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的快乐的说课稿
中班上学期社会教案《分享真快乐》3篇
中班上学期社会教案《分享真快乐》中班上学期社会教案《分享真快乐》精选3篇(一)【教案名称】:分享真快乐【教学目标】:1. 教导学生理解真正的快乐并学会与他人分享快乐。
2. 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真正的快乐与物质享受的区别。
2. 学会分享快乐的方式和意义。
【教学准备】:1. 教材:中班社会教材。
2. 大声语音播放设备。
3. 社会情景图片或故事书籍。
【教学过程】:教学步骤一:引入1. 观察社会生活中的画面,如人们共同欢笑、帮助他人等,让学生表达这些情景给他们带来了什么感觉。
2.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可以从哪些事情中获得快乐?教学步骤二:讲解1. 分享课堂上的快乐:让学生分享他们最近的快乐经历,帮助他们认识到快乐可以来自于不同的事情。
2. 制作海报:与学生一起制作关于快乐的海报,包括真正的快乐与物质享受的区别,并强调分享快乐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三:共同学习1. 故事分享:老师讲述或播放有关快乐与分享的故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倾听和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你们觉得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意义是什么?你们有什么经历可以与他人分享,让他们也感到快乐?教学步骤四:综合活动1.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场景,例如帮助他人、分享食物等,通过角色扮演来体验分享快乐的过程。
2. 制作小册子:让学生在小组内创作一本小册子,记录他们的快乐经历和分享的方式,鼓励他们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
教学步骤五:总结1. 学生分享:让学生展示他们制作的小册子,并分享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 总结: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真正的快乐与物质享受的区别,以及分享快乐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鼓励学生回家与家人分享他们在学校的快乐经历。
2.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观社区或慈善机构,与他人分享快乐并了解他人的需要。
【教学评估】:1.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合作活动。
分享真快乐-部编五·四学制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
分享真快乐-部编五·四学制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分享的概念和重要性。
2.学会分享的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分享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1.分享的概念和重要性。
2.分享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如何培养学生分享的意识和习惯。
2.如何让学生明白分享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教学视频。
3.表扬牌和惩罚牌。
4.教案练习题和作业。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分享真快乐”五个字,通过和学生的互动,让学生明白分享的概念和重要性。
2.播放PPT课件,通过教学视频让学生感受分享的快乐。
步骤二:讲解1.通过演示,讲解分享的方法和技巧。
2.让学生想一想,自己是否经常和他人分享自己的快乐和经历。
步骤三:活动1.分享小组活动,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分享自己的经历,其中每个小组必须有一名学生做到主动分享的要求。
2.教师可以设置表扬牌和惩罚牌,鼓励学生更积极地分享,同时让不愿意分享的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
步骤四:总结1.让学生自己总结分享的方法和技巧。
2.让学生发表感想和建议,让他们明白分享的重要性。
课堂练习以下是教案练习题和作业,请同学们认真完成。
1.怎么样才能让自己变成一个善于分享的人?2.请同学们分享一件让自己很开心的事情。
课后作业请同学们在家里和父母分享一件自己今天在学校里学到的关于分享的知识。
教学反思教学完毕后,我发现学生们对分享的概念、重要性和方法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增强了大家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学生们的分享意识和习惯也有了较好的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活动和实践,在课堂上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和快乐的氛围,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实践和体验分享的快乐。
年幼儿园中班社会优秀教案《快乐一起分享》
年幼儿园中班社会优秀教案《快乐一起分享》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分享的重要性,培养孩子乐于助人、乐于分享的品质;
2.培养孩子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并促进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3.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4.帮助孩子理解分享的乐趣,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教学内容
1. 什么是分享
•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引导孩子理解分享的概念;
•让孩子自己分享玩具、食物等,感受分享的乐趣。
2. 为什么要分享
•通过互动问题引导孩子讨论分享的好处;
•告诉孩子分享可以让他人感到快乐,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3. 如何分享
•角色扮演:模拟真实场景,让孩子扮演分享者和接受者的角色;
•游戏活动:设计互动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分享。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播放分享相关的视频或音乐,引发孩子对分享的好奇心;
2.学习:讲解什么是分享,为什么要分享;
3.游戏:设计分享游戏,让孩子互相分享玩具或小食物。
第二课时
1.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孩子回忆分享的乐趣;
2.学习:讲解如何分享,引导孩子学会分享的技巧;
3.游戏:进行分享互动游戏,加强孩子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效果评估
1.观察孩子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组织小组活动,让孩子展示分享的能力;
3.以小组讨论或问答形式,测试孩子对分享概念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
针对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及时总结反思,优化教学方案,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和孩子的学习体验。
以上是《快乐一起分享》教案的简要内容,希望能够帮助老师们在中班社会教育中更好地引导孩子学会分享与合作。
《分享快乐》大班社会教案
分享快乐是什么?感觉像是一个日常生活的方式,哪怕是小小的快乐也能够让我们身心愉悦。
而对于小学大班的孩子来说,分享快乐也是他们社交交往的一种方式,让他们在交往过程中能够获得快乐和成长。
通过《分享快乐》这个教案,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认知自己的情感世界、发现快乐、感受快乐、表达快乐。
进而通过分享快乐提高孩子们的社交技巧,增进他们之间的友谊。
那么,在教案中教师应该如何设计交互呢?一、认知情感世界教师先通过表演、绘本讲故事等形式让孩子们认识自己的情感,比如说开心、快乐、兴奋等,这也能够让他们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寻找快乐帮助孩子们寻找快乐,可能是在关注别人的宝藏里探寻快乐,也可能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朋友互动分享快乐。
老师可以使用一些游戏、谈话等方式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快乐,并让大班同学一同分享快乐体验、喜悦心情等。
三、感受快乐被学习者所注意是一种基本心理状态, 想要提高大班同学的情感意识和文化意识,我们就要通过绘本及实景情景的展示让孩子们更真实地感受到快乐。
如今的动画片、电影、音乐等娱乐,都可以调动他们的兴趣和感官,特别是有生动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的娱乐产品,能够更好地点燃他们的情感激情。
每周开展一次电影或音乐欣赏活动,让孩子们在欣赏和感受中愉悦,从而更好地提高他们的情感意识和文化意识。
四、表达快乐在分享给周围的朋友时,要求孩子们用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表达那份美好的快乐心情,以此增进交流。
教师可以通过纸面书简、互动游戏、交谈等方式,让孩子们在自信中感受分享快乐的乐趣。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安排孩子们用积木、画笔等生造东西,让他们通过自己亲手制作的物品来表达内心的快乐。
以上就是关于《分享快乐》大班社会教案的四大核心设计,从认知情感到寻找快乐,再到感受快乐和表达快乐,我们用轻松愉悦的方式引导孩子们感受和表达来自内心的快乐。
最终,这些快乐都将在孩子们的心中留下美好的轨迹,给他们的成长带来更多的正向因子。
《分享真快乐》说课稿
小班社会活动:《分享真快乐》说课稿一.设计思路《纲要》中指出,要引导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分享”这一概念和行为在人际交往中是很重要的一环。
现在的孩子在家中都是小王子、小公主,孩子在家里交往范围大部分都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爸爸妈妈,交际面比较窄,“自我中心”现象比较多,所以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在游戏中就出现独霸行为,难以和同伴友好相处。
为了帮助孩子初步懂得与人和睦相处,感知分享是快乐的,特设计了这次活动。
在本次活动中,主要是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学习怎样和同伴分享食物、玩具,让幼儿初步感知分享的含义和意义,体验分享的快乐。
二.重点:初步感知分享的含义体验分享的快乐。
难点:学习如何分享。
三.活动过程1)第一环节:游戏是适合幼儿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也是进行社会性教育的有效途径,用“教师请大家吃橘子”这一游戏的形式引出活动主题,并引导幼儿讨论怎样和大家分享橘子?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随后幼儿通过体验大家一起分享橘子,初步懂得了分享的含义,感知了分享的快乐。
2)第二环节和第三环节:通过倾听故事和看动画片,学习怎样把自己的东西分享给他人,并了解动物们在分享什么?他们是怎样分享的?为幼儿树立榜样。
喜欢模仿是幼儿学习分享行为的一条重要途径,因为榜样具有激励和导向作用,幼儿又具有很强的观察模仿能力,当看到他人的分享行为时,幼儿会去模仿、去学习怎样与人分享,如:好吃的一起吃,好玩具轮流玩,图书一起看,游戏一起玩,对幼儿养成良好的分享行为是有很大帮助的。
3)第四环节:通过让幼儿亲身体验和同伴共同分享自己从家里带来的食物和玩具,懂得分享所带来的快乐。
这一环节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进一步体验分享的过程,体现了活动的生活化和游戏化。
在这一过程中,促使幼儿将认知转化为行为,在幼儿充分体验后最终促进教育目标的进一步达成。
四.教学方法体现社会教育实施策略。
在社会活动领域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体验--明理--行动,三个步骤揭示也展现了幼儿社会活动基本的实施方式,不仅让幼儿在体验式的学习中明白社会活动的目标和要求,还可以使用幼儿内化后成为一种自觉行为,促进幼儿自身发展,在本次社会活动中,我注重幼儿在活动中的体验作用,使幼儿的社会活动成为幼儿身边的教育活动。
中班社会优秀教案《分享真快乐》
中班社会优秀教案《分享真快乐》教案:分享真快乐班级:中班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分享的概念,明白分享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爱与关心他人,乐于分享的品质。
3.通过游戏和互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共享的精神。
教学准备:1.幻灯片或图片展示分享和快乐的场景。
2.一些小礼物或食物,可以分享给学生。
3.音乐和音响设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用图片、幻灯片或故事等方式,向学生展示分享和快乐的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并简单介绍分享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Step 2:分享小礼物(10分钟)教师准备一些小礼物或食物,并把它们放在桌子上。
让学生围成一个圈,教师从中间选择一个学生,给他/她一个礼物,并鼓励他/她与其他学生分享。
学生收到礼物后,可以选择与旁边的学生分享一部分或全部的礼物。
然后,让其他学生也轮流分享自己的礼物。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分享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
Step 3:分享快乐故事(15分钟)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一段简短的快乐故事,故事中的人因为分享而变得更快乐、更幸福。
让学生思考分享对自己和别人的影响,鼓励他们与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想法。
Step 4:分享快乐歌曲和舞蹈(15分钟)教师选择一首与分享和快乐相关的歌曲,播放音乐后,让学生一起唱歌和跳舞。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舞步,让学生跟着教授一起舞动。
在音乐和舞蹈的过程中,教师强调分享和快乐的重要性。
Step 5:总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今天的课程内容,强调分享和快乐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地分享和传递快乐。
教学延伸:1.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庭中分享他们喜欢的东西或故事,并在下一节课分享自己的经历。
2.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做一个分享墙,让学生在墙上写下自己的喜悦和感恩之事,并分享给其他同学阅读。
评估:教师通过课堂观察和学生的参与程度来评估学生是否理解和掌握了分享真快乐的概念。
微信公众号分享说课稿
微信公众号分享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分享的快乐》。
本课从人与人之间互动和共生共存的角度,让学生体验由共同分享所带来的快乐。
一、学生实态与教材分析:当代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条件较优越,生活在被父母宠爱的环境里,自我中心的意识较强。
他(她)们较为自私、任性,欠缺礼貌,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自理能力较弱。
他们有愿意与周围的人真诚交流的意识,但却因不会沟通而容易和他人冲突。
《分享的快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本单元的主题是“我们共欢乐”,本课在设计中力求让学生体验在集体中讲求团队精神,体验由共同分享所带来的快乐,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
从而学习到合作与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因此我把此次教学活动的目标定为:1、体会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感,愿意与他人分享。
2、实际参与合作,体验来自合作和分享的成就感。
3、明白分享也是献出关爱,互相帮助体现了一种生存的道德智慧。
学生仍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与他人交流,感受分享的快乐,培养良好的参与、合作意识。
难点是:让孩子们理解分享是一种快乐。
二、教学方法针对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创设情景、小组合作等活动方式。
完成教学活动。
三、教学准备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孩子们将准备一两件自己喜爱的物品。
运用了实地考察、搜集及准备苹果、橘子和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策略:针对学生年龄偏低、认知水平尚浅并偏重于形象思维的特点,教师应避免太多的理论说教。
师生多方搜集相关信息,扩充课文内容。
尝试结合学生以及身边其他人在学校、社会中的具体事例进行引导,使学生在实际事例的体验中,学习合作与分享,培养合作精神。
五、活动环节《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应是学生的支持者、指导者、参与者。
针对学情,教材、新课程标准等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为一下五个环节:(一)歌曲导入,缩近距离;(二)合作交流,感知分享;(三)共同体验,分享快乐;(四)回归生活,体验快乐;(五)故事延伸,共享快乐。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学会分享快乐多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学会分享快乐多课题:学会分享快乐多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分享的概念,认识分享快乐带来的乐趣。
2. 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学会与他人分享和合作。
3. 培养幼儿的关爱他人意识,培养孩子的人际关系。
教学重点:1. 让幼儿理解分享的意义。
2. 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学会分享快乐。
教学难点:1.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2. 培养幼儿的自我让步能力。
教学准备:1. 图片或故事书。
2. 社交游戏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歌曲引入:唱歌《快乐多多》。
2. 游戏:玩“快乐分享”。
老师给每位幼儿发一颗糖果,要求幼儿和旁边的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糖果。
分享完后,让幼儿说说分享后感受如何?二、学习分享(15分钟)1. 通过图片或故事书的形式,让幼儿了解分享是什么,为什么要分享。
2.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引导他们认识到分享的重要性。
三、分享的方法(15分钟)1. 组织游戏:幼儿分成小组,每个组给每位幼儿一个盒子。
然后老师给幼儿们发一些小玩具或小食品,让他们思考如何分享快乐。
每个小组选一位小代表来分享他们的方法。
然后让其他小朋友来评价他们的分享方法。
2. 老师总结分享的方法,并要求幼儿说说他们最喜欢的分享方法。
四、社交游戏(20分钟)1. 社交游戏:老师和孩子一起玩“合作过山车”游戏。
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位小队长,其他小朋友排队,每人要在队长帮助下完成一次过山车的过程。
通过合作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会与他人分享的习惯。
2. 游戏结束后,让小朋友分享他们在游戏中的体验和感受。
引导他们认识到在游戏中的合作和分享可以带来更多的快乐。
五、分享经验(10分钟)1. 鼓励幼儿分享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分享快乐的经验和故事。
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分享快乐的乐趣。
2. 老师也分享自己的故事和经验,引导幼儿进一步体验和认识到分享快乐的积极影响。
六、总结(5分钟)1. 老师带领幼儿回顾分享快乐的内容。
2. 引导幼儿总结今天学到的分享快乐的重要性及乐趣。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教案《学会分享快乐多》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教案《学会分享快乐多》教案名称:学会分享快乐多适用年龄:幼儿园中班教案目标:通过社会活动,让幼儿学会分享快乐,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材准备:1.图片或实物:袋子、玩具、食物、绘本等。
2.音乐:快乐的歌曲或音乐。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播放快乐的音乐,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分享经验:2.与幼儿们分享自己快乐的事情,并引导幼儿们分享自己的快乐经历。
引导思考:3.问幼儿们:“当你快乐时,你是如何表达的?你有没有把快乐分享给他人?”引入主题:4.出示一些图片或实物,例如袋子、玩具、食物、绘本等,“我将给你们一个袋子,你们可以互相分享自己的快乐。
”5.解释袋子中的物品都是大家可以分享的东西,每个人都有机会从袋子里拿出一样东西,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快乐。
分享体验:6.给每个幼儿一个机会拿出袋子里的物品,并与大家分享与该物品相关的快乐经历。
7.鼓励其他幼儿对分享者的经历进行回应,例如:“谢谢你的分享!我也有类似的经历。
”团队分享:8.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拥有一个袋子。
9.每个小组的成员轮流选择一个物品,将自己的快乐经历与小组成员分享。
10.鼓励小组成员对分享者的经历进行回应,并互相表达祝福和鼓励。
总结活动:11.通过游戏或活动的形式,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与幼儿们进行互动讨论,巩固他们的学习成果。
12.强调幼儿们通过分享自己的快乐,可以让别人也感到快乐,并培养幼儿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扩展活动:- 绘本阅读:选择一本关于分享快乐的绘本,并与幼儿们共同阅读。
- 制作快乐分享日记:提供纸张和彩笔,让幼儿们记录每天的快乐经历,并鼓励他们互相分享。
评估方式:- 观察幼儿们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包括主动分享和对其他幼儿的回应。
- 与幼儿进行对话,检查他们对分享快乐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这是一个简单的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班社会《分享的快乐》教案
小班社会《分享的快乐》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分享”的概念,认识“分享”的重要性。
2.能够积极参与分享,体验分享的快乐。
3.通过活动,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
教学准备1.书籍:《小熊和棕熊》2.物品:小熊和棕熊的玩具、糖果和小零食。
3.教具:PPT或黑板、粘土、笔记本。
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通过PPT或黑板,介绍“分享”的意义和重要性,例如“分享可以让我们更加快乐和幸福”,“分享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建立友谊”。
2.“小熊和棕熊”的故事教师讲述故事《小熊和棕熊》,故事主要内容为:小熊和棕熊都很喜欢玩具,小熊有一个球,棕熊有一只小熊玩具。
一天,小熊想要玩棕熊的小熊玩具,棕熊也想要玩小熊的球,但两只熊都不肯拿出自己的玩具与对方分享。
后来,小熊突然想到可以给棕熊一只糖果,棕熊也给小熊一只糖果,两只熊高兴地一起分享糖果,最后还一起玩了棕熊的小熊玩具和小熊的球。
3.分享活动教师将小熊和棕熊的玩具、糖果和小零食放在桌子上,让孩子们自由选择。
然后,教师提醒孩子们可以尝试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玩具或糖果,或者与其他同学交换自己的物品。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醒孩子们分享的乐趣和快乐,以及分享的好处。
4.合作活动教师让孩子们一组一组合作,用粘土制作小玩具或饰品送给其他同学,并在制作过程中鼓励他们互相帮助,互相配合,体验分享的乐趣和互助之道。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观察孩子们在分享活动和合作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孩子们的积极程度、参与度和互动程度,以及是否体验到了分享和互助的快乐和好处。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笔记本记录孩子们分享活动和合作活动中的一些细节和收获。
总结本次社会教育活动以“分享的快乐”为主题,通过“小熊和棕熊”的故事、分享活动和合作活动,让孩子们认识到分享的重要性和合作互助的价值,以及体验到分享和互助的快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孩子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锻炼孩子们的合作能力和互助精神,培养他们形成友爱互助的优秀品质和美好人格。
小班公开课社会教案《分享的快乐》 (2)
小班公开课社会教案《分享的快乐》课题:分享的快乐教学目标: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了解和理解分享的概念;2. 理解分享快乐的重要性,并能够应用在生活中;3. 培养学生的分享意识和习惯;4.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 分享的概念和意义;2. 如何分享快乐;3. 合作与沟通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2. 音乐设备;3. 分享活动所需的材料。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通过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放松心情;2. 向学生提问:“你们有没有过分享快乐的经历?请分享一下。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
探究篇:(15分钟)1. 展示幻灯片,引导学生了解分享的概念,并讲解分享的意义和重要性;2. 借助故事、图片等形式,让学生理解分享快乐的好处,并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的分享经历;3.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行为是分享快乐的表现,并与学生共同总结出分享快乐的几个核心要点。
实践篇:(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小组设计一个分享快乐的活动方案;2.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活动方案,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供建议和意见;3. 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执行各自的分享快乐活动方案;4. 活动结束后,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分享他们的收获和体会。
拓展篇:(10分钟)1. 给学生分发一份分享快乐的小报任务,并设计一份问卷调查;2. 学生完成小报的任务,并在下堂课上展示;3. 同时,学生也收集他们在问卷调查中收到的反馈,准备下堂课时分享。
总结篇:(5分钟)1. 邀请学生回顾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2. 引导学生就本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进行个人总结。
布置作业:(5分钟)1. 要求学生完成小报任务;2. 要求学生准备下一节课的分享报告。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分享的概念和意义,并能够理解分享快乐的重要性。
通过实践、合作和沟通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应用和实践分享快乐的技巧,还能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分享真快乐》说课稿
《分享真快乐》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分享真快乐,选自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属于交往心理的范畴。
现在的小学生由于受家庭环境和认知的影响,分享意识还没有建立,他们往往不愿意将自己心爱的东西拿出来与别人分享。
本活动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渗透,让学生体会分享的快乐。
根据以上活动理念,我制定了这样两个活动目标:1、体会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开启愿意与他人分享的心灵钥匙。
2、实践参与合作,体验来自合作分享的快乐。
在活动方法上,我紧紧围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以“活动和游戏”这一主线,采用活动体验法、心灵沟通法、交流汇报法等进行教学。
为了达到以上活动目标,我设计了活动过程四部曲:一、情境导入,感受快乐二、合作体验,分享快乐三、回归生活,体验快乐四、课外延伸,共享快乐下面,我具体说说我是怎样教学这一课的。
一、情境导入,感受快乐“六一”儿童节马上就要到了,这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节日,我以此为线索,开展情境活动:观看去年小朋友们参加学校“六一”活动的录像,(课件出示)欢快的声音,热闹的场景,一下子吸引了小朋友们的注意力,他们很快的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并争先恐后的加以诉说,尽情的感受着那快乐时光。
于是我提问:怎样让今年的儿童节过得更快乐,以此激发孩子们活动的兴趣和愿望。
围绕着这个问题,小朋友们讨论开了,一个个出谋献策,有的想举行游园活动;有的想布置教室;有的则想做一份手抄报……全都兴趣盎然。
二、合作体验,分享快乐这时,我适时引入活动二:合作体验,分享快乐。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因此,我首先将事先准备好的一些材料展示出来,(课件出示)然后让小朋友们分小组围坐在一起,利用这些材料,确定各组合作的主题,为今年的“六一”节做准备。
当合作主题确定后,孩子们都纷纷拿出材料,忙碌起来。
(课件出示)同时播放欢快的歌曲,给课堂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活动气氛。
(课件视听)合作完成后,各小组分别上台展示自己的成果。
中班社会领域教案《快乐一起分享》
中班社会领域教案《快乐一起分享》课题名称:快乐一起分享教学目标:1.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和分享习惯;2. 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和团队合作意识;3.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了解分享的含义和重要性;2. 分享的方式和方法;3. 分享的好处。
教学准备:1. 图画、图片等教具;2. 幼儿熟悉的故事书或图片故事。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老师拿出一块巧克力,示意要和幼儿一起分享。
2. 让幼儿观察巧克力的形状、颜色等特征,通过问题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分享?”3. 学习分享的定义和意义。
二、呈现(10分钟)1. 老师出示不同的图片,让幼儿描述图片中人物的动作和场景。
2. 引导幼儿发现图片中的人物在分享的行为,例如:两个小朋友一起分享玩具、爸爸妈妈给小宝宝分享食物等。
3. 结合图片故事,让幼儿感受和体验分享的乐趣。
三、实践(15分钟)1. 分小组讲述自己的一个分享经历,并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2. 指导幼儿设计一个小活动,让幼儿在小组内分享自己喜欢的玩具、图书、食物等。
3. 教师引导幼儿用适当的方式和语言分享自己的东西。
四、总结(5分钟)1. 让幼儿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再次强调分享的重要性和好处。
2.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喜好和快乐。
五、延伸活动(10分钟)1. 让幼儿一起制作“分享的宝盒”,在宝盒中放入自己愿意分享的东西,并在宝盒上贴上“分享”的标语。
2. 让每个幼儿找一个小伙伴,相互分享自己的宝盒,鼓励幼儿交流和互动。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幼儿了解了分享的定义和意义,学习了分享的方式和方法,并通过实践活动进行了分享的实践。
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通过让幼儿亲身体验分享的乐趣,培养了他们的分享意识和习惯,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延伸活动中,幼儿通过互相分享自己的宝盒,加强了幼儿之间的互动和团队合作意识。
《分享的快乐》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社会生活中的分享
分享的快乐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分享是一种美好的品质,是社会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从小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和习惯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分享的快乐:一、分享的定义分享,就是把自己拥有的、有价值的东西或信息,与他人共享。
它体现了人类的团结、互助和友爱。
二、分享的形式分享有很多形式,比如给别人送礼物、帮助别人解决问题、帮助别人减轻负担、分享自己的快乐和知识等。
三、分享的意义分享的意义十分重大,具体如下:1.培养团结合作的意识分享可以培养孩子团结合作的意识,使其以集体利益为前提,理解团队意识的重要性,不单单是注重个人利益和享受。
2.培养互谅互助的习惯分享能够培养孩子互谅互助的习惯,使其在需要帮助的时候知道去帮助别人,也知道在别人需要他们的时候要慷慨回报。
3.增强社会责任感分享可以增强孩子的社会责任感,使其意识到自己应该为他人多做些贡献,而不是只考虑自己。
4.增进友谊分享可以增进孩子之间的友谊,使其之间的情谊更加牢固,感情更加深厚。
四、分享的实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让孩子学会分享:1.帮助别人解决问题当孩子的同班同学在某些小问题上遇到困难时,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去用自己的方法帮助同学解决问题。
2.分享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当孩子掌握了某些知识或技能时,我们可以建议他来和同学分享自己的所学,这样也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学习有收获,并且令到其他人也受益。
3.分享自己的爱心我们可以引导孩子通过各种方式来为别人带来快乐。
比如,为姥姥照顾小宠物,为一个孤儿院的孩子送去礼品等。
五、分享的注意事项1.分享应该自愿分享是一种主动的行为,不应该是强迫的,否则就失去了分享的真正意义。
2.分享应该有度分享也要有度。
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分享是有限度的,不能掏空自己的口袋,也不要给别人带来麻烦。
3.分享要讲究方式分享要讲究方式,不仅要注意时间和场合的选择,更要注意付出的方式和言语的措辞。
分享是一种美好的品质,是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培养的重要素质之一。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分享的快乐》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分享的快乐》教学目标
1.认识分享的重要性。
2.培养幼儿分享的意识。
3.引导幼儿体验分享的快乐。
教学准备
1.讲解PPT
2.教具:玩具、幼儿绘本。
3.课堂活动:分享喜欢的玩具、饼干等。
教学过程
1. 课堂导入
老师展示一张图片,由孩子们猜测图片的主题,引出今天的主题:分享的快乐。
2. 讲解分享的概念
老师用图片和简单明了的语言,向孩子们传达分享的含义,并引导幼儿认识分享的意义和好处。
3. 分享的快乐
老师用玩具、绘本等实物展示,具体图示分享的快乐,引导幼儿亲自体验分享的快乐。
4. 分享的经历
老师邀请孩子分享幸福快乐的经历,让幼儿了解到分享能带来更多的快乐和幸福,同时也能让其他人感受到快乐和幸福。
5. 发挥主动性
老师鼓励幼儿互相分享自己心爱的玩具、小饰物等,倾听其他孩子的分享,培养互相关心、爱护的好习惯。
6. 结束语
教师简单总结今天所学的知识,强调分享的意义和快乐,期待孩子们能将分享的好习惯坚持下去。
课后扩展
1.要求幼儿在家分享自己的小物件,与家人分享自己的快乐。
2.教师可以安排对不同孩子分享的故事进行采访,录制下来,作为下一堂课的活动内容。
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让幼儿懂得分享的重要性,感受到分享的快乐和幸福,培养出与人分享的互助精神,为他们今后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班公开课社会教案《分享的快乐》
小班公开课社会教案《分享的快乐》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分享的快乐是一种美德,并能够以身作则,主动与他人分享快乐。
教学重点:1. 理解分享的快乐是一种美德;2. 学会以身作则,主动与他人分享快乐。
教学准备:1. PPT或教学板书;2. 课件或故事书《小狗和小猫的故事》或相关故事书籍。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分享的快乐”。
2. 通过提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享是什么意思?分享能给人带来什么?Step 2:导入新知(10分钟)1. 引导学生观看或阅读故事书《小狗和小猫的故事》或相关故事书籍。
2. 教师讲解故事的内容,重点强调故事中小狗和小猫的乐于分享的行为。
3. 结合故事情节,向学生解释“分享的快乐是一种美德”,分享可以让别人感到快乐,也能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
Step 3:概念讲解(10分钟)1. 让学生讨论和总结什么是分享。
引导学生说出分享的含义,如与他人分享物品、时间、知识等。
2. 教师解释“分享的快乐是一种美德”,并介绍“美德”的定义和价值。
Step 4:示范与实践(10分钟)1. 教师以身作则,分享自己的快乐经历。
例如,分享自己在假期中与家人一起度过的开心时光。
2. 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小组活动,让每个小组成员轮流分享自己的快乐经历。
3. 学生之间互相分享后,学生可以给其他同学提出问题,进一步了解彼此的快乐经历。
Step 5:总结(5分钟)1. 整理分享的收获和体会,引导学生认识到分享的快乐是一种美德,可以给他人带来快乐,也能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时,尝试与家人或朋友分享自己的快乐经历,并写下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2. 下节课可以请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收获。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故事的引入,让学生明白分享的快乐是一种美德;2. 通过实践活动,增强了学生分享的意识和能力;3. 充分结合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升了学生对美德的认识和理解。
《分享的快乐》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分享与成长
分享的快乐是一种美好的情感和行为,人类从孩童时期开始就会享受分享的快乐。
在幼儿园小班的社会教育中,教师往往会注重帮助孩子认识分享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分享与合作的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幼儿获得令人愉悦的快乐,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同理心和自我控制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在幼儿园小班的社会教育中,分享和成长紧密相连。
孩子们通过与他人分享,不仅可以互相借鉴,还可以更好地实现个人成长。
比如,在团队合作中,孩子们可以学会协作和沟通,懂得团结的力量,同时也会从别人身上学到新的知识和技能。
除了在团队合作中,幼儿园小班的社会教育中,家庭生活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应该注重孩子的分享和参与,让孩子更好地感受到分享带来的快乐。
比如,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可以将日常事物变成游戏,让孩子参与,通过互相分享,让孩子学会发现生活的美好细节,增强他们的快乐感。
在幼儿园小班的社会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通过分享活动来帮助孩子培养分享的意识和能力。
比如,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参加分享活动,比如大合唱、绘画比赛等等,让他们从中体会分享的快乐,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锻炼自我控制和同理心。
分享的快乐是美好的情感和行为,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在幼儿园小班的社会教育中,教师和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和能力,通过分享和参与活动,让孩子们更好地感受到分享带来的快乐和成长。
《分享的快乐》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分享与友谊
[教案标题] 分享的快乐[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分享的定义以及分享带来的快乐。
2.培养幼儿分享的意识和习惯,让他们学会与别人分享自己的东西。
3.帮助幼儿建立友谊,学会团结协作。
[教学重点]1.分享的定义与分享带来的快乐。
2.分享的意识和习惯。
3.与别人分享自己的东西。
[教学难点]1.帮助幼儿建立友谊,鼓励他们共同合作。
2.教导幼儿如何分享,并养成好习惯。
[教学内容]一、引入老师带着一些玩具或美食来到教室,问孩子们谁想要尝一尝或者和他一起玩,但是只有一份。
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告诉他们如何分享物品,其中包括:1.提供选择:让孩子们自己选择是否分享或者希望和谁分享。
2.每个人都可以分享自己的东西。
3.分享带来快乐,因为你让别人感到高兴,而自己也可以感到快乐。
二、分享的定义老师向孩子们解释分享的含义:分享给别人自己的东西,可以是玩具、美食、故事或者其他有趣的事情,让别人和你一起分享快乐。
三、分享情老师举例几种情境,让孩子们了解分享的场合:1.在学校举行联欢活动时,可以和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小礼物、美食等。
2.玩具、手工作品等可以和好朋友分享。
3.播放有趣的视频,可以提醒小伙伴们观看。
四、分享的值得老师带领孩子们探讨分享的价值所在。
通过顺口溜和游戏的方式来引导孩子们回答:1.分享可以让我们更加快乐。
2.分享可以帮助我们结识新的朋友,建立友谊。
3.分享也可以帮助我们与别人互相学习、了解。
五、分享的好处让孩子在小组中体验并分享,老师可以准备一些小手工或者一些有趣的玩具,小朋友们可以尝试做一些简单的手工,绘制画作等,最后和小伙伴分享自己的成果。
分享的好处包括:1.和小伙伴们互相学习。
2.分享自己的成果,让别人也可以学习和成长。
六、分享的心得在活动结束前,老师对孩子们进行反思,并鼓励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心得或者遇到的困难。
分享的心得包括:1.孩子们可以讲述自己的分享经历。
2.孩子们可以分享自己赠送给别人的礼物或者分享给别人的玩具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享的快乐的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分享的快乐》。
本课从人与人之间互动和共生共存的角度,让学生体验由共同分享所带来的快乐。
一、学生实态与教材分析:
当代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条件较优越,生活在被父母宠爱的环境里,自我中心的意识较强。
他(她)们较为自私、任性,欠缺礼貌,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自理能力较弱。
他们有愿意与周围的人真诚交流的意识,但却因不会沟通而容易和他人冲突。
《分享的快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本单元的主题是“我们共欢乐”,本课在设计中力求让学生体验在集体中讲求团队精神,体验由共同分享所带来的快乐,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
从而学习到合作与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因此我把此次教学活动的目标定为:
1、体会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感,愿意与他人分享。
2、实际参与合作,体验来自合作和分享的成就感
3、明白分享也是献出关爱,互相帮助体现了一种生存的道德智慧。
三年级的学生仍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与他人交流,感受分享的快乐,培养良好的参与、合作意识。
难点是:让孩子们理解分享是一种快乐。
二、教学方法
针对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创设情景、小组合作等活动方式完成教学活动。
三、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孩子们将准备一两件自己喜爱的物品。
运用了实地考察、搜集及准备苹果、橘子和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策略:
针对学生年龄偏低、认知水平尚浅并偏重于形象思维的特点,教师应避免太多的理论说教。
师生多方搜集相关信息,扩充课文内容。
尝试结合学生以及身边其他人在学校、社会中的具体事例进行引导,使学生在实际事例的体验中,学习合作与分享,培养合作精神。
五、活动环节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应是学生的支持者、指导者、参与者。
针对学情,教材、新课程标准等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为一下五个环节:
(一)歌曲导入,缩近距离(二)合作交流,感知分享(三)共同体验,分享快乐(四)回归生活,体验快乐(五)故事延伸,共享快乐
下面我依次为大家进行介绍:
(一)歌曲导入,缩近距离
随机引出话题:“同学们,听到大家愉快的歌声,老师的心情也变的轻松愉快起来。
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有一份快乐和别人分享,你将有两份快乐。
(教师板书)今天我们就来分享快乐。
”这样一开始,就和学生拉近了距离,与学生融合在一起。
(二)合作交流,感知分享
这时我会适时引入活动一“我们的分享日”这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我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突破。
首先在小组内介绍自己喜欢的东西。
接着我会引导学生畅谈感受。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好东西和别人分享才快乐。
最后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对比感知分享的快乐。
我会先将准备好的苹果让一个学生吃,接着让孩子们在小组内分吃橘子。
让学生分别畅谈自己的感受。
通过对比,让学生理解分享是一种快乐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共同体验,分享快乐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为此,我准备这样引入活动二:“同学们让我们在小组内共同合作一起来画一画、拼一拼,把各自的想法互相交流,形成新的作品。
”
在小组展示后,我将提问“孩子们,通过这个活动,你有什么收获?你的心情如何?”最后进行总结。
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进一步从个体之间的分享扩展到集体生活中。
(四)回归生活,体验快乐
回归生活是品德课的基本目标。
因此在学生感悟到分享是一种快乐的基础上,我将随机出示实地考察的录像,“俗话说的好,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
这不,这些老人碰到了困难,我们该怎么办?假如你帮助了他,他会怎么想?”这样,让学生懂得当别人需要的时候,用自已的力量去帮助他人,或者主动去关心他人,让学生们谈谈帮助后的心情怎么样,感受到这样也是一种快乐。
最后我还将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和别人分享快乐的事情。
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加深了学生对分享的理解。
(五)故事延伸,共享快乐
新课程一个特点就是给学生留有自由发展和创造的空间。
在这一环节,我会先给学生讲《盲人点灯》这个故事的开头,而后让学生去猜测故事结尾。
在此,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开展“我们一起做剪报”的趣味活动,各小组自定一个主题,做剪报,做完后进行成果展示,让学生谈在做的过程中,大家是怎样商量的。
体会分享有助于合作,有助于学会做事。
引导学生明确分享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分享不仅为了别人,也是为了自己。
六、板书设计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设计出了这样图文并茂的板书,它暗示着愿分享之花开在每个学生心中。
七、教学理念
我的设计理念:我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以及在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在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与主动性。
力求把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在参与合作中体验分享的快乐。
使学生形成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八、课堂上生成的亮点:
1、本课在通过让学生着力于“体验”,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了生活化的课堂:从欣赏他人心爱的物品------体验分享他人的物品----收获到了分享他人的快乐。
在学生感悟到分享是一种快乐的基础上,我将出示实地考察的录像,拓展教材,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当别人需要的时候,要用自已的力量去帮助他人,或者主动去关心他人,从而升华情感,变成亲身感受,意识到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去伸出友爱的手也是一种分享。
生成新的教学内容,就是贴进生活,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加深对分享的理解。
2、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出发,本课的活动过程是着力于“体验”,创设了“生活化的课堂”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亲身体验主动获得的情感资源,只有亲自获得的情感才是真正的情感,在教学中才是应用教学的有效的情感。
3、在教学中,采用了播放实地考察的录像,融入教学环节,给学生创设了情境,又在实例中进行再次感悟分享的情感,体会他人需要的时候,该怎么办。
及时生成新的教学资源。
4、在活动中,我通过运用创设情景引入教学法,活动激趣教学法、媒体感受教学法,游戏体验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快乐的融入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接受新知和体验感受,相辅相成,愉悦课堂。
本课的教学设计完全从孩子的经验出发,通过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捕捉教学中的亮点,及时把握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
创设了生活化的有效的课堂,几个活动的设计遵循孩子认知的内在逻辑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从欣赏到体验,从体验到感受,从感受到分享,把学生的情感体验推向高潮,让他们在体会中学会主动与他人分享,自育自悟,使三维目标得以有效地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