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1恢复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同学们,你小时候有过这样的疑问吗:我从哪里来?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我是男孩还是女孩?这就是人们对自我的最初探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个体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由于言语和思维的发展,在与他人的互动中逐渐认识自己而形成的。

婴儿的自我意识处于萌芽期。

初生婴儿不能把自己与周围的物体区分开来,他们吸吮自己的手指、玩弄自己的手或脚,就像吸吮乳头、玩弄玩具一样。

当婴儿发现咬手指与咬布娃娃的感觉不一样时,就有了最初的自我意识,开始区分自己的身体和其他事物,发现“我”和“非我”之间有明显的分界,有了对自己身体的知觉。

当婴儿不小心把手里的玩具掉到地上,成人捡起来时,婴儿就会有意识地把玩具反复扔到地上,区分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玩具)之间的关系。

他们还会不断敲打汤勺、玩具,以体验自己的动作和动作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几个月的婴儿就会对镜子里的自己感兴趣,会花很长时间在镜子前研究自己。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经典试验“点红试验”。

被试是9-24个月的婴儿,在婴儿无知觉的情况下,在其鼻子上涂上红点,然后观察婴儿照镜子时的反应,结果,18-24个月的婴儿中,立刻去摸自己鼻子的人数迅速增加,开始出现自我意识。

在随后的实验中,在婴儿的膝盖上贴上标签,把他们放到镜子前,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

一旦婴儿能认识到自己,他们对自己的形象偏好就胜过了其他同龄小朋友的形象。

语言的发展对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1岁左右婴儿开始学会使用自己的名字,比如问他:这个苹果是谁的?他会答:“宝宝的。

”问谁想吃苹果?他会答:“宝宝吃。

”这时婴儿只是把名字理解为自己的信号,在遇到叫同名的别的孩子的时候,他就感到困惑了。

2岁左右,婴儿会使用第一人称称呼自己,“我是……”“我要……”“我有……”等,这时, 婴儿不再把自己当作客体看待,而把自己当作主体认识,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心理活动。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儿童自我调节能力是逐渐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到幼儿晚期 儿童能够自觉按照要求调整自己的心理和行为。
三、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
1 自我中心期(8个月—3岁) 生理自我; 2 客观化时期(3岁—青春期) 获得社会自我; 3 主观自我时期(青春期—成人期)进入心理自我。
L/O/G/O
意识就开始发展了。例如,知道自己推皮球,皮球就滚开了。
3、 对自己心理活动的意识 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就是知道自己的名字,开始
使用第一人称称呼自己,“我是……” “我要……”“我 有……”等。这表明儿童已能完成从自己的表象到抽 象的飞跃,也表明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
掌握“我”字是自我意识形成的主要标志。
谢谢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 1、自我意识:主体对自己的反映过程。
二、自我意识的内容 自我认识 自我评价 自我调节
(一)自我认识的发展
1、对自己身体的认识
当婴儿发现咬手指与 咬布娃娃的感觉不一 样时,就有了最初的 自我意识--自我感 觉。
2 、对自己行动的认识 如果婴儿能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对象区分开来,这时自我
(二)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
1、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 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必须客观、公正,不可褒扬过
高,也不可随意贬损。
2、 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幼儿一般过高评价自己
教师应帮助幼儿客观评价自己。
3 、受认识水平影响很大
(1)幼儿的自我评价从笼统、片面向具体、全面发展。 (2)幼儿的自我评价从对外部行为向内心品质发展。 (3)幼儿的自我评价从只有评价,没有论据向有论据发展。

学龄前儿童的自我意识与自信心培养

学龄前儿童的自我意识与自信心培养

学龄前儿童的自我意识与自信心培养学龄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培养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成功至关重要。

通过帮助他们认识自己、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以及培养自信心,我们可以为他们打下健康成长的坚实基础。

本文将探讨学龄前儿童自我意识与自信心的重要性,并提供几种有效的培养方法。

第一部分:认识自己学龄前儿童的自我意识是指他们对自己身体、性格、情绪和能力的认识。

通过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我们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自己并提高他们的自尊心。

1. 激发好奇心:学龄前儿童是天生的探索者,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

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包括参观博物馆、参加户外活动和读绘本等。

这样的经历能够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才能。

2. 鼓励表达: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非常重要。

我们应该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鼓励他们用语言、绘画或其他方式表达自己。

通过这样的交流,他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

3. 理解个体差异: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发展速度和需求可能各不相同。

作为家长或教育者,我们要接受这些差异,并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发展独特的个人特点。

第二部分:建立积极自我形象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对学龄前儿童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赞扬、鼓励和提供正面反馈,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

1. 肯定成就:当孩子取得进步或完成一项任务时,我们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赏。

这种积极的反馈会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从而建立自信心。

2. 培养兴趣:帮助孩子找到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并提供支持。

当他们在感兴趣的领域取得成就时,他们会更加自信并对自己有积极的评价。

3. 鼓励多元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让孩子接触不同的领域。

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多元智能和自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可以在不同方面取得成功。

第三部分:培养自信心自信心是学龄前儿童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品质。

通过提供挑战、培养适应能力和鼓励独立思考,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年龄特征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年龄特征
二、 学前儿童自我发展的大致顺序
• 0—1岁婴儿的自我发展主要集中在自我认识方面,即把自身和物体分开,把自己和他人分开。这标志着儿童 主体我的产生
• 1—2岁婴儿处于言语发生阶段,他们逐渐由单词句向双词句发展,语言的逐步掌握加快了儿童自我的形成。 表明儿童已经完成从自己的表象向抽象的飞跃,这标志着儿童客体我的产生和自我意识的形成
一、 学前儿童自我发生与形成的标准
学前儿童自我的发生与形成具有以下标准: • 一是儿童从动作对象中能够区分自己的动作,并逐步意识到自己的动作、动作的目的和动机,这就产生了初
级的自我意识; • 二是儿童能把自己和自己的动作分开,知道自己是活动的主体; • 三是儿童能使用自己的名字,即儿童能用自己的名字或他人对自己的称呼,如“宝宝”来称呼自己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教育活动设计
2. 拒绝之后简单解释 3. 一旦说不,就要坚持下去 4. 让孩子明白什么值得拥有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概述
二、 自我发展的理论主要学派
(一) 精神分析理论 强调自我在心理结构中的地位及自我与欲望的关系。在精神分析学 派早期的研究中,特别注重研究自我发展的社会、人际关系基础以及 儿童早期母婴关系对自我的影响。 卡弗(Carver)和沙伊尔(Scheier)指出,儿童最初与重要他人 (多为父母)建立何种关系会影响他今后的社会关系,儿童将童年 初期的客体关系质量(温暖或是冷漠的)内化为个体人格的成分, 并概化至其他关系中,成为他以后与人交往的基础,构成他终身的 人际交往的核心客体关系。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概述
(二) 人本主义理论 强调现象学取向,主张根据人们如何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世界来理解个体。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Rogers)认为,对父母评价的感知是儿童 时期自我概念形成的基础,儿童依据个人的价值判断去接纳与自我相一 致的经验,拒绝或歪曲与自我不一致的经验。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我存在、特点和行为的认知体验,是人类认识自身个体差异、建立自我形象和塑造自我认同的关键要素。

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是其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其今后社会适应和自我成长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

本文将从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和教育策略两个方面,讨论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在自我确认阶段,3-4岁的儿童开始逐渐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开始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愿。

他们通过自己的行为来了解和探索自己的能力和权力。

在这个阶段,教育者可以通过提供丰富的材料和活动,激发学前儿童的兴趣,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在自我不确定阶段,4-5岁的儿童开始逐渐认识到自己的特点可能会与他人不同,并对自己的特点产生怀疑。

他们开始注意到自己的外貌和能力,并尝试通过与他人进行比较来确认自己的地位。

在这个阶段,教育者可以借助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帮助学前儿童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点和价值,鼓励他们接纳自己并尊重他人。

在自我比较阶段,5-6岁的儿童开始积极地与他人进行自我比较,以便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他们开始对自己的行为和成就进行评估,并试图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提升自己。

在这个阶段,教育者可以引导学前儿童评估自己的行为和成就,并帮助他们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

教育者还可以借助故事和绘本等材料,引导学前儿童理解与他人的比较并非是唯一的评价标准。

在自我同一阶段,6-7岁的儿童开始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特而有价值的个体,并对自己产生自豪感。

他们开始理解自己的行为和决策对自身和他人的影响,并乐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在这个阶段,教育者可以引导学前儿童思考和讨论自己的行为和决策,并鼓励他们参与共同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教育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时首先,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教育者应提供安全、支持和鼓励的学习环境,让学前儿童感到自己被接纳和尊重。

教育者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和活动,激发学前儿童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3.从情绪性、不确定性的主观评价到客观性评价
幼儿初期,往往不从事实出发,而从情绪出发进行自我评价,带有 明显的主观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在良好的教育下,幼儿的自我评价逐渐趋 向于客观
幼儿对美工作品的评价带有相当大的偏向性。实验者让幼儿对自己的绘画 和泥工作品同别人的作品作比较性评价。当幼儿知道比较的对方是老师的 作品时,尽管那些作品比自己的质量差(这是实验者故意设计的)幼儿总 是评价自己的作品不如对方,而当幼儿把自己的作品和小朋友的作品相比 较时,则总是评价自己的作品比别人的好,这一实验结果充分说明了幼儿 自我评价的主观性。来自我是一个什么样 的人?
问(一个幼儿):你是不是班上最乖的孩子? 答:不是。 问:为什么? 答:因为老师经常批评我,说我不是乖孩子。
三、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一)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
2.从片面、表面性发展到全面、深刻性
由于认识水平低,幼儿自我评价常常是片面的、表面的。他们往 往善于评价他们,不善于评价自己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问题导入】
1岁前的宝宝总喜欢啃自己的手指和脚趾?可是人长 大以后为什么就不这样做了呢?
因为1岁前的宝宝还没有自我意识,他把自己的小手和 小脚当成了自己的玩具。
目录/Contents
自我意识的概述
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特点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 展阶段
促进学前儿童自我 意识发展的策略
一、什么是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指主体对自身的意识,是个性形成水平的 标志。
成熟的自我意识表现在三层次:
1 对自己的机体及其状态的意识 2 对自己的外部行为以及人际关系的意识 3 对自己的知、情、意等心理活动的意识
自我意识发展表现在三个方面
1.生理自我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及其培养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及其培养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及其培养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在早期阶段,婴幼儿对自身的意识较为模糊,只能感知到自己的基本需求和直接感受。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大脑功能的发展,孩子开始了解自己的身体特征、性别和个人喜好等。

到了学前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开始出现对自己和他人的比较和评价。

自我意识的培养对学前儿童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可供家长和教师参考,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1.培养自我认知能力:通过问孩子问题,让他们思考自己的感受、意愿和观点,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同时,教授孩子如何自我反省和评估自己的行为以及找到自己的优点和改进的方面。

2.提供积极的反馈:给予孩子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感到自己的付出和努力得到了认可。

这有助于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信心。

3.培养情绪的认知:教授孩子对自己的情绪和感受进行认知和表达,并教授他们适当管理情绪的方法。

这有助于孩子培养情绪智力,增强自我控制和情绪调节能力。

4.鼓励独立和自主性: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权,让他们有机会做出选择、解决问题和承担责任。

这有助于孩子培养自主性和自我决策能力。

5.提供模仿的机会:学前儿童往往通过模仿他人的行为来学习和发展自己的技能和知识。

在模仿中,孩子能更好地认识到自己和他人的不同之处,提高自我意识。

6.培养社交交往能力:鼓励孩子与他人进行互动和合作,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培养学前儿童的社交能力。

这有助于孩子了解自己在团队中的地位和角色,并能够与他人和平相处。

7.建立良好的身份认同: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家庭、文化和社会身份,鼓励他们以积极的方式认同和表达自己的身份特征。

这有助于孩子建立自尊和自信。

总之,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培养需要家长和教师共同合作。

通过提供积极的反馈、鼓励独立和自主性、培养情绪的认知等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信心,并增强他们的自我意识。

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与引导

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与引导

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与引导儿童的自我意识是一个渐进、多层面的过程。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积累,儿童的自我意识会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

作为父母和教育者,我们应该了解并把握这些阶段,采取恰当的引导方式,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自我认知的萌芽婴儿出生后,虽然还没有完整的自我概念,但已经开始对自己的身体和周围环境产生一些初步的认知。

当他们看到镜中的自己时,会产生一些兴趣和好奇。

通过亲情互动和感官体验,他们逐步建立对自我的初步认知。

作为照顾者,我们应该给予婴儿充分的爱护和关注,让他们感受到安全感和被接纳的,为自我形成奠定良好基础。

自我意识的觉醒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2-3岁的幼儿开始使用”我”、“你”等代词,显示出对自我的初步认识。

他们开始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我们应该鼓励他们表达内心感受,并给予适当引导,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自我认同的建立4-6岁的儿童开始建立更加复杂的自我概念。

他们能够评价自己的个性特点,并逐步形成独特的个体特征。

此时,家庭和学校环境对儿童自我认同的形成起关键作用。

我们应该给予他们适当的关注和表扬,培养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同时帮助他们认识并接纳自己的长处和局限。

自我意识的深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自我意识会进一步发展和深化。

7-12岁的童年期,他们开始对自我有更全面的认知和理解。

他们能够客观地评估自己的特点,对自身有更清晰的认识。

这个阶段,我们应该引导他们平衡自我评价,培养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积极的自我形象。

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家长和教育者的共同引导。

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独特性,给予适当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积极的自我意识,走向自我认同和成长。

4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第四章1ppt [恢复]

4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第四章1ppt [恢复]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小结
学前儿童自我发生与形成的标准
•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一般顺序 自我认识—自我命名—自我评价 •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一般趋势(特点)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作业
P71,1
思考
树立
树立
正确
正确
的自
的自
我意
我意
识有
识有 什么
什么
重要
重要
性?
性?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第三节 学前儿童自我教育的活动设计
一、学前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二、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发展与教育 三、学前儿童自我控制的发展与教育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一、学前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1、定义 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我能力(包括认知 能力、身体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的 看法和知识,以及对自我的总体评价。它 所表达的是人们关于自己身心特点的主观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意】
意,即自我调控,属于自我的意志 成分。主要是指个体对自己思想、 情感和行为的调节和控制。包括自 我监督、自我掌握、自我控制、自 我改造、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等。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三、自我的结构
多维度、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1.物质自我
2.社会自我
自豪感或 自卑感
自我控制
追求身体的外表,物质欲 望的满足,维持家庭的利 益等 追求名誉与地位,与他人 竞争,争取得他人的好感
追求信仰,注意行为符合 社会规范,要求智慧与能 力的发展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小结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1.观察自己:从出生到约18个月的阶段,婴幼儿开始通过观察自己在镜子中的形象认识到自己的存在。

他们会对自己进行观察,注意到自己的动作和形象,但还不能真正理解这些动作和形象是属于自己的。

2.显示自己:大约18个月到2岁的阶段,孩子开始学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

他们会使用简单的动作、声音和表情来与他人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愿。

3.认知自我:2岁开始,孩子逐渐开始认知到自己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并且具有自己独特的身份。

他们能够说出自己的名字,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4.理解自我:3岁左右,孩子开始对自己的特点和能力有更深入的理解。

他们能够用准确的词语描述自己的外貌、性格、爱好等,以及自己的能力和成就。

5.比较自我:4岁及以上,孩子开始与他人进行比较,意识到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异。

他们可能会对自己的外貌、技能等感到自卑或自豪,并试图通过比较来建立自己的自我概念。

6.理解他人: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还包括对他人的认知和理解。

孩子通过观察和与他人的互动来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求,并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互动。

值得注意的是,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是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提供支持和鼓励来促进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

一些具体的方法包括:1.提供合适的反馈: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赞扬和肯定孩子的努力和成就来增强他们的自我价值感。

同时,也要指导孩子正确看待失败和困难,并鼓励他们从中学习。

2.给予自主权:让孩子有机会参与决策和自主选择,例如在玩具和衣着方面的选择。

这样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决策的重要性,有助于培养其自我意识和自信心。

3.创造适宜的环境:提供丰富的学习和探索机会,例如提供多样化的玩具、游戏和材料,鼓励孩子进行自主的探索和创造。

同时,也要确保孩子在安全和积极的环境中成长。

4.培养良好的社交技能:鼓励孩子与他人进行积极的互动和合作,帮助他们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求,并培养良好的交往能力。

论述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论述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论述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幼儿期是孩子个人发展的关键阶段之一,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在这个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身份、角色、情绪、欲望以及自身在社会和环境中的位置的认知和理解。

以下是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特征和阶段:特征和阶段:1.婴幼儿期(出生至2岁):•基本自我认知: 在早期,婴幼儿主要通过感官和情感与外界互动,开始建立与父母或主要照顾者的亲密关系。

•初步的自我认知: 逐渐认识到自己和他人的差异,可能会表现出对镜子中自己形象的认知兴趣。

2.学龄前期(3至6岁):•自我概念的建立: 开始形成自我概念,对自己的身体、能力、情感和兴趣有初步认知,可能会表现出对自己的描述和认知。

•社会比较和角色认知: 开始与同龄人比较,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开始建立社会角色和性别认知。

3.学龄期前期(7至11岁):•认知深化和复杂化: 自我认知逐渐深化和复杂化,开始注意自己的内在特质、能力和人际关系,意识到自己在不同情境下的多重角色。

•情感和认知一体化: 开始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包括自我价值、自信心和对外界的态度等。

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因素:1.社交环境: 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对幼儿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正面的亲子关系、良好的同伴关系和教育环境有助于孩子健康的自我认知发展。

2.文化和价值观: 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对个体自我认知的塑造存在差异,环境中的文化信仰、家庭价值观等因素会影响孩子对自我的认知。

3.情绪和认知能力: 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和认知水平也会影响其自我意识的发展,较好的情绪调节能力有助于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4.教育和指导: 家长和教育者的指导对孩子自我意识的塑造至关重要。

给予积极的反馈、鼓励和支持,帮助孩子建立积极健康的自我认知。

幼儿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逐步渐进的过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的关怀和支持。

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鼓励,提供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有助于他们健康、积极地认知自我,并建立良好的自我认知与自信。

儿童学前期的自我意识发展

儿童学前期的自我意识发展

儿童学前期的自我意识发展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自我意识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学前期,儿童的自我意识正在不断成长和发展中。

这个时期的自我意识发展对于儿童日后的成长和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下面我们将讨论儿童学前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自我意识是指个体认识到自身存在、能力、实体、行为和心理状态等方面的意识和认识。

在学前期,儿童开始逐渐认知自己的存在和能力,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同时也开始体验自己的情绪和感受。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1. 婴儿时期婴儿时期是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最初阶段。

在这个阶段,婴儿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但还不能分辨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区别。

婴儿不知道自己是谁,也无法分清自己和周围环境的差别。

2. 幼儿时期幼儿时期是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逐渐发展出自我意识。

幼儿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是独立于外界环境和他人的,这就是自我概念的生成。

3. 学前期学前期是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发展出自我意识的特点和特征。

学前儿童开始对自己进行更深入的认知,可以通过比较自己和他人的差异来认识和考虑自己的独特性和不同之处,从而促进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

4. 小学期小学期是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自我意识开始形成更加稳定的自我概念,并与个体的其他认知方面相互联系。

随着经验的积累和认知的深入,自我意识的内容、组成和特点将逐渐丰富和完善。

三、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1. 家庭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需要注重引导和支持孩子开始认识和探索自己的独特性和个性差异性,帮助他们构建正向的自我认同并培养自我意识。

2. 社会经验幼儿园和社会活动给予孩子更广泛的社会经验,这些经验可以让孩子更丰富地感知和体验自己的存在价值,帮助孩子进一步发展自己的自我意识。

3. 自我反思给孩子创造反思的空间可以促进孩子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例如,当孩子做错事情时,父母可以给予孩子适当的惩罚和教育,并鼓励孩子去考虑为什么做错,逐渐引导孩子自我反思。

幼儿园老师如何引导幼儿的自我意识发展

幼儿园老师如何引导幼儿的自我意识发展

幼儿园老师如何引导幼儿的自我意识发展幼儿期是儿童人生中最关键的阶段之一,这个时期的教育对于儿童整体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我意识发展是幼儿个体认知和情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园老师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扮演着引导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老师如何通过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活动,促进幼儿的自我意识发展。

1. 创设情境创设情境是幼儿园老师引导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

幼儿园老师可以通过布置教室环境,摆放不同的教具和玩具,以及安排不同的角色扮演活动,营造出不同的情境。

在这些情境中,幼儿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从而促进他们对自我的认知和探索。

2. 游戏活动游戏是幼儿园老师引导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幼儿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模仿和创造等方式,体验不同身份和角色,并在游戏中发现自我。

幼儿园老师可以组织一些幼儿参与的小组游戏,让他们主动选择并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而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

3. 情感培养情感培养对幼儿自我意识发展至关重要。

幼儿园老师可以通过寻找和表达情感的活动,培养幼儿对自己情感的觉察和理解。

例如,幼儿园老师可以组织一些情感交流的活动,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倾听和接纳他们的情感需求。

同时,老师也可以提供一些情感教育的故事和绘本,帮助幼儿理解不同情感的表达方式,并学会关注他人的情感。

4. 自助技能培养自助技能的培养也是幼儿园老师引导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一环。

幼儿可以通过学会自己洗手、穿脱衣物、整理玩具等自助技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独立,从而增强对自我的认知。

幼儿园老师可以在日常生活和课堂中创造机会,鼓励幼儿主动进行自助活动,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从而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

5. 合作与分享幼儿园老师可以通过合作与分享的活动,培养幼儿的社会意识和自我意识。

幼儿园老师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鼓励幼儿互相合作,分工合作完成任务,并分享彼此的成果。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是组成个性的一个部分,是个性形成水平的标志,也是推动个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使个性各个部分整合、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正是自我意识。

在教育影响下,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这表现在如下的一些方面。

从轻信成人的评价到自己独立的评价学前初期儿童对自己或别人的评价往往只是成人评价的简单再现,而且,对成人的评价,有一种不加考虑的轻信态度。

例如,他们评价自己是好孩子,因为“老师说我是好孩子”。

到学前晚期,开始出现独立的评价,渐对成人的评价持有批判的态度。

如果成人对儿童的评价不客观、正确,儿童往往会提出疑问、申辩,甚至表示反感。

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学前初期儿童一般只能评价一些外部的行为表现,还不能评价内心状态和道德品质等。

如,问幼儿“为什么说你自己是好孩子”4岁儿童回答“我不打架”或“我不抢玩具”。

而6岁儿童则可以说到一些比较抽象、内在的品质特点,如“我听话、遵守纪律”或“我会谦让、对小朋友友好”。

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到比较细致的评价学前初期儿童对自己的评价是比较简单、笼统的,往往只根据某一两个方面或局部进行自我评价,例如,“我会唱歌”“我会画画”。

学前晚期儿童的评价就比较细致、比较全面些。

如,大班儿童会指出“我会唱歌,也会跳舞,可是就是画画得不好”。

必须提出的是,在整个学前期,甚至学前晚期,儿童对自己评价的能力还是较差的,成人对儿童的评价在儿童个性发展上有着重大的影响。

因此,成人对儿童的评价必须适当、客观、公正,对儿童任何过高、过低或其他不恰当的评价都是有害的。

例如,如果成人对儿童说“你永远也学不会”“你总是不会安静”“你老是爱打人”等等,儿童就会认为自己真的是毫无希望的人,以致失去力求前进的信心与动力。

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在对学前儿童不同年龄阶段自我意识发展的进一步研究中发现: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水平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各年龄间存在明显差异,而5岁是自我意识明显提高的转折点;自我意识各因素的发展速度与程度不同,自我评价能力略高于自我情绪体验和自我控制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情绪体验的发展速度比较平稳,而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则呈明显的转折点,在5岁左右变化较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因在于,猴子不能把自己同周围的事物区 别开来。而人则不同,人能够认识自己以及自己 同周围世界的关系,人有自我意识。有无自我意 识是动物和人在心理上的分界线。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学前儿童 自我意识概述
一、自我的定义
1、概念:自我为称为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的觉察, 即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 身高、体重、形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爱好、能力、 性格、气质等)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 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总之,自我 意识就是自己对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认识、体验与 控制,也是作为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的察觉,是对自己 个人身心活动的觉察。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2、两重性
主观的“我” 体验、思考和认
识世界的主体
客观的“我” 被思考和被反
映的对象
个体的主观自我的两个基本特征: 1、区别于他人的“分离感”,即意识 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身体、情 感和认知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性。2、跨时 间、空间的“稳定的同一感”,即知道 自己是长期持续存在的,不随环境及自 身变化而否认自己是同一个人。
一、 学前儿童自我发生与形成的标准
• 当婴儿开始知道由于自己扔皮球,皮球就滚了,开始 能把自己和自己的动作区分开,意识到自己是活动的 主体。
自豪感或 自卑感
自我控制
追求身体的外表,物质欲 望的满足,维持家庭的利 益等 追求名誉与地位,与他人 竞争,争取得他人的好感
追求信仰,注意行为符合 社会规范,要求智慧与能 力的发展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小结
• 自我意识的概念 • 自我意识的形式结构:
--自我认知:自我概念和自我评价 --自我情感体验:自尊感 --自我调控:自我控制
识到自己是独立于其他的客体而存在的。 2、婴儿在十四五个月时自我意识开始萌芽,
意识到自己是作为独立的个体而存在的
1/21/2020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一、 学前儿童自我发生与形成的标准 • 当婴儿发现咬手指与咬布娃娃的感觉不 一样时,就有了最初的自我意识--自 我感觉。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3.心理自我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物质自我 社会自我 心理自我
即胜利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身体外貌、 衣着装束、言谈举止、家庭环境、家庭成员 即所有物的认识和评价。
是指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所承担的角色、 权利、义务、责任等,以及自己在群体中的 地位、声望和价值等的认识和评价。
即精神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智力、情感 与人格特征以及所持有的价值取向和宗教信 仰等的认识和评价。
人生三大经典问题
我从哪里来? 我是谁? 我要到哪儿去?
我是男孩儿还是 女孩儿?
1/21/2020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 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学 习 目标
1.了解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有关概念。 2.理解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意义。 3.知道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年龄特征与自 我教育的活动特征。
• 自我意识的内容结构:物质自我、社会自我 、心理自我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作业
什么是自我意识?试分析自我意识 的结构。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第二节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年龄特征
• 婴儿什么时候开始有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发展的历 程怎么样?有哪些特点?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一、 学前儿童自我发生与形成的标准
动物知道镜子里的图像是它自己吗?
1/21/2020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一、 学前儿童自我发生与形成的标准 点红实验
小孩知道镜子里的小孩是他自己吗?什么时候?
1/21/2020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一、 学前儿童自我发生与形成的标准
点红实验的结论: 1、心理学上认为动物所拥有的自我意识即意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学前儿童自我意识概述 第二节、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年龄特征 第三节、学前儿童自我教育的活动设计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案例导入
有位心理学家在做动物实验时曾遇到这样一 件有趣的事情:给小猴子一些木块,让它用 木块换糖吃,换到后来,木块用完了,它就用自 己的尾巴来换糖,使这位心理学家捧腹大笑。为 什么看起来挺聪明的小猴子会做出如此可笑的动 作,而再笨的孩子也不会用自己的手或脚去换糖。 这是为什么呢?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资料】:表3-2 自我的内涵
自我 物质的自我 社会的自我
心理的自我
自我认识
自我情感 体验
对自己身体、外貌、 自豪感或 衣着、风度、家属、 自卑感 所有物等的认识
对自己在团体中的 名望、地位、自己 拥有的亲友及经济 条件等认识
自豪感或 自卑感
对自己的智力、性 格、气质、兴趣等 特点的认识
个体的客观自我包含三个要素: 1、物质的客我 2、社会的客我 3、精神的客我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二、自我发展的理论主要学派 Nhomakorabea强调自我在心理结构中的地 位及自我与欲望的关系
强调现象学取向,主张根据 人们如何看待自己和周围的
世界来理解个体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三、自我的结构
多维度、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2.情
1.知 3.意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知】
知:即自我认识,属于自我认知的成分 。主要指个体对自己身心特征和活动状 态的认知和评价,包括自我感觉、自我 形象、自我概念、自我分析、自我评价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情】
情,即自我情感体验,属于自我的情感成分。 主要是指个体对自己所持有的一种态度,包括 自我感受、自尊感、自信心、羞耻感、自豪感 、自卑感、内疚感、自我欣赏等。自尊感影响 到自我认识和自我调控两个方面。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意】
意,即自我调控,属于自我的意志 成分。主要是指个体对自己思想、 情感和行为的调节和控制。包括自 我监督、自我掌握、自我控制、自 我改造、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等。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三、自我的结构
多维度、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1.物质自我
2.社会自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