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公开课一等奖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虞美人》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培养学生运用“逗"等格律知识诵读古典诗歌的能力。
(2)学习体会《虞美人》的艺术美:虚实结合、设问、比喻、衬托等艺术手法的精妙。
(3)提高古典诗歌鉴赏技巧型答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运用大问题探究模式,赏析《虞美人》,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2)运用大问题探究模式,赏析《虞美人》,体会诗歌的艺术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虞美人》的国破家亡、屈辱无终、尊严尽失、物是人非、泪尽血泣的凄凉哀伤之情。
(2)激发学生对李煜《虞美人》节奏美、意境美、情感美、艺术美的喜爱。
(3)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词作尤其是李煜词作的热爱。
(4)引导学生学习李煜宁用生命守住本心,守护本真、抒写真情、率真而不做作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虞美人》的国破家亡、屈辱无终、尊严尽失、物是人非、泪尽血泣的凄凉哀伤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虞美人》的国破家亡、屈辱无终、尊严尽失、物是人非、泪尽血泣的凄凉哀伤之情。
【教辅用具】教学PPT 视频文件【教学时间】1课时【主要教法】诵读法、讲解法、鉴赏分析法、探究法、讨论法、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法【课前预习】见学案【教学模式】大问题探究模式【课前准备】课前抄写《虞美人》词于黑板左侧,请一学生将自己在课前划好的“逗”和重音,标注在黑板上。
【教学过程】一、导入四面楚歌故事导入。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司马迁《史记》二、欣赏《虞美人》的意境美环节(一):学生齐诵词作学生齐诵《虞美人》,读准“逗”和重音,初步感悟诗歌的节奏美。
环节(二):教师讲解据宋代王铚《默记》记载,978年,作为南唐最后一个国君,李煜被宋朝押解到汴京(今河南开封)软禁,失去人生自由已有三年。
《虞美人》李煜 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
所具体指什么?
不仅指以前的富贵生活、锦衣玉食、后宫 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更 是对欢乐、自由的向往,对尊严的期盼,对生 存安全感的需要。
物质上:锦衣玉食、后宫佳丽、一国之君的尊 荣富贵的生活。 精神上:欢乐、尊严、自由,生存的安全感。
——李煜《相见欢》
7、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崔颢《黄鹤楼》
上片
实景:春花秋月 虚写:回忆往事
“何时了 ” “知多少” 韶光易逝 悲
眼前景物:登楼远望 “又东风”时光消逝
虚写:回忆故国
“不堪回首”亡国之恨 恨
虚写:雕栏玉砌 朱颜已改
下片
发问:愁思如水 愁
“应犹在” 故国凄凉 悲
人事非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东风”指 什么?“又”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东风”表示季节更替; “又”则说明时光飞逝,人的生命随着花谢 月残而长逝不返,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 逐渐破灭。
明确:时光流逝、生命消逝、美梦难再
4.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 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 “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 吗?
本词中,有几组对比,试
着找一找。
第二组对比:小楼东风——故国明月 “小楼东风”是李煜自己现在不自由的真
实写照,表明了囚徒身份的悲惨; “故国明月”则象征了过去美好而自由的
生活,那个时候有尊严,有安全感; 以过去的美好自由反衬现在处处受限制、
处处不自由,越发使这种处境显得悲苦。
本词中,有几组对比,试 着找一找。
自主翻译
春花秋月何时了?
了:了结,完结。
往事知多少。
砌:台阶。
虞美人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如何深入理解虞美人的文化内涵 ,以及如何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种 植与养护的技巧。
课程安排与时间表
课程安排
本课程共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分别是虞美人的基本介绍、文化内涵探讨以及种 植与养护技巧讲解。每个部分都将通过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式 进行。
时间表
本课程计划用时45分钟,其中前15分钟用于介绍虞美人的基本知识和文化内涵 ,中间15分钟用于深入探讨虞美人的文化意义和艺术价值,最后15分钟用于讲 解种植与养护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诗词鉴赏
02
选取与虞美人相关的经典诗词,进行深入的鉴赏和解析,帮助
学生更好地理解虞美人的文化内涵。
美学理念
03
探讨虞美人所体现的美学理念,如自然美、意境美等,引导学
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类似课程推荐与比较
《中国花卉文化》
介绍中国花卉文化的起源、发展及特点,与《虞美人优质课》相 互补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答、讨论、小组活动等,以激发
03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视觉效果好
04 课件的视觉设计应美观大方,色
彩搭配合理,字体大小和排版易
于阅读。
学生作品展示
作品质量高
互动评价
学生的作品应体现出对课程内容的深 入理解和扎实掌握,表现出较高的创 意和水平。
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评价作品,提出改 进意见和建议,促进彼此的成长和进 步。
《园林艺术赏析》
通过赏析中外经典园林艺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与《虞美人优质助学生更好地领略虞美人的诗 词魅力。
学生自主学习建议
阅读相关书籍
推荐学生阅读有关花卉文化、诗词鉴赏等方面的书籍,加深对虞美 人的了解。
参观实地景点
(2024年)虞美人优秀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精品)x
学生参与度与反馈
学生们在本次课程中表现出较高的参 与度和积极性,但在部分实践环节中 ,仍有少数学生存在操作不规范等问 题。在未来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 的指导和监督,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 握正确的操作技能。同时,也应鼓励 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以便更好地改 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2024/3/26
22
2024/3/26
壤。
古代女性地位
通过虞美人的故事,可以进一步 探讨古代女性在家庭、社会中的 地位以及她们所面临的挑战和困
境。
忠贞与爱情观念
虞美人作为忠贞烈女的代表,她 的故事体现了古代对于忠贞与爱 情观念的重视,同时也引发了对
于这些观念的现代思考。
2024/3/26
12
与《虞美人》相关的其他作品欣赏
2024/3/26
虞美人优秀公开课一 等奖教案(精品)x
2024/3/26
1
目录
2024/3/26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拓展与延伸 • 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 • 课程总结与反思
2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2024/3/26
3
虞美人背景及作者简介
虞美人,词牌名,又名“一江春水”“ 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 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
《长恨歌》
同为描写唐朝宫廷生活的作品,《长恨歌》以唐玄宗和杨 玉环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展现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进程 ,可以与《虞美人》进行对比欣赏。
《琵琶行》
白居易的《琵琶行》描写了琵琶女的不幸遭遇和身世之悲 ,其中对于音乐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与《虞美人》有异曲 同工之妙。
《桃花扇》
孔尚任的《桃花扇》以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主线 ,展现了南明王朝的兴亡历史,其中对于忠贞与爱情的探 讨与《虞美人》有相似之处。
2024版年度虞美人优秀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拓展延伸教材资源
02
通过引入相关文学作品、历史背景、社会现象等,丰富教学内
容,拓宽学生视野。
探讨教材资源的创新应用
03
鼓励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改编、续写、评论等,培养学生的创
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16
多媒体资源运用技巧展示
2024/2/3
精选多媒体资源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适合的音频、视频、图片等多媒 体资源。
10
03 学生特点分析及 应对策略
2024/2/3
11
学生年龄段和认知水平分析
学生年龄段
本课程面向的是初中生,年龄在 12-15岁之间。
认知水平分析
此年龄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 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够进行 较为复杂的思维活动,但对于抽
象概念的理解仍有一定困难。
学习风格差异
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存在差异, 有的学生善于逻辑思维,有的学
注意事项
在分层分类指导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避免给学生带来过大的压力和负面情绪; 同时,要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4
04 资源整合与利用 方案
2024/2/315教材资源挖掘及拓展延伸途径探讨
2024/2/3
深入挖掘教材内容
01
分析教材编写意图,梳理知识点和重难点,明确教学目标。
课堂氛围活跃
注重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发表见 解,课堂氛围轻松愉悦。
24
存在问题分析及改进建议提
部分内容难度偏大
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 来说,部分内容理解起 来有一定困难。建议针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 差异化教学。
2024/2/3
学生参与度不均
部分学生表现积极,但 仍有部分学生参与度不 高。建议通过小组合作、 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全 体学生的参与度。
《虞美人》-复习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
7/14
“不变”又是什么? 本词中,“变”是什么?
“何时了”“又东 风”“应犹在”专写事 物不变,
“知多少”“不堪 回首”“朱颜改”专写 人生无常。
分两条线索写物是 人非。
8/14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8、李煜《虞美人》一词中直接抒发亡国之恨 句子是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9、李煜《虞美人》一词中用对比手法, 反衬 出人生无常句子是
•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12/14
• 10、李煜《虞美人》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想 象,并传出物是人非无限怅恨慨叹句子是
• 11、李煜雕《栏虞玉美砌人应》犹一在词, 只中是用朱比颜喻改、夸大、
春花秋月何时了
10/14
• 4、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 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人去 楼空物是人非情景。李煜《虞美人》中,也有两句 写出了这么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 “_雕__栏__玉__砌__应__犹__在,_只__是__朱__颜__改___ ”,由此勾起作者 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
2/14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 昨夜又东风,故国不 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问君能 有几多愁? 恰似一 江春水向东流。
3/14
有些人说: “最漂亮 诗歌是最绝望诗歌,有些 不朽篇章是纯粹眼泪。” 思索这句话意味,结合本 词内容进行了解。
4/14
“春花秋月”是美好事物, 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
• 14.李煜《虞美人》把抽象感情形象化,写愁 多与绵绵不停句子是:
2024虞美人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教案•课程介绍与目标•文本解读与赏析•知识拓展与延伸•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课程总结与反思课程介绍与目标虞美人背景及作者简介虞美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
以其婉约柔美的风格和丰富细腻的情感表达而著称。
作者李煜南唐后主,一位杰出的诗人和词人。
他的词作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被誉为“词中之帝”。
了解虞美人的起源、发展和特点;掌握李煜及其词作的相关知识。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能够鉴赏和分析虞美人词作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学创作和评论。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030201课程目标与要求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虞美人和李煜的相关知识。
讲授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虞美人词作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
讨论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虞美人的魅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学方法与手段文本解读与赏析《虞美人》原文解读文本背景介绍01《虞美人》是唐朝诗人李煜的一首代表作,以其婉约柔美的诗风和深沉的情感内涵而著称。
通过对诗歌背景的介绍,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其他作品及时代背景等元素。
诗句逐句解读02从诗歌的开头到结尾,对每一句诗句进行详细的解读,包括字词的含义、修辞手法的运用等,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诗歌的内涵。
主题思想阐述03通过对诗歌的整体把握,阐述诗歌的主题思想,即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和对生命的感慨。
情感表达探讨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包括对逝去时光的留恋、对生命的感慨、对故国的思念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意象描绘分析诗歌中出现的意象,如“春花秋月”、“往事”、“流水”等,通过具体的描绘和解读,帮助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情感共鸣引导学生将自身的情感经历与诗歌中的情感表达相结合,产生共鸣,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意象分析与情感表达艺术特色及文学价值艺术特色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包括语言的优美、修辞的巧妙、结构的紧凑等,帮助学生领略诗歌的艺术魅力。
2024《虞美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024《虞美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中语文《虞美人》教学设计【指导思想】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语文知识内在的规律以及符合学生的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以注重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互动与生成设计课堂的三维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设计理念】整体性:明确总目标与阶段目标(学年目标与学段目标),充分了解教材的架构体系,依托教材突出单元训练重点,以纲施教,不重复单元重点,但又体现知识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性。
实效性:施教以法,贵在启导,关注学生的情绪体验,过程参与,注重学生学习投入的态度,课堂不是哗众取宠的热闹而是让学生学有所得。
可操作性: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特点及本课的内容特点,探索诗词诵读课的方法,以及有效扭转应试教育带来的一些冲击学生语文素养可持续性发展的不良教学现状。
【教材分析】本文是高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第三单元“因声求气、涵咏诗韵"自主赏析中的作品。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就是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在古典诗歌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
前面两个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探究诗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把握诗境)给了学生走进诗歌两种不同技能方法,所以明确教材的架构体系,依托教材突出单元训练重点,以纲施教,不重复单元重点。
不混淆选修和必修,选修课是在必修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阅读,以求提升审美境界,与必修课比较起来,细讲和全讲显然是不行的,选修课有更大的弹性空间,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要放开思路、发展个性,重在学生的感受和体会。
从课标和考试说明的要求来看,这首词是考试说明规定的背诵篇目,所以诵读很重要。
从提高学生诵读诗歌的能力看,它处在诗歌鉴赏学习的尾声阶段,也是前面两个单元方法技能的大验收,但“因气求声,涵咏诗韵”也是诗歌学习最易被忽视的鉴赏方法。
【学情分析】学生学习诗歌多少总会有畏难和功利心理,期待老师给他鉴赏诗歌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对诗歌的诵读需求。
《虞美人》李煜省优质课一等奖
江城子 [宋]秦 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①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做②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 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便做:纵使。 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
以乐景写哀情
“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
锦衣玉食,后宫佳丽 欢乐、自由,风花雪月 至尊的地位
对比
春花秋月 景
永恒不变
实(现实)
往事知多少 情
短暂无常
虚(过去)
往事之叹,感慨万千
故 “又东风”表现了
国 小 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不 堪 回
楼 昨 夜
情?
“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 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
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 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 章是纯粹的眼泪。
-----缪塞
【教学目标】 1、积累词中重要
的词语典型的意象等 基础知识。
2、了解诗人的身 世及背景。
3、掌握词作的表 现技法和体会作者的 情感。
课文导入:
看到《虞美人》这三 个字,你首先想到了 什么?
虞美人
1、在四面楚歌时,虞姬在垓 下拔剑自刎。 2、后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 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 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 美人”。 3、虞美人在古代寓意着生离 死别、悲歌 。
来进行节奏的把握 2.找出韵脚:
了、少、风、中 在、改、愁、流 押韵特点:
两句一换韵 3.读出感情:
感情基调: 低沉、凄哀
春花秋月何时 了?往事知多 少。小楼昨夜又 东风,故国不堪 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 在,只是朱颜 改。问君能有几 多愁?恰似一江 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虞美人优质课一等奖教案一、教案背景虞美人(学名:Viola yedoensis Makino)是我国传统园林中非常重要的花卉之一,以其美丽而娇媚的花朵广受喜爱。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需要针对虞美人这个话题,设计一节优质的课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并欣赏虞美人的美丽与价值。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认识虞美人的基本特征、分类和生长环境;- 了解虞美人在园艺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 培养学生对美的敏感性和欣赏能力。
3. 情感目标:- 提高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欣赏花卉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虞美人的基本特征及其在园艺和文化中的地位。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虞美人的美丽与价值,进行情感的交流和表达。
四、教学过程【导入】1. 创设情境:通过展示虞美人的照片或实物,引发学生对虞美人的兴趣和好奇心,并与学生展开互动对话。
【呈现】2. 基础知识讲解:a) 介绍虞美人的基本特征和生长环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b) 介绍虞美人在园艺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如传统园林中的应用、诗词和文学作品中的描写等。
3. 学习活动设计:a) 观察与描绘:组织学生进行虞美人的实物观察,并让学生用适当的形容词描述虞美人的外貌和花朵的颜色。
b) 探究与思考: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究虞美人在园艺中的价值和在文化中的意义,并以小组报告的形式分享自己的发现。
c) 情感的交流与表达:让学生以虞美人为题材,创作诗歌、绘画、曲艺等作品,并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和欣赏。
【巩固】4. 总结回顾: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简单的提问和复习。
b)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对课堂内容的总结,并向全班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
【拓展】5. 虞美人的种植与养护:a) 引导有兴趣的学生进一步了解虞美人的种植和养护方法,鼓励他们在家庭中尝试种植虞美人,并分享种植心得。
虞美人课件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内容赏析
———————————————————————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以水喻愁名句。化无形愁思为有形江水,显示愁思如春 水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尽, 语句形象而生动。化抽象为详细,直抒胸臆。
用远离自己而代表故土长江喻愁,当然含有思念故国之 情,情感更为深沉。 —————————
思索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又”有什么深刻含义? “东风”表示季节更替,“又”则说明囚宋后又过了一 年,时光飞逝,这引发他无限感叹,感叹人生命伴随花谢月 残而长逝不返,复国之梦伴随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 ——
第12页
阅读思索
—————————————————————— —
————————————
第18页
四
课 外 拓 展
第19页
课外拓展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急忙,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
长恨水长东。
第20页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停,理还乱,是离愁。别 是普通滋味在心头。
课外拓展
第21页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意境相同诗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
第13页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第14页
三
内 容 赏 析
第15页
内容赏析
——————————— 主要艺术手法——对比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宇宙永恒不变)VS(人生短暂无常) 今昔对比,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波涛 起伏,忧思难平,唱出物是人非无限怅恨。 —————————————————————
《虞美人》公开课一等奖
D.这首小词语言清新、情调哀怨、意味深 长。词人把自己的主观感情灌注于自然景物之 中,情景交融,物我一体。
这首词主要写什么?
明确:这首词主要是写愁怨的。. 词的上片着重抒写囚居生活的痛苦和 对故国往事的思念。下片表达了一种 失落的愁苦之情。这种思想情感在词 的最后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 一江春水向东流”中可以看出。
人生之短暂无常。如此
回环往复,一唱三
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
波涛起伏和忧思
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赏析
恰问 似君 一能 江有 春几 水多 向愁 东 流
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
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 断,无穷无尽。这9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 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并赋予无形的愁 以质感和具象。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 尽的愁苦吗?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 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这 两句充满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 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 势。诗人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让他为 此付出了生命,但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这样 的不朽篇章。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 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这首词是怎样表达词人的思想和情感的?
这首词抒通过对故国的思恋和对现实 的思考(今昔对比)及以乐写哀的手法, 表达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限愁怨。
乐景:春花、秋月、小楼、雕栏、 玉砌、江水等
哀情:何时了,知多少,又东风, 不堪回首,向东流
比较阅读一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 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虞美人》市比赛一等奖课件
二年后,李煜42岁生日时,作《虞美人》 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宋太宗,不久, 李煜便被毒死。这首《虞美人 》便成李煜的 绝笔之作。
四、品读诗歌
(一)品读提示 1、抓住景物意象,或概括人事, 2、品读景物意象的描绘,或人事的描述,并想象联想, 3、把握诗中的情感。
四、品读诗歌
(二)品读诗歌,完成下表
诗句
人事 概括
品读人事描述
把握 情感
春花秋月 何时了?
“春花秋月”,美好景象;“何时了”,想它快结束,为何?
问花月 这美好已不属他了,因为他已失去国家,失去自由。眼前的 哀怨
忆故人
“雕栏玉砌”指昔日皇宫,“朱颜”指昔日 宫女佳人,(有人认为它也指词人的容颜, 国家的容颜。)“在”“改”对照,写出物 是人非。
哀伤
问君能有几
“一江”,写愁多,满怀的愁、无穷无尽的
多愁,恰似 诉愁情 愁。“向东流”,不但写出愁的绵绵不绝, 愁多
一江春水向
而且汹涌澎湃。设问、比喻、夸张。
东流。
四、品读诗歌
五、朗读演绎
朗读诗词,演绎诗中的情感。
五、朗读演绎
(一)朗读提示:情感哀伤的,朗读时语速要慢,声音要低沉些。 有些字要重音,有些字要长音。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
▲
▲
▲
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
▲
▲
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三)品读小结
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虞美人》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们看见一缕缕的血痕泪痕。"
比较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思考讨论: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词的上阙,主要写春花秋月小楼东风之景。词的下阙,抒发作者的故国之思,亡 国之恨.。
词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
三 研读文章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诗
这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
句
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
赏
,语语呜咽,令人不堪卒读。春花浪漫,秋月高洁,本 令人人欣喜,但对阶下之囚来说,却已了无意趣了。"何
为何选择“雕栏玉砌”这个意象?“只是”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情感?改变的仅仅是人的容颜吗?
诗
:雕栏:雕花的栏杆 玉砌:白玉一样的台阶
句
李煜用雕花的栏杆,和白玉一样的台阶,代指帝王的豪华的宫殿。
赏
这里是李煜最熟悉的地方,留下他无数次的欢歌笑语和许多美好的 回忆。那富丽堂的宫殿,应该依然存在吧,所不同的是物是人非,
读
时了"三字虽问得离奇,实含两层意蕴:往昔岁月是何时 了却的?劫后之残生又将何时了却呢?这表明了他对生
命的决绝心态。
"小楼昨夜又东风
诗
更具体印证了春花秋月无法终了的事实。
句
由小楼进而联想到故国, "不堪回首"四字乃心中滴血之 语。"月明中"既是呼应起句"春花秋月"之"月",也是将小
赏
楼、故国,人生等等统统笼罩在永恒的月色中,则李煜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虞美人》教案教学目标:诵读词作,赏析重点字词。
学习对比手法,体悟虚实结合的表达效果。
把握词作意境,深入理解李煜的愁情内涵。
课前夜准备:发放自主学习任务单,并播放微视频。
要求学生看完微视频后,完成任务单上的练习,明天上课展示。
课前准备:板书《虞美人》全词(写在黑板左边,中间留待播放课件,右边写板书)导入有这样一位帝王,曾有“梦里不知身是客"的片刻欢悦,有“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恨,更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故国感念。
可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他跌宕起伏的薄命人生,蜕变而成一首首人间绝唱。
他是?李煜(知人论世)李煜原名李从嘉,生于南唐升元元年七夕(937年8月15日),其善诗文、工书画,丰额骈齿、一目重瞳,他本无心皇位,因他奇特长相,而遭长兄太子李弘冀猜忌。
为避祸,醉心经籍、不问政事,自号“钟隐”“钟峰隐者"“莲峰居士”,以表明自己志在山水,无意争位。
可天意弄人,五个兄长接连去世,皇位最终落到李丛嘉身上,父亲给他改名李煜,誉是照耀的意思,象征光明灿烂,寓意国家繁荣富强。
史称李后主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绝命词虞美人上课流程:初读,把握节奏全体朗读一遍(未经指导,朗读可能流于平淡。
)请一生朗读,点评节奏和情感。
(节奏缓慢一点,情感充沛一点)导学案上虞美人:带着词牌蕴含的生离死别之情来读,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并指导朗读。
再请一生朗读,点评进步;全班齐读。
品读,感悟诗情词中最直接表达情感的是哪个字?(明确:“愁")他在愁什么?补充背景公元978年七夕这天,银汉迢迢,家家乞巧。
在北宋都城东京皇家园林西北角的一个院子里,南唐后主与他的旧臣们正相聚一堂,把酒言欢,原来今天是他是四十二岁的生日,酒过三巡,饭过五味,后主触景生情,悲从中来,遂提笔写下一首《虞美人》,并命乐工立即谱上曲,让歌伎当庭进行演唱,绝美的词,随着美人绝美的琵琶,绝美的歌喉,传入了宫中。
《虞美人》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虞美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文学中的名篇《虞美人》。
2.理解并分析《虞美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3.学习赏析古代诗歌,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欣赏能力。
4.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学习《虞美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难点:理解和分析古代诗歌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课件、黑板、多媒体设备。
2.学生准备:学习笔记、课堂笔记。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唱歌、朗诵或其他形式,唤起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为学习《虞美人》做准备。
2.学习:a.教师向学生介绍《虞美人》的背景和作者李煜的生平。
简要介绍唐代的社会背景,扩宽学生对古代文学的了解。
b.教师朗读《虞美人》,并解析诗中的意象和意义。
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诗中的美丽形象和深刻感悟,建立对古代诗歌的审美意识。
c.教师分析诗中的主题和思想,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和解读诗歌。
提醒学生注意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美的追求,思考诗中的启示和反思。
d.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虞美人》在当代有何意义,引导学生成为有思想、有独立见解的读者。
3.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虞美人》和古代文学中美丽女性形象的表达方式、被赋予的意义等展开讨论。
要求学生运用课本知识,引用相关文学材料,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4.总结: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收获。
鼓励学生认真完成学习笔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课后作业:1.自选一首古代诗歌,写一篇读后感,表示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和喜爱。
2.预习下一课时的内容。
六、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并理解《虞美人》这一经典诗歌作品,能够对古代文学有初步的认识,能够提升自己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并且能够独立展开思考和讨论。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培养对古代文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为以后学习更多的古代文学作品打下基础。
2024版虞美人优秀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跨文化比较
选取与虞美人同类型的作品进行比较 分析,如《长恨歌》、《琵琶行》等, 探讨它们的异同点。
将虞美人与西方文学作品进行比较, 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安娜·卡列 尼娜》等,探讨中西方文化的异同点。
不同流派作品比较
将虞美人与其他流派的作品进行比较, 如山水诗、田园诗等,分析它们在主 题、情感、艺术手法等方面的差异。
虞美人优秀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number {01}
目 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拓展与延伸 • 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 • 课程总结与回顾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虞美人背景及作者简介
虞美人,词牌名,又名“一江春 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 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
情景模拟
通过模拟诗人创作虞美人的场景,让学 生感受诗人的创作心境,增强对诗歌的 感悟力。
创新性思维训练活动
创意写作
引导学生以虞美人为灵感, 进行创意写作练习,培养 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和创 新思维。
艺术表现
鼓励学生通过绘画、音乐、 舞蹈等艺术形式表现虞美 人的意境,拓展学生的艺 术视野和表现力。
课堂辩论
虞美人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03
探讨了虞美人在花坛、花境、庭院等不同场景下的配置技巧和
造景效果。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
01
对虞美人的基本特征和 生长环境有了更深入的 了解,能够准确识别并
描述虞美人。
02
掌握了虞美人的繁殖பைடு நூலகம் 栽培技术,能够独立完 成虞美人的种植和养护
工作。
03
通过学习虞美人在园林 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提 升了自己的审美能力和
语言优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李煜的词,完成题目。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大匆匆,无 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①下面对于词句比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
项是( D )
A.以“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比喻 自己帝王生活结束之快。
B.以“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比喻 国亡家破,是由于外力的打击。
C.以“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比 喻帝王生活一去不复返,企其重来之不 可再得。
曲折道出天。地之常有与人事之难测之感。其感受起于问,结于答, 回环往复,一咏三叹,将词人悲恨相续的心灵波涛,曲折道出。
问
答
对
何时了 知多少
又东风 不堪回首
应犹在 朱颜改
几多愁
江水
……
① 讨论:词中两次提到“月”,诗人所表 达的情感相同吗?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 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②讨论:“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 体指 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李煜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他既是个昏
庸无能的亡国之君,同时又是位多愁善感的 词人,因而他得以将自己内心深处的痛楚, 生动而细致入微地反映在词作中。
宋太宗开宝八年(975),宋兵攻克 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过着 “日 夕只 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三年后,李 煜四十二岁生日时,作《虞美人 》词,并
C.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词。词人通过描绘 春残花谢的自然现象,抒写了人生失意的无限 怅恨。它是李煜早期词作的代表作之一。
D.这首小词语言清新、情调哀怨、意味深 长。词人把自己的主观感情灌注于自然景物之 中,情景交融,物我一体。
这首词主要写什么?
明确:这首词主要是写愁怨的。. 词的上片着重抒写囚居生活的痛苦和 对故国往事的思念。下片表达了一种 失落的愁苦之情。这种思想情感在词 的最后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 一江春水向东流”中可以看出。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 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简评:这首词写离情。造语平淡,意思曲折。 其中“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是说离 愁不断,如满地春草。——形象生动,历来被人 们所称道。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大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李煜词的艺术特色 ①清新自然的语言(没有半点雕琢痕迹) ②真实朴素的情感(如清泉汩汩流淌) ③多种多样的手法(比喻、象征、对比、
设问)
点评:此词精彩之处在最后几句。“愁”有 多少?”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写出“愁”之多,“愁”之广。
阅读下面两首词,将它们与李煜的《虞美人》作一比 较分析,归结出李煜词的总体风格。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简评:这首词写离愁。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全 词明白如话,情深意切。其中,“剪不断,理还乱” 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宋太宗,不久,李煜 便被毒死。这首《虞美人 》也便成了李煜 的绝笔之作。
本词问答与对应的脉络清晰,而且隔句相承,
三度对比,写尽了宇宙之永恒与人生之短暂,天地
之常有与人事之难测之感。其感受起于问,结于答, 回环往复本 写,词尽问了一答宇咏与宙对之三应永叹的恒脉与,络人将清生晰之词,短而暂人且,悲隔句恨相相承,续三的度对心比灵, 波涛,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 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点评:“愁”本无形,着一“载”字, 便觉有形。“载不动许多愁”极言“愁” 之重。
比较阅读二 青玉案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榭,琐窗朱户,只 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 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 黄时雨。
虞美人
李煜
电影《开国大典》剪辑: 浙江奉化。溪口。妙高台。 蒋介石和他的孙子蒋孝文对弈。
蒋心事重重,竟将老帅走出城外。蒋 孝文指出其祖父的失误。蒋介石不再 下棋,问蒋孝文最近学了那些新诗。 蒋孝文于是背诵李煜的《破阵子·四 十年来家国》。正背得起劲,蒋经国 出场,呵斥并赶走蒋孝文。
破阵子 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 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李煜后期的词发自内心,写的是从未有
人写过的作为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而词中 流露的,又主要是追惜年华、感慨人事变迁 无情、哀叹命运等容易引起普通人共鸣的情 绪,因此艺术感染力大大加强;更由于他采 用了唐五代词人少用的白描手法,以清新的 语言写情,因而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使他 成为我国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这首词是怎样表达词人的思想和情感的?
这首词抒通过对故国的思恋和对现实 的思考(今昔对比)及以乐写哀的手法, 表达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限愁怨。
乐景:春花、秋月、小楼、雕栏、 玉砌、江水等
哀情:何时了,知多少,又东风, 不堪回首,向东流
比较阅读一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 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往事知多少”的“往事”指什么呢?
可能是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 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等物质上 的需求,但更有可能是精神上的,诸如 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 等等。精神的需要已经超过了物质需要。
“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 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
D.以“水长东”比喻自己的愁苦将 会像东流水一样滚滚而去,这样自己就 能摆脱忧愁,自由生活了。
②下列对于词作内容理解不够确切的一项是( C)
A.词的上阕,描写在寒雨急风的摧残之下, 林花凋谢,春去匆匆。字里行间,寄寓着词人 因感到人生短促,好景不长而产生的极度哀伤。
B.词的下阕,抒写好景不再的哀愁和人生 痛苦的怨恨。整首词的结句是主题特别深刻之 处。
雕 栏
玉 砌
应 犹 在
只 是 朱 颜 改
问 君 能 有 几 多 愁
恰 似 一 江 春 水 向 东 流
演唱 邓丽君
春花
秋月
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 楼 昨 夜 又 东 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 栏
玉 砌
应 犹 在
只 是 朱 颜 改
问 君 能 有 几 多 愁
恰 似 一 江 春 水 向 东 流
词中两次提到“月”,诗人所表达的情感相 同吗?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 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东西,但李煜降宋后被 封为违命侯,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经 绝望,所以见了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而觉得厌 烦。
“故国明月”则是表达词人对故国的怀念。 月的意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 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 时”“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我寄愁心与明 月”等名句,月主要用于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 人的主题 。
雕 栏
玉 砌
应 犹 在
只 是 朱 颜 改
问 君 能 有 几 多 愁
恰 似 一 江 春 水 向 东 流
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 声”(明代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 分两片的最为常见,本课的七首词都分两片。 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小令、中调 和长调三种,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 字以上为长调。(见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
人生之短暂无常。如此
回环往复,一唱三
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
波涛起伏和忧思
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赏析
恰问 似君 一能 江有 春几 水多 向愁 东 流
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
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 断,无穷无尽。这9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 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并赋予无形的愁 以质感和具象。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 尽的愁苦吗?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 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这 两句充满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 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 势。诗人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让他为 此付出了生命,但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这样 的不朽篇章。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 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 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简评:这是李煜做了亡国之君后写下的一首 词。其中,有几多哀叹,几多无奈!
词学常识
作者简介 配乐朗读 内容研习 课堂小结 能力训练 音乐欣赏
演唱 邓丽君
春花
秋月
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 楼 昨 夜 又 东 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③“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 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④“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这句话 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慨?与哪首诗句有异曲同 工之处 ?
⑤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 “诗眼”?这六句中哪些是写“宇宙的永恒不 变”?哪些是写“人生之短暂无常”?
⑥欣赏品味:“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 春水向东流”。
这六句中哪些是写“宇宙的永恒不变”?哪些是写
“人生之短暂无常”?
“只是朱颜改”的“改”字,改变的不仅仅是
“朱颜”,还有人的地位(由国之君沦为阶下囚)、
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
在这六句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
在”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而“往事知
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一脉相承,专说
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
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
着花谢月残而
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
随着花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