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地区低温对混凝土性能影响及工程措施论文
低温条件下的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低温条件下的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6f9fd9d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10.png)
低温条件下的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研究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基础设施工程的常见建筑材料。
然而,在低温环境下使用混凝土可能会导致其力学性能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工程结构的安全可靠性。
因此,对混凝土材料在低温条件下的力学性能进行详细研究至关重要。
低温环境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有着显著的影响。
首先,低温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降低。
这是由于低温会使水分在混凝土中结冰,形成冰晶,从而引起水的膨胀。
这种水的膨胀会增大混凝土内部的压力,导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下降。
此外,低温还会减缓混凝土的水化反应速度,使混凝土的强度发展缓慢。
其次,低温还会影响混凝土的韧性和断裂性能。
在低温环境下,混凝土容易发生冷裂。
这是因为低温会引起混凝土中的收缩应力增大,而混凝土的收缩性能较差。
另外,低温还会加剧混凝土的脆性,使其抗冲击能力降低。
为了研究混凝土在低温条件下的力学性能变化,许多学者进行了相关的实验和分析。
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进行混凝土低温试验。
这种试验通常包括在恒定低温下测量混凝土的强度、韧性和断裂性能。
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混凝土在低温条件下的力学性能变化规律。
研究表明,在低温下,控制混凝土内部水分的含量和分布是降低混凝土强度降低的有效方法之一。
减少混凝土中的孔隙水含量和孔隙率可以降低混凝土的冰膨胀和脆性。
此外,添加适量的控制剂和增强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低温性能。
这些添加剂可以改变混凝土的内部结构,提高其抗压强度和韧性。
除了实验方法,数值模拟也是研究低温条件下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有效手段之一。
通过数值模拟,可以对混凝土内部的应力和应变场进行计算,并预测混凝土在低温条件下的断裂行为。
数值模拟还可以用于优化混凝土的配比和材料组合,以提高混凝土在低温条件下的力学性能。
综上所述,低温条件下的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混凝土在低温环境下容易发生强度降低、韧性减小和断裂加剧等问题,影响工程结构的安全可靠性。
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可以深入了解低温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机理,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和改进方案。
寒冷地区冬季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研究
![寒冷地区冬季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ea8300a90c69ec3d5bb7520.png)
寒冷地区冬季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研究摘要:由于我国气候条件的差异,尤其在北方冬季长达数个月的寒冷气候,给混凝土施工带来了很多困难,所以,在这种环境下我们一定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施工保护措施,以保证工程正常施工。
本文针对冬季混凝土施工的特点,冬季施工中混凝土的常见质量通病和预防措施以及质量控制要素,进行了研究探讨。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特点;质量通病;质量控制;冬季一、低温寒冷地区混凝土的施工特点在北方冬季由于温度很低,施工条件差,施工环境恶劣,容易出现工程质量事故,特别是混凝土工程更为严重。
混凝土工程质量出现事故一般都具有隐蔽性、滞后性。
为了抢工期,在冬天施工的工程通常抢在年终岁末前竣工,一些弊病过一段时间大多是在春季就开始暴露出来。
混凝土施工事故处理起来难度很大,小毛病进行修补即可,大毛病得重新翻工,工程损失很大,经济负担重,而且影响工程的使用寿命,延长工期,常常是事倍功半。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北方某地区高层建筑为了确保工期,冬天昼夜施工,由于冬季低温寒冷,混凝土内部水分冻结成冰,体积膨胀,砼内部结构受破坏,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混凝土的一些性能,影响到整个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导致工程不能按时交工。
混凝土冬季施工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不可仓促上阵。
由于混凝土在技术要求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施工前必须有充足的准备时间,这样施工起来就会得心应手,避免一些质量事故的发生。
为了确保在寒冷低温地区混凝土的质量,这一环节必须做好。
二、冬季混凝土施工需注意的问题1.在制定冬季水泥土施工的方案中,需要根据工程所具备的特点及施工现场信息的反馈情况,提前布置好冬期施工的原则以及实施的大体方针,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好冬季施工的方案。
主要内容为:冬期工程施工生产的任务特点部署安排,主要的冬期施工方案方法,保温材料,热源设备计划、施工管理工作,冬期施工项目,外加剂材料计划,冬期施工人员培训计划及热源安排。
2.外加剂的准备应根据材料部门的计划而采购并订货,而其他所需资源的准备如:覆盖、保温材料的设备,要根据主要施工方法及工程任务特点,明确覆盖、保温材料的所需量,制定计划,组织进场时的保管和存放。
混凝土结构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研究
![混凝土结构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1a21d38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98.png)
混凝土结构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研究I. 引言混凝土结构是现代建筑中最常用的结构材料之一,但在低温环境下,混凝土结构的性能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对混凝土结构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II. 低温环境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低温环境下,混凝土结构的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会发生明显的降低,同时混凝土的韧性也会减弱。
这是由于低温下混凝土内部水分的结冰和膨胀所引起的。
此外,低温环境下混凝土结构的膨胀系数也会发生变化,这可能会导致混凝土结构的破坏。
III. 低温混凝土的制备方法为了提高混凝土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添加掺合料。
掺合料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例如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和抗压强度。
2. 添加化学药剂。
添加化学药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例如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和耐久性。
3. 采用特殊的混凝土配合比。
特殊的混凝土配合比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例如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裂性。
IV. 低温混凝土的性能测试方法为了研究混凝土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可以采用以下测试方法:1. 抗压强度测试。
通过测试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可以评估混凝土的质量和强度。
2. 抗裂性测试。
通过测试混凝土的抗裂性,可以评估混凝土的抗裂能力。
3. 抗冻性测试。
通过测试混凝土的抗冻性,可以评估混凝土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
4. 动态力学测试。
通过动态力学测试,可以评估混凝土在低温环境下的弹性模量和损伤状态。
V. 低温混凝土的应用低温混凝土可以应用于以下领域:1. 冷库和冷藏室。
低温混凝土可以用于冷库和冷藏室的建设,以保持室内温度稳定。
2. 水利工程。
低温混凝土可以用于水利工程建设中,例如水库和水闸。
3. 道路和桥梁。
低温混凝土可以用于道路和桥梁建设中,以提高其耐久性和抗冻性能。
VI. 结论混凝土结构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受到严重影响,但通过添加掺合料、化学药剂和特殊的混凝土配合比等方法,可以提高混凝土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
寒冷地区混凝土冬季施工质量影响因素及工艺措施
![寒冷地区混凝土冬季施工质量影响因素及工艺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30d14c7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0d.png)
0 前言 据了解:在部分寒冷地区温差最大可达到20℃,温度的骤然变化将对混凝土质量与性能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因此在混凝土冬季施工中,应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混凝土稳定性,促使混凝土质量符合施工标准。
另外,还应掌握好寒冷地区的温度变化规律,由此来确定合适的混凝土养护措施。
1 寒冷地区混凝土冬季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1.1 温度水分 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的平均值或当地时间6时、14时及21时室外气温的平均值)连续5 d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混凝土应启动冬期施工。
通常情况下,依据“热胀冷缩”原理,在寒冷地区开展混凝土冬季施工项目时,较大的温差将造成混凝土结构产生形变风险,进而在其表面出现裂缝,由此可影响混凝土结构的抗拉强度等性能,使其无法在建筑物中展现出真正的辅助价值。
另外,在混凝土遭受冰冻时,它本身的抗压强度将下降至少50%,从而不利于与钢筋形成良好的粘结性。
同时,在低强度下混凝土还会发生失稳问题,这样将降低混凝土结构的可靠性[1]。
1.2 养护质量 混凝土养护质量可为其在冬季施工阶段强化其性能起到重要保障。
同时,为了促使混凝土养护到位,还应尽量控制好养护时间,并以硅酸盐类水泥为首选材料,这样才能促使寒冷地区的混凝土冬季施工项目能够应对寒冷环境的挑战。
所以,应切实做好混凝土养护与保温工作,降低混凝土质量问题的发生风险。
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1)增加混凝土砼浇筑速率,降低热损失。
一般应将拌合物入模温度设置在5℃之上,且在分层浇筑环节将各层级温差控制在2℃左右。
(2)采用保温材料,可在混凝土冬季施工期间借助草毡等材料对混凝土中需要特殊养护的部位进行保温,并在气温≤5℃的情况下禁止使用湿润养护法。
(3)实施蓄热养护手段。
施工人员在寒冷地区应一边进行混凝土浇筑操作,一边进行振捣、养护,这样可最大化促使混凝土储备更多热量。
2 寒冷地区混凝土冬季施工质量工艺措施2.1 优选冬季施工材料 在寒冷地区,由于温差变化大,且温度较低,故而在冬季施工过程中,应选择适合的混凝土原材料,确保混凝土结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混凝土的低温性能研究
![混凝土的低温性能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6b73986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43.png)
混凝土的低温性能研究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的材料,具有优良的耐用性和强度特性。
然而,在低温环境下,混凝土的性能可能会受到影响。
本文将研究混凝土在低温下的性能表现,并探讨不同因素对其性能的影响,以提供相关工程实践的参考。
1. 低温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低温环境下,混凝土的性能可能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1.1 强度变化:低温环境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下降。
这是因为低温会使混凝土中的水分结冰,形成冰晶,导致结构中的毛细孔扩大,从而降低整体强度。
1.2 蠕变变形:低温下,混凝土的蠕变变形也会增大。
这是由于低温引起混凝土内部毛细孔中水分结冰膨胀,增加内部应力,导致混凝土产生更多的蠕变变形。
1.3 晶体生长:低温条件下,混凝土中的水分结冰会形成冰晶,晶体生长会导致混凝土的体积扩大,从而引起裂缝的产生。
2. 影响混凝土低温性能的因素混凝土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原材料的性质、配合比、养护方式等。
2.1 水灰比:水灰比是指水与水泥/粉煤灰等固体成分的比值。
较低的水灰比将导致混凝土中的毛细孔较少,减少结冰膨胀和晶体生长的可能性,从而改善低温性能。
2.2 材料选择:不同材料的低温性能也不同。
例如,使用高性能混凝土和添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低温抗裂性能。
2.3 骨料性质:骨料的性质也会对混凝土的低温性能产生影响。
对于低温条件下的混凝土,合适的骨料应具有较低的热胀冷缩系数以及较好的低温稳定性。
3. 提升混凝土低温性能的方法提升混凝土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3.1 添加剂的应用:可以通过添加具有高性能低温抗裂能力的添加剂,如纤维增强剂、抗冻剂等,来提高混凝土的低温性能,并减少结冰膨胀和晶体生长引起的损害。
3.2 控制水灰比:通过适当控制水灰比,减少混凝土中的毛细孔数量,降低结冰和晶体生长的可能性。
3.3 合理配比:在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时,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低温环境条件以及材料性质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配合比,以提高混凝土的低温性能。
混凝土结构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研究
![混凝土结构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ecdc2f9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b3.png)
混凝土结构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研究一、引言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其在建筑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在低温环境下,混凝土的性能会发生变化,这对于低温地区的建筑设计和施工带来了挑战。
因此,研究混凝土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对于提高建筑结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混凝土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变化1.强度降低在低温环境下,混凝土的强度会降低。
这是由于混凝土中的水分会冻结,形成冰晶,从而导致混凝土内部的应力增大,导致混凝土的破坏。
此外,在低温环境下,混凝土中的水分还会引起混凝土的膨胀,从而导致混凝土的破坏。
2.韧性降低在低温环境下,混凝土的韧性会降低。
这是由于低温环境下混凝土内部的裂缝会扩大,从而导致混凝土的韧性降低。
此外,在低温环境下,混凝土中的水分会冻结,从而导致混凝土的脆性增加,从而降低混凝土的韧性。
3.耐久性下降在低温环境下,混凝土的耐久性也会下降。
这是由于低温环境下混凝土中的水分会冻结,从而导致混凝土的微观结构发生变化,从而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
此外,在低温环境下,混凝土中的钢筋也会受到腐蚀,从而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
三、混凝土在低温环境下的改进方法1.控制混凝土中的水分含量在低温环境下,控制混凝土中的水分含量可以有效地降低混凝土的膨胀和裂缝,从而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和韧性。
此外,在低温环境下,控制混凝土中的水分含量还可以减少混凝土的强度下降。
2.使用添加剂改善混凝土性能在低温环境下,使用添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例如,使用空气泡沫剂可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分含量,从而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和韧性。
此外,使用聚合物改性剂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能。
3.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在低温环境下,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可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和韧性。
预应力混凝土可以使混凝土内部的应力分布更加均匀,从而减少混凝土的裂缝和脆性。
此外,预应力混凝土还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四、结论混凝土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会发生变化,这对于低温地区的建筑设计和施工带来了挑战。
寒冷地区低温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及工程措施浅析
![寒冷地区低温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及工程措施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f343add216fc700aba68fc4f.png)
寒冷地区低温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及工程措施浅析【摘要】寒冷地区混凝上的耐久性主要是抗冻融的耐久性,如果此指标达不到要求,混凝土就会出现冻融剥蚀等破坏现象,若不及时修补和处理,混凝土结构将很快破坏,严重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因此本文针对此类工程现象,研究了低温对混凝土的破坏机理,提出解决问题的工程措施,以供参考。
标签寒冷地区;混凝土;耐久性;工程措施我国西北和东北地区冬季气温长时间在-10℃以下,这就要求在混凝土的耐久性和配合比上进行合理设计,同时在施工中要采取合理的工程措施。
本文将从在低温情况下温度对混凝土的性能影响出发,探讨低温条件下混凝土的耐久性及配合比的设计。
1 低温对混凝土性能的破坏机理混凝土在拌制时为了较好的和易性,其拌合用水总是大于水泥的水化用水,那么多余的水就以以游离水的形势滞留在混凝土内,并相互贯通形成毛细孔。
当混凝土在侵水饱和时受冻,毛细管内水份受冻结冰,体积将会膨胀9%,产生冰结晶压力。
当这种冰结晶压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内部就会出现微小的裂纹。
若经过数次的冻循环,这种裂纹就会不停的向深处扩展,混凝土的整体强度从表及里也会慢慢的降低,进而发生剥蚀破坏,最终导致混凝土结构的破坏。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要减少低温对混凝土结构的破坏,必须从两方面进行改进。
①增大混凝土的密实度,减少混凝土内部的储水通道;②在拌和时掺引气剂,使结构内部的微细有效孔增加,改善孔结构减少或阻止水份在内部的迁移。
2 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因素2.1 混凝土组成材料的影响水泥:目前工程中常用的水泥有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不同的水泥对混凝土的抗冻性的影响也不同,在其它条件都相同的条件下,混凝土的抗冻性会随着混凝土的活性不同而不同,活性越好抗冻性越强。
谱通硅酸盐及硅酸盐水泥的混凝土的抗冻性优于矿渣水泥混凝土,而后者要优于火山灰水泥混凝土的抗冻性。
骨料:砼的原材料中,粗细骨料所占的比列约为70-85%,因此,骨料质量的好坏对砼抗冻性的影响绝不能忽视。
寒地混凝土性能影响及施工技术措施论文
![寒地混凝土性能影响及施工技术措施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8528982d0d233d4b14e69d5.png)
寒地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及施工技术措施【摘要】寒冷地区混凝上的耐久性主要是抗冻融的耐久性,如果此指标达不到要求,混凝土就会出现冻融剥蚀等破坏现象,若不及时修补和处理,混凝土结构将很快破坏,严重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因此本文针对此类工程现象,研究了低温对混凝土的破坏机理,提出解决问题的工程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寒冷地区;混凝土;耐久性;工程措施我国西北和东北地区冬季气温长时间在-10℃以下,这就要求在混凝土的耐久性和配合比上进行合理设计,同时在施工中要采取合理的工程措施。
本文将从在低温情况下温度对混凝土的性能影响出发,探讨低温条件下混凝土的耐久性及配合比的设计。
1 低温对混凝土性能的破坏机理混凝土在拌制时为了较好的和易性,其拌合用水总是大于水泥的水化用水,那么多余的水就以以游离水的形势滞留在混凝土内,并相互贯通形成毛细孔。
当混凝土在侵水饱和时受冻,毛细管内水份受冻结冰,体积将会膨胀9%,产生冰结晶压力。
当这种冰结晶压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内部就会出现微小的裂纹。
若经过数次的冻循环,这种裂纹就会不停的向深处扩展,混凝土的整体强度从表及里也会慢慢的降低,进而发生剥蚀破坏,最终导致混凝土结构的破坏。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要减少低温对混凝土结构的破坏,必须从两方面进行改进。
①增大混凝土的密实度,减少混凝土内部的储水通道;②在拌和时掺引气剂,使结构内部的微细有效孔增加,改善孔结构减少或阻止水份在内部的迁移。
2 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因素2.1 混凝土组成材料的影响水泥:目前工程中常用的水泥有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不同的水泥对混凝土的抗冻性的影响也不同,在其它条件都相同的条件下,混凝土的抗冻性会随着混凝土的活性不同而不同,活性越好抗冻性越强。
谱通硅酸盐及硅酸盐水泥的混凝土的抗冻性优于矿渣水泥混凝土,而后者要优于火山灰水泥混凝土的抗冻性。
骨料:砼的原材料中,粗细骨料所占的比列约为70-85%,因此,骨料质量的好坏对砼抗冻性的影响绝不能忽视。
混凝土冬季施工质量影响因素及工艺
![混凝土冬季施工质量影响因素及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111087b2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6d.png)
混凝土冬季施工质量影响因素及工艺混凝土是建筑施工中不可或缺的材料,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和使用寿命。
而冬季环境的变化对混凝土施工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特别注意冬季施工质量影响因素及工艺。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一、冬季施工质量影响因素1. 温度影响冬季气温低,对混凝土施工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首先是混凝土的凝固时间会变长,这可能导致混凝土早期强度的降低。
在低温下水泥的水化反应会减缓,导致混凝土强度的提高速度变慢。
在冬季施工中需要特别注意控制混凝土的凝固时间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冬季一般为干燥季节,空气湿度较低。
在这种情况下,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可能会失去过多的水分,导致混凝土早期龄期的过快结束,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实性。
在冬季施工中需要特别注意控制混凝土的湿度,保持适当的水分含量。
3. 冻融影响在寒冷的冬季,混凝土的施工在受冻融影响的地区更加需要重视。
冻融作用会导致混凝土的微裂纹和空洞增加,从而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在冬季施工中需要特别注意防止混凝土的冻融损害。
4. 施工条件影响冬季天气寒冷,对混凝土的施工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混凝土的搅拌、浇筑和养护等施工环节都需要在保温的条件下进行,以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和强度。
二、冬季施工质量保障工艺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在冬季施工中,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施工条件,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通常可以适当提高水灰比,增加水泥用量,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冻融性能和提高强度。
2. 保温措施在混凝土的搅拌、浇筑和养护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以确保混凝土的温度在合适的范围内。
可以使用设备加热、保温材料覆盖等方法来保持混凝土的温度。
3. 养护措施在混凝土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养护工作以确保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和密实性。
在冬季养护中,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喷水养护、盖棚保温等,保证混凝土的养护温度和湿度。
在冬季施工中需要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施工操作符合规范要求,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混凝土结构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研究
![混凝土结构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c7e9462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f8.png)
混凝土结构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研究一、前言混凝土结构是现代建筑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其性能直接关系到建筑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随着现代建筑的不断发展,混凝土结构遇到的环境条件也越来越多样化,其中低温环境下的性能表现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对混凝土结构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进行研究,探讨混凝土结构在低温环境下的适应性和性能变化规律。
二、混凝土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变化1. 低温环境对混凝土的物理性能影响低温环境下,混凝土的物理性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首先,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和抗拉强度会下降,这是由于低温环境下混凝土内部的水分会结冰,导致混凝土的微观结构发生变化。
其次,低温环境下混凝土的渗透性会增加,这是由于低温环境下混凝土内部的冻融循环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微孔的扩张,从而增加混凝土的渗透性。
2. 低温环境对混凝土的化学性能影响低温环境下,混凝土的化学性能也会发生变化。
由于低温环境下混凝土内部的水分会结冰,导致混凝土内部的PH值下降,从而影响混凝土内部的化学反应。
此外,低温环境下混凝土内部的化学反应速率会降低,从而影响混凝土的硬化速度和强度发展。
三、混凝土结构在低温环境下的适应性1. 低温环境下混凝土结构的适应性低温环境下,混凝土结构的适应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混凝土结构的耐寒性能良好,能够承受低温环境下的冻融循环。
(2)混凝土结构的渗透性较低,在低温环境下能够有效地防止水分进入混凝土内部。
(3)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在低温环境下有所降低,但整体性能依然稳定。
2. 低温环境下混凝土结构的应用范围低温环境下,混凝土结构的应用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低温环境下的建筑物,如冰雪建筑、冷库等。
(2)低温环境下的交通基础设施,如隧道、桥梁等。
(3)低温环境下的水利工程,如水库、水闸等。
四、混凝土结构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提升措施1. 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在低温环境下,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是提高混凝土结构性能的关键。
一般来说,低温环境下混凝土所需的强度和耐久性要比常温环境下更高,因此需要增加混凝土配合比中的水泥用量和粉煤灰掺量,同时适当增加石子用量,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混凝土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研究
![混凝土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4c41b43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bd.png)
混凝土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研究一、引言混凝土是建筑业常用的材料之一,但在低温环境下,其性能会受到影响。
低温环境下的混凝土性能研究对于寒冷地区建筑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混凝土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进行研究。
二、低温环境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1. 抗压强度低温环境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会下降,这是由于水在低温下会结冰,从而导致混凝土内部裂纹的产生。
同时,低温环境下混凝土内部水分的减少也会降低其抗压强度。
2. 断裂韧度低温环境下,混凝土的断裂韧度也会下降。
这是由于低温环境下混凝土中的水分减少,导致混凝土的韧性下降。
3. 热稳定性低温环境下,混凝土的热稳定性也会下降。
这是由于低温环境下混凝土中的水分会结晶,导致混凝土的微观结构发生改变,从而降低了其热稳定性。
4. 吸水性低温环境下,混凝土的吸水性也会增加。
这是由于低温环境下混凝土中的水分会结晶,从而导致混凝土内部孔隙增大,吸水性增强。
三、混凝土低温性能研究方法1. 试验方法混凝土低温性能研究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试验进行。
常见的试验方法包括低温冲击试验、低温弯曲试验、低温冻融试验等。
2. 模拟方法此外,还可以通过模拟方法进行混凝土低温性能研究。
常见的模拟方法包括有限元模拟、分子动力学模拟等。
四、混凝土低温性能改善方法1. 添加掺合料添加掺合料可以改善混凝土的低温性能。
常用的掺合料包括硅粉、石粉、磨细矿渣粉等。
2. 改变混凝土配合比通过改变混凝土的配合比,可以改善混凝土的低温性能。
例如,在低温环境下,可以适当增加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能。
3. 加强养护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可以改善混凝土的低温性能。
在混凝土浇筑后,可以采取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过早失去水分,从而保证混凝土的低温性能。
五、结论混凝土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受到较大的影响。
低温环境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断裂韧度、热稳定性和吸水性都会发生变化。
通过添加掺合料、改变配合比和加强养护等措施,可以改善混凝土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
浅析低温环境中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浅析低温环境中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f64a10d6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8a.png)
浅析低温环境中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摘要:由于其建设周期长、作业区域广、中国气候环境多变,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不同,尤其是低温季节的气温差异显著。
因此,建筑工程不可避免地会经历各种天气条件,其中低温条件下的施工尤为值得注意。
只有有适当而周密的组织计划和合理的施工计划,才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工程,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
所谓低温条件,一般是指根据当地气象资料统计,室外平均气温连续五天低于5℃的情况。
我国低温施工条件主要集中在华北和东北地区,每年可达到3-6个月的低温施工条件。
关键词:低温环境;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1低温环境条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1.1低温环境条件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从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浇筑的实际情况来看,低温环境条件会导致水泥水化率下降,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一旦温度过低,导致新拌混凝土结冰,温度在零下十摄氏度左右,水泥的强度就会停止发展。
结冰引起的混凝土膨胀开裂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不规则裂缝,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实际强度,导致建筑工程耐久性差。
1.2低温条件对混凝土体积稳定性的影响从建筑工程中低温条件下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实际情况来看,低温条件会对混凝土结构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导致混凝土结构表面的降温速度与混凝土内部相比有显著差异,导致温度升高并引起相对较强的温度应力。
一旦混凝土的实际抗拉强度难以承受这种温度应力,就极易导致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不规则裂缝,严重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相关研究数据表明,在低温条件下形成的大多数混凝土温度裂缝都很复杂,往往难以恢复,这些裂缝逐渐成为腐蚀性成分,渗入混凝土内部通道。
也就是说,低温条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混凝土结构体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对建筑工程的实际性能产生严重影响。
1.3低温条件对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的影响从建筑工程低温环境条件下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实际情况来看,混凝土的抗冻耐久性与第一个冻融循环期间混凝土的龄期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但不存在线性比例关系。
混凝土材料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与耐久性分析
![混凝土材料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与耐久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1c62b0e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8f.png)
混凝土材料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与耐久性分析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结构中。
然而,在低温环境下,混凝土的性能和耐久性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混凝土材料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和耐久性,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首先,低温环境对混凝土的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在低温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可能会降低。
这是因为低温会导致水分在混凝土中冻结,形成冰晶,增加了混凝土的体积,导致内部应力增大,从而降低了混凝土的强度。
此外,低温还会导致混凝土的收缩和变形,增加了混凝土的开裂风险。
其次,低温环境对混凝土的耐久性也会产生影响。
低温会加速混凝土中的化学反应,导致水泥胶凝体的形成速度加快,从而提高了混凝土的早期强度。
然而,低温环境下的冻融循环对混凝土的耐久性是一个挑战。
冻融循环会导致混凝土中的冰晶扩大,从而引起混凝土的开裂和剥落。
此外,冻融循环还会使得混凝土中的气孔扩大,导致混凝土的渗透性增加,使得混凝土更容易受到侵蚀和腐蚀。
为了提高混凝土材料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和耐久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可以采用掺加化学掺合料的方式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例如,可以使用硅灰、矿渣粉等掺合料来改善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和耐久性。
这些掺合料可以填充混凝土中的气孔,减少混凝土的渗透性,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能。
其次,可以采用掺加外加剂的方式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例如,可以使用减水剂来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变形。
此外,还可以使用增塑剂来改善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和耐久性。
最后,可以采取保护措施来减少混凝土的受冻融循环的影响。
例如,可以采用隔热材料来减少混凝土的温度变化,从而减少混凝土的冻融循环。
综上所述,混凝土材料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和耐久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低温环境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并增加混凝土的开裂风险。
此外,低温环境下的冻融循环会加剧混凝土的开裂和剥落现象。
然而,通过掺加化学掺合料、外加剂和采取保护措施等方式,可以提高混凝土材料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和耐久性。
冬季混凝土施工技术范文
![冬季混凝土施工技术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7076c61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02.png)
冬季混凝土施工技术范文混凝土施工是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而冬季施工由于天气寒冷,气温低,对混凝土的施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冬季进行混凝土施工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来确保施工质量。
本文将介绍冬季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要点,旨在提供一种有效的施工方法来解决冬季施工所面临的问题。
1. 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冬季混凝土施工首要问题是如何控制混凝土的温度。
由于冬季气温较低,如果混凝土的温度过低,将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凝结和强度的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持混凝土的适宜温度。
首先,可以使用温水来控制混凝土的温度。
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可以添加适量的温水来提高混凝土的温度。
此外,还可以使用加热管对混凝土进行加热,以保持其温度在适宜范围内。
其次,可以使用保温材料来对混凝土进行保温。
在施工现场,可以使用保温剂对混凝土进行保温覆盖,以防止其温度过低。
2. 控制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冬季气温低,会导致混凝土凝结时间延长。
这对混凝土施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影响了施工效率。
因此,在冬季混凝土施工中,需要采取措施来控制混凝土的凝结时间。
首先,可以使用凝结时间调节剂来控制混凝土的凝结时间。
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适量添加凝结时间调节剂,可以有效地控制混凝土的凝结时间。
其次,可以使用加热设备来加速混凝土的凝结。
在施工现场,可以设置加热灯或其他加热设备,在混凝土的凝结过程中提供适宜的温度,以加速混凝土的凝结。
3. 加强施工管理冬季混凝土施工需要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施工质量。
首先,要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
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现场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施工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施工质量。
其次,要合理安排施工进度。
冬季施工由于天气原因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要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另外,要保证施工现场的通风条件。
冬季气温低,施工现场需要加强通风,以避免由于混凝土的释放热量导致空气污染和高温现象。
总之,冬季混凝土施工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来保证施工质量。
浅谈水泥混凝土冬季低温施工措施
![浅谈水泥混凝土冬季低温施工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1da517d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50.png)
浅谈水泥混凝土冬季低温施工措施水泥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材料之一,但在冬季低温施工中,由于冷凝、凝结时间延长和强度下降的问题,施工效果容易受到影响。
为了确保水泥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和进度,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低温环境。
首先,在混凝土的配合比中应该增加一定比例的掺合料,如矿渣粉、粉煤灰等。
这些掺合料中含有活性物质,可以与水泥发生反应,生成一定的热量,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温度。
另外,掺合料还能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减少温度桥梁的形成,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其次,可以使用氯化钙等加速硬化剂。
在低温环境中,水泥的凝结时间会延长,为了缩短施工周期,可以添加适量的加速硬化剂。
氯化钙是一种常用的加速剂,它可以促进水泥与水的反应,加快混凝土的凝结速度。
但需要注意的是,加速剂的掺量过高会导致混凝土产生过早凝结、开裂等问题,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此外,可以使用保温材料和加热设备。
在冬季低温施工中,可以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保温材料,如保温棉、泡沫塑料板等,防止混凝土的散热。
同时,在混凝土的触棒和桩基施工中,可以采用保温套管,以减少冰冻。
而在低温施工场地,可以设置加热设备,如电加热器、燃气加热器等,对混凝土进行加热处理。
这样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温度,促进水泥的凝结和硬化。
需要注意的是,加热设备应安全使用,防止发生火灾和其他安全事故。
另外,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做好防冻措施。
在低温施工中,混凝土容易受到冰冻和冻胀的影响,导致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下降。
因此,在浇筑混凝土前,应预先清理施工场地,将积水、雪水等排除出去。
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随时排除冰雪,以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总结起来,水泥混凝土冬季低温施工需要采取掺合料增加、加速硬化剂使用、保温材料和加热设备的应用以及防冻措施的落实等措施来应对。
通过合理的施工措施,可以有效缩短施工周期,提高混凝土的质量,保证工程的顺利推进。
最新低温对水泥混凝土质量的影响及控制措施(工学类)
![最新低温对水泥混凝土质量的影响及控制措施(工学类)](https://img.taocdn.com/s3/m/3562df7fb8f67c1cfbd6b824.png)
低温对水泥混凝土质量的影响及控制措施(工学类)水泥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混凝土温度、模板温度、大气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对混凝土的浇筑、压实、饰面和长期性能有很大影响。
低温条件对早期混凝土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
在总结低温条件对混凝土质量影响的基础上,认为控制混凝土浇筑温度和浇筑后几天的养护温度对混凝土的长期性能至关重要本文主要详细介绍了控制混凝土浇筑的各种措施。
|低温条件对混凝土早期性能的影响1991.1试验表明,混凝土浇筑时,温度越低,其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越长,与终凝时间相比,这一点更加明显。
在低温条件下,混凝土的坍落度一般不应超过100毫米,应尽量减少泌水并尽快凝固。
在低温条件下,泌水会长时间停留在混凝土表面,影响正常的涂饰过程。
未经处理的混凝土表面泌水是混凝土表面缺陷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在抹灰过程中将表面泌水压入混凝土中,表面部分的水灰比将增加,导致强度、含气量和表面抗渗性等降低。
混凝土材料的设计应尽量减少出血。
施工中如有渗色,应在抹灰前清除1.2低温条件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低温条件会降低水泥的水化率,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发展如果新拌混凝土冻结,温度保持在-10℃左右,水泥的水化和强度发展将停止。
如果混凝土凝结后的抗拉强度还不能抵抗结冰产生的膨胀力,即受到负温度的影响,结冰引起的混凝土膨胀裂缝将导致不可恢复的不规则裂缝和强度损失。
如果新拌混凝土在24小时内遭受冻害,其28天抗压强度将降低50%左右,同时还会导致混凝土表面剥落和耐久性降低。
1.3低温对混凝土体积稳定性的影响低温下混凝土结构的表面温度下降速度比内部快得多,导致温度梯度较大,并产生温度应力。
如果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不足以抵抗温度应力,混凝土表面就会出现不规则的可见或不可见的裂缝这些裂缝中的绝大多数是不可逆的,在荷载作用下会逐渐膨胀,逐渐成为腐蚀成分进入混凝土内部的通道。
这些裂缝的存在也大大降低了混凝土的长期耐久性。
1.4低温条件对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混凝土的抗冻性与经历第一次冻融循环的混凝土的龄期有关,但混凝土早期抗冻性与经历多次冻融循环的成熟混凝土的抗冻性之间没有线性比例关系然而,与混凝土抗冻性和耐久性真正相关的是其抗拉强度和孔隙水饱和度。
低温条件下水泥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
![低温条件下水泥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ae547c90c22590102029df5.png)
浅谈低温条件下水泥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摘要】冬季建筑工程施工条件发生很大变化,本文主要探讨了再低温条件下水泥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关键词】低温条件水泥混凝土施工【中图分类号】tu528.451.引言水泥混凝土浇筑时的混凝土温度、模板温度、大气温度、相对湿度以及风速等对混凝土的浇筑、振实、饰面及长期使用性能影响较大。
低温条件对早期混凝土质量的影响不可忽视。
在总结低温条件对混凝土质量影响的基础上,认为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和浇筑后数日的养护温度对混凝土的长期性能至关重要。
本文主要对控制混凝土浇筑时的各种措施作了详细介绍。
2.混凝土低温施工受影响的原理分析在冬季混凝土施工中,水的形态变化是影响混凝土强度增长的关键。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水在混凝土中的形态进行大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新浇混凝土在冻结前有一段预养期,可以增加其内部液相,减少固相,加速水泥的水化作用。
试验研究还表明,混凝土受冻前预养期愈长,强度损失愈小。
混凝土拌和物浇灌后之所以能逐渐凝结和硬化,直至获得最终强度,是由于水泥水化作用的结果。
一方面,如果当温度升高时,水化作用加快,强度增长也较快;另一方面,当温度继续下降,而当温度降低到0℃时,存在于混凝土中的水有一部分开始结冰,逐渐由液相(水)变为固相(水),当存在于混凝土中的水完全变成冰,也就是完全由液相变为固相时,水泥水化作用基本停止,此时强度就不再增长。
水变成冰后,体积约增大9%,同时产生约2.5mpa的冰胀应力,这个力值常常大于水泥石内部形成的初期强度值,这样就可以使混凝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而降低强度。
此外,当水变成冰后,还会在骨料和钢筋表面上产生颗粒较大的冰凌,减弱水泥浆与骨料和钢筋的粘结力,从而影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当冰凌融化后,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形成各种各样的空隙,而降低混凝土的密实性及耐久性。
混凝土化冻后(即处在正常温度下)继续养护,其强度还会增长,不过增长的幅度大小不一。
对于预养期长,获得初期强度较高(如达到r28的35%)的混凝土受冻后,后期强度几乎没有损失。
严寒地区混凝土抗冻机理及其控制探讨
![严寒地区混凝土抗冻机理及其控制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d08fc2180b4e767f5acfced4.png)
严寒地区混凝土抗冻机理及其控制探讨摘要:如何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是严寒地区建筑工程中的一个重要难题。
本文探讨了混凝土的抗冻机理,发掘抗冻性能的影响因素,并分析了抗冻性能的评价指标,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这些研究对严寒地区的建筑施工和维护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混凝土抗冻冻融在严寒地区,混凝土的抗冻性能一直是一个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难题。
在寒冷地区,桥梁、涵洞、路面受冻害破坏极为严重,混凝土冻害无疑是道路和桥梁过早破坏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在东北地区,低温环境持续时间比较长,导致一些桥涵构造物遭受冻融破坏而发生表皮剥落、空鼓等现象比较严重。
因此,探讨严寒地区混凝土的抗冻机理进而发掘相应的控制措施,就成为了业界一个非常重视的研究方向。
1、混凝土抗冻机理分析1.1 新拌混凝土受冻损害原因分析新拌混凝土的强度低、空隙率高、含水多,极易发生冻胀破坏。
冻胀破坏的外观特征是材料体内出现若干的冰夹层,彼此平行而垂直于热流方向。
其过程为:结构物表面降温冷却时,冷流向材料体内延伸,在深处某水平位置开始冻结,一般从较粗大孔穴中水分开始,冰晶形成后从间隙吸水,发育增长,且是不可逆转的过程,水分从材料未冻水或从外部水源补给,并进行宏观规模的移动。
第一层孔穴中冰冻后,在冰晶生长的过程中,材料质体受到拉应力,一旦超过抗拉强度即就遭到破坏。
1.2 成熟混凝土受冻损害原因分析成熟混凝土在严寒地区主要是受雨雪天气影响后出现冻融而引发的。
冻融循环次数是决定混凝土是否达到破坏指标的决定性条件。
一般认为,吸水饱和的混凝土在其冻融过程中,破坏应力主要由两部分组成:(1)当混凝土中的毛细孔水在某负温下发生物态变化,由水转变成冰,体积膨胀9%,因受毛细孔壁约束形成膨胀压力,从而在孔周围的微观结构中产生拉应力;(2)当毛细孔水结成冰时,由凝胶孔中过冷水在混凝土微观结构中的迁移和重分布引起的渗管压。
当混凝土受冻时,这两种压力会损伤混凝土内部微观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冷地区低温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及工程措施浅析【摘要】寒冷地区混凝上的耐久性主要是抗冻融的耐久性,如果此指标达不到要求,混凝土就会出现冻融剥蚀等破坏现象,若不及时修补和处理,混凝土结构将很快破坏,严重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因此本文针对此类工程现象,研究了低温对混凝土的破坏机理,提出解决问题的工程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寒冷地区;混凝土;耐久性;工程措施
我国西北和东北地区冬季气温长时间在-10℃以下,这就要求在混凝土的耐久性和配合比上进行合理设计,同时在施工中要采取合理的工程措施。
本文将从在低温情况下温度对混凝土的性能影响出发,探讨低温条件下混凝土的耐久性及配合比的设计。
1 低温对混凝土性能的破坏机理
混凝土在拌制时为了较好的和易性,其拌合用水总是大于水泥的水化用水,那么多余的水就以以游离水的形势滞留在混凝土内,并相互贯通形成毛细孔。
当混凝土在侵水饱和时受冻,毛细管内水份受冻结冰,体积将会膨胀9%,产生冰结晶压力。
当这种冰结晶压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内部就会出现微小的裂纹。
若经过数次的冻循环,这种裂纹就会不停的向深处扩展,混凝土的整体强度从表及里也会慢慢的降低,进而发生剥蚀破坏,最终导致混凝土结构的破坏。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要减少低温对混凝土结构的破坏,必须从两方面进行改进。
①增大混凝土的密实度,减少混凝土内部的储
水通道;②在拌和时掺引气剂,使结构内部的微细有效孔增加,改善孔结构减少或阻止水份在内部的迁移。
2 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因素
2.1 混凝土组成材料的影响
水泥:目前工程中常用的水泥有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不同的水泥对混凝土的抗冻性的影响也不同,在其它条件都相同的条件下,混凝土的抗冻性会随着混凝土的活性不同而不同,活性越好抗冻性越强。
谱通硅酸盐及硅酸盐水泥的混凝土的抗冻性优于矿渣水泥混凝土,而后者要优于火山灰水泥混凝土的抗冻性。
骨料:砼的原材料中,粗细骨料所占的比列约为70-85%,因此,骨料质量的好坏对砼抗冻性的影响绝不能忽视。
工程中骨料的选择除了要满足国家标准规定要求外,还要选择质地坚硬,无裂隙,吸水率小的骨料。
对于风化砂石不能用于有抗冻要求的混凝上。
引气剂:实际工程中砼掺入一定量的引气剂,可以使砼在拌和中引入微小且不连通的气泡,这此不连通气泡在混凝上硬化后可以缓解混凝上冻融过程,提高砼的抗冻融能力。
试验证明,引气剂可以使砼的含气量达到4.5%-5.5%,砼的抗冻融循环一般都能达到
f250次以上,基本能满足混凝上抗冻要求。
但引气剂若过量使砼的含气量超过6%,砼的强度会大大降低。
2.2 配合比的影响
水灰比:混凝土配合比对其抗冻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灰比。
水灰比越大,砼的毛细孔就越多,吸水率就越大。
在低温条件下的冻融过程中,砼内部产生的渗透压力和冰胀压力也就越大,混凝上的抗冻性也就越差。
无论是普通混凝上还是引气混凝上,随着水灰比的增大,混凝上的耐久性系数df和动弹模量逐步降低。
骨胶比:混凝土的骨胶比对混凝上抗冻性也有一定的影响,在砼的配合比中,水泥的最小用量是有一定的限制的。
在实际工程中为了节省水泥的用量,或者为了改善砼的性能,节余成本,往往会掺入一部分优质的粉煤灰和硅粉,但一般不超过水泥用量的30%。
因为优质粉煤灰和硅粉要比水泥更细,这样可以增加水泥的和易性,较少水灰比,提高砼的密实性。
大大减少混凝土内部水分的存储空间,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冻性。
2.3 制作工艺的影响
混凝土的制作工艺对混凝土的抗冻性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其制作工程应进行系统控制,严格按照设计配合比的拌和均匀各混合料是前提保证,在此基础上其余各项性能才能较好的发挥。
实验证明,在掺加引气剂量相同的条件下,人工搅拌的混凝土在含气量上比机械搅拌的少一半甚至更多,其混凝土的抗冻性也相对较差。
因此为了保证在寒冷地区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建议采用机械搅拌为宜。
此外,在混凝土制作过程中还要注意骨料的粒径大小对混凝土含气量的影响。
实验证明,当骨料的粒径大于32.5mm时对混凝土的含气量影响不大,但小于32.5mm时,对含气量影响较大,骨料
越小含气量越大。
因此,在混凝土拌和过程中要及时的观察骨料粒径的变化,若粒径由大变小是,要及时的调整和改变配合比,即使的测试含气量,以满足工程需要。
3 低温条件下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
3.1 改善原材料
水泥:应优先采用硅酸盐水泥,在用量上也要适当加大,最小用量应不小于300kg/m3。
水灰比应小于0.6。
水泥不能放在露天,以免受冻,要储存在暖棚中,但不能直接加热。
骨料:储存在露天的砂石料中存在冰块或结冰现象,要先出去冰块,并对骨料进行预热。
水:优先采用热水进行拌和,但热水和骨料加热的温度要低于拌和的最高温度。
此外,还要注意拌和顺序,拌和时,应先放骨料和水,再放水泥,最后放入外加剂。
拌和时间也要比常温下长1-2倍。
3.2 改善拌和和浇筑措施
混凝土的搅拌应尽量搭设暖棚,不宜在露天直接进行拌和,还要选用容量较大的拌和机,尽量不要人工搅拌或少量搅拌,目的是减少混凝土热量的散失。
拌和好后的混凝土要及时的运送至工地,并立即浇筑入模。
搅拌好的混凝土要在运输上选择最佳路线,加量的缩短运距,运输过程中也要有保温措施。
混凝土浇筑前,应预先清理模版和钢筋上的雪块和冰块。
浇筑过程中要加强振捣环节,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
浇筑后的混凝土温
度应大于5℃,最好能在7-12℃。
混凝土表面与内部的温差应小于20℃。
3.3 养护方法选择
蓄热法养护:蓄热法是在混凝土浇筑后利用原材料加热及水泥水化热的热量,通过适当保温,延缓混凝土冷却的一种方法。
蓄热法施工简单,冬期施工费用低廉,易于保证质量,所以国内外,都将其作为冬期施工的基本措施。
负温养护法:该方法是在混凝土中掺入防冻剂,浇筑后不加热也不做蓄热保温养护,使混凝土在负温条件下能不断硬化的施工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加热对其结构有影响,或者结构对强度增长无特殊要求的情况。
暖棚法:暖棚法是通过搭建保暖大棚,并在棚内架火炉、通暖气等方法加热,升高棚内温度,从而达到养护条件。
暖棚法般适用于混凝土量较大的工程。
用暖棚法混凝土小宜发生冻害,质量有保证,劳动条件较好,工作效率高,但是费用较高。
此外,还有综合法等其它方法,但不管采用哪种方法,一定要结合当地的气温和实际情况以及混凝土结构的要求来选择适宜的方法,力求把低温对混凝土的影响降至最低。
4 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研究低温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机理,探讨了在低温条件下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因素,并总结和浅析了在寒冷地区为了保证混凝土结构的要求,在冬季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及工程措
施。
希望能提高低温对混凝土影响的重视程度,确保把抗冻性作为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性能,提高严寒地区混凝土结构的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曹建国.李金玉.林莉等.加强混凝上抗冻性的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1999. 12: 292.
[2]郭成举.混凝上冻害的机制,混凝土与水泥制品[j],198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