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作为小学生的家长,我们希望孩子在学习语文方面取得好成绩,那么就需要培养他们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
下面,我将从以下方面介绍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我们要引导孩子逐渐养成每天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是为了更好地掌握课堂内容,增加学习效果。
我们可以教孩子预习时先浏览课文,了解大意,然后再仔细阅读理解。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让孩子标注不懂的地方,这样可以在课堂上提问,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预习之后,孩子可以做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又可以检验自己的掌握情况。
我们要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预习计划。
预习的时间不宜过长,也不能过短,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课程难度来合理安排。
我们可以给孩子列出一个预习计划表,将每天需要预习的科目和内容写上,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制定好预习计划后,我们要监督孩子按时按量完成预习,如果孩子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向老师或家长请教。
我们还可以利用多种形式帮助孩子进行预习。
对于一些难懂的知识点,我们可以通过看视频、听课件或者找相关的图书,用生动的方式让孩子更好地理解。
我们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推荐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网站或者软件,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预习。
家长和老师要共同配合起来,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家长可以在孩子预习时提供安静的学习场所,避免干扰。
我们还要给予孩子充分的鼓励和赞扬,让他们对学习保持积极的态度。
老师也应该在课堂上鼓励孩子积极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让他们充分发挥预习的作用。
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
只有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下,加上孩子们刻苦努力的付出,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让我们一起为孩子的未来努力吧!。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语文预习是指在上课前提前学习课本内容,对于小学生而言,培养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对于其语文学习的提高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
一、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首先,为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家庭和学校要共同努力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家长应在家中创造宽松、安静的学习环境,为孩子提供一个专心预习的空间,保证孩子可以安静地学习。
学校方面,应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例如丰富的图书馆、电子资料和学习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的关键。
家长和教师应与孩子一起制定每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孩子清楚知道自己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
同时,还要鼓励孩子为自己设定个人学习目标,激发其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三、合理安排预习时间预习时间的安排对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非常重要。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日常学习安排,合理规划每天的预习时间,让孩子养成每天按时预习的习惯。
同时,要注意安排预习时间的合理分配,不要过分强调时间的长短,而是要注重预习的质量。
四、教授预习技巧和方法小学生通常缺乏正确的自主学习方法,因此,家长和教师应教授孩子一些适合他们年龄和能力的预习技巧和方法。
例如,可以让孩子学会浏览课文标题和段落标注,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教导孩子学会提前预习词汇,了解并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
通过教授这些预习技巧和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更加高效地预习,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
五、提供适当的激励和奖励激励和奖励对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家长和教师可以制定一些适当的激励机制和奖励制度,鼓励孩子按时预习并取得进步。
例如,可以给予孩子一些小礼物,或者在每次预习完成后夸奖和表扬他们的努力和成绩。
这样,可以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增强孩子对语文预习的兴趣和动力。
六、与家长和教师的密切配合最后,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密切配合也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的关键因素之一。
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
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一条鲜明的教学理论:以学定教。
这一基本理念将教学活动牢牢定位于学,学生学先于教,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
每一教学过程是从学生的自学开始的,教师则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施教,有学有教,不学则不教。
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教师“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
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在精读指导前,得先令学生预习。
著名专家杨再隋教授也曾说过:在学习新知识前,让学生利用一些学习资源进行适当的预习以建立旧知与新知之间的联系是必要的。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布置预习后,学生往往无所适从,充其量只是读一课文,读第二遍课文就没有兴趣;或者教师提出一个要求,学生就读一遍课文。
不提要求就不知道读的目标,更没有读的方法。
学得被动,读得无力、无味。
文章上没有留下任何预习的痕迹,说形象一点:人走过去了,没有留下足迹,这样不仅达不到预习的目的,甚至会养成做事草率的坏习惯。
基于上述情况,我摸索出一种简易有效的预习方法。
这种预习方法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本方式,在自主活动中完成预习要求,在自主活动中使良好的预习习惯得以养成。
那么,怎样教给学生自主预习的方法,培养自主预习的习惯呢?《语文课程标准》没有具体明确的阐述。
虽然给我们施教增加了难度,但这更有利于教师放开手脚设计适合学生的预习方法。
如何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呢?首先,我们应从一年级起就应注意教给小学生自主预习的方法。
培养其自主预习的习惯,这个习惯应在课内培养,到中年级再逐步放到课前。
那么,应教给学生怎样的预习方法呢?叶圣陶先生说:预习原很通行,但要收到实效,方法必须切实,考查必须认真。
这个“必须切实”的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应该是简易、实用、有趣、有效的方法。
在教学中,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精神和小学语文教科书课文前对小学生提出的预习要求,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摸索出一种简易、实用的预习方法。
这种方法用口诀的形式概括如下:一画段儿,二画圈儿,三画需认字儿,四画翘舌音儿,五画疑难处,六画好词句儿。
教会学生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
教会学生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预习是指在上课之前,学生自主、有目的性地预先了解相关学习材料的过程。
通过预习,学生可以提前了解课堂内容,掌握基础知识,为课堂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下面是教会学生养成预习良好习惯的一些建议:一、培养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培养预习习惯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教学活动等方式,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去了解相关知识。
二、明确目标:在课堂开始前,明确学习的目标和重点。
学生可以通过查阅教材目录、文档大纲等方式,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有了明确的目标,学生就能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
三、选择有效资源:学生可以利用各种资源进行预习,如教材、辅导书、网络、视频等。
需要学生学会辨别资源的优劣,选择与教材内容相符合的资源进行学习。
四、拓宽视野:除了预习教材上的内容,学生还可以扩展学习范围,了解相关领域的知识。
这有助于学生形成全局的思维,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五、制定学习计划:学生在预习前可以制定一个学习计划,明确每一天要预习的内容,并设定合理的时间。
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预习上花费过多时间,影响其他活动。
六、理解为主:预习的目的是为了提前掌握课堂内容,而不是简单地背诵知识点。
学生要注重理解,把握主要概念和关键点,形成自己的逻辑思维。
七、做好笔记: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可以进行笔记记录,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总结。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八、与他人交流:学生可以和同学、老师或家长交流预习的内容,讨论问题,互相提问。
通过交流,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知识点,澄清疑惑。
九、及时复习:学生在预习后要及时进行复习,巩固预习所学的内容。
可以通过做习题、复习笔记等方式进行复习。
十、持之以恒:养成预习习惯需要时间和坚持。
学生要始终保持预习的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通过以上方法,学生可以逐渐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
预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
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重要阶段,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为孩子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方面之一,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
一、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首先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自主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可以使学生不断积累知识,形成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提高他们的课前预习能力。
二、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课前预习需要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和家庭都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地方。
学校可以提供良好的课堂环境,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时间,高效预习。
家庭则可以提供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空间。
此外,家长还应该关注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鼓励孩子课前预习,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三、营造学习氛围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也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形式的活动,如小组讨论、竞赛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在课前自主预习。
同时,学校也可以采用一些形式的激励措施来鼓励学生课前预习,例如颁发学习优秀奖、加分等。
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热爱程度学生对知识的热爱程度也是影响他们课前预习习惯的重要因素。
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知识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从而提高他们对知识的热爱程度。
在学习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知识的美,让学生学会欣赏其中的艺术性和价值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热爱程度。
综上所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热爱程度等方面是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关键因素。
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索,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课前预习能力,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语文课是小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文字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而要提高语文学习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前预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前预习习惯。
一、培养兴趣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前预习习惯,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
语文是一个需要阅读、理解、表达和思考的学科,而兴趣是推动孩子学习的最好动力。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加强对语文知识的解释,并通过丰富的语文课堂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主动去预习语文课程,为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生形成良好预习习惯的重要保障。
学校应该打造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预习语文课程时能够集中精力,避免各种外界干扰。
家庭也应该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预习环境,家长应该给予孩子理解、支持和帮助,让孩子在家中也能够安静地预习语文课程,养成预习习惯。
三、制定学习计划良好的学习计划是养成预习习惯的前提。
学生在课前应该合理安排时间,制定一个科学的学习计划,明确每天预习的内容和时间。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够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学校和家长也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计划进行指导和监督,确保孩子能够按时、按量地预习语文课程。
四、指导预习方法预习方法是一个需要学生长期积累和实验的过程。
学校和家长应该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各种预习方法,如阅读法、提问法、归纳法等。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课外书籍或相关资料,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归纳总结等方式进行语文课前预习。
学校还可以开设一些语文课前预习辅导课程,教导学生如何有效地进行语文课前预习,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五、鼓励分享交流语文学习需要不断地积累和总结,而分享交流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语文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彼此的预习成果、互帮互助,并在课堂上主动向老师提问,积极参与讨论,从而养成在预习语文课程时积极思考和表达的好习惯。
怎样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
怎样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随着新课改在课堂上的深入展开,学生课前预习质量的好坏成为提高课堂授课效果,是高效课堂名副其实的基础和关键。
怎么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呢?下面店铺分享了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方法,供你参考。
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方法首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必须让学生明白预习的重要性。
当然,空洞的理论是很难得到学生的认可的,他们只有通过自己的亲身感知才会认可你的想法。
于是,我通过仔细调查,寻找课前主动预习、成绩又突出的同学,让他们做榜样。
让这些同学谈心得,谈体会,从而激发其他同学课前预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容易带着愉快的心情投入到课前预习之中。
其次,加强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检查和督促,是促使学生养成自觉预习习惯的关键一环。
小学生的最大特点就是兴趣容易产生,但持续时间比较短。
学生对课前预习的兴趣,随着体验次数的增多,新鲜感会逐渐降低,如果教师不采取措施强化学生的兴趣,使这种兴趣转变成一种习惯,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课前预习失去兴趣,甚至厌烦。
因此,在每节课上,我总是适当设置一些环节,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对课前预习做的较好的同学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让这些同学体验到预习的成就感,在班内形成“我预习,我快乐,我受益”的良好风气。
第三,及时对学生进行预习方法上的指导。
经问卷调查和观察,我发现不少学生课前预习只是流于形式,纯属应付,不少同学认为把本节内容看一遍就是预习。
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也是消极的。
课前预习不仅仅是看一遍,更重要的是总结本节教材的主要问题、重点、难点,阅读之后把自己心中的困惑和理解可以简单的在书中做批注等等。
总之,在安排课前预习任务时,要具体明确,使学生明白,怎样做,做什么,这样学生预习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当然,一开始,我们会觉得比较麻烦,但是一旦学生养成习惯,我的麻烦也就结束,此时,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也就养成。
培养学生学习习惯重要性第一:预习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对预习做过这样精辟的论述,他说:“预习的事项无非翻查、分析、综合、体会、审度之类;应取什么方法,认定哪一些着眼点,教师自当测知他们所不及,给他们指点,只是实际下手得让他们自己动天君。
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好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学校一直比较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拿诵读习惯来说吧,学生每天早上晨读、放学入队诵读、课前三分钟演讲等活动保证了学生每天固定的诵读时间,通过古诗词诵读比赛、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读书之星”等评选活动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乐于读书的好习惯,另外,还有学生的正确的“三姿”习惯、课前准备的习惯、认真做作业的习惯等,都是教师反复强调的。
下面我重点汇报一下教育学生如何养成课前预习这一好习惯的具体做法。
课前预习是提高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小学生行为习惯二十条》中明确指出了“要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好习惯”,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不强,要想让学生具有更强的自学本领,作为教师就要重视方法的指导,同时加强监督管理,最终内化为一种习惯。
一、首先是课堂指导,师生一起预习,摸索预习步骤1、字词的预习。
读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及多音字,然后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对于读不准或不认识的字、不明白字意的字,要查阅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过字词关。
一篇文章里,或多或少有些同学们不认识的字,不会解释的词,不好理解的语句。
那么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将遇到的这些问题用笔划出来。
利用工具书,查一查字典,特别是不要放过那些模糊的字词,似懂非懂的句子。
可提示学生:(1)本课一共有()个生字,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中的多音字是(),在课文中读(),还可以读作()。
(3)我认为难记忆的字有:()。
我是这样记住的()。
(4)这些生字在课文中组成的词语是(),这个词在文中的句子是();这个字还可以组成的词语有()。
我可以用这个词语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题引领,把握重点每一课都给学生提炼出一个统领全文的问题,根据问题把握文章的重点,达到更好的预习效果。
抓住课前预习环节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抓住课前预习环节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在教育过程中,预习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良好的预习习惯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预习是教师授课前学生独自或小组自主阅读相关课本、资料等和教师布置的作业,以掌握教学内容的一种学习方式。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课前预习环节,培养学生良好预习习惯。
首先,要意识到预习是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
预习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课程内容和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迅速掌握新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堂中讲解的知识点,提高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同时,预习还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
学生可以在预习的过程中,自我发现能够理解的地方,并将疑惑和不理解之处记录下来,备课并向老师提问,为下节课提出宝贵的问题或观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创新思维能力。
其次,教师应该坚持抓好预习环节,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完成预习任务。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把预习任务作为课堂知识点讲解的前提条件,要求学生提前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等。
二是设置预习任务,鼓励学生在预习时候提出问题或思考并总结引导性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三是针对预习情况,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予必要的评价和反馈,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最后,学校和家长也应该共同为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做出一定的努力。
学校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比如开展预习竞赛,为预习优秀学生提供奖励等激励措施,以增强学生对预习的重视。
家长可以与学生一起协商和安排好预习任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也要时刻关注和关心学生预习情况,及时加以指导和帮助。
综上所述,抓住课前预习环节,培养学生良好预习习惯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的必要手段。
这不仅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指导,还需要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相信在共同的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良好预习习惯的优秀学生,推动教育事业不断进步和发展。
怎样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怎样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个学生自学能力高低的重要表现,下面店铺为你整理了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方法一、预习可分为:学期预习、周前预习和日前预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期预习和周前预习更适合于小学高段学生和中学生,日前预习较适合于小学各年级学生,因此我们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前预习习惯。
二、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要从一年级的入学新生开始,综合小学各门学科,不难发现学生对语文学科的预习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将学生语文学科的预习作为小学生预习习惯培养的切入点,语文教师应更加关注此项工作。
我们对各年级学生语文学科的预习作以下具体要求:1、对一、二年级的预习要求:①用横线或圆圈勾画文章的生字、词语;②在书上为生字注音,扩词(2—4个);③标出自然段的序号,通读课文三遍以上;④家长督促检查并签字,第二天教师检查。
2、对三、四年级的预习要求除了以上四点外再加上两点:①通过查阅工具书,理解部分生词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②把你读懂或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对五、六年级的预习要求除了以上几点外,还有:①思考课后问题,做适当批注,知道课文主要讲什么;②能结合课文收集、查找相关资料。
三、对数学学科的预习要求:1、低段:采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自觉、主动预习的愿望,提示学生准备好第二天学习要用的学具。
2、中段:通过看例题,在自己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尝试做试一试。
3、高段:自学例题后,尝试做一做课后练习。
四、对英语学科的预习要求:1、中、低年级:利用好与教材配套的学生用磁带,先听磁带中的范读,然后跟着录音磁带试读课文,把自己没听清楚的地方用笔勾画出来。
2、高年级:浏览课文和单词,对照单词的中文意思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勾出不能理解的地方;听录音跟读数遍。
五、以上要求可供各科教师参考,各班要结合实际,选择确定适合学生的预习方法,(可适当提高或降低要求)布置学生积极预习,尽量做到让学生易操作,教师好检查,让学生通过预习取得实效。
小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计划
小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计划引言:预习是学习的第一步,只有通过认真预习,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提前掌握知识。
然而,小学生在预习方面往往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不重视预习、不方法不正确等。
因此,为了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特制定了以下的养成计划。
第一步:培养兴趣激发学生对预习的兴趣是养成预习习惯的第一步。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兴趣:1.开设有趣的活动:针对不同科目的预习内容,设计有趣的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游戏等,增加学生对预习的兴趣。
2.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各类主题壁报、摆放相关教学用品等方式营造预习的氛围。
第二步:培养正确的预习方法良好的预习方法是预习有效的关键。
以下是几种适合小学生的预习方法:1.阅读课本:让学生重点阅读课本,并标记重点知识点。
可以教给学生一些阅读策略,如快速浏览、断句理解等。
2.浏览学习指导:学生可以先浏览一下课后的学习指导,了解将要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
3.制定学习计划: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能力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预习的时间和内容。
4.总结预习内容:学生可以通过总结预习内容,进行复习巩固,提高记忆效果。
第三步:制定预习计划制定科学合理的预习计划是培养预习习惯的关键。
可以采用如下方法:1.教师引导:教师可以在每堂课之前,给学生制定简单明确的预习任务,如阅读课前几页的内容,了解课程主题等。
2.鼓励小组合作:教师可以将小学生分成小组,互相监督和交流预习情况,增加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有趣的预习材料,如音频、视频等,激发学生对预习的兴趣。
第四步:监督与评价在养成预习习惯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的监督与评价是必不可少的。
可以采用如下方法:1.课堂作业:教师可以布置预习相关的作业,检查学生是否按时预习和掌握了预习内容。
2.家长督促:家长可以密切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帮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并定期检查和评价孩子的预习情况。
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造就计谋当前,若何进步教室效力,是每位教师须要解决的难题.而要进步教室效力,抓好预习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造就学生的自学才能,创新精力,锤炼学生的意志品德,它可以使每位教师加倍懂得学生的常识水温和进修请求,懂得学生的个体差别,便于因材施教.前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人渔.”这解释办法和计谋的重要性.基于以上各种熟习,我以为从以下几个计谋可以有用造就学生的预习习惯.1.强化学生的思惟意识在以往的进修运动中,很多学生对预习的重要性的熟习还不敷,特殊是进修才能较好的同窗,他们以为既然师长教师明天还要讲,上课留意听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要预习呢?甚至有的同窗以为预习是糟蹋时光.事实上,这种不雅念是错误的,不成取的.为了取得听课的主动权,进步进修的效力,那么势必摒弃这种不雅念,看重预习,养成优越的预习习惯.所以在开展这项运动之前教师要做勤学生的思惟工作.2.给学生创设预习的时空“没有必定的运动规模,人就无法完成重大的工作,儿童的自学意识和自学才能的幼芽,也必须在凋谢的进修运动时空中才干得以勃勃发展.”是以,要想让学生学会预习,教师起首要给学生供给预习的时空.让优秀的种子有一个适合的泥土,在这里生根抽芽.开花成果.除此之外,还要做好家访工作,调动家长介入造就学生预习工作,在家里为本身的孩子供给预习的空间和前提.3.看重预习办法的指点办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计谋,一小我控制了进修的办法,就如同控制了打开常识宝库的“金钥匙”,就能自力地向新熟习范畴进军,也才有可能攀上常识的巅峰.所以,要想让学生具有自学的本领,作为教师就要看重办法的指点.我分两方面让学生慢慢控制预习的办法.(1).介绍预习办法.因为不合年纪段的学生.不合的学科.统一学科的不合内容所实用的预习办法是不合的,所以,依据七年级数学教材的特色和七年级学生的年纪.心理特色及其认知纪律,教给学生下面几种预习办法后果较好.①.义务落实预习法:即教师安插预习义务,学生带着明白的预习义务去进行预习.②.教材标识表记标帜预习法:即在预习时,边浏览边用特定的符号做出标识表记标帜,并在书上空白处提疑问.写心得.③.温故知新预习法:在预习进程中,一方面初步懂得新常识,归纳新常识的重点,找出疑难问题,另一方面温习.巩固.补习与新知相接洽的旧常识.④.测验测验演习预习法:对于盘算类新讲课.演习课,预习时先辈行测验测验演习,碰到疑难再返回预习例题,然后再测验测验演习.⑤.着手操纵预习法:对于公式的推导等操纵性较强的常识,要肄业生在预习进程中亲自着手去实践,经由过程剪.拼.折.移.摆.画.量.不雅察.比较等运动,体验.感悟新常识.在教给学生预习办法的同时,要看重指点学生做预习笔记,不但要做简略的眉批笔记.摘录笔记,还要会做思维含量较高的反思型预习笔记.在研究进程中,一方面要验证这几种预习办法的实用性,另一方面要追求其他实用的科学预习办法.(2).指点预习办法在初始阶段以指点学生预习办法和造就学生预习习惯为重要切入点.对数学预习办法的指点重要分以下七步进行:①.通读数学内容,着手画.圈常识要点,懂得重要内容.这一进程重要针对概念性的数学常识.学生在通读内容的进程中,从整体上懂得了新的数学常识.把本身以为重要的概念.结论画一画.圈一圈,使得新课中的重要内容浮现出来,为懂得和控制常识做预备.②.细读内容,懂得重要数学常识.这是预习的重要环节.学生在对数学常识有了必定的懂得后,就要指点学生如何“消化”这些常识.A.列举身边熟习的事例来懂得概念.数学概念其实不是无中生有,而是从具体的例子中抽象出来的.让学生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解释概念,可以帮忙学生形象懂得概念.B.着手实践来感触感染数学.《课标》指出:“要让学生亲自阅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子的进程”,“着手实践.自立摸索与合作交换是学生进修数学的重要方法”.学生在预习时,也应当指点学生着手实践来懂得数学常识.C.大胆测验测验解答例题来思虑问题.在七年级数学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的设计是以解答数学问题的情势消失的.假如不指点学生如何预习如许的内容,就很有可能造成学生读完题后看答案的现象.学生在似懂非懂的情形下不劳而获,晦气于学生进修才能和习惯的成长.教师可以指点学生碰着如许的内容,先将教材上的解答办法用纸盖住,本身测验测验审题.解答.解答后与教材上的办法对比,不会解答再看教材上的.如许学生经由过程了本身自力思虑和自立摸索的进程,就会加深对数学常识的懂得.D.巧用比较来剖析关系.在数学的进修中“比较”是很重要又经经常应用到的进修办法,在预习时也是如斯.③.精读难点内容,思虑.标注疑点,这是数学预习的重要一环.预习不等于自学,对预习中碰到的疑难之处,要勉励学生经由过程本身的思虑和剖析,尽力去懂得常识,不必定非要在预习时解决,发明问题才是预习的症结地点.“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预习就是寻疑的进程.因为有了问题,学生对新课的进修才有目标.有目标的进修,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后果.重点批注.④.学会思虑,勤于质疑.这是浏览的焦点,也是预习的症结,它重在思虑懂得.爱因斯坦说:“进修常识,要擅长思虑,思虑.再思虑.”预习时,请求细读课例,思虑预习题,懂得课题请求控制的常识点是什么反响的内容与前后常识点有什么接洽.若思虑清晰了这些问题,学生就能加倍体系.有机的控制所学常识,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后果.前人说:“学贵有疑”.爱因斯坦以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更显示出一小我的创造才干.”预习深刻了就会有疑.这也是一种较高尺度的预习请求.一般来说,学生很少能做到这点.所以必须留意造就学生育成发疑的习惯和兴致.提出问题,也有利于进步学生提出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⑤.博采众长.这是指预习进程中的评论辩论.预习虽主如果自力进行的,但有些问题与意见也须要与同窗互相评论辩论才较明白,所以有人说:“评论辩论是一剂健脑明目标良药.”这是有道理的.这里的议,就是请求把预习时碰到的疑难问题,对文本中某些问题的意见,提出来与进修小组或班上的同窗评论辩论,以求解决.改正.如许,既可创设摸索的氛围,又可活泼思维.进步预习效应.⑥. 择优而记.这是预习时的摘录和笔记,也是较好的自读法.徐挺拔说:“不动笔墨不念书.”预习同样要动笔墨,才干取得好的后果.就是说,请求把在预习中发明的尚未明白的地方,以及经由过程查阅材料.介入评论辩论所解决问题的答案以真心得领会等,都可摘录.笔记下来,为进一步研究.听课.和积聚材料作好预备.如预习了“有理数的加减法”时,可以把本身得到的或与同窗交换的有理数的加减运算办法,摘抄下来加以积聚,又如预习了“平行线”时,可以把平行线的相干概念.性质.剖断,摘抄下来加以背诵懂得等.⑦.测验测验演习,磨练学生预习后果,这是数学预习不成缺乏的进程.数学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大特色就是要用数学常识解决问题.学生经由本身的尽力初步懂得和控制了新的数学常识,要让学生经由过程做演习或解决简略的问题来磨练本身预习的后果.既能让学生反思预习进程中的破绽,又能让师长教师发明学生进修新常识时较分散的问题,以便教室教授教养时抓住重.难点.预习办法和浏览办法一样,是灵巧多种,互相联合的,往往是几种办法同步应用,不该绝对离开.并且预习一个课题也不成能很具体.很过细样样都弄通的,只要按进修重点请求,解决重要问题就行了.正如叶圣陶师长教师说的那样:“学生在预习的阶段,初意本来不请求弄得完整头头是道,最要紧的照样让他们本身动脑.”所以,预习抓好了,自读办法也就控制了.如许,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扎实,上课时就会合中留意力,积极思维,大胆谈话,敢于争辩,使教室教授教养轻松高兴.活泼有味.主动扎实.后果优越.4.勉励学生勤于思虑,擅长合作学生在预习进程中,确定会碰到如许那样或多或少的疑难问题,对这些疑难问题有些同窗轻易疏忽,或者是置若罔闻,或者是有意躲避.教师要引诱学生将这些问题记载整顿下来,以便于在教室上与同窗交换,加以解决,或者主动向师长教师就教.这要养成习惯.让学生形成“碰到问题多思虑,思虑不了多就教”的进修立场.这种进修立场一旦养成,就可以很好的造就学生的探讨精力,并能慢慢进步学生的自学才能.5.巧用评价鼓励机制评价的目标是为了周全的懂得学生的数学进修过程,鼓励学生的进修和改良教师的教授教养.评价作为学生再进修的一种动力,将会鼓励学生向下一个目标尽力,对进一步进修充满信念.对于学生的预习评价,一开端只要做了,我就要赐与实时的表扬.再经由过程让学生当小师长教师或把学生的作品贴在展现栏和具有导向性的说话评价和中断物资嘉奖手腕等办法,让学生展现.交换本身的预习办法和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卖力预习的兴致.。
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要养成每天预习的习惯。
每天预习是学好语文的基础。
我们可以在课前拿出一段时间,查看当天要学习的课文内容。
可以先浏览课文的标题、段落之间的关系、重点词语以及难点句子,并对这些内容进行简单的理解和解释。
这样,当上课时,我们就能更好地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要学会提问和思考。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们要时常提问和思考。
可以问自己一些问题,如“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这个段落想表达什么?”“这个句子有没有其他的理解方式?”通过反复的提问和思考,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我们也可以向老师和同学提问,互相交流讨论,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和解释问题,拓宽我们的思维和语文素养。
要做好课前预习笔记。
在语文课前预习时,我们可以将重点内容、难点问题记录下来,做成预习笔记。
可以使用不同的颜色来标记重点内容,使用符号来表示生词或难点句子,以便于我们日后的复习和回顾。
我们还可以将自己的疑惑和问题写在纸上,以便于在课堂上向老师请教和解答。
通过做好预习笔记,我们可以更有条理地掌握和整理所学内容。
第四,要进行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拓展语文知识的好办法。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如名著、小说、散文等,并多读一些报纸、杂志和网络文章,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我们还可以通过阅读,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和文化背景,丰富自己的思想和认识。
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培养我们的语感和写作能力,还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和思维方式。
要坚持不懈。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需要坚持和耐心的。
要制定一个预习的计划,并坚持执行。
如果我们每天都能按时进行预习,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语文成绩一定会有所提高。
要养成定期复习的习惯。
语文是一个需要积累的学科,通过定期的复习,我们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巩固和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要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提高语文能力。
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非常重要。
教会学生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
教会学生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对于学生们来说,预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它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学校教学的内容,提高学习成绩。
但是,从我的经验看来,许多学生并没有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该如何教会学生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呢?1、提供预习材料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预习材料。
这些材料应该具有概括性和明确性,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同时,我们还可以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和预习材料,并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做出相应的评价和指导。
预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它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自觉性和毅力。
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让学生了解预习的意义和重要性,让他们认识到预习能够为他们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鼓励学生在自己的学习日记中记录预习的内容,保证他们能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更好的复习和掌握知识。
(3)、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和提醒学生,鼓励他们多花时间预习和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
3、制定预习计划和学习目标预习并不是要求学生把所有的内容都理解透彻,而是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概念和知识点。
因此,老师可以协助学生制定预习计划和学习目标。
这有利于养成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预习习惯,使他们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在课堂上让学生发挥主动性在课堂上,老师应该充分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
可以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疑惑,并给予充分的解答和指导。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总之,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
培养学生预习习惯五做法
培养学生预习习惯五做法预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勿容置疑的,它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内外联系的一座桥梁。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通过预习,可以让学生知道下一节课即将学习的主要内容,知道下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通过预习的检测,也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预习的好习惯呢?笔者认为不妨采取以下“五做法”。
1 说教结合,让学生明白预习的好处首先从文字方面让他们知道预习的好处,让他们明白学习好比带兵打仗一样,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还应让他们懂得预习可培养自学能力的独立思维能力,可直接提高学习效率,能开拓思路,可提高记笔记的水平,也增强记忆效果等。
其次,在班级树立榜样,这个榜样不能让班级优秀的学生来担当,最好找班级的后进生来当。
因为那样更有说服力。
更容易宣传预习的好处。
2 明确目标,让学生知道预习什么一篇新课文,所要预习的具体内容与要求一般有如下几点:2.1 扫请文字障碍,正确朗读课文。
2.2 结合上下文,借助字典、辞典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3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4 批注对课文内容或段落、语句的感受、体会等。
2.5 收集、整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2.6 细读课文后,提出疑难问题。
并根据这些内容,提供给学生一份“预习范例”,供学生参考使用。
3 加强指导,让学生明白预习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渔”才能“悟其渔识”。
学生学会了方法,才能举一反三,活学活用。
因此,在预习过程中,探讨学习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3.1 指导学习生字学习生字,包括字的音、形、义。
对于“音”,一般情况下会读,如果是多音字,其它读音也要会读、会用;对于“形”,最难的是记住字形,我们和学生一起探讨了几种记字的方法,如:联想、拆字、换偏旁等方法。
例如,在学习“染”字时,学生总爱将“染”字中的“九”写成“丸”,使用联想法:一块染好的布,不希望上面染上一个脏点,所以“染”字没有点。
如何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它作为学习过程的起始阶段,在提高学习效率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预习,学生可以了解学习内容的重难点,认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从而为他们接下来有的放矢地听课学习做好准备。
“你每节新课前都预习吗?”我不知多少次这样问过我的学生,十个学生九个都是否定的答案。
一些同学错误地认为,课前预习没有必要,反正老师上课时要讲,上课专心听讲就行了,何必事先多费脑筋,还浪费了许多时间。
应该说,这是一种错误。
事实上,许多同学在学习上花费了不少时间,但忽略了课前预习这一环节,学习成绩始终不理想。
但是小学英语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知识具有较强的连续性和交际性;每周的英语课时量仅仅是三节;而且进入四年级以后,仅靠四十分钟完成要求的内容,时间会显得非常紧迫,这些都强调了“预习”,尤其是“课前预习”在小学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好多学生之所以不重视预习,原因有下面几点:1、没有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大多数学生总认为只要在课堂上自己全力以赴地去听讲就可以了,反正英语课也就几个单词,老师会让学生跟读,就算读错了老师也就只是纠正下然后就没事了,没有必要提前预习。
他们没有认识到预习的三个重要性——指导、调节、目标。
2、没有养成良好的自觉的预习习惯小学生好动贪玩,没有足够的耐心,绝大多数学生认为预习费时多,难度大,不愿意花时间去预习,只希望依赖老师,循规蹈距,不愿动脑,不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加思考和分析地接受一切,时间一长养成了这种懒散的习惯。
3、不善于思考和归纳有的学生虽然也预习,但是在预习时不善于思考,对各种问题不钻研、不归纳、不总结,只是把英语预习停留在会读基本的单词,和了解这些单词的中文意思上,对于句型和短文,从不去关心怎么用这个句子,或者短文想要表达的内容是什么。
在这样的预习前提下,教师再组织学生去听,去体验,去感知学习内容已经显得毫无意义了。
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策略当前,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每位教师需要解决的难题。
而要提高课堂效率,抓好预习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它可以使每位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要求,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便于因材施教。
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人渔。
”这说明方法和策略的重要性。
基于以上种种认识,我认为从以下几个策略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1、强化学生的思想意识在以往的学习活动中,许多学生对预习的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特别是学习能力较好的同学,他们认为既然老师明天还要讲,上课注意听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要预习呢?甚至有的同学认为预习是浪费时间。
事实上,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不可取的。
为了取得听课的主动权,提高学习的效率,那么势必摒弃这种观念,重视预习,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所以在开展这项活动之前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2、给学生创设预习的时空“没有一定的活动范围,人就无法完成重大的事情,儿童的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幼芽,也必须在开放的学习活动时空中才能得以勃勃生长。
”因此,要想让学生学会预习,教师首先要给学生提供预习的时空。
让优良的种子有一个合适的土壤,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除此之外,还要做好家访工作,调动家长参与培养学生预习工作,在家里为自己的孩子提供预习的空间和条件。
3、重视预习方法的指导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一个人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如同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就能独立地向新认识领域进军,也才有可能攀上知识的顶峰。
所以,要想让学生具有自学的本领,作为教师就要重视方法的指导.我分两方面让学生逐步掌握预习的方法.(1)、介绍预习方法。
由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不同的学科、同一学科的不同内容所适用的预习方法是不同的,所以,根据七年级数学教材的特点和七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其认知规律,教给学生下面几种预习方法效果较好。
①、任务落实预习法:即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学生带着明确的预习任务去进行预习.②、课本标记预习法:即在预习时,边阅读边用特定的符号做出标记,并在书上空白处提疑问、写心得。
论学生如何养成课前预习习惯
论学生如何养成课前预习习惯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学形式也在不断变革。
在传统的讲课模式中,老师是主导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
而在现代的教学中,学生已经逐渐转变成了课堂中的主体。
随着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也逐渐被大家所认识。
做好课前预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前掌握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本文将从如何养成课前预习习惯的角度出发,探讨一下学生如何养成课前预习习惯。
一、了解课程内容首先,学生需要了解课程的基本内容。
在确定了要预习的课程后,学生可以通过查看教材的章节目录和课程大纲等来了解这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课程的整体框架,从而更好地掌握细节知识。
二、合理安排时间合理地安排时间对于预习课程极为重要。
对于学生来说,课前预习需要占用课余时间,有时还要牺牲掉休息时间和娱乐时间。
因此,学生需要制定一个合理的时间安排,使自己有足够的时间预习课程,并且不会对其他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影响。
三、多种渠道获取知识学生预习课程最好使用多种渠道获取知识。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教材,查看视频、博客、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方法获取知识。
这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课程内容,并为知识的巩固提供更多的思路。
四、积极思考学生在预习课程时,最好能够积极思考。
学生可以用笔记、思维导图等方式来整理所掌握的知识点,还可以建立一个课程的思维框架。
这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并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的行动。
五、参考老师的讲义学生在预习课程时,最好能参考老师的讲义。
这些讲义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老师对知识点的详细解释和讲解,为学生在课堂上进一步了解知识点后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
六、预习与课堂相结合在进行课前预习时,学生应该与课堂相结合。
学生可以通过了解老师的教学方式和授课内容,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知识点,使学生在课堂上更为得心应手。
总之,课前预习对于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帮助。
通过合理安排时间、积极思考和多种渠道获取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预习课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欧阳光明(2021.03.07)
当前,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每位教师需要解决的难题。
而要提高课堂效率,抓好预习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它可以使每位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要求,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便于因材施教。
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人渔。
”这说明方法和策略的重要性。
基于以上种种认识,我认为从以下几个策略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1、强化学生的思想意识
在以往的学习活动中,许多学生对预习的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特别是学习能力较好的同学,他们认为既然老师明天还要讲,上课注意听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要预习呢?甚至有的同学认为预习是浪费时间。
事实上,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不可取的。
为了取得听课的主动权,提高学习的效率,那么势必摒弃这种观念,重视预习,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所以在开展这项活动之前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2、给学生创设预习的时空
“没有一定的活动范围,人就无法完成重大的事情,儿童的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幼芽,也必须在开放的学习活动时空中才能得以勃勃生长。
”因此,要想让学生学会预习,教师首先要给学生提供预习的时空。
让优良的种子有一个合适的土壤,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除此之外,还要做好家访工作,调动家长参与培养学生预习工作,在家里为自己的孩子提供预习的空间和条件。
3、重视预习方法的指导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一个人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如同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就能独立地向新认识领域进军,也才有可能攀上知识的顶峰。
所以,要想让学生具有自学的本领,作为教师就要重视方法的指导。
我分两方面让学生逐步掌握预习的方法。
(1)、介绍预习方法。
由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不同的学科、同一学科的不同内容所适用的预习方法是不同的,所以,根据七年级数学教材的特点和七
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其认知规律,教给学生下面几种预习方法效果较好。
①、任务落实预习法:即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学生带着明确的预习任务去进行预习。
②、课本标记预习法:即在预习时,边阅读边用特定的符号做出标记,并在书上空白处提疑问、写心得。
③、温故知新预习法:在预习过程中,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识,归纳新知识的重点,找出疑难问题,另一方面复习、巩固、补习与新知相联系的旧知识。
④、尝试练习预习法:对于计算类新授课、练习课,预习时先进行尝试练习,遇到疑难再返回预习例题,然后再尝试练习。
⑤、动手操作预习法:对于公式的推导等操作性较强的知识,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亲自动手去实践,通过剪、拼、折、移、摆、画、量、观察、比较等活动,体验、感悟新知识。
在教给学生预习方法的同时,要重视指导学生做预习笔记,不仅要做简单的眉批笔记、摘录笔记,还要会做思维含量较高的反思型预习笔记。
在研究过程中,一方面要验证这几种预习方法的适用性,另一方面要寻求其他适用的科学预习方法。
(2)、指导预习方法
在初始阶段以指导学生预习方法和培养学生预习习惯为主要切入点。
对数学预习方法的指导主要分以下七步进行:
①、通读数学内容,动手画、圈知识要点,了解主要内容。
这一过程主要针对概念性的数学知识。
学生在通读内容的过程中,从整体上了解了新的数学知识。
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概念、结论画一画、圈一圈,使得新课中的主要内容显现出来,为理解和掌握知识做准备。
②、细读内容,理解主要数学知识。
这是预习的主要环节。
学生在对数学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就要指导学生怎样“消化”这些知识。
A、列举身边熟悉的事例来理解概念。
数学概念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从具体的例子中抽象出来的。
让学生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概念,可以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概念。
B、动手实践来感受数学。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
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在预习时,也应该指导学生动手实践来理解数学知识。
C、大胆尝试解答例题来思考问题。
在七年级数学课本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的设计是以解答数学问题的形式出现的。
如果不指导学生怎样预习这样的内容,就很有可能造成学生读完题后看答案的现象。
学生在似懂非懂的情况下不劳而获,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发展。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碰到这样的内容,先将课本上的解答方法用纸盖住,自己尝试审题、解答。
解答后与课本上的方法对照,不会解答再看课本上的。
这样学生通过了自己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过程,就会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D、巧用对比来分析关系。
在数学的学习中“对比”是很重要又经常用到的学习方法,在预习时也是如此。
③、精读难点内容,思考、标注疑点,这是数学预习的重要一环。
预习不等于自学,对预习中遇到的疑难之处,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努力去理解知识,不一定非要在预习时解决,发现问题才是预习的关键所在。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预习就是寻疑的过程。
因为有了问题,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才有目标。
有目标的学习,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重点批注。
④、学会思考,勤于质疑。
这是阅读的核心,也是预习的关键,它重在思考理解。
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
”预习时,要求细读课例,思考预习题,了解课题要求掌握的知识点是什么反应的内容与前后知识点有什么联系。
若思考清楚了这些问题,学生就能更加系统、有机的掌握所学知识,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古人说:“学贵有疑”。
爱因斯坦认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更显示出一个人的创造才能。
”预习深入了就会有疑。
这也是一种较高标准的预习要求。
一般来说,学生很少能做到这点。
所以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养成发疑的习惯和兴趣。
提出问题,也有利于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⑤、博采众长。
这是指预习过程中的讨论。
预习虽主要是独立进行的,但有些问题与看法也需要与同学互相讨论才较明确,所以有人说:“讨论是一剂健脑明目的良药。
”这是有道理的。
这里的议,就是要求把预习时遇到的疑难问题,对文本中某些问题的看法,提出来与学习小组或班上的同学讨论,以求解决、纠正。
这样,既可创设探索的气氛,又可活跃思维、提高预习效应。
⑥、择优而记。
这是预习时的摘录和笔记,也是较好的自读法。
徐特立说:“不动笔墨不读书。
”预习同样要动笔墨,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就是说,要求把在预习中发现的尚未明白的地方,以及通过查阅资料、参加讨论所解决问题的答案以至心得体会等,都可摘录、笔记下来,为进一步研讨、听课、和积累资料作好准备。
如预习了“有理数的加减法”时,可以把自己得到的或与同学交流的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方法,摘抄下来加以积累,又如预习了“平行线”时,可以把平行线的相关概念、性质、判定,摘抄下来加以背诵理解等。
⑦、尝试练习,检验学生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
数学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要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要让学生通过做练习或解决简单的问题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
既能让学生反思预习过程中的漏洞,又能让老师发现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较集中的问题,以便课堂教学时抓住重、难点。
预习方法和阅读方法一样,是灵活多种,互相结合的,往往是几种方法同步运用,不应绝对分开。
并且预习一个课题也不可能很具体、很细致样样都弄通的,只要按学习重点要求,解决主要问题就行了。
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学生在预习的阶段,初意本来不要求弄得完全头头是道,最要紧的还是让他们自己动脑。
”所以,预习抓好了,自读方法也就掌握了。
这样,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扎实,上课时就会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大胆发言,敢于争论,使课堂教学轻松愉快、活跃有趣、主动扎实、效果良好。
4、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合作
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必定会遇到这样那样或多或少的疑难问题,对这些疑难问题有些同学容易忽视,或者是视而不见,或者是有意回避。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这些问题记录整理下来,以便于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加以解决,或者主动向老师请教。
这要养成习惯。
让学生形成“遇到问题多思考,思考不了多请教”的学习态度。
这种学习态度一旦养成,就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并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5、巧用评价激励机制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的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评价作为学生再学习的一种动力,将会激励学生向下一个目标努力,对进一步学习充满信心。
对于学生的
预习评价,一开始只要做了,我就要给予及时的表扬。
再通过让学生当小老师或把学生的作品贴在展示栏和具有导向性的语言评价和持续物质奖励手段等方法,让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预习方法和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认真预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