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分析知识点

合集下载

行测资料分析知识点

行测资料分析知识点

资料分析知识点一、知识点1.百分数与百分点百分数(百分比):表示数量的增加或减少例如:比过去增加了40%,设过去为100,则现在是100×(1+40%)=140比过去降低了40%,设过去为100,则现在是100×(1-40%)=60降低到原来的40%,若原来是100,那么现在就是100×40%=40注意:占、超、为、增的区别。

“占计划的百分之几”用完成数除以计划数乘100%,比如计划为100,完成60,占计划就是60%;“超计划的百分之几”要扣除基数,比如计划100,完成120,超计划的就是用(120-100)÷100×100%=20%计算;“为去年的百分之几”,就是等于或者相当于去年的百分之几,比如今年完成256个单位,去年为100个单位,今年为去年的百分之几就用256÷100×100%=256%计算;“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几”应扣除原有基数,比如去年100,今年256,算法就是(256-100)÷100×100%,比去年增长156%。

百分点:指速度、指数、构成等繁荣变动幅度。

例如:工业增加值今年的增长速度为20%,去年增长速度为15%,今年比去年的增长幅度提高了3个百分点。

今年物价上涨了5%,去年物价上涨了10%,今年比去年物价上涨幅度下降了5个百分点。

2.倍数与翻番倍数:两个有联系指标的对比。

例如:某城市2000年的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了15平方米,为1978年5平方米的3倍(15÷5=3)翻番:指数量加倍。

例如: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就是指202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是2000年的4倍。

翻N番应为原来数。

3.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发展速度:是反映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发展速度的相对的指标,它是表明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比,用来说明报告期水平已发展到基期水平的若干倍或百分之几,即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快慢,一般用百分数(以基数水平为100)表示。

资料分析常用常识性概念

资料分析常用常识性概念

资料分析常用常识性概念所谓常识性概念,是资料分析中经常出现的一些经济学或统计学概念,是资料分析的重要组成局部。

了解并熟悉常识性概念能使考生在考试时迅速理解资料和题目,缩短阅读时间,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基期与现期基期是作为比照根底的时期,现期是相对基期而言的一个概念。

如:“与2010年8月相比,2010年9月某量发生的变化〞,那么2010年8月为基期,2010年9月为现期。

(二)三大(次)产业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如下: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给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效劳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效劳业,科学研究、技术效劳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效劳和其他效劳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三)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效劳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效劳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效劳价值与货物和效劳净出口价值之和。

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四)国民生产总值(GNI)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Ine,缩写为GNI,旧称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

资料分析速算技巧:资料分析历年考点汇总

资料分析速算技巧:资料分析历年考点汇总

资料分析速算技巧:资料分析历年考点汇总考点1:首数法【基本知识点】首数法指的是一种通过运算结果的首位数字或前两、三位数字来确定选项的方法,常用于加、减、除法中,尤其在除法中最常用。

【适用范围】1.计算某一数值时,如果选项中首位数字或者前几位数字各不相同,可以通过首数判断正确答案。

2.比较几个分数大小时,如果各个分数的分子位数相同、分母位数也相同,可以根据化为小数时首数最大、最小的分别找出数值最大和最小的分数。

【使用原则】1.加法运算①两个数相加,如果两个加数的位数相同且无进位时,和的首数是由一个加数的首数加上另一个加数的首数得到的;②如果两个加数的位数相同,且首位后面的数相加后,有进位时,和的首位是由两个加数的和再加上1得到的;③如果两个加数的位数不同,和的首数与较大加数一致或者为较大加数的首数加1。

2.减法运算①如果两个减数的位数相同且无借位时,差的首数是由被减数的首数减去减数的首数得到的;②如果两个减数位数相同,且有借位时,差的首数是由被减数的首数减去减数的首数再减1得到的;③两个减数的位数不同时,差的首数与较大的数一致或者是较大的数的首数减1(借位时)。

3.除法运算被除数除以除数时,先得到商的高位数,除法进行到结合选项可以判断出正确选项为止。

考点2:尾数法【基本知识点】尾数法指的是一种通过运算结果的末位数字来确定选项的方法,在资料分析中常用于和、差的计算,偶尔用于乘法运算。

【适用范围】计算某一具体数值时,如果选项末尾一位或几位各不相同,可以通过尾数判断正确答案。

【使用原则】1.加法运算两个数相加,和的尾数是由一个加数的尾数加上另一个加数的尾数得到的。

2.减法运算两个数相减,差的尾数是由被减数的尾数减去减数的尾数得到的,当不够减时,要先借位,再相减。

3.乘法运算两个整数相乘,如果把积的所有有效数字都保留,那么积的尾数是由一个乘数的尾数乘以另一个乘数的尾数得到的。

考点3:取整法【基本知识点】在计算多位有效数字的数据时,可将其个位、十位或百位等的数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进舍位,得到相对简单的数据,再进行计算,这种方法就是取整法。

资料分析知识点

资料分析知识点

◆百分数完成数占总量的百分之几=完成数÷总量×100%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几=增长量÷去年量×100%◆百分点和百分数基本类似,但百分点不带百分号!◆成数相当于十分之几◆倍数例:某地最低生活保障为300元,人均收入为最低生活保障的4.6倍。

则人均收入为3 00×4.6 =1380元。

◆翻番翻一番为2倍;翻两番为4倍;依此类推,翻n番为2n倍。

1980年国民生产总值为2500亿元,到2010年要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翻三番的目标,即2 500×2×3=15000亿元。

◆增长率增长率=增长量÷基期量×100%某校去年招生人数2000人,今年招生人数为2400人,则增长率为400÷2000×100%=25%◆年平均增长率(复合增长率)期望值=基期值×(1+增长率)n,其中n为相差年数某公司1999年固定资产总值4亿元,固定资产年平均增长率为20%,则其2002年固定资产总值为4×(1+20%)×3=6.912亿元。

◆增速增长速度=增长量÷基期量◆增幅增长了百分之几=增长量÷基期量增长了几个百分点=增速-基期增速增幅和增速的关系,容易混淆,意义一样表达的含义不同,增速表达速度,增幅表达大和小增长了百分之几,相对;增长了几个百分点,绝对。

◆同比:与历史同期相比较去年三月完成产值2万元,今年三月完成2.2万元,同比增长(2.2-2)÷2×100%=10%◆环比:现在统计周期和上一个统计周期相比较,包括日环比、月环比、年环比。

今年三月完成产值2万元,四月完成2.2万元,环比增长(2.2-2)÷2×100%=10%◆指数:用于衡量某种要素变化的,指标的相对量,一般假定基期为100,其他量和基期相比得出的数值。

常见指数包括:纳斯达克指数、物价指数、上证指数和区域价格指数。

常识资料分析知识点总结

常识资料分析知识点总结

常识资料分析知识点总结一、常识资料分析的概念及作用常识资料分析是指对所涉及的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中的一些基本经济信息、数据、资料等进行有效的整理、分析、深入思考和判断。

其中所涉及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改革开放中的资料信息主要包括国民经济发展、社会制度、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等相关的实证资料、数据统计等。

它通常是在国家部委、地方政府、研究机构等经济部门机构的相关资料库中所收集得来的,是以提高预测简单一些的信心和能力为目标,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决策的科学依据。

常识资料分析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经济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通过对各种资料信息、数据的集中分析和深入研究,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对经济问题的产生、发展、变化以及未来的趋势进行科学的判断和预测,从而为国家部委制定经济政策和社会发展战略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2. 促进经济决策的科学化和专业化。

通过常识资料的分析,提高决策者对经济运行规律的了解,完善和优化国家的合理分工,协调生产、分配等各个方面的关系,提高国家和人民的整体经济效益,从而实现稳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

3. 促进信息的广泛传播和交流。

常识资料分析通过专业的表述和分析,将所涉及的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中的相关信息和数据进行系统的分类、编制和展示,实现信息的广泛传播和交流,提高社会各界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认识和关注。

4. 促进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的提高。

常识资料分析通过对各种经济数据和信息的分析研究,提高国家和人民对基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认识和了解,促进科学研究的深入和专业技术的提高。

二、常识资料分析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常识资料分析的基本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资料信息的收集和整理。

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国家部委、地方政府、研究机构等经济部门机构的相关资料库收集各种实证资料、数据统计等相关资料信息,并对其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分类。

2. 资料信息的筛选和分析。

这个环节主要是对所收集到的资料信息进行筛选和分析,对其中所包含的各种信息和数据进行分类、编制和展示,提高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认识和了解。

资料分析模块

资料分析模块

资料分析模块一、知识点1.翻番:增长率100%即为翻番,翻N番即为原来的2N倍2.直线增长,斜率相同,增长量相等;斜率越大,增长量越大,增长率则不一定增大;3.A是B的2倍,那么A=2B;A比B多2倍,那么A=3B;超过2倍即A>2B;4.A是B的一部分,当A的增长快于B,或者A的减小慢于B时,A 占B的比重在增加,A与B中其他部分的比值在上升;5.如果某个量依次增加和减少相同的比率(不论顺序),最后的记过肯定是较最初减少了,这种现象叫“同增同减,最后降低”;6.增长贡献率=部分增量/总体增量7.网状图,某个点离顶点越近,说明在这个顶点所代表的方面比例越高二、常见题型1.增加值多少期末为A,增长率为B%,期末比期初增加量C=A*B%/(1+B%)2.混合增长率r=(1+r1)*(1+r2)-1=r1+r2+r1*r2,计算r1*r2时可用估算法3.比值的增长率(r%-v%)/(1+v%)如:2008年我国gdp总量达到30.0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0%,人口达到13.280亿,比上年增长千分之5.08,请问2008年我国人均gdp增长率为多少?(9.0%-0.508%)/(1+0.508%)4.比重上升或下降多少(r%-v%)/(1+r%)/(B/A)如:2004 年共受理专利申35.38 万件,同比增长14.7 % ; 2004年共授予专利19.02 万件,同比增长 4.4 % ,与2003 年相比,2004年我国专利的授予比例(授予比例=专利申请授予量/专利申请受理量)A提高了5 .3 个百分点 B降低了5.3个百分点C提高了0 .9个百分点 D 降低了9.5个百分点当r%较小时且选项差距较大时,可直接用(r%-v%)/(B/A)5.保持同样增长率,经过几年能超过如:2011年春季联考114题09年糖蔗1116.11,增长率3.4%,水果1061.89,增长率8.0%,问:若保持2009年的增长率,哪一年的水果的年产量开始超过甘蔗?(1116-1061)/1061=5.18%,8.0%-3.4%=4.6%,5.18/4.6=1.X,所以2011年能超过。

国考之资料分析总结和解析

国考之资料分析总结和解析

资料分析一、现期比重多。

1.三量关系2017年 1~4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网上零售额 19180亿元,同比增长 32.0%。

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14617 亿元,增长 25.9%。

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穿和用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 19.3%,18.4%和 29.5%。

【例 1】(2018 山东)2017 年 1~4 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约为:A.12.9%B.29.4%C.53.6%D.76.2%【解析】例 1.时间 2017年 1~4月,为现期,出现“占……比重”,判断为现期比重问题。

主体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列式:14617/113102,选项差距大,截两位,首位商 1,对应 A项。

【选 A】【注意】1.目前题库正确率仅有 32%,本题不难,但正确率比较低,本题错选 C、D项比较多。

2.定位为“全国社会消费品网上零售额 19180 亿元,同比增长 32.0%”,错选D项(关键词坑)。

3.有同学定位表格 4 月数据 27278,错选 C 项,实际问题时间为 1~4 月,而非 4月(时间坑)。

【例 2】(2019河北)2019 年 1~2月,采矿业营业收入利润率约为多少?A.11.1%B.12.3%C.13.2%D.15.3%【解析】例 2.时间 2019 年 1~2 月,为现期问题,问利润率,判断为现期比重问题。

定位表格材料,列式:701.5/6308.4,如果对数据比较敏感,发现分子、分母刚好有9倍关系,则原式≈1/9≈11.1%,对应A项。

如果对数据不敏感,对比选项,选项次位差=首位,截三位计算,701.5/631,首位商 1、次位商 1,结果 11 开头,对应 A项。

【选 A】【注意】资料分析中,利润率=利润/收入,如果除以成本,会错选 D项。

2018 年上半年,全国移动互联网累计流量达 266 亿 GB,同比增长 199.6%;其中通过手机上网的流量达到 262 亿 GB,同比增长 214.7%。

行测:资料分析全部知识点思维导图(公务员、编制考试通用)

行测:资料分析全部知识点思维导图(公务员、编制考试通用)

基期量=现期量/(1+增长率)
现期量=基期量×(1+增长率)
普通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增长率、现期量/(1+增长率)×增长率、现期 量/(n+1),n是增长率化为特殊分数后的分母,增长率是负数时,n-1
增长量
年均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间隔年份
1.现期量大,增长率大,则增长量大
增长量大小比较(先用方法1,不行再用方法2,最后考虑方法3)
年均增长率大小比较:比较基期量和现期量的倍数关系即可
现期比重=A/B
基期比重=A/B×(1+b)/(1+a)
比重(部分/整体)
比重变化(今年与去年比,比重是上升还是下降):只和增长率有关,部分增长率 >整体增长率时,即a>b时,比重上升,反之则下降
比重差(今年与去年比,比重具体上升或下降了几个百分点):先判断比重变化是 上升还是下降,然后选项要<|a-b|,一般是选小的选项,选项非常接近时使用公式 (A/B)×|a-b|/(1+a)比较,求的是百分点
行测
资料分析
基期 基期量 现期 现期量
含义:现期比基期增长了多少,增长量有正负
增长量(有正负)
正的增长量:增长、上升某个具体数值 负的增长量:减少、下降某个具体数值
变化量:增长量的绝对值,是一个正数
年均增长量
关键词:年均增加 含义:增长量与基期量的变化关系,增长率有正负
增长率=增速(有正负)
正的增长率:增幅/增长/上升...%、增长...倍、增加的速度
国内GDP=三大产业GDP之和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这个比例越低,反映生活 水平越高 基尼系数:衡量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指数,介于0-1之间,基尼系数 越小,收入差距越小 五年计划:十三五规划(2016-2020)、十四五规划(2021-2025) 企业亏损面:亏损企业占总企业的比重 利润率=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收入 规模以上=整体

资料分析知识点公式总结

资料分析知识点公式总结

资料分析知识点公式总结资料分析是一种通过统计学和概率理论来获得和分析数据的方法。

它主要用于对数据进行模式、趋势和关系的识别。

资料分析通常通过使用数学公式来计算各种参数和统计量,从而得出对数据的解释和预测。

在本文中,我们将总结一些常见的资料分析知识点和公式。

1. 中心趋势中心趋势是数据集中值的度量。

常见的中心趋势包括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所有数值之和除以数据个数。

其公式为:\[\bar{x} = \frac{\sum_{i=1}^{n} x_i}{n}\]其中,\(\bar{x}\)代表平均数,\(x_i\)代表第i个数据值,n代表数据个数。

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中居中位置的数值。

如果数据个数为奇数,中位数为排序后的中间值;如果数据个数为偶数,中位数为排序后中间两个值的平均数。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数值。

2. 离散度离散度用于衡量一组数据的分散程度。

常见的离散度包括极差、方差和标准差。

极差是一组数据中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值。

方差是一组数据与其平均数之差的平方和的平均数。

其公式为:\[s^2 = \frac{\sum_{i=1}^{n} (x_i - \bar{x})^2}{n-1}\]其中,\(s^2\)代表方差,\(x_i\)代表第i个数据值,\(\bar{x}\)代表平均数,n代表数据个数。

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

其公式为:\[s = \sqrt{s^2}\]3. 相关性相关性用于衡量两组数据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相关性包括协方差和相关系数。

协方差是一组数据对之间的平均偏差乘积。

其公式为:\[Cov(X, Y) = \frac{\sum_{i=1}^{n} (x_i - \bar{x})(y_i - \bar{y})}{n}\]其中,\(Cov(X, Y)\)代表X和Y的协方差,\(x_i\)和\(y_i\)分别代表两组数据的第i个数值,\(\bar{x}\)和\(\bar{y}\)分别代表两组数据的平均数,n代表数据个数。

资料分析知识点

资料分析知识点

二尧计算技巧中常用公式
渊一冤乘除转化法
已知某事件的末值 b 和增长率或负增长率 x%袁求初值 a袁列式计算为 a=b衣渊1+x%冤或 a=b衣渊1-x%冤
数学公式院渊1-x冤渊1+x冤=1-x2

x
相对
1
来说很小时袁x2
接近于
0袁则
1-x2抑1袁结合上式袁可以得到院1-x抑
1 1+x
袁1+x抑
1 1+x
荫 资料分析常用公式 中 公 教 育 成就你的未来
渊二冤分子分母比较法
数学四则运算中袁最难计算的是除法曰而涉及除法袁必然就存在分子渊被除数冤尧分母渊除数冤遥 通过
比较两个不同计算式的分子尧分母袁可以定性比较两个计算式的商的大小遥
根据分数性质袁可以得到如下结论院
分母相同袁分子大的分数大于分子小的分数曰
比较
1 5

2 3
,分子小于后者、分母大于后者,由前面的比较知前者小于后者;
比较
3 5

2 3
,前者的分子、分母均大于后者,但
3 5
=0.6、23
抑0.67,显然后者大于前者;
比较
4 5

2 3
,前者的分子、分母均大于后者,但
4 5
=0.8,23
抑0.67,显然前者大于后者。
渊三冤尾数法
适用条件院 1.适用于加减乘法中袁最常用于加减法中遥但在乘法中袁只有当乘数和被乘数相乘后得到的数所有 有效数字均被保留下来时袁才有效遥 2.选项中最后一位有效数字各不相同时遥
亿元最接近遥 正确答案为 D遥 验证:19270衣渊1+47.9%)=13029 万元抑1.3 亿元遥

资料分析考查知识点总结

资料分析考查知识点总结

资料分析考查知识点总结一、资料来源资料来源是指资料的来源渠道和获取途径。

在资料分析中,资料来源的可靠性和权威性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直接影响到分析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一般来说,可靠的资料来源包括官方统计机构、学术期刊、权威报告、专家论文等。

此外,还要注意资料的时效性和更新性,及时获取最新的资料,以保证分析结果的有效性。

二、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资料分析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数据的获取方式多样,包括实地调查、问卷调查、访谈、观察、文献查阅等。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循科学的数据采集原则,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此外,还要注意数据的分类和标注,方便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三、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将收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和加工,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

数据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转换、缺失值处理、异常值处理等内容。

数据的清洗是指去除重复、不完整或错误的数据,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数据转换是将原始数据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转化,方便后续的分析比较。

缺失值处理和异常值处理是针对数据中的一些特殊情况进行处理,以确保分析结果的有效性。

四、数据分析方法数据分析方法是指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等。

描述统计是对数据进行总体概括和描述,例如均值、标准差、频率分布等。

相关分析是分析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回归分析是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聚类分析是将样本分成若干组,以便对组内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

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是对变量进行降维和提取主成分,以便后续分析。

五、结果解释结果解释是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解释和说明,描述其含义和影响。

结果解释需要结合具体的背景和实际情况,给出科学的结论和建议。

此外,还要注意避免结果解释中的主观性和片面性,确保结果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资料分析考查知识点总结涉及到资料来源、数据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方法和结果解释等多个方面。

《资料分析》核心知识点

《资料分析》核心知识点

《资料分析》核心知识点ZILIAOFEN某I懒懒懒懒idi微笑1基础知识设基期量A,现期量B,增长率r%,增长量△m。

50.0033.3366.3725.0075.0020.0040.0060.0080.0016.67分数83.33 14.29 28.57 42.86 57.14 71.4312.5037.5062.5087.50分数11.11 22.22 44.44 55.56 77.78 88.89 99..0909 18..1818 27..2727 88..3333分数8.33339.090911.1112.50 14.29 16.67 18.181820.00 22.22 27.2727分数25.00 28.57 33.3337.5040.00 42.86 44.4450.00 55.5657.14分数60.0062.5066.3771.4375.0077.7880.0083.3387.5088.89分数22比较增长量基数基数AA、BB均均既可同时表示现期量又可同时表示基期量,,aa、bb表示增长率,表示增长量确定型(放缩型)不确定型(估算型)现象描述已知则已知则推导过程当基数A、B均表示基期量时:∵∴∴当基数A、B均表示现期量时:∵∴∴当基数A、B均表示基期量时:①若⇔⇔⇔⇔②若⇔⇔⇔⇔当基数A、B均表示现期量时:①若⇔⇔⇔⇔②若⇔⇔⇔⇔计算方式计算方式直接计算(带约算)基数基数----相对,增长率---相对相对。

识记结论识记结论名师出高徒名师出高徒基数差异大,则基数大者大;;基数差异小,则基数小者大。

33比较基期量//下期下期量量基数基数AA、BB均表示现期量,均表示现期量,、表示基期量,表示基期量,、表示下期量现象描述已知则(1)与大小待计算)(“基期待定”)(2)已知则(1)(2)(“下期待定”)(“下期待定”)通俗语言表述我长了那么多才比你高,说不定以前我还没你高。

我现在本身就比你高,加之我又比你长得快,所以后我肯定比你更高。

公务员资料分析知识点

公务员资料分析知识点

1. 基期与现期:做为对比参照的是基期,而相对于比较的是现期。

2. 增长量与增长率:增长量是用来表述变化的绝对量;增长量则表述两者变化的相对量。

3. 年均增长率、年均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1+年均增长率)”,其中n 为相差年数;年均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n,其中n 为相差年数。

4. 百分数与百分点:量A 占量B 的百分比例:A÷B×100%,n个百分点即n%5. 同比与环比:同比:指和某一相同时期(比如去年同一时期)相比较的情况。

环比:指和与之紧紧相连的上一统计周期相比较的情况。

6. 成数与翻番:成数:几成相当于十分之几。

翻番:翻一番为原来的2倍;翻两番为原来的4倍;以此类推,翻n 番为原来的 27倍。

7. 倍数:增长n 倍(增长了、增长、多了),即增加n00%,就是增长率,现值=原值×(1+n);是原来的几倍(增长到、是),说的是增长后的结果,现值=原值×n 。

8. 斜率≠增长率9. 比重:比重是指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率,占、比重、贡献率、利润率、产销率。

主要公式:比重=部分÷总体;利润率=利润÷收入;产销率=销量÷产量;增长贡 献率=部分增量÷整体增量。

10.平均数:均;每;单位。

公式:平均数=后面+前面,人均GDP=GDP ÷人数;每户消费=消费÷户数;单位面积产量=产量÷面积。

题型识别:A 是B 的n 倍 常用公式:n=A÷B倍数是n 倍与增长r 倍:n=r+1,r=n-1题型识别口 占,比重,贡献率,利润率,产销率比重=部分-总体;部分=总体x 比重;总体=部分÷比重 利润率=利润-收入;产销率=销量÷产量;常用公式口 增长贡献率=部分增量-整体增量;题型识别:均;每;单位 常用公式:后面÷前面平 均 数人均GDP=GDP ÷人数;每户消费=消费÷户数;单位面积产量=产量-面积比例相关 比重11.顺差和逆差:顺差:在一个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商品额大于进口商品额,叫作对外贸易顺差(又称出超)。

资料分析重点知识

资料分析重点知识

资料分析第一节:速算技巧1速算技巧1.1加法:高位叠加二位数:55+32:十位5+3=8,个位5+2=7,55+32=87三位数:692+516:在十位、个位中间划线,69+51=120,2+6=8,692+516=12081.2划线减法(1)临界值:314-289:中间插入300,314-300=14,300-289=11,314-289=14+11=25。

(2)划线减法:692-516:百位、十位中间划线,6-5=1,92-16=76,692-516=176。

926-532:如果在百位、十位中间划线,26-32是负数,以不借位为前提,在十位、个位中间划线,92-53=39,6-2=4,926-532=394。

(结果为负,用大数减小数)1.3乘法(1)依托两位数*个位数。

(2)口算:两位数*个位数。

97*2:9*2=18,7*2=14,97*2=194。

2截位直除2.1截谁(1)一步除法:只截分母。

如84364/41763、42864/(1+21%)。

(2)多步除法:分子、分母都截(截完约分)。

如(71774/35881)÷ (12482/47620)。

2.2截几位(1)选项差距大,四舍五入保留两位(+1、-1进行微调,将奇数变为偶数,方便约分)①首位均不同。

例:6762/127.36≈()。

A.65 B.53 C.47 D.38 答:选项首位均不相同,选项差距大,截两位,转化为6762/13,首位商5,对应 B 项。

②首位相同,但次位差>首位。

例:6762/127.36≈()。

A.65 B.53 C.59 D.47 答:B、C 项首位相同,次位差是第二位的差,B、C 项次位差9-3=6>首位5,选项差距大,截两位,转化为6762/13,首位商5,次位商2,B项最接近。

(2)选项差距小,四舍五入保留三位。

首位相同,且次位差≤首位。

(老老实实算吧)例:6762/127.36≈()。

A.65 B.53 C.58 D.47 答:B、C 项首位相同,次位差8-3=5=首位5,选项差距小,截三位,转化为6762/127,首位商5,次位商3,对应B项。

资料分析知识点框架总结

资料分析知识点框架总结

资料分析知识点框架总结一、数据收集1. 数据源:数据可以来自于多种来源,包括实地调查、问卷调查、文献资料、统计报表、互联网等。

在数据收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2. 数据类型:数据可以分为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

定量数据是指可以用数字表达的数据,包括数量数据和比例数据等;定性数据是指不可用数字表达的数据,如分类数据和描述性数据等。

在收集不同类型的数据时,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技巧。

3. 数据采集工具:数据采集可以利用专业的调查工具,如问卷调查表、调查表、观察记录表等;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数据库等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数据的采集和整理。

在选择数据采集工具时,需要考虑数据的规模和复杂程度,以及信息技术的需求和可行性。

二、数据整理1. 数据清洗:数据清洗是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初步的筛选和清洗,去除错误数据、重复数据和不完整数据,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数据转换:数据转换是指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一格式化和整合,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数据转换可以包括数据的补充、归类、编码和标记等。

3. 数据储存:数据储存是指将整理好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存储和管理,以便随时调取和使用。

数据储存可以采用数据库、电子文档、软件工具等方式进行。

三、数据分析1. 数据描述分析:数据描述分析是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包括频数分布、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统计指标的计算与展示。

数据描述分析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数据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2. 数据关联分析:数据关联分析是指对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包括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因子分析等。

数据关联分析可以帮助人们发现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影响规律。

3. 数据趋势分析:数据趋势分析是指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趋势性分析,包括趋势判别、趋势影响因素分析等。

数据趋势分析可以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和规律。

四、数据解释1. 数据呈现:数据呈现是指将分析好的数据以可视化的形式进行展示,包括图表、统计图、地图等。

资料分析知识点

资料分析知识点

一、名词公式1.基期量、现期量例:2014 年,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1292.5 万户,比上年同期增加160.97 万户,注册资本(金)20.66 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66 万亿元。

其中,企业365.1 万户,个体工商户896.45 万户。

农民专业合作社30.95 万户。

问题:现期新登记市场主体是;基期新登记市场主体是。

2.同比、环比同比:指的是最大周期环比:指的是最小周期例:2017 年 6 月粮食产量为12345 万斤,同比提高13%,环比提高 4.2%.3.累计增速、累计值4.增长量、增长率增长量△减法得到绝对数 3.5 万斤增加(减少)3.5 万斤增长率r 除法得到相对数 3.5% 增速、增幅、增长快慢增长量=例:2008—2012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最大的是:A2010 年B2009 年C2012 年D2011 年5.年均增长量、年均增长率1)公式:年均增长量=年均增长率=2)注意事项:2011 年~2018 年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年均增长率为多少?6.百分数、百分点例:2011 年前十一个月,某省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总产值3763.00 亿元,实现增加值896.31 亿元。

增加值同比增长30.74%,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高11.64 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5.32%。

2011 年前十一个月,该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约为多少:A11.64% B19.10% C30.74% D42.38%7.倍数、翻番1)倍数注意点:A 是B 的5 倍A 比B 多5 倍2)翻番注意点:数据A 翻n 番后变为B,则B=A*2^n8.拉动增长率、贡献率拉动增长率=贡献率=例:“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 年的3255 元提高到2010 年的5919 元,增加2664 元。

人均工资性收入由2005 年的1174 元提高2010 年的2431 元,增加了1247 元。

资料分析知识点

资料分析知识点

资料分析知识点资料分析是一种通过收集、整理、解读和分析各类数据资料,从中提取有用信息,揭示事物规律和特征的方法和过程。

在各个领域,资料分析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资料分析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步骤,以及常见的分析技巧和注意事项。

一、资料分析的基本概念资料是指通过定性或定量方式获得的各类信息,可以是文字、数字、图片、声音等形式的数据。

资料分析是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和解读的过程,旨在从中获得有关事物、现象或问题的深入认识和理解。

二、资料分析的方法和步骤1. 收集资料:收集各类与研究问题相关的数据资料,可以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文献阅读、网络搜索等方式获取。

2. 整理资料: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编码、整理,建立清晰的数据库或文档,以便后续分析和使用。

3. 分析资料:根据具体问题和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

常见的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因子分析等。

4. 解读资料:根据分析结果,提取有用信息,推断、归纳、总结出事物规律和特征,作出合理的解释和结论。

三、常见的资料分析技巧1. 数据可视化:通过图表、图像等形式将数据进行可视化呈现,有助于更直观、清晰地理解数据。

2. 统计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描述和分析,以揭示数据的规律和特征。

3. 趋势分析:通过对历史数据的观察和分析,推断出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4. 比较分析:将不同组别或时间段的数据进行对比,寻找差异和相似之处,从而深入理解问题的本质。

四、注意事项1. 数据的有效性:在进行资料分析前,要确保所使用的数据是准确、完整、可靠的,避免因数据质量问题导致分析结果失真。

2. 方法的选择:根据研究问题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和工具。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数据和问题。

3. 结果的解释:在向他人传达分析结果时,要清晰、准确地解释分析方法、数据来源和结论,并提供相应的依据和证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分析(知识点归纳)
1:统计术语:
增长量:
增长率/增长幅度/(增幅)/增长速度(增速):发展速度:
拉动增长:B是A的一部分
X%=B增量/A基期量
增长贡献率:B是A的一部分
X%=B增量/A增量
平均增长率:
平均增长量:
同比增长:
环比增长:
百分数、百分点:
翻番:
累计数额:前N个时期的累计数值
定基指数:现期指数:限期数值=100:基期数值
环比指数:增长率=现期指数-上期指数
GDP:国内生产总值
GNP:国民生产总值
贸易顺差、贸易逆差:
基尼系数:衡量收入差距的指标
恩格尔系数:衡量食品支出占比的指标
五年计划:2016年-2020年是十三五期间,五年推断。

(二五断3年)
三大产业:
第一产业: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第二产业: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第三产业:除一二外其他各行业,俗称服务业。

产业增加值:就是GDP
做题步骤:
1、看第一题问题(图表类直接做题)
2、阅读材料
3、标记中心词
4、找出第一题数据后完成第一题
5、阅读全文,标注全文段中心词(增长或降低不必标记)
6、根据题目找所需数据
7:注意时间表述及单位表述
8、选项计算简单的优选计算,可通过排除得出答案
必会速算技巧
1、图形法:
柱状图、趋势图:
数据大小通过柱的长短或点的高低判断
数据的增减可以“柱”的长度增减或“点”的高低变化判定,有时候可以通过固定格数来判定。

由于基期一直在变,所以柱状图斜率不能当成增长率,可以表示增长量的增长速度。

1、直线上升,增长量不变,增长率减小。

2、直线下降,增长量不变,增长率绝对值增大。

饼状图:
数据大小通过扇形角度大小判定,明显比例直接目测。

直尺法:增长量直接用直尺量
量角器法:角度/360
2、估算法:定性分析
3、直除法:(除数乘以某个数是否超过了被除数,本质:截位放缩)
1选项首位不同时,直除取首位直接得出答案。

2直除法只能排除2个答案时,那么必须进一步计算。

3一般取分母前三位计算,误差1%内,精度不高取两位即可。

4直除结果相加,和的值在2个单位内往上波动,差的值的往下一个单位内波动。

(比如四位数,后两位直接不算按2600+,3500+)
4、放缩法(51页)
通过中间结果进行适当放大或缩小,从而比较大小。

若A>a且B>b,则:A+B>a+B>a+b,A-b>a-b>a-B。

若A>a>0且B>b>0,则:A*B>a*B>a*b,A/b>a/b >a/B。

1、大数增加而小数减小,差值扩大。

2、大数减小而小数增加,差值缩小。

3、大数增加多而小数增加少,差值扩大。

4、大数增加少而小数增加多,差值缩小。

5、大数减小多而小数减小少,差值缩小。

6、大数减小少而小数减小多,差值扩大。

点睛:现期量和增长率(减少率)都大,则增长率(减少率)大。

增(减)长率用较大的数代替,得到增(减)长率也变大。

5、插值法(58页)
1、A与B比较,若可以找到一个数X,A>X,B<X,则A>B。

6、截位法(62页)
以近似值代替除数
7、复变法(71页)
1乘积的增长率:a%+b%+a%*b%
2比值的增长率:a%-b%/1+b%
3比例变化公式:
以基期计算:(A/B)*(a%-b%)/(1+b%)
以现期计算:(A/B)*(a%-b%)/(1+a%%)
4同向变化模型(三大):
假定A、B,增长率a%、b%,比值A/B=a%-b%/1+b% (75页)
5混合增长模型(连续两年增长)
R=(r1+r1)*(1+r2)-1=r1+r2+r1*r2与r1*r2的大小,取决于r1*r2的正负值。

同增同减,最后降低。

8、化同法:(分子或分母化同,比大小)
某个分数分子、分母分别远小于另一个分数分子、分母。

某个分数分子、分母分别小于另一个分数分子、分母。


两个分数的分子或分母存在明显的倍数关系。

9、差分法:
分子分母分别做差,得出差分数,用差分数跟小分数作比较,若查分数>小分数,则大分数>小分数。

若差分数<小分数,则打分数小于小分数。

10、增长法:
混合增长率R=(1+r1)*(1+r2)*(1+r3)*.....*(1+rn)-1
第一期A0,第二期A,第二期相对第一期增长x%
则:A=*(1-x%)
第一期A0,第二期A,第二期相对第一期减少x%
则:A=*(1+x%)
11、十字交叉法:
A*a%+B*b%=(A+B)*r% 推出A/B=(r-b)*(a-r)
12、年均增长率与各年增长率
告诉了每年的增长率是多少,则直接算平均数。

13、年均增长率与混合增长率
告诉了年均增长率是r,年份N,总增长率R,则套用公式。

R=Nr+N(N-1)*r^2/2。

R>Nr 或者r<R/N
14、翻番近似值公式
N=0.72/r(N是年份,r是年均增长率)
上述公式在r<19%时,近似值结果误差率<5%
15、三角上溯模型
2009年,某地区完成GDP共计8372,同比增长8.2%,增长率提高了1.1个百分点。

则可求出2007年的GDP,这种模型称为三角上溯模型。

2008年GDP:8372/(1+8.2%);
2008年GDP增长率:8.2%-1.1%=7.1%;
2007年GDP:(8372/(1+8.2%))/(1+7.1%)
16、综合法(没什么用)
1、错位相加/减A*99=A*100-99,A*101=A*100+A
2、乘/除以5,25,125的速算技巧
A*5=10A/2,A*25=100A/4,A*125=1000A/8,A/125=0.001A*8
3、乘以1.5的速算技巧:1949*1.5=1949+1949/2
4、相同互补型两数相乘速算技巧
十位相同,个位互补。

72*78=5616,乘积的头=7*7+7=56乘积的尾=2*8=16
十位互补,个位相同。

38*78=2964,乘积的头=3*7+8=29乘积的尾=8*8=64
百位相同,后两位相加=100。

325*375=121875乘积的头3*3+3=12,乘积的尾25*75=1875
百位十位相同,各位互补。

232*238=55216,乘积的头23*23+23=552,尾2*8=16
17、修正法(重点)
加减运算中的误差控制(看选项差值,取后一位计算)
相对误差的估算(左移2位百分法,左移三位千分法)
乘法运算中的误差分析
1、相乘,这两个数的相对误差之和,近似为总体的相对误差。

2、相除,这两个数的相对误差之差,近似为总体的相对误差。

近似数字的“相对误差”与选项之间的差异
看选项的差异再进行计算,选项差异大,则大胆误差计算。

有向误差分析,估算是大了还是小了、
误差抵消与精度更高
乘法时,一个数增大5%,则另一个数减少5%,控制误差。

除法时,一个数增大5%,则另一个数增大5%,控制误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