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说课稿
说课稿之蒲公英
说课稿之蒲公英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蒲公英主题的教学,让学生了解蒲公英的生长习性、传播方式和生态作用,并学会使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蒲公英的基本特征和生长习性。
2.蒲公英的传播方式和繁殖生态。
3.蒲公英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4.使用实验方法观察探究蒲公英的特点和生态作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引出蒲公英的好奇心引出蒲公英这个主题的好奇心,让学生思考:在春天的草地上,最先长出来的是什么?我们在草地上经常能够看到哪种植物?2. 知识点讲解1.蒲公英的基本特征和生长习性通过介绍蒲公英的形态、根、茎、叶、花、果实等基本特征,让学生了解蒲公英生长的习性和生态环境需要的条件。
2.蒲公英的传播方式和繁殖生态让学生了解蒲公英传播的两种方式,包括通过风力传播和蒴果传播。
同时让学生了解蒲公英的繁殖生态,包括花的授粉和种子的萌发。
3.蒲公英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让学生了解蒲公英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包括防风固沙、保湿保肥、消除垃圾等。
3. 实验环节1.实验目的观察探究蒲公英的种子萌发和生态作用。
2.实验步骤1)收集蒲公英的种子,将其放在花盆里的土里并轻轻浇水。
2)观察蒲公英的种子生长过程,并记录数据。
3)在花盆里加入沙子和石子,然后在花盆的表面撒一层干叶子或枯草,观察蒲公英在经历风和雨之后的生态作用。
4. 总结评价在本次教学结束后,总结课上所学知识点,让学生结合实验结果来评价蒲公英的生长和生态作用。
四、教学评价通过本次活动,学生可以初步了解蒲公英的基本特征、传播方式和生态作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促进学生对自然界的尊重和珍惜。
小学三年级语文《蒲公英》教案、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蒲公英》教案、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三年级# 导语】语文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
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
它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能力和知识,文化知识的统称。
也可以说,语文是口头和书面的语言和言语的合称,是语言规律和运用语言规律所形成的言语作品的言语活动过程的总和。
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蒲公英》教案、说课稿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三年级语文《蒲公英》教案一、领悟教材把握重点《蒲公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中的讲读课文。
这是一篇以植物蒲公英为题的语言故事。
全文采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成熟的蒲公英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所持的态度、所作出的选择不相同,结果他们的命运也截然不同,从而告诫人们作任何事都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应该听从前辈的正确教导,实事求是,脚踏实地。
根据课文和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可爱”、“亲切”造句。
3、通过学习、理解课文,知道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会用“可爱”、“亲切”造句。
教学准备:图片、小黑板、录音磁带、投影片二、精选教法激趣乐学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课借助录音故事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情绪,把学生领入乐学氛围。
2、本着新课程标准中“起点低,要求严,训练实”的要求,紧紧抓住课文中每一美的要素和亮点,激发学生去咀嚼,品味,感悟,欣赏,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读中有所悟,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使学生的主体状态得到激活。
3、根据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规律,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将朗读复述课文等吸收积累语言的训练放在首要位置,将吸收和积累范文语言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将知识、活动和审美融为一体三、讲究学法贵在探究新课程标准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者应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探究未知的兴趣、习惯和能力。
《蒲公英》说课稿
《蒲公英》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蒲公英》。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蒲公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是一则童话故事,以优美的语言讲述了一颗蒲公英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最终导致了不同的命运。
故事寓人生的哲理于有趣的情节之中,旨在引导学生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同时要听从正确的教导。
二、说学情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低学段向中学段过渡的时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和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对于课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好奇心强,喜欢童话故事,这为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实事求是,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同时要听从正确的教导。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领悟文章所蕴含的道理,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同时要听从正确的教导。
五、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朗读感悟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和情感。
2、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蒲公英的命运变化。
3、问题引导法: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说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1、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预习课文,自主识字,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蒲公英》说课稿
《蒲公英》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蒲公英》是一篇关于蒲公英的科普文章,通过对蒲公英的生态特点、生长环境以及繁殖方式的介绍,让学生对蒲公英有更深入的了解。
本文适用于初中生阅读,具备科普性质,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了解蒲公英的生态特点、生长环境和繁殖方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观察力,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分析和推理生物的特点和行为。
3.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蒲公英的生命力和繁殖能力,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教会学生蒲公英的生长环境和繁殖方式。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分析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蒲公英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蒲公英的兴趣,并鼓励学生谈谈对蒲公英的了解。
2. 阅读:让学生阅读文章,并组织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 蒲公英的生长环境是什么?(2) 蒲公英的繁殖方式有哪些?(3) 请尝试将蒲公英的繁殖方式进行画图解释。
3. 分析: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分析蒲公英的生长环境和繁殖方式,并强调蒲公英适应力强的特点。
4.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蒲公英的观察实验。
(1) 要求学生收集蒲公英的种子,并观察种子的形态和特点。
(2) 学生根据观察结果,提出蒲公英的繁殖方式。
(3) 学生进行实验验证,通过将蒲公英的种子撒在适当的环境中观察其生长情况。
5. 总结:总结蒲公英的生长环境和繁殖方式,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总结验证。
6. 拓展:鼓励学生观察其他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繁殖方式,并进行类似蒲公英实验的设计和验证。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蒲公英的生长环境和繁殖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环节的设计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分析能力。
但是,由于时间有限,学生可能没有进行充分的实验观察,可以在之后的实验课上进行深入的实验设计和验证。
同时,对于学生的观察结果和总结,也要进行及时的提问和引导,确保学生对蒲公英的学习达到预期目标。
《蒲公英》说课稿
《蒲公英》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这是篇散文篇幅短小结构层次清楚分明以第一人称来写使孩子们在欣赏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形象而易于孩子了解的比喻手法使整篇散文优美而又富于生命的活力增添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和憧憬易于孩子们朗诵和仿编结合季节特点我在活动前带领孩子们去感受大自然去接触和了解认识蒲公英为学习散文打下了基础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及心理特点从情感教育、能力培养、知识三个方面认真制定了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具体是:1、在观察认识蒲公英的基础上幼儿欣赏散文学会有感情地朗诵散文2、引导幼儿了解散文优美的词句和比喻句3、陶冶幼儿情操感受身边事物的美丽激发幼儿对生命的热爱活动的难点在于引导幼儿理解散文优美的词句和比喻句而重点则是在认识蒲公英的基础上能有感情地学会朗诵散文二、说教法:每个孩子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具有极强的兴趣活动过程中我运用了自制的课件、背景乐和散文录音、教师自身的朗诵把孩子们带入一种美的意境使孩子们在优美的意境中感受了散文的语言美体验学习散文的快乐活动的开展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使孩子们能主动积极、自愿地参与和学习获得经验体验了孩子的主体地位也正好契合了《纲要》中关于“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理念此外我还采用了欣赏倾听法、谈话交流法、游戏表演法引导孩子在活动中敢说、想说、愿意说树立了孩子的自信心从而使本次活动达到美的享受快乐学习的和谐统一说学法: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了活动的重、难点在活动中教师充分调动幼儿运用直观视听法、讨论谈话法、情境表演等学习方法让孩子学得轻松感兴趣活动准备:1、幼儿观察过蒲公英了解它的外形特征2、录音机、配乐散文录音带3、蒲公英头饰若干4、课件及背景乐(画面一:蒲公英的外形图;画面二:青草地上开着许多野花;画面三:蒲公英的花形→凋谢过程结出绒白色的球→风一吹花朵上的绒毛随风飞扬→雪白的绒毛轻盈降落;画面四:第二年绒毛种子生根发芽的过程)三、说过程每个活动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活动设计很重要的体现和实现的过程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幼儿的接受能力我把活动分成三部分完成第一部分:通过课件的展示激起幼儿兴趣《纲要》明确提出了“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的环境支持、促进、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还提出了让幼儿“想说、敢说”在活动的开始部分教师以谈话的方式和课件的展示给孩子创设了一种散文意境以神秘的语气告诉孩子说:“昨天老师做了个梦梦见我来到了青草地上看到了什么你们来猜猜!”孩子们一定会积极的响应我的提问他们会展开想象的翅膀来猜想我在梦中看到了什么这时我再告诉孩子们我看到的是草地上开着许多美丽的野花让孩子们继续猜想我最喜欢什么花激起幼儿强烈的好奇心给孩子提供一个自由想象说话的空间和机会孩子们在谈话想象中能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体验到语言交流带来的乐趣这时教师再打开课件画面一:蒲公英的外形图让孩子得到答案会无比兴奋和满足激发起幼儿想去欣赏和学习散文的兴趣第二部分:欣赏散文引导幼儿了解散文优美的词句和比喻句并学会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这一部分我分四个环节来完成:(一)通过播放散文课件和配乐录音让幼儿感受散文的语言美在孩子们对散文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后我回提问:①蒲公英在什么季节开花②散文里说青草地上样“我”最喜欢什么③蒲公英开着什么颜色的小花朵④散文里说:“多么有趣的蒲公英!你觉得它什么地方有趣(二)帮助幼儿欣赏散文并学会有感情地朗诵散文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情景表演和视听讲结合法主要根据了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和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视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观察在自由、宽松且安静的环境中通过多媒体课件更加形象的帮助幼儿理解散文中对蒲公英成长过程的描述刺激幼儿的视觉感官引导幼儿进行细致的观察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设计了提问:“散文里是说蒲公英有趣的”“田野里的风吹来它样”在教学中为了让幼儿充分体验散文优美的词句利用课件展示帮助孩子理解“飞扬”和“比柳絮还轻”让孩子用动作去表现体会“轻盈的降落”此时我适时地启发引导孩子了解“蒲公英的种子轻盈的降落是为了什么”激发孩子对生命的热爱陶冶他们的情操感受到身边事物的美好在示范朗诵时教师配以情境表演和优美的背景音乐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诵充分的刺激幼儿的听觉感官讲就是指教师和幼儿的互动式的交流教师和幼儿充分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理解、想法和愿望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自然的张口习得散文中的语句丰富幼儿的语言视听讲结合的方法能充分的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让孩子们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活动的重点在这也就水到渠成了(三)突破活动的难点理解什么是比喻句教师采用的是示范举例说明法让孩子去讨论:①为什么说花托结出的种子像雪白的绒毛似的球②为什么飞着飞着又像一朵朵雪花通过孩子们自发的讨论归纳出比喻就是把ХХХ比作ХХХ在孩子们理解了的基础上学说比喻句并能举一反三如“小朋友的脸红得像苹果”、“妹妹长得比花儿还要美”等等最后帮助孩子归纳主题总结出散文词语丰富语句优美的优点“你觉得这篇散文听起来样为什么优美呢”(四)请孩子们戴上蒲公英的头饰跟着配乐散文一边表演一边自己轻轻地跟着朗诵散文进一步感受散文的特点激发孩子们对生命的热爱在每个环节中无论是提问还是孩子交流中我始终注意和孩子处在同一平行线上善于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回答而且每次的提问都出自于双方自然的对话使整节课少了点教师机械授教多了点轻松与自然在设计提问中我给予孩子们更多说的空间不去束缚他们的思维充分体现孩子们在活动学习中的自主性第三部分:延伸后续部分设计了两个活动:1、绘画——“ΧΧ花”师以肯定、赏识的言语鼓励孩子在活动后画下自己喜欢的花卉进行张贴让孩子们自由评价:花的品种、绘画的布局、色彩的运用等等使一次活动能让孩子们得到多方面的培养和发展2、仿编散文鼓励孩子将自己的绘画作品转化为一篇新的散文按照原散文的思路进行仿编“ΧΧ上开着ΧΧ花我最喜欢ΧΧ花ΧΧ花开着Χ色的花多么ΧΧ的ΧΧ花春风吹来ΧΧ花好像在ΧΧΧΧ阳光照着ΧΧ花好象ΧΧΧ蜜蜂(蝴蝶、小鸟)飞来ΧΧ花说ΧΧΧΧΧΧ”散文的长短因人而已允许孩子有更丰富的想象不严格按照教师规定的结构仿编。
蒲公英说课稿
蒲公英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蒲公英的生长过程和繁殖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蒲公英的生长过程和繁殖方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蒲公英的图片、实物、实验材料、投影仪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放大镜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蒲公英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蒲公英的认知和兴趣。
通过提问,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蒲公英的了解和观察。
2.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实物蒲公英,让学生观察蒲公英的形态特征,并请学生用铅笔在笔记本上画出蒲公英的形状。
3. 探究(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蒲公英的繁殖方式。
教师将蒲公英的花朵放在放大镜下,让学生观察花朵的细节,了解蒲公英的花粉和花药。
然后,教师示范如何吹飞蒲公英的种子,并让学生自己尝试吹飞蒲公英的种子。
学生们可以用放大镜观察蒲公英种子的结构和特点。
4. 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实验过程,总结蒲公英的生长过程和繁殖方式。
学生们可以用自己的话描述蒲公英的生长过程和繁殖方式,并将重点内容写在笔记本上。
5. 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出示蒲公英的种子图片,让学生思考蒲公英的种子如何传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蒲公英种子的传播方式,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蒲公英种子的传播过程。
6. 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学生在观察和实验中培养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的重要性。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物、进行实验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蒲公英的生长过程和繁殖方式。
通过实践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精神。
同时,通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蒲公英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蒲公英说课稿
蒲公英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蒲公英的生长环境和特点,掌握蒲公英的繁殖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通过观察和实践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蒲公英的繁殖方式和生长环境。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PPT、蒲公英模型、种子、土壤、花盆。
2. 教学环境:课堂、室外教学区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蒲公英模型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观察模型并描述它的特点和形态。
2. 探究(15分钟)通过PPT展示蒲公英的生长环境和生理特点,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并给予合理的引导,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蒲公英的繁殖方式,如风传播、落地生根,以及细分的过程。
3. 实践操作(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盆装有土壤的花盆和一包蒲公英的种子,要求学生按照所学的繁殖方式,模拟实际情况进行种子播种和观察。
指导学生逐步完成以下步骤:- 将土壤均匀地铺在花盆里。
- 将蒲公英种子均匀撒在土壤上。
- 轻轻浇水使土壤湿润。
- 观察种子在花盆中的变化,记录观察结果。
4. 总结(10分钟)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实验结果。
引导学生思考蒲公英的繁殖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和适宜条件。
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为什么蒲公英的种子可以飞行?- 蒲公英的种子如何落地生根?5. 拓展延伸(10分钟)让学生通过自主查询了解蒲公英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蒲公英可以制作的简单实用工艺品和药用价值。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实践,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学生通过种植蒲公英并观察其繁殖过程,加深了对蒲公英繁殖方式和生长环境的理解。
同时,通过拓展延伸环节,促使学生主动探索蒲公英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整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蒲公英说课稿
蒲公英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蒲公英的生长特点和繁殖方式;2. 掌握观察和描述蒲公英的方法;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蒲公英的生长特点和繁殖方式;2. 观察和描述蒲公英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 蒲公英植物标本;3. 实验用具:显微镜、玻璃片、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手镜;4. 实验材料:蒲公英的花、种子、茎、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入蒲公英的话题,让学生回顾并描述自己见过的蒲公英的形态和生长环境。
2. 新知讲授(10分钟)通过PPT展示蒲公英的生长特点和繁殖方式,包括蒲公英的花、种子、茎、叶等部份的特点和功能。
同时,讲解蒲公英的繁殖方式,如风力传播种子等。
3. 实验操作(30分钟)3.1 观察蒲公英的花部份将蒲公英的花放在显微镜下,让学生观察花的形态和结构,并用手镜放大观察花的细节。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蒲公英花的特点。
3.2 观察蒲公英的种子将蒲公英的种子放在显微镜下,让学生观察种子的形态和结构,并用手镜放大观察种子的细节。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蒲公英种子的特点。
3.3 观察蒲公英的茎和叶将蒲公英的茎和叶放在显微镜下,让学生观察茎和叶的形态和结构,并用手镜放大观察茎和叶的细节。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蒲公英茎和叶的特点。
4. 实验总结(10分钟)让学生回顾实验过程,总结观察蒲公英的方法和技巧。
引导学生思量蒲公英的生长特点和繁殖方式对其适应环境的意义。
5. 拓展延伸(10分钟)通过PPT展示其他植物的生长特点和繁殖方式,与蒲公英进行比较,让学生了解不同植物的适应策略。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蒲公英的生长特点和繁殖方式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实验操作,学生能够亲自观察和描述蒲公英的花、种子、茎和叶的特点。
通过观察和描述,学生的观察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同时,通过合作实验,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也得到了锻炼。
蒲公英说课稿
蒲公英说课稿蒲公英说课稿篇1一、纵横联系,说教材《蒲公英》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三组的第一篇课文。
《蒲公英》是一则寓言故事,全文采用拟人的手法,写蒲公英的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结果他们的命运也各有不同,从而揭示出了深刻的人生道理。
这篇课文在本单元中取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它对本组课文的学习方法起着示范作用,我在仔细对教材进行分析解读基础上,依据课文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教学目标:1、方法性目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和运用词语;通过理解关键词语来理解课文内容,读好人物对话;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课文。
2、情感性目标:通过课文的学习,明白做人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同时也看到蒲公英种子的探索精神,但不提倡无谓的牺牲。
3、能力性目标:以初读、精读、赏读、活读为主线,在不同方式朗读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多读多想、读懂课文,读书感悟”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课文,读好课文。
教学难点:深刻体会寓言的含义。
教学突破: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出理解,读出感受,并创设情景让学生敢想敢说。
二、灵活多样,说教法1、信息收集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初步具备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课前,我让学生多渠道多途径搜集有关蒲公英传播种子、发芽生长等方面的资料进行阅读了解,这既为上课做好了准备,又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情趣盎然法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创设情景谈话激趣,拔动学生心中的理智的琴弦,由此“披情入文”,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课堂中,教师的谈话也必不可少,或指导、或点拔、或解疑、或释惑,将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
3、体验教学法让学生走进课文,当太阳公公、当“小降落伞们”、当那两颗小种子,通过不同的角色体验,与文本展开零距离的对话,实现“三维一体”的教学。
4、读书指导法“__思有路,遵路识其真”。
蒲公英说课稿
蒲公英说课稿引言概述:蒲公英是一种常见的野生植物,其花朵飘散的种子象征着希翼和自由。
在教育领域,蒲公英也象征着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启示。
本文将从蒲公英的特点出发,探讨如何用蒲公英的精神来进行一堂生动有趣的说课。
一、灵便性1.1 蒲公英的种子可以随风飘散,具有灵便性和适应性。
1.2 说课稿应该具有灵便性,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变化。
1.3 在说课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反应和需求,随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二、启示性2.1 蒲公英的种子可以生根发芽,具有启示性和生长力。
2.2 说课稿应该具有启示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2.3 在说课中,教师应该通过启示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量和探索。
三、轻盈感3.1 蒲公英的种子飘飘荡荡,具有轻盈感和自由飞翔的特点。
3.2 说课稿应该具有轻盈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3 在说课中,教师应该通过生动活泼的语言和形象,给学生带来愉悦的学习体验。
四、传播力4.1 蒲公英的种子可以传播到各个角落,具有传播力和影响力。
4.2 说课稿应该具有传播力,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之外也能受益。
4.3 在说课中,教师应该通过精彩的讲解和案例分享,让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应用。
五、希翼与自由5.1 蒲公英的种子象征着希翼和自由,寓意着夸姣的未来。
5.2 说课稿应该给学生带来希翼和自由,激发他们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
5.3 在说课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在自由的学习氛围中茁壮成长。
结语:蒲公英说课稿不仅是一堂课的设计和展示,更是一种教育理念和精神的传达。
通过灵便性、启示性、轻盈感、传播力和希翼与自由的特点,我们可以打造一堂生动有趣的说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和启迪,茁壮成长。
愿我们都能像蒲公英一样,散发希翼和自由的种子,让教育之花在每一个学生心中绽放。
《蒲公英》说课稿
《蒲公英》说课稿一、说教材《蒲公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蒲公英从早晨到傍晚的不同形态,以及它传播种子的方法,表达了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蒲公英的,并学习作者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二、说学情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通过自主阅读,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同时,他们对自然界的事物充满好奇心,乐于观察和描述。
然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对有限,对于文中一些描写蒲公英形态和习性的词语和句子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图片、视频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蒲、公、英”等12个生字,会写“地、 方”2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等方式,学习作者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尝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自己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蒲公英的美丽和有趣,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美的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蒲公英的,并学习作者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赋予蒲公英的“旅行”的含义,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五、说教法学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蒲公英的图片和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情境。
问题导学法:通过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文本的理解。
合作探究法:将学生分组,鼓励他们合作探究,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例如分析蒲公英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感情等。
《蒲公英》说课
《蒲公英》说课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诗歌《蒲公英》的背景及作者;
2.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3.学习如何鉴赏和欣赏诗歌;
4.提升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课程内容
1. 诗歌背景和作者
《蒲公英》是昆明市第五中学教师高玉珍创作的一首诗歌。
这首诗歌描述了蒲公英的成长过程和飘散旅程,并表达了对自由和梦想的向往。
高玉珍是一位多次获得教学奖励的优秀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也是她创作这首诗歌的初衷。
2. 诗歌分析及欣赏
(1)诗歌结构
本诗歌结构简洁明了,共分为三段,每段有四句。
每句诗的字数相同,中止于停顿或着重点,使得整个诗歌表现出平稳,均衡的节奏。
(2)诗歌表达
作者通过描写蒲公英的成长、开花和飘散,来表达对自由和梦想的向往,同时也通过这样的描写方式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珍惜。
(3)诗歌意义
通过描述蒲公英植物的成长和飘散过程,这首诗歌让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和享受美,还能够领悟到生命的意义。
在这首诗中,蒲公英所代表的飞翔自由之意,让我们不断追求梦想和自由。
3. 创作思考
从本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蒲公英的自由和梦想,那么每个人身上是否有着自己心中的蒲公英呢?我们可以从中吸取灵感,思考自己的人生,对于未来的规划和梦想有何想法?从而不断追求自己心中的自由和梦想。
三、总结
《蒲公英》这首诗通过描绘蒲公英生长开花,飘散荒野的形象,表达了对自由、梦想的向往,歌颂了生命的美好与珍贵。
我们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灵感,思考自己人生,希望大家都能够拥有自己身上的一朵蒲公英,不断追求自由和梦想。
蒲公英说课稿
蒲公英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通过蒲公英的生命周期为主线,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蒲公英的生命周期。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2.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观察和实践操作。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蒲公英植物、显微镜、放大镜、实验器材、幻灯片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蒲公英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的思考。
2. 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幻灯片或黑板,向学生介绍蒲公英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包括蒲公英的外观特征、生命周期等。
3. 观察实践(30分钟)将蒲公英植物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其外观特征,并使用放大镜观察细节。
引导学生用铅笔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和特点。
4. 实验操作(30分钟)将蒲公英的果实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学生将果实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果实的细节结构,并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
5. 结果讨论(20分钟)学生将观察到的现象和记录的结果进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蒲公英的生命周期和果实的特点。
六、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绘制蒲公英的生命周期图。
2. 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并进行对比研究。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有了初步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但是在实验操作环节,部分学生操作不够细心,导致观察结果不准确。
下次教学可以加强对实验操作的指导,提醒学生注意细节。
《蒲公英》说课稿一等奖3篇
《蒲公英》说课稿7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大班语言活动《蒲公英》,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来说一说这节课。
第一个方面:说教材1、教材分析《蒲公英》这篇散文应用了儿童的视角来描写,它应用了生动形象的词语来形容蒲公英,如有趣的、雪白的、轻盈的等词语,这些词语把蒲公英的形象写活了,它用生动活泼的语句是的这篇散文如同一幅幅画卷跳跃在幼儿面前,充分引起了幼儿对散文的兴趣。
2、学情分析蒲公英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植物,这篇散文用了生动的语句描写了蒲公英从开花到结出种子的过程,使幼儿对蒲公英产生浓厚的兴趣。
本教材采用从在生活中来的知识,它接近幼儿的实际感受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也容易让幼儿所接受。
第二个方面:说活动目标、教学准备(一)活动目标:《纲要》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的语言关键是创设一个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根据散文内容,和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
于是我从能力、认知、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能够初步感知散文内容,并有感情的朗诵散文(能力)2、通过散文阅读,感知散文的优美,并会用动作来表达(认知)3、通过认识蒲公英的美,萌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情感)本次活动的重点:《纲要》指出:要让幼儿充分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实质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加深幼儿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所以我把本次活动的重点设为:通过散文阅读,感知散文的优美,并会用动作来表达(认知)难点是:能够初步感知散文内容,并有感情的朗诵散文(能力)(二)教学准备1、物质准备蒲公英花的图片、蒲公英种子图片、图谱、轻柔音乐2、经验准备:幼儿见过蒲公英知道蒲公英的外形,知道蒲公英种子会飞第三个方面:说教法学法根据单板幼儿语言学习的特点,我运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视听讲结合法、动作表演法、图谱演示法等来引起幼儿对本次活动的兴趣。
蒲公英说课稿
蒲公英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XX学校的XX,今天我要为大家展示的是我的说课稿《蒲公英》。
在开始之前,请允许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我的课堂设计理念和教学过程。
一、说课标我的说课内容是《蒲公英》,这是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的一篇阅读课文。
根据课程标准,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文章的基本信息,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
二、说教材《蒲公英》是一篇充满童趣的课文,通过描绘蒲公英种子随风飘荡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语言简洁明了,富有节奏感,是培养学生英语阅读兴趣和听说能力的良好素材。
三、说学情教学对象为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能力,对自然和生活充满好奇。
由于年龄较小,他们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仍有待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说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文章中的生词和新短语,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五、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结构,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难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话描述蒲公英的生活。
六、说教法与学法1. 教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创设情境、设置任务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学法: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朗读背诵等方式学习课文,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七、说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蒲公英的动画视频,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然后提问:“你们见过蒲公英吗?它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蒲公英的了解和感受。
2. 新课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蒲公英的生长过程和特点,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蒲公英》说课稿.doc
《蒲公英》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蒲公英》这首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并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学习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朗读能力。
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蒲公英》这首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并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学习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朗读能力。
三、教学准备
准备《蒲公英》这首诗歌的相关教学材料和音频。
了解学生对《蒲公英》这首诗歌的认知和问题,为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准备相关的朗读和表演材料。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播放《蒲公英》这首诗歌的音频,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好奇。
2. 感知和表达
引导学生感知和表达《蒲公英》这首诗歌所传达的意境和情感,让他们学会欣赏和表达美。
3. 韵律和节奏
讲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引导学生学习诗歌的朗读和表演技巧,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 创作和表演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意创作与《蒲公英》这首诗歌相关的作品,并进行表演和分享。
五、教学延伸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其他与诗歌和表演相关的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戏剧表演等。
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其他与文学和艺术相关的知识,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蒲公英》教案优秀7篇
《蒲公英》教案优秀7篇《蒲公英》教案篇一一、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可爱亲切造句。
3、朗读课文内容,懂得着任何事都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地的幻想。
二、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看图揭示课题1、出示蒲公英图片。
图上画的是什么植物?谁能说说蒲公英的样子及其有关知识。
2、教学生字:蒲绒降伞3、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
1、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轻读练读课文两至三遍。
(2)画出生字词,练读生字字音。
(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出下面生字词。
(2)指导朗读长句子。
(3)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3、范读课文。
三、细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小降落伞指什么?它们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要去干什么?3、指导朗读。
指图1,小朋友看,你们看蒲公英的种子在微风的吹拂下离开了妈妈的怀抱。
他们要到广阔的天地去,它们的心情多么激动,多么愉快。
我们读第一自然段时,要用什么语气?四、作业。
1、描红。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抽读词语卡片。
2、按要求填空。
二、细读课文。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2)读后指名回答。
(3)理解词语。
金光闪闪,银花朵朵,黑黝黝(4)指导朗读。
要求用亲切的语气读。
2、细读第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
思考:小降落伞听了太阳公公地话,有什么不同地说法?(2)读后讨论上述思考题。
(3)理解重点句。
①出示投影片。
这黑黑的泥巴有什么意思!瞧那金光闪闪的地方一定有数不清的宝贝。
到那儿去,我在就会变成百万富翁。
这颗种子说了几句话?这黑黑的泥巴有什么意思!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后面是什么标点符号?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指导用蔑视的语气读这句话。
这颗种子认为哪儿有意思?它为什么认为那儿有意思?理解百万富翁指导用肯定的语气、兴奋的感情来读2、3两句话。
《蒲公英》说课稿
《蒲公英》说课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蒲公英》。
本文是一篇科普童话,通过讲述蒲公英种子的旅行,向学生介绍了蒲公英的生长特点和传播方式,同时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可贵和自然规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蒲公英的生长特点和传播方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蒲公英的生长特点和传播方式。
难点:蒲公英种子的旅行过程中所涉及的科学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蒲公英种子实物或图片。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播放PPT,展示蒲公英美丽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蒲公英的美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初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认读,教师适时指导。
3. 精讲细读: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学习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蒲公英的生长特点和传播方式,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小组合作:学生分小组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蒲公英的认识。
5. 练习巩固:教师设计随堂练习,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6. 情感升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可贵,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蒲公英生长特点:根、茎、叶、花、种子传播方式:风、动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画出蒲公英的生长过程图。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蒲公英的生长过程图。
2. 作业题目:课后查找有关蒲公英的资料,了解蒲公英的更多知识。
答案: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蒲公英的更多知识,并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特点和传播方式。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蒲公英的生长特点和传播方式。
大班儿童诗说课稿《蒲公英》(精选8篇)
大班儿童诗说课稿《蒲公英》大班儿童诗说课稿《蒲公英》(精选8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儿童诗说课稿《蒲公英》,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儿童诗说课稿《蒲公英》篇1一、说教材:《蒲公英》这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作品,它篇幅短小,结构层次清楚分明,以拟人的手法来写,使孩子们在领会诗歌拟人手法产生的美时,从蒲公英的这种微笑的植物中感受生命的美丽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形象而易于孩子了解的比喻手法,使整篇儿童诗优美而又富于生命的活力,增添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和憧憬,易于孩子们朗诵和仿编。
结合季节特点,我在活动前带领孩子们去感受大自然,去接触和了解认识蒲公英,让懂得蒲公英“为他人着想,助人为乐”的美德。
二、说目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因此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及心理特点,从情感教育、能力培养、知识三个方面,我将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定位于:1.通过活动,帮助幼儿在观察认识蒲公英的基础上,欣赏儿童诗,理解诗中优美的词句和比喻句手法的运用,感受。
2.要求幼儿学会有感情地朗诵儿童诗,并能用绘画等形式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3.扩展幼儿的想象,引导他们运用积累的经验与词汇,仿编新的儿童诗。
三、说重难点活动的难点在于引导幼儿理解儿童诗优美的词句而重点则是在认识蒲公英的基础上能有感情地学会朗诵儿童诗。
四、说教法:每个孩子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具有极强的兴趣。
活动程中我运用了自制的课件、背景乐和儿童诗录音、教师自身的朗诵,把孩子们带入一种美的意境,使孩子们在优美的意境中感受了儿童诗的语言美,体验学习儿童诗的快乐。
幼儿园 说课稿蒲公英
幼儿园说课稿蒲公英幼儿园说课稿——蒲公英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认识蒲公英了解蒲公英的生长环境、外形特征、开花结果等基本信息。
2. 第二章:蒲公英的生命周期学习蒲公英从种子到成熟植株的生命周期,理解生命成长的过程。
3. 第三章:蒲公英的传播方式探讨蒲公英种子的传播方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蒲公英,了解其生长环境和生命周期。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描述、想象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蒲公英,了解其生长环境和生命周期。
难点:蒲公英种子的传播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视频、实物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带领幼儿观察校园里的蒲公英,引导幼儿关注蒲公英的生长环境、外形特征等。
2. 知识讲解: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具,详细讲解蒲公英的生长环境、生命周期和传播方式。
3. 随堂练习:让幼儿描述所观察到的蒲公英,并用自己的话概括蒲公英的生命周期。
4. 动手实践:让幼儿剪下蒲公英的种子,用自己的方式创作一幅关于蒲公英的画。
5. 分享与交流: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让大家了解不同幼儿对蒲公英的理解和想象。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蒲公英的生长环境、生命周期、传播方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观察身边的蒲公英,记录下其生长过程,并与家长分享。
2. 答案: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描述蒲公英的生长过程,家长可以引导幼儿用图片、文字等形式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幼儿对蒲公英的生长环境和生命周期的理解程度较高,但在传播方式的探讨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此部分的讲解和引导。
2. 拓展延伸:带领幼儿参观植物标本馆,深入了解各种植物的生长特点和生命周期,培养幼儿的自然科学素养。
同时,组织户外实践活动,让幼儿在大自然中感受生命的奇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蒲公英》说课稿
《蒲公英》是苏教版小语三年级上册教材中的一篇童话故事,我把它作为课外阅读,对学生进行教学。
本文讲了两颗蒲公英种子不听太阳公公的嘱咐,各自去了金光闪闪的沙漠和波光粼粼的湖泊,结果一颗干死,一颗淹死。
而其他种子听从太阳公公的话,投向黑黝黝的泥土茁壮成长起来。
课文通过蒲公英种子所作的不同选择的不同结果,告诫人们,在选择人选生道路的时候,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应该听从前辈的指导,脚踏实地地做人,这样才不至于浪费自己的一生。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小降落伞们随风飘荡;第二自然段写太阳公公对他们的亲切嘱咐,第三自然段写种子们的不同选择,第四自然段写种子们的不同结局。
本篇文章位于苏教版小语三年级上册,我把它作为课外阅读对学生进行教学,旨在让学生懂得本文所蕴涵的道理,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训练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巩固我们自己教材中所学的通过理解重点词来理解一句话,一段话,和整篇课文的方法。
在训练重点上由逐步“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的训练进而训练学生理解本文所蕴涵的道理。
教学时,首先要在弄懂自然段中重点词的意思上下功夫,再在此基础上体会整个自然段的意思。
教学大纲要求三年级学生学会默读课文,能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的词句,学习分析自然段,归纳各段大意及文章的主要内容。
针对大纲教材的要求和课文自身的训练重点,对于本课的教学我拟定以下的教学目标:思想教育方面: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选择人选生道路的时候,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应该听从前辈的指导,脚踏实地地做人,这样才不至于浪费自己的一生。
培养能力方面:通过理解一些重点词来理解整个自然段的意思。
基础知识训练方面: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亲切”、“嘱咐”、“迷惑”、“金光闪闪”、“波光粼粼”、“茁壮成长”、“竞相开放”等词的意思。
这篇课文主要通过蒲公英种子所作的不同选择的不同结果,告诫人们,在选择人选生道路的时候,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应该听从前辈的指导,脚踏实地地做人,这样才不至于浪费自己的一生。
而文章第二自然段太阳公公的话和第三自然段中蒲公英种子不同的选择体现了它们对人生的不同追求,因此拟定为教学重点,而对于小降落伞为何作出这样的选择是学生不易理解的,故教学中将其作为难点来处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每一个学生对教材的感受各不相同,在教学中我们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阅读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突破常规,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问题,对学生的“离经叛道”不断地加以诱导,使他们的思维迸发创新的火花。
结合《蒲公英》一文的具体情况,针对小学语文教学法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在教学中的具体操作程序是这样安排的:
在上课之前,我要求学生在课外收集关于蒲公英的材料,把它们带到课堂中来,这样做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导入课文时,我要求学生讲一讲自己在课外收集的资料,学生通过看书、观察实物、上网查资料等方式,知道了关于蒲公英的不少知识,在课堂上听到别的同学说的知识,便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我顺势引导,把它引到了课文当中。
学习第一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大致了解本文所讲的内容,然后通过朗读第一自然段,讲一讲自己感受到了什么或者有什么问题。
通过讲述和提问,学生对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对其中的“小降落伞”、“绒球”等也略知了一些,然后我让学生看课件,来感受随风飘荡的美景,而我则利用自己朗读方面的特长,配上合适的音乐,绘声绘色地朗读了第一自然段,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美好的、充满幻想的世界。
赞可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指出:“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
但并不是说,我们可以指望审美情感会自发地形成,必须进行目标明确的工作来培养学生的情感。
”教学伊始,多媒体的生动直观演示,老师的动情朗读,一下子把学生带进了蒲公英自由飞翔的优美意境中,促学生情感的生发。
孩子们的眼睛一下发亮了,脸庞漾出了微笑,可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我紧抓契机,引导学生带着各自的体验朗读,让他们读出味,读出形,读出神。
朗读结束后,我问:“蒲公英的这些种子飞到哪里去了呢?”学生们也充满了好奇,情不自禁地往下读课文,读完课文后,学生知道了第三自然段给了我们答案,于是我就引导学生学习第三自然段。
通过第三自然段的学习,学生知道了蒲公英的种子有的飞到了泥土里,有的飞到了沙漠里,还有的飞到了湖泊里。
“那它们为什么会作出不同的选择呢?”就这个问题,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通过交流,大家发表了不同的意见,大多数学生认为,飞到沙漠里的种子是为了那里的金银财宝,飞到湖泊里的种子是为了湖泊给它带来的快乐,而飞到泥土里的种子则是听了太阳公公的话。
课文学到这里,学生对内容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我按学生的回答把课文引到了第二自然段。
学第二自然段时,我让学生通过竞赛读、挑战读等方式,体会这段中的几个重点词,如“亲切”、“迷惑”等等,在朗读中体会课文意思,通过理解重点词来理解整段话的含义。
学了第二自然段,我接着带学生回到第三自然段,请学生看看,蒲公英种子听了太阳公公的话是怎么回答的,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再让学生大胆地站起来读,请其他的学生说一说,你从他们的朗读中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到了种子的坚定、贪财和得意等不同的情感,对学生理解课文,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
“种子们对自己的人生作出了不同的选择,那他们的结果如何呢?”学生通过学习第四自然段知道了。
“知道了这样的结果,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吗?”学生展开想象,
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有人认为要听别人的劝告,做人要脚踏实地,有人认为那两颗飞到沙漠、湖泊里的种子自作自受,还有人认为这两颗种子有自己的想法,他们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即使失败了,也不会后悔。
想象这一教学形式,尊重了儿童的文化、童真、童趣,使学生拥有了心理自由,能够无拘无束地自我展现,他们的智慧奔涌,表达出对文本的批判性、超越性的理解,我们能够强烈地感受到学生生命的律动、灵性的飞扬。
最后,我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后,想一想,如果你是在泥土里茁长成长的种子,你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些什么?如果你是他们的孩子,你会飞到哪里去?为什么?前一个问题让学生展开想象去说,后一个问题,让学生动笔去写。
在一节课的时间里,适当安排写的时间,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本文,在揭示《蒲公英》这则寓言故事的道理时,我不是照搬教参上的正确答案灌输给学生,而是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让学生谈谈自己欣赏哪一类的人,适时让学生“辩一辩”。
学生思想碰撞和观点交锋的过程,就是他们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过程,更是追求真理、探求真知的过程。
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体验得到了升华,主体性得到了落实。
常此以往,就能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倡的“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