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模型及模型组合讲解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解题模型详解(20套精讲)

高中物理解题模型详解(20套精讲)

高考物理解题模型目录第一章运动和力一、追及、相遇模型二、先加速后减速模型三、斜面模型四、挂件模型五、弹簧模型(动力学)第二章圆周运动一、水平方向的圆盘模型二、行星模型第三章功和能一、水平方向的弹性碰撞二、水平方向的非弹性碰撞三、人船模型四、爆炸反冲模型第四章力学综合一、解题模型:二、滑轮模型三、渡河模型第五章电路一、电路的动态变化二、交变电流第六章电磁场一、电磁场中的单杆模型二、电磁流量计模型三、回旋加速模型四、磁偏转模型第一章运动和力模型讲解:一、追及、相遇模型1、火车甲正以速度v1 向前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距甲d处有火车乙正以较小速度v2同向匀速行驶,于是他立即刹车,使火车做匀减速运动。

为了使两车不相撞,加速度 a 应满足什么条件?解析:设以火车乙为参照物,则甲相对乙做初速为(v1 -v2) 、加速度为 a 的匀减速运动。

若甲相对乙的速度为零时两车不相撞,则此后就不会相撞。

因此,不相撞的临界条件是:甲车减速到与乙车车速相同时,甲相对乙的位移为 d。

(v -v )2即:0 - (v1-v2)2 =-2ad,a = 1 2 ,2d(v -v )2故不相撞的条件为a ≥ 1 22d2、甲、乙两物体相距 s,在同一直线上同方向做匀减速运动,速度减为零后就保持静止不动。

甲物体在前,初速度为v1,加速度大小为a1。

乙物体在后,初速度为v2,加速度大小为a2 且知v1<v2,但两物体一直没有相遇,求甲、乙两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相距的最小距离为多少?解析:若是v1a1≤v2 ,说明甲物体先停止运动或甲、乙同时停止运动。

在运动过程中,a2乙的速度一直大于甲的速度,只有两物体都停止运动时,才相距最近,可得最近距离为v 2 v 2∆s =s + 1 - 22a1 2a2若是v1a2>v2a2,说明乙物体先停止运动那么两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总存在速度相等的时刻,此时两物体相距最近,根据v共=v1-a1t =v2-a2t ,求得t =v2-v1a2-a1在t 时间内甲的位移s1=v共+v1 t2乙的位移s2=v共+v2 t2代入表达式∆s =s +s1-s2求得∆s =s -(v2-v1)2(a2-a1)3、如图 1.01 所示,声源S 和观察者A 都沿x 轴正方向运动,相对于地面的速率分别为vS和vA。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考物理48个解题模型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考物理48个解题模型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高考物理48 个解题模型高中阶段的物理常常会以模型的形式出现,这些模型应用在解题中提供了支持和辅助作用。

1高中物理解题模型汇总必修一1、传送带模型:摩擦力,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及摩擦生热等问题。

2、追及相遇模型:运动规律,临界问题,时间位移关系问题,数学法(函数极值法。

图像法等)3、挂件模型:平衡问题,死结与活结问题,采用正交分解法,图解法,三角形法则和极值法。

4、斜面模型:受力分析,运动规律,牛顿三大定律,数理问题。

必修二1、“绳子、弹簧、轻杆”三模型:三件的异同点,直线与圆周运动中的动力学问题和功能问题。

2、行星模型:向心力(各种力),相关物理量,功能问题,数理问题(圆心。

半径。

临界问题)。

3、抛体模型: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类平抛运动)。

选修3-11、“回旋加速器”模型:加速模型(力能规律),回旋模型(圆周运动),数理问题。

2、“磁流发电机”模型:平衡与偏转,力和能问题。

3、“电路的动态变化”模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判断方法和变压器的三个制约问题。

4、“限流与分压器”模型:电路设计,串并联电路规律及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能,电功率,实际应用。

选修3-21、电磁场中的单杆模型:棒与电阻,棒与电容,棒与电感,棒与弹簧组合,平面导轨,竖直导轨等,处理角度为力电角度,电学角度,力能角度。

2、交流电有效值相关模型:图像法,焦耳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能量问题。

选修3-41、“对称”模型:简谐运动(波动),电场,磁场,光学问题中的对称性,多解性,对称性。

2、“单摆”模型:简谐运动,圆周运动中的力和能问题,对称法,图象法。

选修3-51、“爆炸”模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2、“能级”模型:能级图,跃迁规律,光电效应等光的本质综合问题。

1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一、运动的描述1.物体模型用质点,忽略形状和大小;地球公转当质点,地球自转要大小。

物体位置的变化,准确描述用位移,运动快慢S 比t ,a 用Δv与t 比。

高三物理复习物理模型组合讲解——弹簧模型(功能问题)

高三物理复习物理模型组合讲解——弹簧模型(功能问题)

模型组合讲解——弹簧模型(功能问题)[模型概述]弹力做功对应的弹簧势能,分子力做功所对应的分子势能、电场力做功对应的电势能、重力做功对应的重力势能有区别,但也有相似。

例:(2005年江苏高考)如图1所示,固定的水平光滑金属导轨,间距为L,左端接有阻值为R的电阻,处在方向竖直,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质量为m的导体棒与固定弹簧相连,放在导轨上,导轨与导体棒的电阻均可忽略。

初始时刻,弹簧恰处于自然长度,导体在沿导轨往复运动的过程中,导体棒始终与导轨垂直并保持良好接触。

(1)求初始时刻导体棒受到的安培力。

(2)若导体棒从初始时刻到速度第一次为零时,则这一过程中安培力所做的功W1和电阻R上产生的焦耳热Q1分别为多少?(3)导体棒往复运动,最终将静止于何处?从导体棒开始运动直到最终静止的过程中,电阻R上产生的焦耳热Q为多少?图1解析:(1(2)由功和能的关系,得安培力做电阻R上产生的焦耳热(3[模型要点]在求弹簧的弹力做功时,因该变力为线性变化,可以先求平均力,再用功的定义进行计算,也可据动能定理和功能关系或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求解,图象中的“面积”功也是我们要熟悉掌握的内容。

高考不作定理要求,可作定性讨论。

因此,在求弹力的功或弹性势能的改变时,一般从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的角度来求解。

分子力、电场力、重力做正功,对应的势能都减少,反之增加。

都具有相对性系统性。

弹簧一端连联物、另一端固定:当弹簧伸长到最长或压缩到最短时,物体速度有极值,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此时也是物体速度方向发生改变的时刻。

若关联物与接触面间光滑,当弹簧恢复原长时,物体速度最大,弹性势能为零。

若关联物与接触面粗糙,物体速度最大时弹力与摩擦力平衡,此时弹簧并没有恢复原长,弹性势能也不为零。

此时有两个方案:一是严格带符号运算,q考虑正和负,所得W的正、负直接表明电场力做功的正、负;二是只取绝对值进行计算,所得W只是功的数值,至于做正功还是负功?可用力学知识判定。

高三物理常见模型与方法

高三物理常见模型与方法

高三物理常见模型与方法高三物理常见模型与方法如下:1. 质心模型:研究多种体育运动中的集中典型运动规律、力能角度。

2. 绳件、弹簧、杆件模型:研究三者在直线与圆周运动中的动力学问题和功能问题,以及异同点。

3. 挂件模型:解决平衡问题,包括死结与活结问题,并采用正交分解法、图解法、三角形法则和极值法等。

4. 追碰模型:研究运动规律、碰撞规律和临界问题,可采用数学法(函数极值法、图像法等)和物理方法(参照物变换法、守恒法)等。

5. 运动关联模型:研究一物体运动的同时性、独立性、等效性,以及多物体参与的独立性和时空联系。

6. 皮带模型:研究摩擦力、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及摩擦生热等问题。

7. 斜面模型:研究运动规律、三大定律和数理问题。

8. 平抛模型:研究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和动能定理(类平抛运动)。

9. 行星模型:研究向心力(各种力)、相关物理量、功能问题和数理问题(圆心、半径、临界问题)。

10. 全过程模型:研究匀变速运动的整体性、保守力与耗散力、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和全过程整体法。

11. 人船模型:研究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数理问题。

12. 子弹打木块模型:研究三大定律、摩擦生热、临界问题和数理问题。

13. 爆炸模型:研究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14. 单摆模型:研究简谐运动、圆周运动中的力和能问题,可采用对称法、图象法等。

15. 限流与分压器模型:研究电路设计、串并联电路规律及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能、电功率和实际应用。

16. 电路的动态变化模型:研究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判断方法和变压器的三个制约问题。

17. 磁流发电机模型:研究平衡与偏转、力和能问题。

18. 回旋加速器模型:研究加速模型(力能规律)和回旋模型(圆周运动)及数理问题。

19. 对称模型:研究简谐运动(波动)、电场、磁场、光学问题中的对称性、多解性和对称性。

20. 电磁场中的单杆模型:处理角度为力电角度、电学角度和力能角度,涉及棒与电阻、棒与电容、棒与电感、棒与弹簧组合、平面导轨和竖直导轨等。

高三物理复习教案模型组合讲解——绳件、弹簧、杆件模型(动力学问题)

高三物理复习教案模型组合讲解——绳件、弹簧、杆件模型(动力学问题)

模型组合讲解——绳件、弹簧、杆件模型(动力学问题)[模型概述]挂件问题是力学中极为常见的模型,其中绳件、弹簧件更是这一模型中的主要模具,相关试题在高考中一直连续不断。

它们间的共同之处是均不计重力,但是它们在许多方面有较大的差别。

[模型回顾][模型讲解]例1.如图1中a所示,一质量为m的物体系于长度分别为l1、l2的两根细线上,l1的一端悬挂在天花板上,与竖直方向夹角为,l2水平拉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现将l2线剪断,求剪断瞬时物体的加速度。

图1(1)下面是某同学对题的一种解法:解:设l1线上拉力为,l2线上拉力为,重力为mg,物体在三力作用下保持平衡,,剪断线的瞬间,突然消失,物体即在反方向获得加速度。

因为,所以加速度,方向沿反方向。

你认为这个结果正确吗?请对该解法作出评价并说明理由。

(2)若将图a中的细线l1改为长度相同、质量不计的轻弹簧,如图b所示,其他条件不变,求解的步骤和结果与(1)完全相同,即,你认为这个结果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解析:因为l2被剪断的瞬间,l1上的张力发生突变,故物体获得的瞬间加速度由重力的分力提供,大小为,方向垂直l1斜向下,所以(1)错。

因为l2被剪断的瞬间,弹簧的长度不能发生突变而导致弹力不能突变,所以(2)对。

拓展:在(1)中若l1、l2皆为弹性绳,剪断l2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为多少?(参考答案)若l1、l2皆为弹性绳,剪断l1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为多少?(参考答案)在(2)中剪断l1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为多少?(参考答案)例2. 如图2所示,斜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物体A和B的质量分别为、。

两者之间用质量可以不计的细绳相连。

求:(1)如A和B对斜面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时,两物体的加速度各为多大?绳的张力为多少?(2)如果把A和B位置互换,两个物体的加速度及绳的张力各是多少?(3)如果斜面为光滑时,则两个物体的加速度及绳的张力又各是多少?图2解析:(1)设绳子的张力为,物体A和B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分别为和,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A有对B有设,即假设绳子没有张力,联立求解得,因,故说明物体B运动比物体A的运动快,绳松弛,所以的假设成立。

最新高中物理模型组合详解-水平方向的圆盘模型

最新高中物理模型组合详解-水平方向的圆盘模型

模型组合讲解——水平方向的圆盘模型[模型概述]水平方向上的“圆盘”模型大多围绕着物体与圆盘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中心展开的,因此最大静摩擦力的判断对物体临界状态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模型讲解]例1. 如图1所示,水平转盘上放有质量为m 的物块,当物块到转轴的距离为r 时,连接物块和转轴的绳刚好被拉直(绳上张力为零)。

物体和转盘间最大静摩擦力是其正压力的μ倍,求:图1(1)当转盘的角速度ωμ12=gr时,细绳的拉力F T 1。

(2)当转盘的角速度ωμ232=gr时,细绳的拉力F T 2。

解析:设转动过程中物体与盘间恰好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时转动的角速度为ω0,则μωmg m r =02,解得ωμ0=gr。

(1)因为ωμω102=<gr,所以物体所需向心力小于物体与盘间的最大摩擦力,则物与盘间还未到最大静摩擦力,细绳的拉力仍为0,即F T 10=。

(2)因为ωμω2032=>gr,所以物体所需向心力大于物与盘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则细绳将对物体施加拉力F T 2,由牛顿的第二定律得:F mg m r T 222+=μω,解得F mgT 22=μ。

例2. 如图2所示,在匀速转动的圆盘上,沿直径方向上放置以细线相连的A 、B 两个小物块。

A 的质量为m kg A =2,离轴心r cm 120=,B 的质量为m kg B =1,离轴心r cm 210=,A 、B 与盘面间相互作用的摩擦力最大值为其重力的0.5倍,试求图2(1)当圆盘转动的角速度ω0为多少时,细线上开始出现张力? (2)欲使A 、B 与盘面间不发生相对滑动,则圆盘转动的最大角速度为多大?(g m s =102/)解析:(1)ω较小时,A 、B 均由静摩擦力充当向心力,ω增大,F m r =ω2可知,它们受到的静摩擦力也增大,而r r 12>,所以A 受到的静摩擦力先达到最大值。

ω再增大,AB 间绳子开始受到拉力。

由F m r fm =1022ω,得:ω011111055===F m r m gm r rad s fm ./ (2)ω达到ω0后,ω再增加,B 增大的向心力靠增加拉力及摩擦力共同来提供,A 增大的向心力靠增加拉力来提供,由于A 增大的向心力超过B 增加的向心力,ω再增加,B 所受摩擦力逐渐减小,直到为零,如ω再增加,B 所受的摩擦力就反向,直到达最大静摩擦力。

高考的物理模型归纳总结

高考的物理模型归纳总结

高考的物理模型归纳总结物理是高考科目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要求考生掌握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理模型的应用。

在备考的过程中,归纳总结各种物理模型是提高解题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本文将总结高考物理中常见的物理模型,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解题技巧。

一、匀速直线运动的物理模型匀速直线运动是物理学中最简单的一种运动形式。

在解题时,我们可以通过如下的物理模型描述匀速直线运动:1. 物体在直线上运动,不受其他外力影响。

2.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距离相等,即速度恒定不变。

基于这个模型,我们可以应用一维运动的基本公式来解决与匀速直线运动相关的问题,比如计算位移、速度、时间等。

二、自由落体运动的物理模型自由落体运动指的是只受重力作用,没有其他外力影响的物体下落运动。

在解题时,可以使用如下的物理模型来描述自由落体运动:1. 物体下落的过程中,忽略空气阻力。

2. 物体下落时,重力是唯一的作用力。

3. 自由落体运动的竖直方向上,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

基于这个模型,我们可以应用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公式,解决与自由落体相关的问题,如计算自由落体物体的时间、速度、位移等。

三、牛顿第一定律的物理模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它描述了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以下是牛顿第一定律的物理模型:1. 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静止的物体会保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2. 只有外力作用时,物体才会加速或改变运动状态。

基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物理模型,我们可以解决与质点的静力平衡和运动状态相关的问题。

同时,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对于理解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也十分重要。

四、牛顿第二定律的物理模型牛顿第二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定律,以下是其物理模型:1. 物体所受合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F = ma。

2. 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力的方向相同,或者反方向,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二定律的物理模型是解决关于力、加速度和质量之间关系问题的重要工具。

高考物理模型专题归纳总结

高考物理模型专题归纳总结

高考物理模型专题归纳总结一、引言高考物理考试中的物理模型是学生们备考的重点内容之一。

物理模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是解题的关键。

在高考物理考试中,常见的物理模型包括力学模型、电磁感应模型、光学模型等等。

本文将对这些物理模型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这些知识。

二、力学模型1. 牛顿运动定律模型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是力学模型中最基础的内容。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则给出了物体力学模型的数学表达式F=ma,其中F为物体所受合力,m为物体质量,a为物体加速度。

牛顿第三定律则说明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并方向相反的关系。

2. 弹性模型弹簧弹性模型是高考中常见的题型,通过应用胡克定律和弹簧势能公式进行计算。

胡克定律描述了弹簧伸长或缩短的变形与所受力的关系,F=kx,其中F为作用在弹簧上的力,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x为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

弹簧势能公式为E=1/2kx²,其中E为弹簧的势能。

3. 圆周运动模型圆周运动模型中,角速度、角加速度、圆周位移与线位移的关系是基础内容。

角速度ω定义为角位移θ与时间t的比值,单位为弧度/秒。

角加速度α定义为角速度的变化率,单位为弧度/秒²。

圆周位移和线位移之间的关系为s=rθ,其中s为圆周位移,r为半径,θ为角位移。

三、电磁感应模型1. 法拉第电磁感应模型法拉第电磁感应模型是高考物理中的重要内容,应用于电磁感应的计算和分析。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指出,通过导线的磁通量的变化率产生感应电动势,其大小和方向由导线所围成的回路和磁场变化率决定。

可以通过Faraday公式ε=-dΦ/dt进行计算,其中ε为感应电动势,Φ为磁通量,t为时间。

2. 毕奥-萨伐尔定律毕奥-萨伐尔定律描述了通过导体的电流所产生的磁场与导体所受磁场力的关系。

根据该定律,通过导体的电流所产生的磁场方向垂直于电流方向,其大小与电流强度和导线到磁场中心的距离正比。

(完整版)高考常用24个物理模型

(完整版)高考常用24个物理模型

高考常用 24 个物理模型物理复习和做题时需要注意思考、善于归纳整理,对于例题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把老师的知识和解题能力变成自己的知识和解题能力,下面是物理解题中常见的 24 个解题 模型,从力学、运动、电磁学、振动和波、光学到原子物理,基本涵盖高中物理知识的各个 方面。

主要模型归纳整理如下:模型一:超重和失重系统的重心在竖直方向上有向上或向下的加速度 向上超重 (加速向上或减速向下 )F=m(g+a); 向下失重(加速向下或减速上升 )F=m(g-a) 难点:一个物体的运动导致系统重心的运动(或此方向的分量 a y )斜面对地面的压力 ? 地面对斜面摩擦力 ? 导致系统重心如何运动?模型二:斜面搞清物体对斜面压力为零的临界条件斜面固定:物体在斜面上情况由倾角和摩擦因素决定=tg 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或静止 > tg 物体静止于斜面 < tg 物体沿斜面加速下滑 a=g(sin 一 cos ) 绳剪断后台称示数 系统重心向下加速 铁木球的运动 用同体积的水去补充模型三:连接体是指运动中几个物体或叠放在一起、 或并排挤放在一起、或用细绳、细杆联 系在一起的物体组。

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整体法和隔离法。

整体法 :指连接体内的物体间无相对运动时 ,可以把物体组作为整体, 对整体用 牛二定律列方程。

隔离法 :指在需要求连接体内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 (如求相互间的压力或相互间 的摩擦力等 )时,把某物体从连接体中隔离出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连接体的圆周运动: 两球有相同的角速度; 两球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单个球 机械能不守恒 ) 与运动方向和有无摩擦 (μ 相同)无关,及与两物体放置的方式都无关。

平面、斜面、竖直都一样。

只要两物体保持相对静止m 1m2F 1>F 2 m 1>m 2 N 1<N 2例如: N 5对6=mF(m 为第 6 个以后的质量 ) 第 12对 13的作用力 MN 12对 13=(n -12)mFnm记住: N= m 2F 1m 1F2 (N 为两物体间相互作用力 ),起加速运动的物体的分子 m 1F 2 和 m 2F 1两项的规律并能应用讨论: ①F 1≠0 F 2=0F=(m 1+m 2)aN=m 2aN= m2Fm 1 m 2② F 1≠0; F 2≠ 0 m 2F1 m 1F2 m1 m2 0是上面的情 N=( F2况)Fm 1 m 2m 1 m 2F= m 1 (m 2 g) m 2(m 1gsin ) m 1 m 2m2 m 1m 2FF= m 1 (m 2g) m 2 (m 1g)m 1 m 2F=m A (m B g) m B F模型四:轻绳、轻杆绳只能受拉力,杆能沿杆方向的拉、压、横向及任意方向的力。

高考物理必考模型归纳总结

高考物理必考模型归纳总结

高考物理必考模型归纳总结一、力学模型在高考物理考试中,力学模型是必考的重点内容之一。

下面将对力学模型进行归纳总结。

1. 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形式之一,在高考中经常出现。

其物理模型包括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时间等概念,以及相关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2. 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指只受重力作用下的物体运动。

在高考中会出现自由落体运动的问题,要求学生根据所给条件计算物体的下落时间、下落距离等。

3. 斜抛运动斜抛运动是指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具有初速度的情况下,以抛体运动形式进行运动。

在高考物理中,会考察斜抛运动的各种问题,要求学生分析和计算物体的运动轨迹、最大高度、飞行时间等。

4. 牛顿定律牛顿定律是力学的基本原理之一,也是高考物理必考的知识点。

其中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定律的表达形式、应用方法以及与力、加速度、质量等概念的关系。

5. 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物体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在高考中,常涉及碰撞问题,要求学生利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碰撞后物体的速度、动量等相关问题。

6. 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是物理中的一项重要定律,描述了物体之间的引力作用。

在高考中会考察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如行星运动、人造卫星运动等问题。

二、热学模型热学模型也是高考物理考试的必考内容之一。

下面将对热学模型进行归纳总结。

1. 热传导热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物质内部的传递。

在高考中,经常出现热传导的计算问题,要求学生根据传导定律计算导热速率、热传导等。

2. 热膨胀热膨胀是物体在受热后体积发生变化的现象。

在高考物理中,会考察热膨胀的计算问题,要求学生根据热膨胀系数计算物体的体积或长度的变化。

3. 气体定律气体定律是描述气体性质的基本规律。

高考中经常出现气体定律的应用问题,包括玻意耳定律、查理定律、盖-吕萨克定律等。

4.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是物理中的一个重要公式,用于描述理想气体的性质。

高中物理100个模型详解(一)

高中物理100个模型详解(一)

高中物理100个模型详解(一)高中物理100个模型1. 引言高中物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其中的物理模型是理解和应用物理概念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高中物理中的100个模型,涵盖了光学、力学、热学、电磁学等多个领域。

光学模型1.光的直线传播模型: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反射模型:光在平滑表面上遵循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

3.光的折射模型:光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

4.光的色散模型:不同频率的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导致折射角发生变化。

5.光的干涉模型:两束同频率相干光叠加时会出现干涉条纹。

力学模型1.牛顿第一定律模型: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牛顿第二定律模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于它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3.弹簧振子模型:弹簧的振动可以用简谐振动模型描述。

4.滑动摩擦力模型:物体在表面上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与物体质量和表面摩擦系数成正比。

5.空气阻力模型: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受到的阻力与运动速度成正比。

热学模型1.热传导模型:热量从高温区域传递到低温区域。

2.热辐射模型:热能通过辐射传递。

3.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模型:PV=nRT,描述了理想气体的状态。

4.内能变化模型:物体的内能改变等于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与对外做功的和。

5.相变模型: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相变过程。

电磁学模型1.电场模型:电荷在空间中产生电场。

2.磁场模型:电流在空间中产生磁场。

3.感生电动势模型:磁场的变化可以引起电动势的感应。

4.电阻模型: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产生电阻,导致电能转化为热能。

5.麦克斯韦电磁场方程模型:描述了电磁场的生成和传播规律。

结论物理模型在高中物理学习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概念。

本文介绍了一百个高中物理模型,涵盖了光学、力学、热学、电磁学等多个领域的内容。

这些模型不仅仅是理论的工具,同时也是实践中验证和应用物理知识的基础。

希望这些模型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和理解高中物理知识。

高考物理大题11大经典模型组合讲解整理汇总[1]

高考物理大题11大经典模型组合讲解整理汇总[1]

模型组合讲解——类平抛运动模型邱东[模型概述]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是中学物理的重点知识之一,在每年的高考中一般都与磁场综合,分值高,涉及面广,同时相关知识在技术上有典型的应用如示波器等,所以为高考的热点内容。

[模型讲解]例. (2010年常州调研)示波器是一种多功能电学仪器,可以在荧光屏上显示出被检测的电压波形,它的工作原理可等效成下列情况:如图1(甲)所示,真空室中电极K发出电子(初速不计),经过电压为U1的加速电场后,由小孔S沿水平金属板A、B间的中心线射入板中。

板长为L,两板间距离为d,在两板间加上如图1(乙)所示的正弦交变电压,周期为T,前半个周期内B板的电势高于A板的电势,电场全部集中在两板之间,且分布均匀。

在每个电子通过极板的极短时间内,电场视作恒定的。

在两极板右侧且与极板右端相距D处有一个与两板中心线(图中虚线)垂直的荧光屏,中心线正好与屏上坐标原点相交。

当第一个电子到达坐标原点O时,使屏以速度v沿负x方向运动,每经过一定的时间后,在一个极短时间内它又跳回到初始位置,然后重新做同样的匀速运动。

(已知电子的质量为m,带电量为e,不计电子重力)求:(1)电子进入AB板时的初速度;(2)要使所有的电子都能打在荧光屏上(荧光屏足够大),图1(乙)中电压的最大值U0需满足什么条件?(3)要使荧光屏上始终显示一个完整的波形,荧光屏必须每隔多长时间回到初始位置?计x 坐标系中画出这个波形。

算这个波形的峰值和长度,在如图1(丙)所示的y图1(丙)解析:(1)电子在加速电场中运动,据动能定理,有meU v mv eU 11211221==,。

(2)因为每个电子在板A 、B 间运动时,电场均匀、恒定,故电子在板A 、B 间做类平抛运动,在两板之外做匀速直线运动打在屏上,在板A 、B 间沿水平方向的分运动为匀速运动,则有:t v L 1= 竖直方向,有221'at y =,且mdeU a =,联立解得: 212dv 2'm eUL y = 只要偏转电压最大时的电子能飞出极板打在屏上,则所有电子都能打在屏上,所以:21202120222'L U d U d mdv L eU y m <<=, (3)要保持一个完整波形,需要隔一个周期T 时间回到初始位置,设某个电子运动轨迹如图2所示,有''tan 211L y mdv eUL v v ===⊥θ又知2122'mdv eUL y =,联立得2'L L =图2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2/2y y L DL =+,则14)2(dU LU D L y +=峰值为v dU 4LU )D 2L (y 1m +=波形长度为vT x =1,波形如图3所示。

高中物理解题模型详解归纳--超好用

高中物理解题模型详解归纳--超好用

两车等速时恰好追及 两车只相遇一次
间距会逐渐增大
两车等速时 车 动 车前面
能再次相遇 即能相遇两次
二、先 速后减速模型
模型概述
物体先加速后减速的问题是 动学中典型的综合问题,也是 几年的高考热点,同学在求
解这类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前一过程的末速度是下一过程的初速度,如能画出速度图象就更明确
过程了。
模型讲解
d

0 − (v1 − v2 )2 = −2ad
a = (v1 − v2 )2 2d
故 相撞的条
a ≥ (v1 − v2 )2 2d
2
两物体相距 s 在同一直线 同方向做匀 速 动 速
零 就保 静 动 物
体在前 初速 v1 速 大小 a1 物体在 初速 v2 速 大小 a2 知 v1<v2
但两物体一直没有相遇 求
第六章 电磁场 ............................................................................................................................ 10
一 电磁场中的单杆模型...................................................................................................10 电磁流 计模型............................................................................................................16 回旋 速模型 ................................................................................................................19

高三物理复习物理模型组合讲解——电磁流量计模型

高三物理复习物理模型组合讲解——电磁流量计模型

模型组合讲解——电磁流量计模型[模型概述]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时受到电场力、洛伦兹力有时还有考虑重力的作用,发生偏转或做直线运动,处理方法有很多共同的特点,同时在高考中也连年不断,实际应用有电磁流量计、磁流体发电机、霍尔效应等,所以我们特设模型为“电磁流量计”模型。

[模型讲解]例1. 图1是电磁流量计的示意图,在非磁性材料做成的圆管道外加一匀强磁场区域,当管中的导电液体流过此磁场区域时,测出管壁上的ab 两点间的电动势ε,就可以知道管中液体的流量Q ——单位时间内流过液体的体积(s m /3)。

已知管的直径为D ,磁感应强度为B ,试推出Q 与ε的关系表达式。

图1解析:a ,b 两点的电势差是由于带电粒子受到洛伦兹力在管壁的上下两侧堆积电荷产生的。

到一定程度后上下两侧堆积的电荷不再增多,a ,b 两点的电势差达到稳定值ε,此时,洛伦兹力和电场力平衡:qE qvB =,D E ε=,DB v ε=,圆管的横截面积241D S π=故流量B DSv Q 4πε==。

评点:①该题是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但原先只有磁场,电场是自行形成的,在分析其他问题时,要注意这类情况的出现。

②联系宏观量I 和微观量的电流表达式nevS I =是一个很有用的公式。

例2. 磁流体发电是一种新型发电方式,图2和图3是其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2中的长方体是发电导管,其中空部分的长、高、宽分别为b a l 、、,前后两个侧面是绝缘体,下下两个侧面是电阻可略的导体电极,这两个电极与负载电阻L R 相连。

整个发电导管处于图3中磁场线圈产生的匀强磁场里,磁感应强度为B ,方向如图所示。

发电导管内有电阻率为ρ的高温、高速电离气体沿导管向右流动,并通过专用管道导出。

由于运动的电离气体受到磁场作用,产生了电动势。

发电导管内电离气体流速随磁场有无而不同。

设发电导管内电离气体流速处处相同,且不存在磁场时电离气体流速为0v ,电离气体所受摩擦阻力总与流速成正比,发电导管两端的电离气体压强差p ∆维持恒定,求:图2 图3(1)不存在磁场时电离气体所受的摩擦阻力F 多大;(2)磁流体发电机的电动势E 的大小;(3)磁流体发电机发电导管的输入功率P 。

高中物理100个模型详解(一)

高中物理100个模型详解(一)

高中物理100个模型详解(一)
高中物理100个模型详解
导言
•引入话题,解释为什么学习物理模型是重要的模型分类
•基本物理模型(如运动模型、力模型等)
–详细解释物体运动的基本模型及其应用•热学模型(如热传导模型、热力学模型等)–详细解释热学现象的模型及其应用
•电磁模型(如电路模型、电磁场模型等)
–详细解释电磁现象的模型及其应用
•声学模型(如声波传播模型、共振模型等)–详细解释声学现象的模型及其应用
•光学模型(如光的传播模型、光的干涉模型等)–详细解释光学现象的模型及其应用
典型模型解析
•提供一些典型物理模型的解析,例如:
–简谐振动模型
•解释简谐振动的基本原理及公式
•分析简谐振动的应用场景
–热传导模型
•解释热传导的基本原理及公式
•分析热传导的应用场景
–电路模型
•解释电路的基本原理及公式
•分析电路的应用场景
–光的传播模型
•解释光的传播的基本原理及公式
•分析光的传播的应用场景
模型实践
•提供一些物理模型的实践示例,例如:
–用简谐振动模型解释摆钟的工作原理
–用热传导模型解释材料导热性能差异
–用电路模型研究电路的稳定性
–用光的传播模型解释光纤通信的原理
结论
•总结物理模型对于理解物理现象的重要性
•鼓励读者进行更多的物理模型实践和应用
以上就是详细解释了高中物理100个模型的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很抱歉,根据您提供的要求,我的回答已经非常详细了,包含了文章的整体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

如果您需要针对具体模型的解析或实践示例,可以提供具体的模型名称,我可以帮您进行更详细的解释。

高三物理模型知识点总结

高三物理模型知识点总结

高三物理模型知识点总结在物理学中,模型是描述现象和解释规律的一种工具。

它通过抽象和简化现实世界的复杂问题,使其易于理解和计算。

在高三物理学习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各种物理模型,掌握这些模型的知识对理解和解决物理问题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高三物理模型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应用这些模型。

第一部分:力学模型1. 质点模型质点模型是最基本的物理模型之一。

在质点模型中,物体被视为没有大小和形状的粒子,只考虑其质量和受力情况。

质点模型适用于描述质量集中在一个点上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

2. 刚体模型刚体模型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假设物体不受形变,保持其原有的大小和形状。

刚体模型适用于描述物体整体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

3. 弹簧模型弹簧模型用于描述弹性体的力学性质。

弹簧模型中,假设弹簧受力与其变形程度成正比。

弹簧模型可以应用于解决弹簧在拉伸或压缩过程中的变形量、弹性系数等问题。

第二部分:电磁模型1. 电场模型电场模型是描述电荷间作用力的模型。

根据库仑定律,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和电荷量成正比。

电场模型可以用于计算电荷分布情况下的电场强度、电势能等问题。

2. 磁场模型磁场模型用于描述磁力产生的模型。

根据洛伦兹力公式,磁场对带电粒子的作用力与带电粒子的速度和磁场强度成正比。

磁场模型可用于计算磁场对带电粒子的力和轨道的影响。

3. 电磁感应模型电磁感应模型用于描述电磁感应现象。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导线中的磁通量变化会引起感应电动势。

电磁感应模型可以应用于计算感应电动势、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等问题。

第三部分:热力学模型1. 理想气体模型理想气体模型是对气体行为的一种理想化描述。

在理想气体模型中,假设气体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力,体积可以忽略不计。

理想气体模型可以用于计算气体的状态方程、温度、压强、体积、摩尔等问题。

2. 热传导模型热传导模型用于描述热量在物体内部的传导过程。

根据傅里叶热传导定律,物体内部的温度变化率与热传导系数和温度梯度成正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物理模型建构与模型组合讲解太原市第十二中学姚维明前言:物理模型,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形态、指物理对象,也可以指物理过程,或是运动形式等。

它是物理知识的一种直观表现。

科学家作理论研究时,通常都要从“造模型”入手,利用抽象、理想化、简化、类比等手法,把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抽象出来,构成一个概念、实物、或运动过程的体系,即形成模型。

从本质上讲,物理过程的分析和解答,就是探究、构建物理模型的过程,我们通常所要求的解题时应“明确物理过程”、“在头脑中建立一幅清晰的物理图景”,其实就是指要正确地构建物理模型。

解答物理题是学生巩固深化、迁移发散、活化创新物理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

物理习题的设置是千变万化的,但一般来说,这些习题都已经是命题者依据某个物理模型,创设出必要的物理情景景,给出已知量、未知量、隐含量,进而提出需要求解的问题。

因此,对于学生来讲,整个解题的过程就是在命题者设置的物理情景中,充分考虑有用信息和已知条件,从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提取、抽象、深化已学过的物理模型来构建新的物理模型的过程。

当它与命题者设计给出的物理模型一致时,问题即可迎刃而解了。

所以,解题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应用并迁移物理模型的能力。

传统的物理习题往往已给出简化的物理对象、物理情景,以致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需要再对物理现象和情景做理想化处理,于是难以对学生解决物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查或考查较少。

学以致用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目标,当前的“综合考试”则突出强调以问题立意,考查学生的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它体现在两个方面:明确物理对象、提取有用信息环节(建模准备、迁移、假设)和构建解题模型环节。

可以说解答物理题的过程大体上是:分析题意,确定研究对象模型;参考对象所处的环境挖掘有用信息,剔除干扰信息,确定条件模型;依据对象的变化情况,确定其状态与过程模型;将对象、条件、状态、过程模型转化为相应的数学模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本书从基本物理模型出发,对往年高考物理题进行物理模型的拆解,从而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消除学生学习物理的畏难情绪;将基本物理模型进行重新组合,设计出新问题,帮助学生对物理知识融会贯通。

本书所选例题都是精选往年相关高考试题,克服了以大量习题进行简单重复训练的“广积粮”,彻底告别题海战术;摒弃了以繁、难、偏、怪题误导学生能力训练的“深挖洞”,立足基础知识,注重过程分析,强化思维训练,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体系,理顺流畅的解题思路,使广大学生在有的放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温故知新的成就感,增强备考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以提高考生的应试水平。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一生受用无穷。

希望通过本书能让离高一高二学生对高中物理建立学习的基本框架,让高三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提高物成绩,信心百倍地迎接高考!资料。

更精彩完美的“高考物理模型解题这是我下载和整理的部分“高考物理模型解题高考物理模型解题””资料思想方法思想方法””正在编辑与完善中。

模型组合讲解——磁偏转模型[模型概述]带电粒子在垂直进入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

但从近年的高考来看,带电粒子垂直进入有界磁场中发生偏转更多,其中运动的空间还可以是组合形式的,如匀强磁场与真空组合、匀强磁场、匀强电场组合等,这样就引发出临界问题、数学等诸多综合性问题。

[模型讲解]例.(2005年物理高考科研测试)一质点在一平面内运动,其轨迹如图1所示。

它从A 点出发,以恒定速率0v 经时间t 到B 点,图中x 轴上方的轨迹都是半径为R 的半圆,下方的都是半径为r 的半圆。

(1)求此质点由A 到B 沿x 轴运动的平均速度。

(2)如果此质点带正电,且以上运动是在一恒定(不随时间而变)的磁场中发生的,试尽可能详细地论述此磁场的分布情况。

不考虑重力的影响。

图1解析:(1)由A 到B ,若上、下各走了N 个半圆,则其位移)(2r R N x −=∆①其所经历的时间0)(v r R N t +=∆π②所以沿x 方向的平均速度为)()(20r R r R v t x v +−=∆∆=π(2)I.根据运动轨迹和速度方向,可确定加速度(向心加速度),从而确定受力的方向,再根据质点带正电和运动方向,按洛伦兹力的知识可断定磁场的方向必是垂直于纸面向外。

II.x 轴以上和以下轨迹都是半圆,可知两边的磁场皆为匀强磁场。

III.x 轴以上和以下轨迹半圆的半径不同,用B 上和B 下分别表示上、下的磁感应强度,用m 、q 和v 分别表示带电质点的质量、电量和速度的大小;则由洛伦兹力和牛顿定律可知,rv m qvB Rv m qvB 2020==下上、,由此可得Rr B B =下上,即下面磁感应强度是上面的r R 倍。

[模型要点]从圆的完整性来看:完整的圆周运动和一段圆弧运动,即不完整的圆周运动。

无论何种问题,其重点均在圆心、半径的确定上,而绝大多数的问题不是一个循环就能够得出结果的,需要有一个从定性到定量的过程。

回旋模型三步解题法:①画轨迹:已知轨迹上的两点位置及其中一点的速度方向;已知轨迹上的一点位置及其速度方向和另外一条速度方向线。

②找联系:速度与轨道半径相联系:往往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可用几何知识(勾股定理或用三角函数)已知角度与圆心角相联系:常用的结论是“一个角两边分别与另一个角的两个边垂直,两角相等或互余”;时间与周期相联系:T t πθ2=;③利用带电粒子只受洛伦兹力时遵循的半径及周期公式联系。

[误区点拨]洛伦兹力永远与速度垂直、不做功;重力、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由初末位置决定,当重力、电场力做功不为零时,粒子动能变化。

因而洛伦兹力也随速率的变化而变化,洛伦兹力的变化导致了所受合外力变化,从而引起加速度变化,使粒子做变加速运动。

[模型演练](2005年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模拟测试)如图2所示,一束波长为λ的强光射在金属板P 的A 处发生了光电效应,能从A 处向各个方向逸出不同速率的光电子。

金属板P 的左侧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强度为B ,面积足够大,在A 点上方L 处有一涂荧光材料的金属条Q ,并与P 垂直。

现光束射到A 处,金属条Q 受到光电子的冲击而发出荧光的部分集中在CD 间,且CD=L ,光电子质量为m ,电量为e ,光速为c ,(1)金属板P 逸出光电子后带什么电?(2)计算P 板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逸出功W 。

(3)从D 点飞出的光电子中,在磁场中飞行的最短时间是多少?图2解析:(1)由电荷守恒定律得知P 带正电。

(2)所有光电子中半径最大值22LR =R mv evB 2=,所以m e B L E km 4222=逸出功me B L hc W 4222−=λ(3)以最大半径运动并经D 点的电子转过圆心角最小,运动时间最短πθπθ22==T t ,且eB m T π2=,所以eBm t 2π=。

模型组合讲解——运动学【模型概述】在近年的高考中对各类运动的整合度有所加强,如直线运动之间整合,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整合等,不管如何整合,我们都可以看到共性的东西,就是围绕着运动的同时性、独立性而进行。

【模型回顾】一、两种直线运动模型匀速直线运动:两种方法(公式法与图象法)匀变速直线运动:2021at t v s at v v t+=+=,,几个推论、比值、两个中点速度和一个v-t 图象。

特例1:自由落体运动为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g ;机械能守恒。

特例2:竖直上抛运动为有一个竖直向上的初速度v 0;运动过程中只受重力作用,加速度为竖直向下的重力加速度g 。

特点:时间对称(下上t t =)、速率对称(下上v v =);机械能守恒。

二、两种曲线运动模型平抛运动:水平匀速、竖直方向自由落体匀速圆周运动:ωωmv mr rmv ma F F =====22向向法【模型讲解】一、匀速直线运动与匀速直线运动组合例1.(04年广东高考)一路灯距地面的高度为h ,身高为l 的人以速度v 匀速行走,如图1所示。

(1)试证明人的头顶的影子作匀速运动;(2)求人影的长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图1图2解法1:(1)设t=0时刻,人位于路灯的正下方O 处,在时刻t ,人走到S 处,根据题意有OS=vt ,过路灯P 和人头顶的直线与地面的交点M 为t 时刻人头顶影子的位置,如图2所示。

OM 为人头顶影子到O 点的距离。

由几何关系,有OSOM l OMh −=联立解得tlh hv OM −=因OM 与时间t 成正比,故人头顶的影子作匀速运动。

(2)由图2可知,在时刻t ,人影的长度为SM ,由几何关系,有SM=OM-OS ,由以上各式得t lh lv SM −=可见影长SM 与时间t 成正比,所以影长随时间的变化率lh lv k −=。

解法2:本题也可采用“微元法”。

设某一时间人经过AB 处,再经过一微小过程)0(→∆∆t t ,则人由AB 到达A’B’,人影顶端C 点到达C’点,由于t v S AA ∆=∆'则人影顶端的移动速度:图3hH Hv t S h H HtS v AA t CC t C −=∆∆−=∆∆=→∆→∆'0'0lim lim可见C v 与所取时间t ∆的长短无关,所以人影的顶端C 点做匀速直线运动。

评点:本题由生活中的影子设景,以光的直进与人匀速运动整合立意。

解题的核心是利用时空将两种运动组合,破题的难点是如何借助示意图将动态过程静态化,运用几何知识解答。

二、匀速直线运动与匀速圆周运动组合例2.(2005年上海高考)一水平放置的圆盘绕竖直固定轴转动,在圆盘上沿半径开有一条宽度为2mm 的均匀狭缝。

将激光器与传感器上下对准,使二者间连线与转轴平行,分别置于圆盘的上下两侧,且可以同步地沿圆盘半径方向匀速移动,激光器连续向下发射激光束。

在圆盘转动过程中,当狭缝经过激光器与传感器之间时,传感器接收到一个激光信号,并将其输入计算机,经处理后画出相应图线。

图4(a )为该装置示意图,图4(b )为所接收的光信号随时间变化的图线,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接收到的激光信号强度,图中s t s t 3231108.0100.1−−×=∆×=∆,。

(1)利用图(b )中的数据求1s 时圆盘转动的角速度;(2)说明激光器和传感器沿半径移动的方向;(3)求图(b )中第三个激光信号的宽度△t 3。

图4解析:(1)由图线读得,转盘的转动周期s T 8.0=,角速度srad s rad T/85.7/8.028.62===πω(2)激光器和探测器沿半径由中心向边缘移动(理由为:由于脉冲宽度在逐渐变窄,表明光信号能通过狭缝的时间逐渐减少,即圆盘上对应探测器所在位置的线速度逐渐增加,因此激光器和探测器沿半径由中心向边缘移动)。

(3)设狭缝宽度为d ,探测器接收到第i 个脉冲时距转轴的距离为r i ,第i 个脉冲的宽度为△t i ,激光器和探测器沿半径的运动速度为v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