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伦理与法制

合集下载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习题与答案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习题与答案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新闻传播伦理:新闻传播伦理是指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工作者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答案:新闻传播伦理是指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工作者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2. 法规:法规是指由国家权力机关制定或批准,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

答案:法规是指由国家权力机关制定或批准,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

3. 新闻自由:新闻自由是指新闻工作者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可以自由采访、报道新闻的权利。

答案:新闻自由是指新闻工作者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可以自由采访、报道新闻的权利。

4. 新闻审查:新闻审查是指对新闻报道的内容进行审查,以确保其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的要求。

答案:新闻审查是指对新闻报道的内容进行审查,以确保其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的要求。

5. 媒体责任:媒体责任是指媒体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应对其传播的信息负责,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公正性和客观性。

答案:媒体责任是指媒体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应对其传播的信息负责,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公正性和客观性。

二、填空题1. 新闻传播伦理的主要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真实性、公正性、客观性2. 新闻传播法规的主要目的是保护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公众利益、国家安全、社会稳定3. 新闻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无限制地报道任何内容,而是在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寻找平衡。

答案:法律允许的范围、社会责任4. 新闻审查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新闻报道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真实性、公正性、客观性5. 媒体责任的核心是要求媒体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始终坚守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原则。

答案:真实性、公正性、客观性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属于新闻传播伦理的基本要求?A. 真实性B. 公正性C. 客观性D. 煽动性答案:D2. 下列哪项不属于新闻传播法规的主要内容?A. 保护公众利益B. 保护国家安全C. 保护社会稳定D. 保护个人隐私答案:D3. 下列哪项不属于新闻自由的限制?A. 法律允许的范围B. 社会责任C. 国家利益D. 个人利益答案:D4. 下列哪项不属于新闻审查的目的?A. 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B. 确保新闻报道的公正性C. 确保新闻报道的客观性D. 确保新闻报道的时效性答案:D5. 下列哪项不属于媒体责任的要求?A. 真实性原则B. 公正性原则C. 客观性原则D. 煽动性原则答案:D四、多项选择题1. 新闻传播伦理的基本要求包括()。

新闻伦理与法规期末复习重点

新闻伦理与法规期末复习重点

一、我国当前新闻法制的基本原则基本原则:1.宪法原则2.社会效益第一原则3.依法行使言论出版自由原则二、新闻传播法的核心问题1.新闻传播法的核心问题:言论出版自由2.言论自由:公民享有【发表意见、实现交流、抒发感情、传播信息、传授知识】等而不受干涉的自由3.出版自由:公民享有通过以【印刷】或其他复制手段制成的出版物公开发表和传达意见、思想、感情、信息、知识等的自由。

三、新闻法律关系的类型1.新闻媒介与政府的新闻管理关系2.新闻媒介与新闻工作者的聘用合同关系3.新闻媒介与受众的新闻服务关系4.新闻媒介与法人的广告服务关系四、国际社会对表达自由的共识(表达自由的内涵)1【.表达自由的主体】:所有人,没有被排除的情况。

2.【表达的内容】:信息、思想和意见3.【表达的形式】:不论是口头的,书写的...还是艺术形式的或其他任何媒介4.【表达自由的限制】:其他公民权利、国家安全和公共秩序五、知晓权指的是公众有了解其政府工作情况的法定权利六、信息权利链与知晓权的实质1.信息权利链:信息的产生,发送,传递,接受的整个过程中的权利关系2.信息产生的对应权利是思想自由3.信息的发送——表达自由4.信息的传递——通信自由5.信息的接收——知晓权。

因为公众只有能够合法的接收信息,并有权确定信息才能顺利完成信息传播的全过程,实现信息制造者和传递者的最终目的。

因此,【知晓权是广义的表达自由的一个组成部分。

】七、1.一般意义上说,接近权指的是一般社会公众利用传播媒介阐述主张、发表言论以及开展各种社会和文化活动的权利。

2.同时,这项权利也意味着媒介向公众开放的义务和责任。

八、媒介接近权实践的进展1.【反论权】:社会成员或群体在受到传媒的攻击或歪曲性报道的时候,有权要求传媒刊登或播放反驳声明。

(如美国"红狮"案)2."观众和听众的权利,而不是广播公司的权利,才是压倒一切的。

九、1.【意见广告】:通过付费方式在传播媒介刊登声明、更正、抗议等意见性内容2.【公民新闻】:概念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课程教学大纲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课程教学大纲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8120883课程名称: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英文名称:Media Ethics and Law课程类别:新闻学专业必修课学时:48学时学分:3学分适用对象: 新闻学专业本科生考核方式:开卷考试先修课程:《新闻学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传播学原理》二、课程简介自19世纪末大众化报刊勃兴以来,大众传播的迅猛发展已经诱发了大量的道德问题和伦理难题,相关的法律问题也层出不穷。

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十分强大的今天,人们将许多事件称为“媒体驱动”的,受众对事件的体认常常被媒体的有关报道所框定、说扭曲。

因此,许多国家的媒体面临公信力持续下降的信任危机。

与此同时,由新闻媒体所引发的法律问题不断,甚至越来越多的媒体走上了被告席,媒体行为的道德和法律边界均亟待进一步厘清。

本课程主要通过案例教学法,帮助学生了解媒体伦理和媒体法的基本知识以及传播领域经常出现的相关问题、冲突与选择,加深学生对媒体伦理和媒体法理论和实践的认识与思考,培养学生系统分析媒体伦理道德和媒体法问题的能力,以便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自信而有效地面对和因应现实挑战。

Since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ass media has caused a large number of moral and ethical problems, and related legal issues have emerged one after anoth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media and new media, people call many events "media-driven" , and audience's perception of events is often framed and distorted by media reports. As a result, the media in many countries are facing a crisis of confidence in which public confidence continues to decline. At the same time, the legal problems caused by the news media are unceasing, even more and more media are on the dock, the moral and legal boundaries of media behavior need to be further clarified. This course helps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knowledge of media ethics and Media Law, as well as related issues, conflicts and choices that often arise in the field of communication, throughthe Case method, to deepen students' understanding and thinking of Media Ethics and Media Law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to train students' ability to systematically analyze media ethics and media law issues, in order to the future career in self-confidence and effective face and meet the challenges of reality.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是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教程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教程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教程第一章:新闻传播伦理概述1.伦理与道德概念的区别与联系①伦理是指人与人在交往中形成的人际关系以及处理这种关系是所应遵循的准则。

②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原则和规范以及将这些外在的原则和规范内化而形成的品质、情感和精神境界。

③伦理与道德在内涵上是有一些共通之处。

伦理与道德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调节社会成员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则的作用。

它们都涉及人们行为品质的善恶正邪,乃至生活方式、生命意义和终极关切等。

④伦理范畴侧重于反映人伦关系以及维持人伦关系所必须遵循的规则,道德范畴侧重于反映道德活动或道德活动主体自身行为的应当;伦理是客观法,是他律的,道德是主观法,是自律的。

新闻传播是社会活动主体间相互传达信息的交流活动,是社会结构体系中新闻传播机构利用媒介向广大受众发布和传递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信息、报道的传播活动。

人们在新闻信息传播活动中的行为应该如何的规范,即是新闻伦理研究的内容。

2.区别不道德与非道德不道德行为:凡是不符合一定社会的伦理原则和伦理规范的新闻传播行为,即报道者的行为有害于他人或社会,称为不道德行为。

比如在采访过程中利用工作之便接受赠礼乃至收受贿赂,为提高稿件的刊用率而不惜捏造“新闻”等,都是不道德行为。

非道德行为:是指不是由一定的道德意识引起,通常也不涉及是否有意或有害于他人或社会的后果,不可能也不应当进行善恶评价的行为。

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一些属于非技术层面的行为,诸如采编技巧、排版印刷、音像录制、经济核算等,由于这些行为通常不与他人发生利益冲突的关系,因此均可以看做是非道德行为。

3新闻传播道德概念4.什么是自律和他律?新闻自律:新闻媒介及其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自律,是新闻媒介及其从业人员在道德上所进行的自我约束。

新闻自律是指新闻工作者及新闻媒介机构对所从事的信息传播活动进行自我限制或自我约束的一种行为。

新闻行业自律:是新闻媒介及其从业者,通过自行制定的新闻行业自律章程、制度、工作守则、公约和守则等,对自身从事的新闻活动进行自我约束、限制、协调和管理,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要求。

新闻传播法规与伦理

新闻传播法规与伦理

新闻传播法规与伦理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新闻传播的方式和渠道也在不断变化。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传播法规和伦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法规和伦理两个方面来探讨新闻传播的规范和道德准则。

一、新闻传播法规新闻传播法规是指国家对新闻传播行为所制定的法律法规。

它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公民的知情权、言论自由和新闻记者的合法权益,同时规范新闻传播的行为准则,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1. 保护公民的知情权和言论自由新闻传播法规的首要任务是保护公民的知情权和言论自由。

公民有权利知道真实的信息,了解社会的动态和发展变化。

新闻媒体应当及时、准确、全面地向公众传递信息,不得散布虚假、误导性的信息。

同时,公民也有言论自由的权利,在法律范围内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2. 约束新闻传播行为新闻传播法规对新闻媒体的行为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和约束。

例如,新闻媒体不得捏造事实、歪曲真相,不得侵犯他人的名誉权、隐私权等合法权益。

此外,新闻媒体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不得接受贿赂,不得从事敲诈勒索、散布谣言等违法行为。

3. 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新闻传播法规还包括对于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规定。

新闻媒体不得散布危害社会稳定、破坏社会和谐的言论和信息,不得制造恐慌和混乱。

此外,对于涉及国家安全和民族团结的重大问题,新闻媒体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做到及时、准确、客观地报道。

二、新闻传播伦理新闻传播伦理是指新闻媒体在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它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社会形象。

1. 诚实、真实和客观新闻媒体应当保持诚实、真实和客观的原则。

在新闻报道中,应当严格遵守事实,不夸大、不缩小,不歪曲事实真相。

同时,新闻媒体应当客观中立,不带有个人偏见和立场。

2. 尊重个人隐私和尊严新闻媒体应当尊重个人的隐私和尊严。

在新闻报道中,应当避免无关的揭露和侵犯个人隐私,不得进行人身攻击和诽谤。

同时,对于涉及未成年人和弱势群体的报道,新闻媒体应当特别谨慎,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新闻伦理与法规

新闻伦理与法规

10019 -新闻道德与法规教程·新闻伦理与法规笔记依据教材《新闻道德与法规教程》陈绚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笔记依据目录第一章新闻道德概述一、新闻道德的涵义二、新闻道德的社会作用三、优良道德制定方法——“应该”的概念体系四、对应该的认识第二章新闻道德的起源与发展一、人类早期信息传播活动道德标准二、近代新闻道德标准发展三、西方自由主义的新闻道德观四、新中国新闻道德标准第三章新闻传播应遵循的道德原则与规则一、道德总原则——善恶六原则二、公正:社会治理的最重要道德原则三、采访报道中的人道主义空间四、传播信息道德规则——老实五、新闻采访中的中庸之道第四章新闻道德评价一、新闻工作者良心二、新闻工作者名誉三、良心与名誉的评价依据四、良心与名誉的真假对错第五章新闻道德内容及实现一、新闻工作者品德的结构二、影响新闻工作者品德的外部因素三、新闻工作者品德培养第六章新闻道德的失衡与错位一、媒介因逐利而堕落二、社会公器变成私人表达空间三、新闻传媒报道中的歧视现象突出四、同情心的普遍缺失五、新闻传媒内部腐败现象第七章新闻传播法律制度一、新闻传播法制及调整对象二、宪法言论、出版自由的基本精神三、西方当代新闻自由与新闻法制第八章中国新闻法制历史一、清末的新闻法二、民国时期的新闻法三、新中国的新闻法制第九章新闻传播与刑事违法……第十章新闻传播与民事侵权第十一章广告传播法规第十二章政府对新闻媒介的管理及其规定第一章新闻道德概述第一节新闻道德的涵义1、新闻道德概念新闻道德就是指从事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人们,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调整相互关系的行为标准。

新闻道德内化于新闻传播主体的品格、习性和意向之中,又通过其言行表现出来,是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发挥着特殊作用的标准性调节体系。

作为职业道德的一种,新闻道德与其他职业道德形态上的根本区别,在于其对新闻报道行为特殊的标准意义。

2、新闻传播活动中不道德行为与非道德行为的区别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来分析,只要行为进入社会领域,与他人和社会发生了联系,那么这些行为就必然要受到社会的一定行为准则和行为标准的制约,有的具有道德意义,可以对其进行善恶的评价,我们称之为道德行为;有的不具有道德意义,不能对其进行善恶的评价,我们称之为非道德行为。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理论及案例评析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理论及案例评析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理论及案例评析引言随着媒体的快速发展与普及,新闻传播伦理和法规变得尤为重要。

新闻传播伦理涉及到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而新闻传播法规是指对新闻传播行为进行规范的法律法规。

本文将探讨新闻传播伦理和法规的理论基础,并通过案例评析,深入了解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新闻传播伦理理论1.Utilitarianism(功利主义):根据功利主义伦理观点,新闻媒体的目的是为了提供最大程度的幸福和最小程度的痛苦给公众。

新闻从业人员应该通过报道真实和客观的新闻来服务公众利益,而不是追求个人或利益集团的利益。

2.Deontology(德性论):根据德性论伦理观点,新闻从业人员应该注重道德和品德的培养,通过遵守道德规范来决定他们的行为。

这包括不撒谎、不误导和争取真相。

从业人员应该将真实和客观的新闻传递给公众。

3.Social Responsibility Theory(社会责任理论):社会责任理论追求公正平衡的新闻报道,使媒体起到监督社会和政府的作用。

新闻从业人员应该履行道德责任,遵守社会伦理标准,并制定准则进行自我监管。

新闻传播法规理论1.宪法法规:宪法规定了新闻传播自由的基本原则和范围,保护公众的知情权和新闻从业人员的言论自由。

2.新闻法规:新闻法规规定了新闻传播的管理机构、许可证或执业证、新闻采访和报道的规则和要求等。

3.版权法规:版权法规保护新闻作品的版权,限制非法复制和盗用新闻内容。

4.隐私权和名誉权法规:隐私权和名誉权法保护个人隐私和名誉,禁止侵犯他人隐私和名誉的行为。

案例评析1.新闻报道失实案例: 2019年某媒体报道一起火灾事故时,夸大了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引发了恐慌和不必要的社会压力。

该报道违反了新闻传播伦理中的真实和客观原则,也违反了新闻法规中的报道准确和负面影响的规定。

2.非法监听案例: 2018年某媒体在没有合法授权的情况下,对一名公众人物进行非法监听,然后将其对话内容公之于众。

新闻传播中的伦理与法律

新闻传播中的伦理与法律

新闻传播中的伦理与法律伴随着新闻媒体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新闻传播的伦理与法律问题日益凸显。

作为一种传递信息和影响社会的重要手段,新闻传播不仅需要尊重法律法规的约束,还应具备一定的伦理底线。

本文将探讨新闻传播中的伦理与法律问题,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新闻传播中的伦理问题1. 真实性与客观性新闻传播的首要原则是真实性与客观性。

新闻工作必须基于真实事实,严禁捏造、歪曲事实或夸大报道的效果。

新闻媒体应坚守客观中立的立场,避免对报道对象产生偏见或利用报道影响公众的判断。

2. 隐私权与名誉权保护在新闻报道中,应尊重个人的隐私权和名誉权。

不得擅自公开他人私密的信息,以免侵犯其隐私权。

同时,应对报道对象进行事实核实,避免对其声誉造成未经证实的负面影响。

3. 正确处理公众利益与私人权益的关系新闻传播需要平衡公众利益和个人权益之间的关系。

在报道中,应当优先考虑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但也要确保不损害到个人的正当权益。

对于敏感的信息,应审慎权衡其披露与保留的利弊,避免给相关方造成过大的伤害。

二、新闻传播中的法律问题1. 著作权与版权保护新闻传播中的信息涉及到著作权与版权保护的问题。

在引用他人作品时,应遵守相关的版权法律法规,进行合理的引用,并标明出处,避免侵权的行为。

新闻媒体应注重原创作品的保护,鼓励创新,同时严禁盗版行为。

2. 名誉权和隐私权保护新闻报道中应当尊重个人的名誉权和隐私权。

报道中涉及到他人隐私的内容,应当获得其合法授权或事前通知,并尊重其选择是否愿意接受报道。

对于涉及到名誉侵权的报道,应当确保事实真实,避免不实报道给相关人员带来不当损害。

3. 法律法规的遵守新闻传播机构和从业人员应当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包括但不限于宪法、刑法、行政法等。

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进行不实报道、编造虚假信息或进行诽谤、攻击他人等行为。

必要时,应当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伦理与法律的关系新闻传播的伦理规范是对从业人员的道德约束,而法律则是对其行为的法律约束。

新闻伦理与法规整理

新闻伦理与法规整理

新闻伦理与法规考点总结(整理的有问题有错误的话和我联系,晓爽)社会利益与社会规范1、社会利益(1)个体之间的不同利益(2)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3)强势群体利益与弱势群体利益(4)个体利益、群体利益与整体利益(5)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2、社会冲突(1)社会利益的不同,必然会发生冲突(2)社会利益的日趋多元使冲突日益加剧3、社会利益的制衡A、原因:社会要和谐发展,就得处理好各种社会利益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各种社会利益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到制衡,从而消除社会冲突。

B、手段:自然规范(自然规律)社会规范4、社会规范及其功能社会规范的两大类型:A、权力性社会规范:即社会控制中外在的硬控制手段主要表现形式:法律、制度、纪律等。

特性:强制性、普适性、确定性B、非权力性社会规范:即社会控制中内在的软控制手段。

主要表现形式:道德、习俗、宗教等。

特性:自觉性、觉他性社会规范的功能:(1)确立标准:从人生目标、价值选择、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等方面规定人在社会中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使人能理解他人、社会、群体的要求。

(2)规范行为:用规范来引导人们参与社会生活,按照社会的要求调节个体或群体的行为。

(3)制止冲突:用规范来控制个别人或群体的越轨行为,保护现实社会秩序。

法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1、法的界定:A、法是什么:“法平如水。

”英国的法院门口站立着古希腊象征法律精神的正义女神的雕像,她左手拿着神圣的天平Libra,象征着权衡和平等;右手拿着宝剑,象征着裁决和力量;眼睛被布蒙着,象征绝对的公正无私。

B、法的科学定义:法是一种具有强制性的社会控制手段,即人类社会用来指导、约束社会上各种个体与群体的一套行为规范。

2、法制(1)法制是法的规范化、制度化(2)法制,是指掌握政权的社会集团或执政者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国家政权建立起来的、用以维护其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法律和制度。

(3)法制,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

新闻传播的伦理与法律问题

新闻传播的伦理与法律问题

新闻传播的伦理与法律问题新闻传播一直以来都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载着传递信息、引导舆论、监督权力等重要职责。

然而,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往往难免会涉及到一些伦理与法律问题。

本文将就新闻传播中常见的伦理与法律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引起社会对此的重视与关注。

一、新闻真实性与报道准确性作为一种公共信息传播方式,新闻的真实性和报道准确性至关重要。

新闻媒体在报道新闻时应当严格遵守事实,不能夸大事实、虚构谣言,更不能散布不实信息。

否则,不仅会严重损害受众的知情权,还可能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新闻媒体在报道新闻时应当严格把关,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和报道的准确性。

二、隐私权保护与报道边界在新闻报道中,往往会涉及到采访对象的隐私问题。

虽然新闻媒体有报道事件的权利,但是在采访报道的过程中,必须尊重采访对象的隐私权。

新闻媒体不能随意公开采访对象的私生活,更不能对采访对象进行人身攻击。

否则,会侵犯采访对象的隐私权,造成不良后果。

因此,新闻媒体在报道新闻时应当注意保护采访对象的隐私权,不得越过底线。

三、版权保护与转载规范在网络时代,新闻传播的形式愈加多样化,新闻内容的转载也变得更加频繁。

然而,新闻机构在进行新闻内容的转载时,必须遵守相关的版权法律法规,确保所转载的内容符合版权规定。

否则,就会侵犯原作者的版权,导致法律责任。

因此,新闻机构在进行新闻内容的转载时应当严格把关,确保版权不受侵犯。

四、言论自由与舆论监督言论自由是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权利。

然而,新闻媒体在行使言论自由的同时,必须注意言论表达的方式和内容,不得涉及到诽谤、侮辱等违法行为。

另外,新闻媒体还应当积极履行舆论监督的职责,监督权力运行,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因此,新闻媒体在进行言论表达时应当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得违法违纪。

五、公共安全与报道慎重在新闻报道中,涉及到公共安全的新闻往往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新闻媒体在报道此类新闻时,应当尽量避免造成不良后果,如引发社会恐慌、泄露安全信息等。

新闻伦理与法规【可编辑全文】

新闻伦理与法规【可编辑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新闻伦理与法规第一章新闻传播伦理概述一、职业道德与职业伦理所谓“职业道德和伦理”大体包括工作观(人为什么要工作?)及专业规范两部分,这也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较欠缺的部分。

从《圣经》的观点来看,工作有三重意义:发展自我、服务社会及服事上帝。

在人欲横流的商业社会,职业道德和伦理格外重要。

二、媒体职业道德与职业伦理☐媒体职业道德就是媒体从业者和媒体机构自身,遵循体现普遍性的社会公德(工作观)和体现特殊性的专业标准(专业规范),对其职业行为进行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

☐媒体职业伦理就是媒体从业者和媒介机构在媒体职业道德体系中的诸个因素发生冲突时的理性抉择原则。

☐新闻职业道德和伦理是媒体职业道德与职业伦理的核心,是决定新闻应该如何采集、制作、报道和编辑的行为准则。

三、可运用的伦理学理论和原则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之道、康德的绝对命令、英国的功利主义第二章新闻传播应遵循的伦理原则与规则一、新闻行为的评价标准1、符合宪法和相关法律规定。

2、符合新闻政策和宣传纪律要求。

3、符合新闻工作惯例新闻要真实、报道要客观、采访要深入、评论要公正等。

4、符合新闻职业道德规范。

二、道德总原则:利益净余额1、道德的终极标准:善恶原则2、善恶六原则:无私利他、为己利他、单纯利己、纯粹害己、损人利己、纯粹害他。

三、记者扮演角色注意事项:⏹不能扮成政府工作人员,借处理政事获取新闻;不能扮成司法工作人员,借审理案件获取法律新闻;不能扮成军事机关人员,获取军事资料。

⏹记者不能扮成违法犯罪之徒。

⏹不能改变其自然性别角色。

四、隐性采访应遵循下列原则:⏹公共利益原则。

暗访的出发点和目的应该是大多数人的利益。

如¡“地沟油”的采访⏹别无他法原则。

只有当显性采访之路不通,又必须了解事件的真相时。

比如《华氏911》⏹场合的公共性原则。

暗访的场所有规定性,非公共场所不经同意,不得进行拍摄、录音、笔录,否则便是侵犯隐私权。

⏹减少道德损失原则。

新闻伦理与法规题目整理

新闻伦理与法规题目整理

新闻伦理与法规题目整理论述题:1.报道涉嫌违法犯罪的新闻时应注意哪些法律问题?(1)名誉权问题。

媒体在报道有关违法犯罪的案件时应该履行注意义务,新闻报道的材料必须与国家机关依据职权制作的公开文书保持一致,必要的时候请示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

(2)注意权威消息来源问题,涉及到特许报道权的问题,要与法官律师证人在法庭上的言论保持一致这样就可以不承担法律责任。

(3)名誉权保护问题。

报道违法犯罪者的腐败堕落时,对组织机关公开文书中位于确认的不正当的两性关系进行披露,这属于案外情节,侵犯了名誉权。

(4)隐私权保护问题。

报道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时,要隐去真实身份使不可辨认。

拐卖、卖淫、强奸等刑事案件中受害人的身份资料要不可辨认。

(5)报道涉及的隐私有显著的违法性。

法律保护隐私但是不保护犯罪。

在涉嫌犯罪行为发生后到刑事责任终止前,犯罪嫌疑人对犯罪事实不享有绝对意义上的隐私权。

媒体可以根据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对案件进行实时的跟踪报道,其中包括适当处理之后的隐私事项。

对法律已经作出判决的案件,法庭审判涉及的隐私,只要允许媒体旁听,就可以进行报道。

2.报道婚姻、家庭纠纷、情感问题时应该注意哪些法律问题?(1)纪实性作品的“特定指向”问题。

通过描述特定的人在特定环境中的特定身份,标志足以将新闻指向和其他人区别开来。

(2)关于案外情节与报道侵权的问题,多为不正当的两性关系。

涉案官员的婚外情是否可以被报道,关键要看腐败官员的婚外情是否属于案外情节,两性关系的事实只能由司法检察机关以及党组织纪检部门依据一定的法定程序来决定,即使事实确实存在来源可靠,媒体也没有合法依据予以公开。

同时媒体要尽到注意义务,维护他们的人格尊严。

(3)新闻真实与法律真实的问题。

要求新闻报道客观准确公正。

关于隐性拍摄的证据效力问题,不能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关于权威消息来源问题;媒体如是报道当事人“说”的行为,能否证明所说的真实性。

关键细节的三点定位。

(4)隐私权保护问题。

新闻法治与新闻伦理教学大纲

新闻法治与新闻伦理教学大纲

第一章新闻法制的基本理论一、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新闻法制的基本概念、我国新闻法制的基本原则及渊源。

2.熟练掌握新闻法制的核心问题、类型和主要内容。

3.掌握特殊新闻和信息的发布需注意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新闻法制的基本概念1.法及其基本特征2.法治与法制的区别与联系△3.我国新闻法制的特点4.新闻法制与新闻职业道德的区别联系第二节我国新闻法制的基本原则及渊源△1.我国新闻法制的基本原则△○2.我国新闻法制的渊源第三节新闻法制的核心问题1.依法保障言论出版自由2.依法限制滥用言论出版自由3.新闻界本身的自律第四节新闻法制的类型1.以立法形式正式颁布的《新闻法》○2.判例法3.在特殊领域涉及新闻媒体法制4.在宪法、刑法、民法以及其他法律中包含有关新闻媒体的规定第五节新闻法律关系1.什么是新闻法律关系2.新闻法律关系的类型第六节我国法制的主要内容1.新闻传播与国家安全、社会秩序2.新闻传播与公民权利3.新闻事业行政管理4.特殊新闻和信息的发布第二章新闻法的历史发展一、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新闻法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2.了解英美等国新闻法制的历史发展状况。

3.了解我国当前新闻立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4.了解如何加强我国当前的新闻法制建设问题。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新闻法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1.经济条件2.思想条件3.政治条件第二节英美等国新闻法制的历史发展状况△1.美国新闻法制的历史发展状况△2.英国新闻法制的历史发展状况3.其他国家新闻法制的历史发展状况第三节我国当前新闻法制状况1.我国当前新闻立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2.我国当前新闻法制之状况及新闻立法的进程3.我国当前新闻法制建设方面值得肯定的成绩△4.我们当前新闻法制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5.如何加强我国当前新闻法制建设第三章新闻事业的行政管理一、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我国行政管理机关对新闻事业的管理状况。

2、了解我国关于报社记者站管理暂行办法。

《新闻伦理与法规》课程教学大纲

《新闻伦理与法规》课程教学大纲

新闻伦理与法规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基本信息适应对象:新闻学课程代码:08E00413学时分配:36赋予学分:2先修课程: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后续课程: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二、课程性质与任务《新闻伦理与法规》课程是新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学生必须了解中国国情及与新闻传播相关的法律与政策,坚守职业伦理道德。

通过《新闻伦理与法规》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我国现行的管理新闻事业的法律规定,增强其法制观念,为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的其它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旨在通过讲授传媒法学基础知识和我国现行法律中有关规定,让学生系统掌握大众传媒传播活动的法律规范,认识到切实保障公民的言论出版自由、依法发挥大众传媒的舆论监督功能的意义,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相关理论问题和实务问题。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讲法的概述(2课时,讲授、课堂讨论)第一节法的概念和特征第二节我国法的渊源第二讲传播法的调整对象(2课时,讲授、课堂讨论)第一节传播法律关系的主体第二节传播法律关系的客体第三节传播法律关系的内容第三讲我国新闻传播法的渊源与立法现状(4课时,讲授、课堂讨论)第一节我国新闻传播法的渊源第二节我国新闻传播法的立法现状第四讲表达自由(4课时,讲授、课堂讨论)第一节表达自由的历史第二节表达自由的价值与根据第三节知情权第五讲媒体管理(8课时,讲授+课堂讨论6课时、课外调查2课时)第一节纸质媒体出版管理第二节广播电视管理第三节互联网新闻传播管理课外实训(2课时,课外指导)让学生联系岳阳市的媒体管理部门、报社、广播电视台和新闻网站,调查政府部门如何对媒体进行管理和媒体如何执行政府的相关法规,分小组上交调查报告。

第六讲采访权(6课时,讲授+课堂讨论4课时、课外调查2课时)第一节记者证管理办法第二节对网络媒体记者证的管理第三节普通公众的采访权第四节记者采访权的分类课外实训(2课时,课外指导)让学生联系各类新闻媒体的记者,了解其拥有和使用记者证的情况,分小组上交调查报告。

新闻图片传播中的伦理与法制

新闻图片传播中的伦理与法制

4、假事实配发的真图

有的照片绝对是真实的,但 被一些人别有用心或无意地 用作证明完全相反或时间差 距很大的新闻事实。如新闻 摄影史上流传了数十年的 《胜利之吻》20世纪末被 证明造假,一条重要原因就 是因为其说明为“第二次世 界大战结束之吻”,但据照 片主人公披露,拍摄时间在 1945年5月,离第二次世 界大战结束的日本投降日还 有3个月(当然这幅照片还 有摆拍之嫌)。
2004年10月20日。医生正在手术室里准备为何爱华接驳断手。当天 晚上在天河区棠下达善大街,何女士抵抗3名歹徒抢劫,左手被长刀当场 砍落在地。事发后,警方抓获3名参与抢劫的广西少年,其中一人未成年。
2007年9月24日凌晨4时许,一男子在白云区太和镇盗割万伏高 压电缆时,遭电击身亡,死时右手还握着一把长约半米的剪刀。


思考:
记者要做出判断:拍摄的目的是什么? 该不该拍?如何才能避免造成危害? 图片编辑考虑:这样的照片该不该发? 发表的目的和实际结果是否有冲突? 该如何发?


新闻道德原则:
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 一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的原 则;
“5-7”空难黑匣子打捞出水
背景:2002年5月7号晚上21点24分, 中国北方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在大连 附近海域失事。 103名乘客和9名机 组人员全部遇难。 经过7天7夜的艰苦努力,捞救人 员终于找到了失事客机的两个黑匣子 中的一个,于是有了如下的图片报道:

《新快报》为例,早在2004年就制定了“新快报图片使用 与编辑指引”。其中“涉及到人文关怀的”有如下几点规 定: 需要作马赛克处理的几种常见类型:
1,对新闻照片中涉及的未成年儿童的脸部。 2,保护被采访者的个人隐私。 3,暴力血腥场面的暴露部分; 4,人体生殖器官的裸露部分。 5警察(便衣警察、缉毒警察、刑侦警察)。 6,艾滋病、麻风病患者脸部。 7 突发事件中血腥、暴力图片的处理,应考虑一些暴 力血腥场面的图片对特殊读者群引起的不良反应 (如儿童、妇女、老人),如果使用须将血腥暴力 的图片尽量转发报纸内页或制作成黑白图片,以弱

新闻伦理与法规

新闻伦理与法规

新闻伦理与法规一、几个问题:1、声称自己的工作类似法院的律师是否使公关从业人员成为客户所称真实情况的鼓吹者?或是成为媒介从业人员的敌人?2、一个其输出量最终体现在媒介上并以此影响公众舆论的公关从业人员所讲述的真相是否比新闻工作者所讲述的真相更有权利被选中?3、市场规则是否意味着鼓吹也许能出色地知道人们采取伦理行为?二、支持观点——公关人员提出的任何误导性息都因为媒介把关人在某种程度上得到“自我纠正”或因“观点的自由市场”而自动复原。

三、反对意见——首先,他们坚持鼓吹太容易演变成扭曲和谎言;其次,诚实、适时的交流即便是以短期损失为代价才能更好地为政府或商业计划服务。

四、责任的三个层面:1、指定的责任,比如雇员对雇主。

2、契约责任,在此范围内,每一方都同意承担并履行责任。

3、自愿承担的责任,个体的道德行为人因为自身固有的原因而对其他个体承担责任。

五、·合乎伦理的公共关系行为不仅要履行对雇主或付费的客户所承担的指定的或契约的责任,而且要服从更伟大的召唤——自愿承担的责任。

·自愿承担的责任可以包括诸如对真理的义务和对公众利益的忠诚这样的构造。

·公关人员自愿承担的责任越多,这个职业就会变得越合乎伦理。

六、2013年7月的《中国记者》:新京报副总编辑刘炳路:“感官的、经验式的、臆想的、揣测的素材不能成为新闻报道的直接证据,尤其食品安全类报道更需要数据、实验、案例和事实支撑。

”·人们因为对职业化的新闻记者还不够熟悉,在很多时候由陌生感而产生抵触情绪,从而提出了许多伪问题。

比如,“新闻记者的成就建立在人们的难堪和痛苦之上”。

那么,很多作家的成就是否建立在人们的苦难至上呢?法官的成就是否建立在社会的不公之上呢?·事实上,职业化分工之后,新闻传媒并不从属于某一系统,而是和其他系统一起,各自运作,从各个方面共同支撑着整个社会。

又比如,新闻报道应该具有建设性而不是批评性。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新中国最早的新闻道德自律信条始于范长江在华东新闻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主要包括:消息绝对真实;思想要正确;建立群众观点;建立自我批评2、什么是西方新闻界道德自律信条建立的理论基石。

我国新闻界道德自律信条的理论基石是?“社会责任论“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新闻界道德自律信条建立的理论基石。

我国新闻界的自律信条——《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石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新闻伦理道德观。

3、法人或其他组织要成为著作权的主体,必须同时具备哪三个条件?作品是由法人或其他组织主持创作;作品代表了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意志;由法人或其他组织承担责任4、什么是邻接权,主要内容包括哪些?邻接权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

最初的邻近权只是表演权。

随着传播媒体的不断发展,邻接权也有所发展。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有关文件对于邻接权的规定主要包括:表演者权、录音制品制作者权和广播组织权。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的有出版者权、表演者权、录音录像制作者权和电台、电视台播放权。

广义的邻接权,即把一切传媒在传播产品过程中应当享有的专有权,包括对那些够不上“作品”、但是却具有独特形式的“传播产品”的权利,统统归入其中。

(邻接权是指传播者享有的邻接在作品著作权旁边的权利。

)5、著作权的权利包括哪些?其中什么权利是有期限的,什么权利是无期限的。

著作权分为人身权和财产权两个部分。

人身权,又称精神权利,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

除发表权外,其受保护期是不受限制的。

财产权,又称经济权利,包括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

2001年《著作权法》则直接规定以下财产权: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改编权、汇编权以及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

财产权和人身权中的发表权的保护有一定期限。

6、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86条的规定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86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违反国家保密法规,泄露国家重要机密,情节严重的,处7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非国家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规定酌情处罚。

7、我国新闻界发生的侵犯著作权的行为最突出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我国新闻界发生的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就文字和图片两类作品而言,最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抄袭剽窃,二不按规定转载。

8、什么是法?法是由国家创制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普遍适用的行为规范体系。

9、新闻侵害名誉权的手段主要表现为在新闻作品中存在有侮辱和诽谤的内容。

子10、采访权的积极权利是对负有信息公开义务的人享有的采访权利。

(所谓积极权利,是指记者对于负有信息公开义务的主体享有的采访权利。

在一个社会,有些主体要承担公开信息的法定义务,比如政府机关。

1976年美国制定了一部法律《阳光下的政府》,这部法律就规定政府机关要建立起政务公开制度。

比如高官的收入透明、政府财政收支公开等。

对于这些应该公开而不公开的信息,记者进行采访的时候,这些机关就无权拒绝。

)11、从道德修养角度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关键要解决新闻工作者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和感情问题。

12、新闻职业道德评价的标准包括哪几个方面。

符合宪法和相关法律规定;符合新闻政策及宣传纪律要求;符合新闻职业道德规范;符合新闻工作惯例;13、什么是保证新闻真实性的最基本、最直接的方法。

唯物辩证法是保证新闻真实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科学方法。

14、2000年国家工商总局明确指出要强化广告审查机制,认真实行审查员“一票否决权”。

如果审查员审查过后广告违法率居高不下,则要吊销其《广告审查员证》。

15、新闻职业道德评价具有什么特点。

社会性;阶级性;行业性;自律性16、当前我国网络新闻道德失范包括一般性的道德规范失落和道德意识缺位而引发的不道德行为,也包括极端不道德行为,即网络犯罪。

17、什么是国家秘密?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期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18什么是淫秽物品?我国现行《刑法》第367条规定:本法所称淫秽物品,是指具体描绘性行为或者露骨宣扬色情的诲淫性的书刊、影片、录像带、录音带、图片及其他淫秽物品。

有关人体生理、医学知识的科学著作不是淫秽物品。

包含有色情内容的有艺术价值的文学、艺术作品不视为淫秽物品。

19、瑞典不仅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制定新闻法规的国家{1766年,瑞典会议通过了《报业自由法案》},而且又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新闻道德自律的国家。

约斯特《新闻学原理》是美国最早系统地介绍新闻伦理原则的人。

20、我国首次收录有偿新闻这一词条的辞典是1993年5月出版的《新闻学大辞典》21、新闻和广告要求严格分开,必须做到哪三个禁止。

禁止报形广告;禁止用新闻形式进行企业形象广告宣传;制止以调查采访形式发布广告。

22、世界上第一部著作权法是170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安娜法》{因为当时英王安娜在位}23、什么是隐私权--------隐私权,就是公民个人有依照法律规定保护自己的隐私不受侵害的权利。

24、什么是新闻隐私权?公民享有私事保守秘密的权利,个人的私生活可以拒绝记者采访,拍摄和公开丑传播,以保护个人生活的安宁。

25、什么是作品?--------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二条规定: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

26、什么是新闻职业道德规范?什么是新闻职业道德原则?新闻职业道德规范是指新闻媒介及新闻工作者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所遵循的一些经长期实践,约定俗成的职业行为准则。

新闻职业道德原则是指新闻媒介及新闻工作者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法则和道德标准。

27、什么是引用?--------在新闻报道中,用他人的事例或言词作为根据。

28、什么是广告---广告是通过一定媒介向社会公众介绍商品和服务或者发布其他信息的一种信息传播活动。

29、什么是有偿新闻?===“有偿新闻”是指新闻机构及新闻工作者对要求刊登新闻者索取一定费用的新闻,它在我国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的,在90年代日益泛滥成为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中最严重的问题。

(1993年《新闻学辞典》第一次收录了“有偿新闻”一词,所谓有偿新闻,指新闻工作者为了接受钱物或者获得某种利益以新闻形式进行报道的信息。

)30、什么是不正当竞争行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一章《总则》中,对不正当竞争行为有明确的界定:“本法所称的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31、什么是受众调查?===以读者,听众,观众为对象,了解他们对新闻传播的需求,态度,意见和建议而进行的社会调查活动的总称。

对受众的定性,定量的调查研究,有利于广播电视工作者提高节目质量,安排有效播出时间,从而改善节目播出效果。

也可以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32、什么是新闻伦理?新闻伦理是伦理的一种,主要是指媒体工作者出于自律的要求而拟订的成文或不成文的规范。

33、请列举我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8条所规定的国家秘密的事项。

《保密法》第八条列有以下七项:国家事务的重大决策中的秘密事项;国防建设和武装力量活动中的秘密事项;外交和外事活动中的秘密事项以及对外承担保密义务的事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秘密事项;科学技术中的秘密事项;维护国家安全活动和追查刑事犯罪中的秘密事项;其他经国家保密工作部门确定应当保守的国家秘密。

该条还规定:“政党的秘密事项中符合本法第二条规定的,属于国家秘密。

”34、请列举我国著作权法第45条所规定的侵犯著作权的行为有哪些?寅(1)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2)未经合作者许可,将与他人合作创作的作品当做自己单独创作的作品发表的(3)没有参加创作,为谋取个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4)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5)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以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或者改编、翻译、注释、(6)编辑等方式使用作品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7)使用他人作品,未按照规定支付报酬的(8)未经表演者许可,从现场直播其表演的(9)其他侵犯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的行为37、请列举在我国设立报刊出版单位应具备哪些条件?1997年我国制定的《新闻出版管理条例规定,要设立出版单位应具备下列条件;有出版单位的名称、章程;要有符合国务院出版行政部门认定的主办单位及其必要的上级主管机关有确定的业务范围;要有30万元以上的注册资本。

而且必须使用自有资金,严禁接受海外的投资。

有固定的工作场所有适应业务范围需要的组织机构和符合国家规定的资格条件的编辑出版专业人员;40、什么是诽谤?诽谤有哪些表现形式?===所谓诽谤是指通过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来贬损他人名誉的行为。

(表现形式)一般认为,如果某人的言论是为了达到以下目的的任何一个,就是诽谤:使被谈论者受到仇恨、讥笑或藐视;使被谈论者受到孤立或冷遇;使社会上具备一般正常思维能力的人对被谈论者的评价降低;贬低被谈论者在所服务机构、职业或行当中的声誉。

41、什么是公众人物?为何公众人物的隐私权范围要小于普通公众?公众人物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人。

(公众人物是美国诽谤法提出的概念,指政府高级官员和社会知名人士,以及涉及一些突发性事件或特大新闻的当事人。

)公众人物的隐私权范围比一般公众要小得多,原因在于:1、公众兴趣。

公众兴趣是指公众对国家高级公务员或社会知名人士心理上的关注及由此产生的了解、知情的愿望。

一旦成为公众兴趣的关注焦点,即新闻人物,隐私的范围也就相应的缩小了。

2、公共利益。

公共利益是指政府官员特别是高级官员对公共事物负有特别的责任,他们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活动乃至家庭生活都与公共利益相关,因此,其隐私权范围受到了相应的限制。

(以政府官员为例,高级官员对于公共事务负有特别的责任)3、公众人物必须承受隐私权保护的适当弱化。

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的适当弱化,是公众人物成为社会的卯焦点付出的相应代价,他们必须放弃自己的一部分利益,他们必须承担接受公众监督的义务。

(新闻论理学简明教程第145—146页详细分析)42、利用暗访报道新闻在实践中应注意哪些问题?进行隐性采访应该注意的问题:不可以对未成年人进行暗访;不可以侵害他人住宅、通信秘密;不得伪装成警察、公务员、法官等特定身份进行暗访;不得使用国家安全部门专用的侦察工具,例如追踪器、窃听器进行暗访;不得采用“诱惑侦察”的手段进行采访44、有偿新闻的危害有哪些?第一、危害社会和人民群众,损害党和政府的威信;第二,败坏媒体自身的信誉;第三,“客户”最终得到的不是利益,而是损害他们自己;第四,腐蚀新闻从业人员队伍,导致某些人身败名裂、身陷囹圄。

46、新闻侵犯名誉权的构成要件有哪些?第一、行为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侵害行为;第二、报道指向特定的受害人(新闻有特定指向在实践中通常是两种情形:1是指名道姓;2是有的新闻作品并不会指名道姓,但是通过作品使用的称号或者其他的背景资料,足以使一般人能认定它指向谁的,这种情形也是具有特定指向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