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地理考试动向:热力环流与等压面

合集下载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热力环流和风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热力环流和风

海拔
C B A
气压比较:A > B > C
基本概念—等压面
空间气压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
1000(百帕) 低
1005 1010 1015

地面
假设地面质地均匀、受热情况相同,在同一高度空气密 度相同吗?气压呢?
一、热力环流
低压
高压
低压
高压 B冷
地面 冷热 不均
低压 A热
空气

垂直
水平面上
运动
的气压差
高压脊:等压线凸向低值区。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
低压槽:等压线凸向高值区。多形成锋面——多阴雨天气。
2.在等压线图中判断风向和风力 (1)判断风向:
第一步: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 (垂直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
第二步:确定偏转方向 (南左北右)
第三步:确定偏转角度 高空: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成90°夹角 近地面: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成30-45度夹角
高压 C冷
空气 水平 运动
海陆风





慢 降温快
降温慢
陆地
海洋


白天:海风
陆地
海洋


夜间:陆风
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
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山谷风






白天:谷风
夜间:山风
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 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不易扩散,加剧大气污 染。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
1,3 加强审题训练 2,加强查漏补缺 4,加强文字表达训练

备战高考地理专题10热力环流(2021年整理)

备战高考地理专题10热力环流(2021年整理)

考点10 热力环流考点热度★★★☆☆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2.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具体如下图所示:(1)近地面冷热与气流垂直运动有何关系?提示:近地面热,气流上升;近地面冷,气流下沉。

(2)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高低有何关系?提示:近地面气压总是大于高空的气压。

(3)近地面的气压高低与近地面冷热有何关系?提示:近地面热,形成低压;近地面冷,形成高压。

(4)气流的水平运动流向有何特点?提示: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及应用1.形成原因掌握热力环流要抓住“一个过程、两个方向、三个关系”(1)一个过程近地面冷热不均错误!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错误!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错误!空气的水平运动错误!热力环流.(2)两个气流运动方向①垂直运动——受热上升,冷却下沉.②水平运动-—从高压指向低压。

(3)三个关系①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类型相反关系②温压关系:热低压、冷高压(如上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

③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如上图中a、b、c、d处所示).2.常见热力环流(1)海陆风①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2)山谷风①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

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

(3)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①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②影响与应用: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在下沉距离之外。

海子写过一首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现在影视剧中往往让女主角面朝大海,在海风吹拂下让头发向后飘逸以反映女主角的快乐心情.甲、乙两图分别是北半球某滨海地区海陆环流图和气温变化特征图。

2021届高考地理复习重点突破: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含详解)

2021届高考地理复习重点突破: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含详解)

2021届高考地理复习重点突破: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含详解)一、单选题特朗伯墙是一种无机械动力、无传统能源消耗、仅依靠被动式收集太阳能为建筑供暖的集热墙体。

下图示意特朗伯墙冬季白天的工作原理。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现象的地理原理与特朗伯墙冬季白天工作原理类似的是A.秋冬季燃烧柴草防霜冻B.空调悬挂于房间的上方C.在西瓜地里铺设碎砾石D.多云天的昼夜温差比晴朗天小2.特朗伯墙在我国东北地区难以推广的原因可能是A.风力强劲B.日照时间短C.空气稀薄D.昼夜温差大小明暑假到山东某农村姥姥家度假,发现堂屋虽没有空调,但白天因有“穿堂风”而感觉凉爽。

下图房屋布局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穿堂风”的形成过程类似于A.热力环流形成B.大气受热过程C.温室效应D.热胀冷缩4.此时,“穿堂风”近地面的气流运动方向是A.由西向东B.由东向西C.由北向南D.由南向北读热力环流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5.若甲为城市乙为郊区,①③为水平气流,②④为垂直气流,则甲、乙、丙、丁四处的气压关系为A.乙>甲>丙>丁B.甲>乙>丙>丁C.乙>甲>丁>丙D.甲>乙>丁>丙6.若图表示夏季海陆间大气环流,则其中表示海洋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

下图为某城市中一湖泊(阴影部分)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7.下列各图示意湖泊与周边陆地之间的热力环流剖面,与实际情况最相符的是()A.甲、乙B.甲、丙C.丙、丁D.乙、丁8.关于城市与湖陆风相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湖陆风使城市湿度增加B.湖陆风使城市昼夜温差变大C.城市地面硬化使湖陆风减弱D.围湖造陆使湖陆风增强9.穿堂风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

在风压作用下,室外空气从建筑物一侧进入,贯穿内部,从另一侧流出的自然通风。

最有利于我国南方山区房屋形成“穿堂风”的是()A.房屋东西朝向,房前石质地面,屋后河流B.房屋东西朝向,房前河流,屋后山林C.房屋南北朝向,房前石质地面,屋后山林D.房屋南北朝向,房前山林,屋后河流10.下图表示“南半球近地面等压线和风向示意图”,其中正确表示风向的是下图是某区域形成风的各种力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高考地理必备考点之热力环流

高考地理必备考点之热力环流

高考地理必备考点之热力环流热力环流与实例一、考纲透析(1) 描述热力环流及其形成的缘由,高考地理必备考点之热力环流。

(2) 如何能抓住形成热力环流的几点规律。

(3) 怎样运用所学大气受热过程学问解释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不同下垫面状况下形成的热力环流形式。

(4) 弄清如何依据热力环流学问,分析其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体验高考(2021·大纲全国)一般状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

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

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 )。

A.甲地比乙地稳定 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 D.丙地最稳定2.正午前后 ( )。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B.乙地可能消失强对流天气 C.丙地刮起东北风 D.甲地消失强劲的偏南风3.(2021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文科基础下列对风向描述正确的是①晚上风从海洋吹向陆地②晚上风从陆地吹向海洋③假如地球不自转,近地面,风从两极直接吹向赤道④假如地球不自转,近地面,风从赤道直接吹向两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C.②④4.(2021年一般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上海中心城区的年降水量一般高于郊区,主要是由于中心城区()A.绿化面积不断扩大 B.建筑密集,上升气流强 C.空气质量不断改善 D.大气中固体尘埃含量低三、自建基础热力环流1.大气运动的根本缘由:太阳辐射能的不均,造成凹凸纬度间的差异。

2.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形式。

3.关于热力环流的几点小学问:(1)同一地点,气压值是随高度的增加而;(2)同一地点,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3)高压、低压,是相对于而言。

4.热力环流的形成四、总结提高1.要留意一些规律的使用前提。

如“越接近地面气压越高”这个规律肯定要留意是在同一地点。

“气温越高气压越低”这个规律肯定要留意是在只考虑热力因素的状况下才成立。

热力环流与等压面

热力环流与等压面

等地压面面气上压弯状说况明与该高处空是相高反压【,地下面弯与则高是空低等压压面相反】
等压面的判读技巧

等压面



等高面
上升气流上容升易形成雨降水,下沉气流往往下晴沉④朗 晴
气压值:① > ( ②=③=④) > ⑤
等地压面面气上压弯状说况明与该高处空是相高反压【,地下面弯与则高是空低等压压面相反】
海风
故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
陆地降温快;气温较低,形成高压; 海洋降温慢;气温较高,形成低压;
陆风
故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
山谷风






谷风
白天山坡升温快,空气膨胀上升,山 谷的空 气沿山 坡向山 顶补充 ,形成
山风
夜间山坡降温快,空气冷却下沉,顺 山坡流 入山谷 ,山谷 空气被 迫抬升 ,并从 上面向 山顶上 空流去 ,形成
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
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
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辐射逆温的形成及消失过程图解
逆温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
成雾
大气污染(霾)
影响航空(利)
热力环流的形成 的“一个关键、两种运动、三个不同”P57
(1)“一个关键”(冷热不均是热力环流形成的关键) 同一性质下垫面,考虑纬度差异。 不同性质下垫面,考虑热容量差异。
(2)“两种运动”
近地面冷热不均
引起
大气垂直运动
导致
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
引起
大气水平运动
热力环流的形成 的“一个关键、两种运动、三个不同” (3)“三个不同”

2021届高考地理教学案:第四讲 第12课时 热力环流与等压面含解析

2021届高考地理教学案:第四讲 第12课时 热力环流与等压面含解析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创新教学案:第四讲第12课时热力环流与等压面含解析第12课时热力环流与等压面1.热力环流的形成(1)热力环流的成因:错误!地面冷热不均。

(2)图中曲线为错误!等压面。

(3)等压面向上弯曲,形成错误!高压;等压面向错误!下弯曲,形成低压。

(4)填图,在图中直线上添加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

(提示:顺时针画箭头。

)2.典型的热力环流(1)海陆风海陆风的形成原因是错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在图中补画热力环流箭头.(提示:夜晚为顺时针,白天为逆时针。

)(2)城市风与郊区相比,城市气温较错误!高,降水较错误!多。

城市风的形成与城市错误!热岛效应有关,在图中补画热力环流箭头.(提示:城市为上升气流,郊区为下沉气流.)(3)山谷风受山谷风的影响,谷地夜晚降水较错误!多。

在图中补画热力环流箭头.(提示:白天空气沿山坡爬升,夜晚空气沿山坡下沉。

)考点错误!热力环流研究发现,我国河西走廊西部某绿洲,昼夜气温均比周围戈壁荒漠低,夏季甚至低30 ℃。

蒸发量和沿海湿润地区相当,比荒漠戈壁少一半。

夏季,绿洲与绿洲沙漠过渡带之间形成小的热力环流——绿洲环流。

据此完成(1)~(3)题。

(1)绿洲温度低是因为()A.云层削弱了太阳辐射B.地表蒸发和植物蒸腾C.林木削弱了太阳辐射D.地面反射和植物反射(2)绿洲环流大气运动的特点是()A.绿洲气流白天上升,夜晚下沉B.过渡带气流白天上升,夜晚下沉C.绿洲气流全天上升,过渡带全天下沉D.绿洲气流全天下沉,过渡带全天上升(3)绿洲蒸发量较小的原因是()①过渡带气流阻碍沙漠干热空气的影响②绿洲垂直方向气流抑制了空气上下交换③气候干旱,地表水缺乏④温度低,空气容纳水汽少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1)绿洲蒸发量和沿海湿润地区相当,比荒漠戈壁错误!少一半.(2)绿洲的昼夜气温均比周围戈壁荒漠错误!低。

(1)绿洲地表蒸发和植物蒸腾量错误!小,地表储水错误!多,导致绿洲升温慢,温度低。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最困难考点系列考点02热力环流及其常见形式新人教版(2021学年)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最困难考点系列考点02热力环流及其常见形式新人教版(2021学年)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最困难考点系列考点02 热力环流及其常见形式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最困难考点系列考点02 热力环流及其常见形式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最困难考点系列考点02 热力环流及其常见形式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考点02热力环流及其常见形式热力环流及其常见形式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近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

如下图所示:2.热力环流的形成——一个关键、两种运动、三个不同“一个关键"(冷热不均是热力环流形成的关键)(1)同一性质下垫面,考虑纬度差异。

(2)不同性质下垫面,考虑热容量差异。

“两种运动”近地面冷热不均错误!大气垂直运动错误!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错误!大气水平运动。

“三个不同”(1)空气升降不同:热上升、冷下沉——近地面热空气上升,近地面冷空气下沉。

(2)同面气压不同:热低压、冷高压-—近地面冷的地方形成高压,近地面热的地方形成低压。

(3)空间气压不同:近地面和高空气压性质相反——近地面为高压,其高空为低压;近地面为低压,其高空为高压。

3。

常见的三种热力环流形式(1)城市风由于城市人们的生产、生活释放出大量人为热,使城市气温升高,空气上升,与郊区下沉气流形成城市热力环流,下沉气流又从近地面把郊区污染物带入城市中心,严重污染了城市环境。

因此,为了减轻城市污染,如何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及如何布局郊区工业及卫星城市,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一般将绿化带布局于气流下沉处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于下沉距离之外.(2)海陆风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增温快,气温比海上高,空气膨胀上升,高空气压比原来气压升高,空气由大陆流入海洋;近地面陆地形成低气压,而海洋上因气温低,形成高气压,使下层空气由海洋流入大陆,形成海风。

湖南版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三第一讲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精练含解析

湖南版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三第一讲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精练含解析

第一讲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考情探究】课标解读考情分析备考指导内容解读大气受热过程大气受热过程;大气的两大作用;热力环流原理;等压线图的判读本讲内容考查频次看似不高,却时有涉及,主要考查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的原理及应用。

试题均以实际自然现象或具体生产、生活情境为背景,践行“学习有用的地理”,考查运用地理知识、原理分析、阐释地理现象的能力。

重点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本讲内容是大气专题的原理基础,也是自然地理中的重点、难点,热力作用、热力环流原理及等压线的判读分析均是备考的重要内容热力环流等压线与风【真题探秘】基础篇固本夯基【基础集训】知识1 大气受热过程熏烟驱霜是指晚霜来临前点火生烟,以减轻晚霜冻害,下图是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熏烟能够减轻霜冻的原因是( )A.削弱大气逆辐射B.削弱太阳辐射C.增强大气逆辐射D.增强地面辐射答案 C2.图中反映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 )A.①—②—③B.①—④—②C.②—③—④D.③—④—②答案 B下图是某地气象台绘制的该地气温日变化监测图(注: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14时左右)。

读图回答下题。

3.据图判断( )A.16时地面吸收的太阳热量最多B.地面一天中随时都在散失热量C.气温最低时是地面散失热量最多的时刻D.白天地面吸收的热量始终大于散失的热量答案 B知识2 热力环流读下图,回答下面两题。

1.若图示为热力环流形势,则a地与b地的气压(P)和气温(T)( )A.P a>P b;T a>T bB.P a<P b;T a<T bC.P a<P b;T a>T bD.P a>P b;T a<T b答案 D2.若图示地区在北半球,理论上,c、d之间的稳定水平气流方向(风向)为( )A.东风B.东北风C.南风D.西南风答案 A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导致能见度降低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2021年北京市高考地理试卷及答案详解

2021年北京市高考地理试卷及答案详解

2021年北京市高考地理试卷地理一、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我国某镇利用当地主产的粮食制作粮画,打造粮画小镇。

图a是M学校设计的小镇地理位置指示牌,图b是该校设计的四条“行走的思政课”精华路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1~2题。

1.该镇()A.位于北京东南方向B.地处华北平原C.粮画原料主要是稻米D.水路交通便捷2.图中最短的精华路线里程约为()A.5千米B.10千米C.15千米D.20千米如图示意北纬27°附近部分地点某年的平均气温。

读图,回答第3~4题。

3.影响图中气温高低的主要因素是()A.海拔高度B.大气环流C.海陆位置D.人类活动4.某地理小组连续多日在该纬线附近同一地点用木杆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记录的木杆影长数值先增大、后减小。

该小组测量影长的时间段是()A.立春﹣惊蛰B.芒种﹣小暑C.白露﹣寒露D.大雪﹣小寒读图,回答第5~6题。

5.图示地区地质地貌演化的顺序是()A.甲乙丁丙B.乙丙丁甲C.丙丁甲乙D.丁乙丙甲6.甲图中,形成最晚的是()A.①B.②C.③D.④7.(3分)某科考队在我国暖温带某山地开展垂直自然带植被调查。

如图是部分树种随高度出现的次数变化图。

读图,图中为针叶树种的折线是()A.①B.②C.③D.④M县在制定县域内精准扶贫方案时,规划将某个村实行生态搬迁。

读图,回答第8~9题。

8.考虑环境承载力等因素,该村最适宜选址在()A.甲B.乙C.丙D.丁9.搬迁后,该村适宜重点开展的生产经营活动是()A.开采矿山B.放养牛羊C.种植棉花D.水上漂流10.(3分)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

研究表明,气温下降、气压升高或空气污染等情况可诱发部分人群血压升高。

如图为北京时间2021年5月16日20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读图,次日上午,对高血压人群来说()A.甲地天气阴沉,不适宜锻炼B.乙地气压稳定,可正常活动C.丙地降温显著,应添加衣物D.丁地雾霾加剧,宜佩戴口罩11.(3分)如图为某特大城市四个地铁站(非换乘站)工作日进出站人数随时间变化示意图。

热力环流与等压面

热力环流与等压面

C
B
地 面
D
A
C、等压面: 大气中气压值相等的点所构成的面 高空
1060hpa
2 1 B A C
1000m
1100hpa
500m
地面
等压面变化:高压处上凸,低压处下凹 3 等压面
2000米
高 1
低 2
4
地 面 1>3>4>2 把1至4点按气压由高到低排序---------------
A
B
变式 训练3
3.城市的雨岛效应?
(2010· 北京 ) 图 5 为中国某平原城市城区 7 月地
表平均气温图。读图,回答第10、11题。
10.该城区地表温度的( 10.C ) A.高低变化与地表起伏呈正相关 B.高值区变化是气候变暖的结果 C.低值区是河流或绿地影响的结果
D.差异可导致地面风从城区吹向郊区
11.据图可以推断,从1982年到2004年该城区 ( ) A.建筑物面积增加





D
E
F
近地面

B

A
C

冷却 受热 冷却 讨论:2、同一垂直面,近地面和高空气压性质及风向 通常有何差异? 2、近地面是低压时,高空是高压, 近地面是高压时,高空是低压。





D
E
F
近地面

990hPa
1000hPa 1000hPa
B
1000hPaA

C
高 1010hPa
冷却 受热 冷却 讨论:3、同一水平面,气压高低与等压面的凸凹方向 有何关系? 3、等压面在高压处上凸,低压处下凹。 (高高低低)

热力环流和等压面判读03讲解

热力环流和等压面判读03讲解

B
D
由于空气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 最简单形式。
热力环流的形成和等压面的判读
考点一:热力环流的形成和等压面的判读
A1
B1
A

根本原因
B

上升 下沉
1、图解法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 冷热不均 大气的垂直运动
直接原因
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
大气的水平运动
形成热力环 流
2、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及其影响: 热力环流是一种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海陆热力性质不 同,山谷、山坡冷热不均,人类活动都有可能导致热力环 流的形成。
4.(2013· 浙江文综,7)拉萨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 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下图为拉萨7月降水 量日平均变化图。完成下题。 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 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 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D.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图5为“某城区及附近地区大气的水平运动俯视示意图”,读 图完成3—4题。
d
图5
3.图示区域大气运动系统属于 A.三圈环流 B.季风环流 C.热力环流 D.反气旋 4.形成该大气运动系统的主要原因是 A.温室效应 B.海陆热力差异 C.地势起伏 D.城市热岛效应
暑期,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研究城市热岛效应。据图回答2题。 2.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城市热岛效应的是(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3.甲地的夜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该地: A.夜晚的气温高于白天的气温,气流作上升运 B.夜晚的气温低于白天的气温,气流作下沉运动 C.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低,气流作下沉运动 D.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气流作上升运动

2021版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课件:第1部分 第2章 第1讲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2021版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课件:第1部分 第2章 第1讲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1.D 2.C 3.C [第1题,将温度计放置在水和干沙子上方的相 同高度处,温度计上的度数反映的为容器内的大气温度,由于水的比 热容大,升温速度慢,所以向外辐射的能量较沙子少,其辐射强度较 弱,所以在短时间内,甲容器内升温慢于乙。第2题,如果是大气直接 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升温或温度计通过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升温,温 度计的读数不会有太大的差异,排除A、B两项;水和干沙子温度差异 较大,对上部空气加热会造成较大的温度差异,C正确;水和干沙子 主要通过热辐射的方式将热量传递给了大气,D错误。第3题,由于装 有沙子的容器内的气温升高快,而装有水的容器升温慢,根据热力环 流的原理,装有沙子的容器气压低于装有水的容器。]
高度处。(3)将两个密闭容器在同一时间并列放置在太阳下。实验的 模拟图如下。请结合文字材料和图片信息回答1~3题。
1.下面关于半小时内,甲、乙两容器内温度计读数变化情况的
描述合理的是( )
A.同步升温
B.无明显变化
C.甲升温快于乙
D.甲升温慢于乙
2.甲、乙两容器内的干空气,从初始状态下的10 ℃到实验过 程中两温度计均出现了显著的读数增大情况(干沙子上部温度计的读 数更高)。在此过程中,下面关于热量传递过程的推断合理的是 ()
如果出现在高空,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因为大气以 影响
平流运动为主,飞行中不会有较大颠簸
命题视角一 解读大气受热过程原理 (2019·河北衡水中学测试)济南某普通高中的小李和小王两位同 学结合所学的大气知识设计了下面两个实验来探讨热量在大气和不 同下垫面之间的传递过程及其差异。实验过程可简要描述如下:(1) 取甲、乙两个同样的空密闭容器,且两者内部均为10 ℃的干空气。 (2)接下来,在甲、乙两容器内分别加入同体积的水和干沙子;并将 完全相同的两个温度计(已清零)分别放置在水和干沙子上方的相同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热力环流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热力环流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热力环流一、课标呈现运用示意图等,说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二、基础知识知识点1:热力环流(1)热力环流的形成:地面受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

(2)温度:同一水平面上,近地面温度高处,气流上升;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3)气压值:同一水平面上看高、低压;对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值越低。

如下图气压由大到小依次是:PC>PD>PA>PB。

(4)等压面的变化规律:同一水平面,形成高压的地方等压面上凸,形成低压的地方等压面下凹。

(5)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实例①海陆风ACBD影响: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①山谷风影响: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

①城市风影响:一般将绿化带布局于气流下沉处或下沉距离以内,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于气流下沉距离之外。

知识点2:大气水平运动——风1.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力3.高空风和近地面风(以北半球为例)三、难点辨析易错点1:风向的表示方法和风向的判读1.风向表示方法2.根据等压线判断风向第一步,画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读等压线图,判断气压高低,并按垂直于等压线(即垂直于该点等压线的切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的原理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一般用虚线表示)。

第二步,确定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根据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画出偏转方向(用实线箭头表示)。

如果是近地面的风,偏转角度为30°~45°(因为近地面的风受三个力的作用,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定的角度);如果是高空的风,则偏转90°,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易错点2:风力大小的判读1.看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1)同一幅等压线图上,根据等压线疏密判断: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高考地理第31讲热力环流与风的原理二

高考地理第31讲热力环流与风的原理二

下图实线为等压线,虚线为近地面风向轨迹图,④ 是稳定风向,回答3~4题。
3.试比较②、③二地的风力大小 ( A )
A.②>③
B.②<③
C.②=③
D.不能确定
4.有关④地风向,正确的是 ( A )
A.西风
B.东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解析】 第3题,要比较风力的大小主要是看等压线的疏密程 度,密集则风力大,稀疏则风力小。从图中可看出② 处等压线比③处要密集,所以风力②处大于③处。选 项A正确。 第4题,据图可知④处是近地面的风向,与等压线成 一定夹角,再根据指向标的方向可判定为西风。所以 A正确。
(3)通常所说的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 上气压高低状况。
比较气压的高低要在同一水平高度上进行比较, 是相对而言的。因此高空的“高压”的气压值比低空 的“低压”还低。
【例3】(2011·江苏)下图是某一区域某时地面天气 简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M地的风向是( C )
A.东北
上海高考地理应考串讲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和水
第31讲 热力环流与风的原理二
考点3 等压线(面)图的判读
1.等压面与等压线的空间关系
等压面是指在垂直方向上气压相等的面,反映出 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差异。等压线是指同一水平面上气 压相等的各点连线,反映出水平方向上的气压差异。
(接上)某一高度的水平面切割等压面而得到的 交线即为等压线。如下图中甲、乙两图的上部分 别是1008百帕、1007百帕、1006百帕、1005百 帕的几个等压面分布,甲图中的等压面上凸,乙 图中的等压面下凹。
规律技巧总结
在等压线图中,任一地点风向的画法如下: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 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 定指向低压中心,用来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 力方向向左或向右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 即过该点的风向。以北半球为例,如图所示。

高中地理热力环流中的等温面与等压面规律

高中地理热力环流中的等温面与等压面规律

读某地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气压图(单位:hPa),回答4~5题。
4.若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构成热力环流,
则流动方向为
A.O→P→M→N→O
B.P→O→M→N→P C.M→N→P→O→M
A
D.N→M→O→P→N
5.下面图中正确表示N地在垂直方向上等
温面与等压面于乙处
B.甲处气温高于乙处,气压低于乙处
C.甲处气温、气压均低于乙处
D.甲处气温低于乙处,气压高于乙处
2.该天气系统属于形成 A A.伏旱天气的副热带高压 B.寒潮天气的亚洲高压 C.雷电暴雨天气的热低压 D.梅雨天气的准静止锋 3.在该天气系统影响下,天气特点是 A A.炎热干燥 B.寒冷干燥 C.高温多雨 D.寒冷多雨
小考点解析 气压分布规律,随着高度增加,气压和气温逐渐降低。
小考点解析
受热不均,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热的地方空 气上升,冷的地方空气下沉,同一高度气压和 气温有差异。等温面和等压面发生弯曲。
小考点解析
1004hpa 1006hpa 1008hpa 1010hpa


等温面
等压面
中间地区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地面气压变低,等压面向下 凹,两侧空气受冷下沉,气压升高,等压面向上凸出。所 以,气压高等压面向高处凸出,气压低,等压面向低处凸。
小考点解析
19.7° 19.8°
19.9° 20°


等温面
等压面
每升高100米降温0.6°,地面温度高,上空同样高度温度 也高,中间温度高,两侧温度低,中间等温面上凸,两侧 等温面下凸。总体上气压高,等压面向高处凸,气压低等 压面向低处凸。等温面也是这样。这个原理可以简称高高 低低。
1.甲、乙两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考地理考试动向:热力环流与等压面考试动向考向一根据温度变化确定热力环流及其影响我国南方某地新建一小型水库,某日两时刻(3时和15时)测得水库及其东西两侧气温分布如下图所示。

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水库及其周围地区气温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大B.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小C.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高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D.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低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2.由于水库与周围地区存在着气温差异,导致水库与周围地区之间形成了热力环流。

关于该热力环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热力环流的方向不变B.水库中心区始终存在上升气流C.白天风由水库吹向四周D.晚上风由水库吹向四周答案 1.B 2.C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气温曲线可知,水库中心一天中3:00气温高于东西两侧,15:00气温低于东西两侧,故水库中心的气温日较差小,B项正确。

第2题,一天中水库与周围地区的温度差异发生变化,热力环流的方向也要发生变化。

白天库区气温比周围地区低,气压高,风由库区吹向四周;晚上库区气温比周围高,气压低,风由四周吹向库区,C项正确。

考向二结合等压面特点考查热力环流原理读“华北平原某小区域等压面图”,完成3~4题。

3.图中四点气压高低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乙、丙、甲、丁C.乙、甲、丙、丁D.甲、乙、丁、丙4.关于图中四地气压变化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甲受冷B.乙受冷C.丙受热D.丁受热答案 3.C 4.B解析第3题,在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在垂直方向上,海拔越低,气压越高。

第4题,近地面气压中心一般是热力性质形成的,高空气压的变化一般是动力原因形成的,因此乙地气压高是气温低造成的,甲是气温高形成的低压;丙是空气聚集形成的高压,丁是空气下沉形成的低压。

同步训练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心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圈郊区的现象,热岛强度是用城市和郊区两个代表性观测点的气温差值表示的。

读北京市不同季节热岛强度逐时分布图(下图),完成1—2题。

1.北京市热岛强度的变化表明A.5时—8时,市区均温最高B.12时之后,城市热岛强度持续加强C.城市热岛强度,夏季强于冬季D.22时至次日7时,城市热岛环流强度大2.减弱北京市热岛效应的主要措施有①增加绿化面积②合理布局城市交通网③冬季利用地热采暖④道路铺设透水砖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某考察团队为了研究湖泊的局地气候效应,对我国某大型水库进行了湖陆风的观测。

该人工水库三面环山,特殊的地形条件使水库附近还受到山谷风的叠加影响。

下图为8月16日15时该水库附近的气温分布图(单位:℃)。

读图回答3—5题。

3.该考察区域A.位于长白山的山麓B.西北部的海拔最低C.西南部地势起伏小 D.属于暖温带湿润区4.图示时刻,P地的风向为A.东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5.考察发现,此时库区的局地风速北侧大于南侧,其主要原因是A.水库北侧的气温差异较大B.水库南侧,陆风与山风方向相反C.水库南侧的地表植被茂盛D.水库北侧,湖风与谷风方向一致我国甲、乙两地相距约20千米,但降水的日变化差异很大。

下图为两地年降水量的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6—8题。

6.影响甲地年降水量日变化的直接因素是A.太阳高度B.热力环流C.植物蒸腾D.大气环流7.与乙地相比,甲地降水的日变化特点有利于农业生产,主要是由于甲地A.土壤水分条件较好B.气温日较差更大C.降水量较多D.地形较平坦8.甲、乙两地最可能位于A.江苏省 B.甘肃省 C.山东省 D.云南省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

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

下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景观图和该民居穿堂风示意图。

据此完成9—11题。

9.图示中石质地面在增强“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是A.增加地面的平整度,便于通风 B.减少下渗,增强湿度C.增加房屋前后温差 D.降低夜晚时庭院温度,便于纳凉10.现代民居建筑若想利用穿堂风,以下设计合理的是A.利用厨房、卫生间做进风口 B.房屋的朝向为东西向C.减少东西向墙面的长度 D.在前后居室间墙上设窗或门洞11.与空调冷风相比大多数人更喜欢穿堂风,主要是因为穿堂风A.不消耗能源 B.风频与人体自然频率接近C.风力恒定 D.风向恒定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12—13题。

12.该城市可能位于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B.40°N附近大陆西岸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D.40°N附近大陆东岸13.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A.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B.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C.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D.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下图是m、n两地冷热不均引起的高空等压面状况,读图回答14—16题。

14.图中a、b、m、n四点气压由高到低排序的是A.a>b>n>m B.b>a>m>n C.n>m>a>b D.m>n>b>a15.图中a、b、m、n四处气温最高的是A.a处B.b处C.n处D.m处16.下列关于图中气流运动与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A.高空a、b两处间盛行东北风B.m处盛行上升气流,天气阴雨C.m、n地之间可能盛行东南风D.n处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沿海城市热岛效应和海陆风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海陆风的影响范围可达上百千米。

左图为天津市某年春季、夏季、冬季和全年热岛强度日变化曲线图,右图为天津市简图。

据此完成17—18题。

17.左图中Ⅰ、Ⅱ、Ⅲ、Ⅳ对应的时间分别是A.夏季、全年、春季、冬季B.夏季、春季、全年、冬季C.冬季、全年、春季、夏季D.冬季、春季、全年、夏季18.天津热岛效应会导致陆风势力增强显著的地点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1.D 2.A【解析】1.热岛强度应该是反映城郊之间的温度差异,图中热岛强度数值越大,表明城郊之间的温度差异越大,城市热岛环流最强,图中数值不能反映市区温度的变化,只能反映城郊之间的温度差异的变化,A错误;仔细阅读图示可以发现,在秋季,12时之后的热岛强度并不是持续上升,B错误;读图分析可知,热岛强度夏季小于冬季,C错误;应仔细读图可以发现,22时~次日7时,热岛强度数值较大,说明城市热岛环流最强,D正确。

故选D。

2.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原因为城区绿化面积较小,交通网布局不合理,各类经济活动向环境中排放过多的废热所致。

故减弱城市热岛效应可考虑增加绿化面积、合理布局交通网等。

北京地热资源不丰富,冬季用地热采暖不现实;道路铺设透水砖可增加雨水下渗,减轻城市内涝。

故选A。

【答案】3.C 4.A 5.D【解析】3.本题主要考查等值线的综合判断。

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地位于北京附近,排除A;根据题意,水库三面环山,且图中有200米等高线,由此可以判断西北、东北、东南都较高,只有西南较低,排除B项;该地属于半湿润地区,排除D;故答案选C项。

4.根据时间为下午3点,陆地和水库因比热容的差异,水库升温慢,气温相对较低,形成高压,周围地区升温快,气温高,形成低压,因此根据热力环流原理,P地应该吹东北风。

故选A。

5.根据图示可以发现北侧存在山谷风,白天以谷风为主,与湖陆风向一致,D 正确。

气温差异较大,但是不能证明该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也不能成为风速大的理由,A错误;白天应该以谷风为主,B错误;材料无法显示南北侧植被是否茂盛,C错误。

故选D。

【答案】6.B 7.A 8.D【解析】6.读图可知甲北京时间8—20点(白天)降水较少,20—8点(夜晚)降水多,因为甲地应位于盆地(谷地)夜晚山坡降温快,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地区夜晚降温慢,气温较高,谷底的暖空气被山坡下沉的冷空气抬升,形成降水;白天山坡升温快,气流上升,谷底升温慢,气温低,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

因为山坡和山谷温度不同形成的大气运动为热力环流,所以甲地降水量的日变化的直接原因是热力环流,根本原因是受热不均匀。

故选B。

7.读图可知,甲地夜间降水多,夜间气温低,蒸发量小,所以下渗较多,利于保持土壤的水分;乙地白天降水多,白天气温高,蒸发量大,下渗较少,不利于保持土壤水分,A对、C错;因为甲地夜晚降水多乙地白天降水多,可以判断甲地位于谷地(盆地)、乙地位于山坡,乙地的气温日较差大,B错误;甲地降水的日变化特点主要是对土壤的水分造成影响,和地形平坦无关,D错误。

故选A。

8.根据材料甲乙两地相距20千米,由两地降水特点,可以判断甲地为谷地(盆地)乙地为山坡,说明该地区地形起伏较大;江苏省、山东省地势起伏较小,A、C错误;甘肃降水量小,B错误;云南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崎岖,且降水丰富,D正确。

故选D。

【答案】9.C 10.D 11.B【解析】9.结合图示可知石质地面增加了地面的不平整度和摩擦力,A错误;石质地面增加了下渗,B错;石质地面和普通地面的比热差异,增大了屋前屋后的昼夜温差,使得屋前屋后的热力环流增强,“穿堂风”得以增强,C正确;增加石质地面是主要是为了增强“穿堂风”,不是为了降低夜晚时庭院的温度,D 错误。

故选C。

10.只留一个进风口或者减小墙面的长度等均不利于穿堂风的形成,A、C排除;穿堂风的形成主要是屋前屋后的温差形成的热力环流,房屋的朝向不影响穿堂风的形成,B排除;现代民居建筑若想利用穿堂风,就必须为屋前屋后预留风的通道,由于在空气流通的两侧大气温度不同,气压差异导致空气快速流动,又由于建筑物等阻挡,间隙、门窗、走廊等提供流通通道使大气快速通过便于穿堂风形成,D正确。

故选D。

11.穿堂风通常产生于建筑物间隙、高墙间隙、门窗相对的房间或相似的通道中,由于在空气流通的两侧大气温度不同,气压差导致空在建筑物中流通通道中快速流动通过而形成的,因此其风向和风力不稳定,排除B、C;空调风不是自然风,长期吹空调风很容易导致人体出现不适,而穿堂风是自然风,因此人们更喜欢穿堂风。

故选B。

【答案】12.D 13.A【解析】12、该城市冬季气温在0 以下,说明冬季寒冷,不可能位于纬度较低的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西两岸,故排除A、两项;40N附近大陆西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温和,气温在0 以上,故B 错误;40N 附近大陆东岸,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气温在0 以下,故选D。

【答案】14. D15. A【解析】14、该城市冬季气温在0 以下,说明冬季寒冷,不可能位于纬度较低的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西两岸,故排除A、两项;40N附近大陆西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温和,气温在0 以上,故B 错误;40N 附近大陆东岸,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气温在0 以下,故选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