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增收的做法与成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市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增收的做法与成效

左右住房;“一份工作”指培训过的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一份社保”,指稳定就业的,纳入城镇职工社保体系,未稳定就业的,大部分由政府出资,纳入城镇无业人员社保体系;“一份补贴”,即为转移进城农牧民5年内每人每年补贴6000元生活费,补贴期满稳定就业的,取消补贴,未稳定就业的,纳入城镇低保体系。2007年-2010年底,全市生态自然恢复区累计完成人口搬迁2.8万户、8.1万人,涉及区域面积2.2万平方公里。通过移民小区、旗区自行建设及现金补贴共落实住房3.1万套。2011年全市生态自然恢复区人口搬迁转移项目完成1486平方公里、4712户、11213人,完成职业技能培训2.2万人,引导性培训4.1万人。

三、顺应自然规律,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夯实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基础。

一是继续全面推行严格的禁牧、休牧、划区轮牧、以草定畜政策,使脆弱的草原生态环境得到了保护和恢复。全市禁牧草原面积达到4621万亩,占草原总面积的52%,750万头只牲畜实现了舍饲。二是积极争取、精心组织实施重点生态建设工程。近年来累计完成退牧还草工程5033万亩,总投资10.9亿元,其中2011年完成520万亩。2011年落实草原生态补奖面积9713万亩,国家补贴4.3亿元,我市在国家补贴的基础上,禁牧草原每亩每年增加2元、草畜平衡草原每亩每年增加1元,增加补贴1.3亿元。三是转变畜牧业

生产方式,大力发展舍饲畜牧业。经过多年的保护与建设,目前全市植被盖度达到70%以上,比2000年提高了30%,生态状况实现了由严重恶化向整体遏制、大为改善的历史性转变。

四、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深入推进。

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方面,一是编制汇总了《鄂尔多斯市优化开发区、限制开发区产业、村镇和人口布局规划》,各旗区也按要求完成了该项规划。二是经过近三年建设和完善,建成4个新农村试点,试点内均配套建设卫生室、幼儿园、超市、会所等公共服务设施,现房屋已分配到户,共安置农牧民3293户。三是2011年启动了21个新农村新牧区中心居民点建设,整合100个嘎查村,惠及农牧户1.3万户、4万人,总投资33.45亿元。目前,已开工10个居民点,建设4000余户,完成投资3.56亿元,其余11个点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具备开工条件。四是2010年开展了村容村貌“大整治、大见效、大变样”整治行动,累计投入资金6.78亿元,解决了1.3万户老百姓住新居的问题,全市重点区域村容村貌实现了较大改观。五是2011年认真组织实施了3000户国家危房改造工程,工程已竣工约1500户。

五、继续强化畜种改良工作,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

为推动牲畜种子工程建设,2007年,市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全力推进牲畜种子工程的实施意见》,对全市种公畜进行了全面的普查鉴定,对不合格种公畜进行了淘汰;对白绒山羊、细毛羊、肉羊开展了个体鉴定、生产性能测定和绒、毛综合品质分析工作;进一步加强了牲畜良繁体系建设,继续推进肉羊新品种培育及绒山羊细毛羊选育提高工作,组建三大畜种核心群。“十一五”以来,累计新建和完善配种站2123处,完成了5400枚绒山羊胚胎移植、1209枚细毛羊胚移及600枚肉羊胚移工作,采集分析绒毛样1.7万份,普查鉴定种公畜38.6万头只,淘汰不合格种公畜5.1万只。全市大小畜良种及改良种比率达到98.1%,绒、毛、肉综合品质有了显著改善。

六、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为畜牧业生产保驾护航。

“十一五”以来,我市为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一是对兽医管理体制进行了全面改革,成立了市、旗区兽医局,拔付专门资金建立健全了乡村两级动物防疫体系,共建设乡级动物卫生监督站52处,村级防疫室761个,村级防疫人员实行聘用制,免收防疫费,由国家和地方财政给予补贴,2011年人均年补助达到8500元,稳定了防疫队伍。二是在疫病防控方面,坚持“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方针,重大动物疫病采取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常年实施补针的措施,免疫率达到100%。按照农业部相关要求,建立了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全面开展了奶牛健康普查。落实了检疫报批报检制度,强化屠宰检疫工作索证验证入场关。加强跨省调运动物

检疫,公路消毒检查站执行24 小时值班制。动物及其产品检疫做到了屠宰检疫、上市动物产品持证率100%。

基本经验:“十一五”以来,我市不断完善发展思路,在破解矛盾和难题中坚定改革发展信心,使农牧业工作取得历史性新变化,实现了重大跨越。实践证明,这些年来,市委、政府确定的农村牧区发展战略思想和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符合市情、顺应民心。总结农牧业改革发展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把改革创新作为破解农村牧区发展难题的重要法宝。近年来,我们坚持不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规律,创造性地落实党在农村牧区的方针政策,走富有鄂尔多斯特色的农村牧区科学发展道路。从制定农牧区经济三区发展规划,收缩转移、集中发展,到率先探索土地和草牧场经营权的多种实现形式,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统筹城乡,集约发展,无一不是解放思想的结果。实践证明,只有思想大解放,才能引领农村牧区改革大推进、经济大发展和社会大进步。

——必须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这些年,我们顺应自然,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创造条件,大规模转移农牧民,实施禁止发展区人口整体退出,从减轻生态压力上促进生态平衡;实施严格的禁牧休牧、划区轮牧、以草定畜政策,合理确定草牧场载畜量,大面积推广舍饲圈养,加大生态建设力度,从变革生产方式上促进生态恢复;走出了生态

文明、和谐发展新路子。实践证明,只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自觉承担绿色责任,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和发展模式,才能在更高水平上建设生态文明。

——必须始终坚持发展农村牧区生产力,把农牧业现代化作为繁荣农村牧区经济的根本方向。这些年,我们始终把增加农牧民收入作为“三农三牧”工作的核心,运用工业化、市场化的理念来谋划和推进农牧业工作,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形成了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新格局。实践证明,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牧区生产力,才能夯实农牧民持续增收基础。

——必须始终坚持减少农牧民、致富农牧民,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解决“三农三牧”问题的根本出路。这些年,我市始终坚持解决农牧业问题从非农产业上找出路、解决农村牧区问题从加快推进城市化上找出路、解决农牧民问题从减少和转移农牧民上找出路的发展方向,出台促进人口转移的相关配套政策,使大量乡村人口由农村牧区向城镇转移,与城市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同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践证明,只有跳出“三农”抓“三农”,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才能打破城乡二元分割,从根本上解决“三农三牧”问题。

——必须始终坚持执政为民,把维护农牧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农村牧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些年,我市着眼于建立完善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加强农牧业执法工作,切实维护农牧民利益,使农牧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