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教案)七年级上册《天气与气候》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归纳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归纳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归纳1.天气和气候概念和区别:概念特点天气某个地方短时间内发生的阴、晴、冷热等变化短时间、多变、不稳定气候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长时间、相对稳定2.卫星云图上:绿色――陆地,蓝色――海洋,白色――云层。

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日变化)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称为气温日较差。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8月最高,2月最低。

一年中的月平均最高气温与月平均最低气温的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气候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

④分析某种气候的特点:a 根据气温曲线变化图判定气温的变化。

(“全年高温”“终年寒冷”“冬冷夏热”“全年温和”)b 根据降水柱状图判定降水特点。

(“全年多雨”“终年少雨”“夏多冬少”“夏少冬多”)c 结合气温和降水两方面的特点,得出结论,进而判断出气候类型。

⑤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有明显旱、雨季。

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有明显干、湿季。

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高温干燥,降水稀少。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教案天气与气候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教案天气与气候

天气与气候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天气、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2.掌握常用的天气符号
3.理解天气的变化与日常生产、生活的联系。

二、能力目标
1.能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能通过天气图和卫星云图,粗略地判断天气的基本状况。

3.能收看不同地区的天气预报,学会比较不同地区的天气状况。

三、情感目标
通过对在天气预报中出现的浮尘、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等天气预报符号及课后阅读材料内容的理解,认识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规范自身的行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2.天气符号的识别。

3.通过卫星云图或天气预报图分析天气状况。

【教学难点】
1.利用教材中的气候知识分析和判断不同地区的天气状况。

2.认识和理解灾害性天气符号及灾害性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以求趋利避害,服务
于生产和生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报天气预报,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关注,了解灾害性天气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从而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课前热身
让学生谈谈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系列天气现象,并举例说明天气对日常生活或生产造成的影响。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根据初中生的思维特征,循序渐进。

通过一些录像短片和卡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使学生对于天气和气候及其一系列相关知识有了较好的理解,因其教学结构与方式都是以初中生的思维特征为主要依据,所以在教学中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如果利用课件再设计一组天气和气候的小组竞赛题,效果会更好一些。

七年级上册气候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气候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气候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上册气候知识点总结:一、天气与气候1. 天气是短时间(约一天)内发生在大气中的各种气象现象,具有多变性;气候则是长时间(月、季、年乃至更长时间)在某一地区所经历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

2. 天气与气候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天气和气候都是描述大气的物理状况,但时间和空间尺度不同。

二、气温与降水1. 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气温的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2. 降水:是指从大气中落到地面的雨、雪、雹等固态和液态的水汽。

降水的分布规律是从西向东递增,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三、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与特点1.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降水量大。

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亚马逊平原、刚果盆地和马来群岛等地。

2.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南部和东南部,如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和中国海南岛等地。

3. 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降水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的热带雨林和沙漠带交界处。

4.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降水量很小。

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热带沙漠地区,如撒哈拉沙漠和阿拉伯半岛的沙漠等地。

5.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降水分配均匀。

主要分布在欧洲的西部地区,如英国、法国和德国等国的沿海地区。

6.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地区,如中国东北、华北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等地。

7. 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燥。

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如俄罗斯、中国西北和北美中部等地。

河南省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超全)

河南省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超全)

河南省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超全)选择题1、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①大量采伐森林资源②过度开采和使用地下水③过量施用农药、化肥④大量使用煤炭、石油等燃料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D①大量采伐森林资源,减少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会造成全球变暖;②过度开采和使用地下水会污染水源,还会造成地表塌陷,但是不会使全球变暖;③过量施用农药、化肥会污染水源,破坏生态,但是不会使全球变暖;④大量使用煤炭、石油等燃料会向空气中排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大量吸收地面放出的热量,进而使全球气温有明显变暖的趋势。

综上所述,①④正确,②③错误。

故排除ABC,故选D。

小提示:由于人们过量排放二氧化碳,以及大量砍伐森森,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2、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A.海洋B.陆地C.云区D.平原答案:B在卫星云图上有白色、绿色和蓝色三种基本颜色,它们分别表示不同含义。

通常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蓝色绿色区域都为晴天;白色是云雨区,白色愈白云层愈厚,降雨的概率越大,故本题选B。

3、下列描述不属于气候的是()A.东南沿海夏秋季节常受台风的影响B.福州国庆节天气阴转晴C.广州夏季高温多雨D.长江中下游地区盛夏正值伏旱答案:B天气是一定区域短时段内的大气状态(如冷暖、风雨、干湿、阴晴等)及其变化的总称。

气候是长时间内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平均或统计状态,时间尺度为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以上。

ACD都属于气候,B属于天气,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下列关于图中甲乙两地气候特征描述错误的是()A.甲地应在大陆东岸,乙地应在大陆西岸B.甲、乙两地都在北半球的亚热带C.甲地属于冬季多雨型,乙地属于夏季多雨型D.甲、乙两地气温特点都是夏季高温,冬季温和答案:A由图可知,甲是地中海气候,位于大陆西岸,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大陆东岸,故A错误。

甲和乙两地最热月均在7月,最低气温均在0-15℃之间,均是位于北半球的亚热带,故B正确。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的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的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必背知识点一、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区别1. 天气:是指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如阴晴、风雨、冷热等,是时刻在变化的。

2. 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气候包含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

二、天气系统及影响1. 风向:风的来向,有东、南、西、北以及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基本方向。

风向的判断通常通过风向标或风羽的指向来确定。

2. 风力:风的强弱级别,共分18级。

风力的判断依据风羽的数量和类型,如每一长横代表2级,短横代表1级,三角代表8级等。

3. 卫星云图:用于表示地球表面的云雨分布。

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且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4. 天气预报:预测未来一日或几日内的阴晴、风、气温、降水等情况。

三、气温及其变化1. 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

一天中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2. 气温的年变化:北半球陆地上,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最低值出现在1月。

南半球则相反,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月,最低值出现在7月。

海洋上的气温年变化相对平缓,北半球海洋上最高气温出现在8月,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南半球则相反。

3.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

四、气温的分布及影响因素1. 纬度位置: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2. 海陆位置:同一纬度,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3. 地形因素: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约0.6℃。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五、降水的分布及影响因素1. 降水类型: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

2. 降水的分布: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因素影响。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洛阳市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汇总笔记

洛阳市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汇总笔记

洛阳市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汇总笔记选择题1、降水的主要形式是()A.降雨B.降雪C.降冰雹D.降雪和冰雹答案:A降水的形式有降雪、雨夹雪、降雨、冰雹等形式,最主要的形式是降雨。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①燃烧矿物燃料放出大量二氧化碳②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放出大量二氧化碳③植被破坏导致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④水污染导致二氧化碳猛增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答案:A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大量砍伐森林,破坏植被,对二氧化碳吸收减少等,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可能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故选A。

小提示: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3、2020年8月27日,台风“巴威”登陆我国,下列天气符号,表示台风的是()A.B.C.D.答案:B读图可知,A为阴,B为台风,C为多云,D为大雨。

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4、(2017咸阳模拟)诗歌和谚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下列对诗歌和谚语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了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的特点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形象地反映了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前半句描述的是天气特征D.“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反映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答案:A由题目可知,“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了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大;“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了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描述的是短时间里的天气特征;“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反映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故选A.小提示:本题考查我国天气与气候的有关知识.5、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A.一月B.二月C.七月D.八月答案:C一年当中,夏季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太阳高度角较大,且白昼较长,地表接受到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冬季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太阳高度角较小,且白昼较短,地表接受到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所以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7月,故本题选C。

七年级气候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气候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气候知识点归纳总结气候是指一定地点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所特有的气象状态,它是地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了解气候知识对于理解地球环境、预测天气变化以及生活工作等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七年级学生需要了解的一些气候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气候与天气的区别天气是指某一时刻某一地点的气象状态,如晴朗、多云、阴雨等。

气候则是长期统计的天气状况,是指某一地区较长时间内的平均天气状态。

气候通常根据降水情况和温度分区,可划分为寒冷气候、温带气候和热带气候等。

二、气候因素1.经度:经度对气候影响很大,正是由于地球的维度不同,所以气候状况也会有明显差异。

2.纬度:纬度也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越接近赤道的地区气温越高,越接近两极的地区气温越低。

3.海洋/陆地分布:海洋与陆地的分布均会影响气候,海洋可以起到调节气温的作用,使气候较为温和;而陆地具有较强的温度变化能力,所以会出现较为极端的气候情况。

4.海流和风向:海流和风向也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它们对气温和降水产生重要影响。

三、气候类型1.寒冷气候:寒冷气候主要分布在地球的两极地区,具有极低的温度和干燥的特点。

2.温带气候:温带气候位于两极地区和赤道地区之间,温度适中,四季分明,降水均匀。

3.热带气候:热带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地区,气温高,降水充沛,气候湿热。

4.季风气候:季风气候分布于亚洲大陆和非洲大陆的部分地区,其特点是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5.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地区,夏季干燥炎热,冬季温暖湿润。

6.高原气候:高原气候分布在高海拔山区,气温低,气压低,降水量较少。

四、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问题气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全球变暖引起了广泛关注。

全球变暖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升高而引起的地球气温上升现象。

全球变暖导致了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问题。

总结:气候知识是地理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对于理解地球环境和应对全球气候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七年级上册天气气候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天气气候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天气气候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七年级上册天气气候知识点,包括气候带、气温、
降水和风向等方面,让大家更深入了解气候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一、气候带
地球的气候带是根据不同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情况划分出来的。

共分为低纬、中纬和高纬三个气候带。

低纬气候带位于赤道附近,气温高、降水量大;中纬气候带位于赤道以北和以南,气候温和、降水量适中;高纬气候带位于极地地区,气温极低,降水量较少。

二、气温
气温是指空气温度,也是表征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

北半球的
气温高峰一般在7~8月,南半球的气温高峰一般在1月。

气温随
着纬度增加而逐渐降低,同时也受海陆分布、海洋流及地形等因
素的影响。

三、降水
降水是指大气中水分转化为水滴或晶体,从而落到地面上的过程。

在气候变化中,不同地区的降水量也是一项重要指标。

热带
地区降水量最大,而极地地区降水量很少。

四、风向
风向是指风从哪个方向吹来。

在地球上,风是由气压差产生的,因此,气压与风向的分布有密切关系。

在北半球,气压高的地方
往往是气压低的地方的风向,而在南半球,则相反。

五、气候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我们的生产生活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极端高温、干旱、冰雹、洪水等气候灾害的频率和强度都在逐年增加,给人
类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同时,气候变化也为我们提供了各种机遇,如新能源、生态旅游等领域的发展。

综上所述,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了解天气气候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深入了解气候的变化规律,才能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各种气候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天气与气候》知识点归纳七年级地理教案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一.天气及其影响
1.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天气。

2.天气的特点:⑴天气反映了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他是经常变化的。

⑵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

2.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的主要环节:获取情报→接受信息→制作成图表→得出结论→电视播报
3.天气预报的内容: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的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a.气温:大气冷热的程度
b.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降水概率为100%,表示肯定“有雨”;降水概率为0,表示肯定”无雨“。

c.风向是风的来向。

风力是风的强弱,共13级,次数越大,风力越强,所用符号一杠表示二级。

4.天气图:按照专门规定的数字符号,把收集到的同一地点的气象观测记录填在地图上,这种图叫天气图,天气图是气象工作者预报天气的主要工具。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1.空气质量的高低,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新鲜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有害。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一.气温与我们
1.气温:我们把大气的温度称为气温。

气温一般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2.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8时,14时,20时,2时。

3.测试气温的仪器:放在百叶箱的温度计(百叶箱要离地1.5米)
4.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次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日平均气温=一日之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个月)
二.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气温的年变化:
大陆: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
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
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海洋:一年当中海洋上北半球最高月气温出现在8月,南半球出现在2月
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8月,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
3.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最高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二.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在地图上把气温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温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2.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3.当等温线呈封闭形状时,如果中心气温比周围气温低,表示这里就是低温中心,如果中心气温高,表示这里是高温中心。

4.气温的分布规律:⑴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⑵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⑶同一纬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⑷同一地点,海拔低,气温高,海拔高,气温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七年级地理教案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一.降水与我们
1.降水: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2.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3.降雨的划分: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气象部门把降雨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4.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

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
1.通常用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三.降水的分布
1.降水的分布规律:
⑴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少,两极地区降水少
⑵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少。

⑶在温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⑷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

3.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4.影响降水的因素:①纬度位置②海陆位置③地形因素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一.气候地区差异
1.气候: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2.气候一般只注意气温,降水两个因素。

3.热带地区分布的气候类型:⑴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⑵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雨季和干季)⑶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湿两季⑷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
4.温带地区分布的气候类型:⑴地中海气候:夏季干旱炎热,冬季温湿多雨⑵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温和,夏季凉爽,降水分配均匀⑶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⑷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⑸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降水少
5.寒带地区的气候类型:⑴极地气候:终年寒冷干燥
6.高原山地气候
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三.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气候也影响人类的生产活动,其中对农业的影响最显著。

农作物的生长,都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水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