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技派建筑与环境设计的融合
简议建筑设计与城市周围环境融合的主要内容及措施
简议建筑设计与城市周围环境融合的主要内容及措施建筑设计与城市周围环境的融合是指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考虑周围城市环境的特点和条件,使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既符合城市发展规划,又不失建筑的功能和美观。
以下是建筑设计与城市周围环境融合的主要内容及措施。
一、建筑外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建筑外观设计是建筑物最显著的特征,要注意建筑与周围环境保持一定的协调和统一性。
例如,建筑的节点和屋檐设计应符合周围传统建筑的特点和风格;建筑外墙颜色和材质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不与周围景观抢夺视觉焦点。
二、建筑内部布局与周围环境相契合建筑内部的布局与周围环境的联系紧密相关。
建筑应根据周围自然和人文特征,灵活安排功能区域,使空间利用更加充分。
例如,将客厅面向城市公园,利用周围自然景观为窗外景色,增加居住质量,提高居民生活舒适度。
三、建筑物高度和容积率的控制要合理建筑物的高度和容积率是建筑与周围环境相融合的基础。
在城市规划中,应根据周围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合理制定建筑高度和容积率标准。
高度过高以及容积率过大的建筑物往往会给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造成视觉污染。
建筑绿化设计是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重要措施之一,可以有效提高周围环境的舒适度和美观度。
在建筑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周围环境的绿化情况,将建筑与周围绿化环境相融合,增强绿化空间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五、建筑与周围交通要疏通建筑与周围交通的联系是影响城市空气质量和交通拥堵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周围交通条件,合理规划建筑停车区域、交通出入口等,减少交通对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
总之,建筑设计与城市周围环境融合需要在建筑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周围环境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合理规划建筑布局和绿化设计,控制建筑物高度和容积率,加强建筑和周围交通的联系,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融合,营造出宜居、舒适的城市环境。
景观设计中高技派的应用分析
一
、
高技 派简 述
具 风格 ,将 金 属 线弯 曲成 理 想 的球 形 ,在里 面加 上 种植 土 ,并 且 栽 植野 生植 ,在加 上 水 雾的 设计 , 一个 个野 生球 就 像是 悬浮 在 水 面 一样 ,仿 佛仙 境一 般 。 三 、景 观设 计 中的 高技派 设计 理念
( 一 )景观 设计 与高 技派 建筑 相辅 相成
.Hale Waihona Puke 占 ’ ,并对 “ 高技 派追随时代 ”的意义和 内涵做 了新的阐述。 关键词 :高技派 ;园林景观 ;特 点;应用
( 六 )境
通 过新 材 料 以及 各种 创 新手 段 ,创 造独 特 意境 ,不 再 单单 是
刻 板 冰 冷 的设 计 ,满 足 人 们 的心 理 需 求 。朱 莉 ・ 托 尔 的 设计 也 独
围的 大环 境 为天 空 的蓝 色 和植 物 的颜 色 , 以及 建筑 的色 彩 ,他 们 色 塑料 瓶瓶 底 朝上 叠摞 而 成 的 ,起 到 灌溉 的 作用 , 水从 水柱 里 涌
也 会根 据 整体 色彩 ,通 过精 心 思考 ,将色 彩 分配 。
二 、新 时代 下 园林景 观 中高 技派 的体 现
设计 特 点 。
( 一 ) 形
新 时代 下 , 高技 派也 在 不 断的 完善 和 发展 ,形成 了一些 新 的 的特 色 就 是 屋 顶 。大 楼 顶 部 波 浪 状 ,布 满植 物 。屋 顶 具 有 多 重 的群 山相 互 呼 应 ,波 浪 起 伏 , 甚 是 壮观 。使 雨水 可 进 行 循 环 利
化 设计 ,满 足人 们情 感 需求 ,是 一个 巨大 挑 战 。
“ 鸟巢 ”孕育 希望 ,寄 托着 人类对 未 来 的美好 畅想 。 高技派大师伦 佐・ 皮 亚 诺 设 计 的 新 的 加 州 科 学 院 大 楼 最 大
论述建筑设计与环境的相互融合
论述建筑设计与环境的相互融合摘要:文章从建筑设计在选择、利用和营造环境三个方面,论述了建筑设计和环境利用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关系,突出了环境利用的重要性。
关键词:建筑设计环境利用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architecture design in the selection, use and create the environment three,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environment using the connection and mutual relationship,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ce of using environment.Key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environment; use建筑是人类文化发展在自然环境上留下的标志,同时,它又在自然环境中形成自己的人文景观。
因此,任何建筑都处在一个相应的环境之中,离不开它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建筑与环境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它们之间互为依托,交相辉映,在自然景观中,建筑往往是自然风光的点缀,而在人文景观中,自然环境又成为建筑物的衬托,因而,建筑就必然也必须与环境结合在一起。
我国传统建筑十分注重选择环境、利用环境和营造环境,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成为中华建筑的一大特色。
中国园林是建筑与环境相结合的最佳典范,对世界园林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建筑设计在选择环境重要性我国传统建筑对选址十分重视.把它作为一件至关重要的大事,无论是殿宇、陵墓,还是宗祠、宅第,都要由堪舆家选择基址,观察山脉走向,寻找水流源头,探求来龙去脉,以“背山面水,左右围护”为风水宝地。
由于背山可以阻挡冬季北来的寒风,面水在夏季又有凉风吹来,并可取得用水方便;左右山林围护能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调节小气候。
建筑设计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建筑设计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在建筑设计中,融合自然环境是一个关键的考量因素。
通过合理的设计手法,建筑物可以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互协调,创造出一个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空间。
本文将探讨建筑设计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并介绍一些常见的设计方法。
一、背景介绍建筑设计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是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在过去,人们更多地将建筑物作为人类活动的场所,而忽视了环境对建筑的影响。
然而,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建筑设计开始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二、自然元素的应用自然元素是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建筑设计中,通过引入植物、水体和光线等自然元素,可以将建筑物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融合。
例如,在设计住宅区时,可以保留现有的树木,并在建筑物周围种植草坪和花园,营造出绿意盎然的居住环境。
三、可持续设计可持续设计是建筑设计与自然环境融合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和节能技术,可以减少建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例如,在设计办公楼时,可以采用太阳能发电系统,实现建筑的自给自足。
此外,利用自然通风和遮阳装置,可以减少对空调系统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
四、景观规划在建筑设计中,景观规划是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的重要手段。
通过精心设计的景观,可以打造出一个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空间。
例如,在设计公园时,可以合理布局景观元素,如人工湖、小桥流水和花坛等,营造出一个宜人的休闲环境。
五、案例分析以下是两个成功融合自然环境的建筑设计案例。
1. 新加坡滨海花园滨海花园是新加坡的一处融合了建筑和自然的文化景观。
这个设计利用了现有的滨海湿地,将其与建筑物相结合,形成一个集休闲、文化和自然为一体的城市公共空间。
在滨海花园中,人们可以欣赏到湿地植物和野生动物,同时也能够欣赏到现代化的建筑设计。
2. 丹麦瓦尔德玻璃美术馆丹麦瓦尔德玻璃美术馆是一座融合了建筑与自然的艺术空间。
设计师将美术馆建在一个湖边,利用玻璃幕墙和透明屋顶,将建筑与湖水、树木完美融合。
简议建筑设计与城市周围环境融合的主要内容及措施
简议建筑设计与城市周围环境融合的主要内容及措施在当今高速城市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建筑设计与周围城市环境的融合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仅仅注重建筑自身的造型和功能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居住和工作环境的要求。
因此,建筑与城市环境的融合成为了当代建筑设计的必经之路。
本文将从以下方面分析建筑设计与城市周围环境融合的主要内容及措施。
一、建筑与城市环境的结合建筑的设计应该与周围的城市环境有机结合,使建筑成为城市环境的一部分。
如何让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首先应该考虑地域特征。
建筑师应该尽量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地形地貌,将地方特色自然的融入建筑。
同时,在建筑的外观上或内部装饰上也要选用符合当地传统文化和环境的材料和元素,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其次,建筑的设计应该尊重周围环境的人文历史,如保留周边古迹,将其与现代建筑设计相结合。
最后,建筑设计要注重与周边建筑的衔接,统一建筑高度和风格,使之形成一种有机的整体。
这种有机的建筑形态就像一个生命体,与周围环境紧密相连,形成一个和谐的城市环境。
二、建筑与社会生活的结合建筑不仅要满足人们的基本居住和工作需求,更重要的是让建筑脱离单一的功能,成为一个社会活动的场所。
建筑师应该站在人性化的角度,根据不同人群和社会需求,设计建筑内不同的功能区域,如商业区、交际区、休闲区、文化区等,使建筑能够满足不同人群对建筑的不同需求。
同时,建筑的设计也应该具有良好的时代感和现代化的思维,特别是对于商业、交际、文化类的建筑,应该根据时代发展趋势进行设计,营造时代氛围,吸引人群。
建筑与生态环境的融合已经成为当代建筑设计必不可少的内容。
建筑在设计的同时,需要考虑能源利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因素。
因此,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的联系也就越来越密切。
建筑师应该在建筑的形态和结构上尽量采用符合生态要求的设计,如在建筑的外墙上安装太阳能板,运用防雨采光技术,采用自然通风技术,使建筑体现出周围自然环境的特色,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
简议建筑设计与城市周围环境融合的主要内容及措施
简议建筑设计与城市周围环境融合的主要内容及措施建筑设计与城市周围环境的融合,是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必须重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中心,建筑作为城市的载体,两者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
如何通过建筑设计来与周围环境融合,不仅能够提升城市的整体品质,也能够增加居民的生活质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本文将从建筑设计与城市周围环境的融合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和实施措施等方面进行简要探讨。
一、建筑设计与城市周围环境融合的重要性建筑设计与城市周围环境的融合,对于城市的整体形象和环境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建筑设计要与城市的整体风貌相协调,与周围建筑相呼应,这样可以增强城市的整体品质和美感。
建筑设计要考虑到周围的自然环境,比如地形、气候、植被等,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提升城市的宜居性。
建筑设计还需要考虑到周围的社会环境,比如人群的活动习惯、文化传统等,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周围的居民和社会。
二、建筑设计与城市周围环境融合的主要内容1、适应地域环境建筑设计应当根据不同地域的气候、地形等条件进行合理的设计,以便减少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
在炎热的地区可以采用通风良好的建筑结构,或者利用遮阳设施来降低建筑能耗。
在多雨的地区可以设计雨水收集系统,充分利用雨水资源。
建筑设计要考虑到地域环境的差异,以便更好地适应周围环境。
2、与周围建筑相协调建筑设计要尽量与周围的建筑相协调,避免造成不和谐的视觉冲击。
比如在保留历史建筑的新建的建筑可以融入使整个城市的风貌显得更为统一和谐。
或者在商业区域的设计中,考虑到周围的建筑高度和密度,以便更好地融入周围的环境。
3、保护自然环境建筑设计应当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更好地为自然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比如在土地利用上要合理规划,尽量减少对农田、湿地和森林等自然生态的破坏。
在建筑设计中要注重节能和环保,采用可再生资源,减少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
在建筑外立面的设计中可以考虑绿化植物的使用,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建筑知识:高科技环保建筑设计的趋势
建筑知识:高科技环保建筑设计的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环保的日益重视,高科技环保建筑设计成为了建筑行业的一个新的趋势。
高科技环保建筑设计是建筑行业在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前提下,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打造更加高效、节能的建筑设计。
这样的建筑设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能源消耗,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保护环境。
一、为什么需要高科技环保建筑设计建筑行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但是建筑也是能源消耗的大户。
现在的建筑设计往往没有充分考虑到能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
所以,需要高科技环保建筑设计来解决这些问题。
在建筑设计中,采用高科技环保的设计理念,能够更好地提高建筑的节能、环保和可持续性能,从而有效地减少建筑对环境和能源的消耗,降低建筑材料的浪费,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如何实现高科技环保建筑设计1.利用太阳能在高科技环保建筑设计中,太阳能是最为常用的技术手段之一。
利用太阳能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同时也可以减少空气污染。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太阳能电池板等新技术,来收集和利用太阳的能量。
这样,建筑中的照明、空调等设备都可以使用太阳能的电力,从而减少电费支出,同时也实现了环保目的。
2.采用节水技术在高科技环保建筑设计中,采用节水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
建筑中的用水量很大,如果使用传统的节水方法,效果不大。
但是,通过运用高科技手段,可以实现更加高效的节水。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可以采用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用来浇灌植物、冲厕所等,从而减少对城市自来水的使用。
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水资源,还可以减少排水系统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3.采用智能化控制系统在高科技环保建筑设计中,采用智能化控制系统也是非常重要的。
智能化控制系统可以监测室内环境温度、湿度、空气品质等各种数据,然后通过调节空调、通风、照明系统等来达到节能和环保的目的。
例如,如果室内温度过高,智能化控制系统可以自动调节空调的运行,让室内温度达到一定的舒适度。
这样,既可以保证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又可以实现节能和环保的目的。
简议建筑设计与城市周围环境融合的主要内容及措施
简议建筑设计与城市周围环境融合的主要内容及措施【摘要】城市建筑设计与周围环境融合是当前城市发展中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从城市环境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入手,探讨了建筑设计与城市周围环境融合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环境融合的主要内容和具体措施。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环境融合对于建筑设计的实际影响。
在我们强调了建筑设计与城市环境融合的关键意义,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建筑设计与城市环境融合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的整体品质,还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建筑设计、城市环境、融合、重要性、内容、措施、案例分析、关键意义、发展趋势、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城市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建筑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求,更应该与城市周围的环境融合,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城市环境的保护和建筑设计的协调配合,可以提高城市的形象和品质,同时也能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和城市空间的紧张,建筑设计与城市周围环境融合的问题变得愈发紧迫。
如何在城市建设中充分考虑周围的环境因素,使建筑符合城市整体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领域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深入探讨建筑设计与城市环境融合的重要性及其具体措施,以期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建筑设计与城市周围环境融合是当前城市规划与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于城市环境品质和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如何在建筑设计中融入周围环境特色,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相互衬托,已成为当前建筑设计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研究建筑设计与城市周围环境融合的意义在于,可以促进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提升城市的整体品质和形象。
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与周围环境的融合,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的气质和文化底蕴,还可以改善人们的居住体验和生活质量。
简议建筑设计与城市周围环境融合的主要内容及措施
简议建筑设计与城市周围环境融合的主要内容及措施建筑设计与城市周围环境融合是一个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复杂课题,它涉及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环境保护、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
在当今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如何将建筑设计与城市周围环境融合起来,成为了建筑师、城市规划者和政府决策者所需面对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建筑设计与城市周围环境融合的定义、意义、主要内容及措施等多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建筑设计与城市周围环境融合的定义建筑设计与城市周围环境融合,意味着建筑设计要与城市周边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以及历史环境等进行有机的结合,创造出与周围环境和谐相融的建筑。
1. 提高居住舒适度:建筑与周围环境融合,可以使建筑更好地顺应自然环境,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提高居住舒适度。
2. 增强城市形象:建筑设计与周围环境融合,可以使城市在建筑风貌上形成独特的文化特色,增强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的吸引力。
3. 促进社会文化发展:建筑设计与周围环境融合,有利于传承和弘扬城市的历史文化,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
1. 自然环境融合:建筑设计要尊重自然环境,尽量保留原有的植被、地形和水体等自然元素,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2. 社会环境融合:建筑设计要考虑到周边的社会环境,合理规划建筑功能布局,以满足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
3. 文化环境融合:建筑设计要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保护和传承当地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创造出有地域特色的建筑。
4. 历史环境融合:在城市更新和改造过程中,建筑设计要保护和利用好城市的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使新旧建筑相互融合,形成有机的整体。
1. 加强规划引导:通过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等手段,引导建筑设计与城市周围环境融合,确保建筑的发展符合城市整体的发展规划。
2. 完善法律法规: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建筑设计与周围环境融合进行规范和约束,从法律层面促进建筑与环境的有机融合。
3. 加强社会宣传: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建筑设计与城市周围环境融合意义和重要性的宣传,提高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和文化素质。
设计中的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设计中的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是现代设计中一个重要的议题。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对于建筑的设计和使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设计师们开始尝试将建筑与自然环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仅追求美感,还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首先,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可以带来更好的空气和光照条件。
传统的建筑设计往往会忽略自然环境对于建筑的影响,导致空气不畅通、光线不足,让人感到压抑和闷热。
而如今,设计师们开始通过优化建筑的朝向、加大通风口的面积和设置天窗等方式,让自然的空气和阳光更好地进入建筑内部。
同时,运用科技手段如智能温控系统,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资源,进一步改善室内的环境质量。
其次,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可以提供更舒适的居住体验。
自然是人类最原始的生活环境,与之相融合的建筑设计能够满足人类的身心需求,提供更加舒适的居住体验。
比如,在设计住宅区时,可以考虑自然地形和植被的布局,将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使居住者在自然景观中度过每一天。
另外,还可以采用自然材料和绿色建筑技术,使建筑材料更环保,更符合人体工程学,提升生活品质。
此外,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也可以保护生态环境。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全球的生态环境正面临严重的破坏和威胁。
建筑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承担起对环境的责任。
融入自然环境的建筑设计不仅能最大程度地减少生态破坏,还可以为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提供帮助。
比如,在建筑的外墙上种植绿色植物,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净化周围的空气。
另外,越来越多的建筑采用雨水收集、太阳能发电等技术,实现对自然资源的最佳利用。
最后,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也是对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不同地区拥有各自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
在融入自然环境的设计中,设计师们通常会借鉴当地传统建筑的特点,结合现代建筑技术和理念,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建筑作品。
这种融合既凸显了建筑的现代性,又保留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同时也为城市增添了独特的艺术氛围。
高科技建筑创新科技与设计的结合
高科技建筑创新科技与设计的结合高科技建筑是当今建筑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趋势,它将科技与设计完美结合,为人们提供更加智能、便捷和环保的建筑环境。
本文将探讨高科技建筑创新科技与设计的结合,旨在展示这种结合对建筑行业的巨大影响。
1. 利用高科技解决建筑难题高科技建筑的出现,使得建筑行业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难题。
例如,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土地面积有限,人口密集,高楼大厦的建设成为必然趋势。
然而,传统的建筑方法无法满足这一需求。
高科技建筑依靠现代科技手段,利用轻质材料、钢结构和新型建筑技术,实现了大跨度、高效率和安全性的提升。
2. 智能化设计带来更智慧的空间高科技建筑的创新科技与设计结合,使得建筑物拥有了更智能化的功能。
通过智能化系统的应用,建筑物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包括温度、照明和安防等方面的自动调节。
此外,高科技建筑还可以通过传感器和数据分析技术,实现能源的智能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
3. 绿色建筑推动可持续发展高科技建筑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它采用了一系列环保技术和材料,如太阳能发电系统、地热能利用和雨水收集利用等,有效降低了建筑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这种绿色建筑的理念与科技创新的结合,使得建筑物不仅仅是人们的居住和工作场所,更是人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载体。
4. 高科技建筑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不断进步,高科技建筑将在未来继续发展壮大。
首先,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使建筑物智能化程度更高,实现更精准和便捷的控制。
其次,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将使人们可以亲身体验建筑的设计和功能,提供更好的决策依据。
此外,高科技建筑还将紧密结合大数据和可视化技术,提供更全面和可靠的信息支持。
综上所述,高科技建筑的创新科技与设计的结合,为建筑行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它解决了传统建筑无法解决的难题,实现了空间的智能化和环保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高科技建筑将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人们创造更加智慧和舒适的生活环境。
建筑形式与环境融合的创意设计
建筑形式与环境融合的创意设计现代社会中,建筑设计不再只是满足生活的基本需求,而是通过独特的创意和设计,将建筑与环境融合,创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
建筑形式与环境的完美融合不仅仅是对环境的适应,更是对人类创造力和智慧的体现。
一个成功的建筑设计必须首先考虑其周围环境的特点和气候。
以巴塞罗那建筑家安东尼·高迪设计的圣家堂为例。
圣家堂是一座哥特式和现代主义风格相结合的教堂,其建筑形式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
设计师运用了大量的曲线和自然元素,让建筑看起来像是从地面生长出来的。
圣家堂外部的螺旋形柱子和神秘的雕塑都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共存,将人们融入到建筑中,使其成为城市的地标。
在建筑形式与环境融合的创意设计中,自然元素的添加起着重要的作用。
设计师常常在建筑物上添加花园、草坪、树木等自然元素,使建筑物更具生机和活力。
这不仅使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还为居住者提供了一个舒适的空间。
例如,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设计的天空之镜美术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座美术馆的外表呈现了一个光滑的、类似于水面的曲面,通过合理安排其他建筑元素,建筑师成功地将建筑物与周围的大自然相融合。
美术馆内部灯光柔和,通透的设计使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赏心悦目。
在建筑形式与环境融合的创意设计中,除了自然元素,还有一种元素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设计,那就是艺术元素。
通过艺术元素的添加,建筑物不仅仅是一个功能性的空间,更是一种艺术品。
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就是一个优秀的例子。
这座铁塔以其独特的形状和精湛的工艺成为巴黎的象征,同时也成为了世界著名的建筑之一。
埃菲尔铁塔通过其艺术性的设计,成为了吸引游客的焦点,同时也与周围的环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建筑形式与环境融合的创意设计不仅仅限于建筑物本身,还可以通过建筑材料的选择和运用来实现。
一种常见的做法是使用可回收材料和绿色材料来建造建筑物,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建筑设计师还可以利用当地的材料和技术,使建筑与当地文化相契合。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在建筑设计中,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这种融合旨在保护自然环境、提供舒适的居住空间以及创造具有艺术性和美感的建筑。
首先,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周围的自然条件和环境。
这包括地形、气候、植被等因素。
建筑师需要了解环境特点并将其融入到设计中。
例如,在设计山区建筑时,可以利用地势差异来创造多层次的建筑形态,使建筑与周围的山水融为一体。
在设计海滨别墅时,可以利用宽大的窗户和露台,让居住者能够尽情享受海洋的美景。
其次,建筑设计中的绿色环保理念也与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息息相关。
建筑师在设计中应注重节能和环境保护。
通过运用可再生能源、建筑隔热材料和节水设备等绿色技术,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降低能源浪费,并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此外,建筑师还可以在设计中增加绿色植被,引入自然光线和自然通风,使建筑与自然环境更加融合并创造出健康宜居的空间。
此外,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也需要考虑建筑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影响。
现代建筑应该注重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降低环境影响。
建筑师可以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如使用可再生材料、降低建筑废弃物产生等。
通过采用绿色材料和建筑技术,不仅可以减少建筑对自然环境的损害,还可以为居民提供更健康、更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最后,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还可以通过景观设计来实现。
景观设计不仅可以改善建筑外观,还可以增加与自然环境互动的机会。
例如,在建筑周围种植适宜的植物,打造花园、绿化带和户外休闲区等,可以创造出一个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的空间,提供人们与自然互动的场所。
综上所述,建筑设计中的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是一项重要任务。
只有将自然环境因素考虑在内,运用绿色环保理念,并注重建筑可持续性,才能真正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建筑师在设计中应该秉持这种理念,创造出既美观又环保的建筑作品。
建筑设计中的环境功能整合技术
建筑设计中的环境功能整合技术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考虑环境功能整合技术来实现可持续建筑是非常重要的。
这种技术将环境因素融入到建筑设计中,以确保建筑物能够在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方面做出贡献。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建筑设计中的环境功能整合技术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将这些技术用于建筑设计中,以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建筑。
一、环境功能整合技术的定义环境功能整合技术是将环境因素融合到建筑设计过程中,以减少能源消耗、提高空气质量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目的的一种技术。
这种技术的实施需要考虑建筑物的设计和工艺、建筑材料和配件的选择、节能设备的使用和后续维护等多种因素,以使其达到最佳的环境保护效果。
二、建筑设计中的环境功能整合技术1、被动建筑设计被动建筑设计是一种采用智能建筑技术的方法,通过将建筑的环境因素与室内设计结合,以实现室内空气质量的改善和热量调节。
这种方法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负担,同时也能提高居住质量。
2、能量回收技术能量回收技术是一种能够从低温热源(如地下水或排水)中恢复能量的技术。
这种技术具有显著的环保优势,能够降低能源消耗,并显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它也被认为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之一。
3、绿色屋顶和绿色墙绿色屋顶和绿色墙可增加建筑物的隔热、保护和减缓雨水排放。
它们可以提高建筑物的能源效率,降低建筑物对气候的影响,并增加生态景观价值。
4、高效隔热墙体系统高效隔热墙体系统采用节能材料和技术制造,使墙体达到相对较高的保温效果。
这样能够减少能源消耗,提高建筑物的能源效率,并降低空调、采暖和通风费用。
5、自然照明和通风自然照明和通风是利用建筑的自然元素和空气流动来提高室内照明和通风效果的技术。
这可以降低能源和耗氧,提高建筑物的舒适度,而不会增加基础设施、人力和设备的费用。
三、功能整合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在建筑设计中,环境功能整合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如能源回收系统、低能耗照明、绿色屋顶和绿色墙、高效隔热材料、太阳能和地热能利用等等。
建筑师的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
建筑师的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作为一种艺术形态和实用建筑,建筑物必须根据环境和使用者的需求而设计。
在如今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时代,建筑师们越来越注重将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以实现可持续性和生态友好的设计。
本文将探讨建筑师的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的重要性、相关的设计原则以及一些成功的案例。
一、重要性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的重要性在于创造一个和谐、宜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自然环境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能量,而建筑师在设计中的融合使得能源利用更加高效,并减少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此外,融合还能提供更好的空气质量、自然采光和景观,改善用户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二、设计原则1. 建筑与场地的融合建筑师要考虑到建筑物所在的场地,包括地形、气候、周边环境等,以便将建筑完美地融入这个场地。
这意味着建筑的形状、尺寸、布局等要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通过材料选择和建筑造型的设计,使建筑物与自然景观和谐统一。
2. 可持续材料的选择在建筑设计中,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建筑师应选择可持续、环保的建筑材料,避免过度开采和环境污染。
例如,利用可再生材料、使用回收材料、推广绿色建筑板材等,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并降低建筑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
3. 节能和环保技术的应用建筑师应运用节能和环保技术,以减少建筑物对自然资源的需求。
例如利用太阳能和风能作为可再生的能源来源,安装节能设备,如太阳能热水器、雨水收集系统等,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公共能源的依赖,并降低建筑的碳排放。
4. 自然采光和通风为了提高室内环境的品质,建筑师应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
通过合理的设计,如增加窗户的数量和大小、设置透明或半透明的隔板,以及考虑建筑朝向等,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线和空气流动,减少对人工照明和机械通风的需求。
三、成功案例1. 蓝色湖泊艺术中心(Blue House Lakes Art Center)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蓝色湖泊艺术中心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该艺术中心位于湖边,建筑物采用了环保材料和设计,如可再生的木材和太阳能板。
建筑设计中的灵感源泉自然与环境的融合与表达
建筑设计中的灵感源泉自然与环境的融合与表达建筑设计中的灵感源泉:自然与环境的融合与表达建筑设计是一门将艺术和科学相结合的创造性活动,而自然与环境则是建筑设计中最重要的灵感源泉之一。
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自然与环境的融合与表达可以为建筑赋予独特的魅力与价值。
本文将探讨自然与环境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并以具体案例来说明其融合与表达的方式。
1. 自然的灵感与融合自然景观是建筑设计中常常借鉴的灵感源泉之一。
建筑师通过观察自然中的山水、植物、天空、水流等元素,从中汲取灵感,将其转化为建筑中的形式语言与空间组织。
例如,著名建筑师Frank Lloyd Wright的作品常常融入自然元素,如石头墙、木质结构和大量的自然光线,使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一体。
另外,自然中的材料也是建筑设计中常常运用的资源之一。
石材、木材、水泥等材料的运用能够增加建筑的原始感,使建筑更加贴近自然的氛围。
例如,建筑师Peter Zumthor在设计多个建筑作品时运用了来自周边山区的石材,使建筑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2. 环境的影响与表达环境对于建筑设计同样具有深远的影响。
建筑师需要全面考虑建筑所处环境的气候、地形、人文特色等因素,将环境因素融入设计中。
气候是建筑设计中不可忽视的环境因素之一。
建筑师需要根据所处地区的气候特点,合理选择材料、结构等,以实现建筑的节能和适应性。
例如,在炎热的地区,建筑师经常采用通风系统、遮阳设施等措施来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地形对于建筑的环境融合与表达也具有重要影响。
建筑师可以运用地势变化、山水背景等自然条件,将建筑与地形融为一体,创造出独特而和谐的景观。
例如,中国的传统园林中常常运用地形起伏、水池流转等设计手法,使建筑与自然形成有机的整体。
人文环境也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建筑师需要考虑建筑所处地区的文化特色、历史背景等,将这些因素融入建筑设计中,以表达对当地文化的尊重与回应。
例如,建筑师I.M. Pei在设计中国国家博物馆时,参考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形式与格调,使之与周围的文化环境相呼应。
现代建筑设计趋势解析融合自然与技术的完美结合
现代建筑设计趋势解析融合自然与技术的完美结合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不断追求,现代建筑设计日益注重融合自然与技术的完美结合。
这种趋势的出现不仅仅是对建筑形态和功能的改变,更是对人类居住体验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思考。
本文将从建筑外观、内部空间布局和绿色技术应用三个方面,解析当代建筑设计融合自然与技术的完美结合的关键特点。
一、建筑外观设计现代建筑设计趋向于简洁、自然和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穹顶、弧形外墙等流线型设计成为常见的设计元素,减少了直角墙面的刚性感,增加了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和谐感。
同时,大量采用玻璃幕墙设计,使建筑内部与外部的空间连接更加紧密,为居住者提供更多的自然采光和通风。
二、内部空间布局现代建筑设计注重创造宜居、舒适的内部居住环境。
开放式布局成为主流趋势。
通过拆除传统的墙隔,将各个功能区域打通,创造出宽敞、流畅的空间,提升了空间的灵活性和人们的交流互动。
此外,多采用高挑空设计,让室内空间拥有更好的通透性和视野,使人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自然的变化。
三、绿色技术应用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标,现代建筑设计广泛应用绿色技术。
例如,采用太阳能光伏板,通过太阳能的转化,提供建筑所需的电力和热能,降低能源消耗。
另外,利用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浇灌植物、清洗等,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此外,绿化装置和垂直绿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建筑表面温度,改善城市热岛效应,增加空气质量,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在现代建筑设计趋势中,融合自然与技术的完美结合成为设计理念的核心。
建筑外观设计以简洁、自然的形态为主,强调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内部空间布局注重开放式设计,提升空间的连贯性和灵活性;绿色技术的应用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理念。
通过这些设计手法的应用,现代建筑设计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更能够创造宜居、健康的居住环境,助力可持续城市发展。
总结而言,现代建筑设计趋势解析融合自然与技术的完美结合具有多样化的形态和功能特点。
现代建筑设计与环境融合的思考
现代建筑设计与环境融合的思考特色建筑能体现出一个城市的美好形象,而环境对建筑物骑着装饰、点缀及烘托的作用。
世界著名建筑大师安藤忠雄认为,建筑与环境的融合,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才是建筑设计的最高境界。
“仅有优美的环境,或者仅有别致的建筑都是不够的,只有将优美的自然景观、良好的生活氛围融于一体,才能营造理想的居家环境。
”建筑师设计时,应做到建筑的造型、色彩、立面、风格等建筑元素与环境的相互呼应。
要避免过分整齐(死板)与过分不整齐(杂乱),还要做好与周边的自然、人文和社会环境向融合,搞好创新、创造出形式美观、文化内涵丰富、具有生命力的建筑。
一、环境因素对建筑设计的影响一个建筑作品的特色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建筑所处的环境,而不是取决于它自身。
独特的环境因素(自然地理、人文社会、经济等)制约了建筑形象及其空间构成,从而形成了别具一格而不能随意到处搬用的建筑特色。
建筑师也正是把环境作为启迪构思的重要因素之一,也只能是由环境衍生的建筑才有生命力,才经得起考验。
笔者以下对影响建筑设计的几个重要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了建筑如何融合环境,美化环境。
1.1自然、地理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对城市建筑的客观影响主要表现在气候条件和地方材料两个方而。
在生产力低下的地区,气候条件对建筑形式和材料的选择有绝对性的力量。
例如,在阿尔及尔,气候炎热,厚厚的上墙成为遮蔽强烈阳光的最佳选择;在我国有些地区积雪时间长(长达60至100天),所以,该城市的建筑不宜过多使用高明度色彩和无彩色系的建筑材料。
除了气候条件的影响以外,建筑设计还与本身的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如我国贵州省房屋往往依山傍水而建。
贵州的吊脚楼民居就是一种运用陡坡地形的特殊民居形式,材料主要以当地木材为主,其颜色多为棕色,配以灰瓦盖顶,朴素淡稚,与山野相融,乡土气息格外浓郁。
它或依附悬崖,或临坎吊脚,有“凌空飞绝壁” 之感,构成山城重庆独特的民居风貌,充分展现了重庆人的智慧(如图1.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高技派建筑与环境设计的融合作者:高佳豪来源:《装饰装修天地》2015年第06期摘要:文章分析高技派建筑展现的特点和风格,结合当代建筑建造需求的转变,探寻高技派与环境设计的共性,将环境设计中的可用因素同高技派建筑设计相融合,构筑多元化的设计发展基础,最终使建筑的表达与自然、城市、室内空间环境等多元化因素的交融契合更加紧密,形成高技派建筑未来的转变模式。
关键词:高技派;环境设计;多元化一、高技派建筑1.高技派发展背景随着20世纪工业文明和科技创新的发展,进入到后工业时期的社会开始发生变革,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刺激了消费者的消费和审美,市场进入到个性化多元化的时代,建筑开始通过夸张新科技形式表达新的建筑风格,以伦佐·皮亚诺、理查德·罗杰斯、诺曼·福斯特为代表的现代建筑设计大师,出于对机器美学的好奇,创作出一大批与众不同的作品,最终成为20世纪建筑发展过程中最为凸显的一种主要形式2.高技派的时代特点高技派突出当代工业技术成就,崇尚机械美,追求技术细节强调新技术和工业化结构和构造形式,注重不断向前发展的新技术、新材料和工艺,采用标准化预制构件,结合结构、设备等技术着意表达精巧动感的建筑外观和质轻细巧的建筑节点。
3.高技派的转变20世纪70年代早期高技建筑向当代高技建筑发展、过渡,在建筑的感情表达以及与环境的关系融合方面走向成熟。
21世纪的“高技派”走向情感化、地域性、文脉性,具有了从工业高技建筑到生态高技建筑转变的能力,增加了建筑本身的技术含量和人文内涵。
一方面是注重环境中声、光、空气的控制及周边环境的适宜性发展,创造舒适的环境,另一方面注重建筑功能,刻意强调结构和材料的表现,把当代的高技派与诸多因素相融合,创造出的不仅是完美的建筑而且是理想的人工环境。
二、高技派建筑与环境的交互影响“环境是用来书写的材料,是阐述建筑的源泉和依据”。
从建筑发展的过程来讲,环境突出的是与人共融的作用,在建筑环境设计中通常考究外部环境因素,讲究室内功能布局合理,注重建筑内外环境设计的协调统一,注重个性化与整体化的地域性关联。
这种表达其实是探寻建筑与地域自然条件的一致性,因为建筑是建立在群体的完整性上的,城市中不同内容的建筑物应该构成有序的系统的组合,这样包含各种建筑的城市环境才具有秩序性。
总体来说在完成建筑的同时要兼顾城市环境的历史传统和时代特征,在建筑物本身设计的基础上加以保护继承与发扬,并注重公共环境艺术氛围的营造,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
日本岐阜县VR科技广场(理查德·罗杰斯),该设计很好的突出了高技建筑与场地环境的结合。
利用地形起伏,设计出临近科技广场连贯的景观线,将建筑当作一个山地来处理,巧妙利用周边场所能提供的建造条件来配置活动空间,将原有溪流和散步到重新梳理,有效地利用了山坡斜面和不完整的地面,形成有序的空间秩序,完善了建筑的同时维护了自然环境的秩序与统一。
三、高技派建筑与环境设计的多元化特性高技派建筑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从硬性机械技术方式的表达转向以软技术方式表达,并且由于高技派建筑出于对机械美学着重表现鲜明的建筑结构,使得高技派建筑鲜明的特征得以体现。
建筑展示内在结构与设备使骨架外露,增加了内部的灵活性和视觉上的通透性,在强调和表现建筑细部时,注重玻璃、钢材等现代材料,并大量使用加工精度高费用低的预制构件。
除了保持对于技术的敬仰和敏感性,还致力于体现建筑的艺术性、生态性、文化性等人与建筑环境的情感特征。
环境设计的形式与风格确是建筑文化的一部分,在设计中不只是考虑主体物的塑造还有围绕主体需要搭配的元素,所以在进行建筑与环境的设计过程中考虑加入能体现文化性、艺术性、技术性和生态性等方面的元素,总体从三方面来加以考虑。
首先是经过气候、场地等形成的城市环境层面;其次是利用被动式设计满足人们对舒适环境、使用空间的需求,利用技术与空间的组合的方式将建筑环保与空间形态结合的建筑环境层面;最后是通过室内环境的构造与材料的整体结合方式来完善建筑内部环境设计的室内空间层面。
三个层面的考虑最终可以将设计巧妙、表现绚丽的建筑纳入到环境的大氛围中来。
1.展现技术本质的艺术特性当今信息时代笼罩世界,人们对于高技术的成果不再停留在实用性上而是更加追求精神与审美的享受。
“当清晰的结构得到精确的表现时,它就升华为我们所称的建筑艺术”,技术与审美之间存在紧密联系。
而环境设计是以人的主观意识为出发点,建立在自然环境美之外,为人对美的精神需求所引导,而进行的艺术环境创造。
两者在技术性思考的前提下,将结构形式、材料属性、光的应用与建筑艺术联系一起将众多艺术的理想化成果呈现在现实的三维空间,在与周边环境结合的大背景下,最终达到追求到物质功能与精神愉悦的体验,审美与实用价值的完美统一。
1.1 形式美。
阿尔多夫·路斯:“建筑不是依靠装饰而是以形体自身之美为美”高技派的形式依托于结构的技术性表达,在外形方面通过暴露、交叉、重复、夸张等手法构造典型的特征,在内部空间,采用灵活自由的平面布局、畅通快捷的流线组织突出现代气息。
同时注重艺术构思过程的逻辑性,注意形式的依据和合理性,在科学化考虑的基础上,结合建筑设计意向运用构件表达结构的形式美。
由伦佐·皮亚诺、理查德·罗杰斯共同设计的法国蓬彼杜艺术中心建筑由圆形钢柱支撑,横向布置钢桁架,楼板悬挂于桁架上,侧向支撑设在外侧面,将整体构件暴露于外,这样的设计释放了室内空间,增加了灵活性。
1.2 色彩美。
色彩可以用来作为装饰及改善物体审美,能很好地突出建筑的功能、个性和特色,如同视觉传达中的设计符号,具有辅助塑形作用。
色彩鲜明的物体,丰富了空间环境,强调场地特征,给物体本身增添了光彩,拉近了人与建筑的距离。
而色彩刻意表现材料纹理质感则是现代建筑的又一大特点,一方面可以理解成一种独立的形式元素,另一方面,材料和质感可以理解为是形式元素的一种内在属性,通过色彩的改变来形成元素的视觉效果。
蓬彼杜艺术中心外观与众不同,钢架、柱、桁架和拉杆等管线和结构涂上了不同的颜色,红色为交通运输设备,蓝色是空调设备,绿色为给水排水管道,黄色为电器设施和管线,五彩斑斓的外观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强化了建筑本身的存在感。
建筑外观及其和周边古典复兴式的建筑形成对比,合乎人性的室内外空间形态,色彩很好的起到了从巴黎市中心传统建筑到现代建筑的过渡作用。
1.3 光度美。
诺曼·福斯特:“自然光总是不断地变化,使建筑有特征,在空间与光影的相互作用下,可以创作出戏剧性”。
空间的视觉形式可随灯光、物理甚至是化学手段任意变幻,光的运用在建筑内部的空间格局上满足了同一人不同行为的需求,塑造空间的层次,在建筑的外部设计中,光的运用提升了建筑的艺术感染力,融合了建筑与环境的空间。
在设计考量中将照明设计与功能、形式完美结合在一起。
柏林国会大厦(诺曼·福斯特):巨大的玻璃穹顶由钢结构支撑,建筑的形式上延续了罗马式的空间形象,柏林国会大厦采用自然光透明穹顶和倒锥体反射将水平光反射到下面,反射光体具有极强的雕塑感。
在议会厅两侧,遮光板可随日光方向自由移动,日落后室内光发散外侧,透明穹顶成为发光体,这样的设计体现了利用自然因素、场所环境与建筑相结合的特点。
2.尊重场所环境的文化特性早期的强调技术理性的高技建筑已成为落后的设计观,当今建筑除了保持对新技术的敏感性,更多的开始重视建筑的场所精神的表示,尊重城市文脉,回归传统装饰元素、原始材料,将民族与地区之间的地域性色彩适度引用并赋予地域建筑环境艺术的传统造型样式,将人文与自然的和谐采用实用主义的整体设计方式展现出来,建造一所能够让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相协调的建筑,让区域文化的交流用建筑语言重新阐释得以实现。
法国尼姆市卡里艺术中心(诺曼·福斯特):作为神庙的老邻居,为了协调与周围建筑的关系,宏大的建筑在尺度上尽显细腻。
建筑前部开敞的柱廊由纤细钢柱支撑,不同透明度的玻璃和外露的素混凝土柱结合在一起,与原有神庙的色彩、台基和柱廊交相呼应,整体与古老的城市街区融为一体,体现出对历史传统的保护与继承。
在神庙和艺术中心之间原来破旧的停车场改建为精美铺装的下沉广场,供市民茶座、休闲用。
神庙、广场、艺术中心三位一体,形成尼姆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正如皮亚诺所说:“建筑真正的意义是通过寻根,通过感激历史恩泽、尊重地方文化而获得” ,创造一个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建筑作品需要尊重当地民俗,展现高技术与乡土地景的融合。
3.体现科技内涵的技术特性“通过对建筑边界元素的简化和纯化,建筑本质结构的突显,使得我们注意力更多的从环境中的特征部分转向了建筑本体的本质” 推崇以功能为依据的创作方法,摒弃固有思想。
当今的技术表现强调主体与客体,功能与形式,尽量利用建筑结构作为设计符号载体,运用当地特色材料为建筑加以装饰,注意内在结构逻辑,将建造构件的功能表达与艺术、技术的良好结合,通过材料的应用发挥技术的精确性和先进性。
作为建筑的技术要素在设计中体现出以下几点:(1)充分把握技术发展给建筑功能、空间形式带来的变化及可能性;(2)重视对传统技术的提升和改进,延承代表性的技术传统;(3)注重技术发展与文化肌理的融合;(4)注重技术发展与具体经济条件、物质条件等地域基质的结合。
雷诺产品配送中心(诺曼·福斯特):将围护墙镶嵌在地面上,使柱子减轻了承受墙体的重量,使得墙体可以退离柱子,这样可以使结构暴露于外,增加了结构的动态,丰富了光影效果。
这些原生态的外围构件,造型特色突出,不但具有结构作用,还有建筑艺术表现力,一排排单元构件形成了极强的结构韵律,在体现建筑技术独特的同时提升了建筑外观的震撼力。
4.延伸未来发展的生态特性在建筑设计中注重生态化建筑的营造,运用生态学的生态平衡、循环、有机统一原理,把建筑看成是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以人、建筑、自然和社会协会发展为目标,对传统技术与材料进行改良与挖掘,采用技术构件进行建筑修饰。
在环境控制方面,强调建筑与自然的同一性,利用自然环境中的光资源减少人工照明的消耗多用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材料,减小对环境的负影响,妥善处理有害废弃物和建筑的排放物,提高建筑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自调节性,构筑一个建筑和环境相互渗透、融合的系统。
根据生态建筑的发展可总结一下几种方式:(1)在建筑系统的设计中尽量采用被动式系统;(2)挖掘新材料和新技术的潜力;(3)采用主动技术干预方式达到生态共生与建筑环境发展的统一。
(4)重视地域气候特征,注重自然通风;(5)有效利用场地条件,避免地形原始构造的破坏。
法兰克福商业银行(诺曼·福斯特):作为世界第一座生态摩天大楼,整体设计通透,建筑外观采用双层外墙系统,外墙板中的百页帘可以控制阳光的摄入,从而使室内环境保持一种适宜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