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语文第编随堂虚词的使用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之正确使用虚词

高考语文复习之正确使用虚词
第三句应在句首加上 “从”。 3、学生在这次考试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我们 学生在这次考试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
就可以看到思想教育工作薄弱所造成的严重影响。 就可以看到思想教育工作薄弱所造成的严重影响。 4、尽管工作怎样忙,他还坚持天天记日记。 尽管工作怎样忙,他还坚持天天记日记。 “尽管”用于让步转折句,“不管”用于无 尽管”用于让步转折句, 不管” 条件式的条件复句。应把“尽管……还 条件式的条件复句。应把“尽管……还……” 改为“不管……都 改为“不管……都…… "。
总结四: 总结四: 虚词表示特定句子的语法关系。 虚词表示特定句子的语法关系。辨析 时一定要扣紧句子,防止多用( 时一定要扣紧句子,防止多用(对句子来 说是必须的,但与其它词语重复, 说是必须的,但与其它词语重复,也属多 )、少用 误用。 少用、 用)、少用、误用。
●有些词的意思相互包含,不能同时使用,如 有些词的意思相互包含,不能同时使用, 仔细端详”“公诸于众”“万一若” ”“公诸于众”“万一若 “仔细端详”“公诸于众”“万一若”。 有些词本身即表程度深, ●有些词本身即表程度深,不能再饰以程度副 十分酷似” 非常奇缺”“ ”“过分溺 词,如“十分酷似” “非常奇缺”“过分溺 爱”。 有些词不能和表相同意思的标点符号连用, ●有些词不能和表相同意思的标点符号连用, 如连词与顿号、 等等”与省略号。 如连词与顿号、“等等”与省略号。
因例求法三
划线的虚词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D ) A、所谓综合,不只是各部分简单相加, 各部分简单相加, 、所谓综合,不只是各部分简单相加 而是再现事物各部分的本质联系 再现事物各部分的本质联系。 而是再现事物各部分的本质联系。 B、无论是王子和王孙,犯了法,都将 是王子和 、无论是王子 王孙,犯了法, 与庶民一样接受法律的惩处。 与庶民一样接受法律的惩处。 C、昨天夜里下了一夜的雨,天亮后不 、昨天夜里下了一夜的雨,天亮后不 没停,而且越下越大 越下越大。 但没停,而且越下越大。 D、这同学本来就聪明,况且又上足了 、这同学本来就聪明,况且又上足了 明年的高考肯定差不了。 劲,明年的高考肯定差不了。 条件非常艰苦, E、无论条件非常艰苦,他都从不畏惧。 、无论条件非常艰苦 他都从不畏惧。

高考语文常用18个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高考语文常用18个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高考语文常用18个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姓名:学校:专业:学号:高考语文常用18个虚词的用法和意义18个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是什么“于”【速记口诀】自从由于和对于,在给向到被和比【谐音】自从鱿鱼和对鱼,再给向导杯和笔【奇思妙想】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我们去海南旅游,自从向导带我们买了便宜鱿鱼和对鱼(在内地百元一斤,在海南却只要五角钱一斤),我们非常开心,不仅感谢的话说了一箩筐,回来后我们再给向导送了一个杯子和一支笔。

大热天她帮我们讨价还价,一口水都没来得及喝,所以送个杯子给她喝水。

送笔的原因,是我们这群人竟然没人会写表扬信,只好让她以我们的名义写一份表扬信,带回旅游公司。

【释义举例】“于”主要用作介词,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译为“自”“从”“由于”“对于”“在”“给”“向”“到”“被”“比”等。

例如:①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左忠毅公逸事》(自、从)②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进学解》)(由于)③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对、对于)④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在)⑤余将告于莅事者。

(《捕蛇者说》)(给)⑥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赤壁之战》)(向)⑦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愚公移山》)(到)⑧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被)⑨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比)“与”【速记口诀】动与给参与结交亲,同跟和连介叹测疑【谐音】冻鱼给单于结交亲,同根荷莲借探测仪【奇思妙想】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西汉初年,汉王朝和匈奴打仗,总是打败仗。

为了搞好两国关系,减少军事对抗,汉王朝采用了和亲政策,也就是把公主嫁给单于。

当时的嫁妆很有意思,两样东西:冰冻带鱼和同根莲藕。

吃冰冻带鱼前,要先解冻,这就寓意两国关系的解冻。

莲藕同根,表示永结连理的意思。

据科学家借助探测仪测得,最古老的莲距今已有5000多年了,估计那时人们结婚不送戒指,送莲子。

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用法梳理

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用法梳理

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用法梳理文言文是语文高考必考的内容,文言虚词是高考语文中的难点,也是重点,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用法梳理,希望大家喜欢!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用法梳理1.而例句: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

蟹六跪而(1)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也,而况(2)战乎?故冯婉贞曰:“诸君而(3)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婉贞,而(4)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5)青于蓝。

婉贞博学而(6)日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5)思也。

众应之。

既而(8),婉贞率诸少年结束而(9)出,果大捷。

众皆叹:婉贞,小女子而已(10);其行,乃巾帼英杰而(11)。

词义:(1)连词,表并列。

(2)复音词,即“何况”,用反问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3)连词,表假设。

(4)代词,通“尔”。

你,你的。

(5)连词,表转折。

(6)连词,表递进。

(7)连词,表修饰。

(8)复音词,不久,一会儿。

(9)连词,表承接。

(10)复音词,放在句尾,表限制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11)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

2.何例句:“徐公何(1)能及君也?”本谬也,然其妻如此言者,何(2)也?其所据何(3)为?原其理,乃爱之深也。

嗟乎,情之误,何(4)其大也!然何(5)人能忘情耶?何以(6)除此弊,望君教我以良策,何如(7)?词义:(1)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疑问,怎么。

(2)疑问代词,表原因,后面常带语气助词“哉”“也”;相当于“为什么”、“什么”、“什么原因”。

(3)代词,做宾语,什么。

(4)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相当于“多么”。

(5)代词,做定语,相当于“什么”。

(6)即“以何”,介宾短语,用在疑问句中作状语,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

(7)即“如何”,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怎么样”、“怎么办”。

3.乎例句: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1)。

然吾曾见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多人死乎(2)是,而操此业不辍,问其故,曰:“可塞赋敛也。

高考语文复习--正确使用词语(虚词)

高考语文复习--正确使用词语(虚词)

【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讲】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03.3正确使用词语(虚词)教学目标明确考点要求,掌握正确使用词语(虚词)的方法技巧教学重点正确使用词语(虚词)的几种辨析方法。

教学难点探究做题规律教学过程一考点概要虚词在语言中起着“经络”的作用,虽然数量比实词少得多,但使用频率很高。

虚词往往没有实在意义,使用十分灵活。

在高考命题中一般与实词合并命题,更多体现在语病辨析题中,要想准确辨析或使用虚词,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二题点讲解(一)正确使用现代汉语中的虚词“五看”辨析虚词使用正误1.看词性词性不同,虚词的语法功能就不同,只有把握词性,才能准确使用。

例如:“固然”和“诚然”都可充当连词,但“诚然”还可充当副词意思是“实在”。

[例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B)过分推崇文笔,其实折射出的是一种孱弱的文学观。

文笔差劲不行,但仅仅文笔好,也实在不配自傲。

若沉迷其中,对自己抚词弄句的能耐沾沾自喜,可能耽误自己更上层楼。

退一步说,在随笔里,对文采的推崇应有所节制。

文采若不能与主题、风格水乳交融,只是一种美感噱头,类似汤面上的几根青葱、奶油蛋糕上的几朵花。

A.虽然就算还绝对B.固然即使也充其量C.诚然尽管却或许D.当然如果仍实际上2.看搭配关联词语在使用中有着固定的搭配关系,一般不能混用。

在辨析虚词时,要结合句中出现的词语,看关联词是否搭配出现,是否构成了固定的搭配关系。

一些虚词如有多种搭配关系,就要结合语境来选择。

如:“不但”和“而且”“反而”都能搭配,如果前后分句意思相反,“不但”则只能与“反而”搭配。

常用关联词语如下: (详见课件)[例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B)众所周知,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体系稳定延续的基本前提。

人类社会的活动受到价值定位的影响,总会对某些生物物种过分偏爱,对另一些生物物种漠然视之,对某些物种厌恶有加,在地球生命体系中并存的生物物种,在人类社会中总会受到各不相同的待遇。

高考高中必修教材重点文言虚词的用法总结

高考高中必修教材重点文言虚词的用法总结

高中必修教材重点文言虚词的用法总结(1)[而、何、乎、乃]【而】(一)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并且”。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雠者(《荆轲刺秦王》)臣左受拔其袖,而右手揕抗其胸(《荆轲刺秦王》)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荆轲刺秦王》)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抗之(《荆轲刺秦王》)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游褒禅山记》)来而记之者已少(《游褒禅山记》)而又不随以怠(《游褒禅山记》)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游褒禅山记》)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游褒禅山记》)侣鱼虾而友糜鹿(《赤壁赋》)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过秦论》)吞二周而亡诸侯(《过秦论》)履至尊而制六合(《过秦论》)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过秦论》)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过秦论》)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赵强而燕弱(《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强而赵弱(《廉颇蔺相如列传》)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张衡传》)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奚惆怅而独悲(《归去来兮辞》)襟三江而带五湖(《滕王阁序》)控蛮荆而引瓯越(《滕王阁序》)地势极而南溟深(《滕王阁序》)天柱高而北辰远(《滕王阁序》)而御六气之辩(《逍遥游》)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2.表示承接关系。

①所连接的词语有时间上的相承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又前而为歌(《荆轲刺秦王》)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荆轲刺秦王》)图穷而匕首见(《荆轲刺秦王》)拔剑切而啖之(《鸿门宴》)羽化而登仙(《赤壁赋》)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赤壁赋》)或百步而后止(《寡人之于国也》)或五十步而后止(《寡人之于国也》)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劝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扣关而攻秦(《过秦论》)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过秦论》)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城入赵而璧留秦(《廉颇蔺相如列传》)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列传》)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苏武传》)时矫首而遐观(《归去来兮辞》)鸟倦飞而知还(《归去来兮辞》)抚孤松而盘桓(《归去来兮辞》)临清流而赋诗(《归去来兮辞》)化而为鸟(《逍遥游》)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祭十二郎文》)②所连接的两个词在事理上有因果关系。

高三语文虚词知识点总结

高三语文虚词知识点总结

高三语文虚词知识点总结一、虚词的定义和作用虚词是一类在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主要用于构成句子结构和表达语气、逻辑关系等的词语。

虚词在语法上起到连接、修饰、衔接等作用,对于准确理解和运用汉语句子至关重要。

二、虚词的种类及用法1. 介词介词是用来表示名词、代词、动词短语等与其他词或短语之间的关系,常用的介词有“在、从、向、到、为、关于”等。

2. 连词连词主要用于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从句与主句等之间的关系,分为并列连词和从属连词两类。

(1)并列连词并列连词用于连接同等地位的词、短语、从句等,常见的有“和、与、而、或、不仅”等。

(2)从属连词从属连词用于连接主从复合句中的从属分句,表明从属分句与主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常见的从属连词有“因为、所以、如果、虽然”等。

3. 助词助词主要用于表示词性、时态、语气、语法关系等,在句子中起承上启下、补充说明的作用。

例如:“的、地、得、着、过”等。

4. 语气词语气词主要用于表达说话人的情绪、感叹、劝告、希望等,常见的有“啊、呢、吧、嘛、哦”等。

5. 感叹词感叹词用于表示强烈的情感、感叹和反问等,常见的有“哎呀、哇、咳、嗬”等。

三、虚词的常见错误用法1. 介词错误用法(1)名词前后缺少适当的介词,例如:“我昨天收到一本书”应改为“我昨天收到了一本书”。

(2)介词多余或用错,例如:“我不喜欢跟他为敌”应改为“我不喜欢与他为敌”。

2. 连词错误用法(1)并列连词的使用错误,例如:“他喜欢喝茶和或咖啡”应改为“他喜欢喝茶和咖啡”。

(2)从属连词使用错误,例如:“因为下雨所以我没去”应改为“因为下雨,所以我没去”。

3. 助词错误用法(1)“的、地、得”的使用错误,例如:“他得写好作业,才能出去玩”应改为“他要写好作业,才能出去玩”。

(2)对“着、过”的误用,例如:“她在写着作业”应改为“她在写作业”。

四、如何正确运用虚词1. 仔细学习虚词的基本用法和固定搭配,理解它们的作用和语法功能。

高考18个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

高考18个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

高考18个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常考的共有18个,分别是之、乎、者、也、因、其、所、与、而、且、乃、于、若、为,则、何、以、焉!它们的意义及用法如下:一、之(一)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

有时灵活运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例:(1)太后盛气而揖之。

(《触龙说赵太后》)(2)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3)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

(《与妻书》)2.指示代词:这,此。

例:(1)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季氏将伐颛臾》)(2)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季氏将伐颛臾》)(3)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二)助词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例: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例: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烛之武退秦师》)3.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师说》)4.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5.用在时间名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例: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寡人之于国也》)(三)动词,到……去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二、乎(一)语气助词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例:(1)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2)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例: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廉颇蔺相如列传》)3.表揣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例: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

例: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离骚》)(二)介词,相当于“于”“在”等,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高考18个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高考18个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用法例释1.而(1)连词①表并列。

译为“又”“和”“并且”,或不翻译。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②表递进,相当于“而且”“并且”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荆轲刺秦王》)③表承接,相当于“就”“接着”,或不翻译。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④表转折,相当于“然而”“可是”“却”。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B.匈边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而不知发。

(《寡人之于国也》)⑤表假设,“如果”“假如”。

A.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B.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荆轲刺秦王》)⑥表因果,相当于“因而”“所以”。

A.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B.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荆轲刺秦王》)⑦表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语,一般不译。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寡人之于国也》)⑧表目的,相当于“来”,也可不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鸿门宴》)(2)代词,通“尔”,你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3)复音虚词①而已: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②而况:“何况”,用反间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辄乎!(《庖丁解牛》)③既而:不久,紧接着。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口技》)2.何(1)疑问代词①单独作谓语,表原因,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什么”“为什么”“什么原因”等。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B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代处所或事物,可译为“哪里”“什么”。

A.大王来何操?(《鸿门宴》)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③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A.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B.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鸣。

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

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

d府_再拜ß,长叹空中,作计乃尔立ÿ:孔雀`YÞ;Ā
5.0v1 ÿNĀ用作ï词,又分ñ种情况ÿ 1.第O人Āï词2作属性定语,可译"他的","它的"ÿ包括复数Ā2 d臣从v计,大王ð幸赦臣2ÿ:廉蔺相如W传;Ā 2.第O人Āï词2作谓短语中的小语,à译"他""它"ÿ包括复数Ā2 d秦王恐v破壁2ÿ:廉蔺相如W传;Ā evĀ道a固YP吾2ÿ:师说;Ā 3.活用第N人Ā或第Ð人Ā2译<s的=<sÿ自ýĀ=或者<你的=<你=2 dÎ肃迎操,操`ñ肃ßÞ乡党,Õv]位,犹O失Q曹从Ï2ÿ:赤壁之战;Ā e而余ð悔v之而Oß极{游之Ra2ÿ:游褒þ山记;Ā f老臣ñ媪长Ü君计短a,故ñv爱O若燕^ÿ:触龙说赵z^;Ā 4.指示ï词,表示à指2可译"那""那个""那些""那Ý"2 d及vû,Y或咎v欲û者2ÿ:游褒þ山记;Ā eÎ操ß荆Þ,奄pv地2ÿ:赤壁之战;Ā fO嫁O郎体,vß欲何云?ÿ:孔雀`YÞ;Ā 5.指示ï词,表示à指,相`于<à=<à个=<à些=2 dp蒋氏者,_v利O世ø2ÿ:捕蛇者说;Ā eÎ`vqOàß2ÿvÿàĀ 5.指示ï词,表示"v中的",^面Z数词2 d于乱石间择vNÐ扣之2ÿ:石钟山记;Ā ÿÐĀ用作副词2 1.â强祈使语,相`于<可=1<ß是=2 d寡人欲ñÞÝ之地wÜ÷,Ü÷君v许寡人!ÿvÿ可要Ā e攻之O克,围之O继,吾vßa2ÿ:烛之o秦师;Ā fP尔O÷,尔v无á乃父之à!ÿ:伶à传序;Ā 2.â强揣测语,相`于<恐怕=1<或许=1<大概=1<可能=2 d圣人之ñ圣,愚人之ñ愚,v皆û于mP?ÿ:师说;Ā e王之好R甚,Y齐国vþñP?ÿ:庄暴É孟子;Ā 3.â强à问语,相`于<难道=1<怎N= 2

高考总复习 语文第2编1-3-2

高考总复习 语文第2编1-3-2

虚词、实词和成语。虚词是指汉语中不能单独成句,意义
比较抽象,但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包括副词、介词、连 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近年来高考中主要考查连 词、介词、副词、助词。 连词:用在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句群
与句群之间,表示它们之间的各类关系。
第二编 专题突破
语文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
介词:与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一起,组成介宾关系,表 示时间、地点或引入对象,表示工具、手段、方式等,在
里曾发生过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有的在经济、文化、
宗教等方面曾经产生过重大影响。__④__有一点很关键, 就是历史文化名城保留了比较多的文化遗迹。
第二编 专题突破
语文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
__⑤__,是不是历史文化名城,主要看它是不是有丰富 的历史遗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第二编 专题突破
语文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
强调的是必要条件,后者所强调的是唯一条件。
第二编 专题突破
语文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
5.从语气的角度辨析 主要是指表示语气的副词和助词。如“难道”与“莫
非”,前者多用来加强反问语气,后者多用于揣测语气,
有时也用来加强反问语气,但不及前者强烈。
第二编 专题突破
语文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
第二编 专题突破
语文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
②在破解开发型资源城市转型难题的过程中,该市
________原有资源,以钒钛资源开发为重点,努力打造世 界级的产业集群。 ③作者科尔曼年轻气盛,观点鲜明,但常常论据不足 或论证不周,________显得犀利有余,老练不够。
第二编 专题突破
语文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
A.感受
依托

正确使用虚词

正确使用虚词
志越来越坚强了。
7、注意主语前后虚词的位置
一般情况下,前后分句主语相同,虚词用 在主语后;前后分句主语不同,虚词用在主 语前。 (16)我不仅不认识他,我奶奶也不认 识他。 (主语不同,“不仅”应放在“我”之前) 同类的虚词还有:因为、除了、不但等
8、注意口语和书面语色彩
有些虚词使用随意,属日常口语,不能用于书 面语色彩浓重的句子中。而一些文言虚词就要用于 书面语中。 (17)咱们去散散步吧,或者就去看电影,别总这么 闲坐着。 (“或者”应改为用于口语的“要么”)
有些虚词一般单独使用,不和其它词语构成搭 配关系。比如“进而”、“从而”、“因而” 等。
(3)乡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政正确策),从而推 动了生产的迅速发展。
(4)下游河床狭窄,因而河水容易泛滥(。正确)
常用成套关联词语有
表并列的“不是…而是…、是…不是…、既 (又)…又…”;
表选择的“不是…就是…、是…还是…、与 其…不如…、宁可…也不…”;
3、分清是用于前一分句还是后一分句
关联词语有固定的位置,有的只能用于 前一分句,比如,“由于”;有的只能用于 后一分句,比如,“却、然而、至于、以 致”。在例句中的位置不对了,就是误用。
(7)他没能参加这次考试,由于他工龄少了 半年。 (“由于”应改为“因为”)
(8)至于我报考师范类院校,是既定方针, 哪所学校放在第一志愿,还没做最后决定。
(“至于”表另提一事,用在后分句开头, 应改在“哪所”前)
为了表达需要,用在前一分句的关 联词语会改变位置,用在后一分句,起 强调作用。
(9)小说家应尽可能把人物对话写得流 利自然,生动活泼,虽然不能完全像实 际说话。
4、分清虚词前后连接的是词语还是句子

高考知识总复习虚词

高考知识总复习虚词

高考知识总复习虚词的学习1. 虚词(包含题目总数:27)1.1. 副词1.1.1. 程度副词表示程度的副词,称为程度副词:1、表最高级:很、极、顶、最、非常、十分、极其、格外、分外、特、太2、表比较级:挺、更、更加、越、越发、比较、较、尤其、还3、表一般级:稍、稍微、略微、有点儿、几乎、有些程度副词主要用来限制、修饰形容词。

例如:极好、很快、顶聪明啦、最漂亮……1.1.2. 范围副词表示动作范围的副词,叫做范围副词:1、全称:都、全、总、共、总共、统、统统、一律、一概、完全、全都2、特称:也、还、又3、单称:只、仅、仅仅、单、光、独范围副词限制动词的活动范围。

例如:都走了、全说、总有一天、共有两人……1.1. 时间、频率副词表示时间、频率的副词,叫做时间频率副词,又分为:一、表时间的副词:1、过去式:已、已经、曾经、曾、尝、既、从前、刚、刚刚、才、刚才2、现在进行式:正、在、正在3、将来式:将、将要、就、马上、立刻、立即二、表频率的副词:常、常常、时常、时时、往往、渐渐、逐渐、一直、一向、从来、向来、始终等等。

时间、频率副词限制动作的时态、频率。

例如:沛公已出;已经制定了计划;我曾说过;又如:我正说的时候;我在写文章;表频率的例如:常常出去旅游;常写诗;时常画;时时注意等等。

1.1.4. 肯定、否定副词1、表示肯定的副词:必须、必、必定、的确、确实、当然、肯定2、表示否定的副词:不、未、没、没有、勿、莫、弗、毋、不必、不用、甭表示肯定、否定的副词限制动词,也可修饰限定形容词。

例如:必须回答;必遭唾弃;不好看;未成行等等。

1.1.5. 情态副词表示情态方式的副词称为情态副词:例如:大肆、恣意、特意、亲自、悄悄、暗暗、偷偷、猛然、公然、抽冷子、连忙、赶紧、猝然、突然、忽然等表情态、方式的副词只限定动词:如:大肆挥霍、恣意妄为、特意赶来、猛然蹦起、公然撒谎……1.1.6. 语气副词语气副词包括:难道、岂、简直、索性、也许、大约、偏偏、偏、究竟、到底、幸而、幸亏、反倒、反正、竟、竟然、居然、果然、何尝、明明、恰恰、何须、何必、未免、只好、不妨、就……语气副词主要限制动词,部分也限制形容词和副词,例如:难道是他、岂有此理、简直像个沐猴、索性不干了……1.2. 介词1.2.1. 关于介词介词是给动作发生提示或介绍时间、地点、方式、条件、目的、对象的词。

虚词的七种用法

虚词的七种用法

虚词的七种用法一、表并列关系,可译为“并且”或不译。

虚词前后的词语若能互换而不影响原意,即可判定为并列关系。

【例1】(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2)夫夷以众,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析】这两个例句中“而”或“以”的前后词语互换后显然不影响原意,故表并列关系。

【例2】(11年浙江卷第17题C项)①逸则富以康②醉则更相枕以卧。

【析】①句中“富”“康”二词互换后与原意同,故“以”表并列关系。

②句中“相枕”是“卧”的伴随状态,故“以”表修饰关系。

二、表递进关系,可译为“而且”。

虚词后的词意若是对前一词意地更进一步或更深一层的表达,则可推测为表递进关系。

【例】(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2)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报任安书》)【析】根据句意,(1)句中君子不仅“博学”而且“日参省乎己”;(2)句中司马迁不仅“重为乡党所笑”更“污辱先人”。

以上虚词后的词意均是对前一词意的更深一层表达,故可判定为表递进关系。

三、表承接关系,可译为“于是”“就”。

虚词前后的两词语若在时间或逻辑上有先后顺序,且不能颠倒,则可判定为表承接关系。

【例1】(1)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2)遂自投汩罗以死(《屈原列传》)【析】这两句中虚词前后的两动作的发生有先后顺序,据此可知为表承接关系。

四、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不译。

虚词前后的词语若是同时发生,且前一词语是后一词语的伴随状态,即可判定为表修饰关系。

【例1】(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归去来辞》)【析】(1)句中“弃甲曳兵”是“走”的伴随状态,且同时发生;(2)句中“欣欣”是修饰“向荣”,并是它的一种伴随状态。

因此,可知两句均为表修饰关系。

另外,连词“以”与“而”表修饰关系容易与表承接关系的混淆,要注意辨别。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随堂课件 小册子 三、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随堂课件 小册子 三、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译为“吧”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 用于感叹句,可译为
者说》)
“啊”“呀”等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庖丁解牛》) 用于词尾,“……的样子”
生乎.吾前(《师说》)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为,认为
13.“因”的意义和用法
词性 动词
介 词
例句
解释
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
沿袭
因.坐法华西亭(《始得西山宴游 表示动作或行为发生的原因,可译
记》)
为“因为”“由于”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过秦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依据,可译为
论》)
“凭借”“依靠”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依据,可译为
相如列传》)
“通过”“经由”
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
表示时间、时机,相当于“乘”“趁 着”
词性 副词 名词
例句
解释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鸿门宴》) 因而,于是,就
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
原因,缘由,机缘
14.“于”的意义和用法
词性 例 句
解释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廉颇蔺相如列传》)
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可译为 “他(们)的”“它(们)的”
秦王恐其.破璧《( 廉颇蔺相如 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
列传》)
译为“他(们)”“她(们)”“它(们)”
代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 活用为第一人称。可译为“我的”或“我 词 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 (自己)”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用法列表(按考试出现频率排序)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用法列表(按考试出现频率排序)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复音虚词“而已”
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三、之
用法类型
具体用法解说
用法举例
动词
可译为“往”“到”
辍耕之垄上
代词
人称代词
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作《师说》以贻之。(他,代人,作宾语)
輮使之然也。(它,代物,作兼语)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给,同上)
故燕王欲结于君。(与,同上)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跟,同上)
余将告于莅事者(同上,不译)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对、对于,引进陈述对象)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在……中,引进范围)
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在……方面,引进范围)
业精于勤、荒于嬉。(由于,表原因)
形容词后,表示比较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凭借)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
因击沛公于坐(趁机)
连词
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便”
相如因持璧却立
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因为”“由于”
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
恩有加,则恩无因喜以谬赏。
九、为
用法类型
具体用法解说
用法举例
介词
(除表被动外,一般都读去声)
动作、行为的对象
可译为“向”、“对”等
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被动关系,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结构
可译为“被”
恐为操所先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
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
而、何、乎、乃、其、且、若、 所、为、焉、也、以、因、于、
与、则、者、之
而、何、乎、乃、其、 且、若、所、为、焉、 也、以、因、于、与、 则、者、之
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 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何乃】译为“怎能”
①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
3.【乎】
(一)用作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①几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②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 说》) 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①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 此乎?
②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 绝(《促织》) ③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 (《柳毅传》)
2.【何】
(一)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 \”\“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1)予尝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岳阳楼记》) 2)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六国论》)
③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报任安 书》)
7.【若】
(一)动词,像,好像。
①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 意似良(《促织》) ②其若是,孰有御之。(《孟子见梁襄王》)
(二)用作代词。 1. 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 你的\"。 ①若入前为寿 ,寿毕 ,请以剑舞(《鸿门宴》)

虚词的用法归纳

虚词的用法归纳

虚词的用法归纳咱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虚词可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家伙!它们看似不起眼,却在句子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唠唠虚词的那些用法。

先来说说“的”“地”“得”这仨兄弟。

“的”通常用来修饰名词,比如“美丽的花朵”;“地”呢,是修饰动词的,像“飞快地奔跑”;“得”则是用来表示程度、结果啥的,比如“跑得气喘吁吁”。

这仨要是用错了,那可就闹笑话啦!我记得有一次,我批改学生的作文,有个孩子写道:“小明高兴的跳了起来。

”哎呀,这一看就是把“地”用成“的”啦!我当时就给他圈了出来,在旁边批注:“小明是高兴地跳起来,不是高兴的哦,要注意区分。

”这孩子后来在课下还专门来找我,说自己总是分不清,我就耐心地给他举例子,让他多做练习,慢慢地,他就掌握了这几个词的用法。

再说说“而”这个字。

它的用法可多了去了,能表示转折,像“然而”;能表示承接,比如“学而时习之”;还能表示并列,像“黑质而白章”。

有时候一个“而”字,就能让句子的意思大不一样。

还有“以”字,它可以当“用”讲,“以刀劈狼首”;也能表示“因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在文言文里,它出现的频率那是相当高。

“于”字也不简单,能表示“在”“到”“对于”等等意思。

比如说“于我如浮云”,这里就是“对于”的意思。

像“之”这个虚词,那更是用法多样。

可以作代词,像“学而时习之”里的“之”,指的就是前面学到的知识;也能作助词,“怅恨久之”,调节音节,没有实义。

虚词虽然没有实词那么实在,但它们就像句子里的小精灵,能让句子变得更加生动、准确。

咱们在学习的时候,可不能小瞧它们,得多读多练,才能熟练掌握它们的用法。

就像我之前教过的一个学生,一开始对虚词总是稀里糊涂的,做相关的题目错得一塌糊涂。

后来我让他每天读一篇文言文,把里面的虚词都标记出来,分析它们的用法。

一开始他还不情愿,觉得这是个苦差事。

但坚持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自己做虚词的题目越来越得心应手,成绩也提高了不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总复习语文第编随堂虚词的使用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第一编第一章第3节二、虚词的使用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四年一度的足球盛会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谁将会成为这次世界杯的冠军?________东道主德国队,________实力强劲的巴西队?②禽流感________没有吓倒人们,________更加坚定了人们战胜困难的信心。

③他________要准备参加“五四”演讲比赛,________要复习准备期中考试,忙得几天没睡觉。

A.是/还是不但/而且既/又B.是/是不但/而且不是/就是C.是/还是非但/反而既/又D.是/是非但/反而不是/就是解析:“是/还是”是选择关系。

“非但/反而”表示反方向递进或出乎意料,“不但/而且”单纯表递进。

句中有“反方向递进”的意思,因此选“非但/反而”。

“既/又”表示并列关系,“不是/就是”是选择关系,例句并没有否定前者的意思,故选“既/又”。

答案:C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虚词最准确的一组是( )①任何一个有政治智慧的执政党,都会________推进民主来获得人民的认同,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________完成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

②中国________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原则,一直倡导并积极推动六方会谈,希望在六方会淡的框架内,和平解决朝鲜核问题。

③我 ________不想把这件事做好?可时间实在是太紧啊!A.通过/继而历来何曾B.经过/继而从来何尝C.通过/从而历来何尝D.经过/从而从来何曾解析:“通过”指以人或事物为媒介或手段而达到某种目的。

“经过”进行某个过程,说明由于这个过程的完成使得其他情况发生变化。

“从而”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

“继而”副词,表示紧随着某一情况或动作之后。

“历来”是从来、一向之意,“从来”,从过去到现在。

历来书面语浓一些,更符合外交场合。

“何尝”用反问语气表示未曾或并非,“何曾”用反问语气表示未曾。

答案:C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重复建设,产业________是众多产品供过于求的主要原因。

②广告是一种宣传工具,商业广告的目的是________。

③如果我们能够做到________只把传统视作时髦的“怀旧情绪”,________当作“生存必要”,传统就能够活在我们中间。

A.趋同盈利不是/而是B.雷同盈利不但/而且C.雷同盈利不是/而且D.趋同营利不是/而是解析:“雷同”是动词,指随声附和,也指不该相同而相同(旧说打雷时,许多东西都同时响应)。

“趋同”是动词,指趋于一致。

结合语境应选“趋同”。

“盈利”同“赢利”,作动词用是获取利益的意思,作名词用是企业单位的利润。

“营利”是动词,指谋求利润。

“不是/而是”表并列关系,③句是并列关系,所以应选“不是/而是”。

由上推断选D项。

答案:D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伴随着工业的进程,________我国面临着资源缺乏和环境恶化的双重压力,然而坚定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容置疑。

②本报________以民为本、善于监督、勇于维护公民权益的宗旨,为广大读者提供详尽、实用的新闻资源与法律服务。

③市妇联、市体育局决定即日起在全市________巾帼体育健身志愿者,以便更好地在全市推广科学、文明的体育健身活动。

A.尽管秉承招募B.不管继承招聘C.不管秉承招聘D.尽管继承招募解析:“尽管”是连词,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等表示转折的连词跟它呼应;“不管”表示任何条件或情况下结果都不会改变,其后常跟“都”“也”。

“秉承”指接受(旨意或指示);“继承”指依法承受或继续做前人留下来的事业。

“招聘”用公告方式聘请;“招募”募集人员。

所以A项最恰当。

答案:A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我怎么忍心扔下残疾的弟弟和.哥哥去看电影呢?B.她光芒四射,无论是表演艺术,还是..知名度的覆盖率,都远远超过其他几位。

C.凡事要三思而行,否则..贸然行事,往往会事与愿违,好心办坏事。

D.由于国棉一厂长期以来不抓革新,总落在国棉二厂后面,产量不是..比国棉二厂低,就是质量比国棉二厂差。

解析:A项,“和”既可看作介词,也可看作连词,使句子出现了歧义;C 项,“否则”与后文意思重复;D项,两个句子的主语不一致,“不是”应放在“产量”前面。

答案:B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他们是科学家,是我国科学发达和经济振兴的主要希望所在。

他们不断刻苦学来的达到世界水平的专门知识不是人人能够轻易掌握的。

________他们对社会主义祖国的坚定不移的忠诚,他们完全不计较个人的名利,________祖国和人民的需要,________是分内还是分外,他们都勇敢而顽强地努力钻研的高贵品质,________是任何一个共产党员、任何一个爱国志士所能够和应该学习的。

A.而且只要无论却B.而且只有不管都C.但是只要不管却D.但是只有无论都解析:第二句与第三句之间应为转折关系;“只有”和“才”搭配,“只要”与“都”搭配;“不管”和“无论”均可;最后一句与上文是转折关系。

答案:C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杨丰望着窗外,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这场雨________下多久呢?我真希望它多下几天。

”②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________无穷,这就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

③改革开放,是走前人从未走过的路,________不遇到一些挫折,走一些弯路,这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A.能够以至难免B.可以以至不免C.能够以致不免D.可以以致难免解析:对尚未实现的自然现象的推测,用”能够”;“以至”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以致”表示上述原因所造成的不良结果;“不免”只用于肯定句式。

答案:A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他________李白的自述和有关资料,认定李白确是出生在中亚细亚的碎叶城。

②由于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________加快了珠江三角洲与港澳地区的物资交流速度。

③这样做________稳妥,但是太费事,太耗费时间,我就怕这个工程赶不过来。

A.根据进而自然B.根据从而固然C.按照进而固然D.按照从而自然解析:根据:把某事物作为结论的前提。

按照:提出某种行为标准。

上下句是一种推论关系,宜用“根据”。

进而:进一步。

从而:上文是原因,下文是结果。

原文是一种因果关系。

自然:理所当然。

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的转折。

原文是转折关系。

答案:B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六七十岁的老人________这样认真地学习电脑,何况我们这些年轻人呢?②他这个设计方案,我认为有多处不妥,________应该再让大家讨论讨论。

③日晕发生的时候,金顶上空先出现了环绕太阳的晕圈,后来 ________形成了两个相交的椭圆。

A.还似乎逐渐B.也好像逐渐C.还好像逐步D.也似乎逐步解析:“还”有“尚且”的意思,符合原句“还……何况”的语境。

“似乎”也有“好像”的用法,但“似乎”还可表示商量语气。

逐渐:表示程度、数量的依次增减,可用于人的活动或自然客观事物的演变。

答案:A10.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北京路商业步行街即便在平时也已经熙熙攘攘,________今天又是周末。

②你尽可放心,他这个人________不失信,今天他一定会把你的事情办好。

③我们相信,大多数失足青年经过教育和感化,________会走上悔过自新的道路。

A.何况历来终于B.况且从来终于C.何况从来终究D.况且历来终究解析:何况:表示意思进一层,带有前后对比的意味。

况且:也表示意思进一层,但只表进一步说明,没有前后对比的意味。

“历来”后面一般不用否定式。

终于:表示已出现的结果。

终究:表示将出现的结果。

答案:C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我尽管..不同意无论什么都扯到大学精神,动辄拿“兼容并包,思想自由”说事,但一句闲散人员还是让人颇不舒服。

B.如果考生报考的是外地学校,还经常要托人从学校购买专业课教材,甚至..是一些笔记和辅导材料,那开支则更为惊人了。

C.当.协管员行使某种管理权时.,虽然需要依靠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尊重与对秩序的要求,但更需要明确法律及政策的界定。

D.今年已过了22岁的北京大学某系大三女生王某,因为..担心自己的年龄偏大,特意找到了征兵工作人员咨询,得知大学生入伍年龄可以适度放宽后,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解析:A项中“尽管”位置不当,应移到“我”前面;C项缺少主语,删去“当……时”;D项中“因为”是连词,应改为“由于”。

答案:B12.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如果生命中只有鲜花和奖杯而没有挫折和痛苦,那么这种人生________显得太单薄了。

②与其说这雄伟壮丽的建筑群是人类的奇迹,________说它们是历史发展造就的产物。

③在汉字精密照排研究方面,王选比同行起步晚,________他利用自己数学和软硬件相结合的研究基础,直接研制最先进的第四代“激光照排”机。

A.不免毋宁不过B.不免毋庸可是C.未免毋庸不过D.未免毋宁可是解析:未免:表示委婉的否定,含有不赞成、不以为然之意。

不免:表示客观上免不了,难以避免。

毋宁:不如;毋庸:无须。

不过:表示转折的程度较轻,多用于口语;可是:表示转折的程度较重,多用于书面语。

答案:D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随着各国放开留学政策,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途径更趋多样化,但留学市场充满风险。

为此,2006年国家教育部先后________了5次留学预警提醒中国学生。

②“超女”一类的选秀节目肯定不属于高雅艺术________,但这些节目满足了大众的娱乐需求,打破了“专业”和“学院”的桎梏,让多元的娱乐形态得到释放。

③搞好医疗保障,解决国民的健康权问题,关键________建一两家平价医院或是药房,________医疗制度整体的改革。

A.公布范围不是/而是B.发布范畴不是/而是C.公布范畴不仅是/而且是D.发布范围不仅是/而且是解析:“发布”侧重于“郑重发表”“正式宣布”,对象常常是“命令、条例、指示、文件、消息”等;“公布”侧重于“公之于众”“公开宣布”,对象常常是“法规、办法、账目、名单、成绩、结果”等。

“范畴”指人的思维对客观事物的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范围”指周围界限,“范围”的适用对象可具体可抽象,比“范畴”宽泛得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