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数阵图讲解(一)
小学四年级逻辑思维学习—数阵图与幻方

小学四年级逻辑思维学习—数阵图与幻方”知识定位一、什么是数阵图?在神奇的数学王国中,有一类非常有趣的数学问题,它变化多端,引人入胜,奇妙无穷。
它就是数阵,一座真正的数字迷宫,它对喜欢探究数字规律的人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以至有些人留连其中,用毕生的精力来研究它的变化,就连大数学家欧拉对它都有着浓厚的兴趣。
那么,到底什么是数阵呢?我们先观察上面两个图:右图(1)中有3个大圆,每个圆周上都有四个数字,有意思的是,每个圆周上的四个数字之和都等于13。
右图(2)就更有意思了,1~9九个数字被排成三行三列,每行的三个数字之和与每列的三个数字之和,以及每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字之和都等于15,不信你就算算。
上面两个图就是数阵图。
准确地说,数阵图是将一些数按照一定要求排列而成的某种图形,有时简称数阵。
要排出这样巧妙的数阵图,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们还是先从如何来填好数阵图开始。
如何填好数阵图?数阵图问题千变万化,这一类问题要求数阵中填入了一些数以后,能保证数阵中特定关系线(或关系区域)上的数的和相等,解决这一类问题可以按以下步骤解决问题:第一步:区分数阵图中的普通点(或方格),和交叉点(方格)第二步:在数阵图的少数关键点(一般是交叉点)上设置未知数,计算各个点与该点被重复计算次数之积的和的代数式,即数阵图关系线(关系区域)上和的总和,这个和是关系线(关系区域)的个数的整数倍.第三步:判断少数关键点上可以填入的数的余数性质,并得出相应的数阵图关系线(关系区域)和.第四步:运用已经得到的信息进行尝试:数阵图还有一类题型比较少见,解决这一类问题需要理清数阵中数与数之间的相关关系,找出问题关键.【授课批注】数阵图问题千变万化,一般没有特定的解法,往往需要综合运用掌握的各种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本讲出了要讲授填数阵图的主要技巧,还有以下注意点:1.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对问题进行观察和判断;2.教授巧妙利用容斥原理、余数的性质、整除性质的数学方法;3.锻炼学生利用已知信息枚举,尝试的能力;4.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分析问题,找问题关键,解决问题的能力.二、什么是幻方?同学们是否知道我国古代有关“洛书”的神话传说?传说在大禹治水的年代,陕西的洛水经常大肆泛滥,无论怎样祭祀河神都无济于事,每年人们摆好祭品之后,河中都会爬出一只大乌龟,乌龟壳有九大块,横着数是3行,竖着数是3列,每块乌龟壳上都有几个点点,正好凑成1至9的数字,可是谁也弄不清这些小点点是什么意思.一次,大乌龟又从河里爬上来,一个看热闹的小孩惊叫起来:“瞧多有趣啊,这些点点不论横着加、竖着加还是斜着加,结果都等于十五!”于是人们赶紧把十五份祭品献给河神,说来也怪,河水果然从此不再泛滥了.这个神奇的图案叫做“幻方”,由于它有3行3列,所以叫做“三阶幻方”,这个相等的和叫做“幻和”.“洛书”就是幻和为15的三阶幻方.如下图:三、如何解决幻方问题?幻方是指横行、竖列、对角线上数的和都相等的数的方阵,具有这一性质的3×3的数阵称作三阶幻方,4×4的数阵称作四阶幻方,5×5的称作五阶幻方……如图为三阶幻方、四阶幻方的标准式样,三阶幻方的中心位置上的数等于所有所填数的平均数,也等于横行、竖列、对角线上数和的三分之一.解决数表类问题中,首先要找出数填写的规律,再从规律中找到数表的数量关系,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知识梳理987653421987654321(一)封闭型数阵问题(二)辐射型数阵(三)其它类型的数阵图(四)幻方例题精讲【试题来源】【题目】将1~6填入左下图的六个○中,使三角形每条边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等于k,请指出k的取值范围.k=9 k=10 k=11 k=12【题目】小猴聪聪有一天捡到像左下图的模具,它试着将1~10分别填入图中,使得每个小三角形3个顶点上的数字之和为图中所表示的数值,你能做到吗?【题目】图中的6条线分别连接着9个圆圈,其中一个圆圈里的数是6.请你选9个连续自然数(包括6在内)填人圆圈内,使每条线上各数的和都等于23.6543216543216543216543216【题目】小兔子在森林玩耍,遇到一个画着奇怪图形的树桩,上面写着:把10至20这11个数分别填入下图的各圆圈内,使每条线段上3个圆内所填数的和都相等.如果中心圆内填的数相等,那么就视为同一种填法,请写出所有可能的填法,小兔子发了愁,你能帮它吗?【题目】海豚是很聪明的动物,它能将1~9填入右下图的九个○内,并且使得每个圆周和每条直线上的三数之和都相等,并且7,8,9依次位于小、中、大圆周上,你能做到吗?【题目】在下图中的10个○内填入0~9这10个数字,使得循环式成立:【题目】请在图中的每个圆圈内填入不同的自然数,使得图中每个圆圈中所填的数都是上一行与它相邻的两个圆圈中所填数的和,最下面的数是20.+=====----20【题目】请你将2~10这九个自然数填入图中的空格内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上的三数之和相等.【题目】请你将1~25这二十五个自然数填入图中的空格内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上的五数之和相等.【题目】将九个数填入左下图的九个空格中,使得任一行、任一列以及两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等于定数k,则中心方格中的数必为k÷3【题目】在下图的九个方格中填入不大于12且互不相同的九个自然数(其中已填好一个数),使得任一行、任一列及两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等于21.【题目】将前9个自然数填入右图的9个方格中,使得任一行、任一列以及两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之和互不相同,并且相邻的两个自然数在图中的位置也相邻.【题目】将1、2、3、4、5、6、7、8、9这九个数字,分别填入3×3阵列中的九个方格,使第二行组成的三位数是第一行组成的三位数的2倍,第三行组成的三位数是第一行组成的三位数的3倍.【题目】在一个3×3的网格中填入9个数使得每一横行、竖行、对角线上三个数的乘积相等.习题演练【题目】将1~7这七个数分别填入图中的○里,使每条直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等于12。
四年级奥数:数阵图

四年级奥数:数阵图(一)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学习过辐射型和封闭型数阵,其解题的关键在于“重叠数”。
本讲和下一讲,我们学习三阶方阵,就是将九个数按照某种要求排列成三行三列的数阵图,解题的关键仍然是“重叠数”。
我们先从一道典型的例题开始。
例1把1~9这九个数字填写在右图正方形的九个方格中,使得每一横行、每一竖列和每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相等。
分析与解:我们首先要弄清每行、每列以及每条对角线上三个数字之和是几。
我们可以这样去想:因为1~9这九个数字之和是45,正好是三个横行数字之和,所以每一横行的数字之和等于45÷3=15。
也就是说,每一横行、每一竖列以及每条对角线上三个数字之和都等于15。
在1~9这九个数字中,三个不同的数相加等于15的有:9+5+1,9+4+2,8+6+1,8+5+2,8+4+3,7+6+2,7+5+3,6+5+4。
因此每行、每列以及每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字可以是其中任一个算式中的三个数字。
因为中心方格中的数既在一个横行中,又在一个竖列中,还在两对角线上,所以它应同时出现在上述的四个算式中,只有5符合条件,因此应将5填在中心方格中。
同理,四个角上的数既在一个横行中,又在一个竖列中,还在一条对角线上,所以它应同时出现在上述的三个算式中,符合条件的有2,4,6,8,因此应将2,4,6,8填在四个角的方格中,同时应保证对角线两数的和相等。
经试验,有下面八种不同填法:上面的八个图,都可以通过一个图的旋转和翻转得到。
例如,第一行的后三个图,依次由第一个图顺时针旋转90°,180°,270°得到。
又如,第二行的各图,都是由它上面的图沿竖轴翻转得到。
所以,这八个图本质上是相同的,可以看作是一种填法。
例1中的数阵图,我国古代称为“纵横图”、“九宫算”。
一般地,将九个不同的数填在3×3(三行三列)的方格中,如果满足每个横行、每个竖列和每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相等,那么这样的图称为三阶幻方。
四年级秋季第16讲_数阵图(四年级学生用) 2

四年级秋季第16讲数阵图(一)姓名:在神奇的数学王国中,有一类非常有趣的数学问题,它变化多端,引人入胜,奇妙无穷。
它就是数阵,一座真正的数字迷宫,它对喜欢探究数字规律的人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以至有些人留连其中,用毕生的精力来研究它的变化,就连大数学家欧拉对它都有着浓厚的兴趣。
准确地说,数阵图是将一些数按照一定要求排列而成的某种图形,有时简称数阵。
要排出这样巧妙的数阵图,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们还是先从几个简单的例子开始。
例1 把1~5这五个数分别填在左下图中的方格中,使得横行三数之和与竖列三数之和都等于9。
例2 把1~5这五个数填入下页左上图中的○里(已填入5),使两条直线上的三个数之和相等。
例3 把1~5这五个数填入右图中的○里,使每条直线上的三个数之和相等。
例4 将1~7这七个自然数填入左下图的七个○内,使得每条边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等于10。
例5 将 10~20填入左下图的○内,其中15已填好,使得每条边上的三个数字之和都相等。
例6 将1~8这八个数分别填入右图的○中,使两个大圆上的五个数之和都等于21。
例7 将1~6这六个自然数分别填入右图的六个○内,使得三角形每条边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等于11。
例8 将1~6这六个自然数分别填入上图的六个○中,使得三角形每条边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相等。
例9将2~9这八个数分别填入右图的○里,使每条边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等于18。
练习161. 将1~7这七个数分别填入左下图中的○里,使每条直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等于12。
如果每条直线上的三个数之和等于10,那么又该如何填?2.将1~9这九个数分别填入右上图中的○里(其中9已填好),使每条直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相等。
如果中心数是5,那么又该如何填?3.将1~9这九个数分别填入右图的小方格里,使横行和竖列上五个数之和相等。
(至少找出两种本质上不同的填法)4.将3~9这七个数分别填入左下图的○里,使每条直线上的三个数之和等于20。
四年级奥数讲义:有趣的数阵图(一)

四年级奥数讲义:有趣的数阵图(一)大家都知道了历史悠久的三阶幻方.再推广一些,结合某些几何图形,把一些数字填入图形的某种位置上,并使数字满足一定的约束条件,这类问题,习惯上称为“数阵图”.幻方是特殊的数阵图,幻方发展较快,因为它后来与试验方案设计及一些高深数学分支有关,成为数阵图中最重要课题.本讲主要介绍一般数阵图及解此类题的推理思考方法,由于它既有数字之间运算,又要结合图形,对开发学生综合思考和形象思维很有益.先看例题.例 1 下面图形包括六个加法算式,要在圆圈里填上不同的自然数,使六个算式都成立,那么最右边圆圈中的数最少是几?分析为便于说理,各圆圈内欲填的数依次用字母A、B、C、D、E、F、G、H、I代替(上右图).经观察,I=A+B+C+D.题目要I尽可能小,最极端的想法,希望A、B、C、D只占用1、2、3、4.但这会产生矛盾.因为1总要和2、3、4中的某两个实施加法,但1+2给予G、H、E、F中某值为3与A、B、C、D中已有的3冲突;同样1+3给于G、H、E、F中某值为4又与A、B、C、D中已有的4冲突;所以A、B、C、D不能是1、2、3、4.那么退而求之,不妨先设A=1.如先考虑B,B尽可能小,最好,B=2,从而决定了E=3,C≠3,D≠3.这样一来,C,D只能取4和5.但如C=4导致G=5和D=5冲突,而C=5,D=4,又导致G=A+C=6和H=B+D=2+4=6冲突.在碰了钉子后,回看在A=1设定后,不应随随便便先填B的值.从结构上看,因为B,C地位对称,不妨先考虑D.D尽可能小,最好设D=2,B、C至少取3、5,若如此,由B+D或C+D产生的5会与B、C中已有的5矛盾.所以,B、C可能取3、6.从而形成了:A=1、D=2、B、C取3、6(B,C地位对称).这样一来其他字母所代表的值就立即推出,不妨设B=3,C=6,A+B=E=4,C+D=6+2=8=F;A+C=1+6=7=G,B+D=3+2=5=H,恰好满足E+F=4+8=12=I;G+H=7+5=12=I;综上所述:A=1,D=2,B=3,C=6决定了其他值,且决定了I=12.是一个较小的I的值,自然要问I 值还可能比12小吗?分析I的值有三种不同的获得方式:I=A+B+C+D=E+F=G+H.3I=A+B+C+D+E+F+G+H,而8个字母最少是代表1、2、…、7、8的情况.3I≥(1+2+…+7+8)=36,I≥12.现已推出了使I=12的一种填法,所以是最佳方案了.例2 如右图,五圆相连,每个位置的数字都是按一定规律填写的,请找出规律,并求出x所代表的数.分析经观察,图中所填数的规律为两个圆相交部分的数等于与它相邻两部分里的数的和的一半.比如:(26+18)÷2=22.(30+26)÷2=28.(24+30)÷2=27.解: x+18=17×2x=16.经检验,16和24相加除以2,也恰好等于20.例3 在下图中的各题中,将从1开始的连续自然数填入各题的圆圈中,要使每边上的数字之和都相等,中心处各有几种填法?(每小题请给出一个解)分析1 图(A)中的中心圆填入的数设为x,x参与3条线的连加,设每条线数字和都为S.由题意:1+2+3+…+7+2x=3S即28+2x=3S或28+2x≡0(mod 3)借用同余工具,是在两个未知数的不定方程中先缩小x应该取值的范围.在mod3情况下,只要试探x≡0,1,2三个值,很轻松地解出:x≡1(mod3),回复到x取值范围为1,2,…,7.有x1=1,x2=4,x3=7,得到:x1=1,S1=10;x2=4,S2=12;x3=7,S3=14;由此看出关键在求S(公共和)及x(参与相加次数最多的圆中值).此方法对下面解(B)、(C)、(D).都适用.注意:每条线上的数字之和随着中心数的变化而变化.分析2 我们分析图(B),首先应该考虑中心数,(B)题共10个数,由于中心数比其他数多使用了二次(总共使用三次).如果中心数用x表示,三条边的数码总和应为:1+2+3+4+5+6+7+8+9+10+2x=55+2x同理,因为是3条边,所以55+2x应是3的倍数55+2x≡0(mod 3),把x≡0、1、2代入试验,得x≡1(mod 3),即x=1、4、7、10.四种解.①当x=1时,55+2x=57,57÷3=19②当x=4时,55+2x=63,63÷3=21③当x=7时,55+2x=69,69÷3=23④当x=10时,55+2x=75,75÷3=25读者可按照上面相似的规律自己去分析一下图中(C)、(D)两题.解:(A)图:中心数可以为1、4、7,有三种填法,请读者补充其他两种解法.(B)图:中心数可以为1、4、7、10.有四种填法,请你补充其他三种填法.(C)图:中心数可以为1、5、9.有三种填法,请你补充其他两种填法.(D)图:中心数可以为1、6、11.有3种填法,请你补充其他两种填法.例 4 在下左图的七个圆圈内各填上一个数,要求每条线上的三个数中,当中的数是两边两个数的平均数,现在已填好两个数,求x是多少?分析为了便于说明问题,我们用字母表示各个圆圈内所表示的数,如上右图所示:根据题意,我们观察:因为每一条直线上的三个数中,当中的数是两边的两个数的平均数.所以可以得出:D=(13+17)÷2=15.还可以得出以下三式:C=(B+15)÷2 (1)A=(13+B)÷2 (2)C=(A+17)÷2 (3)将上述三个算式进行变形,成下面三个算式:2C=B+15 (4)2A=13+B (5)2C=A+17 (6)用(4)式减去(5)式得出:2C-2A=2C-A=1C=A+1将C=A+1代入(6)式得到:2(A+1)=A+17,A=15.x=19.即:解:(略)例5 如下左图有5个圆,它们相交后相互分成几个区域,现在两个区域里已分别填上数字10、6,请在另外七个区域里分别填进2、3、4、5、6、7、9七个数字,使每个圈内的数的和都是15.分析为了便于说明,我们用字母表示其他的7个区域.如上右图.根据题意可以得出:A=5、G=9,九个区域中数的总和为:(2+3+4+5+6+7+9)+10+6=52,而每个圆圈内数的和是15,五个圆圈内数的总和为:15×5=75,又75-52=23,由此得出重叠的部分的四个数A、C、E、G的和是23.由于A=5和G=9已经填好,因此,余下的两个部分C+E的和是:23-5-9=9,此时9只有两种分解的可能:2+7=9、3+6=9.在E、F、G这个圆圈内,∵G=9,∴E不能填6、7.也不能填3(否则F也等于3),只能填2,这样,E=2,C=7.解:例6 如下左图所示4个小三角形的顶点处共有6个圆圈.如果在这些圆圈中分别填上6个质数,它们的和是20,而且每个小三角形三顶点上的数之和相等,问这6个质数的积是多少?分析为了叙述方便,我们用字母表示图中圆圈里的数.如上右图所示.通过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小三角形A1B2C2和小三角形A2B2C2有两个共同的顶点B2,C2,而这两个小三角形顶点上数字的和相等.因此A1=A2.同理有B1=B2,C1=C2,所以,此图只能填A、B、C三个质数(两个A、两个B、两个C.以下:A1=A2记为A,B1=B2记为B,C1=C2记为C)∵6个圆圈中的6个质数之和为20,即:2×(A+B+C)=20A+B+C=10.∴10分成三个质数之和只能是10=2+3+5.这样,A、B、C分别是2、3、5.这时所填6个数的积是:2×2×3×3×5×5=900.解:例7 能否将自然数1~10填入五角星各交点的“○”内使每条直线上的4个数字之和都相等?分析与解答不能,用反证法.假设可以填成数阵图,观察发现:十个点中的每一个点恰好是两条直线的公共点.因而全部直线(共5条)上数字总和,应该等于全部点上数字总和的2倍.记每条直线上数字和为S,则有5S=(1+2+3+…+10)×2,从而解出S=22.10和1必同在某一直线上.不然,如含有10的两条直线都不含有1,这样,这两条线上8个数字(10自然被计上两次)之和(本应为2S)大于等于2×10+2+3+4+5+6+7=47>44=2S.形成矛盾.所以10、1必处同一直线.此外,有三个数字与10不同线,不妨记为x、y、z.显然x+y+z={10数总和}-{其余七个数和}而这{其余七个数和}恰好为2S-10.所以x+y+z=55-2×22+10=21.已推出10,1共线.进一步看出,1无论在什么位置都与x、y、z三数中的两个共线.设1与x、y共线,此线上另一数设为v.则有1+x+y+v=22,从而x+y+v=21.前已证x+y+z=21,因而导致v=z的矛盾.其他情况推证类似,所以没有题设的填法.习题九1.将1~9这九个数字分别填入右图中的九个圆圈中,使各条边上的四个圆圈内的数的和相等.2.将0.01、0.02、…、0.09这九个数分别填入右图九个圆圈内,使每条边上的四个圆圈内的数之和都等于0.2.(此题与题1共用一图)3.在右图的空白的区域内分别填上1、2、4、6四个数,使每个圆中的四个数的和都是15.。
第三讲 数阵图(一)doc

第三讲 数阵图(一)教室 姓名 学号【知识要点】数阵图是将一些数按照一定的要求排列而成的某种图形。
数阵图根据图形的形状特点,可以分为辐射型数阵图和封闭型数阵图。
辐射型:(1)仔细观察图形,找出关键位置。
关键位置通常是重叠数,也可叫做中间数;(2)把题目中提供的数字和所要填的空格和图形关系联系起来看,注意倍数关系;(3)计算方法:已知各数之和+重叠数×重叠次数=直线上各数之和×直线条数。
封闭型:(1)仔细观察图形,找出关键数(即重叠数)。
在封闭型数阵图中,关键数往往有几个;(2)把题目提供的数字和所要填的空格和图形联系起来看,注意总和的倍数关系;(3)计算方法:已知各数之和+重叠数之和=每边各数之和×边数;【经典例题】★例1:将1——5这五个数分别填入图中的空格内,使两条直线上的三个数之和相等,若中间数为5,该怎么填?★例2:将1——5这五个数分别填入图中的空格内,使横行、竖列三个数之和都等于9.★例3:将1——6分别填在图中,使每条边上三个圆圈内的数的和等于9.★★例4:把1——7填入下图中,使每条线段上的三个○内的数的和相等。
★★例5:将1~8个数分别填入图中,使每个圆圈上五个数和分别为20,21,22.★★★例6:在下图中填入合适的数,使三行、三列和两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的和都相等。
【池中戏水】★1、将1~9这九个数分别填入图中○内,使每条线段五个数的和等于23.★2、将1——5这五个数分别填入图中的圆圈内,使三角形每条边上的数之和都相等。
★3、把1~8个数分别填入○中,使每条边上三个数的和相等.★4、把1~11填入图中,使每条线上三个数的和相等.★5、把1~10填入图中,【江中畅游】★★1、将1——11这11个数分别填入图中的空格内,使横行、竖行、斜排上的几个数之和都等于14.★★2、在下图的空格内填上适当的数,使任意四个相邻格中的数的和等于22.【海中冲浪】★★★1、把0~9填入10个小三角形中,使每4个小三角形组成的大三角形的和相等.【温馨提示】下节课我们将学习鸡兔同笼(一),请作好预习。
第1讲四年级数学思维能力拓展专题突破系列(二十)数阵图讲义(含答案)

四年级数学思维能力拓展专题突破系列(二十)数阵图------数阵图基础(1)1、掌握什么是数阵图2、会灵活应用多种方法求数阵图1、掌握数阵图的概念。
2、灵活应用数阵图的求解方法。
例题1:把1~5这五个数分别填在右图中的方格中,使得横行三数之和与竖列三数之和都等于9?例题2:将1~7这七个自然数填入右图的七个○内,使得每条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等于10。
例题3:将 10~20填入右图的○内,其中15已填好,使得每条边上的三个数字之和都相等。
例题4:下把1~5这五个数填入下图中的○里,使每条直线上的三个数之和相等。
(即是该课程的课后测试)练习1:如图,将1~7这七个数分别填入图中的○里,使每条直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等于12或10。
练习2:如图将1~9这九个数分别填入图中的○里(其中9已填好),使每条直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相等。
练习3:如图,将1~9这九个数分别填入图中的小方格里,使横行和竖列上五个数之和相等。
(至少找出两种本质上不同的填法)练习4:如图,将3~9这七个数分别填入图的○里,使每条直线上的三个数之和等于20。
练习5:如图,将1~11这十一个数分别填入图的○里,使每条直线上的三个数之和相等,并且尽可能大。
练习1:解析:练习2:解析:练习3:解析:练习4:解析:练习5:解析:中心数是重叠数,并且重叠4次。
所以每条直线上的三数之和等于[(1+2+…+11)+重叠数×4]÷5=(66+重叠数×4)÷5。
为使上式能整除,重叠数只能是1,6或11。
显然,重叠数越大,每条直线上的三数之和越大。
所以重叠数是11,每条直线上的三数之和是22。
四年级数学思维能力拓展专题突破系列(二十)数阵图------数阵图基础(2)1、掌握什么是数阵图2、会灵活应用多种方法求数阵图1、掌握幻方的概念。
2、求解幻方的方法。
例题1:请你将1~9这九个自然数填入图中的空格内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上的三数之和相等。
四年级数学思维能力拓展专题突破系列(二十)数阵图

四年级数学思维能力拓展专题突破系列(二十)数阵图------数阵图基础(1)温馨提示:该文档包含本课程的讲义和课后测试题,课后测试题即每一部分内容对应的“课后练习”。
1、掌握什么是数阵图2、会灵活应用多种方法求数阵图1、掌握数阵图的概念。
2、灵活应用数阵图的求解方法。
例题1:把1~5这五个数分别填在右图中的方格中,使得横行三数之和与竖列三数之和都等于9?例题2:将1~7这七个自然数填入右图的七个○内,使得每条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等于10。
例题3:将 10~20填入右图的○内,其中15已填好,使得每条边上的三个数字之和都相等。
例题4:下把1~5这五个数填入下图中的○里,使每条直线上的三个数之和相等。
(即是该课程的课后测试)练习1:如图,将1~7这七个数分别填入图中的○里,使每条直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等于12或10。
练习2:如图将1~9这九个数分别填入图中的○里(其中9已填好),使每条直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相等。
练习3:如图,将1~9这九个数分别填入图中的小方格里,使横行和竖列上五个数之和相等。
(至少找出两种本质上不同的填法)练习4:如图,将3~9这七个数分别填入图的○里,使每条直线上的三个数之和等于20。
练习5:如图,将1~11这十一个数分别填入图的○里,使每条直线上的三个数之和相等,并且尽可能大。
练习1:解析:练习2:解析:练习3:解析:练习4:解析:练习5:解析:中心数是重叠数,并且重叠4次。
所以每条直线上的三数之和等于[(1+2+…+11)+重叠数×4]÷5=(66+重叠数×4)÷5。
为使上式能整除,重叠数只能是1,6或11。
显然,重叠数越大,每条直线上的三数之和越大。
所以重叠数是11,每条直线上的三数之和是22。
四年级数学思维能力拓展专题突破系列(二十)数阵图------数阵图基础(2)1、掌握什么是数阵图2、会灵活应用多种方法求数阵图1、掌握幻方的概念。
四年级数学数阵图讲解一

四年级数学数阵图讲解(一)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学习过辐射型和封闭型数阵.其解题的关键在于“重叠数”。
本讲和下一讲.我们学习三阶方阵.就是将九个数按照某种要求排列成三行三列的数阵图.解题的关键仍然是“重叠数”。
我们先从一道典型的例题开始。
例1把1~9这九个数字填写在右图正方形的九个方格中.使得每一横行、每一竖列和每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相等。
分析与解:我们首先要弄清每行、每列以及每条对角线上三个数字之和是几。
我们可以这样去想:因为1~9这九个数字之和是45.正好是三个横行数字之和.所以每一横行的数字之和等于45÷3=15。
也就是说.每一横行、每一竖列以及每条对角线上三个数字之和都等于15。
在1~9这九个数字中.三个不同的数相加等于15的有:9+5+1.9+4+2.8+6+1.8+5+2.8+4+3.7+6+2.7+5+3.6+5+4。
因此每行、每列以及每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字可以是其中任一个算式中的三个数字。
因为中心方格中的数既在一个横行中.又在一个竖列中.还在两对角线上.所以它应同时出现在上述的四个算式中.只有5符合条件.因此应将5填在中心方格中。
同理.四个角上的数既在一个横行中.又在一个竖列中.还在一条对角线上.所以它应同时出现在上述的三个算式中.符合条件的有2.4.6.8.因此应将2.4.6.8填在四个角的方格中.同时应保证对角线两数的和相等。
经试验.有下面八种不同填法:4/ 1上面的八个图.都可以通过一个图的旋转和翻转得到。
例如.第一行的后三个图.依次由第一个图顺时针旋转90°.180°.270°得到。
又如.第二行的各图.都是由它上面的图沿竖轴翻转得到。
所以.这八个图本质上是相同的.可以看作是一种填法。
例1中的数阵图.我国古代称为“纵横图”、“九宫算”。
一般地.将九个不同的数填在3×3(三行三列)的方格中.如果满足每个横行、每个竖列和每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相等.那么这样的图称为三阶幻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数学数阵图讲解(一)
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学习过辐射型和封闭型数阵.其解题的关键在于“重叠数”。
本讲和下一讲.我们学习三阶方阵.就是将九个数按照某种要求排列成三行三列的数阵图.解题的关键仍然是“重叠数”。
我们先从一道典型的例题开始。
例1把1~9这九个数字填写在右图正方形的九个方格中.使得每一横行、每一竖列和每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相等。
分析与解:我们首先要弄清每行、每列以及每条对角线上三个数字之和是几。
我们可以这样去想:因为1~9这九个数字之和是45.正好是三个横行数字之和.所以每一横行的数字之和等于45÷3=15。
也就是说.每一横行、每一竖列以及每条对角线上三个数字之和都等于15。
在1~9这九个数字中.三个不同的数相加等于15的有:
9+5+1.9+4+2.8+6+1.8+5+2.
8+4+3.7+6+2.7+5+3.6+5+4。
因此每行、每列以及每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字可以是其中任一个算式中的三个数字。
因为中心方格中的数既在一个横行中.又在一个竖列中.还在两对角线上.所以它应同时出现在上述的四个算式中.只有5符合条件.因此应将5填在中心方格中。
同理.四个角上的数既在一个横行中.又在一个竖列中.还在一条对角线上.所以它应同时出现在上述的三个算式中.符合条件的有2.4.6.8.因此应将2.4.6.8填在四个角的方格中.同时应保证对角线两数的和相等。
经试验.有下面八种不同填法:
上面的八个图.都可以通过一个图的旋转和翻转得到。
例如.第一行的后三个图.依次由第一个图顺时针旋转90°.180°.270°得到。
又如.第二行的各图.都是由它上面的图沿竖轴翻转得到。
所以.这八个图本质上是相同的.可以看作是一种填法。
例1中的数阵图.我国古代称为“纵横图”、“九宫算”。
一般地.将九个不同的数填在3×3(三行三列)的方格中.如果满足每个横行、每个竖列和每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相等.那么这样的图称为三阶幻方。
在例1中如果只要求任一横行及任一竖列的三数之和相等.而不要求两条对角线上的三数之和也相等.则解不唯一.这是因为在例1的解中.任意交换两行或两列的位置.不影响每行或每列的三数之和.故仍然是解。
例2用11.13.15.17.19.21.23.25.27编制成一个三阶幻方。
分析与解:给出的九个数形成一个等差数列.对照例1.1~9也是一个等差数列。
不难发现:中间方格里的数字应填等差数列的第五个数.即应填19;填在四个角上方格中的数是位于偶数项的数.即13.17.21.25.而且对角
两数的和相等.即13+25=17+21;余下各数就不难填写了(见右图)。
与幻方相反的问题是反幻方。
将九个数填入3×3(三行三列)的九个方格中.使得任一行、任一列以及两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之和互不相同.这样填好后的图称为三阶反幻方。
例3将前9个自然数填入右图的9个方格中.使得任一行、任一列以及两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之和互不相同.并且相邻的两个自然数在图中的位置也相邻。
分析与解:题目要求相邻的两个自然数在图中的位置也相邻.所以这9个自然数按照大小顺序在图中应能连成一条不相交的折线。
经试验有下图所示的三种情况:
按照从1到9和从9到1逐一对这三种情况进行验算.只有第二种情况得到下图的两个解。
因为第二种情况是螺旋形.故本题的解称为螺旋反幻方。
例4将九个数填入左下图的九个空格中.使得任一行、任一列以及两条
证明:因为每行的三数之和都等于k.共有三行.所以九个数之和等于3k。
如右上图所示.经过中心方格的有四条虚线.每条虚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等于k.四条虚线上的所有数之和等于4k.其中只有中心方格中的数是“重叠数”.九个数各被计算一次后.它又被重复计算了三次。
所以有
九数之和+中心方格中的数×3=4k.
3k+中心方格中的数×3=4k.
注意:例4中对九个数及定数k都没有特殊要求。
这个结论对求解
3×3方格中的数阵问题很实用。
在3×3的方格中.如果要求填入九个互不相同的质数.要求任一行、任一列以及两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相等.那么这样填好的图称为三阶质数幻方。
例5求任一列、任一行以及两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等于267的三阶质数幻方。
分析与解:由例4知中间方格中的数为267÷3=89。
由于在两条对角线、中间一行及中间一列这四组数中.每组的三个数中都有89.所以每组的其余两数之和必为267-89=178。
两个质数之和为178的共有六组:
5+173=11+167
=29+149=41+137
=47+131=71+107。
经试验.可得右图所示的三阶质数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