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血染的丰碑》教案汇总
《丰碑》教案2则(2课时、简案)
理解课题“丰碑”的深刻含义。知道“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的内涵。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仪、图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从审题入手先说说“碑”有几种?为什么要建碑?“丰碑”的“丰”在这里什么意思?那么这座丰碑是谁呢?是用什么雕刻的呢?我们就来看课文。
3.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体会将军感情的变化。
五、朗读第十二自然段,背诵一遍
1.问:为什么这样一个军需处长会使将军和战士们对他产生如此崇高的敬意呢?
2.看插图。
那么这是怎样一个军需处长呢?我们来看。谁来把这幅图描述一下儿。
3.我们看书上是怎么描写的。齐读第七节,划出书上对军需处长的神态和动作的描写,结合插图,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1.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晶莹”什么意思?
2.分析句子。讨论后进行朗读训练。
“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还会属于谁呢?”
大家讨论回答。
3.课文中两次出现“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各自包含什么意思?
4.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三、练习背诵
教学难点 弄清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个晶莹的丰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简介背景。
二.学习课后生字。
三.听录音,注意读音
四.自由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五.给课文分段。
全文可以分为四段: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思考:从哪里看出部队在艰难地前进?
如:“碑”的笔顺,与“脾”“卑”“啤”区分;“倚”与“椅”区分;“豹”的偏旁不是””;“润”不要多写一点;“覆”下半部的“復”注意是“一横”。
血染的丰碑_教案
9血染的丰碑教学目标:1、学习通过人物刻画来突出主题的表达手法。
2、理解本文的历史真实性和文学性相结合的特点,崇尚将士们英勇不屈的抗敌精神。
重点与难点:重点:阅读、圈画文中人物刻画的语句,分析其对课文中心的表达作用。
难点:理解历史的真实性和文学性相结合的特点,感悟军民英勇不屈的抗敌精神,增强我们爱国情感。
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3’)一提到1840年,同学们都知道那年发生了——鸦片战争。
那么大家知道鸦片战争意味着什么吗?那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开端。
当时的中国,就好像一个病入膏肓的老人,身怀巨宝,又没有能力保护自己,西方的列强们怎么会不生抢夺之心。
而当时的中国呢?经济落后,政治腐败,军备废弛,思想沉旧,闭关自守,导致中国在战争中节节败退。
可是,参与抗击侵略者的军民,却表现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强烈爱国心,镇江战役、定海战役虽然以失败而告终,可是,中国军民却打出了自己的气节。
据现在的很多史料考证,第二次定海保卫战是整个鸦片战争中最激烈的一战。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汪浙成写的《血染的丰碑》,感受这最激烈的战斗。
二、初读课文(5’)1、课前借助工具书明确下列字词的字音、字义:耸峙(zhì);扼守(è);饷给(xiǎng)(jǐ);麾下(huī);同仇敌忾(kài);响遏(è)行云(声音高入云霄,把浮动的云彩也止住了,形容声音嘹亮。
)2、交流概括的层次内容。
第一段(1-3节)交待竹山门地理位置和曾发生的历史事件。
第二段(4-15节)具体叙述以葛云飞为指挥的第二次定海战役的经过。
第一层(4-5节)葛云飞别母赴前线和战前准备;第二层(6-7节)将士们阵前誓师;第三层(8-9节)葛云飞与士兵同甘共苦,英勇歼敌;第四层(10-15节)在救援无果的情况下,葛云飞率领将士与敌人殊死搏斗最后壮烈牺牲。
第三段(16节)颂葛云飞及将士们英勇报国的精神永存。
三、圈划讨论(5’)1、指导学生课堂上小组学习(圈画、批注):⑴为什么作者开头说“竹山门是我国抗击侵略者的一座血染的大门”?⑵课文是怎样描写葛云飞等将士“血染”竹山门场面的?⑶怎样感悟课文结尾“竹山门啊,你是耸立在我国近代史上一座血染的丰碑!”的作者情感。
血染的丰碑教案
血染的丰碑教案教案标题:《血染的丰碑》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对小说《血染的丰碑》的学习,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拓展文化视野,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1. 了解小说《血染的丰碑》的背景和主要内容;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分析和解读能力;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能够对历史事件进行多角度思考和评价;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思考和表达。
教学重点:1. 理解小说《血染的丰碑》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3. 运用批判思维对历史事件进行评价和思考;4. 运用创新意识进行创造性表达。
教学准备:1. 小说《血染的丰碑》的文本材料;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教学辅助工具;3. 学生阅读材料和讨论题目。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入话题,介绍《血染的丰碑》的背景和主题;2. 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
二、阅读与理解(30分钟)1. 学生独立阅读小说《血染的丰碑》的指定章节;2. 学生小组讨论,分享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3.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历史事件。
三、批判思维训练(20分钟)1. 教师提出几个与小说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讨论;2. 学生分组进行辩论,就历史事件的不同观点进行辩论和辩驳;3. 教师总结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
四、创新意识培养(20分钟)1. 学生小组合作,根据小说中的情节和历史事件,展开创新性思考;2.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新作品,可以是绘画、写作、演讲等多种形式;3. 教师评价学生的创新作品,鼓励学生勇于表达和创新。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困惑,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3. 教师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丰碑》教案合集6篇
《丰碑》教案合集6篇《丰碑》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培养学生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朗读课文的能力。
3、学习写__时把重点的内容写详细,把其它内容写简略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从军需处长被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及将军的心情变化,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
三、教学难点:弄清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视频显示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二)略读第二自然段。
引导质疑,设置悬念:将军最忧虑的是什么?(三)研读第三至十三自然段。
1、范读,初步感知。
2、品读第七自然段。
视频显示冻死的军需处长,抓住关键词,读悟老战士的品质。
3、读议八至十二自然段。
(1)自读、自悟,体会将军的心情变化。
(2)视频显示配文插图,展开想象,体会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精神。
(3)理解丰碑的含义。
(四)略学最后一个自然段。
1、齐读。
2、释除悬念,将军此时的忧虑不存在了。
(五).总结课文。
板书设计:22、丰碑军舍需己处为长人严峻考验?沉着坚定《丰碑》教案篇2《丰碑》教案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摘抄好词好句;能力目标:深刻领悟__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学习作者按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继续的方法;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使自己受到感染和教育;教学重点:理解文中描写军需处长穿着、神态及将军神态变化的语句,体会将军前后思想感情的变化;教学难点:弄懂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的身体为什么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第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激情导入:路迢迢,寒风凉。
敌重重,军情忙。
红军于1934年从江西福建出发,1935年到达陕北。
历经艰难险阻。
翻雪山,过草地,漫漫征途,涌现了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
发生了多少感天动地的故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那艰难的岁月。
血染的丰碑 教学设计
血染的丰碑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血染的丰碑》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血染的丰碑》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节发展。
2.掌握小说中的关键词汇及重要句子。
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梳理故事线索,理解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
2.分析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3.感受小说的艺术魅力。
教学准备:1.课件或投影仪;2.复印《血染的丰碑》的核心章节和关键词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与展示(10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血染的丰碑》的背景信息和作者简介。
2.展示小说中的关键短语或句子,让学生猜测其含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课时:解读情节(30分钟)1.学生阅读小说的核心章节,并找出重要人物及其关系,梳理故事线索。
2.共同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老师引导学生组织思维,分析故事情节的发展。
3.强调理解小说中的关键词汇,并做相应解释。
第三课时:探讨主题(3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故事情节,探讨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2.提问学生他们对小说中所揭示的问题和情感的理解,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观点。
3.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的思想启示,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第四课时:欣赏与评价(30分钟)1.分组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评价《血染的丰碑》的艺术魅力。
2.小组代表分享各组的评价,全班展现整体的认识水平。
3.教师指导学生发现小说中的美感,强调文学作品对人们的思考和情感的影响。
第五课时:课堂延伸(20分钟)1.引导学生延伸阅读,推荐与《血染的丰碑》相关的文学作品。
2.学生可以选择其他具有类似主题的影视作品或文学作品进行欣赏和比较。
3.学生可以自主撰写续篇或意境图片,拓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完成对《血染的丰碑》的读后感或心得体会。
2.要求学生总结和整理课堂学习的重点内容,包括关键词汇和重要句子。
教学评估:1.课堂观察: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2.学生作业:听取学生的读后感和心得体会。
3.学生讨论:通过学生的个人观点和意见表达,评估学生对小说的理解。
血染的丰碑沪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模板
血染的丰碑沪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模板了解历史,感受先烈的爱国情怀,学习将士们英勇不屈的抗敌斗志和崇高精神。
以下是整理的血染的丰碑沪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血染的丰碑》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梳理概括事件,把握把握人物形象探讨战争失败的表面原因与深层原因教学重点:通过梳理概括事件,把握把握人物形象教学难点:探讨战争失败的表面原因与深层原因教学流程:一、导入1、“碑”的功能作用是什么?刻上文字纪念事业、功勋或作为标记的石头2、什么是“丰碑”?丰碑的基本解释是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杰作,伟大的功业,有永久价值的证物或著名的事例,尤指值得记载或保存的艺术上或智慧上的成就。
3、“血染的丰碑”这个短语传递出一种怎样的情感基调?悲壮、崇高的情感基调二、了解背景,聚焦人物1、课文标题“血染的丰碑”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被称作“血染的丰碑”的原因是什么?定海的竹山门这里发生过惨烈悲壮的定海战役2、这篇文章反映是哪一段悲壮的历史事件?这场战争的意义何在?事件:第三段、第六段——鸦片战争时期第二次定海战役。
意义:第二段、第十六段——竹山门扼守东海通往大陆的水道。
3、同为定海战役,前后两次定海战役有哪些不同?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表面:两军交战的时间长短不同、战士的战场表现和精神面貌不同。
深层:表现将领葛云飞的带兵有方三、概括事件,分析葛云飞的人物形象1、课文是围绕清军将领葛云飞来写的,文章选取哪些重要情节来表现葛云飞的治军有方?用四字短语概括并批注在相应小节边.阵前誓师冒雨巡逻忍饥守城亲自操炮沉着指挥掇炮射击血战殉国2、文章反映出葛云飞怎样的人物形象?忠肝义胆、有勇有谋、与士兵同甘共苦、身先士卒、不怕牺牲……四、探讨战争失败原因,深入把握人物1、虽然葛云飞治军有方,忠勇善战,然而战争还是失败了。
从文中看,战争失败的原因有哪几点?水师失败工事被毁装备落后缺乏军费援军不至2、是否克服了这些弊端,战争的结果就会有所不同呢?结果仍然相同,这是由两国的国家实力决定的。
《丰碑》教案三篇
•••••••••••••••••《丰碑》教案三篇《丰碑》教案三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丰碑》教案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丰碑》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培养学生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朗读课文的能力。
3、学习写文章时把重点的内容写详细,把其它内容写简略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从军需处长被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及将军的心情变化,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
三、教学难点:弄清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视频显示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二)略读第二自然段。
引导质疑,设置悬念:将军最忧虑的是什么?(三)研读第三至十三自然段。
1、范读,初步感知。
2、品读第七自然段。
视频显示冻死的军需处长,抓住关键词,读悟老战士的品质。
3、读议八至十二自然段。
(1)自读、自悟,体会将军的心情变化。
(2)视频显示配文插图,展开想象,体会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精神。
(3)理解丰碑的含义。
(四)略学最后一个自然段。
1、齐读。
2、释除悬念,将军此时的忧虑不存在了。
(五).总结课文。
板书设计:22、丰碑军舍需己处为长人严峻考验?沉着坚定《丰碑》教案篇2一、平江区校长示范课1、教材: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人教版第十册2、授课时间:一九九九年四月二十二日3、授课地点:平江实验学校电教室二、教学要求: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三、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丰碑》教案四篇(实用)
《丰碑》教案四篇《丰碑》教案篇1《丰碑》教案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摘抄好词好句;能力目标:深刻领悟__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学习作者按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继续的方法;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使自己受到感染和教育;教学重点:理解文中描写军需处长穿着、神态及将军神态变化的语句,体会将军前后思想感情的变化;教学难点:弄懂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的身体为什么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第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激情导入:路迢迢,寒风凉。
敌重重,军情忙。
红军于1934年从江西福建出发,1935年到达陕北。
历经艰难险阻。
翻雪山,过草地,漫漫征途,涌现了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
发生了多少感天动地的故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那艰难的岁月。
一起走进《丰碑》这篇课文。
齐读课题二、感知课文1、学生自学课文,出示自学提示:(1)自学字词,或结合上下文理解字词(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2、学生自学,检查交流3、学生质疑,师板书有共性的问题:a、将军为什么思索着: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b、老战士为什么会被冻死?他死时为什么神态那么镇定、安详?三、细读探究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a2、学生读后体会交流3、师小结二、研读领悟:(一)、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的.3—12节,用“——”划出描写老战士神态、穿着的语句,读中探究1、指名读,说说这段话中哪些词用得好2、老战士是谁?军需处长是负责管理什么的?他为什么穿得这么单薄、破旧?3、军需处长明知道自己会被冻死,为什么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出示多媒体课件)()同桌讨论,再交流4、你认为军需处长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对他产生什么样的感情?(学生自由说,师板书:舍己为人)5、指导朗读第7节(出示多媒体课件)《丰碑》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024年《丰碑》教案三篇_4
2024年《丰碑》教案三篇《丰碑》教案篇1(约2283字)教学目标: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初步体会军需处长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崇高。
2、练习给课文分段,概括课文段意,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练习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4、学习课文第一、二段,体会红军行军的艰难。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1、练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2、学习课文一、二段,体会红军行军的艰难。
教具准备:录音、投影上课性质:社渚区中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上课时间:1999/12/30溧阳市周城中心小学五(5)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吗?在这伟大的长征中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个。
2、揭题,读题:22、丰碑3、你见过怎么样的碑?你知道丰碑是什么碑吗?择义:丰1 高大2 容貌美3 多4、出示投影(老红军冻死的情景):假如老师告诉你,这就是丰碑的话,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二、学生自学课文:1、学生按下列要求自学课文:(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划一划,课文是怎样描写老战士冻死时的神态的?(3)想一想,你觉得军需处长是一个怎样的`人?(4)议一议,为什么要把军需处长称为一座丰碑?2、学生讨论。
三、整体读课文:1、假如要在这丰碑上刻一个人的名字,你准备刻谁的名字?为什么?教师板书:军需处长舍已为人2、速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军需处长的什么事?3、课文哪几小节写了这件事?指名读课文3—13小节。
教师板书:壮烈牺牲4、指名读1、2、14自然段,说一说分别讲了什么?教师板书:艰难前进、严峻考验、必将胜利5、指导分段。
6、:抓主要事件给课文分段。
四、学习课文一、二段:1、放风沙录音,教师范读课文第一段。
讨论:你听到了什么?指:狂风呼啸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指:大雪纷飞2、我们的队伍怎样了?想象说话:装备很差,也许这支队伍没有什么?3、齐读第一段。
【优选】《丰碑》教案3篇
《丰碑》教案3篇《丰碑》教案篇1教学要求: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用"湿润"、"晶莹"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形态、神态和穿着中,体会他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理解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教具准备:1、电脑.课件3件。
2、小黑板一块。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分段,归纳段意,学习课文第一、二段,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3题。
教学过程:一、提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了解生字词自学情况。
3、预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三、初读课文。
1、抽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2、默读课文,按提示把__分为四段,讨论段意。
(提示:A、艰难前进B、严峻考验C、一座丰碑D、走向胜利)段意(略)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朗读。
思考:"吞掉"是什么意思?从哪里看出这支队伍似乎要被吞掉?2、指导感情朗读。
五、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朗读。
思考:将军在思索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思索呢?2、指导感情朗读。
六、布置课堂作业: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3题。
第二课时(详案)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第三、四段,体会__中心思想,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1、2、4题。
一、引入新课。
在十分恶劣的环境里,这支队伍是否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将军思索着。
正在这时,他得知前面有人冻死,快步朝前走去,那他看到了什么?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一)重点学习课文第七自然段。
1、指名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得通顺连贯。
2023最新-《丰碑》教学设计4篇
《丰碑》教学设计4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是壶知道编辑帮大伙儿分享的《丰碑》教学设计4篇,欢迎参考阅读。
《丰碑》教学教案篇一一、教学要求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为了他人,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有条理地将思想内容表达清楚的。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2、理解“丰碑”的含义。
三、教学时数两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1、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质疑。
学生有可能提:“丰碑”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课文为什么要用“丰碑”作题呢?师:是呀,课文为什么要用“丰碑”作题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
读的时候,再想想,看看自己还想知道哪些问题?(二)、学生对课文充分质疑。
学生大致有以下三个大问题不明白:1、将军为何向军需处长敬军礼?2、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3、为何说“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那还会属于谁呢?”(三)、探讨第一个问题:课文为何以“丰碑”为题?(含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一问题)1、请一生读第13自然段。
师:“晶莹”是什么意思?“晶莹的丰碑”又是什么意思?这是一个打比方的句子,它把什么比作什么?那么,这座晶莹的丰碑就是指什么?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的。
身体与晶莹的丰碑在哪些方面有相似之处呢?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的第七自然段。
2、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与晶莹的丰碑在哪些方面有相似之处?生可能会说两方面相似:⑴、颜色;⑴、外形。
还有哪些方面相似呢?师引导学生体会在精神上更相似。
①、同学们,是什么原因使军需处长冻死了呢?生的回答有两种可能:a、天气冷使他冻死。
《丰碑》教案-13
《丰碑》教案【精选】《丰碑》教案四篇《丰碑》教案篇1[设计理念]l、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受,重视情感体验。
2、运用合作讨论式教学解决学生理解难点。
3、重视朗读体验,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加深感染。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初读感受1、自己读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2、谁愿意自告奋勇站起来把课文读听听?3.读了这文章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就说什么?可一句话,也可以几句话。
二、再读质疑1、拿起笔来默读课文,看看有没有自己不理解或有问题的地万,请在书上做上记号。
①人被冻死是很痛苦的,为什么军需处长死的时候这样镇定、安详?②课文中两次写到将军"愣",分别是什么意思?③军需处长的身体怎么会成为"丰碑"?④将军为什么庄严地向这位军需处长敬礼?⑤为什么"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呢?2、全班交流自己的问题。
三、合作讨论问题1、方法:自由组合,几人一组讨论刚才提出的自己感兴趣的1一2个问题。
第二课时一、重点学习讨论㈠人冻死时是十分痛苦的,为什么军需处长被冻死时那样"镇定、安详"?1、出示第7小节,指名朗读。
2、讨论:为什么他死得这样安详、镇定呢?3、想象一下他牺牲前的所做、所想(为什么坐下来,为什么吸烟,为什么左手向前伸?)4、这是一位怎样的军需处长? 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二、重点朗读9一13小节。
1、自己有感情地朗读。
2、自告奋勇展示。
3、教师点拨、指导。
三、升华情感1、为什么被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丰碑"?2、为什么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呢?3、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附板书:丰碑一尊塑像-----→一座丰碑《丰碑》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的重点内容。
3、学习本课的生字。
掌握“丰碑、恶劣、袭击、倚靠、湿润、覆盖、晶莹”等词语。
2024年《丰碑》教案范文汇编六篇
2024年《丰碑》教案范文汇编六篇《丰碑》教案篇1(约1370字)《丰碑》教案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摘抄好词好句;能力目标:深刻领悟__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学习作者按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继续的方法;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使自己受到感染和教育;教学重点:理解文中描写军需处长穿着、神态及将军神态变化的语句,体会将军前后思想感情的变化;教学难点:弄懂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的身体为什么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第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激情导入:路迢迢,寒风凉。
敌重重,军情忙。
红军于1934年从江西福建出发,1935年到达陕北。
历经艰难险阻。
翻雪山,过草地,漫漫征途,涌现了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
发生了多少感天动地的故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那艰难的岁月。
一起走进《丰碑》这篇课文。
齐读课题二、感知课文1、学生自学课文,出示自学提示:(1)自学字词,或结合上下文理解字词(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2、学生自学,检查交流3、学生质疑,师板书有共性的问题:a、将军为什么思索着: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b、老战士为什么会被冻死?他死时为什么神态那么镇定、安详?三、细读探究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a2、学生读后体会交流3、师小结二、研读领悟:(一)、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的3—12节,用“——”划出描写老战士神态、穿着的语句,读中探究1、指名读,说说这段话中哪些词用得好2、老战士是谁?军需处长是负责管理什么的?他为什么穿得这么单薄、破旧?3、军需处长明知道自己会被冻死,为什么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出示多媒体课件)()同桌讨论,再交流4、你认为军需处长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对他产生什么样的感情?(学生自由说,师板书:舍己为人)5、指导朗读第7节(出示多媒体课件)《丰碑》教案篇2(约1968字)教学要求: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实用的《丰碑》教案四篇
If you don't have the courage to fight wolves, don't shepherd sheep.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实用的《丰碑》教案四篇《丰碑》教案篇1《丰碑》教案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摘抄好词好句;能力目标:深刻领悟__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学习作者按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继续的方法;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使自己受到感染和教育;教学重点:理解文中描写军需处长穿着、神态及将军神态变化的语句,体会将军前后思想感情的变化;教学难点:弄懂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的身体为什么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第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激情导入:路迢迢,寒风凉。
敌重重,军情忙。
红军于1934年从江西福建出发,1935年到达陕北。
历经艰难险阻。
翻雪山,过草地,漫漫征途,涌现了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
发生了多少感天动地的故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那艰难的岁月。
一起走进《丰碑》这篇课文。
齐读课题二、感知课文1、学生自学课文,出示自学提示:(1)自学字词,或结合上下文理解字词(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2、学生自学,检查交流3、学生质疑,师板书有共性的问题:a、将军为什么思索着: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b、老战士为什么会被冻死?他死时为什么神态那么镇定、安详?三、细读探究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a2、学生读后体会交流3、师小结二、研读领悟:(一)、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的3—12节,用“——”划出描写老战士神态、穿着的语句,读中探究1、指名读,说说这段话中哪些词用得好2、老战士是谁?军需处长是负责管理什么的?他为什么穿得这么单薄、破旧?3、军需处长明知道自己会被冻死,为什么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出示多媒体课件)()同桌讨论,再交流4、你认为军需处长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对他产生什么样的感情?(学生自由说,师板书:舍己为人)5、指导朗读第7节(出示多媒体课件)《丰碑》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
《丰碑》教案范文锦集六篇
《丰碑》教案范文锦集六篇《丰碑》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初步体会军需处长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崇高。
2、练习给课文分段,概括课文段意,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练习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4、学习课文第一、二段,体会红军行军的艰难。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1、练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2、学习课文一、二段,体会红军行军的艰难。
教具准备:录音、投影上课性质:社渚区中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上课时间:1999/12/30溧阳市周城中心小学五(5)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吗?在这伟大的长征中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个。
2、揭题,读题:22、丰碑3、你见过怎么样的碑?你知道丰碑是什么碑吗?择义:丰1 高大2 容貌美3 多4、出示投影(老红军冻死的情景):假如老师告诉你,这就是丰碑的话,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二、学生自学课文:1、学生按下列要求自学课文:(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划一划,课文是怎样描写老战士冻死时的神态的?(3)想一想,你觉得军需处长是一个怎样的人?(4)议一议,为什么要把军需处长称为一座丰碑?2、学生讨论。
三、整体读课文:1、假如要在这丰碑上刻一个人的名字,你准备刻谁的名字?为什么?教师板书:军需处长舍已为人2、速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军需处长的什么事?3、课文哪几小节写了这件事?指名读课文3—13小节。
教师板书:壮烈牺牲4、指名读1、2、14自然段,说一说分别讲了什么?教师板书:艰难前进、严峻考验、必将胜利5、指导分段。
6、:抓主要事件给课文分段。
四、学习课文一、二段:1、放风沙录音,教师范读课文第一段。
讨论:你听到了什么?指:狂风呼啸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指:大雪纷飞2、我们的队伍怎样了?想象说话:装备很差,也许这支队伍没有什么?3、齐读第一段。
4、我们队伍的将军怎样了?他把马让给了战士,说明他关心战士,他更关心什么?这支队伍有什么重要任务?他们又是在怎样的环境里完成这样的任务?(出示:恶劣的环境)你能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什么叫“恶劣的环境”吗?5、出示句子: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血染的丰碑》教案实验学校东校刘鹏教学目标:1. 理解葛云飞“知不可奈何而舍生取义”的宝贵品质,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
2. 体会本文平实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品读语言,感受葛云飞悲壮的英雄形象,理解作者对以葛云飞为代表的广大军民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准确把握文章的写作意图。
教学过程:一、解读文题,初步感知1. 板书课题:碑→丰碑→血染的丰碑指导学生析读文题,根据预习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 捕捉信息,还原历史浏览课文,捕捉相关信息,概括第二次定海战役的过程。
二、品读语言,走近人物1.自读思考:你认为葛云飞是个怎样的人?你从文中哪些内容得出了这一印象?预设:忠肝义胆,勇猛过人,不怕牺牲等,集中体现在“忠”“勇”二字一般而言,学生自读的重点在13—15自然段中对葛云飞壮烈牺牲场面的描写;也会有学生会对前文中葛云飞捐俸、誓师等材料中表现出的忠义等品质感兴趣。
2. 朗读交流:请同学们朗读自己找出的语句,注意用朗读来再现人物形象,读出作者的情感,读出自己的感受。
在朗读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感受葛云飞的忠勇给将士们、百姓带来的感动与振奋,给英军带来的震撼。
3. 深入理解:葛云飞如此忠勇,但是第二次定海战役依然悲壮失败,葛云飞的忠勇究竟意义何在?(1)如此忠勇,军民团结一心,定海战役为何仍然悲壮失败?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原因。
(2)葛云飞是否知道自己的忠勇其实难以换来战争的胜利?相关链接:“夷匪一案,未发之前,文武大吏漠不关心;夫事之后,仓皇无措,殊可痛恨!乃迟延日久,群议蜂起,或矜意气,或图便松。
既无切中要害之论,并无公忠体国之心。
时事至此,殊堪长叹。
弟自上年六月到镇,九月受事。
将剿办事宜分析条陈,而当事诸公咸以为难。
自后局势屡变,忽剿忽抚,总无定见。
现虽收复,而善后事宜更无把握。
弟一武人,仰荷圣明破格起用,惟不畏艰危,务尽我心而已。
”三、整体把握,总结课堂1.再读文章的开头三段和结尾一段,整体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2.教师赋词,总结课堂四、布置作业,延伸思考1.本文选入教材时进行了删改,原文的最后是这样结尾的:这一仗深深打痛了所有中国心。
康乾盛世的天朝中国,从此开始了屈辱的挨打历史。
这一仗也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睛,从此将目光投向世界,踏上追寻强国富民的探求之路。
竹山门呵,你是耸立在我国近代史上一座血染的划时代的大门!你认为那一种结尾更恰当?谈谈自己的看法。
2.比较本文与《清史稿》中对此役的记载,具体体会本文作者运用想象进行叙事和描写的方法之表达效果。
云飞以定海三面皆山,前临海无蔽,请於道头筑土城,竹山、晓峰岭增炮台,而道头南五奎山、吉祥门、毛港悉置防为犄角。
裕谦以费钜未尽许,则请借三年廉俸兴筑,益忤裕谦。
寻至定海,见云飞青布帕首、短衣草履,奔走烈日中;又闻其巡洋捕盗伤臂,夺盗刃刺之,始服其忠勇。
迨英兵复来犯,炮击敌舰於竹山门、东港浦,迭卻之,加提督衔。
於是云飞屯道头土城,锡朋、国鸿分防晓峰、竹山。
云飞独当敌冲,敌连樯进突,登五奎山,炮击红衣夷目,乃退。
次日,敌蔽山后发炮仰击,亦隔山应之。
夜,敌乘雾至,直逼土城,炮中载药敌船,轰歼甚众。
越日,乃肉搏来夺晓峰岭,分攻竹山门,锡朋、国鸿皆战殁,县城遂陷。
敌萃攻土城,云飞知不可为,出敕印付营弁,率亲兵二百,持刀步入敌中,转斗二里许,格杀无算。
至竹山麓,头面右手被斫,犹血战,身受四十馀创,炮洞胸背,植立崖石而死。
定海义勇徐保夜负其尸,浮舟渡海。
是役连战六昼夜,毙敌千馀,卒以众寡不敌,三镇同殉。
(摘自《清史稿卷三百七十二列传一百五十九》《秋天的怀念》简案长宁区教育学院魏新磊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品、读文章,走近作者的心灵。
2、初步掌握一种重要的欣赏方法——对比。
教学难点语言细微之处的大不同。
教学重点母亲的“苦”和“我”的“悔”。
教学过程1、读课文。
重点品读第二段母子的短话。
文中多次写到母亲“悄悄地”进来或出去,为什么在“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这句话中没有用“悄悄地”?母亲一直在关注着我的一举一动,当看到我独自看着落叶出神时,内心不安,急步进来,找话题转移我的注意力。
2、母亲为什么看到我砸玻璃摔东西却悄悄地躲出去?看到我独自看落叶却走进来?而且前者是“悄悄地”,后者是“进来了”(没有“悄悄地”)?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好吧,就明天。
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我”的话到底该怎么读才能更切近当时的情景?3、进一步追问:为什么一向小心翼翼的母亲居然说出“跑”“踩”这样敏感的字眼儿?——母亲太高兴了。
为什么如此高兴?因为母亲多次劝我去北海看花,我都拒绝了。
今天原本只是为了把我的注意力从落叶上移开说出的话,居然得到了“我”的响应,意料之外的喜悦。
引出前文: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两句话对比。
4、“我”知道母亲有病吗?21岁的“我”为什么不知道母亲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以上两句话从原文中删去上下文衔接得似乎更紧密更连贯,如何看?5、全文的语言风格沉痛压抑,但有一处却显然有变化,在哪里?好不好?“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对比前文望归雁砸玻璃,为什么是看风景,反应却不同?幡然醒悟,告慰母亲。
是作者走向新生活的宣言。
6、最后再读文章。
《在那颗星子下》教学设计学校:闵行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梅陇实验学校学科:语文课型:基础型班级:六(3)班课题:六在那颗星子下授课老师:陈叶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认真品读课文,体会老师对“我”的良苦用心和真切教诲,以及“我”对老师的敬爱。
2.品味文中充满诗意、新颖传神的语言。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真品读课文,体会老师对“我”的良苦用心和真切教诲,以及“我”对老师的敬爱。
难点:品味文中充满诗意、新颖传神的语言,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一、分析课题1.作者介绍设计:制作有关舒婷图片的PPT,以时间为顺序,从她的现在到中学时代。
目的:引出课题——中学时代的一件事——在那颗星子下。
2.学生交流对课题的理解预设:(1)学生对正副标题的理解,书上P34有相关的知识点。
(2)正标题用了比喻,喻指林老师。
目的:对于正标题的理解是关键,由此转入课文点题的句子。
二、研读课文1.学生讨论:为什么林老师如一颗最亮的星星,永远闪烁在“我”记忆的银河中?设计:小组讨论,如果场地限制,那么左右讨论。
目的:把自己的想法梳理一遍,便于更好地在全班面前表达。
2.学生交流预设:(1)第14小节,林老师要求“我”重考,而后重打分数——47分。
林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
(2)第15小节,林老师递给“我”成绩单仍然是“优”,林老师对“我”真诚的帮助和关心、爱护。
(3)第16小节,林老师对“我”说的一段话,对“我”的启发引导,对“我”的良苦用心。
(4)第17小节,林老师把手搁在“我”的肩上,对“我”的信任、充满关切。
可与第五课的句子作比较。
(5)第10小节,林老师站立在旁边看“我”测试,是个有心之人,一个考前还溜出来看电影的学生究竟考得怎样?目的:学生对于问题的回答估计是会从林老师的角度切入,那么这只是对课文初步的理解,当然这也是作者要明确告诉我们的。
但是作者花了了很多的笔墨来写中学时代的自己,是隐含了另外一层意思,就是“我”当时究竟是个怎样的学生?要深入的是,对于“我”的分析,更容易理解“我”至今难以忘记林老师,把林老师赞誉有加。
3.学生思考:为什么“我”惟独对林老师念念不忘呢?“我”究竟是个怎样的学生?4.学生交流预设:(1)第3小节,写“我”的贪玩,调皮,无所顾忌。
关注“究竟是把读书当玩了,还是把玩当作了读书”句式,以后写作有机会可以采用;(2)第4小节,写“我”的桀骜不驯,我行我素,很狡猾的一面。
关注“大摇大摆”这个词语。
(3)第7小节,写“我”的对林老师的挑衅。
(4)第9、10、11小节写“我”凭借小聪明,强记能力英语考试第一名。
目的:这些内容不能单独看,和林老师的举动一起看,就明白“我”当时是个很特别的学生,有头脑,头想法,有自己的所谓主见,叛逆,如果教育不好就有可能这样糊里糊涂下去,而没有长进。
而林老师的出现,她所持的态度,她所用的方法,她所说的话,她的出现使“我”的考试一波三折,充满意外,但都是用心良苦之举,这些都敲击到“我”的内心深处。
或者说,“我”这么一个特别的学生也只有这位特别的老师调教好了。
三、总结课文1.知识梳理2.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