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冠中-创新设计思维方法-(25.Oct.2009)

合集下载

柳冠中:设计是人类不被毁灭的第三种智慧

柳冠中:设计是人类不被毁灭的第三种智慧

摘要:11月28日,DOMO nature·2010“设计与生活”主题艺术沙龙在东辛店DOMO nature 家居艺术陈设馆隆重举行,气温的持续走低,并没有阻挡住京城设计界权威及广大时尚、家居媒体在11月最后这个周日的倾巢出动。

在诸多设计界权威或犀利、或温婉的言论背后,映射出国内设计领域的困顿现状以及发展突破,当务之急是实现设计的一体化发展,实现以人为本的初衷,让源自普通生活的设计元素主导生活,让真正的艺术返璞归真。

柳冠中:各位嘉宾,各位同行,还有主持人下午好。

今天下午这个机会我们交流一下,主要是想将自己生活中的一些体会与大家分享。

今天我讲的题目是《设计是人类不被毁灭的第三种智慧》,主要是想阐述我对设计和艺术的一些思维方法。

我们大家都这么说,包括曾经有一位很有名的名人都说过,“设计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

这句话咋一听好像没有错,但是这么一表述,“设计”就没了,实际上设计是人类最原始的智慧和冲动。

下面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刚才主持人也讲了,我们今天来的是一个“产业链”,也就是说我们通常所说的任何一件物品,它在工厂里叫产品,在商场里叫商品,在家里叫用品,扔在垃圾站是废品。

而我们设计师必须关照这个全流程,而不能仅仅从一个角度,从某一个角度去思考的话就会偏废。

社会上各种声音必须整合在一起,这个整合的过程就是设计的过程。

设计经常讲品牌,大家都在做品牌战略,但往往很多人提到品牌只讲牌,并不讲品。

牌是广告宣传,而品是什么?中国人的文字是讲涵义的。

为什么“三口”才为品,一个口不能叫品,肚子饿了,那没有吃相,那绝对没有品。

第二口富了,我要显摆,我们国家目前正处在这么一个阶段,到处在显摆,到处在招摇过市,它谈不上品。

我们讲真正的“品”是一种适可而止,是一种我们现在所说的要有节制生存,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而我们讲的设计的观念和如何评价一个好的设计,绝对要留有余地,千万不要做过头。

真正生活的问题,被大家忽略的问题,这个才应该是我们所讲的设计的思路。

设计方法论柳冠中考研笔记

设计方法论柳冠中考研笔记

设计方法论柳冠中考研笔记【原创实用版3篇】目录(篇1)1.引言2.柳冠中教授的设计方法论3.柳冠中教授的设计方法论在实践中的应用4.结论正文(篇1)一、引言柳冠中教授是中国著名的设计学者,他的设计方法论强调了设计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柳冠中教授认为,设计应该以人为本,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同时也要注重创新和美感。

他的设计方法论对于设计师和设计教育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柳冠中教授的设计方法论柳冠中教授的设计方法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柳教授认为,设计应该以满足人的需求为目的,关注人的需求和行为习惯。

他认为,设计师应该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准确把握消费者的需求。

2.实用性和功能性:柳教授认为,设计应该是实用和功能的结合。

他认为,设计师应该关注产品的实际用途和使用场景,而不是仅仅关注外观设计。

3.创新和美感:柳教授认为,设计应该是创新和美感的结合。

他认为,设计师应该关注产品的美学价值,注重产品的外观设计和质感。

4.技术和材料:柳教授认为,设计应该是技术和材料的结合。

他认为,设计师应该关注产品的技术和材料性能,注重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三、柳冠中教授的设计方法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柳冠中教授的设计方法论在实践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设计智能手机时,设计师需要考虑手机的实际用途和使用场景,注重手机的功能性和实用性,同时也要关注手机的外观设计和质感。

在设计汽车时,设计师需要考虑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美观性,同时也要关注汽车的技术和材料性能。

四、结论柳冠中教授的设计方法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他的设计理念强调了设计的实用性和创新性,他的设计方法论注重了人的需求和行为习惯,同时也关注了产品的技术和材料性能。

目录(篇2)1.引言2.柳冠中教授的设计方法论3.柳冠中教授在考研笔记中的主要观点4.结论正文(篇2)一、引言在中国的设计领域,柳冠中教授是一个备受尊敬的学者和教育家。

他的设计方法论注重实用性和创新性,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设计的本质和价值。

从设计“物”到设计“事”——论柳冠中的设计事理学方法论

从设计“物”到设计“事”——论柳冠中的设计事理学方法论

理论研究096摘要:事理学是关于事物及其背后之“理”的研究,设计事理学则是关于设计的事理研究,文章从方法论的角度讨论了柳冠中先生的设计事理学,从而获得对设计的启示和对设计理论的补充。

通过对文献的分析和研究,理解柳冠中先生的设计事理学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并结合实例分析,探索设计事理学方法论在设计中的应用。

文章对设计事理学方法论和设计的本质进行界定和揭露。

设计事理学方法论是一套关于在某个场域内协调各方面关系因素而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和创造性发挥的方法论体系;设计并非设计“物”,而是设计“物”背后的“事”、“理”和“关系”。

关键词:柳冠中 设计 事理学 理 方法论 中图分类号:J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1)01-0096-03Abstract:The theory of affairology is the research on things and “truth ” behind them. The theory of design affairology is the research on design and its truth ,principles ,and reasons. This paper discusses Liu Guanzhong ’s theory of design affairolo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thodology ,so that we can acquire the inspiration of design and supplement of theories of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analyses and studies on literatures ,we understand the main contents and methods of Mr. Liu Guanzhong ’s theory of design affairology. And we also analyses applied examples so that we want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affairology in design.This paper exposes and defines the methodology of design affairology and the nature of design. The methodology of design affairology is a methodology system of coordinating relations in a space and the optimal allocation and creative use of resources; design is not only about designing “materials ”,but also designing “things ”,“truths ”,and “relations ” behind “materials ”.Keywords:Liu Guanzhong Design Affairology Truth Methodology 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付 江引言事理学乃是关于事物及其背后原理、道理的研究,柳冠中先生提出了设计事理学,即关于设计的事理研究。

设计:人类未来不被毁灭的“第三种智慧”

设计:人类未来不被毁灭的“第三种智慧”

设计:人类未来不被毁灭的“第三种智慧”Design ——the Third Wisdom to Sa ve Humans from Destruction柳冠中清华大学摘要:“设计”这个工业革命的新生事物从一开始就是为了解决“小生产方式”不适应“大生产方式”而被催生出来的一种“生产关系”。

当今经济全球化、技术潜能扩延、需求地域化、消费个性化,然而资源匮乏、污染严重。

设计本来应有的“为人”的职责在近几十年的商品经济中被严重地歪曲了,设计沦落为奢华、虚荣、金钱和权力的附庸,人类未来的生存方式的变革正在酝酿。

不仅经济、政治,而且文化都将发生观念性的革命,设计也将承载人类理想、道德的重任。

“设计”应被证实是人类未来不被毁灭,除科学和艺术之外的第三种智慧和能力。

关键词:工业设计;设计驱动型;产业链;集聚整合Abstract: "Design" as a product of industrial revolution was made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small production” which was incompatiblewith the demand for mass production. Nowadays, with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extending of technology potential, localization ofdemands, personalization of consumption, the environment is seriously polluted and the resources are defi cient too. The basic function ofdesign──"design for human-beings" has been distorted by commodity economy in the past decades, which has been reduced to being thevassal of luxury, vanity, money and power. Human being’s future survival demands reform, and design will bear the responsibil ity of human ideology and morality. In addition to science and art, design will prove to be the third wisdom and ability to save humans from destruction.Key words: Industrial Design, design driven, industrial chain, concentration and integration古罗马哲学家爱比克泰德说:“人们并不被事物所扰乱,而是被他们对事物的看法所扰乱。

柳冠中设计理念观后感

柳冠中设计理念观后感

柳冠中设计理念观后感
柳冠中是一位备受瞩目的设计师,他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创新的思维方式在设计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观看他的设计作品,让我深受启发,不仅对设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思考。

柳冠中的设计理念,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于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他的设计作品总是能够将自然的美与人文的情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呈现出一种独特而又和谐的美感。

这种设计理念让我感受到了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和谐共生,也让我思考到了人类与自然应该如何相处,如何保护自然资源,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另外,柳冠中的设计作品总是充满着创新和前卫的元素。

他不断地挑战传统的设计观念,尝试新的材料和工艺,创造出了许多令人惊叹的作品。

这种创新的精神让我深受鼓舞,也让我意识到了在设计领域,创新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不断地追求创新,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总的来说,柳冠中的设计理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作品不仅令人赏心悦目,更让人深思。

我相信,柳冠中的设计理念将会继续影响着更多的人,激励着他们不断地追求美好和创新。

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能够更多地关注自然,追求创新,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柳冠中:设计不是目的,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柳冠中:设计不是目的,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柳冠中:设计不是目的,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孟繁玮(《美术观察》【热点述评】栏目主持,以下简称孟):近些年《美术观察》每年都会拿出一两期的力量来进行设计领域的思考,比如以前策划的“设计与民生”选题。

今年第10期【热点述评】栏目策划了一个选题:“忽略中国问题的'中国设计’”,可以说是对以往设计类选题的一个深化。

目前我们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社会层面,设计理念以及设计产品没有照顾到更大量的、广泛的低端人群的实际需求;另一个是文化层面,这更多地体现在设计教育中。

对此您怎么看。

柳冠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导,以下简称柳):你的问题都提的很好,你们刊物的思考是非常好的。

现在很多问题还停留在表面,比如说我们是制造大国,其实根本称不上是制造大国,而是个加工大国,有“造”没“制”,“制”是引进外国的。

从设计的队伍到设计的战略,都有问题。

整个时代都是图快,图表面,而大家还沉浸在里边,觉得挺好,挺满足。

中国的工业从开始就有缺陷,它没有从自己的土壤中生长,而是引进的。

孟:您在德国留学访问了一段时间,从您切身的感受来说,在德国做设计和在中国有哪些不太一样的地方,德国的设计理念、设计实践,具体到加工、生产过程这些方面和我们有哪些不同?柳:我想举德国的设计教育的例子。

德国大学的课有系列讲座、人际学、心理学、市场学、材料学,包括设计色彩都是在下午,而真正上主课就是一个题目。

比如第一个学期,说起来咱们都不信,一个学期就一个课题——每个人设计一个鸡蛋盅(像个白酒杯一样),一个学期十六周就做这一个课题,中国学生可能一个礼拜就完成了,他们要做一个学期呀。

我们中国学生就不知道怎么做,就像写论文一样,不知道怎么破题,马上就能做出来,根本不思考。

其实这个小东西能引导学生去思考,把它的“五脏六腑”都揭示出来,就是把里面的规律显示出了,这个能力是抽象思维能力,中国学生不会,马上就想象效果,马上就做表面造型装饰了,太过急于求成。

柳冠中国内设计奖项应当适时地分类分层

柳冠中国内设计奖项应当适时地分类分层

中国设计·大家谈SERIESINTERVIEWSFOCUS ON"CHINADESIGN"国际设计奖项从诞生至今已约有60年的时间。

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设计奖项伴随着社会结构与人类文明的变化,设计的目标、服务的对象、倡导的价值观等也都产生了相应的变化,尤其近年来随着我国各个层面对设计的重视程度逐年提升,各类设计奖项雨后春笋般涌现,增长势头至今未减,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业界的关注思考和讨论,不时还有论点交锋。

针对这一现状,编辑部特在《大家谈》栏目策划了“中国设计奖项”专题,选取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几大设计奖项,分别对其创办人、主理人、赛事资深评委、年度获奖团队进行了专访,从不同的侧面传达出各方声音,将分别在几期杂志上陆续呈现。

本期呈现的分别是当代好设计奖、金芦苇工业设计奖和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

作为中国设计奖项系列报道的第一辑,杂志特别专访到了国内外设计奖项的资深评委,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责任教授柳冠中对国内设计赛事及大奖进行了评述和分析,并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版面编排按设计奖项名称首字母拼音为序)034中国设计·大家谈《设计》:作为国内外设计赛事的资深评委,对中国设计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柳冠中:近年来国内的设计大奖层出不穷,办设计奖。

应该说设计奖项对中国设计,了很大、很好的作用,大设计师、设计公司、学生来说,作用很明显,看见并承认,有利于他们的发展,必须看到怎样才能尽快提升自己的水平。

有深度合作,推动了中国设计模式的转变,起成长,对公司对行业有了深度的了解,过程中也让企业认识到,而是一个全程干预协调以后的成果。

最初,搞设计比赛是为了推广设计的理念,对各级政府来说,要抓工业设计,方式,它容易发动,颁奖礼隆重而热闹,展,设计已经深入人心,设计大赛也进入了深水区,的人数越来越多,包括院校、企业和设计公司等主体,涌现出来,不再是无病呻吟的为了设计而设计,到了创办之初想要做到的作用。

设计方法论 柳冠中

设计方法论 柳冠中

设计方法论柳冠中
柳冠中是一名成功的设计师,他的设计方法论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解用户需求:柳冠中认为设计的核心在于解决用户的问题,因此他非常重视用户需求的调研和理解,通过与用户交流来收集反馈并优化设计方案。

2. 创新思维:柳冠中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运用创新思维,创造出符合时代潮流和用户需求的设计。

他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新颖的解决方案。

3. 数据分析:柳冠中认为数据是设计的基础和支撑,他会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来了解用户的行为和喜好,从而指导设计方向。

4. 多方面考虑:柳冠中在设计中注重全局观念,多方面考虑各种因素,包括用户体验、功能需求、品牌识别等,以达到最优设计效果。

5. 高效执行:柳冠中重视项目管理和高效执行,他会制定详细的计划和时间表,组织实施并定期反馈进展。

同时,他还注重团队协作和有效沟通,以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总的来说,柳冠中的设计方法论基于理解用户需求、创新思维、数据分析、多方面考虑和高效执行五个方面,这些理念为他在设计行业中取得成功提供了强大的
支持。

柳冠中-创新设计思维方法-(25.Oct.2009)

柳冠中-创新设计思维方法-(25.Oct.2009)

研究使用服务 需求与限制
产品
商品
用品
废品
造“物”“求是”“合”乎情理,“事”为前提的结果。“宜”—“目标”系统 “适”—设计系统幻想与现实的阶段性、限定性,统一的行为过程—“事”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柳冠中教授
事理学
自然系统 食物链
大千世界
适者生存
绿色植物
日光、空气、水、土
各种动物
微生物
生产者
自然环境
“消费者”
到底是什么“人”? 在什么“时间”与“地点”? 于什么“社会情境”下? 与这个物发生了怎样的“关系”? 这就是“事”。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柳冠中教授 事理学
设计事理学
(2)“人与物”
从“事的结构”里可以看出: “事”里包含着“人与物”; 还体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特定“外因”下的行为过程, 即“时间与空间”的“情境”,或叫做“背景”, 或叫做“context”。 由此过程形成了行为互动、信息交换以及实 现了“目的”,产生了“意义”。
这样的“设计”是在策划一件“事”,是 带给人乐趣、享受,合乎人情与事理。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柳冠中教授 事理学
设计事理学
设计是在讲述故事,在编辑一幕一幕生活的戏剧。 设计过程中,在设计师的头脑里就应该想到故事的情 节:
是谁? 在什么样的时间空间内? 要做什么? 为什么要做? 他会怎样去做? 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这五个层次有机组合的一个“选择性系统”。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柳冠中教授 事理学
设计事理学
“目标系统法”——“找针”的故事
“形而上”:抽象出“本质”,去粗取精、由 表及里——“目标”; “形而下”:搜寻“外延”,分类、排列—— “风马牛效应”; “外部因素”:理解“限制”、梳理“关系”— —建立“目标系统”。

柳冠中:设计教育要培养“廿”字形跨学科人才

柳冠中:设计教育要培养“廿”字形跨学科人才

LIU GUANZHONG: DESIGN EDUCATION SHOULD CUL TIVATE "NIAN (廿)" SHAPED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柳冠中:设计教育要培养“廿”字形跨学科人才《设计》:您刚刚作为“银发知播”的一员入选了“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请您发表一下获奖感言。

柳冠中:我在知播中坚持强调的是年轻人首先应该端正自己的目标,就像画圆一定要先定好圆心,半径就是你的能力,能力多大圆就能画多大,甚至可能画出三维的球体。

拥有足够的想象力和开创性的话,你可以认识多维的宇宙。

我最近四五年一直在强调中国设计要按照中国方案的方向发展,用中国方案才能解决中国问题。

那么中国问题是什么?我们要把中国传统哲学里最优秀的东西提炼出来,而不是光停留在表面的中国元素上。

中国传统哲学是天人合一,追求可持续生存就必须符合大自然的规律,大自然规律就是实事求是,适者生存。

所以,中国的传统哲学并不是豪华、奢侈、时尚,未雨绸缪、适可而止才是中国的传统精神。

我们现在太折腾、太奢华,大量消耗社会能源,不符合习主席讲的“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

这个思想是非常具有远见的,时代变了,采访人:李叶 李杰受访者:柳冠中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2023年3月4日,“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揭晓,由两院院士、大学教授和中小学老教师组成的“银发知播”群体入选年度名单,其中就包括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柳冠中。

“银发知播”群体 共13人,平均年龄77岁,他们借助短视频与直播,将毕生所学, 授以青年,孜孜不倦地通过网络传播知识,天文、地理、美学、文学……柳冠中教授1943年9月生于上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荣誉副会长、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光华龙腾奖委员会荣誉主席。

曾两次获教育部高等教育优秀成果二等奖,担任国家优秀教学团队和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

柳冠中 设计思考

柳冠中 设计思考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r Skill”. It should be a type of “Thinking Method” which is committed to the coordination of industries, businesses, trades and other aspects caused by industrial division of labor.
探求外部因素的创造方法论——“事理学”
求“是”
原理的可能和限制
达到产 品使用 目的的 组织结 构,决 定使用 目的的 实现程 度,建 立实现 目标有 机关系 。 结构的的可能和限制
实“事”
使用者的制约 使用者行为过程 和状态的制约 环境的可能和制约 决定产 品达到 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目 的的条 件,明 确使用 目的的 性质。 建立温 和使用 目的相 关目标, 达到最 佳实现 程度。
"Industrial design" is based on the "Mechanism of Social Division of Labor" which is the "Superstructure" of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Mass Production" economy. The birth of "BAUHAUS" was due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Deutsche Werkbund", which is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structure of "industrial design" - the "Soil".

设计逻辑是认知“中国方案”的创新思维方式——_访谈清华大学柳冠中教授

设计逻辑是认知“中国方案”的创新思维方式——_访谈清华大学柳冠中教授

01李卓LI Zhuo柳冠中,男,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荣誉副会长,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光华龙腾奖委员会荣誉主席,中国社科院美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获2022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银发知播”荣誉。

设计逻辑是认知“中国方案”的创新思维方式—— 访谈清华大学柳冠中教授Design Logic as an Innovative Thinking Mode to Understand China Solution: an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LIU Guanzhong of Tsinghua University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2095-0705.2024.01.001摘要: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复兴文化的时代需求,柳冠中教授重新定义了中国模式,提出“中国方案”的顶层战略,即反对占有、提倡共享,以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设计逻辑来创建分享型、服务型的社会。

中国方案的提出对设计学科的定位和创新人才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应在顶层教育和产教融合中给予重视和实践。

关键词:中国方案;设计逻辑;事理学Abstract: In the face of the complex and changeabl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and the needs of the times for cultural rejuvenation, Professor LIU Guanzhong redefi ned the Chinese design model and put forward the top-level strategy of the "China Solution", i.e., to oppose possession, advocate sharing, and create a sharing and service-oriented society with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esign logic. The proposal of the China Solution has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 cance for the positioning of design discipline and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which should be valued and practiced in top-level education and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Key words: China Solution ;design logic ;Affairology Theory收稿日期:2023-12-04本刊特约记者:李卓2023年11月30日,柳冠中教授做客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本刊对柳冠中教授进行了学术访谈。

柳冠中:设计是协调者要兼顾各方利益

柳冠中:设计是协调者要兼顾各方利益

柳冠中:设计是协调者要兼顾各方利益作者:李杰李叶苏亚轩来源:《设计》2019年第02期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

在国家大力提倡创新与创业的今天,设计行业正在走向崛起。

同时,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诸多问题。

柳冠中是清华美术学院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设计》杂志总编,任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荣誉副会长兼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是中国设计学科的学术带头人。

回首四十载,我国工业设计走过从无到有的历程,柳教授对于当下中国设计的发展情况、设计教育,以及设计市场发展趋势都有怎样的理解和看法?带着问题,《设计》杂志对柳教授进行了专访。

《设计》: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同时中国的设计市场也在崛起,请您简单介绍40年来中国设计的一些情况。

柳冠中:中国设计从刚萌发到现在发展得很快。

过去没有“工业设计”这个概念,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引进了不少国外工业设计的思想和技术,比如提出“中国创造”这个思路。

但是,这个路径怎么走,我觉得还不是十分清楚。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设计观念的改变基本还是以艺术设计,即一些外观和造型的设计为主,我国的工业现状使得人们还不可能关注设计的真正含义。

我们从解放后就在引进,改革开放四十年也是在引进。

结果是什么呢?就是制造的“制”是引进的,“造”是我们的,所以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

有人说大国“大而不强”,原因就在于我们主要是“造”。

我目前的感觉是,凡是改革开放后引进的现在基本上仍停留在引进后的水平上徘徊。

比如现在在设计界很多企业都在做品牌,但这并不实在。

品牌最重要的是“品”,而我们现在做的是“牌”,不做品。

品是所蕴含的精神、历史价值、品质和信誉,它让一个物品变活,一个商品变高贵,一个产品变成观念的延伸。

只做表面功夫的引导我觉得远远不够。

另外,在国家大工业的背景下,工业化强调标准化,设计工作需要协调需求、制造、流通、使用,以及回收等环节的矛盾。

设计师恰恰是一个协调者,要兼顾各方利益。

设计事理学方法论柳冠中

设计事理学方法论柳冠中
观念的杂乱、研究对象的不明确与方法的不 够体系化等,使“设计”学科不断的被边缘化。
设计事理学—方法论
“设计”是什麽? “设计”是否可以传授? “设计”到底有没有方法可言?
如果有,应该是怎样的?
这是我们设计教育界无法回避的追 问!
设计事理学—方法论
1-3、设计教育
大学的任务:批量地培养合格人才。
获取知识的能力; 表达思想的能力。
所谓的“创新”仅仅停留在市场 驱动下的“形式”创新上。
设计事理学—方法论
1-4、方法“论”?
如果一门学问若理直气壮的宣称其为“科学”, 则必然在“理论”与“研究方法”上有得到公认的知识 体系。
“方法”的可信就证明了知识来源 的可靠。
设计事理学—方法论
1-5、“方法”
关于“设计方法”这一复杂而宏大的主题, 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当下的学术界,在“设计实践” 中还是“设计教育”领域,总是争论多于研究, 预设的狭隘观念多于包容的开放思想。
而”设计”是应用那些知识去创造 未来。是关于“可以是什麽”、“可 以是怎麽样”的知识。侧重于集成、 整合、创造——“祈使”逻辑(预设)。
2-6、设计的层次:
(1)改良设计
原定的产品系统不变,造型、材料、结构、工艺、细部会由于销售对象、 档次、价格、技术等因素竞争的原因需要改进设计。
(2)开发设计
调整与改变产品的系统关系,建构新的“产品”。新产品的概念会由于用 户需求、市场竞争、技术进步、产品结构、品牌战略、国际潮流等因素的变 化,需“巧于因借”企业原有资源等因素,开发新产品。
很难静下心来思考“该做什麽?”和“如何发 现、思考、研究、判断问题?”;更缺乏“产业 结构”创新的实践。
在社会工业化进程没有完成的时候,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又导 致社会开始追逐信息利益硬件化和“动漫创意产业”的曲解。

柳冠中:解决实际问题是一种更大的设计

柳冠中:解决实际问题是一种更大的设计

286月初,一场亚洲年度设计盛会——设计上海在上海举行,众多中国原创设计师品牌携新作亮相,与国际著名的设计师或品牌同台竞技,向全球展示“中国设计”的新兴活力和中国设计师的非凡创意。

而在展会现场,一件件惊艳的作品令观众眼花缭乱,一张张美图让大家不停点赞,让大家对“中国设计”越来越自信。

与此同时,也让大家对“设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对于“设计”,清华大学教授、有“中国工业设计之父”之誉的柳冠中有自己独到的看法。

他强调:“一味追求美的设计是一种‘误入歧途’,设计的根本还是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事关国家战略和发展的‘更大的设计’”。

柳冠中:解决实际问题是一种更大的设计Liu Guanzhong :Solving Problems is A Real Design文 龚丹韵 图 柳冠中 鸣 谢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柳冠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4年留学回国后筹建了国内第一个工业设计系,成为该学科国内学术带头人,被誉为“中有国工业设计之父”。

真正的设计,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在清华大学的办公室见到柳冠中时,完全看不出来他就是“工业设计之父柳冠中”。

身着蓝格子衬衫、卡其色工装马甲,马甲上到处是口袋,没有一点“时尚范”。

他说自己20年前就爱穿工装,喜欢大口袋,因为可以放各种工具。

身上这件衬衫20元、马甲40元、裤子60元,从来不买所谓的“名牌”。

他还批评,一个人如果月收入3 000元,却非要攒足一年的钱只为买一个LV包,那是“傻瓜才做的事”。

“买名牌恰恰意味着丢失了自己的审美能力。

”柳冠中说,真正的设计,不在于外形和人云亦云。

Q:上世纪70年代,毛主席纪念堂的灯具由您担任主要设计者,这些灯具彻底颠覆传统,至今都不过时。

您当时是怎么想的?A:那时候,大家觉得灯一定是一个个灯泡,最后吊成一朵花的形状。

毛主席纪念堂有一组漂亮的葵花灯,许多人都抢着去设计,剩下其他厅里的灯由我负责。

当时工期很短,如果一个厅设计一个大灯,需要很多模具,五六十个灯,至少三四十种灯罩,根本来不及生产。

柳冠中《设计是人类未来不被毁灭的第三种智慧》讲座整理稿

柳冠中《设计是人类未来不被毁灭的第三种智慧》讲座整理稿

柳冠中《设计是人类未来不被毁灭的第三种智慧》讲座整理稿设计是人类未来不被毁灭的第三种智慧——对学科定位的研究与思考柳冠中一、设计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当务之急西方国家上百年的工业化进程深刻的改变了社会的整体机制和意识,规模化的大生产、集合化的大分工体系产生了保证社会工业化体制运转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制度和文化、价值观。

我国改革开放不到30年,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工业化虽然获得了很大的成就,可是社会型“产业链”和“工业文化意识”并没有在整个社会运行机制中积淀和成熟。

其问题与根源在于——中国大部分企业只致力于加工制造环节,仅徘徊于产业链与价值链的末端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加工制造?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 1、全球化产业链:1)“知识经济型”的知识产权垄断、高额利润、绿色生态经济与“加工制造型”的高耗能、高污染、低价值的劳动密集经济;2)引进、消化与制造;硬件、制造、技术、设计与产业生态链;3)产品链经济与服务链经济;4)产品创新、产品结构创新、产业结构创新与产业链全球化。

2、科学发展观和生存方式的变革:1)关注“弱势”群体、营造公平的社会公共环境、利益基础上的多元价值取向;2)从“物”到“事”的服务设计理念;3)提倡个人使用,而不提倡私人占有;4)留有余地,适可而止;5)人类进入可持续发展阶段的和谐社会。

市场上狂欢的商品刺激着过度消费和被商业集团“定制的幸福模式”而孕育着的奢华追求。

沉溺于工业文明表象的技术膨胀,淡化了我们对污染、对地球资源浪费、对我们子孙生存资源剥削的罪孽,腐蚀了人类的道德伦理观。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除了衣食住行用物质享有以外,还有额上的汗、手上的茧,人与人的接触、沟通、谅解,与大自然的互动、共生,与他人一起参与、合作、挫折、失败、创造时产生的行动节奏、思想协调统一的乐趣、情感和情操,以及对自然和一起存在事物的尊重。

“科学”是去发现、解释关于自然、社会的只是,是关于“是什么,”和“怎么样,”的知识,侧重于分析、发现,这是陈述逻辑;而“设计”是应用那些知识去创造未来,是关于“可以是什么,”、“可以是怎么样,”的知识,侧重于集成、整合、创造,这是祈使逻辑(预设)。

以设计思维为导向的产品量化实践

以设计思维为导向的产品量化实践

理论研究131摘要:通过对当代工业设计概念的重新解读,并运用设计思维的理念结合具体的产品交互设计案例采用严谨的数据收集方法和量化手段达成提升产品品质改善用户体验的目的。

运用普查法和抽查法相结合的手段对目标人群的行为方式和产品使用环境进行资料收集、获取数据,分析并归纳,运用交互设计手段分析用户行为并定量化,形成产品标准。

获得了良好的用户体验。

该量化实践的方法和手段可作为交互设计和产品开发的参照手段。

关键词:工业设计 设计思维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量化中图分类号:TS95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0)05-0131-03Abstract:Through re-interpretation of contemporary industrial design concepts ,and using design thinking concepts combined with specific product interaction design cases ,rigorous data collection methods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are used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product quality and improving user experience.The census method and spot check method are used to collect data ,obtain data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behavior patterns and product use environment of the target group ,and use interaction design methods to analyze and quantify user behavior to form product standards.Achieved a good user experience.This practice method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interaction design and product development.Keywords:Industrial design Design thinking User experience Interaction design Quantify厦门科牧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熊焕勇引言工业设计师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被企业所重视,除了运用科技手段对造型、结构、工艺、材料、色彩等因素进行视觉化整合外,如何让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获得良好的使用性和用户体验,并运用设计思维和方法分析问题并定量化设计参数,使其成为设计师与工程师沟通的共通语言,协同并引导产品设计,最终达到获得良好用户体验的目标。

柳冠中:不可髓有失去灵魂的卓越

柳冠中:不可髓有失去灵魂的卓越

柳冠中:不可髓有失去灵魂的卓越柳冠中【摘要】@@ "器物的传统"与"理念的创新"rn环境问题大家都知道,再过30年,地球的人口到130亿,意味着今天的一碗饭以后要两个人吃,大家所追求的生活方式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必须彻底革命对美对理想的定义.一只杯子在流通当中叫商品,在报废以后叫废品,任何一件东西都不是孤立地存在于一个系统里.什么叫中国传统?我觉得进入了一个误区--只看沉淀下来的现象.中国传统的中心不是这样,传统是创造过来的,不是继承过来的.如果全靠继承的话,现在人类一定还留在树上.也就是说第一个猴子从树上下来是打破传统的--传统是不断创造的,要创造新的传统.【期刊名称】《杭州科技》【年(卷),期】2010(000)005【总页数】1页(P38)【作者】柳冠中【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中心设计战略与原型创新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中心设计战略与原型创新研究所所长环境问题大家都知道,再过30年,地球的人口到130亿,意味着今天的一碗饭以后要两个人吃,大家所追求的生活方式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所以必须彻底革命对美对理想的定义。

一只杯子在流通当中叫商品,在报废以后叫废品,任何一件东西都不是孤立地存在于一个系统里。

什么叫中国传统?我觉得进入了一个误区——只看沉淀下来的现象。

中国传统的中心不是这样,传统是创造过来的,不是继承过来的。

如果全靠继承的话,现在人类一定还留在树上。

也就是说第一个猴子从树上下来是打破传统的——传统是不断创造的,要创造新的传统。

作为设计师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用双手创造自己的未来,不能跟风、不能跟祖先、不能跟外国人。

大家都在讲文化,什么叫文化?搞一个博览会、弄一点新鲜的东西叫文化?那只是文化最上层,像冰山一样,海平面上看到那一块是很小的一块,海底下那块更大。

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器物层是文化表现形式,更重要是文化追求的理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柳冠中教授 事理学
设计事理学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物”是有力的工具,是达到“目 的”的保障,技术、造型都是实现“目 的”的手段,是被选择的; 而“目的”则是做“事”。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柳冠中教授 事理学
设计事理学
因此,所谓的“方法”就是个“选择”的过程。 关于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 目的、 途径、 策略、 工具 与操作技能 ,
设计事理学
最重要的是:
通过“事”可以看到“事”背后人的“动机、 目的、情感、价值等意义丛”。 因此,“事”是一个更大的系统。 在具体的“事”里, “动态”地反映了人、物之间的“显性关 系”与“隐藏的逻辑”。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柳冠中教授 事理学
设计事理学
(3)最好把“事”看作一个“关系场”
“物”是人“目的”的投射, “物”是人“行为”的对象, “人”的行为蕴涵了“意义”,
设计“创造”更重要的是“人”与“物” 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就是“事”。
这样,我们就可以被引导去发现“物”的 复杂性, 其实是由于物背后“事”的复杂所导致 的。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柳冠中教授 事理学
设计事理学
因此,作为设计师,就不应该仅仅看到“物” 的不同,还要思考为什么不同?也就是“物”之外 的,“物”的背后与“人”的相关因素:
——design methodology
从设计“物”到设计“事”的转变
Creating a better way for life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柳冠中教授 事理学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柳冠中教授
事理学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柳冠中教授
事理学
辨证性
广义的“科学” 知识的知识
相对性
“发现”的规律
自 然 科 学
这五个层次有机组合的一个“选择性系统”。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柳冠中教授 事理学
设计事理学
“目标系统法”——“找针”的故事
“形而上”:抽象出“本质”,去粗取精、由 表及里——“目标”; “形而下”:搜寻“外延”,分类、排列—— “风马牛效应”; “外部因素”:理解“限制”、梳理“关系”— —建立“目标系统”。
人与物进行了“信息交换”,“行为”被空间所限 定,空间与物要“和谐”, “意义”沿时间流动, “过去的行为”会成为现在的“习惯”, “往事”成为现在的“意义”来源……。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柳冠中教授 事理学
设计事理学
“物”的具体形式,恰恰是“事”的塑造的“要 素”,或“事”情节中的“道具”。 那么反过来,在设计创造“物”应该如何的时 候,就应该把“物”放在那个“特定的关系场”中去 考察。
星巴克调动了全部的“感觉”因素:古朴的意大利风格室内环 境、现代的家具、加压咖啡机发出滋滋声音、冒着蒸汽散发着浓香 的咖啡,所有的这一切都是被精心的组织在一起的。当人们在清晨 或午后走进这里,在视觉、听觉、嗅觉与味觉的共同召唤下,坐下 来细细品尝不同口味的咖啡,这样的过程给人以丰富的心理体验, 难得的回忆。原本很平常的提神解渴过程变成一种丰富的、有意义 的经历,给乏味而冗长的一天工作带来短暂的乐趣与享受。
“分解者”
自然界循环系统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柳冠中教授 事理学
互动
制 产 造 品 流 商
人类的 社会系统
共生
通 品
使用 用品
人机学心理学
销毁(回收)


技术设备 产品设计
市场 广告 服务设计
环保生态 可持续设计
过程设计
师法
充分利用资源,知识的基础上系统地协调因 素,将“矛盾”转化为“机会”的设计过程与评价系 统——“创造更为合理的生存方式。”
实“ 事”
使用者的制约 使用者行为过程 和状态的制约 决定产 品达到 使用目 的的条 件,明 确使用 目的的 性质。 建立温 和使用 目的相 关目标, 达到最 佳实现 程度。

物 理 型 理 与 管 理
技术的可能和限制 加工工艺的 可能和限制 色彩、形态的 可能和限制 材料和资源 的可能和限制 管理水平的保障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柳冠中教授 事理学
设计事理学
“生活方式”是“类型化”了的人群惯常经历的、特殊的“事系统” 与“意义丛”。
一个处于特定的社会、文化位置中的 人总会有特定的“行为方式”与“价值系 统”,这样的人就构成了“类型化”的人 群。
都市白领与进城的民工,爆发户与城市贫民,波波族、丁克 族、雅皮士、空巢老人。 劳动者蹲在街边吃卤煮火烧,老板与政府官员在香港美食城 社交;老年人聚在公园里唱京戏,知识分子在音乐厅里欣赏严肃音 乐。
设计事理学
(4)实事求是: “事”是塑造、限定、制约“物”的“外 部因素”。
因此“设计的过程”应该是“实事——求是”。
“设计”首先要探索不同的“人(或 同一人)”在不同环境、条件、时间等 因素下的“需求”。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柳冠中教授 事理学
设计事理学
从“物”的“外部因素”——人的“使用状态”、“使用 过程”中确立设计的“目的”,
对“自然规律” 不断地解释
艺 术 学
技 术 科 学
人 文 科 学
人为 事物 科学 运用已知的自然科学成果,不断地、限定性
地解决人类生存的形态的同时发现新问题创造“新的方式”
设 计 学
研究制造的 可能与限制 研究流通的 可能与限制
“发明”的方法
运用发现的原理,根据 “限定”条件,创造、发明 研究再生 可能与限制
要探求“物”,就应该去看“人、时间、 空间、行为、信息与意义”,
也就是去探求“事”。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柳冠中教授 事理学
设计事理学
“事”是“物”存在合理性的关系脉络。 因此,“方法论”的本质:
也就是在“事”的“关系脉络”里去研 究、发现、理解, 才能创造出合情合理的“物”。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柳冠中教授 事理学
这样的“设计”是在策划一件“事”,是 带给人乐趣、享受,合乎人情与事理。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柳冠中教授 事理学
设计事理学
设计是在讲述故事,在编辑一幕一幕生活的戏剧。 设计过程中,在设计师的头脑里就应该想到故事的情 节:
是谁? 在什么样的时间空间内? 要做什么? 为什么要做? 他会怎样去做? 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造化
全球化、多样化的统一
人为事物的概念——设计的概念

制造者 营销者 管理者 使用者 维修者
限定性描述与分析
不同
人 的 为 之定位

动作目的 动作姿势与状态 动作程序与过程 特定 动作环境与条件 动作时间点与时间域
人 的行为 事 之限定性描述与分析定位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柳冠中教授
事理学
人为事物的概念——设计的概念
到底是什么“人”? 在什么“时间”与“地点”? 于什么“社会情境”下? 与这个物发生了怎样的“关系”? 这就是“事”。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柳冠中教授 事理学
设计事理学
(2)“人与物”
从“事的结构”里可以看出: “事”里包含着“人与物”; 还体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特定“外因”下的行为过程, 即“时间与空间”的“情境”,或叫做“背景”, 或叫做“context”。 由此过程形成了行为互动、信息交换以及实 现了“目的”,产生了“意义”。
New Tools New Methods 新工具 新方法
柳冠中教授
Methode making Affairs Occurring “事”实现的手段 Concept Definition of "Tools at Means“ “工具、方法”创造 的概念定位
Matter 事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事理学
“句法”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柳冠中教授 事理学
设计事理学
(6)生活方式:
在集成的、整体的“事系统”——生活形态中去确定 目标人群。
了解他们是怎样生活的? 什么是可以接受的? 他们的希望与梦想是什么? 从中发现新的市场机会? 创造全新的产业机制,提供“物”乃至“服务链”以满足其需求。
一件件具体的“事”有机的组合在一起 时,“生活方式”的形态就得以显现。
当我要设计燃气灶的时候,想到的是家庭主妇忙碌的身影,中国厨 房狭窄的空间,凌乱的锅碗瓢盆和油盐酱醋,抽烟机和洗菜池,想到主 妇如何的擦去溅落在灶上的油污,如何用油腻而光滑的手指捏住, “目的”是为了让“故事”更顺畅,更有 趣,更合理,更有意义。
“设计”,看起来是在“造物”, 其实是在“祁使性叙事”, 在抒情, 也在讲理。
研究使用服务 需求与限制
产品
商品
用品
废品
造“物”“求是”“合”乎情理,“事”为前提的结果。“宜”—“目标”系统 “适”—设计系统幻想与现实的阶段性、限定性,统一的行为过程—“事”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柳冠中教授
事理学
自然系统 食物链
大千世界
适者生存
绿色植物
日光、空气、水、土
各种动物
微生物
生产者
自然环境
“消费者”

“事理”
“主语、谓语、宾 语、定语、状语”的 整合关系即不同人 (或同一人)在不 同地点、时间、条 件的行为目的、过 程、状态和结果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柳冠中教授 事理学
——做“事”
设计事理学
设计科学可转化为对 “目标系统的确定”与 “重组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样两个侧面, 可进一步化约为:
“目的——手段”。
wants 需求
Intent 意图 Aiming in 目的性
Behavior 行为
Platform Evalluating the Behavior 评价“行 为 ”的 平台
Cause of Matters information “事”的成因
Concept Design 概念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