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虫概论与疟原虫-2013年
疟原虫——【人体寄生虫学】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uitable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The four basic technical elements of the global strategy are: ➢ To provide early diagnosis and prompt treatment; ➢ To plan and implement selective and sustainable preventive measures, including vector control; ➢ To detect early, contain or prevent epidemics; ➢ To strengthen local capacities in basic and applied research to permit and promote the regular assessment of a country's malaria situation, in particular the ecological, social and economic determinants of the disease.
学习任务及目标
• A: 哪些临床表现支持疟疾的诊断?致 病机制如何?
• B: 临床诊断原则,确诊标准是什么? • C: 有什么治疗方案?依据是什么? • D: 疟疾流行因素有哪些,如何防治?
• 掌握疟原虫生活史、疟疾(发作) 的 主要临床表现及机制
• 掌握血涂片上疟原虫的形态特点 • 熟悉疟疾的临床诊断原则及确诊标准 • 熟悉疟疾的流行特点及防治策略 • 了解治疗方案
[Severe forms of malaria]
17.疟原虫
一、切断传播途径 防蚊灭蚊,保护健康人群 二、控制传染源 治疗带虫者和现症患者
1. 杀灭红外期裂殖体及休眠子,如:伯氨喹啉,抗复发作用,也称根
治药。
2. 杀灭红内期裂殖体,如:氯化喹啉等,用以控制临床发作。 3. 杀灭配子体,如:伯氨喹啉,用于切断传播。 4. 杀灭孢子增值期,如:乙胺嘧啶,可抑制蚊体内的孢子增殖发育。
时间、以及红内期数次裂体增殖使血液中的疟
原虫达到一定浓度,这两部分时间的总和。不
同的虫种、同种不同株潜伏期存在差异。
(2)经输血感染的潜伏期: 红内期数次裂体
增殖使血液中疟原虫达到一定浓度所需的时间。
2. 疟疾发作
(1)临床表现:先寒颤、后发热、再出汗。
(2)发作的机理:
红内期疟原虫裂体增殖导致大量红细胞被破坏,
子→环状体(数次裂体增殖后,部分形成配子体)。
2. 在蚊体内的发育
配子体(♀♂)→雌、雄配子→合子→动合子→卵囊(囊合子)→
子孢子。
疟原虫在蚊体内生活史 疟原虫在人体内生活史
裂殖子入侵红细胞 裂殖子入侵红细胞
蚊胃中的雄配子 Pf雄配子体出丝 蚊胃壁上的卵囊 卵囊中的子孢子 卵囊破裂释放的子孢子
Pv肝裂殖体
疟原虫Pv环状体
(姬氏染色 油镜)
疟原虫pv大滋养体
(瑞氏染色 油镜)
疟原虫pv滋养体
(姬氏染色 高倍)
Pv滋养体和血小板
(姬-瑞氏染色 高倍)
疟原虫Pv裂殖体
(姬氏染色 高倍)
Pv裂殖体和滋养体(厚血膜)
高倍
感染的红细胞及裂殖子 疟原虫Pv配子体
(姬氏染色)
疟原虫Pf 环状体
(姬氏染色)
疟原虫Pf 大滋养体
原虫概论与疟原虫ppt课件
恶性疟原虫是全球分布最广、 危害最大的疟原虫,主要分布 在非洲、亚洲和南美洲的部分 地区。
卵形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也较 为常见,主要分布在非洲、中 南美洲和亚洲的部分地区。
疟原虫的生活史
疟原虫的生活史包括在人体内的红细 胞内寄生和在蚊体内的肝细胞内寄生 两个阶段。
在红细胞内寄生的疟原虫经过一段时 间的发育后,会进入下一个阶段,即 肝细胞内寄生,并继续繁殖。
疟疾防治政策案例
全球基金
全球基金是全球最大的抗击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的资助机 构之一。该机构通过资助疟疾防控项目,支持各国政府加强 疟疾防治工作,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减少疟疾传播。
疫苗接种计划
一些国家正在实施疟疾疫苗接种计划,旨在通过疫苗接种来 预防疟疾。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正在评估几种候选疫苗的有 效性和安全性,并计划在未来几年内推广使用。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研究方向
未来对原虫病的研究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的合作,利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等领域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开拓新的研 究方向。同时,对寄生虫抗药性的研究、新型药物的研发以及寄生虫疫苗的研制等也将成为未来的研究重点。
挑战
尽管在原虫病防治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何有效预防和治疗耐药性寄生虫感染、如何降低 寄生虫病对公共卫生的影响等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范围内的原虫 病威胁也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05 展望与未来研究方向
科研进展与新药研发
科研进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原虫病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突破。研究者们通过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 和代谢组学等技术手段,深入揭示了原虫的生命周期、繁殖机制和致病机理,为新药研发提供了重要 的理论基础。
新药研发
疟原虫、弓形虫概述
速发型子孢子 迟发型子孢子
子孢子
卵囊
蚊体期 动
发育
合 子
雌按蚊吸血
经皮肤
休 眠 体
侵
裂殖体(裂殖子)
入
红
裂体增殖(肝细
细
胞
胞内发育)
环状体 大
成熟裂殖体
红细胞 内发育
滋 养
(裂殖子)
体
合 子
未成熟裂殖体
雌、雄 配子 蚊吸血
雌、雄配子体
蚊
胃壁卵囊上 Nhomakorabea的
疟
原
虫
卵
囊
1、生活史需二个宿主:人及雌性按蚊
人为中间宿主,在人体内进行无性的 裂体增殖及开始有性的配子生殖。
有核细胞内,进行快速的无性增殖,并不断扩 散至全身组织,如脑、肝、肺、心和肌肉组织 等。
临床类型:
1、获得性弓形虫病:经口等途径感染 (1)隐匿型:多数为此型。 (2)淋巴结型 (3)脑膜脑炎型 (4)心肌炎型 (5)全身重症型 2、先天性弓形虫病:经胎盘感染。 (1)隐匿型 (2)流产型 (3)全身感染型 (4)眼弓形虫病 (5)中枢神经系统与弓形虫病
返回
(一)潜伏期、发作、再燃与复发
1、潜伏期:指疟原虫侵入人体到出现临床 症状的间隔时间。
间日疟:速发型:11-25天,迟发型:6-12月 恶性疟:7-27天 三日疟:18-40天
2、发作:
疟原虫红内期裂体增殖所引起的周期性 寒战、发热及出汗退热三个连续阶段称
疟疾发作。 间日疟48h;三日疟72h;恶性疟36-48h发 作一次。
简介
疟原虫(Malaria Parasite)是疟疾(Malaria) 的病原体。
疟疾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第一次文献记载是公 元前1500年,在我国俗称“冷热病”、“打摆 子”、“发疟子”、“脾寒”、“瘴气”等。
原虫实验2 疟原虫
传播疟疾:疟原虫是疟疾的病原体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给人类引发疟疾症状 严重危害:疟疾可导致高热、寒战、贫血、黄疸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流行地区: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特别是在非洲和东南亚地区 控制和预防:全球正在努力控制和预防疟疾的传播包括使用杀虫剂、蚊帐、疫苗等措施
蚊子:疟原虫通过蚊子的叮咬进入 人体
展望: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 对全球疟疾问题
建议:加强疟疾防控提高疫苗接种 率
展望:研发更有效的疟疾疫苗和治 疗手段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建议: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疟疾 挑战
展望:提高全球公共卫生水平减少 疟疾传播
汇报人:
活史
意义:为疟疾 的诊断、预防 和治疗提供科
学依据
内容:研究疟 原虫的生物学 特性包括形态、 结构、生活史 和传播方式等
方法:通过实 验观察和数据 分析等方法对 疟原虫的生物 学特性进行深
入研究
目的:研究疟疾的传播途径和 机制
意义:为预防和治疗疟疾提供 科学依据
实验方法:观察和实验操作
实验结果:发现疟疾的传播途 径和机制
实验数据表明疟原虫在人体内的繁殖数量与感染程度密切相关感染程度越高繁殖数量 越多。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疟原虫在人体内的繁殖和传播机制是疟疾发 病的关键因素为预防和治疗疟疾提供了科学依据。
建议:加强药物研发提高治 疗效果
建议:加强疫苗接种提高免 疫力
展望:探索新型防治方法减 少疟疾传播
性。
采集疟疾患者的血 液样本
将血液样本接种到 培养基上
观察疟原虫在培养 基上的生长和繁殖
记录实验数据并进 行分析
数据分析:对实 验数据进行统计、 分析和解释以评 估实验方法的可 行性和可靠性
原虫概论与疟原虫
人
体
环状体
四
种 疟
大滋养体
原
虫
未成熟裂殖体
红
内
期
成熟裂殖体
各
期 形
雄配子体
态
鉴
雌配子体
别
原虫概论与疟原虫
恶性疟原虫
原虫概论与疟原虫
恶性疟原虫
原虫概论与疟原虫
三日疟原虫
原虫概论与疟原虫
三日疟原虫
原虫概论与疟原虫
原虫概论与疟原虫
原虫概论与疟原虫
原虫概论与疟原虫
原虫概论与疟原虫
原虫概论与疟原虫
• 速发型子孢子(tachysporozoite,TS) • 迟发型子孢子(bradysporozoite,BS)
• Lysenko(1977)提出子孢子多态学说 • Krotoski(1980-1986)发现肝细胞内休眠子
(hypnozoite)
– 休眠子形态特点:2.9-7.0µm, 膜较厚,单核,胞质淡, 有泡状物
• 球形体、线粒体、内 质网、核蛋白体等
• 细胞核
原虫概论与疟原虫
裂殖子超微结构 (电镜图)
原虫概论与疟原虫
裂殖子侵入红细胞的过程
– 裂殖子粘附红细 胞表面
– 红细胞变形 – 侵入红细胞 – 封口
全过程约需10-15分钟
原虫概论与疟原虫
裂 殖 子 侵 入 红 细 胞 的 过 程
原虫概论与疟原虫
??寄生人体的疟原虫有寄生人体的疟原虫有44种?人疟原虫感染人体所引起的疾病称为疟疾疟疾malaria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种间日疟原虫生活史与形态间日疟原虫生活史与形态人脊椎动物宿主蚊媒介宿主肝细胞内发育红细胞内发育胃内配子生殖胃壁孢子生殖间日疟原虫生活史与形态间日疟原虫生活史与形态??人体内发育阶段人体内发育阶段红细胞外期肝细胞内发育子孢子子孢子红外期裂殖体红外期裂殖体裂殖子裂殖子ts子孢子蚊bs红外期裂殖体休眠子红外期裂殖子蚊肝细胞间日疟原虫生活史与形态间日疟原虫生活史与形态??人体内发育阶段人体内发育阶段红细胞内期红细胞内发育红外期裂殖子侵入红细胞进行无性的裂体增殖循环和有性体形成环状体环状体ringform大滋养体大滋养体trophozoite裂殖体裂殖体schizont红内期裂殖子红内期裂殖子merozoite配子体配子体雌雄gametocyte间日疟原虫生活史与形态间日疟原虫生活史与形态??人体内发育阶段人体内发育阶段红细胞内期?四种疟原虫红内期各期形态特点种?疟色素malarialpigment的形成内期各期特点?被寄生红细胞的变化血红蛋白消化珠蛋白氨基酸合成原虫蛋白血红素高铁血红素疟色素疟色素间日疟原虫生活史与形态间日疟原虫生活史与形态??蚊体内发育阶段蚊体内发育阶段蚊虫能否被疟原虫感染取决于下列因素??蚊虫种类蚊虫种类
疟原虫
在人体内的发育
红细胞外期的裂殖子从肝细胞释放出来,进入血流 后很快侵入红细胞。 裂殖子侵入红细胞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①裂殖子通过特异部位识别和附着于红细胞膜表面 受体; ②红细胞广泛性变形,红细胞膜在环绕裂殖子处凹 入形成纳虫空泡; ③裂殖子入侵完成后纳虫空泡密封。在入侵过程中 裂殖子的细胞表被脱落于红细胞中。
疟疾发作
疟疾的一次典型发作表现为周期性寒战、高热和出汗退 热三个连续阶段。 红细胞内期成熟裂殖体胀破红细胞后,大量的裂殖子、 原虫代谢产物及红细胞碎片进入血流,其中一部分被巨 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吞噬,刺激这些细胞产生内源性热 原质,它和疟原虫的代谢产物共同作用于宿主下丘脑的 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 随着血内刺激物被吞噬和降解,机体通过大量出汗,体 温逐渐恢复正常,机体进入发作间歇阶段。由于红细胞 内期裂体增殖是发作的基础,因此发作具有周期性,此 周期与红细胞内期裂体增殖周期一致。
再燃与复发
疟疾初发停止后,患者若无再感染,仅由于体内残 存的少量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重新大量 繁殖又引起的疟疾发作,称为疟疾的再燃。 疟疾复发是指疟疾初发患者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已被 消灭,未经蚊媒传播感染,经过数周至年余,又出 现疟疾发作,称复发。
贫血
贫血的原因与下列因素有关: 1、直接破坏:红细胞内期疟原虫裂体增殖,对红细胞的直 接破坏。 2、脾功能亢进,吞噬大量正常的红细胞。 3、免疫病理的损害:疟原虫寄生于红细胞时,使红细胞隐 蔽的抗原暴露,刺激机体产生自身抗体,导致红细胞的破 坏。此外宿主产生特异抗体后,容易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附着在红细胞上的免疫复合物可与补体结合,使红细胞膜 发生显著变化而具有自身免疫原性,并引起红细胞溶解或 被巨噬细胞吞噬。 4、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
疟疾流行概况与疟原虫生活史 (2)
48h
薛氏点
红细胞
14-15 天 12-14 天
总结间日疟原虫生活史特点
蚊
体 内 发
胃壁上发育 (孢子生殖)
育
子孢子
人
体
内
肝细胞内发育
发
(红细胞外期)
育
胃内发育 (配子生殖)
配子体
红细胞内发育 (红细胞内期)
谢谢
发育周期
27℃ 蚊体内 发育时间
间日 疟原虫
8天
1-1.2 万
各期
涨大,薛氏 幼稚
点
红细胞
48h
8-9 天
恶性 疟原虫
5天
3万
R,G 期 无、茂氏点 无选择 36-48h
10 天
三日 疟原虫
卵形 疟原虫
14-15 天 9天
1.5 万 1.5 万
各期
无、齐氏点
衰老 红细胞
72h
红细胞略胀 网织红细
各期 大、变形, 胞和幼稚
东南亚 菲律宾,越南,泰国,斯里兰卡,中国,缅甸,朝鲜*,韩国*,尼泊尔,老挝,孟加拉 国,柬埔寨,印度,印尼,马来西亚,瓦努阿图,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帝汶岛, 塔吉克斯坦,叙利亚*
美洲
阿根廷*,伯利兹,玻利维亚,巴西,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北美洲),厄瓜多尔, 萨尔瓦多(中美洲),法属圭亚那,危地马拉(中美洲),圭亚那,洪都拉斯(北美 洲),苏里南,委内瑞拉,秘鲁,巴拉圭*,巴拿马,尼加拉瓜,墨西哥,多米尼加, 海地
河南、湖北、广东各2例;浙江、上海、重庆、吉林、 辽宁、内蒙古、河北各1例),较2010年(15例)上升 100.00%
2001-2011年江苏省疟疾发病情况
1400
1200
疟原虫
30
疟原虫(Plasmodium)
二、生活史
4
雌性按蚊-终宿主-虫媒
• •
蚊唾液腺内含有疟原虫子孢子
当雌蚊刺吸人血时,可随唾液 进入人体
31
雌性按蚊饱餐人血
疟原虫(Plasmodium)
二、生活史
四种疟原虫的发育过程的比较
P.v 红外期(速发型)发育时间 红外期迟发型子孢子 红外期裂殖体大小 红外期裂殖体数目 红外期特点 红内期发育周期 红内期裂殖子数目 红内期发育场所 7d 有 42~60 µ m 12000个 48h 16个 外周血液 P.m 12.5d 无 48 µ m 15000个 72h 6~12个 外周血液 P.f 6d 无 60 µ m 40000个 36~48h 8~36个 P.o 9d 有 70×50 µ m 15400个 48h 6~12个
晚期滋养体 裂殖体
体较三日疟原虫大,圆形 成熟裂殖体有6~12个裂殖子,排列一环
带状或卵圆形 裂殖子6~12个,呈菊花样排列
雄配子体 雌配子体 红细胞变化
略小于正常红细胞,圆形,核大疏松, 核位于中央 如正常红细胞大,圆形,核小致密,核 偏位 正常或略小,可见薛氏点
与间日疟原虫相似 与间日疟原虫相似 大小正常,有齐氏点
•
•
细丝脱离母体,在蚊胃腔中游动,
即雄配子或小配子。
出丝现象
27
疟原虫(Plasmodium)
二、生活史
3
•
配子生殖——有性生殖 (卵囊)
动合子穿过蚊胃壁,在胃弹性纤维膜下,虫体变圆并分泌囊壁形成球形
的卵囊(oocyst),卵囊也称囊合子。
28
疟原虫(Plasmodium)
二、生活史
疟原虫
裂殖体发育成熟后,红细胞破裂,释放裂殖 子,其中一部分被巨噬细胞吞噬,另外一 部分侵入其他健康的红细胞,重复裂体增 殖过程
配子体
疟原虫经过几次红细胞内裂体增殖,部分裂 殖子侵入新的红细胞后不再进行裂体增殖, 而是发育为雌或雄配子体
疟原虫裂殖子胞核增大而不分裂,胞质增多 而不形成伪足
配子体呈圆形或椭圆形,核一个,疟色素颗 粒均匀分布于虫体内 一般雌配子体核小而致密,位于虫体一侧; 而雄配子体核大而疏松,位于虫体中央
配子体
雌配子体:新月形,两端较尖;核致密,深 红色,常位于中央;疟色素分布于核周围 雄配子体:腊肠形,两端钝圆;胞质着色较 浅;核疏松,淡红色,位于中央;疟色素 小杆状,散布在胞质内
雌配子体
雄配子体
二、生 活 史 (以间日疟原虫为例)
中间宿主:人 终宿主:雌性按蚊 感染阶段:子孢子 传播阶段:配子体 感染方式:蚊虫叮咬 寄生部位:红外期在肝细胞内,红内期在 红细胞内 裂体增殖周期在肝细胞内为8天,红细胞内 为48小时
雌配子体
雄配子体
恶性疟原虫红内各期形态
环状体 环纤细,约为红细胞直径的1/5;1或2个核; 虫体常位于红细胞的边缘,呈“鸟飞状”; 一个红细胞内常含2个以上原虫(多重感染)
大滋养体
一般隐匿于内脏微血管中,外周血中不可见; 虫体圆形,小而结实;疟色素开始集中
裂殖体 细胞核分裂,含有8~36个裂殖子的为成熟裂 殖体;疟色素集中成团;虫体占据红细胞 的大部分
疟疾的发作主要是成熟裂殖体胀破红细胞 后,大量裂殖子和疟原虫的代谢产物、残 余变性的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碎片被吞噬, 产生致热源,引起发热。
疟疾和疟原虫
制作血膜的注意事项
1.玻片清洗时,避免玻片碰撞、磨损。 制作血膜的载玻片必须完全清洁而毫 无油渍或污垢。制片时,手指只能持 载片的边缘,不能接触玻片表面,以 免油污使薄血膜产生空白区以及厚血 膜脱落。作为推片的玻片边缘一定要 平滑,才能使推出的血膜均匀一致。 2.必须自然干燥,不可太阳晒或火烧, 血膜不干时不易倾斜。
早期滋养体-环状体
一个细胞内 有2滋养体形态特征
间日疟原虫小滋养体 约为红细胞直径的1/3; 环较粗大;核1个;2个核 和一个红细胞寄生2个环 状体,不如恶性疟原虫多 见 恶性疟原虫小滋养体 约为红细胞的 1/6;环纤 细;核1~2个; 一个红细胞寄生2个环状 体的常见
小于正常红细胞 8~26个,常为8~18个,排列不规则 黑褐色团块
小于正常红细胞 6~12个,常为8个,常排列如菊 花状 深褐色,常聚集中央
小于正常红细胞 6~12个,常为8个,排列不规则 棕黄色,常聚集中央或一侧
雌 配 子 体
大小 形状 核 胞浆 疟色素 大小 形状 核 胞浆 疟色素
大于正常红细胞 圆形 1个,较小,致密 深红色,位于一侧 深蓝色 黄褐色均匀散在 大于正常红细胞 圆形 1个,较大,淡红色,位于中央 浅蓝色 黄褐色,均匀散在
形态
在RBC内发现疟原虫是确诊疟疾和鉴别虫种的重要 依据 疟原虫基本构造相同-细胞膜、质、核 吉氏染色:核染成紫红色,胞质呈兰色,疟原虫 消化血红蛋白产物-疟色素呈棕黄色 疟原虫在RBC内各期形态各不相同 间日疟原虫在RBC内的形态 小滋养体(环状体) 大滋养体期 裂殖体期:成熟、未成熟裂殖体 配子体期:雌、雄配子体
人疟原虫生活史,都需要人(中间宿主)和雌性 按蚊(终宿主)做宿主。 疟原虫的发育和繁殖,必须通过脊椎动物与昆虫 媒介两个宿主,人体疟原虫的宿主是人和按蚊。 疟原虫在人体分别寄生于肝脏和血液中的红细胞 内,在蚊体内寄生于蚊胃,最后聚集于唾液腺。 在人体内先寄生在肝细胞内,称红细胞外期(红 外期),后寄生在红细胞内,称红细胞内期(红 内期)。 在红细胞内有小滋养体(环状体)、大滋养体, 裂殖体和配殖体。
疟原虫和疟疾
有性繁殖阶段
裂体增殖产生的子孢子进入红细胞,在红细胞内发育成熟,经过数日或十余日的发育后,当受染者体内存在大量 成熟裂殖子时,如果再次被雌性按蚊叮咬并注入人体,则可发育为雌、雄配子体,在蚊胃中进一步发育为雌、雄 配子,雌、雄配子受精后形成合子,最后发育为卵囊。
疟原虫的传播方式
01
疟原虫通过雌性按蚊叮咬传播给人类,雌性按蚊是传播疟疾的 唯一媒介。
02
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传播季节长,传播范围广,传播机会多。
在温带地区,传播季节相对较短,传播范围较窄,传播机会较
03
少。
02
疟疾的症状和诊断
疟疾的症状ຫໍສະໝຸດ 发热01 疟疾发作时,患者会出现突发
性高热,通常持续数小时或数 天。
防蚊措施
采取防蚊措施,如使用蚊帐、驱蚊液、电蚊拍等,避免被携带疟原 虫的蚊子叮咬。
控制传播源
及时治疗疟疾病人,并采取措施控制疟疾传播源,如对病患进行隔离、 对高发区进行灭蚊等。
疟疾的治疗方法
快速诊断与治疗
一旦出现疟疾病状,应立即就医并接受快速诊断,确诊后应尽早 开始治疗。
药物治疗
目前治疗疟疾的主要药物包括青蒿素类、奎宁类等,根据病情和 药物敏感性可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寒战
02 在高热之前或同时,患者可能
出现寒战,表现为全身颤抖、 牙齿打颤等症状。
出汗
03 高热后患者会大量出汗,体温
迅速下降。
头痛
04 疟疾发作时,患者可能会出现
头痛,通常位于头部的一侧或 太阳穴附近。
乏力
疟原虫
疟原虫(malaria parasite)◆人类寄生虫界的重要病原体;◆世界性分布(102 个国家),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等;◆感染鸟类、两栖动物、人类等,且具有种属特异性;◆WHO报告:每年3亿新病人,270万人死亡疟原虫是疟疾的病原体,疟疾俗称“冷热病”、“打摆子”周期型寒战、发热出汗。
疟原虫种类:130多种,人体寄生4种◆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多◆三日疟原虫(P.malariae)少◆恶性疟原虫(P.falciparum)局部◆卵形疟原虫(P.ovale)几例疟疾的故事疟疾是伴随人类最早的疾病,早在公元前二三世纪,古罗马作家的作品中,就已经写到疟疾这种周期性的疾病。
从公元4世纪开始,此病成了古希腊的地方病,一直广泛流传,1500年,英国沃波尔首相的儿子、作家牛津伯爵第四霍勒斯·沃波尔1740年从罗马回到祖国后,无可奈何地感叹说:“有—种叫做Malaha的东西,每年夏天都要到罗马来杀人。
”上个世纪末在印度的医院里,1/3的病人都是疟疾患者。
◆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里,人们认为疟疾是“神”的旨意,就连伟大的古罗马作家和古典学者马尔库斯▪西塞罗也不止一次地说到,疟疾这种热病的发生是由于神的意志,因此它是不可抗拒的;著名的罗马作家老普林尼在《博物志》中还指出好几种他认为预防有效的符咒。
◆在古代的希腊和罗马,与有神论同时,也有不少医生说此病的发生是由于有热病的空气,疟疾的起因与沼泽地上的水或有毒的水汽行关,有人甚至给疟疾下了“败坏了的水气”或者“易致病的有毒物质”这样—个定义。
“疟疾”(Malaria)这个词就是出“坏”(mala)和“空气”(aria)两个字组成,就可以看到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意大利最著名的医生乔瓦尼·冯里亚·兰锡西在1717年就在一篇有关疟疾的论文中说到,疟疾总是流行在蚊子繁多的潮湿沼泽地区,而在排水之后就会一度绝迹,这一现象表明,致病的毒性也许就是蚊子传播的。
疟原虫
间日疟原虫
(Plasmodium vivax P.v )
间日疟
48h
温带
普遍感 染流行 最广
海南、 云、贵 少见
恶性疟原虫
(Plasmodium falciparum P.f)
疟原虫代谢产物
典型的疟疾发作表现为周期性的寒战、发热和出汗退热三个 连续阶段。这种周期性特点与疟原虫红细胞内期裂体增殖周 期一致,即和裂殖子从所寄生的红细胞释出的时间一致。 热型:即周期性与红内期裂体增殖周期一致。 pv、po —48h; pm—72h; pf—36~48h,渐不规则
PV热型与原虫发育的关系
likely be with us as long as there are humans on this earth.
疟疾免疫
1.先天免疫natural immunity:
–血型者不感染Pv, Duffy 镰状红细胞(HbS)贫血者、RBC缺乏 G6PD患者抗Pf.
2.获得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 (1). 抗原:主要为表面抗原,即子孢子、红外期 和红内期裂殖子、感染RBC表面的抗原。
1)传染源:外周血中有成熟配子体的现症病人和带虫者,
血中带红内期者可经输血传播。
2)传播媒介:中华按蚊、微小按蚊、嗜人按蚊、大劣按蚊
输血(血中带有红内期疟原虫)
3)易感人群:孕妇、非疫区人群等 4)自然因素(温、湿、雨)与社会经济因素
五、防治
1、预防 1)防蚊、灭蚊 2)预防性服药:氯喹、乙胺嘧啶+磺胺多辛.不论个体或群 体进行预防服药时,每种药物疗法不宜超过半年。 3)疫苗:子孢子、裂殖子、配子体疫苗
医学原虫概论2013
外出芽生殖:如疟原虫在 蚊体内的成孢子细胞增值。
内出芽生殖:如弓形虫滋 养体。
结合生殖:
营养与代谢
(Nutrition and supersession)
营养:表膜渗透、扩散吸收小分子
形态(morphology)
1.滋养体 :20-40μm,伪足运 动。外质,内质,具4-7μm 球形泡状核,核周染色质粒、 核仁。
形态(morphology)
包囊:一核、二核、四核 10-15μm
糖原泡 拟染 色体
生活史(life cycle)
成熟包囊
排 出 食入 小肠下端 大肠
生活型
二分裂增殖
慢性:长期表现为间歇性腹泻、腹痛、腹胀、体重
下降、阿米巴肿。
并发症:肠穿孔和继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阿米巴痢疾脓血粘液便
脑脓肿
肺脓肿
穿入心包
穿入胸腔
穿至膈下 穿破胸壁
穿入肺或支气管 穿入胸腔
穿至肾周
穿入下腔静脉 穿入胃内 穿入结肠 结肠内阿米巴穿入腹腔 穿入腹腔 穿入直肠周围
二 、 肠 外 并 发 症
诊断(diagnosis)
病原诊断: 滋养体检查:生理盐水涂片法。急性期,慢性 期肠粘膜活检、肠外阿米巴病。粪检,脓肿穿 刺液。注意快速、保温、防尿及药物,鉴别。 包囊检查:碘液涂片法。慢性期、带虫者。甲 醛乙醚法沉淀包囊。慢性患者,持续粪检。 核酸检测:脓液、穿刺液、粪便培养物、活检 肠组织、脓血便等虫体的DNA。多聚酶链反应。
免疫学诊断:检测特异性抗体、抗原 影像学诊断:B超、CT、X线。
阿米巴肝脓肿超声、CT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
发病率(1/10万)
750 0.64 0.24 0.348
病人数(万)
8000 7.4 2.9 3.5 74
死亡人数(万)
30 0.0052 0.0067 0.0042
疟疾流行分布图绘出 全球22亿人面临疟疾威胁
北京科技报消息:2005年3月10日,著名的英国《自然》杂志发 表了一份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全球每年有超过5亿人感染疟疾。 而感染疟疾的高危人群数量多达22亿,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世界人 口的三分之一。而受影响最大的是儿童。疟疾每年夺去的生命要 超过被认为是世界头号传染性疾病的艾滋病,它是人类的头号杀 手。然而,令人惋惜的是疟疾却未能像艾滋病一样引起人们的关 注。更重要的是,虽然疟疾在某些地区已被消灭,但由于携带疟 疾病毒的蚊子不可能被全部消灭,所以,疟疾在威胁全人类的安 全。 全球疟疾流行分布图显示,疟疾的分布遍及全世界90多个国家和 地区,北纬60°和南纬45°之间的地带都有疟疾发病,令人忧虑 的是,全球气候变暖以及厄尔尼诺现象增强所引起的温度和降雨 的变化,势必会影响疟疾原有的分布格局。
(1)获得性非消除性免疫
(2)对再感染有一定的抵抗力
(3)免疫力随原虫数的消长而消长
(4)能杀灭大部分原虫
1.先天性免疫
(1)Duffy血型阴性基因的黑人 不感染P.v
(2)镰状RBC贫血患者
不感染P.f
RBC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患者不感染P.f
2.获得性免疫
(1)种和株的特异性,同株不同发育阶 段的特异性。 (2) 免疫逃避
三、 致病(Pathogenesis) (一)潜伏期
潜伏期 = 红外期发育所需时间
+ 达到发热阈值所需时间 发热阈值:引起疟疾发作的血中最低原虫数. 潜伏期取决于疟原虫种类、子孢子数量、宿主
的免疫力及耐受力和感染方式等。
P.v 潜伏期 = 8天+(2~3)×2天 = 12~14天
(二)、发作 1. 典型发作:红内期原虫的裂体增殖所引
五、常见医学原虫及其分类(P.36)
(一)、动鞭纲(阴道毛滴虫、杜氏利什曼原虫) (二)、叶足纲(溶组织内阿米巴) (三)、孢子纲(疟原虫、弓形虫) (四)、动基裂纲(结肠小袋纤毛虫) 纤毛 鞭毛 伪足
解放前,在湘南地区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
船到郴州止, 马到郴州死,
人到郴州‘打摆子’。
它生动地描述了当时湘南高疟区的情景。‘打
环状体
ring form
滋养体 Trophozoit
成熟裂殖体 Mature schizont
雌配子体
雄配子体
Female gametocyte
Male gametocyte
卵形疟原虫 Plasmodium ovale (P.o)
二、形态和生活史
(Morphology and Life Cycle)
蚊体内
人体内
红内期
疟原虫生活史
人体内
肝细胞内 红细胞内
按蚊体内
子孢子
卵囊 迟发型 子孢子 速发型 子孢子 裂殖体 休眠体 红外期 裂殖体
动合子
大滋养体 裂 殖 子 雄配子体 雄配子体 雌配子体 雌配子体 雄 配 子
4、分子生物学检测(如PCR)
(三)询问病史
1、典型疟疾症状 2、流行区、流行季节
六、流行与防治(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预防措施:蚊媒防治、 预防服药、 疫苗预防
治疗药物:
间日疟:氯喹治疗;抗复发用伯氨喹 , 因 其对红外期有作用 。 恶性疟:氯喹; 对抗性株用联合疗法。
青蒿素是我国科研工作者自行研制的第一个一类新药,也是 中国仅有的两个进入世界药典的中药之一,被世界卫生组织(简 称WHO)评价为“目前世界范围内治疗恶性疟疾的唯一真正有 效的药物”。这是中国制药企业首次从WHO获得预供应商资格 认证,是中国成品药冲击国际市场‘零’的突破 2001年以来。 全世界已有51个国家和地区将青蒿素相关药物作为抗疟指定药品。 资料显示,未来10年内,青蒿类药物将在全球市场上形成约 15亿美元到20亿美元的销售额。以前青蒿只卖到2元到3元钱一公 斤,一亩地只能收入450元左右,现在青蒿的价格最高已经达到 10元钱一公斤,一亩地最多能收入1000多元,种植青蒿的确能对 当地农民的增收带来好处。
2.包囊(cyst):当滋养体遇到不良环境时,分 泌外壁形成不活动的包囊,以度过不良环境, 是原虫生活史中相对静止的状态,也是原虫的 重要感染阶段。
(二)生活史类型
1. 人际传播型:生活史只需一个宿主(人)。 仅有一个滋养体阶段,如阴道毛滴虫;或既 有滋养体阶段又有包囊阶段,如溶组织阿米 巴、蓝氏贾第鞭毛虫。 2. 循环传播型:生活史需一种以上脊椎动物, 有世代交 替,如弓形虫。
原虫概论与疟原虫
授课教师:蒋立平
授课日期:2013年10月
人体寄生虫学
医学原虫学 医学蠕虫学 医学节肢动物学
原 虫 概 论 (P.33)
一、定义:
原虫( protozoon ) : 体积微小而能 独立完成生命活动的单细胞真核动物。
二、 特点
(一)体积微小:单细胞 (二)分布广泛,种类多:65,000种
七、 思考题
1、疟原虫生活史中,增殖方式包括哪几种?
2、间日疟原虫的生活史中,有病原学诊断意义
的阶段包括哪些?
3 、疟原虫的感染阶段、离体阶段分别是
4、恶性疟原虫患者外周血中一般只能查见
、
、
。
。
5、名词解释:疟疾复发、疟疾再燃、带虫免疫
6、简述疟疾贫血的机制。
下
课
因疟疾引起的儿童脾肿大
Spleen from a case of P. falciparum infection.
采血部位:无名指或耳垂末梢血液。小孩在足后根。
采血时间:P.v, P.m 在发作数小时至10余小时内。
P.f 在发作开始时采血。
血液涂片:
P.f 患者外周血中一般仅见环状体和配子体,其余 3种疟疾患者可检出红内期各发育阶段疟原虫。
(二)免疫诊断
1、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3、单克隆抗体检测抗原
五、诊断(Diagnosis)
查血——红内期各阶段和配子体
725例疟原虫阳性血片在不同镜检视野中的分布情况 镜检视野数 疟原虫阳性例数 占阳性总人数的比例(%)
10
50
604
702
83.31
96.82
100
200
719
724
99.16
99.86
1000
725
100.00
(一)病原学检查
1.厚血膜法 2.薄血膜法
青蒿
存在问题: 1. 抗氯喹恶性疟原虫 2. 按蚊的抗药性 3. 新抗疟药与新灭蚊剂的研究进展滞后 4. 疫苗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但临床应 用尚需时日。
疟 疾 疫 苗
20世纪80年代以前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灭活或减毒的子孢子
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
疟原虫合成肽
疟原虫融合蛋白 1. 红外期疫苗 2. 红内期疫苗
起的周期性寒热发作。
(1-2小时)
寒战
( 40小时)
间歇
4 8小时
发热
( 4-6小时)
出汗、退热
( 2-4小时)
机制:
裂 殖 子 红细胞碎片 代谢产物 W.B.C / Mφ 内源性致热原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发热
2.不典型发作:发热无规律,较多见。易误
诊为感冒、肠胃炎、胆囊炎、
原因不明性发热等。
原因:
(3)宿主的免疫力
(4)蚊媒的易感性等
3. 传疟媒介须具有的条件: 吸人血、对疟原 虫敏感、其寿命超过疟原虫的孢子增殖期和 一定的种群数量.
(三)生活史小结
1. 疟原虫的生活史中需2个宿主。
蚊是终宿主,人是中间宿主。 2.世代交替
3. 生殖方式
红外期
裂体增殖
红内期
裂体增殖
配子体形成
人体内
蚊体内 孢子增殖 配子生殖
1995年中国疟疾分布图
1950年中国疟疾分布图
2. 危害严重
时间 1950 1992 病人数 2.5亿 5.0亿
世
界
发病率(1/10万) 1000 920 死亡人数 250万 150-270万
1998(WHO)
2002(nature)
2.73亿
5.15亿
110-270万
中
时间
1950 1992 1999 2002 2004
(二)生物学地位及虫种
1.生物学地位 原生动物亚界 顶复门 孢子纲 真球虫目 疟原虫科 疟原虫属 (疟原虫)
2.虫种
间日疟原虫 Plasmodium vivax (P.v)
恶性疟原虫 Plasmodium falciparum (P.f)
三日疟原虫 Plasmodium malariae (P.m)
发育
裂体增殖
速发型8天
裂体增殖
48小时
配子体形成
48小时
时间
迟发型6-8月
3. 离体 阶段——雌、雄配子体 方式——按蚊叮人吸血
(二)在按蚊体内的发育
1. 生殖方式 (1) 配子生殖:有性生殖 (2) 孢子增殖: 无性生殖 蚊胃内 蚊胃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发育的影响因素
(1)配子体的数量、活性
(2)环境温度(适宜温度16-30度)
4.复发(relapse)
(1)定义: 疟疾初发后,红内期的原虫被全部消 灭,在 无蚊媒传播感染,经过一段时 间后红外期的原虫再次进入血流,大
量增殖 所引起的疟疾发作。(P.75)
(2)机理:还不明确(有学者认为与休眠体有 关)。P.v 和 P.o有再燃、复发;P.f 和 P.m 只有再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