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第五章 脉诊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诊断学课件-第五章脉诊
研究挑战:如何将中医脉诊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是当前研 究的重要挑战。
脉诊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诊断疾病:通过脉象的变化,判断 疾病的性质、部位、程度等
评估疗效:通过脉象的变化,评估 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指导治疗:根据脉象的变化,调整 治疗方案,提高疗效
预防疾病:通过脉象的变化,预测 疾病的发展趋势,提前采取预防措 施
脉诊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探索
脉诊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通过脉诊诊断疾病,辅助诊断和治疗 脉诊在心理学中的应用:通过脉诊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辅助心理治疗 脉诊在运动医学中的应用:通过脉诊了解运动员的身体状况,辅助训练和比赛 脉诊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通过脉诊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辅助康复治疗
阳虚:脉象沉迟,脉搏缓慢 痰湿:脉象滑腻,脉搏缓慢 瘀血:脉象涩滞,脉搏缓慢
妇女病证的脉象特征
月经不调:脉象细弱,或弦滑 痛经:脉象弦紧,或涩滞 更年期综合征:脉象弦细,或沉迟 产后病:脉象虚缓,或滑数
儿科病证的脉象特征
感冒:浮紧脉,浮滑脉 咳嗽:浮滑脉,浮紧脉 腹泻:沉细脉,沉迟脉
发热:浮数脉,浮滑脉 便秘:沉细脉,沉迟脉 呕吐:沉细脉,沉迟脉
脉诊的历史沿革
第二章
脉诊的起源
起源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起源人物:扁鹊、华佗等中医名家
起源地点:中国
起源方法:通过观察脉象来诊断疾病
起源原因: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起源影响:脉诊成为中医诊断学的重要 组成部分
古代脉诊的发展
起源:古代中医学 中的脉诊起源于春 秋战国时期
发展:汉代张仲景 的《伤寒杂病论》 中首次提出脉诊的 概念
脉诊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诊断疾病:通过脉象的变化,判断 疾病的性质、部位、程度等
评估疗效:通过脉象的变化,评估 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指导治疗:根据脉象的变化,调整 治疗方案,提高疗效
预防疾病:通过脉象的变化,预测 疾病的发展趋势,提前采取预防措 施
脉诊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探索
脉诊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通过脉诊诊断疾病,辅助诊断和治疗 脉诊在心理学中的应用:通过脉诊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辅助心理治疗 脉诊在运动医学中的应用:通过脉诊了解运动员的身体状况,辅助训练和比赛 脉诊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通过脉诊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辅助康复治疗
阳虚:脉象沉迟,脉搏缓慢 痰湿:脉象滑腻,脉搏缓慢 瘀血:脉象涩滞,脉搏缓慢
妇女病证的脉象特征
月经不调:脉象细弱,或弦滑 痛经:脉象弦紧,或涩滞 更年期综合征:脉象弦细,或沉迟 产后病:脉象虚缓,或滑数
儿科病证的脉象特征
感冒:浮紧脉,浮滑脉 咳嗽:浮滑脉,浮紧脉 腹泻:沉细脉,沉迟脉
发热:浮数脉,浮滑脉 便秘:沉细脉,沉迟脉 呕吐:沉细脉,沉迟脉
脉诊的历史沿革
第二章
脉诊的起源
起源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起源人物:扁鹊、华佗等中医名家
起源地点:中国
起源方法:通过观察脉象来诊断疾病
起源原因: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起源影响:脉诊成为中医诊断学的重要 组成部分
古代脉诊的发展
起源:古代中医学 中的脉诊起源于春 秋战国时期
发展:汉代张仲景 的《伤寒杂病论》 中首次提出脉诊的 概念
中医诊断学--脉诊 ppt课件
中所表现
ppt课件
4
与脉象形成有关的因素
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 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其他脏腑与脉象形成的关系
肺主气,司呼吸 脾胃为后天之本 肝藏血 肾藏精,精化血,为元气之根
ppt课件
5
心血 心阴
互相 制约
肺主 气朝 百脉
血充脉盈
脾胃(为血 生化之源) 应指 脉 象
心气 心阳
ppt课件 31
(4)数脉相类脉
疾脉
特征:脉来急疾,一息七八至。脉率比 数脉更快, 脉搏每分钟140~160次。 意义: 阳极阴竭( 外感热病之热极) 虚阳外越,元阳欲脱证。 3岁以下小儿脉搏可在一息七至以上, 为平脉,不作病论。
ppt课件 32
(5)虚脉
【脉象特征】脉搏搏动力量软弱,三部九候均 无力。是脉管的紧张度减弱,脉管内充盈度 不足的状态。
(十一)弦脉
【临床意义】多见于肝胆病、疼痛、痰饮等,或为胃气 衰败者。亦见于老年健康者。 【机理分析】弦脉"在脏应肝",多主肝胆病变。 寒热诸邪、痰饮内停、情志不遂、疼痛等, 使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血气敛束不伸,脉管失去柔和之 性,弹性降低,紧张度增高, 虚劳内伤,中气不足,肝木乘脾土”或肝病及肾, 阴虚阳亢。 弦脉在时应春,春季平人脉象多稍弦 生理性退化表现
脉诊定义:医生用手指切按患者特定 部位的动脉,依应指形象了解病情, 辨别病证的诊察方法。 历史渊源:公元五世纪扁鹊、《内经》 “三部九候”、《难经》“独取寸 口”、张仲景“平脉辨证”、西晋王 叔和《脉经》为现存最早脉诊专著。 学习方法:熟悉基本知识、掌握基本 技能,反复训练,仔细体会。
ppt课件 1
【临床意义】多见于寒证,亦见于邪热结聚 之实热证。 【机理分析】
ppt课件
4
与脉象形成有关的因素
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 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其他脏腑与脉象形成的关系
肺主气,司呼吸 脾胃为后天之本 肝藏血 肾藏精,精化血,为元气之根
ppt课件
5
心血 心阴
互相 制约
肺主 气朝 百脉
血充脉盈
脾胃(为血 生化之源) 应指 脉 象
心气 心阳
ppt课件 31
(4)数脉相类脉
疾脉
特征:脉来急疾,一息七八至。脉率比 数脉更快, 脉搏每分钟140~160次。 意义: 阳极阴竭( 外感热病之热极) 虚阳外越,元阳欲脱证。 3岁以下小儿脉搏可在一息七至以上, 为平脉,不作病论。
ppt课件 32
(5)虚脉
【脉象特征】脉搏搏动力量软弱,三部九候均 无力。是脉管的紧张度减弱,脉管内充盈度 不足的状态。
(十一)弦脉
【临床意义】多见于肝胆病、疼痛、痰饮等,或为胃气 衰败者。亦见于老年健康者。 【机理分析】弦脉"在脏应肝",多主肝胆病变。 寒热诸邪、痰饮内停、情志不遂、疼痛等, 使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血气敛束不伸,脉管失去柔和之 性,弹性降低,紧张度增高, 虚劳内伤,中气不足,肝木乘脾土”或肝病及肾, 阴虚阳亢。 弦脉在时应春,春季平人脉象多稍弦 生理性退化表现
脉诊定义:医生用手指切按患者特定 部位的动脉,依应指形象了解病情, 辨别病证的诊察方法。 历史渊源:公元五世纪扁鹊、《内经》 “三部九候”、《难经》“独取寸 口”、张仲景“平脉辨证”、西晋王 叔和《脉经》为现存最早脉诊专著。 学习方法:熟悉基本知识、掌握基本 技能,反复训练,仔细体会。
ppt课件 1
【临床意义】多见于寒证,亦见于邪热结聚 之实热证。 【机理分析】
中医脉诊专题课件
11/7/2021
学习文档
第三节 病理脉象
病理脉象——由于机体病理变化而产生的脉象。 病脉是相对正常脉象而言的,故凡有异于正常
象者均应属病理脉象。 本教材28脉是依据位数形势的变化分类。
11/7/2021
学习文档
第三节 病理脉象
一、常见病脉 二、脉象鉴别 三、相兼脉 四、真脏脉 五、妇人脉与小儿脉
11/7/2021
学习文档
第一节 脉诊概述 三、脉诊原理
〔二〕其他脏腑组织对脉象的影响
1.肺主宗气,贯穿心脉;肺朝百脉,助心行血
2.脾主运化,化生心血;脾主统血,影响血行
3.肝主疏泄,调节心神;肝主藏血,调节血量
4.肾精化髓,充养脑神;心肾相交,水火既济
11/7/2021
学习文档
第一节 脉诊概述 四、脉诊部位
11/7/2021
学习文档
第二节 正常脉象 四、平脉的生理变异
〔一〕内在因素
1.性别:男女的脉象差异 2.年龄:老年人,青壮年,婴幼儿脉象差异 3.体质:高矮胖瘦脉象,六阴脉和六阳脉 4.解剖:斜飞脉和反关脉脉象特点
11/7/2021
学习文档
第二节 正常脉象 四、平脉的生理变异
〔二〕外在因素
1.情志:喜、怒、惊、悲、恐脉象差异
11/7/2021
学习文档
第二节 正常脉象 二、平脉的特点
脉位:不浮不沉 沉取不绝
脉数:息四五至 节律一致
脉形:三部有脉 不大不小
脉势:沉着和缓 流畅有力
11/7/2021
沉
中
浮
平脉模式示意图
寸
关
尺
12
10
8
6
4
2
0
中医诊断学脉诊优秀课件
2020/10/15
地(足少阴肾经动脉)——候肾气
中医诊断学
•
2020/10/15
中医诊断学
(二)人迎寸口诊法
即通过诊人迎(颈总动脉)、寸口两部 脉象并互相参照,进行分析的一种诊法, 较之遍诊法简单。
(三)仲景三部诊
诊寸口脉——候脏腑 多运用于寸口无脉 诊趺阳脉——候胃气 或危重病人。 诊太蹊脉——候肾气
到脉象的形态。 2020/10/15
中医诊断学
如长期服用活血化瘀或扩张血管的药 物等都可以明显影响心脏搏动的速度、 力量。这样的话,便不能真正反映出人 体中的各个脏腑的气血运行情况。
因此,即便是一个高明的医生,也不可 能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患者的脉象充分了 解到其体内的真实情况。
对待脉诊,我们尚需要用一个公正客观 的态度,既要肯定其诊断价值,也不应 该盲目迷信。
2020/10/15
中医诊断学
第一节 脉诊概述
一、脉诊原理
(一)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 心脏搏动—脉象形成的动力 脉管舒缩—脉搏形成的重要因素 心阴心阳—维持正常脉搏的基本条件
2020/10/15
中医诊断学
(a:二)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心气主血血脉充—盈—于心脉与脉道通,,以搏及动行气血血的盛衰 直肺朝接百影脉响—着—宣脉发象百。脉,助心行血
从目前的临床情况来看,现代生活状态中的
中医脉诊比起古人来说,更难反映人体的真实
客观情况。我们知道,一般凡是来门诊看中医
的病人,有很大一部分是慢性病和疑难病患者。
而这些病人中,有一大部分的患者是长年服药
的,尤其是一些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
等患者,他们所服的很多药物会对人体的血液
循环起到一定的干扰作用,这当然会直接影响
中医诊断脉诊ppt课件
48
脉诊的现代研究
49
脉诊的现代研究
50
脉诊的现代研究
51
脉诊的现代研究
52
脉诊的现代研究
53
脉诊的现代研究
54
脉诊的现代研究
55
56
脉诊的现代研究
57
脉诊的现代研究
58
脉诊的现代研究
59
脉诊的现代研究
60
61
31
32
对三岁以下的小儿,除了脉诊之外,应注意形 色,声音和诊小儿食指络脉,按胸腹头额等诊 法。
33
小儿正常脉象的特点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旺盛,发育 迅速
正常小儿的平和脉象,较成人脉软而速,年 龄越小,脉搏越快
2~3岁小儿——脉动6~7至为常脉,约每分 100~120次
6
正常脉象
有胃
1、脉位居中,不浮不沉。 2、脉率均匀,不快不慢。 3、脉力充盈,不强不弱。 4、脉道适中,不大不小。 5、脉势和缓,从容、流利。
7
正常脉象
+ 柔和有力,脉律整齐
《景岳全书·脉神章》记载:“东 垣曰:谓脉中有力即有神 《矣辨,脉…论…》”记载:“按指之下有条理, 先后秩序不乱者,此有神之至。”
46
脉诊的现代研究
47
脉诊的现代研究
+ 诊脉过程:人的手指指面是触觉最敏感的部 位之一,切脉是采用柔性传感器(医生的手 指)通过阻尼系统(病人的表皮及皮下组织) 提取弹性管路(桡动脉)中脉动流体(血流) 的复杂动力学与流变学状态信息。模拟人类 触觉小体的柔性压力传感器,用于实现指感 下多维脉诊触觉信息的提取,较之硬性、刚 性脉波擷取系统有本质的不同,极大地提高 本系统的仿生性和可靠性。
脉诊的现代研究
49
脉诊的现代研究
50
脉诊的现代研究
51
脉诊的现代研究
52
脉诊的现代研究
53
脉诊的现代研究
54
脉诊的现代研究
55
56
脉诊的现代研究
57
脉诊的现代研究
58
脉诊的现代研究
59
脉诊的现代研究
60
61
31
32
对三岁以下的小儿,除了脉诊之外,应注意形 色,声音和诊小儿食指络脉,按胸腹头额等诊 法。
33
小儿正常脉象的特点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旺盛,发育 迅速
正常小儿的平和脉象,较成人脉软而速,年 龄越小,脉搏越快
2~3岁小儿——脉动6~7至为常脉,约每分 100~120次
6
正常脉象
有胃
1、脉位居中,不浮不沉。 2、脉率均匀,不快不慢。 3、脉力充盈,不强不弱。 4、脉道适中,不大不小。 5、脉势和缓,从容、流利。
7
正常脉象
+ 柔和有力,脉律整齐
《景岳全书·脉神章》记载:“东 垣曰:谓脉中有力即有神 《矣辨,脉…论…》”记载:“按指之下有条理, 先后秩序不乱者,此有神之至。”
46
脉诊的现代研究
47
脉诊的现代研究
+ 诊脉过程:人的手指指面是触觉最敏感的部 位之一,切脉是采用柔性传感器(医生的手 指)通过阻尼系统(病人的表皮及皮下组织) 提取弹性管路(桡动脉)中脉动流体(血流) 的复杂动力学与流变学状态信息。模拟人类 触觉小体的柔性压力传感器,用于实现指感 下多维脉诊触觉信息的提取,较之硬性、刚 性脉波擷取系统有本质的不同,极大地提高 本系统的仿生性和可靠性。
[课件]第五章 脉诊PPT
Simple Diagnostics of TCM
第五章 脉诊
简明中医诊断学
一 诊脉的部位
(二)《素问》三部九候诊法
上(头):天(两颞动脉)——候头额、颞部 人(耳前动脉)——候目、耳 地(两颊动脉)——候口、齿 中(手):天(手太阴肺经动脉处)——候肺气 人(手少阴心经动脉处)——候心气 地(手阳明大肠经动脉处)—候胸中之气 下(足):天(足厥阴肝经动脉)——候肝气 人(足太阴脾经动脉)——候脾、胃之气 地(足少阴肾经动脉)——候肾气
Simple Diagnostics of TCM
第五章 脉诊
简明中医诊断学
一 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
1、心脏搏动
形成脉象的动力,受心气、心血、心阴、心阳 影响,与脉象直接有关。
2、脉管的舒缩
脉为气血运行之通道; 脉有约束和推进血流的作用,直接影响脉象。
3、心阴、心阳的协调
心阴、心血是心脏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心气、心阳是心脏的功能活动;
简明中医诊断学
一 诊脉的部位
3、“独取寸口”的原理
寸口位于手太阴肺经原穴部位,肺主气朝百脉, 是脉之大会——可反映全身脏腑、气血变化。 寸口为肺经所主,肺经起于中焦,与脾胃关系密 切——可反映宗气的盛衰、胃气强弱以及气血生 化情况。 寸口脉解剖位置固定、浅表,诊脉方便。
2018/12/2 suunnyy@ 12
2018/12/2
切诊:脉诊和按诊。通过切脉和触按病人有关部位以断病。 脉诊:是医生用手指对患者身体某些特定部位的动脉进行切按,体验 suunnyy@ 4 脉动应指的形象,以了解健康或病情,辨别病证的一种诊察方法。
Simple Diagnostics of TCM
第五章 脉诊
中医诊断学脉诊PPT课件
4. 诊脉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方法: 1)举、按、寻、循、推 举---手指用较轻的力取脉(浮取)。 按---手指用较重的力度取脉(沉取)。 寻---寻找,手指由轻到重,由重到轻,左右推寻,找 寻最明显的脉动部位,调节合适的指力以取脉。 循--沿脉道的轴向移动,体会脉体长短和脉势虚实。 推--以指目按脉脊,左右内外微微推动。 2)总按、单按 总按---三指同时用力诊脉,总体辨别脉象。 单按---用一指诊察寸关尺寸某一部脉象。
6。常见病脉的脉象特征及主病. 浮脉类:---脉位表浅,轻取即得: 脉位 浮脉、洪脉、濡脉、散脉、芤脉、革脉 沉脉类:脉位较深,重按始得 沉脉、伏脉、弱脉、牢脉 迟脉类:一息不足四至 至数 迟脉、缓脉、涩脉、结脉 数脉类:一息五至以上 数脉、疾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脉、动脉 虚脉类:应指无力 脉形 虚脉、细脉、微脉、代脉、短脉 脉势 实脉类:应指有力 实脉、滑脉、弦脉、紧脉、长脉、大脉
迟脉类:一息不足四至 迟脉-一息不足四至-寒证 缓脉-一息四至,脉来缓怠-脾虚,湿证 涩脉-往来艰涩,迟滞不畅-精伤,血少,气滞血瘀 结脉-迟而时一止,止无定数-阴盛气结,寒痰瘀血 数脉类:一息五至以上 数脉-一息五至以上-热证 疾脉-脉来急数,一息七八至-阳极阴竭,元气将脱 促脉 - 数而时一止 , 止无定数 - 阳热亢盛 , 瘀滞 , 痰 食停滞 动脉-脉短如豆,滑数有力-痛,惊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浮脉类: 脉位表浅,轻取即得 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表证 洪脉-脉来阔大,来盛去衰-热盛 濡脉-浮细而软无力-虚证,湿证 散脉-浮大无力,至数不齐-元气耗散,脏气将绝 芤脉-浮大中空,如按葱管-失血,伤阴 革脉-浮而搏指,中空外坚-亡血,失精,崩漏 沉脉类:脉位较深,重按始得 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里证 伏脉-重按推至筋骨始得-邪闭,厥证,痛极 弱脉-极软而沉细-气血两虚 牢脉-沉按实大弦长-阴寒内积,疝气,癥瘕
中医诊断学脉诊课件
选指目--——指端敏感处 平贴脉脊 指力垂直脉心
10/13/2019
中医诊断学
2、定位 (定关布指、三指定 (1)标准定位——同身寸法 。
(2) 简便定位——高骨定关法 掌后高骨定关 前后等距布指
10/13/2019
中医诊断学
1.首先將中指置於關部
10/13/2019
中医诊断学
2.食指置於寸部,無名指置於尺部
件逐渐改善,对于脉诊的看法更需要客观、辨 证地对待。
从目前的临床情况来看,现代生活状态中
的中医脉诊比起古人来说,更难反映人体的真
实客观情况。我们知道,一般凡是来门诊看中
医的病人,有很大一部分是慢性病和疑难病患
者。而这些病人中,有一大部分的患者是长年
服药的,尤其是一些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
尿病等患者,他们所服的很多药物会对人体的
第五章 脉 诊
脉诊又称切诊,是医生用手 指对患者身体某些特定部位的 动脉进行切按,体验脉动应指 的形象,以了解健康或疾病,辨 别病证的一种诊察方法。
10/13/2019
中医诊断学
谈到中医,人们自然会联想到老中医 神态安详地迷起眼睛,将三根手指搭在 病人的手腕部位,停留片刻后,便告诉 病人你患了什么病,应该如何进行治疗 等等。病人听后,如果说得准确,便会 连连称奇,信服有加。如果说得不准, 便会认为医生的医疗水平差。
10/13/2019
脉诊成了某些病人衡量中医医生水平 的一架天平。
10/13/2019
中医诊断学
在临床上常遇到这样的病人,来 就诊后只看着医生,把手伸过来不说 话,似乎是在考验医生号脉准不准。 当你说对了其症后,他们会喜形于色 地开口大叫:“你太神啦!……”。 而当你根据其脉象判断不准时,他们 会背后说,诊断得根本不准,水平不 高。 脉诊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10/13/2019
中医诊断学
2、定位 (定关布指、三指定 (1)标准定位——同身寸法 。
(2) 简便定位——高骨定关法 掌后高骨定关 前后等距布指
10/13/2019
中医诊断学
1.首先將中指置於關部
10/13/2019
中医诊断学
2.食指置於寸部,無名指置於尺部
件逐渐改善,对于脉诊的看法更需要客观、辨 证地对待。
从目前的临床情况来看,现代生活状态中
的中医脉诊比起古人来说,更难反映人体的真
实客观情况。我们知道,一般凡是来门诊看中
医的病人,有很大一部分是慢性病和疑难病患
者。而这些病人中,有一大部分的患者是长年
服药的,尤其是一些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
尿病等患者,他们所服的很多药物会对人体的
第五章 脉 诊
脉诊又称切诊,是医生用手 指对患者身体某些特定部位的 动脉进行切按,体验脉动应指 的形象,以了解健康或疾病,辨 别病证的一种诊察方法。
10/13/2019
中医诊断学
谈到中医,人们自然会联想到老中医 神态安详地迷起眼睛,将三根手指搭在 病人的手腕部位,停留片刻后,便告诉 病人你患了什么病,应该如何进行治疗 等等。病人听后,如果说得准确,便会 连连称奇,信服有加。如果说得不准, 便会认为医生的医疗水平差。
10/13/2019
脉诊成了某些病人衡量中医医生水平 的一架天平。
10/13/2019
中医诊断学
在临床上常遇到这样的病人,来 就诊后只看着医生,把手伸过来不说 话,似乎是在考验医生号脉准不准。 当你说对了其症后,他们会喜形于色 地开口大叫:“你太神啦!……”。 而当你根据其脉象判断不准时,他们 会背后说,诊断得根本不准,水平不 高。 脉诊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中医诊断学--第五章脉诊ppt课件
4
对中医认识似是而非的人,脉诊似乎是 他们最信任和叹服的。许多的医生也很在乎 病人的这种心态,往往先不询问患者病情, 不做任何体查而单凭脉诊而进行谴方用药。 更令人不解的是,有许多的病人也故意不说 出自己的病情,借此来“考验”医生能不能 通过脉象看准自己的病情,真是荒唐又可怕! 想想还是东坡先生明鉴:“吾求愈病而已, 岂以困医为事哉?”
2021/6/29
完整版ppt课件
17
疑难点 遍诊法与三部诊法有无临床价值?
〈分析〉
作为古老的诊法,二者在临床上的运用虽远远 不及寸口诊法普遍,但仍有其应用价值:如在 寸口脉象微弱时,可通过趺阳脉搏动的有力与 否来判断病人胃气尚存与否。
2021/6/29
完整版ppt课件
18
(四)寸口诊法
[含义] :
2、至数——脉搏的频率,如迟/数。 3、脉长——脉动应指轴向范围的长
短,如长/短。 4、脉宽——脉动应指径向范围的大
小(粗细),如洪/细。
2021/6/29
完整版ppt课件
38
5、流利度——脉搏来势的流利程度,如 滑/涩。
6、紧张度——脉管的劲急或弛缓程度, 如弦、紧/缓。
7、脉力——脉搏的强弱,脉搏应指的力 量,如虚/实。
尺—肾(阴)
尺—肾(阳)
2021/6/29
完整版ppt课件
23
疑难点 寸口六部所主脏腑的依据是什么?
〈分析〉独取寸口的道理:
一.是由于寸口位于手太阴肺经的原穴部位, 是脉之大会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所以, 在寸口可以观察胃气的强弱;
二.是脏腑气血皆通过百脉朝会于肺,所以脏 腑的生理病理变化能反映于寸口脉象。
2021/6/29
完整版ppt课件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诊断学
(6)促脉
①脉象特征 脉来数而时一止, 止无定数。 理解: 率快或快慢不定 而有不规则的歇 止
2020/6/16
中医诊断学
②临床意义 多见于阳盛实热、气血痰食停滞;亦见于 脏器衰竭。
③脉理分析 阳邪亢盛,则脉来急数; 津血衰少,或气血痰食阻滞,则脉有歇止。
2020/6/16
中医诊断学
3.按脉型分类
2020/6/16
中医诊断学
②临床意义
多见于实寒证、疼痛和食积。
③脉理分析
寒主收引,痛则不通,食积于中,皆可 致气机失和,脉道受阻而致脉道绷急弹 指。
2020/6/16
中医诊断学
4.按脉势分类
(1)虚脉
①脉象特征
三部脉举之无力,按 之空豁,应指松软。 亦是无力脉的总称。
理解:
脉力较弱,可分两类:
中医诊断学
②临床意义
多见于气血两虚、湿邪为病。
③脉理分析
营血亏,无以充脉则细;气不足,无以 鼓脉必软。
湿遏脉道则细且缓。故细脉不得概言为 虚。
2020/6/16
中医诊断学
(5)弦脉
①脉象特征 端直以长, 如按琴弦。
理解: 脉体张度增高, 端直而长,直起 直落。
2020/6/16
中医诊断学
②临床意义
2020/6/16
中医诊断学
2.有神 指脉象有力柔和,节律整齐(势)。 3.有根 指尺脉有力,沉取不绝,反映肾气之充足。 尺脉候肾,一是尺脉有力,一是沉取不绝。
2020/6/16
中医诊断学
(二) 脉象的生理变异
1.季节:春弦、夏洪、秋浮、冬沉。
2.情绪:激动时其脉必快(数),抑郁时 其脉沉缓或迟……。
8、均匀度——①指脉动节律是否均匀。 ②指脉力是否均匀。
2020/6/16
中医诊断学
三、正常脉象
(一)正常脉象(平脉)的特点:
1.有胃:指脉象从容和缓流利,具体表现为: (1)脉位居中,不浮不沉……(位) (2)脉率调匀,不快不慢……(数) (3)脉道适中,不大不小……(形) (4)脉力充盈,不强不弱……(势) (5)脉势和缓,从容流利。
二是脉势纵缓,缓怠无力。王冰曰:"缓谓 纵缓,非动之迟缓也。"
②临床意义
多由脾虚,气血不足,血脉失充,鼓动无 力202,0/6/16或为湿邪困阻,中阳医诊断气学 受遏,血行缓怠所
(3)数脉
①脉象特征 脉来急促,一 息五至以上而 不满七至
理解: 90~130次/分
2020/6/16
中医诊断学
②临床意义
2020/6/16
中医诊断学
【临床意义】 多见于阳明气分热盛,亦可见于孤阳外越, 浮取洪大而沉取无根。 【脉理分析】 内热充斥,脉道扩张,气盛血涌,故见洪脉。
2020/6/16
中医诊断学
(4)细脉
①脉象特征】 脉细如线, 应指明显。
理解: 脉道狭小, 指感清晰明 显,按之不 绝。
2020/6/16
邪实气血内困或阳虚气乏升举无力 脉沉而无临床症状者,不一定是病,可见于 正常人。如肥胖者肌肉丰厚,脉管深沉,故脉 多沉;冬季气血收藏,脉象亦偏沉。
2020/6/16
中医诊断学
2.按脉率分类
(1)迟脉
①脉象特征: 脉来缓慢, 一息不足 四至。
理解: 60次/分以下
2020/6/16
中医诊断学
②临床意义 多见于寒证,迟而有力为实寒;迟
而无力为虚寒。 亦见于邪热结聚之实热证。
③脉理分析 寒盛而阳失宣通或阳虚而失于温运,
则脉来怠慢。 然而热结而气机不通,脉亦见迟。
2020/6/16
中医诊断学
(2)缓脉
①脉象特征
缓脉有两种意义:
一是脉来和缓,一息四至(每分钟60~70 次),可见于正常人。亦称为平缓脉,是脉有 胃气的一种表现。周学霆曰:“缓即为有神 也”,即指平脉缓和之象。
邪袭肌表,卫阳抗之,脉气鼓搏于外, 应指而浮。
久病内伤,虚阳外越,则浮而无力。
2020/6/16
中医诊断学
(2)沉脉
①脉象特征 轻取不应, 重按使得, 举之不足, 按之有余。
理解: 脉位较深)
2020/6/16
中医诊断学
②临床意义 多见于里证,有力为里实; 无力为里虚。亦可见于正常脉。 ③脉理分析
理解: 形细,流畅度 低,脉形、脉 律、脉力不匀
2020/6/16
中医诊断学
②临床意义
多见于气滞、血瘀、痰食内停和精伤、 血少。
③脉理分析
精血衰少,脉失濡润,故脉气往来不利, 见脉涩无力;
气滞血瘀,痰食胶固,脉道不畅,血行受 阻,见涩而无力。
2020/6/16
中医诊断学
(3)洪脉:
①脉象特征 脉形宽大,充实 有力,来盛去衰, 状若波涛汹涌 。理解:脉位偏浮, 脉形宽大,脉力 较强
多见于肝胆病(弦)、疼痛(弦紧)、 痰饮(弦滑)等,或为胃气衰败者(坚 搏)。
亦见于老年健康者(弦硬)。
③脉理分析
寒热、痰饮、情志、疼痛皆可致肝失条 达,气机不畅,脉气束而不伸,故脉来强 硬弦劲。
2020/6/16
中医诊断学
(6)紧脉
①脉象特征 脉来绷急, 壮如牵绳转索, 按之左右弹指。 理解: 其紧张度、 力度均大于弦 脉,脉位易动。
2020/6/16
中医诊断学
②临床意义 见于实证。亦见于常人。
③脉理分析 邪气有余,正气不虚,正邪相搏,气血壅盛, 脉道坚满,故应指有力。
2020/6/16
中医诊断学
(3)濡脉:
①脉象特征 浮细无力而软。 理解: 位浮、形细、 张力低、脉力弱
2020/6/16
中医诊断学
②临床意义 多见于虚证或湿困。
中医诊断学
2020/6/16
中医诊断学
2020/6/16
中医诊断学
3、运指
定义:
轻力上举谓之举,举至皮肤谓之浮取 重力下按谓之按,按至筋骨谓之沉取 微举微按委曲求之,谓之寻
2020/6/16
中医诊断学
诊小儿脉可用“一指(拇指)定 关法”,而不细分三部,因小儿 寸口部短,不容三指定寸关尺, 且易哭闹,不合作。
2020/6/16
中医诊断学
2020/6/16
中医诊断学
•
2020/6/16
中医诊断学
2.寸口取穴的原理
一是由于寸口位于手太阴肺经的原穴部位, 是脉之大会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 所以,在寸口可以观察胃气的强弱;
二是脏腑气血皆通过百脉朝会于肺,所以 脏腑的生理病理变化能反映于寸口脉象。
2020/6/16
2、至数——脉搏的频率,如迟/数。 3、脉长——脉动应指轴向范围的长
短,如长/短。 4、脉宽——脉动应指径向范围的大
小(粗细),如洪/细。
2020/6/16
中医诊断学
5、流利度——脉搏来势的流利程度,如 滑/涩。
6、紧张度——脉管的劲急或弛缓程度, 如弦、紧/缓。
7、脉力——脉搏的强弱,脉搏应指的力 量,如虚/实。
(三)仲景三部诊
诊寸口脉——候脏腑 多运用于寸口无脉 诊趺阳脉——候胃气 或危重病人。 诊太蹊脉——候肾气
2020/6/16
中医诊断学
(四)寸口诊法
[含义] :寸口——手腕部桡骨茎突内侧 的一段动脉(桡动脉),又称气口或 脉口。
寸口诊法——指单独切按桡骨茎突内侧 一段桡动脉的搏动,根据其脉动形象, 以推测人体生理病理状况的一种诊察 方法。
③脉理分析 精血不充则细弱无力,阴虚,阳气不潜则
脉浮但软; 湿遏阳气,亦可见濡脉。
2020/6/16
中医诊断学
(4)弱脉
①脉象特征 极软而沉细的 脉称为弱脉。 切脉时沉取方 得,细而无力。
第五章 切 诊
2020/6/16
中医诊断学
2020/6/16
中医诊断学
【目的要求】 1.掌握脉诊的临床意义。 2.熟悉脉象形成的原理。 3.掌握正常脉象及其生理变异。 4.掌握常见病脉的脉象及其主病。 5.了解真藏脉与各种怪脉。
2020/6/16
中医诊断学
第一节 脉诊概述
一、脉诊原理
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 心脏搏动—脉象形成的动力 脉管舒缩—脉搏形成的重要因素 心阴心阳—维持正常脉搏的基本条件
地(两颊动脉)—候口、齿
天(手太阴肺经动脉处)—候肺气
中(手) 人(手少阴心经动脉处)—候心气
地(手阳明大肠经动脉处)—候胸中之气
天(足厥阴肝经动脉)——候肝气
下(足) 人(足太阴脾经动脉)——候脾、胃之气
地(足少阴肾经动脉)——候肾气
2020/6/16
中医诊断学
(二)人迎寸口诊法
即通过诊人迎(颈总动脉)、寸口两部 脉象并互相参照,进行分析的一种诊法, 较之遍诊法简单。
3.年龄:儿童脉小数;青年脉平滑;老人 多弦硬……。
4.斜飞脉:寸口不见脉搏,而由尺部斜向 手背。
5.反关脉:脉象出现于寸口背侧。
2020/6/16
中医诊断学
四、 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
脉象种类繁多,为便于掌握,历来都曾把 它进行分类。《内经》、《伤寒论》分阴阳 两类。《诊家枢要》以浮、沉、迟、数、滑、 涩六脉统领诸脉。徐灵胎《回溪脉学》以浮 沉、迟数、虚实为纲领,较为实用。
(1)滑脉
①脉象特征 往来流利, 应指圆滑, 如盘走珠。 理解: 应指圆滑, 起落较快, 充实有力。
2020/6/16
中医诊断学
②临床意义 多见于痰湿、食积和实热等病证。亦是青壮年
的常脉,妇女的孕脉。 ③脉理分析 实邪内盛,波及血分,血行加速,脉动流畅。
2020/6/16
中医诊断学
(2)涩脉
①脉象特征 形细而行迟, 往来艰涩不畅, 脉势不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