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干原辅材料采购验收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食品贸易原辅料采购流程及验收标准

食品贸易原辅料采购流程及验收标准

食品贸易原辅料采购流程及验收标准
一、采购流程
1. 制定采购计划:根据公司的生产需求和销售情况,制定原辅
料采购计划。

2. 寻找供应商:通过市场调研和供应商评估,找到符合公司要
求的供应商。

3. 签订合同:与供应商协商并签订采购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
和要求。

4. 下订单:根据合同约定,向供应商下达订单并确认交货日期。

5. 收集验收文件:要求供应商提供相应的原辅料证明文件,包
括质量检验证书、产地证明等。

6. 进行货物验收:确保原辅料的数量、质量、规格与合同要求
相符,进行验收。

7. 完成付款:根据合同约定的付款方式和时间,及时完成付款。

二、验收标准
1. 外观检查:检查原辅料的外观是否符合要求,如是否有变色、变形、有无异味等。

2. 重量检查:检查原辅料的重量是否符合合同要求,确保交付
的数量准确。

3. 检验报告:要求供应商提供原辅料的质量检验报告,检查是
否合格。

4. 包装检查:检查原辅料的包装是否完好,防止在运输过程中
受损。

5. 样品检测:根据需求,抽取原辅料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确保符合质量标准。

6. 产地证明:要求供应商提供原辅料的产地证明文件,确保符
合所需的产地要求。

7. 过期日期检查:检查原辅料的过期日期是否在有效期内,避
免使用过期原辅料。

以上是食品贸易原辅料采购流程及验收标准的简要介绍,根据
实际情况,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和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原材料采购、验收制度

原材料采购、验收制度

原材料采购、验收制度背景原材料是生产制品的基础,好的原材料能够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因此,建立完善的原材料采购、验收制度对企业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原材料采购合规、质量过硬,并建立严格的验收制度,提高产品质量,保障企业持续发展。

职责和权限•采购人员应该熟悉企业的技术标准和采购合同的法律要求,并在符合公司政策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和采购原材料。

•质量部门应负责与供应商进行质量检测的产品包装情况和标签信息的查看、检验数据的收集与记录。

•采购人员和质量部门应协商,制定验收标准和验收流程。

采购流程1.采购部门按照采购计划向多家供应商询价。

2.采购部门、品质部门以及相关部门的代表联合考查询价供应商,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并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

3.采购部门应及时将采购合同送至质量部门以备验收准备。

4.质量部门应根据合同要求和验收标准,进行原材料的品质检测和技术验收。

5.不合格产品需退货或协商处理。

验收标准1.包装标准:确保原材料的包装防潮、防尘、防震和防损坏。

2.外观标准:确保原材料外形良好、无裂纹、无变形、无污染等。

3.尺寸标准:确保原材料尺寸符合要求。

4.技术标准:根据企业技术要求进行相关测试和验收。

验收记录1.质量部门应将验收结果及相关记录填写在原材料验收报告中,并在验货报告或输入领料时随货一起交验。

2.质量部门应对验收结果及时反馈给采购部门及时进行处理。

异常流程1.当原材料被视为非可接收物时,质量部门应及时将原材料验收报告和不合格单据反馈给采购部门和有关方面,采购部门应将该情况报告给供应商,要求其进行处理。

2.采购部门应对供应商采取双重考核措施,并对其做出相应的处罚或责任追究。

总结建立完善的原材料采购、验收制度是企业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

只有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流程,才能保证选购到符合标准的原材料,并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原辅材料验收操作规程

原辅材料验收操作规程

原辅材料验收操作规程一、引言随着工业发展的迅猛,原辅材料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确保原辅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本文制定了原辅材料验收操作规程,以确保原辅材料能够满足生产的需要,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信誉。

二、验收范围和目的1. 验收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公司所采购的原辅材料,包括但不限于xxxxx、xxxxx等。

2. 验收目的确保原辅材料的质量符合公司的要求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防止使用不合格原辅材料导致产品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

三、验收标准和方法1. 验收标准根据相关行业标准和公司的技术要求,制定原辅材料的验收标准。

标准包括但不限于外观、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包装等。

2. 验收方法(1)外观检查:对原辅材料进行目测,检查其外观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如有异常情况应记录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2)化学分析:对原辅材料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确保其符合相应的化学成分要求,如有偏差应记录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3)物理性质测试:根据不同的原辅材料,进行相应的物理性质测试,如强度、硬度、粘度等,确保符合要求。

(4)包装检查:对原辅材料的包装进行检查,包括包装完整性、标识是否清晰等,确保包装符合要求。

四、验收程序1. 提交验收申请供应商在送货前,需向公司提供原辅材料验收申请,包括相关资料和检测报告。

2. 验收样品采集公司将从供应商提供的原辅材料中随机采集样品,作为验收样品。

3. 样品送检将采集到的样品送至公司质检部门或第三方实验室进行化学分析和物理性质测试。

4. 验收结果判定根据实验室的测试结果和验收标准,判定原辅材料是否合格。

如果合格,填写相关验收记录并将原辅材料送至仓库存放;如果不合格,通知供应商并记录不合格原因。

5. 验收记录对每一次原辅材料的验收结果进行记录,包括供应商信息、样品信息、检测结果等。

五、验收结果处理和改进措施1. 验收结果处理如果原辅材料不合格,供应商应对产品进行整改或退换货处理,确保原辅材料符合规定的标准。

原辅材料采购及验收标准

原辅材料采购及验收标准
(2)卫生指标
细菌总数<340 个/g 大肠菌群<30 个/100g 致病菌-不得检出
(3)理化指标
铝<0.5mg/kg 砷<0.5mg/kg 铜<5mg/kg
胭脂红
(1)本品为红色至深红色中颗粒
(2)质量指标
含量≥85.0 干燥减重≤10.0 氧化物及硫酸盐总量≤8.0
水不溶物≤0.20 副染料≤3.0 砷(以AS计)≤0.0001
(3)以CCP为内层的复合袋允许略有不平整,但透明性能好,以PE为内层的复合袋不得有不平整,不能用PVC复合。
(4)产品贮存期为自生产日起不超过一年。
(5)规格、尺寸符合标注要求,按公司要求,偏差1%,特殊的封口宽度按设计人员要求。
(6)易撕口的位置符合设计要求,易撕口每边长约1mm,有特殊要求除外。
重金属(以PB计)≤0.001
炸鸡裹粉
(1)本品为白色、粉状、干燥无结团、具有本身气气味、无异味、无杂物
(2)质量要求
水份%≤18 灰粉≤2
全脂甜炼乳
(1)本品乳白色、乳状、具有本身气味、无异味、无杂物
(2)质量指标
蛋白质%≥6.8 脂肪%≥8.0 蔗糖%≤45.0
黄曲霉毒素M1,ug/kg≤1.3 亚硝酸盐mg/kg≤0.5
2.分类要求
品名
要求
白砂糖
(1)颗粒均匀、晶粒和其水溶液味甜,无异味,干燥松散,洁白,有光泽,无明显黑点。
(2)合格级别为一级
(3)理化要求
蔗糖含量(%)≥9.6还原糖分(%)≤0.10
电导灰分%≤0.10干燥失重≤0.07
色值,IU≤170混浊度,度≤9
不溶于水杂质,mg/kg≤50
(4)卫生要求

原辅料进货检验操作规程

原辅料进货检验操作规程

原辅料进货检验操作规程1目的对进货原辅料进行检验,确保原辅料的质量合格。

2范围适用于公司各种原辅料的进货检验。

3工作程序3.1原料到货检验3.1.1采购部在签订《采购合同》时,应将公司对原料的质量要求纳入合同条款,此要求也是货到检验和判定的依据。

3.1.2采购部根据具体到货情况提前一天通知品管部。

3.1.3货物到达后,品管部化验员首先要求对方提供随车的质检单,确认质检单与到厂货物对应且各项指标合格开始取样化验。

A取样时上、中、下部要均匀、够量,能反映整批货的质量。

检测后的样品,根据比例留存一部分样品,标清产地、品种、车号、取样日期、取样员等内容。

每份样品保留至合同执行完毕后方可将旧样品清理。

B抽样数量按不少于5%的件数进行抽样。

3.1.4对原料进行取样必须有客户或客户代表在场,并共同完成取样,样品保存至合同执行完毕。

3.1.5经检验合格的原料,品管部出具《检验报告单》,及时送交相关部门办理入库,并留存检验记录,整理归档,至少保留3个月或保留至采购合同执行完毕。

3.1.6检验不合格,品管部及时出具《检验报告》通知采购部,如因生产经营的要求,需要让步接收的,由提出部门(生产部或销售部)、品管部和采购部共同进行评审,将评审结果报主管领导批准并征得供货方同意后执行,并将评审结果记录在《检验报告单》。

3.2辅料到货检验3.2.1采购部应在到货前一天通知品管部,并告知品名、规格、数量、到达时间,必要时提供进货合同的品质指标,作为检验和判定的依据。

3.2.2辅料到货后,检验人员及时取样检测。

A检测项目按以下3.3.2条款,凡本公司不能检测的项目,供方每年至少向国家认定的检验机构送检一次,并将检测报告附送。

对新供方提供的产品或供方提供的新产品要求提供全项目检测报告。

B每批货供方提供相应产品验证材料。

C检验合格后,品管部出具《检验报告单》送交采购部,库管员进行常规库检:核对品名、规格、数量等,库检合格后办理入库。

原辅材料采购查验制度

原辅材料采购查验制度

原辅材料采购查验制度1. 引言针对企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辅材料采购的重要性和风险,为确保原辅材料的质量和合规性,制定本采购查验制度。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采购的所有原辅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原材料、辅助材料、工艺品等。

3. 采购流程3.1 采购准备在进行原辅材料采购前,采购部门应进行以下准备工作:•明确用途和需求:根据生产计划和产品质量要求,确定所需的原辅材料种类、规格、数量等。

•制定采购计划:根据需求量、采购周期和供应商情况,制定原辅材料采购计划。

•选择供应商:根据供应商的信誉、产品质量、交货能力等指标,选择合适的供应商。

3.2 采购执行在执行采购过程中,采购部门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发布采购通知:向已选定的供应商发送采购通知,明确采购的原辅材料种类、规格、数量、交货地点和交货期限等要求。

2.供应商确认:供应商应确认采购通知,并确保能够按时交货并符合相关质量要求。

3.采购合同签订:双方达成一致后,签订正式的采购合同,并明确合同中的交货时间、质量标准、付款方式等条款。

4.物料验收:在供应商交货后,采购部门应对每批原辅材料进行验收,并记录相关信息,包括数量、外观、质量指标等。

3.3 采购记录与跟进采购部门应及时记录和跟进采购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采购订单记录:记录每次采购的订单号、日期、供应商、金额等信息。

•供应商评价:根据供应商在采购过程中的表现,评价供应商的交货能力、产品质量等。

•采购投诉处理:如有采购质量问题或交货延迟等情况,采购部门应及时与供应商沟通解决,并记录处理过程。

4. 采购查验标准为确保原辅材料符合质量和合规要求,制定以下采购查验标准:4.1 外观检查•包装完好:原辅材料应具备完好的包装,无破损、湿气等情况。

•标签齐全:包装上应有标明原辅材料名称、规格型号、生产日期、批次号等标签信息。

4.2 尺寸和重量检查原辅材料的尺寸和重量应符合采购合同中的约定,与供应商提供的样品或相关标准相一致。

原材料采购验收制度

原材料采购验收制度

原材料采购验收制度为保证库存面辅料的质量和安全,确保生产用料,仓库保管员及有关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本制度履行职责。

一、面辅料进厂后,保管员应在2小时内通知原料质检员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在“入库单”和“货票”上加盖检验员工章号(或签字),保管员逐一核对品名、数量、等级、规格等项目无误后,凭加盖检验员工章(或签字)的“入库单”办理入库手续。

二、面辅料还应获取相关的《检验报告》或质量证明,检测不合格的面,辅料不准入库,应立即报告主管部门领导进行相应处理。

三、原辅材料质检员应在正式入库前完成抽样检查工作,其内容是:(1)面料、羽纱检查实际到货与标准样是否一致。

(2)色差、染色牢度、强度、弹性、拨缝、手感。

(3)各种衬样测试压力、速度、温度、色变和粘合牢度。

(4)线、带、绳、呢的颜色、规格、数量、弹性、松紧以及预缩工作。

(5)需用模具的子母扣、四合扣、金属扣以及裤勾、拉链、活动扣、活动皮等配套情况和钉后牢度。

(6)保管员贴齐“面辅料样卡”交生产技术部,保管员注意存档留底。

(7)保管员应逐笔认真填记“原料进货台帐”。

四、做好面辅料的防潮、防霉、防虫、防盗工作。

确保库存面辅料的质量,若发现有变质或将要变质的面辅料、保管员应立即报告上级进行处理。

五、库内所有面辅料都要做上标识。

每月盘点一次,做到帐、卡、物一致,若发现差错,要查明原因落实责任,并报上级做出处理。

六、仓库内要保持清洁卫生、无杂物堆积,定期进行灭菌消毒。

七、在仓库内明显位置,应设置消防器材,保管员必须学会使用消防工具,做好防火工作。

裁剪车间质量管理制度裁剪质量是保证缝制质量的前提,提高裁剪全体员工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水平是重在之重。

一、裁剪检查1、检查样板是否与生产通知单相符。

2、检查铺料方向是否一致,核对层数是否正确,检查划的线条是否正确、清晰。

3、检查布料上有无疵点,是否符合技术标准规定。

4、检查裁片的尺寸、标记是否准确,条格有无对准。

5、检查裁片的直、横、圆、孤、角与样板是否相符,左右片必须对称的是否对称。

原材料进场验收程序

原材料进场验收程序

原材料进场验收程序一、接收通知与准备工作1.原材料进场验收程序开始前,库房管理员或采购员收到原材料到货通知后,要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准备验收工具、检测设备、验收标准和记录表等。

2.接到通知后,要及时通知质检部门和相关生产部门的相关人员参与验收工作。

二、原材料进场验收1.原材料到货后,首先要比对送货单和采购单,确认物料名称、规格、数量等信息是否与采购订单一致。

2.对于易腐烂、易变质的原材料,应立即进行开箱验收,以防止原材料质量受损。

3.针对重要原材料或关键性材料,可以进行全检;对于一般原材料,可以采取批检。

4.进行外观检查,包括原材料是否存在破损、变形、腐蚀等情况。

5.进行尺寸检查,对于直径、长度、宽度等物理尺寸进行测量,并与标准要求进行比较。

6.进行重量检查,对于有重量要求的原材料,使用天平进行称重,并与标准要求进行比较。

7.进行检验性能,可以进行强度、硬度、伸长率等性能测试,并与标准要求进行比较。

8.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根据需要,使用化学分析仪器对原材料的化学成分进行检测。

9.进行包装标识检查,确认原材料的标识是否完整、清晰,是否符合国家法规要求。

10.进行取样,根据规定的取样方法,将取样标本送至质检部门进行进一步检验。

11.记录验收结果,将每一项的验收结果记录于验收记录表中,并进行签字确认。

三、验收结果处理1.如果原材料通过了验收,质检部门可以进行放行操作,并及时通知相关生产部门,允许使用该原材料进行生产。

2.如果原材料没能通过验收,应及时通知供应商,并协商处理方法,例如要求供应商更换原材料、索要赔偿等。

3.如果原材料存在质量问题且无法解决,应立即采取退货措施,并及时更新记录和库存信息。

四、验收结果的记录与归档1.将验收记录整理归档,包括验收结果、原材料名称、批号、供应商信息等。

2.验收记录的归档应按照一定的存档周期进行,一般为3-5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辅材料的质量要求和采购质量验收操作规程
1、范围
所有采购的原料(包括辅料、食品添加剂和加工助剂)、包装材料、清洁剂和消毒剂,在进厂使用前,都必须经过采购质量验收,只有验收合格的方可进厂入库与使用。

2、原料采购质量验收的基本规范
为确保采购到符合质量要求的原辅材料,采取以下措施:
2.2.1 首先选择好产品质量好且稳定可靠和信誉好的合格供应商。

2.2.2对每批采购的原料都须进行严格检验、从严把关,必要时也可通过筛选、挑选、晾晒等措施以保证使采购的原料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和企业的使用要求。

有虫蛀、霉变、变质或其他不符合要求的原料不得投入生产。

2.2.3 不得采购和使用回收的食品做原料加工食品。

2.2.4 使用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原辅材料和包装材料等,必须选用获得生产许可证企业生产的产品。

2.2.5 建立原辅材料采购明细记录并妥善保存。

2.1 验收方法
2.1.1 验收原则:以采购索证验证和感官检验为主,其他手段为辅。

又按采购现场检验和入库检验二步进行验收,严把质量关。

如检验结果或经挑选等措施后符合相应规定要求的,接收和进入企业的原辅料仓库(入库);如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则拒收和不得入库,更不得投入生产。

2.1.2采购现场验收:首先于采购现场,用随机采样方法,从每袋即每个最小包装的各部位取样,并按照原料的质量要求,由采购员进行检验和评判。

2.1.3 入库验收:由化验室再现进行检验和评判。

2.1.4感官检验:随机从包装中的各个部位,采样,于光线明亮处,用目视、手摸、鼻嗅、口尝等法,进行各项指标的感官评定。

尤其当有异色、异味、霉变与霉味,不符合该产品固有质地和滋味的,以及混有不可允许杂质的,标识与包装不符合要求的,则拒收。

抽样数量和检验操作详见《感官检验细则》。

2.1.5 净含量测定:可在购货现场或企业化验室进行计量确认。

抽样数量和检验操作详见《净含量检验细则》。

2.1.6理化检验和微生物检验:经感官检验评价后,如需进一步作理化检验和微生
物检验的,则可根据需要作该产品其他质量参数等测定。

对企业内尚无法测定的项目,按“委托检验”方式委托于具相应资质的检验机构实施。

2.1.7 让步接收
让步接收的原辅料等均须由质量负责人签定后接收,质检部(采购部)提出该原辅料处理办法报生产部,仓库应在该原料上做好标识。

生产部对让步接收的原料,严格按质检部提出的方案进行操作。

2.1.8不合格原料的处理
经采购验收不合格的原辅料等,应及时退回,或经销售者同意就地销毁。

如暂时寄放在我公司,仓库应做好不合格标识。

2.1.9 凡让步接收和采购质量验收不合格的原辅材料,均应按《不合格品管理制度》规定进行评审、处置。

2.2 填写原辅材料采购质量验收记录
2.2.1采购验收记录:除了采购现场验收外,原辅料到厂、入库前,须由化验室负责抽样检验,将检验结果,详细填入《原辅材料采购质量验收记录》。

2.3索证、验证要求
2.3.1 要求供方提供相应资质和合格证明材料,与原辅料的验收记录一起存档。

即便是从市场或农户处直接采(收)购,得到的,亦须索取相应的身份、住址、出售产品合格保证等证明资料,以便于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中的追溯、召回、纠正与预防措施和追责。

2.3.1.1资质证书:包括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如QS证、XK证)、组织机构代码证等。

2.3.1.2产品合格证明:产品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等能够保证质量安全的资质证明材料的复印件。

2.3.2 提供频次
2.3.2.1 生产日期:在保质期内。

2.3.2.2 产品合格证书:每批提供一次
2.3.2.3 检验报告:每批提供一次,至少每年提供1 ~ 2次。

2.3.2.4 资质证书:每年提供一次,且需通过年检的有效证书。

3 原料和辅料的质量要求与验收操作
3.1 有产品标准的原料:采购的原料,如已有相应的现行产品标准,就以该标准为依据,结合企业产品的特殊要求制订相应的采购质量验收要求,并以此为依据进
行严格验收。

3.2无产品标准的原料:采购的原料和辅料,如无任何产品标准可作验收依据时,特别是一些须从农贸市场采购农副产品,须根据待生产产品的质量要求制订相应的采购质量验收要求,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严格验收。

3.4 标签、标识及包装完整性:对采购的商品化定量包装产品,须进行标签及包装的完整完好性验收,要求附有出厂产品合格证。

特别是生产日期,要求标注清晰无误,确保在保质期内。

3.5 不得采购、使用非食品用的原料、辅料等用作食品加工原料,如工业用盐替代食盐。

严禁使用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已列入“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中物品。

至今已发布了第1批~第5批)
3.6 要使用中国药典中列有的品种,以及过去未作普遍食品的或作食品加工原料的品种,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如食品禁止加药管理办法、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国家已颁布的药食两用品种名单、保健食品可用品种名单和禁止使用品种名单等规定。

3.7 原辅料的采购质量要求
详见附录A1。

4、食品添加剂的采购质量验收
4.1采购、验收和使用原则:为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形、地质和防腐等目的加入到食品中的所有添加剂,都须严格遵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GB14880)和《食品禁止加药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

4.1.1 不得滥用食品添加剂,即须按GB2760、GB14880等法规中所列品种和最大使用量规定合理使用,不得超范围(指所列品种外的食品)和超量(超过最大使用量)使用;
4.1.2 不得采购、使用非食品原料来加工食品,如卫生部食品整治办已发布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中所列的物品,如苏丹红、吊白块,孔雀石绿、瘦肉精、工业用滑石粉、三聚氰胺等。

4.1.3 不得采购、使用列入国家生产许可证管理名单的,但未获证(如无QS证)的产品。

4.1.4 不得使用过期、变质、污秽不洁、回收等不符合要求的食品添加剂。

4.2 验收操作,同3。

4.3 食品添加剂的采购质量要求,见附录A2。

5 加工助剂
食品加工助剂的采购质量要求,见附录A2。

验收操作,同3。

6 包装材料质量要求
6.1采购、验收和使用原则:包装材料分为内包装材料、外包装材料及其上的印刷油墨和印刷质量。

特别是内包装材料,往往是成产品污染导致危害人体健康的一大重要因素。

印刷的内容齐全、正确、字迹清楚,印刷物牢固、不易掉色褪色渗色;不得使用无QS证的产品和非食品用内包装材料。

6.2 验收操作与要求,同3。

6.3 包装材料的采购质量要求,见附录A3。

7 清洁剂、消毒剂
7.1采购、验收和使用原则:必须使用已获XK证企业生产的且为食品用产品,不得使用无XK证的产品和非食品用清洁剂、消毒剂。

7.2 验收操作,同3。

7.3 采购质量要求,见附录A4。

8 其他辅料等
加工中使用其他材料,可按上述采购质量验收操作进行。

附录
A1 原料和辅料的质量要求
A2 食品添加剂的质量要求
A3:包装材料
A4:清洗消毒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