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之行为文化
学校行为文化制度
一、引言学校行为文化制度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旨在规范师生行为、维护学校秩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制度体系。
它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培育学生良好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学校行为文化制度的内容。
二、学校行为文化制度的主要内容1. 教师行为规范(1)教师应具备高尚的师德,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生成长,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2)教师应遵守教育教学纪律,按时到岗,认真备课、上课,关心学生学业进步。
(3)教师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团结协作,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学生行为规范(1)学生应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维护学校荣誉。
(2)学生应勤奋学习,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3)学生应注重仪表,讲究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 学校管理行为规范(1)学校管理者应遵循教育规律,科学决策,提高管理水平。
(2)学校管理者应关心师生生活,倾听师生意见,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3)学校管理者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师生精神文化生活。
4. 校园文化活动规范(1)学校应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知识竞赛等,丰富师生业余生活。
(2)学校应鼓励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学校应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管理,确保活动安全、有序、文明。
三、学校行为文化制度的实施与监督1. 宣传教育学校应通过多种渠道,如班会、校会、宣传栏等,广泛宣传学校行为文化制度,提高师生对制度的认识。
2. 落实制度学校应将行为文化制度纳入日常管理,加强对师生行为的监督,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3. 激励机制学校应设立激励机制,对遵守制度、表现优秀的师生给予表彰和奖励。
4. 监督反馈学校应设立监督机构,对学校行为文化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并及时反馈问题,促进制度完善。
四、结语学校行为文化制度是学校发展的基石,对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培育学生良好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行为文化
学校行为文化一、学校行为文化的概念(一)学校行为文化的概念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学校行为文化作出了不同的定义,下面我们来看几个有代表性的定义。
范国睿在《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务》中提出学校组织文化由精神文化、规范文化和物质文化组成。
其中,学校规范文化包括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
该书对学校行为文化的定义如下“所谓行为文化,是指学校主体所表现出的文化形态,其内容:一是师生员工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校风、班风、学风等学校气氛;二是表现为多种形式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
学校行为文化是观念文化的外化。
”该书从学校组织气氛的视角探讨学校行为文化,着重研究在师生员工行为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学校气氛,把校风、班风、学风当做学校行为文化的组成部分。
但是,把学校气氛尤其是校风、班风、学风当作学校行为文化的组成部分似乎扩大了行为文化的内涵,也容易导致行为文化与精神文化界限不清。
赵中建主编的《学校文化》提出了学校领导所倡导的精神文化与师生员工在实践中形成的行为方式脱节的问题,将导致学校文化的二重性,即实际行为和学校文化的脱节。
为避免这种情况,学校在谨慎地确立核心价值观之后还必须关注师生员工的实际行为,使其行为模式符合学校所倡导的文化,以形成和谐的行为文化。
该书对行为文化的界定,简单、清晰,值得借鉴:“学校行为文化就是指学校教职员工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活动文化,是学校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学校精神、学校价值观的折射。
”除此之外,对校园文化的研究也开始关注行为文化,其中不乏精彩、深刻的论述。
邓党雄编著的《校园文化建设论》将校园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活动文化四部分。
“校园活动文化”指的是学校在具体的校园文化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文化,它并不包括师生员工的一切行为模式,仅仅指向具体的校园文化活动,这与我们探讨的行为文化有一定的交叉。
在校园文化活动基础上形成的文化是学校行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为文化还包括师生员工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形成的行为模式),也就是说,校园活动文化是学校行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行为文化
校园行为文化校园行为文化是指学校中学生之间相互交往和相互影响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它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个良好的校园行为文化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和价值观念,使他们在校园中能够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形成积极向上的行为风尚。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校园行为文化的重要性和建设。
校园行为文化对学生的品德养成至关重要。
在校园中,学生们应该遵守诚实守信、友善互助、尊师重道等基本行为准则。
诚实守信是校园行为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它要求学生在学习和交往中保持真实、诚实的态度,不欺骗、不作弊。
友善互助是另一个重要的行为准则,它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关心他人,并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尊师重道则要求学生尊重教师,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做到言行举止得体,为人师表。
校园行为文化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创造力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在良好的校园行为文化中,学生们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他们会自觉遵守学校的学习规范,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思考问题,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他们会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相互激励,共同进步。
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们的学习效果会得到提高,他们的创造力也会得到充分发挥。
校园行为文化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有重要影响。
在良好的校园行为文化中,学生们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他们会注重饮食营养,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文艺活动。
他们会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增强抵抗压力的能力。
这些都有助于学生们保持身心健康,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需求。
校园行为文化的建设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努力。
学校应该制定明确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
教师要起到榜样的作用,引导学生正确行为,及时纠正错误行为。
家长也要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则要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到言行一致,树立良好的行为形象。
校园行为文化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文化之行为文化
学校文化之行为文化学校行为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学校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办学理念。
全校师生应成为学校行为文化的设计者、执行者、塑造者、维护者和推进者,文化育人,让学生在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中浸润成长,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需要通过有组织的行为和活动来进行,用文化的眼光来审视这些行为,并通过全体师生员工的参与,形成与学校办学理念相吻合、富有个性、鲜活的行为文化,是一所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必然要求。
XXX的学校行为文化建设可以分为内外两个基本组成部分:一是内部的活动识别,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全体师生对办学理念认同、接纳,形成共识,增强全校师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二是对外活动的识别,通过对外活动,可以使办学理念由校内向校外传递、拓展,有助于提高学校的整体形象,获得更多公众的认知、评价及赞誉。
校本仪式是学校行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升旗仪式、校庆仪式、新生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
其中,校庆活动主题应围绕学校鲜明的特色文化展开,并紧密结合办学实际,对学校进行宣传,以优异的教育教学质量为基础,形成系统的品牌效应。
学校管理策略也是学校行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校内授衔策略是一种为教师设置各种展现才能水平、具有不同等级的荣誉名衔的方式,通过一定程序将之授予优秀教师,以激励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
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和积极性,学校应该建立激励机制。
该机制应该包括三个不同级别的荣誉称号:A级称号(市级及以上荣誉称号)、B级称号(区级荣誉称号)和C级称号(校级荣誉称号)。
教师可以通过自荐自评、学生评议、教职工自评和互评、部门评议等方式参与评选。
评选结果应该由学校评审小组综合考虑所有信息来确定获奖人选,并公示、公布获奖人员名单并颁发“荣誉证书”。
此外,每学年应该评选一次,评优评先、职称晋级、奖励分配应该挂钩,每一等级的荣誉称号都应该规定相应比例。
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学校应该采用绩效工资作为最基本的激励方式。
学校校园文化与学生文明行为
学校校园文化与学生文明行为一、校园文化的定义与重要性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内部的各种文化现象、制度和活动的总和。
它可以通过学校的教育理念、师生关系、学习氛围、课程设置等方面来体现。
校园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对于塑造学生的品德修养、培养他们的文化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校园文化对于学生具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其次,校园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再次,校园文化可以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三、学生文明行为的定义与意义学生文明行为指的是学生在校园内遵守公德、奉行礼仪、文明待人的行为规范。
它体现了学生的修养与素质,并对塑造和维护良好的校园环境有着重要作用。
四、学生文明行为的表现形式学生文明行为可以从多个方面体现。
首先,在课堂上,学生应该注意听讲、遵守纪律,不打扰他人学习。
其次,在公共场所,学生应该排队、让座、不乱扔垃圾等。
再次,在与师生交往中,学生应该尊重师长、与同学友好相处,不欺凌他人。
另外,学生还应该爱护校园环境,不随地乱涂乱画,共同维护整洁美丽的校园环境。
五、学校如何培养学生文明行为学校应该从多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
首先,学校应该加强道德教育,让学生明白何为文明行为的重要性。
其次,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纪律和规章制度,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
再次,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此外,家庭、社会也应该加强对学生文明行为的引导与教育。
六、学校校园文化是培养学生文明行为的基础学校校园文化与学生文明行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良好的校园文化为学生的文明行为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基础。
学校应该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形成文明的行为规范,并以身作则、示范引导学生。
七、校园文化与学生行为的互动发展学校校园文化和学生行为是互动发展的。
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激励学生表现出更加文明的行为,而学生的文明行为又会进一步促进和改进校园文化。
学校文化手册——行为规范
学校文化手册——行为规范一、引言欢迎各位同学加入我们学校大家庭!为了维护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进学校文化的发展,特制定本行为规范,希望大家能够遵守并践行。
二、守时守纪1. 准时到校:学生应按时到校,不得迟到早退,违者将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
2. 准时上课:学生应按时上课,不得迟到早退,进入教室后要保持安静,不得打闹或干扰他人学习。
3. 守课间休息时间:学生应按规定的课间休息时间活动,不得早离教室或迟归教室,不得在教室内吃零食或进行嘈杂的活动。
三、尊重他人1. 尊重师长:学生应尊重师长,遵守师长的教学安排和管理规定,不得对师长进行侮辱、诽谤或恶意调戏。
2. 尊重同学:学生应友善相待,互相尊重,不得进行欺负、歧视、霸凌等行为。
若发现同学受到欺负或霸凌,应及时报告老师或学校相关人员。
3. 尊重他人财物:学生应爱护学校和他人的财物,不得故意损坏、盗窃或滥用他人财物。
四、文明礼仪1. 着装整洁:学生应穿着整洁、得体的校服,不得穿着违反学校规定的服装或佩戴不当的饰品。
2. 文明用语:学生应使用文明、礼貌的语言交流,不得使用粗俗、侮辱性的言辞。
3. 遵守公共秩序:学生应排队有序,不得推搡、打闹或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
五、安全意识1. 交通安全:学生应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或过街天桥,不得随意穿越马路。
2. 防范火灾:学生应加强火灾防范意识,不得私自携带易燃物品进入学校,发现火灾隐患应及时报告学校相关人员。
3. 食品安全:学生应选择健康、安全的食品,不得食用过期或不洁净的食品。
六、课外活动1. 参与活动:学生应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课外活动,如运动会、文艺演出等,展现个人才艺和团队合作精神。
2. 爱护环境:学生应爱护学校和社区环境,不得乱丢垃圾或破坏公共设施。
3. 合理安排时间:学生应合理安排课余时间,既要进行课外活动,又要保证学习时间,不得沉迷于电子游戏或其他不良娱乐活动。
七、纪律处分对于违反行为规范的学生,学校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包括但不限于口头警告、书面警告、批评教育、体罚、停课、记过、留校察看、劝退等。
规范文明的学校行为文化
规范文明的学校行为文化
1. 礼仪规范
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是文明校园的基础。
学生应当尊重师长,友爱同伴,说话文雅有礼,举止端庄大方。
校园内要互相问好、主动关怀体贴他人。
老师则要以身作则,用自身的言行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2. 卫生习惯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学校要常抓常严,要求学生勤洗手、垃圾分类、保持教室和环境整洁有序。
校园内要无随地吐痰、乱扔杂物的现象。
校园绿化也是培养环保意识的生动课堂。
3. 纪律意识
良好的纪律意识是维持校园秩序的前提。
学校应该制定合理的校纪校规,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老师应当以身作则,模范遵守纪律要求。
校园人员佩戴校徽、背心或工作证,加强管理,保障校园安全。
4. 时间观念
培养好的时间观念是一生的财富。
学校要教育学生珍惜时间、遵守作息时间、上课不迟到不旷课,按时完成作业。
学校还应该培养学生对时间的规划和管理能力,做到有条不紊、高效利用。
建设文明有序、环境优美的校园,不仅能培养师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更是建设文明社会的重要基石。
让我们共同努力,从校园做起,从自身做起,用美好的校园文化引领社会文明新风尚!。
学校文化导论-学生行为文化
学生行为文化一、学生学习文化毫无疑问,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学习是学生在学校最主要的行为。
如果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讲,所谓学生学习文化就是指该校的学风。
跟其他各种学校文化一样,它不是一夜之间创造出来的,而是在学校这个整体的环境中天长日久逐渐形成的;不是为哪一个人所特有的,而是渗透于学校的角角落落,为每一个人所分有的。
此外,每一所学校的“学风”都是独一无二的,两所学校的学生学习文化只可能相似,但绝对不会完个相同。
从时间的角度来说,同一所学校不同时期的学风也会发生变化。
现今在我国,不同学校的学生学习文化差异很大。
总的来说,示范校的学生学习文化(学风)优于普通校,普通校则又优于薄弱校。
学校文化优良的学校中,学生对待学习较为积极,愿意花时间学习文化知识,对学习成绩的要求和期望也普遍高于普通校和薄弱校。
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异也很明显:城市学生的学习文化的愿望集中体现为“内容丰富、资源质优”这一特点;而农村学生的学习文化的目的则突出表现为“资源贫乏、渴望通过艰苦努力的学习改变命运”。
学生学习文化容易受到周围的影响而发生改变。
现代比较流行的观念,诸如创新性学习、合作学习等,都在影响着学生学习行为文化。
这种改变的结果是我国学生的创新、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较前都有了显著的改善和提高。
(二)学生交往文化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
在这里,学生不仅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与人交往。
学生需要在关系中生活。
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就是一种文化,即学生交往文化。
在我国,由于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历史传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交往行为表现出一定的特征:1.在交往对象上,学生重视横向间的交往学生交往的对象更多的是同学、朋友。
这是由于他们地位相仿、时空相近、兴趣爱好相投的缘故。
而在与老师、领导等长辈的纵向交往,能力则显得较为欠缺。
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学生倾向于摆脱长辈的束缚和教导而希望独立自主的存在;二是代沟的客观存在使得纵向的交往存在障碍;三是由于我国“师道尊严”传统文化的影响,习惯上老师在学生面前总是有一种威严感,令学生感到难以亲近而产生隔阂。
学校行为文化
一、学校行为文化的概念(一)学校行为文化的概念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学校行为文化作出了不同的定义,下面我们来看几个有代表性的定义。
范国睿在《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务》中提出学校组织文化由精神文化、规范文化和物质文化组成。
其中,学校规范文化包括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
该书对学校行为文化的定义如下“所谓行为文化,是指学校主体所表现出的文化形态,其内容:一是师生员工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校风、班风、学风等学校气氛 ;二是表现为多种形式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
学校行为文化是观念文化的外化。
”该书从学校组织气氛的视角探讨学校行为文化,着重研究在师生员工行为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学校气氛,把校风、班风、学风当做学校行为文化的组成部份。
但是,把学校气氛特别是校风、班风、学风当做学校行为文化的组成部份似乎扩大了行为文化的内涵,也容易导致行为文化与精神文化界限不清。
赵中建主编的《学校文化》提出了学校领导所倡导的精神文化与师生员工在实践中形成的行为方式脱节的问题,将导致学校文化的二重性,即实际行为和学校文化的脱节。
为避免这种情况,学校在谨慎地确立核心价值观之后还必须关注师生员工的实际行为,使其行为模式符合学校所倡导的文化,以形成和谐的行为文化。
该书对行为文化的界定,简单、清晰,值得借鉴 : “学校行为文化就是指学校教职员工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活动文化,是学校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学校精神、学校价值观的折射。
”除此之外,对校园文化的研究也开始关注行为文化,其中不乏精彩、深刻的论述。
邓党雄编著的《校园文化建设论》将校园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活动文化四部份。
“校园活动文化”指的是学校在具体的校园文化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文化,它并不包括师生员工的一切行为模式,仅仅指向具体的校园文化活动,这与我们探讨的行为文化有一定的交叉。
在校园文化活动基础上形成的文化是学校行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 (行为文化还包括师生员工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形成的行为模式 ),也就是说,校园活动文化是学校行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
学校行为文化建设方案
学校行为文化建设方案1. 引言学校行为文化是指学校内部的行为风气、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
良好的学校行为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良好习惯,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
本文档旨在提出一个全面的学校行为文化建设方案,以帮助学校建立积极健康的行为文化。
2. 目标学校行为文化建设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社会责任感,建立和谐、团结、向上的学校氛围。
具体目标包括: - 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鼓励主动参与公益活动; - 建立和谐、团结的班级和校园氛围;- 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措施为实现上述目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3.1 制定明确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制定明确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是建设良好学校行为文化的基础。
行为准则和规范应该包括学生在校内外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如尊师重道、友爱互助、公平公正等。
制定行为准则和规范的过程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家长和教职员工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准则和规范的具体内容能够被广泛接受和认同。
3.2 建立学生奖励机制学生奖励机制是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良好行为的重要手段。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表现设置相应的奖励制度,如红旗、奖状、奖金等。
同时,通过定期表彰和集体奖励,鼓励学生在学校行为文化建设中的积极表现,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
同时,为了确保奖励制度的公平和公正,学校应建立评选机制,通过多方面考核学生的行为表现。
3.3 强化家校合作家校合作对于学校行为文化建设至关重要。
学校应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和协作,让家长了解学校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并与家长一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长应参与学校的行为文化建设,通过参加家长会、志愿者活动等方式,为学校行为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3.4 开展关于行为文化的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关于行为文化的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行为自觉性和行为规范意识。
学校可以组织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如主题讲座、爱国主义教育、道德讲堂等,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
校园行为文化建设探析
校园行为文化建设探析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校园行为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关注。
要打造一个良好的校园行为文化,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析。
一、校园行为文化的概念
所谓校园行为文化,是指学校整体的行为规范、信仰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社会习惯等。
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学校的行为文化。
二、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校园行为文化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校园行为文化可以营造出安全、和谐、文明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和道德水平。
同时,校园行为文化建设也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的策略
1.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各种行为规范的练习和实践,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 加强师生互动,构建和谐校园。
学校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建立起友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3. 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体系。
学校应该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监督,同时也要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和指导。
四、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的实践效果
通过校园行为文化建设,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自我修养,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品德,从而更好地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同时,也能够提高学校整体的声誉和竞争力,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总之,校园行为文化建设是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需要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不断完善和提高。
只有建立起一个安全、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精英人才。
学校行为文化学习体会
学校行为文化学习体会学校行为文化是指以学校为背景,以学生的行为为中心的一种文化体系。
它不仅指导学生的行为规范,也体现了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和精神风貌。
在我个人的学习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学校行为文化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同时也体会到了它给我带来的积极影响。
首先,在学校行为文化的引导下,我学会了尊重和关心他人。
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提倡互帮互助、和谐相处。
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我不仅能够和同学们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还能够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同时,在与老师和同学的交往中,我也学会了尊重别人的观点和权益,关心他人的困难和需求。
这种尊重和关心他人的态度,使我身心更加健康,人际关系更加融洽,从而提高了我在学校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其次,在学校行为文化的影响下,我学会了自我管理和自律。
学校要求学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准时上课、遵守纪律等。
这让我养成了良好的作息习惯和自律能力。
我懂得了合理安排时间,合理分配精力,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同时,学校也注重学生的行为规范培养,教导我们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
通过这些教育,我更加明白了正确的行为举止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明白了自己应该怎样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
另外,学校行为文化教育也让我懂得了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的重要性。
在学校的学习和活动中,往往需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这要求我们必须具备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懂得与他人合作、相互配合。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我不仅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还学会了在团队中充当不同的角色,充分发挥个人的优势和特长。
同时,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我也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人才和才艺,这不仅扩宽了我的眼界,也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而在竞争中,学校行为文化要求我们要有积极向上的竞争态度,追求卓越、超越自我。
这使我懂得了竞争的重要性,明白了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不断的提高,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更强的竞争力。
学校行为文化学习体会
学校行为文化学习体会在我所就读的大学中,有一个课程叫做学校行为文化学习。
这门课程要求我们深入了解学校的行为文化,探讨其对我们的影响,并思考如何积极参与和塑造学校行为文化。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从这门课程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体会。
首先,学校行为文化是学校的灵魂。
学校行为文化是指学校内部形成的共同行为规范、价值观和信念。
它是学校的精神支柱,决定着学校的整体氛围和办学理念。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了解到学校行为文化对学生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一个积极向上的学校行为文化可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培养良好的社交技能,并塑造积极的人生态度。
相反,一个消极的学校行为文化会使学生产生厌学、退缩等消极心态。
因此,学校行为文化的塑造至关重要。
其次,学校行为文化的塑造需要全员参与。
学校行为文化并不是学校领导或教师一味灌输给学生的,而是学校内部所有成员共同创造的结果。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到了学校行为文化的建设需要学校领导的领导力、教师的示范引领以及学生的参与。
学校领导应该有明确的愿景和目标,发挥示范作用,为学生树立榜样;教师应该积极做好行为规范和价值观的传递,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意识和道德观念;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并与他人积极互动。
只有全员共同参与,才能够形成良好的学校行为文化。
另外,学校行为文化的塑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学校行为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校内部成员长时间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形成。
在课堂上,我们学习到了学校行为文化建设的策略和方法。
如建立规章制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学生活动等。
这些都是有效的手段,可以帮助学校行为文化的塑造。
但是我们也要清楚,学校行为文化的建设不是一时之功,需要学校内部成员长时间的坚持和努力。
只有将这些策略和方法贯彻落实,并不断践行,学校行为文化才能够真正地得到深入发展。
最后,积极参与和塑造学校行为文化对个人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学校行为文化,我意识到一个人的行为和价值观对自己的发展和未来有着巨大的影响。
学校文化与学生行为规范
学校文化与学生行为规范学校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小团体,拥有独特的文化和价值观。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在教学、管理和社会环境方面塑造的一种特定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对学生行为规范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索学校文化如何与学生行为规范相互作用,以及如何培养积极健康的学校文化。
首先,学校文化对学生行为规范具有示范和引导作用。
学校文化通常由校训、价值观和教育理念等方面构成,这些理念会被学校的教师和管理人员传递给学生。
学生往往通过模仿和学习来接受和实践这些文化要求。
例如,如果学校强调诚实和守时,教师和工作人员都坚守这一原则,那么学生也会受到这种行为规范的影响,逐渐将其融入到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中。
其次,学校文化通过奖励和惩罚机制塑造学生行为规范。
学校常常设立奖励机制,例如各类奖学金、荣誉称号和活动参与等,以鼓励学生积极进取、表现出色。
同时,学校也会建立一套行为规范,并设立相应的惩罚机制来约束学生。
这些奖励和惩罚机制作为学校文化的延伸,可以引导学生形成适应社会的良好行为习惯。
然而,学校文化的构建和学生行为规范的实施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教师和管理者共同努力。
首先,学校需要制定明确的行为准则,并确保这些准则能够在整个学校范围内得到普遍遵守。
其次,学校应该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支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并实现个人价值。
第三,学校需要重视道德教育和文化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最后,学校还应该与家庭和社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此外,学生自身也应该主动参与学校文化和行为规范的建设。
学生在校园生活中需要充分理解学校文化的意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学校和社会的影响。
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学校活动、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品德来表达对学校文化的认同和支持。
同时,学生也应该自觉遵守学校的行为准则,养成诚实守信、勤奋学习和团结合作的良好习惯。
总之,学校文化与学生行为规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学校文化通过示范和引导、奖励和惩罚机制来塑造学生的行为规范。
关于行为习惯的校园文化
关于行为习惯的校园文化关于行为习惯的校内文化校内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同学的行为习惯、价值观和社交规范等方面。
行为习惯是一种养成的习惯,是个人在长期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渐渐形成的。
在校内文化中,行为习惯起着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校内文化建设的基础。
在校内中,我们应当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
这包括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敬重师长和同学,不做损害他人的事情,以及保持环境的干净和卫生等。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我们与他人和谐相处的基础,它能够促进校内中的秩序和稳定。
行为习惯与学习成果亲密相关。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仔细听讲和自觉复习等,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
而拖延、怠慢和偷懒等不良行为习惯则会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应当在校内文化中提倡良好的学习习惯,培育同学的自律和责任感。
行为习惯还涉及到社交力量的培育。
在校内文化中,我们应当提倡友善、宽容和合作的行为习惯。
这意味着要敬重他人的意见和权利,擅长与人沟通和合作。
良好的社交习惯可以关心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育团队合作意识,以及进展领导才能。
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学校应当通过教育和管理,引导同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庭应当从小培育孩子的良好习惯,为他们树立榜样和示范。
社会也应当加强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校内文化中的行为习惯对同学的成长和进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我们与他人和谐相处、取得学习成果和进展社交力量的基础。
因此,我们应当共同努力,提倡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校内文化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气。
校内文化中的行为习惯:塑造同学道德修养的重要环节校内文化作为同学成长和进展的重要环境,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塑造同学的道德修养方面,行为习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是塑造同学品行的基石,更是培育他们良好行为规范和价值观的关键。
因此,在校内文化中重视培育同学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行为习惯是同学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行为文化学习体会
学校行为文化学习体会学校行为文化是指在学校中形成的一种共同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它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教学环境和学生的学习生活。
在我的学习中,我对学校行为文化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体会。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学习体会和对学校行为文化的理解。
学校行为文化是学校特有的文化,它是学校中各种行为习惯、行为规范、行为标准、行为方式和行为模式的总和。
它通过集体经验、组织规定、社会舆论等渠道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
学校行为文化能够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正确价值观念,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在我的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学校行为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和作用。
首先,学校行为文化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学校行为文化中蕴含着许多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它教育我们要尊重师长、关心同学、团结友爱,同时也告诉我们要遵守纪律、遵从校规。
在学校行为文化的熏陶下,我养成了尊敬师长、关心同学和团结友爱的良好习惯,也懂得了遵守纪律和校规的重要性。
其次,学校行为文化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学校行为文化强调勤奋学习、自主学习和互助学习,这对于我们进行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在学校行为文化的熏陶下,我深刻体会到了勤奋学习的重要性。
学校行为文化中的“努力学习就是幸福”的理念让我明白只有通过不断努力学习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同时,学校行为文化中倡导的互助学习也让我明白了通过互相帮助和支持可以更好地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学校行为文化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校行为文化中强调创新和实践,它教育我们要勇于创新、积极实践。
在学校行为文化的熏陶下,我懂得了通过创新和实践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在创新思维的引导下,我学会了独立思考、善于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我学会了动手实践、善于探索。
总之,学校行为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和作用是多方面的。
通过对学校行为文化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它对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正确价值观念以及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的重要性。
2023年学校行为文化学习体会
2023年学校行为文化学习体会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学校行为文化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认识到。
作为一名学生,我也深刻体会到了学校行为文化对我个人成长和学习的重要影响。
在过去的这一年里,我积极融入学校行为文化建设中,通过与老师、同学的交流与互动,我对学校行为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学校行为文化是指学校内部所形成的一套行为准则和价值观,代表着学校的精神风貌和学生的行为规范。
在我们学校,倡导的行为文化是“团结友爱、艰苦奋斗、勇于担当、敢于创新”,这一行为文化与时代的要求及学生的成长需要相契合,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影响力。
首先,学校行为文化对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起到了重要作用。
学校倡导的“团结友爱”要求学生之间要互相尊重、互帮互助,在学习和生活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班级活动和社团组织中,我亲身体验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任务的顺利完成。
这不仅提高了我与他人的合作能力,也加强了班级和集体的凝聚力。
其次,学校行为文化对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校倡导的“艰苦奋斗”强调的是学生应该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不怕困难和挫折。
在学习中,我时常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是通过积极的思考和努力,我逐渐学会了自律和自我管理。
例如,我制定了学习计划,每天按时完成作业,有规律地复习和总结。
这些习惯的养成不仅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也让我更加独立和自信。
再次,学校行为文化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校倡导的“勇于担当”要求学生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勇于承担责任,并且乐于奉献。
在我参与学校社会实践活动时,我深刻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
不仅要关心他人、帮助他人,还要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服务,为社会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这些实践经历不仅让我体验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也让我更加明白了“勇于担当”的重要性。
最后,学校行为文化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学校行为文化的构成
学校行为文化的构成
把景观文化的概念导入到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来,学校文化系统便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由表层至核心,依次为:景观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学校文化中的行为文化应该由三个子系统组成:教师的教育实践文化、学生的学习生活文化、师生互动的关系文化。
教师的教育实践文化应该是这个样子的:重视育人,强调学术,追求专业成长。
做专业的教育人是教师行为文化的核心特征。
学生的学习生活文化应该是这个样子的:追求成人,强调主动,追求和谐发展。
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是学生行为文化的核心内容。
师生互动的关系文化应该是这个样子的:践行民主,强调平等,追求共同进步,形成学习型组织。
教学相长,共同成长是师生关系文化的根本特点。
三者的有机统一,最终构成学校文化中行为文化系统的整体,这个系统应该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系统过程。
校园行为文化建设探析
校园行为文化建设探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校园行为文化建设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校园行为文化指孕育于学校环境和小组文化中的一种行为方式与语言方式,是学校文化的一部分。
在校园行为文化建设中,我们应该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为目标,不断完善校园行为规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加强校园行为文化教育在日常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校园行为进行引导和培养,让学生明白正确的行为方式和语言方式,并营造一个正义、感恩、诚信、扶助、进取的氛围,在教育中强化学生成长的理念,推动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的转变。
同时营造良好的教学与学习环境,让学校充满着浓郁的文化氛围,着力打造有效的文化教育体系,充分发挥教育、科研、文化等多种功能作用。
二、倡导文明礼貌行为在校园行为文化建设中,文明礼貌的行为方式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应该充分重视文明礼貌的行为方式并且在细节方面深入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培养。
例如:在教学时要讲究礼貌语言、队列时要保持安静,交通要注意礼让、文化活动时要谨慎遵守礼仪等。
同时,学校也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文明礼仪教育,如举办文明礼仪宣传活动、讲座和比赛等,营造出良好的校园行为文化氛围。
三、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在校园行为文化建设中,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并完善校园行为规范和管理制度,使其成为一项有力的规范与约束力。
制度创新应该注重制度的实际运行效果,不断修订制度、完善工作流程、调整管理模式。
同时,学校应针对各类违规现象,采取严格的执法措施,保证制度的执行效果。
四、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在校园行为文化建设中,要创新文化活动形式、丰富文化活动内容,引导和鼓励学生多参与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更能深化学生在学术、科技等方面的认识,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校园行为文化建设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校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学校行为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静态文化的外化和动态表现,是一所学校历史文化积淀在一定阶段的显露,全校师生既是学校行为文化的设计者和执行者,更是塑造者、维护者和推进者。
文化育人,能让学生浸润在散发着浓浓的真、情、善、美的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中,学校文化建设的匠心独运,也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要通过一定的行为和有组织的活动来进行。
用文化的眼光来审视这些行为,并通过全体师生员工的参与形成与学校办学理念相吻合、富有个性、鲜活的行为文化,是一所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之中的必然要求。
XX中学的学校行为文化建设可以分为内外两个基本组成部分:一是内部的活动识别。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全体师生对办学理念认同、接纳,形成共识,增强全校师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二是对外活动的识别。
通过对外活动,可以使办学理念由校内向校外传递、拓展,有助于提高学校的整体形象,获得更多公众的认知、评价及赞誉。
第一部分校本仪式一、升旗仪式每周一升国旗,并增加升校旗、唱校歌程序。
二、校庆仪式以“立法”的形式确定每年的校庆日,并举办相应的庆祝活动。
一般校庆仪式如下:“小庆”(每年)——学校门口展示庆祝横幅,开设相应的宣传专题,在宣传栏、校园网、校报、校刊开设专题庆祝宣传。
“大庆”(逢十)——包括上述形式,举办全校性的校庆大会、师生文艺汇演、办学成就展、媒体广告宣传等。
校庆活动主题应围绕学校鲜明的特色文化展开,并紧密结合办学实际,对学校进行宣传,以优异的教育教学质量为基础,形成系统的品牌效应。
三、新生开学典礼1.新生穿校服参加升旗仪式⑴升国旗、唱国歌⑵升校旗、唱校歌、诵读校训2. 介绍学校领导及来宾3.校长致辞4.解读学生宣言,并由学生代表带领新生庄严宣誓5.颁发《学生手册》四、毕业典礼1.毕业生穿校服参加升旗仪式;2.校长致辞;3.校长或校长代表向学生一一颁发毕业证书;4.将毕业仪式全的过程录像,公布到校园网,供师生下载留念。
5.优秀毕业生的表彰仪式,由学校全体师生参加,展示优秀毕业生的风采,教育在校学生学习优秀毕业生的品质、事迹等。
第二部分学校管理策略一、校内授衔策略1.定义指的是学校为教师设置各种展现才能水平、具有不同等级的荣誉名衔,通过一定程序将之授予优秀教师。
2.目的为了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广大教师专业成长的积极性、能动性。
3.称号A级称号:市级及以上荣誉称号B级称号:区级荣誉称号C级称号:校级荣誉称号4.操作程序⑴教师根据相关等级标准自荐自评;⑵学生评议,教职工自评、互评,部门评议;⑶办公室、教导处分别统计月考核、年度考核数据;⑷学校评审小组综合上述所有信息确定相关人选;⑸公示、公布获奖人员名单并颁发“荣誉证书”。
5.领导措施⑴每学年评选一次;⑵与评优评先,职称晋级,奖励分配挂钩;⑶每一等级的荣誉称号都应规定相应比例。
二、薪酬激励策略1.定义绩效工资作为最基本的激励方式,应保证其公平性、公正性、竞争性和激励性。
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为目标,选择合理的奖励形式,调整绩效工资结构。
2.目的⑴以绩效工资为杠杆,增强教师的责任心和竞争意识;⑵明确奖励的公正性和公开性,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⑶合理的奖励能有效促进学校发展。
3.涉及问题员工的心理期望值、员工的心理平衡感、激励效果的持续时间等。
4.遵循原则⑴有利于学校的发展规划,能够让教师认识到奖励策略的价值;⑵公开奖励的标准、程序;⑶教师的奖励比例同学校的整体绩效相协调;⑷教师参与方案的制定;⑸绩效工资方案要得到大部分教师的认可;⑹效率优先,优教优酬;⑺形式多样化:现金奖励,物质奖励,荣誉奖励,进修奖励等。
5.操作程序⑴征集对学校绩效工资方案的意见;⑵学校行政审议方案初稿,召开教代会审议完善并公示;⑶教代会通过《方案》并载入《教工手册》;⑷学校办公室为本方案的执行机构。
三、项目管理策略1.定义学校的项目管理是指学校全体人员利用现有的各种资源,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评价等形式的有效管理。
2.目的激发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工作热情,促使教职工向“名师型”教师发展。
明确决策的民主性与参与性,提升学校的管理效能。
3.适用范围⑴相对单一、完整的工作,诸如招生策划,入学仪式和毕业典礼的策划,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等;⑵需要多个部门协作完成的工作,如校庆策划,学校创新机制的研究,教师奖酬方案的制定等;⑶改变原有的思维定势,寻求突破创新的工作,如学生拓展训练、教学效能评估等;⑷未曾做过、需积极尝试或集思广益的工作,如教师教学音像档案的设计、制作等。
4.操作程序⑴定项目--招标--教师投标自荐--论证甄选--确定中标者;⑵建立项目组--实施项目计划--项目自评;⑶评估项目绩效--公布及奖励项目成果;⑷实施项目成果。
5.领导措施⑴设计具有适合性的项目;⑵以竞标方案为选择准绳;⑶确定协调服务的职能部门;⑷实质性授权;⑸适时的调控和恰当的评估;⑹合理的奖励;⑺有效保障项目成果的转化。
四、优势发展策略1.定义优势发展,是指学校以有利于教师“优势激发”和团队“优势互补”为原则进行人事安排,使教师个人和团队各得其所、良性发展。
2.目的⑴使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学校人力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开发利用;⑵使团队智力结构更趋合理,有利于团队精神的形成。
3.操作程序⑴将校内岗位(如中层职位、教研组长、年级主任、班主任、各年级任课岗位等)张榜公示;⑵学校成员以自荐或他荐的方式表明岗位意向;⑶学校通过考察、竞聘、民主投票,并最终通过行政决策确立人事安排;⑷与各岗位人员签订聘用合同及岗位责任书。
4.领导措施⑴思想发动、形成舆论氛围,是本项策略得以贯彻的首要保证。
⑵要综合各成员的学识、能力、性格、创新精神、思想动态,以及本人意向等因素进行恰当的岗位安排。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当教师的个人意愿与学校需要发生矛盾时,教师应服从学校安排。
⑶可先在部分岗位进行试点。
⑷组建团队时应充分考虑成员的优势与不足,尽量形成“互补”态势。
第三部分教工手册教工手册是XX中学教师日常工作、生活相关制度的总和,也是教工了解学校文化的有效方式。
它是在以“日修吾德、日新吾业”作为校训的学校理念基础上制定的。
学校全体教职工人手一份,务必认真学习并落实手册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引言——教工手册编制目的;使用范围;解释权。
学校简介学校宣言学校章程教师誓词岗位职责学校文化战略纲要基本要素——学校理念;学校组织框架图;学校标志及释义;学校标准字体及组合;学校平面效果图;校歌等。
入职指引——试用与转正;部门指引;相关制度。
包括:聘任制度、资格制度、职务制度、考勤制度、考核制度、会议制度、奖惩制度、职称评定制度、评估制度、权利与义务。
培训制度——学校各项培训制度细则考核管理办法。
薪酬制度——薪酬结构、发薪方式、奖金、岗位津贴等。
福利制度——法定假、病事假、婚丧假、医疗费报销、社会保险、旅游等。
日常行政与办公教工行为规范我国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义务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职工奖励办法》、《教职工学年度考核办法》等。
第四部分学生手册学生手册是集XX中学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相关制度的总和,也是学生了解学校文化的手段之一。
它是在以“日修吾德、日新吾业”作为校训的学校理念基础上制定的。
学生人手一份,务必认真学习并落实手册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引言校长寄语学校简介学生誓词学校文化战略纲要基本要素入学指导权利与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及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安全制度礼仪常规——尊师礼仪、课堂礼仪、服饰礼仪、同学间礼仪、集会礼仪、公共场所礼仪等。
仪行格言——恭而有礼,尊敬师长;知识殿堂,汲取营养;言必信,行必果,品直学芳;日有新,习渐成,健康成长;为明天,为祖国,努力向上!学习习惯——勤奋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认真倾听的习惯,善于请教的习惯,勤于反思的习惯,归纳总结的习惯,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
生活常识——卫生常识、礼仪常识、安全常识、健康常识、交通常识、饮食常识、环保常识、人文历史常识、科技常识等。
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五部分学校专题活动策划XX中学从当前教育现状和自身发展实际出发,深刻挖掘自身特色和优势,通过总结、提炼和提升,构建了一套以“主动·创新”思想为核心的理念文化系统。
同时,学校通过举办一系列主题鲜明的专题文化活动,使师生进一步融入到了学校发展的方方面面,从而为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打造品牌学校奠定了坚实基础。
活动策划案例之——师生品德修养一、教师日常行为修炼修炼自己的仪表:仪表端庄,高雅和谐,自然大方;修炼自己的语言:语言优美,逻辑严密,妙趣横生;修炼自己的神态:神态自然,和蔼可亲,神采飞扬;修炼自己的气质:气质超凡,内外兼修,温文尔雅;修炼自己的德行:德行为本,理解宽容,德高为美;修炼自己的情感:情感真挚,尊重赏识,爱生如子;修炼自己的心灵:心灵圣洁,阳光健康,平和美丽;修炼自己的个性:个性开朗,逗人喜爱,鲜明唯美;二、学生日常行为修养面容必洁,衣冠必整;坐立端庄,行步从容;常怡吾色,时柔吾声;孝而有道,感恩于行;恭而有礼,尊师以敬;言而有信,交友以诚;处众以谦,持己以正。
活动策划案例之——漫步科学百花园一、活动口号:弘扬科学精神尽显青春才智二、活动目的:激发学生爱科学、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三、活动内容:1.以“爱‘拼’才会赢”为活动主题,开展“智力七巧板”比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2.以“致敬科学家”为活动主题,开展“科学家的故事”演讲比赛,让学生与科学家为友,热爱科学。
3.以“奇思妙想新世界”为活动主题,开展“科技幻想画展”,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在科技世界中自由驰骋,强化学生想象力。
4.弘扬中国传统的手工艺编织艺术,开展“中国结”的编织活动,将劳技课与科技活动进行整合。
四、活动总结:由团委组织对本次活动中积极参与组织、策划的班级和个人进行表彰:1.评选“科技创新优秀班级”2.评选“科技创新小能手”3.总结“科技创新”成果,形成经验材料。
第六部分习俗活动习俗是学校经过历史沿革、经由实践积淀而约定俗成的节日、仪式、典礼和活动。
学校各种文体活动的开展,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接受教育,彰显生命光彩,全面提高、完善自我。
一、每年9月,开展“学校文化宣传月”活动,以图片展览、师生座谈会等形式,向入学新生宣传学校独有的特色文化。
二、每年定期开展“学子风采展示会”。
通过普通话演讲、英语口语、电脑操作、文艺等活动,挖掘学生潜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健康自信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