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山西盂县
山西盂县旅游景点大全

山西盂县旅游景点大全
1. 盂县大佛寺:位于盂县城西北20公里处,是山西省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之一,是山西最早的大型石刻佛教寺庙之一。
2. 盂县国民抗战纪念园: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而建,是一个重要的纪念性景点。
3. 盂县恶虎寨:被誉为“山西第一恶”、“恶虎”之乡,是一个有
着悠久历史的古村落。
4. 盂县九龙观:位于盂县城西南的九龙山上,是一处有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观音庙。
5. 盂县九寨沟:位于盂县北部,以其风景秀美的溪流和瀑布而闻名。
6. 盂县南河湾冰雪大世界:是中国重点冰雪旅游度假区,拥有丰富的冰雪娱乐设施和景观。
7. 盂县杨家大院:是中国传统古建筑的典范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精美的建筑风格。
8. 盂县罗家庄古文化街: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和传统文化,是一处具有浓郁历史氛围的街区。
9. 盂县陈沟森林公园:拥有广袤的森林资源和丰富的植物种类,是一个理想的自然景观区。
10. 盂县蒲河湾风景区:位于盂县南部,是一个风景优美的湖泊景区,以其湖光山色和休闲娱乐活动而受到游客的喜爱。
太行英雄传杨树生历史原型是谁

太行英雄传杨树生历史原型是谁历史上杨树生,杨树生,1916年10月2日生。
山西省盂县清城乡杨家坪村人。
曾用名杨华。
1937年春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春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春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春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中共七大正式代表。
1924年上小学,1931年考入盂县中学。
九一八事变后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1934年初中毕业后,报考山西同蒲铁路司机训练班。
结业后任同蒲铁路介休机务段火车司机。
1936年冬参加山西省牺牲救国同盟会,1937年在铁路员工中开展抗日宣传组织工作。
在中共同蒲铁路特委领导下开展工作,建立同蒲铁路沿线党组织。
1940年4月调中共晋北区委组织部任支部巡视员。
7月到延安干部休养所治病。
1941年1月出院后,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科干事。
1942年1月进中共中央党校一部学习。
参加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
1944年中共中央成立中央财经办事处,调任陈云秘书。
1945年4月至6月作为晋绥七大代表团晋西南组成员出席中共七大。
剧中的杨树生八路军太岳军区警卫连长,有勇有谋的八路军指挥官。
被日军俘虏后,历经千难万险从劳工营逃离,却意外给青石窑村带来了灭顶之灾。
青石窑遭日军屠村后,杨树生发誓为村民报仇雪恨。
他逐步团结武南县内的各路抗日武装力量,成立抗日太行大队。
老羊沟,杨树生等人为保证小王庄战斗的胜利,坚守在战斗前线拖住鬼子援军。
鲜红的大队旗帜飘扬在据点的高台上,众人的欢呼声久久不歇。
因实力悬殊,杨树生等人即将枪尽弹绝,形势危急,千钧一发之际,终于明白何为军人血性的谢魁带着援兵赶到,从后方突击鬼子。
杨树生担心谢魁被围剿,派大喜赶去小王庄搬救兵,自己留下与鬼子厮杀到底。
杨树生、谢魁终于再次在战场上相见,两人合力与鬼子厮杀至最后一刻,壮烈牺牲。
据悉杨树生扮演者王挺,王挺,1972年6月26日出生,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表演系,早年做过职业运动员与警察,后转型为一名演员。
抗日战争中山西各县的光复情况一览

抗日战争中山西各县的光复情况一览阳高县:1945年8月24日八路军雁北军区副司令员罗文仿率筑四十八团一部及县大队包围县城。
25日,日军撤走,伪警察投降,县城解放。
(阳高县政协、县志编办)天镇县:日本投降后,天镇由张如山、柴云山,韩振江为首的五百余伪军占领。
1945年9月7日冀察军区第十三军分区所属第七团,第二十团、独立团和天阳支队包围天镇城,韩振江被击毙,柴云山被炸伤。
张如山于8日晨逃走,天镇解放。
(天镇县政协王子英)大同县:1945年9月1日,晋绥军北区司令楚溪春率骑兵第四师三千余人,接收了伪政权。
(大同市政协张全成)怀仁县:1945年9月,日军全部撤离,第二战区接收了怀仁县政权。
(怀仁县政协周子君)广灵县:1945年9月,日军撤走,广灵收复。
(广灵县政协) 浑源县:1945年9月7日,我县支队及民兵千余人包围县城。
10月11日,晋察冀军区四纵队四旅和雁北军区十二团围攻县城。
12日晨发起总攻,伪军司令汪子和、日酋大松被击毙,铃木受伤被俘,伪县长马良图落网,全城解放。
(王道和、王秀)山阴县:1945年8月,伪政府向阎锡山部队投降,日军携械撤回大同。
(山阴县政协)左云县:1945年8月18日,日军撤往大同。
伪县长朱文清和伪警察队长自称"反正",驻守待命。
8月24日,自称"晋北挺进军总司令"的乔日成部占领左云,8月29日,八路军第三十二团攻入城内。
(左云县政协文史组)灵邱县:1945年3月31日,在晋察冀军区第六团和灵邱民兵的打击下,日军全部撤出灵邱县境。
(灵邱县政协五光恩、县志办公室李清贵整理)右玉县:1945年8月16日,伪县长阎大本随日军撤往大同,由托和清游击队收复县城。
(右玉县志办曹满劳)应县:1945年8月23日,日军参事官植村嘉太郎率部撤回大同。
县城为国民党地方武装乔日成占领。
(应县政协文史办公室)平鲁县:1945年8月18日解放。
(平鲁县政协)朔县:1945年8月下旬与阎军共守朔县。
盂县张家垴抗战文化园感悟体会

盂县张家垴抗战文化园感悟体会
这几天注定不能平静的度过,参观完盂县张家垴抗战文化园,我内心深深被震撼,于是有感而发。
中国人民盂县张家垴抗战文化园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抗战历程。
在参观中,我们首先感受了在那个危难时刻,中华民族一致抵御外敌的那种“团结”的精神。
整个中华民族聚合了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空前的团结精神,形成了真正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无坚不摧的力量源泉。
随着缓缓移动的参观人流,杨靖宇,佟麟阁,左权,张自忠,一个个熟悉而崇高的名字印入大家的眼帘。
国难当头,英雄辈出。
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牺牲时,年仅37岁;东北抗联将领杨靖宇牺牲后,日军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打完最后一颗子弹,狼牙山五壮士毅然砸枪跳崖;被敌围困河边,誓死不屈的8位女战士挽臂沉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正是无数抗日先烈的爱国奉献精神凝聚起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可以说,没有数不清的仁人志士为国奉献的崇高精神,中国抗战的胜利是不可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绝不会是在1945年。
今天,当我们走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时,我们应当谨记团结奉献的抗日精神。
把满腔爱国之情化为工作的强大动力,在工作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努力而扎实的做好本职工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历史虽已过去,我们不仅看看就完了,而是要记住这一段历史,
勿忘国耻,将理性的爱国主义发扬光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努力奋斗。
红色文化印迹:盂县梁家寨乡大汖村

山西阳泉是一座红色之城,这里不仅保留了百团大战的主战场遗址,而且还是中共创建的第一城,彰显着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的光荣历史。
大汖村位于山西省阳泉市盂县梁家寨乡,这里依山傍水,高山环绕,河流纵横,隐藏在太行山深处,是盂县最古老的传统村落,被称为“深山里的布达拉宫”。
在这风景宜人、原始农耕风貌浓厚的古村落,全面抗战时期有着惊心动魄的斗争传奇,当地人民与八路军并肩作战,一同为抗战事业书写着壮丽的篇章。
军民一心 保证后勤供应1937年,日本侵略者向宛平城和卢沟桥发起进攻,制造了“七七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随着日军对华北地区的侵略不断深入,为应对严峻的形势,中国共产党除了积极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战,还深入敌后开展了富有成效的游击战争。
山西是当时中共在华北地区开展战斗的中心地带,建立了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等一系列革命根据地,以此为依托,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抵抗日军侵略。
1937年11月太原沦陷后,为保证敌后抗日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及各地联络通畅,年底,中国共产党在盂县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由晋察冀边区四分区领导。
在艰苦的抗战岁月,为保证前线顺利作战,盂县抗日民主政府在敌后积极动员群众,发展抗日力量,他们号召群众做军鞋、送公粮,保证前线的物资供给。
随着日军长驱直入,不断开展“扫荡”,为支援前线,红色文化印迹:盂县梁家寨乡大汖村◇ 南 楠在综合考察地理位置、环境条件以及群众基础后,中共决定在梁家寨乡大汖村建立盂县抗日民主政府供给部,并在后山秘密设立了军火库、粮库以及卫生所。
村庄通往后山的均是崎岖的山路和羊肠小道,但在北侧的山崖下有一山洞,洞内便存放着物资,虽行动较为不便,却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供给物资的安全,极大地减少了损失。
日军为打击敌后后勤供应系统,多次派小队来村里搜寻,却次次扑空,一方面由于物资存放的地方安全性较高、隐蔽性较强,另一方面则是军民一心、齐心协力的结果。
大汖村村民以自己的点滴之力构筑起坚不可摧的抗战力量,在敌人面前毫不畏惧,舍生忘死地支持、配合、保护军队。
游览盂县张家垴抗战文化园感悟

游览盂县张家垴抗战文化园感悟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民族工业的萧条和投降主义思想的泛滥,致使盂县的煤炭经营惨淡。
一时间各种社会力量如雨后春笋般纷纷介入,小到街头巷尾贩夫走卒,大到乡绅豪强县长官员,他们之中有的是拥有资本的大商贾,有的是占据权威的地方军阀,但更多在当地最具势力的民营企业家则往往“视金钱为粪土”,于是大量的财源外流,而这其实也正是当地老百姓始终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根源所在!这次旅行的全部费用就由我一个人承担。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我还有两位同行的伙伴—胖子和猴子。
在此之前他俩可帮了大忙,要知道在那样一个黑暗乱世里,一个陌生的外来弱势群体孤身置身于盂县那样一块势力复杂的治安混乱之地,没有任何地方或者哪一个团体愿意接纳像他们这样一个远离故土背井离乡初来乍到的生面孔。
然而正是因为他们恰逢其会的出现,才使得我从一度陷入绝境的困顿泥潭中被迅速地拉出以逃脱险境。
事情的起因是胖子撞见了一个阴魂不散的小青皮正施展手段调戏一个刚从矿上下来休息恢复元气的女孩子。
这话说来可能相对长了一点儿。
简单扼要的概括一下就是胖子看见那小青皮鬼鬼祟祟的公然在调戏良家妇女,便挺身而出制止了他的行为。
但自古以来“路见不平,拔‘相’的”英雄都是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更何况胖子和那“小青皮”他们之间的实力明显有着非常明显的差距,结果愣是被胖子以一己之躯连挫带削再加上乱拳使出了各个派别的必杀绝技,硬是把那“小青皮”给揍翻在地扭送了回去…“这下你放心了吧?好兄弟!以后咱哥俩还要在盂县这一亩三分地上打出一片属于咱们仨的天地呢,你怎么着也得帮衬着点儿不是?”。
趁着胖子挪动被累得略微抽搐的身躯归窝的空档,我赶紧对仍旧瘫软在那儿装死的胖子殷勤慰问道。
“唉—服了你啦我的亲哥!知道喽—有你小弟出马连那区长儿子的毛~都给你拔光”。
似乎很享受我的胖子终于原形毕露了。
“嗯哼?这就满足了吗?咱们这么简单啊?”“简单?!咱哥仨在这盂县区里有能饿着的吗?”说完还补充了一句让人无语的豪言壮语“再说不简它个”。
《大寒》观后感

《大寒》观后感《大寒》观后感张文艺《大寒》是一部反映阳泉市盂县抗日时期日寇摧残凌辱我中华儿女的电影,也是我们民族的一部屈辱史。
是近十年山西省第一部全国院线电影,它的出世犹如黑云压城下的夜半惊雷夹万道闪电。
它让我们感受到了历史重负下,民族的悲惨命运和坚贞不屈的抗争精神。
我原本是不想走进影院的,我害怕那份沉重,因为我不忍直视那些近在身边的历史人物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的真实再现。
我知道这部电影是我熟悉的高巍和他们的团队,历经千辛万苦的荣耀之作,我更知道电影里熟悉的故事是惊心动魄的。
但我还是割舍不下这份情结,走进了影院。
抗战时期,我老家的小山村,离日寇的据点只有五华里,小时候就听说了有两位同样经历的女性受过了相同的遭遇,至今沉寂在普通人中,那时候只知道她们不是好女人,我们一帮孩童在她们身后指指点点,窃窃取笑。
后来我接触了那段历史中的几个抗日英雄,也耳濡目染了许多抗战时期的故事,特别是听到我奶奶说她只有十三岁的时候,给修炮楼的日寇搬砖,每次都会用锅灰把脸抹黑,生怕被日本兵发现是女的。
因而每次我回家路过那座山,昔日战火岁月里的故事总会在我心底不断的浮现。
我多次随同学朋友登上昔日日寇修建的碉堡废墟,多少次为英雄的故乡人民事迹落泪,多少次想拿起笔记下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
张双兵老师做了我或更多的人一直想做而没有做的事。
我是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态第一次走进了如此豪华的影院。
我也是准备了眼泪去走进电影情节去的。
在电影不知不觉的放映过程中,在撕心裂肺的画面中,我有五次止不住的泪水盈眶。
第一次是电影大妮舍身救妹的情节,二妮在逃亡中,寻找桃园村的姐姐,被伪村长梁长贵骗送给日本人,她怀孕在身的姐姐知道后,为救妹妹舍生含辱,我落泪了。
日寇的惨无人道和姐妹的情深似海,在瞬间形成了人世间最恶和最善的反差,怎能不催人泪下!忠义盂县,由来已久。
第二次是二妮舍命跳崖的情节。
二妮怀上了日寇孽种,这种羞辱不仅让她饱受精神折磨和肉体痛苦,寒冷的水瓮,坚硬的擀杖,没有打下那屈辱的孽障。
抗日英雄刘尚文死里逃生

抗日英雄刘尚文死里逃生刘尚文同志在抗战时期是盂平县六区区委宣传委员,山西盂县东麻河驿村人。
他曾经埋地雷炸死了日军队长。
1943年秋日军将他抓获。
那天拂晓,我在距区委住地窑子门5华里的围沟村听到窑子门方向枪声大作,我意识到日军来了,等日军走后我急回窑子门,得知刘尚文被抓走了。
人们猜测这次刘尚文同志可能凶多吉少,日军将刘尚文带到盂平县土塔村一个打谷场里,准备要砍他的头,在洋刀上倒了点水,就从刘尚文的后顶部砍去,在此生死关头,刘尚文本能地顺刀往下急爬,日军满以为洋刀落,鲜血流,头已断,就用场上的谷草盖在他的身上,扬长而去。
这个过程被躲藏在对面土坡上的土塔村村长看得一清二楚。
日军走后,刘尚文觉得手还能动,腿还能伸,意识到没有死,推开谷草,手扶脑袋,跑到张家山。
后来人们用担架把他抬回窑子门,然后转到后方医院。
刘尚文体壮,脖子粗,刀伤大而深,经医治痊愈。
解放后,曾担任盂县县长、阳泉市副市长、晋中地区交通局局长。
文化大革命期间,曾遭受不公正待遇。
他离休后在榆次市住,不幸的是,2002年冬天他去世了,我们失去了一位老战友,可悲可泣。
“刘尚文脖子硬,鬼子的洋刀砍不动”。
他的事迹经常被人们所提起,鼓舞着我们,激励着我们。
抗日战争中的阳泉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山西阳泉境内的抗日斗争是于1937年10月11日以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黄绍竑为总指挥的中国守军在井陉附近遭到日军第二十师团的攻击,娘子关防御战打响拉开战幕的。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枪声和8月13日日军向上海进攻的炮火,形成了日本侵略者南北进攻中国之势。
中国守军奋起还击,全国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日军方面,卢沟桥事变之后,7月11日,日本首相召开紧急内阁会议,决定对华北大举进兵,16日即调派9万日军来华;17日又决议动员40多万日军来华。
8月15日,日军正式组成上海派遣军,接着又将日本原中国驻军实行改编组成华北方面军,并于8月31日下达了华北方面军战斗序列的命令,由寺内寿一任司令官,辖第一、第二两个军和其他直属部队,总兵力达37万之多。
在抗日战争岁月里

抗
战 风 云
G HA E Y N Z NF NG U
冀 边 区 二分 区盂 平 县 敌 区工 作 。在 敌 区工 作 确 实 危
险 , 次 在 距盂 县 城 5里 远 的西 吉 村 , 县 城 日伪 军 一 盂
到 村里 来 指 名 抓我 , 百 姓 为 了保 护 我 , 我上 房躲 老 让 藏, 才得 以脱 险 。 盂县 城 2 距 O里 的牛村 是 日伪二 区驻 地, 日军 筑有 碉堡 。我们 在牛 村 发展 了两 名党 员 , 一个 名 叫流 锁子 , 个 名 叫郭成 本 ( 村小 学 教员 ) 他们 一 牛 , 经 常送 出 日军情 报 。 他们 俩 一 方 面 应 付 日本 人 和汉 奸 , 方 面和我 们联 系 做抗 日工作 。 天 晚上 , 一 一 他俩 接 我到 牛 村村 公所 开 会 ,共 有 2 O多人 。让我 给 他们 讲
做 的 非 常好 。 敌 对 两 家吃 一 锅饭 , 里 院 给 我端 ,外 院 给
媛 案
◎ 韩 廷 珍
许 多老 同志 都经 过 抗 日战争 , 在我 一生 中最难 忘 的莫过 于八 年抗 日战争 , 日本军 国主义 杀戮 中国人 民 的阴影在 我 的脑海 里总 是挥 之不 去 。 面是我 所 亲历 下 和知道 的几件 事 。 参 加 抗 日工 作
我 们 盘 查 很 细 , 万 俊 沉着 应 对 , 诉 日军 我 们 是 做 王 告
得 手 还 能 动 , 还 能伸 , 腿 意识 到没 有 死 , 开谷 草 , 推 手 扶脑袋 , 跑到 张 家 山。后 来 人们 用担 架 把他 抬 回窑子 门 , 后 转到 后方 医院 。刘 尚文体 壮 , 子粗 , 然 脖 刀伤 大 而深 , 医治痊 愈 。 十年 过去 了 , 离休 后在 榆 次市 经 几 他 住, 我俩 电话 常谈 往事 , 十分 惬意 。不 幸 ,0 2年 冬天 20
「盂县红色文化系列」中国工农红军第24军

「盂县红色文化系列」中国工农红军第24军
1931年7月4日晚,根据中共中央和山西省特委的指示精神,在共产党员谷雄一、赫光等领导和组织下,驻扎在平定县城的原国民党高桂滋部1200多名官兵宜布起义。
赫光(1902~1931),原名万锡绂,字季玺,1902年2月9日出生于海原县杨郎镇万家堡子
起义部队于7月5日凌晨到达盂县清城村进行了整编,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24军,由赫光任军长,谷雄一任政委。
红24军下辖两个纵队及军部直属连,每个纵队由3个中队组成。
会后谷雄一将平定起义红24军成立的情况报告了中共山西特委,中共山西特委即向全国发出通电,公布了中国工农红军第24军正式成立的消息。
红24军诞生后,在谷雄一、赫光等率领下,按原定计划向五台山、定襄方向转移,并于17日辗转进入河北省阜平县境内,击退了保安团的阻截,攻克阜平县城。
进入阜平县的红24军开仓放粮3天,释放监狱里的政治犯。
经过广泛发动宣传,穷人纷纷报名参加红军,这支队伍很快就扩大到3000余人。
7月25日,红24军和中共阜平县委联合召开了有1300多人参加的军民大会,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阜平县政府。
8月10日和11日,国民党部沈克通过诈降的阴谋诱捕了政委谷雄一,枪杀了军长赫光。
遭此沉重打击的红24军,不得不撤出阜平县城,余部后转战晋西北、陕西北部的缓远和神木地区。
谐写了我国军史上慷慨悲壮而意义重大的篇章。
法华村赫光就义处
赫光纪念碑。
王致俊血染盂县滹沱河——记四世祖王济烈士

王致俊血染盂县滹沱河——记四世祖王济烈士往期回顾·孝中,人生的基石·一封感谢信作者:王致俊王济烈士(1894—1943)出生于孝义县南船头村书香世家,系三世祖王锡三之长子。
其祖父王者杰是道光年间一位书生,是当地有名的塾师,父亲王锡三,擅长文学和书法,身为前清修职郎(即清朝时充任修撰职务的官员,属正八品,相当于现在的副县长级别)。
王济自幼家塾攻读,聪明颖悟,好学善思。
他15岁考入山西第一国民师范学习,长于诗词,对《左传》、《史记》等史书,在其祖父的熏陶下,有过较深的涉猎。
对文字、音韵也是王氏继承祖上的一人。
他在师范读书期间,接受了先进思想和爱国主义的启蒙教育,懂得了中国贫穷落后,被日本帝国主义欺负的道理,且广交进步人士积极参加进步学生运动。
1917年,正值伟大“五四”运动前后,马列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
新文化思潮对他也发生了影响,在教育救国论的思想支配下,于1936年10月,他参加山西抗日救国牺盟会,组织开展宣传抗日救亡活动,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参加晋察冀边区抗日游击队,任抗日大队笫一秘书长。
同年11月,太原失守前随游击队撤出太原转战恒山、五台县一带,宣传抗日救国运动,组建扩充游击队员,坚持游击战争。
当时日军频繁“扫荡”,一部分村庄为日军所控制,在他的积极组织宣传发动下,到1937年冬,五台县有600余人参加组建了县、区基游队。
有500余人主动报名,成为组建晋察冀边区游击二、三大队的重要兵源。
抗日战争开始后,八路军总部挺进五台,开创了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五台成了晋察冀边区的发祥地。
抗战期间,他率领游击队二大队与当地民兵,配合我军主力部队,利用有利地形,参加了著名的石沟伏击战、高洪囗伏击战,王城阻击战等战斗,沉重打击粉碎日军多次残酷的大“扫荡”,打退日伪军的围攻,使根据地在敌后站稳了脚跟。
1938年12月,为配合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部队反“扫荡”战役,他又奉命率领游击二大队深入敌后的定襄、盂县一带地区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游击战争,反击日伪军的扫荡。
盂县牛道岭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盂县牛道岭战役纪念馆观后感2021年10月1日,我参观了盂县牛道岭战役纪念馆。
这是一座庄严肃穆的纪念馆,通过陈列展览和实物,向人们展示了牛道岭战役的艰苦与英勇。
进入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镌刻着“盂县牛道岭战役纪念馆”几个大字,字迹刚劲有力,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接着,我进入了展厅,展厅内的陈列分为三个部分:战役前的准备、战役过程和战役后的反思。
在第一部分的展览中,展示了当时中共中央为了开展盘山战斗,组织了一支由各族人民组成的部队,进行了精良的军事训练和装备。
然而面对敌人的强大武力,我军并没有退缩,反而提高警惕,加强政治工作,充分展现了我军的顽强意志和巨大勇气,这令我十分敬佩。
接下来的展览是战役过程,展示了我军在牛道岭战役中的英勇表现。
战役开始后,我军面对敌人的强大火力和死亡威胁,依然坚持不懈地进行战斗。
展览中的图片和实物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战斗场景,让我仿佛身临其境。
看着那些战士们血战到底的身影,我不禁为他们的牺牲和壮烈而动容。
同时,我也深深地体会到了那种“宁可死在战场上,也不能寸步退让”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铭记和传承的。
最后一部分是战役后的反思。
展览中详细介绍了战役后我军进行总结的经验教训,并从中吸取教训,不断提高自身的战斗力。
同时,我军还积极组织了战争废墟整理工作,为重建家园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种“战时军民一致、战后全民参与”的气概,使我深感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力量。
通过对盂县牛道岭战役纪念馆的观看,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那段历史的残酷与真实。
这是一座承载着无数英雄壮举的纪念馆,里面的每一件展品都是一段历史的见证,都是我们铭记英烈、传承精神的重要资源。
同时,这也是一座教育人民的纪念馆,通过展览和实物,向人们传递着坚定信念、团结力量的重要价值观。
在这次参观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英雄的气魄和中国人民的团结力,也更加坚定了自己要立志报国、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我相信,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下,祖国一定会更加繁荣富强!。
盂县红色教育基地学习心得体会

盂县红色教育基地学习心得体会
神奇九龙池波光粼粼、古朴石头屋清幽雅韵,随处可见沿途标牌上的红色主题标语、庄严神圣的红色标识,如今的盂县XX村,处处呈现着一幅美丽乡村新图景,让人流连忘返。
为更好的弘扬抗战模范精神,近年来,XX村支村两委结合村情实际、深挖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红色基因,为乡村振兴铸魂聚力,走出了美丽乡村建设新路子,为这片红色土地注入了新的活力。
“XX村是国家第五批传统古村落、国家重点公益林保护区,也是盂县抗日民主政府的所在地。
19XX年X月至19XX年X月,盂县县委、县政府机关及县大队、县牺盟会、县青救会、县供销社等重要机关在这里长期驻扎。
期间,召开了第一次县议会,成立了民族革命学校和新生剧社,创办了中共盂县县委机关报《新生报》,这里曾一度成为盂县和盂平县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中心。
”X月X日,在XX村盂县党政机关旧址陈列室内,参观者或驻足细看、或低声交流,室内一张张生动的图片、一件件珍贵的遗留实物,完整地记录着盂县人民浴血奋战的历史。
阳泉百团大战简介内容 -回复

阳泉百团大战简介内容-回复什么是阳泉百团大战?阳泉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山西省阳泉市的一次重要战役。
这场战役于1940年8月17日至9月11日期间展开,参战的八路军共计100余个团,与日本侵略军进行激烈的决战。
这场战役虽然没有改变战略格局,但对于中国军队士气的提升和抗战形势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战斗过程阳泉是山西省的一个重要工业城市,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
1939年,日本占领了该地并控制了矿产资源。
为了夺回阳泉,八路军派出了100余个团,携带着轻武器和爆炸物品展开进攻。
这些团由于分散且行动秘密,使得日本侵略军对于八路军的具体数量和战斗目的一直存疑。
战斗开始时,八路军先是采取了游击战术,经过一系列的袭击和破坏,削弱了日本军队的实力。
接着,八路军改变战术,主动进攻,迅速占领了阳泉周边地区。
八路军在这次战斗中运用了地道战和山地游击战术,给日本侵略军造成了巨大的困扰。
在战斗中,八路军还使用了一种称为“震天雷”的特殊武器。
这种武器由八路军研发,威力极大。
它是一种通过制造普通炸药的方法,采用了不同的成分比例以及特殊的技术处理,使得爆炸产生的声音和破坏力都大大增强。
这种武器在这次战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得八路军能够更好地对抗日本侵略军。
然而,由于八路军火力有限,面对日本军队的坚固防线和空中支援,战斗过程并不顺利。
尽管如此,八路军仍然坚持作战,节约力量,并成功击毁了日本军队的一些重要设施。
最终,八路军在一系列的袭击和战斗中逐渐取得了优势,迫使日本侵略军最终撤离阳泉。
战斗结果和影响尽管阳泉百团大战没有改变战略格局,但对中国军队士气的提升和抗战形势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次战斗显示了八路军的高度组织性、战斗力和智慧。
事实上,八路军在这次战斗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被日本侵略军所惊讶,同时也增强了中国人民对八路军的支持和信心。
此外,这次战斗使得日本侵略军陷入了被动防守的困境,并削弱了他们在山西省的影响力。
阳泉的夺回进一步削弱了日本军队的一线实力,为后续的抗战提供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仇敌

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仇敌作者:来源:《兵器》2015年第09期1941年1月初,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以北山区的赵家岔村,一群穿着简朴服装的八路军战士排着队领取弹药。
他们是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的部队,在刚刚结束的百团大战中先后攻占了山西盂县上、下社镇,全歼了日军的一个中队。
但是经过几个月的鏖战,第二军分区各部队的弹药储备基本消耗殆尽。
而恼羞成怒的日伪军,此时却派出大批部队对平山、盂县一带进行反复扫荡,八路军几乎每天都要同敌人交火,子弹供给情况愈发严峻。
在领弹药的队伍中,一位年轻的战士看到手里的五发子弹和两颗手榴弹犯了难,嘟囔着:“这怎么够用呢?”这位战士叫聂文魁,是1939年参军的。
在百团大战中,他曾经在子弹打光后,在堆积如山的日军尸体上收集弹药。
连长则耐心的叮嘱他:“对于八路军而言,每一发子弹都是极为宝贵的。
你要牢牢记着三不打,用弹壳换子弹1941年,经过4年苦战,八路军已经在敌后稳稳地站住了脚,部队规模比1937年也有了很大地发展。
但随之而来的是弹药补给问题越发突出。
1941年1月13日,朱德和彭德怀在给各部队的电报中,明确表示“总部现已无子弹”,并针这一情况专门规定“以后凡领子弹者,必须带子弹壳来,一颗换一颗,否则不发。
”这年5月,晋察冀军区司令聂荣臻干脆为各分区规定了下一年收集弹壳的数量。
例如一分区和挺进军必须收集十万发弹壳以及十万枚铜元。
而实力最小的游击军,也必须收集三万枚弹壳和铜元。
聂荣臻还要求“各部首长必须严重注视这一任务的完成。
”并强调,今后领发弹药将以制单材料,原料和弹壳数目交换为原则,否则不予补充。
实际上在1941年以前,收集弹壳与补充弹药挂钩一直是上到中央军委,下到八路军各师各旅首长们经常在往来电报和各种会议上提到的一个问题。
早在1938年12月21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及副总司令彭德怀,向八路军120师、115师、129师及下属的385旅和344旅领导拍发电报,以极为严厉的口吻命令各部“立即收集战后弹壳及铁轨、废汽车”,并且明确指定各部收集弹壳上缴的单位。
晋奉大战在盂县

晋奉大战在盂县■李忠红北伐战争是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国民政府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蒋介石为总司令于1926年至1928年间发动的统一战争。
北伐开始后,山西军阀阎锡山看到北伐军连战连捷,遂于1927年6月易帜,与奉系军阀张作霖化友为敌,成为国民革命军的一部分。
于是,奉军与晋军在晋冀交界的长城沿线进行了长达200多天的晋奉大战。
最后,阎锡山的晋军大获全胜。
晋奉大战之后,阎锡山控制了晋、冀、察、绥四省和平、津等特别市的军政大权。
盂县作为山西的东大门,作为晋冀交界的交通要冲,首当其冲受到了这场战争的影响。
但比较遗憾的是,从清末到民国初年这段时间,盂县的“正史”处于一段空白。
对于这场战争在盂县的一些情况,我们知之甚少。
在盂县铜炉报恩寺现存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年)仲冬晋绥军粮局局长王德盛所撰的“新建重立石”碑记中,侧面记载了和盂县有关的晋奉大战的历史。
“民国十六年(1927年)冬,革命军北伐,张作霖力攻山西。
吾晋缘地,驻军以守为攻。
盂邑东界紧挨直省,为第一防线。
县内驻军万余人,每日柴火分派铜炉者数万斤。
于是伐树劈材,相接踵焉。
数月之,以未缺军队之需用,并于山产内筹村款四百余元。
终使张军败退……十七年夏,革命既成,纠首等感是山之接济军需,乐民众之未遭涂炭,公议新建香亭刻石纪事。
”从中看出,在晋奉大战中,盂县作为晋直(直隶)交界的后方前哨,是晋军以守为攻的第一防线,当时县内曾驻扎有一万多名晋军。
通过对与盂县紧邻的河北省井陉县、平山县等地的史料研究,我们也能发现晋奉大战和盂县相关的一些情况。
按《井陉县志》,民国十六年(1927年)六月,山西省总指挥孙楚、副总指挥杨爱源派兵来井陉驻防。
七月国民党三军徐永昌率兵抵井陉驻防。
晋军进驻井陉之后,占据险隘加修工事,修筑了两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在上庄岭、黄岩岭,第二道防线设在小作、桃林坪、桃王庄、大王庙、高仇龛、王家峪口、辛庄、洪河槽、黑水坪、米汤崖、仰天池等,主要防御奉军自井陉进入山西。
张家垴抗战文化园 感悟

张家垴抗战文化园感悟
为了重温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打牢坚定信仰、坚守初心的思想根基,近日, XX检察院组织20余名党员干警赴抗日根据地盂县
张家垴惨案纪念馆参观学习。
张家垴惨案纪念馆是盂县三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2018年
被省委授予“山西省国防教育基地”,纪念馆由“开展序曲”、“烽火岁月”、“血泪史迹”、“继往开来”、“余韵悠长”五个部分和七个展厅组成,管内陈列着一件件记载着烈士们英雄壮举的历史图片和遗物。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党员干警参观了馆内收藏的历史实物、史料照片、文献资料、视频短片。
那一幕幕惨烈的情景,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者犯下的滔天罪行,进一步激发了党员干警的爱国热情。
院党组成员、主题教育领导组办公室主任刘玉明在聆听惨案幸存者讲述“张家垴惨案”的经过后,深有感触地对青年干警们说:“此次参观,目的就是让大家再一次接受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我们要时刻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始终铭记那一段悲惨、艰难的岁月,牢固树立居安思危意识,坚持把屈辱历史化成前行动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捍卫我们的美好生活。
”
通过此次参观活动,党员干警的爱国情怀再次被点燃,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此次参观活动为契机,加强自身学习和党性修养,继承先辈的光荣传统和革命精神,在今后的检察工作中要以实际行动践行共
产党员的信仰和初心,不断自省、自警、自励,不断为盂县检察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战时期的山西盂县
盂县位于太行之巅,群山环抱,地势险峻。
东扼平山、井陉;西守阳曲太原;南护阳泉,平定、寿阳;北卫五台、定襄。
抗战时期是八路军的重要根据地。
1939年至1945年,晋察冀军区二分区十九团驻在盂县,利用险要地形,巧妙地打击日寇,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为开辟、发展、巩固盂平、盂阳、盂寿、定襄这一大片革命根据地,做出了巨大贡献。
百团大战兴道河滩传捷报
1940年9月初,十九团完成了正太路娘子关段的破击任务后,奉命挥戈北上,消灭盂县境内之敌。
经三昼夜急行军,于9月4日到达县北张城堡村,准备当晚攻打上社镇敌据点。
政委黄文和副团长刘东纪在灯下研究作战方案。
因这是抗战以来投入全团兵力的第一次大战,团长李和辉刚牺牲5天,部队尚未休整,大家心情沉重。
这时,侦察参谋报告,中社、北会里据点的敌人下午都集中到了上社镇,共500多鬼子,100余伪军。
团首长仔细分析,认为敌人准备逃跑,立即进行战斗部署。
刘副团长命一营跑步前进,越过徐峪沟大山,零点前必须赶到上社镇南30里的神泉村,占据有利地形,堵住敌南逃之路。
命二、三营作好战斗准备,12点正以少量兵力佯攻,诱敌出逃,把敌人逼进兴道村南我埋伏圈中,一举歼灭。
当晚10时,全团冒着大雨分头行动,当二、三营到达上社镇时,敌人已向南逃跑了。
狡猾的敌人想甩掉我军的追击,在柴庄岔路口让大部队淌河水前进,只让一小股向西南走,故意踩下脚印迷惑我军。
由于大雨如注,道路泥泞,鬼子满以为甩掉了我追击部队,便在兴道村停下过夜。
天赐良机,我一营战士埋伏在神泉村北,封锁了敌南逃之路,二营3个连分别隐蔽在兴道东西两侧山坡上,三营两个连堵住兴道村北口,四连作为预备队,将敌人装在口袋里。
战士们虽然又饿又累,但精神焕发,子弹上膛,刺刀出鞘,准备和鬼子拼杀。
9月5日,天晴雨住,太阳升起一杆高还不见敌人动静,战士们确实有点着急。
八点多钟,几百个鬼子出了村,像条毒蛇在公路上爬行。
当敌人进入伏击圈后,一声军号响,全团所有轻重机枪从东西两侧山头射向敌军,成群的鬼子横七竖八倒在河滩上,受伤的鬼哭狼嚎,没伤的四处乱窜。
我四连战士像一群猛虎。
猛冲猛打。
首先缴获了敌人驮在马上的几门大炮。
日军中队长“二百五”借地埂和高粱掩护,组织了30多个鬼子,用两挺歪把机枪向我军扫射,企图反扑。
我三营长命令集中火力压制,七连四班长率全班战士匍匐前进,用手榴弹把敌人机枪炸哑,并将日军中队长当场炸死。
四连长高喊:“同志们,跟我冲!"率战士们冲入高粱地。
四班长紧跟在四连长身旁,一气拼倒6个鬼子。
鬼子见他厉害,三个人拼他一人。
他突刺倒前面的,斜刺倒左边的,右面的想跑,又被他一枪打倒。
这时,四连长身负重伤,两个鬼子前后夹攻他,他将刺刀插入前面鬼子的肚子尚未拔出,后一个鬼子刺中他后心,当场壮烈牺牲。
四班长一枪击毙捅死连长的鬼子,高喊;“同志们,为四连长报仇!”率战士们杀出高粱地,又冲进一片谷地,身后留下几十具日军尸首。
在一营阵地上,枪声杀声混成一片,向盂城逃窜的敌人被切断退路,绝望地进行垂死挣扎。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战,全歼日伪军600多人,缴获迫击枪5门,山炮5门,轻
重机枪20挺,三八步枪300余支,生俘日军6人,军妓4人,战马14匹,还有很多军需品。
附近村里的乡亲们从四面八方涌到兴道村南河滩上帮助打扫战场,欢呼声、口号声、锣鼓声震动了龙华河上游的山川。
保卫粮站青羊岭上显神威
1942年12月20日,盘踞盂城的日伪军500余人,驱赶着170余头牲口,妄图突袭东麻河驿我军粮站抢粮。
十九团新任团长刘桂云,政委廖鼎祥得到消息,乘夜抢占了后峪沟通往麻河驿、箭河的制高点青羊岭,以及山神庙粱、磨子山、南梁子、长岭一线约5里长的险要之处,布下伏兵,控制了沟底的大道。
刘团长亲自查看地形,周密部署,作了战前动员。
太阳刚刚出山,日军杀气腾腾从后峪沟底的大道上开过来,当敌人进入我伏击圈后,埋伏在青羊岭上的一连三排战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甩出一排排手榴弹,顿时,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响成一片。
沟内鬼子死的死,伤的伤,乱成一窝蜂。
日军大队长“驴头太君”气急败坏,一连组织了17次冲锋,均被我军打退。
我军居高临下,机枪猛扫,手榴弹猛轰,手榴弹扔完就搬起石头砸。
我三排战士组织反冲锋,与爬上岭的鬼子展开肉搏,鬼子一片片倒下,突围企图终未得逞。
“驴头”大队长被炸断了腿,倒在地上爬不起来。
战斗从早打到晚,太阳落山了,鬼子丢盔弃甲,连尸首也来不及收拾,乘着夜色狼狈而逃。
这一战,歼灭日伪军14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7挺,步枪70余支,山炮10门,战马3匹,军用物资一大批。
次日,在十九团驻地箭河村召开庆功大会,载歌载舞,一片欢腾,我军民**气势更加高涨。
解救群众四塄山上惩凶顽
1943年6月6日。
日军约600人出发我白家庄、禅房、石门子一带,疯狂抢劫财物,掠夺牲畜,残害人民。
我军三十四团一部由团长指挥,在白家庄东北的大凹掌设下埋伏,可是被鬼子发觉了。
一部日军企图从小蒜沟迂回包抄我军后路,另一部爬上四塄山,追赶一大群绵羊,并抢占四塄山制高点。
日军万万没有料到,我十九团指战员早已埋伏在黄龙洞、吊胆嘴背坡的密林中,专等鬼子的到来。
上午10时,一场激战打响了,刘桂云团长亲自指挥,战士们人人争先,军号齐鸣,杀声震天。
我十九团健儿在三十四团友军配合和当地民兵的有力支援下,从四面同时冲向敌人,随着机枪、步枪、手榴弹的轰响,日军陷入了重围,被我军整得焦头烂额,溃不成军,虽然组织了一次又一次冲锋,均被我军击退。
战斗至下午五时结束,我军共歼敌130余人,俘虏23名,缴获武器弹药不计其数,夺回被日寇抢走的牛羊数百头,解救出被抓捕群众十余人,及一大批财物。
四愣山伏击战,狠狠的教训了日寇,陈赓将军表扬说:“这次胜利告诉敌人,解放区并不是无人之境,可以由他们大摇大摆、横冲直撞的。
”根据地人民编了歌辞唱到:“勇敢顽强十九团,和鬼子战斗在四楞山。
十点打到十七点,消灭鬼子一百三……”
报仇雪恨黑石窑沟振雄风
1943年10月1日,我十九团得到可靠情报,盘踞西烟据点的日寇将护送46名退役的老兵回国,这是一群血债累累的恶魔,被称为“作战有功”。
分别由70余名伪军,12辆大车护送到盂县城,同时,还押着我被捕的三位区长和一名侦
察班长。
当晚,刘桂云团长和马参谋长沿途察看地形,发现黑石窑有一大段雨裂沟,深约三米,宽五六十米,两壁陡峭,是西烟至县城的必经之路,也是理想的伏击战场。
当即命令二、四连及侦察连1个排占据有利地形,布下口袋。
沟两侧各布置了两个排负责攻击,担负阻击和断后的各一个排,留一个排做预备队。
次日上午8点,鬼子的大车队来到沟口,鬼子军官用望远镜观察了好一会,什么也没发现,就让部队和大车下坡进沟。
等敌人全部进沟之后,刘团长举枪发令,顿时,枪声大作,鬼子伪军吓懵了,胡乱放枪。
战斗仅半个钟头就结束了,除一名伪军逃走外,其余全部被歼。
生俘鬼子2人,伪军3人,缴获九二式重机枪一挺,步枪70余支,子弹200多发,解救我区长3人,侦察班长1人,而我军仅伤2人。
在敌人三个大据点中心区,打了一场干净、利落、迅速、彻底的歼灭战,大振军威。
第三天,晋察冀军区就通电表扬,军区报详细报道了此次战斗经过。
驻盂县城的日军气坏了,从太原调集了1000余名日军和几百名伪军,到处寻找我军决战,也难以挽救覆灭的命运。
兴道战役,(当事者正向来访人介绍前面山脚下就是当年百团大战遗址)
四棱山战役遗址
黑石窑战斗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