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第五章 红外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
大气遥感第五章:大气中的热红外辐射传输
空间分辨率 (水平/垂直)
视 场 瞬时视角
(度)
mrad
AIRS大气红外探测仪 EOS(美国) 2300;6 3.74-15.4 13.5km-1km 49.5
1.1
用途 大气温度湿度
ASTER高级空间热辐射 热反射探测器
ATSR纵向扫描辐射仪
EOS (美国)
ERS-1 (欧空局)
14
2 (MWR)
ASTER模拟仪器
美国
20
8-12
始于1991年 65或104 2或5.0
云,陆地测量
CIS中国成像光谱仪
DAIS-7915数值式 航空成像光谱仪 DAIS-16115数值式 航空成像光谱仪 GER-63通道扫描仪
ISM红外成像光谱仪
中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法国
1
3.53-3.94
始于1993年
80
大气不仅是削弱热红外辐射的介质,而且它本身也发射热红外 辐射,有时甚至发射的辐射会超出吸收的部分。
总之,热红外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是一种漫射辐射在无散射 但有吸收又有发射的介质中的传输。
热红外光谱和温室效应
➢ 地气系统维持辐射平衡状态,吸收太阳辐射的同 时,也向太空发射辐射,地气系统发射的辐射称 为热红外辐射。由能量守恒原理,令 表示地
热红外遥感系统
热红外遥感在海面温度、陆面温度、大气温度、大气 水汽、云顶温度的遥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热红外遥 感传感器的发展十分迅速,现在使用和即将投入使用的热 红外传感器达几十种之多。我们把主要的热红外传感器的 有关信息列于下表。
传感器
现在及将来地球观测计划红外传感器概览(星载部分)
卫星/计划 波段数 光谱范围
态分辨仪
大气湍流对红外的影响_概述及解释说明
大气湍流对红外的影响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大气湍流是指大气中存在的一种不规则、无序而且具有随机性的气体运动现象,其对红外辐射的传输产生了重要影响。
红外辐射在军事、航空航天、气象等领域应用广泛,因此了解大气湍流对红外辐射传输的影响机制对于优化红外成像系统的设计和提高其性能至关重要。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大气湍流对红外辐射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
首先,我们将介绍大气湍流概念及其特征,并讨论导致湍流形成的因素。
接着,我们将探讨红外辐射的基本特性以及在不同波长区域和应用领域中所具有的潜力。
然后,我们将说明红外传感器工作原理以及其在红外成像系统中的应用。
通过以上内容的铺垫,我们将详细介绍目前关于大气湍流对红外辐射影响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温度涨落效应、折射率涨落效应以及散焦与模糊效应等方面,并总结当前存在的挑战和问题。
最后,我们将对现有解决方案进行分析并评估其优缺点,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概述大气湍流对红外辐射的影响,并深入解释其影响机制。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综述和分析,可以为红外成像系统的设计和性能提升提供参考,并为未来相关研究提出新的创新思路和方向。
2. 大气湍流概述:2.1 定义与特征:大气湍流是指在大气层中存在的一种不规则运动现象,具有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
它是由于大气中温度、湿度、风向等因素的变化引起的。
大气湍流通常表现为空气的快速混合和乱流运动,导致空间和时间上的非均匀性。
大气湍流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无规则性: 大气湍流运动没有明确的周期性或规律性,其运动模式会不断变化。
- 尺度范围广: 大气湍流可以出现在非常小的尺度(例如微观颗粒周围)到非常大的尺度(例如行星尺度)之间。
- 能量耗散: 大气湍流会使空气能量从大尺度逐渐转移到小尺度,并最终以热能形式耗散掉。
2.2 影响因素:多个因素会影响大气湍流的生成和发展,其中包括:- 空间和时间上的温度差异: 温度差异会导致空气密度不均匀,从而产生湍流运动。
简述大气热红外辐射传输方程
简述大气热红外辐射传输方程大气热红外辐射传输方程是研究大气中红外辐射传输规律的重要方程。
通过解析和解决该方程,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和描述大气中红外辐射的传输行为,进而提高气象预报和遥感应用的精度和可靠性。
大气热红外辐射传输方程描述了大气中红外辐射的传输过程。
在大气中,太阳辐射作用下的地表、云、大气分子等物体会发射出红外辐射,这些红外辐射在大气中传输,直到达到地球上的观测点或遥感器。
大气热红外辐射传输方程考虑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大气的温度、气体成分、湿度、云和颗粒物的分布等。
一般来说,大气热红外辐射传输方程可以表示为以下形式:I = I0 * exp(-τ) + S * [1 - exp(-τ)]其中,I是观测点上接收到的红外辐射强度,I0是地表发射的红外辐射强度,τ是大气的透射系数,S是大气散射引起的反射红外辐射。
大气的透射系数τ可以表示为:τ = τg * τm * τa其中,τg是地表到大气层顶的透射系数,τm是大气层顶到观测点的透射系数,τa是大气成分的透射系数。
大气的透射系数受到大气的吸收、发射、散射等过程的影响。
大气的吸收主要是由水汽、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引起的,而大气的发射主要是由大气温度引起的。
此外,大气中的云和颗粒物也会引起红外辐射的散射,造成额外的辐射源。
大气热红外辐射的传输方程对气象预报和遥感应用有重要意义。
在气象预报中,了解大气中红外辐射的传输规律,可以帮助预测气温、湿度等大气参数的变化。
在遥感应用中,通过观测红外辐射,并结合大气热红外辐射传输方程,可以反演地表温度、云高度、大气湿度等信息,从而为气象学、地质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总之,大气热红外辐射传输方程对于理解和描述大气中红外辐射的传播规律至关重要。
通过解决这一方程,我们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和分析大气变化,提高气象预报和遥感应用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这对于气象学、地球科学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大气中的辐射过程(ppt文档)
2平衡辐射的基本规律 物体在进行放射辐射时,都伴有能量的消耗,这些消耗 的能量,或是从外界得到补偿,或是引起物体本身能量 的减少。热辐射是靠物体吸收外界传送给它的能量或者 消耗本身的内能。当物体吸收其它物体放射来的辐射并 转为内能时,表现出物体本身温度的升高,若物体因放 射辐射而消耗内能时,面使其本身的温度降低。如果没 有其它方式的能量交换,物体的热量得失及热状态的变 化,就决定于放射与吸收辐射能量间的差值。当物体放 射的辐射能与吸收的辐射能相等时,则称该物体处于辐 射平衡。这时物体处于热平衡态,因而可以用一态函数 温度T来描写它。
辐射能可以使用能量的单位来度量,即以国际单位制
J(焦耳)来度量。单位时间内,通过任一表面的辐射能称 辐 射 通 量 , 以 W(JS-1) 计 , 例 如 太 阳 的 辐 射 通 量 约 为
3.90×1026 W。
(2)辐射通量密度
辐射通量除以辐射所通过的面积则称辐射通量密度,单
位是 Wm-2(自放射面射出的辐射通量密度也称之为辐
(1)基尔霍夫定律 基尔霍夫定律是研究热辐射的基础。它说明了在一定 温度下,物体的辐射能力与吸收率之间的关系。该定 律不仅从实验得到,1859年基尔霍夫由热力学定律并 从理论上推导出了如下定律:在辐射平衡的条件下, 任一物体的单色辐射能力与物体对该波长的吸收率之 比值,是一个温度与波长的普适函数,而与物体的性 质无关。 若以F,F,F…… 和A,A,A……分别表 示不同物体在同一温度、对同一波长的单色辐射能力 和对同一波长的吸收率,则
半球
式中
dF
Q (t
s)
若采用球面坐标,则(ຫໍສະໝຸດ .5)dr2
d sind
r2
sindd
F I cos sindd 半球
第五章:大气中的热红外辐射传输[精选]
14
2 (MWR)
8-12
3.7,11.0 12.0
90m/无 1km×1km
AVHRR甚高分辨率 NOAA-11 (美 5
0.58-12.4
1.1km
辐射仪
国)
星下点/无
CERES云和地球
EOS
3
0.3-12.0
21km
辐射能系统
(美国)
星下点/无
HiRDLA高分辨率临界动
EOS
20.4m/无
0.753-11.77 13km/2km
0.5-12.5 78m,156m/无
ISTOK-1红外光谱辐射仪 PRIRODA-1 64
系统
(俄罗斯)
0.4-16.0
0.75-3km/无
LISS-3线形成像自扫描传 IRS-1C/1D
4
感器3型
(印度)
0.52-17.5
23.5m/无
21urad 陆地表面,水和云
dId (,)I(,)B (,)
d I(d , )I(, )B (,)
无散射大气LW辐射传输方程
向上和向下强度的解为
热红外辐射的大气传输方程
(1)地球与大气都是发射红外辐射的辐射源; (2)通过大气中的任一平面射出的都是具有各个方向的漫射辐射; (3)只考虑吸收作用,忽略散射; (4)必须把大气的发射和吸收同时考虑; (5)假定大气是水平均一的。
扫描仪
AT-1(欧)
SR扫描辐射仪
FY-2中国
3
SROM海洋监测 光谱辐射仪
ALMAZ-IB 11 (中/俄)
TMG温室气体 干涉监测仪
VIRS可见光 红外光扫描仪
ADEOS (日本)
简述大气热红外辐射传输方程
简述大气热红外辐射传输方程
大气热红外辐射传输方程是描述大气中热红外辐射传输过程的数学表达式。
它是基于辐射传输理论,考虑了大气中的各种因素,如温度、湿度、气体浓度等,来描述热红外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规律。
热红外辐射是指物体在热平衡状态下,由于其温度而发射的电磁波。
在大气中传输过程中,热红外辐射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大气吸收、散射、反射等。
为了描述这些影响因素,大气热红外辐射传输方程引入了各种参数和变量。
要考虑大气的温度分布。
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是不均匀的,随着高度的增加会逐渐降低。
这个温度分布会影响到大气中的各种辐射过程。
大气中的吸收和散射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大气中的气体、云、气溶胶等都可以对热红外辐射起到吸收和散射的作用。
这些作用会改变辐射的传输路径和强度。
大气中的湿度也会对热红外辐射的传输产生影响。
水蒸气是大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它对热红外辐射的吸收能力较强。
因此,湿度的变化会导致辐射的传输路径和强度发生变化。
大气中的气体浓度也需要考虑。
大气中的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也会对热红外辐射的传输产生影响。
它们可以吸收和放射热红外辐射,改变辐射的传输规律。
大气热红外辐射传输方程是一个复杂的数学表达式,它考虑了大气中的温度、湿度、气体浓度等因素,来描述热红外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规律。
通过这个方程,我们可以了解热红外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过程,为热红外辐射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红外技术原理
红外技术原理引言:红外技术是一种基于红外辐射的无线通信技术,它利用红外辐射的特性来实现信息的传输和控制。
本文将介绍红外技术的原理、应用领域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红外辐射原理红外辐射是指波长在0.75微米到1000微米之间的电磁辐射。
红外辐射是物体在温度高于绝对零度时所发出的热辐射,其波长范围位于可见光和微波之间。
红外辐射的特点是能够穿透大气、透过一些透明材料,而又能够被物体吸收和反射。
红外辐射的强度与物体的温度成正比,因此可以通过检测红外辐射来测量物体的温度。
二、红外技术原理红外技术利用物体的红外辐射特性进行信息传输和控制。
其原理主要包括红外发射和红外接收两个方面。
1. 红外发射:红外发射是指将电信号转化为红外辐射信号的过程。
红外发射器通常采用红外发光二极管(IR LED)作为光源,当电流通过发光二极管时,发光二极管会发出红外光信号。
红外光信号在空气中传播,然后被接收器接收和解析。
2. 红外接收:红外接收是指将红外辐射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过程。
红外接收器通常采用红外光电二极管(IR photodiode)作为接收元件,当红外光照射到光电二极管上时,光电二极管会产生电流。
这个电流经过放大和处理后,可以得到与发射信号相对应的电信号。
三、红外技术应用领域由于红外技术具有无线传输、不受电磁干扰、安全可靠等特点,因此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 家电控制:红外遥控器是最常见的应用之一,通过发射红外信号控制电视、空调、音响等家电设备。
用户只需按下遥控器上的按键,设备就会根据红外信号进行相应的操作,实现远程控制。
2. 安防监控:红外技术在安防监控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红外传感器可以检测人体的红外辐射,当有人进入监控区域时,传感器会发出信号,触发警报或录像等安防措施。
3. 温度测量:红外测温技术利用物体的红外辐射特性来测量物体的温度。
通过测量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强度,可以准确地计算出物体的温度,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医疗诊断等领域。
第五章 红外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
9
——红外技术及应用
大气的高度
严格地说,不存在大气圈的上界。 大气圈的垂直范围通常有两种划法: (一)着眼于大气中出现的某些物理现象。大气中极光是出现高度最高 的物理现象,因此,可以把大气的上界定为1200公里。
1பைடு நூலகம்大气的基本组成
包围着地球的大气层,每单位体积中大约有78%的氮气和 21%的氧气,另外还有不到1%的氩(Ar)、二氧化碳(CO2)、 一氧化碳(CO)、一氧化二氮(N2O)、甲烷(CH4)、臭氧(O3)、 水汽(H2O)等成分。除氮气、氧气外的其他气体统称为微量 气体。
除了上述气体成分外,大气中还含有悬浮的尘埃、液滴、冰 晶等固体或液体微粒,这些微粒通称为气溶胶。
• (2)在紫外和可见光谱区域中,由氮分子和氧分子所引起的瑞
利(Rayleigh)散射是必须要考虑的。
• (3)粒子散射或米(Mie)氏散射。 • (4)大气中某些元素原子的共振吸收 。 • (5)分子的带吸收是红外辐射衰减的重要原因。
4
——红外技术及应用
§ 5.1 地球大气的基本组成和气象条件
• 3 臭氧
• 臭氧在大气中的形成和分解过程,决定了臭氧的浓度 分布以及臭氧层的温度。
19
——红外技术及应用
4 大气中的主要散射粒子
在辐射传输研究中常用的气溶胶尺度谱模式有以下两种:
(1)Diermendjian谱模式,其公式为
大气中的热红外辐射传输[精选课件
01
热红外辐射在大气中传播时,会 受到气体分子和气溶胶的吸收、 散射和再辐射作用,导致能量逐 渐衰减。
02
衰减程度取决于大气组成、气溶 胶浓度、云层覆盖等因素。在计 算热红外辐射传输时,需要考虑 这些因素对衰减的影响。
04 热红外遥感在大气探测中的应用
CHAPTER
热红外遥感的基本原理
热红外遥感通过接收地球表面和大气热辐射的红外辐射,利用遥感器将 这些辐射转换为可测量的电信号,再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实现对地球 表面和大气的探测。
特性
热红外辐射的强度与物体的温度 四次方成正比,不同温度的物体 发射的红外辐射有明显差异。
热红外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过程
01
02
03
吸收
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和气溶 胶粒子能够吸收部分热红 外辐射。
散射
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和气溶 胶粒子能够散射热红外辐 射。
透射
热红外辐射在穿越大气层 时,部分能量会被大气吸 收和散射,只有部分能够 透过大气层到达地表。
研究发现,水汽、二氧化碳、臭氧等成分对热红外辐射的吸收和散射作
用是影响大气中热红外辐射传输的主要因素。
03
热红外辐射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热红外辐射传输的研究对于理解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热
红外辐射的传输机制,可以进一步揭示气候变化的内在机制。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提高模型的精度和适用范围
未来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热红外辐射传输模型,提高模型的模拟精度,扩大模型的适 用范围。
湿度梯度
湿度梯度影响水汽的分布和扩散,进 而影响热红外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和 能量平衡。
03 热红外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模型
CHAPTER
6第六章 红外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
对于同一目标来说,当它距观察点的距离为x时, 那么观察者所看到的目标与背景的对比度为
Cx
Ltx Lbx Lbx
式中Ltx为观察者所看到的目标亮度;Lbx为背景亮 度
当x=V处的亮度对比度CV与x=0处的对比度 亮度C0的比值恰好等于2%时,这时的距离V 称为气象视距,即
CV (Ltv Lbv ) / Lbv 0.02
s (0 ,V )
Ltv Lt 0
e s (0 )V
(6-183)
由上面两式可得到
所以可以得到在波长λ0处,散射系数和气象 视程的关系为
ln s (0 ,V ) s (0 )V ln 0.02 3.91
上式即为视程方程式,V是长度单位,与 µS(λ0)相适应即可。
V 3.91
s (0 )
求:只考虑散射,计算在3.5~4.0µm光谱 带的平均大气透射率。
计算大气透射率
气象条件:海平面水平路程5km,气象视 程在V=27km(0.在61m ) 处,水蒸气含量 相当于5mm可降水量,考虑二氧化碳和水 蒸气的影响,计算 4.5m 附近光谱带的平均 大气透射率。(e取2.72)
6.9大气红外辐射传输计算软件介绍
6.7 大气透射率的计算举例
1 大气透射率的计算步骤 在实际大气中,尤其是在地表附近几千米的大气
大气红外辐射传输计算模型研究
大气红外辐射传输计算模型研究大气红外辐射传输计算模型是研究大气下红外辐射的传输和相互作用的重要工具。
由于大气中存在各种不同的气体和大量的微小颗粒物质,它们对红外辐射的吸收和散射作用十分复杂,因此需要建立一些计算模型来研究这些现象。
在建立大气红外辐射传输计算模型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大气的压强、温度、气体浓度、水汽含量、云层特征等等。
这些因素对于红外辐射的能量传输和吸收散射过程都有不同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它们进行精确的测量和分析。
目前,研究者们已经提出了许多不同的大气红外辐射传输计算模型,这些模型的原理和假设有所不同,也有不同的应用范围和精度。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大气红外辐射传输计算模型。
1. MODTRAN模型MODTRAN(MODerate resolution atmospheric TRANsmittance)模型是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开发的一种基于大气辐射传输算法的软件工具,它能够计算大气层中的辐射传输和吸收效应。
该模型计算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大气参数数据、地球表面特征和红外光谱数据等信息,可以模拟很多实际情况下的辐射传输效应。
2. LBLRTM模型LBLRTM(Line-By-Line Radiative Transfer Model)模型是由美国政府开发的一种大气辐射传输计算模型,它是一种基于线-线辐射传输算法的模型,可用于计算大气中的红外、可见光和紫外线的辐射传输和吸收。
该模型可以对不同气体和微粒对辐射传输的影响进行定量研究,可以成为大气遥感和气候变化研究中的重要工具。
3. MODIS模型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模型是美国地球观测卫星上搭载的一种观测仪器,它可以获取地球表面的辐射和反射信息,用于研究大气、陆地和海洋等不同环境下的红外辐射传输效应。
该模型结合了多种算法和数据源,能够实现广泛的遥感应用,包括气候变化、空气污染、卫星图像遥感等领域。
打印 第五章 红外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
——红外技术及应用 (1)水蒸气含量描述
• 5)相对湿度:相对湿度是空气试样中水蒸气的含量和同温度下 该空气试样达到饱和是水蒸气含量的比值,用百分数RH表示
w pw RH s ps
•
(5-1)
6)露点温度:露点温度是给定空气试样变成饱和状态时的温度
17
——红外技术及应用 (2)水蒸气分布
大气中的固体杂质和液体微粒
1.固体杂质
定义:悬浮于大气中的烟粒、尘埃、盐粒等。 来源:物质燃烧的烟粒、海水飞溅扬入大气后而被蒸发的盐粒,被风吹 起的土壤微粒及火山喷发的烟尘,流星燃烧所产生的细小微粒和 宇宙尘埃,还有细菌、微生物、植物的孢子花粉等 。
7
——红外技术及应用
含量分布:多集中在大气的底层,随时间、地区和天气 条件而变化(陆上多于海上,城市多于乡村, 冬季多于夏季 ) 作用:(1)吸收一部分太阳辐射和阻挡地面放热,对地面 和空气温度有一定影响; (2)使大气能见度变坏 ; (3)充当水汽凝结的核心,对云、雨的形成起重要 作用。
•
大气中水蒸气的密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迅速地减小(每升
高5km,分压强降低一个数量级)。
• 不同时间、不同气候区,不同季节水蒸气含量差别很大。
18
——红外技术及应用
• 2 二氧化碳
• 随着高度的增加,二氧化碳对红外辐射的吸收虽然减
少,但不如水蒸气吸收减少得那么显著。因此,在低空水 蒸气的吸收对红外辐射的衰减起主要作用;而在高空,水 蒸气的吸收退居次要地位,二氧化碳的吸收变得更重要了。
(二)着眼于大气密度,用接近于星际的气体密度的高度来估计大气 的上界。按照人造卫星探测资料推算,这个上界大约在2000— 3000公里高度上。
10
第五章:大气中的热红外辐射传输
地球制图 云覆盖
地球 大气观测
3
主要的航空成像红外光谱仪
传 感 器 国 别 波段数 波段范围 () 8.5-12.0 8-12 3.53-3.94 10.5-12.5 3.0-5.0 8.7-12.7 3.0-5.0 8.0-12.0 8.0-12.5 工作期间 视 场 (度) 92 65或104 80 64-78 瞬时视 场mrad 2.1×3.1 2或5.0 1.2×1.2 3.3,2.5或 5.0 3 3.3,2.5或 5.0 1.2×11 2.5 用 途
·与海面温度相比,陆面温度由于地表的 复杂性面临更多的困难。
遥感反演大气水汽、温度廓线
大气热红外辐射的性质
大气的长波辐射性质很复杂,不仅与吸收物质(水汽,CO2与O2)分布 有关,而且与大气温度、压力有关。水汽( H2O)在 6.3微米有一个较 强的吸收带,二氧化碳(CO2)分别在4.3微米和15微米有较强的吸收带, O3 在9.6微米处一个窄的吸收带,所以能称之为窗区的只有 3.5—4.0微 米,8—9.5微米和10.5—12.5微米三个波段。
AIRS大气红外探测仪 ASTER高级空间热辐射 热反射探测器 ATSR纵向扫描辐射仪
EOS(美国) EOS (美国) ERS-1 (欧空局)
2300;6 14 2 (MWR) 5
AVHRR甚高分辨率 NOAA-11 (美 辐射仪 国) EOS CERES云和地球 辐射能系统 (美国) EOS HiRDLA高分辨率临界动 态分辨仪 (美国) ADEOSII GLI全球成像仪 (日本)
热外遥感应用
地球表面热量平衡示意图
射入太阳辐射
100
行星反照率
31
红外热辐射
69
云 和 大 气 反 射 大气吸收 (云)
[工程科技]第五章、热红外遥感基础
第五章、热红外遥感基础热辐射热红外遥感就是利用星载或机载传感器收集、记录地物的这种热红外信息。
并利用这种热红外信息来识别地物和反演地表参数,如温度、湿度和热惯量等td Q =φ是时间的函数与面积无关,任何面积都有辐射能通过!由此来引出另外两个概念:辐射出射度、辐射入射度st d d d M φ=sds t d d d E φ=sd (辐射照度,简称:辐照度)θ法线Ωφ)()(θφθCOS I Ω=LQ0Q RQAQT黑体、灰体、选择性吸收体C;光谱发射率是比值的概念是比值的概念;!是能量的累积!光谱发射度是能量的累积发射度==辐射出射度发射度前提条件:与物体的温度和电磁波的波长无关;黑体的吸收率最大,同时它的发射率也最大;它是理想的辐射体。
黑体概念是理解热红外遥感的基础在任何温度下,对各种波长的电磁辐射能的吸收系数恒等于1的物体称为黑体只是由于热辐射是随着构成物体的物质和条件的不同而变化,因而需要引入黑体这一概念作为热辐射定量研究的基准。
黑色无烟煤记住黑体不一定是黑色的物体,而要看它的发射率是否最大!金属水银灯氙灯()112,/52−•=T hc hc T M λκλλπλl λ——波长黑体辐射公式由此引出了另一个黑体辐射定律温度4)(T d M M σλλ==∫∞绝对黑体的总辐射出射度与黑体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黑体的辐射能量是该黑体表面温度的函数。
——斯忒藩-波耳兹曼常数=5.6697×10-8(Wm -2K -4)T A m =λ在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的波长λm 与黑体绝对温度T 成反比。
地球辐射能主要集中在:中红外、远红外物体热辐射的强度和峰值波长都是随物体的温度而变化!但是对非黑体的真实物体,由于比辐射率的影响,要获得地表真实温度的难度便大得多。
石英250 K250 K 黑体黑体石英对应于每一波长的光谱辐射出射度!实际地物辐射出射度与同温下黑体的辐射出射度比值永远小于或接近于1,之间存在一个系数,即,比辐射率ε!TTM T E ,),(λλαλ⋅=它是衡量物体发射本领的参数,它也表明了物体的吸收本领的高低。
红外辐射原理
红外辐射原理
红外辐射原理是指物体在温度高于绝对零度(-273.15℃)时,会发出红外线光谱范围内的电磁辐射。
这种辐射的频率范围位于可见光谱的红色边缘之外,因此被称为红外辐射。
红外辐射不可见于人眼,但可以被红外线探测器等设备检测到。
红外辐射的产生是由于物体中的分子和原子在热运动中不断发生能量的转移和辐射。
根据物体的温度,它所辐射的红外辐射的强度和频率也会不同。
根据普朗克辐射定律,物体的发射功率与其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因此,温度越高的物体将会辐射出更多和更强烈的红外辐射。
红外辐射的传播特性与可见光不同。
红外辐射在空气中的传播损耗较大,而且很容易受到空气中的水蒸气和颗粒物的干扰,因此在大气中的传播距离较短。
此外,不同频率的红外辐射也会被不同物质所吸收和反射。
这为利用红外辐射对物体进行探测和测量提供了可能。
基于红外辐射原理的红外线探测器常用于热成像、红外线热感应和红外线通信等领域。
利用这些探测器,我们可以检测和测量物体的温度,实现无接触的红外测温功能。
此外,红外成像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安防监控、医疗诊断、火灾探测和夜视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五章辐射103SWRad 大气物理课件
2. 大气外界太阳光谱及太阳常数
太阳辐射谱标准
NASA标准:70年代初,美宇航局用飞机测量, 给出大气上界太阳辐射谱分布,辐照度(即太 阳常数)为1353 Wm-2 。
WRC标准:瑞士达佛斯的世界辐射中心给出的大 气上界太阳谱分布,辐照度(即太阳常数)为 1367 Wm-2 。 WMO仪器与观测方法委员会1981年10月决定采用 WRC标准。
地气系统发射:
4 r 2 Te4
4
在地–气系统达到辐射平衡时,有
S0 π r 2 (1 R) 4π r 2Te
有效温度
Te
4
S0 1 R 4
Te 255k
温室效应(大气保温效应)
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 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 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 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 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5.4.5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和吸收
5.4.5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和吸收
2 云的反照率
云的反照率既依赖于云的厚度、相态和含水量等云的宏微观特 性,而且和太阳高度角和下垫面反照率有关
5.4.5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和吸收
2 云的反照率
5.4.5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和吸收
3. 行星反照率
地球-大气系统的反照率称为行星反照率,它 表示射入地球的太阳辐射被大气、云及地面 反射回宇宙空间的总百分数。
1981年,WMO推荐的太阳常数最佳值为:
2. 大气外界太阳光谱及太阳常数
太阳常数的变化
水平面上太阳辐射通量的计算
入射到大气上界水平面上的太阳辐照度
S0 ' S0 cos S0 d
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课件
地球科学中的应用
地质勘测
遥感卫星利用辐射传输原理,通过测 量地表的反射和发射的辐射,推断出 地表岩石、土壤和植被的类型,帮助 地质学家进行地质勘测。
地球磁场的研究
地球的磁场对辐射的传输有重要影响 ,通过研究辐射在大气中的行为,科 学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地球的磁场。
环境监测和保护中的应用
空气质量监测
瑞利散射
小颗粒对光的散射,主要影响晴朗天空的颜色 。
米氏散射
大气中的气溶胶对光的散射,影响天空的能见 度。
非球形颗粒散射
不规则颗粒的散射,影响特定波长和方向的散射。
大气中辐射的衰减系数
01
吸收系数
描述辐射在大气中被吸收的程度 。
散射系数
02
03
衰减系数
描述辐射在大气中被散射的程度 。
综合考虑吸收和散射的影响,表 示辐射在大气中总体的衰减程度 。
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
目录
CONTENTS
• 辐射的基础知识 • 大气对辐射的吸收和散射 • 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模型 • 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现象 • 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应用 • 辐射安全与防护
01 辐射的基础知识
辐射的定义和类型
定义
辐射是能量以波或粒子的形式在空间 中传播的过程。
类型
根据传播的媒介,辐射可以分为电磁 辐射和粒子辐射。电磁辐射包括无线 电波、可见光、紫外线和X射线等; 粒子辐射包括电子、质子、中子和重 离子等。
慢性辐射损伤
长期接触低剂量辐射可引起慢性 辐射损伤,如造血系统障碍、免 疫系统障碍等。
遗传效应
辐射可引起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 变,增加后代出生缺陷和遗传疾 病的风险。
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照射
第五章地面和大气中的辐射过程2
各类云的平均反照率
式中 为辐射传输方向和天顶方向的夹角,令
d L kab, [ L B (T )] sec d z
m
d L k ab, [ L B (T )] dz
m cos,得
上式称为施瓦茨恰尔德 (Schwarzchild) 方程。普朗克函数Bλ (T)代表源函数, 表征由于热辐射造成辐亮度的增强,式中空气温度T = T(z),随高度而变化。 由于垂直坐标系统应用不太方便,常引进光学厚度座标(图)。按通常习惯, 光学厚度向下为正。
吸收长波辐射的主要是H2O,其 次是CO2和O3
整层大气和大气各气体成份的吸收光谱 (a)太阳(假定6000K)和地球(假定255K)的黑体辐射 谱;(b)整层大气的吸收谱;(c)11km高度以上大气 吸收谱;(d)整层大气中不同气体成分的吸收谱
从图(b)中可以看出,在0.29μm以下,吸收 率等于1,即大气把太阳辐射中小于0.29mm的 紫外辐射几乎全部都吸收了。这一部份辐射的主 要吸收气体是O2 , O和O3。它主要发生在平流层 的中下部,这里紫外辐射导致氧分子的光分解产 生原子氧并最后形成臭氧层,而臭氧对紫外辐射 有强烈的吸收。 在可见光区(0.4-0.7mm),大气的吸收很少,只 有不强的吸收带。 在近红外波段,开始有一些吸收带,主要是水汽 的吸收。 波长再长一些,约在2.7μm附近,H2O 和CO2 有一个较强的吸收带,再往后,CH4也加入进来。 在红外波段,大气的吸收比较强,主要的吸收气 体是H2O和CO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红外技术及应用
(二)平流层(10~25km) 随着高度的增高,气温保持不变或微有上升,因此平流层也 称为同温层。气流比较平衡,多晴好天气,能见度高。 (三)中间层(25~80km)
该层的特点是:气温随高度增高而上升(由于臭氧层对紫外 线的吸收),而60~80km内随着高度增加温度又逐渐下降。
式中σ、R是谱参数。
21
——红外技术及应用
§ 5.3 大气的吸收衰减
本节将研究大气吸收产生的衰减
为了确定给定大气路程上分子吸收所决定的大气透射率,
可以有如下几种方法:
(1)根据光谱线参数的详细知识,一条谱线接一条谱线地 做理论计算;
(2)根据带模型,利用有效的实验测量或实际谱线资料为
依据,进行理论计算; (3)在所要了解的大气路程上直接测量; (4)在实验室内模拟大气条件下的测量。
5
——红外技术及应用
§ 5.1 地球大气的基本组成和气象条件
干洁空气
1 概念: 大气中除水汽、液体和固体杂质外的整个混合气体。 2 成分:主要成分是氮、氧、氩、二氧化碳等,此外还有少量的氢、 氖、氪、氙、臭氧等稀有气体 。 3 特点:(1)组成干洁空气的各种成分总是维持,(2)干洁空气的平均分 子量是28.996,(3)在垂直高度90km以下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所 比例不变 4 干洁空气中几种有影响的气体 (1)臭氧:含量少,20-25km最多;影响气温垂直分布,保护生物 (2)二氧化碳:集中于大气底部20公里,因时间和空间而不同(夏季较 少,冬季较多;城市较多,农村较少)强烈吸收长波辐 射,影响大气和地面温度;但含量过高影响会响人类健 康。
H O CO
2
(5-5)
2
在高度为h的水平路程x所具有的透射率等于长度为x0的等 效海平面上水平路程的透射率,用数字表达式可以表示为
p x 0 x p 0
k
(5-6)
25
——红外技术及应用 § 5.4 大气的散射衰减
辐射在大气中传输时,除因分子的选择性吸收导致辐射 能衰减外,辐射还会在大气中遇到气体分子密度的起伏及微 小微粒,使辐射改变方向,从而使传播方向的辐射能减弱, 这就是散射。 一般说来,散射比分子吸收弱,随着波长增加散射衰减 所占的地位逐渐减少。但是在吸收很小的大气窗口波段,相 对来说散射就是使辐射衰减的主要原因。
•
大气中水蒸气的密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迅速地减小(每升
高5km,分压强降低一个数量级)。
• 不同时间、不同气候区,不同季节水蒸气含量差别很大。
18
——红外技术及应用
• 2 二氧化碳
• 随着高度的增加,二氧化碳对红外辐射的吸收虽然减
少,但不如水蒸气吸收减少得那么显著。因此,在低空水 蒸气的吸收对红外辐射的衰减起主要作用;而在高空,水 蒸气的吸收退居次要地位,二氧化碳的吸收变得更重要了。
(四)暖层(80~8000km)
该层的特点:随着高度的增高,气温迅速升高空气就更稀薄; 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从这一特征来说,暖层又可称为 电离层。
13
——红外技术及应用
14
——红外技术及应用 § 5.2 大气中的主要吸收气体和主要散射粒子
大气中的主要吸收气体由水蒸气、二氧化碳、和臭氧等。
•
•
20
——红外技术及应用
(2)Junge谱模式,其公式为
dN r cr d lg r
(5-3)
式中c、ν是谱参数,c一般取2~4,ν与总浓度有关 (3)对数正态谱模式
dN r d ln r
ln r ln R 2 exp (5-4) 2 2ln 2 ln N
(二)着眼于大气密度,用接近于星际的气体密度的高度来估计大气 的上界。按照人造卫星探测资料推算,这个上界大约在2000— 3000公里高度上。
10
——红外技术及应用
2 大气的气象条件
所谓大气的气象条件,是指大气
的各种特性,如大气的温度、压 强、湿度、密度等,以及它们随 时间、地点、高度的变化情况。
1 水蒸气
水蒸气在大气中,尤其在低层大气中的含量较高,是对红
外辐射传输影响较大的一种大气成分。虽然人眼看不见,但它 的分子对红外辐射有强烈的选择吸收作用。
(1)水蒸气含量描述
(2)水蒸气的分布
15
——红外技术及应用 (1)水蒸气含量描述
•
•
•
•
1)水蒸气压强:水蒸气压强是大气中水蒸气的分压强,用符号 pw表示,其单位是Pa。 2)绝对湿度:绝对湿度是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有的水蒸气的质 量,通常用符号ρw表示,其单位为g/m3。所谓绝对湿度,是指 水蒸气的密度。 3)饱和水蒸气压:在由气体转变为液体过程中的水蒸气,称为 饱和水蒸气。在饱和空气中,水蒸气在某一温度下开始发生液 化时的压强,称为饱和水蒸气压,用ps表示。 4)饱和水蒸气量:某一空气试样中,处于某一温度时,单位体 积内所能容纳最大可能的水蒸气质量,用ρs表示,其单位是 g/m3。
• 3 臭氧
• 臭氧在大气中的形成和分解过程,决定了臭氧的浓度 分布以及臭氧层的温度。
19
——红外技术及应用
4 大气中的主要散射粒子
在辐射传输研究中常用的气溶胶尺度谱模式有以下两种:
(1)Diermendjian谱模式,其公式为
dN r ar exp b dr
(5-2)
式中N为单位体积中的粒子数,r为粒子半径,a,b,α, γ是依来源而定的常数。
22
——红外技术及应用
• 1 大气的选择吸收
•
由于大气对红外辐射的吸收,可以用各种不同强度的重叠 光谱线组成的离散带来表征,重叠的程度取决于谱线的半宽 度,而这些谱线在整个吸收带内的分布取决于吸收分子,因 而才出现不同吸收带。 • 大气的红外吸收的特点是具有一些离散的吸收带,而每 一吸收带都是由大量的,而且有不同程度重叠的各种强度光 谱线组成的。这些谱线重叠的程度与半宽度由直接的关系, 并且还与谱线的间隔有关系,当然与谱线的实际线型也是有 关的。谱线的半宽度是与气压、温度等气象条件有关的。至 于谱线的位臵以及谱线的强度分布则与吸收分子的种类有关。
对于同一目标来说,当它距观察点的距离为x时,那么观 察者所看到的目标与背景的对比度为
L tx L bx Cx L bx
(5-8)
式中Ltx为观察者所看到的目标亮度;Lbx为背景亮度
28
——红外技术及应用
2.液体微粒
定义:悬浮大气中的水滴、过冷水滴和冰晶等水汽凝结 物。 作用:它们常聚集在一起,以云、雾等形式出现,使能 见度变坏,还能减弱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
8
——红外技术及应用
大气污染
定义:由于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在废气不加以 回收利用的情况下,空气中增加了许多新的成分, 这就是所说的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物:如下表
16
——红外技术及应用 (1)水蒸气含量描述
• 5)相对湿度:相对湿度是空气试样中水蒸气的含量和同温度下 该空气试样达到饱和是水蒸气含量的比值,用百分数RH表示
w pw RH s ps
•
(5-1)
6)露点温度:露点温度是给定空气试样变成饱和状态时的温度
17
——红外技术及应用 (2)水蒸气分布
26
——红外技术及应用
1 气象视程与视距方程式
目标与背景的对比度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到2%时 的距离,称为气象视程,简称为视程或视距。 我们可以以背景亮度为标准定义目标的对比度C,即
Lt Lb C Lb
式中Lt为目标亮度;Lb为背景亮度
(5-7)
27
——红外技术及应用
人眼对两个目标亮度的差异的区别能力是有限的,这 种限制的临界点称为亮度对比度阈。亮度对比度阈通常以 CV表示,对于正常的人眼来说,其标准值为0.02。
23
——红外技术及应用
• 2 表格法计算大气的吸收
表格法计算大气的吸收是一种利用红外和大气工作者
编制的大气透过率表格可以方便地计算大气吸收。根据人 们的实验数据,采用适当的近似,已经整理出各种形式的 大气透射率数据表
24
——红外技术及应用
任意波长上的透射率为从表中观察到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透射率的乘积,即
2
——红外技术及应用
红外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重 视。这是因为红外辐射自目标发出后,要在大气中传输相 当长的距离,才能达到观测仪器,由此总要受到大气中各 种因素的影响,给红外技术的应用造成限制性的困难。
3
——红外技术及应用
红外辐射在大气中传输时,主要有以下几种因素使之衰减:
• (1)在0.2~0.32µm的紫外光谱范围内,光吸收与臭氧的分解 作用有联系。
1 大气的基本组成
包围着地球的大气层,每单位体积中大约有78%的氮气和 21%的氧气,另外还有不到1%的氩(Ar)、二氧化碳(CO2)、 一氧化碳(CO)、一氧化二氮(N2O)、甲烷(CH4)、臭氧(O3)、 水汽(H2O)等成分。除氮气、氧气外的其他气体统称为微量 气体。
除了上述气体成分外,大气中还含有悬浮的尘埃、液滴、冰 晶等固体或液体微粒,这些微粒通称为气溶胶。
分类 粉尘微粒 硫化物 氮化物 氧化物 卤化物 有机化合物 成分 碳粒、飞灰.碳酸钙、氧化锌、二氧化铅 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硫酸、硫化氢、硫醇等 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氨等 臭氧、过氧化物、一氧化碳等 氯、氟化氢、氯化氢等 碳化氢、甲醛、有机酸、焦油、有机卤化物、酮等
9
——红外技术及应用
大气的高度
严格地说,不存在大气圈的上界。 大气圈的垂直范围通常有两种划法: (一)着眼于大气中出现的某些物理现象。大气中极光是出现高度最高 的物理现象,因此,可以把大气的上界定为12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