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环流和等压线
热力环流等压线画法
热力环流等压线画法一、介绍热力环流等压线画法是气象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用于描述大气中的温度和气压分布。
通过绘制等温线和等压线,可以直观地展示出大气中的温度和气压分布的特征和变化规律。
本文将详细介绍热力环流等压线画法的原理、步骤和应用。
二、原理热力环流等压线画法基于气体的热力学性质和大气的运动规律。
在大气中,温度和气压是密切相关的,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等温线是连接同一温度的点的曲线,等压线是连接同一气压的点的曲线。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气温和气压满足以下关系:p=R⋅ρ⋅T其中,p为气压,R为气体常数,ρ为气体密度,T为温度。
根据这个关系,我们可以推导出等压线和等温线的性质。
三、步骤热力环流等压线画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 收集观测数据首先需要收集一定数量的气温和气压观测数据。
观测数据可以通过气象站、卫星等途径获取,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2. 绘制等温线根据观测数据,可以计算出不同温度的等压线。
绘制等温线时,需要选择一定的温度间隔,例如每隔10°C绘制一条等温线。
根据计算结果,将每条等温线上的点连接起来,形成一条曲线。
3. 绘制等压线根据观测数据,可以计算出不同气压的等温线。
绘制等压线时,需要选择一定的气压间隔,例如每隔100 hPa绘制一条等压线。
根据计算结果,将每条等压线上的点连接起来,形成一条曲线。
4. 填充色彩为了使绘制出的等温线和等压线更加直观,可以为其填充色彩。
可以选择不同的色彩表示不同的温度和气压区域,以便更好地观察大气的温度和气压分布。
四、应用热力环流等压线画法在气象学和大气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分析天气系统的形成和演变过程,预测天气变化趋势,评估天气对人类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此外,热力环流等压线画法还可以用于研究气候变化、气候模拟和气候预测等方面。
五、总结热力环流等压线画法是一种重要的气象学方法,通过绘制等温线和等压线,可以直观地展示出大气中的温度和气压分布的特征和变化规律。
自然地理 第三讲 热力环流与等压面
第三讲热力环流与等压面判读一、知识框图二、基础考点梳理考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两个来源(1)大气最根本的能量来源:A太阳辐射。
(2)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B地面辐射。
2.两大过程(1)地面的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2)大气的增温: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3.两大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表现形式:a选择性吸收、散射和b反射。
②削弱强度:对流层大气基本上不能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了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
具体图解如下:【特别提醒】大气逆辐射并非只在晚上存在,白天也存在,并且白天辐射比晚上更强。
大气逆辐射最强时为大气温度最高时,即午后两小时左右,并不是在夜晚。
[深度思考]1.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
(1)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3)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2.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温室气体(CO2、CH4、O3)等→排放增多→吸收地面辐射增多→气温升高→全球变暖(2)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题组递进]2.(2018·北京文综,5)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大气中()。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B.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解析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大气吸收太阳紫外线的能力下降;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导致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下降,会使吸收的地面辐射减少;可吸入颗粒物增多,会导致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会使地面吸收减少;出现雾霾,会导致大气逆辐射在夜间增加。
热力环流标准、
⑤同一水平面,空气总是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热力环流的成因:
假如地表性质均一,且温度一致
等压面
B
A
C
太阳辐射纬度分布不均
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根 本 原 因 大气的运动
演示实验
观察 烟雾在玻璃缸内是如何飘动的 问题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由实验可以 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热水碗
冰水碗
热力环流
大气水平运动
同一水平面 产生气压差异
【练习3】下列四幅等压线分布示意图中,正确的是哪幅? 〖解析〗 ①明确图形结构: 近地面与上空 ②等压面值的变化
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高、低气压一般是相对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而言的) ③气温高低与气压值的关系(规律): 同一水平面上(高度上),气温越低,气压越高 同一地点的垂直方向上,高空与地面气压变化状况相反
边学边练
读图,某地高空等压面状况:
. 高 .C
M
.D
.E低 .N
1015百帕 1000米
A
.
.B
B地冷却 (1)判断A、B受热状况 A地受热 (2)比较A、B、C、E气压高低 B>A>C>E
【练习1】读图,回答问题: 1)下列有关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间的气压差与②至③间的 气压差相等 B、①--②间的气温递减率与②至③ 的气温递减率相等 C、①、②、③观测站观测到的气压被转换成海平面气压而记录 到地面的天气预报图中 2)观察图中的数据变化,用文字叙述气温与海拔之间的关系。并 用所学大气热状况知识解释上述气温变化的原因。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散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散射作用
作用 参与作用的大 波长范围 形式 气成分 作用特点
热力环流与大气水平运动
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3 500米高空水平气压 分布示意图。
近地面P地旳风向可能是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天气符号
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情况(热力 原因形成)示意图”,完毕1~2题。
1.有关图示甲、乙、丙、丁四地旳说法, 正确旳是 A.气温:甲>乙>丁>丙 B.海拔:丙>丁>甲>乙 C.密度:乙>甲>丁>丙 D.气压:甲>乙>丙>丁 2.此时,图中M地吹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梯度力
向低压
特点:同一图幅中,等压线越密
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
,风速越大
水平气压梯度力既影响风向,也影响 风速
地转偏向力
地 大小:赤道为0,纬度越高越大
转
偏
北半球:向右偏
向 方向:垂直于风向
力
南半球:向左偏
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
摩擦力
指地面与空气之间,以及运动情况不同旳 空气层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旳阻力 摩擦力与风向相反,对风有阻碍作用,可 降低风速。
摩擦力既影响风向,也影响风速2.风向①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
① +②
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① +② + ③
风向斜穿等压线
3.风向旳画法
在平直旳等压线上直接作垂线(弯曲旳等压 线处,先作切线,再作切线旳垂线);由高 压指向低压画虚线箭头,代表水平气压梯度 力旳方向;北半球右偏450画实线箭头,南 半球左偏450画实线箭头,即为风向。
二、大气旳水平运动 1.作用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①) 地转偏向力(②) 摩擦力(③)
水平气压梯度力 (1)气压梯度: 单位距离间旳气压差。又叫水平气压梯度
第七讲_热力环流
A
海洋
1.此时为
夏 季(冬、夏)
2.在A处用箭头表示此季节的风向 3.此时我国力环 流
常见的局部热力环流有城市风、海 陆风、山谷风等
B
A 郊区
城市风 市区
A 郊区
B
山 谷 风
暖
冷
暖
山谷或盆地地区 多夜雨
水平气 与气压 压梯度 梯度成 正比 力 地转偏 与运动 向力 速度成 正比
与摩擦 摩擦力 系数成 正比
影响 影响
垂直于运动方向 北半球右偏,南 不影响 半球左偏
影响
与运动方向 影响 不影 相反 (降低)响
• 关键记住:三力两垂一反。
•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 摩擦力与风向相反。
2. 大气水平运动(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 ——(空气产生 地转偏向力 水平运动的原动力) 摩擦力 3. 大气水平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气旋与反气旋
形成原因 气流特征 天气特征
课堂练习
D 1.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 海陆间热力差异 B 太阳风的驱动作用 C 地面高度不同 D 因纬度不同造成的地面热量差异
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就产生了促使大气由高压 区流向低压区的力,叫水平气压梯度力。
1.水平气压 梯度力
(百帕) 1000
1005
a. 垂直于 等压线
b .由高压 指向低压
1010
2.地转偏向力
a.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b.垂直于空气的运动 方向(即风向);
(百帕) 1000 1005
水平气压
高 考 要 求
1.了解近地面气温与近地面气压和高空气 压的关系; 2.弄清风力大小、水平气压梯度力,气压 梯度、等压线疏密之间的关系; 3.掌握风向与等压线的三种关系:风向与 等压线垂直;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高空 风);风向与等压线斜交(近地面风)
热力环流和等压线详解
>
C,A
>
D
(2)高压和低压都是针对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而言 近地面与高空气压中心相反 (3)凸向:气压高凸向高空, 气压低凸向近地面 (4)近地面,气温高, 气压低(或气温低, 高空 高
C
·
低 热
低
·
D
高A 冷
气压高)
B
近地面
·
·
(5)天气与气压的关系
例题:(2010年高考题)下图是某日08时和20时海 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答题。
热
冷 高气压
低压
高压
低压
高压
冷
低压
热
高压 冷
3、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1)海陆风
低压 陆地
高压 海洋
高压 陆地
低压 海洋
提示:陆地和海洋的热容量(比热)不同。陆地比热小, 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海洋比热大,白天升温慢, 夜晚降温慢。
3、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2)山谷风
山顶 山谷
山顶
山谷
白天
夜晚
4、锋面气旋的判读
南半球 (1)确定锋面位置 槽部
1000 1005 1010 1015
(2)确定锋面附近风向
暖 A
甲
D
丁 丙
(3)判断冷暖空气
(4)确定锋面性质 及移动方向
C 乙 B
1020
冷
5、判断季节
七 月
5、判断季节
一 月
6、垂直方向等压线(面)的判读
(1)垂直方向上,高度越高,气压越低 气压:B
1000 A D
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
单位距离的气压差大小
1005 1010 1015
13.热力环流
1010
高 空 风 的 形 成
(百帕)
1000 1002 1004
气 压 1006 梯 度 1008力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 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风-- 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风向
北半球
1010
地转偏向力
地转偏向力
①方向: 垂直于风的运动方向,北右南左。 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②影响: 大小与风速成正比。
地面冷热不均 空气垂直运动 水平方向的气压差 大气的水平运动
热力环流
低
高
低
A 高
B
C 高 冷却
低
受热
地面
冷却
注意:
高空的气压高低与地面相反
近地面低气压----上升气流----阴雨天气 近地面高气压----下沉气流----晴燥天气
高压、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而言的。 但不同高度上的 高压数值不一定比低压数值大
大气水平运动 风
• • • • •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
思考: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特点是什么? 空气在运动过程中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风向与 等压线之间是什么关系?加上摩擦力呢? • 地面与高空的风向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1.风向:风的来向 2.风力:按风速划分的等级 3.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4.影响风向的因素
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左还是右? 右
(hPa)
1010
低 A
1020
高
1030
等压线专题
1、有关知识点 ⑴对于同一地点而言,气压总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C B
·
D A
·
请比较下列位置的气压高低: A >D B >C
专题37 地理过程类综合题之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解析版)-备战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
专题37 地理过程类综合题之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方法指导】1.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大气中热量和水汽的输送,以及各种天气变化,都是通过大气运动来实现的。
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这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2.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1)当地面受热均匀时,空气无明显上升或下沉运动(2)当地面受热不均匀时,空气有明显上升或下沉运动,A地受热较多,上升;B、C地受热较少,下沉•先有空气垂直运动,再有水平运动•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3)热力环流等压线特点:A.同一水平面:高压向高处凸,低压向低处凹;B.同一地点垂直方向: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近地面的气压值永远大于高空)C.高空和近地面的气压属性相反。
D.近地面气压低气温高,气压高气温低。
(热低压,冷高压)E.所谓“高压”“低压”,必须在同一水平面上比较(4)图示如下:垂直运动:近地面冷热不均,受热地区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压。
受冷地区空气收缩下沉,形成高压。
热上升,冷下沉,大气的垂直运动是形成热力环流的第一步。
水平运动: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同一水平面上空气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形成水平运动。
先有垂直运动,再有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共同组成热力环流。
3.常见的热力环流热力环流的实质是同一水平面的两个区域冷热不均引起气压差异和空气运动,所以只要是冷热不均或存在热力差异的两地,就可以形成热力环流。
常见的热力环流有:(1)海陆风A.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B.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2)山谷风A.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B.影响与应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
热力环流
h H
地面
等压线 在同一平面上, 等压线:在同一平面上,由气压值相同
的点连成的线 的点连成的线。
等压面: 等压面:在空间内由气压值相同的线
连成的面。 连成的面。
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全球气压带、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一)、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最简单的大气运动方式) 最简单的大气运动方式)
气压梯度
气压梯度力
风
风在前进过程中都受到了哪些力的作用
(hPa)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
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只改变风向, 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hPa) 1000 1005 1010
摩擦力
1015
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风向
高压、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而言的。 高压、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而言的。 同一水平面而言的 但不同高度上的高压数值不一定比低压数值 大。
同一垂直面上: 气压总是由高到低(从地面到高空 从地面到高空) 同一垂直面上: 气压总是由高到低 从地面到高空
气压变化规律
同一水平面上: 温度高,气压低 温度低 气压高 气压低;温度低 同一水平面上: 温度高 气压低 温度低,气压高 近地面低气压,高空必定是高气压 近地面低气压 高空必定是高气压 近地面高气压,高空必定是低气压 近地面高气压 高空必定是低气压 垂直方向: 热上升; 垂直方向: 热上升;冷下沉
摩擦力方向: 摩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 减小风速 影响风向
影响风向的因素
高空:水平气压梯度力、 高空: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近地面: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热力环流
(一)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低压 高压 低压
高压
地面
低压
高压
B冷 冷
A热 热
C冷 冷
地区间的__________,首先引起空气垂直运动, 地区间的 冷热不均 ,首先引起空气垂直运动,垂 直运动又导致了同一水平面上的____________。 直运动又导致了同一水平面上的 气压差异 。最 后形成了空气的水平运动。 后形成了空气的水平运动。
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 全球气压带、 分布和移动 (一)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等压线;指的是同一水平面 等压线 指的是同一水平面气压相等的点连成的 指的是同一水平面气压相等的点连成的 线
1010
1000
等压面;气压相等点组成的面,一般只垂直方向上 等压面 气压相等点组成的面,一般只垂直方向上 气压相等点组成的面 垂直方向
预备知识: 预备知识: 1、气压:单位面积上空气柱的重量 、气压: 同一地,高度越高,气压越低 同一地,高度越高,气压越低; 同一地,高度越低,气压越高。 同一地,高度越低,气压越高 2、空气垂直运动的方向:只和受热多少 、空气垂直运动的方向: 垂直运动的方向 有关,受热多,空气上升;受热少, 有关,受热多,空气上升;受热少,空气 下沉。 下沉。 3、地面均匀受热时,等压面平行于地面 、地面均匀受热时,
A
1 2
4
3
上图为实际大气中的风向图: 上图为实际大气中的风向图: (1)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是 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是: (1)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是: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1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3____________4________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2)箭头 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__ 箭头1 ______, (2)箭头1与等压线的关系是垂直 , ______ 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高压指向低压
高中地理复习:解读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
高中地理复习:解读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热力环流【背诵要点】1.热力环流的概念、形成原因、形成过程、示意图、原理应用2.海陆风(湖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的形成原因、示意图、影响3.等压面(等温面)的判读:判断气压(气温)值大小、冷热、气流运动方向(风向)、天气状况、下垫面状况4.气压的概念、影响因素;高压和低压的概念、形成原因【基础知识】一、热力环流原理(一)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二)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三)形成过程(四)示意图【思考探究】是不是气温越高热力环流越旺盛?答案:不是。
热力环流的旺盛程度取决于地区间冷热差异。
地区间温差越大,空气垂直运动越旺盛,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热力环流越旺盛。
【特别提醒】1、一个关键“一个关键”是确定近地面两地点的冷热。
热容量大的地球表面,白天气温较低,夜晚气温较高;热容量小的地球表面,白天气温较高,夜晚气温较低。
两地温差越大,热力环流越旺盛。
2、两个气流运动方向:((先有垂直运动,后有水平运动))①垂直运动:与冷热差异有关,受热上升,冷却下沉。
②水平运动:与气压差异有关,从高压流向低压。
3、三个关系:(1) 等压面的凹凸关系:(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类型相反)受热:低空下凹、高空上凸。
变冷:低空上凸、高空下凹。
通常所说的高压、低压是相对同一水平面气压状况而言的。
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2)温压关系:热低压、冷高压(如上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
注意:关于热力环流,具有“气温越高,气压越低”的规律,切记该规律只适用于热力条件下的下垫面,受动力因素影响的大气环流或者高空不适用于该规律。
(3)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五)常见热力环流形式1、海陆风①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海洋的比热容大于陆地)②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空气较湿润。
2、山谷风①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高三地理一遍过第2讲:大气受热过程气温等温线热力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
2
3
4
5
6
7
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
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受热过程 区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理解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形成机制
二、大气垂直分层 三、气温和等温线
8
近地面大气受热过程
大气热力作用
太
阳
辐
射向宇宙空间
射
地 面 削弱作用、 水
收
汽
)
地面增温
地面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受热过程气温等温线热力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
1、大气受热过程: 削弱作用、保温作用,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大气垂直分层、气温、逆温、等温线 2、热力环流: 气压、等压面、垂直气流、等压线、风、海陆风、城市风、山谷风 风向、风力、“三力” 3、三圈环流: 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气压带和风带季节性南北移动 4、季风环流: 季节性高低压中心、冬夏季风
22
微专题:气温
1、气温高低的影响因素。 2、气温的日变化(昼夜温差)、年变化、垂直变化规律。 3、等温线图图的判读。 4、气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气温的日变化(昼夜温差)
时
间 气温的年较差 变
气 温
化 气温的年际变化
的
时 空
空 气温的垂直分布
分间
布变
气温的垂直分布规律 逆温形成、影响
化
气温的水平分布
(根本热源)(直接热源)
拓展:为什么一天中,最高气温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在日出前后?
当地面吸收了太阳的辐射热量之后,再通过辐射、对流等形式向空 气中传导,这是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由于地面向大气传输热量需 要一定的时间,所以近地面气温是午后2时左右达到最高。大气主要 以逆辐射的方式和大气辐射的方式散失热量,直至次日日出一直没 有太阳辐射来补充热量,所以直到次日日出前后气温达到了最低。
热力环流和等压线
等压线与天气系统的关系
热力环流:由于地球表面受热不均导致空气流动形成环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等压线:表示气压分布的曲线与热力环流密切相关
天气系统:由气压、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组成的系统 关系:等压线可以反映天气系统的分布和变化是预测天气的重要依 据
05
热力环流和等压线 的应用
在气象预报中的应用
热力环流:影响大 气运动的主要因素 之一可以预测天气 变化
等压线的分类
水平等压线:表示同一水 平面上气压相等的线
垂直等压线:表示同一垂 直面上气压相等的线
斜压线:表示斜面上气压 相等的线
闭合等压线:表示气压相 等的闭合曲线
非闭合等压线:表示气压 相等的非闭合曲线
04
热力环流与等压线 的关系
等压线与温度的关系
热力环流:由于温度差异 引起的大气运动
等压线:表示气压相等的 线
热力环流的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热力环流的主要驱动力 地球自转: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影响热力环流的方向和强度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影响地表热量的吸收和释放从而影响热力环流 海洋: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热源对热力环流有重要影响 大气环流:大气环流对热力环流有重要影响如西风带、信风带等 温室气体:温室气体影响地球的辐射平衡从而影响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是地球 大气层中最重要 的环流形式之一 对全球气候产生 重要影响。
热力环流的形成 过程包括:地面 受热不均、空气 受热上升、高空 冷却下沉、地面 受热不均等。
热力环流的主要 类型包括:低纬 度环流、中纬度 环流、高纬度环 流等。
热力环流的形成机制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热力环流的主要驱动力 地面受热不均:地面受热不均导致空气温度和密度差异 空气流动:空气受热上升冷却下沉形成对流运动 气压差异:气压差异导致空气流动形成环流 地球自转:地球自转影响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海陆分布:海陆分布影响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3.3大气热力环流-气压等压线课件高一地理
空气没有上升或下沉运动, 近地面与高空的等压面与地面平行
地表受热均匀
冷热不均
→
空气 垂直运动
→
同一水平面上 的气压差异
→
空气水平运动 (风)
高压
受
P近地面 > P高空
热 膨 胀
上
升
受热 膨胀
低压
低压
冷
却
冷却
收 缩
收缩
下 沉
高低压都是对 同一水平面上 气压差异而言
高压
热 地表冷热不均 冷
小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大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降)→
影 将响卫:星城将距方或绿不面污化染带到与较布1市重局0区0的在k工气有m厂流密的下布切范沉局联或在围下气系内沉流,,距下人在离沉以距口生内离规产;以模、外在。生数活万等 城市“五以岛上”效的应城:镇。通常把中心市区称作母城, ①热岛:外市围区气的温卫经星常比城郊称区作高子。 城,具有吸收母城的 ② ③混干浊岛岛 :部: 白分市 天区 市人污 区口染近,物地比面接郊的纳区水母多汽城,含能量的见小扩度于散低郊。区企。业,分担母 ④湿岛:城夜的晚市某区些近功地面能的等水作汽用含量。高于郊区。
A 市热区 B
C
郊区
高压
(1)对大气污染风险较大的工业企业应布局在哪里?
(2)如何降低城市温度,缓解城市热岛问题?
城市热力环流的形成: 城市居民生活、工业和交通工具释放大量的人为热量,导致市区气温
大于郊区卫。星空气城在:市区上升,在郊区下沉,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市区。 是指在大城管辖区范围内或与市中心相
A.甲地气流上升 B.乙地气流上升
C.甲地气温较高
D.乙地气温较高
若你决定灿烂,山无栏,海无遮
地理热力环流知识点讲解
1、热力环流的形成:
2、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3、气压大小及等压线的判断
(1)在水平方向上:高压大于低压,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
(2)在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3)等压面变化:高压处向上凸,低压处向下凸。
高空与近地面凸向相反。
4、热力环流实例
(1)海陆风
(2)山谷风
【补充】:谷底多夜雨
原因:谷底夜晚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水汽在上升过程中遇冷凝结产生降水。
(3)城市风-城市热岛效应
【补充】:城市的气温和降水均高于周边地区
原因:城市的凝结核较多,且盛行上升气流,容易产生降水。
影响与应用:一般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下沉距离之外。
5、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力(2)各种风的受力作用分析与风向(以北半球为例)(3)风向和风速的判读
①风向定律A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后方,低压在左前方;B在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左后方,低压在右前方。
②风向判读A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B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
C近地面风向偏转角度小于45°,高空风向偏转90°。
【结论】:近地面风向斜穿等压线,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③风向的表示方法
④
风速的判读A在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集风速越大;等压线越稀疏风速越小。
B在不同地图中,相同图幅相同等压距时,比例尺越大,风速越大;比例尺越小,风速越小。
热力环流等压线画法
热力环流等压线画法
热力环流等压线画法是用于描述大气环流和温度分布的一种绘图方法。
它基于维尔诺特理论,假设大气在等压面上的水平运动满足质量连续性方程和环流等压线方程。
以下是一种绘制热力环流等压线图的方法:
1. 根据所选等压面的数据,画出地图的底图,包括陆地与海洋的分布。
2. 根据气象观测资料或计算数据,确定等压面上的温度分布。
通常,等压面上的温度分布用等温线表示,即连接相同温度的点。
3. 根据维尔诺特理论,画出等压面上的等压线。
等压线是连接相同气压的点,通常是一个闭合曲线。
4. 在等压线之间,根据温度分布画出等温线。
等温线是自封闭曲线,形状和分布与温度分布有关。
5. 标上气温、气压等等重要信息,如地表高度、大气压强、冷暖气团边界等。
6. 用箭头表示风向,并在箭头上标注风速。
箭头的方向与风的方向一致,箭头的长度与风速成正比。
7. 根据气象学的知识和经验,分析图上的气温、气压、风向等信息,推断大气的运动特征和天气形势。
需要注意的是,绘制热力环流等压线图需要有相关的气象数据和绘图工具,同时也需要对气象学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根据所绘图的目的和要求,还可以选择不同的投影方式和绘图风格。
大气热力环流与等压线面
热力环流与等压线(面)姓名_____________ 2009-12-____下图是一个长、宽、高分别是2米、1米和1米且六面都封闭的透明玻璃柜,柜内底面两侧分别放置一个电炉(有导线连到柜外)和一大盆冰块。
在玻璃柜顶部和下部悬垂纸片A、B(如图所示)。
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根据纸片A、B的偏动情况,可以模拟验证某一地理原理。
据此完成1-3题。
[ ]1.该实验模拟的是A.大气温室效应B.大气热力环流C.地壳物质循环D.海陆间水循环[ ]2.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两纸条的偏动方向是A.A、B都向左偏B.A向左偏,B向右偏C.A、B都向右偏D.A向右偏,B向左偏[ ]3.该实验的主要缺陷是A.不能模拟地壳内循环物质的种类 B.不能模拟物体受地转偏向力后的运动情况C.不能显示造成气温上升的主要气体 D.不能模拟地下径流的运动情况读我国某地区年雾日天数等值线图(图中②③④均为省级中心城市)。
回答4~5题。
[ ]4.“晚见江山雾,宵闻夜雨来”能形象写照图中A.城市①② B.城市②③ C.城市③④ D.城市①④[ ]5. 图示地区“夜雨”现象的形成主要是因为A.锋面气旋 B.台风 C.地形雨 D.热力环流读下图回答6—7题。
[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谷地 B.山顶气温日变化最小C.山顶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日温差 D.山谷冬季日温差远大于夏季日温差[ ]7.导致一天中最低温出现在山谷的主要原因是A.山谷地形闭塞,降温快 B.夜间吹谷风,谷地散热快C.夜间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聚在谷地 D.谷地多夜雨,降温快沃克环流是指正常情况下发生在赤道附近太平洋洋面上的一种热力环流。
若某些年份赤道太平洋东部(秘鲁附近)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海水表层温度低出气候平均值0.5℃以上,则称为“拉尼娜”现象。
读沃克环流示意图,回答8~10题。
[ ]8.图中海平面上的丙气压是A.副热带高气压B.赤道低气压C.夏威夷高压D.副极地低气压[ ]9.在沃克环流中A.甲地为高压 B.水平气流由乙吹向甲C.乙地为低压 D.甲地垂直方向气流下沉[ ]10.若乙地海水温度持续异常升高,则降水可能增加的地区是A.印度尼西亚B.澳大利亚东部C.非洲南部D.秘鲁沿海读某区域等压面垂直剖面图,完成11—13题:[ ]11.图中气温最高的是A.甲 B.乙C.丙 D.丁[ ]12.空气流动方向正确的是A.乙—>甲 B.甲—>丙C.丁—>丙 D.丁—>乙[ ]13.关于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气压比乙地低 B.乙地的昼夜温差比甲地小C.乙地此时为晴朗天气 D.甲地盛行上升气流暑期,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研究城市热岛效应现象。
热力环流等压线画法
热力环流等压线画法
【实用版】
目录
1.热力环流的概念
2.等压线的定义和作用
3.热力环流等压线的画法
4.实际应用和注意事项
正文
一、热力环流的概念
热力环流,又称热力环流现象,是指地球上因地表温度差异引起的空气流动现象。
在白天,地表吸收太阳辐射,使得地表温度升高,导致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区;而在夜间,地表散热,空气下沉,形成高压区。
这种因地表温度变化引起的空气流动,就是热力环流。
二、等压线的定义和作用
等压线,是指地图上连接相同气压值的点所构成的线。
等压线在地图上呈现出闭合曲线,可以用来表示某个地区的气压分布情况。
等压线在地球气象学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观察等压线的分布和变化,可以了解气压系统的演变,从而预测天气变化。
三、热力环流等压线的画法
1.收集气象数据:首先需要收集气象观测数据,包括气压、温度、湿度等。
2.绘制气压等值线:根据收集到的气象数据,选取适当的气压间隔,绘制等压线。
等压线的间隔通常为 100 帕斯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标注气压值:在等压线上标注相应的气压值,一般标注在等压线的中部。
4.绘制等压线箭头:在等压线上绘制箭头,表示空气流动的方向。
箭头的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且箭头长度与气压梯度成正比。
5.标注气压梯度:在等压线附近标注气压梯度,表示单位距离内气压的变化量。
气压梯度通常用帕斯卡/100 米表示。
四、实际应用和注意事项
热力环流等压线的画法在地球气象学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通过分析等压线的分布和变化,可以了解气压系统的演变,从而预测天气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纲原文:大气受热过程 考纲解读: (1)大气的受热过程。 (2)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3)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4)等压线知识及应用
考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原理
考点二: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低气压
1000m
高气压
低气压
0m
冷 高气压
低气压
地表受热不均匀
>
C,A
>
D
(2)高压和低压都是针对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而言 近地面与高空气压中心相反 (3)凸向:气压高凸向高空, 气压低凸向近地面 (4)近地面,气温高, 气压低(或气温低, 高空 高
C
·
低 热
低
·
D
高A 冷
气压高)
B
近地面
·
·
(5)天气与气压的关系
例题:(2010年高考题)下图是某日08时和20时海 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答题。
4、锋面气旋的判读
南半球 (1)确定锋面位置 槽部
1000 1005 1010 1015
(2)确定锋面附近风向
暖 A
甲
D
丁 丙
(3)判断冷暖空气
(4)确定锋面性质 及移动方向
C 乙 B
1020
冷
5、判断季节
七 月
5、判断季节
一 月
6、垂直方向等压线(面)的判读
(1)垂直方向上,高度越高,气压越低 气压:B
水平气压梯度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90度角
受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画法 右偏或左偏 小于45度角
[例题]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 N地气压高于P地。 N地风向为 ( A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2、风向、风力的判读
风力
风力大小
水平气压梯度大小
C
由08时到20时,图中 A.①地风向偏北,风力逐渐减弱 B.②地受高压脊控制,天气持续晴朗 C.低气压中心向东北方向移动并增强 D.气旋中心附近暖锋移动快于冷锋
1000 A D
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
单位距离的气压差大小
1005 1010 1015
丁 丙
风力 A > B
C 1020
甲
乙
B
2、风向、风力的判读ຫໍສະໝຸດ 风力风力大小水平气压梯度大小
994 990 A 1:5000 998 992
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
单位距离的气压差大小
998 B 1:8000 994 C
1:2000
热
冷 高气压
低压
高压
低压
高压
冷
低压
热
高压 冷
3、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1)海陆风
低压 陆地
高压 海洋
高压 陆地
低压 海洋
提示:陆地和海洋的热容量(比热)不同。陆地比热小, 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海洋比热大,白天升温慢, 夜晚降温慢。
3、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2)山谷风
山顶 山谷
山顶
山谷
白天
夜晚
风力
C>A>B
3、天气系统的判读
阴雨
晴朗
4、锋面气旋的判读
北半球 (1)确定锋面位置 槽部
1000 1005 1010 1015
(2)确定锋面附近风向
冷 A
甲
D
丁 丙
(3)判断冷暖空气
(4)确定锋面性质 及移动方向
C 乙 B
1020
暖
比较甲乙丙丁四地的气温和降水量
气温: 丙>乙>丁>甲
降水集中在 丁、甲两地
等压线的判读
1、气压场类型的判读
2、风向、风力的判读
3、天气系统的判读 4、锋面气旋的判读
5、判断季节
6、垂直方向等压线(面)的判读
1、气压场类型的判读
高气压(反气旋) 脊(线)
高
低气压(气旋) 鞍部
高
槽(线)
低
鞍 脊
低
槽 脊 高
鞍
槽
低
2、风向、风力的判读
风向
近地面的风向: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高空中的风向: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山顶 山谷 风向
增温快 升流降压 增温慢 收缩增压
降温快 收缩增压 降温慢 升流增压
谷 风
山 风
3、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3)城市风
上升气流
郊区
市区
郊区
考点三:等压线及应用 1.等压面与等压线的空间关系
等压面是指在垂直方向上气压相等的面,反映出垂直方
向上的气压差异。
等压线是指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各点连线,反映出水 平方向上的气压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