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中句子含义与作用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答题技巧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5039a5f09b89680203d825bd.png)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如何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重要句子的含义呢?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基本方法:1.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隐含意义。
作为文章的语言材料,每一个词语都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论证的道理,说明的事物密不可分。
所以阅读文章时,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意义,结合文章的感情脉络、语法逻辑以及具体的语言环境,深刻体味、理解作者的用意。
2.理解词语的临时意义,辨别不同义项。
每个词语都有其基本意义,但有时却可被赋予临时意义。
阅读文章时,要注意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将词语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分析,要在明确词语所在语句的句意、所在段落的含义、所在语段前后关系的基础上理解词语。
还要注意词语本身具有的含义,要能准确理解词语的比喻义(从分析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入手,寻找本体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引申义、双关义(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象征义(象征的对象是什么)、反语义、色彩义(褒贬互换)。
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基本方法:1.从分析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
2.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
有许多句子,只要分析其结构,如果是单句,先找准主、谓、宾;如果是复句,先找准其第一层,就可以把握句子的基本意思。
3.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
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对理解句子的含义至关重要。
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具体地说就是:如果要求理解的句子是总领句,就要结合其所领的范围作答;如果是总结句,就要结合其总结的范围作分析;如果是重要的过渡句,就要联系其承上启下的文字作分析。
4.从分析句子的表达意图入手。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理解那些表达有特色的句子。
【考题透析一】乐书作者写书总是把他自己最有价值的一面放进书里。
经常读书,接触的都是别人的精华。
读书本身就是一件聪明的事,也是一件快乐的事。
陶渊明说:“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金圣叹读到《西厢记》中“不瞅人待怎生”一句,感动得三日卧床不食不语。
这都是读书的至高境界。
不只是书本身的力量,也需要读者的会心。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常用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常用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813efe39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16.png)
阅读理解常用答题技巧一、代词指代题:1、常用问法:“这”、“那”、“这些”、“它们”指什么?2、答题方法:代词前后文找答案,找到后直接抄就可以。
二、总起句、中心句与过渡句1、区别:总起句起总领全文作用,一般在文章开头;中心句就是整段都是围绕着这一句写的,起点明中心、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作用;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文首:开篇点题;总结全文;文中: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起下文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篇末点题;照应开头三、常用写作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游览顺序、逻辑顺序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打比方、列数字、引用说明、摹状貌(即描写)、作诠释、列图表。
四、全文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记叙文阅读记叙文阅读可以分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文章,这些文章事小学阶段最常见的文章。
第一部分:词语一、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注:有些是可以换的,不要一律写不能换,要根据题目及文章含义看看具体能不能哦!)二、动词理解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三、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注:有些是可以的,不要一律写不能,要根据题目看看具体能不能哦!)第二部分:句子一、句子分析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
问答题例解
![问答题例解](https://img.taocdn.com/s3/m/2eda107fa26925c52cc5bf6d.png)
问答题例解1.语言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答: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
从语言的起源和消亡来看,在集体劳动时,人类需要交流和协调,到了“彼此间有什么东西非说不可的地步了”,语言就产生了。
语言诞生以后,它使社会经验能够传授、积累和保存。
当语言没有交际价值的时候,就会消亡;有交际价值时,他就会存在发展,可见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
语言是一种思维工具。
我们这里所说的思维是指抽象思维,人们对客观现实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性的认识都表现在概念、判断和推理之中。
而概念、判断和推理必须依赖语言中的词和句子来形成。
没有词和句子,人类的思维就不可能进行。
其次思维活动的成果必须用语言表达出来,才能交流思想。
人们用语言进行思维,同时用语言交流思想,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人类交际工具有很多,比如文字、身势语、旗语、灯光语、电报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等,但是它们与语言相比,其重要性就要差得多,而且它们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文字记录语言,打破了语言交际的时空限制。
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文字产生后,也始终从属于语言,是一种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不能没有语言,没有语言,社会就不能生存和发展。
旗语等其他交际工具,大多也是在语言和文字的基础上产生的,各有其特殊的使用领域,范围相当狭窄,无法和语言的作用相比,只是某些特殊领域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所以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任何一种语言所包含的句子的数量都是无限的,人类为什么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语言?答:人类从古到今,所说的话,造出的句子,多得无法计数,但是,只要我们对这种无穷无尽的话进行一些具体的考察,就会发现同一社会中不同的人所用的语汇材料和造句的规则都是相同的,或者说,是大同小异的。
一种语言的语汇材料大致有几十万条,数量尽管庞大,但终有一个限度;而常用的语汇材料,数量还要少得多。
如以汉语的字数计算,有二三千个左右就可以造出常用的句子,大致就能满足日常说话的需要。
教师自考版《语言学概论》问答题答题参考资料
![教师自考版《语言学概论》问答题答题参考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c71b2066f1aff00bfd51e45.png)
教师自考版《语言学概论》问答题答题参考资料(以课程内容为序)语言交际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请举例具体说明。
人类语言的交际过程,实际上就是信息的传递与接受的过程,可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
编码,就是发话人利用词语组织语句;发送,就是把思维成果变成话语,通过发音器官表达出来;传递就是通过空气振动产生声波,把话语传达给受话人;接收就是受话人利用听觉器官感知对方所说的话;解码则是经过大脑的思维,把声波还原成语言,理解对方话语的含义,从而完成信息的传递接收。
如果受话人收到语言信息有所反馈,那么上述五个阶段则又重复一遍,只是发话人与受话人调换了。
如:张老师对王同学说:“你作业做好啦?”??(友情提醒: 举例请注意避复! 以下如遇相同情况恕不再次提醒!)任何一种语言所包含的句子的数量都是无限的,那么人类为什么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语言呢?这主要是因为:第一,词语组合的规则是十分有限的,掌握了一个规则,可以类推出无限多的句子,例如学会说“我吃饭”,掌握了“主-动-宾”这个格式,就可以造出“我看报”、“他打球”、“你唱歌”之类的句子来。
第二,语言中的词表达的意义具有概括性,数量是有限的,一个词语可以重复使用,可以用在这个句子里,也可以用在那个句子里,从而满足了人们交际的需要,所以语言系统中的句子是无穷的,但构成句子的材料却是有限的,这也有利于人们学习掌握语言。
例如“人”这个词,并不指哪一个具体的人,可以指古今中外所有的人;“苹果”可以指色彩、味道、形状各方面都不同的苹果。
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又:语言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我们只要解决了前一个题目,后一个也就不成问题了??)1人们在进行社会交际的时候,除了运用语言传递信息外,也可以借助其它手段传递信息,表达思想。
比如运动场上,篮球教练用手势表示谁犯规、谁发球等内容,不用语言;部队用长短不同的号声表示起床、集合、冲锋、撤退等信息;在海上,船与船之间用旗语传递信息,等。
关键语句在文中的作用与含义
![关键语句在文中的作用与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ebadfe3a376baf1ffc4fad66.png)
关键语句在文中的作用与含义7-9年级新课程标准说: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语句在文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常常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关键句在文章中的作用与其在文章中的含义的答题要求也不尽相同。
关键句在文章中的作用应从结构、内容、主题上分析,而“含义”一般侧重从主题方面分析,也就是说,作用的内涵大于含义的内涵。
请看例题:“孔乙己是这样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请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对“作用”的解答,我们从三个方面:一是结构上,承上启下;二其内容上,说明他是一个可有可无、可笑可怜的人;三是主题上,说明当时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
如果将文题改为“这句话在文章中的含义”,可答为“从孔乙己的可有可无、可笑可怜的地位来看,说明当时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
从结构上考虑,涉及到开头、结尾、倒叙、插叙、顺序、过渡、照应等文学概念,就从其管辖的区域,应联系上下文,结合文学概念进行解答。
从句子中的修饰性定语进行研究,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句子的内涵;有些句子的定语限定或规定了句子所要表现的范围和内涵。
从句子的修饰作用进行理解,分析时要从修饰作用入手,追本溯源,理解句子的实在意义.这其实是考察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一般有比喻、烘托、借代、象征等形式,结合上下文,将修辞手法的作用在文章中表达的意义要表现出来。
有专家说,赏析句子的作用,其实还是从表现手法这个角度进行考核的,主观赏析是无法进行考核的,因为1000个观众,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
所以,文学概念和表现手法在文章的中作用才是考核的本质。
1、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统领句起总起全文的作用,结论句起归结全文的作用,转承句(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还需注意的是有的情况下,尾句还会起到揭示主题,点明中心的作用。
这需要根据不同情况来区分。
2、句子在文章内容上所起的作用。
语言学概论问答题例解
![语言学概论问答题例解](https://img.taocdn.com/s3/m/5fae941655270722192ef7a8.png)
问答题例解1.语言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答: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
从语言的起源和消亡来看,在集体劳动时,人类需要交流和协调,到了“彼此间有什么东西非说不可的地步了”,语言就产生了。
语言诞生以后,它使社会经验能够传授、积累和保存。
当语言没有交际价值的时候,就会消亡;有交际价值时,他就会存在发展,可见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
语言是一种思维工具。
我们这里所说的思维是指抽象思维,人们对客观现实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性的认识都表现在概念、判断和推理之中。
而概念、判断和推理必须依赖语言中的词和句子来形成。
没有词和句子,人类的思维就不可能进行。
其次思维活动的成果必须用语言表达出来,才能交流思想。
人们用语言进行思维,同时用语言交流思想,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人类交际工具有很多,比如文字、身势语、旗语、灯光语、电报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等,但是它们与语言相比,其重要性就要差得多,而且它们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文字记录语言,打破了语言交际的时空限制。
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文字产生后,也始终从属于语言,是一种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不能没有语言,没有语言,社会就不能生存和发展。
旗语等其他交际工具,大多也是在语言和文字的基础上产生的,各有其特殊的使用领域,范围相当狭窄,无法和语言的作用相比,只是某些特殊领域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所以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任何一种语言所包含的句子的数量都是无限的,人类为什么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语言?答:人类从古到今,所说的话,造出的句子,多得无法计数,但是,只要我们对这种无穷无尽的话进行一些具体的考察,就会发现同一社会中不同的人所用的语汇材料和造句的规则都是相同的,或者说,是大同小异的。
一种语言的语汇材料大致有几十万条,数量尽管庞大,但终有一个限度;而常用的语汇材料,数量还要少得多。
如以汉语的字数计算,有二三千个左右就可以造出常用的句子,大致就能满足日常说话的需要。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bf10966a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a9.png)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有哪些?实用类文本一般包括人物传记、新闻、报告、科普。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总结归纳,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一、文本意识:命题者依据原文拟题目,我们答题也要依据原文,因此,文本意识,我们必须注意。
二、问题意识:一定要围绕“问题”对应回答,要问什么答什么,有几问作几答,怎样问就怎样答。
三、得分点意识:阅读简答题的一个答案有多个得分点,而得分点是同赋分紧密联系的。
如果一道题 2 分,要求概括回答,一般概括一个要点即可;要求用原文词句回答,则一般要在原文中找出两个恰当的词语。
如果是 4 分或 6 分题,答案要点就两到三个(一般一点 2 分)题目的分值,是答题得分点数的重要提示,亲们要有得分点意识,按赋分解答。
四、关键词意识:答案在原文中也是阅读题命题的原则之一,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捕捉文中与题目相关的关键词语,提取答案要点。
五、术语意识:要用术语作答。
传记阅读 3 注意1.知人:就是要掌握文中所写之人。
具体地说,文章写了几个人,主要人物是谁,次要人物有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如何,作者对他们的评价是什么。
2.明事:事件是史传文的主体。
明事,就是要弄清楚作者围绕主要人物写了几件事。
如果只写一件事,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如果是写几件事,就要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
弄清这些问题,就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3.辨理:就是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就是要分析作者借助所叙之事,对人物作出怎样的评价,说明了什么道理。
所谓“理”有的是作者明说的,即作者通过议论表现自己的观点态度;有的借人物之口表达作者的看法,更多的却是在叙事之中透露的,这就需要“辨理”。
传记解题 4 原则(1)“还原”原则:要求还原为文中信息和原文作者的思想观念,尽可能用原文字词表达;一般答案都能从文章中找到现成依据。
(2)由已知求未知的原则:其已知有二,一是题干的字面意思,二是题干所在文段的语境。
阅读理解题型及答题技巧
![阅读理解题型及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d8a9f4c77f1922791688e8d4.png)
阅读理解题型及答题技巧一、题型:段意、主要内容的归纳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二、选择或概括文章的中心(有很多的问答题都是根据中心解答的)例如:谈谈你的收获;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有什么启发有些文章可以直接在文中找到中心句。
写人的,主要是赞美主人公的某些优秀品质;写景主要赞美景的美丽可爱。
写物比较复杂一点,单纯写物,就是表达对物的喜欢;借物喻人和借物喻理的文章,在此类文章的结尾部分,仔细地揣摩,看它那些带有议论性的话,如果有写人的成分,那就是借物喻人;如果有说理的意思,那么一定就是借物喻理。
三、理解句子的含义所谓的含义就是蕴含在文章里面的意思,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出来的,要通过我们仔细的揣摩,采取一找二写的方法来完成。
句子的意思有明暗两种。
明的就是在文章结束那些议论性的话,你把它拿过来,稍加整理,也能回答。
暗的难度大一点,必须在通晓全文的基础之上,把文章中一些重要的事件所反映的思想感情等的关键词摘录出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四、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总起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起下文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篇末点题;照应开头五、修辞手法的运用和作用: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六、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方法1 顾名思义,采用扩充关键字的意思,然后连接成一句话方法2 找近义词的方法,注意要能替代到文中,仍保持通顺方法3 结合这个词所描述的对象具体描述七、选择正确的读音一般出现的是多音字,根据自己的积累和文章中的词语作出恰当的选择。
现代汉语问答题
![现代汉语问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bfcf0100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e6.png)
现代汉语问答题⼀、绪论1、民族共同语、⽅⾔的含义,两者之间的关系(1)含义,民族共同语:民族共同语是⼀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的语⾔(2)⽅⾔:⽅⾔是民族语⾔的地⽅分⽀,是局部地区⼈们使⽤的语⾔。
(3)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共同语形成之前,可以是形成共同语的基础,在共同语形成之后,在很长时间⾥,仍可以与共同语同时存在;民族供图与和⽅⾔不是相互对⽴的。
2、现代汉语在语⾳、词汇及语法⽅⾯的特点。
(1)语⾳⽅⾯A、没有复辅⾳。
在⼀个⾳节内,⽆论开头或结尾,都没有两个或三个辅⾳连在⼀起的现象。
因此,汉语⾳节的界限分明,⾳节结构形式较整齐。
B、元⾳占优势。
汉语⾳节中可以没有辅⾳,但⼤都不能没有元⾳。
⼀个⾳节可以由⼀个单元⾳或者⼀个复元⾳构成,同时,由复元⾳构成的⾳节也⽐较多,因元⾳是乐⾳,所以汉语语⾳乐⾳成分⽐例⼤。
C、有声调。
每个⾳节都有若⼲声调,声调可以使⾳节和⾳节之间界限分明,⼜富有⾼低升降的变化,于是形成了汉语⾳乐性强的特殊风格。
(2)词汇⽅⾯:A、汉语词形较短,单⾳节语素多。
单⾳节语素构成⼤量单⾳词和双⾳词。
B、双⾳节词占优势。
汉语词汇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趋向双⾳节化,过去的单⾳节词有的被双⾳节词代替有些多⾳节短语也被缩减为双⾳节词,新创造的词也多为双⾳节词。
现代汉语词汇中的三⾳节词也是有所发展,单双⾳节词仍是多数。
C、新词的构成⼴泛运⽤词根符合法。
由于汉语中单⾳节语素绝⼤多数都能充当词根语素,词根语素⽐较多,语坠语素较少,⽽且造词能⼒较弱,因此汉语合成词中运⽤复合法组合词根语素构构成的情况最多,⽤附加发组合词根语素构成的词特别少。
(3)语法⽅⾯A、汉语表⽰语法意义的⼿段主要⽤语序和虚词,不⼤⽤形态。
由于语序和虚词的不同,所表⽰的意义和语法关系也不相同。
B、词、短语和句⼦的结构原则基本⼀致。
词、短语和句⼦,都有主谓、动宾、补充、偏正、联合五种基本语法结构关系。
C、此类和句法成分关系复杂。
汉语中同⼀类词可以充当多种成分,词在语法⽅⾯呈现出多功能性,反之同⼀种句法成分⼜可以由积累词充当。
现代汉语问答题
![现代汉语问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c802af595022aaea988f0f32.png)
一、绪论1、民族共同语、方言的含义,两者之间的关系(1)含义,民族共同语:民族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2)方言: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区人们使用的语言。
(3)两者之间的关系:方言在共同语形成之前,可以是形成共同语的基础,在共同语形成之后,在很长时间里,仍可以与共同语同时存在;民族供图与和方言不是相互对立的。
2、现代汉语在语音、词汇及语法方面的特点。
(1)语音方面A、没有复辅音。
在一个音节内,无论开头或结尾,都没有两个或三个辅音连在一起的现象。
因此,汉语音节的界限分明,音节结构形式较整齐。
B、元音占优势。
汉语音节中可以没有辅音,但大都不能没有元音。
一个音节可以由一个单元音或者一个复元音构成,同时,由复元音构成的音节也比较多,因元音是乐音,所以汉语语音乐音成分比例大。
C、有声调。
每个音节都有若干声调,声调可以使音节和音节之间界限分明,又富有高低升降的变化,于是形成了汉语音乐性强的特殊风格。
(2)词汇方面:A、汉语词形较短,单音节语素多。
单音节语素构成大量单音词和双音词。
B、双音节词占优势。
汉语词汇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趋向双音节化,过去的单音节词有的被双音节词代替有些多音节短语也被缩减为双音节词,新创造的词也多为双音节词。
现代汉语词汇中的三音节词也是有所发展,单双音节词仍是多数。
C、新词的构成广泛运用词根符合法。
由于汉语中单音节语素绝大多数都能充当词根语素,词根语素比较多,语坠语素较少,而且造词能力较弱,因此汉语合成词中运用复合法组合词根语素构构成的情况最多,用附加发组合词根语素构成的词特别少。
(3)语法方面A、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主要用语序和虚词,不大用形态。
由于语序和虚词的不同,所表示的意义和语法关系也不相同。
B、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
词、短语和句子,都有主谓、动宾、补充、偏正、联合五种基本语法结构关系。
C、此类和句法成分关系复杂。
汉语中同一类词可以充当多种成分,词在语法方面呈现出多功能性,反之同一种句法成分又可以由积累词充当。
句子的含义和作用(上课用)
![句子的含义和作用(上课用)](https://img.taocdn.com/s3/m/4cf060547f1922791788e87d.png)
分析重要句子的含义和作用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一、句子的含义:1、所谓“理解句子”,它包括三层次意思:①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
②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
③句外意义(言外之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
2、理解文中的句子与理解文中词语的关系:词语是基础,句子是扩展,两者是紧密相关的,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离不开信息的筛选,所以,有时考查会把三者结合起来。
范例解析:1.对运用修辞的句子【典型题例】例1.2007常州市中考阅读题《风吹一生》⑤从菜地回家的路上,我遇到祖父从镇上回来,第一次看见祖父骑着车子在风里摇摇晃晃。
祖父不经意间被风吹歪了。
祖父不再骑自行车了,我们担心他出事,不让他再骑。
他被风彻底地从车上吹了下来。
不能骑车之后,祖父走到哪儿都拎着一个小马扎,他终于意识到很难再在风中站直了,风也不会让他长久地站在一个地方。
风强迫他坐上了马扎。
第16题:说出第五段中“他被风彻底地从车上吹了下来”的含义。
解析:这个句子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表明祖父老了,就如同自行车上的一样物体被风彻底的吹了下来,再也不能骑车了!我们可以把这句话的拟物修辞去除,用自己平实的话表达:祖父老了,再也不能骑车了。
例2.2008南宁市中考阅读题《伟大的悲剧》(节选)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就在这样的时刻,斯科特海军上校回想起了与自己有关的一切。
因为只有在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过的极度寂静之中、他才会悲壮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情谊。
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
斯科特海军上校在他行将死去的时刻,用冻僵的手指给他所爱的一切人写了书信。
第15题: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①段中的“心中的海市蜃楼”的含义。
(2分)解析: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心中浮现的美好事物”比作“心中的海市蜃楼”,两者相通之处是“再也无法拥有”,“心中的海市蜃楼”的生动形象的表明了斯科特此时心中浮现的却再也无法拥有的美好事物。
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6d728145f7ec4afe04a1dfc5.png)
中考阅读题答题技巧一、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1.文章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3.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7.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9.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0.写作手法及作用?(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关键语句在文中的作用与含义
![关键语句在文中的作用与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3f233f2901f69e3143329478.png)
关键语句在文中的作用与含义————————————————————————————————作者: ————————————————————————————————日期:ﻩ关键语句在文中的作用与含义7-9年级新课程标准说: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语句在文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常常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关键句在文章中的作用与其在文章中的含义的答题要求也不尽相同。
关键句在文章中的作用应从结构、内容、主题上分析,而“含义”一般侧重从主题方面分析,也就是说,作用的内涵大于含义的内涵。
请看例题:“孔乙己是这样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请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对“作用”的解答,我们从三个方面:一是结构上,承上启下;二其内容上,说明他是一个可有可无、可笑可怜的人;三是主题上,说明当时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
如果将文题改为“这句话在文章中的含义”,可答为“从孔乙己的可有可无、可笑可怜的地位来看,说明当时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
从结构上考虑,涉及到开头、结尾、倒叙、插叙、顺序、过渡、照应等文学概念,就从其管辖的区域,应联系上下文,结合文学概念进行解答。
从句子中的修饰性定语进行研究,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句子的内涵;有些句子的定语限定或规定了句子所要表现的范围和内涵。
从句子的修饰作用进行理解,分析时要从修饰作用入手,追本溯源,理解句子的实在意义.这其实是考察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一般有比喻、烘托、借代、象征等形式,结合上下文,将修辞手法的作用在文章中表达的意义要表现出来。
有专家说,赏析句子的作用,其实还是从表现手法这个角度进行考核的,主观赏析是无法进行考核的,因为1000个观众,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
所以,文学概念和表现手法在文章的中作用才是考核的本质。
1、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统领句起总起全文的作用,结论句起归结全文的作用,转承句(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还需注意的是有的情况下,尾句还会起到揭示主题,点明中心的作用。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总结归纳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f2567211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f7.png)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总结归纳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理应是学得最好的,我们每时每刻都会用到的语文,下面为大家带来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总结)归纳,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希望大家喜欢!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总结归纳一、(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方、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高考语文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二、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三、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方、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四、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五、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六、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观点怎样。
语言学简答题问答题答案
![语言学简答题问答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f4edd090c69ec3d4bb751b.png)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历史语言学:主要用历史的方法研究某种语言的短期的和长期的变化规律,如汉语史、英语史。
共时语言学:研究语言在某一时期的相对静止的情况,如现代汉语。
普通语言学:研究对象是人类语言,着重从理论上探讨语言的共同特点和一般规律,也叫一般语言学。
隐性意义:指隐藏在显性意义后面的各种语法关系,通常表现为施事与动作,动作与受事的关系等。
隐性形式:从微观角度看,句法结构的外部形式具有层次性。
这种层次性不能从外表一眼看出来,需要我们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地分析。
显性形式:从宏观上看,句法结构外部形式是线条性,我们把它叫显性形式。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
语言学家研究的只是经过语言学家主观概括和不同程度上理想化和简单化了的语言。
符号:指的是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符号”必然包括有任何情况下永远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物质的实体,另一个方面是约定俗成的意义。
“能指”:是索绪尔给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创制的一个专门的术语。
也就是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
“所指”:是索绪尔给符号所指的意义容创制的一个专门术语,也就是“能指成分”,即特定的物质实体,所指的意义容。
语音:虽是一种声音,但又与一般的声音有着本质的区别。
它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负载着一定的意义,并作为语言符号系统载体的声音。
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根据音质的不同,对一串语音不断加以切分,直到不能切分为止,这样得到的语音就是“音素”。
标写语音的书面符号叫做“音标”。
“音位”:就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它是特定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音位从构成材料上看,可以分为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
以音素为材料,通过音质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叫“音质音位”。
语音中除音质外,音高、音强、音长也能起这种作用,因此也构成音位。
大学语文 问答题整理
![大学语文 问答题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e44f2614fc4ffe473368ab35.png)
音节:音节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也是说话时语流里最自然的语音单位,它是人们听觉上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片断。
一般情况下,一个汉字对应一个音节。
声调:声调就是具有区别意义的音高变化。
汉语中一个汉字基本代表着一个音节,所以,声调又可以叫做字调。
调值:调值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也就是声调的高低升降曲直长短变化的具体形式。
调类就是声调的种类,就是把调值相同的音归纳在一起建立起来的类别。
复韵母:复韵母是两个或三个元音构成的韵母。
普通话有13个复韵母。
(ai、ei、ao、ou、ia、ie、ua、uo、üe、iao、iou、uai、uei)复韵母的发音特点:(1)从一个元音的舌位逐渐滑动到另一个元音的舌位。
(2)发音中各元音的响度不同,其中有一个元音读起来比较清晰响亮。
形声字:形声,意音相辅、形声相成,如“河”,取水之意,读“可”之音;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的组合方式:❝左形右声:指、诗、估、格❝左声右形:救、歉、剑、钦❝上形下声:空、露、花、崭❝上声下形:盂、货、娶、基❝内形外声:闻、问、闷、瓣、辫、辩❝内声外形:园、囤、病、衷、阁、匣❝形声字音义结合,是应用最广泛的汉字结构形式。
指事字:指示,这是指表现抽象事情的方法,用象征的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上符号来表示某个词。
所谓“各指其事以为之”是也。
如人在其上写作“上”,人在其下写作“下”。
会意字:这种造字法,是用两个或几个字组成一个字,把这几个字的意义合成一个意义。
如“日”和“月”组起来,就是日光加月光变成“明”。
金文: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叫钟鼎文。
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
与甲骨文笔道细、直笔多、转折处多为方形有所不同,金文笔道肥粗,弯笔多,团块多。
古朴、拙雅,金石体,艺术价值高,印章多用。
词:词由语素构成,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例如:我买了一本书。
句子:句子是前后都有停顿、带有一定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句子的含义与作用
上下文(语境),联系文章的主题,抓住关键词,由表及里,还原比喻义,化抽象为具体。
1、“人生中一切矛盾的化解,并不是拿尖锐的刀子划过,而是那最朴素最温暖的轻轻一放。
”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4分)
答案示例:
化解矛盾不能用偏激的方式解决,而应该用真诚、宽容、友善的心
态去面对。
2、请结合自己的读书实践,谈谈你对“每一本书都是有灵魂的生命”这句话的理解。
(4分)
每一本书都是有精
神容的,有生命的。
书的思想,书中的人物形象会长久深远地影响一代又一代人,是有灵魂的。
例如我曾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面对一次次挫折,仍执著地追求理想的精神,让我震动。
每当我遇到困
难或挫折时,保尔的形象便浮现在眼前,让我增强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解题技巧]联系上下文,由表及里,紧扣关键词结合句子含义分析理解。
1、结构上:
板书连线:开头、中间、结尾
总领全文(引起下文)、伏笔(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呼应(照应)、点明主题(画龙点睛)等。
2、容上:
①联系本句的含义。
②突出上下文的什么容或者揭示段意;③联系
本文的主题与作者的情感(点明主旨)。
④注意是否运用了某种修辞或者表现手法,如运用,一定要注意其表达效果。
一定要关注上下文的联系,注意写作手法(除上述外,还有对比、衬托、先抑后扬、环境描写等)
《口技》
开头: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结尾: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紫罗兰瀑布》
开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结尾: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珍珠鸟》
开头:朋友送我一对
珍珠鸟。
结尾: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夹竹桃》
但夹竹桃的妙处还不只于此。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1、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2、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
3、这方面的典型代表……
4、另一个例子是罗兰·布歇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