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2《荷塘月色》导学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
探究一、作者说自己心里颇不宁静,为什么写出如此“宁静”的文章? 明确:
探究二、文章第 4 自然段写了月下荷塘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用了什么 艺术手法?
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1
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富源县第六中学高一语文导学案
编号:7 章节:必修 2 第 1 单元 使用时间: 课型:讨论 展示 课时: 3 编制人:赵利 易正顺 包科领导: 班级: 小组: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探究三 品味赏析语言,找出文章运用“通感”修辞手法的句子,并分析其妙处。 “通感”是一种修辞方法,又名“移觉”,即用形象的语言,把一种感官的感觉移到 另一种感官上。 例①:红杏枝头春意闹 例②:寺多红叶烧人眼 例③:唱得好听的叫小良人,那个嗓子真是掉在地下摔三截儿! 明确:
3、仿照下面例句写一个句子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明确:
写作素材积累(有关气节的名句)
探究四 月下荷塘的美景使作者获得了片刻的宁静, 但蝉声和蛙声又打破了他内心的宁 静,作者的思绪由理想回到现实,似乎可以收尾了,为什么还要写一段描写古人采莲 和忆起《西洲曲》情景的文字呢?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 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 ——苏轼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 精彩段落:在官场勾结,社会腐败的东晋,是什么让淘潜那颗景仰官场的心灵变 得平静?是什么让苏武坚决不背弃自己的祖国,不对匈奴俯首称臣?是什么让隐居山 林的王夫之放弃大好前程,而喊出“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这般震撼心灵 的话语?又是什么,让饥寒交迫的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是气节,让 他们改变了,让他们坚持了。他们的胸中种着一棵名为气节的竹子,正直,透出凛然 之气,给予每个人的心一股暖流。 宋朝名将岳飞,事母至孝,家贫力学。其母亲在他背上刺“精忠报国”四字,岳飞 以此为一生处世的准则。北宋宣和中,以敢战士应募,隶留守宗泽部下,屡破金兵, 宋高宗手书“精忠岳飞”四字,制旗赐之。公元 1129 年,金兀术渡江南进,攻陷建康, 岳飞坚持抵抗,惜宰相秦桧力主和,乃一日降十二金字牌,召还,诬以“莫须有”的 罪名而死于狱。 岳飞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 ,金兵非常害怕 “岳家军” ,人们流传着“撼山 易,撼岳家军难” 1162 年,宋孝宗时诏复官,谥武穆,宁宗时追封为鄂王,改谥忠 。 武,有《岳武穆集》 。 【学后反思】 我的收获:
训练案
1、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 B.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瞌睡人的眼。 .... C.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 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 .... D.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数见不鲜的科学家:邓稼先。 .... 2、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假日里,大家聚在一起吃饭,切忌不要酒后驾车,司机朋友要谨记“开车不喝酒, 喝酒不开车”。 B. 在赵本山春晚小品《捐助》中,并没有给观众多少积极的启示,相反,其中拿弱势 群体“开涮”的做法引起许多人的反感。 C. 火车票实名制不但卡住了猖獗的犯罪贩子,遏制了“黄牛”高价票。维护了春运售票 秩序,而且让千万名持有实名制火车票的旅客有序返乡,受到广大旅客的欢迎。 D. 第七届中国商品印度孟买展览会,旨在以建立健全长效交流机制为目的,为广东企 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服务。 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2
我的疑问:
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 脉脉: 3.抓住关键句子,找出文章的文眼,理出作者的游踪线索? 明确:
4. 从文中找出萦绕于作者内心的情感的句子?并分析全文的情感脉络? 明确:
5.文章语言美、画面美、情感也美,充满了诗情画意。请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用波 浪线标注出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并做好准备,以便小组交流。 【学习反思及总结】 自我检测,自我评价,自我管理!
富源县第六中学高一语文导学案
编号:7 章节:必修 2 第 1 单元 使用时间: 课型:讨论 展示 课时: 3 编制人:赵利 易正顺 包科领导: 班级: 小组: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课题:荷塘月色
学 习 内 容
笔 记
【学习目标】 1.品味语言,赏析散文的艺术手法。 2.把握本文的情感脉络,鉴赏抒情散文。 【学习重点】 1.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体会作者颇不宁静的感情。 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学习难点】 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借助“教材助读”,从整体上理解把握作品的思想情感,揣摩 文中的修辞和叠词、动词应用的表达效果。 2、通过听朗读、学生诵读,读文入境,品味作品语言。通过提问思考讨论,体会作者 的感情。 第一课时 1、 了解作者 朱自清(1898—1948) ,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 年生 于江苏东海。1903 年随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扬州人” 。1916 年考入北京大学 预科班,次年,取《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自清”二字,改名“朱 , 自清” ,考入本科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等地的中学任教。 1923 年发表的长诗《毁灭》 ,震动了当时的诗坛。1929 年出版诗集《踪迹》 ,1925 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研究古典文学。1928 年出版散文集《背 影》 ,成了著名的散文作家。 1948 年 8 月病逝于北京。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 子。毛泽东同志曾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说: “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 领美国的‘救济粮’ 。„„” “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著作有《朱自清全集》 。 2、请学生阅读背景资料,分析作者的心态,结合写作背景略谈自读感受。 本文写于 1927 年 7 月,正是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 罩着中国大地,这时,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本文正是作者自己 想“超脱”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活写照。本文写于 1927 年 7 月,作 于北京清华园。 3、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蓊蓊郁郁 ( ) 袅娜 ( ) 踱步( ) 霎时 ( ) .... .. . . 弥望 ( ) . 2、解释下列词语。 幽僻: 蓊蓊郁郁: 弥望: 斑驳 ( . ) 渺茫 ( . ) 点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