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哲学班田培沛2013111398《简明中国科学技术史》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科学的历程念书笔记

科学的历程念书笔记

科学的历程念书笔记科学的历程念书笔记靠近科学最好的途径,可能确实是从了解它的历史开始。

《科学的历程》是教师在课堂上向咱们推荐的一本书。

刚开始感觉课外阅读科学类书籍负担很重,因为我本身对科学类的问题并无太大的爱好。

可是当把书看下去的时候,我却发觉了很多科学的可爱可读可学的地方。

科学史是沟通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的桥梁,全面明白得科学,是咱们的社会走进科学时期以后的内在要求。

这本书要紧介绍了人类科学文明的进展历程,从东方、希腊文明的起源,到中世纪的西方文敞亮起,再到20世纪那个高技术时期。

最后,作者强调现代科学正处在十字路口上,以后的科学如何进展,人类文明如何进步,如何利用科技,是一个值得全人类关切的问题。

在科学成功的背后,咱们要看到更多潜在的东西。

作者吴国盛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他的学术研究横跨科学哲学和科学史两大领域,这也决定了本书著述的一些特点。

这本书既凸显了理性思维,又充满了人文关切。

正如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长席泽宗评判这本书的时候以为:“写得有声有色,既有深刻的理论分析,又有激情的刻画,雅俗共赏,晓畅易懂,可读性极强。

”书中,作者为了“通俗”,比较多地插入了历史图片,还有讲述了很多故事,例如牛顿看苹果落地,瓦特看开水壶烧开,伽利略在比萨斜塔抛球。

为了学术,作者又对这些流传很广的故事进行了专业、学术的分析,指出它们是不是确实靠得住,历史依据和理论安在。

因此这本书能够被公共读者所接纳。

全书一共有十卷,其中我最喜爱的部份是第二卷——希腊:科学精神的起源。

作者对此章有详细的描述,加上教师在课堂上对这部份讲解得比较详细的缘故,我感觉古希腊的聪慧的确能让人赞扬不已。

在生活中,咱们对希腊更多的印象是,它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源地,拥有令人向往的爱琴海,此刻是欧债危机受害最严峻的国家之一。

可是,我以为古希腊的科学与文明的起源与进展,才是它真正的标志。

恩格斯说过,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能够找到各类以后观点的胚胎、萌芽。

科学技术史读书报告2100字(共5页)

科学技术史读书报告2100字(共5页)

科学技术史读书报告2100字[范文仅供参考,自行编辑使用]科学技术史读书报告2100字伟大的变革——第二次技术革命的主要成果及其影响第一次科技革命实现了工业生产的全面机械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但也有它难以克服的缺点,如产生和使用不方便、长距离输送困难等等。

所以社会对动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19世纪初电磁学领域的一系列发现,引发了新的科技革命。

第二次技术革命发生于19世纪中叶,它以电机的发明为起点,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不仅推动了生产技术由一般的机械化到电气化、自动化的转变,更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随着电磁理论的建立及深入研究,电力技术得以产生和发展。

19世纪初,奥斯特和法拉第的伟大发现展示了电力工业的光辉前景,麦克斯韦电磁学又为电子工业和无线电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现代电力技术就是在电磁学理论指导下发展起来的。

1821年,法拉第制作了一台带电导体围绕直立磁铁旋转的实验模型,1867年德国科学家和发明家西门子研制成功自激式直流发电机。

19世纪70年代,直流电机已实际上具有了近代电机的基本结构,直流电机供电已占主导地位。

19世纪后期,电机陆续伸向社会各个角落。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迫使大企业,甚至中小企业采用经济实用、轻便灵活的新动力,电锯、钻床、磨床、车床、各种起重机、电梯、压缩机等都采用电力驱动。

1880年左右,电锤和岩石钻又相继问世,磨香料的磨、制冰机、洗涤机也用上了电动机,甚至还出现了牙钻电钻、缝纫机马达、家用吸尘器等,强大的社会需要极大的推动了电机工业的发展。

各种电气工业公司相继出现,交流电机也就在社会需要的积极推动下发展起来了。

而后随着电能生产和传输技术的大发展,为电力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开辟了广阔前景,由此带来了工业技术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深刻变革。

电力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迎来了电力技术全面发展的新局面,使资本主义大生产开始向自动化、电气化方向前进,掀起了远比蒸汽技术更广泛、更深刻的电力技术革命。

科学技术史课程学习总结研究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历史进程

科学技术史课程学习总结研究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历史进程

科学技术史课程学习总结研究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历史进程科学技术史课程的学习使我对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历史进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通过学习科学技术史,我认识到科技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远不止于我们所能想象的那样。

科技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在古代,科技的发展主要依靠人们的实践探索和经验积累。

比如,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开创了人类文明史的新篇章。

这些发明不仅在中国有重大的影响,而且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真正的科学技术革命始于近代。

17世纪欧洲的科学启蒙运动为现代科学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伽利略、牛顿等伟大的科学家通过实验和理论研究,建立了现代科学的基本原理。

他们的贡献不仅推动了科技的发展,而且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9世纪工业革命是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里程碑。

在此期间,蒸汽机、电力、化学工业等新技术的出现,推动了人类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工业革命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也极大地改变了社会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随着机械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人们的劳动力得到解放,生活水平和科技水平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进入20世纪,科技的发展更加迅猛。

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科技的进步使战争的规模和破坏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但是,战争同时也催生了一系列科技的突破,如原子能、计算机和航天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推动了战后重建和社会进步,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问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成为21世纪科技发展的主导力量。

互联网、智能手机等新兴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深刻影响了社会、经济和文化。

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生物技术等新兴科技的涌现,也为社会带来了诸多机遇和挑战。

总的来说,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历史进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涉及到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政府等多个社会群体的努力和贡献。

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促进了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简明中国科学技术史》读书笔记

《简明中国科学技术史》读书笔记

《简明中国科学技术史话》读书笔记光电1001 李喆勋100150128当前我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关键。

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历史继承性。

中国科学技术为什么古代先进而近代落后,一定有社会历史的原因。

研究和了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探讨它的发展规律,将可以起到鉴古论今的作用。

本书将向读者揭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进程,不仅叙述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也探索近代中国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

中国科学技术史,是整个人类文化史的一部分。

在它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取了世界各民族、地区和国家的许多成果,同时也把自己的许多成果传到国外,贡献给全人类。

关于中外科技交流,《简明中国科学技术史话》也给予了一定的注意。

尽管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吸取了许多国外成果,但是,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道路、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却有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具有独立性和特异性的特殊传统。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有它自己的体系。

一般认为,所谓“体系”是指严密的理论体系,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带有经验性和实用性,恰好缺乏严密的理论体系。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是否完全缺乏理论体系,这个问题也有不同意见,现在我们暂且撇开不说。

但是,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独具一格的这一特点来看,不论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整体或者是各个分支学科,也完全称得上是自成体系的。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特点是在封建社会初创的秦汉时期形成的,从建立与巩固新的封建秩序出发,要求科学技术直接为发展生产服务就成为必然的事,因此它更多地具有实用性的色彩。

实用科学特别注重生产实践和直接经验,注重工艺过程、工艺方法和实际操作的效益,具有实际经验的工匠、文人、医生对实用科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实用科学把研究的最后落脚点放在应用上,如把天文学的研究建立在观测的基础上,以便解决实际问题见长的体系。

各项技术的发明则直接同工程建设、工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军事工程设施、武器的改进联系在一起,因而,其实用性、应用性更加突出。

《科学技术史》学习心得

《科学技术史》学习心得

《科学技术史》学习心得——浅谈科学技术的两个主要推动力人力资源管理一班41016004 陈培刚还记得上次选课时,我曾不止一次的在“社会学”和“科学技术史”这两门课程中间徘徊,最终,抱着对科学技术的神秘的遐想以及本身对科学技术与生俱来的痴迷,我走进了李蒙老师的课堂。

众所周知,李蒙老师是一位既可爱又美丽的大姐姐,一个学期以来跟随着这位知心活泼的大姐姐,我深刻的体验了“哲学式”科学技术史的魅力,之所以称之为“哲学式”科学技术史是因为李蒙老师总是以哲学的视角加之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剖析近千百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可谓生动有趣之极,这也是我强烈的希求李老师能够继续保持的特色!总的说来,一个学期的学习让我对科学技术史有了初步的大概轮廓,并且形成了最初的简单的理论体系,但是我想这是远远不够的,翻开张密生教授主编的《科学技术史》,首先映入眼帘的“内容提要”中有这样的一段话:“科学技术是一门研究科学技术历史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以科学技术发展的史实为基础,以史论结合、薄古厚今为原则,……。

理解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从中我们可以大致窥探出作者的深刻意图:以史为鉴,古为今用,从研究历史上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规律来指导当今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变革,并力图普及富有时代感的科学技术知识。

由此我又联想到李老师让我们进行的课堂展示,我选择的展示课题是“汽车魅影——奥迪汽车公司简介”,在我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我就被奥迪公司乃至整个德国汽车工业甚至是德国经济的严谨、细致、贴心、创新等因素所深深折服,再回过头来反观一下我国的汽车工业乃至是整个国民经济,我就不仅感叹:科学技术的发展确实是需要合适的土壤!但是,到底什么是所谓的合适的土壤呢??我国现在是否具备或者应该怎样培植这样的合适土壤呢??经过我的思考,初步得出一些浅薄的个人观点,我想这最主要的要归咎于两个推动力:一个是大力发展现代教育,确立“教育立国”;一个是建立专利保护制度,确立“创新激励”。

科学技术史

科学技术史

从“浑盖之争”中审视当代小学教育在科学史上,天文学的发展历来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现今为人们所熟知的是哥白尼日心说与托勒密地心说旷日持久的争论,殊不知,在我们中国天文学发展史上,也曾有过旷世之争,那便是著名的“浑盖之争”。

中国古人对宇宙形状的认识从最初的“天圆地方”,到“宣夜说”,再到“盖天说”,最后到“浑天说”,共历时一千三四百年之久。

在发展的过程中,有许多值得肯定的地方。

首先,古人在这场争论中始终秉承着一个重要的原则:判断一个学说是否正确,关键在于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而不是看其是否遵循某种先验的哲学观念。

比如,古人认为天地为阴阳二气生成的,如果以这个观念为前提,那么盖天说便是正确的,因为阳气轻清则上浮为天,阴气重浊则下凝为地,这样所导致的,必然是盖天说主张的宇宙结构模式。

但古人并没有以此为判断标准,相反,他们更加关注何种学说更符合观测结果。

这种重视实际校验的做法,与希腊天文学的某些特点有天壤之别。

中国古人敢于质疑真理、重视实际校验的做法值得当代教育者学习与反思。

古往今来,教师和学生的关系都是教与学的关系,老师教授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从来不会质疑知识的真理性。

虽然学生听从教师的指导固然没错,但值得强调的是:不可丧失了质疑的能力。

特别是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都会接收到许多真假难辩的信息,倘若不具备质疑精神,就容易上当受骗。

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为日后做好准备。

长期以来,中国的填鸭式教育总是为人所诟病,与西方的教育方式相比,中国的课堂是沉闷、枯燥、纯理论的,缺少动手实践活动和课外探究活动。

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可能满腹经纶,唐诗宋词倒背如流,计算能力拔尖突出,但在动手实践方面的能力却捉襟见肘,与西方的学生相形见绌。

因此,身为未来的教育者,如何变传统的纯理论教学课堂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探究式教学课堂是我们终身要思考的课题。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传统的教学方式并非毫无可取之处,身为教育者,我们应当取西方教育之精华,弃传统教育之糟粕,在符合中国教育国情的基础上,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如此方能促成教育水平更上一层楼。

《中国科技通史》读后感五年级

《中国科技通史》读后感五年级

《中国科技通史》读后感五年级
通过读《中国科技通史》,我的感受是我们要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为什么中国有震惊世界的四大发明,却还是被列强侵略?为什么我们古代技术那么发达,现在却得不到诺贝尔奖?为什么我们科技领先世界那么多年,现在却落后了?”我小小的脑袋里总是有这样那样的疑问,而这些疑问都在一套名叫《中国科技通史》的丛书里得到了解答。

《中国科技通史》的主编是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首任院长——江晓原教授,他既学过物理,又研究过自然科学史,1999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科学史系,真可谓中国科学史研究的鼻祖呢。

这套《中国科技通史》是一套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介绍中国科技发展史的青少年读物。

它以上下五千年的中国科技发展轨迹为主线,引导我们了解了古代中国在天学、地学、医学、算学、博物学等各个领域的独特成就,讨论了中外文化交流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

这套丛书因为是青少版,所以里面配了好多漂亮的插图,引用了好多鲜活的史料,在每个章节后还配有延伸阅读材料,既有人物传记,又有事件解读,大大拓展了我的视野。

整套书融科学性、知识性、故事性、趣味性为一体,通过深入浅出的语言、全面透彻的分析,带领我从先秦走到清末,一路边看边想,切身感受到了中国科技文明的魅力,也让我暗暗下定了为中华崛起而努力
读书的决心。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竞争的往往就是科技实力,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从小就要从五千年中国科技的辉煌成就中吸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我们只有不断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后才会有创新的勇气和能力,在祖国最需要我们的时候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科技思想史的论文田培沛2013111398

科技思想史的论文田培沛2013111398

试论关于科学史的几个重要问题作者:田培沛科学技术哲学27班 2013111398摘要:科学史而今逐渐成为一门显学。

本文围绕科学史的内涵和目的、科学史的价值或功能、科学思想史、科学编史学、科学史观等相关论题展开论述,并直抒己见。

关键词:科学史科学思想史科学编史学科学史观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科学史学科在原有的基础上,其学术研究广度和深度都有显著的拓展和深化,尤其是对西方科学史的研究筚路蓝缕、别开生面。

在建制化方面,不少大学都设立了科学史系科和研究生站点,开设各种专业课、选修课,并将这些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科学史这一学科而今俨然成为一门显学。

但是,就科学史本身而言,还存在诸多需要澄清和明了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而学人对此至今往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从读研究生,我就把科学思想史作为我的学术研究领域之一,我专门查阅了就科学史曾写过多篇文章或论文。

我所读的多部著作或以科学史为题材,或与科学史密切相关——尽管它们属于科学哲学范畴。

近些年,在研究科学文化和科学论(science studies)的过程中,我又搜集到一些相关资料。

现在,我拟就与科学史有关的几个问题展开讨论,在此不揣浅陋,躬身献芹。

我事先申明,本文引用或阐述的关于史学的言论,一般也适用于科学史,因为科学史是史学下属的一个分支学科。

一、科学史的内涵和目的翻开东西方的辞书,我们可以大体得知对科学史的界定:“科学史一直是关于知识不断积累以及科学战胜无知和迷信的成功历程的记述”[1];科学史是“人类对自然认识的发展史,主要分析自然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过程”,以及“科学理论产生的思想源流和社会背景”。

不难看出,这两个有代表性的定义不仅多少带有一点辉格史学[3]的色彩,而且相当表面化,没有揭示科学史的深厚内涵和远大目的。

美国科学史家萨顿也给科学史下过一般性的定义:“如果把科学定义为系统化的实证知识,或者看做是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所系统化的这样一种知识,那么科学史就是这种知识发展的描述和说明。

中国历史上的科学发明读后感

中国历史上的科学发明读后感

中国历史上的科学发明读后感《中国历史上的科学发明读后感》(一)嘿,朋友们!我刚读完关于中国历史上科学发明的一些东西,心里那叫一个激动啊!你能想象吗?咱们老祖宗的智慧简直太厉害了!就说造纸术吧,以前没有纸的时候,人们要么在竹简上刻字,累得要命,要么在丝绸上写字,那得多贵啊!有了造纸术,写字、记录东西变得方便太多啦,这可真是个超级实用的发明。

还有印刷术,以前一本书要靠人一个字一个字地抄写,得花多少时间和精力啊!后来有了印刷术,一下子就能印出好多本书,知识传播得更快更广了,这对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那可是大功臣。

指南针也特别牛!在海上航行的时候,要是没有指南针指明方向,那得多容易迷路啊。

有了它,人们就能大胆地去探索更远的地方,开拓了视野,也促进了贸易和交流。

火药就更不用说啦,虽然一开始是用来做烟花爆竹的,但是后来在军事上的应用可改变了战争的方式呢。

想想这些发明,我真为咱们的祖先感到骄傲!他们在那么久远的年代,就能有这么了不起的创造,这得需要多聪明的脑袋和多大的勇气去尝试啊。

我觉得咱们现在也不能落后,得继承和发扬这种创新精神,说不定未来还能有更多让世界惊叹的发明呢!《中国历史上的科学发明读后感》(二)哈喽呀!今天跟大家聊聊我读完中国历史上科学发明的一些感受。

哇塞,中国古代的那些科学发明真的让我大开眼界!比如说,中医里的针灸,那一根根小小的银针,居然能通过扎在特定的穴位上治病救人,太神奇了有没有!还有算盘,在没有计算器的时代,靠着它就能快速地进行复杂的计算,老祖宗们做生意算账可全靠它啦。

还有水车,利用水力来灌溉农田,既节省了人力又提高了效率,这可真是农民伯伯的好帮手。

再说说那榫卯结构,不用一颗钉子就能把木头牢固地拼接在一起,盖出漂亮的房子和精美的家具,这工艺简直绝了!我在想啊,这些发明能出现,都是因为咱们的祖先善于观察生活,善于思考问题。

他们不怕困难,不断尝试,才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宝贵的财富。

而且这些发明不仅在当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就算放到现在,也依然让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

科学技术史笔记整理版

科学技术史笔记整理版

四号字作业带开课班号(71525)、学号、姓名科学技术史第一讲:科学史学科的奠基人乔治·萨顿:1912 创办科学史杂志 ISIS科学技术的定义——科学: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技术: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自然科学史的功能——科学史可以带来对科学本身及与其相关因素的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可以作为其他相关人文学科的基础(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教育功能——对人类自身的认识和对自然科学与人文学术两种文化之分裂的弥合。

内史:研究学科本身发展的过程外史:研究学科发展中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以及该学科在历史上的社会功能和文化性质【科学不等于正确:判断是否科学,是依据它所用的方法,所遵循的程序】第二讲:古希腊的科学与哲学(公元前八世纪到公元五世纪)古希腊文明是近代科学的思想之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希腊科学的背景1.吸取了巴比伦为你们能够和埃及文明的精华2.城邦制造成的统一,但又具有多样性的文化3.奴隶制度下奴隶主有条件从事只是的创造各科学家的理论与成就——泰勒斯:万物本源是水阿那克西莱尼:万物本源是空气齐诺弗尼斯:万物本源是土赫拉克利特:万物本源是火思培多克勒:四元素说亚里士多德:四元素说欧几里德(几何学)《几何原本》(欧式几何学,公理化体系)阿基米德:杠杆定律盖伦(医生):系统地总结了希腊医学的成就创立了自身体系的医学理论托勒密:天文学家第三讲: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屈原《天问》,涉及了自然,社会,历史,人生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总的认识中国传统科学的思维模式1.阴阳说(向阳,背阴)《诗经》西周末:阴阳二气解释春秋末: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2.五行说产生:殷商《尚书·洪范》水火木金土五行相生,五行相克五行无常胜3.八卦说天风水山地雷火泽代表自然界常见物质八卦互搭得六十四卦4.元气说(宋代张载元气学说)否极泰来天人关系1.天人感应夏:对超自然因素的崇拜,从“万物有灵”到“上帝”的产生商:“受命于天”,王与上帝联系方式:占卜周:天人感应学说2.天人相分“天人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3.天人相交“天之能,人故不能也;人之能,天亦有所不能也。

关于科技书的读书笔记

关于科技书的读书笔记

关于科技书的读书笔记关于科技书的读书笔记关于科技书的读书笔记我读了《十万个为什么》里的“汽车尾气里的铅对人体有哪些危害”,我知道了含铅汽油燃烧后,85%的铅排放到大气中,通常汽车尾气中含铅量达到每立方米20-50毫克,有的高达每立方米100毫克,铅毒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后,与多种器官亲和,对神经、血液、消化、心脑血管等系统造成损害,严重影响体内的新陈代谢。

高浓度的铅尘大多距地面1米以下,恰好与儿童的呼吸带高度一致,所以汽车尾气对小朋友的伤害更大。

平时,我们距离车子的尾气要远一点,走汽车比较多的马路边的时候,要戴口罩。

我长大以后,要发明一种不用汽油的车子,而是用磁吸的车子,这样就不会对小朋友和大人造成危害,还可以保护我们的花草树木。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现代化立国的基础,是推动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人类正生活在一个高度科学技术化了的新时代。

正在进行着一场以信息科学领先,生物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等为主要内容的科学技术革命,并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力度,呈现出一派加速发展的趋势。

科学家们估算:人类在最近30年来所获得的知识等于过去XX年中所创造的总和。

特别是在信息、先进制造、先进材料、能源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将会出现爆炸性的突破和扩展。

信息技术将成为世界竞争的关键目前人类已进入信息化社会,人们已开始认识到信息是比物质和能源更为重要的可以再生的资源。

它在时间和空间上,使世界变孝科学变大,为人类共享精神财富创造了客观条件。

信息技术把传统产业从扩大外延推向增加内涵的发展道路。

同时,以数字革命为先导,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将引发一场世界性的经济大战。

因此,信息技术将成为各国竞争的关键领域。

据美国官方估计,21世纪初叶,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实现,美国工业部门每年可多创造3000亿美元的销售额,生产效率将提高20-40%。

病人可通过远程的名医会诊和遥控治疗。

得到最好的医疗,信息技术将为人们提供一个方便、多样、舒适协调的生存环境。

《中国科学史》读后感2000字

《中国科学史》读后感2000字

《中国科学史》读后感2000字(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心得、读书体会、美文摘抄、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reading experience, reading notes, reading experience, reading experience, beautiful essay excerpt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tay tuned!《中国科学史》读后感2000字经历了一个短暂而又意义非凡的秦朝,汉继续在中华大地续写篇章。

学习中国科技史的反思

学习中国科技史的反思

学习中国科技史的反思翻开历史的长卷,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有过光辉灿烂的业绩,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都居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英国著名科学史专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技史》一书中写道:“中国的科学技术在公元前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水平,就是到15世纪,也还远远超过欧洲”。

我国的四大发明对推动世界文明进步,特别是对欧洲的社会变革和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马克思都曾评价其为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

而明代郑和七下西洋,其船舶和航海技术之先进,航程之长,航海人员之众,组织配备之严密,在当时的世界上都是罕有其匹敌的。

然而16、17世纪以后,当西方工业革命蓬勃兴起时,中国却在满清封建王朝的统治下闭关锁国,故步自封,失去了与世界科学技术同步发展的机会,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学习了中国科技史,看到了过去的辉煌和近代的落后,却不由得引起我深刻地反思:为什么我们的科技会由领先世界变为落后愚昧?我觉得应该从国家制度、战争破坏、科技人才地位和科技传承等几方面来进行探讨。

首先从国家制度来看,我国自西周开始就一直处于封建社会,在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到了北宋年间科学技术的发展到达一个阶段性的高潮,而自明清起发展势头开始明显下降,虽然明代中期也曾出现了一段科技发展的黄金时代,但最终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兴起和清朝统治的愚昧落后,让中国的科技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

最初新兴的封建制度优胜于奴隶制度,使得我国的科技成就不仅赶上并且超过了早期科学技术最发达的古希腊,但是封建王朝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一直对科技抱着极为不重视的态度,自隋代封建科举选拔官员盛行以来,使得作为社会精英的士人阶层为博取功名埋头于经史策论,尤其始于明代八股文考试,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严重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同时把科技发展引向人才凋零的绝路。

而在封建社会的末期,帝王们却仍在大造皇宫、园陵,大修长城、御道,最终被帝国主义用大炮轰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一个泱泱大国沦落为西方列强“蚕食鲸吞、瓜分豆割”的对象。

中国科学史读后感-读后感

中国科学史读后感-读后感

中国科学史读后感-读后感中国科学史读后感-读后感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国科学史读后感-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几天微信群里很热闹,又是一次关于中医的讨论。

我呢,不懂医学,对神医治病比较排斥,正好以前看过一本书,有关于中医发展的一些历史,这次找来,专门挑选部分章节,再读一遍,顺便写点儿笔记。

这本书是李申老师写的《中国科学史》。

关于科学的定义,尤其是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有些人是有看法的。

不过,我们不能完全用现代人的眼光看待古人的思想,时代的思想总是和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很难超越甚至跨越性的提出思想。

所以,按照古人的思维,他们对于科学技术的认知,我们应该称之为科学技术的。

也就是说,科学可以存在被后来推翻的可能。

这个我们认可。

但是,历史是发展的,科学也是发展的,我们不能因为某些理论在历史上存在过,能解释或适应当时的需要,就认为可以放到现代。

很多看似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都是在一定范围内可行的。

如同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认识到现在还是在初级阶段,就是很不简单的事情。

当初马列先驱们提出的共产主义设想,超越了那个时代,我们现在发展的远远不够,还是要不断独立思考,努力认真做事。

因此,科学是当今我们认为正确的理论知识体系。

以前的科学是历史,如果在应用,那只能用现在的科学。

这本书按照时间顺序,在每个历史阶段都专门讲述了医学的历史,我挑着写。

远古就不说了。

秦之前一般称为先秦时代,可以从商开始到秦统一之前。

主要是这两个时间点好记。

历史发展中,有些事情差几年几十年的,影响不大。

别较真,有些是按时间来的,我认同。

生老病死,现在看来太平常了,但是在古代,对疾病、生死的认识是慢慢成长的。

能知道生病,就是很大的进步了,因为这时候的表现和正常人不一样,但是为什么会这样呢?通过猜测、经验,乃至后来碰巧发现吃某些东西,或是锤锤打打,感觉会好些。

《中国科学技术史》书写辉煌的中华文明

《中国科学技术史》书写辉煌的中华文明

《中国科学技术史》书写辉煌的中华文明中国人自己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组织实施,由中国科学院原院长、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卢嘉锡任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大型丛书目前已经面世。

这是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学者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集大成之作。

这部巨著由中国学者三十年反复酝酿、三十年精心编撰而成。

由中国科技史界通力协作完成的多卷本《中国科学技术史》是一个宏大的学术工程和文化工程,其出版规模之大、专家水平之高、成果影响之广,堪称中国学者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集大成之作,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大书”。

《中国科学技术史》这一宏大的工程凝聚着几代人的关切和期望,该书的立项、编写和出版过程坎坷曲折。

卢嘉锡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丛书总序中写道:“编撰一部系统、完整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大型著作,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是中国科学技术史工作者的愿望与努力目标,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如愿,以致在这一方面显然落后于国外同行。

”早在1956年,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委员会曾专门召开会议,讨论有关编写问题。

1975年,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演变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并恢复工作,这个打算又被重新提到议事日程,并专门为此开会讨论。

后来,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再次提出编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丛书》的计划,并被列入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的重点项目,作了一些安排和分工,也编写和出版了几部著作,如《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中国天文学史》、《中国古代地理学史》、《中国古代生物学史》、《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中国古桥技术史》、《中国纺织科学技术史(古代部分)》等,但因没有统一的组织协调,丛书计划半途而废。

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稿》完成之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科学技术通史研究室就曾制订编著断代体多卷本《中国科学技术史》的计划,并再次被列入中国科学院重点课题,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能实施。

1987年,科学技术通史研究室又一次提出了编著系列性《中国科学技术史丛书))(后定名为《中国科学技术史》,简称“大书”)的设想和计划。

科学技搜集心得

科学技搜集心得

科学技搜集心得姓名:张冬良学号:200928006937049培养单位:南海海洋研究所《科学技术史》学习心得经过一个学期科学技术史的学习,我丰富了知识,懂得了道理,陶冶了情操,它让我这个理工科学生得到了人文精神的熏陶。

下面从几个方面简述学习科学技术史这门课的学习心得。

一、什么是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史是关于科学技术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科学技术史既要研究科学技术内在的逻辑联系和发展规律,又要探讨科学技术与整个社会中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因此,科学技术史既不是一般的自然科学,也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历史学。

它是横跨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二、科学技术史的基本内容科学技术史的基本内容应该包括三个方面:1.研究科学技术发展本身的逻辑,揭示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2.研究社会因素的制约性,揭示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3.研究科学对社会的反作用,预示科学技术未来的发展。

三、科学技术史的特点如果将科学技术史与自然科学、历史学、哲学与思维科学比较一下便可得出这样的结论第一,科学技术史与自然科学不同, 这两者研究的对象不一样。

各门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立研究自然界各种物质运动形式及其规律的, 或者是研究如何运用这种规律性的知识来实现人类改造自然的目的。

科学技术史则是把科学技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 从历史上来研究它们产生和发展的规律, 而不是去砰究自然界本身。

第二,科学技术史与哲学、思维科学亦不同。

人们一向认为整个世界可以相对地区分为三个领域:自然界、社会与人类思维。

哲学是时代的精华, 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思维科学则是关于思维知识与思维规律的概括和总结的科学。

思维科学与哲学之间的桥梁是认识论。

毫无疑问,研究科学技术史离不开哲学的指导与思维科学方法的运用, 尤其是作为科学技术史主要分支的自然科学史与科学思想史都是人类认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科学的哲学则是认识史的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明中国科学技术史话》读书笔记作者: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27班田培沛 2013111398 当前我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关键。

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历史继承性。

中国科学技术为什么古代先进而近代落后,一定有社会历史的原因。

研究和了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探讨它的发展规律,将可以起到鉴古论今的作用。

本书的主编是陈美东,本书向读者揭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进程,不仅叙述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也探索近代中国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

中国科学技术史,是整个人类文化史的一部分。

在它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取了世界各民族、地区和国家的许多成果,同时也把自己的许多成果传到国外,贡献给全人类。

关于中外科技交流,《简明中国科学技术史话》也给予了一定的注意。

在这本书的最后,对中国科学技术史上若干规律性问题的加以探讨。

这些意见虽然还只是初步的,不成熟或者不完备,甚至有错误,但是可以引起读者去进一步研究,也有助于读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经验中获得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新石器时代文化大约在距今一万多年前,晚期智人在长期劳动实践中,智力进一步发展,劳动经验和技能,制作劳动工具的技术,都有显著的提高,这就发展成为现代人。

这时候,人类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在技术上有许多新的突破,出现了形制准确合用和有锋利刃口的磨制石器,开始烧制陶器,产生了原始的畜牧业和种植业,并且利用野生葛、麻等纤维编织成织物,还建筑了住房。

到现在为止,我国已经发现距今4000年-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大约六七千处。

由于我国土地辽阔,地形复杂,各地区气候差异也比较大,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各地区造成一定的隔阂、闭塞状态。

我们的先民长期在不同的自然环境里生活和进行生产活动,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住房、生活用品等各方面都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地区特点。

考古学家习惯上用某种特定文化遗存最初发现的地名给这种文化命名。

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著名的有河姆渡文化、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屈家岭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等。

原始公社制逐渐走向崩溃,原始社会时期,我们的先民在跟自然界作斗争的时候,是结成群体进行的。

四五十万年前的“北京人”,由于工具落后,生产技术水平十分低下,组织能力也很薄弱,只能几十人结成一伙,靠采集和渔猎维持生活。

因为生活极端艰苦,大多数人都早年天亡。

有人曾经就所发掘到的22个“北京人”化石材料进行鉴定,在14岁以下死亡的就有15人之多,占68.2%。

奴隶社会早在国家形成前,黄帝、尧、舜、禹等就先后活动于黄河流域。

启于公元前21世纪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经商、西周、春秋四个阶段,我国的奴隶制度经历了1600年的独立的延续、发展期,这是别的文明古国所根本无法比拟的。

随着我国奴隶制在公元前476年的结束,我国的历史也就于公元前475年进入了封建社会,这比西欧于476年才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早了一千年。

我国于公元前221年就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集权制国家———秦;而西欧的英法则在1453年英法百年战争结束后才开始走上集权的民族君主国的道路,比我国晚了1600多年。

我们的民族是个伟大的富有智慧的民族。

古代史上,中国人民创造了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灿若群星的科技、文化成就,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自然科学统计资料表明:中国历代重大科技成就(项目)在世界重大科技中所占比例为:公元前6世纪前为57.4%;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为50%;公元前1世纪到400年为62%;401年到1000年为71%;1001年到1500年为58%。

明朝以前的世界重要发明和伟大的科技成就有300多项,其中有175项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

从公元前三世纪到十五世纪,中国的科技发明使欧洲望尘莫及,有许多项目比欧洲早几百年,甚至上千年。

如东汉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年;南朝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精密数值(准确到小数点以后的七位数)比欧洲早1100多年;北宋沈括创制“十二气历”比欧洲早800年;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元朝郭守敬对地球公转的精密推算比欧洲早300年。

总之,我国古代的科学文化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许多发明创造被世界公认,在世界上产生过深远影响。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对中国传统文化给予高度赞扬,他说:“世界上有古无今的文化很多,有今无古的文化也很多,而有古有今的文化则很少,像中国这样波澜壮阔的文化传统简直是独一无二的历史现象”。

随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清明,交通发达,民族融合,中国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教育制度先进,这些为我国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尽管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吸取了许多国外成果,但是,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道路、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却有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具有独立性和特异性的特殊传统。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有它自己的体系。

一般认为,所谓“体系”是指严密的理论体系,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带有经验性和实用性,恰好缺乏严密的理论体系。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是否完全缺乏理论体系,这个问题也有不同意见,现在我们暂且撇开不说。

但是,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独具一格的这一特点来看,不论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整体或者是各个分支学科,也完全称得上是自成体系的。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特点是在封建社会初创的秦汉时期形成的,从建立与巩固新的封建秩序出发,要求科学技术直接为发展生产服务就成为必然的事,因此它更多地具有实用性的色彩。

实用科学特别注重生产实践和直接经验,注重工艺过程、工艺方法和实际操作的效益,具有实际经验的工匠、文人、医生对实用科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实用科学把研究的最后落脚点放在应用上,如把天文学的研究建立在观测的基础上,以便解决实际问题见长的体系。

各项技术的发明则直接同工程建设、工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军事工程设施、武器的改进联系在一起,因而,其实用性、应用性更加突出。

由于封建社会绵延2000多年,中国在秦汉时期形成的这种特色,也就进一步固定化,几乎成为一种前后继承的固有模式。

我在读完《简明中国科学技术史话》之后,对于唐宋元明清之际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有一定的感想:中国科技从领先到滞后,中间经历了明清之际二百多年的过渡期,时间大约从万历(1573-1620)至清乾隆(1736-1795)。

在这个过渡时期,中国一方面希望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另一方面由于内外诸多因素制约,最终未能抓住追赶世界科技的机遇,历史经验及教训值得做出总结,也值得各种认识彼此争鸣。

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清明,交通发达,民族融合,中国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教育制度先进,这些为我国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一、兴盛的建筑业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三、天文历法四、唐朝的医学成就 1)隋李春赵州桥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石拱桥早于西方700年(2)隋唐雕版印刷术的发明(3)868年《金刚经》现存世界最早有确切日期的雕印品(4)唐僧一行世界上最早测量子午线(5)唐贞观年间政府办分科医学校早于西方200年(6)唐高宗时政府编订药典《唐本草》早于欧洲800多年(7)唐孙思邈编《千金方》被尊称为药王。

隋唐时期,我国疆域辽阔,南北统一,经济发达,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在继承前代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隋唐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处于世界前列,哲学、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文学艺术光耀千古,这都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文化遗产。

隋唐时期著名的诗人、哲学家、艺术家,才华横溢,对学问孜孜以求,对文学艺术创作精益求精,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刻苦的钻研精神是他们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隋唐文化发达的原因国家强盛,经济繁荣,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文化交流频繁,继承传统文化。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天文和历法成就、医学的进步、建筑的成熟。

科学技术在宋元时代曾经获得重大的发展,许多部门都曾居于世界的前列,并建立了自己的体系。

明朝统治时期,西方国家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许多领域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明清时期,中国逐渐陷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受到“只重其法,不重其理”的旧体系的束缚,也日益落在西方国家的后面。

但某些具有自己传统的领域,仍然出现了一些杰出的科学家和科技著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西方的科学技术传入后,某些领域逐渐注重科学原理的探讨,得到新的进步。

唐、明朝的中国,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最开放,眼界最为远大,统治者阶层对于传播引进外国先进思想技术最为热心,心态也最为良好的时期,这和唐、明代本身经济的高度发展,思想的高度活跃,广大知识分子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意识空前高涨是分不开,而所有的这一切追根溯源,都必须归源到明朝开国之初所制订的政策。

明朝前期是文明的恢复期,正是在明朝统治下,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空前普及,士大夫阶层的活跃,哲学思想的突破,使得原来开始走下坡路的中国文明挽回了颓势,重新焕发出多样多采的的活力,重新显示出人性的尊严,个性的张扬。

中国历史上在春秋战国以后再一次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活局面,再一次表现出对科学的空前兴趣,明朝中期,统治者明成祖支持国家对外开放,允许外来科技传入中国,并积极学习外来西方科学技术,但随着国力的衰落,统治者害怕外来事物的大量传入,会蛊惑国民,威胁其统治,开始禁止对外开放和外来事物的进入,关起国门来自守。

最终由于统治阶级的腐朽不堪和对百姓的无止压榨,明朝毫无悬念的走向灭亡。

此时的少数满洲部落入主中国,取代汉人成为国家的统治者,中国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统治者吸取明亡教训,统治初期进行各个方面的改革。

明清之际,我国和欧洲的文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形成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

此时的中国社会进行了一个重要的过渡,开始由一个逐渐衰落的明王朝向强大的清王朝过渡,由汉人统治的国家转而有少数名族统治,在思想上和对外态度上统治着阶级的态度也明显发生变化。

然而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经过明清之际这一过渡时期,虽试图迎头追赶,整体还是逐渐落后。

明清时期是我国科技史上开始走下坡路,并最终落后于世界的一个历史时期。

在大家的心目中,总觉得明清时期的科技已经乏善可陈。

其实,明清时期在科技上并非一无是处,而是仍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

下面试简要介绍明清时期的部分科技成就:一、医学方面:明清时期,在医学上,通过总结前代医学经验,取得了集大成的重大成果,并有重要的创新和发展,为我国传统医学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其中重要的医学著作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明朝)全书共52卷,分16部、60类,收药物1892种,其中新增374种,附处方11096则,其中新增8161则,动植物插图1110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