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有机物的转化关系图

合集下载

高三有机化学中有机物间相互转化关系图

高三有机化学中有机物间相互转化关系图

高三有机化学中有机物间相互转化关系图高三有机化学中有机物间相互转化关系图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一、有机物间相互转化关系二、能与溴水发生化学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或变色的物质1、有机物:⑴ 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等)⑵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酯等)⑶ 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⑷ 含醛基的化合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等)⑸ 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2、无机物:⑴ -2价的S (硫化氢及硫化物)⑵ + 4价的S (二氧化硫、亚硫酸及亚硫酸盐)⑶ + 2价的Fe6FeSO 4 + 3Br 2 = 2Fe 2(SO 4)3 + 2FeBr 3 6FeCl 2 + 3Br 2 = 4FeCl 3 + 2FeBr 32FeI 2 + 3Br 2 = 2FeBr 3 + 2I 2 ⑷ Zn 、Mg 等单质如⑸ -1价的I (氢碘酸及碘化物)变色⑹ NaOH 等强碱、Na 2CO 3和AgNO 3等盐 Br 2 + H 2O = HBr + HBrO2HBr + Na 2CO 3 = 2NaBr + CO 2↑+ H 2O HBrO + Na 2CO3 = NaBrO + NaHCO 3三、能萃取溴而使溴水褪色的物质上层变无色的(ρ>1):卤代烃(CCl 4、氯仿、溴苯等)、CS 2等;变色Mg + Br 2 === MgBr 2 (其中亦有Mg 与H +、Mg 与HBrO 的反应)△下层变无色的(ρ<1):直馏汽油、煤焦油、苯及苯的同系物、低级酯、液态环烷烃、液态饱和烃(如己烷等)等四、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1、有机物:⑴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等)⑵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酯等)⑶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⑷醇类物质(乙醇等)⑸含醛基的化合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等)⑹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⑺苯的同系物2、无机物:⑴氢卤酸及卤化物(氢溴酸、氢碘酸、浓盐酸、溴化物、碘化物)⑵ + 2价的Fe(亚铁盐及氢氧化亚铁)⑶-2价的S(硫化氢及硫化物)⑷ + 4价的S(二氧化硫、亚硫酸及亚硫酸盐)⑸双氧水(H2O2)五、常见的各类有机物的官能团,结构特点及主要化学性质(1) 烷烃A)官能团:无;通式:C n H2n+2;代表物:CH4B) 结构特点:键角为109°28′,空间正四面体分子。

高三有机化学中有机物间相互转化关系图全解

高三有机化学中有机物间相互转化关系图全解

一、有机物间相互转化关系二、能与溴水发生化学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或变色的物质1、有机物:⑴ 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等)⑵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酯等) ⑶ 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⑷ 含醛基的化合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等) ⑸ 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2、无机物:⑴ -2价的S (硫化氢及硫化物)⑵ + 4价的S (二氧化硫、亚硫酸及亚硫酸盐) ⑶ + 2价的Fe6FeSO 4 + 3Br 2 = 2Fe 2(SO 4)3 + 2FeBr 36FeCl 2 + 3Br 2 = 4FeCl 3 + 2FeBr 32FeI 2 + 3Br 2 = 2FeBr 3 + 2I 2⑷ Zn 、Mg 等单质 如 ⑸ -1价的I (氢碘酸及碘化物)变色 ⑹ NaOH 等强碱、Na 2CO 3和AgNO 3等盐 Br 2 + H 2O = HBr + HBrO2HBr + Na 2CO 3 = 2NaBr + CO 2↑+ H 2O HBrO + Na 2CO 3 = NaBrO + NaHCO 3三、能萃取溴而使溴水褪色的物质上层变无色的(ρ>1):卤代烃(CCl 4、氯仿、溴苯等)、CS 2等;下层变无色的(ρ<1):直馏汽油、煤焦油、苯及苯的同系物、低级酯、液态环烷烃、液态饱和烃(如己烷等)等 四、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1、有机物:⑴ 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等)⑵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酯等) ⑶ 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 ⑷ 醇类物质(乙醇等)⑸ 含醛基的化合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等) ⑹ 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⑺ 苯的同系物变色 Mg + Br 2 === MgBr 2 (其中亦有Mg 与H +、Mg 与HBrO 的反应)△2、无机物:⑴ 氢卤酸及卤化物(氢溴酸、氢碘酸、浓盐酸、溴化物、碘化物) ⑵ + 2价的Fe (亚铁盐及氢氧化亚铁) ⑶ -2价的S (硫化氢及硫化物)⑷ + 4价的S (二氧化硫、亚硫酸及亚硫酸盐) ⑸ 双氧水(H 2O 2)五、常见的各类有机物的官能团,结构特点及主要化学性质(1) 烷烃A) 官能团:无 ;通式:C n H 2n +2;代表物:CH 4B) 结构特点:键角为109°28′,空间正四面体分子。

高三有机化学中有机物间相互转化关系图

高三有机化学中有机物间相互转化关系图

一、有机物间相互转化关系二、能与溴水发生化学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或变色的物质1、有机物:⑴ 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等)⑵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酯等) ⑶ 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⑷ 含醛基的化合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等) ⑸ 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2、无机物:⑴ -2价的S (硫化氢及硫化物)⑵ + 4价的S (二氧化硫、亚硫酸及亚硫酸盐) ⑶ + 2价的Fe6FeSO 4 + 3Br 2 = 2Fe 2(SO 4)3 + 2FeBr 36FeCl 2 + 3Br 2 = 4FeCl 3 + 2FeBr 32FeI 2 + 3Br 2 = 2FeBr 3 + 2I 2⑷ Zn 、Mg 等单质 如 ⑸ -1价的I (氢碘酸及碘化物)变色 ⑹ NaOH 等强碱、Na 2CO 3和AgNO 3等盐 Br 2 + H 2O = HBr + HBrO2HBr + Na 2CO 3 = 2NaBr + CO 2↑+ H 2O HBrO + Na 2CO 3 = NaBrO + NaHCO 3三、能萃取溴而使溴水褪色的物质上层变无色的(ρ>1):卤代烃(CCl 4、氯仿、溴苯等)、CS 2等;下层变无色的(ρ<1):直馏汽油、煤焦油、苯及苯的同系物、低级酯、液态环烷烃、液态饱和烃(如己烷等)等 四、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1、有机物:⑴ 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等)⑵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酯等) ⑶ 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 ⑷ 醇类物质(乙醇等)⑸ 含醛基的化合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等) ⑹ 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⑺ 苯的同系物变色 Mg + Br 2 === MgBr 2 (其中亦有Mg 与H +、Mg 与HBrO 的反应)△2、无机物:⑴ 氢卤酸及卤化物(氢溴酸、氢碘酸、浓盐酸、溴化物、碘化物) ⑵ + 2价的Fe (亚铁盐及氢氧化亚铁) ⑶ -2价的S (硫化氢及硫化物)⑷ + 4价的S (二氧化硫、亚硫酸及亚硫酸盐) ⑸ 双氧水(H 2O 2)五、常见的各类有机物的官能团,结构特点及主要化学性质(1) 烷烃A) 官能团:无 ;通式:C n H 2n +2;代表物:CH 4B) 结构特点:键角为109°28′,空间正四面体分子。

高中高三有机化学中有机物间相互转化关系图.docx

高中高三有机化学中有机物间相互转化关系图.docx

一、有机物间相互转化关系二、能与澳水发生化学反应而使澳水褪色或变色的物质1、有机物:(1)不饱和姪(烯炷、烘桂、二烯姪等)(2)不饱和坯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酯等)(3)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4)含醛基的化合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等)(5)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2、无机物:(1)一2价的S (硫化氢及硫化物)(2)+4价的S (二氧化硫、亚硫酸及亚硫酸盐)(3)+ 2 价的Fe6FeSO4 4- 3Br2 = 2Fe2(SO4)3 + 2FeBrrj6FeCl + 3Br 二4FeCl + 2FeBr L 变色2FeI + 3Br = 2FeBr + 21 ' J2 23 2 △(4)Zn、Mg等单质女fl Mg + Br 2 === MgBr 2 (其中亦有Mg与H + . Mg与HBrO的反应)(5)-1价的I (氢碘酸及碘化物)变色(6)NaOH 等强碱、N32CO3 和AgNO 3 等盐Br2 + H2O = HBr + HBrO2HBr + Na2COs = 2NaBr + CO2 t + H2OHBrO + Na2CO3 = NaBrO + NaHCOs三、能萃取澳而使澳水褪色的物质上层变无色的(P >1):卤代桂(CC14、氯仿、澳苯等)、CS2等;下层变无色的(p VI):直徭汽油、煤焦油、苯及苯的同系物、低级酯、液态环烷桂、液态饱和桂(如己烷等)等四、能使酸性高镭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1、有机物:(1)不饱和桂(烯坯、块桂、二烯坯等)(2)不饱和桂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酯等)(3)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4)醇类物质(乙醇等)(5)含醛基的化合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等)(6)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7)苯的同系物2、无机物:(1)酸及化物(漠酸、碘酸、酸、漠化物、碘化物) ⑵+ 2价的Fe (及氧化)(3) -2价的S (硫化及硫化物)⑷+ 4价的S (二氧化硫、硫酸及硫酸) ⑸双氧水(H2O2)五、常的各有机物的官能,构特点及主要化学性(1)A ) 官能:无;通式:CnH2n+2;代表物:CH4B )构特点:角109° 28, z 空正四面体分子。

高三有机化学中有机物间相互转化关系图

高三有机化学中有机物间相互转化关系图

高三有机化学中有机物间相互转化关系图(共9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一、有机物间相互转化关系23二、能与溴水发生化学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或变色的物质1、有机物:⑴ 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等)⑵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酯等) ⑶ 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⑷ 含醛基的化合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等) ⑸ 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2、无机物:⑴ -2价的S (硫化氢及硫化物)⑵ + 4价的S (二氧化硫、亚硫酸及亚硫酸盐) ⑶ + 2价的Fe6FeSO 4 + 3Br 2 = 2Fe 2(SO 4)3 + 2FeBr 36FeCl 2 + 3Br 2 = 4FeCl 3 + 2FeBr 3 2FeI 2 + 3Br 2 = 2FeBr 3 + 2I 2⑷ Zn 、Mg 等单质 如⑸ -1价的I (氢碘酸及碘化物)变色 ⑹ NaOH 等强碱、Na 2CO 3和AgNO 3等盐 Br 2 + H 2O = HBr + HBrO2HBr + Na 2CO 3 = 2NaBr + CO 2↑+ H 2O HBrO + Na 2CO 3 = NaBrO + NaHCO 3三、能萃取溴而使溴水褪色的物质上层变无色的(ρ>1):卤代烃(CCl 4、氯仿、溴苯等)、CS 2等;下层变无色的(ρ<1):直馏汽油、煤焦油、苯及苯的同系物、低级酯、液态环烷烃、液态饱和烃(如己烷等)等 四、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1、有机物:⑴ 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等)⑵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酯等) ⑶ 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 ⑷ 醇类物质(乙醇等)⑸ 含醛基的化合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等) ⑹ 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⑺ 苯的同系物变色 Mg + Br 2 === MgBr 2 (其中亦有Mg 与H +、Mg 与HBrO 的反应) △42、无机物:⑴ 氢卤酸及卤化物(氢溴酸、氢碘酸、浓盐酸、溴化物、碘化物) ⑵ + 2价的Fe (亚铁盐及氢氧化亚铁) ⑶ -2价的S (硫化氢及硫化物)⑷ + 4价的S (二氧化硫、亚硫酸及亚硫酸盐) ⑸ 双氧水(H 2O 2)五、常见的各类有机物的官能团,结构特点及主要化学性质(1) 烷烃A) 官能团:无 ;通式:C n H 2n +2;代表物:CH 4B) 结构特点:键角为109°28′,空间正四面体分子。

高三有机化学中有机物间相互转化关系图解析

高三有机化学中有机物间相互转化关系图解析

一、有机物间相互转化关系二、能与溴水发生化学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或变色的物质1、有机物:⑴ 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等)⑵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酯等) ⑶ 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⑷ 含醛基的化合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等) ⑸ 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2、无机物:⑴ -2价的S (硫化氢及硫化物)⑵ + 4价的S (二氧化硫、亚硫酸及亚硫酸盐) ⑶ + 2价的Fe6FeSO 4 + 3Br 2 = 2Fe 2(SO 4)3 + 2FeBr 36FeCl 2 + 3Br 2 = 4FeCl 3 + 2FeBr 32FeI 2 + 3Br 2 = 2FeBr 3 + 2I 2⑷ Zn 、Mg 等单质 如 ⑸ -1价的I (氢碘酸及碘化物)变色 ⑹ NaOH 等强碱、Na 2CO 3和AgNO 3等盐 Br 2 + H 2O = HBr + HBrO2HBr + Na 2CO 3 = 2NaBr + CO 2↑+ H 2O HBrO + Na 2CO 3 = NaBrO + NaHCO 3三、能萃取溴而使溴水褪色的物质上层变无色的(ρ>1):卤代烃(CCl 4、氯仿、溴苯等)、CS 2等;下层变无色的(ρ<1):直馏汽油、煤焦油、苯及苯的同系物、低级酯、液态环烷烃、液态饱和烃(如己烷等)等 四、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1、有机物:⑴ 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等)⑵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酯等) ⑶ 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 ⑷ 醇类物质(乙醇等)⑸ 含醛基的化合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等) ⑹ 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⑺ 苯的同系物变色 Mg + Br 2 === MgBr 2 (其中亦有Mg 与H +、Mg 与HBrO 的反应)△2、无机物:⑴ 氢卤酸及卤化物(氢溴酸、氢碘酸、浓盐酸、溴化物、碘化物) ⑵ + 2价的Fe (亚铁盐及氢氧化亚铁) ⑶ -2价的S (硫化氢及硫化物)⑷ + 4价的S (二氧化硫、亚硫酸及亚硫酸盐) ⑸ 双氧水(H 2O 2)五、常见的各类有机物的官能团,结构特点及主要化学性质(1) 烷烃A) 官能团:无 ;通式:C n H 2n +2;代表物:CH 4B) 结构特点:键角为109°28′,空间正四面体分子。

o有机物转化关系图

o有机物转化关系图
4按序号在下面写出两种物质之间转化关系对应的反应方___班姓名:______________
将下列19种有机化合物设计成物质转化关系图。CH3CH3、CH2=CH2、CH≡CH、CH3CH2Br、BrCH2CH2Br、C2H5OH、HOCH2CH2OH、
CH3CHOOHCCHO、CH3COOH、HOOCCOOH、CH3COOCH2CH3、CH3CH2ONa
已知:乙炔在一定条件下能三聚成苯;溴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可以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得到苯酚钠。
要求:1、字迹工整、版面美观、创意新颖;2、物质间只允许用直箭头或可逆符号。不允许用折线箭头,更不能交叉;
3、在箭头上或下用①、②、③、④、⑤……标清序号;4、按序号在下面写出两种物质之间转化关系对应的反应方程式,写清反应条件。
重要有机化合物转化关系图

化学八圈图19个转化关系

化学八圈图19个转化关系

化学八圈图19个转化关系
新一代的化学八圈图可以清楚地解释当前社会化学变化的各个过程,该八圈图由19条不
同的转化关系组成,而这19条转化关系又由四大块组成,分别是有机化合物、矿物质变化、核变化和介观性变化。

每个块又由一系列不同的反应进行连接。

首先是有机物的转化,包括有机物的氧化、脱氧、变性和活化等反应,将有机物从简单的
化学组成构成,然后进入复杂反应中分解和产生合成物,有机物在这些反应中也不断转变,形成新的化学物质,有利于进一步加工利用。

接下来是矿物质变化,包括矿物的改变、激活、氯化和比色品变化等反应,矿物质的物理结构发生变化,同时形成新的化学物质,用于参与更深层次的变化,从而把原来的矿物质变成更加复杂和有用的物质。

再有是核变化,包括物理核变和核化学变,反应中会形成原子核吸收外来的粒子,以改变
原子核里的原子核结构,产生新原子,同时也会放射出小量放射性物质,形成新的核标记
物质,可以用来进行后续研究和研制。

最后是介观性变化,涉及失去键、再氧化及氯化等反应,可以形成大量新的原子元素,其
中可以找到影响有机化合物进行分度和电荷变化等反应的物质,以便进一步深入变化。

利用上述新一代的化学八圈图可以更加清楚地解释当前社会化学变化的过程,由不同的
19条转化关系组成,显示出化学变化独特的发展趋势,使用者可以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社
会中当前化学变化走向。

高三有机化学中有机物间相互转化关系图

高三有机化学中有机物间相互转化关系图

一、有机物间相互转化关系二、能与溴水发生化学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或变色的物质1、有机物:⑴ 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等)⑵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酯等) ⑶ 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⑷ 含醛基的化合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等) ⑸ 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2、无机物:⑴ -2价的S (硫化氢及硫化物)⑵ + 4价的S (二氧化硫、亚硫酸及亚硫酸盐) ⑶ + 2价的Fe6FeSO 4 + 3Br 2 = 2Fe 2(SO 4)3 + 2FeBr 36FeCl 2 + 3Br 2 = 4FeCl 3 + 2FeBr 32FeI 2 + 3Br 2 = 2FeBr 3 + 2I 2⑷ Zn 、Mg 等单质 如⑸ -1价的I (氢碘酸及碘化物)变色 ⑹ NaOH 等强碱、Na 2CO 3和AgNO 3等盐 Br 2 + H 2O = HBr + HBrO2HBr + Na 2CO 3 = 2NaBr + CO 2↑+ H 2O HBrO + Na 2CO 3 = NaBrO + NaHCO 3三、能萃取溴而使溴水褪色的物质上层变无色的(ρ>1):卤代烃(CCl 4、氯仿、溴苯等)、CS 2等;下层变无色的(ρ<1):直馏汽油、煤焦油、苯及苯的同系物、低级酯、液态环烷烃、液态饱和烃(如己烷等)等 四、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1、有机物:⑴ 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等)⑵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酯等) ⑶ 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 ⑷ 醇类物质(乙醇等)⑸ 含醛基的化合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等) ⑹ 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⑺ 苯的同系物变色 Mg + Br 2 === MgBr 2 (其中亦有Mg 与H +、Mg 与HBrO 的反应) △2、无机物:⑴ 氢卤酸及卤化物(氢溴酸、氢碘酸、浓盐酸、溴化物、碘化物) ⑵ + 2价的Fe (亚铁盐及氢氧化亚铁) ⑶ -2价的S (硫化氢及硫化物)⑷ + 4价的S (二氧化硫、亚硫酸及亚硫酸盐) ⑸ 双氧水(H 2O 2)五、常见的各类有机物的官能团,结构特点及主要化学性质(1) 烷烃A) 官能团:无 ;通式:C n H 2n +2;代表物:CH 4B) 结构特点:键角为109°28′,空间正四面体分子。

高三有机化学中有机物间相互转化关系图

高三有机化学中有机物间相互转化关系图

一、有机物间相互转化关系二、能与溴水发生化学反响而使溴水褪色或变色的物质1、有机物:⑴ 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等〕⑵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酯等〕 ⑶ 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⑷ 含醛基的化合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等〕 ⑸ 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2、无机物:⑴ -2价的S 〔硫化氢及硫化物〕⑵ + 4价的S 〔二氧化硫、亚硫酸及亚硫酸盐〕 ⑶ + 2价的Fe6FeSO 4 + 3Br 2 = 2Fe 2(SO 4)3+ 2FeBr 3 6FeCl 2 + 3Br 2 = 4FeCl 3 + 2FeBr 3 2FeI 2 + 3Br 2 = 2FeBr 3 + 2I 2 ⑷ Zn 、Mg 等单质 如⑸ -1价的I 〔氢碘酸及碘化物〕变色 ⑹ NaOH 等强碱、Na 2CO 3和AgNO 3等盐 Br 2 + H 2O = HBr + HBrO2HBr + Na 2CO 3 = 2NaBr + CO 2↑+ H 2O变色Mg + Br 2 === MgBr 2 〔其中亦有Mg 与H +、Mg 与HBrO 的反响〕△HBrO + Na2CO3 = NaBrO + NaHCO3三、能萃取溴而使溴水褪色的物质上层变无色的〔ρ>1〕:卤代烃〔CCl4、氯仿、溴苯等〕、CS2等;下层变无色的〔ρ<1〕:直馏汽油、煤焦油、苯及苯的同系物、低级酯、液态环烷烃、液态饱和烃〔如己烷等〕等四、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1、有机物:⑴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等〕⑵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酯等〕⑶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⑷醇类物质〔乙醇等〕⑸含醛基的化合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等〕⑹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⑺苯的同系物2、无机物:⑴氢卤酸及卤化物〔氢溴酸、氢碘酸、浓盐酸、溴化物、碘化物〕⑵ + 2价的Fe〔亚铁盐及氢氧化亚铁〕⑶-2价的S〔硫化氢及硫化物〕⑷ + 4价的S〔二氧化硫、亚硫酸及亚硫酸盐〕⑸ 双氧水〔H 2O 2〕五、常见的各类有机物的官能团,构造特点及主要化学性质(1)烷烃A) 官能团:无 ;通式:C n H 2n +2;代表物:CH 4B) 构造特点:键角为109°28′,空间正四面体分子。

高三有机化学中有机物间相互转化关系图

高三有机化学中有机物间相互转化关系图

一、有机物间相互转化关系二、能与溴水发生化学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或变色的物质1、有机物:⑴ 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等)⑵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酯等) ⑶ 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⑷ 含醛基的化合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等) ⑸ 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2、无机物:⑴ -2价的S (硫化氢及硫化物)⑵ + 4价的S (二氧化硫、亚硫酸及亚硫酸盐) ⑶ + 2价的64 + 32 = 22(4)3 + 2362 + 32 = 43 + 2322 + 32 = 23 + 2I 2⑷ 、等单质 如⑸ -1价的I (氢碘酸及碘化物)变色 ⑹ 等强碱、23和3等盐 2 + H 2O = +2 + 23 = 2 + 2↑+ H 2O + 23 = + 3三、能萃取溴而使溴水褪色的物质上层变无色的(ρ>1):卤代烃(4、氯仿、溴苯等)、2等;下层变无色的(ρ<1):直馏汽油、煤焦油、苯及苯的同系物、低级酯、液态环烷烃、液态饱和烃(如己烷等)等 四、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1、有机物:⑴ 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等)⑵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酯等) ⑶ 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 ⑷ 醇类物质(乙醇等)⑸ 含醛基的化合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等) ⑹ 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⑺ 苯的同系物变色 + 2 2 (其中亦有与、与的反应) △2、无机物:⑴ 氢卤酸及卤化物(氢溴酸、氢碘酸、浓盐酸、溴化物、碘化物) ⑵ + 2价的(亚铁盐及氢氧化亚铁) ⑶ -2价的S (硫化氢及硫化物)⑷ + 4价的S (二氧化硫、亚硫酸及亚硫酸盐) ⑸ 双氧水(H 2O 2)五、常见的各类有机物的官能团,结构特点及主要化学性质(1) 烷烃A) 官能团:无 ;通式:22;代表物:4B) 结构特点:键角为109°28′,空间正四面体分子。

高三有机化学中有机物间相互转化关系图

高三有机化学中有机物间相互转化关系图

一、有机物间相互转化关系二、能与溴水发生化学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或变色的物质1、有机物:⑴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等)⑵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酯等)⑶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⑷含醛基的化合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等)⑸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2、无机物:⑴-2价的S(硫化氢及硫化物)⑵ + 4价的S(二氧化硫、亚硫酸及亚硫酸盐)⑶ + 2价的Fe6FeSO4 + 3Br2 = 2Fe2(SO4)3 + 2FeBr36FeCl2 + 3Br2 = 4FeCl3 + 2FeBr32FeI2 + 3Br2 = 2FeBr3 + 2I2⑷ Zn、Mg等单质如⑸-1价的I(氢碘酸及碘化物)变色⑹ NaOH等强碱、Na2CO3和AgNO3等盐Br2 + H2O = HBr + HBrO2HBr + Na2CO3 = 2NaBr + CO2↑+ H2OHBrO + Na2CO3 = NaBrO + NaHCO3三、能萃取溴而使溴水褪色的物质上层变无色的(ρ>1):卤代烃(CCl4、氯仿、溴苯等)、CS2等;下层变无色的(ρ<1):直馏汽油、煤焦油、苯及苯的同系物、低级酯、液态环烷烃、液态饱和烃(如己烷等)等四、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1、有机物:⑴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等)⑵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酯等)⑶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⑷醇类物质(乙醇等)⑸含醛基的化合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等)⑹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⑺苯的同系物2、无机物:⑴氢卤酸及卤化物(氢溴酸、氢碘酸、浓盐酸、溴化物、碘化物)⑵ + 2价的Fe(亚铁盐及氢氧化亚铁)⑶-2价的S(硫化氢及硫化物)⑷ + 4价的S(二氧化硫、亚硫酸及亚硫酸盐)⑸双氧水(H2O2)五、常见的各类有机物的官能团,结构特点及主要化学性质(1) 烷烃A) 官能团:无 ;通式:C n H 2n +2;代表物:CH 4B) 结构特点:键角为109°28′,空间正四面体分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于备课的资料
各类有机物的转化关系图:
1. 常见官能团与性质
官能团结构性质
碳碳双键易加成、易氧化、易聚合
碳碳三键易加成、易氧化、易聚合
卤素(X=Cl、Br等)
易取代(如溴乙烷与NaOH水溶液共热生成乙醇)、易消去
(如溴乙烷与NaOH醇溶液共热生成乙烯)
醇羟基易取代、易消去(如乙醇在浓硫酸、170℃条件下生成乙烯)、易催化氧化(如乙醇在酸性K2Cr2O7溶液中被氧化为乙醛甚至乙酸)
酚羟基极弱酸性(酚羟基中的氢与NaOH溶液反应,但酸性极弱,不能使指示剂变色)、易氧化(如无色的苯酚晶体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粉红色)、显色反应(如苯酚遇FeCl3溶液呈紫
色)、苯酚遇浓溴水产生白色沉淀
醛基易氧化(如乙醛与银氨溶液共热生成银镜)
羰基易还原(如在Cu/Ag催化加热条件下还原为) 羧基
酸性(如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乙酸与NaOH溶液反应)、易
取代(如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 酯基
易水解(如乙酸乙酯在稀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酸性水解,
乙酸乙酯在NaOH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碱性水解)
烷氧基如环氧乙烷在酸催化下与水一起加热生成乙二醇
硝基还原(如酸性条件下,硝基苯在铁粉催化下还原为苯胺) 2. 有机反应类型与重要的有机反应
反应类型重要的有机反应
取代反应烷烃的卤代:CH4+Cl2CH3Cl+HCl
烯烃的卤代:
卤代烃的水解:CH3CH2Br+NaOH CH3CH2OH+NaBr
皂化反应:+3NaOH3C17H35COONa+
酯化反应:+C2H5OH+H2O 糖类的水解:122211
C H O
蔗糖+H2O
6126
C H O
果糖+
6126
C H O
葡萄糖
二肽的水解:+H2O
取代反应苯环上的卤代:+Cl 2+HCl
苯环上的硝化:++H2O
苯环上的磺化:++H2O
(续表)
反应类型重要的有机反应
加成反应
烯烃的加成:+HCl
炔烃的加成:+H2O
苯环的加氢:+3H2
消去反应
醇分子内脱水生成烯烃:C2H5OH+H2O
卤代烃脱HX生成烯烃:CH3CH2Br+NaOH+NaBr+H2O
加聚反应单烯烃的加聚:
n
共轭二烯烃的加聚:
(此外,需要记住丁苯橡胶、氯丁橡胶的单体)
缩聚二元醇与二元酸之间的缩聚:
反应
n+nHOCH2CH2OH+2
nH2O
羟基酸之间的缩聚:+nH2O
缩聚
反应
氨基酸之间的缩聚:
苯酚与HCHO的缩聚:n+nHCHO+nH2O
氧化反应催化氧化:2CH3CH2OH+O22CH3CHO+2H2O
醛基与银氨溶液的反应:
CH3CHO+2[Ag(NH3)2]OH CH3COONH4+2Ag↓+3NH3+H2O(注意配平) 醛基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CH3CHO+2Cu(OH)2+NaOH CH3COONa+Cu2O↓+3H2O
还原
反应
醛基加氢:CH3CHO+H2CH3CH2OH
硝基还原为氨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