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关系史简述
泰国历史以及中泰交往
清朝和阿瑜陀耶王朝的关系
清朝:1644-1911年 阿瑜陀耶王朝1350-1767年 清朝继承历代王朝的“厚往薄来”的怀柔
政策。 清朝政府要促成“万国来朝”的局面,主 要目的在于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阿瑜陀耶王朝为了取得外交上的支持和贸 易上的利益,希望同清朝建立密切的关系。 1664-1766年的102年间,阿瑜陀耶王朝共 16次遣使来华。
沙立、他侬集团亲美反华,中泰关 系再度恶化
沙立在美国的策动下,于1957年发动政变,
推翻披汶政府。从此军人集团开始对泰国 长达15年的统治。 继沙立后的他侬政府继续执行沙立的政策, 继续拒不承认新中国。
东南亚地区形式出现新变化,双方 共同努力促成两国正式建交
背景:60-70年代,美国深陷印度支那战场不能自 拔,寻求脱身之计。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美 国尝试与中国改善关系。 美国在越南、朝鲜战争中的失败,促使泰国适时 调整自己的对外关系。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泰国政府对华 态度终于开始转变。 乒乓外交 泰国文官政府出现后,中泰交往有了新的发展 1975年,泰国总理访华,签署中泰联合公报。中 泰正式建交。
朝贡贸易中清朝政府给暹罗的优惠
厚往薄来 对于暹罗的货物,允许上岸免税销售。对
水手供应口粮。 暹罗贡期未到,也有船来华要求贸易。 暹罗可以从清朝政府得到一些禁止出口的 物资
清朝官员拟议的一次中暹军事合作
中缅战争 云贵总督提出与暹罗合作夹攻缅甸,提议
遭到清高宗的斥责。 清高宗反对中暹合击缅甸,在清朝打败缅 甸军之后才要暹罗协助追擒。
1975-1989年的中泰关系
两国领导人互访促进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 发展中的两国经贸关系 频繁密切的两国间文化交流活动
中泰关系
中国与泰国关系概况一、双边政治关系回顾1975年7月1日,中国与泰国建立外交关系。
两国保持高层密切交往。
江泽民主席(1999年)、李鹏委员长(1999年、2002年)、胡锦涛副主席(2000年)、朱鎔基总理(2001年)、胡锦涛主席(2003年)、吴邦国委员长(2010年)等中国领导人先后访泰。
2000年,泰国诗丽吉王后代表普密蓬国王对中国进行访问。
哇集拉隆功王储、诗琳通公主、朱拉蓬公主和王姐等王室成员多次访华,历任总理、国会主席和军队领导人亦曾访华。
2010年1月,泰国国会主席兼下议院议长猜·奇初访华。
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隽琪赴泰出席各国议会联盟第122届大会。
4月,泰国公主诗琳通访华。
5月,财政部长功访华。
6月,沙南副总理来华参观上海世博会。
7月,格实外长来华出席中泰建交35周年庆祝活动,诗琳通公主来华参观上海世博会并出席国际康复工程和辅助技术会议,素贴副总理访华并出席上海世博会。
8月,国防部长巴威访华。
9月,阿披实总理来华出席上海世博会泰国国家馆日活动。
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对泰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阿披实总理来华出席广州亚运会开幕式活动。
12月,沙南副总理来华出席广州亚残运会闭幕式活动。
2011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访泰。
两国互设大使馆,中国在泰清迈、宋卡设有总领馆,泰在广州、昆明、上海、香港、成都、厦门、西安、南宁设有总领馆。
二、双边经贸合作两国经贸合作继续保持增长。
2010年中泰双边贸易额529.5亿美元,同比增长38.6%,其中中国出口197.5亿美元,同比增长48.6%,进口332亿美元,同比增长33.3%。
中国成为泰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泰国是中国在东盟国家中第三大贸易伙伴。
两国双向投资情况良好。
截至2010年底,泰来华投资项目4015个,实际投入32.9亿美元。
我对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6.01亿美元。
中国公司在泰累计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合同额73.7亿美元,完成营业额46亿美元。
在这里看“中泰一家亲”的友谊
在这里看“中泰一家亲”的友谊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的友谊和合作显得愈发重要。
作为中国和泰国两个传统友好邻邦,中泰的友谊历史悠久、交流频繁。
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领域,中泰的友谊都有着深厚的根基。
在这里,我们将探讨中泰两国友谊的渊源,以及友谊在各个领域的具体表现。
首先,中泰两国的友谊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代。
早在公元前2世纪,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就将两国联系在一起,成为友谊的纽带。
汉代时期,中央政府曾向泰国派遣了大批的官员和学者,以促进两国的交流和了解。
同时,泰国也向中国派遣了使节,表达对中国文化的崇敬和向往。
这种早期的交流奠定了中泰两国友谊的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泰两国的友谊逐渐加深和发展。
在政治方面,两国始终保持着密切的交往和合作。
相互尊重和平等相处是中泰两国友谊的重要特点。
两国领导人定期互访,加强了政治互信和战略合作。
此外,中泰两国还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紧密合作,共同维护地区稳定与发展。
在经济领域,中泰两国合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泰国是东盟国家中最早与中国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国家之一。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泰贸易额逐年增长,相互投资也日益增多。
中国企业在泰国投资建设了众多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为泰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同时,中泰两国的合作还涉及农业、农业科技、旅游等领域,推动了双方合作的多元化和深化。
除了政治和经济领域,中泰两国在文化和教育交流方面也取得了很多进展。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泰国受到广泛关注和认可,中文教育在泰国得到普及。
同时,泰国的文化遗产和艺术也在中国得到了很高的认可和欣赏。
中泰两国的学术交流也日益频繁,不断推动两国学者的相互合作和交流。
此外,中泰两国的人民之间友好交往也是友谊的重要表现。
中国和泰国之间有着频繁的人员往来和交流,亲戚之间的团聚、友谊之旅等成为了常见现象。
中国游客在泰国旅游、度假已经成为常态,而泰国人在中国求学、工作、旅游也越来越多。
人民之间的交往进一步促进了两国友谊的发展。
中泰交往小故事
中国和泰国之间的交往小故事很多,其中一个被广泛传颂的故事发生在古代,展示了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和互相尊重。
在明朝时期,中国皇帝派遣使者前往泰国进行友好访问。
当时,泰国的国王对这位来自中国的使者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为他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宴会。
在宴会上,国王命令乐队演奏中国的音乐,以表达对中国文化的尊重和喜爱。
使者深受感动,他向国王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并赠送了一件珍贵的礼物——一幅精美的中国画。
国王非常高兴,他命令将这幅画悬挂在皇宫的显眼位置,让所有的人都能够看到中国的艺术之美。
这个故事展示了中泰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和互相尊重。
尽管两国之间存在地理距离和文化差异,但双方都愿意通过交流和合作来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通过相互尊重和欣赏对方的文化,我们可以建立更加紧密和友好的国际关系。
此外,在现代,中国和泰国也有着广泛的交往和合作。
两国之间的贸易、旅游、教育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加深,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同时,两国也保持着密切的政治和安全合作,共同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中泰关系的历史与现状
中泰关系的历史与现状当谈及中泰关系的历史与现状时,我们必须追溯至古代,这两个国家之间早已有着深厚的联系。
中国和泰国之间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二世纪,这段历史充满了文化交流、贸易往来和政治互动。
中国与泰国在古代丝绸之路上交流频繁,丰富的贸易活动促进了两国间的文化交流,不仅仅是商品的交换,更是思想、艺术和宗教的传播。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国之间的关系逐渐深化并持续至今。
在现代,中泰关系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政治上,两国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外交关系,相互支持和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和主权。
2004年,泰国成为中国第一个签署《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国家之一,这进一步促进了两国经济的合作。
经济合作一直是中泰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是泰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两国之间的贸易额不断增长。
除了贸易合作外,中国还在泰国投资兴建了基础设施和各种项目,推动了泰国的经济发展。
文化交流也是中泰关系的重要方面。
两国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这促进了人文交流和相互理解。
中泰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在教育、艺术、语言等领域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合作。
在国际事务中,中国和泰国也在地区安全、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问题上保持密切合作。
两国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中积极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尽管中泰关系在许多方面都非常牢固和合作,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争议。
例如,一些经济、贸易和政治问题可能会对双边关系造成一定影响。
然而,通过高层互访、战略对话和双边合作,中泰关系持续向着更加稳固和互利的方向发展。
总体而言,中泰两国在历史和现实中都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合作关系。
双方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为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这种紧密联系和合作预示着中泰关系在未来将继续稳步向前发展,为两国和地区带来更多的机遇和福祉。
中泰政治关系
王室成员访华- 王储哇集拉隆功、诗琳通、朱拉蓬、 乌汶勒、王姐甘乍纳尼瓦塔纳等多次访华。
中泰友好的使者- 诗琳通 中泰双方签署的重要双边文件: - 《中泰建交联合公报》(1975年7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泰王国关于二十一世纪合作计 划的联合声明》 (1999年2月) - 《中国与泰国联合公报》(2001年8月)
1932年,暹罗发生政变,君主专制被君主立宪制取代。中泰关系稍有改
善, 双方有官员互访行为,同意以互派商务官员方式解决外贸活动问题。 1938年,銮披汶政府上台,对内推行泰化运动,对华侨实行种种限制 ( 1941年,泰国实施新移民条列,限制华人入境,1942年,颁布限制 外国侨民职业法令),对外奉行亲日政策(承认伪满洲国,承认汪伪政 权,出兵攻打云南西双版纳)。 1939年,蒋介石曾致电銮披汶,要求保护华侨正当权益。 1941年,泰国驻美大使社尼.巴莫在华盛顿建立抗日爱国组织- 自由泰运 动。,1942年泰国国内自由泰运动代表乃比里。自由泰组织跟中国有联 系,团结一致抗日。 1944年,銮披汶政府垮台,1945年, 社尼.巴莫担任泰国总理兼外交部 长。对华侨采取友善政策。中国政府没有把泰国视为战败国。经过双方 努力,中泰1946年签订中暹友好条约。李铁铮担任驻泰大使。双方关系 进一步改善,不断互派使团。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泰国曾改名暹罗,1948年,銮披汶复出,担任 政府总理,把暹罗改名为泰国。开始采取各种措施,限制华校,迫害进 步华侨。
中泰互设的大使馆、领事馆
中国驻泰大使馆、领事馆:
中国驻大使馆- 曼谷 中国驻清迈领事馆,中国驻宋卡领事馆
泰国驻中国大使馆、领事馆:
泰王国驻中国大使馆- 北京 泰王国驻上海领事馆、 泰王国驻广州领事馆、 泰王国驻南宁领事馆、 泰王国驻昆明领事馆、 泰王国驻成都领事馆、 泰王国驻海南领事馆、 泰王国驻西安领事馆。
中泰文化交往史
中泰文化交流往今中泰之间文化源远流长。
中泰两国间的文化交流也是自古就有的了。
两国间的文化交流不断繁荣,不仅增进了两国间的友谊同时也促进了两国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很久以前,中国于泰国的交流便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了,根据史书记载,早在汉唐时期中泰两国就有友好交往。
公元1~5年西汉时,中国航船就到过泰国。
东汉至隋唐时期,泰国境内就有狼牙修国,堕罗钵底国,盘盘国等,都与中国有交往。
唐代僧人义郎曾到过狼牙修国并被待为上宾。
狼牙修国,盘盘国均曾派使者前往中国。
唐朝的大乘灯禅师到过堕罗钵底国。
隋炀帝曾派特使出使泰境内的赤土国,受到隆重礼遇,赤土国王子也回访过中国,见到了隋炀帝。
宋元时期,泰国境内出现了登流眉,罗角,真里富等国,它们都与中国宋元朝王朝有着友好交往。
宋末元初,泰国北部的素可泰国(即暹国)兴起后,1292~1303年,先后9次派遣使者访问中国。
元朝也曾3次派出使者访问国。
此后,国泰国曾邀请中国制瓷工匠前往泰国传艺,并制造出精美瓷器畅销东南亚。
明朝时期,恰是阿瑜陀耶王朝(即暹罗王朝)统一泰国时代。
这是中泰关系史往来最为频繁的时期。
据记载,在整个明朝的276年中,阿瑜陀耶王国派遣使臣来华访问计有112次,有时一年达6次。
明朝派遣使臣访问阿瑜陀耶王国19次。
郑和曾两次出使暹罗国,受到友好款待,加深了中泰友谊。
随着使节的往来,两国经贸与文化也频繁交流,华人到泰国经商,定居者逐年增多,有的华人还充当王国使臣的通事,副使,乃至正使。
清朝的200多年间,泰国的阿瑜陀耶王朝,继起的吞武里王朝和现今的曼谷王朝的前期,与清朝仍保持密切交往。
这时,泰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对象是中国。
曼谷王朝拉玛二世时,约有86%的泰国商品运往中国销售,进入泰国的中国商船也超过所有外国船舶的总量。
在泰国境内从商的主要是华人。
到拉玛三世时,移居泰国华人已近百万人。
清朝末年,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两次赴泰国,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并在曼谷成立同盟会分会“中华书报社”,受到旅泰华侨和泰国企业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中泰外交
• 泰国,旧称暹罗, 位于东南亚中南半 岛中部,东临柬埔 寨,西部和西北部 接缅甸,东北邻老 挝,南接马来西亚, 北邻近中国。
一、历史上的中泰友好关系
• 中泰两国作为近邻,自古以来就有着政府和民间 的频繁往来。 • 政治上,泰国与中国是朝贡关系。 • 经济上,两国经贸往来频繁,泰国对中国的输出 主要是大米,其次是木材。中国向泰国输出的是 纺织品、其它轻工业品、食品和杂货。1840年后, 我国出现大批移居暹罗的华人和华侨,对暹罗经 济作出了巨大贡献。 • 两国之间的文化艺术、体育和教育方面的交流。 • 1946年1月10日,中泰两国签订《中泰友好条 约》。
50年代中泰关系从紧张走向缓和的原因
• 1、国际形势暂趋缓和,批汶政府外交政策“见风 使舵”。
• 国际形势缓和: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生效,刚刚成立 的新中国敢于对抗实力悬殊的美国,美国不得不承认中国 共产党执掌中国政权的事实,迫于国际压力,于1955年8 月1日在日内瓦会议期间与中国举行大使级会谈。 • 泰国政府捕捉到国际形势缓和的信号,开始调整对中国的 外交政策。1956年6月,泰国外交部长那拉底公开表示, 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已经是一个真正有权力并且足以 控制整个中国大陆的政府,这已经成为一个谁都不能否认 的事实,中国进入联合国的资格已不成问题,剩下的只是 时间问题。他说,泰国虽然已经承认台湾政府,但这并不 表明泰国的对外政策将永恒不变,相反,泰国对外政策必 须根据国际情势的变化而变化。
2、中国政府为改善双边关系做出积极努力
• (1)双重国籍问题的解决。 • 华人的身份问题一直是困扰中泰关系正常化的一个因素。 1950年中国同印尼率先解决了双重国籍的问题,方式是由 华人自由选择国籍,此后,中国与泰国也采取印尼模式, 双重国籍问题和政治归属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 (2)中国政府积极调整侨务政策。 •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海外众多华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 各方面认同中国,而且在行动上响应中国政府的各种号召, 激起了当地政府的恐慌,东南亚各国普遍流行“华人是中 国‘第五纵队’”的谬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间关 系的正常化。在这种背景下,中国领导人旗帜鲜明地确立 华侨不介入和参与侨居国政治的原则,尤其是严格区分华 侨工作与侨居地革命,即“各国有非法活动或是革命,但 那是本国自己的事,华侨不应该参加。” • (3)中国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泰中关系和解。 • 中国政府的上述努力,充分展示了中国睦邻友好的诚意, 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泰国当权者的疑惧,对披汶政府下决 心迈出泰中关系正常化的第一步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中泰文化交往
泰国,全称泰王国,是东南亚的一个国家,东临老挝和柬埔寨,南面是暹罗湾和马来西亚,西接缅甸和安达曼海。
在1949年5月11日以前,泰国的名称是暹罗。
1949年5月11日,泰国人用自己民族的名称,把“暹罗”改为“泰”,主要是取其“自由”之意。
中泰两国,自古就交流很频繁深入,语言的交流,以及通商,这使得中泰自古就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绵延至今。
中泰两国的交往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的汉代,当时中国的生意人就曾到过泰国的南部,由于泰国地处海上丝绸之路的要处,因此与汉族交往频繁。
公元9~10世纪,我国南方福建、广东、云南等地的大量居民迁移东南亚,其中有很多人选择在泰国定居。
这些省份同泰国在地理位置上相近,文化上也有许多相通之处,所以与在泰国联系、交流上很是方便、密切。
宋元时期,两国的交往进一步发展,往泰国不但输入商品,而且传入的还有生产技术。
元代,中国的工匠和泰国的工匠合作生产出了当时远近驰名的宋加洛瓷器,直到如今泰国一直认为是高质量的瓷器。
明朝,由阿瑜陀耶王国统一后的泰国同中国的往来进入到了最频繁的时期。
中泰友谊关系史上的最大盛况便是在此期间的“郑和下西洋”,其中两次到暹罗国,受到当地人民的欢迎,他带去了中国先进的造船工业和航海技术,至今在泰华人中还流传着许多有关中泰友谊的传说。
元明前后是泰国史上的大成王朝,此时泰人被禁止与外国人通婚,却只有中国移民可以娶泰女为妻,在于华人能遵泰人之礼俗。
清、泰国吞武里王朝时期,在泰国人抵抗缅甸侵略的战争中,一位年轻的将军塔克辛战功卓越,他是一位中泰混血,我国史书上称之郑信,至今他在泰国还享有很高的盛誉。
到了近代,孙中山先生在东南亚地区开展革命活动的时候也曾到过泰国,受到华人华侨甚至当地民众的支持,这为他提供了很多的方便。
从民国时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虽然由于政治和对外关系等原因,中泰两国曾经出现过一些隔阂,但是民间的交往却始终未断。
1975 年7 月1 日,中泰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意味着中泰友好关系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时期,从此两国领导人相互访问密切。
泰国历史及中泰交往1
幻灯片1幻灯片2泰国泰国,全称泰王国,在1949年5月11日以前,泰国的名称是暹罗。
在世界上素有“佛教之国”、“大象之国”、“微笑之国”等称誉。
幻灯片3地理位置幻灯片4东临老挝和柬埔寨,南面是暹罗湾和马来西亚,西接缅甸和安达曼海。
幻灯片5泰国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
由红、白、蓝三色的五个横长方形平行排列构成。
上下方为红色,蓝色居中,蓝色上下方为白色。
蓝色宽度相等于两个红色或两个白色长方形的宽度。
红色代表民族和象征各族人民的力量与献身精神;泰国以佛教为国教,白色代表宗教,象征宗教的纯洁;泰国是君主立宪政体国家,国王是至高无上的,蓝色代表王室,蓝色居中象征王室在各族人民和纯洁的宗教之中。
幻灯片6泰国国徽泰国国徽是一个极富宗教神秘色彩的图腾图案。
深红色的大鹏是泰国民间传说中鹰身人面的神灵。
幻灯片7语言泰语是泰国的官方语言,属壮侗语系侗台语族。
泰语是一种分析型语言,缺乏语言形态,不同的声调有区分词汇和语法的作用。
幻灯片8幻灯片9幻灯片10宗教●佛教为国教,其信徒占95%,其次伊斯兰教占3.8%,基督教占0.5%,其他0.7%。
泰国南部的陶公府、北大年府和惹拉府以回教徒为主。
幻灯片11泰国人口●分布不均衡●超过1/3的人口居住在城市。
●泰国人口密度为世界平均人口密度两倍多●曼谷市区: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3647人。
●北部地区:人口密度小,每平方公里70人。
幻灯片12泰国人幻灯片13幻灯片14幻灯片15幻灯片16泰国气候泰国属于典型热带气候。
常年温度不下18℃。
阳光充足,闷热潮湿。
,3月到5月气温最高,为热季,可达40-42℃,6月到10月是雨季。
11月至2月为凉季。
幻灯片17民族●全国共有30多个民族。
泰族为主要民族,占人口总数的40%,其余为老挝族,华族,马来族,高棉族,和苗、瑶、桂、汶、克伦、掸、塞芒、沙盖等山地民族。
94%的居民信仰佛教,马来族信奉伊斯兰教,还有少数信奉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和锡克教。
浅论中泰两国在历史经济文化方面的交往关系和影响
浅论中泰两国在历史经济文化方面的交往关系和影响学号:20131050187物理天文学院物理系喻迪众所周知的,中国是亚洲国家,泰国是东南亚国家,与中国香港同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两国在历史经济等方面的交往呢,也是很频繁的,毕竟是两个自古相邻的国家。
那么,究竟具体的中泰交融表现在哪些地方呢?在历史关系上来说,从汉代至三国时代,中国人已经知道湄南河流域有一个古国称为金邻国。
到南北朝时,位于马来半岛北端和湄南河流域的古国,如狼牙修、盘盘、投和(堕罗钵底)等,已开始遣使入访中国。
隋代有赤土、唐代有哥罗、哥罗舍分、参半等国遣使入访中国。
到了宋代,湄南河流域的古国多为真腊的属国,如丹流眉(登流眉)、罗斛、真里富等,也派遣使者到中国进行友好访问。
那么,也就是说在那个时代,中泰就已经建立了最基本的国家外交关系了。
汉朝早期不算,我们从东汉末年开始算起,那么中泰建交已经有大概一千八百年的历史了。
可见中泰两国可谓是颇有渊源了,那么,在这么长的历史交融中,文化生活也难免会受到不可忽视的影响。
说到文化就不得不提宗教,泰国的国教是佛教,几乎九成的泰国民众信仰佛教、都秉持佛礼,在中国,佛教也是大教之一,在历史上也有好些朝代的国教是佛教。
很多的泰国佛教大神在中国都能找到供奉的佛庙。
在生活方面呢,泰国的一些日常食物在中国也很常见,泰国的香稻在中国市场上销售得非常火爆。
中国人旅游最喜欢去的,也是泰国,不仅是因为泰国的景色美丽怡人,也是因为有着相通的饮食文化习惯。
交往的这么密切的两国,在经济上怎么可能是互相孤立的呢?单说旅游方面,现在泰国最大的旅游市场就是中国。
而中国呢,会出口一些工业和生活用品去泰国。
往大了说,中国和泰国都是亚太经济圈的一员,不仅有更密切的合作,也有更多的交流和共享。
总的来说,中国不仅是泰国重要的出口市场也是重要的进口市场。
中泰关系自古以来就是和谐共处,积极向上的。
地理位置的毗邻关系也使得这两个亚洲国家有着非比寻常的友谊。
转型时期的外交:1975年的中泰关系
收稿 日期 :2 0 1 3— 4 —1 0 3
基金项 目:广 西1 1 0 1—1 2 )
作者简 介 :李一平 ( 1 9 6 3一)男 ,湖南湘 乡人 ,历史学博 士,教授 ,博士 生导师,主要从 事亚太 国际关 系和 华侨
华 人 问题 研 究。
行 反 思 和 调 整 。 而 西 藏 叛 乱 、 中 印 边 境 冲 突 ,特 别 是 中 苏 分 歧 初 显 ,苏 联 撤 退 核 原 子 弹 专 家 之
后 。 中 国 面 临 的 国 际 形 势 日益 严 峻 。 毛 泽 东 不 无 感 慨 地 指 出 , “ 现 在 国 际 上 反 华 浪 潮 来 势 汹 汹 ”。
转型时期的外交 :1 9 7 5年的中泰 关系 3 1
转型 时 期 的外 交 :1 9 7 5年 的 中泰 关 系
。李 ~ 平 罗 文春
( 厦 门大 学 南洋研 究院 ,福建 厦 门 3 6 1 0 0 5 )
摘
要 :中泰两 国是邻邦 ,有着友好 交往的悠久历史 。但二战后的冷战格局却将 中泰 阻隔近 3 0年 。从 7 O年代初
了一 个 新 的 时 期 。
关键 词 :中泰关系 ;革命外交 ;和平共处
中图分类号 :F 2 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 号 :1 0 0 6~1 3 9 8( 2 0 1 3 )0 4— 0 0 3 1 — 0 7
“ 革命 外交 ” 是 2 0世 纪 6 0年 代 中 国 外 交 思 想 的 主 色 调 。 1 9 6 3年 中 共 公 开 发 表 的 《 关 于 国际 共 产 主义 总路 线 的建议 》 即特别 突 出 “ 世 界革 命 ” 的地 位 。《 建 议 》 指 出 , 国 际 共 产 主 义 运 动 的 总路线 应 是 “ 全 世 界 无 产 者 联 合 起 来 … … 逐 步 实 现 无 产 阶 级 世 界 革 命 的 完 全 胜 利 ”,而 亚 非 拉 广 大地 区 “ 是 当代 世 界 各 种 矛 盾 集 中 的 地 区 ,是 帝 国 主 义 统 治 最 薄 弱 的 地 区 ,是 目 前 直 接 打 击 帝 国 主 义 世 界 的革 命 风 暴 的 主 要 地 区 ” 。 D l S m- 5 8 3 在 坚信 “ 世 界 革命 ” 必 然 性 的理 论 基 础 上 ,中 国共
中泰两国的政治关系如何?
中泰两国的政治关系如何?一、两国建交背景以及政治互信的增强1. 中泰建交的历史背景及意义(300字)中泰两国建交始于1975年,这一事件对于两国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泰国作为东南亚重要国家,其地缘位置及经济发展对中国的周边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建交初期,两国政治制度、发展道路等存在差异,但双方意识到相互互利合作的必要性和潜力,这为后续政治互信的增强奠定了基础。
2. 政治互信的增强与牢固(400字)(1)高层交往频繁,增进政治互信:中泰两国高层交往频繁,互访频繁,如中国国家主席对泰国的访问,泰国总理对中国的访问等。
这些高层交往不仅有助于加深彼此的政治了解,也为两国建立起了坚实的政治互信基础。
(2)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中泰两国建立了多个高水平的合作机制,比如中泰政府间联合委员会、中泰战略合作委员会等。
这些机制为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合作提供了重要保障,增强了政治互信。
(3)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中泰两国都积极参与地区事务,共同维护地区的和平稳定。
两国在联合国、东盟等多边机制中保持紧密合作,共同应对地区安全挑战,有助于增强彼此之间的政治信任。
二、政治合作成果与政策对话渠道的建立1. 政治合作成果(300字)(1)经贸合作的深化:中泰两国的经贸合作不断深化,双边贸易额稳步增长,投资领域也得到了积极发展。
这为两国政治合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丰富了双方的利益交融点。
(2)共同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中泰两国都面临着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网络安全等非传统安全威胁。
双方在反恐、打击贩毒、执法合作等方面开展了广泛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果。
(3)人文交流与合作:两国之间的人文交流日益频繁,旅游、教育、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了中泰两国政治合作的深化。
2. 政策对话渠道的建立和发展(400字)(1)建立战略对话机制:中泰两国设立了战略对话机制,定期举行对话,就双边关系、地区安全等重要问题展开沟通和协商。
这一机制为双方政治合作提供了高效的沟通渠道。
中泰社会关系
旅游与体育交流合作
学术教育交流 ---公历1987,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就与广西民族大学签下了学 术合作协议。此后,泰国的其他院校如艺术大学、法政大学、 玛希顿大学等跟云南、广西等省的高校、科研机构进行科研合 作,主题是研究各少数民族历史关系。 --- 泰语教学在中国 --- 汉语教学在中国 泰国华文教育与华文学校介绍 1995年,泰国进行首届“汉语水平考试” 孔子学院在泰国
中泰社会文化交流
艺术交流
-- 至1999年中泰建交25年,两国的音乐、舞蹈、文化、新闻、出版、美术、摄影、 宗教等代表团互访频繁。中国赴泰的各种艺术团近70多个,其中包括东方歌 舞团、中国芭蕾舞团、中国木偶剧团、上海越剧团、广东潮剧院、云南省歌 舞团、大连服装模特艺术团、小天使艺术团等。同一时期泰国也派近20个艺 术团访问中国。 ---2003年,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泰国政府联合主办 “2003.中国西藏文化周”在泰国举行。 -- 2004年,中国文化部与泰国旅游体育部合作,每年在泰国举办“中国春节文化 周”活动。 --- 2005年,“泰国文化节”在广州开幕 --- 2005年,为庆祝中泰建交30周年,两国举办各类庆祝活动如:中国在曼谷举 办中泰建交30 周年图片展,泰国公主朱拉蓬举办“中泰一家亲”音乐会,中 国电影周,“中泰手足情,延绵千秋好”艺术联展,出版特刊《中泰情深》 等。 ---2006年,为庆祝泰国国王登基60周年,两国共同举办多类活动如:中国山水画 艺术展。 ---2007年,泰国公主诗琳通和中国女摄影家丽塔共同举办“两段旅程,同一目标” 摄影艺术展。 ---2007年,广西民族大学和泰王国曼谷举办“中国近日中药展览会”。 1984、1985年,我国派医学代表团去泰国访问。 泰国曼谷朱拉隆功大学药物学院设有东方药物研究组,从事中医 理论和药性研究,翻译与编写中医书籍《中医历史》、《中医 基础学》、《实用草药》等书。 1997年,中泰两国文生部签署卫生科学和药品领域的合作谅解备 忘录。促进中泰传统医学合作与交流。 1997年,由上海中医大学与泰国崇圣大学联合开办一所中医学院, 建立泰国第一个华侨中医医院 2000年,泰国文生部公布《关于批准使用中医方法治疗疾病的规 定》。宣布中医合法化,促成中国华源集团与泰国文生部合作, 在泰国开发草药与艾滋病原草药生产的项目。 2005年,中国免费承担泰南地区海啸遇难者DNA样本的检测。 此外,两国各医学部门还经常进行合作,研制药物,开展医学研 讨会等。
泰国历史以及中泰交往
朝贡贸易中清朝政府给暹罗的优惠
厚往薄来 对于暹罗的货物,允许上岸免税销售。对
水手供应口粮。 暹罗贡期未到,也有船来华要求贸易。 暹罗可以从清朝政府得到一些禁止出口的 物资
清朝官员拟议的一次中暹军事合作
中缅战争 云贵总督提出与暹罗合作夹攻缅甸,提议
遭到清高宗的斥责。 清高宗反对中暹合击缅甸,在清朝打败缅 甸军之后才要暹罗协助追擒。
密切的官方交往
清朝政府册封暹罗国王,但并未派专使前往暹罗 册封。册封不遣使自此成了清朝政府对暹罗册封 的定例。 雍正七年,暹罗访华,将因风吹入外国的中国人 顺道载回来。清世宗赠送暹罗国王匾额。 雍正十三年,暹罗再次访华,表示感谢,说明推 迟进贡原因,并要求回赠龙袍。 暹罗进贡药丸,被清朝退回 暹罗求购人参二斤,被清朝政府婉拒。 暹罗与缅甸战争时期,仍然派遣使者到中国朝贡, 而最后一次的朝贡,中国赏赐的礼物还未到暹罗, 阿瑜陀耶王朝已被缅军灭亡,国王已顾,礼物又 退回了中国。
曼谷王朝的改革时期
泰国的近代史是一部与西方列强和周边国家周旋 和应酬的外交史。 拉玛四世对暹罗实行全面的社会改革。他是泰国 历史上第一位接受西方学术思想的国君。 拉玛四世采取亲西方的政策。 拉玛四世废除了经过国王面前必须爬行的旧礼节, 在宫廷推行西方教育。 拉玛四世的开明为其子拉玛五世做出了榜样 拉玛五世是泰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国王之一。 拉玛五世的改革奠定了现代泰国的基础。
沙立、他侬集团亲美反华,中泰关 系再度恶化
沙立在美国的策动下,于1957年发动政变,
推翻披汶政府。从此军人集团开始对泰国 长达15年的统治。 继沙立后的他侬政府继续执行沙立的政策, 继续拒不承认新中国。
中泰关系史简述
中泰关系史简述1、两汉至宋代的中泰关系(公元前二世纪至公元十三世纪)我国自秦代开始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后,在全国设置郡县。
桂林(郡治在今广西桂平)、南海(郡治在今广东广州)、象郡(郡治在今广西崇左)等郡的设置,不仅有利于我国南方地区的开发,也促进了我国同东南亚地区的交往。
公元一至五年(西汉平帝元始年间),中国曾派出使者远航印度,途经退罗湾,到达过泰国南部。
由此推之,中泰之间的民间贸易往还,当有更早的历史。
三国时期,吴国官员宣化从事朱应、中郎康泰曾在公元二三0年前后奉命出访东南亚,回国以后,写了《扶南异物志》和《昊时外国传》两本书,提到了当时泰国中部建立的金邻(金陈)国。
东汉至隋唐,泰国的中部出现了堕罗钵底国(即堕和罗、杜和罗、投和),泰国南部半岛地区,从北往南有盘盘、赤土等国。
它们建立的时间先后不一,但都和中国有了政治上的交往。
盘盘国在四二四年至四六四年间(南北朝时期的宋元嘉至大明年问)曾派遣使者访问我国刘宋政权。
以后在五二七年(梁大通元年),五二九年(梁中大通元年)五月,五三四年(梁中大通六年)八月,又三次遣使到梁朝,送来象牙、画塔、舍利以及沉檀等各种名贵香料作为礼物。
直到唐朝贞观年间(六二七年至六四九年),盘盘国的使者还来过中国。
至于泰国中部堕罗钵底国,它至少在六三八年(唐贞观十二年)和六四九年(唐贞观二十三年)同唐朝有过两次交往。
那时候,堕罗钵底国的使者来到长安,交换了两国君王的书信,送上了象牙、火珠、自鹦鹉等礼物,带去了堕罗钵底向唐朝要求的良马和铜钟。
就中国方面而言,第一次正式派出使者访问泰国地区,应当说是六O 七年(隋大业三年)常骏、王君政等人出使赤土。
据考证,赤土在泰国南部宋卡、北大年一带。
这年十月,隋朝的官吏屯田主事常骏、虞部主事王君政带着大批礼品出使赤土。
他们“自南沂郡(广州)乘舟”出发,经越南,沿逞罗湾航行,顺克拉地峡东岸南下,进入了赤土国境。
赤土国王派了三十艘船出海迎接,击鼓奏乐,热闹非凡。
中泰关系史简述
作者: 邹启宇
出版物刊名: 东南亚南亚研究
页码: 2-12页
主题词: 中泰关系;明王朝;东南亚史;史学工作者;吞武里王朝;暹罗国;兰甘亨;中国对外关系;
明洪武;遣使
摘要:<正> 作为中国对外关系史组成部分之一的中国与泰国关系史,迄今为止仍是我国史学研究中的一个空白项目。
随着我国史学研究特别是东南亚史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加强这一课题研究的任务便责无旁贷地落到东南亚史学工作者肩上。
本文试图在这方而做一点抛砖引玉的尝试,以期引起学术界同志们的进一步研究和讨论。
泰国与中国
作者: 无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创造
页码: 51-51页
主题词: 中国陶瓷 泰国 郑和下西洋 外交关系 两国关系 友好合作 社会制度 中泰关系
摘要:作为亚洲近邻,中泰之间有着近两千年的友好交往史。
十四世纪中叶,素可泰王朝兰甘亨国王邀请中国陶瓷工匠到暹罗传授烧瓷技术,烧制出著名的宋加洛瓷器。
郑和下西洋也曾两次到过泰国。
1975年7月1日,中泰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揭开了两国关系的新篇章。
此后,两国交流迅速扩大,交往频繁。
1989年10月邓小平指出:“中泰关系是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友好合作的典范。
”。
1767年至1946年的中泰关系
1767年至1946年的中泰关系
张步天
【期刊名称】《东南亚纵横》
【年(卷),期】1995(000)001
【摘要】泰国是东南亚重要国家,近年经济高速发展,令世人瞩目。
中泰交往历时久远,近年两国交往日趋活跃。
本文拟对1767年至1946年的中泰关系作出初步探讨。
一、1853年前的暹清贡藩关系时期大城王朝最后一次与中国清朝互通使节是1766年。
1767年4月,缅军攻破大城,半年后郑昭复国,暹清官方关系继续维持至1853年。
郑昭,依暹名译为达信,“达”是地名,他曾受大城王朝封为达城城主,即该地军政长官,“信”的、暹文对译意即“财富”。
郑昭任达城城主时,人称“披亚达
信(PHYA TAKSIN),“披亚”是他当时的
【总页数】6页(P26-31)
【作者】张步天
【作者单位】湖南益阳师专历史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52.7
【相关文献】
1.中泰关系-东盟合作中的战略支点作用--基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分析视角[J], 周方冶
2.文化相似性和中泰关系:历史的视角 [J], 庄国土
3.从地缘政治角度看中泰关系 [J], 廖小霞
4.泰国政治分歧及对中泰关系影响 [J], 周方冶
5.中泰关系近况与泰国社会厌华情绪 [J], 张锡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泰关系史简述1、两汉至宋代的中泰关系(公元前二世纪至公元十三世纪)我国自秦代开始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后,在全国设置郡县。
桂林(郡治在今广西桂平)、南海(郡治在今广东广州)、象郡(郡治在今广西崇左)等郡的设置,不仅有利于我国南方地区的开发,也促进了我国同东南亚地区的交往。
公元一至五年(西汉平帝元始年间),中国曾派出使者远航印度,途经退罗湾,到达过泰国南部。
由此推之,中泰之间的民间贸易往还,当有更早的历史。
三国时期,吴国官员宣化从事朱应、中郎康泰曾在公元二三0年前后奉命出访东南亚,回国以后,写了《扶南异物志》和《昊时外国传》两本书,提到了当时泰国中部建立的金邻(金陈)国。
东汉至隋唐,泰国的中部出现了堕罗钵底国(即堕和罗、杜和罗、投和),泰国南部半岛地区,从北往南有盘盘、赤土等国。
它们建立的时间先后不一,但都和中国有了政治上的交往。
盘盘国在四二四年至四六四年间(南北朝时期的宋元嘉至大明年问)曾派遣使者访问我国刘宋政权。
以后在五二七年(梁大通元年),五二九年(梁中大通元年)五月,五三四年(梁中大通六年)八月,又三次遣使到梁朝,送来象牙、画塔、舍利以及沉檀等各种名贵香料作为礼物。
直到唐朝贞观年间(六二七年至六四九年),盘盘国的使者还来过中国。
至于泰国中部堕罗钵底国,它至少在六三八年(唐贞观十二年)和六四九年(唐贞观二十三年)同唐朝有过两次交往。
那时候,堕罗钵底国的使者来到长安,交换了两国君王的书信,送上了象牙、火珠、自鹦鹉等礼物,带去了堕罗钵底向唐朝要求的良马和铜钟。
就中国方面而言,第一次正式派出使者访问泰国地区,应当说是六O 七年(隋大业三年)常骏、王君政等人出使赤土。
据考证,赤土在泰国南部宋卡、北大年一带。
这年十月,隋朝的官吏屯田主事常骏、虞部主事王君政带着大批礼品出使赤土。
他们“自南沂郡(广州)乘舟”出发,经越南,沿逞罗湾航行,顺克拉地峡东岸南下,进入了赤土国境。
赤土国王派了三十艘船出海迎接,击鼓奏乐,热闹非凡。
常骏等到达赤土国都,国王引王子那邪迎与他们见面,又设宴欢迎,一切接待既周到又隆重。
最后,国王热烈欢送常骏等返国,命王子携带文书和金芙蓉冠、龙脑香等礼物随船回访中国。
六一O年春,常骏陪同那邪迎在弘农(今河南灵宝)会见了隋场帝。
那邪珈及其随行人员都得到了隋朝的封赏。
到了宋代,史书上早已没有堕罗钵底等国的记载,可是提到泰国中部出现了以现今华富里为中心的罗斛国。
这个罗斛国既是它东面的邻国真腊(其地在今柬埔寨)的属国,又同中国有着频繁的贸易关系。
当时从罗解到福建泉州的航线上经常有商船往来。
因此,宋朝曾于一一O三年(宋崇宁二年)派人到罗解去“说谕招纳”。
一一一五年(宋政和五年)罗解国的使者正式来到中国。
又过了四十年,即-一一五五年(宋绍兴二十五年),罗解国又送给中国一头大象。
这是中国得自泰国地区的第一头象。
由于中泰之间政治经济关系的日趋密切,所以推测到当时已有华侨到泰国地区经商和留居。
南宋末年的宰相陈宜中在宋末元初为了躲避元兵,曾经经过占城(今越南中南部)逃到泪南河上游的逞国,一直住到老死。
如果没有华侨在陈宜中之前开拓出这条路,很难想象陈宜中这样的南宋高级官吏可能到泰国地区流寓。
2、元代至清代鸦片战争以前的中泰关系(十三世纪至一八四O年)中国从元代至鸦片战争以前的清代,其间大约五百六十多年。
此时正是泰国的素可泰王国、大城王国(阿瑜陀耶王国)、吞武里王朝以及现今泰国曼谷王朝的前期。
随着两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两国王朝之间的使节频繁往来,经济文化联系非常密切。
当时泰国地区的国家名义上臣服于中国封建王朝,处于藩属地位。
它们的使节来到中国,被称为朝贡。
这是两国治阶级互相利用,以便巩固各自的政权的一种手段。
但是,中国封建王朝并未对整个泰国地区行使管辖权。
除了通过“册封”的形式承认泰国各个工国的国工以外,并未干预过泰国地统区历代王国的内政。
宋末元初,泰国境内存在有若干政权。
其中较大者,在北部是以素可泰城为中心的素可泰王国,中国史书称之为退国;在中部仍是以华富里为中心的罗解国。
十三世纪末叶,素可泰王国兼并了罗解,大致统一了循南河流域,并一度把辖区向北扩及现今老挝的琅勃拉邦,向西延展至下缅甸部分地区。
一二九六年(元元贞二年),有个浙江人叫周达观,曾随同元朝使节前往真腊(柬埔寨)。
次年返国以后,周达观写了《真腊风土记》一书,第一次使用“遥罗”一名来称呼泰国地区的国家索可泰王国。
十四世纪前期,泰国中部以阿瑜陀耶为中心兴起了阿瑜陀耶王国,中国史书仍称之为罗解。
一三四九年(元至正九年),北部的素可泰王国臣服于阿瑜陀耶王国,中国史书称这件事为退国“降于罗解”。
在此期间,中国元朝主要同罗解国和素可泰王国有政治交往。
在今泰国北部清迈及其附近地区,元朝设置了“八百等处宣慰使司”。
罗斛国在宋代即与中国通使。
到了元代,它的使节来得更频繁。
从一二八九年(元至元二十六年)到一二九九年的十年之间,它五次遣使访问中国,其中最后两次还是与逞国的使节一同来的。
暹国(素可泰王国)是中国南宋末年建立的,那时候它还没有同中国发生政治关系。
一二八二年(元至元十九年),元世祖忽必烈派管军万户何子志、千户皇甫杰去同它联系。
可是何子志一行人才走到占城(越南中南部),就被占城王抓来杀了,因而没有能够到达退国。
不过,过了十年,即一二九二年(元至元二十九年),当时遏国国王坤兰甘亨(元史译名为敢木丁)的文书“金册”就递到了广东,由广东宣慰司转送到大都(今北京)。
此后,在一二九三年和一二九四年,元朝又接连两次派人出使退国,其中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制止坤兰甘亨进攻马来半岛南部其他国家的军事行动。
总计遏国(素可泰王国)向元朝派遣的使节,前后一共九次。
在这些使节中,《元史》记载着一二九九年(大德三年)那一次来过退国国王的儿子。
中国明王朝的建立,正值阿瑜陀耶王国统一泰国后不久。
明代初年,中国称阿瑜陀耶王国为“暹罗解”或“暹罗”。
至于现今泰国北部地区,明朝承袭元朝,设置了“八百大甸军民宣慰使司”。
明朝对泰国地区的第一次通使,是在明初的一三七0年(明洪武三年)。
这年八月,明朝派出吕宗俊等人前往退罗,同阿瑜陀耶王国建立了联系。
阿瑜陀耶王国立即派人带着六头驯象随吕宗俊等入贡,他们于次年九月一同到达南京。
从此以后两国间使臣往返络绎不绝,直到明朝灭亡的前一年,郎一六四三年(明崇祯十六年),退罗还遣使入贡。
据不完全统计,在整个明代(一三六八年至一六四四年)中,明王朝遣使访问退罗阿瑜陀耶工国共十九次,退罗使臣到中国来一共一百零二次。
这是中泰关系史上双方使节往来最频繁的时期。
明王朝把暹罗当做最亲近的邻邦之一。
自一三七0年暹罗国王对明朝首次朝贡以后不过五年,暹罗使节来中国就有十五次。
一三七一七年(明洪武十年),中国皇帝第一次赐与泰国国君以“暹罗国王之印”,阿瑜陀耶王国所统一的国家正式被称为暹罗国。
以后,或者因为暹罗王位更替,或者因为战乱丢失旧印,明、洁两代的中国封建王朝又多次赐与暹罗国王这种骆驼纽柄、银质镀金、大篆字体的王印。
暹罗使节来得最勤的是在一三七一年至一三七五年(明洪武四年至八年)、一三八二年至一三九一年(明洪武十五年至二十四年)和一二九七年至一四一二年(明洪武二十年至明永乐十年)之间,不仅年年来,而且有时一年来儿次。
其中一三一七三年到中国入贡、进表、谢恩、贺明年元旦的达六起之多,既有国王派来的使节,又有王姊、王子各自派来的使节。
暹罗国王派来的使节,最高级别是王子。
一三七七年九月担任使节入贡中国的王侄昭禄群膺(即昭拉空因,或拍囚拉差),以后就是阿瑜陀耶王国的第六位国君。
这些暹罗使节中,还有好几起是由华侨充任正贡使、副贡使或通事。
一四七七年(明成化十三年) 暹罗贡使美亚,就是因青年因贩盐下海,为大风飘入暹罗,遂仕其国,官至岳坤(学士)”的福建汀洲人谢文彬。
中国使节访间暹罗,也以明代前期为最多。
一四0三年(明永乐元年)一年之中,先后去暹罗颁印、颁诏、赠锦绮物品的也多达四起。
一四0九年(明永乐一七年)初,三宝太监郑和第二次下西洋时,曾率领船队来到暹罗,沿拍南河而上,直到大城(阿瑜陀耶)。
和元代一样,明代两国使节往来也涉及处理与其他国家有关的事务。
例如,一四一九年(明永乐十七年)十月,明王朝接到满刺加(马六甲)国王的控告,便派人携带文书前往暹罗,要求暹罗国王三赖波磨刺扎的赖(即拍波隆拉差特叻第二,或波隆摩罗阁二世)“辑睦邻国,无相侵越”,停止进攻满刺加。
因此,一四二一年四月,暹罗国王遣使六十人到北京“贡方物,谢侵满刺加国之罪”。
一四0八年(明永乐六年)、一四三六年(明正统元年),明王朝还派人调解暹罗与占城、苏门答腊、满刺加之间的纠纷。
清代期间,两国政治关系仍然十分密切。
泰国的阿瑜陀耶王国、继起的吞武里王朝(一七六七年至一七八二年)和现今泰国曼谷王朝的前期,与清王朝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关系。
从清初一六五二年(清顺治九年)阿瑜陀耶王国首次向清王朝入贡请印,到一八六九年‘清同治八年)曼谷王朝遣使上书,请废“贡献之札”,暹罗前后遣使朝贡共达四十四次。
暹罗使节带来的文书,是用金花笺写的,又称金叶表文。
清代有人曾经指出,有许多可能是福建、广东人代写的。
一六六五年(清康熙四年) 暹罗贡使送呈清朝的表文就是这样写的:“暹罗国王臣森列拍腊照古龙拍腊马哮陆坤司由提雅菩埃诚惶诚恐,稽首顿首谨奏大清皇帝陛下:伏以新君御世,普照中大,四海沾阱嵘之德,,万方被教化之恩。
卑国久荷天朝恩遏,未倾葵蕾之心。
今特躬诚照例朝贡,敢效榆款,敬差正贡使握坤司吝喇耶迈低礼、副贡使握坤心勿吞瓦替、三贡使握坤司救博瓦娣、大通事揭帝典办事等臣梯航渡海,赍捧金叶表文、方物、译书一道,前至广东省差官伴送京师进献,用伸拜舞之诚,格尽远臣之职。
恭祝皇图巩固,帝寿遐昌。
伏冀俯垂宽有不恭。
微臣瞻仰天圣,易胜屏营之至。
谨具表称奏以闻。
”但是,表文原稿同译文往往出入颇大。
据现存的中泰档案对照,一七八一年吞武里王朝国王郑信‘即郑昭,华人,原籍广东澄海)的入贡表文,经过译成汉文之后,不仅有关申诉的内容被删掉,请求的事项译得不准确,而且一开头就把“室利阿瑜陀耶大城国之胜利君主,念及与北京朝廷之邦交,乃救正使•”二,敬具金叶表文及方物,”一循旧例前来进贡于大清国皇帝陛下”,错译成“退罗国长臣郑昭,诚惶诚恐,稽首顿首,谨奏大清国大皇帝陛下”。
郑昭入贡前后,正是鸦片战争以前的清代之中泰关系最复杂的一段时间。
当时,一方面是中缅之间正在进行战争,另一方面缅甸国王孟驳又挥戈东进,攻打暹罗。
一七六七年(清乾隆三十二年)缅军攻破阿瑜陀耶(大城),焚掠一空,阿瑜陀耶王国至此灭亡。
清朝得到消息以后,曾考虑派兵帮助退罗驱逐缅军。
这时,阿瑜陀耶王国的达府侯郑信率领华人、华侨及退罗各族人民奋起抗缅,终于击退缅军,重新统一通罗,建都吞武里,成立新王朝,史称吞武里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