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龙赏析
变色龙主题赏析
变色龙主题赏析
《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
以下是对《变色龙》主题的赏析:
1. 讽刺社会现实:小说通过对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的刻画,巧妙地揭露了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批判了它反人民的实质。
2. 揭示人性的弱点: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中的五次变化,充分展现了他见风使舵、阿谀奉承的本性。
这种对人性的揭示,使读者对他的丑恶行径产生深深的厌恶。
3. 反映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在小说中,赫留金作为一个受害者,却在奥楚蔑洛夫的威势下战战兢兢,这反映了当时俄国底层人民所处的悲惨境地,他们在强权面前无能为力,只能任人宰割。
4. 呼吁社会正义:尽管《《变色龙》的故事发生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但它所揭示的问题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作品呼吁人们要敢于维护正义,与社会的不公和丑恶现象作斗争。
《变色龙》的主题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讽刺意味,通过一个看似荒诞的故事,让人们对社会现实产生反思。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课《变色龙》原文赏析及参考答案
变色龙(俄语中,这个词有“易变心的人”,题目简洁明了,具有象征意义和讽刺作用)契科夫:19世纪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戏剧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第六病室》、《小公务员之死》等,剧本《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
与莫泊桑、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
《变色龙》写作于1884年,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
当时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了强化反动统治。
豢养了一批欺下媚上的走狗,为其镇压人民服务。
他也制定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了一层面纱。
沙皇专制警察往往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而干的却是趋炎附势、欺下媚上的勾当。
《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也没有。
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形容不高兴,不振作。
此处指生意萧条)地敞chāng 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
2.“好哇,你咬人?该死的东西!”奥楚蔑洛夫忽然听见叫喊声:“伙计们,别放走它!这年月,咬人可不行!逮dǎi住它!哎哟……哎哟!”3.传来了狗的尖叫声。
奥楚蔑洛夫向那边一瞧,看见从商人彼楚金的木柴厂里跑出来一条狗,用三条腿一颠一颠地跑着,不住地回头瞧。
它后边跟着追来一个人,穿着浆硬的花布衬衫和敞着怀的坎肩。
他追上狗,身子往前一探,扑倒在地下,抓住了狗的后腿。
又传来了狗的叫声,还有人的叫喊:“别放走它!”有人从商店里探出头来,脸上还带着睡意。
木柴厂四周很快就聚了一群人,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钻出来的。
4.“好像出乱子了,长官!”巡警说。
5.奥楚蔑洛夫微微向左一转,往人群那里走去。
在木柴厂门口,他看见那个敞开了坎肩的人举起右手,把一个血淋淋的手指头伸给人们看。
他那半醉的脸上现出这样的神气:“我要揭你的皮,坏蛋!”就连那手指头也像是一面胜利的旗帜。
奥楚蔑洛夫认出这人是首饰匠赫留金。
这个案子的“罪犯”呢,坐在人群中央的地上,前腿劈pī开,浑身发抖——原来是一条白色的小猎狗,脸尖尖的,背上有块黄斑。
外国文学作品选读《变色龙》
(5)“他老人家是明白人,看得出来到底谁 胡 说,谁像当着上帝的面一样凭良心说话。” 用比喻的手法,写赫留金在警官面前的逢迎拍马,
表现他既是一个庸俗的小市民,又是一个有所恳求 的“小人物”。
(6)你呢,赫留金,受了害,我们绝不能不管。
双重否定的修辞手法。写奥楚蔑洛夫在未知狗的主 人时,摆出一副“扶弱抑强”的架势,与后面得知 狗主人可能是将军时的态度变化形成强烈对比,造 成绝妙讽刺的效果。
《外国文学作品选》· 短篇小说赏析
变色龙
契诃夫(俄)
安东· 巴甫洛维奇· 契诃夫(1860-1904), 是19世纪末俄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与莫泊桑、欧· 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 说之王。 他二十岁开始创作,一生写了七百多篇 小说,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 《凡卡》等,剧本《万尼亚舅舅》《海鸥》 等。他的名言“简洁是天才的姊妹”成为后 世作家孜孜追求的座右铭。
《变色龙》创作于1884年,是契诃夫早
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当时俄国社会正 处于亚历山大三世的黑暗统治下,为了强 化反动统治,豢养了一批狡诈多变的走狗, 为其镇压人民服务。沙皇专制警察往往打 着遵守法令的官腔,做着媚上欺下,献媚 邀功的勾当。他们在民众面前耀武扬威、 官态十足,在贵族老爷面前趋炎附势、阿 谀逢迎。小说揭露了腐败反动的沙皇统治 的罪恶,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
2、奥楚蔑洛夫的军大衣在小说中反复出现,请 仔细体会这些细节描写对人物刻画的作用,想想 这些细节表现了什么?
(1)小说一开始,作者就把这件具有象征意义的道具和 他的主人一下子推到读者面前。新的军大衣是沙皇警犬的 特殊标志,也是他装腔作势,吓唬百姓的工具。以军大衣 交代了奥楚蔑洛夫的身份。 (2)第二次是脱大衣,不是因为天热而是因为判错了狗, 急的他浑身冒汗。听到有人说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 让他猛吃一惊,浑身燥热的胆怯心理,也表现了他借此为 自己变色争取时间以转风使舵的狡猾。 (3)“给我穿上大衣吧。挺冷”。这是第三次写军大衣。 这里穿大衣是心冷胆寒的表现,遮掩刚才辱骂了将军而心 中更深一层的胆怯和出尔反尔的狼狈,为再次变色准备。 (4)结尾他训了一通赫留金“裹紧大衣,径自走了”是 第四次。既形象又逼真的写出这条变色龙出尽洋相之后, 又恢复了他奴才走狗的常态,继续耀武扬威逞凶霸道去了。 与开头相呼应。 对大衣穿而又脱,脱而又穿,又冷又热的描绘,反映 出人物卑劣复杂的心理活动,淋漓尽致勾画出变色过程中 的丑态,表现了他反复无常、见风使舵的丑态。
小说《变色龙》赏析
小说《变色龙》赏析《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
在这篇著名的小说里,他以精湛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一个专横跋扈、欺下媚上、看风使舵的沙皇专制制度走狗的典型形象,具有广泛的艺术概括性。
小说的名字起得十分巧妙。
变色龙本是一种蜥蜴类的四脚爬虫,能够根据四周物体的颜色改变自己的肤色,以防其它动物的侵害。
作者在这里是只取其“变色”的特性,用以概括社会上的一种人。
小说的内容富有喜剧性。
一只小狗咬了金银匠的手指,巡官走来断案。
在断案过程中,他根据狗是或不是将军家的这一基点而不断改变自己的面孔。
作者通过这样一个滑稽的故事,把讽刺的利刃对准沙皇专制制度,有力地揭露了反动政权爪牙们的无耻和丑恶。
最突出的是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从他对下属、对百姓的语言中表现他的专横跋扈、作威作福;从他与达官贵人有关的人,甚至狗的语言中暴露他的阿谀奉承、卑劣无耻;从他污秽的谩骂随口喷出来揭开他貌若威严公正里面的粗俗无聊。
同时,作者故意很少写他的外貌神态,令人可以想象:此人在说出这一连串令人难以启齿的语言时,竟然是脸不变色心不跳的常态,由此更突出了这一人物丑恶的嘴脸、卑劣的灵魂。
奥楚蔑洛夫在短短的几分钟内,经历了五次变化。
善变是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征。
作品以善于适应周围物体的颜色,很快地改变肤色的“变色龙”作比喻,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果狗主是普通百姓,那么他严惩小狗,株连狗主,中饱私囊;如果狗主是将军或将军哥哥,那么他奉承拍马,邀赏请功,威吓百姓。
他的谄媚权贵、欺压百姓的反动本性是永远不变的。
因此,当他不断的自我否定时,他都那么自然而迅速,不知人间还有羞耻事!“变色龙”——奥楚蔑洛夫已经成为一个代名词。
人们经常用“变色龙”这个代名词,来讽刺那些常常在相互对立的观点间变来变去的反动阶级代表人物。
对他们说来,毫无信义原则可言。
万物皆备于我,一切为我所用。
他们这一伙不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变色龙——奥楚蔑洛夫吗?《变色龙》是契诃夫的许多短篇小说中脍炙人口的一篇。
契诃夫小说《变色龙》阅读赏析及答案(3)
契诃夫小说《变色龙》阅读赏析及答案(3)契诃夫小说《变色龙》阅读赏析及答案(3)文章来自:爱师网契诃夫小说《变色龙》【故事梗概】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巡街时看到一只小狗恐惧地跑来,后面跟着一个人——首饰匠赫留金,只见赫留金一把抓住小狗还不住地摇摆自己的手指,旁边围了一群人。
警官挤入人群,欲问出原委,赫留金说小狗咬了他的手指并想让奥楚蔑洛夫惩罚小狗的主人。
当警官正要下令调查时听到有人说这是将军家的狗,奥楚蔑洛夫立即转变了态度开始质问赫留金并说他栽赃,有群众表示肯定,赫留金极力辩解。
就在这时,跟随的巡警微微否认这一观点,警官便破口大骂那只小狗且为赫留金说情,可巡警又表示不确定,奥楚蔑洛夫主张把小狗以自己找到的名义送回。
就在这时,将军家的厨师来啦,说不是将军家的狗,警官改变态度说这一定是条野狗,一定要拖走弄死,但厨师话锋一转说这是将军哥哥的狗,警官顿时间套起了近乎,满脸溢笑地逗小狗并让厨师带回,厨师走后,奥楚蔑洛夫满脸恐吓状地扬言要收拾赫留金,裹紧大衣,径自走了。
【作者介绍】契诃夫是19世纪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作品有《装在套子里的人》、《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等。
变色龙是他的早期讽刺小说代表。
小说背景:这篇小说创作于1884年。
当时俄国社会处于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黑暗统治下。
面对民主革命浪潮的冲击,为了强化反动统治,挽救必然灭亡的命运,沙皇政府豢养了一批趋炎附势、狡诈多变、媚上欺下的奴才。
本文的警官就是沙皇专制警察统治的化身。
【积累词语】无缘无故异想天开【理解内容】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主要人物是谁?(本文描写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指”案件的经过。
主要人物是奥楚蔑洛夫。
)2,文章哪几段最能表现奥楚蔑洛夫“变色龙”的本质?(文章6—27段,最能揭示奥楚蔑洛夫“变色龙”的本质。
)3,文章采用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文章运用对话刻画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性格特点的。
九年级语文下册《变色龙》课文原文及赏析
九年级语文下册《变色龙》课文原文及赏析《变色龙》课文原文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手里拿着个小包,穿过市集的广场。
他身后跟着个巡警,生着棕红色头发,端着一个筛子,上面盛满了没收来的醋栗,装得满满的。
四下里一片寂静……广场上连人影也没有。
小铺和酒店敞开大门,无精打采地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象是一张张饥饿的嘴巴。
店门附近连一个乞弓都没有。
“你竟敢咬人,该死的东西!”奥楚蔑洛夫忽然听见说话声。
“伙计们,别放走它!如今咬人可不行!抓住它!哎哟!……”狗的尖叫声响起来。
奥楚蔑洛夫往那边一看,瞧见商人彼楚京的木柴场里窜出来一条狗,用三条腿跑路,不住地回头看。
在它身后,有一个人追出来,穿着浆硬的花布衬衫和敞开怀的坎肩。
他紧追那条狗,身子往前一探,扑倒在地,抓住那条狗的后腿。
紧跟着又传来狗叫声和人喊声:“别放走它!”带着睡意的脸纷纷从小铺里探出来,不久木柴场门口就聚上一群人,象是从地底下钻出来的一样。
“仿佛出乱子了,官长!”人群里有人说。
“什么乱子?”奥楚蔑洛夫问。
“这不是咱们的狗吗?伊凡·伊里奇家的……”“伊凡·伊里奇?是谁?”“是将军的哥哥,他的哥哥的伊凡·伊里奇。
”“哎呀,天!我还不知道呢。
他是上这儿来住一阵就走吗?”“是来住一阵的。
”“哎呀,天!他是惦记他的兄弟了……可我还不知道呢!这么说,这是他老人家的狗?高兴得很……把它带走吧。
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哈哈哈……得了,你干什么发抖呀?呜呜……呜呜……这坏蛋生气了……好一条小狗……”普洛诃尔喊一声那条狗的名字,带着它从木柴场走了。
那群人就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
“这鬼东西。
”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严厉地说,咳了一声,拧起眉头……“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只是有一件事我还不懂:它怎么会咬着你的?”奥楚蔑洛夫对赫留金说。
对文本《变色龙》的赏析
对文本《变色龙》的赏析《变色龙》这部精典短篇小说出自俄国著名短篇小说家契诃夫之手,写于黑暗的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描绘的是当时俄国社会生活的一个真实的画面,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黑暗现实,揭露了俄国政府的腐败统治。
从对《变色龙》全文来看,这篇小说的叙述角度应该属于客观叙事,这种叙事中讲述者既不是一个全知者,也不是故事的参与者或阅历者,而仅仅只是一个似乎正在发生着的故事的观察者,讲述者置身事外,只是从外部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然后将故事的发展过程客观地“记录”下来。
《变色龙.》这部小说的叙述者既不是作者,也不是奥楚美洛夫警官,或者是首饰匠赫留金,而是看热闹的围观者。
作者通过围观者的眼光把整个事件记录下来。
《变色龙》主要讲了一条白毛小猎狗咬伤了首饰匠赫留金,警官奥楚美洛夫对这件事情的处理。
从小说的叙事角度看,故事的讲述总是围绕人物展开的,小说人物是小说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变色龙》这篇小说主要成功刻画了一个鲜明、独特、丰满的警官奥楚美洛夫,其次还有警察叶尔迪陵,首饰匠赫留金,将军家的厨师普罗霍尔,以及一条白毛小猎狗,从而提高了小说的思想艺术价值。
奥楚美洛夫是俄国上层统治阶级走狗的典型代表,在对事情的处理上无疑表现出他作为变色龙的本质,本来是一件十分简单的小事,但却因为不知狗的主人是谁而变得异常的复杂,这不印证了中国的一句古语“打狗还得看主人”吧。
其实,奥楚美洛夫在处理这件事上却实特别棘手。
第一,作为保护人们安全的警官,他不得不处理这件事,第二,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他不能得罪自己的上司,于是,处理事情的关键就落在了这条狗到底是不是将军的。
从人物的动作上我们也可以看出来,为了缓和尴尬的局面,奥楚美洛夫分别脱了一次大衣和穿了一次大衣。
人物语言是对人物话语的模仿,一篇成功的小说创作,不仅要有鲜明的人物形象,更要有优秀的人物语言,优秀的人物语言都是富有个性化的,同样《变色龙》这篇小说的语言也特别的幽默犀利。
纵观全文,这篇小说的人物语言占了绝大多数。
析契诃夫的《变色龙》
析契诃夫的《变色龙》《变色龙》是契诃夫的许多短篇小说中脍炙人口的一篇。
它没有风花雪月的景物描写,也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安排,作家在描述一个警官偶然审理一件人被狗咬的案情中,只用寥寥几笔,就极其简炼、锋利地为我们勾勒出一个灵魂丑恶,面目可憎的沙皇走狗──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形象,寄寓着一个发人深思的主题。
《变色龙》按照情节的发展,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5节):写“案子”的发生。
是故事的开端,交代了主要人物(奥楚蔑洛夫)、主要事件(一件狗咬人的小事)和事件发生的地点。
作家运用白描手法,稍加点染,便勾勒了当时社会冷落肃条的情景,“四面一片寂静……连一个乞丐也没有”。
这不是一般的环境描写,而是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俄国工业危机和经济萧条的一个侧面,是社会不景气和俄罗斯人民生活贫穷的真实写照。
作者把人物和故事安排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中,使作品具有更深刻的社会意义。
第二部分(6~27节):写奥楚蔑洛夫处理“案子”的全过程。
是故事的发展。
这一部分根据警官对“案子”处理的三次变化反复,又可分为三层:第6节~13节为第一层,是“案子”的第一次反复,也是警官嘴脸的第一次暴露。
第14~20节为第二层,是处理“案子”的第二次反复,再次暴露了警官的奴才丑态。
第21~27节为第三层,是对“案子”处理的最后一次反复,彻底地暴露了警官的奴才真面目。
第三部分(最后2节):写“案子”的结局与开头遥相呼应。
写警官抖着威风扬长而去,赫留金遭到一顿训斥和一阵嘲笑。
现在我们就来剖析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主要人物形象:我们说奥楚蔑洛夫是一条沙皇的走狗,这在故事一开头,人物一出场,就能识别出来的。
我们看,警官这一天巡街回来,走过市场的广场时,穿的是“新的军大衣”,提的是“小包”;他身后还跟着一个巡警,“端着一个筛子,上面盛满了没收来的醋栗。
”明眼的读者一下子就看得清,原来,警官这一天为沙皇维持所谓社会秩序,其成绩颇为卓著,其手段也必然相当精湛;怪不得他是那样踌躇满志,八面威风,俨然象个常胜的将军。
契诃夫的《变色龙》赏析
契诃夫的《变色龙》赏析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创作,特别是他的短篇小说,是世界文学的瑰宝。
列宁和斯大林都非常喜爱他的作品,在他们的经典著作中,都借用过契诃夫作品的人物形象。
鲁迅先生也十分喜爱契诃夫的作品,并称赞说:“我以为没有一篇是可以一笑了之的。
”契诃夫创作在思想艺术上取得的成就,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变色龙》是契诃夫最具讽刺作品的代表作之一。
写于1884年,当时作家刚24岁。
契诃夫善于从日常平凡的生活中选取题材。
习以为常的事件一经进入他的作品,不仅活灵活现,而且更能写出社会环境的实质,构成具有时代特征的生活图画,成为独具特色的俄罗斯社会生活的讽刺史诗。
正是这样,它只选取了社会生活的一个片断──街头巷尾极为平常的狗咬人的小事,但是却表现了一个尖锐的重大的社会问题,即官僚警察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专制制度肆无忌惮地欺压人民。
小事情反映大问题,以小见大,正是契诃夫短篇独特之处。
《变色龙》的艺术构思是巧妙的。
平淡无奇的故事,能引起哄堂大笑。
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建立在警察制度同广大人民矛盾的基础上的。
通过警官对首饰匠被狗咬伤的事件的处理,揭发了警察制度同人民的对立,鞭笞了望风使舵、反复无常、谄上欺下的奥楚蔑洛夫精神。
在短暂的时间内,奥楚蔑洛夫五次变色:最初,他摆出一副公正的面孔,企图收揽人心,决定惩办狗的主人,要教训不遵守法令的老爷。
可是作家出人不意,掉转笔锋。
人群中有人说:“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
”于是奥楚蔑洛夫马上改变了态度,替狗辩护起来:“它怎么会咬着你?难道它够得着你的手指头吗?它是那么小。
”这好像很突然,但完全符合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
后来巡警猜断“这不是将军家里的狗”,这时他第二次改变了态度:“你呢,赫留金,受了害,那我们绝不能不管。
”但是巡警对自己的见解怀疑起来:“不过也说不定就是将军家的狗。
”于是警官第三次改变了态度,他声色俱厉地骂赫留金是“混蛋”,“怪你自己不好!”巡警对狗的主人的两次推断,使得警官两度变色。
九年级语文下《变色龙》赏析
《变色龙》赏析《变色龙》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代表作。
作为一篇讽刺小说,契诃夫通过独特的叙事艺术和人物塑造,生动地展现了沙皇统治时期社会的腐朽和人性的扭曲。
小说的情节并不复杂,主要围绕一起狗咬人事件展开。
主人公奥楚蔑洛夫警官在处理这个案件时,展现出了极端的善变和矫情。
他根据不同的情况和人物,不断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言辞,时而威风凛凛,时而奴颜婢膝,仿佛一条变色龙,让人不禁感叹其“变色”之快。
在人物塑造方面,契诃夫运用了细腻的笔触,将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刻画得淋漓尽致。
他是一个媚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小人,同时也是一个虚伪、愚蠢、卑劣的市侩。
通过对他的描写,契诃夫深刻地揭示了沙皇统治下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
除了奥楚蔑洛夫外,小说中还有许多其他人物,如赫留金、围观群众等。
他们虽然不是主要人物,但也在情节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赫留金的遭遇反映了底层人民的苦难和无奈,围观群众的反应则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冷漠和麻木。
在叙事艺术方面,契诃夫采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紧凑的情节安排。
他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情节发展,使得整篇小说节奏紧凑、情节跌宕起伏。
此外,契诃夫还运用了讽刺手法,使得小说的幽默与辛酸相交织,更加强化了小说的讽刺效果。
最后,从主题角度来看,《变色龙》深刻地揭示了沙皇统治时期社会的腐朽和人性的扭曲。
通过奥楚蔑洛夫这一形象,契诃夫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当时的社会制度和道德观念。
他希望通过这部小说唤起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激发人们追求真理和正义的勇气。
总之,《变色龙》是契诃夫的一部重要作品,它以独特的叙事艺术和深刻的社会意义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通过学习这篇小说,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19世纪俄国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同时也可以反思我们自身的人性和价值观。
《变色龙》课文解读
《变色龙》课文解读《变色龙》课文解读《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
该作品过人物如同变色龙似的不断变化态度的细节描写,有力地嘲讽了沙皇专制制度下封建卫道士的卑躬屈膝的嘴脸。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变色龙》课文解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讽刺与批判契诃夫作为短篇小说大师,其创作素以简洁著称,然而简洁中却蕴藏深厚。
这不仅与他对现实的深入观察与思考有关,更与他小说创作中的艺术构思密切相连,这使得他的短篇小说个性价值突出,艺术魅力永存。
《变色龙》是契诃夫的一篇讽刺杰作,情节极其简单,一只小狗咬了首饰匠赫留金,警官奥楚篾洛夫负责处理此事,原本很简单的案子却因为小狗可能是将军家的而显得复杂起来。
由于作者的精心构造使其对奴性心理及其存在根源这样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问题表现得十分透辟。
其讽刺与批判效应也因作者讲究的叙述策略而更加突出。
这里主要从小说的视点变化和点辐射结构两方面来谈。
先看其叙述视点的灵活变化。
所谓视点,就是叙述人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或着眼点。
也叫视角,它的特征通常是由叙述人称决定的。
从《变色龙》的开头来看,无疑作者采用的是俯视角叙述,叙述者是全知全能者。
通过这样的叙述可以清晰有效地传达出主人公警官奥楚蔑洛夫与故事发展有关的信息,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穿过集市向广场走去──故事主人公出场;广场上连个人影也没有,店铺无精打采地开着──故事上演的舞台搭就,同时渲染着一种气氛。
故事的继续发展虽然仍以第三人称叙述叙述视点发生了变化。
由叙述者的视角变为警官奥楚蔑洛夫的视角,狗叫声响起来,奥楚蔑洛夫往那边一看,瞧见商人彼楚京的木柴场里窜出来一条狗,在它身后,有一个人追出来,他紧追那条狗,身子往前探出去,仆倒在地上,抓住了那条狗的后腿。
所有这些都是由奥楚蔑洛夫的视点出发描写他的所见所闻,这样的叙述视点转换产生的艺术效果是在有限的文字中传达出这样的信息:警官奥楚蔑洛夫可以根据自己的`亲眼所见判断事情的真相解决问题,狗咬了人的事一目了然。
《变色龙》的讽刺艺术赏析
《变色龙》的讽刺艺术赏析讽刺是否定的艺术,是变形的艺术,是一种常见的文学表现手法,它以夸张、谐趣的方式抨击、揭露社会中的丑恶现象。
讽刺艺术中,想象因素占很大比例,并伴有奇巧的构思。
但首先讽刺艺术必须有理,刻画人物时,必须按照人物的外形、内心世界和本质特征(所表现的性格、思想、身份和特定条件下的状态等)来表现,刻画时应把相关特征围绕着作者的主题立意,加以恰到好处的夸张,让人一目了然作者的观点,感到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它的本质特征是“形不似”而“神似”。
其次,讽刺往往和幽默结合在一起,它类似漫画,是“笑的武器”。
契诃夫是十九世纪末享有世界声誉的俄国短篇小说家,他最善于从日常生活领域中挖掘可笑、可鄙、可悲的典型,并使用讽刺艺术实行深刻剖析与无情揭露。
他的早期小说《变色龙》就是使用讽刺艺术的代表作品,产生了永恒的艺术魅力。
下面我们来初步鉴赏《变色龙》一文的讽刺艺术,并具体分析小说是通过哪些方法来体现讽刺意味的。
(一) 夸张。
小说的情节,人物描写充分体现了这个点。
情节夸张:奥楚蔑洛夫对狗的六种称谓,或赞或骂;五次变色,或喜或怒;四次提到军大衣,或穿或脱……。
人为语言夸张:多用短句,带有很多的感叹词,语气强烈,如“哦、哎呀、天!”且重复使用。
人物神态夸张:一会儿是威风凛凛地“咳了一声,拧起眉头,”一会儿是哈巴狗似的阿谀奉承:“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
”这些夸张看来不太像生活实写,其实更真实,是有特色、有深度的真实,它用漫画式的夸张入木三分地揭露了奥楚蔑洛夫见风使鸵、阿谀拍马、媚上欺下这个“变色龙”人物的深层本质,极具讽刺意味。
(二) 对比。
在漫画式的夸张的同时,对比也贯穿于整篇文章中,通过对比,突出了人物可笑、可憎的一面,在讽刺中实行了否定。
奥楚蔑洛夫围绕着狗主人的身份的变化,对狗的态度变化无常,前后矛盾,自打嘴巴。
前后的对比,作者不加议论,不动声色,却使奥楚蔑洛夫对沙皇统治者来说是“走狗”,是奴才,对老百姓来说是“疯狗”,是警棍的丑恶形象跃然纸上。
《变色龙》契诃夫赏析
《变色龙》契诃夫赏析摘要:一、作品背景介绍二、角色分析1.奥楚蔑洛夫2.赫留金3.变色龙三、主题探讨1.社会现象反映2.人性弱点揭示3.社会批判四、艺术特点1.语言幽默讽刺2.情节紧凑3.人物形象鲜明五、总结作品价值正文:一、作品背景介绍《变色龙》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
契诃夫以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观察力,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描绘,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人性弱点,展现了深刻的社会批判。
二、角色分析1.奥楚蔑洛夫:作为一名公务员,他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对待赫留金的态度随着变色龙的变化而变化。
他的变色龙性格体现了当时社会风貌的一面。
2.赫留金:他是小说的另一个主角,一个普通的市民。
他的遭遇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困境,同时也展现了人性中的善恶较量。
3.变色龙:小说中的核心形象,象征着社会中的种种现象和风气。
通过对变色龙的描绘,契诃夫展示了社会现象的善变和虚伪。
三、主题探讨1.社会现象反映:契诃夫以变色龙为主题,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虚伪和风气。
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人物之间,也体现在人物的心理和行动上。
2.人性弱点揭示:通过描绘奥楚蔑洛夫和赫留金的形象,契诃夫揭示了人性中的自私、势利和善变。
这些弱点在变色龙的形象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3.社会批判:契诃夫通过对人物和现象的讽刺,批判了当时社会的丑恶风气。
这种批判不仅针对个人,还针对整个社会制度。
四、艺术特点1.语言幽默讽刺:契诃夫运用幽默、讽刺的语言,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这种语言风格使得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更加尖锐、深刻。
2.情节紧凑:小说情节紧凑,一气呵成。
契诃夫通过对变色龙的描绘,使作品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和趣味性。
3.人物形象鲜明: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具有代表性。
契诃夫通过对人物的心理和动作描绘,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五、总结作品价值《变色龙》作为契诃夫的一部讽刺小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它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讽刺和人性弱点的揭示,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丑恶风气,并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社会批判。
变色龙解读
契诃夫哲学:1.现实主义与象征:《一个文官的死》中的“蛆虫”;为钱卖人的“野兽”《在海上》;媚上凌下的《变色龙》;嗜财发狂的“猪”《醋栗》。
2.不绝望,不斗争。
他坚决反对将人的堕落原因推脱给俄罗斯大地。
3.时时防范作家的主体情绪在创作中过分显露,强烈要求作家“把人写得和本来面目一样”,在自己的作品里努力充当生活“见证人”,而不是审判官。
4.景物描写,反对无节制的渲染和浅层次的比拟,主张“抓琐碎的细节来组织画面”“是自然现象和人类现象对比”得到生活启迪。
《变色龙》解读一.奥楚蔑洛夫人物解读:(荒唐)1.服饰:“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穿过市场广场。
”“穿着僵硬的花布衬衫和敞着怀的坎肩”时间?天气?(印证“盛满了没收的醋栗”)(一个刚上任的警官,在七八月份,醋栗丰收的季节穿着军大衣,好像很威武的样子,穿过广场。
显示出他装腔作势的荒唐。
“军大衣”是沙俄军犬的特殊标志,也是他装腔作势吓唬人的工具。
)2.行动:“微微向左一转”“挤进人群”“拧起眉头”“严厉的说”警官听到出乱子了的正常反应是如何?(一副装腔作势,故作矜持,官态十足的丑态。
)3.个性化语言:(1)对狗的称呼的变化:“疯狗”“下贱胚子”“野狗”“名贵的狗”“伶俐的狗”“纯种的狗”(2)“我们绝不能不管”(一副主持公道的样子,只不过是小题大做,在众人面前摆摆架子而已。
)(3)“我绝不轻易放过这件事!”“我要好好的教训他一顿!”(映射沙皇的专横)4.应变能力:在奥楚蔑洛夫“审案情”的过程中先后5次变色,当他的只是将军家的狗就夸赞是“伶俐的狗”“名贵的狗”;而一旦知道不是将军家的便辱骂“疯狗”“下贱胚子”。
“就说是我派人找着,派人送上的。
”二.环境解读:“四下里一片寂静。
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
商店和饭馆的门也无精打采的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
”(俄国在警察统治下,出现一派死气沉沉的景象)“木柴厂四周很快就聚了一群人,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钻出来的”(脸谱各异,性情有别,荒唐无聊,愚昧无知)三.细节解读:大衣:《变色龙》的开头,写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
变色龙读书笔记摘抄赏析
变色龙读书笔记摘抄赏析变色龙,一种自然界中的神奇生物,以其独特的变色能力而闻名。
在文学领域,变色龙也常常被用来比喻那些善于适应环境、变化多端的人。
在阅读《变色龙》这本书时,我被作者对变色龙的深刻理解和生动描绘所吸引,以下是我摘抄的一些精彩内容,以及我的赏析。
“变色龙,这种生物以其独特的能力在自然界中独树一帜。
它们能够根据周围环境的颜色变化自己的体色,从而在捕食者和猎物面前隐藏自己,这种能力在动物界中极为罕见。
”这段描述不仅准确地传达了变色龙的生物学特性,也巧妙地引出了变色龙在自然界中的独特地位。
作者通过对比其他动物,强调了变色龙的这种能力是多么的非凡。
“在人类社会中,变色龙同样是一种象征。
它代表着那些能够迅速适应环境,灵活应对各种情况的人。
这些人在社会中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成功和认可,因为他们懂得如何隐藏自己的弱点,展现自己的优点。
”在这里,作者将变色龙的特性与人类社会联系起来,提出了一个深刻的社会观察。
这种比喻不仅增加了文本的深度,也让我们对变色龙的理解更加丰富。
“然而,变色龙的这种能力并非没有代价。
它们必须不断地调整自己,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这种不断的适应和变化,可能会使它们感到疲惫和困惑。
”这段话揭示了变色龙能力的另一面,即它们为了生存所付出的努力和代价。
作者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哲学思考:适应环境是否总是有益的?这种思考促使读者对变色龙的行为进行更深层次的反思。
“在书中,作者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故事和案例,展示了变色龙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过程。
这些故事不仅让我们对变色龙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启发我们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更好地适应和变化。
”最后,作者通过具体的故事和案例,将变色龙的特性与人类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使得变色龙的形象更加立体,也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
这种写作手法不仅增强了文本的可读性,也使得变色龙的象征意义更加深入人心。
通过这些摘抄和赏析,我们可以看到《变色龙》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关于自然界生物的科普作品,更是一部关于人类社会和个人成长的深刻思考。
《变色龙》的讽刺艺术赏析
《变色龙》的讽刺艺术赏析讽刺是否定的艺术,是变形的艺术,是一种常见的文学表现手法,它以夸张、谐趣的方式抨击、揭露社会中的丑恶现象。
讽刺艺术中,想象因素占很大比例,并伴有奇巧的构思。
但首先讽刺艺术必须有理,刻画人物时,必须按照人物的外形、内心世界和本质特征(所表现的性格、思想、身份和特定条件下的状态等)来表现,刻画时应把相关特征围绕着作者的主题立意,加以恰到好处的夸张,让人一目了然作者的观点,感到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它的本质特征是“形不似”而“神似”。
其次,讽刺往往和幽默结合在一起,它类似漫画,是“笑的武器”。
契诃夫是十九世纪末享有世界声誉的俄国短篇小说家,他最善于从日常生活领域中挖掘可笑、可鄙、可悲的典型,并使用讽刺艺术实行深刻剖析与无情揭露。
他的早期小说《变色龙》就是使用讽刺艺术的代表作品,产生了永恒的艺术魅力。
下面我们来初步鉴赏《变色龙》一文的讽刺艺术,并具体分析小说是通过哪些方法来体现讽刺意味的。
(一) 夸张。
小说的情节,人物描写充分体现了这个点。
情节夸张:奥楚蔑洛夫对狗的六种称谓,或赞或骂;五次变色,或喜或怒;四次提到军大衣,或穿或脱……。
人为语言夸张:多用短句,带有很多的感叹词,语气强烈,如“哦、哎呀、天!”且重复使用。
人物神态夸张:一会儿是威风凛凛地“咳了一声,拧起眉头,”一会儿是哈巴狗似的阿谀奉承:“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
”这些夸张看来不太像生活实写,其实更真实,是有特色、有深度的真实,它用漫画式的夸张入木三分地揭露了奥楚蔑洛夫见风使鸵、阿谀拍马、媚上欺下这个“变色龙”人物的深层本质,极具讽刺意味。
(二) 对比。
在漫画式的夸张的同时,对比也贯穿于整篇文章中,通过对比,突出了人物可笑、可憎的一面,在讽刺中实行了否定。
奥楚蔑洛夫围绕着狗主人的身份的变化,对狗的态度变化无常,前后矛盾,自打嘴巴。
前后的对比,作者不加议论,不动声色,却使奥楚蔑洛夫对沙皇统治者来说是“走狗”,是奴才,对老百姓来说是“疯狗”,是警棍的丑恶形象跃然纸上。
契诃夫的《变色龙》赏析
契诃夫的《变色龙》赏析契诃夫的《变色龙》赏析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创作,特别是他的短篇小说,是世界文学的瑰宝。
列宁和斯大林都非常喜爱他的作品,在他们的经典著作中,都借用过契诃夫作品的人物形象。
鲁迅先生也十分喜爱契诃夫的作品,并称赞说:“我以为没有一篇是可以一笑了之的。
”契诃夫创作在思想艺术上取得的成就,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变色龙》是契诃夫最具讽刺作品的代表作之一。
写于1884年,当时作家刚24岁。
契诃夫善于从日常平凡的生活中选取题材。
习以为常的事件一经进入他的作品,不仅活灵活现,而且更能写出社会环境的实质,构成具有时代特征的生活图画,成为独具特色的俄罗斯社会生活的讽刺史诗。
正是这样,它只选取了社会生活的一个片断──街头巷尾极为平常的狗咬人的小事,但是却表现了一个尖锐的重大的社会问题,即官僚警察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专制制度肆无忌惮地欺压人民。
小事情反映大问题,以小见大,正是契诃夫短篇独特之处。
《变色龙》的艺术构思是巧妙的。
平淡无奇的故事,能引起哄堂大笑。
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建立在警察制度同广大人民矛盾的基础上的。
通过警官对首饰匠被狗咬伤的事件的处理,揭发了警察制度同人民的对立,鞭笞了望风使舵、反复无常、谄上欺下的奥楚蔑洛夫精神。
在短暂的时间内,奥楚蔑洛夫五次变色:最初,他摆出一副公正的面孔,企图收揽人心,决定惩办狗的主人,要教训不遵守法令的老爷。
可是作家出人不意,掉转笔锋。
人群中有人说:“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
”于是奥楚蔑洛夫马上改变了态度,替狗辩护起来:“它怎么会咬着你?难道它够得着你的手指头吗?它是那么小。
”这好像很突然,但完全符合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
后来巡警猜断“这不是将军家里的狗”,这时他第二次改变了态度:“你呢,赫留金,受了害,那我们绝不能不管。
”但是巡警对自己的见解怀疑起来:“不过也说不定就是将军家的狗。
”于是警官第三次改变了态度,他声色俱厉地骂赫留金是“混蛋”,“怪你自己不好!”巡警对狗的主人的两次推断,使得警官两度变色。
《变色龙》契诃夫赏析
《变色龙》契诃夫赏析
《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通过讲述一个关于一只小狗和它的主人的故事,揭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虚伪和腐朽。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将军,他非常喜欢他的小狗,甚至为了它而放弃了自己的工作。
然而,当他发现小狗被一位警官打死后,他却立刻改变了态度,开始攻击那位警官。
这种变化让人感到震惊和不解,但这正是契诃夫想要表达的主题:人性的虚伪和自私。
在这个故事中,将军代表了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他们可以随意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以满足自己的欲望。
而警官则代表了那些弱势群体,他们必须忍受不公正的待遇,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这种不公平的现象在当时的俄国社会中非常普遍,契诃夫通过这个故事向读者展示了这个社会的黑暗面。
此外,契诃夫还通过这个故事探讨了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将军对小狗的喜爱并不是出于真正的感情,而是出于自己的虚荣心和占有欲。
这种对待动物的方式不仅残忍无情,也反映了人类自身的道德沦丧。
总之,《变色龙》是一篇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小说,它通过对人
性和社会现象的揭示,引发了读者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反思。
变色龙契诃夫赏析
变色龙契诃夫赏析哎呀呀,今天咱来聊聊契诃夫的《变色龙》哈。
你们知道不,这《变色龙》可有意思啦!咱就说那里面的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哇塞,那真的是像个会变色的怪物一样。
一会儿一个样儿,我觉得他就像那墙头草,风往哪边吹他就往哪边倒。
可能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个啥样的人吧。
你们想想看哈,一开始他听说狗主人好像不咋厉害,就凶巴巴地要处理狗。
嘿,这一转眼,听别人说狗主人好像挺牛的,他立马就变了脸,那态度变得比翻书还快呢!就跟那孙悟空七十二变似的。
这要是在咱现实生活中啊,这样的人肯定会被大家笑话死,说不定还会被叫做“变脸大师”呢!我记得我有一次啊,遇到个事儿也有点像奥楚蔑洛夫这样。
就是我和小伙伴争论一个事儿,我一开始觉得自己可对了,说得头头是道的。
结果呢,另外一个小伙伴说了点不一样的观点,我一听,哎呀,好像也有点道理。
然后我就有点动摇了,不知道该听谁的好了,这感觉就有点像奥楚蔑洛夫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
不过我可没他那么夸张啦,哈哈。
说真的,契诃夫写得可太生动形象了,把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
让我们一读就能想象出他那副可笑的嘴脸。
这文章里的场景描写也特别棒,就好像在我们眼前发生一样。
哎,你们说,这世界上真有奥楚蔑洛夫这样的人吗?也许有吧,那可真是太搞笑了。
不过呢,也不能全怪他,可能是他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不得不这样做吧。
但不管怎么说,他这种行为就是让人瞧不起。
你们读这《变色龙》的时候有没有觉得特别好玩呀?反正我是觉得挺有意思的。
大家以后读文章的时候也可以多想想,这些人物为啥会这样,作者写他们是想表达啥意思。
这样读书才更有意思呢!你们说是不是呀?嘿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色龙》使我了解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俄国沙皇封建专制独裁统治的黑暗。
理解以奥楚蔑洛夫为代表“变色龙”似的政府官员正是这种黑暗统治的产物。
人物形象分析
(一)奥楚蔑洛夫:1专横跋扈,看风使舵的走狗形象
《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
在这篇著名的小说里,他以精湛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一个专横跋扈、欺下媚上、看风使舵的沙皇专制制度走狗的典型形象,具有广泛的艺术概括性。
小说的名字起得十分巧妙。
变色龙本是一种蜥蜴类的四脚爬虫,能够根据四周物体的颜色改变自己的肤色,以防其它动物的侵害。
作者在这里是只取其“变色”的特性,用以概括社会上的一种人。
小说的内容富有喜剧性。
一只小狗咬了金银匠的手指,巡官走来断案。
在断案过程中,他根据狗是或不是将军家的这一基点而不断改变自己的面孔。
作者通过这样一个猾稽的故事,把讽刺的利刃对准沙皇专制制度,有力地揭露了反动政权爪牙们的无耻和丑恶。
2 寡廉鲜耻的典型形象
在短篇小说《变色龙》中,契诃夫通过一个富于戏剧性的街头场面,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寡廉鲜耻、欺下媚上的“变色龙”的典型形象,对沙皇政权的爪牙们的专横霸道、欺压人民、阿谀权贵、看风使舵的丑恶行径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揭露,同时也对小市民们的逆来顺受、安份守己、“顺应”现实的庸俗生活态度加以批判。
变色龙奥楚蔑洛夫是一个高度概括的典型形象,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
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沙皇俄国,在反动势力猖獗横行,社会上一片消沉死寂的恐怖气氛下,过去那些自诩进步的资产阶级自由派,都急于去“适应”现实,拼命宣扬“规规矩矩”的生活哲学,而民粹派也已抛弃了过去的革命传统,他们实际上是妥协了。
至于广大的小市民,更是软弱消极、猥琐鄙陋,满足于“和平恬静”、“奉公守法”的庸俗生活。
当时社会上见风使舵、迎合现实、背叛变节之风盛行,这种痼疾是反动的社会政治条件的产物。
契诃夫在短篇小说《变色龙》里,通过奥楚洛夫这个典型人物,有力地批判了这种丑恶的行为。
奥楚蔑洛夫的形象具有广泛的概括性。
他是一个专横的沙皇警犬,但同时也是一个见风使舵的变色龙。
作为一个沙皇政权的走狗,他具有专制、蛮横、欺凌百姓等特点。
但这只是他性格的一个方面。
他同时还具有趋炎附势、对弱者耀武扬威、欺下媚上、随风转舵等特点。
因此他也是一个厚颜无耻的两面派。
这两方面的特点构成了他的完整的性格——“变色龙”。
不过,这个形象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奥楚蔑洛夫这一类沙皇警犬这一特定的范围。
在当时,这一形象塑造,无疑也揭露和批判了在反动政治条件下迎合现实、转向变节的妥协派和投降派。
(二)赫留金:在这篇小说里,作者的讽刺和揭露的锋芒,主要是对着奥楚蔑洛夫的,但是对小市民赫留金也指出了他身上的许多弱点。
他粗鄙庸俗,想借小狗咬了手指头,趁机捞一把。
为了这个卑鄙的目的,同时也是由于小市民的软弱本性,他对沙皇的警官毕恭毕敬,甚至曲意奉承(“他老人家是个明白人,看得出来到底谁在胡说……”),还打出了“兄弟当宪兵”这张牌。
可是随着“形势”的发展,他发现力量不在他一边,便缩了回去。
甚至当奥楚蔑洛夫骂他“猪猡”、“混蛋”时,他也不曾吭一声。
他身上的奴性是很明显的。
(三)观众:作家在小说里也含蓄地点出了“观众”的局限。
他们也是一些庸俗的小市民,具有愚昧、软弱、迎合强者,随风倒的特点。
总之,作品通过对奥楚蔑洛夫军大衣穿而又脱,脱而又穿,这四个细节的描绘,
淋漓尽致地勾画出变色过程中的丑态,以及他卑劣的心理活动。
文中的一“脱”一“穿”,热而又冷,把奥楚蔑洛夫凌弱畏强的丑态暴露无遗。
既形象而又逼真的刻画这条变色龙出尽洋相之后,又恢复了他奴才兼走狗的常态,继续去耀武扬威,逞凶霸道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