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分析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分析

飞鸟之影映入寒渚,木叶纷纷凋落,江水奔腾涌流,
一片深秋的凄清之色。为下文四句渲染了浓浓的愁意,
水到渠成地抒情作了很好的铺垫。下文四句叙事抒
情——哀情:交织着对国运艰难的关注,对沦落他乡 不胜的感伤。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析:此诗描写作者夜泊枫桥时的情景,属写景 诗。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带有凄清萧疏孤寂特点, 这正与作者的羁旅之愁相融。
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 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托物言志诗,又 叫写物诗.如: 墨 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析: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要像梅 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
操守。

松 杜荀鹤
总之,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间接 抒情)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 “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 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 “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 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 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 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 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 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 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 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 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 等等。
中 秋 张养浩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玉露 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 尽无碍桂影婆娑。老子高歌,发问嫦娥,良 夜恹恹,不醉如何? 析:“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 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句,以“玉 露”“银河无波”“桂影婆娑”清晰之景侧 面烘托出月光的清朗之态。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诗歌了吧,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篇11、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2、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寓理于事: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

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

几大诗人如杜甫、陆游、苏轼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苏轼)——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

朱熹《观书有感》里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修辞: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它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

要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

比喻——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问——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巧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精炼含蓄;扩展内容;富有文采。

(这方面对课外阅读量和历史知识要求较高,但有时十分明显。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8、联想和想像 多为浪漫主义诗所用。如李白的“小 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我寄愁心与明月,随 风直到夜郎西”、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 等。 9、比喻象征 本是一种把事物比成另一种本质不同的 事物的修辞手法。比喻一般用具体事物比具体事物, 可针对具体句子;象征往往是将具体事物赋予特定 的抽象的意义,应从整首诗上去理解。诗词当中经 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 效果。如唐代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 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 深浅入时无?”张籍《酬朱庆余》“越女新妆出镜 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 敌万金。” 王冕的《墨梅》,王安石的《梅》等都 用了象征的手法。
三、修辞手法 1、夸张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2、比喻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比拟 可分为拟人和拟物 拟人 把物人格化,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 丰富。如刘颁《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 人昼梦年。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拟物 李清照《武陵春》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 动许多愁” 把无形、无量的愁苦化成有质有量的 东西,并且用船来载,把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愁苦写 得淋漓尽致。(这一句也可理解为“化抽象为具体” 的表现手法。) 4、借代 突现描写对象的特征,引发读者联想,使其 获得鲜明深刻的印象。李贺的《南园》“男儿何不 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白居易的《琵琶行》 “终岁不闻丝竹声”等。
4、白描:纯粹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 聂夷中《田家》 “父耕原上田,子属山下荒;六月禾未秀, 官家已修仓。”《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 人家。”“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5、虚实结合 “虚”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到,却又能从字 里行间体味出的那些虚像和空灵的境界。(回忆、梦境、联 想想像等)“实”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像、实事、实境。 如:《题都城南庄》(唐·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 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长恨 歌》、《雨霖铃》、《梦游天姥吟留别》、《破阵子 醉里 挑灯看剑》、《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等都采用了虚实 结合的手法。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踏雪寻梅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第一节表达方式一、抒情方式(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秋绪,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这种方式比较直观,这里仅略举三例,不深入讨论。

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析】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例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析】开头两句,以议论开篇,表达诗人至死不忘恢复中原的爱国情怀。

例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析】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例4: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周南·关雎》)例5: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卫风·伯兮》)例6: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王风·黍离》)【析】直露而真率地抒发了诗人内心沉重而深广的忧伤;例7: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乐府诗集·鼓吹曲辞》)【析】写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直接表达了少女至真、至善、至烈的爱情,显得坦荡、真率而震憾人心。

例8: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

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

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

‘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关汉卿《[双调]沈醉东风》)【析】这首曲写送别的场面和依依不舍的感情,真挚感人。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地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一个非常宽泛地概念.从诗歌鉴赏地角度说,主要包括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等方面.具体来说,以下几点需要认真掌握.()抒情手法:①借景或借物抒情.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地感情、表达地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等等,都是诗人常常借以抒情地对象.如白居易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作者借“原上草”地顽强抗争,尽情发出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地感叹.②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会在特定地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此自然景物或场景地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地抒情方式.比如杜甫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地“喜悦”之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借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地忧虑和对家人地思念之情.另如宋祁地“红杏枝头春意闹”、张先地“云破月来花弄影”等等,都是情景交融地典范.以上两种抒情方式均属间接抒情.③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地一种抒情方式.比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地结尾:“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就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地知识分子地幸福而牺牲自己地高尚情操.再如陈子昂地《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全诗以慷慨悲凉地调子,直接通过登幽州台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地悲愤和失意苦闷地情怀.④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就是通对物品地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地志向和意愿.托物言志地写作方法,最常用地有比喻、拟人、象征等.比如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这首诗借咏蝉以喻自身地高洁.前四句闻蝉而兴,重在咏蝉;写蝉餐风饮露,居高清雅,然而声嘶力竭地鸣叫,却难求一饱.后四句直抒己意,他乡薄宦,梗枝漂流,故园荒芜,何不归去?因而闻蝉以自警,同病相怜.⑤托物寓理.一般是哲理诗,如朱熹地《观书有感》(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⑥用典抒情达意.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地丰富性,增加表达地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地效果,增强作品地表现力和感染力.比如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廉颇.这些典故都是京口这地方地历史掌故,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地思想感情.⑦叙事抒情.如杜甫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地《琵琶行》等.⑧借古讽今.如戎昱《咏史》:“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这是一首借古讽今地政治讽刺诗.唐代自安史乱后,朝政混乱,国力削弱,藩镇割据,边患十分严重,而朝廷一味求和,使边境各族人民倍受祸害.因此诗人对朝廷执行屈辱地和亲政策,以为国耻,痛心疾首.这首讽喻诗,写得激愤痛切,直截了当,一针见血.()描写手法①渲染本来是国画地一种画法:在需要强调地地方,用水墨或淡地色彩涂抹画面,显出物像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这种加浓形象地手法,就是渲染.诗歌中则是指对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地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比如,白居易地《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诗地前三句,诗人尽情渲染:自己新酿造出地米酒,微呈黄绿色,面上还有些悬浮物,细如蚁;那酒正放在红泥抹地小火炉上温着,火炉是新地,红地色泽;这时天快黑了,看来要下雪了.经过这一番地渲染,最后一句地发问“能饮一杯无?”(我想饮酒取暖,你能陪我喝一杯吗?)也就水到渠成,得到了突出.②烘托本是甲国画地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像地轮廓外面涂抹,使物像明显突出.用于诗歌创作,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地事物鲜明突出.也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地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地目地.对同一事物,可以从正面渲染,也可以从侧面烘托.烘托就是对事物地侧面描写.它地艺术效果,可以与渲染媲美.清代方熏地《山静居画论》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石翁(沈周)风雨归舟图,笔法荒率,作迎风堤柳数条,远沙一抹,孤舟蓑笠,宛在中流.或指曰:‘雨在何处?’仆曰:‘雨在画处,又在无画处’.”所谓“雨在无画处”,意思是说,画面上并没有直接画雨,然而通过那数枝飘拂地柳丝,一抹淡淡地岸影,一袭蓑笠,却又能使人得到满天风雨地强烈实感.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地“烘托”.烘托,可以是人烘托人,如《陌上桑》中借“行者”、“少年”等地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地美貌.也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是以闹衬静.更多地是以物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地美妙动听、引人人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再如“桃花潭水深千尺”,形象而鲜明地烘托了汪伦对诗人李白地深厚感情.③衬托俗话说:“牡丹虽好,还需绿叶扶持.”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地近似或对立地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地事物地表现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衬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利用事物地相似条件来衬托地是正衬;利用事物地相反条件来衬托地是反衬.比如,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词中写到:万千棵树上闪着红亮地灯光,晶莹耀眼;千家万户门前,红灯高照.灿若晨星.贵家公子驾着宝马雕车,一路香风四溢,娓娓引人地凤箫声,明晰夺目地“玉壶”灯,热闹地百戏,彻夜不熄地鱼形龙形灯,戴着“蛾儿”“雪柳”“黄金缕”首饰,打扮得漂漂亮亮地游女们,像阵香风,带着盈盈地笑语,缕缕幽香,飘然而去了……诗人用全词地三分之二以上地笔墨,极力渲染元夕地热闹景象,其目地却是为了反衬一个冷地特写:“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④抑扬这是指把要贬抑否定地方面和要肯定地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地目地表现手法.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比如,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采用先扬后抑地手法,先写汉文帝在宣室夜召曾被驱逐地臣子贾谊,“求贤”、“访逐臣”写出了文帝地求贤心切,这是扬;但汉文帝并不为听取如何治国安民地大计,他感兴趣地只是鬼神之事,这足以证明其政治上地昏愦慵弱,这是抑.⑤动静动静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地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比如杜甫地《旅夜书怀》地三、四两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一静一动,雄浑开阔,令人称道.又如,王维地“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写得有声有色,动静相宜,也是脍炙人口地名句.⑥对比、照应对比又叫对照,就是把对立地事物,或景,或境,或人,或情,前后相叙,以增强艺术效果地表现手法.比如,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地一二句,运用对照地手法写景.霜天、残月是冷色,江枫、渔火是暖色,这是一种色彩地对照;霜天透明地明亮与渔火鲜艳地明亮是光质地对照;而霜天地清淡与残月地迷朦又是另一种光质地对照.这些对照营造出一种孤寂、飘零地意境,从而达到了情景交融、和谐统一地抒情效果,增强了诗地感染力.照应是指诗中对前面所写地作必要地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比如,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地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地“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地“送”字.⑦正侧结合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地直接地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地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地是侧面描写.比如,汉乐府《陌上桑》,写罗敷之美,就是用地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地方法.诗中正面描写罗敷地装束,显现她地外貌美;正面描写人物对话,显示她地机智勇敢刚毅不屈地性格美.但这首诗值得人们称道地地方,还在于它地侧面描写.诗中写人们因见到罗敷时地表现是:“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这段诗,用侧面描写地方式,把罗敷地美写到了极点,而且比正面描写给读者留下了更多地想像余地.⑧虚实结合诗地形象思维,要求写诗讲一点模糊性,朦胧性.诗不能太实,太实很难给人留下想像地余地;诗也不能太虚,水中之月,镜中之花,让人摸不着边际,见不着真意,也不好.写诗,应该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相生.虚实结合,可使作品地结构更紧凑,形象更鲜明,容量更大.而虚与实也是相对地: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比如,李贺《将发》:“东床卷席罢,护落将行去.秋白遥遥空,月满门前路.”前两句写收拾停当,即将登程.这是实写.那么前路如何,诗人心中又在想什么,这层意思没有直说,诗人只是写了眼前地景:秋色空旷辽远,弥天漫地;月光如水,洒满路途,似乎没有尽头.这就是虚笔.()修辞手法:诗歌中常见地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双关等.此外,炼字也属于此类.这里只说说比兴、象征、夸张、互文.①比兴“比”是比喻.南宋地朱熹说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是用一事物比方另一事物.“兴”是寄托.朱熹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托事于物,把作家地思想、情感融合在对事物地描写中,或在描写中引发作家地联想和感慨.比兴手法可以使描述更加生动感人.比如张九龄地《感兴(其七)》:“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诗中作者以丹橘自比,用丹橘地耐寒、甘美,来比喻自己有不媚俗地节操,但这“比”又是“兴”,因为它起领了下文.②象征借用某种具体地形象地事物暗示特定地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地感情和深刻地寓意,这种以物征事地创作方式叫象征.象征地创作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地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地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地实感,能表达真挚地感情.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借“黄鹂鸣翠柳”象征“大地回春地气象”,借“白鹭上青天”象征“脱离避难生活”,借“西岭千秋雪”象征“久滞客中地绝望”,借“东吴万里船”,象征“希望终于到来”.全诗通过象征手法,充分表现了诗人渴望回乡和无限喜悦地心情.需要指出地是,象征与比喻有相似之处.但象征属于艺术创造手法,它与构思相关,而比喻则属于语言加工地范畴.对于有些比较复杂而又有深刻意义地事情,一时又不易讲清楚,或者有些意思不便明说,这时诗人常常便借用象征地表现手法.③夸张古典诗歌中,有用夸张手法单独描写自然景物地,也有用夸张手法单独描写社会生活地,更多地情况则是把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王维地《终南山》,其中地“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二句,是说太乙山(即终南山)距京都长安不远,山脉连绵延伸千余里,直达海边,从而指出了山地位置及其纵横绵亘地长度.终南山距海很远,这里说其峰峦叠连到海,是夸张其跨度之长远,有意将诗地画面拓展向无垠.又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诗中地“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正是这些夸张描写,把诗人对祖国地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地求和派地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地苦难地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④互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地语言结构相耳拼合、共同地表达着一个完整地思想内容;也就是说,上文里省了在下文出现地词,下文里省了在上文出现地词,参互成文,合而见义.这样地修辞手法叫做互文.运用互文手法,能使语言明快,结构工整,声韵和谐,节奏明快.如: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乐府诗集·木兰辞》)诗地意思是:“(木兰)对着窗户和镜子梳理头发,修饰面容.”又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意思是:“修筑长城以御匈奴,起于秦汉,故谓明月照临关塞地景象在秦汉时已是如此.”“秦”、“汉”虽在字面上分属“月”和“关”,而意义上是合指地.)互文与对偶地区别是:互文主要是在意义方面(参互成文,合而见义);对偶着重于语句结构形式方面(两个相对称地结构整齐地语句).大多数互文不是对偶;大多数对偶也不是互文;如果又是互文,又是对偶,便是两种辞格地兼用.。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总汇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总汇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总汇主要内容:第一节:修辞技巧比喻;拟人;隐语(谐音)、双关;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用典;互文;列锦;迭字第二节:表现技巧1. 抒情方式(1)总论情与景的关系(2)抒情手法分类:直抒胸臆;情景交融;(3)乐景与哀景的关系:以乐写乐;以哀写哀;以乐写哀;以哀写乐(4)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区别(5)移情2. 描写技巧(1)烘托与对比(2)虚实结合(3)动静结合(4)点面(5)细节描写(6)色彩的渲染(7)观察角度的变化(8)白描(9)以少总多、以小见大(10)诗中有画3. 表现手法(1)象征(2)联想和想象(3)抑扬关系(4)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怀4. 诗歌结构模式(1)层层渲染、铺垫渲染(2)伏笔、照应伏笔(3)结构对比(4)卒章显志引入以动写静、写乐景写豪情《沁园春·长沙》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

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上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赋比兴的表现手法;重章迭韵,反复呤唱《无衣》;移情《离骚》;铺陈排比的手法、起兴和尾声《孔雀东南飞》;今昔对比的描写《越中览古》;用写景寄予感慨《石头城》;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登高》;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抱负《蜀相》;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融情入景的写法《雨霖铃·寒蝉凄切》;虚实相生《雨霖铃·寒蝉凄切》;烘托和映衬《念奴娇·赤壁怀古》;鉴赏诗歌的情致理趣《鹊桥仙》;清新的,细腻的风格《一剪梅·红酥手》;词中用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扬州慢·淮左名都》文学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⑴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⑵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完美版: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完美版: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其它表现:联 想和想象
月夜 杜甫 今夜鄜(fu)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全诗别出心裁,言在彼而意在此,将诗人自 身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通过想像妻子思念他的情景 而更加深刻地表现出来。
欲扬先抑(先扬后抑 )
闺 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间接抒情
• 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 情于景):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 , 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
•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 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 写法。
乐景乐情: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工笔即细节描写,指用细腻的笔触 对重点描写对象作精细地刻画和描绘, 使读者有清晰、深刻的印象,这与白描
大体勾画轮廓的方法恰恰相反。
• 如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 人临发又开封。”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 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 又开封”。表达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对家乡 亲人的无尽思念。
石灰吟 •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 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 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作为咏物诗,若 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 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 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 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明暗
• b、描写内容:所见(视觉),所闻(听觉) ,所感(触觉、味觉、嗅觉)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 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 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 时多少豪杰。
问:上片的景物描写对下片中所提到的周公瑾 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上片写大江,写江山如画,写多少豪杰,特 别是“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的描写,在渲染场面雄伟壮丽的同时,也为 下片写对周瑜的建立功业之情感抒发起了很 好的烘托作用。
1)①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手法。 ②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 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 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 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2)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 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无人知道外边寒) 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 国(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感叹王 朝兴衰(惟有树长生) 。
借代:通常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 物,可以使诗歌语言简练含蓄。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互文:言简意赅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反问:放在诗首多为启下,引出下文,做铺垫; 放在末尾的作用多为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 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 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李贺《南园》)
(李白《渡荆门送别 》)
故人之思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
衬托: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用 另一与之相似、相关或相反的次要事物作 背景来陪衬的一种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2017.11.13)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2017.11.13)

总结解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怎么用这种手法。 3、这种手法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怎样 的感情。
“表达技巧类”题目答题要领
首先要区分鉴赏要求,即试卷设题是要我们从 修辞角度,还是表现手法角度,还是篇章结构, 还是兼而有之。
1、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或技巧
2、结合诗句说明这个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抒 情 记 叙
议 论
先写景后抒情、先记事后抒怀、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结构技巧(10种) 卒章显志、开门见山、以景结情、伏笔铺垫、以小见
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 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 间接抒情: 1 借景抒情—触景生情 融情入景 情景交融 2 借事抒情/即事感怀 3 托物言志 托物寓理 4 借古讽今 借古喻今 咏史言志 借古鉴今 借古抒怀 怀古伤今 5 用典抒情
诗 歌 的 表 达 技 巧 、 艺 术 手 法 、 表 现 手 法 ( 广 义 )
表达 方式 (表达 方法)
表现手 法(狭 描 写 义) (10种) 渲染、对比、比兴、用 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双关(谐音)、 典 11种) 修辞方法( 反问、反复、顶真、反语、通感、叠字
大、曲笔入题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情景交融、以景 衬情、借物抒怀、借古讽(伤)今、怀 间接抒情(17种) 古伤今、借故抒怀、托物言志、用典抒 情、即事抒怀、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 情、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 描写顺序:远近、高低、时间 正面描 人物描写 空间变化 写 手法 色彩运用: 动静(视听)结合 虚实 景物描写 衬托 侧面描 手法 白描 象征、想象、联想、曲 写 细节 笔(从对方如笔,展开 修辞:比喻、夸张、拟人等 想象)、衬托、烘托、 寓(融)情于景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知识集锦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知识集锦

表达技巧是诗人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情感、阐述观点所采用的特殊的手法。

它主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的作用。

1铺垫是重要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

2(或文章)的故事发生前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做出某种暗示性的铺排,当事件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予以“响应”的写作技巧。

3联系。

前面交代过的话,后面得有照应;后面要照应的话,前面得先有个交代。

这样,诗歌前后才能贯串,使读者容易掌握全诗的脉络。

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照应的种类:首尾照应(开头与结尾的照应)、扣题照应(围绕主题反复照应)、伏笔照应(先设伏笔,后予交代的照应)。

4应考策略(1)准确指出诗歌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2)结合相关诗句具体阐释。

(3)明确指出此种结构特点的作用或表达效果。

所谓记叙,是叙述人物经历、事件发展和情景的转换;描写,是生动、具体、形象地再现某一对象的状貌和情态;议论,是对景物、事件以及相关的人物命运的态度和评价;抒情,是抒发和表达诗人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1情的写法)2(1(2,借描绘别的事物以突出主要对象。

烘托又叫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

(3(4直接写,写眼前所见所闻;所谓虚,就是侧面写,间接写,写想象中的,写所感。

虚实相生,相辅相成,就能避免方法上的刻板平直,更能准确传情达意。

(5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与景物的情态面貌。

(6(7形象丰满、鲜明、生动。

形象生动;修辞方式(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寄托)古诗词特点、作用类似于一般文章中运用的辞格,此不再赘述。

另外,古诗中常见的一些也要注意。

如描述事物或景物时,应考策略鉴赏诗歌修辞类题目的注意事项:对修辞方法的鉴赏,说到底就是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方法。

具体而言就是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方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修辞方法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

诗歌的十大表达技巧

诗歌的十大表达技巧
用典的作用:能够起到含蓄、洗练、 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 要求:了解典故的含义,读懂诗歌。
十五夜望月
王 建(唐代)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请对这首诗的主要的表现手法进行分析。
诗人开始写“地”、写“鸦”,而不写月, 但却让我们分明感到月亮的存在,因为“地白”、 “栖鸦”是月亮朗照的结果,既然地白如霜,栖 鸦可见,可知诗人虽没有明写“月明”,但我们 却处处感到“月明皎洁”,因此它是实写“地 白”、“栖鸦”,虚写“月明”,暗扣“望月” 这一诗题。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 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 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 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 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 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首词主要用什么表现手法的?试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分析有关表达技巧: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前三句着力刻画都在一个“静”字, 末句写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前三 句的“静”对比鲜明。这里是以动衬静。
技巧二: 以动衬静
品味下面的诗,分析有关表达技巧: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歌中所写景物如花落、月出、鸟 鸣等都是动景,同时又通过这些动景, 更加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鸟鸣山 更幽”,动中见静,愈见其静,这里面 包含着辩证法。
技巧一: 借景抒情
小结
技巧一: 借景抒情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 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 的感情。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PPT课件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PPT课件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问: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答:诗中的“野草”、“夕阳”、“燕”等是实景,而六朝古都的繁华是虚景。我们从中不难想像出当年宫殿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宝之富,可如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表达了作者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
10.设问:能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1.反问: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2.排比: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13.通感: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琵琶行》 “绿杨烟外晓寒轻, 红杏枝头春意闹。”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
2、对比或对照
观祈雨 李 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农民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歌舞的情景,前者忧,后者乐,通过大旱之日两种不同生活场面、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第二联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解析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回忆昔日相聚宴游之乐,并进一步抒写相别十年的思念之深。想当年,春风拂面,我们在盛开的桃李花下举杯畅饮;十年来,漂泊江湖,每当夜雨潇潇、漏尽灯残之时,不由得更加思念远方的友人。这一联以“江湖夜雨”对“桃李春风”,巨大的反差,充分表达了诗人的哀伤与欢乐。以“十年灯”与“一杯酒”相对,更是进一层:不仅在时间上给人以“长夜难熬”的感觉,还突出了作者独对孤灯的沉重和思念的辛苦。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一、艺术手法(表达技巧、表现手法)(一)表达方式:诗词中运用叙述、议论、描写、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主要有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远、近、高、低按顺序,绘声绘色、声色并茂。

通过听觉、视觉、嗅觉等多种渠道多角度描摹。

①、动静结合在写景状物的诗文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王维的名篇《山居秋暝》中就有这样的例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班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

第二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再如: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②点面结合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柳宗元在《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

“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再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③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对其它事物的描写,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而且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有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结构模式等共四个层面的内容,其知识框架如下:第一节表达方式一、抒情方式(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二)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1)总论——情与景的关系(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基本形式:①触景生情(景→情):②以景结情(情→景):③缘情布景:④寓情于景(有景无情):⑤景略情在:(3)情景与哀乐的四种关系:①以乐景写乐情②以哀景写哀情:③以乐景衬哀情④以哀景写乐情2、借物抒情(1)定义及举例(2)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别:①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

②托物言志,更重要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3、借事抒情(用典故)(三)直接与间接抒情的相关范畴1、点染2、曲直3、隐显4、移情二、描写方式(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一)基本概念:(二)考试重心(三)正面描写命题角度。

1、虚实结合(1)定义(虚实的内涵)(2)“虚”的三类内容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②已逝之景之境。

③设想的未来之境。

(3)虚实结合的作用——“虚实相生”①相反相成(4)“虚”与联想、想象2、动静结合(1)基本概念(2)常用方式——以动衬静3、点面结合4、细节描写5、色彩的渲染6、描写(观察)角度的变化7、白描8、疏密9、诗中有画:二、议论三、记叙第二节:修辞手法一、比喻四、借代七、设问二、比拟五、夸张八、反问三、双关六、对偶九、互文十、列锦(一)定义(二)作用(艺术效果)1、凝炼美。

2、简远美。

3、含蓄美。

十一、迭字第三节表现手法一、象征:(一)定义(二)条件与特征(三)作用:1、把抽象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2、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二、联想和想象(一)定义及举例(二)联想、想象与夸张(三)联想、想象与浪漫主义(四)特别提醒——勿泛化使用三、抑扬(一)概念:(二)分类1、欲扬先抑2、欲抑先扬(三)相关范畴——褒贬1、似贬实褒2、似褒实贬四、衬托(二)分类:1、性质分类(1)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2)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
诗歌的鉴赏需要关注其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
1.象征手法:通过使用具象或抽象的符号、形象、意象等来代
表或暗示更深层次的意义。

例如,用春天来象征希望和新生。

2.比喻手法: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比较来突显它
们的共同之处或特点。

例如,将心比作苍穹,形容心情广阔。

3.拟人手法: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类的特性和行为,以增强
表达的形象感。

例如,用“秋风”“呼啸”来描述风的声音。

4.排比手法:通过使用并列结构的句子,以强调同等重要的事
物或概念。

例如,"冰冷的风,寒冷的雨,无情的黑夜"。

5.对仗手法:通过对诗句中的词语、句子进行音、韵、意义上
的对应,以增强韵律和美感。

例如,“山隅隐隐”中的“隐隐”与“山隅”产生对仗。

6.修辞手法:包括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夸张、反复、倒装等,以增强表达力和形象感。

7.节奏感和韵律感:诗歌通常具有独特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通
过对诗句的音调、音节、重复等进行处理,使得整篇诗歌具有一种鲜明的韵律感。

8.意象和意境的营造:通过运用具体而生动的修辞手法,使得
诗歌中的意象更加鲜活,以及透过意象的串联和延展,使得整篇诗歌中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情感和氛围。

这些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常常与主题、情感、氛围等紧密结合,共同构成了一首优秀诗歌的魅力。

同时也需要根据诗歌的风格、文化背景等因素进行综合鉴赏。

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一、修辞手法在众多的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有以下几种:(一)比喻作用:1.形象具体可感。

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

2.充分表达作者的情感。

例子:“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 (刘禹锡《望洞庭》)分析: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二)比拟作用:1.促使读者产生联想,将事物人格化,富有情趣,生动形象。

2.突出作者的情感。

例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 (林逋《山园小梅》)分析: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三)借代作用: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引人联想。

例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分析: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四)夸张作用:引起丰富联想,突出事物本质特征,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

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分析: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竞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五)反复作用:1.音节舒缓和谐,朗朗上口。

2.强调主题,形成气势,突出情感。

3.思想感情的表达更为绵密曲折。

例如: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3.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

(六)对比作用:1.以强烈反差突出事物特征。

2.强化作者思想感情。

例如: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七)隐语(谐音)、双关作用1.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含蓄蕴藉;2.使语言含蓄、风趣,令人回味。

例如竹枝词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分析:“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一、常见修辞手法常见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双关、顶真、互文等。

其中诗歌中考查较多的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

1. 比喻比喻的喻体与本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判断下列几种情况,是不是比喻:同类相比。

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表示猜度。

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表示想象。

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表示举例。

在祖国建设的时期,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像雷锋等。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和博喻等形式。

明喻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暗喻远处绵延的燕山褶皱带作了首都的苍翠的屏障。

借喻夕阳把胭脂抹了一河,便匆匆地落了山。

博喻比起北国的秋来,(南国的秋)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比喻几种特殊形式。

本体同喻体并列从喷泉里喷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都是血。

本体同喻体同位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本体修饰喻体这里是花的海洋。

喻体注释本体书籍——人类的朋友。

通感:一种特殊的比喻——感觉间的互相沟通。

例: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作者把荷花的似有似无的清香比作“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以听觉写嗅觉才能感到的事物,准确而形象地表现了荷香似有似无,忽有忽无的特点。

比喻的作用⑴化平淡为生动⑵化深奥为浅显⑶化抽象为具体⑷化冗长为简洁⑴比喻必须鲜明地表达出思想感情⑵本体和喻体必须是具有相似点的不同事物⑶做比喻的事物要常见、易懂⑷比喻要力求做到新鲜、生动虞美人(五代)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两句倍受后人的称道,为什么?这两句是以水喻愁的名句,用比喻和设问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愁的弥漫、深浓、绵长,表现了词人内心无尽的哀伤,既有深度,又有力度。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一、下面是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其一),读后回答问题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1、1、诗题为《秋词》,那么,作者在诗中写了哪些景象作用是什么诗中的环境所抒写的景象都暗合“秋词”的要求。

井边梧桐、秋深叶黄、夜深霜重。

其作用有两点:a、点明题意,向读者暗示,这是一首怨怒诗; b、渲染烘托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2、诗歌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析。

这首宫怨诗,描写了一个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寂寞孤单,的少女的形象。

少女的形象可以通过“无颜色”和“卧听清漏”两处来表现。

“无颜色”既是说明了室内用具的灰暗和夜已深了,更向读者暗示了主人公心情的黯淡。

“卧听清漏”“漏”前加“清”字,由于心境凄清,愁恨难眠,才感觉漏声凄清,漏声漫长。

3、3、诗在构思和立意以及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构思立意的特点:前三句写景,多重铺垫,后一句写人,水到渠成。

由远而近,由户外写到室内;表现手法是借景抒情,以景托情。

二、阅读下面王维的两首诗,回答问题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1、两首诗的意境有什么相同之处两首诗都以“空山”为背景,写出了清幽静美的意境。

是一幅色彩冲淡的山水画,具有鲜明的画面感。

2、2、请分别说出两首诗在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鹿柴》在表达上的特点是“反衬”,以“人语”反衬其静,用“返景”反衬其幽暗。

《山居秋暝》则是运用烘托手法并兼用比兴。

3、在两首诗中分别找出你认为写得最传神的词或句子。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文后问题初冬夜饮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注:淮阳,指西汉汲黯,他因刚直敢言,屡次切谏,多次被流放。

1、1、本首诗的主旨是什么哪些词语可以表现出来本诗刻画了一个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幽独苦闷的诗人形象。

抒发了诗人思念故园的情思、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壮志难酬的隐痛。

诗题中的“饮”字,诗歌中的“淮阳多病”“客袖侵霜”“明年谁此”等词语,均可表现这一点。

2、2、请选择你认为在炼字炼句方面堪称典范的例子,予以点评。

“侵霜”一词,“霜”字一语双关,既有风霜、风尘之意,也有彰显作者孤寒心境的作用。

“侵霜”更增流离之苦,饱含辛酸。

3、3、请简析“明年谁此凭栏杆”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和作用。

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四、下面是李商隐的一首诗,读后回答问题风雨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

销愁斗几千。

1、1、本诗题为“风雨”,请解释一下诗题的含义。

风雨一词一语双关,既有事实上的摧残黄叶的风雨,也有羁泊异乡的身世之感;同时,它还象征着包围压抑摧残才智之士冷酷的社会现实和社会氛围。

2、2、请解释“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联句的含义,并点评其在炼字炼句方面的独到之处“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上句实中有虚,以风雨中飘零遍地的黄叶象征着自己不幸的身世遭际与下句实写青楼管弦形成鲜明的对比。

诗句中的“仍”和“自”极富神韵。

“仍”有“更、兼”意,不仅写出了风雨的无情,更有力地透出内心难以忍受的痛苦;“自”字有转折意,又含有“自顾”的意思刻画出青楼豪贵自顾享乐的情态,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冷酷的社会和人间关系的愤激之情。

3、3、请指出本诗在表现手法方面的最突出的特点。

表现手法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对比鲜明,即环境的冷酷和作者的内心的热情、抗争的巨大反差。

五、下面是一首高适的诗歌,阅后回答问题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1、本诗在表现手法方面最突出的特色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最突出的特色是虚实结合,前两句“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写得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战士们赶着马群归来,天空中洒下明月的清辉。

《梅花落》本是一种曲调,作者拆开用,又构成了虚景,仿佛飘落的不是笛声而是梅花的花片,这样,虚实交错,构成了美妙阔远的意境。

2、2、点评“风吹一夜满关山”在词语锤炼方面的妙处。

“风吹一夜满关山”的妙处a、化声为形,风吹的就不是音乐声,而是四处飘散的梅花一夜之中和香和色洒满关山,与雪净月明的实景相映成趣b、用了通感的方法,战士由听曲而想到形状,想到了故乡的梅花,向读者透露了战士的思乡之情。

六、下面是一首刘长卿的诗歌,阅后回答问题余干旅舍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1、1、请回答这首诗的主旨,并具体分析。

本诗是一首思乡之作。

写出了作者的思乡游子的孤独、寂寞、缠绵凄清的情怀。

如,“摇落”一词和“清枫霜叶”就奠定了全诗的思乡基调,而“孤城紧闭”“独鸟背飞”进一步点染了作者的游子之思,“何处倒寒衣”这一传神的细节,把作者的悲苦忧愁,寄寓于那破空而来的为亲人赶制寒衣的砧声里。

描写的含蓄蕴藉,言尽而意存。

2、2、本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其作用是什么诗歌描写了暮天、清枫、霜叶、孤城、独鸟、渡口、月初上等意象。

这些景象的作用有两点:交代时令景象烘托渲染了郁郁的离情;暗示了作者的凄清悲愁的内心世界。

3、3、请分析作者的抒情理路。

诗歌从日暮时分,写到夜色渐浓、明月初上、直到夜阑人静,坐听闺中思妇捣寒衣,时间上有递承,同时也透露出作者的思乡感情逐渐加重的心路历程。

七、下面是杜甫的诗作《倦夜》,读后回答问题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1、1、诗题曰“倦夜”,但全诗却有“夜”无“倦”,“倦”在本诗里指的是什么,和诗歌主旨有什么关系表面上看,诗歌没有写“倦”,但我们仿佛看到作者“孤栖”“卧内”辗转不眠;拥被支肘,听窗竹萧萧,露珠滴答;对着溶溶月光,沉思默想;步出庭院,仰望星空,心事浩茫,诗人彻夜不眠,该有多么疲倦啊。

所谓“倦”是指作者由于心忧国事,而彻夜难眠的状态。

2、2、从诗歌的结构角度,鉴赏本诗的表达技巧诗歌布局精巧,起承转合,井然有序。

前六句写景,由近及远,由粗转吸,用空间的变化暗示时间的推移。

移步换景。

后两句抒情,且直抒胸臆,使诗歌情景皆活。

3、3、本诗的突出特点是融情于景,请结合实例具体分析一下。

全诗的前六句,貌似写夜,但仔细看,在这幅“秋夜图”中,我们除了看到绿竹、庭院、朗月、稀星、暗飞的萤、水宿的鸟,还看到了目击者诗人自己。

诗中的自然景物,无一不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诗人为国事而寒心,所以才“竹凉”,悲叹人民的遭遇,才对“重露成涓滴”的声音那么敏感,对政局和现实的担心,才会星是“稀星”,月是“野月”。

物我为一。

八、下面是一首刘禹锡的诗歌,读后回答问题:金陵怀古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蔡州新草绿,幕府旧烟清。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1、本诗从内容上讲是属于咏史诗,它的特点是借古讽今(借古伤今)3、3、此诗在表现手法方面最突出特点的是什么,请简析。

此诗的最突出的表现方法是对比。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是古今盛衰的对比;“新草绿”“旧烟青”的风景的依旧和王朝的更迭相对;“人事”的变迁和“山川空地形”作比。

(举一例即可)3、《玉树后庭花》是公认的亡国之音,作者含蓄地把鉴戒亡国之意寄寓于一种音乐之中。

杜牧的《泊秦淮》中的两句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便脱胎于此。

九、下面是白居易和元稹的一首诗,阅读后请回答问题望驿台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附:元稹的《望驿台》“可怜三月三旬足,怅望江边望驿台。

料得孟光今日语,不曾春尽不归来。

”是元稹在三月里的最后一天为思念妻子韦丛而作。

1、1、高适的《除夜作》言“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是从对方写起,而本诗却双方同时写。

“两处春光同日尽”,请简评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所谓“两处”是指妻子韦丛处和诗人处。

“尽”字如利刀断水,效果强烈。

它含有春光尽矣,人在天涯的感伤情绪。

“春光”一语双关,既指春天,同时也有美好的时光、美好的希望的意思。

“春光同日尽”也就是两个人欢聚的希望落空了。

这样自然地导出了“居人思客客思家”,一种相思,两处离愁。

再加上这一天是春尽日,那么,这种相思的情愫就更难解了。

2、2、全诗围绕一个什么字展开,请分析作者的抒情理路。

诗歌是围绕一个“思”字展开的。

前两句通过形象传情。

首句“当窗柳”传出闺中绮思,次句借“扑地花”写出驿旅苦思,三句写出在三月三这个特定的时刻的刻骨相思。

只是由“春光尽”含蓄点出。

第四句如银瓶乍破,直点两个“思”字,关合有力。

十、下面是王安石的一首诗,读后回答问题:夜直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

注:“夜直”即所谓的“值夜班”,宋代制度,翰林学士每夜一人在翰林院里值班住宿。

1、1、简评本诗的情景交融的特点。

首句“金炉香烬漏声残”诗人因国事而一夜未眠,对时间的流失十分敏感。

所以既看香炉里的“烬”又听漏声之残。

次句“翦翦轻风阵阵寒”此句写诗人由室内来到户外的感受,“翦翦”形容风轻微而带有些微的寒意,恰好说明了诗人的兴奋和激动的心情。

三句中的“春色恼人”更是把作者亢奋不已的心情表现俱足,收束句“月移花影上栏杆”,更是借景抒情,“以景语结情语”,将作者的愉悦的心境表现的含蓄而又兴味长。

2、2、点评“春色恼人眠不得”一句在造语炼字方面的妙处。

“春色恼人眠不得”写作者在户外面对美好的春色,激动不已。

这里“春色”既是实指美妙的景色,更是指历史上难得的君臣际遇,确实是难得的“春色”;这里的“恼人”是撩人,由于时值新春,再加上恰逢神宗即位他有了一展宏图的机会。

故无数往事、感慨事、紧要事涌上心头,所以才会兴奋的“眠不得”。

十一、下面是黄庭坚的两首诗,读后回答问题题阳关图二首断肠声里无形影,画出无声亦断肠。

想得阳关更西路,北风低草见牛羊。

人事好乖当语离,龙眠貌出断肠诗。

渭城柳色关何事,自是离人作许悲。

注:《阳关图》是北宋画家、龙眠居士李公麟所作的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意图。

1、1、两首诗在表达技巧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两首诗在表达技巧方面的最突出的特点是用典。

两首诗都用了同样的典故,所谓“断肠”是指王维的《渭城曲》又叫《阳关三叠》,末句是用的是北朝民歌《敕勒歌》。

2、2、两首诗分别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请结合第二首诗,具体赏析一下。

两首诗是为李龙眠根据王维的《渭城曲》的诗意所作《阳关图》的题诗。

是抒写离别之意。

具体说,第一首是写离别之悲,第二首写离别之物、关情之物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