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论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
小学音乐课堂中编创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探究

小学音乐课堂中编创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探究摘要:随着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不断渗透,广大教育工作者更加乐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积极表达个人想法和创意,提升创意实践素养。
小学音乐教师通过开展音乐编创教学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创造能力,对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遵循不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让他们能够出于自己的学习兴趣编创多元化的音乐类型,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和质量,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究小学音乐课堂中编创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音乐;编创教学;实施策略引言:学习与创新技能是现在技能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音乐学科更是创造力价值体现的重要领域。
小学音乐教师在开展编创教学时,要从教学的形式、内容以及活动主体入手,在了解本班学生的基本学情后优化教学活动。
教师要结合时代教育的发展特征,利用智慧型教学资源来提升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使得学生熟练掌握歌唱技巧、乐器使用技巧,从而更好地释放学生的创造潜能,提升他们的素养能力,有效构建高质量的音乐编创教学课堂。
编创是音乐课程创造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
学生通过编创学习,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教师抓住编创教学,引导学生动心用情,从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等多维度参与课堂,建构“共情、共融、共创”式的小学音乐常态化编创课堂。
一、开展不同编创形式活动,提升班级整体编创能力在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编创是发挥想象力、释放艺术潜能的实践活动,是培养音乐思维,发掘、提升学生音乐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有效地开展编创活动,是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及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
因此,我们将课堂中的编创形式分为律动编创、节奏编创、歌词编创、即兴编创这几种形式,从多方面探究课堂编创教学。
小学音乐教研主题论文(3篇)

第1篇摘要: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探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旨在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音乐教学;课堂教学策略;小学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
音乐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音乐教学的理解和实施存在偏差,导致音乐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本文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探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以期为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二、核心素养与小学音乐教学(一)核心素养的内涵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终身学习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适应社会需求、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我国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体育素养、劳动素养等。
(二)小学音乐教学与核心素养的关系音乐教育作为艺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音乐教学应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 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有趣的音乐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2. 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3. 邀请家长、社区人士参与音乐课堂,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二)注重实践,培养技能1. 加强音乐技能训练,如视唱、练耳、乐器演奏等,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2. 开展音乐实践活动,如合唱、舞蹈、音乐剧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音乐的魅力。
3. 引导学生自主创作音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1. 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音乐素养和个性特点,实施差异化教学。
2. 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音乐教师教研论文(3篇)

第1篇摘要:音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师作为音乐教育的实施者,其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音乐教师在教研过程中的重要性,分析当前小学音乐教研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为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师;教研;现状;改进措施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小学音乐教育作为音乐教育的基础阶段,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音乐教师作为小学音乐教育的实施者,其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加强小学音乐教师的教研工作,提高其教学水平,是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小学音乐教师在教研过程中的重要性1.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教研活动为音乐教师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有助于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通过教研,教师可以了解最新的音乐教育动态,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 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教研活动有助于教师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集体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能力。
同时,教研活动还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3.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小学音乐教师通过教研活动,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生的需求,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提升学校音乐教育质量小学音乐教师的教研工作对学校音乐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教研,学校可以了解音乐教育的最新动态,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优化课程设置,提高音乐教育质量。
三、当前小学音乐教研的现状1. 教研活动形式单一目前,我国小学音乐教研活动形式较为单一,主要以听课、评课为主,缺乏创新性和实效性。
2. 教研内容与实际教学脱节部分教研活动内容与实际教学脱节,无法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导致教研效果不佳。
小学音乐教研策略(3篇)

第1篇一、引言音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推动音乐教育的发展,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小学音乐教研策略。
二、小学音乐教研目标1.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增强教师对音乐教育规律的认识。
2. 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创新教学方法,提高音乐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4. 培养学生的音乐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小学音乐教研策略1.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1)组织教师参加各类音乐教育研讨会、讲座等活动,拓宽教师视野,了解国内外音乐教育动态。
(2)鼓励教师参加音乐教育培训,提升教师的音乐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3)定期对教师进行考核,确保教师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
2. 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富有创意的教学内容。
(2)结合地方特色,引入民间音乐、民族音乐等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3)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趣味性。
3. 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互动性(1)采用情景教学法,将音乐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音乐知识,提高课堂互动性。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4. 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特长(1)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音乐比赛、演出等活动,展示学生的音乐才华。
(2)设立音乐社团,培养学生的音乐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邀请专业音乐教师为学生提供辅导,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
5. 建立教研团队,共同探讨音乐教育问题(1)成立音乐教研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共同探讨音乐教育问题。
(2)鼓励教师撰写教研论文,分享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3)组织教师观摩优秀音乐课堂,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
6. 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音乐成长(1)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家长对音乐教育的重视。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摘要:音乐教育对学校德育、智育、美育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起着一定的作用。
在音乐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运用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情境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音乐教学学习兴趣和谐氛围现代教学手段教学评价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是音乐教育的主要形式,是艺术教育的主渠道。
今天我们的音乐教学是有声有色、丰富多彩的,教学的组织形式、方法和手段也发生着巨大的变革,传统的教学手段逐渐被现代化教学手段所取代。
在当前背景下如何实现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对每一位音乐教师来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现在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效率的策略。
一、巧设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使人的心理内容不断丰富,人的需要不断发展,人的潜能不断得到开发的重要条件。
兴趣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了以下几种导入新课的方法:1.游戏导入法:用“开火车”接唱和“抓俘虏”听音,导入听辨节拍重音的节奏练习。
2.故事导入法:结合教学内容,运用音乐故事导入。
如在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一课时,我首先讲述音乐家聂耳的小故事,引出《义勇军进行曲》的产生及成为国歌的来历,导入教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这样的导入,使学生受到情的感染,产生情感的共鸣。
3.谜语导入法:用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
如在教学《小蜜蜂》一课时,我出示这样的谜语:“小小建筑师,合力做房子,何时最忙碌,待那花开时。
”学生听后,争先恐后地回答,当学生说了谜底后,教师再出示画有小蜜蜂的教学挂图,看到漂亮的挂图,学生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欲望。
这样的导入会使学生感到既新鲜又有趣。
4.复习导入法:通过复习已学过的与新课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导入新课。
5.简介情况导入法:从作者或主要内容入手。
如在教学《共产儿童团歌》一课时,我从王二小、小英雄雨来的故事入手导入新课,使学生受到感染,激情昂扬,抑制不住唱的冲动。
小学音乐学科单元教学设计的有效策略研究

小学音乐学科单元教学设计的有效策略研究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小学音乐教学要以培养学生音乐审美为核心,教师要以体验、聆听、表现等活动为主开展审美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健全人格。
借助有效的单元教学设计能够充分为教学实践提供策略,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通过研究小学音乐学科单元教学设计的有效策略,能够为当下教学提供优化方向,提升单元教学设计的合理性,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基础。
一、单元教学设计内容简述单元教学设计指的是设计者由一章或一单元开展整体教学,结合不同的章节与单元内容知识,综合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制定教学策略。
通过阶段性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有完整的单元知识学习。
在教学内容中,课程的教学设计主要融合了教学的课时、知识点、内容等多种元素,从完整教学的角度出发,开展课堂教学设计。
普通课堂教学中,教师会根据课时、教学需求等内容制定教学策略,而单元教学设计是从单元的角度出发制定教学策略,结合不同知识点的教学需求采取多种教学模式[1]。
经过比较可知,单元教学的设计无论从教学理论上,还是从教学模式、策略上都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很大区别。
在教学实践中,单元教学设计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模式,不但关注让学生如何掌握知识点,还重视让学生理解单元内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这种系统化的教学方法应用,帮助教师从整体的角度上把握单元的教学内容和具体形式,有效提升了教学实效,还能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点,建立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从而获得牢固的知识结构。
在音乐学科教学中开展单元教学设计,不仅能够提升教学效率,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陶冶情操,帮助学生收获良好的学习成果,达成教学目标[2]。
二、音乐课程教学现存问题研究(一)课堂教学过于侧重理论结合当前小学音乐大部分课堂分析,呈现教师教学过于侧重理论的情况。
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大部分较为注重理论知识,但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对音乐教学提高了要求,采用单一的理论教学不仅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还会导致教学效果下降,让音乐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及教学策略的探讨

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及教学策略的探讨【摘要】小学音乐教育是整个音乐教育的基础阶段,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小学必修课程之一。
但是,学校音乐教育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本文从分析当前音乐教育的现状并提出相关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音乐;现状;教学策略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音乐教育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音乐学科正随着改革的步伐朝着素质教育的目标一步步迈进。
小学音乐教育是整个音乐教育的基础阶段,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小学必修课程之一。
新的教育理念提出要以培养人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为现代社会培养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而音乐教育的独特功能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
一、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1.对音乐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学校的实际工作中,对于音乐教育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
尽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了好几年,但一些领导和教师依然教学观念落后,始终认为音乐是“副课”。
尤其是领导不够重视,脑筋上转不过弯来,还停留在应试教育上,认为上级没有对音乐有具体的考试要求,学不学一个样,因此放松和忽视了音乐教育。
具体表现是有些学校准备二套课表,一份按上级要求把课程开齐开足,应付上级检查;一份则对诸如音乐等课程的课时进行缩水甚至全部不要,教师整天就是围着所谓的“主课”转,每节课不是教语文,就是教数学,鲜有教诸如音乐之类的课。
因此,老师们忽视音乐教学、甚至不上音乐课的现象比比皆是,音乐课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课。
有人戏言:音乐课是“隐约课”。
2.缺乏专职,敬业的音乐教师小学音乐教师师资力量非常薄弱,良莠不齐,很少有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专任音乐教师,音乐专业的教师根本不想进小学任教,他们认为是大材小用,无用武之地,说得自私点就是在小学带不了专业生,出不了成绩,个人经济上也受到损失。
即使有人勉强进了小学,那也是把小学作为跳板,教不到一年半载就溜之大吉往初中高中走了,搞自己的特长班去了。
课题案例: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策略研究

一.研究背景(问题和原因分析)合唱,是歌唱的最高形式,有着极为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能表现如诗如画般的意境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合唱训练能培养孩子从小具有独立感、协调感、均衡感等综合音乐感受和集体观念、协作精神。
在合唱训练中,既能学到科学的发声方法,养成良好的发声习惯,又能进行多声部演唱,使自身的歌唱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我校地处郑州市比较偏远的南郊,学生主要来自周边的农村和外来务工的子女,家庭学习环境不是太好,学生在音乐上的学习更是少之甚微,没有接受过正规训练的孩子唱歌时发出的声音是“白声”。
所谓白声,就是发声不能集中,音质浮泛散漫。
这种声音不润泽,缺乏音乐气氛.这多半是由于口形不正,共鸣不当所致.这种径直发出的声音极为刺耳,尤以高音为甚。
当孩子们集体唱歌时,由于各人音色不同,音量大小不一,导致歌声很不协调,根本谈不上“悦耳动听”。
在多年的音乐合唱教学工作中,我发现孩子们的合唱能力比较弱,主要体现:一是学生的整体合唱观念淡薄;二是学生缺乏对声部和谐的感性体验和合唱成功经验,兴致不高;三是声部间相互攀比,不知道协作,不注意聆听;四是演唱分工,一声部学生往往很开心,二声部学生则相反,演唱效果不好。
经过分析发现,进入中高年级后,大量的二声部合唱歌曲成为音乐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综述(1)在国内关于小学合唱教学的研究很多,如河北省安国市观音堂小学刁伟丽老师的《小学音乐课堂中关于合唱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中提出,通过营造合唱环境,树立合唱观念;感受合唱魅力,培养合唱兴;: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合唱能力;改进考核方式,提高合唱教学等措施进行研究,通过一年的初步实践与研究,学生学习合唱的兴趣有所提高,逐步认识到与他人合作及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性,掌握了最基本的合唱知识与技巧。
常熟市刘园小学的《小学合唱教学方法探究》课题研究中提出,他们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入手,通过统一音色,矫正咬字、吐字习惯;从视唱入手逐步进入二部合唱;适当开展形体训练,培养孩子良好的台风等实施方法,总结出合唱教学方法的研究策略。
中小学音乐教育论文(精选3篇)

中小学音乐教育论文中小学音乐教育论文(精选3篇)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
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小学音乐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小学音乐教育论文1《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指出:“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乐器进课堂”是深化音乐改革的一大举措。
然而有些教师认为:乐器进课堂占用了本来就为数不多的音乐课时,学生在一节音乐课上要歌唱、要欣赏、要创造,还要学习音乐知识,如果再学习乐器的演奏方法,一节课下来一定什么都不能掌握。
在音乐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里,演奏属于表现的范畴,并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而且还能全面提高学生协调能力,识谱能力和合作精神,开拓音乐视野,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沿着乐器的阶梯走向神奇多彩的音乐殿堂。
一、乐器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
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有利于参与音乐欣赏、音乐表演和音乐创作等实践活动。
小学低年级要求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能够用声音、语言、身体动作表现简单的节奏。
中高年级则要求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的音乐记号。
但由于每周只有两节音乐课,再加上使用循环课本,学生平时接触的乐谱的机会很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识谱能力的提高。
于是通过乐器演奏提高学生识谱能力的作用就凸现出来。
学生学习五线谱的时间不长,每个音的位置还不是很熟悉,如果让学生一味的重复认唱,一定很枯燥而且音也很难唱不准。
这时我们就可以用口风琴、竖笛等乐器进行辅助教学。
让学生一小节一小节的进行练习。
先认出唱名,然后用乐器帮助找音高,再唱一唱,直至把音唱准,这样“一认一吹一唱”,不仅巩固学生对五线谱的识别能力,而且能把音唱准、唱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谈音乐课堂如何实施愉快教学法

多媒体课 件能将 文字、 图像等直观地展示 出来 , 为学 生提供 生动逼 真的教 学情境 、 丰富多彩 的教学资源 、 为学 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 的、 声像同步 、 动静结合 的教学情景, 从而激发学生 的学 习兴趣 , 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 听觉等
多种器官 , 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 的审美体验推 向高潮。 初
学 生喜欢表演 , 也喜欢看表演 。 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 要和作 品的实际 内容 , 在教学前 , 让学生初 步理解 作品的 内容 , 然后根据本人的理解, 构思表 演动作, 再现 作品情 景 。教师也可课前根据作 品 内容 配好音 乐, 一边表演 , 一 边放音乐, 这样一来 , 能使学生尽快进入音乐表现状态 更 和教学氛 围, 既让学生理解 了作品的 内容 , 又让学生获得
然中学 习音乐 。教学情景的设置通常有 以下几种方法 :
1 过表 演 体会 情 境 . 通
课程作 品的需要和实 际条件创 设生活情景, 有选择性地创
设生活情境, 以便学生更好的领悟和体会音乐作品的韵味
和意义 。
二、 教师 的情绪感染 我们常说 : 喊破嗓子, “ 不如干 出样子 ” 。情绪是极具 感染性的, 在一定条件下 , 人们的情绪很容易相互感染 , 相
、
创设愉快 的教学情景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 : 儿童的认知结构有不断形成 “ 和发展 的过程 , 无论是动作 的发展 , 还是新概念的形成都
依赖于儿童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 为儿童创设与音乐教学 ”
相适应的情境 , 应该 是丰富 、 新颖、 良好愉快、 轻松 自如的 。 情境教学主要是 由某种 富有感情色彩 的活动 而产 生 的一种特有的心理氛 围, 就是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 学习情绪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 , 音乐课情境教学则是运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

堂教学 的策略 , 分析 了 目前 小学音 乐课 堂 种 乐器都接触 , 但是如果各种音乐形式都 使 学 生 能够 真 正 地 理 解 音 乐 的真 实 内 教 学的现状 问题 , 并提 出了提 高小学音乐 教 给学 生 , 到最后 , 学生将 可能什 么都没 促进 小学的音 乐课 堂教学 , 让 小学 生可以 训 练和有针 对性地教 学 , 但是 , 现 在的音 真 正接触到音乐 的魅 力所在。 关 键词 : 小 学音 乐 策 略
发展。
的魅 力、音乐 中所蕴含 的丰 富的情感 , 才
音 乐 教 育 在 当 今 的 中 小 学 中 发 展 十
教 学的质量和水 平的策略Fra bibliotek法 , 希 望可以 学会。 小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 需要不 断地 情感共 鸣。
乐教 学没有针 对性 ,学生必 然没 兴趣 配 教 学 合, 学生也就学不到 自己喜欢 的音乐。可 见, 小学生的音 乐课 堂教 学之所以存在许 养和 音乐课堂 教学的进 行 , 其原 因 , 主要
课堂
多不足 , 严重地 影响 了学生音乐兴趣的培 识 。在 小 组 中 , 伙伴 的 相 互 交 流 和 轻 松 的
分迅速。 音乐教育是小学素质教育中的重
要 内容 , 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小学 生的音 是 因为小学 的音 乐课 堂教育 在策略和 方 们相 互学 习 , 相 互支持 , 体验 学 习音 乐的
巧和教学方法 , 改善 小学的音乐课 堂教学 能够促进 小学 音乐课堂教学 的发展。 的策略 ,才 能真正提 高小学 生的音 乐素
质, 挖掘小 学生 的音乐兴趣 , 提 高小学 音 乐教学的质量。
一
着 素 质教 育在 小学 校 园 里 的 不 断 开 展 , 教 小学 生的音乐课 堂教学必 须结 合小学 生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研究1. 引言1.1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研究意义小学音乐欣赏课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课程,而教学策略则是实现优质音乐教育的关键之一。
研究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的意义在于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发展。
研究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有利于深入理解学生的音乐需求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
每个学生在音乐欣赏方面的兴趣和能力各不相同,因此制定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研究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运用富有创意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情,提高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进而促进音乐素养的全面提升。
研究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
通过不断总结和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推动音乐教育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1.2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现状分析小学音乐欣赏课作为学生接触音乐艺术的重要途径,其教学现状则直接影响着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的培养。
目前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存在以下问题: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多样性和深度,导致学生对音乐的了解和欣赏能力有限;教学方法呆板,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习兴趣;教学资源匮乏,缺乏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多样化资源的应用,限制了教学效果的提升;缺乏评价和反馈机制,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进步缺乏清晰的认识和反馈,使得教学效果无法有效地评估和指导。
针对以上问题,有必要对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对音乐的全面理解和欣赏能力的培养。
通过对教学现状的分析和总结,可以更好地把握问题的关键所在,为制定更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措施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2. 正文2.1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的制定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的制定是教学工作中的首要任务之一,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音乐的了解和欣赏水平。
小学音乐教研课题研究(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音乐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教学方法单一、教师专业素养不足等。
为了提高小学音乐教育的质量,本课题拟开展“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研究”。
二、课题研究目的1. 探索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 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4. 为我国小学音乐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三、课题研究内容1.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现状分析通过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观察、访谈和调查,分析当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2.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研究(1)优化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需求,精选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2)创新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合作学习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
(4)加强家校合作: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促进学生的音乐素养。
3.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建立科学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
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小学音乐教育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2.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 行动研究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探索和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
4. 经验总结法:对课题研究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成果进行总结,为我国小学音乐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五、课题研究步骤1. 准备阶段:确定课题研究方向,查阅相关文献,制定研究方案。
2. 实施阶段:开展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探索和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研究策略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研究策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现代社会,音乐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模式的变革,小学音乐教学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促进其全面发展。
在过去的音乐教学中,往往注重灌输知识,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和审美情感。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音乐教育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希望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情感、思维和创造力。
研究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的概述、分类、实施策略、效果评估和创新等方面展开讨论,旨在为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情感表达能力和音乐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和价值。
通过对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的研究,探讨其在促进学生音乐兴趣、培养音乐能力和提高音乐综合素质等方面的有效性,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研究旨在总结和分析当前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教育管理部门和教学实践提供参考,推动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的不断优化和创新,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和效果。
通过深入研究小学音乐教学方法,探讨其发展方向和趋势,为未来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为提高小学音乐教育质量和水平贡献力量。
1.3 研究意义音乐在小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可以让学生接触和欣赏优秀音乐作品,培养音乐素养,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研究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的意义不仅在于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更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情感态度和聆听技能。
通过深入研究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可以为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更科学的指导和教学策略,更好地实现音乐教育的宗旨和目标。
小学音乐课堂导入策略论文

小学音乐课堂导入策略的探究一、问题的提出小学音乐课的导入具有生动形象、丰富多彩性的学科自身特点,教师应依据学科的独特性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呈现应灵活多样、各具特色,根据教具使用的手段、内容的表达形式、语言的表达方式等,灵活掌握,善于抓住有利时机,精心设计好导入课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进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二、小学音乐课堂的导入策略(一)直接导入,简洁明了,迅速吸引学生注意教师直接说出课题的主要内容,直接接触学生的情感、思维,然后带领学生逐步地去欣赏。
直接导人新课,直接明了,简洁易懂,在很短时间内引起学生的注意。
比如在三年级中有一课叫《小骆驼》,是唱游课,首先必须学会歌曲,牢记歌词,才能进行游戏。
所以一开始就告诉他们,谁先学好歌曲,记好歌词,谁就先来做游戏。
不用费多少力,就能让他们很卖力地学唱歌曲。
(二)应用成语及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国的成语包含很多典故、传说,以及做人、做事的道理等,出示一个成语,学生就会对这个成语涉及到的内容产生联想,愿意去想、愿意去听。
例如,在讲《十面埋伏》时,出示课题“四面楚歌”——提问:“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这个成语有什么样的含义呢?它包含了一个什么典故呢?”“在公元前202年,有两位王者决战江山,大家都听过很多的音乐,如果请大家用音乐来描述这场战争,大家想想该用什么音乐呢?”通过这样的引导,使学生自己想象、思考,一步一步地走进课堂之中。
(三)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情感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创的一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场景。
这种场景能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氛围中,在此情此景中进行情景交融的教学,从而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音乐。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知不觉中进入主题,形象、直观、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
(四)竟猜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想象猜谜语是学生喜爱的活动,教师应以此为契机,在教授某些歌曲时,可运用谜语引导学生积极的动脑思考,在寻求谜底中愉悦性情、激发学生的情感与想象。
小学生学习音乐的有效策略研究报告

小学生学习音乐的有效策略研究报告一、引言音乐是一门艺术,它在小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学习音乐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本报告旨在研究小学生学习音乐的有效策略,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音乐才能。
二、培养音乐兴趣和欣赏能力1. 创设音乐氛围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音乐、观赏音乐家表演等方式,为小学生创设音乐的学习氛围。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动力。
2. 引导音乐欣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大师的音乐作品,帮助他们理解音乐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参观音乐会、博物馆等活动来进一步提升音乐欣赏能力。
三、注重基本功的训练1. 乐感培养为了培养小学生的乐感,教师应该让学生进行声乐练习,例如通过唱歌来训练他们的音准和节奏感。
此外,教师还可以使用一些音乐教具,如打击乐器、编钟等,让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2. 基本技能训练小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例如乐理知识、乐器演奏技巧等。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教师可以逐步引导他们掌握这些技能,通过系统的训练提高他们的音乐水平。
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1. 组织合唱和合奏活动合唱和合奏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小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们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同时提高自己的音乐表现力。
2. 创设情境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分配不同角色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动力。
五、与生活结合的音乐教学1. 当地音乐文化的学习学生们身处的地方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音乐文化。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当地传统音乐的特点和价值,通过学习当地音乐文化,帮助学生对音乐有更深入的认识。
2. 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教师可以将音乐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例如将音乐与美术、文学等学科结合起来。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还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创新教学,高效成长——小学音乐教学的策略研究昝玉凤

创新教学,高效成长 ——小学音乐教学的策略研究昝玉凤发布时间:2021-11-11T11:24:34.674Z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11 上作者:昝玉凤[导读]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人类交流和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
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木门镇中心小学校昝玉凤摘要: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人类交流和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
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通过对音乐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态,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在目前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因此,本文对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能给相关研究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现状教学策略在全面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下,小学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与语文、数学等传统学科相比,音乐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主要为了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可以说,音乐课程在美育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在小学音乐课程中,教师应优化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一)过于注重乐理技巧在目前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很多音乐教师认为教学的重点在对于音乐理论知识和音乐技巧的教授上,从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赏析能力。
因此,现阶段的小学音乐教学目标已经偏离了教学的初衷,更加注重教学的结果,而忽略了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在教授的过程中,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音乐课程的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和枯燥,导致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兴趣不高。
比如在《义勇军进行曲》的学习中,大部分教师都是直接从音律入手,向学生说明具体的唱法,然后将歌词抄写出来,让学生根据歌词中的标记进行歌唱,通过反复训练让学生掌握唱法。
这种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和片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
(二)忽视音乐教学方法在升学的压力下,学校、家长和学生更加注重考试成绩,对应试的基础类学科,如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的重视度会更高,而对音乐这类课程的重视度普遍不够。
小学音乐教学技巧研究论文9篇

小学音乐教学技巧研究论文9篇第一篇:互动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新型科学的素质教育理念明确指出,在小学学科教育中应当加强小学音乐教学,促进小学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科学发展。
互动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加强小学音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师生互动交流,促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水平达到最大化,使小学音乐教学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变得更加科学高效。
一、营造轻松的小学音乐课堂师生互动氛围小学音乐教师要想利用互动教学法来辅助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效率,首先,必须从小学音乐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交流氛围的营造入手。
小学音乐课堂的师生互动交流的氛围对于小学学生的音乐课堂学习兴趣和热情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小学学生的音乐课堂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使小学学生在音乐课堂上进行师生互动交流时的紧张心情和压力得以放松与抚平,帮助集中小学学生的音乐课堂学习的注意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小学学生的音乐课堂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当积极营造轻松、愉快的小学音乐课堂师生互动交流气氛,贯彻互动教学法的科学教育理念,使互动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发挥到最大化。
小学英语教师可以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唱歌发音技巧的教学入手,以苏教版小学六年级音乐教科书中的《欢乐颂》这首歌曲教学为例。
小学音乐教学与其他的数学、语文等知识学科的教学不同,小学音乐教学的实践性非常强,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给小学学生讲授和教学《欢乐颂》这首歌曲的演唱发音技巧时可以通过实践教学来加强与小学学生之间的课堂师生互动交流,积极营造愉悦、轻松的小学音乐课堂师生互动氛围,从而及时了解学生的音乐歌唱技巧的掌握情况,促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有科学的提高。
二、丰富小学音乐教师的音乐互动教学手段对于小学音乐教师而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互动教学法来辅助和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小学音乐教师必须丰富自身的互动交流手段,从而有效地发挥互动教学法的真正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人类生活如果没有音乐是不可想象的,尤其对于人的情感世界来说,音乐无异于空气和水一般重要。
人需要音乐,社会需要音乐,培养人的教育同样需要音乐。
而小学阶段的音乐课就是我们实施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6_12岁的孩子,心理学家艾利康宁和达维多夫以活动特点为标准,将6_7岁的孩子划分为游戏活动期,7_12岁的孩子为基本的学习活动期。
那么针对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怎样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蕴涵着教学的策略性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对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性进行了研究,意在通过教学研究使学生们能在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堂上,感受音乐的美以及音乐带给他们的多层次、多角度的情感体验所带来的无限快乐。
1、在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习中,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学生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
”因此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感性认识、实践活动为基础,使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和情感体验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的表现形式和审美、情感内涵,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从一开始学习音乐就能注意到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音源、乐器、音响,如:
寻找身边的声音;敲一敲听一听;通过报纸、纸板、塑料袋磨擦、抖动等进行音效模仿,引起他们对音乐的高低、长短、强弱的兴趣和思考,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歌曲教学中。
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会很容易地将生活中的经验与音乐要素有机的进行结合,更快、更有效地学会音乐知识。
而在教乐理知识二份、四分音符时,一般的教学只讲“二分音符唱两拍,四分音符唱一拍。
”这些概念对于一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既抽象又枯燥,不利于学生的理解,教学效果也不会很好。
因此我努力营造出一个让学生自身感受、想象的音乐环境:首先让学生们分辨出声音的长短,如猫叫的声音长,狗叫的声音短;大钟的声音长,小钟的声音短等等。
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接着我让学生闭眼聆听老师发出的不同节拍的走步声和跑步声,由学生用拍手、跺脚的方式把听到的模仿出来,之后再来学习音乐知识,从而完成了音乐知识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
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有强烈的表现欲望,非常喜欢唱歌。
我通过音乐游戏《走音乐迷宫》等活动,先让他们唱准音符,接下来在教会他们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的同时,又在《山谷静悄悄》中,充分开发教室里的资源,利用唱台做“高山”,在回音游戏中,让学生学会通过强弱和速度的变化表现歌曲的情绪。
中高年级学生已经逐步掌握了演唱技巧,通过训练,他们能用优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能准确地视唱曲谱进行二部合唱,在合唱中他们学会了和谐,并知道了在合唱中不但要声音和谐、统一,同学之间的默契配合也是唱好合唱的关键。
2、在音乐的聆听与想象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比其它艺术更能直接有力地进入人的心里。
苏霍姆林斯基在《认识自己》一书中这样告诉我们“教师要教会学生懂得人的情感,这里有欢乐、痛苦、委屈、困惑、惊慌、羞愧和许多别的情感。
”如何获得这种情感体验,教师就必须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学会聆听,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如欣赏中我着重让学生体会音乐中的意境,领会旋律、情绪、速度的音乐要素在情感表达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再来指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演唱歌曲,感受音乐和诗句交融在一起的诗情画意。
提高了全体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欣赏教学就是三度创造。
我们要让学生在欣赏中学会想象,欣赏教学也最能为学生的想象力开发创设空间。
因为音乐的魅力在于:当人们沉浸在优美动听、饱含情感的音乐中时,会自然而然的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但是如何让学生能更好地走进音乐,理解音乐,教学环节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欣赏《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时,我第一次授课的内容如下:
1、出示曲名《蓝色多瑙河圆舞曲》,介绍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
2、歌曲是几拍子的?
3、分段欣赏:(欣赏重点是第一圆舞曲)
听赏第一圆舞曲:
第一圆舞曲的速度、旋律有什么特点?记忆第一圆舞曲主题。
视唱曲谱、演唱第一圆舞曲、加入打击乐器用优美的歌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听赏第二圆舞曲:
速度旋律有什么变化?这段圆舞曲表现了怎样的情景?给这段圆舞曲起个名字?(如小鸟圆舞曲、快乐的舞蹈等)
听赏第三圆舞曲:
这段旋律的音区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段圆舞曲表现了怎样的情景?给这段圆舞曲起个名字?(如姑娘们的歌唱、河水的歌唱等)听赏第四圆舞曲:
这段旋律与第三圆舞曲相比较发生了什么变化?表现了怎样的情景?给这段圆舞曲起个名字。
(如自由的天空、湛蓝的河水等)听赏第五圆舞曲:
这段旋律的速度、力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表现了怎样的情景?给这段圆舞曲起个名字。
(如勤劳的人民、歌唱幸福的生活等)在第一次授课后,我感觉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
学生在给圆舞曲取名字的过程中,显得不是很积极,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对这个教学环节有畏难情绪,不知如何运用正确的词语来起名字。
因此虽然感觉学生很想发言,但举手的却很少。
又因为受教师所提问题的限制,五个圆舞曲欣赏下来,留在学生记忆中的音乐形象有点支离破碎的感觉,学生并没有真正走进音乐,了解乐曲内在的情感。
因此当老师介绍《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是奥地利非正式的第二国歌时,学生的
反响并不是很热烈。
课后我针对此课进行反思,并在学生中作了调查,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
通过反思我发现原来的教学设计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为每个圆舞曲起名字,形式雷同,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2、欣赏过程过分注重音乐要素在乐曲中的变化,忽略了学生对乐曲的情感体验。
3、将乐曲的创作背景介绍放在欣赏前进行,学生印象不深,对乐曲的理解帮助不大。
随后我重新调整了教学设计,精心设计了呈现方式,在第二次授课中果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次授课的设计如下:在出示课题之后,进入第一圆舞曲的欣赏。
学生通过视唱曲谱、学习歌词、加入二部花腔合唱、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加入打击乐器演唱等教学环节。
充分感受优美的旋律带来的美的享受。
(与第一次授课不同的是,教师加强了对学生演唱第一圆舞曲的指导,能让学生在自己的歌声中陶醉。
)
之后在其他四个圆舞曲的欣赏中,教师取消了为圆舞曲起名字这个环节,而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师:请同学们仔细聆听,第二圆舞曲中的音乐情绪是一致的吗?如果不一致又有怎样的变化?(教师通过这样的提问,引导学生关注音乐本身所带给听众的情感体验,感受在一个圆舞曲中两个不同的小主题交织在一起的丰富的情感表达,更加深刻地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学生随着教师的引导,逐渐走进音乐,他们与音乐产生共鸣,在
音乐中有了不同的体会和感受。
而这也正是这首乐曲一百多年来广为世界人民所喜爱、经久不衰的原因之所在吧。
)
音乐想象在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课堂教学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不同体验和不同的想象,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自由的想象空间,不要用“标准答案”束缚住学生们的想象力,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音乐也是如此。
3、在音乐创编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愿望: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
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使他们喜欢音乐,愿意学习音乐。
在低年级我是这样做的,在唱歌或欣赏音乐时,让孩子们跟着音乐即兴做一些动作,可以创编简单的歌词,用打击乐器为歌曲配伴奏,运用声音模仿、打击乐器的敲击和利用生活中的报纸、塑料布等抖一抖、搓一搓,来创编声音的故事,如《小雨沙沙》中,学生合作创编出风雨声、风铃叮叮咚咚的的敲击声等。
他们体验用声音、音乐、音响讲故事的快乐,学会初步的合作表演。
这一切都是在学生已知与未知之间架桥设阶,不断激起学生“跳起来摘果子”的热情和欲望,开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因为针对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教学活动,环环相扣,因此也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进入中高年级学生们在老师的帮助下,创编歌词,创编律动、创编舞蹈并参与表演。
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创造性地制作小小打击乐器、
制作小头饰。
他们在饮料瓶里加入小石子就是沙球,把啤酒瓶盖用铁丝穿起来就成了串铃。
将杯子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制成带有音高的小乐器,敲击出美妙的乐曲,学生们陶醉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中其乐无穷。
音乐教学策略的研究为教师打开了一扇通向成功的大门,也使学生们充分体验了蕴涵于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他们在享受音乐的同时培养了自信心,学会了善良、坚强,忍让、感恩,净化了心灵、陶冶了情操。
在音乐学习中的收获,会使他们受益终身。