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唐宋诗词赏读-教学大纲

唐宋诗词赏读-教学大纲

《唐宋诗词赏读》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61072B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学科基础课总学时:32讲课学时:32学分:2适用对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先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一、教学目标《唐宋诗词论》课程主要讲解唐宋名家名作,不仅让学生了解唐诗、宋诗、唐宋词发展的历史,而且让学生在细读中深入体味古典诗词的魅力,同时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唐宋诗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的瑰丽奇葩,对青年学生的精神世界可以起到很好的熏陶和滋养作用,课程也旨在让学生通过对大量唐宋诗词名篇的学习,在艺术审美的同时,年轻的心灵也得到丰富和滋养。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本课程主要介绍著名作家和重要流派,赏析唐宋诗词名篇佳作,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系统地欣赏到最优秀的古代诗歌作品,以提高古典文学修养和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作为诗歌赏读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能够声情并茂地讲解,通过朗诵、音乐、图片、视频等手段,努力营造一种诗词意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味到诗词的魅力。

以赏读作品为重点,同时注意文学史知识的介绍,要将对诗词的发展、作家的生平个性的讲解贯穿始终,使学生获得史的概念。

同时,要求学生动笔写作诗词鉴赏类文章。

学习古人的经典诗作,背诵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方法,所以,在一学期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背诵适量的诗篇。

选篇时本着不与中学时学过篇目重复的原则,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已熟悉的篇目,要能够给以全新角度的解读。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第一章初唐诗1.初唐四杰2.文章四友3.陈子昂4.沈宋教学重点、难点:初唐诗歌的总体特点的理解和把握。

讲解及阅读篇目:卢照邻《长安古意》,骆宾王《在狱咏蝉》、《于易水送人一绝》,王勃3首《滕王阁》、《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山中》,杨炯1首《从军行》,刘希夷1首《代悲白头翁》,陈子昂2首《感遇》(其二)、《登幽州台歌》第二章盛唐诗1.李白2.杜甫3.山水田园诗派4.边塞诗派教学重点、难点:通过作品赏读,使学生体味优美和壮美两种意境特点。

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全新教学大纲)

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全新教学大纲)

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全新教学大纲)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 (全学大纲)目标本教学大纲旨在为小学生提供一份必背古诗的清单,帮助他们研究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化。

通过背诵和理解这些古诗,学生将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品味诗歌之美,并增进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古诗选择原则在编制本教学大纲时,我们遵循以下原则:1. 充分代表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古诗;2. 多样化的古诗风格,包括山水田园、爱国抒怀、民谣民歌等;3. 各个历史时期的作品,涵盖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4. 诗句优美、易于理解、容易记忆。

教学内容本教学大纲包含以下75首古诗,分为七个模块:1. 山水田园- 《登鹳雀楼》——王之涣- 《春晓》——孟浩然- 《夜泊牛渚怀古》——杨万里- 《月夜忆舍弟》——杜甫- 《江雪》——柳宗元2. 爱国抒怀-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岳阳楼记》——范仲淹- 《将进酒》——李白- 《秋风词》——杜牧- 《满江红》——岳飞3. 民谣民歌- 《静夜思》——李白- 《悯农》——李时中- 《小曲儿》——刘禹锡- 《七步诗》——曹操- 《登高》——杜甫4. 学诗人-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赤壁怀古》——杜牧- 《登快阁》——杜甫- 《望岳》——杜甫- 《月下独酌四首之三》——李白5. 儿童天地- 《白日依山尽》——王之涣- 《望庐山瀑布》——李白- 《望月怀远》——张九龄- 《别董大》——高适- 《登高》——王之涣6. 美食佳肴- 《静夜思》——李白-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蜂》——罗隐- 《春曉》——孟浩然- 《杂诗》——王之涣7. 人生哲理- 《登鹳雀楼》——王之涣-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古朗月行》——李白-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明月出天山》——杜甫教学方法在教授古诗时,可以运用以下教学方法:1. 听读古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 解读古诗的意境和内涵,帮助学生理解诗意;3. 默写古诗,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表达能力;4. 联想古诗内容,发散思维、抒发情感;5. 配合相关的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增加研究的趣味性。

《诗词鉴赏》新版教学大纲(首师版2018)张振鹏首都师范大学

《诗词鉴赏》新版教学大纲(首师版2018)张振鹏首都师范大学

《诗词鉴赏》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诗词鉴赏是一门以中国古代诗词名作为鉴赏对象的选修课。

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的开设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陶冶学生道德情操,培养学生文学素养,提高学生鉴赏水平,间接培养写作能力,实现综合素质提升。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地认识中国古代诗词宝库的灿烂辉煌,把握每类作品发展的基本脉络和基本特征,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阅读和鉴赏能力,并能写出具有个人见地的诗词赏析文章。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1.了解中国古代诗词发展的基本脉络和分类情况。

2.理解八大类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特征。

3.熟悉八大类诗词的典范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4.掌握中国古代诗歌中诗、词、曲的异同点和基本特征,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路径。

5.运用文学鉴赏理论解读古代诗歌作品,并能制作图文并茂的PPT当众讲解,能独立写出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赏析论文。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章诗词鉴赏路径(理论3学时)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诗词的基本特点。

2.理解鉴赏中国古代诗词的意义。

3.熟悉诗词鉴赏的基本路径。

4.掌握诗词鉴赏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古代诗词鉴赏基本理论。

教学难点:意境揣摩和语言品味。

理论教学内容:1.1诗词鉴赏路径(理论3学时)1.1.1中国古代诗词的基本特点。

(了解)1.1.2鉴赏中国古代诗词的意义。

(理解)1.1.3诗词鉴赏的基本路径。

(熟悉)1.1.4 诗词鉴赏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掌握)第二章两性恋歌鉴赏(理论3学时)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两性恋歌发展概况。

2.理解中国古代两性恋歌的基本内容。

3.熟悉中国古代两性恋歌名篇。

4.掌握古代两性恋歌创作的基本特点。

5.运用诗词鉴赏的方法尝试独自鉴赏作品。

教学重点:各时期经典作品鉴赏教学难点:对作品情感蕴含的探寻和意境的把握。

理论教学内容:2.1两性恋歌鉴赏(理论3学时)2.1.1中国古代两性恋歌发展概况。

(了解)2.1.2中国古代两性恋歌的基本内容。

诗词教学大纲

诗词教学大纲

诗词教学大纲诗词教学大纲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通过学习诗词,我们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情感、思想和审美观。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诗词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以适应现代学生的需求。

因此,制定一份合理的诗词教学大纲是非常必要的。

一、诗词教学的目标和意义诗词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古人的诗词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境界,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学习诗词的语言艺术,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自己的文学创作能力。

二、诗词教学的内容和方法1. 诗词选材诗词教学的内容应该包括各个历史时期、各个流派的优秀作品。

通过学习不同的作品,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拓宽自己的视野。

同时,也需要注重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作品,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2. 诗词解读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诗词的解读。

学生需要了解作者的生平背景、写作背景以及作品的意境和主题。

通过深入解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3. 诗词鉴赏诗词鉴赏是诗词教学的重要环节。

学生应该学会欣赏和评价诗词作品,从中领略到古人的情感和思想。

同时,也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他们能够欣赏到不同风格和流派的作品。

4. 诗词创作诗词创作是诗词教学的重要一环。

通过学习优秀的诗词作品,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培养自己的文学创造力。

在创作过程中,学生可以尝试模仿古人的风格和技巧,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诗词的语言艺术。

三、诗词教学的评价和考核在诗词教学中,评价和考核是非常重要的。

评价和考核应该注重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可以通过课堂讨论、作业、考试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和考核。

四、诗词教学的实施和改进为了有效实施诗词教学,需要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资源。

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文学知识和教学经验,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诗词教学。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请各部门按要求认真填写附件有关表格,其中附件2《第二课堂活动学分申请表》和附件3《第二课堂学分审核汇总表》于4月2日前纸质一份(签字盖章)交教务处实践科、电子版发到实践科邮箱:sjjxk@,附件4《第二课堂活动学分记录表》各部门自行记录留存待检查。

联系电话:62158062。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编号:0931020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总学时数:48学时一、说明部分1、课程性质《中国古代文学》是对外汉语专业本科阶段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教学对象为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

中国古代文学是大学所有中文本科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中华民族(以汉族为主)几千年来留存下来的经典文学作品;一部分是对这几千年文学发展变化之线索的梳理、描述,以及对于其中规律性问题的初步探讨。

这两部分内容,既有区别又密切关联,本教程打破以往的惯例,尝试将其穿插、组编到一起,以利于实际的教学安排及学生对古代文学的整体性把握。

2、教学目标和意义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发生、发展、演变的脉络,尤为重要的是通过对具体文学篇目的学习,领悟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提高对传统文学的鉴赏和分析能力,提升对古代文学现象的思考深度,为继承和弘扬古老的中华文化奠定基础。

3.教学内容和要求本课程较为系统地介绍中国古代文学自先秦至近代的发生发展历史,包括各种文体、文学思潮、文学流派和文学团体的兴起与发展变化,同时还包括重要作家、作品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影响等内容,重点分析古代文学作品中较为著名、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各种文学现象的来龙去脉,掌握重要作家及其作品的艺术成就,背诵其中的一些重要名篇,领会其艺术精髓。

本课程基本内容:第一编先秦文学绪言先秦文学发展概况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第二章《诗经》第三章先秦散文第四章屈原和楚辞第二编秦汉文学绪言秦汉文学发展概况第一章秦汉政论及抒情、叙事文第二章司马迁与两汉史传散文第三章两汉辞赋第四章两汉诗歌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言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概况第一章建安诗歌第二章正始诗歌第三章两晋诗歌第四章田园、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第五章南北朝诗歌第六章魏晋南北朝散文和辞赋第七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绪言隋唐五代文学发展概况第一章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第二章盛唐的诗人们第三章李白第四章杜甫第五章大历诗坛第六章中唐诗歌第七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第八章唐代散文第九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第十章唐五代词第五编宋代文学绪言宋代文学发展概况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第三章苏轼的文学成就第四章黄庭坚与江西诗派第六编辽金元文学第七编明代文学第八编清代文学第九编近代文学4.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各种文体、文学思潮的演变、主要作家的艺术成就以及名篇的学习等。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七年级 科目语文教师
课题名《古代诗歌四首》课时数2
教材解读
这四首古代诗歌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用凝练的语言描绘生动的形象,唤起读者美好的情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古代诗歌的有关知识,朗读并准确默写四首诗歌。
能力目标: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情感目标:感知诗歌内容,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教师引导理解诗意
4、名句赏析
5、概括小结
朗读、理解、品味、想象感悟
六、课堂练习
背诵四首诗歌。
自由背诵
七、作业:选择其中一首诗歌,发挥想象,写一篇小散文。
八、教学反思:
三、学习《次北固山下》
1、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2、朗读诗歌
3、教师引导理解诗意
4、名句赏析
5、概括小结
朗读、理解、品味、想象感悟
四、学习《钱塘湖春行》
1、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2、朗读诗歌
3、教师引导理解诗意
4、名句赏析
5、概括小结
朗读、理解、品味、想象感悟
五、学习《天净沙秋思》
1、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2、朗读诗歌
预习作业
1、自读诗歌,查阅资料,了解作者。
2、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内容。
教学内容及步骤
学生学习活动
一、课前指导
学习诗歌的方法和步骤
1、朗读诗歌 2、弄懂诗意 3、理解内容
4、品味语言 5、想象感悟
领悟
二、学习《观沧海》
1、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2、朗读诗歌
3、教师引导理解诗意
4、名句赏析
5、概括小结
朗读、理解、品味、想象感悟

古代诗歌教案

古代诗歌教案

古代诗歌教案一、教案简介古代诗歌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深厚的艺术积淀和文化内涵。

本教案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表达方式以及背后的文化意义,培养学生欣赏和创作古代诗歌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文化背景;2. 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构成要素和形式特点;3. 学会欣赏古代诗歌的美,并能够正确理解其中的含义;4. 提高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鼓励他们自主表达情感和思想。

三、教学内容单元一: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1. 先秦诗歌a. 诗经及其特点b. 战国时期的楚辞与诗赋2. 魏晋南北朝诗歌a. 乐府民歌b. 陶渊明及其山水田园诗3. 唐诗a. 唐初律赋派与永州诗派b. 唐中兴盛时期的高适、王之涣等诗人c. 唐末诗人与“豪放派”、“婉约派”单元二:古代诗歌的构成要素和形式特点1. 五言古诗与七言古诗a. 五言绝句b. 七言律诗2. 韵律与格律a. 诗歌的韵律规律b. 平仄与押韵的关系3. 感情表达和意象的运用a. 古代诗歌的情感表达方式b. 天人合一与物我交融的意象艺术单元三:古代诗歌的欣赏与解读1. 选读古代诗人名篇a. 杜甫《登高》b.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c. 李白《静夜思》d.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2. 探究诗歌背后的文化意义a. 诗人的背景与时代背景的关系b. 诗歌中的政治、社会、哲学等文化内涵四、教学活动1. 导入活动:放映古代诗歌纪录片,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

2. 听课活动:师生共同欣赏古代名篇,学习诗歌的朗诵技巧和表演艺术。

3. 互动讨论:设置小组讨论环节,学生分享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4. 创作实践: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受编写古代诗歌,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5. 展示交流:学生们在班级内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进行互相评价和交流。

6. 深化拓展:组织学生参观古代文化遗址、博物馆等相关场所,加深对古代诗歌和文化的理解。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价:包括课堂参与、朗诵表演、讨论贡献等方面的评估。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大学语文【学时】54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本课程是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实行全国统一考试的部分公共基础课之一。

本课程的目的,旨在通过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示范性讲解与导读,加深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的修养与素质。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先秦两汉诗一、先秦两汉诗概述(一)《诗经》的基本知识、地位及其影响(二)楚辞的基本知识、地位及其影响(三)汉代乐府民歌的基本知识及其影响(四)文人五言诗的发展二、先秦两汉诗选(一)《诗经-黍离》1.“黍离之悲”的含义2.重章复沓与抒情方式3.背诵全诗(二)《诗经·蒹葭》1.伊人形象2.重章复沓的手法3.景物描写的作用(三)屈原《涉江》1.屈原生平及其诗歌成就2.放逐生活的真实写照与九死未悔的执著精神3.叙述与抒情的结合4.语言特色(四)《汉乐府·陌上桑》1.情节梗概2.罗敷形象3.侧面描写手法4.对话手法(五)《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1.离别相思的主题2.艺术特色(六)曹操《短歌行》1.曹操生平及其诗歌成就2.人生无常的感叹与思贤若渴的愿望3.语言特色第二章先秦两汉文一、先秦两汉文概述(一)先秦文1.先秦历史散文与代表作2、先秦诸子散文与代表作(二)两汉文1.两汉政论2.两汉史传二、先秦两汉文选(一)《左传·郑伯克段于鄢》1.《左传》与编年体史书2.叙事方式3.人物形象的描写(二)《论语·先进》(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孔子与儒家思想2.生动的人物形象3.语录体的特点(三)《孟子·公孙丑下》(天时地利人和章)1.孟子与其仁政学说2.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四)庄子《逍遥游》(节选)1.庄子与道家思想2.汪洋恣肆的语言风格3.以形象阐说哲理(五)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节选)1.司马迁与《史记》2.项羽的性格特点3.描写人物的主要手法4.典故释义:破釜沉舟项庄舞剑四面楚歌第三章唐宋诗一、唐宋诗概述(一)唐诗之盛、分期和主要流派1.唐诗之盛2.唐诗的分期和主要流派(二)宋诗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家1.北宋诗歌2.南宋诗歌二、唐宋诗选(一)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1.孟浩然与山水田园诗2.写景抒情的特点3.语言风格(二)李白《将进酒》1.李白生平及其诗歌成就2.豪放的自我形象3.背诵全诗(三)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叙事中抒情的特点2.背诵全诗(四)杜甫《新婚别》1.杜甫生平及其诗歌成就2.主人公形象的时代特征3.借新婚写离乱的艺术手法(五)杜甫《登高》1.通体对仗的特色2.背诵全诗(六)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1.岑参生平及其边塞诗的特色2.景物描写(七)白居易《长恨歌》1. 白居易生平及其诗歌成就2.艺术特色(八)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1.李商隐生平及其诗歌特色2.比喻用法及象征意义3.背诵全诗(九)陆游《关山月》1.陆游生平及其诗歌成就2.时代特色3.结构特点第四章唐宋词一、唐宋词概述(一)词的产生与发展流变1.唐五代词2.两宋词(二)词的婉约与豪放1.婉约词派2.豪放词派(三)宋词的成就和地位二、唐宋词选(一)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1.温庭筠生平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2.女主人公的形象3.“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的意蕴(二)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1.李煜生平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2.思想情绪3.比喻的妙用4.语言特色5.背诵全词(三)柳永《凤栖梧》(独倚危楼风细细)1.柳永生平及其对词发展的贡献2.思想内容3.语言特色4.背诵全词(四)晏殊《鹊踏枝》(槛菊愁烟兰泣露)1.晏殊生平及其词作2.拟人及借景抒情手法(五)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1.苏轼生平及其文学成就2.词人的自我形象及旷达的人生态度3.“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释义4.背诵全词(六)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1.秦观生平及其婉约词风2.作者的爱情观3.情景交融和运用传说的表现手法4.背诵全词(七)李清照《永遇乐·元宵》1.李清照生平、词作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2.思想内容3.铺叙和对比手法的运用4.语言特色(八)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1.辛弃疾生平、词作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2.象征、暗喻的手法3.风格特色4.“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句的寓意第五章唐宋文一、唐宋文概述(一)唐宋八大家(二)中唐古文运动(三)宋代诗文革新运动(四)唐宋古文运动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二、唐宋文选(一)韩愈《张中丞传后叙》1-韩愈生平、文学成就及其影响2.叙事和议论并重的写作特点3.南霁云形象的刻画手法(二)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1.柳宗元生平及其文学成就2.借题发挥的表达方式3.“始得’’二字结构全文(三)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1.欧阳修生平及其文学成就.2.“成败由人"的中心论点和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3.熟记警句(四)苏轼《前赤壁赋》1.“乐一悲一喜"的情感线索2.“主客问答"的表现手法3.景、情、理的有机结合4.背诵第四自然段第六章中国古代戏曲一、中国古代戏曲概述(一)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源(二)中国古代戏曲的艺术特征(三)元杂剧体制及代表性作家作品(四)明清传奇体制及代表性作家作品二、中国古代戏曲选(一)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1.王实甫与《西厢记》2.莺莺的心理活动3.语言特色4.背诵《宫端正好》和《二煞》两支曲(二)汤显祖《牡丹亭·惊梦》(节选)1.汤显祖与《牡丹亭》2.“一生儿爱好是天然”释义3.语言特色(三)孔尚任《桃花扇·却奁》1.孔尚任与《桃花扇》2.李香君的形象3.对比衬托手法第七章中国古代小说一、中国古代小说概述(一)魏晋南北朝小说——中国小说的雏形(二)唐代传奇——中国文言小说的成熟和繁荣(三)宋元话本——中国通俗小说的形成(四)明清章回小说——中国通俗小说的繁荣二、中国古代小说选(一)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居山阴) 1.刘义庆与《世说新语》2.“兴之所至’’的人生态度(二)蒋防《霍小玉传》1.故事梗概2.霍小玉的形象(三)蒲松龄《聊斋志异·叶生》1.蒲松龄与《聊斋志异》2.思想意义3.艺术特色(四)曹雪芹《红楼梦·宝玉挨打》(节选)1.曹雪芹与《红楼梦》2.贾政、宝玉父子矛盾冲突的社会意义第八章现当代诗歌一、现当代诗歌概述(一)现代诗歌的发展及代表性作家作品(二)当代诗歌的发展及代表性作家作品二、现当代诗歌选(一)郭沫若《天狗》1.郭沫若生平及其诗歌特色2.“天狗"的象征含义(二)徐志摩《再别康桥》1.徐志摩生平及其诗歌特色2.《再别康桥》所体现的建筑美、音乐美和绘画美(三)闻一多《一句话》1.闻一多生平及其诗歌特色2.“爆一声‘咱们的中国’”所表达的思想(四)余光中《乡愁》1.余光中生平及其乡愁诗2.“乡愁”的四个意象3.艺术手法(五)舒婷《致橡树》1.舒婷诗歌的艺术特色2.独立的女性观念3.象征的手法第九章现当代散文一、现当代散文概述(一)现代散文的发展及代表性作家作品(二)当代散文的发展及代表性作家作品二、现当代散文选(一)朱自清《给亡妇》1.朱自清生平及其散文成就2.内容与主要线索3.语言特点4.生活细节的选取(二)何其芳《黄昏》1.何其芳生平及其散文成就2.思想情绪与抒情结构3.写作特色(三)巴金《爱尔克的灯光》1.巴金生平及其散文成就2.“灯光’’在结构上的贯穿作用和三种“灯光’’的象征意味3.“长宜子孙”的含义(四)钱钟书《论快乐》1.钱钟书生平及其散文成就2.文章阐述的人生哲理3.“知性散文”的基本特色4.比喻手法(五)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1.“特立独行’’的含义2.幽默与反讽的语言风格第十章现当代戏剧一、现当代戏剧概述(一)现代戏剧的发展及代表性作家作品(二)当代戏剧的发展及代表性作家作品二、现当代戏剧选(一)曹禺《雷雨》(节选)1.曹禺生平及其戏剧成就2.周朴园、侍萍、蘩漪的形象3.戏剧冲突与结构特色4.语言艺术(二)老舍《茶馆》(节选)1.老舍生平及其戏剧成就2.图卷式的结构特色3.独特的戏剧冲突4.“寓庄于谐”的语言特色5.王利发的形象第十一章现当代小说一、现当代小说概述(一)现代小说的发展及代表性作家作品(二)当代小说的发展及代表性作家作品二、现当代小说选(一)鲁迅《狂人日记》1.鲁迅生平及其文学成就2.“狂人”形象的历史文化内涵3.写实和象征结合的艺术手法(二)沈从文《边城》(节选)1.沈从文生平及其小说成就2.翠翠的艺术形象3.牧歌情调(三)赵树理《传家宝》1.赵树理生平及其小说成就2.“传家宝’’释义与小说中两代妇女价值观的变化3.金桂、李成娘形象的刻画手法第十二章汉语基础知识一、古代汉语部分(一)古代汉语知识概述(二)古代汉语常用词(三)古代汉语常见语法现象二、现代汉语部分(一)现代汉语语言与文字的规范化(二)现代汉语词语意义的把握(三)现代汉语常用句子类型与病句修改(四)现代汉语常用的修辞手法第十三章写作一、写作基础知识(一)写作基础知识概述(二)记叙文写作(主题材料结构)(三)议论文写作(论点论据论证)(四)应用文写作(材料体式语言)二、行政公文写作(一)行政公文的概念和特点(二)行政公文的分类(三)行政公文的格式(四)常用行政公文写作(通知、通报、报告、请示、函)三、事务文书写作(一)事务文书的特点(二)常用事务文书写作(总结、合同、调查报告 )四、新闻写作(一)新闻要素、体裁和写作的基本要求(二)消息写作(三)通讯写作五、学术论文写作(一)学术论文的特点及选题(二)学术论文的资料收集(三)学术论文的写作要求(四)学术论文的基本格式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针对网络学院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抓住重点、难点、疑点,讲授与自学结合,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

古代诗歌教案

古代诗歌教案

古代诗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掌握不同朝代的代表性诗人及其代表作品。

2.培养学生欣赏古代诗歌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创作古体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学创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及其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的重要影响。

2.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代表性的古代诗歌,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欣赏能力。

3.指导学生学会写古体诗,通过创作来体验古代诗歌的魅力。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古代诗人头像的图片或播放一段与古代诗人有关的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对古代诗歌的好奇心。

2.讲解古代诗歌的起源和发展(10分钟)适当陈述古代诗歌的起源和发展过程,重点介绍汉赋、魏晋乐府、唐诗和宋词等四个时期的代表性诗歌形式和作品。

3.欣赏古代诗歌的经典作品(20分钟)选取数首不同时期的古代诗歌,根据诗歌的题材、意境等特点,进行分析讲解。

比如,选取李白的《静夜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进行解读。

并导入相关的背景知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作品的内涵。

4.让学生亲自动手写古体诗(20分钟)让学生自由选择一首已学过的古代诗歌,或是对某个主题进行创作古体诗。

教导学生古体诗的格式和写作技巧。

让学生体验古代诗歌的韵律美和表达方式,并指导学生如何运用修辞手法等元素,提高诗歌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5.展示和分享(15分钟)让学生将自己创作的古体诗进行展示和分享。

通过交流和互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6.课堂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代诗歌的重要性以及相应的学习成果。

四、课堂评价在学生创作古体诗之后,可以根据学生诗歌的创作水平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和打分。

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参与情况、听课笔记等方面来评价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五、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位古代诗人,阅读该诗人的代表作品,并撰写一篇500字的读后感。

要求学生在读后感中对该诗人的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体现出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课程教学大纲精选全文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课程教学大纲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课程代码:050306T1923学分与学时:2学分,36学时课程性质:专业拓展课程授课对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本课程将通过对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些名篇名作的分析鉴赏,使学生通过“以点带面”式的学习,充分熟识中国文学代表性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创作特色,并进一步了解不同文学体裁的创作特色和艺术风貌。

通过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与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同时对于陶冶情操、升华性灵,提升大学生的艺术文化修养和认识生活的能力也大有裨益。

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上编先秦两汉文学作品选读第一章先秦文学作品选读一、神话传说教学目的:通过学习《精卫填海》《鲧禹治水》《夸父逐日》三篇,了解上古神话传说所反映的自然和社会现象,所包含的深层意蕴,掌握中国古代神话的艺术特征。

基本要求:了解上古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领会神话的思维方式。

重点与难点:神话中所表现出的对自然的征服意识,象征性、隐喻性的神话思维方式。

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课堂讲授与课外专题讨论相结合主要内容:三篇均选自《山海经》,《精卫填海》反映了远古人民征服水患的强烈愿望和百折不回的斗争精神,《鲧禹治水》中表现了鲧禹前仆后继与洪水作斗争的精神以及古代先民对失败是成功之母的朴素认识,《夸父逐日》展现了夸父悲壮的自我牺牲精神,体现了古代人民渴求了解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勇于探索太阳奥秘的雄心壮志。

二、《诗经》教学目的:通过学习《生民》、《硕鼠》、《关雎》、《氓》、《七月》、《采薇》等篇,了解《诗经》的主要思想内容,掌握其主要的艺术特征。

基本要求:理解《诗经》时代的社会状况、当时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领会《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掌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诗经》的抒情艺术,品味《诗经》的语言和形式。

重点与难点: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诗经》的抒情艺术;双声叠韵的修辞手法;重章迭句的结构特点;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课堂讲授与课外专题讨论相结合主要内容:1.《关雎》关于《关雎》的主题:本诗为《国风》第一篇,也是全书的首篇,是一首爱情诗;关于抒情主人公;《关雎》艺术特点:双声叠韵的修辞手法;重章迭句的结构特点;清晰的情感历程;巧妙的比兴手法;动人的情感描写。

[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字词解释
针对诗歌中的重点字词进行解 释,让学生了解字词在诗歌中
的含义和用法。
诗歌翻译
将诗歌翻译成现代汉语,帮助 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
意境。
诗歌结构分析
让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了解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提高他们
的诗歌鉴赏能力。
拓展练习
创作诗歌
要求学生模仿《古代诗歌四首 》中的诗歌形式,创作自己的 诗歌,以培养他们的创作能力
精读诗歌,深入理解
详细描述:对每句诗进行详细的解读,包括字 义、句意、修辞手法等方面,帮助学生深入理
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详细描述:引导学生探讨诗歌的主题思想,理解诗人 的情感和观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
总结词:逐句解读 总结词:主题探讨
课堂小结
01
02
03
04
总结词:回顾总结
详细描述:对本节课所学内容 进行回顾和总结,强调重点和 难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和文学素养。
比较阅读
选取与《古代诗歌四首》主题 或风格相近的诗歌,让学生进 行比较阅读,提高他们的文学 鉴赏能力。
历史背景探究
让学生探究《古代诗歌四首》 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生平,加深 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认识。
诗歌朗诵比赛
组织学生进行《古代诗歌四首 》的朗诵比赛,提高他们的语 言表达能力和对诗歌的感受力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古代诗歌的优美和魅力,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 自豪感。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社会和人 生,培养其积极向上的人生态 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 养,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全面发 展能力。
02
教学内容与步骤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教案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教案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掌握一定的鉴赏方法,能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热爱,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高雅情趣。

二、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的基本概念:诗歌、词、曲等。

2. 古代诗歌的特点:节奏、韵律、对仗、意象等。

3. 古代诗歌的分类:田园诗、山水诗、边塞诗、咏物诗等。

4. 鉴赏方法:了解作者背景、分析意象、品味语言、体会情感等。

5. 教学实例:以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为例,进行诗歌鉴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古代诗歌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和鉴赏方法。

2. 难点: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以及如何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图片或音频形式,展示古代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古代诗歌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和鉴赏方法。

3. 实践:以《登鹳雀楼》为例,引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4.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鉴赏心得,互相交流学习。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6. 作业:要求学生课后阅读一首古代诗歌,运用所学鉴赏方法进行分析,体会诗歌的美。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4. 单元测试:在单元结束后,进行诗歌鉴赏测试,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设计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设计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设计引言:诗歌是中华民族瑰宝之一,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文化的沉淀和创造。

通过学习古代诗歌,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本教案设计将以古代诗歌五首为基础,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意义,并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深入的学习和体验。

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风格;2.培养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3.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诗歌欣赏:选取《静夜思》《登鹳雀楼》《七步诗》《鹿柴》《早发白帝城》等古代诗歌进行诗歌欣赏;2.古代诗歌的特点:探讨古代诗歌的形式结构、意象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特点;3.古代诗歌的创作:引导学生通过模仿古代诗歌的形式和风格进行创作;4.古代诗歌的朗诵:学习朗诵古代诗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5.古代诗歌的绘画:通过绘画方式表达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情感。

三、教学过程:1.诗歌欣赏(两节课)a)首先,放映相关古代诗歌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先感受整首诗的韵律和音调;b)然后,逐句诵读古代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中的意象和情感;c)最后,师生共同探讨古代诗歌的意义和魅力。

2.古代诗歌的特点(一节课)a)通过PPT或黑板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古代诗歌的特点,包括诗歌的形式结构、意象和情感表达等;b)分组讨论,让学生总结并举例说明古代诗歌的特点;c)扩展学习: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古代诗歌,并分析其中的特点。

3.古代诗歌的创作(两节课)a)带领学生分析古代诗歌的创作方法和技巧;b)组织学生进行古代诗歌的模仿和创作,可以选择某个古代诗歌进行修改或创作新的句子;c)展示学生的创作成果,并进行点评和修改指导。

4.古代诗歌的朗诵(两节课)a)指导学生学习古代诗歌的韵律和语调,并引导学生进行朗诵练习;b)分组进行朗诵比赛,评选出优秀的朗诵者;c)展示朗诵成果,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5.古代诗歌的绘画(一节课)a)让学生选择一首古代诗歌,并通过绘画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情感;b)引导学生运用色彩、构图等元素,将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转化为具体的图像;c)展示学生的绘画作品,并进行班级展览,分享学习体会。

古诗学习社团教学大纲

古诗学习社团教学大纲

古诗学习社团教学大纲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提高学生的古诗欣赏能力和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课程内容
1. 古诗概述
- 介绍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 解读古代诗歌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
2. 古诗鉴赏
- 分析古代诗歌的内涵和意境
- 研究欣赏古代诗人的作品,如李白、杜甫、苏轼等
3. 古诗写作
- 研究古代诗歌的基本结构和韵律
- 练写作古体诗,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
4. 古诗背诵
- 背诵古代诗人的优秀作品,培养记忆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 理解古代诗歌的语言之美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
1. 授课讲解: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传授古代诗歌的知识和技巧。

2. 组织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 课外阅读:推荐相关的古代诗歌作品和研究资料,鼓励学生主动拓展知识面。

4. 作业批改:认真批改学生的写作作业,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四、考核方式
1. 课堂表现:包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贡献、背诵表现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按时完成课后作业,包括鉴赏分析、写作练等。

3. 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参考教材
1. 《古诗源》
2. 《古文观止》
3. 《全唐诗》
4. 《全宋词》
以上是古诗研究社团的教学大纲,旨在通过系统的研究和实践,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和理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本课程是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的一门必修课程,带有专题研究性质,其教学目的是利用以往已经获得的文学史知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一些古代的重要文学现象以及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并希望通过四个专题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引发他们对文学研究的兴趣。

本课程课内学时为316,共12学分,开设两个学期。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按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分为四个部分,即《诗经》与楚辞研究、唐诗宋词分类研究、元明清戏剧研究、明清小说研究。

四个专题的角度、方法各有特点,而且都尽可能地介绍学术研究的前沿状况,努力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也为那些有兴趣进一步研究的同学指点治学的门径。

三、教学媒体的使用(一)文字教材本课程以褚斌杰主编的《<诗经>与楚辞》、程郁缀主编的《唐诗宋词》、李简主编的《元明戏曲》、周先慎主编的《明清小说》(北京大学出版社)为基本教材,该教材是编制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和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

编制文字辅助教材是为了辅助学生自学,努力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也为那些有兴趣进一步研究的同学提供基本的研究书目与资料。

(二)IP电视课件IP课件为重点辅导型,由北京大学中文系褚斌杰教授、程郁缀教授、李简副教授、周先慎教授等共同主讲,主要讲授学生难以理解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需要通过电视手段直观演示的内容,使学生通过电视课的直观教学加深对文字主教材的理解和认识。

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收看并下载存储。

IP电视课件的教学内容将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修订和补充。

(三)网上辅导1.在教学平台上开辟教学辅导栏目,及时发布教学重点与难点的解析文章,定期刊载形式多样的练习题,供学生学习参考。

2.网上视频直播,讲解教学疑难问题。

3.利用BBS讨论板进行网上讨论,解答学生的问题,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

4.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四)直播课堂根据教学情况安排,通过教育电视台播出,争取利用双向视频直播。

多种媒体综合运用一览表(四专题其他各章节都有文字教材、网上辅导及其他教学方式,由于篇幅原因,不能一一列出。

)四、教学建议(一)与本课程相关联的课程有:专科阶段的《中国古代文学》(1、2、3)、本科阶段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等。

尤其是有关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知识,学生必须具备。

如果学生在专科阶段学的是非中文专业,一定要补修有关课程,否则很难学好本课程。

(二)“中国古代文学专题”课程以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和重要文学现象为研究对象,因而涉及到较多学术研究的前沿状况。

学习中国古代文学专题,需要掌握足够的作家作品和文学基本知识,并对当前文学研究现状有所涉及。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第一部分《诗经》与楚辞研究上编《诗经》研究第一讲《诗经》的编集、流传一、《诗经》编辑的几种说法。

二、《诗经》的流传过程第二讲《诗经》的分类一、《诗经》编辑的音乐分类二、汉儒解诗的内容分类三、《诗经》研究的重新分类第三讲周两代的民族史诗一、周民族史诗的认定二、周民族史诗的多重价值第四讲农事诗一、农事诗的含义及研究的动态。

二、农业祭祀诗三、农业生活诗第五讲贵族宴飨诗一、宴飨诗的发生、分类以及政教功能二、宴飨诗的研究第六讲战争徭役诗一、《诗经》的战争诗二、《诗经》的徭役诗第七讲卿士大夫政治美刺诗一、政治颂美诗二、讽喻怨刺诗第八讲男女情爱诗一、爱情诗二、婚嫁诗三、弃妇诗四、其他诗篇第九讲《诗经》的文化精神一、植跟于农业生产的乡土情蕴二、浓厚的宗族伦理情味和宗国情感三、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四、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第十讲《诗经》的艺术形态一、《诗经》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创作论意义二、《诗经》标志中国抒情诗艺术发展成熟三、《诗经》的艺术创作和周文化精神之间的关系四、《诗经》语言艺术的突出特点第十一讲《诗经》的历史地位与影响一、《诗经》奠定了中国诗歌艺术创作的民族文化传统二、《诗经》确立了中国诗歌创作和批评的基本艺术原则三、《诗经》对中国诗歌语言形式的奠基作用下编楚辞研究第一讲楚辞的文体、传播与结集一、楚辞的文体来源与特征二、楚辞的传播与结集第二讲诗人屈原的生平一、屈原任左徒、三闾大夫的时间和职掌二、屈原所起草的“宪令”的性质与被疏的原因三、屈原的“美政”理想和学派归属四、屈原的流放与自沉第三讲论《离骚》一、《离骚》写作年代的确定与《离骚》释义二、《离骚》的忠怨之情和爱国思想三、《离骚》的美学内涵与风格(崇高、悲壮、奇丽)第四讲论《天问》一、《天问》的性质和主旨二、《天问》的结构和构思特点三、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第五讲论《九章》一、《九章》概述二、《九章》名篇解读(《桔颂》、《哀郢》、《涉江》)第六讲论《九歌》一、《九歌》概说二、《九歌》名篇解读(《东皇太一》、《东君》、《少司命》、《湘夫人》、《国殇》等)第二部分唐诗宋词分类研究第一讲:绪论一、唐诗发展概述二、唐宋词发展概述三、诗体和词体的文学特征举要四、关于分类选诗和诗歌分类研究第二讲:山水田园诗歌论析一、唐以前山水田园诗二、唐代山水诗简论三、唐代田园诗撷英四、宋代山水田园词举要第三讲:友情送别诗歌论析一、重视友道的优良传统二、唐以前送别诗歌简述三、唐人送别诗赏析四、宋人送别词举要五、送别诗歌中常见意象分析第四讲:咏史怀古诗歌论析一、咏史怀古诗歌的含义和历史潮流二、唐代咏史怀古诗论析三、宋代咏史怀古词论析四、咏史怀古诗词的艺术特征第五讲:咏物诗歌论析一、唐以前咏物诗歌简述二、唐人咏物诗论析三、宋人咏物词概述第三部分元明戏剧研究上篇杂剧的创作第一讲、元明杂剧创作综述一、关于元杂剧的繁荣原因、创作分期及其他二、明杂剧创作的演化三、元明杂剧创作主体分析第二讲、关汉卿的杂剧创作一、生平与剧作二、思想特征三、艺术成就第三讲、白朴及元初其他剧作家一、白仁甫二、其他作家A 纪君祥的《赵氏孤儿》B 康进之的《李逵负荆》C 石君宝的《曲江池》[1]第四讲、马致远的戏剧创作一、马致远研究二、马致远剧作的士人心态三、马致远剧作的曲词第五讲、王实甫及元中后期的杂剧创作一、王实甫的《西厢记》二、郑光祖的剧作第六讲、明初至嘉靖的杂剧创作一、朱有燉的杂剧二、康海、王九思等北剧作家三、冯惟敏四、许潮、汪道昆的短剧第七讲、徐渭一、《四声猿》的创作时间和命名二、阳明心学与徐渭的创作思想第八讲、隆庆至明末的杂剧创作一、王骥德、吕天成三、王衡四、陈与郊五、徐复祚六、沈自徵七、孟称舜与卓人月下编南戏与传奇创作第一讲、南戏与传奇创作综述一、宋元南戏的发展二、明代南戏向传奇的转化三、传奇创作的繁盛第二讲、宋元南戏的创作一、从《张协状元》到《错立身》、《小孙屠》二、四大南戏三、高明的《琵琶记》第三讲、南戏向传奇转化期的创作一、《伍伦全备》和《香囊记》二、《宝剑记》、《浣纱记》《鸣凤记》第四讲、汤显祖的剧作及其影响一、汤显祖所追求的情二、《牡丹亭》的成就三、《邯郸记》与小说《枕中记》四、汤显祖剧作的影响第五讲、沈璟的剧作及其影响一、沈璟的曲谱与曲论二、沈璟的创作及吴江派三、关于汤沈之争第四部分明清小说研究第一章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和明清小说的繁荣第一节中国古代的小说观念与小说的早期形态第二节中国古典小说从雏形走向成熟第三节说话艺术与中国古典小说的开拓第四节明清小说的繁荣与转型第五节中国古典小说的思想艺术传统第二章《三国演义》第一节《三国演义》的作者、成书过程和版本第二节《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第三节忠义思想与正统观念第四节《三国演义》人物描写的得与失第五节《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第三章《水浒传》第一节历史上的宋江起义和《水浒传》的成书第二节官逼民反和乱由上作第三节怎样认识《水浒传》中的招安描写第四节人物塑造的两个鲜明特色第五节《水浒传》的细节描写第四章《西游记》第一节玄奘取经和《西游记》故事的演变第二节孙悟空形象的时代特色第三节奇异幻想中的世态人情第四节讽刺特色与谐趣风格第五章《金瓶梅》第一节作者之谜和成书时代第二节西门庆形象的典型意义第三节一个充满生气的女人世界第四节潘金莲悲剧的社会意义第五节如何认识《金瓶梅》中的性描写第六章明代的白话短篇小说第一节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繁荣的原因第二节明代的话本与拟话本小说集第三节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时代内容四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思想与艺术第七章《聊斋志异》第一节蒲松龄的生活与思想第一节蒲松龄的著作和《聊斋志异》的版本第二节奇异世界中的现实人生第三节《聊斋志异》的艺术美第八章《儒林外史》第一节吴敬梓的时代、水平和思想第二节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第二节勾魂摄魄的人物刻画第三节正面形象与作者的理想第四节“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的讽刺风格第九章《红楼梦》第一节曹雪芹的身世和《红楼梦》的创作第二节《红楼梦》的版本和后四十回问题第三节宝黛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第四节贵族之家的罪恶史和衰亡史第五节《红楼梦》的思想局限第六节《红楼梦》的艺术创造第十章晚清的谴责小说第一节晚清的时代条件和谴责小说的产生第二节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第三节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节刘鹗的《老残游记》第五节曾朴的《孽海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