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立体图形的展开图》说课稿
《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教案
《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教案教学目标课题 6.1.1 第2课时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授课人素养目标1.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结果.2.能从一组图形中辨认出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并能说出从不同方向看简单立体图形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体得到的平面图形,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观.3.了解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模型,并通过实例,了解展开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识别从不同方向看简单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教学难点识别从不同方向看两个简单立体图形的组合体和多个小正方体组合体得到的平面图形.教学活动教学步骤师生活动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情境引入】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1.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从不同角度对庐山进行了仔细观察,那他都从哪些角度对庐山进行了观察呢?2.诗中隐含着什么道理?对我们有什么启发?从不同方向看山可看到“岭”,看到“峰”,那么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又能看到什么呢?你想知道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这节课.【教学建议】课件展示《题西林壁》,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情绪,教师可以给出前两句,让学生接另外两句.设计意图以一首诗把学生带入一个如诗如画的境地,再从诗歌中提炼出隐含的数学知识,让学生感受数学中的美.活动二:探究操作,获取新知探究点1 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问题1苏轼的诗句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看物体的视角,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下面五幅图片是从不同方向看一个茶壶得到的图形,请指出每个图形对应的观察方向,这说明什么?这五幅图分别是从前面、右面、左面、后面、上面看得到的,它说明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往往会得到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问题 2 在建筑、工程等设计中,也常常用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来表示立体图形.下图是某个工件的立体图.从前面、左面、上面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是什么样的?【教学建议】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1)从不同方向看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平面图形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如图中茶壶从不同方向看得到的图形是不同的,而球,从前面、左面和上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是相同的.(2)物体摆放的方式不同,从同一方向看,得到的设计意图在认识了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后,安排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而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归纳:对于一些立体图形的问题,常把它们转化为...平面图形....来研究和处理,通常画出从前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来表示相应的立体图形.例(教材P153例1)如图是一个由9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分别从前面、左面、上面观察这个图形,各能得到什么平面图形?解:分别从前面、左面、上面观察这个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如图所示.【对应训练】1.教材P154练习第1题.2.如图是一个由7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请在方格纸中用实线画出从前面、左面、上面观察这个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解:如图所示. 平面图形可能有所不同.(3)很多立体图形的问题最终都需要转化为平面图形问题来解决,从三个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手段之一.【教学建议】(1)教学中需注意只是画示意图,不要求严格的几何画法,尺寸不作严格要求,形状正确,大小大致相当即可.(2)教材没有给出三视图的概念,教师教学时暂时不必提及,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更能贴近学生实际.设计意图探究点2 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概念引入:有些立体图形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的表面适当展开,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这样的平面图形称为相应立体图形的展开图.问题1如图,要设计、制作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粉笔盒,除了美术设计以外,还需要知道些什么?自己动手试试.还需要了解它展开后的形状,根据它的展开图来裁剪纸张. 【教学建议】(1)此处教学时教师可在课前准备一个粉笔盒的展开图,在课堂上展示,同时也鼓励学生剪纸试一试,要充分感知学习展开图的必要性.(2)教师提醒学生不是所有的立体图形都可以展开,如球就不能展开.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同时能够体会由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由平面图形又还原成立体图形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问题2(教材P154探究)你还记得长方体和圆柱的展开图吗?下面是一些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用它们能围成什么样的立体图形?把它们画在一张硬纸片上,剪下来,折叠、粘贴,看看得到的图形和你想象的是否相同.第一个图形能围成正方体;第二个图形能围成圆柱(含上、下底面);第三个图形能围成三棱柱(含上、下底面);第四个图形能围成圆锥(含底面);第五个图形能围成四棱柱(或长方体).设计意图探究点3正方体的展开图问题1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能展开成哪些平面图形?请同学们试着剪一剪,画出示意图.有如下11种展开图:问题2观察上面每种正方体展开图中正方形的行数和每一行正方形的个数,这些展开图中正方形的分布有没有什么规律?哪几个展开图可以分为一类?【教学建议】对于问题1,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正方体有多少种不同的展开图.动手剪开正方体,并展平,得到展开图后,小组成员交流,看是否有重复的.然后请各个小组成员将正方体的展开图贴在黑板上,将重复的展开图撕掉,补充不同的展开图.【教学建议】问题2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哪些有三行,哪些有两行,先把两行的分在一起,把三行的分在一起.再在三行的里面找规律:第二行4个的分在一起,第二行3个的分在一起,第二行2个的分在一起……这样由学生自行发现规律,体验探究的乐趣.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动脑思考,仔细观察正方体的11种展开图的特点,能够快速记忆正方体的展开图,并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分类找规律的能力.问题3结合上面的问题,想一想正方体相对两个面在其展开图中的位置有什么特点?相对面不相连,上下隔一行或左右隔一列.问题4完成教材P155练习T3,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不能作为正方体的展开图?下面这些图形不能作为正方体的展开图(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情况):【对应训练】下列是正方体的展开图的是( A )【教学建议】对于问题3,也可跟学生介绍相关下面图示进行简记.相间、“Z”端是对面A和B为相对的两个面活动三:随堂训练,课堂总结【随堂训练】见《创优作业》“随堂小练”册子相应课时随堂训练.【课堂总结】师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如何从不同的方向看立体图形?2.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是一样的吗?3.什么是展开图?4.你会画哪些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知识结构】【作业布置】1.教材P158习题6.1第2,4,6,7,8,9题.2.《创优作业》主体本部分相应课时训练.教学步骤师生活动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以跨学科内容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熟知的茶壶入手研究从不同方向看物体,并让学生参与展开和折叠等操作活动,体现了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并懂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通过简单立体图形的展开和折叠,学生认识到平面图形是立体图形形成的基础.解题大招一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1.分别从前面、左面和上面看几种常见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2.对于组合图形,可以拆分成几个立体图形,先画出各立体图形对应的平面图形,再组合各平面图形,得出结论.例1(1)下列立体图形中,从前面看能得到正方形的是(A)(2)如图所示的组合体,从左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是(D)解题大招二正方体相对面的确定找“相对面”的办法:先找同层隔一面,再找异层隔两面,剩下两面必相对.例2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原正方体与“扬”字一面相对面上的汉字是( C )A.传B.统C.文D.化解析:如图所示的正方体的展开图中,同一行相对的面一定相隔一个小正方形,由图形可知,与“弘”字相对的字是“传”,与“统”字相对的字是“化”,与“扬”字相对的字是“文”.故选C.培优点识别表面带有图案的正方体的展开图例如图,正方体三个侧面分别画有不同的图案,它的展开图可以是( C )解析:选项A中,“+” “○” “□”在“Z”字形上,且“+”与“□”位于“Z”字形的两端点处,则“+”与“□”是相对面,而已知正方体中是“+”与“□”相邻,故A项不正确.选项B中,“+” “○” “□”在同一行上,则“+”与“□”是相对面,而已知正方体中是“+”与“□”相邻,故B项不正确.选项D中,画“○”的面应在画“□”的面的下方,故D项不正确.课后·知能演练一、基础巩固1.下图是一个无盖正方体盒子,盒底标有一个字母m,现沿箭头所指方向将盒子剪开,则展开后的图形是()2.下图是大家熟悉的骰子,每个骰子相对两面的点数之和均为7.若其中一个骰子的展开图如图所示,则其中一面上代表的点数是6的是________(填“A”“B”或“C”).3.请你在图中的拼接图形上再接一个正方形,使新拼接成的图形能构成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注:①添加的正方形用阴影表示;②要求用3种不同的方法)二、能力提升4.(1)观察下面立体图形,画出从前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平面图形;(2)若再添加n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使新得到的立体图形从前面和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不变,则n的最大值为________.三、思维拓展5.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小明将一个无盖鞋盒拆开并展开,如图,若展开后的长与宽分别记为a cm,b cm,在纸盒四个角上的空白处均为边长为x cm的正方形.(1)用a,b,x表示无盖鞋盒的体积.(表示成长×宽×高即可,不用展开)(2)当a=10,b=8,x=2时,求该无盖鞋盒的体积.【课后·知能演练】1.A2.A3.解:答案不唯一.4.(1)解:(2)6解析:如图,在最下面一层,最后面一行的前面加上6块,得到的立体图形从前面和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不变.从上面看5.解:(1)由题图可知,无盖鞋盒的长为(a-2x)cm,无盖鞋盒的宽为(b-2x)cm,无盖鞋盒的高为x cm,鞋盒的体积为x(a-2x)(b-2x)cm3.(2)当a=10,b=8,x=2时,无盖鞋盒的体积为2×(10-2×2)×(8-2×2)=48(cm3).答:该无盖鞋盒的体积为48 cm3.。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展开与折叠》长方体说课教学课件复习指导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课件
第一关
“幸运问答”
第一关
有些立体图形
平面图形
有些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
在立体展开图的设计中,为了使图形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就需要进行适当的分类。我们称立方体展开图中最长的一条为主干,这一条如果由四个正方形组成,就称主干为四方连,同样主干有三方连,二方连等。
据统计,目前全国6岁男童身高的平均值为119.3cm ,女童身高平均值为118.7cm。
请根据下面信息解释免票线的合理性。
回顾旧知
下表是“我爱我的校园”演讲比赛的成绩统计表。
新课探究
评委1
评委2
评委3
评委4
评委5
平均分
选手1
91
98
94
93
99
选手2
99
100
96
82
93
选手3
97
95
87
89
92
(95+94+96)÷3=95(分)
答:小华书法比赛的成绩是95分。
书法比赛最终成绩
课堂小结
平均数的再认识
1.平均数具有代表性能解决实际问题。2.平均数很灵敏任何一个数有变化,平均数都有反应。3.求平均数的方法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答:这组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39cm。
平均身高
巩固练习
2.平均分
小明期末测试语文、数学、英语和科学分别是96分、98分、92分和94分。小明这四门学科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96+98+92+94)÷4=95(分)
答:小明这四门学科的平均成绩是95分。
平均分
巩固练习
3.书法比赛
小华参加年级举办的书法比赛,5位评委给的评分分别是:95、94、97、96、92。请问小华最终的成绩是多少?
2023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下册《展开与折叠》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共四篇)
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下册《展开与折叠》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展开与折叠》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的课时内容。
本课是从正方体纸盒的展开体入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正方体的十一种平面展开图,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找出正方体十一种展开图的特征。
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节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通过正方体的展开图,了解正方体展开图的基本特征。
同时让学生经历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而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旨在进一步认识棱柱的展开图;了解一些特殊几何体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立体模型。
二、说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学习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对立体图形已有一定的认识,学生在小学学过简单立体图形及其侧面展开图。
本节主要研究正方体的展开图,研究过程中充满着大量的操作实践活动,同时,六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心、求知欲较强的特点,学生间相互评价、相互提问的积极性高,因此,参与有关展开与折叠的实践探究活动的热情应该是比较高的。
三、说教学目标:1、通过充分的实践和白板的辅助展示,使学生明白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得到的11种平面展开图;并能总结归纳它们的特点及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归纳、合作探究能力;2、通过用多种方法对正方体展开与折叠的实践操作,在经历和体验图形的转换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3、让学生在充分经历实践、探索、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得到的的11种平面展开图;能判断什么样的平面展开图能折叠成正方体;并归纳总结规律。
难点: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动手操作,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不同的平面图形。
五、说教法与学法:教法分析:本节课充分利用电子白板、导学案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探究,合作交流,这种教学理念反映了时代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一部分,这部分内容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具体的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的特点,从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来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操作,学生能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的特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克服困难,自主探究,体验成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的特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我将以引导为主,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来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2.教学手段:我将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探究:我会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尝试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3.交流:我会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他们的发现和体验,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和提高。
4.总结:我会对学生的探究和交流进行总结,明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的特点,强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最新数学《立体图形的展开图》说课稿
数学《立体图形的展开图》说课稿数学《立体图形的展开图》说课稿一、说教材: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是七年级《数学》(上)第四章第一节几何图形的第三课时,在本章教材的编排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生活周围熟悉的物体入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
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立体图形可由平面图形围成,而且立体图形可按不同方式展开成平面图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二、说学生:学生在小学学过简单立体图形及其侧面展开图,前两节又学习了一些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对立体图形已有一定的认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但初一学生具有好胜好强的特点,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弱。
新课程标准对这部分教学内容的要求是:在探索平面图形与空间几何体的相互转换等活动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根据这一要求,结合学生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阐释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即一些立体图形可由平面图形围成,因而这些立体图形可展开为平面图形。
2、能根据展开图判断立体图形。
【过程与方法】1、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互相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2、通过动手观察、操作、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形象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根据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基本几何体与其展开图之间的关系,一个立体图形按不同方式展开可得到不同的平面展开图,着重了解正方体的多种展开图。
难点:正确判断哪些平面图形是某个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展开图中,多个面在几何体中的对应位置的判断是难点。
三、教法分析基于学生思维的起点,为了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实践学校倡导的20+25分钟教学模式,在组织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探究法和直观教学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4.1《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4.1《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立体图形》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包括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
教材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引入,让学生感知和认识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已经对一些立体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但他们对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名称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立体图形。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解立体图形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学生能够培养空间观念,提高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常见的立体图形。
2.教学难点:学生对立体图形的特点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交流讨论法和游戏教学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操作卡片和游戏道具。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引入立体图形,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点。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实践活动,加深对立体图形特点的理解。
4.交流讨论:学生展示自己的操作成果,进行交流讨论,分享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5.游戏教学:通过游戏巩固对立体图形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立体图形的特点。
可以采用图形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展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的特点。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高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进行。
通过观察学生的操作实践活动、交流讨论和游戏教学,评价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导学案)
连根精彩线3、将下列立体图形与它的表面展开图连在一起:立体图形:展开图:(1)(2)(3)(4)(5)☆小归纳:1.圆锥可以展开成()和();2.圆柱可以展开成()和();3.n(n≥3且n为整数)棱锥可以展开成一个()和n个();4.n(n≥3且n为整数)棱柱可以展开成两个相同的()和( )小个四边形.√练习1:1、下列平面图形中,不可能围成圆锥的是()2、如图,将图中的阴影部分剪下来,围成一个几何体的侧面,使AB,DC重合,则所围成的几何体图形是()A B C D (三)深化知识,拓展创新当个小帮手4、圣诞节即将到来,要帮助老师准备正方体形状的糖的包装纸盒,你看看这些模板能不能折叠满足要求呢?(1)(2)(3)(4)(5)(6)(7)(8)(9)折叠时注意观察正方体的“相对的面”在展开图中的位置是怎样的?(10)(11)(12)(13)(14)(15)☆小归纳:展开图中若出现、、、就不能折叠成正方体.立体图形中相对的面在展开图中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练习2:1、如图,()是正方体的展开图2、如右图是一个正方体纸盒的展开图,其中三格已经填入三个数,请在其余三个正方形内填人所有可能的数,使得折成正方体后相对面上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则填入正方形A,B,C内的数依次为.(四))自主反思,小结知识1、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展开立体图形平面图形折叠2、常见的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是什么样的?正方体的展开图中有哪些图形不能出现?(五)反馈知识,自我检测1、如下图,请你在横线上写出哪种立体图形的表面能展开成下面的图形。
2、右面是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图,每个面都标注了字母,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 如果A面在多面体的上面,那么哪一面会在下面?(2) 如果F面在多面体的后面,从左面看是B面,那么哪一面会在上面?(3) 从右面看是A面,从上面看是面E,那么哪一面会在前面?3、将如左图所示表面带有图案的正方体沿某些棱展开后,得到的图形是( )A B C D4、一个正方体展开图如左下图所示,如果将它恢复成原来的正方体,那么点E和点 _____ 重合,点J和点_____ 重合.5、在右上图中添加一个小正方形,使该图形经过折叠后能围成一个四棱柱,不同的添法共有()A、7种B、4种C、3种D、2种预习评价·探究评价·拓展评价完成比例评价正确率评价主动性评价创新性评价100% 80% 60% 优秀良好一般活跃主动一般创新新颖一般错题序号正确解法错因分析小组评价老师评价反思拓展EA B C DF。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展开与折叠》说课课件(附反思、板书)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 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 教学水平。
《展开与折叠》说课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一、说教材
《展开与折叠》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一)》 的课时内容。教材通过正方体的展开图,了解正方体展开图的基本 特征。同时让学生经历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 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本次教学皆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 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了解正方体的十一种平面展开图,能通过观察、 思考找出正方体十一种展开图的特征;让初步建立空间概念,培养 学生的发散思维。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导入 正方体有哪些特点?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有些立体图形展开可以得到立体图形; 有些平面图形经过折叠可以得到立体图形,这堂课我们进一步研究 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揭示课题)
板块二、探究新知 内容: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能展成一个平面图形吗? 你能得到哪些平面图形?与同伴进行交流.
小结: 通过前面的活动,我们认识了正方体的展开图,经过反复的展开与
折叠,知道了展开图上的面与正方体上的面的对应关系。让学生体会 到正方体相对应的两个面在展开图中的位置关系(相隔一个面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展开与折叠的过程,巩固体与面的转换认知, 加强感悟立体图中的面与展开图中的面的对应关系,了解寻找对应面 的基本方法,然后,上升到由展开图的面想象立体图形的面的对应位 置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1.1 第2课时 从不同的方向看立体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教案、同步练习(附导学案)
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第2课时从不同的方向看立体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教案【教学目标】:1.能直观认识立体图形和展开图,了解研究立体图形的方法.2.会由展开图联想对应的立体图形形状.【教学重点】:1.识别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立体图形.2.正确判断哪些平面图形可以折叠为立体图形、某个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可以是哪些平面图形.【教学难点】:了解基本几何体与其展开图之间的关系,体会一个立体图形按照不同方式展开可得到不同的平面展开图.【教学过程】:一、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1.学生阅读课本P117,图4.1-6及以上相关内容,理解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的意义和用途.2.练习:课本P121第4题.3.小结:从三个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的方法.4.小组合作探究P117图4.1-7.问题:(1)从正面看,有几层?每一层分别有几个正方形?(2)从上面看,有几个正方形,这些正方形是怎样排列的?(3)从左面看,有几列?每一列有几个正方形?(4)画出从三个不同方向看该立体图形所得到的平面图形.5.能力提升练习:(1)由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从正面看和从上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如图:画出从左面看该几何体得到的平面图形.(2)由相同小立方块搭成的几何体从正面看和从上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如图所示:搭成这个几何体最多要多少个小立方块?最少呢?二、立体图形的展开图1.学生阅读课本P117图4.1-8及相关内容.2.动手操作:将一个长方体墨水瓶盒按不同的棱剪开铺平,并画下其形状观察长方体墨水瓶盒展开图中有哪些平面图形,这些平面图形之间大小形状有什么关系?3.课本P118探究:(1)先由平面图形想象立体图形的形状.(2)实际操作:将这些平面展开图画在纸上,看能否围成想象的立体图形.4.小组合作探究: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共有哪些形状?5.交流总结: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形状:141型:(共6个).231型:(共3个).33型:(1个).222型:(1个).6.练习(1)课本P118第2题.(2)如图所示,经过折叠可以围成一个棱柱的是( )(3)课本P123第12题.三、课时小结学生谈:我知道了什么?我学会了什么?我发现了什么?四、课堂作业1.课本P122第6题、第7题.2.下图是一个立方体纸盒的展开图,其中三格已经分别填入一个数,请在其余三个正方形内填入所有可能的数,使得折成立方体后相对面上的两个数绝对值相等,则填入正方形间A,B,C内的数依次为.4.1.1 几何图形与平面图形《第2课时从不同的方向看立体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由四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如图所示,那么它的俯视图是( ).2.如图所示的四种物体中,哪种物体最接近于圆柱( ).3.如图是一正方体纸盒的展开图,每个面上都标注了字母或数字,则面a 在展开前所对的面上的数字是( ).A.2 B.3 C.4 D.54.按如图所示的图形中的虚线折叠可以围成一个棱柱的是( ).5.如图所示,下列图形绕着虚线旋转一周得到圆锥体的是 ( )6.将左图中的正方体纸盒沿所示的粗线剪开,其平面展开图的示意图为()A. B. C. D.二、填空题7.五棱柱有________个顶点,________条棱,________个面.8.柱体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锥体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9.一个正方体的每个面都写有一个汉字,其平面展开图如图所示,那么在该正方体中,和“超”相对的字是________.10.(内蒙古赤峰)如图所示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这个几何体是________.11.圆锥的底面是__________形,侧面是__________的面,侧面展开图是__________形.12.当笔尖在纸上移动时,形成_______,这说明:_____;表针旋转时,形成了一个,这说明:;长方形纸片绕它的一边旋转,形成的几何图形就是,这说明: .三、解答题13.如图所示是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图,每个面上都标注了字母,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如果面A在多面体的上面,那么哪一面会在下面?(2)如果面F在多面体的后面,从左面看是面B,那么哪一面会在上面?(3)从右面看是面A,从上面看是面E,那么哪一面会在前面?14.如图所示是一个机器零件从正面看和从上面看所得到的图形,求该零件底面积×高).的体积(π取3.14,单位:mm)(提示:V=圆柱15. 如图所示的一张硬纸片,它能否折成一个长方体盒子?若能,说明理由,并画出它的立体图形,计算它的体积.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A;3.B;【解析】要求面a在展开前所对的面上的数字,我们可以把正方体的展开图折叠起来,则面a、2、3、4按照第一、三个对应,第二、四个对应,于是面a在展开前所对的面上的数字为3.4. C ;【解析】A、D中两个底面不能放在同一侧,B中侧面个数与底面边数不等,故选C.5. D ;【解析】选项A、B、C、D中的图形旋转一周分别形成圆台、球、圆柱和圆锥,故选D.6. C;【解析】由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的特点再结合实际操作,便可得解.二、填空题7. 10, 15, 7 ;【解析】五棱柱上底面有5个顶点,下底面有5个顶点,共10个顶点;上、下底面各有5条棱,竖直有5条棱,共15条棱;7个面,其中5个侧面,2个底面.8. 圆柱,棱柱;圆锥,棱锥9. 自;【解析】要弄清立体图形与其平面展开图各部分间的关系,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这种能力是建立在动手操作、认真观察与善于思考的基础上.10.三棱柱(或填正三棱柱) ;【解析】考查空间想象能力.11.圆,曲,扇;【解析】动手操作或空间想象,便得答案.12.一条线,点动成线;圆面,线动成面;圆柱体,面动成体三、解答题13.解:(1)如果面A在多面体的上面,那么面C会在下面.(2)如果面,在多面体的后面,从左面看是面C,那么向外折时面C会在上面,向里折时面A会在上面.(3)从右面看是面A,从上面看是面E,那么向外折时从前面看是面B,向里折时从前面看是面D.14.解:22032302540400482π⎛⎫⨯⨯+⨯⨯=⎪⎝⎭(mm3),即该零件的体积为40048 mm3.提示:由该零件从正面看和从上面看所得到的图形可以确定该零件是由上、下两部分组成的,上面是一个高为32 mm,底面直径为20 mm的圆柱;下面是一个长为30 mm,宽为25 mm,高为40 mm的长方体,零件的体积是圆柱与长方体体积之和.15. 【解析】解:能折成一个长方体盒子,因为符合长方体的平面展开图的所有条件,该几何体的立体图形如图所示.此长方体的长为5m,宽为2m,高为3m,所以它的体积为:5×2×3=30(m3).4.1.1 几何图形与平面图形《第2课时从不同的方向看立体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导学案【学习目标】:1.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物体,体会其观察结果的不一样性.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或其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3.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学习重点】:识别并会画出从不同方向看简单几何体所得到的平面图形.【学习难点】:识别并会画出从不同方向看简单组合体所得到的平面图形.【使用要求】:1.阅读课本P1192.尝试完成教材P120练习第1题;3.限时15分钟完成本导学案(合作或独立完成均可);4.课前在小组内交流展示.【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观察你身边的一个物体,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它,你看到的形状是一样的吗?2.下面这几个几何体,试着从不同角度去看看,你得到了怎样的几何图形?【老师提示】:我们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时,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为了能完整确切地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必须从多方面观察物体.在几何中,我们通常选择从正面、从左面、从上面三个方向来观察物体.通过这样的观察,就能把一个立体图形用几个平面图形来描述.3.分别正面、左面、上面再来观察上面的三个几何体,把观察的结果与同学交流.二、合作探究:1.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三个方向观察下面的几何体,把观察到的图形画出来.(1)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2)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3)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2.先阅读P119的教材再完成P119的探究.(1)小组合作,可用正立体积木摆出书上的立体图形,再观察.(2)改变正立体积木的摆放位置,你摆我答,合作学习.(3)观察身边的几何体,如文具盒、同学的水杯等物品,与同学交流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所看到的几何图形.【老师提示】对于一些立体图形的问题,常把它们转化为平面图形来研究和处理.3.P120练习第1题.3.苏东坡有一首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为什么横看成岭侧成峰?这有怎样的数学道理?三、学习小结:四、作业:P123习题4.1第4、9、10、13题.(准备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至少一个)。
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教案
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的概念及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的概念及特点。
2. 常见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及其制作方法。
3. 立体图形表面展开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的概念、特点和制作方法。
2. 教学难点:立体图形表面展开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
2. 采用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
3. 采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立体图形表面展开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立体图形的模型或图片。
2. 学生准备剪刀、胶水等制作工具。
3. 准备好相关的实例材料。
教案内容依次类推,按照一、二、三、四、五的格式继续编写后续章节。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立体图形表面展开图的兴趣。
2. 讲解概念:介绍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的概念,解释其特点。
3. 演示操作:教师展示如何将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4. 动手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制作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
5. 交流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体会和发现。
七、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制作。
2. 学生尝试解决一些与立体图形表面展开图相关的实际问题。
八、拓展与应用:1. 学生探索更多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了解其特点和制作方法。
2. 学生思考如何将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例如包装设计、建筑模型等。
九、课堂小结:2. 强调立体图形表面展开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十、课后作业: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表面展开图实例,进行观察和分析,下一节课分享。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教案一. 教材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是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对它们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的特点,能够画出常见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的特点,能够画出常见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2.难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与实际物体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观察、操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展开图的图片、剪刀、胶水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份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展开图的图纸、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物,如纸箱、药盒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实物是由哪些面组成的。
让学生思考:这些物体的展开图是什么样的?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
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
《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课是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3节的内容,共分两个课时,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一个课时。
《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就其在整个几何教学的地位而言,好比是三岔路口中的交叉点,一端是立体图形,一端是平面图形,另一端则牵连着今后几何图形的计算,其中心地位倍显重要。
正因为它的地位独特,故其作用不可轻视。
首先,本节课是继《三视图》之后学习的研究立体图形的另一种方法,既承接着立体图形,又为后来的平面图形的教学奠定基础。
其次,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有较强的实际操作、应用价值。
2、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特征,确定如下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2)理解表面展开图的概念;(3)感悟一个立体图形按不同的方式展开可以得到不同的表面展开图;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培养实验操作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主动探究,敢于实践,勇于发现,合作交流。
5、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基本几何体与其展开图的关系,一个立体图形以不同方式展开可得不同的表面展开图。
难点:正确判断哪些平面图形可折叠为立体图形,能折成什么立体图形。
二、说学法1、学生的认知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几种基本的立体图形,掌握了三视图的应用,对立体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
2、学生年龄的心理特征:初一年的学生好动,好玩,容易对事物产生兴趣,也容易知难而退;他们喜欢表现自我,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表扬。
此外,同学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心理。
3、学法分析: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①在课的开始,请学生现场裁剪其收集的各种包装盒,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在一瞬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②在“判断指定的平面图形能折成什么立体图形”的练习中,我采用几何画板与简笔画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形象地展现立体图形的折叠过程;③在研究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时,我先抛出11种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再让学生对其进行分类、化归,降低了学习的难度,避免吓退学生,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分类思想;三、说教法依据新课改的指导思想,在教学实践中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精心设计了“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师引导为辅”的一系列教学环节,使学生在活动中有效地建构立体图形展开图的相关知识。
小学数学《立体图形的认识》说课稿3篇
小学数学《立体图形的认识》说课稿3篇小学数学《立体图形的认识》说课稿3篇引导语: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立体图形的认识》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数学《立体图形的认识》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包括4个部分)1、教学内容《立体图形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书小学数学第一册第34—35页的内容。
2、教材编写意图《立体图形的认识》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
《标准》指出,‘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转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这部分教材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并为后面学习平面图形作好了铺垫。
3、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将教学目标定为:(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思维能力。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懂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4、教学重点、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二、说教法和学法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他们的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40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
如何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呢?我主张让学生在“玩” 中学,在“乐”中思,为学生创设轻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采用愉快式教学法、实验发现法、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考,操作,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
《展开与折叠》教案
2.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通过观察、分析、操作展开图,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几何图形的能力,增强对几何形状的敏感性和识别力。
3.增强问题解决能力,利用展开与折叠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你能想到哪些创新的展开与折叠方式?”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表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折叠作品,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的基本方法,能够准确地完成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常见立体图形的展开。
-学会通过观察展开图,识别其对应的立体图形,并能描述展开图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首先,对于立体图形展开与折叠的基本概念,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但在具体操作中,部分学生仍然会感到困惑,尤其是对于圆柱体和圆锥体的展开与折叠。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立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方法。
其次,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但我也观察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个别成员参与度不高。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打算在下次课中尝试采取一些激励措施,如设立“最佳创意奖”、“最佳合作小组”等,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共同完成任务。
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教案
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教案第一章:立体图形和平面展开图的概念介绍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展开图的定义。
让学生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展开图之间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立体图形:定义、分类(如立方体、球体、圆柱体等)。
平面展开图:定义、特点(如矩形、正方形、圆形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展示图片、学生互动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1.4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立体图形和平面展开图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
讲解:详细讲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展开图的定义及特点。
互动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他们所知道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展开图,并进行小组讨论。
第二章: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的绘制方法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的绘制方法。
2.2 教学内容立方体、球体、圆柱体等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的绘制方法。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学生实践等方式进行教学。
2.4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引导学生思考它们的绘制方法。
讲解:详细讲解立方体、球体、圆柱体等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的绘制方法。
示范:在黑板上绘制一些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边绘制边解释步骤和技巧。
学生实践:让学生自己尝试绘制一些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并提供指导。
第三章: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的应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2 教学内容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在包装、设计、建筑等领域的应用。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展示案例、学生互动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3.4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的应用。
讲解:详细讲解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在包装、设计、建筑等领域的应用。
展示案例:展示一些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在实际中的应用案例,如包装设计、建筑设计等。
互动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他们所知道的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的应用,并进行小组讨论。
第四章: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的练习与拓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练习和拓展活动,巩固所学的内容,并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立体图形》数学说课稿(通用5篇)
《立体图形》数学说课稿(通用5篇)《立体图形》数学说课稿(通用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立体图形》数学说课稿(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立体图形》数学说课稿1一、说教材1.本节课是:新思维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页第6页的内容。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教材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的。
小学低年级的几何教学,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建立初步空间观念。
这节课丰富学生对物体的形状和图形的感性认识,体验图形的一些特征,激发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解决重点难点的关键:是引导学生细观察、勤操作,多想象。
3.教学目标的确定为三点:(1)让学生经历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过程,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思考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二、说教法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根据本节的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采用发现法、谈话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教师不断创设问题的情境下,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每个孩子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
同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人人主动参与学习,教学中我设计了课堂评价标准,目的是把评价的权利和机会让给学生,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三、说学法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中采用了能吸引低年级儿童积极主动学习的有效方法:操作学习法、游戏学习法、竞赛学习法等方法指导学生运用一系列活动去实现教学目标,以获得物体形状和图形的感性认识,建立学生空间观念,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立体图形展开图教案
的包装盒引入本
(1)两个盒子分别是什么立体图形?(2)精美的包装图案是在盒子上进行印刷 课,让学生从更真
的,还是在平面上印刷以后折起来的?(设计意图:让学生产生认知心理期待, 实的生活中发现数
引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
学,对本节课的学
2、导入:要想制作这样精美的包装盒,只知道它是正方体和长方体是不够的, 习产生兴趣,从生
1
授课教师
王雪松
授课班级
初一(4)
授课时间
2012.12.7
课题
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1.了解某些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能根据平面展开图想象出立体图形.
教
2.通过对实物的认识及展开与折叠的实际操作,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展开图之间
学
的关系;通过正方体平面展开图的规律的探究,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
目
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渗透转化的思想.
条路径最短? B ●
学生对这节的知 识有系统的回顾,
并将自己的收获与
A ●
A
(五)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能谈一谈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
人分享.
4
2、利用多媒体辅助 教学,能够直观、 高效.渗透分类的 思想,培养学生归 纳的能力.
问题 下面的平面图形,是否也可以折叠成正方体呢?
由平面图形折 叠或想像成正方体
的过程,培养学生
建立空间观念,渗
(三) 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透转化的思想.
课堂练习: 1、下面哪些图形是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如果不能确定,不妨折一折、试一试。
通过这两道面 上有不同图案的正 方体展开图的问题
的解决,使正方体
展开图的问题进一
步深化,培养学生
4、如图 1,在正方体能见到的三个面上 写有数字 1、2、3,图 2 是它的平面展开 分析问题的能力. 图,请你在图 2 中,它剩余 四个面上写出适当的数,使得相对 的面上两个数 字的和等于 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立体图形的展开图》说课稿
一、说教材:
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是七年级《数学》(上)第四章第一节几何图形的第三课时在本章教材的编排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生活周围熟悉的物体入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立体图形可由平面图形围成而且立体图形可按不同方式展开成平面图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
二、说学生:
学生在小学学过简单立体图形及其侧面展开图前两节又学习了一些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对立体图形已有一定的认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但初一学生具有好胜好强的特点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弱
新课程标准对这部分教学内容的要求是:在探索平面图形与空间几何体的相互转换等活动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根据这一要求结合学生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阐释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即一些立体图形可由平面图形围成因而这些立体图形可展开为平面图形
2、能根据展开图判断立体图形
【过程与方法】
1、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互相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2、通过动手观察、操作、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形象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根据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基本几何体与其展开图之间的关系一个立体图形按不同方式展开可得到不同的平面展开图着重了解正方体的多种展开图
难点:正确判断些平面图形是某个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展开图中多个面在几何体中的对应位置的判断是难点
三、教法分析
基于学生思维的起点为了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实践学校倡导的20+25分钟教学模式在组织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探究法和直观教学法
(1)发挥多媒体的优势
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让学生在直观的数学情境中学习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使抽象的数学知识适当的形象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节课用几何画板制作了一个课件直观地演示了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与教具相比有独到的优势
(2)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探究是对问题做出猜想、假设、证明的过程这是一个活动过程
也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对学生的发展来说是最重要的在本节课中我引
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正方体的各种展开图的情况内容一步一步地展开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3)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
数学活动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特征新课标十分重视数学活动的设
计和实践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多实践、多操作在此基础上去感悟知识主动获取知识本节课在教学中让学生运用先做好的正方体通过对正方
体的展开发现正方体展开图的形状让学生在动手中掌握知识有助于
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内驱力
四、学法指导
教学中重视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和数学思想通
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学会观察、归纳的学习方法掌握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充分调动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引导他们自己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说设计理念:
新课程的理想课堂教学应该蕴含如下理论:生活性、发展性和
主体性应遵循以下原则: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直观性强动手要多使学生兴趣要高自信心要强可以概括为:用经验观察、思考、释疑通过活动进行再创造
说教学活动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精美的包装盒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蕴含着数学知识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同时精美的手工艺品给学生视觉美的享受学生感受美的过程中激起了学习兴趣老师的提问燃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新课的导入自然
二、活动探究寻求新知:
1、教师先示范用剪刀把圆柱剪成平面图结合具体操作给出展开图的概念: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设计意图是: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实物体不显空洞学生有这些实物的形象概念学习过程容易深入
2、对三棱锥的展开图的认识是这样进行的投影三种平面图的形状先让
同学们猜想然后请一位同学上讲台操作使全班同学明确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设计意图:训练了学生由平面图到立体图的空间想象能力同时使学生意识到一个立体图形的展开图不止一种为研究正方体的展开图做铺垫
三、探究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
分两个活动进行一是先展开将正方体展成平面图形并按预先设计的位置粘贴到黑板上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操作通过剪和贴逐渐认识到展开图的多样性和规律性同时学生还可以培养动手能力感受知识来源于实践同时作品成果的展示让学生有成就感
二是折叠让小组成员把6个正方形纸板用透明胶条粘成投影出的平面图形然后折叠看能否折成正方体陆续得出十一种不同的平面展开图让学生对正方体的平面图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这是补全的措施也可能省略掉
设计两种不能折叠成正方体的平面图形让学生意识到并不是所有的平面图都可以折叠成正方体为下面的口诀作铺垫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多样之中有规律规律之外有特例的数学现象的奇妙之处学生在粘贴和折叠中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团体精神通过比赛形式进行使学生形成合作意识
四、归纳总结:
师生在共同探讨中将展开图归类为141型(6种)231型(或132型3种)33型(1种)222型(1种)同时给出记忆的口诀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探究展开图中相对的面有什么位置特点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概括出自己感知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表达的能力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使学生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课堂练习中除了设计正方体的展开图外还增加了其他一些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这样设计使本节课的内容更为丰满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为全面
作业设计呼应前面的引入使学生意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并应用于生活体会数学应用的价值性
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实物的展开和折叠两种操作活动体现了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感受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并懂得了实践是检验真知的标准
通过简单图形的粘贴和折叠学生接受了简单图形是复杂图形形成的基础也增强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在实施新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和创新意识将创新的教材、创新的教法与创新的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
不足之处:学生把展开图粘贴到黑板上时由于急于进行下一个教学环节没有认真查看黑板上有重复的展开图在折叠验证时意识到同时学生也发现了重复的展开图这点在设计时和用另一个班级试讲时没有预设到的环节我觉得我的学生很好由学生发现和当时由老师指出我觉得前者却起到更明显的教学效果学生真正地投入到学习环境中认真负责另外课堂小结时有些仓促没有点明亮点一是合作意识二是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