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年龄别称

合集下载

年龄的雅称

年龄的雅称

年龄的雅称襁褓指:不满周岁孩提指:1~2岁齠( tiao 第二声调)年指:男孩8岁勺舞之年指:13~15岁豆蔻年华指:13岁及笄之年指:15岁碧玉之年指:16岁桃李之年指:20岁花信年华指:24岁半老徐娘指:30岁弱冠指:男孩20岁而立之年指:30岁不惑之年指;40岁大衍(yan第三声调)之年指:50岁耳顺之年指:60岁杖国之年指:70岁期颐之年指:100岁各种年龄的雅称不满周岁,称之襁褓。

2至3岁,称之孩提。

10岁以下,称之黄口。

女性:12岁,称之金钗之年。

13岁,称之豆蔻之年。

16岁,称之碧玉年华。

20岁,称之桃李年华。

24岁,称之花蓓年华。

男性:20岁,称之弱冠之年。

30岁,称之而立之年。

40岁,称之不惑之年。

50岁,称之天命之年。

60岁,称之花甲之年、杖乡之年、耳顺之年,也称本命年。

又为“耆”,即进入老年之境。

“耳顺”,源于《论语·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70岁,称之古稀之年、杖国之年,亦称“有寿”。

“古稀”源于杜甫的《曲江二首》之二中的诗句:“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77岁,称之“喜寿”。

宋张即之的草书“喜”字,见《三希堂帖》,形似七十七,故名。

80岁,称之杖朝之年。

在日本,为庆贺80岁,称之“伞寿祝”,伞的简体字由“八”和“十”二字组成。

庆祝81岁寿辰,称之“半寿祝”,“八十一”三个字组合到一起便是“半”字,故名“半寿”。

80~90岁,称之耄耋之年。

88岁,称之“米寿”。

因“米”字拆开,其上下各八,中间是十,可读作八十八,故名。

90岁,称之鲐背之年,指老人背上生斑如鲐鱼之背。

99岁,称之“白寿”。

因“百”字去掉上边的“一’堤“白”字,“百”数去一为九十九,故有此雅称。

100岁,称之期颐之年。

意思是这时饮食起居期待子孙奉养照顾了。

“耄耋”、“期颐”源于汉时戴圣所辑的《礼记·曲记篇》:“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八十曰耄,九十曰耋……百年曰期颐。

中国古代对年龄的称谓

中国古代对年龄的称谓

中国古代对年龄的称谓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tiao)年
男孩8岁——龆(tiao)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20岁(男)——弱冠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ji)之年
16岁(女)——破瓜之年,碧玉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嫁——梅之年
出嫁——摽(biao)梅之年
30岁(女)——半老徐娘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mao die)之年90岁——鲐(tai)背之年
100岁——期颐。

中国古代年岁的别称

中国古代年岁的别称

中国古代年岁的别称
中国古代年岁的别称
性别年纪各有称谓,尤其作文,据意境而恰用其词,往往增华悦目。

今集其文以飨朋友。

中国古代年岁的别称
不满周岁---襁褓;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年;100岁------期颐。

汉语对各年龄段的称谓大全

汉语对各年龄段的称谓大全

汉语对各年龄段的称谓大全自古以来,我国对婴、幼、少、青、壮、中、老各个年龄的称谓,真可说是名目繁多,雅致有趣。

一、各年龄段的称谓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12岁(女)——金钗之年20岁(男)——弱冠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梅之年至30岁(女)——半老徐娘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岁——杖朝之年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100岁——期颐二、古代年岁的别称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

以后称童年为“总角”。

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

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

《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古代中国各年龄阶段称呼

古代中国各年龄阶段称呼

古代中国各年龄阶段称呼在古代中国,对于各个年龄阶段的称呼有着丰富的词汇和传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表示年龄的词语:
1.婴儿期:
•赤子:初生的婴儿。

•襁褓:婴儿的包被,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两三岁的儿童。

•龆龀:儿童换牙期,七八岁左右。

2.儿童期:
•垂髫:三四岁到八九岁的儿童。

•总角:八九岁到十三四岁的少年。

•童龀:男孩八岁,女孩七岁。

•豆蔻:十三四岁的女孩子。

3.少年期:
•志学之年:十五岁左右的男子,也泛指少年。

•及笄:女子十五岁,标志成年。

•束发:男子十五岁,标志成童。

4.青年期:
•加冠:男子二十岁,标志成年。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舞象之年:男子二十岁到三十岁之间。

5.中年期: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知命之年:五十岁。

6.老年期:
•耳顺之年:六十岁。

•从心之年:七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

•耄耋:八十至九十岁。

•期颐:百岁老人。

这些词语不仅表现了古代中国人对于年龄的感受和认知,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

同时,还有很多与年龄相关的成语、典故和诗词,反映了古代中国对于不同年龄阶段人们的期待与赞美。

古代称呼人年龄的词语

古代称呼人年龄的词语

古代称呼人年龄的词语
在古代,人们用许多别致的词语来称呼不同的年龄阶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代年龄称谓:
1. 婴儿:出生三日称为“汤饼之期”,未满周岁的婴儿叫作“赤子”、“襁褓”。

2. 孩提:两三岁到七八岁儿童。

3. 龆龀/始龀:男孩八岁,女孩七岁。

4. 垂髫: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5. 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6.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7. 豆蔻之年: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

8. 舞勺之年:少年13至15岁。

9. 及笄之年:女子15岁。

10. 破瓜之年、碧玉年华:女子16岁。

11. 弱冠之年:男子20岁。

12. 桃李年华:女子20岁。

13. 花信年华:女子24岁。

14. 而立之年:30岁。

15. 不惑之年:40岁。

16. 知天命、知命之年:50岁。

17. 耳顺之年、花甲之年:60岁。

18. 悬车之年、杖围之年:70岁。

19. 古稀之年、杖国之年:70岁以上。

20. 杖朝之年:80岁。

21. 耄耋之年、朝枚之年、朝枝之年:八九十岁。

22. 期颐之年:百岁之人。

以上是古代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一些称呼,这些称谓富有诗意且寓意深刻,可以体现出古人的智慧和对生活的美好寄托。

古代年龄别称总结

古代年龄别称总结

古代年龄别称总结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7岁髫(tiáo)年(女)
8岁龆(tiáo)年(男)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男)
1520岁舞象之年(男),束发(男)12岁金钗之年(女)
13岁豆蔻年华(女)
15岁及笄之年(女),志学
16岁碧玉年华(女),破瓜之年(女)
20岁桃李年华(女)
24岁------花信年华(女)
女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汉语中对年龄段相对应的别称

汉语中对年龄段相对应的别称

汉语中对男女老少各年龄段都有相对应地别称,每个别称都有相应地出处,现整理出来,作为资料备用.为了使资料保持完整,篇幅较长.博友阅读时,看前面几段即可;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按年龄段分】未满周岁者,称之为“襁褓之年”;到了三岁则称之为“孩提之年”;男女幼年,泛称“总角”;岁以下,皆称黄口;—岁,为“舞勺之年”;—岁,称为“舞象之年”;岁叫“冠岁”,岁称“而立”之年;岁称“不惑”、“花龄”;岁称“知命”;岁称“花甲”,“耳顺”;岁称“古稀”之年,又称“杖国之年”,“从心所欲”;岁叫“耋”,又称“杖朝”;岁叫“耄”;称老人叫“耋耄”;岁叫“期颐”,“龟年”,又可称为“人瑞”;岁叫“古稀双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按男女孩分】女孩岁,称之“髻年”;女子岁时,称为“金钗之年”;岁则称为“豆蔻之年”;岁称为“及笄之年”;岁称为“碧玉年华”;岁称为“桃李年华”;岁称为“花信之年”;出嫁时称为“标梅之年”.男孩岁,称之“龄年”;古时男子到了岁开始束发,因此称为“束发之年”;岁,称为“弱冠”.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称谓字谜】此外,更为有趣者,古代人寿之称谓,还借助我国汉字形体之奇特,而称为‘喜寿’、“米寿”、“白寿”、“茶寿”等等.有一次,华罗庚先生请教郭沫若先生,如果未到整数,如只有岁、岁、岁,怎么称呼呢?郭老回答说:“岁叫‘喜寿’,岁叫‘米寿’,岁叫‘白寿’.郭老进一步解释说:“‘七十七’,‘八十八’,‘九十九’是三个字谜.‘喜寿’可猜为‘七十七岁’.因为‘喜’字地草体便是‘七十七’三个字组成.‘米寿’可猜为‘八十八岁’,因为‘米’字上中下为‘八十八’,组成.‘白寿’可猜为‘九十九岁’,因为‘白字是那‘百’字去‘一横’,即为‘九十九’.还有一个‘茶寿’,析茶字便知:茶上草头代表‘廿’,下边地‘米’代表八十八,合为岁.‘茶寿’就是岁地高寿者.”郭老既风趣地揭开了“喜寿”,、“米寿”、“白寿”地谜底,又丰富了寿文化,贵为一举两得.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老人尊称】我国是礼仪之邦,素有尊老敬老之风俗,而老年人地别称也颇多.老苍:谓头发苍白地老人.杜甫《壮游诗:“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老宿:年老而在学艺上有造诣地人.如文坛老宿.汪启淑《鹿菲子小传》:“黄景仁著有《浮相斌》,老宿咸称之.”老先生:年高学博者之称.《史记·贾谊传》:“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力为之对.”老父:对老年人地尊称.《汉书·张良传》:“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老丈:对老年男人地尊敬之称号.《称谓录》卷三十二引《孙公谈圃》:“周孟阳春卿,英庙官僚也.圣眷素隆,书简以老丈称之.”老子:老人自称.《晋书·庚亮传》: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老夫:老人自称.《礼记·曲礼上》:“大夫七十而致仕……自称曰老夫.”老身:老人自称.《北史·穆崇传》:“老身二十年待中.”老拙:老人自谦之称.苏轼《章质夫寄惠崔徽真》诗:“卷赠老夫惊老掘.”老朽:老人自谦之称.苏轼《与冯祖仁书》:“辱笺教累幅,文义粲然,礼意谦重,非老朽所敢当.”老骥:老年人自喻.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附:【部分年龄别号地出处】:襁褓之年:未满周岁者,称之为“襁褓之年”(襁褓:襁,背小孩地宽带子;褓,婴儿地被子.原指包婴儿地被子和带子).黄口:岁以下,皆称黄口.(黄口:原指我雏鸟地嘴,后来借指婴儿.如《淮南子.论训》:“古之伐国,不杀黄口.”今天多用“黄口小儿”来讥诮无知年轻人.)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豆蔻年华:岁则称为“豆蔻之年”(豆蔻年华:唐诗人杜牧《赠别》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地诗句,指十三四岁地少女.)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总角:指童年.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垂髫:指童年.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束发:指青少年.一般指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及笄:指女子岁.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地年岁.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地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弱冠:指男子岁.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而立:指岁.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不惑:指岁.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岁地代称.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知命:“五十而知天命”,故五十岁叫“知天命”(知命:《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指年至,能清楚明白人生地道义和职责.后用指岁.)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艾:岁,又叫艾.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地事?”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花甲:指岁.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古稀:指岁.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黄发:指长寿老人.语出《诗经》,如《诗·鲁颂·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鲐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背:指长寿老人.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期颐:指百岁.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拭《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童年称为垂髫之年,岁称为幼学之年,男子岁称为弱冠,岁称为而立之年,岁称为不惑之年,岁称为知命之年,岁称为花甲之年,岁称为古稀之年,岁称为喜寿之年,岁称为米寿之年,岁称为白寿之年,、岁称为耄耋之年,岁称为期颐之年.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年龄的别称

年龄的别称

我们偶尔听到别人说某个人是弱冠之年、鲐背之年、天命之年、舞象之年等等,这些是指多少岁?古代人是怎么称呼某个年龄的?下面就来介绍这些年龄的别称,人生各年龄段的别称,欢迎阅读。

年龄的别称襁褓:初生孩提:幼儿时期始龀:儿童7、8岁时期(换牙时期)垂髫:未冠儿童总角:童年时期髫年:女孩7岁韶年:男孩7岁黄口:10岁以下舞勺之年:13岁至15岁舞象之年:15岁至20岁金钗之年:女子12岁豆蔻之年:女子13岁及笄之年:女子15岁碧玉年华:女子16岁桃李年华:女子20岁花信年华:女子24岁摽梅之年:女子待嫁之年弱冠之年:男子20岁而立之年:男子30岁不惑之年:男子40岁知命之年:男子50岁花甲之年:男子60岁古稀之年:男子70岁喜寿:男子77岁(草书喜字看似七十七)杖朝之年:男子80岁伞寿:男子80岁(伞字的简笔仐可拆成八十)耄耋之年:八九十岁的合称米寿:男子88岁(米字可拆成八十八)鲐背之年:90岁卆寿:男子90岁(卆zú字可拆成九十)白寿:男子99岁(取百去“一”之意)期颐之年:男子100岁茶寿:男子108岁(茶字的草头代表二十,下面有八和十,一撇一捺又是一个八,加在一起就是108岁。

)另外,还有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古代年龄称谓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

(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志学:十五岁。

(《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女子十五岁。

(《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关于年龄的古今称谓

关于年龄的古今称谓

关于年龄的古今称谓
1. 古代称谓:
- 童子/童女:指未成年的儿童。

- 少年/少女:指青春期的年轻人。

- 壮年:指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的中年人。

- 老翁/老妪:指上了年纪的老年人。

2. 现代称谓:
- 婴儿:指出生不久的幼儿。

- 学龄儿童:指适龄上学的儿童。

- 青少年/青年:指处于青春期和初入社会的年轻人。

- 中年人:指事业和家庭稳定的中年阶段。

- 老年人/长者:指退休或年事已高的老年人。

3. 其他称谓:
- 新生儿:指刚出生的婴儿。

- 少男/少女:指尚未成年的青春期少年。

- 老小子/老姑娘:俗语中对中老年人的戏称。

- 人到暮年:形容年事已高,步入晚年。

不同的称谓往往蕴含着对该年龄阶段的期望和态度,反映了社会对年龄的理解和尊重程度。

随着时代变迁,年龄称谓也在不断演变和更新。

古汉语对年龄的称呼

古汉语对年龄的称呼

古汉语对年龄的称呼古汉语对年龄的称呼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

一、不满周岁度:小儿初生之时。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

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二、1岁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

三、2岁孩提:指二至三岁的儿童。

四、3-8岁垂髫:指三至八岁的儿童。

五、8岁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始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

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

六、9岁九龄:为九岁。

黄口:十岁以下。

指数之年:儿童九岁。

七、10岁幼学:十岁。

外傅之年:儿童十岁。

八、12岁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九、13岁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至十四岁。

舞勺之年:少年十三至十五岁。

十、14岁将笄之年:指女子十四岁。

十一、15岁及笄:笄,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

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

舞象之年:少年十五至二十岁。

成童:十五或十五稍上的年岁。

十二、16岁二八:为16岁。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十三、20岁加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又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十四、24岁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十五、30岁而立:孔子曰:“三十而立”。

始室:三十岁。

克壮:正当壮年。

古代三十岁为壮。

半老徐娘:女子三十岁。

十六、40岁不惑:孔子曰:“四十而不惑”。

十七、50岁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均指五十岁。

十八、54岁六九年:即五十四岁。

十九、60岁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

二十、61岁还历寿:61岁的寿辰。

由于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

古代年龄的代称

古代年龄的代称

古代年龄的代称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韶年:男孩八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岁
志学:十五岁。

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岁。

弱冠:二十岁。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

杖朝之年:八十岁。

耄耋:八十、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及笄:女子十五岁。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标梅之年:出嫁。

年 龄 称 谓 、雅 称

年 龄 称 谓 、雅 称

年龄称谓/雅称
(最全收藏、学霸必备)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二三岁的儿童
幼学、垂髫:三至八岁,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总角:八岁(女)、九岁(男)至十四岁的少年
始龀:刚换牙,指七八岁
龆年:女七岁,男八岁,指童年。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束发:男子十五岁
破瓜、破瓜之年:指女子十六岁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天命”、“半百”)艾老:五十岁以上的老人
花甲之年、耳顺:指六十岁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喜寿:七十七岁。

因“喜”字的草书近似竖写的“七十七”,故称。

中寿:八十岁
杖朝之年:指八十岁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米寿:八十八岁的雅称
九秩:指九十岁
白寿:九十九岁。

因“白”字乃“百”字去“一”,故称。

期颐之年:一百岁
茶寿:一百零八岁
百十:一百一十岁。

中国古代年龄别称.doc

中国古代年龄别称.doc

中国古代年龄别称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不满周岁——襁褓;2~3 岁——孩提;女孩 7 岁——髫年;男孩 8 岁——龆年;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13~ 15 岁——舞勺之年;15~ 20 岁——舞象之年;12岁(女)——金钗之年;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30岁(女)——半老徐娘;20岁(男)——弱冠;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岁——杖朝之年;80~90 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100岁——期颐。

初度:指初生之时。

《楚辞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后来也称人的生日为初度。

《元史顺帝纪八》:“朕初度之日,群臣勿贺。

”襁褓:本意是婴儿的被子。

如《论语子路》:“则四方之民襁褓负其子而至矣。

”后来以此来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

”黄口:本意是雏鸟的嘴,指代婴儿。

垂髫:幼童,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

髫:儿童垂下的头发,因此称儿童或童年为垂髫;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始龀( chèn):又称为龆( ti áo)龀。

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

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始龀便成了童年的代称。

束发:古代男孩成童,将头发束成一髻。

因此用束发代指成童,当指十五岁左右的儿童,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

古代男女末成年前束发为两髻,形状如角,故称总角。

古汉语中对各个年龄的称呼

古汉语中对各个年龄的称呼

古汉语中对各个年龄的称呼你知道吗?在古代,从婴孩呱呱坠地到百岁⽼者,每⼀个年龄段,都有⼀个特定的称谓,男⽣和⼥⽣的称谓也有区别,让我们看看古⼈对不同年龄的称谓,看完之后你会发现,年龄也可以说得这么美!初度:⼩⼉初⽣之时。

《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后也代称⽣⽇。

汤饼之期:指婴⼉出⽣三⽇。

旧俗⼩⼉出⽣三⽇,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本意是指初⽣的婴⼉,因为婴⼉的⽪肤呈⾚⾊。

颜师古:⾚⼦,⾔其新⽣未有眉发,其⾊⾚。

孩提:指2―3岁的⼉童。

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提孩巧相如。

始龀:男孩8岁,⼥孩7岁。

根据⽣理状况,男孩8岁、⼥孩7岁换⽛,脱去乳齿,长出恒⽛,这时叫龀,《后汉书·董卓传》:其⼦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为⾢君。

垂髫:亦作垂龆。

3、4岁⾄7岁(⼥)、8岁(男)的⼉童。

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乐。

总⾓:8、9岁⾄13、14岁的少年。

古代⼉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个结,形如两个⽺⾓,故称总⾓。

《诗经》中就有总⾓之宴,⾔笑晏晏。

黄⼝:10岁以下。

本指幼鸟,后指⼉童。

《孔⼦家语·六本》:孔⼦见罗雀者,所得皆黄⼝⼩雀。

夫⼦问之⽈:⼤雀独不得,何也?罗⽈:⼤雀善惊⽽难得,黄⼝贪⾷⽽易得。

幼学:10岁左右。

《礼记·曲礼上》:⼈⽣⼗年⽈幼,学。

⾦钗之年:指⼥⼦12岁的年龄。

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歌》:头上⾦钗⼗⼆⾏,⾜下丝履五⽂章。

⾖蔻:⼥⼦13、14岁。

⾖蔻是⼀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喻⼈还未成年。

杜牧有诗:娉娉袅袅⼗三余,⾖蔻梢头⼆⽉初。

⼆七之年:⼥孩14岁。

取⼆七⼀⼗四之意,如南朝陈后主《车飞伯劳歌》:年时⼆七犹未笄,转顾流眄鬟鬓低。

及笄(jī):指⼥⼦15岁。

笄,即⼥⼦束发⽤的簪⼦。

古时⼥⼦⼗五岁盘发插笄,表⽰已到出嫁年龄,故称。

舞勺之年:指男孩⼦13―15岁期间。

中国古代年龄别称

中国古代年龄别称
“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弱冠:
《礼记?曲礼上》中将男子二十岁称“弱”,到这个年龄就可举行冠礼。其时身体尚弱,故称弱冠。左思《咏史诗》之一:
“弱冠弄柔翰,xx观群书。”结发:
初成年。《汉书?施仇传》:
“结发事师数十年,贺不能及。”后称元配为结发。曹植《种葛篇》:
“与君初婚时,结发恩义深。”
而立:
《论语?为政篇》: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初度:
指初生之时。《xx?离骚》: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后来也称人的生日为初度。《元史?顺帝纪八》:
“朕初度之日,群臣勿贺。”襁褓:
本意是婴儿的被子。如《论语?子路》:
xx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xx;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xx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称百岁之人。百岁为人生年数之极,故曰期。此时起颐。”xx《次韵子由三首》:
“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始龀(chèn):
又称为龆(tiáo)龀。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始龀便成了童年的代称。
束发:
古代男孩成童,将头发束成一髻。因此用束发代指成童,当指十五岁左右的儿童,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

不同年龄人的称谓

不同年龄人的称谓

不同年龄人的称谓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qi ǎng 褓b ǎo 。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ti áo 年。

男孩7岁称韶sh áo 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15岁称及笄j ī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古代年龄称谓小集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ch èn、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

(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志学:十五岁。

(《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及笄:女子十五岁。

(《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弱冠:二十岁。

(《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天命:五十岁。

(《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岁。

古人对年龄的称呼

古人对年龄的称呼

// 幼年 //度:小儿初生之时。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3日。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指1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指2—3岁的儿童。

始龀:男孩8岁,女孩7岁。

根据生理状况,男孩8岁、女孩7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九龄:9岁。

指数之年:9岁。

黄口:10岁以下。

幼学:10岁。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外傅之年:儿童10岁。

// 少年 //金钗之年:女孩12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舞夕之年:少年13至15岁。

及笄:指女子15岁。

志学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青年//成童:15或15稍上的年岁。

舞象之年:少年15至20岁。

二八:为16岁。

破瓜、碧玉年华:女子16岁。

加冠:指男子20岁。

古时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弱冠:古人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20岁。

花信年华:女子24岁。

而立(而立之年):30岁,因为《论语》有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始室:30岁。

《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克壮:正当壮年,古代30岁为壮。

半老徐娘:女子30岁。

// 中年//不惑(不惑之年):40岁为“不惑之年”。

艾:50岁。

《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50岁。

六九年:即54岁。

// 老年 //耳顺、耳顺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60岁以上。

耆:古称60岁的人为“耆”。

下寿:古人以60为下寿,指60岁以上。

还历寿:61岁的寿辰。

从心之年:70岁。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

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耋: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舞勺
古代儿童时所学的一种乐舞。《礼记?内则》:“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后用作童年的代称。勺即籥,古管乐器。
5.羁丱,总角
《诗??齐风?莆田》:“婉兮娈兮,总角丱兮。”古时儿童发式,女曰羁,男曰角,束发成两角叫丱。因以童年时代称总角,羁丱,也有称丱岁的。沈起凤《谐铎?命中姻眷》:“一总角儿携书包入,叟曰:‘此予少子,甫四龄矣!’”
10.垂髫
古时小孩未冠者头发下垂,下垂的头发谓髫,垂髫即指童年,当较“弱冠”幼。陶潛《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以怡然自乐。”而由髫字又派生出一些表示童年的词,髫年、髫龄、髫发、髫岁、髫龀、髫鬌、髫丱等。南怀瑾《孔学新语?自序》:“髫年入学,初课四书。”宣瘦梅《夜雨秋灯录?烈殇尽孝》:“之破屋,一髫龄女子出应门,……年十六,至今未字。……”
汉语表示年龄的别称
表示年龄自然以数字最简捷,但是在文章中单一的用数字未免显得单调。文人们遂以物、事借代表示年龄,或从先人名句中摘取关键词表示年龄,使其文章多姿多彩。有时更以字謎形式表示年龄,读来饶有趣味。本文汇集作者阅读时所遇此类词,难免挂一漏万,乞求博友不吝补缺,以评论、留言、纸条赐教均谢。
11.龆龀
龆和龀均谓儿童换齿,龆龀即指童年。
12.破瓜
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以纪年,谓十六岁。诗文中多用于女子。宋谢幼槃词:“破瓜年纪小腰身。”俗以破瓜谓女子破身,系讹传。也有八八六十四岁称“破瓜”者,吕岩赠张洎诗:“功成当在破瓜年。”后一用法较少见。
13.成丁
旧指男子已到服役的年龄,各代规定不同。例隋朝为21岁,唐代天宝时为23岁。
14.而立,不惑,知命,耳顺
《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因此,“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分别作为三十、四十、五十、六十的借代词。“五十而知天命”的意思是说人到了五十岁才懂得天命,故以“知天命”代五十岁,简称“知命”。西晋文学家潘岳《闲居赋序》:“自弱冠涉乎知命之年,八徙官而一进阶……”有人以“天命”代称五十岁,恐不妥。《论语?季氏》中有“畏天命”的说法,并无年龄的意思。
17.花甲
我国古代历法以天干、地支配合命年序,干支错综参互,六十年为一轮。后称年满六十岁为“花甲”。
18.古稀
杜甫《曲江二首之二》:“酒债行处寻常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遂以“古稀”代称七十岁。
19.耄耋
指老年。《幼学琼林》:“八十曰耄,九十曰耋,百岁曰期颐。”但各处注释不同。《礼记?曲礼上》:“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耋,而传,八十九十曰耄。”《盐铁论?养孝》:“七十曰耄。”何满子《开八秩自寿两律(并柬)》中有“七十之年,曾叹‘臣之壮也窝囊极’;今更耄矣,愈憾‘浪掷韶华不复回”句。显然何老所用耄义是指八十岁。
15.壮年
指人在三十至四十岁的壮盛时期。蒋捷词:“壮年听雨客舟中”。也有称“壮发”、“壮齿”的。例王昌龄《途中作》诗:“羁旅悲壮发,别离念征衣。”左思《杂诗》:“壮齿不恒居,岁暮常慨慷。”
16.耆艾
泛指老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孔颖达疏:“发苍白色如艾也。”《方言》第六:“艾,长老也。东齐、鲁、卫之间,凡尊老谓之叟,或谓之艾。”
6.及笄
笄是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先秦只说“笄”,汉以后簪字才有笄的意义。女子满十五岁才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因此,旧时称女子年达十五岁为“及笄”。《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礼记?士齐礼》:“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及笄亦指女子已到可以出嫁思谓梅子成熟后落下来。《诗?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诗经》此篇描述了姑娘看到梅子成熟,热切地盼望心上人择吉期来娶亲的心情。姑娘究竟几岁算成熟?中医认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素问?上古天真论》)就是说十四岁姑娘成熟了。笔者常在书中读到:“二八妙龄”一说,例苏轼《李钤辖座上分题戴花》诗:“二八佳人细马驮,十千美酒谓城歌。”古人心中姑娘成熟的年岁应是14-16岁。
2.幼学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后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
3.成童,或称舞象
指长到一定年龄的儿童,具体几岁说法不一。《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郑玄注:“成童十五以上。”《后汉书?李固传》:“固弟子汝南郭亮,年始成童,游学洛阳。”李贤注:“成童,年十五也。”《榖粱传?昭公十九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范宁注:“成童,八岁以上。”
1.百晬,周晬
指小儿百日和周岁。《东京梦华录?育儿》:“生子百日,置会,谓之‘百晬’,至来岁生日,谓之‘周晬’。”李商隐《骄儿诗》:“衮师我骄儿,美秀乃无匹。文葆未周晬,固已知六七。……”旧俗婴儿满周岁时,用盘盛弓箭、珍宝、玩器、针线等物品让婴儿抓取,以卜其一生志趣,称之谓“试儿”,或“抓周”。《红楼梦》有一段写贾政试贾宝玉的文字:“那周岁时,政老爷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世上所有的东西,摆了无数叫他抓,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把些脂粉钗环抓来玩弄;那政老爷便不喜欢,说将来不过酒色之徒,……”这风俗在南北朝时就有。北齐颜之推所著《颜氏家训》“风操”篇:“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试儿。”
8.冠岁
古时男子生二十岁成人,行冠礼,因称冠岁。江淹《齐太祖皇帝诔》:“于铄冠岁,腾华流艺。”
9.弱冠
弱,年少、年幼等。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故弱冠用于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龄。《后汉书?胡广传》:“终、贾扬声,亦在弱冠。”终军年十八请缨,贾谊年十八为博士,皆未满二十岁。也有称“弱岁”、“弱年”、“弱龄”的。例《晋书?姚泓载记论》:“景国弱岁英厅,见方孙策,详见干识。”《宋书?刘湛传》:“弱年便有宰世情,常自比管夷吾、诸葛亮。”李世民《幸武功庆善宫》诗:“弱龄逢运改,提剑郁匡时。”自叙隋末随李渊起兵,年仅十八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