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手抄报资料内容:八
初中数学手抄报文字内容
初中数学手抄报文字内容初中数学手抄报文字内容简介•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等概念的学科,是一门对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有着重要训练作用的学科。
数学的基本概念•数字与数的概念:数学的基本单位是数字,而多个数字的集合就是数。
数的种类有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和实数等。
•运算与运算符:数学中的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
运算符包括加号、减号、乘号和除号等。
•数的性质与关系:数学中的数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关系,如相等、大小关系等。
数学的重要原理和定理•数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原理和定理,如勾股定理、平行线定理等,这些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和解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应用•数学作为一门实用学科,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例如,在金融、经济、物理、计算机科学等领域中,数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数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学习数学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
例如,理解概念要点、灵活运用公式和定理、多做题、理清思路等。
数学的乐趣和挑战•数学不仅有挑战性,同时也可以带来乐趣。
通过解决数学问题,提高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可以让人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数学在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学在未来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领域的发展需要数学的支持。
结论•初中数学手抄报内容要包括数学的基本概念、重要原理和定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应用、学习方法和技巧、数学的乐趣和挑战,以及数学在未来的发展趋势等信息。
通过手抄报的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数学。
数学的基本概念•数字与数的概念:数字是用来表示数量的符号,而数是由数字组成的。
例如,1、2、3等是数字,而1、2、3这样组成的集合就是数。
•运算与运算符:数学中的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
运算符是用来表示不同运算的符号,例如加号、减号、乘号和除号等。
•数的性质与关系:数学中的数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关系,例如相等、大小关系等。
理解数的性质和关系对于解决数学问题很重要。
八年级数学手抄报内容资料
八年级数学手抄报内容资料三角函数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类关于角度的函数。
也就是说以角度为自变量,角度对应任意两边的比值为因变量的函数叫三角函数,三角函数将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它的两个边长度的比值相关联,也可以等价地用与单位圆有关的各种线段的长度来定义。
三角函数在研究三角形和圆等几何形状的性质时有重要作用,也是研究周期性现象的基础数学工具。
在数学分析中,三角函数也被定义为无穷级限或特定微分方程的解,允许它们的取值扩展到任意实数值,甚至是复数值。
常见的三角函数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
在航海学、测绘学、工程学等其他学科中,还会用到如余切函数、正割函数、余割函数、正矢函数、半正矢函数等其他的三角函数。
不同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几何直观或者计算得出,称为三角恒等式。
三角函数一般用于计算三角形中未知长度的边和未知的角度,在导航、工程学以及物理学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
另外,以三角函数为模版,可以定义一类相似的函数,叫做双曲函数。
常见的双曲函数也被称为双曲正弦函数、双曲余弦函数等等。
三角函数(也叫做圆函数)是角的函数;它们在研究三角形和建模周期现象和许多其他应用中是很重要的。
三角函数通常定义为包含这个角的直角三角形的两个边的比率,也可以等价的定义为单位圆上的各种线段的长度。
更现代的定义把它们表达为无穷级数或特定微分方程的解,允许它们扩展到任意正数和负数值,甚至是复数值。
初中三角函数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sin(A-B)=sinAcosB-sinBcos Acos(A+B)=cosAcosB-sin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 Btan(A+B)=(tanA+tanB)/(1-tanAtanB)tan(A-B)=(tanA-tan B)/(1+tanAtanB)ctg(A+B)=(ctgActgB-1)/(ctgB+ctgA)ctg(A-B)=(ctgActgB +1)/(ctgB-ctgA)tan2A=2tanA/(1-tan2A)ctg2A=(ctg2A-1)/2ctga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sin(A/2)=√((1-cosA)/2)sin(A/2)=-√((1-cosA)/2) cos(A/2)=√((1+cosA)/2)cos(A/2)=-√((1+cosA)/2)tan(A/2)=√((1-cosA)/((1+cosA))tan(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2sinAcosB=sin(A+B)+sin(A-B)2cosAsinB=sin(A+B)-sin(A -B)2cosAcosB=cos(A+B)-sin(A-B)-2sinAsinB=cos(A+B)-cos( A-B)sinA+sinB=2sin((A+B)/2)cos((A-B)/2cosA+cosB=2cos((A +B)/2)sin((A-B)/2)tanA+tanB=sin(A+B)/cosAcosBtanA-tanB=sin(A-B)/cosAc osBctgA+ctgBsin(A+B)/sinAsinB-ctgA+ctgBsin(A+B)/sinAsi nB1+2+3+4+5+6+7+8+9+…+n=n(n+1)/21+3+5+7+9+11+13+15+…+(2n-1)=n22+4+6+8+10+12+14+…+(2n)=n(n+1)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13+23+33+43+53+63+…n3=n2(n+1)2/41*2+2*3+3*4+4*5+5*6+6*7+…+n(n+1)=n(n+1)(n+2)/3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注:其中R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余弦定理b2=a2+c2-2accosB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初二数学分式手抄报
初二数学分式手抄报资料1:分数的一般分数①分式的通分: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同分母分式(分式值不变)。
② 在分数的一般划分中,最重要的一步是确定最简单的公分母。
最简公分母的定义:取各分母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公分母,这样的公分母叫做最简公分母。
确定最简单公分母的一般步骤:ⅰ取各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二)单个字母(或包含字母的公式)的幂因子及其指数作为因子;ⅲ相同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幂的因式取指数最大的。
四、确保取字母(或包含字母的公式)作为底部幂的系数。
注意:分式的分母为多项式时,一般应先因式分解。
分数缩减定义: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
步骤:分解分数的分子-分母因子,然后去除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子。
注意:①分式的分子与分母为单项式时可直接约分,约去分子、分母系数的最大公约数,然后约去分子分母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
② 如果分子分母是多项式,则分子分母应首先分解,然后减少。
设计图数据2:分式方程意义与解法分数阶方程的意义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分数阶方程的解①去分母{方程两边同时乘以最简公分母(最简公分母:①系数取最小公倍数②出现的字母取最高次幂③出现的因式取最高次幂),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若遇到互为相反数时。
不要忘了改变符号};② 根据求解积分方程的步骤计算未知数的值(移动项,如果有括号,则移除括号,注意符号变化,合并类似项,并将系数转换为1);③验根(求出未知数的值后必须验根,因为在把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的过程中,扩大了未知数的取值范围,可能产生增根).通常,要测试根,只需将积分方程的根替换为最简单的公分母。
如果最简单的公分母等于0,则此根为加法根,否则此根为原始分数方程式的根。
如果解的根是加法根,则原始方程没有解。
如果分数本身近似除以,则也应进行测试。
初中数学手抄报内容
初中数学手抄报内容1、数学是科学的皇后,而数论是数学的皇后高斯Gauss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
——克莱因2、数学是人类的思考中最高的成就。
——米斯拉3、数学是人类智慧皇冠上最灿烂的明珠。
——考特4、数学是上帝描述自然的符号。
——黑格尔5、数学是无穷的科学。
——赫尔曼外尔6、数学是研究抽象结构的理论。
——布尔巴基学派7、数学是研究现实生活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数学。
——恩格斯8、数学是一切知识中的最高形式。
——柏拉图9、数学是一种别具匠心的艺术。
——哈尔莫斯10、数学是一种会不断进化的文化。
——魏尔德图一图二图三题目:老人展转病榻已经几个月了,他想,去见上帝的日子已经不远了,便把孩子们叫到床前,铺开自己一生积蓄的钱财,然后对老大说:“你拿去100克朗吧!”当老大从一大堆钱币中,取出100克朗后,父亲又说:“再拿剩下的十分之一去吧!”于是,老大照拿了。
轮到老二,父亲说:“你拿去200克朗和剩下的十分之一。
”老三分到300克朗和剩下的十分之一,老四分到400克朗和剩下的十分之一,老五、老六、……都按这样的分法分下去。
在全部财产分尽之后,老人用微弱的声调对儿子们说:“好啦,我可以放心地走了。
”老人去世后,兄弟们各自点数自己的钱数,却发现所有人分得的遗产都相等。
聪明的朋友算一算:这位老人有多少遗产,有几个儿子,每个儿子分得多少遗产。
答案:9个儿子,8100克朗财产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数学手抄报内容八年级下册
数学手抄报内容八年级下册1. 三角形- 定义:有三个边和三个角的图形- 分类:按照边长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普通三角形;按照角度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 性质:边界相等的两个角相等;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锐角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角度之和为90度。
2. 平行四边形- 定义:有两组对边平行、两对角相等的四边形。
- 性质:对边平行,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3. 圆- 定义:由一个点到平面上所有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 元素:圆心、半径。
- 性质:圆心距离相等的点在圆上;圆上两点间的线段为弧;圆心到弧的距离为弦;圆心角度数为圆上所夹的弧长的1/2。
4. 几何变换- 定义:保持图形形状和大小不变的变换操作。
- 分类:平移、旋转、翻转、对称。
- 性质: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只改变位置;旋转使图形绕原点或其他点旋转一定角度;翻转可以沿着任意一条直线翻转;对称使图形相对于某一点、某一条直线或某一平面对称。
5. 三角函数- 定义:三角形中某个角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正割、余割的比值。
- 应用:三角函数可以用于求解三角形的各种问题,如角度、边长、面积等。
6. 数据统计- 定义:用数学方法来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过程。
- 包括: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描述、数据的分析、数据的应用。
- 方法: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标准差等。
7. 代数式和方程式- 定义:含有一个或多个变量的数学式子,其中变量可以用不同数值代替,以得到不同的结果。
- 分类:代数式可以是常数、变量、运算符号和括号的组合;方程式则是代数式之间加上等于号的式子。
- 应用:代数式和方程式可以用于求解各种问题,如解方程、推导公式、求证等。
8. 概率- 定义: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 分类:经典概率、几何概型、条件概率、贝叶斯概率等。
- 应用:概率可以用于求解各种问题,如扔骰子、抽签、赌博等。
八年级上册数学手抄报内容
八年级上册数学手抄报内容一、全等三角形。
1. 定义。
-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例如,在△ABC和△DEF中,如果它们全等,那么点A与点D、点B与点E、点C与点F是对应顶点,AB与DE、BC与EF、AC与DF 是对应边,∠A与∠D、∠B与∠E、∠C与∠F是对应角。
2. 性质。
-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质,在解决很多几何问题时都会用到。
比如已知两个三角形全等,若其中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的长度已知,那么与之对应的另一个三角形的边的长度也就知道了。
3. 判定方法。
- SSS(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例如,在△ABC和△DEF 中,如果AB = DE,BC = EF,AC = DF,那么△ABC≌△DEF。
- SAS(边角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即如果AB = DE,∠A=∠D,AC = DF,那么△ABC≌△DEF。
- ASA(角边角):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比如∠A = ∠D,AB = DE,∠B=∠E,那么△ABC≌△DEF。
- AAS(角角边):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HL(斜边、直角边):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这是直角三角形特有的全等判定方法。
二、轴对称。
1. 轴对称图形。
-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例如,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底边上的高(或顶角平分线或底边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分别是两条对角线所在直线和两组对边中点连线所在直线。
2. 轴对称的性质。
- 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如果两个图形成轴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称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例如,在关于直线l对称的△ABC和△A'B'C'中,△ABC≌△A'B'C',并且AA'、BB'、CC'都被直线l垂直平分。
数学手抄报初中初二内容
数学手抄报初中初二内容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中位线
知识要点: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1、中位线概念
(1)三角形中位线定义: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2)梯形中位线定义:连结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叫做梯形的中位线。
注意:
(1)要把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三角形的中线区分开。
三角形中线是连结一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而三角形中位线是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
(2)梯形的中位线是连结两腰中点的线段而不是连结两底中点的线段。
(3)两个中位线定义间的联系:可以把三角形看成是上底为零时的梯形,这时梯形的中位线就变成三角形的中位线。
2、中位线定理
(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三角形两边中点的连线(中位线)平行于第BC边,且等于第三边
的一半。
知识要领总结:三角形的中位线所构成的小三角形(中点三角形)面积是原三角形面积的四分之一。
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要素:①在同一平面②两条数轴③互相垂直④原点重合
三个规定:
①正方向的规定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
②单位长度的规定;一般情况,横轴、纵轴单位长度相同;实际有时也可不同,但同一数轴上必须相同。
③象限的规定:右上为第一象限、左上为第二象限、左下为第三象限、右下为第四象限。
初二数学手抄报
勾股定理(gou-gu theorem)
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
的平方.如果用a,b和c
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和斜
2c
2
2
+.
a=
b
简介
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一个特例。
这个定理在中国又称为“商高定理”,在外国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或者
“百牛定理“。
(毕达哥拉斯发现了这个定理后,即斩了
百头牛作庆祝,因此又称“百牛定理”),法国、比利时
人又称这个定理为“驴桥定理”。
他们发现勾股定理的时
间都比我国晚,我国是最早发现这一几何宝藏的国家。
毕达哥拉斯树
哥拉斯树是由毕达哥拉斯根据勾股定理所画出来的一
限重复的图形。
又因为重复数次后的形状好似一棵
被称为毕达哥拉斯树。
三角形两个直角边平方的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数学手抄报内容资料初中
一、根本知识一、数与代数A、数与式:1、有理数有理数: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数轴: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绝对值: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比拟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有理数的运算:加法: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乘法: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除法: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②0不能作除数.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2、实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平方根: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立方根: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实数: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3、代数式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合并同类项:①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②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③在合并同类项时,我们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4、整式与分式整式:①数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单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②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③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整式运算: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幂的运算:AM+AN=A(M+N)(AM)N=AMN(A/B)N=AN/BN 除法一样.整式的乘法:①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他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他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②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③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外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公式两条: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整式的除法:①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那么连同他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②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分解因式: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化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方法: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分式:①整式A除以整式B,如果除式B中含有分母,那么这个就是分式,对于任何一个分式,分母不为0.②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分式的运算:乘法: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除法:除以一个分式等于乘以这个分式的倒数.加减法:①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②异分母的分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分式方程:①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②使方程的分母为0的解称为原方程的增根.B、方程与不等式1、方程与方程组一元一次方程:①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②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或乘以或除以(不为0)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一元二次方程: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项的最高系数为2的方程1)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函数的关系大家已经学过二次函数(即抛物线)了,对他也有很深的了解,好似解法,在图象中表示等等,其实一元二次方程也可以用二次函数来表示,其实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二次函数的一个特殊情况,就是当Y的0的时候就构成了一元二次方程了.那如果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出来,一元二次方程就是二次函数中,图象与X轴的交点.也就是该方程的解了。
初二数学手抄报内容资料
初二数学手抄报内容资料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科学。
透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运用,由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二数学手抄报内容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数学手抄报数学的起源(一)数学是一门最古老的学科,它的起源可以上溯到一万多年以前。
但是,公元1000年以前的资料留存下来的极少。
迄今所知,只有在古代埃及和巴比伦发现了比较系统的数学文献。
远在1 万5千年前人类就已经能相当逼真地描绘出人和动物的形象。
这是萌发图形意识的最早证据。
后来就逐渐开始了对圆形和直线形的追求,因而成为数学图形的最早的原型。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又逐渐产生了计数意识和计数系统,人类摸索过多种记数方法,有开始的结绳记数,用石块记数,语言点数进一步用符号,逐步发展到今天我们所用的数字。
图形意识和计数意识发展到一定程度,又产生了度量意识。
数学小故事(二)点错的小数点学习数学不仅解题思路要正确,具体解题过程也不能出错,差之毫厘,往往失之千里。
芝加哥一个靠养老金生活的老太太,在医院施行一次小手术后回家。
两星期后,她接到医院寄来的一张帐单,款数是63440美元。
她看到偌大的数字,不禁大惊失色,骇得心脏病猝发,倒地身亡。
后来,有人向医院一核对,原来是电脑把小数点的位置放错了,实际上只需要付63.44美元。
点错一个小数点,竟要了一条人命。
正如牛顿所说:“在数学中,最微小的误差也不能忽略。
”阿拉伯数字的始源(三)阿拉伯数字是古代印度人在生产和实践中逐步创造出来的。
在古代印度,进行城市建设时需要设计和规划,进行祭祀时需要计算日月星辰的运行,于是,数学计算就产生了。
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印度河流域居民的数字就比较先进,而且采用了十进位的计算方法。
到公元前三世纪,印度出现了整套的数字,但在各地区的写法并不完全一致,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婆罗门式:这一组数字在当时是比较常用的。
它的特点是从“1”到“9”每个数都有专字。
八上数学三角形手抄报内容
八上数学三角形手抄报内容1. 嘿,你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为啥总是 180 度吗?就像我们一家人整整齐齐,三个角加起来就是那么确定呀!你看,直角三角形那直角多特别,就像家里有个顶梁柱一样。
三角形的稳定性也超厉害,像个坚定的卫士,守护着我们的生活。
比如那金字塔,不就是依靠三角形的稳定才屹立不倒嘛!2. 哇塞,三角形的分类很有趣呢!锐角三角形就像活泼的小朋友,蹦蹦跳跳的;钝角三角形仿佛有点小脾气的家伙;等边三角形那绝对是超级公平的代表呀,三边相等多和谐!想想看,我们的晾衣架不也是利用三角形的这个特点嘛。
3. 嘿,三角形的高多重要啊!它就像是给三角形指引方向的灯塔。
不同的三角形有不同的高,这多神奇。
就好比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本领,三角形也不例外呀。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不也得靠高嘛,这不是很牛嘛,对吧?4. 哎呀呀,全等三角形就像是双胞胎一样,一模一样呢!那对应的边和角都相等,太奇妙啦!在建筑中也经常能看到全等三角形的影子呀,这不是很有意思吗?5. 你瞧,相似三角形是不是很特别呀!它们就像亲戚,有相似之处。
比如两个形状差不多的三角板,不就是相似三角形嘛。
相似三角形在解决很多问题的时候都超有用,难道不是吗?6. 哇,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也很关键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就像是团队合作,必须相互配合好才行。
你想想,如果三边关系不对,那还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三角形吗?肯定不行呀!7. 说起来,等腰三角形也是很有特点呢!两条边相等,多漂亮呀。
它就好像一个优雅的舞者,有着独特的姿态。
我们生活中的好多东西也有着等腰三角形的影子呢。
8. 总之,三角形真是太神奇啦!从内角和到分类,再到各种特性,每一个都让人惊叹。
它们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可不能小瞧了它们呀!。
八年级上册数学手抄报
八年级上册数学手抄报数学能力是数学素质的主要方面和重要体现。
随着社会的进步,数学能力不断有新的理解。
呼唤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创新能力已成为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下面带給大家的是八年级上册数学手抄报,希望你喜欢。
八年级上册数学手抄报内容1:能不能用数学的思维来上数学课?近来,笔者听了不少数学课,却越听越糊涂。
某一教学内容开课前,明明学生早已掌握了所学内容,可教师还按课前预设的教学流程“折腾”到底,大有教师只有教得“深沉”,才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之势。
当下,这种没有建立在学生已有认知起点上的教学现象不算少见,本来非常简单的教学内容,经过教师一教,竟变得高深莫测起来。
如,“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通过将饼一分为二的设计,引入“一半”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从而引出课题。
这样的导入环节是可行的,但之后的教学中,教师却再次设计了对折一张纸的教学环节,思考“一半”有多少种折叠方法,再经过比一比、说一说、涂抹上颜色等,让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认识1/2。
接下来的教学,依旧采用同样的教学流程,学习1/3、1/4、1/6、1/8……笔者在听课中观察到,大多数学生于课前都知道“一半”可以用分数1/2表示,而在40分钟的教学时间里,教师仍旧没有作出调整,还是过于注重课前的教学流程。
初步感知分数的环节占去了大部分的教学时间,而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却没有突出,更不用说对教学难点“同一物体中的分数才可比较大小”的突破了。
虽说数学所研究的东西,基本上是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转换,可这一课真需要多角度、多环节地引领学生认识1/2,特别是再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感知1/3、1/4、1/6、1/8吗?如此对课堂生成的“问题”视而不见的教学,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吗?中科院院士、数学家张景中在《人民教育》2007年第18期中的《感受小学数学思想的力量;;写给小学数学教师们》一文中说:“数学可以有不同的讲法。
初二数学手抄报
初二数学手抄报初二数学手抄报内容1:为什么“数学味就是数学的文化意味”从理论、中央文件和报刊上,我们经常会看到现代化建设就是现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建设,这就是说:一个社会大系统,它的基本子系统就是政治、经济与文化这三个。
其中的文化子系统内部又包括那些次子系统呢?简单地说,包括文学艺术、新闻舆论、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思维科学、技术科学等等)、哲学、宗教、风俗与礼仪等等,——而教育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特殊的次子系统。
初二数学手抄报内容2:数学重要性与特殊性文化的传播、传递者,如此才能使每个后代都“有文化”从而承担继续建设与发展政治、经济与文化的重任。
既然教育要传播、传递的文化包含各门各类,所以我们看到教育的内容遍布人类文化的每个领域,而其他任一个文化领域都基本上“只扫自己门前雪”。
重要性:来自它的特殊性——没有了教育,其他文化部门生产出来的所有文化都会消散、断根,人类就会退化为只能靠生物遗传本能生存的低等动物。
正因为此,应该得出两个结论:第一,每门学科的基本任务都是传播、传递自己所对应文化门类的东西(当然也包括传播传递各门类文化共同的东西);第二,要传播传递的东西是你对应的这个文化门类特有的精髓而不是“杂多的全部”。
这个“文化精髓”就是“文化意味”,——为什么呢,意味者,“意境”、“趣味”也,按中国美学思想,一幅画、一件艺术品,最精髓的东西就是它的意境与趣味。
所以“数学味就是数学的文化意味”。
初二数学手抄报内容3:中国古代数学到底有多落后早在文革期间,由于作学问比较难,吴老就开始大量阅读古书,致力于中国古代数学的研究。
1977年,他发表了《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文化的伟大贡献》,明确指出近代数学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主要是靠中国(式)的数学而非希腊(式)的数学,决定数学历史发展进程的也主要是靠中国(式)的数学而非希腊(式)的数学。
1987年,他发表了更加重要的《中国传统数学的再认识》,引起了数学界的极大兴趣。
初二数学小报内容
初二数学小报内容初二数学小报大家好!在这期小报中,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有趣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技巧。
希望通过本期小报的阅读,大家能够对数学产生更多的兴趣和理解。
一、整式的加减首先,让我们来看一道关于整式的加减的题目:已知 a=3,b=5,求表达式 a^2 + b^2 - ab 的值。
解题思路:根据题目,我们可以将整式展开,并计算出每个项的值,然后将它们累加起来。
具体步骤如下:a^2 = 3^2 = 9b^2 = 5^2 = 25ab = 3×5 = 15将上述的值代入表达式中:a^2 + b^2 - ab = 9 + 25 - 15 = 19所以,表达式 a^2 + b^2 - ab 的值为19。
二、分式乘法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关于分式乘法的题目:计算以下分式的值:(1/3) × (6/7)。
解题思路:分式乘法的原则是分子相乘得到新的分子,分母相乘得到新的分母。
所以,(1/3) × (6/7) = (1×6) / (3×7) = 6/21但这个分式还可以进行化简,即将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得到最简分式。
6和21的最大公约数是3,所以可以将分子和分母都除以3,得到最简分式:6/21 = 2/7所以,(1/3) × (6/7) 的值为 2/7。
三、代数方程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代数方程的问题:一个班级有35名学生。
如果全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倍,那么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解题思路:设全班男生的人数为 x,女生的人数为 2x。
根据题目条件,可以列出方程:x + 2x = 35解方程得到 x = 14,所以男生人数是14人,女生人数是 2×14 = 28人。
所以,全班男生和女生各有14人和28人。
四、几何问题最后,我们来解决一个几何问题:如图所示,AB=BC=ED=3x,AC=BD=x+6。
求 x 的值。
解题思路:根据题目条件,AC=BD,可以列方程:x + 6 = 3x2x = 6x = 3所以,x 的值为3。
数学手抄报八年级上册内容
数学手抄报八年级上册内容
数学手抄报八年级上册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数学知识:介绍本学期所学数学知识,如代数、几何等,可以列举一些重要的概念、定理和公式,并简要说明其应用。
2. 学习方法:分享一些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如如何记忆公式、如何提高解题能力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3. 数学趣闻:介绍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数学家生平或者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4. 数学题目:选取一些典型数学题目,进行详细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5. 数学练习:设计一些数学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在制作手抄报时,要注意版面设计、色彩搭配和文字排版,使手抄报简洁美观、易于阅读。
同时,可以加入一些有趣的插图和图表,增加手抄报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数学手抄报初二数学勤学是基础文字稿
数学手抄报初二数学勤学是基础(1)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
例如,在代数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数式)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
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
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
三是,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
记忆是理解的基础。
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我们的建议是:更细心一点(观察特例),更深入一点(了解它在题目中的常见考点),更熟练一点(无论它以什么面目出现,我们都能够应用自如)。
(2)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这个工作,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我们的同学要学会自己做。
当你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你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
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在进入初二、初三以后,同学们会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
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
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的一团糟。
我们的建议是:“总结归纳”是将题目越做越少的最好办法。
(3)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同学们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
但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同学们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
另外一个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
这个不足,也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
但现实情况是,同学们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的应付作业了事,而不追求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
我们之所以建议大家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是因为,一旦你做了这件事,你就会发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现在发现原来就是这一个反复在出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问题都不懂,现在发现原来就这几个关键点没有解决。
初二数学手抄报内容
初二数学手抄报内容数学在英语的复数形式,及在法语中的复数形式+es成mathématiques,可溯至拉丁文的中性复数(Mathematica),由西塞罗译自希腊文复数ταμαθηματικ?(ta mathēmatiká)。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初二数学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初二数学手抄报内容篇一函数小史数学史表明,重要的数学概念的产生和发展,对数学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有些重要的数学概念对数学分支的产生起着奠定性的作用.我们刚学过的函数就是这样的重要概念.在笛卡尔引入变量以后,变量和函数等概念日益渗透到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纵览宇宙,运算天体,探索热的传导,揭示电磁秘密,这些都和函数概念息息相关.正是在这些实践过程中,人们对函数的概念不断深化.回顾一下函数概念的发展史,对于刚接触到函数的初中同学来说,虽然不可能有较深的理解,但无疑对加深理解课堂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将是有益的.最早提出函数(function)概念的,是17世纪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最初莱布尼茨用“函数”一词表示幂。
都叫函数.以后,他又用函数表示在直角坐标系中曲线上一点的横坐标、纵坐标.1718年,莱布尼茨的学生、瑞士数学家贝努利把函数定义为:“由某个变量及任意的一个常数结合而成的数量.”意思是凡变量x和常量构成的式子都叫做x的函数.贝努利所强调的是函数要用公式来表示.后来数学家觉得不应该把函数概念局限在只能用公式来表达上.只要一些变量变化,另一些变量能随之而变化就可以,至于这两个变量的关系是否要用公式来表示,就不作为判别函数的标准.1755年,瑞士数学家欧拉把函数定义为:“如果某些变量,以某一种方式依赖于另一些变量,即当后面这些变量变化时,前面这些变量也随着变化,我们把前面的变量称为后面变量的函数.”在欧拉的定义中,就不强调函数要用公式表示了.由于函数不一定要用公式来表示,欧拉曾把画在坐标系的曲线也叫函数.他认为:“函数是随意画出的一条曲线.”当时有些数学家对于不用公式来表示函数感到很不习惯,有的数学家甚至抱怀疑态度.他们把能用公式表示的函数叫“真函数”,把不能用公式表示的函数叫“假函数”.1821年,法国数学家柯西给出了类似现在中学课本的函数定义:“在某些变数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当一经给定其中某一变数的值,其他变数的值可随着而确定时,则将最初的变数叫自变量,其他各变数叫做函数.”在柯西的定义中,首先出现了自变量一词.1834年,俄国数学家罗巴契夫斯基进一步提出函数的定义:“x的函数是这样的一个数,它对于每一个x都有确定的值,并且随着x一起变化.函数值可以由解析式给出,也可以由一个条件给出,这个条件提供了一种寻求全部对应值的方法.函数的这种依赖关系可以存在,但仍然是未知的.”这个定义指出了对应关系(条件)的必要性,利用这个关系,可以来求出每一个x的对应值.1837年,德国数学家狄里克雷认为怎样去建立x与y之间的对应关系是无关紧要的,所以他的定义是:“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总有一个完全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则y是x的函数.”这个定义抓住了概念的本质属性,变量y称为x的函数,只需有一个法则存在,使得这个函数取值范围中的每一个值,有一个确定的y值和它对应就行了,不管这个法则是公式或图象或表格或其他形式.这个定义比前面的定义带有普遍性,为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了方便.因此,这个定义曾被比较长期的使用着.自从德国数学家康托尔的集合论被大家接受后,用集合对应关系来定义函数概念就是现在中学课本里用的'了.中文数学书上使用的“函数”一词是转译词.是我国清代数学家李善兰在翻译《代数学》(1895年)一书时,把“function”译成“函数”的.中国古代“函”字与“含”字通用,都有着“包含”的意思.李善兰给出的定义是:“凡式中含天,为天之函数.”中国古代用天、地、人、物4个字来表示4个不同的未知数或变量.这个定义的含义是:“凡是公式中含有变量x,则该式子叫做x 的函数.”所以“函数”是指公式里含有变量的意思.在可预见的未来,关于函数的争论、研究、发展、拓广将不会完结,也正是这些影响着数学及其相邻学科的发展.初二数学手抄报内容篇二负数是数吗对现在的同学们来说,这似乎已不成问题,而在人类的认识过程中却经历了漫长的时期.从数学发展史看,在使用负数和它的运算方面,中国在世界上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距今大约2000年以前,就已经认识了负数,规定了表示负数的方法,指出了负数的实际意义,并进一步在解方程中运用正负数的运算.在国外,印度大约在公元七世纪才开始认识负数.在欧洲,直到十二、三世纪才有负数,但这时的西方数学家并不欢迎它,甚至许多人都说负数不是数.科学上的新发现往往会受到保守势力的反抗.当负数概念传到欧洲以后,新旧观点之间引起了激烈的冲突.这场大辩论延续了几百年,最后才逐渐取得比较一致的看法:负数和正数、零一样,也是数.在这场大辩论中有一段小插曲,颇能引起人们的深思:一天,著名的教学家、物理学家帕斯卡(Pascal,1623~1662年)正和他的好友,神学家、数学家阿尔诺(Arnauld,1612~1694年)聊天,突然,阿尔诺说:从来都是较小的数:较大的数 = 较小的数:较大的数,或较大的数:较小的数 = 较大的数:较小的数.现在,居然出现(-1):1=1:(-1)这种“较小的数:较大的数 = 较大的数:较小的数”这类怪现象了!阿尔诺的话当然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甚至一部分人的疑虑──承认负数是数,你就得承认“小数:大数 = 大数:小数”这种怪现象.其实,这是正常现象.当数的范围扩大以后,原有的数学现象,有一些被保留下来,也有一些现象不被保留下来.数的范围从正整数、正分数扩大到有理数,“大数比小数一定等于大数比小数”这一数学现象就不被保留下来.这种情况,当你学习了更多的数学知识、数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时,还会碰到.。
初二数学小报内容
初二数学小报内容初二数学小报内容数学是我们课程中重要的一门课程,为了学好数学,我们也可以制作数学小报。
下面是店铺收集的初二数学小报内容,一起来看看吧!【篇一:我眼中的数学】我很幸运的来到世界上,感谢爸爸妈妈给了我一双明亮的眼睛,让我看到了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高楼大厦……。
还有超市里面那琳琅满目的好吃好玩的好东西。
日里边有一横,月里边有两横,山川是三,花有四瓣、五瓣、六瓣,树木有几十个大枝条,果树上结出几百个苹果或者桃子,超市里那成千上万的的产品给我留下了美妙无比的感觉……。
世界里边有一个我,我拥有和享受着五彩缤纷、五光十色、千姿百态、千言万语都无法表达的美轮美奂的整个世界!我的眼里满是数学,植物果实普遍较小,较小的是芝麻、稻谷,然后大米,小麦,大一点是绿豆、黄豆、玉米、枣、核桃,再大一点的就是苹果,桃子和梨。
比较大的就是西瓜了,动物体型比较大,昆虫、老鼠、兔子、狗、猪、羊、牛、大象、鲸鱼。
这些东西形状比较固定,我们在类比我们没有见过的事物时可以用这些东西来比较。
比如大象是牛的几倍!牛的眼睛和枣一样大,一层楼有两人高等。
一套人民币,有一元二元五元,就是没有三元四元,但是我们买东西的时候任何一个价钱都能够弄出来,东西买回来了,我们多了东西,然而钱却少了,加减法真的很神奇,我家的煤球我只要看出他有横行几个竖行几个,再看有几层,就能够算出它的数量,乘法的魅力真大呀!我们的一双手,每一只手有五个指头,加起来一共十个,在我刚学10以内的加减分成法时,起到了神一样的作用!我还会算时间,在我玩偷菜的时候用的很准确,我还能算出一年中哪一天是星期几,甚至能够算出道路上的路灯在第几盏的时候是什么颜色,这就是除法的魅力……。
美丽的世界,是由各种物体组成的,这些物体都有形状和大小,都有长宽高和重量,他们之间的关系跑不出加减乘除,他们的形状能够跑不出三角、方块、圆这些点线面,我要牢牢的掌握数学的知识精髓,像如来佛一样让数学这个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永远也逃不出我的手心!【篇二:我眼中的数学】九月到了,秋天来了,是个丰收的日子,农民们收获粮食,我收获知识。
数学手抄报内容八年级
数学⼿抄报内容⼋年级数学⼿抄报内容⼋年级 导语:如阿基⽶德、⽜顿与⾼斯这样的最伟⼤的数学家,总是不偏不倚地把理论与应⽤结合起来。
以下是⼩编为⼤家分享的数学⼿抄报内容⼋年级,欢迎借鉴!数学⼿抄报内容: 数学⼿抄报内容: 有许多⼈认为数学不但枯燥⽆味,⽽且没有实在意义,⼜难学⼜没⽤。
事实上,数学王国并不像⼈们想象的那样。
他也有许多有趣的地⽅,只要感兴趣,就会觉得它是多么其乐⽆穷呀: 1.三个男⼈在饭馆⾥吃饭,共花了250元,每⼈出100元,找回10元纸币3张和20元纸币⼀张。
三个⼈各拿了⼀张10元纸币,⽽留下20元纸币。
这样,每⼈⽀出了90元。
也就是90×3=270(元),再加上没有找开的20元纸币,共290元。
那么,那10元哪⾥去了呢? 答:什么也没损失。
注:三个⼈拿出100元,找回10元,实际上付出90元。
三个⼈⽀出合计为90×3=270(元)。
其中250元给了侍者,留下20元纸币。
所以,把这20元纸币,再加⼊到270元中去,是不正确的。
2.有⼀位国王在庆祝太⼦诞⽣⽇时,颁布了⼤赦令。
“对所有的犯⼈都减刑⼀半。
”⼤家听到这⼀消息后,都很⾼兴。
只是国王的`⼤⾂,对终⾝监禁犯⼈的处理有所顾虑。
因为,不能知道他们还能活多少年。
皇上降下圣旨,“不许有⼀个例外,所有犯⼈的刑期都要减刑⼀半”正在思索中,⼀个⼤⾂喊道“有了!”那么,这个⼤⾂到底想到了什么呢? 答:终⾝监禁的犯⼈隔⼀天关进牢房⼀次。
注:不能被犯⼈能活多少年所困惑。
3.两个⾏⼈想吃⾯包,⼀个⼈拿出4块,另⼀个⼈拿出3块。
接着⼜来了⼀个⾏⼈,就招呼他也来吃饭,每⼀块⾯包都切成3⽚,每⼀个⾏⼈都吃了7⽚。
被招待的那位⾏⼈,为了报答,拿出7个⾦币。
那么,最初两个⼈,各⾃得多少⾦币? 答:第⼀个⾏⼈得5个⾦币,第⼆个⾏⼈得2个⾦币。
注:分得的⾦币不按出⾯包的个数(第⼀个⾏⼈3×4=12⽚,第⼆个⾏⼈3×3=9⽚)⽽是给第三个⾏⼈吃的⾯包个数(第⼀个⾏⼈3×4-7=5⽚,第⼆个⾏⼈3×3-7=2⽚) 4.狗和猫赛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手抄报资料内容:八
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
德国大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
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
长大后他成为当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
他在物理的电磁学方面有一些贡献,现在电磁学的一个单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
数学家们则称呼他为“数学王子”。
他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
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觉得在一个穷乡僻壤教几个小猢狲读书,真是大材小用。
而他又有些偏见:穷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这些蠢笨的孩子念书不必认真,如果有机会还应该处罚他们,使自己在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乐趣。
这一天正是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
同学们看到老师那抑郁的脸孔,心里畏缩起来,知道老师又会在今天捉这些学生处罚了。
“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
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
”老师讲了这句话后就一言不发的拿起一本小说坐在椅子上看去了。
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
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有些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
“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
还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
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
”他想不可能这么快就会有答案了。
可是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
”
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齐齐写了这样的数:5050,他惊奇起来,因为他自己曾经算过,得到的数也是5050,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
样快就得到了这个数值呢?
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
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
他以后也认真教起书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
在他的鼓励下,高斯以后便在数学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