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教学大纲
《临床检验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临床检验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临床检验基础英文名称: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课程类型:专业课必修考试总学时:100 学分:5.0 理论课学时:54 实验课学时:46适用对象: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学生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临床检验基础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他运用形态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和寄生虫学等实验技术,通过显微镜、理学、化学、微生物学以及自动化仪器等检验方法,对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进行简捷而准确的检测,将所获得的结果,作为疾病的诊断、治疗观察病情或预后判断依据。
临床检验基础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的应用科学,与临床医学各项检查有广泛而密切的联系,是医学检验中最常用的部分。
二、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临床检验基础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实验、考试等。
其中课堂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部分章节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对板书和细胞形态结构的图示以及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启用。
实验是教师在实验室里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标本、挂图图谱等,教学手段加强电化教学、多媒体实物教学,要求学生进行细胞绘图,强化记忆,各种方法学要进行比较,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尽早到医学检验室轮流进行学习,使之更好的配合好理论教学。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血液标本的采集和血涂片的制备第一节血标本采集【掌握】血液标本的类型及抗凝剂的选择。
【熟悉】熟悉采血的方法。
思考题:1、常用抗凝剂各自有什么特点和用途?2、血液检验有哪些标本类型及其应用范围?3、如何保证合格的血液涂片质量?4、wright染色依据何原理?如何保证染色质量?第二节血液标本采集质量保证【掌握】血标本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
【熟悉】血液标本保存与处理。
【了解】患者采血的要求。
第三节血涂片制备与染色【掌握】血涂片的制备、血涂片的染色。
【熟悉】血涂片染色原理。
【了解】瑞氏染色染料的组成。
第二章血液一般检验第一节红细胞检查【掌握】红细胞计数方法学的应用;血红蛋白的测定方法学(重点HICN)法;网织红细胞计数原理及临床意义。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实验大纲(本)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实验教学大纲编写单位:西安医学院医学技术系临床生化与免疫病原检验教研室编写时间:2008年6月20日教务处印制2008年6月20日一、实验课程简介二、实验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一)、实验项目名称:生化检验基本实验技术[实验目的]1. 掌握吸量管、加样器、分光光度计的使用;2. 掌握实验报告的内容及书写格式;3. 熟悉混匀技术、标准曲线的绘制,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室守则。
[实验教学基本要求]1. 学会生化检测的简单操作;2. 学习标准曲线制作及其意义。
[实验内容提要]1. 吸量管及加样器的使用;2. 分光光度计的使用;3. 混匀技术;4.标准曲线的绘制。
[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学时]:3学时[实验使用的主要仪器]1.试剂 3%的CuSO4溶液、蒸馏水2.器材 721/723分光光度计、吸量管、加样器(二)、实验项目名称:血清蛋白测定[实验目的]1. 掌握双缩脲法测定血清总蛋白、溴甲酚绿法测定血清清蛋白基本原理及操作;2. 熟悉血清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注意事项;3.了解测定血清蛋白特点。
[实验教学基本要求]1. 学会血清蛋白测定的手工操作;2. 树立准确检测的概念。
[实验内容提要]1.双缩脲法测定血清总蛋白;2.溴甲酚绿法测定血清清蛋白。
[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学时]:3学时[实验使用的主要仪器]1.试剂 70g/L蛋白标准液、双缩脲试剂、溴甲酚绿试剂、40g/L清蛋白标准液2.器材 721/723分光光度计、吸量管、加样器、水浴箱(三)、实验项目名称: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分离血清蛋白质[实验目的]1. 掌握CAM电泳分离血清蛋白原理,操作过程(点样、电泳条件的选择、染色、漂洗、等过程);2. 熟悉电泳仪装置过程,支持物平衡,区带的定量分析方法3.了解电泳中出现脱尾现象的原因及纠正方法。
[实验教学基本要求]1. 学会CAM电泳的操作(点样、电泳条件的选择、染色、漂洗过程);2. 学会洗脱法进行区带的定量分析。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大纲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英文名称:Clinical Biochemistry Examinations课程性质:必修是否独立设课:否总学时:112 其中实验学时:48总学分:5.5 其中实验学分:1.5适用专业:医学检验技术开课单位:医学院实验项目数:8必做项目数:8综合项目数:2一、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临床常见疾病的基础理论和检验的基本技术,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成为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向临床的高级医学检验专门人才。
要求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有关检验项目的实验原理、操作方法、结果判断和临床意义。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工具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恒温水浴箱,电泳仪,电泳槽、吸量管,微量加样枪,注射器、电脑、分析软件、扫描仪等。
三、实验内容及要求四、考核方式1.实验报告要求:实验报告由实验者本人撰写,实验基本情况的信息应填写完整、清楚。
做到内容完整、文理通顺、字迹工整、数据记录要真实可靠、图表规范、分析详尽、讨论深刻。
实验报告的一般格式如下:(1)实验名称、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和实验时间。
(2)实验目的、实验原理、试剂和器材、操作方法、实验结果、讨论。
2.考核方式:实验课成绩按百分制记录,占课程总成绩30%:其中,实验操作考核10%、实验报告20%。
五、主要参考教材1.钱士匀.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指导(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杨国珍.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指导(第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3.郑铁生.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指导.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4.Lothar Thomas. 临床实验诊断学-实验结果的应用与评价.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王凤学. 临床生物化学自动分析操作规程.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理论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检验本科用)医学检验系《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教学组2007-01-01前言《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第三版)为供医学检验专业用的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
主编为周新教授(武汉大学医学院)与涂植光教授(重庆医科大学),参与编写本版教材的共有12所高等学校的14位教授。
编写宗旨: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21世纪医学检验教育的需要,力争达到医学检验系本科生的培养目标要求。
教材的编写思路是:突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便于教与学;也注意反映学科发展和教学改革成果,适当介绍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新进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与第二版比较,本版教材作了较大的更动和补充。
新增了四章,删去了已经另有教材的诊断分子生物学和实验室管理章节,并对原有的章节进行了较大的修改更新。
各章最后均有“小结”,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该章重点。
书末还附有主要参考文献、汉英和英汉索引,便于教师和学生查阅,以及深入了解有关的详细内容。
全书分为二十章:绪论、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室基本技术与管理、血浆蛋白质以及非蛋白含氮化合物的代谢紊乱、糖代谢紊乱、血浆脂蛋白及其代谢紊乱、诊断酶学、微量元素与维生素的代谢紊乱、体液平衡与酸碱平衡紊乱、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肾脏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胃肠胰疾病的临床生物化学、骨代谢异常的生物化学诊断、红细胞代谢紊乱、内分泌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神经、精神疾病的生物化学、妊娠的临床化学、体液肿瘤标志物、治疗药物浓度监测、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的应用与原理。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课程介绍《临床生物化学及其检验》是高等医学检验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介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之一。
本课程是在人体正常的生物化学代谢基础上,研究疾病状态下生物化学病理性变化的基础理论和相关代谢物的质与量的改变,进一步从生物化学代谢和分子水平,认识疾病发病机制,从而为疾病的临床实验诊断、治疗监测、药物疗效和预后判断、疾病预防等方面提供信息和决策依据的一门学科。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中文):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名称(英文):Biochemical experiment课程代码:学分:0。
5总学时:24理论学时:实验学时;24课程性质:学科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园艺适用对象:本科先修课程:生物化学考核方式:实际操作占20%、实验报告占50%、技能考核占30%教学环境:实验室开课学院:生态技术与工程学院(一)课程简介: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是生命科学教学中重要的基础课,主要围绕生物体的组成成分如:蛋白质,核酸,酶等生物大分子的基本性质等方面入手,帮助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包括层析、比色、电泳、生化物质的分离、制备、分析和鉴定及实验方法、操作技术和一些基本仪器的原理和使用,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生物科学研究对本课程的需求,了解生物化学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包括生物物质的性质鉴定、含量测定、生化分离技术的分离原理(包括盐析、等电点分离技术、电泳技术、色谱技术等)。
通过学生的独立实验设计和实践,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际动手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对生命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爱好.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写好预习报告,实验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记录,课后做实验报告。
(三)实验项目列表:实验一生物化学实验基本知识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呈色反应学时:3(一)实验类型:综合性(二)实验目的:1 了解实验室规则和常用生化仪器名称,掌握实验记录与实验报告的写法以及实验室一些基本知识,掌握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初步掌握一些仪器的正确操作。
2 掌握鉴定蛋白质的原理和方法.(三)实验内容:蛋白质和氨基酸与一些显色剂反应呈现一定的颜色反应。
(四)要求:通过实验了解蛋白质的一些颜色反应,掌握鉴定蛋白质的方法.(五)每组人数:1人(六)主要仪器设备及配套数:常规仪器25套(七)所属实验室:生物化学实验室实验二蛋白质等电点测定和沉淀反应学时:3(一)实验类型:设计性(二)实验目的:1 熟悉蛋白质的沉淀反应。
2024年度-《生物化学》教学大纲(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正常基因导入患者体内,以纠正或补偿缺陷 基因引起的疾病。
细胞治疗
应用生物化学技术培养、改造细胞,用于替代或修复受损组织和器 官。
25
生物化学技术在预防保健中应用
营养与健康
研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指导合理饮食和 营养补充。
疾病预防
通过检测生物标志物等手段,预测疾病风险,制定个性化预防措施 。
核苷酸代谢
介绍核苷酸的合成、分解及在遗传信息表达和调 控中的作用。
14
04
基因表达调控与疾病关系
15
基因表达调控基本概念
基因表达调控是指生物体内基因在特定时间和空 间上表达的调节控制机制。
基因表达调控涉及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翻译 水平和翻译后水平等多个层面。
基因表达调控对于维持生物体正常生理功能以及 适应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中西 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
1
目 录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 • 生物小分子代谢及调控机制 • 基因表达调控与疾病关系 • 细胞信号传导与受体介导作用 • 生物化学技术在医学领域应用 • 实验教学内容及要求 • 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
2
01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16
基因表达异常与疾病发生发展关系
基因表达异常可导致 细胞功能异常,进而 引发疾病。
通过研究基因表达异 常,可以深入了解疾 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 制。
不同疾病状态下,基 因表达谱存在显著差 异。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在基因表达调控中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针对基因表达异常,从多个层面进行 调节。
针灸等中医治疗方法可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 ,影响基因表达。
临床医学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生物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临床医学生物化学是医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为医学生提供生物化学知识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医学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为今后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必要的支持。
二、教材选择本课程根据最新的教育和医学理论,选用具有权威性和教学性的生物化学教材作为课程教材。
教材内容全面,包含临床医学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实践应用,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教学目标1. 理论掌握:学生应该理解临床医学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基础。
包括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和脂质等生物化学基础知识。
2. 实验技能:学生应熟练掌握临床医学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术,能够进行生物样品的分离、提取和分析。
3. 知识应用:学生应能将所学的生物化学理论和技术知识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如临床检验、疾病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四、教学内容1.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a. 蛋白质的化学组成和结构b. 核酸的化学组成和结构c. 碳水化合物的化学组成和结构d. 脂质的化学组成和结构2. 生物化学代谢a. 糖代谢与糖尿病b. 脂质代谢与心血管疾病c. 蛋白质代谢与蛋白质相关疾病d. 核酸代谢与遗传性疾病3. 临床医学生物化学实验a. 生物样品的采集、处理和保存b. 实验室常用的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和方法c. 数据分析与结果解读五、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讨论互动等。
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临床医学生物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六、评价方式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课程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平时表现、作业成绩、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
通过综合评价学生的理论知识、实验技能和应用能力,全面评估学生对临床医学生物化学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进度根据教学大纲和课时安排进行,合理分配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时间比例。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人卫版).doc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生物化学课程类别:基础课所属学科:生物学实验总学时:12学时授课对象:临床医学专科一、制定实验教学大纲的依据潘文干主编临床医学专科《生物化学》教材第五版、2004年临床医学专科《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二、生物化学课程实验教学在培养实验能力中的地位与作用生物化学是在分子水平上阐明生命现象的科学,是医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现代牛物化学理论和技术有着广泛的实用价俏,它的理论和技术已经渗透到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即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各个学科,对医学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成为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和前沿学科。
生物化学理论是在科学研究实验基础上高度总结的结论性观点,所以生物化学实验课一方面使学生在实验屮验证理论的来源与正确性、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掌握;另一方面, 生物化学实验手段又是生命科学发展的必用手段,生物化学实验课对于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素质非常重要而且必要。
三、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应达到的基本要求1.熟练掌握以下各项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各种常川玻璃仪器的洗涤和使川。
滴管、吸量管、微量加样器的使川。
离心机、分光光度计、水浴箱、旋涡混合器、电泳仪系统等的使用。
2.掌握以下各项生化实验基本技术和基本原理比色分析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醋纤膜电泳分离血清蛋白质。
血清总胆固醇的测定。
组织DNA、RNA的分离、提纯和定量。
3.熟悉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的有关理论分光光度法及比色分析法基本原理。
离心技术理论。
电泳技术理论。
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的一般实验设计相关理论。
实验误差、数据处理等相关理论。
四、学时、教学文件及教学形式本课程总学时为70,理论学时58,实验学时12。
教学文件:《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
教学形式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指导教师讲授相关理论、仪器使用及其主要操作步骤,学生分组进行和关内容的具体实践操作。
实验指导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随堂指导学牛,解决学牛在实验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生物化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生物化学检验英文名称:Biochemistry test课程类型:专业课总学时:132学时理论课学时:60学时实验学时:72学时适用对象:医学检验专业课程简介:《生物化学检验》是以健康和疾病时的生物化学过程为研究目的,通过测定组织、体液的成分,揭示疾病变化和药物治疗对机体生物化学过程和组织、体液成分的影响,以提供疾病诊断、病情监测、药物疗效、预后判断和疾病预防有用信息的一门学科。
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通过学习使学生获得医学检验专业高素质的高职高专人才所必需的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毕业后能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防疫机构、医学科研等单位从事生化检验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一、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使学生具备医学检验专业高素质的高职高专人才所必需的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在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必须具备化学、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
生物化学检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才是一门完整的课程,理论与实验同步进行。
理论学时数与实验学时数之比为1﹕1.2。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理论教学(一)绪论1. 目的与要求【掌握】生物化学检验的任务。
【熟悉】生物化学检验的研究领域。
【了解】生物化学检验的发展。
2. 内容要点生物化学发展简史、研究内容及与医学的关系。
(二)生物化学检验实验室基本知识1. 目的与要求【掌握】分析试剂的选择与保存;实验方法的分级、标准品分级;实验误差的定义、分类和表示方法;方法评价实验(回收试验和干扰试验)的原理;诊断性能评价的指标。
【熟悉】熟悉纯水的制备方法;实验方法选择的原则和步骤;方法评价的基本内容和步骤;方法评价的指标;参考值和医学决定水平的概念。
【了解】水的纯度检查;方法性能判断的指标;受试者工作曲线的应用和用途。
2. 内容要点实验用纯水的制备和纯度检查;分析试剂的选择、保存及实验试剂的配制;实验方法、标准试剂的分级,实验方法选择的原则和步骤;实验误差的定义、分类和表示方法,方法评价指标与评价实验;诊断性能评价的指标(三)光谱分析技术1. 目的与要求【掌握】光吸收定律;比色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定性和定量方法。
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教学大纲
《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教学大纲程编号:05280020课程名称: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Clinical microbiology & laboratory)学分:6.5总学时:120学时理论学时:56学时实验学时:64学时先修课程要求:人体解剖学、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适应专业:医学检验专业参考教材:1、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倪语星、尚红主编,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洪秀华主编,第一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3、Murray PR. Manu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8th ed.Washington:American Society for Microbiology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是医学微生物学、临床微生物学以及微生物学技术密切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它综合了临床医学、免疫学、临床抗生素学和医院流行病学等几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研究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特征,提供快速、准确的病原学诊断,密切结合临床提出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对医院内感染进行动态监控。
二、课程基本要求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包括医学微生物学和临床微生物学两部分,前者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以及防治措施的学科。
后者侧重于研究感染性疾病,快速、准确的诊断病原体的策略与方法,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微生物的基本特性,病原微生物对人体的致病性以及人体的抗感染免疫,微生物学检验的基本技术。
各类临床标本的采集方法、检验程序及常规检验方法。
三、学时安排四、考核考核方式:理论考试笔试,实验课采用考核及评估方式评定成绩。
成绩构成:理论考试70%,实验和平时成绩30%。
五、课程基础内容(理论教学)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有关微生物及微生物学的概念;2、了解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药学、预防、临床、中药等专业)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供药学专业、药物制剂专业、制药工程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中药学专业、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专业、卫生检验专业、护理学专业及所有方向使用)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生物化学(biochemistry)又称为生命的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的科学,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
生物化学主要研究生物体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以及遗传信息传递的分子基础与调控规律。
生物化学的研究主要采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但也融入了生物物理学、生理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免疫学等的理论和技术,使之与众多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和交叉。
本课程主要向学生传授了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生物体重要物质代谢的基本途径、主要生理意义、调节以及代谢异常与疾病的关系;基因信息传递的基本过程、基因表达调控的概念;各组织器官的代谢特点及它们在生命活动中的意义等知识。
为学生学习其他基础课、专业课乃至毕业后的继续教育、相关学科的研究工作中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及疾病诊断、预防、治疗奠定理论与实验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本课程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
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
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考试内容中掌握的内容约占70%,熟悉、了解的内容约占25%,超大纲内容约占5%。
本大纲的参考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卫生部规划教材、普通高等学校规划教材《生物化学(第六版)》(周爱儒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三、课程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大体分为四个部分:从第一章到第三章为第一部分,主要讨论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第四章到第九章为第二部分,主要内容为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及代谢调节;第十章到第十四章为第三部分,主要内容为分子生物学中遗传信息的流向及调控;第十五章到第十八章为第四部分,主要内容为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机能生物化学等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地位适用专业:医学检验(五年制本科)课程类别:主干课程《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是高等医学检验专业的重点课程之一,通过对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理论与技术的学习可使学生系统掌握人体正常代谢与异常的生物化学指标与临床检测的意义。
本大纲为一个学期的理论与实验教学。
本课程将主要给予学生有关临床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着重于对疾病本质的生化机制、体液中生化组分的变化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以及生化诊断原理的阐述,包括有关方法学应用的基本原理及其临床意义的判断,阐述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室的检测项目,检测结果数据与临床的联系。
二、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实验、考试等。
其中课堂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部分章节的重点讲解,结合CAI课件对板书及其相关的图示以及启发式教学的方法,使学生对理论知识融会贯通。
实验是教师在实验室里指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检测原理以及试剂配制等方面,加强对理论的理解。
并通过电化教学、多媒体实验教学、要求学生进行实验讨论,强化记忆,在教学过程中为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21世纪医学检验教育的需要,在教学内容上注重突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且紧密联系学科新进展,动态修订教学大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以培养高质量的毕业生作为最终目的。
三、课程总学时根据教务处下发的教学计划,检验本科临床生化检验实验总学时140,其中理论68学时,实验72学时。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理论内容第一章绪论目标要求:1、了解临床生物化学发展简史。
2、熟悉临床生物化学的领域和性质。
3、了解临床生物化学的现状及其作用。
教学内容:1、临床生物化学发展简史。
2、临床生物化学的领域和性质。
3、临床生物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
(1)探讨疾病发病机制中的应用。
(2)临床疾病诊断治疗中的作用。
(3)在医学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
4、实验室基本测定技术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课堂讲授,2学时第二章血浆蛋白质以及非蛋白含氮化合物的代谢紊乱目标要求:1、了解氨基酸代谢紊乱,血浆蛋白质的参考值范围。
2、熟悉血浆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和功能。
3、掌握血浆蛋白质的测定和临床意义、掌握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概念及临床意义、掌握血浆TP 和Alb参考值范围。
4、掌握嘌呤核苷酸代谢紊乱——高尿酸血症及痛风。
教学内容:1.体液蛋白质及其代谢紊乱(1)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和分类。
(2)蛋白质电泳图谱分析。
(3)血浆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功能与临床意义(前白蛋白、白蛋白、α1-抗胰蛋白酶、α1-酸性糖蛋白、α1胎儿球蛋白、结合珠蛋白、α2-巨球蛋白、铜蓝蛋白、转铁蛋白、血红素结合蛋白、β2-微球蛋白、C反应蛋白)。
(4)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2、氨基酸代谢紊乱(1)苯丙酮酸尿症。
(2)酪氨酸血症。
(3)含硫氨基酸分解代谢紊乱。
(4)氨基酸与临床营养。
3、嘌呤核苷酸代谢紊乱嘌呤核苷酸代谢紊乱——高尿酸血症及痛风4、蛋白质及氨基酸检测(1)血清(血浆)TP和Alb测定。
(2)血清蛋白电泳。
(3)免疫化学法测定个别蛋白质。
(4)氨基酸测定。
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课堂讲授,3学时第三章糖代谢紊乱目标要求:1、了解低血糖症的分型。
2、了解糖代谢先天性异常的种类。
3、熟悉糖的重要生理作用。
4、掌握血糖的来源与去路及其浓度的调节、糖尿病(DM)的定义及分型、主要代谢紊乱及实验室检测(以血糖、尿糖、OGTT为主,其他指标熟悉)。
教学内容:1、血糖及其浓度的调节(1)糖的重要生理作用。
(2)血糖的来源与去路。
(3)血糖浓度的调节:神经系统、激素和肝的调节作用。
2、糖尿病(1)糖尿病定义与分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
(2)糖尿病的主要代谢紊乱:糖、脂、蛋白质代谢紊乱及并发症(急、慢性)。
(3)糖尿病的生物化学检测:血糖、尿糖、OGTT、GHb或果糖胺、酮体、C肽、胰岛素、乳酸和丙酮酸测定。
3、低血糖症(1)空腹性低血糖。
(2)刺激性低血糖。
4、糖代谢的先天异常。
(自学)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课堂讲授,4学时第四章血浆脂蛋白及其代谢紊乱目标要求:1、了解高脂蛋白血症的预防和治疗、血浆脂代谢相关蛋白与酶的测定、脂质相关蛋白基因突变分析。
2、熟悉血浆脂蛋白分类、载脂蛋白ApoAI、ApoB100的主要功能及脂蛋白LDL受体代谢途径、脂代谢有关酶类(以LPL、LCAT为主)的生理功能、脂蛋白和脂质测定方法学评价。
3、掌握脂蛋白代谢(外源性脂质代谢:CM是运输外源性TG的主要形式,内源性脂质代谢:VLDL和LDL代谢、HDL代谢)、脂蛋白代谢紊乱(高脂蛋白血症的分型)与动脉粥样硬化[ 引起AS的脂蛋白:脂蛋白残粒、变性LDL、B型LDL、Lp(a) ]。
教学内容:1、血浆脂蛋白结构与受体2、脂蛋白代谢3、神经鞘质代谢4、脂蛋白代谢紊乱5、脂蛋白代谢紊乱与动脉硬化6、高脂蛋白血症的预防与治疗7、脂蛋白和脂质测定方法学评价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课堂讲授,5学时第五章诊断酶学目标要求:1、了解酶的概念、结构及功能、命名、分类及编号、酶促反应动力学。
2、熟悉血清酶的来源及分类,血清酶的生理变异,血清酶测定的方法及标本处理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3、掌握血清酶变化的病理生理机制,常用血清酶及其同工酶测定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酶的概念与特征(1)酶的概念、结构及功能。
(2)酶的催化作用机制(3)酶的命名、分类及编号。
2、血清酶(1)血清酶的来源及分类、血清酶的去路。
(2)血清酶变化的病理生理机制。
(3)血清酶的生理变异3、酶促反应动力学4、酶活性浓度测定技术5.酶的免疫化学测定6.同功酶和亚型测定7.工具酶及其临床应用8.临床常用血清酶、同功酶及亚型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课堂讲授,6学时第六章微量元素与维生素的代谢紊乱目标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微量元素的种类、代谢特点及功能;掌握主要维生素的生理功能及代谢特点;熟悉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在体内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了解有害微量元素的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1.重要微量元素的代谢、生化作用及临床意义2.维生素的代谢、生物学作用及临床意义3.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检测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课堂讲授,2学时第七章体液平衡紊乱与酸碱平衡紊乱目标要求:1、了解血气分析仪原理及结构。
2、熟悉正常体液、电解质、酸碱平衡的调节,血气分析、钾、钠、氯测定(ISE)及方法学评价。
3、掌握体液平衡紊乱、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及其判断和临床病例分析,掌握AG的定义、计算及临床意义,掌握钾、钠、氯及常见血气分析指标的参考值范围。
教学内容:1、体液平衡2、体液平衡紊乱3、体液钾钠氯测定4.血气分析5.酸碱平衡紊乱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课堂讲授,3学时第八章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目标要求:1、掌握:胆红素代谢、胆红素的种类与理化性质及与黄疸形成的关系、黄疸的分类与实验室鉴别试验;生物转化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肝功能的生物化学检测项目选择及临床意义;2、熟悉:肝的生物转化类型及临床意义。
生物转化与排泄相关的肝功能试验。
胆汁酸的组成及其检测的临床意义。
乙醇性肝损伤的生物化学;肝硬化的生物化学;肝昏迷的生化机制。
3、了解:肝脏的结构特点与功能的关系;胆石症的生物化学变化;肝癌的生化机制。
教学内容:1、肝脏的解剖结构特点及其生物化学功能。
2、肝的生物转化功能。
3、胆红素与胆汁酸代谢及其异常4、肝病的生物化学代谢紊乱5、肝胆疾病的肝功能实验室检查6、肝功能检查项目选择原则与评价。
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4学时。
第九章肾脏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目标要求:1、掌握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2、掌握肾脏疾病的生化实验室检查。
3、掌握肾脏疾病的生化测定方法和评价。
4、熟悉常见肾脏疾病的生化诊断。
教学内容:1、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2、肾脏疾病的生化实验室检查。
(1)肾脏功能的生物化学检测。
(2)尿液的生物化学检查3、肾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测定方法和评价。
(1)血、尿中尿素测定。
(2)血、尿中肌酐测定。
(3)血、尿中尿酸测定。
4、常见肾脏疾病的生化诊断。
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2学时。
第十章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目标要求掌握急性心肌损伤生物化学标志物,生物化学有关的冠心病危险因素,了解急性心肌损伤的新标志物,,心力衰竭和高血压病的生物化学改变教学内容1.概述2.冠心病危险因素学说3.急性心肌损伤生物化学标志物4.心力衰竭和高血压病的生物化学改变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4学时。
第十一章胃肠道疾病的临床生物化学目标要求掌握胃肠胰腺正常生理功能、代谢调节,胃肠胰腺疾病的临床生化改变,了解胃肠胰腺疾病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教学内容1.概述2.病理生理3.生化检验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2学时。
第十二章骨代谢异常的生化诊断目标要求:1、掌握钙和磷的代谢及调节。
2、掌握钙和磷代谢紊乱。
3、了解镁代谢及其异常。
4、掌握骨代谢的临床生化标志物。
5、掌握血清总钙和离子钙、血清无机磷的检验及其方法学评价与临床应用。
6、熟悉骨质疏松症、骨质软化症的临床生物化学。
7、熟悉钙和磷及骨代谢调节激素测定。
8、熟悉骨形成和骨吸收标志物的测定。
教学内容:1、钙、磷、镁代谢及其调节。
2、钙、磷、镁代谢紊乱3、骨代谢异常的临床生物化学。
4、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实验室检查。
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4学时。
第十三章红细胞代谢紊乱目标要求:1、掌握血红蛋白代谢异常及其相关疾病。
2、熟悉红细胞结构与功能。
3、熟悉红细胞的代谢。
4、熟悉正常血红蛋白结构及其代谢。
5、熟悉溶血机制。
6、熟悉红细胞代谢异常的检测。
7、了解自由基与红细胞老化。
教学内容:1、红细胞结构与功能概述。
2、成熟红细胞的代谢。
3、血红蛋白代谢紊乱。
(1)血红蛋白结构及其代谢。
(2)血红蛋白运氧机制。
(3)血红蛋白代谢异常及其相关疾病。
4、溶血机制。
5、自由基与红细胞老化。
6、红细胞代谢异常的检测。
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4学时。
第十四章内分泌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目标要求:1、掌握生长激素、甲状腺、肾上腺皮质、肾上腺髓质内分泌疾病的生化指标及临床意义。
2、熟悉激素的概念及分类,体内激素三轴的相互关系。
3、了解内分泌疾病常用生物化学检测方法及价值。
4、了解性激素紊乱的临床生物化学。
教学内容:1、概述。
(1)内分泌调控。
(2)激素化学本质与分类。
(3)内分泌疾病常用生物化学检测方法及价值。
2、内分泌功能紊乱常用的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方法及评价3、下丘脑-垂体内分泌功能紊乱的临床生化。
(1)下丘脑-垂体内分泌功能及调节。
(2)生长激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3)生长激素功能紊乱的生物化学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