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技术改良食物品质的研究进展
食品生物技术的研究进展
食品生物技术的研究进展食品生物技术是指利用生物技术手段来改良和提高食品生产过程中的一项新技术。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 食品生物技术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食品生物技术的主要研究领域和取得的进展。
转基因技术是食品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转基因技术是将外源基因导入到食品作物的基因组中,以增加其产量、耐逆性和品质等方面。
通过转基因技术,科学家们已经开发出多种转基因作物,如转基因水稻、转基因玉米和转基因大豆等。
这些转基因作物在增加农作物产量、抗虫害和抗除草剂等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
食品工业中的发酵技术也是食品生物技术的重要领域之一。
发酵技术是利用微生物通过其代谢反应来改变食品原料的性质和质量。
通过生物发酵,可以制造出多种食品,如酸奶、啤酒、红酒等。
发酵技术还可以用于生产食品添加剂和调味品等。
食品加工和储存技术也是食品生物技术研究的重要方向。
对于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和食品变质等问题,研究者们已经通过生物技术开发出了多种解决方案。
利用发酵菌和益生菌防止食品变质,利用抗菌肽等天然抗菌物质防止食品微生物污染等。
食品生物技术还在食品检测和质量控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可以开发出快速、准确和灵敏的食品检测方法。
利用PCR技术可以检测食品中的转基因成分,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可以检测食品中的有害菌。
这些方法不仅可以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还可以为食品生产企业提供快速和可靠的质量控制手段。
食品生物技术在转基因技术、发酵技术、食品加工和储存技术以及食品检测和质量控制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进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食品生物技术还会有更多的创新和突破,为改善食品生产和保障食品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食品生物技术的研究进展
食品生物技术的研究进展食品生物技术是指利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等生物技术手段对食品进行改良和加工,以提高食品生产效率、改善食品品质和营养价值的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食品生物技术在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食品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食品生物技术的基础原理、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食品生物技术的基础原理食品生物技术主要是通过对食品中的成分进行调控和改良,以达到提高食品品质和营养价值的目的。
其核心技术是基因工程,即对食品中的基因进行改造和调控,以实现对食品特性的调控。
基因工程技术包括基因克隆、基因转移、基因编辑等多种手段,可以通过对食品中的基因组进行改造和调控,实现对食品特性的精准调控。
食品生物技术还包括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等多种技术手段,如发酵技术、胰蛋白酶工程、酶制剂工程等,可以通过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改造和调控,以实现对食品特性的调控。
1.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食品的基因进行改造和调控,以实现对食品特性的调控。
目前,转基因技术已经在玉米、大豆、水稻等多个农作物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转基因技术改良后的农作物具有抗虫、抗病、耐逆等特性,可以有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生物发酵技术3.酶制剂工程酶制剂工程是利用酶对食品中的成分进行分解和改良,以实现对食品特性的调控。
通过酶制剂工程可以生产葡萄糖、果胶、纤维素等多种食品添加剂和改良剂,在食品加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4.基因编辑技术三、食品生物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食品生物技术将逐渐向着精准基因编辑技术的方向发展,可以实现对食品特性的精准调控,为食品的品质和营养价值提供更加精准的调控手段。
2. 食品安全性与环境友好性未来食品生物技术的发展将更加注重食品的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通过设计安全性评价体系和环境风险评估体系,保障转基因食品和改良食品的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
农产食品转基因技术研究进展
( l cd m giu ua S i cs C ag h n1 0 3 , hn ) J i A a e yo r h rl ce e, h n c u 3 0 3 C ia in fA c n
产的序幕 ;9 6 , 18 年 转基因生物批准 田间试验 ;94 19 年 C gn 公 司研制 的延熟番 茄 F A s V T 通 l a ee L wR A R M
收稿 日期 :2 0 — 3 1 o 80— 7
( 林省 农业科 学 院 , 春 10 3 ) 吉 长 3 0 3
摘
要 :1 纪将 是生 物 的世 纪 , 2世 现代 生物 技术将 是世 界经 济 支柱产 业 。 因工程 技术 为人类 食 品供应 开 基
辟 了新 途径 , 利用 这种 技术 定 向地 改造 微生 物 、 物 和动 物 , 大提 高 了食 品 的产 量 和质 量 , 植 大 给社会 带 来 了 巨
大 的经 济效益 。
关键词 : 产食 品 ; 农 研究 ; 进展 ;
中图分 类号 : 18 S8 文献 标识码 : A
Re e r h a d De eo me to a s e i a m o u t s a c n v lp n fTr n g n c F r Pr d c s
维普资讯
农产食 品科 技 2 0 , ( ) 6 0 8 2 2 :2~6 4
cl rl odPout Si c n u ua Fo r c c neadT t d s e
农 产食 品转基 因技 术研 究进展
李海 燕 , 韩 萍※ 王 丹 , , 王佳 江
高锐--转基因技术改良食物品质的研究进展资料
兰州交通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综合能力训练Ⅰ——文献综述题目:转基因技术改良食物品质的研究进展作者:高锐学号:201207724指导教师:谢放完成日期:2014-7-16转基因技术改良食物品质的研究进展高锐 201207724摘要:转基因技术改良食品品质的实例近几年已屡见不鲜,本文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用于改良食品品质的转基因技术及其特点,并列举了转基因技术在植物性食品及动物性食品上的应用,包括转基因技术在改良小麦品质、稻米淀粉品质上的应用,以及转基因技术在加速食用动物生长迅度和提高泌乳动物的产奶量上的应用,转基因技术在生产活性物质或功能因子上的应用。
最后介绍了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安全性问题。
旨在对基因技术在食品品质改良上的应用做出一个全面而又概括性的介绍、描述与展望。
关键词:转基因技术食品品质转基因食品危害1. 前言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 引起生物体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 这一技术称之为转基因技术。
人们常说的遗传工程、基因工程、遗传转化均为转基因的同义词[1]。
经转基因技术修饰的生物体在媒体上常被称为“遗传修饰过的生物体”,而经转基因改良的食品则成为“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技术与传统技术是一脉相承的, 其本质都是通过获得优良基因进行遗传改良。
但在基因转移的范围和效率上, 转基因技术都要优于传统技术。
食品品质是由各种要素组成的。
这些要素被称为食品所具有的特性,不同的食品特性各异。
因此,食品所具有的各种特性的总和,便构成了食品质量的内涵[2]。
“要求”可以包括安全性、营养性、可食用性、经济性等几个方面。
安全性是指食品在消费者食用、储运、销售等过程中,保障人体健康和安全的能力。
营养性是指食品对人体所必须的各种营养物质、矿物质元素的保障能力。
可食用性是指食品可供消费者食用的能力。
经济性指食品在生产、加工等各方面所付出或所消耗成本的程度[3]。
近十年来,转基因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品质的改良方面,人们利用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来改良小麦、乳酸菌发酵剂的品质,通过转基因技术改良稻米等农作物的品质,从而衍生出大量的转基因食品。
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探究
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探究【摘要】转基因食品是一种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农作物基因组的食品。
我国转基因食品市场规模庞大,但其安全性备受争议。
本文从转基因食品的定义和特点入手,探究我国转基因食品的现状及安全性问题,并分析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
论述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对社会和健康的影响。
结论部分将总结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并提出未来发展建议。
本文旨在对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全面探讨,促进相关政策的完善和食品安全的保障。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我国、现状、监管、影响、总结、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转基因食品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将外源基因插入食品作物的基因组中,以改善作物的抗病虫性、耐逆性等特性,提高产量和品质。
转基因技术被认为是解决全球粮食安全、保护环境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转基因食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转基因食品在我国市场占有率较高。
随之而来的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长期影响等方面存在着担忧和疑虑,这也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之一。
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建设虽然在不断完善,但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监管标准不够严格、监管体系不够完善、监管力度不够强等问题仍待解决。
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也给我国农产品出口、国民健康等方面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深入探究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加强监管体系的建设,提高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和透明度,对于维护我国农产品质量和国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转基因食品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我国正处于食品安全问题持续受关注的阶段,而转基因食品作为其中的一个争议点,更是备受争议和争议。
对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研究转基因食品的定义和特点,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范围,以及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之间的区别。
转基因食品的现状及发展概述
五、未来展望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前景充满了 挑战和机遇。在未来,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在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满足特殊营养 需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环保等问题的度不断提高 对转基因食品的市场需求也可能会增加。
然而,未来转基因食品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需要进一步加强技 术研发和风险管理,确保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其次需要加强公众沟通 和科普教育努力消除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担忧和恐惧。最后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和协调建立全球统一的转基因食品监管体系实现科学、安全、透明的监管目标。
对于未来展望,中国转基因作物产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首先,随着科技 的不断发展,转基因技术将越来越成熟,将会研发出更多更优秀的转基因品种。 其次,国家对转基因作物产业的政策将会更加完善,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 此外,随着国内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意识不断提高,转基因作物的市 场前景也将越来越广阔。
结论
总的来说,转基因食品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提高产 量、改善品质和节约资源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虽然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存 在一定争议,但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经过严格评估和监管的转基因食品是安全 的,可以放心食用。
未来,随着基因编辑等新技术的应用,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将更加精准和高效。 随着全球社会、经济和政治环境的变化,各国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也将发生变化。 因此,需要继续和研究转基因食品的发展趋势和安全性问题,以确保其为人类的 可持续发展和健康福祉做出积极贡献。
一、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现状
目前,全球转基因食品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据统计,2020年全球转 基因市场规模已达到1500亿美元。转基因食品在提高产量的同时,还能有效降低 生产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例如量,进而保护生态环境。
转基因动物及其食品安全评价技术研究进展
宋 社 果 等 : 基 因 动 物 及 其 食 品 安 全 评 价 技 术 研 究 进 展 转
提 高到 国家 战 略 层 面 , 度 重 视 转基 因 动 物 安 全 的 高 前提 下 , 其 是 在 广 大 民众普 遍 关 切 我 国转 基 因动 尤
物 科技加 速 的 自然 选 择 过程 , 物基 因工 程 与 目前 动 的动物培 育技术 并无 巨大差异 。欧盟 则认 为转 基 因
产 的食 品称 为转 基 因动 物食 品 。通过 这 种技 术 可获 好 地解决 这些 问题 的关 键是要 设计 出让广 大 消费 者
得 更符 合 人们 要求 的食 品 , 有 产 量 高 、 具 营养 丰 富 、 放心 的转基 因动物 安 全 评 价 技 术 体 系 。近 几 年 来 , 保 健作 用 强等 优 势 , 必 须 对 其 可 能造 成 的 遗传 基 我 国在转 基 因动 物 研 究 方 面 进 展 很 快 , 后 有 牛 、 但 先 因污染 等 安全性 进行 可靠 的评价 才能 推广 应用 [ 。 1 ] 羊、 、 猪 鱼等 转基 因动 物 产 生 , 中 有 多种 转 基 因动 其
目前 , 国在 转 基 因动 物 育 种及 其 食 品 开 发利 查 , 我 轻现 场查 验等 问题 。以上 这些 问题 的存在 , 管 尽
收 稿 日期 : 0 i1 — 9 2 1 - 00
作者简介 : 宋社 果 (9 8 ) 女 , 西周 至 人 . 15一 , 陕 实验 师 , 要 从 事 动 物食 品加 工研 究 。 主
可使人 类 机体 产 生变 态 或过 敏 反应 ;三 是 基 因产 品
中 的主要 营养 成 分 、 量 营养 成 分 及 抗 营 养 因子 的 微 变化 , 降低 食 品 的 营 养 价 值 , 其 营 养 结 构 失 衡 ; 会 使 四是人 们 在食 用 转 抗 性 基 因 的食 物 后 , 物 会 在 人 食 体 内将 抗 药性 基 因传 给 致 病 的细 菌 , 人 体 细 菌 产 使 生抗 药性 。 嘲 1 2 2 通过 生 态链 对 环 境 产 生影 响 转 基 因产 品 .. 可能对 环 境质 量 、 态 系 统 或生 态 平 衡 产 生 不 利 影 生 响 。转 基 因生 物 可 能 在 自然 界 中释 放 , 污 染 自然 将 基 因库 , 破 原有 的 生态平 衡 , 打 对生 态环 境 产 生难 以 预料 的冲 击 。转 基 因动 物 通 过 与 野 生 物 种 杂 交 , 会 出现野 生 物种 疯 长并难 以控制 。有 些转 基 因动物 进
转基因作物的现状与研究进展
转基因作物的现状与研究进展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农业生产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如何在有限的耕地上生产更多的粮食,如何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保持农作物的高产和品质成为了当代农业科技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而在这个过程中,转基因技术,一种可以改变农作物基因组成的技术,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转基因作物是指人为将外源基因导入农作物中,以改变其基因组成,使其具有新的性状或性能。
转基因作物改进了植物的抗病性、抗虫性、耐药性等方面,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转基因作物也引发了不少的争议。
一方面,转基因作物可以为人类带来诸多好处。
例如,转基因玉米能够抵抗玉米螟等虫害,不仅增加了玉米产量,还降低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减少了环境污染。
转基因水稻也能够增加水稻植株的抗性和耐盐碱性,使其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为有限的耕地提高了生产能力。
另一方面,由于人为操纵了植物的基因,转基因作物也被认为可能会带来不可预测的健康风险和环境风险。
虽然多项研究表明,转基因食品没有明显的食品安全问题,但是这种技术的风险仍然存在着不确定性,需要科学家们持续关注和研究。
在转基因作物的研究中,一些新的技术逐渐成为了重要的研究方向,为转基因作物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
例如,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精准地切除或修改某个基因,与传统的转基因技术相比,基因编辑更为安全,也更为可控。
不仅如此,基因编辑还可以通过人为改变植物的基因组,实现更多元化的农作物品种。
此外,在转基因作物的研究中,科学家们还注重了将转基因作物的性状与疾病、营养等方面进行关联,进一步增加作物的使用价值。
例如,通过修改某个基因,科学家成功地让作物中产生更多的维生素A,从而减少视力丧失病例,提高了食品的营养价值。
总的来说,虽然转基因作物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争议和风险,但是在当前农业生产面临的挑战下,其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科学家的不断努力和研究,转基因作物的应用范围和功能将不断拓展,为我们创造出更多的生产和生活便利。
转基因技术改良食物品质的研究进展
转基因技术改良食物品质的研究进展[摘要]近年来,转基因食品以其独特的品质和特性,深受人们的关注,本文从植物性食品、动物性食品两方面说明转基因技术影响,指出转基因技术改良大豆、水稻的研究现状,并解释了转基因技术在改善肉类品质、乳制品等方面的作用;依据转基因食品的支持者与反对者的观点看法指出其利弊,并对转基因食品的未来做出展望。
[关键词] 转基因技术食物营养价值改良[前言]转基因技术是指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经过人工选育,从而获得具有稳定表现遗传性状的个体的过程,又称遗传工程、基因工程、遗传转化;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人工转基因技术做了发展和补充,两者密切结合,相得益彰,大大提高了动植物品种改良的效率。
经过转基因改良的食品称为“转基因食品”,根据转基因食品来源的不同可分为植物性转基因食品、动物性转基因食品和微生物性转基因食品。
食品所具有的特性是食品品质的外在表现,包括安全性、营养性、可食用性、经济性等几个方面。
安全性是指食品在消费者食用、储运、销售等过程中,保障人体健康和安全的能力;营养性是指食品对人体所必须的各种营养物质、矿物质元素的保障能力;可食用性是指食品可供消费者食用的能力;经济性指食品在生产、加工等各方面所付出或所消耗成本的程度。
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高速发展,转基因技术必将日益完善,其环境问题也可以有所缓解,未来的转基因食品会变得更加健康安全。
一植物性食品的改良1.1 转基因技术改良大豆品质的研究进展目前, 大豆品质改良的目标除了提高蛋白、油脂含量外, 还包括改良某些特定营养成分的含量, 如提高具有保健功能的脂肪酸(如油酸、γ- 亚麻酸等)含量, 提高含硫氨基酸(如甲硫氨酸、半胱氨酸)含量等[1], 也包括对大豆中所含的生物活性物质(如异黄酮、维生素E等)进行定向改良, 使具有这些优良品质性状的大豆产品既可以作为普通食品来源, 也可以作为营养保健品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
1.1.1大豆油脂改良大豆是重要的油料作物, 含脂肪16%~22%, 大豆油约占食用、饲用和工业用植物油的30%。
新型转基因技术的研究进展
新型转基因技术的研究进展转基因,是指通过人工干预,将特定的基因导入到目标生物体细胞中,并使其继续遗传下去。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转基因技术也由传统的基因编辑技术向更加高效、精准和安全的新型技术转变。
本文将就新型转基因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CRISPR/Cas9技术的广泛应用CRISPR/Cas9技术是近年来最受关注的新型转基因技术之一,它是一种基于CRISPR(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序列和Cas9蛋白的基因编辑技术,能够对基因进行精准剪切甚至更改。
这项技术因为具有成本低廉、高效率、精度高、可扩展性强等优点,已经在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植物方面,CRISPR/Cas9技术已经被应用于小麦、水稻、玉米、番茄等多个作物的基因编辑,大大缩短了传统育种的时间。
同时,通过CRISPR/Cas9技术的改造,植物还可以获得更好的品质、抗性和适应性。
在动物方面,CRISPR/Cas9技术也已经被用于猪、奶牛、小鼠等多个物种的基因修正和改造。
通过编辑动物基因,可以提高其产量、减少某些疾病的发生率,还可以用于基因治疗等方面。
二、CRISPR/Cas9技术的安全问题虽然CRISPR/Cas9技术广泛应用,但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最显著的是它可能会“闯入”非目标基因,从而引发意想不到的变化和后遗症。
此外,由于CRISPR/Cas9技术具有高度普适性,可能被黑客用于犯罪和破坏。
专家们目前正在积极研究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引入放大自注册项限制因子的技术,通过“自我检测自我修复”的方式,避免了CRISPR/Cas9技术的误切和误修。
三、RNA干扰技术的发展RNA干扰技术是一种采用小分子RNA干扰或靶向RNA分子的技术,能够抑制细胞中的特定基因表达。
在基因编辑、基因治疗等领域,RNA干扰技术也有着重要作用。
基因工程技术在食品品质改良中的应用
基因工程技术在食品品质改良中的应用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基因工程技术作为一项具有革命性的科学手段,正逐渐在各个领域展现出其巨大的潜力和影响力。
其中,食品领域便是基因工程技术大显身手的重要舞台之一。
通过对生物基因的精准改造和调控,基因工程技术为食品品质的改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可能性。
基因工程技术能够在食品品质改良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首先体现在对农作物的改良上。
例如,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增强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传统的农业生产中,病虫害常常给农作物带来严重的损失,导致产量下降和品质降低。
而利用基因工程,将具有抗虫特性的基因导入农作物中,使其自身能够产生抵抗害虫的物质,从而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这样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减少了农药残留对食品的污染,提高了食品的安全性。
同时,基因工程技术还可以改善农作物的营养成分。
以大米为例,普通大米中的维生素 A 含量较低,而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能够合成维生素 A 的相关基因导入大米基因组中,培育出“黄金大米”,极大地改善了大米的营养品质。
这对于解决一些地区因维生素 A 缺乏而导致的健康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在果蔬方面,基因工程技术同样能够带来显著的改变。
比如,延缓果蔬的成熟和腐烂过程。
通过调控与成熟相关的基因表达,延长果蔬的保鲜期,减少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损失。
这不仅能够保证果蔬在市场上的供应稳定性,还能让消费者享受到更加新鲜、品质更好的果蔬产品。
除了农作物,基因工程技术在畜牧养殖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肉类生产中,通过基因工程可以改良家畜的生长性能和肉质。
例如,导入促进生长的基因,使家畜生长速度加快,提高饲料利用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还可以对肉质相关基因进行调控,改善肉的嫩度、口感和营养价值。
在乳制品行业,基因工程技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奶牛基因的改造,可以提高牛奶中的蛋白质含量和质量,改善牛奶的加工性能,为生产出更高品质的乳制品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此外,基因工程技术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应用价值。
食品生物技术的研究进展
食品生物技术的研究进展食品生物技术是一门涉及食品生产和加工的重要学科领域,通过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对食品进行改良和加工,可以提高食品的品质和营养价值,同时也可以减少食品生产过程中的环境负荷和资源消耗。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食品生物技术的研究也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为人类提供更健康、安全和环保的食品。
一、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基因编辑技术是近年来食品生物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突破。
通过利用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科学家可以精确地对食品作物的基因进行修饰,以增加其抗病性、耐逆境能力和营养价值。
在水稻中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增加β-胡萝卜素的含量,使其具有更好的抗氧化和抗衰老的功能。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可以使粮食作物更加适应气候变化,提高产量和品质。
基因编辑技术还可以在畜禽养殖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改善畜禽的生长速度、抗病性和肉质品质。
基因编辑技术还可以用于改善农作物和畜禽的免疫力,减少对化学农药和抗生素的依赖,从而使生产的食品更加安全和环保。
二、人工肉的研发人工肉是利用细胞培养技术生产的肉类产品,其制备过程不需要动物的屠宰,可以大大减少对动物的伤害和资源的浪费,同时还可以解决全球范围内肉类供应的问题。
近年来,人工肉的研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不仅在口感、营养和安全性方面得到了极大改进,还在生产成本上有了明显的下降。
人工肉的研发涉及细胞培养、生化合成和食品加工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术,科研人员需要面对许多技术和商业化障碍。
但随着越来越多资金和人力资源的投入,相信不久的将来,人工肉将成为一种受到广泛接受的替代肉类产品,并且对于环境和动物福利都将是一大利好。
三、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功能性食品是指在满足基本的营养需求的还能对人体的特定机能起到积极的保健作用的食品。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日益增加,功能性食品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食品生物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功能性食品的开发中,例如利用生物工程技术提取海藻中的褐藻多糖制备保健品,利用酶法提取大豆异黄酮制备抗氧化的保健食品等。
木薯的遗传改良和转基因技术研究进展
木薯的遗传改良和转基因技术研究进展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广泛种植。
然而,由于木薯的某些遗传特性和营养成分的限制,其产量和质量上尚存在一些挑战。
因此,对木薯的遗传改良和转基因技术的研究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遗传改良是一种通过选择最优质的品种培育新品种的方法。
对于木薯来说,目标包括提高抗病性、耐旱性和耐盐性,提高产量和品质,并减少有害物质的含量。
研究人员通过传统的育种方法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展开了一系列的遗传改良研究。
首先,提高木薯的抗病性是一个重要的目标。
木薯常常受到多种病害的侵袭,如木薯花叶病、木薯细菌性枯萎病等。
科学家们通过选择抗病品种进行交配,并利用分子标记技术筛选出具有抗病基因的亲本,以提高抗病性。
其次,提高木薯的耐旱性和耐盐性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木薯常常生长在水分不足和盐碱土壤中,耐旱性和耐盐性的提高将有助于提高木薯的适应能力。
研究人员通过选择在干旱和盐碱条件下生长良好的木薯品种,并通过遗传材料交配和基因编辑等方法,培育出具有较好耐旱性和耐盐性的新品种。
此外,在提高木薯的产量和品质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科学家们利用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筛选具有高产量和优质性状的品种,并通过杂交和转基因等方法,增加木薯的淀粉含量、改善淀粉的糊化特性,从而提高木薯的经济价值和食用品质。
与遗传改良相比,转基因技术是一种较新的研究方法。
通过转基因技术,研究人员可以将外源基因导入木薯细胞中,从而使木薯获得新的性状和功能。
在木薯的转基因研究中,主要涉及到增加木薯的抗虫性、抗病性和耐逆性等方面的研究。
提高木薯的抗虫性是转基因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
木薯往往受到害虫的侵袭,如象甲、刺蛾等。
科学家们通过转基因技术将具有抗虫基因的Bt基因导入木薯中,使得木薯对害虫具有一定的抗性。
这一研究为木薯的产量和质量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此外,转基因技术还可以被用于木薯的抗病性和耐逆性的提高。
植物转基因技术及其对籼稻品质改良的研究进展
又 有较 大 的增 产潜 力 。基 因枪 法缺点 就 是 试验 成小
高、 转化 频率 低 , 较难 导人 大片 段基 , 贝数 多 , 拷
后 代 I 容易 丢失 、 . I ]
化 率都 比较高 , 别 为 8.%, 25 . 分 87 6 . %.农杆 菌浓 度 直接 影响转 化 牢 , 浓度 过低 时 , 不利 丛 的转入 ;
1 1 植物 自身生殖 系统为媒 介 的转 化系统 .
1 1 1花粉管 通道 法 ..
18 6年 Uci y 9 hmia等首 先获得 卡那霉 素抗性 的转 基 因水 稻愈伤组 织…。 8 1 8年 T f a 9 o yma等在粳稻 品种 i
中获得 第一批 转基 因水稻植 株 ; 0 Da a 19 年 9 t 等 t
的成 熟胚 ,获 得 到抗 卡 那 素的愈 伤组 织 C at j h il ’o 等用 水稻 根 系和 未成熟 幼胚 作 为外柑 体 ,通过农 杆 菌介 导转 化水 稻 , 得 rl 行转 丛 机株 S uh r 获 j 1 ¨ ‘ o ten bo 分析 表 明 TDN 上 的基 可以传递 给后 代 . lt - A 陈 美芳 等将 反 义 腑c 因导 人 4个直 连淀粉 含量 高 基 的传统 籼 稻品种 绿 黄 占 、清 芦 占 1 1号 、i芦 占 7
系 杂交稻恢 复系明恢 6 3和保 持 系皖 B 『 ,扶 得 _ I J
程度 的降低 ,最低 卜 降
农 杆 菌浓度 、共培 养侵 染力‘ 、水稻 基 式
、
转 基 水稻 系 ,经检 测 ,川 转 基 凶水 稻 删 系 杂 交到 .杂交 组着 F 含有 X 。 a基 .既抗 白叶牛 痫 ,
食品生物技术的研究进展
食品生物技术的研究进展食品生物技术是指利用生物学原理和技术手段,以改良食品质量、提高产量、延长保质期等为目的进行食品生产和加工的一种技术。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食品生物技术在农业和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新进展。
下文将就食品生物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和总结。
基因编辑技术的突破使得食品生物技术实现了质的飞跃。
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针对目标基因进行精准改造的技术,可以用来改良食品植物的性状,提高产量和抗逆性。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科学家们已经成功地开发了一系列的抗病虫害、耐逆境等转基因作物,如水稻、小麦、番茄等,这些作物在产量和品质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提高。
基因编辑技术还可以用来改良食品植物的营养成分,使得食品更加营养丰富和健康。
科学家们已经成功地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来增加大米中的维生素A含量,从而解决了一部分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维生素A缺乏问题。
基因编辑技术为食品生物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为人类解决了许多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方面的难题。
生物监测技术的进步为食品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随着食品生物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应用,食品的种类和生产方式也日益多样化。
这就给食品安全监管和检测带来了挑战,传统的检测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需求。
研究者们致力于开发新的生物监测技术,以更加精准、高效地对食品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检测。
利用生物技术手段改造的生物传感器,可以用来监测食品中的有害微生物和化学物质,其灵敏度和准确性远远超过传统的检测方法,可以做到早期发现和预防有害物质对食品的污染,保障食品的安全。
生物监测技术还可以用来快速识别食品中的假冒伪劣品,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生物监测技术的进步为食品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为人们食用安全放心的食品提供了保障。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和贮藏领域的应用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传统的食品加工和贮藏技术存在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食品保鲜效果差等问题,制约了食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们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开发了一系列新的食品加工和贮藏技术,如利用生物技术手段改良食品加工工艺,开发了一系列低能耗、无污染的新型食品加工方法;利用生物技术方法改良了食品包装材料,提高了食品的保鲜效果和安全性;利用生物技术手段改良了食品贮藏条件,延长了食品的保质期。
基因工程技术的研究进展及意义
基因工程技术的研究进展及意义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基因工程技术已经成为一项高度关注的前沿技术。
基因工程技术是近年来发展最迅速的前沿生物科学领域之一,它将人类对基因的研究转化为对生命的改良和塑造。
目前,基因工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疾病预防、粮食生产、药物研发、生物工业等领域,成为推动生物科技领域发展的重要支柱。
一、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分类基因工程技术是一种人工通过破解生物基因,进行信息交换、调整、组合和改造,以达到特定目的的技术。
主要包括基因克隆、基因转移、基因重组、基因编辑、基因修饰等技术手段。
基因工程技术可分为三大类:基本基因工程技术、高级基因工程技术和转基因技术。
基本基因工程技术是指在DNA分子水平上,对单个基因进行分离、纯化和克隆等操作。
高级基因工程技术主要是通过对DNA序列的编辑和结构重组,进行生命基因的精密调控。
转基因技术则是将优良的基因转移至其他物种,以增强物种的优良性状,提高产量和品质等。
二、基因工程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先天缺陷疾病治疗、癌症治疗和新药物研发。
先天缺陷疾病是许多家庭所面临的困扰,而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为先天缺陷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例如,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研发出的抗血友病药物已成功治疗了大量血友病患者。
另外,基因工程技术也为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机会。
癌症是一种危害人体的严重疾病,也是基因工程技术的一个重要领域。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科学家们可以研究癌症发病机理并开发出相关治疗。
例如,基因治疗方法中,可以利用基因质粒将人体自身的修复机制上调,激发自身对癌症的免疫应答能力,从而达到抑制癌细胞生长的目的。
三、基因工程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在农业领域,基因工程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主要包括:粮食作物生产、动物遗传改良和生物农药生产等几个方面。
在粮食生产方面,科学家们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作物品种,使其产量、品质、抗病性等性状得到提高。
食品中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研究
食品中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研究近年来,随着全球人口持续增长和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凸显,转基因技术成为了食品行业的热门话题。
转基因技术是通过改变生物体的基因组,使其获取新的性状或增强原有性状的一种生物技术。
食品中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研究旨在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适应恶劣环境条件以及提高产量,以应对全球食品需求的挑战。
转基因技术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
当时,转基因玉米、大豆等作物开始在美国广泛种植。
转基因作物通过外源基因的导入,使得作物具备了抵御病虫害的能力,大大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
然而,转基因技术也引发了一系列争议,如食品安全、环境风险以及道德伦理等问题。
然而,尽管转基因技术引发了广泛争议,但实际上它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突破。
首先,转基因技术被应用于改善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传统农业中,农民常常需要大量使用农药来控制病虫害,这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还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而转基因技术使得植物能够产生特定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具有杀虫、抗病的特性,使得作物能够自身防御,减少了对农药的依赖。
其次,转基因技术还可以使植物具备适应恶劣环境条件的能力。
例如,干旱是世界上许多地区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限制了农作物的产量。
转基因技术可以导入干旱抗性基因,使得植物能够在干旱条件下正常生长。
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的适应性,还有助于解决人类粮食安全问题。
此外,转基因技术还可以用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农业的发展一直以来都面临着如何提高产量的难题,而传统育种技术已经达到了瓶颈。
转基因技术可以通过导入有效的基因,调控植物的生长,提高作物的产量。
例如,转基因水稻Bt水稻在亚洲一些国家得到了广泛种植,它通过在植物细胞中导入Bt杆菌的毒素基因,使作物具备了抵御褐飞虱等害虫的特性,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尽管转基因技术在食品行业中应用广泛,但仍然存在一些争议的问题。
首先,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公众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基因工程技术在食品品质改良中的应用
基因工程技术在食品品质改良中的应用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基因工程技术正逐渐成为食品领域的一项重要工具,为食品品质的改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这项神奇的技术犹如一把钥匙,打开了提升食品质量、丰富食品种类和保障食品安全的新大门。
基因工程技术,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对生物体基因的改造和重组,实现特定的目标。
在食品领域,它主要通过改变食品原料的基因组成,来优化食品的各种特性。
首先,基因工程技术在改善食品营养价值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
以大米为例,传统的大米在某些营养成分上可能存在不足。
通过基因工程,科学家们能够将富含维生素 A 等营养物质的基因导入大米基因组中,培育出“营养强化大米”,有效地解决了一些地区因饮食单一导致的营养缺乏问题。
类似地,在大豆、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中,也可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增加蛋白质含量、优化氨基酸组成,从而提高其营养价值,为人们提供更健康、更均衡的饮食选择。
其次,基因工程技术能够增强食品的抗病虫害能力。
在农业生产中,病虫害是导致农作物减产和品质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
传统的防治方法往往依赖化学农药,但这不仅可能造成环境污染,还可能在食品中残留有害物质。
而基因工程技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科学家们可以将具有抗病虫害特性的基因转入农作物中,使它们自身具备抵御病虫害侵袭的能力。
比如,将苏云金芽孢杆菌中的杀虫蛋白基因导入棉花中,培育出的抗虫棉大大减少了棉铃虫等害虫的危害,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既提高了棉花的产量和质量,又降低了对环境和食品的潜在危害。
再者,基因工程技术有助于延长食品的保鲜期。
水果、蔬菜等生鲜食品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容易腐烂变质,造成巨大的浪费。
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可以调节这些食品中与成熟和衰老相关的基因表达,延缓其成熟过程,从而延长保鲜期。
例如,将控制乙烯合成的基因进行修饰或抑制,就能减少水果在储存过程中乙烯的产生,减缓其成熟速度,让水果在更长时间内保持新鲜和良好的品质。
此外,基因工程技术在改善食品口感和风味方面也有出色表现。
利用基因工程改善食物的营养价值
利用基因工程改善食物的营养价值基因工程是当今生物技术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它的应用范围涵盖了医学、农业、工业等多个领域。
其中,是人们比较关注的一个方面。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物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如何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成为食品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一、基因工程技术概述基因工程技术是一种可以直接干预和改变生物体遗传物质的技术。
它是一种利用科学方法对生物体进行基因操作和调整的技术手段,是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等学科的交叉学科。
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为人们解决了很多难题,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食品领域,基因工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改善食物品质、提高食品产量和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等方面。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对食物的相关基因进行调控和改变,从而达到改善食物的营养价值的目的。
二、基因工程改善食物的营养价值的意义和必要性食物是维持生命和健康的重要来源,而营养价值是评价食物质量的重要标准。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人们对食物的营养价值要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一些食物的营养价值并不高,甚至存在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针对这种情况,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善食物的营养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必要性。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减少对人体有害物质的含量,从而保障人们的健康。
此外,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善食物的营养价值还可以增加食品产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基因工程改善食物的营养价值的方法和途径基因工程技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来改善食物的营养价值。
其中,常见的方法包括基因克隆、基因组编辑、转基因等。
1.基因克隆:基因克隆是指将一种生物体中特定的基因克隆到另一种生物体中的技术手段。
通过基因克隆技术可以将具有营养价值的基因导入到食物作物中,从而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
2.基因组编辑:基因组编辑是指通过人为方式直接对生物体的基因组进行修改和编辑的技术手段。
高锐--转基因技术改良食物品质的研究进展.总结
高锐–转基因技术改良食物品质的研究进展背景介绍农业是全球最重要的产业之一,而食品供应是其核心。
高锐作为中国知名的农业学者,在转基因技术与食品品质改良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转基因技术的优点转基因技术主要通过改变生物的基因来实现对其性状的改变,从而达到提高作物产量和抗病能力的目的。
随着技术不断发展,转基因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生产和改良中,并取得了显著的优点。
首先,转基因作物具有更好的抗性。
传统作物常常受到害虫、病菌和天气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生产效益降低。
而转基因作物通过将外来基因导入植物,获得了更强的抗虫、抗草害和抗病能力,从而保证了生产的稳定性和效益。
其次,转基因作物的品质更优。
基因的改变可以实现对作物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多种营养成分的调节,从而达到提高作物品质和口感的目的。
例如,改良后的转基因马铃薯可以降低人体对反式脂肪的吸收,从而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而改良后的转基因玉米含有更多的营养成分,使人体更容易吸收并获取有益成分。
高锐的研究成果高锐在转基因技术领域取得了许多的重要成果。
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其在人工合成抗菌肽领域的突破。
抗菌肽是一种新型的食品添加剂,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能够有效地降低食品中的细菌含量,并延长食品的保鲜期。
高锐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成功地人工合成了一种高效的抗菌肽,并在转基因玉米中加入该基因,使其具有了更好的抗菌能力。
此外,高锐还通过转基因技术,成功地改良了一些常见的农产品,例如大豆和玉米。
改良后的大豆结实率高,抗逆性好,从而提高了大豆的产量和质量;而改良后的转基因玉米则口感更佳,并具有更好的营养成分。
转基因技术的争议虽然转基因技术在食品产业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由于其涉及到常见食品的基因改变,引起了一部分人的争议和疑虑。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
因为转基因技术修改植物的基因序列,引起公众对食品安全性的关注。
虽然目前各项科学研究都表明转基因食品无毒、无害甚至优越于传统食品,但还是有一部分人对其安全性存在困惑和担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基因技术改良食物品质的研究进展摘要:本文先是对转基因技术和食物的概念、主要方法两个方面作了简要叙述,然后重点从转基因技术在食物改良中的具体应用和转基因技术所面临的问题等方面作了综述。
关键字:基因重组克隆扩增引言转基因技术即基因工程又叫做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
基因工程指在体外将不同来源的DNA进行剪切和重组,形成杂合DNA或称嵌合DNA分子,然后将其导入特定的宿主细胞,得到大量扩增和表达,使宿主细胞获得新的遗传特性,产生新的基因产物。
转基因技术主要有6个步骤[1]包括,目的基因的DNA 片段的分离,.在体外,目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到受体细胞中,带有重组体的细胞扩增,获得大量细胞繁殖目的基因进一步研究分析,并设法使之实现功能蛋白的表达。
转基因技术的方法体,从大量的细胞繁殖体中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株,将选出的细胞克隆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农杆菌介导法,病毒介导法,化学物质诱导法,电激穿孔法,脂质体法,显微注射法,基因枪法,花粉管通道法[2]。
食物指人们每天必需摄取的营养物质,包括由于转基因技术从本质上改变生物及食物的特性,因此,越来越受到食品科技工作者的欢迎。
米饭、谷类等。
食物品质指食品所具有的各种特性的总和,便构成了食品质量的内涵。
可以包括安全性、营养性、可食用性、经济性等几个方面,食品的安全性是指食品在消费者食用、储运、销售等过程中,保障人体健康和安全的能力。
食物的品质是由本身的基因所决定,而转基因技术能从根本上改变基因组成。
因此,转基因技术在改变食品品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自1983年以来第一次转基因食品问世并开始种植,今天已经有43种植物转基因成功并开始于田间试验,其中改良食品质量的占21·4%,包括小麦、玉米、西瓜、土豆,有30多种开始商业用作。
下面,我们用具体实例介绍一下基因对于食品品质的改良。
1、转基因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1.1改良植物性食品品质的进展1.1.1改良小麦营养品质—氨基酸、淀粉含量由于小麦及其禾谷类作物种子蛋白质中几乎都存在着必需氨基酸匮乏的问题,即营养组成不平衡,因而影响了种子蛋白的完全利用。
禾谷类作物包括小麦在内的种子储藏蛋白中最缺乏的是赖氨酸和苏氨酸,尤其是赖氨酸含量很低,赖氨酸平均含量为3.0%(1.5%~4.5%),苏氨酸平均为1.4%(0.8%~2.0%)(Bright and Shewry,1983)。
国际粮农组织FAO(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公布的氨基酸理想含量为赖氨酸5.5%,苏氨酸4%。
小麦种子蛋白的赖氨酸含量变幅为1.77%~4.15%,平均为3.03%,远远低于FAO要求的理想含量水平,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
因此,提高蛋白质中赖氨酸的含量,对进一步提高小麦的营养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姬生栋等[3](2001)用离子注入法转大豆DNA至小麦品种新麦9号,结果表明,当代转基因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有明显变化,得到高蛋白f>19%)和低蛋白含量(≤13.99%两种极端变异新材料,并且DNA导入方式对当代籽粒蛋白质含量无影响,无论导入大豆全长DNA 还是片段DNA,均引起当代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发生显著变化为了提高小麦Lys含量,孟超敏等用基因枪法将来自大肠杆菌的赖氨酸合成关键酶(dapA)(编码DHDPS)和来自四棱豆的高赖氨酸含量基因[4],可提高植株的游离赖氨酸含量和种子蛋白可溶性蛋白结合态赖氨酸含量。
小麦籽粒中大约2/3的成分由淀粉组成,又可分为两类:线形的直链淀粉和高度分支的支链淀粉。
在普通小麦淀粉中,直链淀粉的含量一般在25%左右。
直链淀粉特有的分子结构导致了其特有的理化性,质、加工性能和应有价值。
可从淀粉长链的非还原末端切下一寡糖片段(6~7个葡萄糖残基),再将该片段转移到淀粉连中1个葡萄糖残基上,以寡糖游离的Cl与葡萄糖残基的C6羟基结合[6],生成oL-1,6糖苷键(分枝点形成),形成分枝,该分枝可在淀粉酶的作用下延伸。
进而提高直链淀粉的含量。
1.1.2改变大豆的营养品质—蛋白质和氨基酸大豆种子中的油脂总含量与蛋白总含量一般呈负相关. 2008年,Lardizabal 等[7]解决解决了这一问题。
由于在大豆蛋白中,有90%左右为球蛋白,因此通过转基因技术农杆菌导入法将能够合成右蛋白基因导入到受体细胞中,能有效提高大豆蛋白总含量。
通过转基因技术还可以大豆缺乏氨基酸的表达基因导入到大豆受体中去,以改善大豆蛋白质中氨基酸不均衡的现象及降低大豆过敏的几率【19】-【20】。
1.1.3改变玉米营养品质赖氨酸是玉米蛋白质中的限制性氨基酸,含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玉米的营养价值,孙学辉等通过转基因技术赖氨酸表达基因导入到玉米受体细胞中,经过表达后,提高了玉米的赖氨酸含量[8]。
玉米含磷丰富,但玉米中65%以上的磷是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
猪和禽类等单胃动物因缺乏分解植酸的酶而难以利用植酸,造成有效磷利用率低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通过转基因技术可提高玉米中植酸酶[9]的含量,改善玉米饲料的品质,对节约成本、提高饲料利用率及保护环境等有重要的意义。
1.1.4转基因技术在植物中的特殊应用转基因技术在食品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有较深入的发展和研究。
当前,用转基因植物生产基因工程疫苗成为热点话题之一,食品疫苗就是将某些致病微生物的有关蛋白基因导入到植物受体细胞中,并使其在植物受体中表达,从而在植物中产生相关的低抗疫苗,用转基因植物生产疫苗保持了其蛋白的理化特性和生物活性,有的可提纯后作疫苗使用,有的可不经提纯直接使用。
如口服不耐热肠毒素转基因马铃薯后可产生相应抗体,目前已成功获得的有狂犬病疫苗,乙肝表面抗原和链球菌突变株表面蛋白等十多种转基因马铃薯·香蕉·番茄的使用疫苗。
由于这些蛋白基因可长期保存于植物种子中,有利于疫苗的生产、运输、保存和推广,因此转基因植物作为廉价的生产运输方式,虽然只是刚刚起步,但是有良好的发展前景[10]。
1.2改变动物性食品的品质猪肉是人类重要的动物性食品,猪肉中所含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s)大部分为ω-6 PUFAs[11],而对人体健康有重要价值的ω-3 PUFAs含量较少。
克隆猪是将ω-3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sFat-1)导入到受体细胞中去得到,得到的克隆猪肉质鲜美,不油腻,脂肪含量较少。
生长激素转基因鱼中,通过外源生长激素在受体鱼中的表达,可使鱼中的肌肉蛋白含量和饲料转换率明显提高,生长速率加快。
转基因猪也是类似的结果,脂肪含量减少,瘦肉率增加。
动物牛由于缺乏△-12和ω-3脂肪酸脱氢酶而不能自身合成多不饱和脂肪酸,比如亚油酸、亚麻酸等。
因而动物肉制品和奶制品含有较多的饱和脂类,而线虫及拟南芥中含有能合成不饱和脂肪酸的基因,故将线虫编码△-12和ω-3脂肪酸脱氢酶的基因FAT-2和FAT-1,以及拟南芥中编码ω-3脂肪酸脱氢酶的基因FAD3的编码区序列导入到受体细胞中,通过实验发现,FAT-2基因的表达显著提高了转染细胞的亚油酸含量,亚油酸含量为阴性对照细胞的2.4倍[12],有利于人体对于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1.3改变微生物食品的品质在发酵食品的改善方面,酱油风味的优劣与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氨基酸两有关,与参加此类反应的羧肽酶和碱性蛋白相关的基因以克隆成功,在新建的转基因菌株中两种酶的活力大大的提高。
而在制作过程中所必须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葡聚糖酶·纤维素酶·果胶酶等,当用高纤维酶活力转基因米曲霉生产酱油时,可明显提高酱油的产量。
而对酿酒来说,双乙酰是影响啤酒风味的重要物质,如果啤酒中含量过多,则导致啤酒产生枯瘦味儿,双乙酰的还原和发展贯穿于整个酿酒过程。
在正常的发酵过程中,双乙酰由酵母细胞a-乙酰乳酸经过非酶促的氧化脱羧自然反应产生的,故除去双乙酰的主要措施之一是a-乙酰乳酸脱羧酶。
而酵母细胞中不含这种酶活性,因此利用转基因技术将脱氢酶的基因导入酵母细胞中,使其表达,从而降低双乙酰的含量[13]。
酵母菌为食品工业上很重要的发酵菌元,目前已获准商业化使用的转基因酵母菌有面包酵母与啤酒酵母。
转基因面包酵母为荷兰Gist—Brocades公司,之产品,含有转殖的麦牙糖代谢酶基因(maltoseperme~se与maltase基因)[14],在相同的面团发酵时间转基因面包酵母所产生的CO 较原面包酵母多1 1%及33%,保质期与原面包酵母类似,现在已进行商品化生产。
转基因啤酒酵母为英国Brewing Research International公司的产品,含有转殖葡萄糖淀粉酶(glucoamylase)基因,可分解麦芽汁中的淀粉及糊精,生产low carbohydrate beer,被英国Agriculture and Health Ministers批准商业化使用,现在同样进行商品化生产。
总结转基因技术前景非常广阔,应用的领域也非常广泛,比如在农药、医学、食品,但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转基因技术也不例外。
有利因素:提高粮食产量,解决粮食短缺问题,转基因农作物能高效利用土地,增加其产量和质量;提高粮食品质,增加粮食营养,转基因技术可通过基因改造增加食品的种类和内部营养成分百分比;保护环境,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增加农作的安全性。
不利因素:有些转基因食品中可能含有有毒物质和过敏源,危害人体健康。
造成基因污染,对其他野生生物的生长产生影响[15]。
它为我们带来了充足的粮食、可口的饭菜和鲜美肉食,它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发荣。
它摆脱了季节对于食品的束缚,使人们四季都可以吃上新鲜的蔬菜。
同时又带来了食品安全隐患,比如过敏、毒性、或引起人类基因组的改变【16】-【17】,从而是人体发生病变。
但是我想,只要我们能够严格控制,仔细的研究,不断反复的实验,转基因技术所带来的弊端将会被克服,直到隐患降到最低。
到那时,转基因技术才能够真正的得到发展而没有后顾之忧。
总之,转基因技术不是目的,而转基因技术所为人类带来的更好更安全的食物才是我们的目的,故我们应该大力的发展、支持和关注转基因技术。
参考文献【1】作者:庞春杰,韩岚岚,杨帅,赵奎军,王玲(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出处:大豆科技 2012 第2期【2】兰青阔,王永,赵新,朱珠,景海春,程奕.转基因玉米LAMP检测体系的建立及应用[J].华北农学报,2010,第4期【3】魏俊杰转基因技术在玉米中的应用,2011,第3期【4】左娇,郭运玲,孔华,徐林,周霞,郭安平.转基因大豆安全性评价的研究进展[J].热带作物学报,2013,第7期【5】焦新萍,曾金红,郑云峰,江涛,李博斌,王路雯,诸葛庆,李岩冰,黄晓丽,曾红燕.发酵豆制品中转基因成分的荧光定量PCR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3,第13期【6】作者:赵越,吴艳芬(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山东济南(250100))出处: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 2012 第4期【7】陈军营,文付喜,程西永,许海霞,陈新建,2013,农杆菌介导小麦HMW.Glu(5+10)基因转化研究,河南农业大学学报,40(5):459—463 【8】潘登科,张莉,周艳荣,等.体细胞核移植生产转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Fatl克隆猪[J].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2011(3):135—140.【9】作者:李海青,邹敏,姚方印,刘炜(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高新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作物遗传改良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黄淮海作物遗传改良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莱芜市第一中学)出处:山东农业科学 2011 第7期【10】作者:孙重霞,张桂堂,梁荣奇,张晓东刊名:分子植物育种 ISSN:1672416X 出版日期:2012 期号:第2期【11】作者:柳毅,张军方,张会彦,苏旭东,马晓燕,亢春雨,王雪静,张伟刊名:大豆科学 ISSN:10009841 出版日期:2013 期号:第4期【12】作者:励建荣刊名:食品工业科技 ISSN:10020306 出版日期:2014 期号:第4期【13】作者:沙洁,沙纪辉,王明刊名:海峡预防医学杂志出版日期:2013 期号:第5期【14】刊名:视野 ISSN:10066039 出版日期:2011 期号:第24期作者:宋尚新,肖红梅,高峰,周光宏,邱良焱刊名:食品科学 ISSN:10026630 出版日期:2012 期号:第22期【15】高莉.专利法视阈下转基因农产品安全保障的三重维度[J].江苏农业科学,2013,第12期【16】欧巧明,崔文娟,王伟,王红梅,王芳萍,罗俊杰,甘肃农科院生物研究所,2013,第2期【17】马晓丽,浙江师范大学,2011,第6期【18】李海芬遗传学2011 第1期【19】王继磊,刘迪秋,丁元明,葛锋,李文娴,田荣欢. Bt转基因抗虫植物研究进展[J]. 生物学杂志. 2010(04)【20】冯涛,孙聪姝,刘丽君,祖伟,韩天富. 大豆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及在农业上的应用[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