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学习指导第三、四章
00054管理学原理 讲义 第四章
第四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学习的目的: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管理道德的概念、特征及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理解培育管理道德的途径,了解社会责任的概念,掌握两种不同的社会责任观,明确社会责任与经营业绩的关系,理解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
第一节管理道德概述一、管理道德的概念道德,就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人的信念力量去调整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是规定行为是非的惯例和原则。
一般来说,道德是社会基本价值观一个约定俗成的表现,人们一般都会根据自己对社会现象的理解、社会认同的形态,形成与社会大多数人认同的道德观,大多数人能够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哪些是道德的哪些是不道德的。
道德一般可分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三类。
其中职业道德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劳动和工作过程中应遵守的与其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
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守或履行行为标准和要求,以及应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管理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是从事管理工作的管理者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总和,是特殊的职业道德规范,是对管理者提出的道德要求。
对管理者自身而言,可以说是管理者的立身之本、行为之基、发展之源;对企业而言,是对企业进行管理的价值导向,是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所需的一种重要资源,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源泉,可以说管理道德是管理者与企业的精神财富。
二、管理道德的特征(一)普遍性管理道德是人们在参与管理活动中依据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基本规范为指导而提升、概括出来的管理行为的规范,它适用于各个领域的管理。
无论是行政管理、经济管理、企业管理、文化管理,还是单位、部门、家庭和邻里的人际关系管理,都应当遵守管理道德的原则和要求。
(二)特殊性管理道德不同于一般的社会道德,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它所调整的关系是管理关系,规范的行为是管理行为。
管理学基础(第三章)
3.1 组织概述
一、组织的涵义与特征
(一)组织的涵义
1、组织的双重涵义。
• 从静态的角度看,“组织”是指有着 共同目标与功能的、由人组成的群体。 “组织”是指一种实体。
• 从动态角度讲,“组织”是指对一个 社会组织的要素与活动进行运作的工 作行为与过程。“组织”是指一种活 动。
定义: 组织是由两个人以上的群体组 成的有机体,是一个为了共同目标,内 部成员形成一定的关系结构和共同规范 的力量协调系统。
第三章
组织与组织的设计
【学习指导】 • 1、学习目标 1、理解组织的概念,了解组织的类型 2、正确理解组织设计的过程 3、掌握组织结构设计的类型 4、理解组织生命周期理论 5、明确组织变革的原因和步骤
• 2、学习重点与难点
1、如何理解组织 2、如何进行组织设计 3、如何理解组织生命周期理论 4、如何理解组织变革
1、组织设计的目的
组织是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标,经由分工合作、 由不同层次的权利和责任制度而构成的人的集合。 从组织的定义可以看出,合理地配置组织的人力 和财力等资源,实行分工合作,建立相对稳定的 工作秩序对提高组织效率、实现组织目标是非常 必要的。这正是组织设计的基本目的。
2、组织设计的任务
组织设计的任务是பைடு நூலகம்计清晰的组织机构,规划和设 计组织中各部门的职能和职权,确定组织中职能 职权、参谋职权、直线职权的活动范围并编制职 务说明书。
• 适用:一般在企业规模比较小,产品品种比较简单,工艺比较 稳定,市场销售情况比较容易掌握的情况下采用。
• 4、事业部型组织结构
• 事业部型组织结构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 裁斯隆于1924年提出的,因而也被称为 “斯隆模型”,它是目前国内外大型企业 普遍采用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其特点是: 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按产品或地区不 同,建立不同的经营事业部,同时,每个 经营事业部是一个利润中心,在总公司领 导下,实行统一政策,分散经营,独立核 算,自负盈亏。
00054管理学原理复习要点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认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
管理存在的必要条件(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一致认可的目标)。
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3)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
(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目标。
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
层次:上层、中层、基层)。
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3.管理的两重性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它反映的是(必要性和目的性)。
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的(自然属性【生产力】、社会属性【生产关系】)4.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管理学的特点包括(一般性,多科性,历史性,实践性),管理学的学科性质是(边缘科学)。
管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其有效性,这一论述表明了管理的(实践性)5.系统的特性:整体性、目的性、开放性、交换性、相互依存性、控制性。
“系统特性中有效的管理总能带来“1+1>2”的效果”指的是系统的(整体性)。
系统的观点:整体、“开放性”与“封闭性”、封闭则消亡、模糊分界、保持“体内动态平衡”、信息反馈、分级、不断分化与完善、等效。
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管理学形成的标志。
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管理运动”发生在(美国 )。
新古典管理理论的形成发展主要是(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 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了以学习型组织理论为代表的理论,如卓越绩效模式、六西格玛、业务流程再造、标杆超越法。
这些理论和方法共同的特点有(创新、突破式改进)2.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的代表性理论是(科学管理理论 )。
在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的是(科学管理理论)。
管理学原理指导
《管理学原理》课程学习指导资料编写:焦强适用专业:工商、会计、市场营销、人力资源适用层次:专升本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二00 五年十月《管理学》课程学习指导资料编写: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焦强审稿(签字):审批(主管教学负责人签字):本课程学习指导资料是根据该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参考现行采用教材《管理学》(焦强、罗哲著,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以及课程学习光盘,并结合相应教学的特点和教学规律进行编写,适用于工商管理等相应专业的专升本学生使用。
第一部分课程的学习目的及总体要求一、一、课程的学习目的系统地学习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原则,并立足于本课程应用性的特点,在实际问题中理解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核心内容,完成本课程规定的学习任务和基本要求。
二、课程的总体要求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管理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包括国内外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最新发展。
3、紧密联系实际,学会运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到对管理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牢记管理学是一门运用性很强的学科,其活性很大,需要在实践中结合具体的情况加以运用。
第二部分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及重点难点内容分析第一章管理和管理学1、本章学习要求(1)(1)掌握管理和管理学的含义。
(2)(2)掌握管理的性质。
(3)(3)熟悉管理的职能。
(4)(4)理解管理学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2、本章重点难点分析(1)(1)管理和管理学的含义(a)管理的概念。
不同职业背景的人对此有不同理解。
本书的定义是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为了达到组织的目标,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职能活动来集合和协调组织内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时间等资源的过程。
(b)管理学的概念。
是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2)(2)管理的性质(一)(一)管理的两重性。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管理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管理概述管理的概念:所谓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以人为中心,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便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职能:决策、计划、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领导、沟通、控制管理的核心:协调人际关系.管理的环境:是管理谋求组织生存与发展需要关注的首要问题。
管理者的技能和素质:1技术技能2人际技能3概念技能4.思想技能5.设计技能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关系: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二者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关系。
管理学是一门科学。
成功有效的管理要有科学的理论、方法来指导。
作为艺术的管理——灵活性且富于创新。
①环境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和感情。
管理的基本职能(四个):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西方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三个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近代“人际关系”——“行为科学”管理理论阶段、当代管理理论阶段古典管理理论:泰罗——科学管理理论,基本出发点:提高劳动生产率、用科学管理代替传统的经验管理、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进行心理革命法约尔——管理职能及一般管理,管理包含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大职能。
法约尔的管理思想:六种经营活动、五大管理职能、十四条管理原则马克斯·韦伯——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三种权力的类型):传统型权力(族长制、封建帝制)、超凡型权力(救世主、政治领袖)、法理型权力(政府机构、军队)近代管理理论:梅奥——人际关系学说/ 行为科学理论(四个研究方向):有关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问题;企业管理中的“人性”问题;非正式组织以及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企业中的领导方式问题管理丛林:决策理论学派:突出决策在管理中的地位;提出许多决策原理或主张;促进对决策上“双因素”的重视。
管理过程学派:吸收其他管理学家的思想和主张,不断丰富各项管理职能和管理原则的内容。
当代管理过程流派对管理职能的概括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权变管理学派:组织是开放的;不存在普遍适用的管理理论与方法;职能运用过程中也要持有权变观点。
管理学学习指南
管理学学习指南一、课程学习目标《管理学》是教育部规定的管理类各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学习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把握管理学的理论体系,培养从管理者的角度观察、分析、思考和解决以企业为重点,以及其他各类组织运行基本问题的能力。
《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人类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学科。
随着人类管理实践的普及、深入和复杂化,现代管理已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每一个领域和各级各类组织中。
人们愈来愈认识到,科学理论的指导对于提高管理的有效性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大量的事实证明,管理工作者仅仅依靠管理实践中摸索和经验积累不能满足日常的管理工作要求。
对于缺乏实践经验的在校学生,尤其是立志以管理工作为终身职业的青年人,系统地学习管理学的理论知识十分重要。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对管理工作有兴趣的同学系统地掌握管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并在深入地了解和把握管理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通过一定的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结合自我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具备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发现组织运行的基本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要求学以致用,通过对中外企业实际案例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拓精神和全球化视野,强化学生为提高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力而努力奋斗的理念;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把握市场机会、科学决策、善于经营的应用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各种专业管理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导学全书一共十四章(其中有十二章为授课章节,有二章为学生阅读章节),分为总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五篇。
总论主要介绍管理的基本概念,即管理与管理者,以及管理思想的演进及未来发展趋势。
其他四篇则按照管理四大职能的顺序来编排,其重点也在于通过深入地分析管理的四大职能,要求学生能掌握一般管理的基本规律和知识,获得一定程度的管理能力。
具体导学内容如下:(一)总论导学总论分为三章,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第二章管理学理论的演进,第三章中国的管理思想,其重难点内容在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三章属于扩展视野,了解最新的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
(完整版)管理学(马工程)教案
马工程《管理学》教案2019年7月绪论一、教学目的管理学是研究人类管理活动一般规律的科学。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让学生对管理学有初步的认识,了解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明确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习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管理学。
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四、教学重难点1.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2.学习管理学的意义、理论指导、科学思维以及基本方法。
五、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六、教学内容1.内容摘要第一节明确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广义的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既包括个体活动的管理,也包括群体活动的管理。
个体活动需要管理,人类有组织的群体活动更需要管理。
管理活动是一个由决策、组织、领导、控制以及创新所构成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
第二节介绍了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大多涉及宏观层面的国家和社会治理,“顺道无为”“重人求和”等就是其中几例。
西方管理思想伴随着工厂制度的出现而大量涌现,欧文、斯密、巴贝奇以及其他一些人对工厂制度早期管理问题的思考为管理理论的系统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节分析管理学的学习意义,阐述了怎样学习管理学。
学习管理学,首先,可以让我们了解管理的一般规律。
其次,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形成理性分析能力,而且可以提升我们以直觉判断为基础的决策或决断的能力。
学习和研究管理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指导,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去思考管理实践,探讨管理理论的运用和发展。
2.基本概念管理学,管理活动,管理思维。
3.基本理论(1)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一般规律的科学。
(2)管理学以企业组织作为研究对象是历史的选择,在企业管理研究基础上产生的一般管理理论也可应用于对其他组织管理的指导。
(3)管理是包括决策、组织、领导、控制以及创新等活动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
(4)科学的管理思维是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以及底线思维的统一。
(5)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基本方法。
(6)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管理学(马工程)教案
马工程《管理学》教案2019年7月绪论一、教学目的管理学是研究人类管理活动一般规律的科学。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让学生对管理学有初步的认识,了解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明确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习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管理学。
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四、教学重难点1.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2.学习管理学的意义、理论指导、科学思维以及基本方法。
五、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六、教学内容1.内容摘要第一节明确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广义的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既包括个体活动的管理,也包括群体活动的管理。
个体活动需要管理,人类有组织的群体活动更需要管理。
管理活动是一个由决策、组织、领导、控制以及创新所构成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
第二节介绍了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大多涉及宏观层面的国家和社会治理,“顺道无为”“重人求和”等就是其中几例。
西方管理思想伴随着工厂制度的出现而大量涌现,欧文、斯密、巴贝奇以及其他一些人对工厂制度早期管理问题的思考为管理理论的系统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节分析管理学的学习意义,阐述了怎样学习管理学。
学习管理学,首先,可以让我们了解管理的一般规律。
其次,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形成理性分析能力,而且可以提升我们以直觉判断为基础的决策或决断的能力。
学习和研究管理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指导,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去思考管理实践,探讨管理理论的运用和发展。
2.基本概念管理学,管理活动,管理思维。
3.基本理论(1)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一般规律的科学。
(2)管理学以企业组织作为研究对象是历史的选择,在企业管理研究基础上产生的一般管理理论也可应用于对其他组织管理的指导。
(3)管理是包括决策、组织、领导、控制以及创新等活动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
(4)科学的管理思维是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以及底线思维的统一。
(5)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基本方法。
(6)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管理学(周三多第3版)知识点总结
因此,管理学具备科学的特点,确实是 一种反映了客观规律的综合的知识体系。
2、艺术性:需要灵活运用知识,并且不断
二、管理学开展史
早期管理思想 古典管理理论 现代管理学派
工业革命 工厂制度 一系列新的管理问题:生产的组织, 劳动力的招募、训练与激励问题 纪律的维持问题 日益普及 早期研究 经验管理思想 发明热 科学管理思想
文化 保障
物质 文化
形象化 动态化
员工 表现
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 在工作中对文化的遵循
核心 价值观
制度化
文化内核
组织价值观;组织评判事物 和指导行为的根本理念、总 体观点和选择方针 文化核心价值观是由企业核 心力量决定的;私营或民营 企业是由老板决定的
四、组织文化的本质特征
以文化人 以人为本 文化主导 难以模仿
五、组织文化的功能
企业文化建设的程序
选择价值标准---文化的核心内容
确定本质体系改造和提升的内容
确定制度文化改造的内容 〔包括有形的和无形,如决策标准、人才选拔等〕 全员培训 〔培训的主要目的是形成文化再塑的认同〕
制定实施的步骤和各部门的实施方法。 拟订考核方法和标准 〔包括量化、定性和典型三个方面〕 指令专门机构付诸实施 分阶段考核评比,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年终的整体工作评价之中, 在考核的根底之上,不断丰富开展企业文化。
经济活动的国际化、组织的大规模化 石油危机 环境复杂多变
权变管理思想
• 斯密的经济人假设和分工理论,构成了管理 学的理论前提和技术前提。
• 对于管理学来说,必须从人的本性和动机出发来 构建相应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管理学学习大纲(详细)
第一编总论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第一节管理与管理学一、管理的定义(掌握)(一)定义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二)管理活动的内涵1.管理工作是为了实现组织未来目标的活动2.管理工作的本质是协调3.管理工作存在于组织之中4.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对人进行管理5.管理工作是追求效率和效果的统一二、管理职能(掌握)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三、管理的性质(一)管理的二重性(掌握)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既有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又有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二)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理解)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反映了管理活动自身的特点和客观规律性。
管理的艺术性是指:管理者在管理实践活动中对管理原理运用的灵活性和对管理方式和方法选择的技巧性。
四、管理学及其特性(了解)(一)管理学的定义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活动基本规律和一般办法的科学.(二)管理学的特性1.管理学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2.管理学是一门边缘性学科第二节管理者一、管理者(一)管理者的定义(掌握)管理者是指任何组织内要管理下属或有责任调动各种资源的人员。
是指挥别人活动的人。
与操作者相对,操作人员只须履行所指派的工作,而毋须负起任何指示和监督的责任的雇员,他们往往属于机构内最基层的部分。
(二)管理者的层次(掌握)基层管理者,一般只限于督导操作人员的工作,不会指挥其他管理人员中层管理者,执行企业组织政策,指挥一线管理人员或操作人员工作高层管理者,负责制定企业的现行政策,并计划未来的发展方向(三)管理者的基本素质(了解)(四)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掌握)卡特兹的观点:技术技能,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人际技能,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
概念技能,处理问题的思维技能,综观全局,认清为什么要作某事的能力。
《管理学》习题与答案――第04章 管理的基本方法
第四章管理的基本方法一、教学要点1、管理的法律方法的内容与实质。
2、管理的法律方法的特点与作用。
3、如何正确运用法律方法?4、管理的行政方法的内容与实质。
5、管理的行政方法的特点与作用。
6、如何正确运用行政方法?7、管理的经济方法的内容与实质。
8、管理的经济方法的特点。
9、如何正确运用经济方法?10、管理的教育方法的实质与内容。
11、管理的技术方法的内容与实质。
12、管理的技术方法的特点与作用。
13、如何正确运用行政方法?14、关键名词:管理方法、管理哲学、管理辩证法、管理认识论、管理文化、管理价值观、法律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教育方法、技术方法二、习题(一)填充题1.作为管理方法体系前提的是管理方法论,也就是________________问题。
2.管理哲学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方面构成。
3.管理方法一般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管理的经济方法的实质是围绕着_____________,运用各种经济手段处理好国家、集体与个人三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5.经济仲裁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6.按照管理对象的范围,管理方法可以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按照运用方法的量化程度,管理方法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8.建立健全各种法律法规,最根本的一点是要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行政方法是只依靠组织的_______,运用各种行政手段,按照行政系统和层次,以______和______为前提,直接指挥下属工作的管理方法。
10.奖励与惩罚最重要的是要___________。
(二)选择题1.下列关于法律方法,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
《质量管理学》课程学习指南
《质量管理学》课程学习指南一、使用教材和参考书本课程采用由中国计量学院宋明顺等编著的《质量管理学》作为教材。
主教材信息:宋明顺,《质量管理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2.3。
辅助教材信息:韩福荣.现代质量管理学(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8;焦叔斌译,约瑟夫·M,朱兰著.朱兰质量手册(第5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1;马逢时.六西格玛管理统计指南-MINITAB使用指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0;参考书目:[1]宋明顺等.质量管理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2.3;[2]韩福荣.现代质量管理学(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8;[3]焦叔斌译,约瑟夫·M,朱兰著.朱兰质量手册(第5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1;[4]马逢时.六西格玛管理统计指南-MINITAB使用指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0;[5]马林,何桢.六西格玛管理(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7;[6]唐晓芬.六西格玛核心教程(黑带读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3;[7]陈志田.质量管理基础(第三版),中国计量出版社,2007.5;[8]龚益鸣.质量管理学(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2;[9]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GB/T4091—2001常规控制图,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3;[10]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质量管理司.质量专业理论与实务(中级),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2;[11]韩福荣.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12]韩福荣.现代质量管理学(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8;[13]韩之俊,许前.质量管理,科学出版社,2003.3;[14]林荣瑞.品质管理,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1;[15]刘宇.顾客满意度测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8;[16]秦现生.质量管理学,科学出版社,2002.12;[17]程爱学,徐文峰.质量总监,西北大学出版社,2005.4;[18]孙静.接近零不合格过程的质量控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3;[19]孙静,张公绪.常规控制图标准及其应用,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7;[20]谭跃雄.现代质量管理学(修订版),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1;[21]伍爱.质量管理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8;[22]周纪芗,茆诗松.质量管理统计方法,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9;.[23]尤建新,张建同,杜学美.质量管理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08.1;[24]于善奇.质量专业常用统计技术,华龄出版社,2003;[25]张公绪,孙静.质量工程师手册,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9;[26]张公绪,孙静.新编质量管理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27]张晓东,安景文,濮津.质量机能展开——质量保证的系统方法,中国计量出版社,1997.6;[28]张性原.设计质量工程,航空工业出版社,1999;[29]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中国实验室注册评审员培训教程,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30]梁工谦.质量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6;[31]程国平.质量管理学(第2版),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5;[32]董文尧,张熙,张岩.质量管理学(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0;[33]蒋腊芳,宋敏.质量管理学,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11;[34]同淑荣.质量管理学,科学出版社,2011.6;[35]王明贤.现代质量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2;[36]韩可琦.质量管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3.二、教学目的(课时、先修课程)《质量管理学》是一门发展中的边缘学科。
《管理学基础》学习指导
《管理学基础》学习指导课程名称:管理学基础英文名称:MANAGEMENT开课院系:远程教育学院开课学时:34学分:2授课对象:远程教育学院专升本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一、教学目的与课程性质、任务。
教学目的:本课程主要为学生讲授关于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原则、方法和实践,以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现代管理理论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管理学的知识体系,能综合运用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其在管理工作中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绩效。
管理学原理是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理论课。
现代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组织的有效运作,工商企业、公司、工厂、医院、学校、政府、军队等这些组织的存在满足了人们生活中多样化的需求,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提高越来越离不开这些组织效率的提高,而使这些组织存在和发展的资源却是有限的,如何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用是各类组织考虑的主要议题。
管理方式的转变为现代组织成长壮大提供了新的、可行的路径。
成功的组织离不开管理,失败的组织必然是无效管理的结果。
通过对管理学原理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领会管理的真谛,提高管理理论素养,使其有能力为处在经济全球化及转轨时代的中国的各类组织服务,为提高各类组织的绩效作出贡献。
二、教学要求管理学是在理论基础上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主要讲授关于管理的有关理论、原则、方法和实践。
要求学生能够奠定扎实的管理理论基础,不仅要熟悉与管理有关的哈尔滨工业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各种基本概念,而且要了解古典的和当代的各种学派的管理理论以及当前优秀组织的管理实践模式,同时要求学生对中国、西方管理的异同也能系统熟悉和掌握。
此外,重点要求学生能够从自身的实践来体会现代中国的工商企业管理的缺陷及优势,如何利用管理提高组织的绩效。
在加强基础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配合大量的案例分析,使学生从感性和理性两个层面理解管理的实质及内容。
在教学环节上,对学生的学习提出“掌握”和“了解”两个层次上要求,所谓“掌握”,是指学生在课后,必须能将所学内容用自己理解后的学术语言复述出来,这是将所学知识熟练应用到实践中的基础。
管理学原理第三、四章管理的基本原理
(三)、权责利对等原则 )、权责利对等原则
在其位,谋其政,行其权,尽其责,取其酬。 在其位,谋其政,行其权,尽其责,取其酬。
四、人本管理战略
人本管理战略主要表现为全面开发人力资源的战略, 人本管理战略主要表现为全面开发人力资源的战略, 主要任务包括: 主要任务包括: 1、人才的吸引和补充。 、人才的吸引和补充。 2、保持组织正常运转所需人才和合格劳动力。 、保持组织正常运转所需人才和合格劳动力。 3、员工的培训和专门人才的储备。 、员工的培训和专门人才的储备。 4、充分发挥既有人才的作用。 、充分发挥既有人才的作用。 完成以上全面开发人力资源的战略任务, 完成以上全面开发人力资源的战略任务,应从组 织的公共关系策略、组织策略、 织的公共关系策略、组织策略、人事策略及全体策略 等方面入手。 等方面入手。
第三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
管理的基本原理是对管理工 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总 结而形成的基本真理,对一切管 理活动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应该: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应该: 理解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管理的系统 理解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管理的 原理、人本原理、动力原理、效益原理 、和谐原理,掌握术经济环境下, 在当今的社会技术经济环境下,管理原理体系 应包括以下五个基本组成部分, 应包括以下五个基本组成部分,即: 系统管理原理、人本管理原理、动力管理原理、 系统管理原理、人本管理原理、动力管理原理、 和谐原理。 效益原理 、和谐原理。 以上构成管理原理体系的五个基本管理原理, 以上构成管理原理体系的五个基本管理原理, 都是现代管理不可缺少的指导思想和管理哲学, 都是现代管理不可缺少的指导思想和管理哲学,是 不可违背的管理的基本规律,它们既相互独立, 不可违背的管理的基本规律,它们既相互独立,又 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从而构成一个有机的体系. 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从而构成一个有机的体系
管理学学习指南与练习-填空题
《管理学》学习指南与练习——填空题绪论1.2.3.,不仅因为它是现代微观经济活动选择的普遍形式,不仅因为这种组织形式数量众多、提供着大量鲜活的研究案例,而且也是历史发展的选择。
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企业经营范围不断扩展,技术进步的速度日益加快,5.可能帮助我们填补实践缺憾,在此基础上引发的思维沉淀也因而可以提升我们在直觉基础上判断的正确性。
6.学习和研究管理学,7.8.第一章管理导论1.2.3.4.5.6.本原理。
7.管理者在选择组织管理活动的过程中,,8.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1.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是巴纳德。
2.韦伯提出的三种类型的权力,即传统型权力,个人魅力型权力,法理型权力。
3.巴纳德提出正式组织其存在和发展都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信息的沟5.赫伯特-6.与历史上的其他组织类型相比,7.组织再造、8.管理是一种思维方式,第三章决策与决策过程1.2.3.4.5.6.7.8.第四章环境分析与理性决策1.环境是由众多因素交错而成的整体,个大类。
2.3.4.在企业经营环境中,5.6.7.8.第五章决策的实施与调整1.2.3.4.5.6.作业计划。
7.8.按预算的内容,第六章组织设计(含第十六章组织变革内容)1.组织设计涉及两个方面的工作内容:2.系统的层级关系,并根据组织层级确定管理人员的权责。
3.4.的环境。
5.组织层级与组织幅度的反比关系决定了两种基本的组织结构形态:6.7.,以非理性为行为逻辑,受潜在的不成文规定约束的个体组成的集合体。
8.工作内容和性质【第16章】1.(略,超出考试范围)2.适应是一种非典型变革。
它分阶段缓慢进行,3.4.5.组织变革一旦启动就需要持续的动力,使得组织完成从过渡状态到未来状态的转变。
6.(略,超出考试范围),但仍然会遇到组织内外的各种障碍。
8.第八章组织文化1.2.3.依据组织文化对组织成员的影响力,4.从本质上讲, 是存在于组织内部的一种群体意识现象、意念性行为取向和精神观念。
管理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1.作为学习、研究管理学的总的方法论指导是(唯物辩证法)。
2.管理的二重性是指:(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3.管理者的首要职能是(计划)。
4.管理学是一门艺术,这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
5.就管理的职能而言,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6.“管理就是决策”是(西蒙)的观点。
7. 管理者在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他们就在扮演(人际角色)。
8.(人际技能)对于所有层次管理的重要性大体相同。
9.管理者在作为组织代表与外界联系时,他扮演的角色是(代表人)。
10.及时发现问题、抽象形成概念的能力对(高层)管理人员更为重要。
第二章1.《科学管理原理》是(泰罗)的代表作。
2.(《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是法约尔的代表作。
3.法约尔提出了管理的(十四)条原则。
4.(梅奥)不是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
5.组织理论之父是(韦伯)。
6.(泰罗)是科学管理理论的杰出代表人物。
7. 科学管理的基础是(工时研究)。
8.行为科学理论认为,人是(社会人)。
9.(霍桑实验)提出了重视管理中人的因素。
10一般认为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是(法约尔)。
11.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来研究管理问题是指(案例学派)。
12.把管理理论的各个流派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的管理学家是(孔茨)。
13.现代管理理论中,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西蒙)14.(权变学派)认为没有一成不变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第三章1.狭义的计划指的是(制定计划)。
2.涉及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的下列各种说法中,错误的是:(计划是一种无意识形态)。
3.计划工作应当是一项(普遍)的工作。
4.(预算)也被称为数字化的计划。
5.目标管理的一个主要优点是(把目标的制定和对个人的激励联系了起来)。
6.战略性计划一般由(高层管理人员)负责制定。
7.公司政策规定工作人员享有假期,为实施这项政策公司编制了度假时间表,制订了假期工资率、支付办法,以及申请度假的详细说明,这属于(规划)。
管理学基础练习题(答案)
《企业管理基础》学习指导第一章企业综述(一般)名词解释1、企业集团:企业集团是在经济联合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具有较紧密联系的企业群体组织,其核心是技术、经济和资金实力较雄厚的集团公司。
2、生产经营能力:生产经营能力是指企业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形成协同作用,促使方针目标和总体战略实现的一些主观条件的总称.3、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独具的,支撑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在竞争环境中能够长时间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
二、填空题1、__产权___是指财产在市场交易中所体现的支配权。
2、在企业的权益中,居首要地位的是生产__经营决策__权。
三、单项选择题1、中间商属于企业环境的( D )。
A、经济环境B、竞争环境C、行业环境D、微观环境2、新闻媒体和其他媒介机构属于微观环境中的( C )。
A、供应者B、中间商C、社会公众D、竞争者3、经营根据外部环境决定目标,经营的核心在( B ).A、效益B、决策C、协调D、盈利四、多项选择题1、企业的概念表现了企业的下列特征( ABCE )。
A、营利性B、责任性C、自主性D、经营性E、合法性2、企业与家庭组织的区别是(ABD )。
A、目的不同B、规模不同C、范围不同D、分工不同E、人员不同3、企业的宏观环境包括(ACDE ).A、文化环境B、竞争环境C、经济环境D、科技环境E、自然环境4、微观环境也称个体环境包括(ABCE )。
A、供应者B、中间商C、购买者D、企业战略E、政府部门五、判断改正题1、合伙经营者仍属于自然人.(√ )2、公司需由三个(两个)以上的股东共同出资.(Ⅹ)3、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Ⅹ)4、企业管理是在静态的环境下进行的。
(Ⅹ)六、简答题1、为什么说股份制企业是一种混合所有制形式?股份制企业的股东,可以是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政府部门或机构、企业法人、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也可以是自然人,所以股份制企业是一种混合所有制的形式。
大专管理学学习指导及综合练习题
大专管理学学习指导及综合练习题管理学基础练习题第一章管理学概论一、单项选择1、管理对象是指组织中的()。
A.人员B.技术C.设备等资产D.人、财、物、信息等一切资源2、管理中协调的核心是().A.人B.财C.物D.信息3、管理者是指()。
A.组织的高层领导B.组织的中层领导C.从事管理活动的人员D.组织的所有员工4、以下不属于管理学特征的是()。
A.一般性B.有效性C.实践性D.多样性5、人们常说“管理是一门艺术”强调的是()。
A.管理的实践性B.管理的复杂性C.管理的科学性D.管理的变动性6、从管理学的二重性出发,以下哪一个选项不属于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A.生产力方面B.生产关系方面C.生产工具方面D.上层建筑方面二、多项选择1、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是()。
A.计划B.组织C.控制D.领导2、管理职能中控制职能的基本内容包括()。
A.控制方式的选择B.控制机制的建立C.控制系统的建立D.控制人员的安排3、以下符合管理者工作特点的是().A.复杂性B.改革性C.技术性D.创造性4、管理者应具备的一般技能有()。
A.技术技能B.创新技能C.概念技能D.人际技能5、教材对管理的性质进行了阐述,下列()的说法正确。
A.管理具有时效性B.管理具有科学性C.管理具有艺术性D.管理具有二重性三、填空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的核心是。
四、名词解释1、管理2、管理学五、简答题1、简述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第二章管理理论简介一、单项选择1、法约尔提出的管理五项职能或要素是()。
A.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B.计划、组织、决策、领导和控制C.计划、组织、决策、协调和控制D.计划、组织、激励、协调和控制2、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一些西方国家产生了科学管理,形成了各有特色的古典管理理论,美国泰罗的()就是其中之一。
A.科学管理理论B.一般管理理论C.行政管理理论D.行政组织理论3、法约尔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在法国的杰出代表,其代表作是《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他被誉为()。
管理学学习指导第三、四章
第三章组织文化与环境:约束力量要点浏览管理者:万能的还是象征性的?●根据万能论和象征论比较管理者的行为●解释管理的自由决定权参数组织文化●描述组织文化的七个维度●详述强文化对组织和管理者的影响●解释组织文化的来源●描述如何把文化传递给员工●描述文化对管理者的影响当今管理者面临的组织文化问题●描述道德的文化、创新的文化和回应顾客的文化的特征●解释为什么工作场所精神境界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描述具有精神境界组织的特点环境●描述具体环境和一般环境的要素●描述环境不确定性的两个维度●界定最具普遍意义的组织的利益相关群体●解释管理外部利益相关群体关系的四个步骤□课程提要Ⅰ管理者:万能的还是象征性的?A.管理万能论1.在管理理论中占主导地位2.组织绩效的差异是由管理者的决策和行为决定的3.不仅仅局限于商业组织4.管理者对组织的成败负有直接责任B.管理象征论1.一个组织的成效受管理当局无法控制的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包括经济、顾客、政府政策等2.管理者象征着控制和影响a.管理者的作用是对随机性、混淆性、和模糊性中的内在含义做出判断。
b.进行创新和修改3.管理者对组织成败的影响是很有限的C.现实是两种观点的综合1.管理者既不是软弱无能的也不是全能的2.内部和外部的约束力量限制管理者的决策D.学习回顾●以万能论及象征论的观点对比管理者的行为●阐述管理的自由决定权参数E.关键术语。
1.管理万能论——管理者对组织的成败负有直接责任。
2.管理象征论——组织成果的绝大部分归因于管理者不可控的外部力量II组织文化A.组织的个性文化成为组织文化B.什么是组织文化?1.决定组织行为的共有价值观和惯例。
2.文化定义的三层含义。
3组织文化的七个维度。
4比较组织文化C.强文化和弱文化1强文化比弱文化对雇员的影响更大2影响组织文化强弱的因素。
3大多数组织的文化处于中到强之间。
4强文化与组织高绩效相关联D.文化的来源。
1对组织创始人的愿景或使命的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组织文化与环境:约束力量要点浏览管理者:万能的还是象征性的?●根据万能论和象征论比较管理者的行为●解释管理的自由决定权参数组织文化●描述组织文化的七个维度●详述强文化对组织和管理者的影响●解释组织文化的来源●描述如何把文化传递给员工●描述文化对管理者的影响当今管理者面临的组织文化问题●描述道德的文化、创新的文化和回应顾客的文化的特征●解释为什么工作场所精神境界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描述具有精神境界组织的特点环境●描述具体环境和一般环境的要素●描述环境不确定性的两个维度●界定最具普遍意义的组织的利益相关群体●解释管理外部利益相关群体关系的四个步骤□课程提要Ⅰ管理者:万能的还是象征性的?A.管理万能论1.在管理理论中占主导地位2.组织绩效的差异是由管理者的决策和行为决定的3.不仅仅局限于商业组织4.管理者对组织的成败负有直接责任B.管理象征论1.一个组织的成效受管理当局无法控制的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包括经济、顾客、政府政策等2.管理者象征着控制和影响a.管理者的作用是对随机性、混淆性、和模糊性中的内在含义做出判断。
b.进行创新和修改3.管理者对组织成败的影响是很有限的C.现实是两种观点的综合1.管理者既不是软弱无能的也不是全能的2.内部和外部的约束力量限制管理者的决策D.学习回顾●以万能论及象征论的观点对比管理者的行为●阐述管理的自由决定权参数E.关键术语。
1.管理万能论——管理者对组织的成败负有直接责任。
2.管理象征论——组织成果的绝大部分归因于管理者不可控的外部力量II组织文化A.组织的个性文化成为组织文化B.什么是组织文化?1.决定组织行为的共有价值观和惯例。
2.文化定义的三层含义。
3组织文化的七个维度。
4比较组织文化C.强文化和弱文化1强文化比弱文化对雇员的影响更大2影响组织文化强弱的因素。
3大多数组织的文化处于中到强之间。
4强文化与组织高绩效相关联D.文化的来源。
1对组织创始人的愿景或使命的反应。
2创始人对组织文化的影响并不局限于美国E.如何持续组织文化。
1组织惯例。
2员工甄选。
3高层管理者的行为。
4员工通过社会化学习组织文化F.员工如何学习文化。
1故事。
2仪式。
3有形信条。
4语言G.文化对管理者的影响1。
文化约束很少是清晰的。
2价值观和管理行为的联系。
3管理决策受文化影响H.学习回顾●描述组织文化的七个维度●讨论强文化对组织和管理者的影响●解释组织文化的来源以及如何延续组织文化●描述如何向雇员传递组织文化描述文化如何影响管理着I关键术语1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观、行为准则、传统习俗和做事方式2强文化——强烈坚持并广泛共享基本价值观的文化2社会化——员工适应组织文化的过程III 当今管理着面临的组织文化问题A.创建道德的文化。
1文化影响组织中得到的氛围及其成员的道德行为。
2描述最可能塑造高道德标准的文化。
B.创建创新的文化。
1各种不同产业中的成功组织需要拥有创新文化。
2创新文化的八个特点C.创新回应顾客的文化。
1.回应顾客文化的六个特征. 2.管理者能够创造更能回应顾客需要的文化D.精神境界和组织文化1工作场所精神境界被越来越多的组织接受。
2工作场所精神境界的重要性.3精神境界组织的五个特点a.意义明确的目的b关注个体发展c信任与开放d给员工授权e容忍员工表达自己。
4对强调工作场所精神境界的批判E.学习回顾●描述道德文化、创新的文化和回应顾客的文化的特征●解释为什么工作场所精神境界成为关注重点●描述精神境界组织的特点F. 关键术语:1.工作场场所精神境界——这是一种文化,组织价值观通过社会背景下有意义的工作来满足组织及员工的需要IV 环境A.外部环境的定义1.具体环境a.顾客b.供应商c.竞争者d.压力集团2.一般环境a.经济条件b.政治/法律条件c.社会文化条件。
d.人口条件。
e.技术条件。
f.全球条件。
B.环境对管理者的影响。
1.评价环境的不确定性(见图表3—11)。
a.从动态环境到稳定环境的变化程度。
b.环境的复杂性程度依据一个组织需要掌握的有关自身环境的知识来衡量。
c.不确定性威胁着一个组织的成败。
C.利益相关群体关系管理。
1.谁是利益相关群体(见图表3—12)?2.利益相关群体管理的重要性。
a.影响其他管理成果。
b.这是应该做的正确的事。
c.管理利益相关群体关系的四个步骤。
(i)确定谁是组织的利益相关群体。
(ii)确定利益相关群体可能存在的特殊利益或利害关系。
(iii)确定哪些利益相关群体是关键的。
(iv)确定如何管理外部利益相关群体关系。
D.学习回顾。
●描述具体环境和一般环境的构成要素。
●讨论环境不确定性的两个维度。
●确定最一般的组织利益相关群体。
●解释外部利益相关群体关系管理的四个步骤。
E关键术语。
1.外部环境——能够对组织绩效造成潜在影响的组织外部的力量和机构。
2.具体环境——对管理者的决策和行为产生直接影响并与实现组织目标直接相关的外部要素。
3.一般环境——可能影响组织的广泛的外部条件。
4.环境的不确定性——组织环境的变化程度和复杂程度。
5.环境的复杂性——组织环境中的要素数量以及组织所拥有的与这些要素相关的知识广度。
6利益相关群体——组织外部环境中受组织决策和行为影响的任何相关群体。
□选择题1.如何组织持有管理万能论的观点,那么组织奖管理者视为()。
a.对组织成果影响有限的人b.对组织成败有直接责任的人c.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较大的人d.以员工为代价,为股东,顾客和公众的利益创造价值的人2.比尔是一个特许加盟企业经理,他相信他在实现组织目标的时候可以克服任何障碍。
比尔对管理持有的是()观点。
a.客观的b.象征性的c.主观的d.万能的3.管理象征论认为管理者影响成果的能力受()的影响。
a.对细节的关注b.外部因素c.进取心d.敢于创新和冒险4.组织文化的定义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除了()。
a.文化是一种感知b.文化有共有方面c.文化由管理者界定d.文化是一种描述性术语5.强公司文化由()表征。
a.强烈支持并广泛共享的基本价值观b.优先权和价值的高度多样化c.管理万能论d.管理象征论6.具有强文化的公司通常会()。
a.主要关注细节b.关注结果,比如顾客服务c.与强企业精神相联系d.与高组织绩效相联系7.组织能够通过()的过程来帮助员工适应其企业文化。
a.入职介绍b.组织发展c.战略计划d.社会化8.企业的()讲述重大的事件或重要的人物。
a.故事b.象征c.仪式d.个性9.员工通过重复性的活动来学习企业的文化就是通过()学习文化。
a.故事b.有形信条c.语言d.仪式10.对组织文化对于管理的影响的描述最贴切的是()。
a.组织文化约束了管理行为b.组织文化对管理者的约束是显而易见的c.如果对管理者有影响的话,影响也不大d.与其说组织文化影响管理,不如说组织文化受管理的影响11.在组织文化表现为不信任员工的组织中,管理者更倾向于()。
a.采用民主化的领导方式b.采用专制的领导方式c.呼吁主要的组织重组计划d.雇用和欢迎多样化的员工组成12.最易形成高道德标准的组织文化是()。
a.高进取心和高风险容忍度b.中低水平的进取心且看重结果c.低风险容忍度和高进取心d.高风险容忍度和中低水平的进取心13.具有挑战与参与、自由、信任和开放、计划时间、幽默、冲突解决、讨论、冒险等特征的组织文化是()文化。
a.道德的b.回应顾客的c.创新的d.精神境界的14.具有雇佣随和而友好的员工、低正规化、有自主权的员工、良好的倾听技能、角色清晰和尽责的员工等特征的组织文化是()文化。
a.道德的b.回应顾客的c.创新的d.精神境界的15.对生命内在意义的认识培育了工作的意义,同时也受到工作意义的滋养,这种认识是()。
a.信仰b.工作场所精神境界c. 应用的社会化d.工作灵敏度16.具体环境包括()。
a.供应商b.经济条件c.技术d.全球压力和竞争17.与组织目标的实现直接相关的环境要素是()。
a.环境复杂性b.一般环境c.具体环境d.环境不确定性18.试图影响组织行为的特殊利益集团是()。
a.压力集团b.技术意识集团b.金融资源集团 d.环境权利集团19.一般环境的社会文化条件包括()。
a.可支配收入的变化b.立法者对商业的具体态度c.顾客的价值观和品位d.技术的应用20.一般环境中的()条件包括人口刚性特征的发展趋势,如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地理位置等。
a.经济b.社会文化c.技术d.人口21.组织环境的要素数量较少,对复杂知识的需求较少,并且不可预测的工作环境是一种( )的工作环境。
a.简单但动态b.简单且稳定c.复杂且动态d.复杂但稳定22.如果组织环境的构成要素经常变动,我们称之为()环境。
如果变化很小,则称之为()环境。
a.独断专行;多元化b.一般;具体c.动态;稳定d.万能;象征23.环境不确定性中反映环境构成要素的数量,以及组织对要素了解的程度的维度是环境的()。
a.稳定性/不稳定性b.复杂性c.相关性d.竞争信息24.组织外部环境中受组织决策和行为影响的要素是()。
a.工会b.股东c.竞争者d.以上各项25.当外部利益相关群体比较关键、环境不确定性又较高时,()。
a. 管理者应该与利益相关群体建立伙伴关系b. 管理者应该购买公司股票c. 管理者应该采取跨域管理d. 管理者应该使用独裁的领导方式□判断题1.T F 管理象征论认为组织成果受大量管理者无法控制的因素的影响。
2.T F 认识管理的最佳视角介于万能论和象征论之间。
3.T F 组织文化制约管理行为但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微乎其微。
4.T F 组织的个性称为组织文化。
5.T F 文化的强弱取决于组织的规模、历史、员工的流动程度以及文化起源的强弱程度。
6.T F 组织文化的主要来源是组织创始人。
7.T F 组织创始人对组织文化的影响仅仅局限于美国。
8.T F 员工通过故事、仪式、有形信条和语言了解企业使命。
9.T F 组织价值观和管理行为之间的联系时相当明显的。
10.T F 组织文化的内容和强弱影响组织的道德氛围和组织成员的道德行为。
11.T F 创新文化的特点是冒险的、自由的和幽默的。
12.T F 广泛的员工授权和角色清晰是回应顾客的文化的典型特征。
13.T F 具有精神境界文化的组织认识到,既有思想又有灵魂的人会寻求工作中的意义和目标,希望与他人建立联系,并成为社会中的一员。
14.T F 外部环境是由组织环境和国家环境构成的。
15.T F 顾客、供应商、竞争者和压力集团组成一般环境。
16.T F 供应商和顾客是公司具体环境的一部分,竞争者和政府则不是。
17.T F 利率、通货膨胀和股市波动是一般环境中经济条件的几个例子。
18.T F 技术和人口条件是一般环境的要素。
19.T F 环境不确定性涉及组织环境要素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