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我项目进行的沉降观测只适用于本工程施工阶段的施工、结构安全参考,正式沉降观测应由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测绘单位测量,观测点的布置,在结构施工前必须有方案,结构施工中我单位根据图纸要求埋设观测点(如下图)。
1 沉降观测点布设沉降观测点布设位置在建筑物首层各转角及后浇带两侧(埋设点详结构平面图)。
2 沉降观测2.1基础底板施工完进行首次观测,以后每施工一层观测一次,结构封顶后每一个月一次;竣工一年后每半年一次观测。
如遇异常情况,可酌情增加观测次数,正式交付使用后,应持续观测一年,直至沉降稳定(连续二次半年沉降量<2mm)。
2.2 建筑施工期间,当建筑物发生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出现裂缝时,应立即向工程技术负责人汇报,并立即进行每日或数日一次连续值班观测。
2.3 沉降观测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观测工作。
本工程为高层建筑,竣工后将沉降观测数据及有关图纸移交建设单位,由建设单位自行观测。
2.4 沉降观测四定: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固定使用的水准仪及水准尺;使用固定的水准点;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及路线进行观测。
3沉降观测点成果整理观测资料及时整理、妥善保存,作为工程技术档案资料的一部分。
整理沉降观测成果,计算出每次观测的沉降量,前后几次观测同点高差和累计沉降量,并绘制出沉降观测日期、沉降量的关系曲线图,供设计、施工有关负责人员使用。
4沉降观测精度控制措施4.1为了确保观测值的精确无误,本工程的沉降量工作均由我项目经理部专职测量员进行观测,并且在每次观测时及时做好观测记录,其他人员不得代替进行此项工作。
4.2在进行每次沉降测量时必须确保了使用同一台水准仪及水准尺,不得私自乱用其他的仪器,以避免影响仪器的精确度误差影响观测值的精确。
4.3每次进行沉降测量必须按观测线路图及确定的观测水准点进行,严禁使用其他临时水准点,避免因水准点不准确合方法不统一而影响观测的精确值。
4.4在进行每次的沉降观测时,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日期、方法以及路线进行,专职观测员必须严格按照仪器使用操作规程进行仪器的操作,严禁违章作业,避免因仪器使用不当以及自然客观条件影响观测值的精确度。
建筑物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建筑物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和目标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是为了解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是否存在沉降现象,进而判断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或加固。
本项目的目标是通过系统性的沉降观测,监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数据,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可靠性。
二、项目组织和管理2.观测人员:负责实施沉降观测工作,包括安装测点、测量数据记录等。
3.设计人员:负责制定观测方案和观测数据处理方法。
三、工作步骤和流程1.观测方案制定: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规模确定观测方案,包括观测点数量和位置、观测周期等。
2.测点选择: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负荷分布情况,选择合适的测点位置,确保能够全面反映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3.测点标定:在测点位置进行标定,包括建立参考基准点和确定测点坐标系。
4.测点安装:根据设计要求,安装测点设备,包括测点支撑物、测点盘等。
5.数据采集:按照观测方案规定的周期,进行数据采集工作,记录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6.数据处理和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校正、数据拟合等。
7.结果评估:根据数据处理结果,评估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8.报告编制:根据评估结果,编制沉降观测报告,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四、安全措施1.观测人员必须熟悉相关安全操作规程,并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2.在观测过程中,严禁随意移动或拆除已安装的测点设备。
3.在观测现场设置警示标志,确保周围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五、设备和材料1.测量仪器:包括测距仪、水准仪、全站仪等。
2.测点设备:包括测点支撑物、测点盘等。
3.数据处理软件:包括测量数据的录入和处理软件。
六、预算和时间计划1.预算:根据项目规模和要求进行预算,包括设备采购、人员费用等。
2.时间计划:根据工作步骤和流程,制定项目的时间计划,确保项目的按时完成。
七、质量控制1.观测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熟练掌握观测工作的操作技能。
2.观测设备必须经过校准和调试,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沉降观测检测方案
3.基坑周边环境变形观测:采用全站仪或激光测距仪进行监测。
4.地下水位变化观测:采用水位计进行实时监测。
六、观测点布置
1.沉降观测点:沿建筑物四周及主要承重部位均匀布置,每侧不少于3个点,共计不少于12个观测点。
2.倾斜观测点:建筑物四角及主要受力部位均匀布置,每侧不少于2个点,共计不少于8个观测点。
3.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观测点:根据支护结构形式及设计要求进行布置。
4.地下水位观测点:在基坑周围均匀布置,数量根据基坑大小及设计要求确定。
七、观测周期及频率
1.沉降观测:施工期间,每完成一个施工阶段进行一次观测;工程完工后,每季度进行一次观测。
2.倾斜观测:施工期间,每完成一个施工阶段进行一次观测;工程完工后,每年进行一次观测。
1.掌握建筑物及地基在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防止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
2.分析沉降原因,为调整施工方案和采取相应措施提供依据。
3.为建筑物后期使用和维护提供基础数据。
三、观测依据
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
2.全站仪测量法:采用全站仪进行建筑物及周围环境的倾斜观测。
3.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观测:采用全站仪或激光测距仪进行观测。
4.地下水位观测:采用水位计进行观测。
六、观测点布置
1.沉降观测点:沿建筑物四周及中间均匀布置,每边不少于3个,共计不少于12个观测点。
2.倾斜观测点:在建筑物四角及中间均匀布置,每边不少于2个,共计不少于观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进行总结,形成观测总结报告。
本沉降观测检测方案旨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建筑物使用安全,观测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观测方案。在观测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确保观测工作的合法合规。
建筑主体沉降观测方案
建筑主体沉降观测方案建筑主体沉降观测方案一、观测目的:建筑主体沉降观测旨在监测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沉降变形情况,以确保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观测内容:1.观测建筑主体的竖向沉降变形;2.观测建筑主体的水平位移变形;3.观测建筑主体的倾斜变形。
三、观测对象:本观测方案适用于建筑主体的沉降观测,包括建筑主体的框架结构、基础、承重墙等关键组成部分。
四、观测方法:1.测量仪器的选择:使用高精度的全站仪或测量仪器,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2.测点布设:根据建筑主体的结构特点,合理布设监测测点。
测点应覆盖建筑主体的关键结构部位,包括建筑主体的四个角点、房间墙角等关键部位。
3.测点的固定:测点应固定牢固,确保测点位置的稳定性。
可以使用混凝土固定点或者钉子固定点的方式进行固定。
4.观测频率: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情况和要求,确定观测的频率。
一般情况下,可以每季度进行观测,以及在重大活动或事件发生后进行特定时段的观测。
5.数据的处理:将观测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计算建筑主体的沉降变形情况,并与设计要求进行对比和评估。
五、观测结果的评价:1.观测数据的分析:根据观测数据的变化趋势和数值大小,分析建筑主体的沉降变形情况,判断是否超过设计要求。
2.评估结果的呈现:将观测结果以报告的形式呈现,包括建筑主体各部位的沉降变形数据、变化趋势分析以及评估结论等。
六、观测方案优化:1.根据观测结果的评价,可以调整观测点的布设位置,增加观测点的数量或调整观测频率,以更加准确地监测沉降情况。
2.建议对观测方案进行定期评估和优化,以适应建筑物变形特点和使用情况的变化。
以上为建筑主体沉降观测方案的基本内容。
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具体建筑物的特点和要求进行调整和补充,以确保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已有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已有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一、研究背景建筑物沉降是指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或施工完成后由于地基变形或松弛引起的下沉现象。
沉降问题对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建筑物沉降观测必不可少。
本方案旨在提出一种科学可行的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以监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建筑物的使用安全。
二、观测目标本观测方案的目标是监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包括建筑物整体的沉降情况和各个局部区域的沉降情况,以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数据,为建筑物的维护、修复和加固提供支持。
三、观测方法1. 使用水平测量仪:选择合适的水平测量仪器,如全站仪或高精度位移传感器等,将其安装在建筑物的关键位置,进行连续的水平位移测量。
2. 使用竖向测量仪:选择合适的竖向测量仪器,如测斜仪或水准仪等,将其安装在建筑物的不同层面,进行连续的竖向位移测量。
3. 安装地基沉降监测设备:在建筑物的地基上布设一定数量的地基沉降监测设备,如沉降点、沉降管等,定期测量地基的沉降情况。
4. 建立沉降观测点:在建筑物周围设置一定数量的沉降观测点,将水平测量仪和竖向测量仪等设备统一安装在这些点上,定期进行观测,以获得更全面的建筑物沉降数据。
四、观测频率与时间1. 设定观测频率:根据建筑物的类型、规模和重要性等因素,确定观测频率,如每周、每月或每季度进行观测。
2. 观测时间:观测时间应覆盖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对于新建的建筑物,观测应始于施工完成后;对于已存在的建筑物,观测应从启动阶段开始进行,并持续到使用寿命结束。
五、数据处理与分析1. 数据采集:对于连续的观测数据,采集频率应根据观测设备的规格和要求进行设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校正和补偿,消除或减小误差,得到可靠的沉降数据。
3. 数据分析:对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估建筑物的沉降情况,确定是否存在异常沉降,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六、结果应用1. 建筑物维护:根据观测结果,定期评估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制定合理的维护计划,及时修复和加固建筑物。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1沉降观测点的布置与埋设
根据设计要求布置沉降观测点,观测点利用直径32mm的钢筋,一端制成燕尾形埋入墙内,外露装饰层厚度外出30mm。
2沉降观测
⑴水准基点的联测
水准基点要与国家水准点进行联测或采用独立高程系统,水准基点间的联测按国家三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采用闭合水准线路。
同时每隔3个月要进行一次监测,防止因水准基点的变动而影响观测成果。
⑵沉降观测
a.在工程施工阶段由建设单位委托有相应资质单位进行定期观测,沉降观测按国家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采用闭合或附合水准线路。
b.观测周期:首次观测在观测点埋设稳定后进行,根据设计要求每施工二至四层做一次沉降观测,施工完毕,一年内每隔三至六个月观测一次,以后每隔六至十二个月观测一次,直到沉降稳定为止。
在施工过程中如建筑物出现裂缝、不均匀沉降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反馈给业主、监理和设计单位。
C.仪器采用国产S1精密水准仪和钢钢水准尺,并经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检定周期内。
d.观测是要进行往返测,前后视距相等,并做到“三固定”,即观测人员固定、线路固定和固定测站。
⑶沉降分析
a.沉降观测原始资料必须及时整理,对超限部分要及时重测,直至满足测量规范要求。
b.数据处理采用沉降分析软件处理,原始数据要进行回归分析。
c.绘制建筑物荷载、时间、沉降量回归曲线,沉降速度曲线和等沉降量曲线图。
d.工程竣工时编制沉降观测成果表,编写沉降分析技术总结报告°。
建筑变形沉降观测方案
建筑变形沉降观测方案建筑变形沉降观测方案一、背景和目的: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建筑物的不断增多,建筑物的变形和沉降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建筑物的变形和沉降是由于建筑物自身的荷载、地基条件、施工工艺等因素引起的。
通过对建筑物的变形和沉降进行观测,可以及时掌握建筑物的安全状况,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同时为后续的建筑维护和修复提供有力的依据。
二、观测内容:本次变形沉降观测将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建筑物的竖向沉降:通过测量建筑物的高程,掌握建筑物竖向的沉降情况。
2. 建筑物的水平变形:通过测量建筑物的平面形状和各部位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掌握建筑物的水平变形情况。
3. 地基的垂直位移:通过测量地基的垂直位移,了解地基的变形情况以及对建筑物造成的影响。
4. 地基承载力的变化:通过监测地基的变形情况,推测地基承载力的变化,为建筑物的使用和维护提供参考。
三、观测方法和仪器:为了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次变形沉降观测将采用以下方法和仪器:1. 建筑物竖向沉降观测:采用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将建筑物各个基准点的高程测量数据与其之前的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得出建筑物的竖向沉降;2. 建筑物水平变形观测:采用全站仪进行建筑物各部位的平面测量,将测量结果与之前的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得出建筑物的水平变形情况;3. 地基垂直位移观测:采用超声波测距仪进行地基的垂直位移测量,将测量结果与之前的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得出地基的变形情况;4. 地基承载力变化观测:通过地基承载力试验仪进行地基的承载力测量,利用测量数据分析地基承载力的变化情况。
四、观测频次和时间:为了及时掌握建筑物的变形和沉降情况,本次观测将按照以下频次和时间进行:1. 建筑物竖向沉降观测:每月进行一次观测,观测时间为一个小时;2. 建筑物水平变形观测:每三个月进行一次观测,观测时间为两小时;3. 地基垂直位移观测:每半年进行一次观测,观测时间为三小时;4. 地基承载力变化观测:每年进行一次观测,观测时间为四小时。
建筑沉降变形观测方案技术设计书三篇
建筑沉降变形观测方案技术设计书三篇篇一:建筑沉降变形观测方案技术设计书一、工程概况:***大学***校区教三楼位于校道南侧,东临山丘,南临图书馆,西临教四楼,北面三栋广场,钢筋混凝土结构,地面高六层;场地地形较平坦,地基为粘性土地基。
由**建筑综合设计研究院设计,**公司第三分公司施工,*****公司监理,工程竣工日期为二0XX 年六月。
二、编制依据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XX )2、《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XX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987-91)4、****大学***校区教三栋1:500平面图5、教三楼结构情况及周边环境实况三、沉降观测方案(一)沉降观测精度、时间、次数:(1)、观测精度本次采用二级观测精度。
沉降基准网观测采用一级水准测量,往返高差较差或高差闭合差应n 3.0±≤mm ,(n 为测站数),最大不超过n 5.0±≤mm ,沉降观测往返高差较差或高差闭合差应n 0.1±≤mm ,(n 为测站数),最大不超过n 5.1≤mm 。
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0.5mm ;观测的视线长度:≤50m;前后视视距差:≤1.0m;视距累积差≤3.0m;观测成果在限差内按观测距离或测站数分配闭合差计算高程。
观测时一定要爱护观测标志,尺子放在观测点上应用力轻,立尺一定要直,每次把尺子立在观测标志之前,都要把观测标志点和尺子擦干净,以防止观测标或尺底粘泥土而影响观测精度。
(2)观测时间、次数观测周期每月一次,每期观测时间三个小时,总共进行6期观测。
首次观测时间为20XX年12月7日。
首次观测时,应观测多次取其平均值,以提高初始值的可靠性。
(二)基准点和工作点的布设1、观测点的设置:按照设计院的要求,并根据沉降观测的有关规定,布置沉降观测点依据以下原则布设:(1)参照设计图纸;(2)建筑物的各拐角极大转角处;(3)高低层建筑物、纵横墙的交接处两侧;(4)建筑物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一、沉降观测工作的要求(一)、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二)、固定使用水准仪和水准尺;(三)、固定水准点;(四)、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及路线进行观测。
(五)、《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97的要求二、地基回弹观测基础开挖前,在建筑物的纵横主轴线上设置观测点,测定其原始标高;在基坑挖至底面时,找出其测量标志,再测出其标高;在浇筑砼基础前,再测一次标高,从而得到各点的地基回弹值。
三、建筑物自身沉降观测以主楼为主要控制对象,采用二级观测。
按照设计要求在建筑物的外轴线共设置12个观测点,测设点的设置应符合规程的要求,保证人员、仪器、附合观测路线等路线。
结构施工阶段,每加一层观测一次,装修施工阶段每月观测一次,观测截止到沉降量小于1mm/100d。
观测前将仪器放在室外30min,使其与外界环境温度一致,天气恶劣时严禁观测。
当建筑物有异常情况时及时观测,如有不均匀沉降出现,适当增加观测次数。
四、沉降观测的精度及成果整理结构封顶至工程竣工,沉降周期应符合下列要求:均匀沉降且连续三个月内平均沉降量不超过1mm时,每三个月观测一次;连续两次每三个月平均沉降量不超过2mm时,每六个月观测一次;外界发生剧烈变化时应及时观测;交工前观测一次;全部竣工后的观察次数:第一年每三个月观测一次,第二年每六个月观测一次,第三年后每年观测一次,直至基本稳定(1mm/100d)为止。
每次观测结束后,检查记录计算是否正确,精度是否合格,并进行误差分配,然后将观测高程列入沉降观测成果表中,计算相邻两次观测之间的沉降量,注明观测日期和荷重情况。
最后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绘出下沉曲线图,找出变形规律,做出今后的变形观测趋势预报,提出今后的观测建议。
五、作业中应遵守的规定(一)、观测应在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二)、仪器离前、后视水准尺的距离要用皮尺丈量(或视距法测量),视距一般规定不超过50m,前后视距尽可能相等。
(三)、前后视距观测最好用同一根水准尺。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建筑物沉降观测6.1.2.1 沉降观测的目的沉降观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建筑的沉降进行定期的跟踪观测,获得建筑物准确可靠的沉降数据,了解建筑物的实际沉降情况,为建筑施工和运营安全提供数据保证。
6.1.2.2 沉降基准点布设1 基准点布点原则沉降基准点是沉降观测的依据,本工程沉降观测点设置如下图。
根据设计要求,沉降观测每个月检测一次,竣工验收后,第一年不少于4次,第二年不少于2次,以后每年1次,知道下沉稳定为止。
沉降基准点与观测点的距离不宜太远,以保证足够的观测精度;沉降基准点须埋设在建筑物的压力传播范围以外,距离建筑物基坑边线不小于2倍基坑深度。
图6.1.2-1 酒店沉降观测点布置图图6.1.2-2 酒店裙楼沉降观测点布置图2 基准点的埋设及测量为保证沉降观测数据的准确性,沉降观测基准点继续沿用前期一局使用的基准点。
基准点高程的校测:基准点使用前,用蔡司Dini10电子水准仪从业主提供的水准基点与场区内的水准基准点联测,以经平差计算后的基准点高程数据作为本工程沉降观测的基准点高程。
沉降观测基准点布设闭合路线,其主要技术要求和测法应符合表6.1.2-1规定。
注:n 为测站数3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1) 布点原则依据《建筑变形观测规程》的要求,沉降观测点布设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布置在变形明显而又有代表性的部位;(2) 稳固可靠、便于保存、不影响施工及建筑物的使用和美观;(3) 沿墙的长度每隔20m 左右设置一个观测点;(4) 在转角处、沉降缝两侧设置观测点;2) 沉降观测点的布置沉降观测点埋设位置根据本工程建筑结构形式、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在建筑物的首层规定位置埋设,用,20的钢筋埋设,设置标高为离地50cm,沉降观测点埋设如下图6.1-10;图6.1.2-3 沉降观测点埋设图4 观测技术要求1) 观测仪器选用精密电子水准仪及与其配套铟瓦条码尺。
2) 观测方法沉降观测按《建筑变形观测规程》规定的二等水准测量要求,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
施工建筑沉降观测方案
施工建筑沉降观测方案施工建筑沉降观测方案一、项目背景施工建筑沉降观测是为了监测施工期间和使用期间建筑物的沉降变化情况,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目标通过沉降观测,旨在确保建筑物的沉降量在合理范围内,避免超过安全标准,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修复。
三、观测原理通过安装在建筑物内部的沉降探测器,测量建筑物自身的沉降变化。
观测采用全自动仪器,定时测量和记录建筑物的沉降数据。
四、观测内容1. 建筑物主要结构的沉降观测:对建筑物主体结构进行沉降观测,包括地基、框架等关键结构的沉降变化情况。
2. 建筑物周边地基的沉降观测:监测建筑物周边地基是否存在沉降,以及沉降的程度和方向。
3. 建筑物使用期间的沉降观测:在建筑物使用期间进行定期观测,监测建筑物使用后可能出现的沉降情况。
五、观测方案1. 观测仪器的选择:选择精度高、稳定性好的沉降观测仪器,如全自动测量仪器,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设备安装:根据建筑物的具体结构和要求,合理安装沉降观测仪器,并进行校准和调试,确保设备工作正常。
3. 观测时间间隔: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使用情况,确定观测的时间间隔,建议在施工期间每天进行观测,使用期间每月进行观测。
4. 数据处理与分析:采集到的观测数据进行及时处理和分析,生成沉降曲线,并与建筑物的设计要求和安全标准进行比对,判断沉降情况是否符合要求。
5. 数据报告与监测措施:根据观测数据的分析结果,及时编制观测报告,提出监测建议和必要的调整措施,在沉降超过安全范围时及时实施修复工作。
六、质量控制方案1. 设备质量把关:选择正规可靠的设备供应商,确保所选设备的质量和性能符合相关标准。
2. 安装质量把关:设定建筑物沉降观测仪器的安装要求和方法,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安装和调试,确保设备的正确使用。
3. 数据准确性把关:严格按照观测方案进行数据采集,避免人工操作和仪器误差对数据的影响,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4. 数据分析标准把关: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符合规范和要求,避免主观因素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1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准备工作:本工程使用精密水准议DZS3-1及配套的水准尺做为沉降观测仪器。
2水准点的设置:沉降观测依据稳定良好的水准点进行,现场水准点不考虑永久使用,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时以不转点为宜,为相互检查校对,每栋楼根据现场设置的3个专用水准点进行校核。
3结构的沉降及位移变形观测在结构施工过程中,须经常对结构进行观测,以检查结构变形。
如发现超过允许值的沉降变形,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调整。
3.1沉降观测的次数○1基础施工完进行首次观测,结构施工期间每增加一层观测一次,在施工期间如中途停工时间较长,应在停工时或复工前进行沉降观测。
同时根据施工的进度情况,较大荷重增加前后,均应进行观测。
○2当结构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出现严重裂缝时,应立即向工程技术负责人汇报,并应立即进行观测或一次连续值班观测。
在某一段时间内,若沉降量较大,应对观测次数进行加密。
○3沉降观测终止时间要以沉降观测量大小及沉降速度来确定并以月沉降量不超过2毫米时,可以认为沉降基本稳定。
3.2工作要求:为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如实反映出建筑物观测情况,确保工程施工、使用安全应做到四固定:○1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
○2固定使用的水准仪及水准尺。
○3使用固定的水准点。
○4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及路线进行观测,观测路线固定,外界条件固定。
4观测点的布置4.1观测点本身应牢固稳定,确保点位安全,能长期保存。
4.2观测点的上部必须为突出的半球形状或有明显的突出之处,与结构外皮保持一定的距离(约30mm)。
4.3要保证在点上能垂直置尺和良好的通视条件。
5观测与成果整理沉降观测资料要及时整理,妥善保存,在观测点布置完毕之后,即进行沉降观测以首次观测成果做为初值,每次观测后的成果均与首次成果比较,计算沉降量,每次观测结束后,要检查记录计算是否正确。
然后将观测高程列入沉降观测的成果表中。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三篇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三篇篇一: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一、编制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XX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20XX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XX4、《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XX5、本工程施工图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XX二、工程概况工程名称: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工程地址:万州周家坝建设单位:XX第一人民医院设计单位:XX艺术设计院有限公司勘察单位:XX公司监理单位:XX公司施工单位:XX集团有限公司本工程位于万州区周家坝街道流水村2-3组(心连心广场对面),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总建筑面积为27924.52㎡,总建筑高度78.1m,地上19F,地下1F,框剪结构。
三、观测目的、原则及观测点布置3.1.观测目的工程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竣工,以及建成运营后很长一段时间,沉降变形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变形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属正常现象,但一旦超过某一限度,就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
因此,在建筑物的施工和运营期间,都必须对建筑物进行安全监测,以便及时掌握变形情况,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保证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运营期间均安全有效。
3.2.观测原则1.参照设计图纸;2.建筑物的四角极大转角处;3.高低层建筑物、纵横墙的交接处两侧;4.建筑物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
3.3.观测点布置观测点的布置:观测点设在房屋周边各大角,长边增设观测点,观测点数不少于6点。
为了便于观测,沉降观测点布置于通视好的墙上,以减小搬动仪器的次数而造成的误差叠加。
沉降观测点置于相对标高+0.700处,以便观测方便。
观测点采用20钢筋制作,采用后植筋锚固方式埋入结构柱内,为了保证观测点牢固性,埋入深度不小于100,外露部分长度为60,上端焊圆形铁球以便观测,并涂上防腐漆,如右图所示。
根据观测原则要求,共布置4个沉降观测点,具体点位见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图(附图)。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各控制点的放样应按照设计图纸和实际情况进行,确保控制点的位置准确无误。
在放样前,应清理控制点周围的杂物,保证控制点周围的地面平整。
放样时应使用精密仪器,如全站仪等,保证放样的精度和准确性。
五、施工时的各项限差和质量保证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建筑物的质量和稳定性。
施工时应注意控制各项限差,如地面水平度、墙体垂直度等。
同时,应采取相应的质量保证措施,如加固墙体、加强地基等,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可靠。
六、沉降观测沉降观测应在建筑物施工完成后进行,观测周期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观测时应使用精密仪器,如水准仪、全站仪等,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观测数据应及时记录和整理,以便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七、测量复核措施及资料的整理为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应进行测量复核。
复核时应使用不同的测量仪器和方法,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观测数据和资料应及时整理和归档,以备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八、施工测量工作的组织与管理施工测量工作应有专人负责组织和管理,确保施工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应建立健全的测量管理制度,规范施工测量工作的流程和要求,确保施工测量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九、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为确保测量仪器的精度和可靠性,应建立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
在使用前应检查仪器的状态和精度,使用后应及时清洁和保养,以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
十、测量管理制度为确保测量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应建立健全的测量管理制度。
制定测量工作的流程和要求,规范测量数据的记录和整理,加强对测量工作的监督和管理,以确保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地面控制点布设完成后,对于转角处的线采用2″级电子经纬仪DJD2进行复测,确保无误后进行施测。
高程传递采用钢尺直接丈量法,若竖直方向有突出部分,不便于拉尺时,则采用悬吊钢尺法。
每幢建筑的高度上至少设有两个以上的水准点,并进行两次导入误差校核,以确保符合规范要求,否则需要独立施测两次。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一、引言建筑物的沉降是指建筑物地基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地力作用、土体压缩或水分变化等原因而发生的垂直方向的下沉变形。
沉降观测是对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进行监测和评估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一种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包括观测内容、观测方法和数据处理等相关内容。
二、观测内容建筑物沉降观测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筑物的整体沉降观测和局部沉降观测。
整体沉降观测是对建筑物的整体沉降情况进行监测,包括主体结构和地基的整体沉降;局部沉降观测是对建筑物的各个部位的沉降情况进行监测,包括柱子、墙体和地板等。
三、观测方法1.测量点布设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和重要部位确定观测点的布设方案。
观测点应尽量分布均匀,选择代表性的楼栋和楼层进行观测。
观测点应包括主体结构和地基,以全面了解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2.测量仪器选择建议使用高精度测量仪器进行沉降观测,如全站仪、水准仪和应变测量仪等。
全站仪可以实现三维位置的测量,水准仪可以实现垂直位移的测量,应变测量仪可以实现结构的应变变化的监测。
3.观测方式根据不同的观测点和需要监测的参数,选择合适的观测方式。
对于主体结构的整体沉降观测,可以采用全站仪进行三维位移的测量;对于建筑物的局部沉降观测,可以采用水准仪进行垂直位移的测量;对于地基的沉降观测,可以采用应变测量仪进行应变变化的监测。
四、数据处理1.观测数据的处理观测数据的处理包括数据的录入、数据的校验和数据的分析等步骤。
观测数据应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录入,并进行校验,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观测数据的分析包括统计分析和趋势分析,以评估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2.观测结果的评价根据观测数据的分析结果,对建筑物的沉降情况进行评价。
评价包括沉降的速率、沉降的幅度和沉降的稳定性等指标。
根据评价结果,可以判断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或加固。
五、安全措施1.观测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在进行建筑物沉降观测时,应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确保观测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建筑沉降观测方案-全
**市**工程**综合楼沉降观测方案一.概况:工程名称:**市**工程**综合楼工程地点:**市六湖连通港南部建设单位:**市**公司设计单位:**工程集团本工程为为**市**一期**,位于**市六湖连通港南部,在龙阳大道与**接轨。
**包括地下库区、地上综合楼、门卫。
综合楼位于地下库区运转综合楼上方,包括厨房餐厅、乘务员公寓、各系统专业办公用房。
地上四层,建筑面积44090.54平米。
根据设计要求,必须进行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每施工完一层观测一次,封顶后15再天观测一次第一年不少于4次,第二年不少于2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
二 .观测点的布置:根据设计要求及具体情况进行沉降观测点布设。
在建筑物角部布6观测点,中部布4观测点,共10个观测点。
三.观测点的设置:1 .观测点布置在柱距库顶+0.5m范围处。
2 .水准点的布设:为了对水准点进行相互校核,防止其本身产生变化,水准点布置三点。
观测点型式及设置方法:采用植筋的方法埋置观测点和水准点。
四.观测方法:1 .固定人员观测和记录及整理成果;2 .固定专用水准仪及水准尺;3 .每一层碎浇灌完第二天,从第1观测点开始,顺时针进行逐一观测,仪器架设位置,视距不超过50m,必须前后视距离尽量相等,以便消除仪器误差。
4 .首次高程的测定:沉降观测点首次观测的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进行比拟的根据,如初测精度不够或存在错误,不仅无法补测,而且会造成沉降观测中的矛盾现象,所以首次高程的测定,必须认真对待,采用两次观测比拟后决定。
5 .沉降观测中遵守的规定:1 .观测应在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2 .仪器距离前后视水准尺的距离要用皮尺丈量,或用视距法测量,前后视距应尽量相等;3 .前后视观测用同一面,同一根水准尺;4 .前视点观测完后应回视后视点,并应闭合到水准点上。
五、沉降观测1、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物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
2、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应以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并结合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确定。
建筑物沉降监测方案
建筑物沉降监测方案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各种建筑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在建筑物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地基土的性质、建筑物的荷载、施工质量等因素的影响,建筑物可能会发生不均匀沉降。
如果沉降超过一定的限度,将会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甚至危及建筑物的安全。
因此,对建筑物进行沉降监测是非常必要的。
二、监测目的1、及时发现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情况,为建筑物的安全使用提供保障。
2、为设计和施工单位提供沉降数据,以便对设计和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和改进。
3、为建筑物的维护和管理提供依据,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三、监测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20)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16)3、建筑物的设计图纸和相关技术文件四、监测内容1、建筑物的沉降观测点布置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荷载分布、地质条件等因素,合理布置沉降观测点。
观测点应设置在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沿外墙每 10-15 米处或每隔 2-3 根柱基上。
2、沉降观测的精度要求沉降观测的精度应根据建筑物的允许沉降值和观测目的来确定。
一般来说,对于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的精度应不低于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
3、沉降观测的周期沉降观测的周期应根据建筑物的施工进度和沉降情况来确定。
在建筑物施工期间,应每增加一层观测一次;在建筑物竣工后,第一年应每隔 3 个月观测一次,第二年应每隔 6 个月观测一次,以后每年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
4、沉降观测的方法沉降观测应采用精密水准测量的方法,使用高精度的水准仪和水准尺进行观测。
观测时应遵循“固定仪器、固定观测人员、固定观测路线”的原则,以减少观测误差。
五、监测点的布设1、基准点的布设基准点应布设在建筑物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且稳定可靠、便于长期保存的地方。
基准点的数量应不少于3 个,并应定期进行检测和校核。
2、工作基点的布设工作基点应布设在靠近观测点、便于观测的地方。
工作基点的数量应根据观测点的分布情况和观测的需要来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平花园北区B标段工程沉降观测方案施工单位;市盛新建筑工程永平花园北区B标项目部目录一、编制依据 (2)二、工程概况 (2)三、控制点的布置及施测 (3)四、各控制点的放样 (5)五、施工时的各项限差和质量保证措施 (5)六、沉降观测 (6)七、位移观测 (8)八、测量复核措施及资料的整理 (11)九、施工测量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11)一、编制依据1、《城市测量规》CJJ8-892、《工程测量规》GB50026-933、《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4、《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01-51-2003二、工程概况工程名称:永平花园北区B标段7-9#楼、地下车库、1#门卫、物管社区用房工程工程地点:市周市镇城北路与白塔路交叉口西南侧建设单位:蔚洲房产开发设计单位:越城建筑设计监理单位:市鼎森工程监理咨询施工单位:市盛新建筑工程勘察单位:华一岩土勘察工程工程规模:建筑面积:39484.34m2结构类型/层次:2/-1+18+1 框架、剪力7#楼:6856.51㎡ 8#楼:11653.13㎡ 9#楼:13738.04㎡物管社区用房楼:2479.48㎡车下车库:4745.8㎡。
三、控制点的布置及施测1、监测项目:建筑物沉降观测,建筑场地沉降观测,建筑物主体倾斜、水平位移、裂缝观测,支架沉降、位移和变形,以及支撑地基稳定性沉降观测。
2、从场地的实际情况看,场地四周离建筑物在10M以上,故对布设控制点无影响。
3、布设的控制点均引向四周永久建筑物或马路上,且要求通视,采用正倒镜分中法投测点时或后视时均在观测围之。
4、根据建设单位要求和测绘院提供的红线点形成四边形进行控制。
5、高程控制网的布设要求:(1)对于建筑物较少的测区,宜将控制点连同观测点按单一层次布设;对于建筑物较多且分散的大测区,宜按两个层次布网,即由控制点组成控制网、观测点与所联测的控制点组成扩展网。
(2)控制网应布设为闭合环、结点网或附合高程路线。
扩展网亦应布设为闭合或附合高程路线。
(3)每一测区的水准基点不应少于3个;对于小测区,当确认点位稳定可靠时可少于3个,但连同工作基点不得少于3个。
水准基点的标石,应埋设在基岩层或原状土层中。
在建筑区,点位与邻近建筑物的距离应大于建筑物基础最大宽度的2倍,其标石埋深应大于邻近建筑物基础的深度。
在建筑物部的点位,其标石埋深应大于地基土压缩层的深度。
(4)工作基点与联系点布设的位置应视构网需要确定。
作为工作基点的水准点位置与邻近建筑物的距离不得小于建筑物基础深度的1.5-2.0倍。
工作基点与联系点也可在稳定的永久性建筑物墙体或基础上设置。
(5)各类水准点应避开交通干道、地下管线、仓库堆栈、水源地、河岸、松软填土、滑坡地段、机器振动区以及其他能使标石、标志易遭腐蚀和破坏的地点。
6、平面控制网点的布设要求:(1)对于建筑物地基基础及场地的位移观测,宜按两个层次布设,即由控制点组成控制网、由观测点及所联测的控制点组成扩展网;对于单个建筑物上部或构件的位移观测,可将控制点连同观测点按单一层次布设。
(2)控制网可采用测角网、测边网、边角网或导线网;扩展网和单一层次布网可采用角交会、边交会、边角交会、基准线或附合导线等形式。
各种布网均应考虑网形强度,长短边不宜悬殊过大。
(3)基准点(包括控制网的基线端点、单独设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包括控制网中的工作基点、基准线端点、导线端点、交会法的测站点等)以及联系点、检核点和定向点,应根据不同布网方式与构形,每一测区的基准点不应少于2个,每一测区的工作基点亦不应少于2个。
7、控制点放样采用极坐标法,为便于复测,控制点的布置均成直线型。
8、水准点按四等水准测量要求施测。
9、所有控制点必须设专人保护,定期巡视。
四、各控制点的放样地面控制点布设完后,转角处线采用2″级电子经纬仪DJD2进行复测,经校核无误后进行施测。
高程传递,采用钢尺直接丈量法,若竖直方向有突出部分,不便于拉尺时,也同样采用悬吊钢尺法。
每幢高度上至少设两个以上水准点,两次导入误差必须符合规要求,否则独立施测两次。
每幢均采用首个统一高程点向上传递,在固定的竖向钢筋砼柱抄测+0.5M控制点,以供标高控制,且必须校核无误。
五、施工时的各项限差和质量保证措施1、为保证误差在允许限差以,各种控制测量必须按《城市测量规》(CJJ8-89)执行,操作按规进行,各项限差必须达到下列要求:(1)控制轴线,轴线间互差:>20M 1/7000(相对误差)≤20M ±3对于轴线小于±3㎜。
(2)各种结构控制线相对于轴线≤±3㎜。
(3)标高小于±5㎜。
(4)垂直度层高成≤8㎜。
2、放样工作按下述要求进行:(1)仪器各项限差符合同级别仪器限差要求。
(2)钢尺量距时,对悬空和倾斜测量应在满足限差要求和情况下考虑垂曲及倾斜改正。
(3)标高抄测时,采取独立施测两次法,其限差为±3㎜,所有抄测应以水准点为后视。
(4)垂直度观测:若采取吊垂球时应在无风的情况下,如有风而不得不采取吊垂球时,可将垂球置于桶。
3、细部放样应遵循下列原则:(1)用于细部测量的控制点或线必须经过检验。
(2)细部测量坚持由整体到局部的原则。
六、沉降观测1、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物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2、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应以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并结合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确定。
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1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4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在承重隔墙中部设墙点,在室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5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
○6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
○7设备基础和动力设备基础的四角、基础型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
3、沉降观测的标志,可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采用墙(柱)标志、基础标志和隐蔽式标志等型式。
各类标志的立尺部位应加工成半球形或有明显的突出点,并涂上防腐剂。
标志的埋设位置应避开如雨水管、窗台线、电气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和地面一定距离。
隐蔽式沉降观测点标志的型式,可按有关规定执行。
4、沉降观测点的施测精度,应以所选定的测站高差中误差作为精度要求施测。
5、沉降观测的周期和观测时间,可按下列要求并结合具体情况确定。
○1建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
一般建筑,可在基础完工后或地下室砌完后开始观测,大型、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垫层或基础底部完成开始观测。
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定。
民用建筑可每加高1-5层观测一次,如建筑物均匀增高,应至少在增加荷载的25%、50%、75%和100%时各测一次。
施工过程中暂时停工,在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应各观测一次。
停工期间,可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
○2建筑物使用阶段的观测次数,应视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度大小而定。
除有特殊要求者外,一般情况下,可在第一年观测3-4次,第二年观测2-3次,第三年后每年1次,直至稳定为止。
观测期限一般不少于如下规定:砂土地基2年,膨胀土地基3年,粘土地基5年,软土地基10年。
○3在观测过程中,如有基础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减、基础四周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等情况,均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
当建筑物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进行逐日或几天一次的连续观测。
○4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
对重点观测和科研观测工程,若最后三个周期观测中每周期沉降量不大于22倍测量中误差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
一般观测工程,若沉降速度小于0.01-0.04mm/d,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宜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确定。
6、沉降观测点的观测方法和技术要求:○1对二级、三级观测点,除建筑物转角点、交接点、分界点等主要变形特征点外,可允许使用间视法进行观测,但视线长度不得大于相应等级规定的长度。
○2观测时,仪器应避免安置在有空压机、搅拌机、卷扬机等振动影响的围,塔式起重机等施工机械附近也不宜设站。
○3每次观测应记载施工进度、增加荷载量、仓库进货吨位、建筑物倾斜裂缝等各种影响沉降变化和异常的情况。
7、每周期观测后,应及时对观测资料进行整理,计算观测点的沉降量、沉降差以及本周期平均沉降量和沉降速度。
七、位移观测1、建筑物主体倾斜观测,应测定建筑物顶部相对于底部或各层间上层相对于下层的水平位移与高差,分别计算整体或分层的倾斜度、倾斜方向以及倾斜速度。
对具有刚性建筑物的整体倾斜,亦可通过测量顶面或基础的相对沉降间接确定。
2、主体倾斜观测点位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1观测点应沿对应测站点的某主体竖直线,对整体倾斜按顶部、底部,对分层倾斜按分层部位、底部上下对应布设。
○2当从建筑物外部观测时,测站点或工作基点的点位应选在与照准目标中心连线呈接近正交或呈等分角的方向线上距照准目标1.5-2.0倍目标高度的固定位置处;当利用建筑物竖向通道观测时,可将通道底部中心点作为测站点。
○3按纵横轴线或前方交会布设的测站点,每点应选设1-2个定向点。
基线端点的选设应顾及其测距或丈量的要求。
3、主体倾斜观测点位的标志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建筑物顶部和墙体上的观测点标志,可采用埋入式照准标志型式。
有特殊要求时,应专门设计。
○2位于地面的测站点和定向点,可根据不同的观测要求,采用带有强制对中设备的观测墩或混凝土标石。
○3对于一次性倾斜观测项目,观测点标志可采用标记形式或直接利用符合位置与照准要求的建筑物特征部位;测站点可采用小标石或临时性标志。
4、主体倾斜观测的精度,可根据给定的倾斜量容许值。
当由基础倾斜间接确定建筑物整体倾斜时,基础相对沉降的观测精度应按有关规定确定。
5、主体倾斜观测可根据不同的观测条件与要求,选用下列方法:○1从建筑物或构件的外部观测时,宜选用下列经纬仪观测法:A、投点法。
观测时,应在底部观测点位置安置量测设施(如水平读数尺等)。
在每测站安置经纬仪投影时,应按正倒镜法以所测每对上下观测点标志间的水平位移分量,按矢量相加法求得水平位移值(倾斜量)和位移方向(倾斜方向)。
B、测水平角法。
对矩形建筑物,可在每测站直接观测顶部观测点与底部观测点之间的夹角或上层观测点与下层观测点之间的夹角,以所测角值与距离值计算整体的或分层的水平位移分量和位移方向。
C、前方交会法。
所选基线应与观测点组成最佳构形,交会角宜在60°-120°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