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熟悉而陌生的力(导学案)
熟悉而陌生的力教案
熟悉而陌生的力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力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力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1.2 教学内容:力的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力的作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来理解力的概念。
通过实例演示和实验,让学生感受力的作用。
1.4 教学活动:开场提问:为什么物体会掉到地上?讲解力的定义和作用。
展示实例:用力拉扯弹簧,观察其变形。
小组讨论:力的作用是什么?1.5 作业:思考题:列举一些力的例子,并说明它们是如何作用于物体的。
第二章:力的测量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力的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的伸长与受力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正确安装和使用弹簧测力计。
2.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弹簧测力计。
通过观察和记录数据,让学生理解力的测量原理。
2.4 教学活动: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学生分组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
数据记录和分析:观察力的测量结果,探讨力的变化规律。
2.5 作业:实验报告:描述实验过程,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结果。
第三章:重力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重力的概念及其作用。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2 教学内容:重力的定义: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重力的作用:使物体受到向地心的拉力。
3.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来理解重力的概念。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感受重力的作用。
讲解重力的定义和作用。
实验演示:悬挂物体,观察其受重力的作用。
小组讨论:重力对物体的影响是什么?3.5 作业:思考题:为什么物体掉到地上?重力是如何作用于物体的?第四章:摩擦力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及其作用。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2 教学内容:摩擦力的定义:物体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熟悉而陌生的力复习教案
熟悉而陌生的力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回顾和掌握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
2.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力的相互性、矢量性和守恒性。
3. 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电磁力等。
3.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 力的相互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5. 力的矢量性: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6. 力的守恒性:在封闭系统中,力的总和保持不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相互性、矢量性和守恒性。
2. 难点:力的相互性、矢量性和守恒性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实例分析法,引导学生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个familiar 的例子(如拉扯一张纸条),引发学生对力的思考,引出力的概念。
2. 讲解力的分类:分别讲解重力、弹力、摩擦力、电磁力等,并通过实例展示其特点。
3. 分析力的作用效果: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力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的实例。
4. 讲解力的相互性:介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解释其原理。
5. 讲解力的矢量性:讲解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的概念,并通过图形或实验进行展示。
6. 讲解力的守恒性:通过实例,解释在封闭系统中力的总和保持不变的原理。
7.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拓展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活动:1. 设计力的相互性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现象。
2. 进行力的矢量性练习:给学生发放力的矢量图,要求他们标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熟悉而陌生的力的教案
熟悉而陌生的力的教案教案标题:熟悉而陌生的力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力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熟悉不同类型的力及其作用;3. 能够运用力的概念解释和解决与力相关的问题;4. 培养学生对力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1. 力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不同类型的力及其作用;3. 力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2.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滑轮、绳子等;3. 教学素材:力的示意图、力的实际应用例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力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并提问:你们认为这些物体是如何移动的?是什么使它们停止运动?2. 引导学生思考:力是什么?它在物体运动和停止运动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二、概念讲解(15分钟)1. 使用PPT或黑板,介绍力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包括力的单位、力的方向和力的大小等。
2. 通过力的示意图和实际例子,讲解不同类型的力,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并解释它们在物体运动中的作用。
三、实验探究(20分钟)1. 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学生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并记录数据。
2. 引导学生思考:测得的数值代表了什么?为什么不同物体的重力不同?3. 讨论实验结果,并总结不同物体的重力与质量之间的关系。
四、力的计算(15分钟)1. 介绍力的计算公式:力 = 质量× 加速度。
2. 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运用力的计算公式解决与力相关的问题。
五、巩固与拓展(10分钟)1. 练习与应用:布置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力相关的问题。
2. 拓展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场景,如运动、机械等。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力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反思,以便进一步深化对力的理解。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力实验,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2. 引导学生研究力的其他相关概念,如压力、弹力等;3. 组织学生参加力的应用实践活动,如设计制作简单的机械装置等。
熟悉而又陌生的力--导学案
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6.1 力【自主学习】1、力是 对 的作用,用字母 表示。
自己阅读书中有关施力物和受力物的知识并填空,施力物是 的物体,受力物是 的物体。
2、由力的定义可知产生力至少需要 个物体,并且要相互 。
3、相互接触的物体能产生力的作用,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 (“能”或“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4、列举出生活中不相互作用的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的例子。
5、图b 中瘦子拉袋子: 施力物是 受力物是 ;图c 中袋子拉瘦子:施力物是 受力物是 。
猜想:通过图示我们认为力的作用是 。
6、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加了力,乙物体也对甲物体施加了 ,力的作用是 的。
对某一个物体来说,受力时,这个物体既是受力物,同时也是 。
7、相互作用的两个力,作用的方向是 的,受力物 ,大小 。
(相同或不同)8、对桌面上的物品(书、本子、尺子等)随便施加力的作用,发现这些物体弯曲,说明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
9、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叫做 发生了改变。
10、由右图 知道力还可以使物体的 发生改变。
11、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种,一是力可以使物体发生,二是力可以改变物体(1)人游泳时,受到向前的推力,该力的施力物是受力物是(2)国旗迎风招展,是因为受到力的作用,该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2.运动员用网球拍击球时,球和网拍都变了形。
这表明两点:一是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__,二是力的作用是_________的。
3. 运动员用网球拍击球时,使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发生了变化,表明力可使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
4.一本书放在桌面上,书受到桌面的支持力F,这个力的施力物__________,受力物是__________。
5.一本书放在桌面上,书对桌面会产生压力F′,这个力的施力物是______,受力物是____ ____。
6、以下几幅图各说明了什么物理学道理?6.2 怎样描述力【自主学习】1、探究活动:用大小不同的力以同样的方式试着拉开同一个拉力器。
《熟悉而陌生的力》的课程教学设计
熟悉而陌生的力》的课程教学设计《熟悉而陌生的力》的课程教学设计创设情景请一位学生到教室前面表演举哑铃。
从肌肉的紧张引出力的概念。
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演示一些力的现象。
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力呢?学生站起来演示。
力的概念教师给学生要探究的下列几个问题:1 、人们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力?其他物体对物体是否施加力?2、两物体之间不相互接触是否也能产生力的作用?3、这里所说的作用应怎样理解?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图5-1中的6幅图,找出其共同点。
教师点评。
学生讨论几分钟的时间,举手回答。
同学间可以相互补充观察教材图5-1中的6幅图,找出共同点。
5 min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创设情景:用一个皮球去挤压另一个皮球。
2、提问:根据这一现象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3、指导学生实验。
实验可参照教材P77图5-2所示进行,也可用别的物体来做。
4、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5、演示实验:请一位穿溜冰鞋的同学推墙。
6、让学生解释所发生的现象,进一步加深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
7、让学生列举生活及生产中人们利用力8的相互作用的实例。
8、让学生列举力的作用相互的危害性。
根据情景提出问题: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另一个物体对这一个物体施力吗?猜想。
设计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
交流。
分析实验现象。
让几名学生回答。
力的作用效果提出问题:力的作用可以产生哪些效果?1、学生拉弹簧。
让观察形状怎样变化。
2、教师放一段足球比赛的录象片断。
看足球的运动情况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师生共同归纳出:力的作用效果: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力改变物体形状的例子。
4、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例子。
实验并回答问题。
观察并回答问题。
列举实例。
7min知能应用出示题目:《新课程同步学习与探究》P7925题。
矫正学生的错误,并指导学生总结规律、方法完成题目并相互交流5min 诊断评价出示诊断评价题目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进行矫正完成题目并相互交流 7 min 作业与预习作业:课本81 页的课后练习题和同步学习中剩下的题目预习:自主学习第二节。
熟悉而陌生的力复习教案
熟悉而陌生的力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回顾并掌握力的基本概念,包括力的定义、单位、分类等。
2. 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效果,包括形变和运动状态的改变。
3. 让学生掌握力的计算公式和换算关系。
4. 培养学生运用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力的定义与单位:回顾力的概念,强调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单位为牛顿(N)。
2. 力的分类:讲解按性质分类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和按效果分类的力(拉力、压力、推力等)。
3. 力的作用效果:强调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4. 力的计算公式和换算关系:回顾力的计算公式F=ma,介绍牛顿与千克力、磅力的换算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力的基本概念、分类、作用效果和计算公式。
2. 难点:力的分类和力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回顾和思考力的相关问题。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力的作用效果。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合作解决力的计算问题。
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以一个生活中的力的例子(如提书包)引发学生对力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复习力的基本概念:提问学生力的定义、单位,让学生回答,并进行讲解。
3. 复习力的分类:让学生列举已学过的力的分类,并进行补充和讲解。
4. 复习力的作用效果: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让学生描述力的作用效果。
5. 复习力的计算公式和换算关系:让学生回顾力的计算公式,并进行换算练习。
6. 案例分析:给出一个力的计算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解决问题。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力的重要性。
8.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力的计算和应用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和课后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和计算公式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拓展1. 力的合成与分解: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让学生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导学案
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第一节力【导学目标】1.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能正确读写力的符号.2.认识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改变物体的形状.3.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重点难点】重点: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的相互性.难点: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导学过程】【自主学习】一、力是什么1.概念: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用字母F表示.2.特点: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一个力一定同时联系着两个物体,它们分别是物体和物体.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物体间力的作用都是的.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施力.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表明:施力物体同时又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又是施力物体.三、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力可以使物体的发生改变(简称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发生改变.【合作探究】知识点一:力是什么活动1:观察教材P101各图,思考讨论后面的问题:(1)推土机对泥土有力,渔翁对渔网有力,运动员对杠铃有力,小象对跷跷板力,同名磁极间有力,带静电的橡胶棒对纸屑有力。
(2)这些现象的共同的特点是什么?(3)一个物体能不能产生力的作用?(4)不接触的两个物体间能产生力的作用吗?请举例说明.小结:力是的作用,通常用表示;只要有力发生,就一定有物体和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知识点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活动2:实验探究力的作用特点(1)手拍桌子.(2)两只手互拍.(3)手拉弹簧.思考:(1)说出你进行以上活动时的感受.为什么我们对物体施力的同时,自己也会有受力的感觉?这说明了什么?(2)日常生活中你还有类似的感受吗?举例说明.小结: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力的作用是的.甲物体受到乙物体作用时,甲物体一定同时对乙物体施加力的作用,因此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是的,也就是说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如:马拉车,马是施力物体,车是受力物体;但同时车也拉马,此时车是施力物体,马是受力物体。
熟悉而陌生的力复习教案
熟悉而陌生的力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回顾和掌握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
2. 培养学生运用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力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电磁力等。
3.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力的概念、力的分类和力的作用效果。
2. 难点:力的作用效果的判断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力的相关问题。
2. 运用实例分析法,通过生活实例讲解力的作用效果。
3.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力的分类和作用效果,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力的作用效果,如拉力、压力等。
4. 练习:设计有关力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力的作用效果在实际中的应用。
7.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力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
六、教学活动:探究力的作用相互性1. 活动目的: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 活动内容:a. 讲解力的相互作用原理。
b.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如推拉实验。
c.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中的观察结果。
3. 活动要求:学生能够描述力的相互作用现象,并能够解释其原因。
七、教学活动:力的图示与力的合成1.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通过图示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
2. 活动内容:a. 介绍力的图示方法,如力的向量图。
b. 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
c. 让学生通过实际例题,练习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
3. 活动要求:学生能够绘制力的向量图,并正确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
八、教学活动:摩擦力的探究1. 活动目的:让学生深入了解摩擦力的性质和影响因素。
2. 活动内容:a. 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和种类。
熟悉而陌生的力导学案(刘艳芬)
熟悉而陌生的力导学案第一节:力编写人:______ 审核:_______ 班级姓名一、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力2.物体间力的作用有什么特点3.知道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二、根据书80页分析图5-1(a)--(d)四幅表现力的图片1.(a)运动员举杠铃(b)大象压跷跷板(c)渔翁拉渔网(d)推土机推土↑↑物体1 作用物体2在物理学中,通常将物体之间的推、拉、提、压、排斥、吸引等现象都叫做力的作用。
通过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以上力的现象都涉及两个物体,一个是物体1,另一个是物体2物体1对物体2有力的作用,叫施力物体,物体2受到物体1的作用力叫做受力物体。
(a)图中运动员对杠铃向上举。
所以,运动员是用了力,是施力物体,杠铃受到了力,所以杠铃是受力物体。
(b)图中对向下压,所以,用了力,是施力物体。
受到了力,是受力物体。
(c)图中对向上拉,所以,用了力,是施力物体。
受到了力,是受力物体。
(d)图中对向前推,所以,用了力,是施力物体,受到了力,是受力物体。
2、力(force)用字母表示。
3、所以,物理学当中的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4、上面的例子似乎说明,两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总要互相接触,不互相接触有没有力的作用呢请看书P80页分析图5-1(e)图片。
然后自己根据桌面上的条形磁铁和大头针,还有直尺和纸屑等实验器材,同桌同学合作,动手模仿书上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从左图我们可以看出,同名的磁极相互靠近但不接触时,会互相排斥,摩擦后的塑胶棒会吸引小纸屑。
它们之间(填“有”或者“没有”)力的作用。
(2)从以上实验我们可以总结出,物体间有力的作用的时候,物体(填“一定”或者“不一定”)要互相接触。
(3)你能根据桌上的器材设计其他实验吗三、力的作用有什么特点实验 1.请利用桌面上的气球,左手把一个黄色的气球固定在桌面上,右手用另外一个红色的气球向下压左手的气球看到了什么现象请写出来。
当右手的气球压左手的气球时,可以看到左手的气球变扁了,此时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同时,右手的气球也会变扁,此时,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实验2.手轻轻用力向下拍桌子,手有什么感觉请写出来。
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第一节力导学案
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第一节《力》导学案一、教学内容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包括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表示:牛顿(N),是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基本单位。
4.力的作用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二、教学目标1.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表示。
2.通过实验和实例,体会力的相互性,能用力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表示。
难点:力的相互性及在生活中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气球等)。
2.学具:课本、导学案、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提书包,引发学生对力的思考,引入新课。
2.新课讲解:(1)力的概念:介绍力的定义,让学生通过实验和实例感受力的存在。
(2)力的作用效果:讲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并通过实验演示。
(3)力的表示:介绍牛顿作为力的单位,并解释其含义。
3.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力的理解,以及在生活中遇到的力的现象。
4.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力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力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表示、力的相互性七、作业设计2.力的单位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请举例说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本节课学生对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和表示有了基本的认识,但在理解力的相互性方面还有待加强。
2.在课堂互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对力的现象感兴趣,但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清晰。
3.课后作业设计需要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可以设计一些更具挑战性的题目。
4.拓展延伸:力的分类(接触力、非接触力),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力的知识。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导学案: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导学案: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我设计这节课的初衷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力的概念,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我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实验,让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力的存在,并能够运用力的知识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如何测量力的大小。
我还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如何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和掌握力的概念。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准备了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气球等。
我还准备了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验中感受力的存在,并能够运用力的知识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我会让学生观察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拉开抽屉、抛掷物体等,让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力。
接着,我会让学生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些物体受到的力的大小。
我会引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测力计,并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和大小之间的关系。
我会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验,如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变化,从而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和大小之间的关系。
这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如何测量力的大小。
我会通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验中感受力的存在,并能够运用力的知识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上完这节课之后,我会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如果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有遇到困难,我会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力的知识。
我还会考虑如何拓展延伸这节课的内容。
例如,我可以让学生在家中进行一些力的实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力的知识。
我还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些与力有关的现象,并写观察日记,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熟悉而陌生的力》中考复习总结导学案.doc
《熟悉而陌生的力》复习导学案一、中考方向及考点、热点分析在近儿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中,涉及本章内容的试题大约是4〜8分.题型一般有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实验题。
对本章考查的侧重点是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对同学们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探究实验、联系生活实际的题目较多.考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重力应用及作图.热点:力的作用效果、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索、重力的作图.二、基础知识梳理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有力存在,必有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力的作用是—。
2.力的作用效果是:⑴可以改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可以改变3.力的三要素:______ 、 _____ 、________ ,力的单位是_______ ,用符号—表示。
4.物体由于受地球引力而产生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它的______ 成正比,G= _____ ;g= ____ N/kgo5.重力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 ,其主要应用是:重锤线。
6.(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有关。
(2)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 - (3)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①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④使接触面彼此分离。
三:重点、难点突破1、力的示意图例1 (2012.河南17题)如图8所示,将一个小球放在竖直放置的弹赞上,用手向下压小球,松手后,小球在弹簧弹力作用下向上加速运动,不考虑空气阻力,请画出此时小球的受力示意图。
例2、如图所示,请画出斜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和支持力以及物体对斜面的压力的示意图。
八年级物理(沪科版)全一册导学案:第6章熟悉而陌生的力(复习)
八年级物理(沪科版)全一册导学案:第6章熟悉而陌生的力(复习)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幼儿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
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成时,我采用了游戏化的教学方式,以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的经验为出发点,引导他们通过观察、体验、探究和动手操作,来认识和理解力的概念,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成的教学目标有三:1. 让孩子们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成的教学难点是让孩子们理解力的概念,以及力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则是让孩子们通过观察、体验和动手操作,来认识和理解力的概念。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开展本节课成,我准备了一些简单的教具和学具,包括气球、小车、弹簧测力计、绳子、木块等。
四、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向孩子们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比如吹气球、拉绳子等,引导他们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 观察与探究我会让孩子们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不同力度下的气球膨胀程度,从而让他们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同时,我还会组织孩子们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发现。
3. 动手操作我会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小车拉力实验,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来观察和理解力的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引导他们注意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变化,以及拉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速度的关系。
5. 课后拓展延伸我会给孩子们布置一些简单的课后作业,让他们在家长的帮助下,继续观察和思考生活中力的作用现象,并将他们的发现和感悟记录下来。
五、活动重难点本节课成的活动重难点在于让孩子们通过观察、体验和动手操作,来认识和理解力的概念,以及力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认真反思本节课成的教学效果,并根据孩子们的反馈和表现,调整和完善今后的教学设计。
【K12学习】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熟悉而陌生的力》
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熟悉而陌生的力》沂南县第四中学物理组邵长功知识再现一、力以及力的三要素▲记一记:1、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力的作用是________,力的作用效果是:(1)力可以改变________________力可以改变__________________。
2.力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力的单位是______。
▲做一做:3.当你用力踢球时,你的脚会感到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对________也产生力的作用,这个现象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_.4.人在水中游泳时,受到水的阻力,施加这个力的物体是_______,受力的物体是_________。
5.小明穿着旱冰鞋用力推墙时,他自己将__________,因为墙对他也有__________。
二、弹力与弹簧测力计▲记一记:1、物体发生__________________的力叫弹力。
通常所说的_____、_____实质就是弹力,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一做:1、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_______N,用该测力计测量力最大可到______N,此时所测力的大小为________N。
2.某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测一物体的物重时,错将物体挂在拉环上,而手提挂钩,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4N,则物体的物重( )A.一定等于 B.一定小于C.一定大于 D.以上判断都不正确三、来自地球上的力▲记一记:1.物体于受_________________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重力的大小常用___________来测量,或用公式_________来计算。
熟悉而陌生的力导学案
第一节《力》导学案●教材编写:本节教材首先从学生熟悉的一些涉及力的生活情景、自然情景中归纳出力的初步概念,然后引导学生通过一些简易的实验,体验和感受力作用的相互性和力的作用效果。
为后面学习重力、弹力、摩擦力作铺垫,希望同学们认真学好。
●预习达标:1、观察图6-1,你能找出在这些不同情景背后,所隐含的共同点吗?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
3、对物体施力,会使物体发生什么变化?●合作探究:探究1:什么是力?观察教材P101图6-1所示的几幅表现力的图,结合在日常生活中涉及的力的现象分析:运动员举杠铃甲磁铁排斥乙磁铁大象压翘翘板手拉渔网推土机推土橡胶棒吸引小纸屑思考:这些力的现象中,总会涉及到几个物体?.哪些物体是施力物体、哪些是受力物体?它们有怎样的共同点呢?结论:探究2:力的作用有什么特点?阅读教材P102“实验探究”的内容,并按下面的要求去做一做,谈一下你的感受并分析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实例施力物体受力物体人的感觉施力物体受力物体1 用手打击桌面2 两只手互拍3 手拉橡皮筋4 手提包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加了力,同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施加了。
因此,力的作用是的. 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探究3:观察教材P103图6-3、图6-4,思考力作用效果又是什么?(1)、图6-3,手拉弓,弓被拉弯,说明力能使物体。
(2)观察图6-4思考:A运动员踢球,对球施了力,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什么变化?B运动员用头顶球,对球施加了力,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什么变化?守门员C接球时对球施加了力,球的运动状态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或球在A、B、C三人力的作用下,什么因素发生了变化?)结论:力的作用效果可以使物体,力也可以使物体的发生改变。
●当堂检测:1、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这是因为()A、一个巴掌的力太小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C、人不会只有一个巴掌D、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2、排球运动员扣球时,球被打出去,这时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熟悉而陌生的力温习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沪科版
第六章熟悉而又陌生的力导学目标1.会对力的现象进行判定和分析.2.明白阻碍力的作用成效的因素及力的示用意的应用.3.明白弹力及弹簧测力计的应用.4.明白重力的三要素.5.明白阻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实验及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式.知识再现1.力是_____对_____的作用,力的作用是_____的。
力能够改变物体的_____,也能够改变物体的_____.2.力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
力的单位是_____.3.物体由于发生_____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__________.4.地面周围的一切物体,由于地球的____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的质量的关系式是_____.重力的方向老是_____.5.阻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_____、_____,增大摩擦的方式有_____、_____.减小摩擦的方式有_____、等.典例精析【例1】如右图所示,A、B两个物体并排放在一路,但它们之间无形变,现在,A、B两个物体之间有无力的作用?【方式显屏】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没有物体或只有一个物体可不能有力存在,判定一个力是不是存在的方式确实是看可否找到该力的施力物体;而其外部表现是:一是分析物体间有无形变;二是分析物体间是不是发生运动状态的改变,二者当中具有之一即可判定物体间有力的作用.【变式练习】1.“鸡蛋碰石头”,鸡蛋被碰破,而石头却完好。
对那个现象正确的说明是()A.鸡蛋受到较大的力的作用,而石头受到较小的力的作用B.鸡蛋受到力的作用,而石头没有受到力的作用C.它们彼此作使劲的大小一样,只是石头比鸡蛋硬D.用鸡蛋碰石头,鸡蛋会破;若是用石头碰鸡蛋,那么石头会破【例2】如下图,水平地面上放置的物体,在F=4N的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下向右运动,物体同时受到3N的阻力,画出物体在水平方向受的力的示用意.【方式显屏】画力的示用意的一样方式:①确信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③在线段隔壁注明力的大小.【变式练习】2.在右图中画出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A静止时所受重力的示用意.【例3】在“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做运动,这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才等于木块受到的.某同窗实验时记录的数据如表.实验次数接触面压力摩擦力1 木块与木板3N2 木块与木板5N3 木块与毛巾5N分析比较序号____和____的实验数据结论是: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_____.【方式显屏】探讨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有关因素实验中,利用二力平稳的知识间接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利用操纵变量法的思路,别离探讨与物体表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和压力大小的关系.【变式练习】3.在“探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窗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A.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B.与物体运动速度有关;C.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有关;D.与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中有一较长的水平粗糙桌面、一个带构的长方体木块和一支弹簧测力计可供利用.(1)小方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在桌面上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如表格所示:次数木块运动快慢弹簧测力计示数/N1 较快2 慢3 较慢表中数据能够验证猜想_______(填序号),实验中采纳操纵变量法,那么该实验注意维持木块与桌面间的________不变,可取得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利用上述器材还可验证猜想______(填序号),实验中要水平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是因为____________,假设实验中再提供一块长玻璃板,利用上述器材还能够验证猜想______(填序号).1.在画力的示用意时,力的作用点必然要画在()A.施力物体上B.受力物体上C.施力或受力物体都行D.以上说法都不对2.利用弹簧测力计时,以下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A.弹簧测力计必需竖直放置,不得倾斜B.使用前必需检查指针是不是在零刻度处达标检测C.利用前,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D.利用前要注意,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3.(2021临沂)小华在做“探讨阻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时,其中一步的操作如下图,如此操作的错误是:物体不在______上运动.纠正错误后,假设使木块由铺有毛巾的木板运动到滑腻的木板上,那么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将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跟它的质量成________比,比值g=________,那个比值也能够明白得为质量是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是________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12 熟悉而陌生的力【学习目标】
1.力的基本概念;
2.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三要素;
4.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5.重力;
6.力的示意图
【知识梳理】
一.力的基本概念
二.力的作用效果
三.力的三要素
四.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五.重力
六.力的示意图【典例分析】
1.直接用来测量物体重力的工具是
A.台秤B C.弹簧测力计D.天平
2、只要有力存在,就一定()
A 只有一个物体存在
B 至少有两个物体存在
C 只有受力物体存在
D 只有施力物体存在
3、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这一原理的是()
A .向前划船时,要用桨向后拨水 B.人向前跑步时,要向后下方蹬地
C. 火箭起飞时,要向下方喷气
D.头球攻门时,要向球门方向用力顶球
4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三个,它们是力的、和,我们把它们叫做力的三要素
5.一物体在月球受重力等于地球上所受重力的1/6,将12 kg的物体放到月球上,其质量是 _____ kg,重力是 ______________N.
6、一辆正在运动的玩具汽车,如果向前推,它会运动得更快,但若向后拉,它运动的
速度就会慢下来,这说明力的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7、人坐在沙发上,沙发会向下凹陷,这是力作用在沙发上产生的效果,但大人和小孩坐同样的沙发时,沙发的凹陷程度不同,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_____有关
【课堂达标】
1..用绳子系住水桶,手拿绳子从井中提水,此时手受到向下的拉力作用,这个力的施
力物体是()
A·水 B·水和水桶 C·绳子 D·地球
2.假如地球失去引力,下列设想不正确的是()。
A·物体将没有质量 B·人跳起后,将不再落回地面
C·即使杯口向下,杯中水也不会自动流出 D·各种球类活动将无法进行
3.一个铁球沿斜面滚下,铁球所受重力的方向是
A. 沿斜面向下
B. 垂直于斜面向下
C. 竖直向下
D. 以上三种说法都不对
4.关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5.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4N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A.0N B.2N C.4N D.8N
6.下列图像中,能表示物体所受重与质量关系的是:()
7.下列四种情景,力的作用效果属于改变物体形状的是()
8.从手中推出的铅球,在空中飞行时,若不计空气阻力,它受到的力是
A. 重力和推力
B. 重力
C. 冲力
D. 惯性力
9.质量是10 kg的木块放在斜面上,则它受到的重力大小是____ N,方向 _________,施力物体是____,受力物体是 ____.
10·如图5B-3所示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图(a)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图(b)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
11..如图1所示,斜面上物体的质量是5 kg,画出物体受到的重力.
12. 如图2所示,物体的重力是20 N,试画出物体所受的力.
【课堂归纳总结】
图1
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