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脉诊
中医诊断学-脉诊
脉诊1.具有沉细无力而软特征的脉象是A.细脉B.微脉C.弱脉D.濡脉E.散脉答案:C2.具有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特征的脉象是A.细脉B.微脉C.弱脉D.濡脉E.散脉答案:B3.脉来有根的特征是A.从容和缓B.不浮不沉C.有力柔和D.尺脉有力E.一息四一五至答案:D4.脉来有神的特征是A.从容和缓B.不浮不沉C.有力柔和D.尺脉有力E.一息四一五至答案:C5.脉体宽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的脉象是A.实脉B.大脉C.长脉D.洪脉E.滑脉答案:D6.三部脉脉来充实有力,其势来盛去亦盛的脉象是A.实脉B.大脉C.长脉D.洪脉E.滑脉答案:A7.脉率较速,间有不规则歇止的脉象是A.散脉B.涩脉C.结脉D.代脉E.促脉答案:E8.主气郁气损的脉象是A.浮脉B.洪脉C.短脉D.数脉E.动脉答案:C9.主痰饮内停的脉象是A.弦脉B.浮脉C.濡脉D.散脉E.芤脉答案:A10.主元气浮散的脉象是A.弦脉B.浮脉C.濡脉D.散脉E.芤脉答案:D11.有规律地歇止,并可伴形态变化的是A.散脉B.涩脉C.结脉D.代脉E.促脉答案:D12.主惊恐疼痛的脉象是A.浮脉B.洪脉C.短脉D.数脉E.动脉答案:E13.芤脉的脉象特征为A.浮大中空,有边无中B.浮大无力,不任重按C.浮而软小,形细无力D.浮而搏指,中空外坚E.举之无力,按之空豁答案:A14.濡脉的脉象特征为A.浮大中空,有边无中B.浮大无力,不任重按C.浮而软小,形细无力D.浮而搏指,中空外坚E.举之无力,按之空豁答案:C15.邪热亢盛时脉象多为A.脉数有力B.脉数无力C.脉浮大虚数D.脉滑数E.脉细数答案:A16.虚阳外浮时脉象多为A.脉数有力B.脉数无力C.脉浮大虚数D.脉滑数E.脉细数答案:C17.缓脉的脉象为A.一息四五至B.一息四至C.一息五至以上D.一息七至以上E.一息不足四至答案:B18.肝郁气滞证脉象多见A.滑数B.洪数C.弦紧D.沉弦E.弦数答案:D19.常见于邪闭、厥病的脉象是A.沉脉B.伏脉C.牢脉D.革脉E.芤脉答案:B20.多见于阴寒内盛疝气之实证的脉象是A.沉脉B.伏脉C.牢脉D.革脉E.芤脉答案:C21.疾脉的脉象为A.一息四五至B.一息四至C.一息五至以上D.一息七至以上E.一息不足四至答案:D22.右寸脉候A.心B.肝C.脾D.肺E.肾答案:D23.食积内热证脉象多见A.滑数B.洪数C.弦紧D.沉弦E.弦数答案:A24.动脉与长脉的主要不同点,在于A.脉位的浮沉B.脉力的大小C.脉形的长短D.脉率的快慢E.脉律的齐否答案:C25.右关脉候A.心B.肝C.脾D.肺E.肾答案:C26.濡脉与弱脉的主要不同点,在于A.脉位的浮沉B.脉力的大小C.脉形的长短D.脉率的快慢E.脉律的齐否答案:A27.妇女妊娠脉象的特点是A.沉紧B.虚细C.洪数D.滑数E.弦涩答案:D28.主元气离散,脏气将绝的脉象是A.细脉B.濡脉C.散脉D.微脉E.弱脉答案:C29.主阳气虚衰,气血俱虚的脉象是A.细脉B.濡脉C.散脉D.微脉E.弱脉答案:E30.沉迟脉多见于A.表热证B.表寒证C.里实证D.里虚证E.里寒证答案:E31.血虚肝郁的脉象是A.细数B.沉细C.弦细D.沉弦E.弦滑答案:C32.表寒证的脉象是A.浮数C.浮细D.浮缓E.浮滑答案:B33.表证夹痰之脉象是A.浮紧B.浮数C.浮滑D.洪数E.浮缓答案:C34.下列不属于节律失常的脉象是A.促脉B.结脉C.散脉D.代脉E.动脉答案:E35.虚脉与实脉的主要区别在于A.脉位不同B.脉势不同C.脉律不同D.至数不同E.流利度不同答案:B36.滑脉的临床意义一般应除外下列何项A.血瘀B.食积C.实热D.孕脉E.痰湿答案:A37.具有沉细无力特征的脉象是A.濡脉B.虚脉C.细脉D.微脉E.弱脉答案:E38.下列哪项不属于牢脉的特征A.沉B.涩C.大E.长答案:B39.下列除何项外均为涩脉的主病A.血少B.精伤C.痰阻D.血瘀E.气滞答案:C40.浮而搏指,中空边坚,如按鼓皮的脉象是A.浮脉B.散脉C.革脉D.牢脉E.芤脉答案:C41.四季平脉中夏季应为A.微毛B.微石C.微软D.微弦E.微钩答案:E42.既主湿又主虚的脉象为A.散脉与濡脉B.微脉与濡脉C.细脉与濡脉D.散脉与微脉E.细脉与弱脉答案:C43.下列哪项不属于滑脉所主病证A.痰饮B.食滞C.实热D.疟疾E.恶阻答案:D44.下列除哪项外,指下均有脉气紧张之感觉A.弦B.紧C.长D.革E.牢45.医生的手指用力较重,甚至按到筋骨以体察脉象,这种指法称为A.举法B.寻法C.总按D.按法E.单诊答案:D46.下列除哪项外,均是气血不足证的常见脉象A.虚B.细C.弱D.微E.结答案:E47.弦数脉的主病是A.寒证、痛证B.肝胆湿热C.肝郁脾虚证D.肝郁气滞E.阴虚内热答案:B48.邪盛病进时,常见的脉象是A.实B.大C.紧D.滑E.长答案:B49.脉来缓慢,时有中止,止有定数的脉象是A.代脉B.促脉C.结脉D.动脉E.微脉答案:A50.多见于虚证或湿困的脉象是A.濡脉B.细脉C.弱脉D.微脉E.短脉答案:A51.结脉与促脉的主要不同点,在于A.脉位的浮沉B.脉力的大小C.脉形的长短D.脉率的快慢E.脉律的齐否答案:D52.迟脉不主的病证是A.实寒证B.虚寒证C.阴虚证D.邪热结聚证E.阳气虚衰证答案:C53.数脉所主的病证是A.瘀血内停B.阴寒内盛C.外感风寒D.痰饮内停E.阳明经证答案:E54.下列哪项不是牢脉的特点A.沉取始得B.推筋着骨始得C.势大而弦D.脉长E.搏动有力答案:B55.脉浮大中空,如按葱管,此为A.浮脉B.芤脉C.革脉D.散脉E.虚脉答案:B56.不属于浮脉类的脉象是A.散脉B.芤脉C.革脉D.动脉E.洪脉答案:D57.应指细而无力的脉象是A.细脉、濡脉B.细脉、弱脉C.虚脉、濡脉D.虚脉、弱脉E.濡脉、弱脉答案:E58.按寸口脉分候脏腑,右寸脉可候A.心与膻中B.肾与小腹C.脾与胃D.肝、胆与膈E.肺与胸中答案:E59.“胃气”的脉象,最突出特点是A.不大不小B.不长不短C.不浮不沉D.不滑不涩E.从容和缓,不徐不疾答案:E60.脉来一息不足四至的脉象是A.缓脉、迟脉B.缓脉、结脉C.迟脉、结脉D.结脉、代脉E.迟脉、虚脉答案:C61.临床多见于健康人,或为病进,其脉象是A.长脉B.大脉C.实脉D.洪脉E.沉脉答案:B62.主病气血大虚,阳气衰微者,其脉象是A.散脉B.短脉C.微脉D.弱脉E.代脉答案:C63.主病痰饮、食滞、实热证,以及青壮年的常脉,妇人孕脉,其脉象是A.实脉B.长脉C.缓脉D.洪脉E.滑脉答案:E64.脉来沉按实大弦长,坚牢不移,其主病是A.阳热亢盛B.亡血失精C.疝气癥瘕D.痰浊内停E.食积内停答案:C65.脉来浮大中空,如按葱管者,其主病是A.亡血失精B.气血两虚C.半产漏下D.阴寒内盛E.失血伤阴答案:E66.脉来重手推筋着骨始得,甚则伏而不见,其主病是A.邪闭厥证B.阴寒内盛C.脏气衰微D.气血俱虚E.阳气衰微答案:A67.2~3岁小儿的正常脉率是A.60~80次/分B.80~100次/分C.100~120次/分D.120~140次/分E.140~160次/分答案:C68.弦脉与紧脉的脉象区别点是A.脉搏弹性高低不同B.脉位深浅不同C.脉搏力度不同D.脉搏流利度不同E.脉率快慢不同答案:A69.小儿脉象浮而有力主病是A.表虚证B.里虚证C.里实证D.表实证E.食积证答案:D70.滑脉与涩脉的脉象区别点是A.脉形饱满度B.搏指力度C.脉律规整度D.往来流利度E.脉位深浅度答案:D71.脉来一息不足四至,搏指无力者的主病是A.实寒证B.实热证C.虚寒证D.虚热证E.阳极阴竭证答案:C72.疾脉的主病是A.热证,里虚证B.阳极阴竭,元阳将脱C.气血大虚,阳气衰微D.元气离散,精气衰竭E.气血两虚,湿邪为病答案:B73.主病为阳证、实证、热证,也可见于平人的脉象是A.实脉B.动脉C.洪脉D.长脉E.大脉答案:D74.主病脏气衰微,或疼痛、惊恐、跌打损伤等病证的脉象是A.涩脉B.结脉C.代脉D.促脉E.牢脉答案:C75.与濡脉、细脉、缓脉所主病证均相关的是A.气血虚证B.湿邪为病C.寒邪为病D.阳气虚证E.脾胃虚证答案:B76.以下哪项不属于促脉所主病证A.阳极阴竭B.阳热亢盛C.瘀血阻滞D.痰食停滞E.脏气衰败答案:A77.既主肝胆病,又主痛症、痰饮的脉象是A.实脉B.牢脉C.滑脉D.弦脉E.紧脉答案:D78.具有沉按实大弦长特征的脉象是A.伏脉B.牢脉C.实脉D.洪脉E.大脉答案:B79.芤脉的脉象特征是A.中空外坚B.按之空虚C.浮大中空D.重按稍减不空E.轻取不应答案:C80.浮滑的脉象主病为A.痰火内蕴B.湿热内蕴C.风痰上扰D.食滞停中E.痰热互结答案:C81.寸口脉分候脏腑,其中左寸候A.心B.肝C.脾D.肺E.肾答案:A82.具有中空外坚,浮而搏指特征的脉象是A.紧脉B.弦脉C.芤脉E.牢脉答案:D83.沉涩之脉的主病常为A.肝郁气滞B.水饮内结C.寒凝血瘀D.脾肾阳虚E.里寒过盛答案:C84.脉象细软,浮取可得,重按不显者为A.细脉B.濡脉C.微脉D.虚脉E.弱脉答案:B85.脉象浮大中空,如按葱管属于A.芤脉B.浮脉C.虚脉D.散脉E.弦脉答案:A86.脉来弦长有力,沉取始得,是A.实脉B.牢脉C.紧脉D.弦脉E.伏脉答案:B87.风寒束肺的脉象是A.浮涩B.浮滑C.浮缓D.浮紧E.浮脉答案:D88.脉搏有胃气是指A.沉取有力B.从容不迫C.和缓有力D.节律一致E.从容和缓89.五六岁小儿平脉至数为A.一息七至以上B.一息六至C.一息四五至D.一息三至E.以上均不是答案:B90.水饮内停的脉象常见A.沉缓B.沉弦C.沉涩D.沉迟E.沉细答案:B91.滑数脉不见下列何证A.痰热B.湿热C.食积化热D.气分热盛E.痰火答案:D92.脉率较速或快慢不定而有不规则歇止的脉为A.促脉B.结脉C.代脉D.疾脉E.涩脉答案:A93.弦细脉的主病多是A.寒凝肝脉B.肝气郁结C.血虚肝郁D.肝血不足E.脾肾阳虚答案:C94.脉来迟缓,而有不规则的歇止,此为A.促脉B.结脉C.代脉D.涩脉E.疾脉答案:B95.下列何脉不主痰饮:B.濡脉C.弦脉D.滑脉E.缓脉答案:B96.浮细而软的脉象是A.弱脉B.细脉C.濡脉D.微脉E.虚脉答案:C97.弦脉的脉象特征是A.端直以长B.浮大搏指C.沉按实大D.脉来绷急E.脉细如线答案:A98.以下何种脉象正常人不会出现A.缓脉B.滑脉C.弦脉D.紧脉E.六阴脉答案:D99.下列除何脉外均为轻取即得:A.濡脉B.芤脉C.革脉D.弱脉E.浮脉答案:D100.脉浮大有力,来盛去衰,状如波涛汹涌此为A.滑脉B.洪脉C.实脉D.大脉E.数脉答案:B101.头晕胀痛,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弦细此为A.气血两虚B.痰湿内阻C.瘀血阻滞D.肝阳上亢E.肝肾阴虚答案:E102.脉象的生理变异中以下哪项错误:A.春季微弦B.老人脉弦硬C.夏季微浮D.夜间脉偏沉细缓E.喜则脉缓答案:C103.连舌本散舌下的经脉为A.足太阴脾经B.手少阴心经C.足少阴肾经D.足厥阴肝经E.手太阴肺经答案:A。
中医诊断学3(脉诊)
中医诊断学3(脉诊)第六单元脉诊左右手分别侯寸关尺,左手寸关尺主心肝肾,右手寸关尺主肺脾命门。
左主督脉,右主任脉。
医生用左手把患者右手脉,用右手把患者左手脉,手尽量与心脏平行,把脉前先静十分钟。
重点一,常见的脉象特征、意义以及它的鉴别。
脉共有28种: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洪脉、细脉、滑脉、涩脉、弦脉、紧脉、缓脉、濡脉、弱脉、微脉、结脉、促脉、代脉、散脉、芤脉、革脉、伏脉、牢脉、疾脉、长脉、短脉、动脉。
这28种脉象又分为6类1.浮脉类:浮脉__举之有余按之不足(轻触有力,但稍用力能感觉到脉力后劲不足或手下虚弱)、主虚阳外浮的表证。
洪脉__脉体阔大实而有力,来盛去衰主热盛。
(如洪水来得猛去得快,把脉想像有浪水击岸的感觉)濡脉__濡脉浮细软无力,主虚证与水湿困脾之证。
(脉位在表,轻触即得,脉体细而柔软)散脉__浮取散漫而无根,脉力不均,至数不齐,主脏气将绝元气已散(轻取脉体体宽大无边,重压无脉应指,应指力道大小不均衡,至数错乱,危重病人,碰到要格外小心,)芤脉__浮大中空如葱管,伤明之像,营血亏损。
(指下如摸小葱之状,边柔中虚空,多指失血证)革脉__中空边坚浮搏指,亡血失精半产崩。
(浮取即得,但脉边坚硬,中间虚空,多见史失血与手淫过多之人)2.沉脉类: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主里证。
(邪在里或里虚证,多为久病之脉)伏脉:重按推至筋骨方有应,邪闭厥病与病极(脉位在靠骨之处,病邪郁闭于里痛极)牢脉:__重按实大而弦长,疝气积阴积寒证。
(疝气多见此脉,阴寒聚积又见牢)弱脉:弱脉沉细无力软,阳气虚衰气血虚(此脉为纯虚脉,气血皆虚证)3.迟脉类:迟脉: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主寒证,邪热积聚证。
缓脉:脉来怠缓,一息四至,主湿证,脾虚或正常人。
涩脉:脉律不齐,三五不调,*往来艰涩、迟滞不畅*,主伤精,血亏,气滞,血瘀证。
结脉:迟而时一止,*止无定数*,主阴盛气结、寒痰血瘀、气血虚弱。
(临床多见痰结、瘀堵)4.数脉类数脉:一息五至以上,但不足七至,主热证也主里虚证。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之中医诊断学脉诊
第六单元 脉诊脉诊概述脉象形成原理脉象是脉动应指的形象。
脉象的形成与心脏的搏动、脉道的通利、气血的盈亏作用直接相关。
诊脉部位切脉可按部位分为遍诊法、三部诊法和寸口诊法。
遍诊法遍诊法切脉的部位有头、手、足三部,每部又各分天、地、人三候,合而为九,故称为三部九候诊法。
三部诊法三部诊法首见于汉代张仲景《伤寒论》,即诊寸口、趺阳、太溪三脉。
其中以诊寸口脉候脏腑病变,以诊趺阳脉候胃气,以诊太溪脉候肾气。
也有以人迎、寸口、趺阳为三部诊法。
其中,以寸口候十二经,以人迎、趺阳分候胃气。
这种方法多在寸口无脉搏或者观察危重病人时运用。
寸口诊法寸口位置在腕后高骨(桡骨茎突)内侧桡动脉所在部位。
寸口分部寸口脉分为寸、关、尺三部。
通常以腕后高骨(桡骨茎突)为标记,其内侧的部位关前(腕侧)为寸,关后(肘侧)为尺。
两手各有寸、关、尺三部,共六部脉。
寸关尺三部又可施行浮、中、沉三候。
寸口分候脏腑左寸候心,右寸候肺,并统括胸以上及头部的疾病;左关候肝胆,右关候脾胃,统括膈以下脐以上部位的疾病;两尺候肾,并包括脐以下至足部疾病。
诊脉方法患者体位 诊脉时患者应取正坐位或仰卧位,前臂自然向前平展,与心脏置于同一水平,手腕伸直,手掌向上,手指微微弯曲,在腕关节下面垫一松软的脉枕,使寸口部位充分伸展,局部气血畅通,便于诊察脉象。
医生指法 医生面对受检者,一般以左手切按受检者的右手,以右手按受检者的左手。
诊脉指法主要包括有选指、布指、运指三部分。
选指医生用左手或右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三个手指的指目按触脉体,指目是指尖和指腹交界棱起之处,是手指触觉较灵敏的部位。
诊脉者的三指指端要平齐,手指略呈弓形,与受诊者体表约呈45度左右为宜。
布指 诊脉下指时,首先用中指定关,即医生先用中指按在患者掌后高骨内侧关脉部位,然后用食指按在关前(腕侧)定寸,无名指按在关后(肘侧)定尺。
布指的疏密要与患者手臂长短和医生手指粗细相适应,如病人的手臂长或医者手指较细者,布指宜疏,反之宜密。
中医诊断学脉诊
3、脉形:形是指脉动的轴向长短和径 向的粗细。脉形受形体高矮影响,形体高 大者则脉形较大较长;形体矮小者则脉形 临床意义 主痰饮、实热、食积诸证。
诊脉指法要领概括为:三指平齐、中指定关、以指目按脉脊,以及举、按、寻、总按、单诊等指法。 沉弦脉 主肝郁气滞,或水饮内停。
二(较、一脉 )象比细鉴类别法较短。此外,也与气血的充盈度、心 脏收缩力的强弱、血管紧张度等因素有关, 1、归类:阴脉(沉涩弱弦微等);
寸口部位切脉始见《内经》,《难经》对此有较 详细的论述,并提出寸口脉与脏腑相对应的分属关系, 到晋代·王叔和的《脉经》对脉诊的理论上已日趋完善, 并在临床上已得到了广泛运用,直至当今脉诊仍是中 医临床诊病辨证不可缺少的诊断方法之一。
寸口脉法
部位:位于手腕桡骨茎突内侧的一段动脉(桡动
脉),古代又称“气口”或“脉口”。历代医家 在此部位切按动脉搏动的形象,推测人体生理、 病理状况,是中医诊察病证的方法之一。
适中,则脉象指感盈满和缓,从容有力。 一的突出表现,而脉率适中,脉的形和势和缓、从容,即称为浮脉;
两者均为邪气内扰,脏气失常所致,故其脉来促而有力。 浮缓脉 主风邪伤卫,营卫不和的太阳中风证 如因脏气衰败,阴掖亏耗,真元衰惫,致气血运行不相顺接而见脉促者,其脉必促而无力,多是虚脱之象。
4、脉势 势是指脉象搏动往来的趋势, 可见于正常人,又称为平缓脉。
(三)其他脏腑பைடு நூலகம்脉象的关系
肺有主气,司呼吸,朝百脉的功能。肺对脉的 影响体现在肺与心及气与血的功能关系上。
脾胃主运化水谷精微,统血的功能,为气血生 化之源,又称“后天之本”。气血的盛衰和水 谷精微的多寡,可表现为脉之“胃气”的多少。
肝藏血,肝主疏泄的功能,是指肝具有贮藏血 液,调节血量,调畅气机的作用,有利于使全 身气血调畅,经脉通利,脏腑功能正常。
中医诊断学--脉诊 ppt课件
ppt课件
4
与脉象形成有关的因素
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 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其他脏腑与脉象形成的关系
肺主气,司呼吸 脾胃为后天之本 肝藏血 肾藏精,精化血,为元气之根
ppt课件
5
心血 心阴
互相 制约
肺主 气朝 百脉
血充脉盈
脾胃(为血 生化之源) 应指 脉 象
心气 心阳
ppt课件 31
(4)数脉相类脉
疾脉
特征:脉来急疾,一息七八至。脉率比 数脉更快, 脉搏每分钟140~160次。 意义: 阳极阴竭( 外感热病之热极) 虚阳外越,元阳欲脱证。 3岁以下小儿脉搏可在一息七至以上, 为平脉,不作病论。
ppt课件 32
(5)虚脉
【脉象特征】脉搏搏动力量软弱,三部九候均 无力。是脉管的紧张度减弱,脉管内充盈度 不足的状态。
(十一)弦脉
【临床意义】多见于肝胆病、疼痛、痰饮等,或为胃气 衰败者。亦见于老年健康者。 【机理分析】弦脉"在脏应肝",多主肝胆病变。 寒热诸邪、痰饮内停、情志不遂、疼痛等, 使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血气敛束不伸,脉管失去柔和之 性,弹性降低,紧张度增高, 虚劳内伤,中气不足,肝木乘脾土”或肝病及肾, 阴虚阳亢。 弦脉在时应春,春季平人脉象多稍弦 生理性退化表现
脉诊定义:医生用手指切按患者特定 部位的动脉,依应指形象了解病情, 辨别病证的诊察方法。 历史渊源:公元五世纪扁鹊、《内经》 “三部九候”、《难经》“独取寸 口”、张仲景“平脉辨证”、西晋王 叔和《脉经》为现存最早脉诊专著。 学习方法:熟悉基本知识、掌握基本 技能,反复训练,仔细体会。
ppt课件 1
【临床意义】多见于寒证,亦见于邪热结聚 之实热证。 【机理分析】
中医诊断学|病理脉象
中医诊断学|病理脉象中诊· 脉诊病理脉象【含义】疾病反映于脉象的变化,叫病理脉象,简称“病脉”。
一般说来,除了正常生理变化范围以内及个体生理特异变化之外的脉象,均属病脉。
一、脉名命名原则当构成脉象的四大要素中某一因素突出表现异常时,就以此单一因素而命名,如以脉位浮为单一的突出表现,而脉率适中,脉的形和势不大不小、和缓从容,及称为浮脉;如脉位浮而脉率速,其他因素无异常时,称为浮数脉。
又如脉沉而脉形小,脉软无力时,可采用已经定义了的脉名——弱脉,亦可将几种特征并列而命名为沉细无力脉。
总之辨脉时务必考察诸方面的因素,并将各种变化因素作为辨证诊断的依据。
二、常见病脉由于对脉象感觉与体会的差异,历代医家对常见病脉的分类和命名亦存在着差别。
《黄帝内经》记载有21种脉象,《伤寒杂病论》中记载26种,《脉经》总结分为24种,《景岳全书》只分为16种脉,《濒湖脉学》、《三指禅》则分为27种,《诊家正眼》增疾脉而为28脉,《脉理求真》增至30种,《辨证录》则更有38脉之多。
近代临床所提及的脉象,有浮、沉、迟、数、洪、细、虚、实、滑、涩、弦、紧、结、代、促、长、短、缓、濡、弱、微、散、芤、伏、牢、革、动、疾等28种。
1、浮脉类:脉位表浅,轻取即得。
各脉的脉象特征与临床意义如下表所示。
2、沉脉类:脉位较浅,重按始得。
各脉的脉象特征与临床意义如下表所示。
3、迟脉类:一息不足4至。
各脉的脉象特征与临床意义如下表所示。
4、数脉类:一息5至以上。
各脉的脉象特征与临床意义如下表所示。
5、虚脉类:应指无力。
各脉的脉象特征与临床意义如下表所示。
6、实脉类:应指有力。
各脉的脉象特征与临床意义如下表所示。
三、相兼脉1、“相兼脉”的含义:相兼脉又称“复合脉”,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因素脉相兼出现,复合构成的脉象。
在28脉中,有的脉象属于单因素脉,如浮、沉、迟、数、长、短、大、细等;而有些脉本身就是由几种单因素脉合成的,如弱脉、濡脉、动脉、牢脉等。
中医诊断学-脉诊
2023/4/21
中医诊断学
2、定位 定关布指、三指定 1 标准定位——同身寸法 。
2 简便定位——高骨定关法 掌后高骨定关 前后等距布指
2023/4/21
中医诊断学
1.首先將中指置於關部
2023/4/21
中医诊断学
2.食指置於寸部,無名指置於尺部
2023/4/21
中医诊断学
3.三指指尖保持水平
中医诊断学
第一节 脉诊概述
一、脉诊原理
一 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 心脏搏动—脉象形成的动力 脉管舒缩—脉搏形成的重要因素 心阴心阳—维持正常脉搏的基本条件
2023/4/21
中医诊断学
二a: 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心气主血血脉充—盈—于心与脉脉道通,,搏以动及行气血血 的 盛 衰 直肺朝接百影脉响—着—宣脉发象百。脉,助心行血
2023/4/21
中医诊断学
目的要求 1.掌握脉诊的临床意义。 2.熟悉脉象形成的原理。 3.熟悉诊脉的部位与三种不同的诊脉方法。 4.掌握寸口诊法,寸口诊脉的分部与所主脏腑。 5.掌握诊脉的方法。 6.掌握正常脉象及其生理变异。 7.掌握常见病脉的脉象及其主病。 8.了解真藏脉与各种怪脉。
2023/4/21
三脾其生血他统脏血腑—与—营脉气象养形血成,摄的血于关脉系中。
肝肺藏血主调气血,—司—呼供吸调,血朝量百脉;脾胃为气 血肾藏生精化化之血—源—,脾精为统化血血;之本肝,合藏营血以,生贮血血, 调节血液,调畅气机;肾藏精,为元气 之根,这些因素均与脉象的形成间接 有关
2023/4/21
中医诊断学
二、诊脉部位
有神表现在:应 指 有 力 柔 和;节 律 整 齐
有根则表现在:尺 脉 有 力,沉 取 不 绝。
中医诊断学――第五章 脉诊
中医诊断学――第五章脉诊[目的要求]掌握寸口诊脉的方法,正常脉象的特征,常见脉象的特征和临床意义,相兼脉的组合与主病规律;熟悉脉诊的原理,脉象的生理变异;了解妇人脉、小儿脉和真脏脉的特点。
[教学内容]1.脉诊的原理,脉诊的意义。
2.诊脉部位:三部九候诊法、人迎寸口诊法、仲景三部诊法、寸口诊法。
3.诊脉方法:时间、体位、指法、举按寻、平息、五十动,脉象要素。
4.正常脉象:正常脉象的含义,正常脉象的特点和临床意义,脉象的生理变异。
5.二十八脉的脉象特征和临床意义。
6.相似脉的鉴别比较。
相兼脉及其主病规律。
真脏脉的含义、特征和临床意义。
7.妇人妊娠脉象、临产脉象的特点。
小儿脉诊的方法和特点。
8.脉诊的临床运用及意义。
[教学要求]一、脉诊概说1.了解脉象、脉诊的含义;心脏搏动、脉道、气血直接影响脉象;脏腑组织的作用与脉象的形成间接相关。
2.掌握寸口诊法的部位、方法、三部九候和分候脏腑。
了解诊脉独取寸口的原理;三部九候诊法、人迎寸口诊法、仲景三部诊法的基本内容。
3.掌握诊脉的时间、体位和指法。
熟悉指目、布指、举按寻、总按、单诊、平息、五十动等名词的含义。
4.熟悉脉象要素(脉位、脉次、脉形、脉势)的含义与意义。
二、正常脉象2.掌握正常脉象的特征;有胃、有神、有根脉象的特征。
3.熟悉正常脉象的含义;正常脉象特征与胃、神、根的关系;内外环境因素对脉象的影响。
三、常见病脉1.掌握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洪脉、细脉、滑脉、涩脉、弦脉、紧脉、缓脉、濡脉、弱脉、微脉、结脉、促脉、代脉等19种脉象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熟悉散脉、芤脉、革脉、伏脉、牢脉、疾脉、长脉、短脉、动脉等9种脉象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2.熟悉模拟脉、对举脉的含义;常见模拟脉与对举脉的内容。
3.熟悉相兼脉的含义;脉象相兼的原理。
掌握脉象相兼的原则;脉象相兼所主病证的规律。
4.了解真脏脉的含义;“十怪脉”的名称、特点及临床意义。
5.了解妇人妊娠脉象、临床脉象的特点;小儿脉诊的方法,小儿脉象的意义。
中医诊断--【脉诊】脉诊的简单常识
中医诊断--【脉诊】脉诊的简单常识生病了其实是身体告诉自己最近有些不好习惯对身体有影响了!好习惯可以让自己身体快速恢复和益寿延年!01—脉诊的简单常识脉诊基础知识1、诊脉前提。
诊病是一项精神高度集中的工作。
无论医生还是患者,都必须凝神静气,中医所谓“治神”,就是这个意思。
如果刚刚经历车马劳顿,需要先行休息,等到气息平定,心绪坦然之后,方可诊脉。
2、诊脉部位。
诊脉部位,中医称为寸口,位于手腕内侧前缘桡动脉搏动处。
腕后高骨(即桡骨茎突)在确定具体诊脉部位时非常重要。
高骨前方动脉搏动处称寸;高骨后方动脉搏动处称尺;高骨正对的动脉搏动处称关。
3、诊脉手指。
医生通常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分别放在患者寸、关、尺三部上进行诊脉。
且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高矮胖瘦,调整自己手指分布的距离。
诊脉时,以手指末端接触患者寸口脉,因为指端的感觉最为灵敏。
4、诊脉三法。
按照手指用力轻重的不同,诊脉分为浮取、中取、沉取三法。
所谓浮取,就是手指刚刚触及寸口皮肤,脉即可得;如果浮取不得,医生手指加力按压,得脉即为中取;仍不可得,手指继续加力,在筋肉深层方可得脉者,是为沉取。
这里所谓的得脉,不一定感觉到脉动就是得脉了。
医生需要通过浮中沉三法,体察指下脉象最充盛有力的状态,是在浮、在中还是在沉取的层次出现,才可以称为得脉。
有些脉象如浮脉,浮取即得,但中取甚至沉取也可以得到;不过总以浮取时得到的脉象最为充实有力,即属浮。
中医诊脉,诊什么?中医师将三个手指放在寸口上,究竟在体会什么呢?脉诊的基本内容,或者说基本的着眼点在以下几个方面:1、浮沉。
浮沉,是指脉象的深浅部位而言。
浮取即得,沉取反而脉动减弱,即为浮脉。
浮脉常表示有外邪在表。
下次外感风寒时,不妨留意下自己的脉象,体验下浮取即得的感受。
所谓沉脉,是浮取中取皆不可得,必须沉取深层才可得的脉象。
沉脉多表示里证,有力为实,无力为虚。
2、迟数。
迟数,是指脉跳次数而言。
古人计量脉动次数,不像今天这样方便,随时有钟表可查。
中医诊断——脉诊
中医诊断——脉诊脉诊,是医生用手指切按患者动脉,根据其不同的形象来了解病情,辨别病证的诊察方法。
它是中医学一种独特的诊断疾病的方法。
一、脉象形成的原理脉象即脉动应指的形象。
心主血脉,包括血和脉两个方面,脉为血之府,心与脉相连,心脏有规律的搏动,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脉管也随之产生有节律的搏动和血液在管内运行均由宗气所推动。
血液循行脉管之中,流布全身,环周不息,除心脏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有各脏器的协调配合,肺朝百脉,即是循行全身的血脉,均汇聚于肺,且肺主气,通过肺气的敷布,血液才能布散全身;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统血;肝藏血,主疏泄,调节循环血量;肾藏精,精化气,是人体阳气的根本,各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原动力,且精可以化生血,是生成血液的物质基础之一。
因此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
二、脉诊的临床意义脉象的形成,既然和脏腑气血关系十分密切,那么,气血脏腑发生病变,血脉运行受到影响,脉象就有变化,故通过诊察脉象的变化,可以判断疾病的病位、性质、邪正盛衰与推断疾病的进退预后。
(一)判断疾病的病位、性质和邪正盛衰疾病的表现尽管极其复杂,但从病位的浅深来说,不在表便在里,而脉象的浮沉,常足以反映病位的浅深。
脉浮,病位多在表;脉沉,病位多在里。
疾病的性质可分寒证与热证,脉象的迟数,可反映疾病的性质,如迟脉多主寒证,数脉多主热证。
邪正斗争的消长,产生虚实的病理变化,而脉象的有力无力,能反映疾病的虚实证候,脉虚弱无力,是正气不足的虚证。
脉实有力,是邪气亢盛的实证。
(二)推断疾病的进退预后脉诊对于推断疾病的进退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如久病脉见缓和,是胃气渐复,病退向愈之兆;久病气虚,虚劳、失血,久泄久痢而见洪脉,则多属邪盛正衰危候。
外感热病,热势渐退,脉象出现缓和,是将愈之候;若脉急疾,烦躁,为病进危候。
三、诊脉的部位诊脉的部位,有遍诊法,三部诊法和寸口诊法。
遍诊法见于《素问·三部九候论》,切脉的部位有头、手、足三部,三部诊法见于汉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
中医诊断学脉诊
脉诊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最 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经 过数千年的实践和发展,已经成 为中医诊断的核心技术之一。
脉诊的重要性
01
02
03
判断病情
通过脉诊可以了解患者病 情的轻重缓急,为治疗提 供依据。
体质辨识
脉诊可以判断患者的体质 状况,如气虚、血虚、阴 虚、阳虚等,有助于制定 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诊断学脉诊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脉诊概述 • 脉象的分类与特征 • 脉诊的方法与技巧 • 脉诊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 脉诊的现代研究与发展
01 脉诊概述
脉诊的定义与历史
脉诊的定义
脉诊是中医诊断学中的一种重要 方法,通过触摸患者脉搏的跳动 情况,判断病情、体质和脏腑功 能状态。
的轻重缓急。
临床意义
正确的脉象辨析对于中医诊断具 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帮助医生准 确地判断病情,为后续的治疗提
供依据。
04 脉诊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常见疾病的脉象表现
感冒
感冒患者的脉象通常表现为浮脉,因 为感冒时外邪侵袭,正气欲驱邪外出 ,脉气鼓动于外。
咳嗽
腹痛
腹痛患者的脉象通常表现为沉脉或弦 脉,因为腹痛多因寒邪、气滞所致, 寒邪内侵则脉象沉紧,气滞则脉象弦 。
迟脉
总结词
脉搏跳动缓慢
详细描述
迟脉是脉象中的一种,脉搏跳动缓慢,多见于寒证,如四肢厥冷、腹痛等。
速脉
总结词
脉搏跳动加快
详细描述
速脉是脉象中的另一种,脉搏跳动加快,多见于热证,如高热、心悸等。
其他常见脉象
总结词
其他常见的脉象包括滑脉、弦脉、紧 脉、缓脉等。
详细描述
最新【基础】中医执业-中医诊断学--脉诊练习题
【基础】中医执业-中医诊断学--脉诊练习题------------------------------------------作者xxxx------------------------------------------日期xxxx第六单元脉诊一、A11、常脉中有神的表现是A、不大不小B、软滑从容C、不浮不沉D、柔和有力E、尺脉沉取有力2、以下哪项不是脉有胃气的表现A、来去从容B、节律一致ﻩC、不疾不徐D、不浮不沉E、尺脉有力3、诊脉手法中手指用力较重的是A、举法B、按法C、寻法D、推循E、触指4、医生用较轻的指力诊脉的手法是A、举法C、寻法D、推法E、单按5、脉诊的“寻"法是指A、轻按B、重按C、左右推寻D、一指诊察一部脉E、一指按其寸口6、脉象八要素不包括的是A、脉位B、脉率C、脉伏D、脉长E、脉势7、具有浮取散漫,中候似无,沉取不应,伴节律不齐特征的脉象是A、结脉B、动脉C、疾脉D、散脉E、代脉8、革脉的脉象是B、如按葱管C、如按琴弦D、如按鼓皮E、如循刀刃9、以下脉象中具有沉取实大弦长特点的脉象是A、革脉B、紧脉C、牢脉D、实脉E、大脉10、脉短如豆,滑数有力的脉象是A、促脉B、疾脉C、微脉D、动脉E、短脉11、数脉的特征是A、一息四五至B、一息五六至C、一息五至以上D、一息六至以上E、一息七八至12、脉体宽大,来盛去衰的脉象是A、大脉B、芤脉C、实脉D、洪脉E、长脉13、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豁,应指松软的脉象是A、浮脉B、微脉C、弱脉D、虚脉E、芤脉14、脉象具有沉细无力特征的是A、濡脉B、细脉C、虚脉D、微脉E、弱脉15、阳明气分热盛多见的脉象是A、浮脉B、滑脉C、洪脉16、特征为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的脉象是A、伏脉B、微脉C、芤脉D、革脉E、牢脉17、代脉的特征是A、缓而时止,止无定数B、数而时止,止无定数C、脉来一止,止有定数D、数而时止,止有定数E、脉来时止,止有定数18、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为A、浮脉B、沉脉C、迟脉D、虚脉E、弱脉19、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盘走珠为A、弦脉B、滑脉E、结脉20、风热袭表所致表热证的脉象是A、浮紧B、浮数C、浮缓D、滑数E、洪数21、素体痰湿而又感外邪的脉象特点是A、浮数脉B、浮滑脉C、浮紧脉D、濡缓脉E、弦滑脉22、芤脉与革脉的相同之处是A、浮而不聚B、浮而无力C、浮而中空D、浮而弦紧E、浮而细长23、以下脉象中都具有“脉细”特征的是A、微脉、弱脉、散脉、细脉C、濡脉、弱脉、细脉、虚脉D、濡脉、弱脉、伏脉、细脉E、伏脉、细脉、弱脉、牢脉24、哪种脉象不具有脉率快的特征A、弦脉B、数脉C、动脉D、促脉E、疾脉25、濡脉与弱脉的区别点主要表现在A、脉形粗细B、脉位浮沉C、脉力强弱D、脉之紧张程度E、脉之频率快慢26、脉来数而时有一止,止无定数,其脉象为A、促脉B、疾脉C、结脉D、动脉E、代脉27、以下哪种脉象不见于常人B、大脉C、滑脉D、缓脉E、短脉28、疾脉的主病是A、阳虚里寒B、阳极阴竭C、脏气衰微D、阴盛气结E、阴虚阳亢29、迟脉的主病是A、虚热证B、痰饮C、寒证D、血瘀E、气滞30、以下哪项不是涩脉的主病A、血少B、精伤C、血瘀D、气滞E、疼痛31、下列与滑脉的主病无关的是A、痰湿B、阳虚C、实热D、食积E、妊娠32、以下不属结脉所主病证的是A、阴盛气结B、气血虚衰C、寒痰D、食积E、瘀血33、以下不属代脉所主病证的是A、脏气衰微B、痰湿C、疼痛D、惊恐E、跌仆损伤34、以下哪项不属于促脉所主的病证A、气血停滞B、脏气衰败C、痰食停滞E、寒凝肝脉35、与湿邪为病相关的脉象是A、濡脉、弱脉B、缓脉、虚脉C、缓脉、细脉D、细脉、弱脉E、虚脉、细脉36、痰饮证的脉象多见A、弦脉B、细脉C、芤脉D、革脉E、缓脉37、气血两虚证所见脉象中不包括A、弱脉B、细脉C、微脉D、缓脉E、虚脉38、气滞血瘀的痛证可见哪种脉象A、革脉B、紧脉C、滑脉E、涩脉39、以下何脉不主食积或宿食A、紧脉B、促脉C、滑脉D、结脉E、涩脉40、肝胆病的脉象常为A、长脉B、滑脉C、洪脉D、弦脉E、数脉41、痛证与痰饮均可见的脉象是A、滑脉B、紧脉C、动脉D、牢脉E、弦脉二、BB.长脉C.革脉ﻫD。
中医诊断学之脉诊
中医诊断学之脉诊中医诊断学之脉诊脉诊是切脉的一种,另一种为按诊。
是医生用手指对患者身体某些特定部位的动脉进行切按,体验脉动应指的形象,以了解健康或病情,辨别病证的一种诊察方法。
历史,公元前五世纪,著名医家扁鹊擅长候脉诊病。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曰:“今天下之言脉者,由扁鹊也。
”《内经》记载了“三部九候”等脉法;《难经》弘扬“独取寸口”候脉言病。
东汉张仲景确立了“平脉辨证”的原则。
西晋王叔和著《脉经》,分述三部九候、寸口脉法等,确定了二十四种脉象,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脉神章》对脉神、正脉十六部、脉之常变、脉之顺逆与从舍等论述甚详。
李时珍《濒湖脉学》撷取明代以前脉学精华,载二十七脉,编成“七言诀”,附有《四言举要》,易于诵习。
李士材《诊家正眼》增定脉象为二十八种。
此外,李延《脉诀汇辨》;张澄《诊宗三昧》;黄宫绣《脉理求真》;周学霆《三指禅》等脉学专著,对于脉理辨析,临证经验互相印证,颇为实用。
脉诊依靠医者手指的灵敏触觉加以体验而识别,因此,学习脉诊既要熟悉脉学的基本知识,又要掌握切脉的基本技能,反复训练,仔细体会,才能逐步识别各种脉象,并有效地运用于临床。
第一节诊脉概述诊脉是一种理论性极强,操作极为细致的诊病方法。
因此,它要求医生必须对脉象形成的基本原理,诊脉的部位和方法等问题有一个较为详细的了解。
一、脉诊原理脉象是手指感觉脉搏跳动的形象,或称为脉动应指的形象。
人体的血脉贯通全身,内连脏腑,外达肌表,运行气血,周流不休,所以,脉象能够反映全身脏腑功能、气血、阴阳的综合信息。
脉象的产生,与心脏的搏动,心气的盛衰,脉管的通利和气血的盈亏及各脏腑的协调作用直接有关。
(一)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心脏搏动是形成脉象的动力1.心脏的搏动在宗气和心气的作用下,心脏一缩一张的搏动,把血液排入脉管而形成脉搏。
《素问·五脏生成》说:“诸血者,皆属于心”,《素问·六节脏象论》说:“心者,其充在血脉。
中医诊断学|脉诊概述
中医诊断学|脉诊概述【含义】脉诊又称切脉,是医生用手指对患者身体某些特定部位的动脉进行切按,体验脉动应指的形象,以了解健康或病情,辨别病证的一种诊察方法。
【沿革】脉诊有着悠久的历史,公元前5世纪的扁鹊首用脉法诊断疾病;脉法具体记载于《黄帝内经》;脉法实践者是东汉张仲景;脉学专著创始者是西晋王叔和(《脉经》);许叔微首绘脉象图及施发的《察病指南》为学习脉法提供了直观教学;推广普及脉法的是明· 李时珍的《濒湖脉学》;创新发展于近现代。
【地位】脉诊是中医学流传至今的一种独特的诊察疾病的方法,是中医诊病,不可缺少的步骤和内容。
其所以重要,是由于脉诊检测方便,信息丰富,通过诊脉可了解人体表里诸多的生理病理变化,为诊断疾病提供重要依据。
诊脉主要依靠医者手指的灵敏触觉加以体验而识别,因此,学习脉诊既要熟悉脉学的基本知识,又要掌握切脉的基本技能,反复训练,仔细体会,才能逐步识别各种脉象,并有效地运用于临床。
诊脉是一种理论性极强、操作极为细致的诊病方法。
因此,它要求医生必须对脉象形成的基本原理、诊脉的部位和方法等问题有一个较为详细的了解。
一、脉诊原理【含义】(1)脉:即脉道,是血液汇聚之处,也是气血运行的通道,脉有约束、控制和推进血液沿着脉道运行的作用。
(2)脉动(脉搏):心气推动心脏搏动,使营血在脉道中运行时产生脉动,因此脉搏的跳动与心脏搏动的频率、节律基本一致。
(3)脉象:手指感觉脉搏跳动的形象,或称为脉动应指的形象。
是血脉脉动所呈现的部位(深浅)、速率(至数,即快慢)、形态(长短大小)、强度(有力无力)、节律(整齐与否)等组成的综合形象。
脉象能够反映全身脏腑功能、气血、阴阳的综合信息。
【原理】脉象的产生,与心脏的搏动、心气的盛衰、脉管的通利和气血的盈亏及各脏腑的协调作用直接有关。
简而言之,脉象是以心脉为主,在各个脏腑和气血的综合作用下形成,所以脉象成为反映全身脏腑功能、气血、阴阳的信息窗口,具有见微知著的作用。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教材笔记:病理脉象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教材笔记:病理脉象一、常见脉象(一)浮脉1.脉象特征: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2.临床意义:主表证。
瘦人见浮脉、夏秋季节脉偏浮,不属病脉。
3.相类脉(1)散脉脉象特征:浮大无根、节律不齐。
临床意义:元气耗散,脏腑精气欲绝。
(2)芤脉脉象特征: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临床意义:多见于失血、伤阴。
(3)革脉脉象特征:浮而博指,中空外坚,如按鼓皮。
临床意义:主亡血、失精、半产、漏下。
(二)沉脉1.脉象特征: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2临床意义:主里证。
此外肥胖者、冬季脉亦偏沉。
此外,两手六部脉象能沉细,但无病候,为六阴脉,属正常脉象。
3.相类脉(1)伏脉脉象待征:重按推筋着骨始得。
临床意义:主邪闭、厥病和痛极。
(2)牢脉脉象特征:沉而实大弦长。
临床意义:阴寒内盛、疝气症瘕之实证。
(三)迟脉1.脉象特征:脉动一息不足四至(一分钟不满60次)。
2.临床意义:主寒证,亦见于邪热结聚之里实热证。
3.相类脉缓脉脉象特征:缓脉的特征有二,一是脉来和缓、一息四至,属常脉。
二是指脉势纵缓、缓怠无力,属病脉。
临床意义:正常之缓脉,见于正常人,是脉有胃气的表现。
病理之缓脉,主脾胃虚弱,也主湿病。
(四)数脉1.脉象特征:脉来一息五至以上而不满七至(约每分钟脉跳90-130次)。
2.临床意义:主热证、里虚证。
此外,儿童脉较数,属正常脉。
3.相类脉疾脉脉象特征:脉跳一息七八至(140-160)。
临床意义:主阳极阴竭,元气欲脱。
(五)虚脉1.脉象特征:举之无力,按之空豁,应指松软。
是一切无力脉的总称。
1. 临床意义:主虚证。
多为气血两虚。
(六)实脉1.脉象特征:脉来充盛,举按皆有力。
为一切有力脉的总称。
2.临床意义:主实证。
若两手六部脉均实大,而无病候,为六阳脉,此属正常脉。
(七)洪脉1.脉象特征:浮大有力、来盛去衰,如波涛汹涌。
2.临床意义:主阳明气分热盛。
此外,正常人夏季脉较洪。
中医诊断--【脉诊】“把脉”(七大类脉诊)
中医诊断--【脉诊】“把脉”(七大类脉诊)01—中医诊断——“把脉”(七大类脉诊)脉诊是通过按触人体不同部位的脉搏,以体察脉象变化的切诊方法。
又称切脉、诊脉、按脉、持脉。
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若脏腑气血发生病变,血脉运行就会受到影响,脉象就有变化。
现在很多人都不信“脉诊”,在初学者的眼里,脉只不过是一小段血管,只能说明心脏的搏动,所谓的脉,只不过故作神秘罢了。
但相信中医脉法的人却不以为然,既然是老祖宗传了几千年的东西,如果真是没有作用,也不会流传至今。
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脉经》,产生于晋朝,其中的诊脉方法和理论已相当完备,承前启后的确立了中医脉诊的方法。
历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继承和完善中医的诊法,形成了大量有关诊法的典籍,如晋代的《肘后备急方》、宋代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明代的《濒湖脉学》、清代的《望诊遵经》等,累积存世的脉诊著作有近百种之多。
古代医学在诊断疾病方面采用的脉诊,是一项独特诊法。
脉诊又叫切脉,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之一,也是辨证论治的一种不可少的客观依据。
《黄帝内经》中讲,脉是气血运行的反映,诊脉不但要了解整体气血循环的变化,切脉要结合视精明,察五色,观脏腑、形体强弱盛衰等各方面。
特别指出:早上是诊脉的最佳时间。
接下来小编将带大家进入脉诊的世界,了解、学习您所不知道的脉诊知识。
为了方便大家在短时间内快速学习,小编整理出了“脉象”归类总结(包括流利度类、脉位类、脉宽类、脉率类、脉力类、脉律类、张力类)。
一、流利度类。
1滑脉——多主饮食过度。
脉象特征:往来流利,如盘走珠,圆滑而似数。
主病:肝热头晕,肝火上炎,影响到情绪,导致头晕、头涨、头痛等症状,时间长了容易导致肝炎或其他肝脏疾病。
2、涩脉——多主津液亏虚气血瘀滞。
脉象特征:往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
主病:涩脉可见之于多种病证,如伤精,血少,气滞血瘀,挟痰,挟食等都可出现此种脉象。
与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小,血流速度减慢,血液黏度增加等因素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三部九候诊法
天(两颞动脉)—候头额、颞部
上(头) 人(耳前动脉)—候目、耳
地(两颊动脉)—候口、齿
天(手太阴肺经动脉处)—候肺气
中(手) 人(手少阴心经动脉处)—候心气
地(手阳明大肠经动脉处)—候胸中之气
天(足厥阴肝经动脉)——候肝气
下(足) 人(足太阴脾经动脉)——候脾、胃之气
2020/6/15
(脾三生)血其统他血—脏—腑营与气脉养血象,形摄成血的于脉关中系。 肝藏肺血主调气血,——司供呼调吸血量,朝百脉;脾胃 为肾藏气精血化生血—化—之精源为,化血脾之统本血,合;营肝以藏生血血 ,
贮血,调节血液,调畅气机;肾藏
精,为元气之根,这些因素均与脉
象的形成间接有关
2020/6/15
中医诊断学
二、诊脉部位
右手 关——脾
尺—肾(阴)
尺—肾(阳)
2020/6/15
中医诊断学
三、诊脉方法
(一)时间
以清晨(平旦)未起床、未进食时 最佳。
(二)体位
正坐、仰卧均可,心脏与寸口同水 平,直腕仰掌。
2020/6/15
中医诊断学
(三)指法:
1、取脉:
❖选指目——指端敏感处 ❖平贴脉脊 ❖指力垂直脉心
2020/6/15
中医诊断学
2020/6/15
中医诊断学
(二)人迎寸口诊法
即通过诊人迎(颈总动脉)、寸口两部 脉象并互相参照,进行分析的一种诊法, 较之遍诊法简单。
(三)仲景三部诊
诊寸口脉——候脏腑 多运用于寸口无脉
诊趺阳脉——候胃气 或危重病人。
诊太蹊脉——候肾气
2020/6/15
中医诊断学
(四)寸口诊法
[含义] :
2020/6/15
中医诊断学
如长期服用活血化瘀或扩张血管的药物等都可以明显影响心脏搏 动的速度、力量。这样的话,便不能真正反映出人体中的各个脏 腑的气血运行情况。
因此,即便是一个高明的医生,也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患者 的脉象充分了解到其体内的真实情况。
对待脉诊,我们尚需要用一个公正客观的态度,既要肯定其诊断 价值,也不应该盲目迷信。
2020/6/15
中医诊断学
脉诊,其实是中医诊断中的一种 最常见的手段,是望闻问切中的 “切”诊。通过这种诊断,我们可 以了解人体内部脏腑中的气血运行 情况。它是通过脉搏的运动来判断 人体内脏的情况,根据脉搏的速度、 频率、力量、血管的形态等来判断 人体的基本情况。
2020/6/15
中医诊断学
对中医认识似是而非的人,脉诊似乎是他们最信任和叹服的。许 多的医生也很在乎病人的这种心态,往往先不询问患者病情,不做任 何体查而单凭脉诊而进行谴方用药。更令人不解的是,有许多的病人 也故意不说出自己的病情,借此来“考验”医生能不能通过脉象看准 自己的病情,真是荒唐又可怕!想想还是东坡先生明鉴:“吾求愈病 而已,岂以困医为事哉?”
中医诊断学
4.手指做弓形彎曲,以指腹觸脈
2020/6/15
对于这些陋习,古代的先贤早已深刻批判过。
2020/6/15
中医诊断学
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认为: 脉诊只是望问闻切四诊中的最 后一诊,无非是一种诊断中比 较巧妙的方法罢了,作为一个 好医生如果想全面掌握患者的 情况,必须要四诊合参,不能 单凭这一项。
2020/6/15
中医诊断学
随着时代生活的日新月异,人们的医疗条件逐渐改善,对于脉诊的看 法更需要客观、辨证地对待。
第五章 脉 诊
脉诊又称切诊,是医生用手指 对患者身体某些特定部位的动 脉进行切按,体验脉动应指的 形象,以了解健康或疾病,辨别 病证的一种诊察方法。
2020/6/15
中医诊断学
谈到中医,人们自然会联想到老中医 神态安详地迷起眼睛,将三根手指搭在 病人的手腕部位,停留片刻后,便告诉 病人你患了什么病,应该如何进行治疗 等等。病人听后,如果说得准确,便会 连连称奇,信服有加。如果说得不准, 便会认为医生的医疗水平差。
2020/6/15
中医诊断学
第一节 脉诊概述
一、脉诊原理
(一)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 心脏搏动—脉象形成的动力 脉管舒缩—脉搏形成的重要因素 心阴心阳—维持正常脉搏的基本条件
2020/6/15
中医诊断学
(a:二)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心主血脉——心与脉通,搏动行血
直肺气朝接血百影充脉响—盈着—于宣脉脉发象道百。脉,,以助及心气行血血的盛衰
寸口——手腕部桡骨茎突内侧的 一段动脉(桡动脉),又称气口 或脉口。
寸口诊法——指单独切按桡骨 茎突内侧一段桡动脉的搏动,根 据其脉动形象,以推测人体生理 病理状况的一种诊察方法。
2020/6/15
中医诊断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寸口部位:通常是腕后高骨内 侧为关,其前为寸,其后为尺。
寸(浮、中、沉)
关(浮、中、沉) 三部九候
中医诊断学
2、定位 (定关布指、三指定 (1)标准定位——同身寸法 。
(2) 简便定位——高骨定关法 掌后高骨定关 前后等距布指
2020/6/15
中医诊断学
1.首先將中指置於關部
2020/6/15
中医诊断学
2.食指置於寸部,無名指置於尺部
2020/6/15
中医诊断学
3.三指指尖保持水平
2020/6/15
尺(浮、中、沉)
此与遍诊法的三部九候同名 实异
2020/6/15
中医诊断学
2020/6/15
中医诊断学
2.寸口脉诊病的原理: (1)寸口部位为脉之大会 (2)寸口部位脉气最明显 (3)可反映宗气的盛衰 (4)寸口处部位固定且脉诊方便
2020/6/15
中医诊断学
3.寸口分候脏腑
寸——心
寸——肺
左手 关——肝
脉诊成了某些病人衡量中医医生水平的 一架天平。
2020/6/15
中医诊断学
在临床上常遇到这样的病人,来 就诊后只看着医生,把手伸过来不说 话,似乎是在考验医生号脉准不准。 当你说对了其症后,他们会喜形于色 地开口大叫:“你太神啦!……”。 而当你根据其脉象判断不准时,他们 会背后说,诊断得根本不准,水平不 高。 脉诊真的有那么神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