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

合集下载

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建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

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建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

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建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作者:钟秉枢来源:《中国学校体育》2019年第01期2019年新年伊始,重温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的“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对于新中国70周年庆典,决胜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

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提出了大健康的观念,经济健康、社会健康、环境健康和人的健康。

对于人的健康提出了全健康的观念,躯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良好。

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瞄准的是人的健康,针对的是学生健康的短板。

躯体健康方面,1995年国务院发布实施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确定用15年的时间“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与健康水平”。

然后15年之后,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我国学生体质总体状况依然令人担忧”,19年之后,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北京市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下降趋势”。

而躯体健康状态与心理健康状态密切相关,躯体健康状况越差,心理问题发生率越高。

2018年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数据显示:躯体健康人群,心理健康占30.6%,心理亚健康占64.7%,心理问题仅占4.7%;躯体亚健康人群,心理健康下降至12.4%,心理亚健康占56.4%,心理问题上升至31.4%[1]。

心理健康方面,2014年浙江省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浙江小学生常担心自己做错事情,感到焦虑、寂寞、没人疼爱;而中学生更是感觉心理压力大,超过48%的人存在心理问题,心理问题发生率比2001年时上升了一倍多[2]。

2018年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数据显示:73.6%的城镇居民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城镇居民有16.1%,心理完全健康的城镇居民仅为10.3%。

道德健康方面,2014年中国都市青少年发展报告显示:在校青少年中,受教育程度越高,诚信观水平越低,半数青少年认为讲诚信会吃亏。

安全教育先行:德育护航孩子健康成长

安全教育先行:德育护航孩子健康成长

安全教育先行:德育护航孩子健康成长安全教育先行:德育护航孩子健康成长现代社会,孩子成长面临着各种挑战和风险,如网络暴力、隐私泄露、欺凌、毒品等,这些危险不仅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还会对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终身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孩子的安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安全教育先行,德育护航,能够有效地保障孩子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培养出有社会责任感和发展潜力的时代新人。

第一,安全教育应从小做起。

安全教育的初衷是为了让孩子对自己的生命和健康有较全面的认知和觉悟,因此我们应该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进行安全教育。

比如说,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千万不要随便跑到人多的地方,也不要随便吃陌生人的东西,同时要规律饮食,每天定时睡觉,以此来保障孩子的身体健康。

建立孩子安全意识的初级阶段,可以为孩子今后更深入、更全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安全教育应贯彻德育理念。

德育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工作坚定的理念方向,要求孩子通过正确的活动和教育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水平,从而具有道德素养,做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

安全教育也能从这个角度出发,让孩子明白安全教育的内在道德理念。

比如,让孩子明白自己的安全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同时也是联动的问题,即别人的安全状况也会反过头来影响自己。

因此孩子应该对周围的人、物、环境都有基本的了解和注意,不轻信陌生人,守规矩,懂得爱护生命,崇尚道德。

第三,安全教育应开展多样的活动。

安全教育不能是孩子们的学习负担,而是应该以多样化的形式别具特色地展开活动,以满足孩子们掌握知识的需求。

从简单的生活场景模拟演练,到共同学习科技类知识,到体育活动和亲子互动等形式均可,给孩子们提供一个特别的安全之旅,让他们在玩乐的同时学到关于安全的科学知识并形成正确的安全意识,这样的教育方式更寓教于乐,更具吸引力。

第四,家校共育,最大化安全教育效应。

不论是从家庭还是学校的角度而言,孩子们在安全教育方面都应得到重视和引导。

家长应该充分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践行德育教育,让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模式带动孩子,甚至可以多让孩子参与日常生活,进行文明交流和学习。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04.21•【文号】国办发〔2016〕27号•【施行日期】2016.04.21•【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强化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健康中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的重要部署,国务院对加强学校体育提出明确要求。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不断出台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学校体育,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学校体育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但总体上看,学校体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相对薄弱的环节,对学校体育重要性认识不足、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不能保证、体育教师短缺、场地设施缺乏等问题依然突出,学校体育评价机制亟待建立,社会力量支持学校体育不够,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仍是学生素质的明显短板。

为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改革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以“天天锻炼、健康成长、终身受益”为目标,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提升体育教育质量,健全学生人格品质,切实发挥体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综合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衔接。

保证课程时间,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强化课外练习和科学锻炼指导,调动家庭、社区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加强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加强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加强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摘要: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置,要增强在校学生的体质,引导和帮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观念,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锻炼身体心理健康九年制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体育与健康》的全新理念,在“体育”课中加进了全新的“健康”概念。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置,不仅必须增强在校学生的体质,还要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念,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那么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促进学生锻炼健康的体质,适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养成喜欢体育运动的终身体育习惯,达到健全个性品格和增强自我控制能力等心理健康目标呢?一、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如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人们锻炼身体的机会越来越少,心理健康水平也呈不断下降的趋势,而且越来越低龄。

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们来说,因为高楼大厦越来越多地使孩子们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小,从广阔的室外,局限在狭窄的室内,家长出于安全考虑,用汽车、摩托车、电瓶车等代步工具接送孩子上学和放学,使孩子们失去走路的锻炼机会,加上电视、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使更多的孩子们放学回家后就足不出户。

而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家长对于孩子们有了更多的期望值,使孩子们在校期间的学习压力和精神压力越来越大。

独生子女与父母之间的代沟,也使孩子们越来越缺少与同龄孩子相处的经验,所以孩子们缺乏排遣心理压力的渠道和方法。

据调查表明,我国约有五分之一的儿童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严重地影响到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给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

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有着较大的差异,从幼儿园刚入小学的一年级学生,身体发育得非常快,但身体各部分生理机能又不够完善,神经系统也不成熟,因此他们都比较活泼好动,喜欢与小朋友们一起玩耍,但从心理上来说,情绪不够稳定,比较喜怒无常。

虽然喜欢体育运动,但在体育课上又表现为怕苦怕累,不愿意受体育规则和课堂纪律的约束。

小学生成长规划

小学生成长规划

小学生成长规划标题:小学生成长规划引言概述:小学生成长规划是指为小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和生活计划,匡助他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本文将从学习、兴趣爱好、身心健康、家庭教育和未来规划五个方面展开讨论,为小学生成长规划提供一些建议。

一、学习1.1 制定学习计划:匡助小学生制定每日、每周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1.2 注重基础知识:重视基础学科知识的学习,夯实学习基础,为将来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3 多角度学习:鼓励小学生多角度学习,培养综合能力,不仅关注学习成绩,还要注重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二、兴趣爱好2.1 发掘兴趣:匡助小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在兴趣领域深耕,培养特长。

2.2 多元发展:除了学习,还要注重培养兴趣爱好,参加各种课外活动,拓宽视野,丰富生活。

2.3 坚持与进步:鼓励小学生坚持兴趣爱好的学习,不断进步,培养自信心和毅力。

三、身心健康3.1 规律作息: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保持身心健康。

3.2 合理饮食:注意营养均衡,少吃垃圾食品,多摄入蔬菜水果,保持健康体魄。

3.3 运动锻炼:鼓励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培养体魄,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

四、家庭教育4.1 家庭陪伴:家长要多陪伴小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关注他们的成长,赋予关爱和支持。

4.2 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共同解决问题。

4.3 模范示范:家长要成为孩子的模范,言传身教,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未来规划5.1 职业规划:匡助小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根据自身兴趣和能力进行职业规划。

5.2 学业规划:指导小学生合理选择学校和专业,为将来的升学和就业做好准备。

5.3 终身发展:鼓励小学生积极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实现终身发展的目标,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材。

总结:小学生成长规划是一个全面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

教育中的体育教育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教育中的体育教育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教育中的体育教育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体育在教育中的作用一直备受关注。

作为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式,体育教育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已经成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教育中的体育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并分析其在教育实践中的体现。

首先,体育教育有助于学生身体健康的发展。

体育课程中的各种运动项目,如游泳、跑步、篮球等,能够锻炼学生的肌肉和骨骼,促进其身体发育和成长。

此外,体育运动能够提高心肺功能、增强抵抗力,防范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生,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

通过体育教育,学生可以实现身体的健康和均衡发展。

其次,体育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具有积极的影响。

体育运动能够消除学生因学习压力而产生的焦虑和紧张情绪,使他们放松身心。

在体育课堂上,学生们可以忘却繁重的功课,尽情挥洒汗水,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和快乐。

此外,团队体育项目如篮球、足球等,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这些积极的经验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情绪调节能力,对于预防和减轻学生的心理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体育教育还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价值观念。

在体育课程中,学生需要严格遵守纪律和规则,尊重他人,比如尊重裁判的判决、尊重对手的竞争和尊重自己的身体。

这种规则意识和价值观培养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律性和责任心,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环境。

此外,体育运动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激发他们的积极向上的精神,这些品质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教育实践中,体育教育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由于学校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和课时不足等原因,体育课程在学生的学习中常常被忽视或边缘化。

其次,体育教育质量的参差不齐也是一个问题。

有些学校在体育教育中重视成绩和竞争,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而另一些学校则过于注重锻炼身体,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此外,一些学生由于缺乏体育锻炼的机会和条件,身体素质较差,需要加强体育教育的投入和重视。

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作为教育工作者和社会成员,我们都希望看到学生能够在整个人生中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成长。

作为学生的导师和引路人,我们有责任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所谓终身发展,不仅仅是指学生在学校阶段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更是指他们在整个人生中不断学习、成长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本文将从教育的角度探讨如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稳步前行。

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建立在全面的素质教育基础上。

素质教育是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的教育理念。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学校教育必须从强化基础学科教育的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他们在学习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还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尝试和创新。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具备自主学习和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从而为自己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建立在健康的身心基础上。

健康的身心是学生成功的基石,也是他们终身发展的保障。

学校应该注重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建立健康教育体系,教会学生正确的健康观念和健康生活方式。

学校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发现和帮助那些有心理困扰的学生。

只有身心健康的学生才能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有更大的活力和动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

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建立在全面的人文素养教育基础上。

人文素养是指学生在人性、文明、社会等方面形成的基本素养。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让他们在学习中不仅仅关注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让他们懂得欣赏美,学会美,创造美。

学校还应该通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担负社会责任,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素质,才能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快乐成长追求终身幸福

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快乐成长追求终身幸福

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快乐成长追求终身幸福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使命是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让他们快乐地成长,并追求终身幸福。

身心健康是每个人幸福生活的基石,而学校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提供正面的环境和资源,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首先,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

健康的身体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前提条件。

为了促进学生的身体发展,学校应该提供充足的运动时间和机会。

例如,在课间休息和午餐时间,学生可以进行各种体育活动或参加课外俱乐部。

此外,学校还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各种体育竞赛和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锻炼他们的身体素质。

除了体育活动,学校还应该注重饮食健康。

提供均衡的饮食选择,确保学生摄取足够的营养,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餐厅可以提供多样化的菜单,包括蔬菜、水果、谷物和蛋白质食品。

此外,学校还可以开展一些饮食教育活动,向学生传授正确的饮食知识,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除了身体健康,学校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如今,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和其他各种挑战。

所以,学校应该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帮助学生应对压力和困难。

可以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由专业心理学家提供咨询服务。

此外,可以组织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向学生传授一些应对压力的技巧和方法。

另外,为了培养学生的快乐成长,学校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

课业学习虽然重要,但学生也需要有机会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学校可以开设各种俱乐部和社团,如音乐、运动、艺术等,让学生能够在兴趣领域展示自己的才华。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文化艺术活动和户外拓展训练,增加学生的乐趣和体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最后,学校应该鼓励学生追求终身幸福。

幸福感不仅仅来自于物质上的满足,还包括精神层面的需求。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帮助学生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

此外,学校还应该注重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追求真善美,追求有意义的生活。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让他们快乐地成长,并追求终身幸福,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师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师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师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而教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角色。

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以促进学生在各方面的成长和发展。

本文将从教师的角度探讨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优势和劣势。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并在教学中予以充分的重视。

我们可以通过常规评测、一对一咨询、教学反馈等手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策略,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指导。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参加团队合作、实践活动和课外实习,培养他们对知识和技能的探索和热爱。

同时,我们也应该及时发现并引导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帮助他们在感兴趣的领域更好地发展。

三、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学业成绩,还包括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加强学生的逻辑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术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此外,我们也可以通过辅导、讲座和培训等方式,提供生活、情感和职业规划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四、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全面发展的基础。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关怀。

我们可以组织体育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

同时,我们也要及时发现和应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压力和困扰,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

五、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全面发展的学生应该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方法。

我们可以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探究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促进中学生的身心健康素养

促进中学生的身心健康素养

促进中学生的身心健康素养为了促进中学生的身心健康素养,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要加强对中学生身心健康的了解和关注,同时提供相关的教育和指导。

其次,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承担起培养中学生身心健康的责任,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最后,中学生应该自觉地参与各种身心健康的活动,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1.加强对中学生身心健康的了解和关注了解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关注他们的需求和问题,是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素养的前提。

学校应该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定期开展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评估,并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

同时,教师要加强对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研究和学习,提高自身的心理咨询能力。

家庭也要加强对中学生的了解和关注,主动与孩子沟通,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家长可以通过参加亲子活动、家校合作等方式,增加与孩子的交流机会,以便更好地了解他们的身心健康状态。

2.提供相关的教育和指导学校应该把身心健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制定完善的课程计划。

通过生物、心理、体育等多个学科的教育来全面培养中学生的身心健康素养。

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在课堂上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此外,学校还可以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身心健康教育活动,并邀请专业人士进行指导。

通过讲座、讲习班、健康知识竞赛等方式,向中学生传授科学的健康知识和生活方式。

3.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为中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学校要关注校园环境的建设和管理,保证学生的安全和健康。

家庭要关心孩子的饮食、作息和休闲活动,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另外,学校和家庭还应该鼓励中学生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

学校可以组织体育比赛、文艺演出等活动,让中学生积极参与,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提高身心素质。

4.中学生自觉参与身心健康活动中学生应该自觉参与各种身心健康的活动,主动关注和拥抱健康生活方式。

他们可以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健康促进活动,如运动会、健康周等。

体育课的益处培养K学生的身心健康

体育课的益处培养K学生的身心健康

体育课的益处培养K学生的身心健康体育课的益处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体育课在学生的身心健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学生可以获得身体的锻炼和全面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体育课对学生身心健康的益处,并进一步讨论如何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

1.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课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

体育活动包括跑步、跳远、游泳等,这些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耐力、速度和力量。

通过参与体育课,学生的肌肉发展得到促进,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性也会得到提升。

此外,体育运动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心肺功能,增强体能,提高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体育课的另一个益处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体育活动中,学生需要与其他学生合作,共同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

通过团队活动,学生可以学习如何与他人协作,分享资源并实现共同的目标。

这不仅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社交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团队意识。

这些技能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未来的职业生涯中都非常重要。

3. 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体育课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在体育活动中,学生需要根据规则和战略来游戏。

他们需要思考最佳策略,制定计划并做出决策。

这种思维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能力、判断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体育活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反应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注意力集中。

4. 释放学生的压力体育课还可以帮助学生释放压力。

在现代社会中,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包括学业、家庭、社交等。

体育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放松和释放压力的机会。

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学生可以舒缓紧张的情绪,放松身心,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体育课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情绪管理和情绪调节能力,使他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总结体育课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益处。

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学生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促进认知发展,并释放压力。

因此,学校应该重视体育课的教学,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体育机会,以帮助他们全面发展和实现身心健康的目标。

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哲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赵爽2014901011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中华民族的未来,他们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尚未成熟的时期,思想道德现状中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从全面的、发展的、长远的视野来看,当代青少年的主流是好的,是值得信赖,堪当重任,大有希望的一代。

所出现在青少年身上的种种消极现象,我认为属于少数和个别现象。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状,一方面是社会环境和一些不好的社会氛围所致,另一方面是青少年还缺少自觉的道德要求,还没有认识到道德自觉和道德修养对今后成长的重大意义。

因此,面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并与针对性的构建和谐的德育教育纲略,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十分必要。

(一)优化家庭教育环境,重视家庭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们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是最先对孩子实施教育和影响的地方,是个人成长的摇篮。

家庭教育的熏陶,不仅影响了子女的各项发展,而且对子女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人的一生的健康成长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家长应该重视自己的一言一行,尤其是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有高尚的情操和气节,坚强刚毅的意志品质,兴趣广泛,性格开朗,心胸开阔,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氛围。

家庭教育担负着对子女传授文化知识,培养道德品质,指导行为规范,帮助自主克服困难等责任,家长必须匡正陈旧落后的“成才观”,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还必须重视子女的身心健康和品德修养,培养他们自力、自主、自强的品质和文明的行为举止,给予孩子较大的自由空间,关注孩子的业余爱好,才能把孩子培养成为真正的人才。

家庭教育还必须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网络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相互协助,相互补充,共同承担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任。

为此,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1)家长要更新教育观念:正确的教育观,是每个家长具有全面而长远的素质教育意识,特别注意孩子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

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促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促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促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发表时间:2013-05-31T11:01:08.327Z 来源:《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3年第1期供稿作者:孙彤[导读] 成长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把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的首要位置。

孙彤(襄阳市实验中学湖北襄阳 441000)【摘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就是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己任,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激励学生、发展学生。

围绕学生努力构建适合学生快乐成长的学习氛围,营造充满生机活力的校园环境,全力打造学生成长的乐园,引导、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和谐成长,从而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和谐。

【关键词】生本;尊重;平等;快乐;成长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把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的首要位置。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学校作为社会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社会人才的地方,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影响着社会的未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因此,坚持以学生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具备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具有远大理想、良好的习惯、健康的心理素质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赋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教育是充满爱的阳光的事业,是一种心与心的教育。

坚持以学生为本,就是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己任,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激励学生、发展学生。

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实施意见

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实施意见

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精神,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经省政府同意,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目标到2020年,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全部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健康标准》),中小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器材全部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要求,普通高等学校全部达到《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

配齐补足缺额、缺岗体育教师。

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基本养成,运动技能和体质健康水平明显提升。

二、主要任务(一)深化教学改革。

各级各类学校要开足开齐体育课程,认真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组织好每天上午的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实行上午、下午两个大课间体育活动,确保学生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有一小时的课外体育活动课。

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削减、挤占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时间。

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阶段每周3课时,高中阶段每周2课时。

高等学校须开设体育必修课,要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参加3次课外体育活动。

本科开设2年不少于144课时(6个学分),高职高专开设15年不少于108课时,并为其他年级学生及研究生开设体育选修课,计入学分。

寄宿制中小学和高等学校要坚持早操制度。

科学制定教学计划,将长跑、跳跃等能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体育项目列为必修内容,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根据学生年龄、性别特点,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实施以身体锻炼为主的体育教学,使学生正确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运动项目教学,提高专项运动能力。

大力普及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项目,积极推进田径、游泳、体操等基础项目,广泛开展乒乓球、羽毛球、武术等优势项目,创造条件发展冰雪运动等特色项目,深入挖掘、整理、推广民族民间体育项目,规范实施运动保健项目,充实和丰富体育课程内容。

学生德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品性与素质

学生德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品性与素质

学生德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品性与素质篇一:2023年了,学生德育依旧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和使命。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学科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品性和素质,使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有情感和有创造力的新时代有用之才。

品性是人的性格、品质和品格的统称,它是人的精神基础和品德基础,是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培养学生品性的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和情感需求,使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得到发挥和施展。

同时,我们也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增强学生自我控制力和道德意识,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素质是指人们在知识、能力、健康、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在培养学生素质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全面发展,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素质教育,使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深刻的思考能力,拥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注重个人成长和终身学习,同时关注社会责任和民族情感。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品性和素质:一、重视学生成长和身心健康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心理健康。

不能够因为学科教学压力而忽视学生的身心健康,要把学生成长放在教育的核心地位。

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成长环境和生活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要倡导学生健康、和谐、积极的生活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三、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和特长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

在课堂教学之外,我们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活动和机会,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比赛和竞技活动,展示自己的特长和才华。

四、注重课外拓展和实践活动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课外拓展和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可以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拓展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五、创新教育方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我们应该创新教育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知识的魅力。

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素质教育作为当今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其基本要求是确保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以下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素质教育要求学校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应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基本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价值观念。

只有拥有了这些基本能力,学生才能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更好地适应和发展。

二、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发展空间,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素质教育要求学校开展各类实践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科技创新、体验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升,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强调教师的专业素养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和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引导学生走向成功。

只有具备高尚的师德和优秀的教学能力,教师才能成为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

五、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要求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心理辅导体系,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和心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

总的来说,素质教育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教育理念,它要求学校全面发展学生,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只有全社会齐心协力,共同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才能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愿素质教育的火炬在教育的道路上闪耀,为学生的未来点亮希望之光。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学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它涉及到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他们未来的人生发展。

因此,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培养积极的心态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面临着诸多的学习和成长压力。

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很可能会出现情绪不稳定、焦虑、抑郁等问题,甚至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可以学会正确的情绪管理和压力释放的方法,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提高他们应对挑战和困难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变化。

二、促进人际交往和社交技巧的发展中学阶段是中学生开始与同学、老师和其他社会人士接触的时期。

良好的人际交往和社交能力对于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可以学会与他人的有效沟通、互相尊重和合作,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自己的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提升自尊和自信心中学生正处于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感建立的关键时期。

如果缺乏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他们可能会面临自尊心和自信心的问题。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的能力和成就,提高自尊和自信心,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力。

四、预防和减少心理问题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逐年增长,如焦虑、抑郁、自残等。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可以了解并掌握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应对方法。

教育他们如何寻求帮助和支持,以及如何面对挫折和困难,可以帮助他们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减少不良行为的出现。

同时,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提高教师和家长的心理问题意识,及时发现和介入问题,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

五、促进个性发展和人生规划每个中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兴趣、优势和追求。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中学生认识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并且了解不同的人生发展道路和职业选择。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可以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愿望,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并为未来的人生规划打下基础。

校长应如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校长应如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校长应如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校长作为一所学校的核心领导者,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

全面发展不仅包括学生的学术成绩,还包括品德素养、身心健康等方面。

校长应如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呢?以下建议,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一、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兴趣、特长、需求等都是不同的。

校长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人格,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首先,学校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专长为班级和学校做出贡献。

其次,学校应制定并实施合理的个性化教学管理政策,为不同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最后,学校还应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确保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尊重和发挥。

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需关注学生品德素养。

学生的品德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长应关注学生道德观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校长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一是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如通过德育课程、主题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关注学生日常行为,对表现出良好品德的学生给予鼓励和表彰,对表现不良行为的学生及时纠正和引导;三是关注学生的生活,对学生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给予关注和支持,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三、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需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校长应关注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为他们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指导。

首先,学校要加强体育和健康教育,提供丰富多彩的运动和健康活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特长;其次,学校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建立相应的心理健康档案,对遇到问题的学生及时给予心理辅导和关注;最后,学校还要关注学生的作息规律,确保学生在健康的状态下,保持高效的学习和成长。

四、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需关注学生的人际关系。

学生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园健康教育: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幼儿园健康教育: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幼儿园健康教育: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在当今社会,幼儿园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受关注的话题。

幼儿园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孩子的运动能力和饮食习惯,更是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内容和方法,以及如何实施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1. 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园阶段是孩子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健康教育则为孩子奠定了健康生活的基础。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的身体和心理都处于快速发育阶段,因此接受正确的健康教育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通过健康教育,孩子们可以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预防疾病和意外事件的发生,促进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2. 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内容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体育运动、饮食营养、个人卫生、心理健康等方面。

在体育运动方面,幼儿园可以组织各种有趣的活动,如游戏、健身操等,让孩子在运动中锻炼身体;在饮食营养方面,幼儿园可以进行食物营养知识的普及,教导孩子们如何选择健康的食物;在个人卫生方面,教师可以教授孩子们正确的洗手、漱口等卫生习惯;在心理健康方面,可以开展一些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教育,让孩子们学会如何处理自己的心理问题。

3. 幼儿园健康教育的方法一种好的健康教育方法应该是多样化的,不能仅仅限于课堂教学。

幼儿园可以通过游戏、亲子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使幼儿在快乐的氛围中接受健康教育,从而更容易接受而且能够记忆深刻。

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如幼儿动画、健康教育视瓶等,使教育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 实施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建议在实施幼儿园健康教育时,教师们应该注意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并且在实施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理能力。

家长们也应该积极配合,与幼儿园共同合作,关注孩子的饮食、运动、卫生等情况,共同促进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总结回顾:幼儿园健康教育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它不仅仅是教会孩子们正确的生活习惯,更是关乎他们终身健康的重要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我们提出“以人为本”的办学指导思想,注重全体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为孩子明天的幸福奠基。

一年来,我们严格落实课改精神,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契机,以课题研究为引领,以课堂教学为基本阵地,以校本课程开发为载体,以少先队活动为辅助,正确制订相关的保障措施,全方位推进课程改革。

一、做一个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人
一个人的学生时代,除了课堂学习之外,阅读书籍应占重要的位置。

因为书籍为我们构造了一个缤纷的知识王国、生动的情感世界。

因为,读书是积累、是储藏,是汲取前人认识生活,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的精华。

为了帮助学生有选择的阅读,领略我们祖国五千年来的灿烂文化,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受到情感的熏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激起他们对书籍的渴望,我们特按年级选编了一套“赏读”教材。

每篇文章后面还编辑了阅读提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悟和运用。

二、做一个充满阳光富有朝气的人
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我校以健康第一为基点,以群众性体育活动为内容,以全员参与为基本特征,以终身体育为目的,采用多种快乐体育形式,全方位设计学校的体育活动内容,深入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推进了学校素质教育。

1.课堂体育
我们根据体育课程的目标与内容,以使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一项终身喜爱的体育项目,进行课程教学资源开发,改革体育课教学,调动学生活动积极性,营造"阳光化"体育课堂。

将竹竿舞、太极扇、健美操和象棋、围棋、国际象棋教学纳入学校课程,确定课时,保证师资和时间。

在教学的同时,开展班与班、年级与年级之间的比赛,在普及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将棋类活动引入课堂,使其在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大课间活动丰富多彩
大课间活动是学生的一种体育生活,是他们在校园中的体育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终身体育一个不容忽视的起点。

我们通过论证筛选法,根据学校场地、器材、学生的身心特点,文化课程设置等客观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健康的、快乐的,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与张扬的,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形式,顺应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

开辟了足球颠球,篮球拍球、呼啦圈、跳绳、踢踺子、健美操、跳皮筋游戏、乒乓球、羽毛球等十多个项目,让学生在一些自练及自创自编、竞技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多角度多项目的轮流运作,已成为学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发挥了体育发展学生个性、满足学生身心发展需求、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学生情操的教育优势。

3.采用分组分年级进行实验活动
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不同的特点,我们对体育大课间活动采取分组进行。

一、二年级同学入学时间短,自我意识与活动水平、技巧、能力低,活动兴趣尚未分化,主要以大众的、快乐健康的、带有地方及校情特色的轮换活动项目,如呼啦圈、跳绳、打沙包等项目为主。

中年级结合学校特色轮换活动项目以足球颠球、乒乓球、羽毛球、排球、接力赛等项目为主。

高年级安排一些技巧性较强的项目,如篮球、足球等进行活动。

三、做一个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
新课标的核心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教育就是要开发每一个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思维训练课是以发展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志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技巧和实践能力,塑造创造性人格的一种课程形态。

以上是我校一年来所开发和实施的校本课程,学生在校本课程开发中身心得到了健康、快乐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明显提高了,因此我校非常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为了更好地落实这门课程,学校提供研究、开发、学习经费的投入,以保障学校课程的顺利实施。

我校还专门成立了校本课程领导小组,有校长亲自任组长。

每学期都把校本课程纳入课表,在师资紧缺的情况下,还配置了专职的校本课老师。

教导处还有专人负责管理。

我校还组织老师进行相应的校本培训,只要有机会,就组织老师出去参观学习取经。

每个上校本课的老师都能做到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反思。

每学期学校都要组织全校性的校本研讨活动,目的是更好地探索校本实施的有效途径和实施方法,总结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大家群策群力,本着“边实施边建设“的原则,在行动中研究,在反思中提升,在交流与合作中促进我校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努力完善这门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