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长城教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钢铁长城》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下册《钢铁长城》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eba529c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4b.png)
4.培养学生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鼓励他们勇于探索未知领域。
5.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精神,使他们认识到团结力量大。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历史发展脉络有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国防建设、军事科技等方面有一定的兴趣,但可能对“钢铁长城”的内涵及其在我国国家安全中的地位认识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他们主动关注和思考这些问题。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1. “钢铁长城”的内涵及其在我国国家安全中的地位。
2.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历史背景。
3.国防建设对国家发展、国家地位的影响。
4.学生在课堂讨论、练习中表现出的优点和不足,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五、作业布置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简要回顾我国国防建设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国防建设的发展脉络。
2.详细讲解“钢铁长城”的内涵,包括其军事、科技、工业等方面的综合体现。
3.介绍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取得的重大成就,如原子弹、氢弹、导弹、卫星、航母等,并分析这些成就背后的历史原因。
3.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源,收集有关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成就的资料,制作一份手抄报。要求手抄报内容丰富、设计美观,能够体现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重大成就。
4.结合课堂讨论,思考以下问题并完成回答:
a.请谈谈你对我国国防建设的认识。
钢铁长城教案
![钢铁长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4a3e17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1e.png)
钢铁长城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钢铁长城的历史背景和建造过程;2.掌握钢铁长城的地理位置和主要构造;3.了解钢铁长城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4.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钢铁长城的历史背景和建造过程;2.钢铁长城的地理位置和主要构造;3.钢铁长城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三、教学重点1.钢铁长城的历史背景和建造过程;2.钢铁长城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四、教学难点1.钢铁长城的地理位置和主要构造。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钢铁长城的历史背景和建造过程,让学生了解其重要性和意义;2.观摩法:通过观看钢铁长城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其地理位置和主要构造;3.讨论法:通过讨论钢铁长城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六、教学过程1. 钢铁长城的历史背景和建造过程1.讲解钢铁长城的历史背景和建造过程;2.分组讨论钢铁长城的重要性和意义;3.总结讨论结果。
2. 钢铁长城的地理位置和主要构造1.观看钢铁长城的图片和视频;2.分组讨论钢铁长城的地理位置和主要构造;3.总结讨论结果。
3. 钢铁长城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1.讨论钢铁长城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2.分组展开讨论,探讨钢铁长城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3.总结讨论结果。
七、教学评价1.学生的讨论表现;2.学生的答题情况;3.学生的课堂表现。
八、教学资源1.钢铁长城的图片和视频;2.课件和讲义。
九、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钢铁长城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主要构造和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通过讨论和展开思考,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心得到了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讨论中成长。
钢铁长城初中历史教案
![钢铁长城初中历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d2bf83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f5.png)
钢铁长城初中历史教案
课题:钢铁长城
教学目标:
1. 了解钢铁长城的历史背景和建造目的;
2. 掌握钢铁长城的建造过程和特点;
3. 理解钢铁长城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钢铁长城的历史背景和建造过程;
难点:理解钢铁长城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教学准备:
1. 教材:教科书《历史》第五册;
2. 多媒体课件;
3. 拓展阅读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钢铁长城的照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钢铁长城的兴趣,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钢铁长城是什么吗?为什么要建造钢铁长城?
二、讲授(15分钟)
1. 教师简要介绍钢铁长城的历史背景和建造目的;
2.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钢铁长城的建造过程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其规模和工程;
3. 引导学生思考:钢铁长城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是什么?
三、拓展(15分钟)
1.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钢铁长城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实际影响;
2. 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四、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回顾钢铁长城的历史背景、建造过程和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撰写一篇关于钢铁长城的论文,要求包括历史背景、建造过程和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钢铁长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提高了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14课钢铁长城教案
![14课钢铁长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e5567b31b765ce050814f3.png)
第14课钢铁长城一、教学目标与分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和掌握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的建立;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我国自己制造的核潜艇;现代化海军的多兵种;人民空军的诞生;飞机的国产化;空军的现代化;导弹部队的组建;导弹部队的装备;导弹的战斗力。
(2)培养学生从各种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实施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通过以上教学目标的实现,让学生了解国防钢铁长城形成的历史。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料,培养学生从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指导学生收集课外资料、阅读课文,观看图片资料、音像资料,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获得知识。
(2)引导学生分析国防现代化即钢铁长城的形成原因,认识科技强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演示人民海军、空军发展的历程,进行不同时期的国力、军事力量的对比,在比较中体会国家的强大与国防力量增强的关系,提高通过比较掌握知识的能力。
【分析】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活动掌握知识,提倡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其勇于探索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识国防钢铁长城的形成反映了国家与民族的日益强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2)认识坚固的国防钢铁长城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从而使学生树立国防意识,激励同学们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奋发努力,报效祖国。
【分析】通过落实该目标,使学生树立起为祖国的国防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策略本课讲述的是国防建设的巨大成就。
本课教学适合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充分讨论和交流,了解国防建设的巨大成就,师生互动建构新知识。
其模式为:提出问题一自学探究一合作交流一提炼总结。
1.课前指导学生查阅网站、书报,搜集资料,了解人民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的发展过程,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获得知识。
2.针对学生对军事的了解不是太多的情况,教师应补充材料,充分利用图片,让学生从对比中直观感受国防现代化的进程。
《钢铁长城》教学设计
![《钢铁长城》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8e828bc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d6.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的建立、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我国自己制造的核潜艇、现代化海军的多兵种、人民空军的诞生、飞机的国产化、空军的现代化等历史事实;(2)知道导弹部队的组建、装备、战斗力和主要任务,新时代的强军之路;(3)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上指导学生利用教材中的图片资料、收集课外资料、观看影像资料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2)树立国防观念,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的建立;(2)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3)我国自己制造的核潜艇;(4)现代化海军的多兵种;(5)人民空军的诞生;(6)飞机的国产化;(7)空军的现代化;(8)导弹部队的组建、装备、战斗力和主要任务。
2. 教学难点:(1)导弹部队的组建、装备、战斗力和主要任务;(2)新时代的强军之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我国海军、空军、导弹部队的影像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国防建设的发展历程;(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国防建设的发展历程吗?我国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强大的国防力量的?2. 课堂讲授(1)讲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的建立、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我国自己制造的核潜艇、现代化海军的多兵种、人民空军的诞生、飞机的国产化、空军的现代化等历史事实;(2)分析导弹部队的组建、装备、战斗力和主要任务;(3)探讨新时代的强军之路。
3. 小组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同学们,结合教材和课外资料,谈谈我国国防建设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2)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4.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我国国防建设的发展历程,了解了我国国防力量的强大,希望同学们树立国防观念,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2)布置作业: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国防建设的最新动态,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钢铁长城教案
![钢铁长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d58421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57.png)
钢铁长城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和认识钢铁长城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2.学习和掌握钢铁长城的建造、保护和传承等方面的知识。
3.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质,倡导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的图片和文献资料,以便在教学中使用。
2.电子白板、投影仪等教学用具。
3.丝带、玻璃纸、制作长城等实物准备。
【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媒体,引导学生了解钢铁长城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启发学生对其历史和文化价值的认识。
2.讲授钢铁长城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教师讲述钢铁长城的历史渊源、建造过程、文化价值以及现代保护和传承情况等方面的知识,介绍长城名人,以加深学生对钢铁长城的认识和理解。
3.分组学习将课堂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一个属于钢铁长城的代表性历史事件或人物,对其展开系统性的调研和探究活动,在班内进行一次小型的展示和演讲。
4.互动讨论教师对学生调研的人物和事件进行点评和解析,加强学生的思考和交流,同时让学生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文化经验。
5.制作实物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制作长城和长城文化遗产相关的材料,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深度把握钢铁长城的建筑特点和文化内涵。
6.总结反思教师对整堂课进行总结,与学生一起回归课堂目标和重点,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成果进行点评和总结,形成历史文化知识点的复习和回顾。
【教学重点】1.讲述钢铁长城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2.学习和掌握钢铁长城的建造、保护和传承等方面的知识。
3.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质,倡导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难点】1.钢铁长城的文化价值和保护与传承。
2.如何由学生自行调研与展示长城文化代表性人物及事件。
【板书设计】钢铁长城历史渊源建造过程文化价值现代保护和传承【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程的教授,学生们知道了更多关于钢铁长城的概念、历史渊源、建造过程、文化价值和现代保护和传承情况等方面的知识。
特别是在小组探究和实践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历史文化素质,增加了学生的文化知识面,倡导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钢铁长城》教案范文模板
![《钢铁长城》教案范文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250bcb7e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71.png)
《钢铁长城》教案范文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和建造过程。
(2)掌握长城的主要结构和特点。
(3)了解长城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搜集与长城相关的信息。
(2)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实地考察或模拟建造长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2)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增强国家观念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长城的历史背景和建造过程。
2. 长城的主要结构和特点。
3. 长城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城的历史背景、主要结构和特点,以及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教学难点:长城的建造技术、防御系统和历史意义。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相关书籍、图片、视频等。
2. 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黑板等。
3. 实地考察或模拟建造长城的场地和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长城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长城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新课导入:介绍长城的历史背景和建造过程。
3. 课堂讲解:讲解长城的主要结构和特点,以及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长城的建造技术、防御系统和历史意义。
5. 分享与展示: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6. 实地考察或模拟建造长城:组织学生实地考察长城或进行模拟建造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和模拟建造活动,评估学生对长城历史、结构和特点的掌握程度。
3. 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分享中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钢铁长城》教案范文模板
![《钢铁长城》教案范文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2fbbcf1b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70.png)
《钢铁长城》教案范文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和地理背景,理解中国为什么需要建造长城。
2. 让学生了解长城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3. 通过学习长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自豪自信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历史和地理背景介绍2. 长城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讲解3. 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培养4. 爱国主义教育三、教学重点1. 长城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2. 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培养3. 爱国主义教育四、教学难点1. 长城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2. 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3. 如何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历史和地理背景,长城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长城的文化遗产保护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文化遗产。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长城的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 参观法:组织学生参观长城,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关于中国历史和地理背景、长城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的课件。
2. 教学素材:收集有关长城的图片、视频等素材。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设备。
七、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中国需要建造长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中国历史和地理背景,引出长城的建造原因。
3.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长城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
4. 案例分析:分析长城的文化遗产保护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文化遗产。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长城的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长城的重要性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7.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长城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效果: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评估教学效果。
2.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反思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确保学生掌握关键知识点。
祖国的钢铁长城的教学设计2篇
![祖国的钢铁长城的教学设计2篇](https://img.taocdn.com/s3/m/7314ecf6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4c.png)
祖国的钢铁长城的教学设计祖国的钢铁长城的教学设计精选2篇(一)教学设计:祖国的钢铁长城目的: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中国的钢铁长城,理解其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一、导入 (5分钟)1. 引导学生答复下列问题:你们知道祖国的钢铁长城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2. 展示一些关于钢铁长城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内容讲解 (15分钟)1. 讲解钢铁长城的概念:中国的钢铁长城是指中国边防的一种体系,包括了一系列的城堡、堡垒、防线等。
2. 简要介绍钢铁长城的历史:从明朝开场修筑,经过多个朝代的建立和修复,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3. 介绍钢铁长城的意义:它在中国的历史中扮演了重要的防御作用,保护了边疆平安,也表达了中国古人的智慧和勇气。
4. 引导学生考虑:中国的钢铁长城有什么文化价值?它对于中国人有何意义?三、观察与探究 (20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段钢铁长城进展观察和探究。
2. 观察内容可以包括:长城的形状、建筑材料、建造工艺等。
3. 引导学生考虑: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形状?这些材料和工艺有什么特点?四、合作分享 (15分钟)1. 小组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自己的观察和探究结果与全班分享。
2. 全班讨论:学生们共同总结出钢铁长城的共同特点和价值,并展示自己的考虑。
五、运用创新 (15分钟)1. 制作模型:让学生使用纸张、黏土等材料,制作一段钢铁长城的模型。
2. 引导学生考虑:你们觉得如何才能更好地展现钢铁长城的特点和价值?六、总结与反思 (10分钟)1. 学生们答复下列问题:你们通过这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和见解?2. 老师进展总结:对学生展示出的模型和考虑进展肯定,并再次强调中国的钢铁长城的意义和价值。
七、作业布置 (5分钟)1. 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我眼中的钢铁长城”为题,写一篇文章或制作一张海报,表达自己对中国的钢铁长城的理解和感受。
2. 提醒学生按时提交作业,并鼓励他们多加考虑和创意。
教学设计1:第14课 钢铁长城
![教学设计1:第14课 钢铁长城](https://img.taocdn.com/s3/m/7da76c41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cd.png)
第14课钢铁长城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图片《辽宁舰》、《胡锦涛出席交接仪式》教师引导:2012年9月25日上午,我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鱼翔浅底”——人民海军展示:《美国建立的岛链图》教师:冷战中至冷战后,为了切实对中国形成进攻遏制态势,美国相继在亚太地区建立了三条海洋岛链。
中国虽然有1.8万公里的海岸线,但却处于“有海无洋”的窘境。
中国将如何冲破岛链,走向“蓝水”?我们首先来了解人民海军的建立情况。
学生:新中国成立前夕,华东军区海军成立,这是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
教师补充:1949年4月,蒋介石集团土崩瓦解时,有一部分国民党海军宣布起义,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投诚,第一支人民海军就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了。
教师:人民海军建立之初,只有国民党海军起义投诚的几艘舰艇,不仅数量少,而且装备落后。
20世纪50—70年代,人民海军有哪些发展?学生: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南海舰队。
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出导弹驱逐舰,完成了多次科学考察和对外出访任务。
1974年,我国成功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
大大提升了海军实力。
教师:简介海军装备。
展示图片教师:20世纪90 年代以后,又有哪些提高?学生:不断补充新型舰艇,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已由水面舰艇部队、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也逐步扩大。
教师:我们接下来通过几张图片,了解海军的四大兵种(教师简介其基本情况)。
学生:观察图片,了解海军的主要兵种及其发展情况。
教师:播放《国庆60周年大阅兵》关于海军的视频片段,了解现代化人民海军的发展情况。
提问:为什么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举例说明。
学生:分组讨论,选派一名代表回答。
展示:图片《致远舰》、《导弹驱逐舰编队》教师总结:旧中国制度落后,国力很弱,海防松弛,无力抵抗外国的侵略,曾先后败于法国和日本等。
如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的惨败。
《钢铁长城》教案范文模板
![《钢铁长城》教案范文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929d6f44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69.png)
《钢铁长城》教案范文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长城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2)掌握长城在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意义;(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解读长城的历史价值;(2)运用多媒体技术,直观感受长城的壮丽景观;(3)结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2)增强学生对民族精神的认同感;(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文化遗产。
二、教学内容:1. 长城的历史背景;2. 长城的建筑特点;3. 长城在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意义;4. 长城的保护与传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及在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意义。
2. 教学难点:长城的建筑特点及其在历史演变中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长城的相关知识;2.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长城的建筑特点及历史价值;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深入剖析长城在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意义;4. 实践活动:设计长城模型,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播放长城风光短片,引导学生关注长城;2. 自主学习:让学生结合课前准备,介绍长城的历史背景;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长城的建筑特点及其在历史演变中的作用;4.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长城在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意义;5. 案例分析:分析长城在历史中的具体作用,如抵御外侵、促进经济发展等;6. 实践活动:分组设计长城模型,展示成果;7. 总结评价: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长城的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本节课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践活动等,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
具体评价标准如下:1. 知识与技能:(1)能否准确描述长城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2)能否阐述长城在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意义。
钢铁长城教案
![钢铁长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f2f22a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71.png)
钢铁长城教案钢铁长城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钢铁长城的历史背景和意义;2.明确钢铁长城的位置和构造;3.了解钢铁长城的保护现状和措施。
二、教学重点1.了解钢铁长城的历史背景和意义;2.明确钢铁长城的位置和构造。
三、教学难点1.了解钢铁长城的保护现状和措施。
四、教学内容1.钢铁长城的历史背景和意义;2.钢铁长城的位置和构造;3.钢铁长城的保护现状和措施。
五、教学过程活动一:导入(10分钟)教师出示一幅钢铁长城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谈谈自己对钢铁长城的认识。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钢铁长城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对此话题的兴趣。
活动二: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投影片和教材,详细讲解钢铁长城的位置和构造。
教师重点解释钢铁长城是如何建造起来的,以及它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活动三:讨论(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要求每个小组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1.为什么要保护钢铁长城?2.你认为有哪些方法可以保护钢铁长城?活动四:汇报(10分钟)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记录学生的回答,并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
活动五: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课内容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钢铁长城。
教师展示一些关于保护钢铁长城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了解当前钢铁长城的保护现状。
活动六:拓展(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多媒体制作,创作钢铁长城的保护宣传片,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六、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包括讨论中提问的积极性和问题的深度;2.评价小组的讨论结果和对钢铁长城保护的方法的探索;3.评价学生制作的多媒体作品。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对钢铁长城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明确了钢铁长城的位置和构造。
同时,学生还了解了当前钢铁长城的保护现状和措施,并通过小组讨论和多媒体制作发展了团队合作和创造力。
但由于教学时间有限,学生在钢铁长城的保护措施方面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
钢铁长城教案
![钢铁长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ba88b7d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b9.png)
钢铁长城教案
主题:钢铁长城
目标:
1. 了解钢铁长城的历史、地理和文化价值;
2. 掌握钢铁长城的建筑特点和工艺;
3. 培养学生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
1. 钢铁长城的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
2. 钢铁长城的建筑特点和工艺;
3. 钢铁长城的保护与传承。
教学步骤:
引入:
1. 师生互动,通过提问活跃课堂氛围,引发学生对钢铁长城的兴趣和好奇心。
知识讲授:
2. 介绍钢铁长城的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包括建造的目的和作用;
3. 分析钢铁长城的建筑特点和工艺,如用料、结构等;
4. 介绍钢铁长城的保护与传承,让学生意识到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小组合作:
5.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钢铁长城进行讨论和研究,通过互相交流让每个人都能深入了解钢铁长城的各个方面。
展示与总结:
6.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其他组员提出问题和建议;
7. 综合总结,强调钢铁长城的文化价值和保护意义,呼吁大家共同努力保护文化遗产。
作业和评价:
8. 给学生布置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钢铁长城的文章或做一份关于钢铁长城的PPT;
9. 综合考察学生对钢铁长城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资源:
1. 钢铁长城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与钢铁长城相关的文献材料;
3. 计算机和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
拓展活动:
1. 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文化遗址或博物馆,感受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2. 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的实地考察和调研,拓宽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理解。
第十五课钢铁长城教案
![第十五课钢铁长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291c00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96.png)
第十五课钢铁长城教案教案:第十五课《钢铁长城》一、教学目标1. 了解钢铁长城的历史背景和建设过程;2. 能够理解钢铁长城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的重大贡献;3. 能够感受中国人民在艰苦环境下坚韧不拔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钢铁长城的历史背景和建设过程;2. 钢铁长城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1. 听、说、读、写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 归纳法、演示法和实践互动式教学方法。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 呈现一张钢铁长城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发表看法;2. 导入问题:你们知道钢铁长城的历史背景吗?它的建设过程是什么样的?第二步:预习及学习过程(30分钟)1. 发放《钢铁长城》课文,让学生课前预习;2. 分组讨论,交流预习体会;3. 教师讲解《钢铁长城》历史背景和建设过程。
第三步:练习及实践(15分钟)1. 列举钢铁长城建设的几个重要时间节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2. 让学生明确钢铁长城建设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
第四步:总结归纳(10分钟)1. 教师总结钢铁长城的历史背景和建设过程;2. 提出钢铁长城的重要性;3. 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于钢铁长城的印象和感受。
第五步: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反思作文:你觉得自己可以从钢铁长城建设中学到什么?2. 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钢铁长城的历史背景和建设过程,并分析其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到了钢铁长城对中国的贡献。
通过课堂讨论和实践,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钢铁长城的重要性,并且在反思作文中,进一步思考了自己在现代化建设中所能贡献的力量。
第15课钢铁长城教案
![第15课钢铁长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656656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2d.png)
第15课钢铁长城教案【第15课钢铁长城】一、教学目标1. 了解钢铁长城的历史背景、建设过程和对中国的重要意义;2. 掌握本课生词和词组的意思及用法;3. 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4. 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遗产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钢铁长城的历史背景;2. 钢铁长城的建设过程;3. 钢铁长城对中国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1. 钢铁长城的建设过程;2. 钢铁长城对中国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方法1. 听讲、合作探究;2. 阅读理解、小组讨论;3. 情境模拟、创新设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约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课主题:钢铁长城。
教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钢铁长城”吗?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遗产之一,也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工程之一。
你们知道它的历史背景和对中国的重要意义吗?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
2. 阅读理解环节(约20分钟)教师给学生发放本课教材和生词表,让学生先自己先读一遍,了解大意。
然后,教师逐段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
教师:同学们,请读第一段并回答问题:钢铁长城的什么时候开始建设的?(学生回答)教师:很好。
那么请大家看第二段,谁提出了钢铁长城的构想?(学生回答)教师:不错。
接下来我们看第三段,建设钢铁长城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接下来,教师可以进行一些例句练习,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生词和词组的用法。
3. 合作探究环节(约3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钢铁长城的建设过程,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教师:同学们,请看第四段和第五段,结合图片讲述钢铁长城的建设过程。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交流)4. 创新设计环节(约30分钟)教师要求学生根据钢铁长城的建设过程,设计一幅画,展示出钢铁长城建设的宏伟气势和重要意义。
教师:同学们,请根据小组内的讨论,设计一幅画,能够展示出钢铁长城建设的宏伟气势和重要意义。
(学生开始创作画作)5. 总结与展望环节(约10分钟)教师要求学生在画作展示结束后,进行总结性发言,复述学习到的知识和体会。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5课《钢铁长城》教学设计5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5课《钢铁长城》教学设计5](https://img.taocdn.com/s3/m/979e0305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1d.png)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5课《钢铁长城》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本课《钢铁长城》是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教材主要围绕我国国防建设,特别是现代化国防建设的历史和现状展开,通过讲述我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历程,国防科技工业的壮大,以及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学生了解我国国防建设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国防建设的基本情况,对于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历程,国防科技工业的壮大,以及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的认识水平参差不齐,对于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和数据,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深入掌握教材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国防建设的历史和现状,掌握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历程,国防科技工业的壮大,以及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国防建设的历史和现状,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历程,国防科技工业的壮大,以及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和数据的理解和记忆。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教材内容。
4.讨论交流: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3.教学资源:收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用于课堂拓展。
第15课钢铁长城-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15课钢铁长城-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dd06b6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04.png)
第15课钢铁长城-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冰城攻防战的历史背景和过程;2.掌握钢铁长城的建设过程和意义;3.了解我国现代工业的发展历程。
二、教学内容1.冰城攻防战的历史背景和过程;2.钢铁长城的建设过程和意义;3.我国现代工业的发展历程。
三、教学重点1.掌握冰城攻防战背景和过程;2.理解钢铁长城的意义;3.了解我国现代工业的发展历程。
四、教学难点1.理解钢铁长城的建设过程;2.掌握我国现代工业的发展历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可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你知道什么是冰城攻防战吗?•你知道什么是钢铁长城吗?•你知道我国现代工业的发展历程吗?2. 学习环节(1) 冰城攻防战教师通过讲述和多媒体展示,介绍冰城攻防战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2) 钢铁长城教师通过讲述和多媒体展示,介绍钢铁长城的建设过程和意义,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下问题:•钢铁长城是为了什么而建设的?•钢铁长城建设的过程有哪些?它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影响?•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和珍惜钢铁长城?(3) 我国现代工业的发展历程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介绍我国现代工业的发展历程,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3. 操练环节教师会根据教材或其他资料,设计讨论、填空和选择题等不同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达标检测教师可以通过小测验或讨论等形式,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测和总结,以期达到教学目标。
5. 课后拓展教师为学生安排一些课外拓展活动,如阅读相关文献、收集资料、查阅资料等,以便加深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教师将通过课堂观察、问答和作业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并及时给予指导、反馈和纠正。
七、板书设计冰城攻防战钢铁长城建设我国现代工业发展历程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建设过程和意义发展历程、原因和影响八、教学资源多媒体设备、PPT课件、相关文献等。
九、教学参考1.《中国现代史纪事》;2.《中国工业化与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事件故事》;3.《我们的钢铁长城》。
初中历史钢铁长城新版教案
![初中历史钢铁长城新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2c3282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ac.png)
初中历史钢铁长城新版教案
科目:历史
年级:初中
教材:《钢铁长城新版》
教学目标:
1. 了解钢铁长城的起源、建造过程以及作用;
2. 掌握钢铁长城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工程技术的兴趣和认识。
教学重点:
1. 钢铁长城的起源和建造过程;
2. 钢铁长城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影响。
教学难点:
1. 学生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工程技术的概念;
2. 学生理解钢铁长城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钢铁长城新版》教材及相关课件;
2. 准备制图工具和资料,展示钢铁长城的建筑方式;
3. 准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
4. 整理学生学习资料,包括笔记纸和练习题。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钢铁长城的起源和建造过程;
2. 讲授:教师简要介绍钢铁长城的历史背景、作用和建造方式;
3. 示范:教师展示如何使用制图工具,让学生制作钢铁长城的建筑示意图;
4. 练习:让学生分组或个人完成练习题,巩固对钢铁长城的理解;
5. 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练习成果,相互交流讨论;
6. 总结:教师带领学生总结钢铁长城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7. 作业:布置钢铁长城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思考。
教学反思:
本课程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钢铁长城,培养了学生
对中国古代工程技术的兴趣和认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互动性强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钢铁长城》教案范文模板
![《钢铁长城》教案范文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3ad50f4d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7d.png)
《钢铁长城》教案范文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如长城、堡垒等;(2)掌握钢铁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及其在我国历史中的重要作用;(3)学会通过查阅资料、图片等途径,了解钢铁长城的相关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了解钢铁长城的建筑特点和历史价值;(2)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研究钢铁长城在各个朝代的演变过程;(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和文化遗产的自豪感;(2)树立学生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化的意识;(3)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钢铁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及其在我国历史中的重要作用;(2)钢铁长城在各个朝代的演变过程;(3)培养学生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化的意识。
2. 教学难点:(1)钢铁长城的建筑特点及其在我国历史中的重要作用;(2)钢铁长城在各个朝代的演变过程的分析与比较。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搜集与钢铁长城相关的资料、图片等;(2)制作课件,以便进行课堂教学;(3)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了解钢铁长城的概况;(2)分组准备课堂讨论和展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钢铁长城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一历史文化遗产;(2)简要介绍钢铁长城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钢铁长城的建筑特点及其在我国历史中的重要作用;(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深入了解钢铁长城在各个朝代的演变过程。
3. 课堂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研究成果;(2)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探讨钢铁长城在各个朝代的演变过程;(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解答。
4. 展示与评价(1)各小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享学习收获;(2)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3)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共同提高。
《钢铁长城》教案范文模板
![《钢铁长城》教案范文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747235420c22590102029df1.png)
《钢铁长城》教案范文模板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要根据不同的课题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
首先对每一个课题的教学内容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钢铁长城》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钢铁长城》教案教学目标1导弹驱逐舰、核潜艇的成功研制和现代化海军的多兵种建制;国产飞机的不断更新换代和战略导弹的威慑力量;人民海军、人民空军、导弹部队建立的历史及其发展壮大的趋势2、有效利用课本图片和课外网络等资源,收集整理海、空军和导弹部队发展过程的资料,体验国威军威;钢铁长城形成的原因,认识科技强军的重要性3.祖国民族日益强大与军力增长的相互作用,标志着新中国国际地位正在不断提高起来,成为炎黄子孙振奋精神、继续图强的强大动力;坚固的国防钢铁长城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青年学生应该树立起为国防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现代化海军、空军的建立和发展教学难点人民海军的建立教学工具多媒体工具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阅读66页“导入框”图文,讨论回答:导弹与炮弹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联系:都要经过发射操作。
区别:导弹与炮弹相比,科技含量高许多,威力也大了许多。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从“小米加步枪”的“土八路”,到炮兵部队的建立,再到导弹部队的形成,这说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我们的钢铁长城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
我们可以从这个过程中了解到哪些有趣的历史知识和军事知识呢?请大家阅读课文。
(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1 人民海军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华东军区海军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教师强调:1949年4月,蒋介石集团土崩瓦解时,有一部分国民党海军宣布起义,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投诚。
于是第一支人民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就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了。
2 20世纪50——70年代,人民海军有哪些发展?(我国自行研制成功导弹驱逐舰、核潜艇等,陆续装备到海军部队,还多次远洋航行,圆满完成了科学考察和出访外国的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建立的史实、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我国自己制造的核潜艇;以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为例,说明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分析国防现代化即钢铁长城形成的原因,认识到坚固的国防钢铁长城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3)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来认识历史的本质和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教材中的图片资料、收集课外资料、观看相关的影像资料等,说明人民海军、人民空军和导弹部队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获取、收集、处理有效信息的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国防现代化即钢铁长城形成的原因,认识到科技强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比较的能力。
(3)通过自由辩论,训练学生对历史事件的陈述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人民海军、陆军、空军和导弹部队发展历史的比较,感受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威、国威,体会国防力量的日益增强。
(2)认识到钢铁长城的形成,反映了国家和民族的日益强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3)认识到坚固的国防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4)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学生国防观念,从而使学生树立起为中国的国防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现代化海军、空军的建立。
把现代化海军、空军的建立定为本课的重点,也是一个能力激活点。
可通过布置学生课前搜集相关海军、陆军、空军的图片和数据资料,在课上进行展示和讲解,来完成解决重点的第一步,再通过教师所作的多媒体课件进行直接对比和展示,对现代化军队建设和发展情况的讲解和展示,能够激发学生在感知历史的基础上升起爱国主义情感,并能树立为祖国国防力量的壮大贡献自己力量的伟大理想。
2.难点:国防力量的强大与综合国力增强的联系,理解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
本课涉及的是海、陆、空多方面的军种和兵种,强化学生理解国防力量的强大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的作用,就成为本课的难点。
教师首先让学生结合本课的标题自由讨
论钢铁长城会对现代化经济建设起到什么作用?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了解和对近代中国外交的回顾可以回答出基本的答案:近代国防力量的衰弱是近代中国屡遭屈辱的一个原因,而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是导致近代中国屡战屡败的主因,所以,建设现代化的国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有力保证,而也正是由于我国综合国力的强大、科技力量的壮大才有能力进行巩固国防的建设。
这样还能提升学生的自豪感,进而教师再稍做小结,顺利解决本课的难点。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
多媒体展示影视资料:展现人民海军、陆军、空军和导弹部队的发展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力争形成活泼、生动、合作的课堂气氛。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播放1999年建国50周年大阅兵的影视资料和建国初期的阅兵资料(/GB/tupian/31655/2798748.html)(历史影视资料\yuebing.rm)相隔五十年的视觉反差让学生们直觉的产生这样的疑问:仅仅五十年我国的军队建设怎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从而迅速激起对我国海陆空军队发展史浓厚的兴趣,急切的想了解我国军队的发展历程。
通过两副历史画面的对比使学生从视觉、听觉和思维上直接对现代化的国防产生兴趣,这样顺其自然的导入本课。
感知历史:关于人民海军,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直接演示现代海军发展的新式装备,讲解的过程中进行不同时期的国力,军事势力对比,再次采取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感受到现代国防力量海军、陆军、空军的强大。
并在此时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相关的海军的图片或数据资料,并进行相关的讲解,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军种建立和强大的过程形成感性认识,进而解决本课的重点“明确海军的建立过程”,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同时可以适时穿插提问:“中国近代有海军但是为什么却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屈辱条约?而新中国的海军为什么能够保卫祖国的边疆!”引导学生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的问题,并能在比较中了解国家的强大与国防力量增强的关系。
明确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同时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进而突破本课难点。
接着教师再次提问:“现代化的海军如此强大,那么现代化的空军发展历程如何呢?是否也如海军一样有着辉煌的历史呢?”顺序导入空军的演变历程……
关于人民陆军,采取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分时间段提问:近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陆军是怎样的一支军队?学生可简要回答:可以说是一支“小米加步枪的军队”;教师提问:建国初期的陆军装备如何?学生可以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回答:是缴获了国民党的美式武装和日军残余武器的陆军;教师提问:那么现代的陆军装备如何呢?学生回答:目前全
军有陆军集团军十八个,加上新疆军区、西藏军区部队,共计有二十五个步兵师,二十八个步兵旅,九个装甲师、九个装甲旅,两个炮兵师、十七个炮兵旅,十九个高炮或防空旅。
在五十三个步兵师或旅中,机械化部队仅占到百分之二十左右。
通过每个阶段陆军状况和装备数据的对比,使学生直观上对现代化的陆军形成鲜明的认识,从而了解国家经济、科技的强大对国防力量的巨大贡献,同时明确国防的巩固和建设是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有利保证,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解决本课难点。
关于人民空军,根据初中二年级学生的生理年龄特点,可以出示教师做的幻灯片演示现代化飞机的新型机型,并对其各自的战斗力作以相关的介绍,强化对其现代化程度的介绍,再次使学生在感知空军发展历史的同时,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和概括同时可以通过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图片、文字和影像资料,介绍空军经历的严峻考验,尤其是对在抗美援朝中功勋卓著的战斗英雄王海、蒋道平的事迹进行讲解。
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表述历史与评价历史的能力,同时适当出示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飞天的图片,缩短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也可让学生自发的介绍航天英雄杨立伟,激活学生的兴奋点,吸引他们课后也想去多了解空军发展的历程,升华他们那种爱国的情感,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相关网站。
(/ml/pictures.php?clc_id=012002002)使学生在感知历史与积累历史的同时,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比较与概括,再次增强理解国家的强大与国防力量增强的关系,进而再次是难点弱化。
关于导弹部队,教师通过相关资料(/ml/pictures.php?clc_id=012002002)的展示,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并明确现在我国的导弹部队已经是我国的第二炮兵部队,担任着核反击的任务,但我国政府声明绝不先使用核武器并绝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
升华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同时产生想为祖国现代化的国防建设奉献出自己力量的勇气。
本子目学生把搜集来的资料和教师课件相整合,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通过展示海、陆、空军的发展历程感受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威、国威。
通过认识国防力量的强大和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综合分析理解加强国防的重要性。
分析探究:教师将此过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问题从知识到能力、由表及里,逐层分析,渗透,学生的能力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如(1)怎样理解人民解放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
相对应的回顾了空军,陆军、海军发展的历程。
(2)议一议:为什么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你能举出例子说说吗?(3)你能谈谈坚固的国防与经济建设有什么联系吗?
自由发挥:学生可通过教师布置的课前作业自发分成三组,辩论每一军种的重要性,以此来培养学生表述历史的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现象,最终使学生达到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