,缺乏反抗精神,受传统观念颇深,夫权思想严重,顾家守业,应当是许多男人们希望拥有地妻子类型,如今这一类地很少,甚至绝迹,妇女翻身做主,不会老实巴交地服帖老公,不在大庭广众之下与你唇枪舌战就算是一件幸事,李太太估计可以成为现代社会中地一个品牌形象. b5E2R。
《日出》中的人物性格特点资料
![《日出》中的人物性格特点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4bc5ef6fd0a79563c1e72c8.png)
《日出》中的人物性格特点李太太:较为典型的中国三四十年代的妇女代表,温良、贤淑,非常听命于丈夫,不管错与对,缺乏反抗精神,受传统观念颇深,夫权思想严重,顾家守业,应当是许多男人们希望拥有的妻子类型,如今这一类的很少,甚至绝迹,妇女翻身做主,不会老实巴交地服帖老公,不在大庭广众之下与你唇枪舌战就算是一件幸事,李太太估计可以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个品牌形象。
小顺子:管家、跑堂者,和气、老实,为了生计在一个破窑子里当差,算得上是个固定职业,就年纪而论也实属不容易,混的可以,富有同情心,个人能力的限制,无法为其他人做更多排忧解难的事情。
张乔治:风光十足的浪荡子,有钱、有地位、有学识,心思不会花在忧国忧民上,及时行乐是其根本之动力,炫耀、自傲是他的作风形态。
黑三:整个剧中最能让人切齿痛恨的角色,无赖、地痞、流氓的特质集于一身,想必他定有许多血雨腥风的经历,冲杀打斗熬到现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使之得到金巴爷的赏识和器重,成为金巴的形象代言人和化身,他并非完全无脑的一介武夫,很善于在社会个阶层之间分清敌我和亲疏,纯粹一恶人。
顾巴奶奶:体态臃肿、半老徐娘,自丑不觉,但有钱,活得有滋有味,能在已丧失女性青春岁月后依然追寻享受美美的爱情生活,虽然让人感觉很蠢,但心态好的让人羡慕。
胡四:与顾巴奶奶一样,也是和顾巴奶奶生活在一起的一个活宝,不男不女,矫揉造作,小白脸,吃软饭的主。
小东西:苦大仇深,无处伸冤,这就如大千世界里的一只蚂蚱,可以随意被人拿捏,身体和生命的同样脆弱,使其连最起码的生存都无法保证,唯有死是她的选择。
翠喜:一个过气却还有一份风骚的妓女,看翠喜的出场全然没有带来一丝淫邪之意,虽然这是个太熟知男人世界天地的女人,却存有一颗非常善良的心,打情骂俏、插科打诨是她拿手和擅长的,这是她为了生存所必需行使的招数,但她就象淤泥中绽放的莲花,依然清亮、纯正,家境和命运虽不如人意,却满含善意和同情,她的一段台词我认为是最经典也是让人感触最深的:“哪个不是父母养活的?哪个小的时候不是亲的热的妈妈的小宝贝?”是啊,普天下所有刚出生的人,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不分高低贵贱,都在妈妈的怀抱里享受龙种一般的恩宠,长大后的命运却相差十万八千里,人与动物的最大差别原来就是命运的巨大差距,动物世界里无法操控自己,只要是还活着,都活得差不多,而人类社会是由人类自己掌控的,却无法掌控个人的命运,无法扶贫携弱,最后把责任交给上帝去安排,叫做听天由命。
曹禺《日出》舞台剧的人物塑造
![曹禺《日出》舞台剧的人物塑造](https://img.taocdn.com/s3/m/c12ebe66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2b.png)
曹禺《日出》舞台剧的人物塑造《日出》是曹禺先生的一部经典舞台剧,其中的人物塑造丰富多样,形象生动,具有深刻的艺术感染力。
本文将对该剧的人物塑造进行探讨。
陈白露的角色塑造是该剧的一大亮点。
她是一个聪明、美丽、独立但又命运多舛的女性。
她曾经是一个纯洁、充满梦想和热情的少女,但生活的残酷让她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梦想,成为交际花,过着华丽但空虚的生活。
陈白露的内心矛盾和性格变化被曹禺先生刻画得淋漓尽致,她的形象既有悲剧的庄重,又有喜剧的讽刺。
方达生的角色塑造也十分出色。
他是一个善良、正直、有责任心的人,但同时又有着软弱和妥协的一面。
他的形象反映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无奈和迷茫,他的性格和行为都充满了人性的矛盾和复杂性。
此外,剧中还有许多其他角色,如黑三、翠喜、黄省三等,他们各自有着独特的性格和命运。
曹禺先生通过他们的形象展示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曹禺先生在《日出》中的人物塑造具有以下特点:首先,他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和内心世界的揭示,使得每个角色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特点;其次,他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不同的人物放在同一个舞台上相互映衬,突出了他们的特点和命运;最后,他通过人物的行为和语言表现了他们的性格和命运,使得整部剧作更加生动、形象、感人。
《日出》中的人物塑造是其重要的艺术特色之一。
曹禺先生以细腻的笔触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将他们的性格特点刻画得淋漓尽致。
他笔下的人物形象鲜活、立体,使得整部剧作具有了深刻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
在《日出》中,曹禺先生通过丰富的人物形象和复杂的性格特点,展现了社会的多样性和人性的复杂性。
他的人物塑造不仅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魅力,而且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这些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点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时代背景,也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缺陷。
曹禺先生的笔下,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栩栩如生,他们的内心世界仿佛就在眼前。
他们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都得到了深刻的描绘和展现,让观众能够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出》中的人物性格特点
李太太:较为典型的中国三四十年代的妇女代表,温良、贤淑,非常听命于丈夫,不管错与对,缺乏反抗精神,受传统观念颇深,夫权思想严重,顾家守业,应当是许多男人们希望拥有的妻子类型,如今这一类的很少,甚至绝迹,妇女翻身做主,不会老实巴交地服帖老公,不在大庭广众之下与你唇枪舌战就算是一件幸事,李太太估计可以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个品牌形象。
小顺子:管家、跑堂者,和气、老实,为了生计在一个破窑子里当差,算得上是个固定职业,就年纪而论也实属不容易,混的可以,富有同情心,个人能力的限制,无法为其他人做更多排忧解难的事情。
张乔治:风光十足的浪荡子,有钱、有地位、有学识,心思不会花在忧国忧民上,及时行乐是其根本之动力,炫耀、自傲是他的作风形态。
黑三:整个剧中最能让人切齿痛恨的角色,无赖、地痞、流氓的特质集于一身,想必他定有许多血雨腥风的经历,冲杀打斗熬到现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使之得到金巴爷的赏识和器重,成为金巴的形象代言人和化身,他并非完全无脑的一介武夫,很善于在社会个阶层之间分清敌我和亲疏,纯粹一恶人。
顾巴奶奶:体态臃肿、半老徐娘,自丑不觉,但有钱,活得有滋有味,能在已丧失女性青春岁月后依然追寻享受美美的爱情生活,虽然让人感觉很蠢,但心态好的让人羡慕。
胡四:与顾巴奶奶一样,也是和顾巴奶奶生活在一起的一个活宝,不男不女,矫揉造作,小白脸,吃软饭的主。
小东西:苦大仇深,无处伸冤,这就如大千世界里的一只蚂蚱,可以随意被人拿捏,身体和生命的同样脆弱,使其连最起码的生存都无法保证,唯有死是她的选择。
翠喜:一个过气却还有一份风骚的妓女,看翠喜的出场全然没有带来一丝淫邪之意,虽然这是个太熟知男人世界天地的女人,却存有一颗非常善良的心,打情骂俏、插科打诨是她拿手和擅长的,这是她为了生存所必需行使的招数,但她就象淤泥中绽放的莲花,依然清亮、纯正,家境和命运虽不如人意,却满含善意和同情,她的一段台词我认为是最经典也是让人感触最深的:“哪个不是父母养活的?哪个小的时候不是亲的热的妈妈的小宝贝?”是啊,普天下所有刚出生的人,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不分高低贵贱,都在妈妈的怀抱里享受龙种一般的恩宠,长大后的命运却相差十万八千里,人与动物的最大差别原来就是命运的巨大差距,动物世界里无法操控自己,只要是还活着,都活得差不多,而人类社会是由人类自己掌控的,却无法掌控个人的
命运,无法扶贫携弱,最后把责任交给上帝去安排,叫做听天由命。
什么时候才能改变由上天来安排命运而由社会来安排,教科书里说是可以的,可现实不是这样。
王福生:灵巧之人,天上的事晓得一半,地下的事全知道,很势力。
方达生:这是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人物,寄托了曹禺先生在那个时代的期望和光明,他有着和陈白露一样的连线功能,把《日出》中的各色人等串烧起来,以形成鲜明的对比和反差,他不屑于包围在身旁的糜烂和堕落,有强烈的正义感,似乎也有想做救世主的愿望,只可惜形单影薄,不可能去改变现状,他不具有革命性的意味,只是一个穷知识分子是无奈何于那个腐朽没落的社会的。
黄省三:遭受命运戏弄的一类人,有这样人的存在就是社会的悲哀,连基本的存活权利都争取不到,不能单纯地斥责其为个人能耐的不济,他有小知识分子猥琐的一面,这恐怕也是读书人最脆弱的要害部分,当濒临生命底线而不能使自身得到救赎时,却还死守卑微贱命的一点可怜自尊,不敢逾越雷池,哪怕是犯罪,于是会崩溃,是社会的错还是他个人的错?
李石清:我觉得这是曹禺笔下在《日出》中写的最成功、最丰满、最生动的人物。
李的年龄有三十左右,是一个到了而立之年的男人,家
庭没有什么靠山和底子,全要凭他个人的打拼,家中的妻子孩子要靠他来养活,生活的重担落在他身上,于是他要用他的大脑在这样一个混沌的世界里寻求一丝喘息,他不可愿老老实实地做人做事,那样的话,可能支撑不起这么一大家子,他只有冒险,不择手段,只要能达到目的,他是整个《日出》中最了解世态之人,明白金钱带来的威力,深谙人际关系之举足轻重,懂得如何权衡利弊,他已然把他每日里出入的场所当作了战场,生与死也就在刹那之间。
他是一名老于世故的斗士,不缺乏智谋和勇气,只是少了一点运气,最终落败而归,但象他这样的人,不在潘月亭手下混,也有能力在李月亭张月亭手下混,就其人品最终能走多远不得而知,这是个灵魂上不算纯净的人,是被社会逼出来的,不自甘堕落,无异于死,其实他也是个受害者,他儿子的夭折,似乎也是他命中的一种赎罪?而看起来他不过是参与了一场狗咬狗的争斗,并未危及到其他无辜者,没做出伤天害理之事,人物命运算得上是凄惨。
他的内心深处很复杂,时而卑微猥琐、时而盛气凌人,菱角很多面,这样的人如活在今世,是个很吃香的人,八面玲珑,阿谀奉承,察言观色,太符合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生存标准,可惜生不逢时,出生的太早。
潘月亭:“人不能没有钱,没有钱就不能活着,穷了就是犯罪,不如死。
”这是这位银行资本家的个人感言,也是社会的真实写照,曹禺不愧为大师,一直把这句话投射到今天,仍然具有强有力的时效性。
有个问题需要探讨一下,潘月亭究竟是反派还是正派角色?在我小时
候有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只要是资本家,就是坏蛋,因为他们剥削劳动人民,后来听说有了红色资本家,资本家就不全是坏人了,可曹禺笔下的这位潘,分明还是有被谴责的痕迹,但如果以现代开放的眼光来审视,潘基本上不是个坏人,他包养陈白露,可是他究竟和陈白露有没有一腿,《日出》中并没有十分明确的肯定,这象是曹禺故意留下的一个悬念,也许是在保护白露的一份最后的洁净?毕竟陈白露是曹禺笔下的带有希望和光明意味的象征,不容沾有灰尘,如若是这样,潘月亭就不存在作风道德败坏问题,比起我们现在的许多银行家,高官们包养无数情人,有些可以组成“二奶团”,甚至达到“一百零八将”,《日出》里的潘真可称的上是一位模范的生活廉洁的企业家,即使是在处理李石清的问题上,作为一个跳梁小丑的李石清是得到了其应有的下场,潘是取得了一次成功的暗战,完全可以作为一个一名优秀企业家人的事迹加以大书特书。
跟金巴之间的较量,说难听点是大鱼吃小鱼,说通俗点就如我们现在的股票买卖进出,被套牢,亏本而已,不以成败论英雄,不就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商战吗,虽败犹荣,他还很可能东山再起,因为他没有道德水准的缺失,没有贪赃枉法,只是缺少一点同情心,把黄省三的开除,完全是一种正常的人事变动,老板裁谁你还有意见吗?
陈白露:之所以在中国话剧史上留有如此光鲜色彩的形象,一则是因为《日出》的成功,二则是因为陈自身的人物设定:交际花。
曹禺在她身上是赋予理想化的,虽为交际花,却好像有点一尘不染,和潘月
亭的不明不白的暧昧关系,婉然拒绝张乔治的求婚,和情人关系的方达生也好像没发生床第之欢,好纯洁的一个漂亮女人,或许在那个年代,可以在那样一个纸迷金醉的环境下做到洁身自好,要是在现在,是绝无可能的,女人最大的财富是年轻和美貌,要获取利益的话,你不去牺牲自己的身体,能的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吗?天方夜谭也,所以许多八十年代出生的观众对陈白露的死大惑不解,干嘛要死啊,不是活得好好的吗?尽享荣华富贵,不就是换了个主子吗?跟谁还不是一样,多少人在为求的这样一种生活在苦苦寻觅,看来曹禺先生在陈白露的死上落下了一个的不被人认可之处,至少是对八十年代后出生的人而言是这样,交代不清楚,铺陈的不够细致,以至于死的理由不充分。
曹老先生本意是想在《日出》中把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人都一网打尽一番,但不知道那个时候是否有这样一种人物,至少现在这个人物是非常典型的,那就是腐败官员,在糜烂之生活圈子里,这类人物是不可能缺席的,这是曹禺先生的一种遗憾,还是我们现在的一种遗憾?
以前看《日出》和现在看《日出》的最大不同点是,过去觉得写得很深刻、很彻骨,现在觉得写得不够深刻,看看我们周围的人,到处是《日出》里面的人物,个个都比里面的人物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有比《日出》里面更歹毒凶狠阴险的人,而偏偏很难找到和《日出》里同样本分厚道善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